医院感染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9:10:49

医院感染科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1

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一位潜心研究感染、免疫和肝病26年的内科医生,抱着“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经历都是财富”的信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服从组织需要先后在大内科、中心实验室、急诊医学科、家庭医学科、感染科工作,并承担管理职务,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部门、专业之间不断地砺炼和汲取,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十年代初,他探索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提高临床管理效率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八十年代后期他在医院中心实验室工作时,用电镜与核酸技术首次在本省散发性胃肠炎中发现adrv(成人轮状病毒);华东地区甲肝爆发流行时,他负责肝炎病房的医疗工作,从难得的大样本病例中证实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存在干扰现象;九十年代初在担任急诊科副主任期间,他通过抢救大量的濒死患者及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危重状态下除“五衰”外,还有“第六衰”即免疫衰竭的概念;在担任家庭医学科主任时,他针对肝硬化、肝癌年轻化的现象,研究了家庭聚集倾向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对治疗的免疫应答并提出新疗法;他还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第三年龄”医学保健新观念的传播,并作了大量保健教育的研究……

然而,黄主任对所得的荣誉总是十分淡然,在他办公室角落里堆着厚厚的一摞各级各类获奖证书,他说:“医学研究是责任和志趣的结合,用科学来表达新思想是一种快乐”。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论文近四十篇,2002年他受邀在巴塞罗那国际医学会议上作有关《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学新观点》报告,并获当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同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和参编的《临床疾病与免疫》和《21世纪医学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微生物》,近年来一直被用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材。近十年他主持或主讲的部级继续教育项目达十二项,他的课堂遍布省内三十余个城市。最近,省卫生厅和省出版局还邀请他编著向国外发行的热带医学科普书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黄主任连续数届担任中国免疫学会浙江省分会常委,临床免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热爱事业忠于职守

由于感染科病房和门诊涉及到×××个二十四小时运转的独立单元,战线长而诊疗任务重,尤其重大疫情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黄主任总不放心,常提醒我们“对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思考都不要忘记结合流行病学大背景”。夜间医护力量缺乏,他经常很晚还在继续工作,并坚持值夜班,哪里出现问题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记得一个午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催醒黄主任迅速奔赴某三级医院:一例来自外省的患者起病突然,濒临死亡,诊断不明。卫生行政部门连夜组织专家会诊,黄主任仔细检查这例不能提供任何疾病背景的特殊患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采集了必要的证据。作为部级和省级感染病监控点的专家组成员,黄主任以自己触类旁通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为重大病例把好关。他告诉我们:“你的手中是一个患者,而你的肩上是整个社会。”

有位陈姓妇女多年高胆红素血症伴皮肤色素沉着,自理生活困难,十年间曾去过许多地方求医,也曾住过三家大医院症状仍未能好转,她焦虑烦燥,悲观失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入住我科。黄主任调集了她多年来求医的十余本病历资料深入研究,尽量选择无创诊断方法,认定是一种慢性病毒感染触发的自身免疫病。通过黄主任的精心诊治,患者一天天好转,出院时患者对大家说:“千恩万谢一句话,我的命交给市一放心!”。

去年,一名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张某连续高热×××多天,颜面浮肿,全身皮疹,肝肾功能受损,钱花了很多,收效却甚微。是脓毒血症,还是出血热?黄主任立即带领科室成员一同会诊,仔细观察患者特殊的皮肤损害,在缺乏病原学实验条件下,果断确定为一种立克次体感染所致,通过治疗,痊愈出院,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尽。大家说:“我们工作了那么多年第一次认识这种病,跟着主任见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曾经有两名患者及家属在出院时联名写信给政府部门感谢黄主任的人性化医疗带给他们的康复,市卫生局就此在当年第7期《医疗卫生动态》上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了感染科的工作。

传播科学造福社会

黄主任经常下班后还在科室读书钻研,他常说:“本世纪人类未曾认识的感染病新发现层出不穷,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他不仅学风严谨,而且富含新思想新见解,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整体医学分析”法,至今一直告诫我们“多看书,不唯书”,因为客观上并不存在不受其它系统器官影响的独立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实验数据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他的论述曾被《医学和哲学》杂志发表,并被多次引用。

黄主任的查房就像破案,正面论证,反面质疑,层层揭示,引人入胜。他常指出病例中实践和理论的差距,讲述最新的认知,告诫我们“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疑难病例讨论和科室业务讲课时,他总是谦逊地说,“在临床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他要求每一位医生都发表见解,并对大家的意见都仔细倾听并指正。黄主任授课逻辑严密含蓄生动,大家常说是“一种知识和艺术的享受”,医科大学的学生们喜爱这位老师的丰富学识和激情风采,喜爱他双语教学的标准外语,南京医大学生在网上评价时称“特别喜欢听黄老师的课,好仰慕他”,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黄主任作为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委员,不仅常被邀请在省市专业学术会议上作精彩的专题讲座,而且他关于医学保健的辩证学说深入人心。近二十年来,黄主任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应邀为市政府、市委,为教育、公安、卫生等十多个部局系统,为浙江大学等院校和大型企业,为各级老年大学作了×××多场健康科普报告。最近在市委党校作题为“提高生命质量,打造品质人生”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正如他所说:“一个医生在战术上应努力治好每一个病人,在战略上应尽力发挥职业的社会功能。”他曾赴浙西山区抗洪赈灾,治病救命;他曾秉公主持医学鉴定,以理服人;他曾受省科委派遣在特警护送下赴特殊地区宣传科学反对邪教;他曾应十多个城市有关部门的邀请不辞辛劳讲授医学热点……按黄主任的话说:“一个医生应该融入社会,亲近民众,做一个营造社会和谐的快乐使者。”公务员之家

情系祖国重任在肩

鉴于本世纪全球数十种新发感染病的出现,黄主任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于2003年毅然接受组织派遣,担任中国援非医疗使团驻马里共和国首都的医疗组长。在国外的两年中,黄主任诊断过万余例来自数十个国家不同人种的各类感染病,治疗数百例艾滋病人,会诊过许多少见的疑难病,组织过许多危重病和灾难事件的抢救。他用法语和非洲语的现场病例讲解,让国外同行们频频点头。我们看到经他诊治的各国患者寄来的几十封各种文字语言书写的感谢信。

他在工作之余冒着酷暑深入学校、医院、社区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研究,得到了法、俄等国学者和当地同行的积极配合。他应用who推荐但尚未大面积使用的抗疟药物,在亚洲人种和非洲人种各型疟疾患者间进行治疗对照;他调查、测量了上万例次黑色人种的周围动脉压,完成了该区域人种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心脑血管不良后果发生率的研究。

2004年底他受中国驻外使馆的委托,代表所在国撰写了《与非洲国家合作抗疟议案》并提出“十点建议”,受到了各国政府卫生部门的赞誉,中马友协会长两次以法文书面形式表彰了他的突出成绩。黄主任还多次应邀在驻外使领馆和海外机构讲授热带病防治新方法;当我们读到《健康报》2005年4月28日一篇题为《援外人员的“保护神”——记中国援马里医疗队员***》的报道时,我们深深地感动于他在非洲为挽救多少病重的中国专家日以继夜、给多少困惑的援外同胞心灵启迪和支持,并为一些因为病重而留下遗书的中国人挽回生命

正当他在非洲大地上辛勤耕耘的时候,他敬爱的父亲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在他援非的第二年中秋不幸逝世,想起父亲的教诲“作为一个感染病医生,去非洲工作会有在国内一生都难以得到的收获”并宽慰他不必牵挂父母时,他泪如雨下,悲痛万分,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崇高的岗位上。国内举行父亲告别会那天,在西非草原上,医疗队全体队员和他一起面向遥远的东方悼念这位医学老前辈。外交使节和非洲同行们纷纷来慰问这位值得尊敬的中国专家。带着深深的遗憾和自责,他在心中默默念着:父亲,儿子远在天涯,重任在肩,不能回国为您送行了!2006年8月7日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援外医疗40周年纪念大会上,省卫生厅代表在发言中介绍了黄主任的事迹,并在会上深情的朗读了他在非洲为悼念亲爱的父亲谱写的词《卜算子·痛别》:心驰故乡月,泪洒异域天,今日慈父欲远行,当知秋夜寒。此去越千山,亲人最挂牵,待到风清月明时,勿忘探家园。今天,无论是我省新一届援外医疗队还是我市赴国外志愿团出征前,都会请黄主任作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报告,他总是义不容辞,他说:“人生有挑战才精彩”!

和谐奋进共谋发展

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压力面前,黄主任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营造科室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他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利用,他强调人文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并重,他致力于引导医患间的真诚信任和合作,他主张临床研究的客观真实更重于结果的成功与否。黄主任性格豁达情趣丰富,他写的长篇连载《神奇的黑土地》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他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医院和社会的各项活动,调节心情,陶冶情操。但他对医生护士们工作和观念中的问题决不姑息,他常说“科室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危机感和使命感一刻也不能淡忘”。他时而也会“发火”,但他的批评真诚而有说服力,让我们乐于接受。我们都记得“女人节”来临时,每一位女同胞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激动地收到主任赠送的红玫瑰;逢年过节时,表现好的同事包括进修医师或临时工也同样开心地收到科室的一份奖励。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2

1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现状

1.1医院检验科功能区域划分模糊

大部分医院内部检验科科室的功能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在进行布局的时候没能充分的考虑检验科工作的工作量以及危险性,导致了设计、建设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其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往往混杂在一起,紫外线设备放置的位置也存在问题等,各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状况频频出现在检验科内部,相关区域功能较为混杂,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1.2检验科医院感染问题得不到高层领导重视

当前社会虽然建立了大量的现代化医院,但是其内部的高层领导对检验感染管理问题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对相关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也存在疲软现象。并且,有些医院由于自身资金问题以及建设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往往导致相关设备无法及时配置到位,通风效果欠佳、消毒工作无法及时的得到落实,由于喷淋设备、生物安全柜等重要设备的缺乏,最终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护,提高了工作的感染的风险。

1.3内部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匮乏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检验学院的学历基本都不是很高,在基层医院中进行工作出身的检验人员相对较少,检验科室由于常年得不到上级重视,内部工作人员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训,致使大量的检验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对感染知识的了解以及储备严重缺乏。医院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主要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精神,但是却忽略了对医院感染的教育工作与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未能及时的掌握有关感染的知识。加之现代医院内部使用了大量的年轻的工作人员,这些新分入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不到位,在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点背,对相关工作的危险性未能进行重视,在医院进行检验工作过程的操作中不能够严格的按照消毒隔离的标准规范及制度进行操作,最终引发了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不仅如此,检验科检验人员由于没有养成佩戴口罩、手套进行上岗工作的习惯,并且将大量的生活用品带入了实验室,增加了感染了病毒感染的几率。有时在进行工作中相关的仪器设备会出现故障,为了能够快速修复设备,检验人员往往会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与标本接触,从而提高了传播感染的风险。

1.4检验科医院感染制度未能得到良好的健全

由于医院内部对检验科感染预防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及问题,对工作人员的出入标准制定存在缺陷,相关的操作流程规范五花八门,在现实操作中对标本的处理不规范,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处理方案的制定不完全等,都对检验科医院感染风险的提升埋下了隐患。虽然有些医院为检验科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不过这些措施大多未能得到重视与落实,最终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谈,为实际检验工作的开展种下了隐患的种子。在这种不完整规范制度的管理之下,检验科内部工作人员便不能够按照规范标准对被污染的化验单进行适当的处理,导致带有污染病菌的化验单流落到临床医师或者是患者手中,使医院的感染几率成倍增加。有时部分人员还将检验后的标本随意的进行丢弃,导致了其流经途径受到医疗污染,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5职业暴露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以患者及主治医生打交道,在工作中会出现职业暴露后不再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的问题。比如,如果进行抽血化验的患者较多,检验人员往往为一位患者抽完血后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洗手、消毒处理就开始为下一位患者进行抽血。此刻,由于接触上一位患者的原因,其受到及工具上必然会沾染上一位患者的病菌或者残留一些污染物,这就导致了下一位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感染,最终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2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预防措施

2.1对检验科功能区用地进行严格的划分

在未来检验科室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检验科室内部的房屋设置等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及改进,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等进行明确的隔离,在尽可能满足医院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所有要求,在实验室的操作入口处张贴相关的生物危险标志、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相关生物安全的等级进行明确的解释与介绍,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并严格禁止非操作工作人员未经同意擅自进入检验室的行为。

2.2提高医院领导对检验科感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首先,医院内部的各级领导必须对检验科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视程度进行增加,强化当前医院感染组织的合理建设与完善,为其支付充足的管理预防经费,招收大量人才提供后备支持,并未检验科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提供先进的、可靠的管理设备,使用计算机传输打印或者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方式进行检验报告单的传递与交流,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

2.3强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首先需要对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知识的培训,通过聘请知名感染科教授、医院感染科控制专家等现身讲座的方式,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讲解,确保医院在感染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能够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化、其次,应该对检验科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组织实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与消毒方案,掌握职业暴露的专业化应对措施,然后经过实践测试与考试等手段进行检测,只有合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继续上岗就业。第三,检验科的领导应该定期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控知识,对其讲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深刻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检验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在日常工作及检验操作中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及规范的方式,提高预防以及控制能力,并把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开展制定为工作的前进目标,从而不断的激励自己,提升自身应对感染问题的防护能力与水平,降低感染风险的发生及扩散。第四,检验科工作人员由于需要操作大量的仪器设备,所以必须对一次性用品进行正确的使用,并严格遵守、落实、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制度。由于在现实操作中手是极易携带病菌进行传播的,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了便携的途径,所以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重视手部的消毒,在操作的整个流程中均应进行及时的洗手以及消毒处理,降低病毒的携带及传染发生的概率。第四,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锐器损伤,研究显示,锐器损伤传播传染病的几率明显高于皮肤和黏膜传播,检验科由于应用吸管、滴管,稍有不慎则可出现被划伤的风险,样本若含有传播性病原体,增加血源性感染的概率。检验科医务人员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利器丢弃前应及时消毒,若出现意外应积极采取处理措施。

2.4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

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得到上层领导的重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开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医院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相关生物安全的负责人可以就近取材,选择检验科主任作为相应的人员;同时在管理中采用个人责任制的方式;同时,检验科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的操作流程作为管理及工作实施的参考标准,对应急预案等应该及时的做好制定,通过不断对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的方式达到预防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在处理临床标本的运送问题时,应该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护送,并严格的按照医院检验科制定的相关计划的时间、路线等进行临床标本的收集,然后对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2.5检验科环境规范化管理

为了能够做好检验科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基于检验科常规工作制度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对相关科室的具体状况进行结合分析,然后落实积极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管理。相关工作具体包括:在工作区内部应明令禁止吸烟、进食、穿戴工作服后不可进入休息区、餐厅等公共场所;如果在工作中需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发生接触,那么必须佩带手套等防护用具,在细菌的培养中应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并佩带相应的手套与口罩。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将实验室划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并及时的对各个区域进行有效的、独立的管理,避免医务工作人员在流动中出现交叉感染等现象,确保相关科室的有效通风,尽可能的防止或避免由于离心操作下出现的溶胶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在检验科室内部的离心机与振荡器必须放在气流外排的操作台上,并做好通风处理,避免发生感染。其次应大力进行资金投入,对检验科室的工作条件进行完善,提高其自我防护的能力。医疗垃圾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分类收集,并由专人焚烧,装垃圾的桶具定时消毒。将医疗废弃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损伤性,将感染性、病理性和化学性废弃物放入消毒容器中,并贴上警示标示,损伤性废弃物应放置在黄色塑料利器盒中,张贴废物警示标识。

2.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措施

在检验科的内部进行培养物、血液等的处理处理中应注意其携带致病微生物的问题,在操作中应强化消毒管理工作,通过使用含氯成分较高的消毒液对操作平台进行擦拭,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紫外线消毒工作。同时应该强化对检验报告单的管理与处理,采用自动报告机打印自取的方式进行检验报告的传递,从而避免致病菌通过检验报告单传染给患者或者医师,进而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不携带任何致病细菌,为保障相关工作档案工作开展的安全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并将其健康状况绘制成档案进行保存,从而对检验科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起到保护医务工作人员及患者健康的目的。

2.7增强监督执行力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检验科感染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担任组长、副组长,其余各室业务骨干人员担任组员。督促各科室各种预防措施的落实,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法规保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没有完全按规章制度执行的,严格给予扣分处罚,并与科室奖金挂钩,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整改。

综上所述,在检验科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检验科室内部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护工作,不仅会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造成影响,也会对医院内部的医疗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对医院、检验科室及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医院感染规范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的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使工作人员与患者能够工作的舒心、治疗的放心。

作者:施芳 余进 单位:1.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2.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崔建新.加强检验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96-297.

[2]黄萍,李峰.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1):155.

[3]文宏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有效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5):293-295.

[4]李英姿,邱跃华,刘金国.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策略探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5(17):127-128.

[5]董华,陈红梅,王静.县级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隐患及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56-1857.

[6]胡旭,金燕芳.检验科保洁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2):11-12.

[7]何宏,刘蓬蓬,刘佶,等.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22-223.

[8]徐连江,李升玲,冀会萍.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107-3108.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0、2011年两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

护理部要设立血液科感染小组,全面负责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严格依照国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加强对血液科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1.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管理

病室环境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日常必须加强对血液科病房环境的消毒及管理。病房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日对层流隔离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55%~56%;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桌面、床头柜、拖地板。对白细胞<2×109/L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保护性隔离,而白细胞数<0.5×109/L的患者要进入层流病房,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1.2.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血液科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高,体外循环操作中接触污染的机会多,反复输血,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技术;做深静脉置管或做动脉内瘘时,要在手术室进行;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尽量减少临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种导管时做好导管的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将外源性医院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1.2.4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

血液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来势凶猛,很难控制,因此临床上有时预防应用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要使用时间过长、种类过多。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时则应按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但药敏试验需要一段时间,经验用药时多采用头孢菌素类和(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必要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同时密切监视患者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5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病人接触最频繁的人群之一,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特别强调无菌操作、手的卫生等,护士长随时抽查六步洗手法执行情况,与可疑污染物或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手消毒;为不同患者治疗时,必须更换清洁手套;特殊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手套,紧急情况下应使用手速消剂。

1.2.6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争取他们对消毒隔离工作的最大配合。向家属讲解探视制度,说明减少人员探视的重要性,自身有不适,如感冒等不应前来探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简单的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如白细胞<2×109/L时应配合戴口包,勤洗手等。

1.2.7患者饮食及日常生活护理管理

血液科患者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易感,必须要重视饮食护理管理。给予家属正确的营养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低磷饮食为主,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氨基酸和白蛋白。生活护理方面,恶性血液病患者每日睡前、晨起及三餐前后应以新唑漱口液漱口;恶性血液病患者,因为接受联合化疗后免疫功能处于极度抑制状态,极易并发皮肤感染,因此要注意皮肤护理;此外,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自身卫生习惯,每周擦浴2~3次,深静脉置管处每3天换药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情况

我科2010年医院感染人数283人次,感染率为33.45%,在进行护理管理后,2011年医院感染人数197人次,感染率为22.09%,2011年感染率显著低于201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医院感染部位感染例次率

血液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2011年各部位发生率均较2010年降低。

3讨论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4

1.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变化,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室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1.2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口腔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做到一人一口杯一巾,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手套并严格洗手。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程序,根据口腔科易感因素如医源性传播途径、诊疗器械传播途径、诊疗环境传播途径等,要求必须配备足量的治疗器械,确保使用后的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等环节的效果。

1.3制定保洁、医疗废物制度,要求治疗区内的各物体表面、墙体、治疗台面等每日做一次终末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地面。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执行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

1.4规范布局,按诊疗区、候诊区、器械清洗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设置。

1.5定期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空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2体会

2.1口腔感染性疾病:随着口腔科卫生知识在社会人群的普及,口腔诊疗过程中危险因素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安全满意的就诊环境,加强管理力度,监督诊疗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就诊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2.2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口腔科专业特点和易感因素,在患者、医务人员、环境、消毒程序、器械设备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管理制度,切断潜在的口腔感染诱发因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2.3口腔器械消毒问题,为了使器械达到消毒、灭菌要求,必须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方法,减少外源性感染,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硬件条件。

2.4观念问题,首先要加强医院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认识到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才会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保证医疗质量,加强职业道德的高度,才能使消毒设备、医疗器械、环境布局等方面得到落实。综上所述可见:(1)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2)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口腔感染管理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月日我院成立了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月日制定了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月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月日至日、至日、至日,我们对全院职工分别进行了“流感、手足口病诊疗方案、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医疗救治实战演练”培训,对院感兼职医生、护士及各科护士长,每月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针性学习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院内感染、人人抓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系统,临床各科医师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漏报病例,立即反馈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四、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尽量由供应室负责清洗与消毒(手术室除外),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们正在引进了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等,在器械灭菌方面,我们坚持压力蒸气灭菌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室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进行B—D检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供应室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五、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面临之严峻的社会课题,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漫延,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应用抗生素人人有责。我们多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了抗生素合理应用之相关知识,明确各科抗生素预防应用、联合应用的指征。每周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应用情况;院感科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督促临床医生按规定做细菌培养,使抗生素的应用做到及时有效。

六、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每周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离情况,尤其拖把、抹布、体温表、止血带等管理已规范化;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七、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我们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三级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弹簧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最后统计,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院感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6

1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1.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1%碘酒、75%酒精),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1.2压力蒸气灭菌,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暴露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仔细记录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物品中央放化学指示卡,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指示卡颜色性状改变否。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检查锅的空气排除效果。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灭菌后用仪器观察24小时颜色不变仍为紫色则符合要求,若颜色变黄则不符合要求。

1.3紫外线灯管按日常和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签名,论文使用达1000小时后应更换。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2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的性能。具备熟练的标本采样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3具体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3.1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制作:灭菌后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50℃,倒入9cm直径的无菌平皿内,每个平皿倒15~20ml盖好,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后,反转放于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选出无菌生长的、盖内没有冷凝水的平皿作为采样用。(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3)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位置编号或注明后,在房间由内向外按顺序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4)计算公式:空气微生物粒子的含量与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关系为: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157.2N。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暴露时间(分钟),N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口腔门诊手术室细菌总数≤200cfu/m3为合格,各治疗室细菌总数≤500cfu/m3为合格。

3.2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在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1)采样方法:采样物体表面积<100cm2,取全部面积;≥100cm2的物品,取100cm2采样。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各5次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用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装入放有10ml采样液中立即送检。面积<100cm2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治疗室综合治疗台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3.3手消毒效果监测:手的采样在接触患者、从事医疗或护理活动前进行。(1)手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用消毒液消毒后采取相应中和剂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试管内并立即送检。(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其它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7

关键词: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消化科为医院接诊、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通常消化科患者多病情危重、病因复杂,救治过程中多需接受侵入性操作,如胃管插管、放置支架、ERCP手术等,一旦发生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消化科病房的预防感染尤为重要[1]。有学者指出[2],消化科病房疾病谱多样,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造成医院感染。如何确保消化科病房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本研究的重点。2017年7~12月医院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选择2017年1~6月未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时为实施前。1.2方法。1.2.1加强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等相关文书,并进行考核。结合医院的《医院感染考核惩罚标准》,每月由消化科主任及护士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消化科病房护士进行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通过学习和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水平,提升工作质量[3]。1.2.2改善环境每日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20~30min,每晚下班后用0.20%的强力消毒液进行拖地。座椅、桌子及诊床等每天用0.2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每月定期监控空气细菌情况,每季度检查紫外灯,不合格的及时更换[4]。1.2.3卫生宣传抓好卫生健康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在走廊安装投影仪,播放医院感染的相关视频,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感染意识[5]。1.2.4提高待遇消化科病房护士工作量大,严重缺编,这就造成医院感染质量下降,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为此需增加护士的人员编制,提高护士绩效奖金,使让护士积极投入预防医院感染工作[6]。1.2.5完善制度诊室要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器械、物品要消毒处理,并做到在操作前后洗手。血压计和听诊器等常规的检验器材每周要消毒,每天用紫外灯照射两次,对于需要消毒所使用到的酒精、免吸收消毒液定期核实消毒使用日期[7]。1.2.6床单元消毒法对消化科病房床单元实施分区,分为A(治疗台至护士小桌)、B(医疗仪器、设备至治疗区域)、C(患者床头桌至病床)三个区域。用消毒毛巾对各个区域进行擦拭,再用床单位消毒器在密闭状态下对病床进行30min消毒处理,当换下的床单、被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装入黄色的感染性塑料袋,并做好“感染性织物”标识,密闭送洗衣房清洗。对换下的床单、被服必须依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处理[8]。1.2.7加强培训对消化科护士进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护理差错评定标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及检查方法》。讲课老师是医院专家及外聘专家,理论学习时间为30课时。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医院感染考核在实施前后向护士发放问卷,内容为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常见处理方法等,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比较。实施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8.00%(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比较。实施后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院的发展,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多,医院感染问题逐步成为众多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消化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承担着重要的医院感染职责。但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不同,造成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能力的参差不齐,甚至还有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长期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医院内病原菌交叉感染、医疗废弃物污染、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不强、床单元消毒不合格[9]。有研究显示,合理的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本研究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采用预防医院感染护理措施,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可以看出,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主要有几方面的优势:①可以减少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②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控制病房的感染情况。③护士通过院内感染的培训,强化“预防医院感染”概念的理解,对潜在的感染因素进行全程追踪,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④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的学习中,可以让护理流程制度化,确保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樊小平.关于外科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81.

[2]李彦,廖波,甘桂荣.流浪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和护理对策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36):173-175.

[3]杨超.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91.

[4]张宁宁.浅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62-263.

[5]谷枫.医院感染在基层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81-182.

[6]雷明莉,李琳.全方位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与效果[J].长江大学学报,2017,14(24):43-44.

[7]王樱瑛.循证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4):141.

[8]林彦.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方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24-25.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8

1.1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不强

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学习流于形式。

1.2患者自身原因和药物因素

精神异常症状导致患者生活无规律,营养状况较差,封闭式住院治疗的限制,其活动空间较小;合并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抑制白细胞生成,使免疫力下降。

1.3临床医疗组对院感管理参与较少

多数医院科室院感管理的具体工作常由护士长主抓,护士执行情况较好,临床医疗组只关注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等,对医院感染管理其他工作参与相对较少。

1.4手卫生依从性欠缺

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较欠缺,手卫生依从性不足,执行较差,部分科室院感监测不到位。

1.5消毒隔离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对《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和规范,执行情况较差,落实不到位。

1.6消毒记录欠完善

医务人员执行消毒工作情况较差或执行后无记录,存在消毒记录遗漏、消毒时间不准确、时间累计错误等现象。

1.7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不及时

发生医院感染后没有按要求及时上报,有漏报情况。

1.8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

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时间控制不理想,使用时间较长。

1.9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不到位,职责不明确

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进行检查、整改不深入,如护理操作不规范、医疗废物分类缺乏管理等。

2管理方法

2.1健全管理组织

建立院感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相关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以科主任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监控医师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监控医师及监控护士由高年资、责任心强、经验丰富、院感管理意识强的人员担任,在院感科和科主任、护士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

2.2明确工作职责

明确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的工作职责,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高危环节进行监测,督查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促科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等监督管理,定期培训科室人员院感知识等。

2.3结合专科特点

精神病专科医院中住院患者多且呈群聚性活动,环境较封闭、活动空间较小,患者住院时间长,因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等合作程度较差,老年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多且长期卧床,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容易在科室内扩散。我院各病区均设立专门的隔离病室,病区中发现传染患者立即隔离进行治疗。注意改善病区环境,保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加强病室清洁、消毒工作,对长期卧床及生活不能自理者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等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健康教育,餐前、便后、服药前督促其洗手,统一消毒其使用的水杯、餐具等,观察病情变化及躯体情况。

2.4完善工作程序

院感科根据医院情况制定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手册,明确科室管理小组的活动内容,要求对科室的院感质量做好日常管理与监控,按照工作手册要求组织、开展科室院感质量管理活动,如手卫生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监测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消毒与隔离管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记录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和薄弱环节,做好持续改进工作,相关材料于次月10日前上交院感科。由院感科审核每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按分数比例计入考核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反馈,持续改进工作。

2.5加强检查督导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加强对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培训和指导,使科室管理小组成员充分认识院感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相关院感管理知识,做好科室院感管理,是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关键。院感科加强督导,每月进行检查,对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上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科室院感监测及微生物采样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提高院感管理质量。

2.6落实考核管理

院感科制定科室院感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利用考核机制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科室院感质量管理小组在科室中的监督、指导、协调、落实等作用,对院感监测指标、院感管理质量、科室院感质量管理手册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得分情况上报,与医院质量考核奖挂钩,使各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重视。

3结果

结合专科特点,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加强科室管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增强,大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规范,重视手卫生工作,手卫生依从性由2011年的38.5%提升为2013年的93.1%,临床医疗组积极参与院感管理,消毒隔离等相关制度执行较好,消毒隔离工作落实规范,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大部分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医院感染发生率维持在2%~5%。由于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手卫生依从性不稳定,部分医生对院感病例上报不及时,检查中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对存在的问题仍需持续改进。

4小结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评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实践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内容之一,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中提到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实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医疗行业的风险值也随之升高。医院感染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更影响到社会安定,因此,必须要做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争取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来减少医院感染。本院采用北大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六亿等[1]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查找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高风险科室,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院是一所位于三、四线城市的二级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00张,设有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7个;2017年门急诊量87600人次,出院患者8514人次,手术及有创操作1285人次。1.2方法。1.2.1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小组。本院成立以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小组,主要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共计16人,其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2人。1.2.2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采取专家头脑风暴法及根据本院2017年院感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开始风险识别,按照管理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对全院1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进行风险识别,各项指标具体如下。①管理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流程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欠缺;②过程指标: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不规范、手卫生方法不规范、手消毒剂使用量不达标、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多重耐药菌(MDRO)患者核心预防措施不到位、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③结果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1.2.3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指标在全院层面涉及的范围、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对医院感染管理风险影响力的综合作用,即严重(1.0)、重大(0.8)、较大(0.6)、大(0.4)、一般0.2),计算平均值,最终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确立权重系数[1]后,对风险指标分别赋予0.2/0.4/0.6/0.8/1.0的权重系数。1.2.4风险估计。各风险指标从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该科室的院感医生及院感护士进行定量分区段赋值。发生的可能性赋值: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设为“无、罕见、小、较大、大”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0、2、4、6、8”,主要根据2017年本院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区段赋值;后果的严重程度或损失,设为“重大、严重、较轻、轻微、极少”,分别赋值为“5、4、3、2、1”,主要采取业内专家咨询的方式赋值;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设为“无、差、一般、好、完备”,分别赋值为“5、4、3、2、1”,由本院院感专职人员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赋值。管理指标为定性指标,由院感科专职人员根据平时的日常督查及考核进行定性赋值,其余指标为定量指标。1.2.5风险评价。将16个科室的每一项风险指标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赋值求和,再乘以权重系数,所有风险指标分值的和即为该科室的风险指标,分值越高,说明风险越高。1.3统计学方法所有科室的分值进行百分位数统计,百分位划分等级:≤10百分位为极低风险,10~25百分位为低风险,25~50百分位为中低风险,50~75中高风险,75~90高风险,≥90极高风险。

2结果

2.1全院风险等级评分结果。对全院1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进行院级层面风险评估后显示,风险最高的前三位科室分别为:内一科、外二科、内镜室;风险最低的两个科室分别为:健康体检科、供应中心。见表1。2.2各部门风险因素特点分析。不同科室的风险指标特点有所不同。在管理指标中,各个科室分值差距不大,其中以内镜室、放射科、供应中心较高;在过程指标中,以急诊科、内一科、外二科最高;在结果指标中,以外一科、妇产科、外二科、手术室最高,提示在接下来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对不同科室的风险防范侧重点不同。2.3各部门风险等级分析。根据16个科室风险评估分值的10、25、50、75、90百分位数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处于感染极高风险的科室有:内一科、外二科、内镜室;处于感染高风险的科室有:外一科;处于感染中高风险的科室有:综合科、急诊科、妇产科、内二科;处于感染中低风险的科室有:血透室、口腔科、放射科、手术室;处于感染低风险的科室有:康复科、检验科;处于感染极低风险的科室有:供应中心、健康体检科。2.4各部门风险评估值分布分析。16个科室风险评估分值频数分布呈正偏态分布,多数科室集中呈现低风险趋势,极少数科室呈现极高风险趋势,见表2。

3讨论

本次评估出的高风险部门与我国经验确定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吻合度较高,但是也存在部分差异,这也符合本院的特点。极高风险科室内一科是由呼吸内科、内分泌内科、消化内科组成的一个综合科室,收治的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是一些高龄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多,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下降,难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性较大[2];其次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经观察发现,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明显大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3]。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内一科被评为极高风险科室,这与袁杏伏、彭惠忠等人的研究一致[3]。外二科是由普外、泌尿外科、烧伤外科、胸外科组成,收治的患者以普外和泌尿外科为主,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复杂,腔镜操作较多,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及身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易发生尿路感染,加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生感染的风险升高。②考虑泌尿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发生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概率比较高。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感染最多的科室是ICU,其次是泌尿外科,可能与泌尿外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为头孢菌素和喹诺酮药物有关,有研究显示,这些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诱导ESBLS的产生[4]。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院感质量是控制的主旋律[5]。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院感质量控制,李六亿教授提出,应尽早识别风险因素,尽快采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将医院感染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系统化和科学化地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高危环节进行评估及干预[6]。

本院通过细化和充分考量风险识别项目,筛选出了风险较高的科室及各科室感染风险较高的项目,对其存在的高风险因素及高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本院2018年感控工作的重点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徐艳,贾建侠,等.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607-2610.

[2]葛艳,鲁艳红,高文俊.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90-2692.

[3]彭惠忠.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部分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健康研究,2016,36(1):13-14,17.

[4]杨青,陈晓,孔海深,等.Mohnarin2011年度报告:尿标本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503-5507.

[5]何瑾芳.加强护理管理共同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44.

医院感染科范文篇10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感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专职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护理骨干组成。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三级院感管理网的建立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但应注意,制度不在于数量、文字的多少,必须根据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才是最好的。制定好的制度不应长久不变,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1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院感专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定期接受市级、区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督导临床。

3.2护士长的培训护士长是临床感染控制小组重要成员之一,是各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者及执行者。护士长院感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医务人员各项规范的执行情况及院感控制效果。因此,院感科每季度针对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及各科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等存在的问题对各科护士长进行专场培训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以提高各科护士长对院感管理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1~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3.4院感控制小组的培训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学时。

3.5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院感科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由所在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3.6工勤人员的培训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流动性大、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接触污染物、医疗废物机会较多,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而后勤管理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无法完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因此,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

4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4.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经历了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的过程。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针刺伤、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等。监测结果每季度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院感委员会各成员。

4.2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涉及多个项目,院感科首先组织各科护士长或全院护士进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环境监测卫生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毒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高度、采样面积、采样方法等关键环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科每月按计划对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采样,监测结果由院感科统一制表并随同监测单下发各科保存。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科室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消毒后重新采样监测。

4.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建立器械液监测、更换登记记录本,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按要求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张贴于记录本上以备检查;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记录,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所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随机采样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建立紫外线日常消毒记录,院感专职人员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灯管科室立即更换,并重新进行强度监测。所有监测结果以月总形式反馈相关科室或部门。

5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院感科建立了适合本院的《万盛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交院感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院感专职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督查;对手术室、供应室、ICU、内镜室、口腔科、产房、新生儿病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必备设施、手卫生、职业防护进行重点检查。督查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限期整改。督查结果、督查意见每月以月报方式反馈护士长,必要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通报全院,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按照《考核细则》要求,院感科每月对各科督查存在的问题、监测不合格项目打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每季度评选三个院感管理优秀科室,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全院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