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9:38:19

医卫范文篇1

全区乡镇现有卫生院24个,在职员工人数773人,其中在编人员276人,主治医师33人,医师61人,医士118人,卫校毕业生64人,共有病床324张。街镇卫生院最突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职前本科生,现有的主治医师都为职后大专或本科文凭,高学历医师十分紧缺;二是街镇卫生院人员严重饱和。按标准,一个街镇卫生院配60人绰绰有余,而我区有的街镇如卫生院人数接近300人。全区共有595个村,有卫生室466个,村医837人,其中女村医285人,占34.92%。837名村医中兼计生宣传的有344人。村医突出体现为个体经营居多、且均在家坐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各街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卫生员定期到街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及时接种发放疫苗,儿童四苗接种率在98.6%以上。加强了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与“九五”同期相比下降27.06‰,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86‰,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加强了重点防治监测,同时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街镇卫生院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了农村卫生组织的综合能力。农村卫生网络基本建立,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有了设备也无人操作,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村卫生室缺乏资金垫本,有的卫生室除了接种发放疫苗外,无法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二)技术骨干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全区街镇24个卫生院医务人员中,主治医师占11.9%,医师占22.1%,且人员分散,不均衡,有处方权的少,给各自的工作造成一些影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虽签订了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但人权、事权、财权关系不畅,考核奖惩难以兑现,调动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村卫生员报酬不均,队伍不稳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村卫生员变动大,甚至有的村无村医,特别是徐古边远山区。按国家规定,村卫生员的报酬应由财政支付,但全区基本未兑现,为了生活,99%的村卫生员演变成了个体游医,在家坐诊居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村级卫生员的经济收入差别很大,医术高的收入好,但不安心搞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差的又无法维持生计。由于培训工作的滞后,许多村的卫生室形同虚设,长期物色不到理想的“接班”人。

(四)村医配置不合理。村级体制改革后,各村在配备卫生员时,忽视了女村医,致使村医中男女比例失调(全区女村医只占34.92%),造成一些村的卫生室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滞后,有的濒临瘫痪,影响了全区妇幼保健工作。

(五)农村医疗不规范。一是村卫生室不规范。有的村委会有房不分配给卫生室,致使卫生室宿舍、药品、门诊、注射混为一室。二是各街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行医证和行医不规范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农村医生管理、使用、培训一体化。为加强对街镇级卫生院的考核管理,合理配备技术人才,根据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街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区级财政”的意见,建议把街级卫生院的人事、经费权划归区级卫生职能部门管理,由卫生主管部门对全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考核、使用、培训作出统一安排,实行全行业管理。

(二)完善人事机构。根据《省农村医疗卫生条例》,村级卫生室一村配备一男一女村医的规定,建议我区把卫生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纳入统一管理,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配备上按一男一女配齐,要求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技术,能履行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医疗服务的职能,使我区的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三)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根据卫生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卫生主管部门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统筹安排街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区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村卫生员到街镇卫生院或区医院实习,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

医卫范文篇2

一、津贴对象

与镇卫生院或村委会签署了任务和谈,承当辖区疾病预防节制、公共卫生效劳义务的在职村庄大夫。

津贴局限审定:每村效劳生齿少于2000人按1名村医审定津贴;效劳生齿在2001人至3000人按2名村医审定津贴,效劳生齿超越3000人按3名村医审定津贴。

二、津贴方法及规范

(一)当局定额津贴。

村医定额津贴规范从原每人每月200元进步到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

(二)当局年关审核奖励。

经年关审核及格的村医,按年人均1200元规范进行奖励。

(三)当局购置效劳津贴。

对供应国度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的村卫生室及村医,执行当局购置效劳,从当局布置的人均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经费中,按40%左右落实到村卫生室。

(四)普通诊疗费赔偿。

依据卫生部、民政部、财务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乡村协作医疗有关任务的告诉》(卫农卫发〔2011〕27号)规则,将村卫生室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打针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效劳本钱兼并为普通诊疗费。普通诊疗费的收费规范按物价部分确定的规范执行,采用门诊总额预付的方法,归入新型乡村协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局限。

(五)国度根本药物津贴。

执行村庄卫生效劳一体化的村卫生室,严厉执行国度根本药物准则,对国度根本药物执行“零差率”发卖,以根本药物运用和医疗效劳质量为中心,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审核,审核后果与国度根本药物津贴经费挂钩。

(六)新型乡村养老保险津贴。

积极展开新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任务,将契合前提的村医归入保险局限,并按有关规则赐与津贴。

三、津贴发放方法

当局定额津贴和年关审核奖励,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依照响应的详细方法进行津贴。

落实到村卫生室的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经费,国度根本药物津贴经费、普通诊疗费,执行预拨和审核结算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经费的拨付,区卫生药监局或项目施行单元应依据村卫生室供应的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的义务数,在上半年按应下拨给村卫生室的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经费的50%预拨给村卫生室,昔时12月前经过审核结算残剩50%的经费;如审核发现义务完成的数目、质量不克不及到达要求,则扣减响应经费并限日整改,从新请求审核验收,在次年4月前按质量完成响应义务,补发响应经费,不然依照相关任务和谈和规则追查责任。国度根本药物津贴经费和普通诊疗费的拨付,依据村医营业状况“按月”或“按季度”由区卫生药监局组织合医办、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营业情况、医疗质量和平安进行抽查核实后预拨,半年或岁尾进行具体审核,依据审核状况结算全年经费;效劳质量、任务目标未完成的从昔时或许次年的津贴经费中扣减,存在违纪行为的追查响应责任,严峻违纪违规的移交司法部分处置。

四、经费起原和治理

(一)当局定额津贴。

进步规范100元所需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务辨别按5:2:3比例担负,原定额津贴规范200元仍由原渠道处理。

(二)当局年关审核奖励。

所需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务辨别按5:2:3比例担负。

(三)当局购置效劳津贴。

所需资金从中心和省、市、区各级财务一起承当的人均根本公共卫生效劳经费中处理。

(四)普通诊疗费赔偿。

所需资金由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基金处理。

(五)村医归入新农合局限。

根底养老金和缴费津贴辨别由中心和省、市、区各级财务担负,所需资金依照新农保施行进度列入各级当局预算。

五、加大保证力度

可在确保定额津贴和年关审核奖励最低规范的根底上,连系实践制订当地津贴和奖励政策,鼓舞树立村医津贴天然增进机制。区财务局要将进步村医津贴的各项经费列入当局预算,区卫生药监局要将普通诊疗费列入新农合基金报销项目,并在制订基金预算时保证其经费。

医卫范文篇3

街镇卫生院最突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职前本科生,现有的主治医师都为职后大专或本科文凭,高学历医师十分紧缺;二是街镇卫生院人员严重饱和。全区乡镇现有卫生院24个,在职员工人数773人,其中在编人员276人,主治医师33人,医师61人,医士118人,卫校毕业生64人,共有病床324张。按标准,一个街镇卫生院配60人绰绰有余,而我区有的街镇如卫生院人数接近300人。全区共有595个村,有卫生室466个,村医837人,其中女村医285人,占34.92%。837名村医中兼计生宣传的有344人。村医突出体现为个体经营居多、且均在家坐诊。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各街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村卫生员定期到街镇卫生院领取疫苗,及时接种发放疫苗,儿童四苗接种率在98.6%以上。加强了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新法接生和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与“九五”同期相比下降27.06‰,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3.86‰,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加强了重点防治监测,同时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街镇卫生院在搞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了农村卫生组织的综合能力。农村卫生网络基本建立,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但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有了设备也无人操作,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村卫生室缺乏资金垫本,有的卫生室除了接种发放疫苗外,无法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二)技术骨干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全区街镇24个卫生院医务人员中,主治医师占11.9%,医师占22.1%,且人员分散,不均衡,有处方权的少,给各自的工作造成一些影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虽签订了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但人权、事权、财权关系不畅,考核奖惩难以兑现,调动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村卫生员报酬不均,队伍不稳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村卫生员变动大,甚至有的村无村医,特别是徐古边远山区。按国家规定,村卫生员的报酬应由财政支付,但全区基本未兑现,为了生活,99%的村卫生员演变成了个体游医,在家坐诊居多。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村级卫生员的经济收入差别很大,医术高的收入好,但不安心搞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差的又无法维持生计。由于培训工作的滞后,许多村的卫生室形同虚设,长期物色不到理想的“接班”人。

(四)村医配置不合理。村级体制改革后,各村在配备卫生员时,忽视了女村医,致使村医中男女比例失调(全区女村医只占34.92%),造成一些村的卫生室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滞后,有的濒临瘫痪,影响了全区妇幼保健工作。

(五)农村医疗不规范。一是村卫生室不规范。有的村委会有房不分配给卫生室,致使卫生室宿舍、药品、门诊、注射混为一室。二是各街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行医证和行医不规范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农村医生管理、使用、培训一体化。为加强对街镇级卫生院的考核管理,合理配备技术人才,根据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街镇卫生机构上划到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经费预算指标相应上划到区级财政”的意见,建议把街级卫生院的人事、经费权划归区级卫生职能部门管理,由卫生主管部门对全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考核、使用、培训作出统一安排,实行全行业管理。

(二)完善人事机构。根据《省农村医疗卫生条例》,村级卫生室一村配备一男一女村医的规定,建议我区把卫生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纳入统一管理,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配备上按一男一女配齐,要求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技术,能履行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医疗服务的职能,使我区的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同步发展。

(三)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加快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的调整,根据卫生部“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生的技术培训力度。一是卫生主管部门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统筹安排街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区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村卫生员到街镇卫生院或区医院实习,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

医卫范文篇4

1.1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要紧扣医卫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

医卫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即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育人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1.2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方向来定位

作为与医药行业、企业紧密相连的医卫类高职院校,其教师培养必须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1.3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按照医卫类高职院校教师分类来确定

医卫类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分为医药专业课教师、医药基础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三种类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根据各类教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确定。

2采用“三分”培养模式,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三分”培养模式,即分类培养、分阶段培养、分层次培养。

2.1分类培养

根据医药专业课教师、医药基础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三种类型教师的来源及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制订培养方案。

2.1.1医药专业课教师

医药专业课青年教师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而且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时间较短,既缺乏医药行业、企业工作的经历和和经验,又缺乏教育理论培训和教学经历,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应通过培养使其熟悉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具备指导实践的能力,最终成为“双师型”教师。

2.1.2医药基础课教师

医药基础课青年教师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虽然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未接受过教育理论培训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认识不足,缺乏教学经历。因此,应通过培养使其熟悉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1.3公共课教师

公共课教师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虽然接受过教育理论培训,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较熟悉,又有教学实习经历,但缺乏医药专业知识和医药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不能更好地为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应通过培养使其熟悉医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好的为学生的专业需要服务。

2.2分阶段培养

即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分为“角色适应”、“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三个阶段。

(1)角色适应阶段,用2年时间,主要是通过听课、备课、说课、担任少部分课程的讲课、实验带教等方法,使青年教师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完成角色转换。

(2)合格教师阶段,用3年时间,通过讲课、实验带教、学生管理、参与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实验带教、学生管理等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3)骨千教师阶段,用3年时间,通过参加教改、参加教学竞赛、承担教科研任务,外出学习培训,使其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具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2.3分层次培养

即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分为院校、系部、学科和教师个人等4个层次进行培养。其中,院校、系部两个层面主要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培养”,学科层面则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专长,对其进行“个性培养”,教师个人则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自我培养”。“共性培养”是基础,“个性培养”是重点,“自我培养”是根本,它们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2.3.1院校层面

由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教改形势分析、教学常规介绍、教育技术运用等。

2.3.2系部层面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实施专业课教师行业与企业实践制、请优秀教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召开新老教师交流会、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选拔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2.3.3学科层面

(1)针对青年教师的现状和教学、科研方面所面临的难题,为青年教师精选导师,由带教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教研,提高青年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实施教学、进行教研的能力,并通过带教考核来保证导师带教的质量。

(2)组织学科集体备课、组织学术研讨、安排青年教师听课说课评课、将青年教师纳入学科相应的课题组,引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其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

2.3.4教师个人层面

青年教师要注重自我培养,要根据院校、系部、专业、学科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并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主动锻炼、虚心请教、认真总结,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3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

3.1管理机制

青年教师的管理可分为院校、系部两个层次。院校层面由相关校领导和教务、教科、人事处、教学督导部门的领导组成,主要研究制定青年教师管理制度,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和考评方案,安排青年教师的工作,考评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等。系部层面由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带教导师组成,主要是具体落实学校的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青年教师的日常管理。

3.2考评机制

对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1次考评,考核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表现、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基本工作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评价等。

3.3激励机制

医卫范文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政办[]61号)要求,进一步巩固完善我市基层医改成效,建立起“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机制,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细化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补助政策,理清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同时,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各县(市)、区要具体分解核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设置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比例,奖励性绩效工资不低于50%,并可结合实际,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科学设定不同岗位人员分配系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重点倾斜。各地要加强绩效工资政策的培训和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

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一)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必须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所需药品,必须经网上申报采购,严禁网下自行采购,县级财务核算中心负责集中付款及监督检查,及时为药品配送企业提供每次回款的单位名、时间段、货款数额明细表,确保供货企业在药品验收入库后30天内收到货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管,定期检查与通报药品回款情况。

(二)实行基本药物定期抽检制度。各县(市)、区要设立基本药物抽检专项经费,保障基本药物抽检工作需要。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定期抽验和通报制度,依法查处抽验不合格药品。年,省下达市基本药物抽样550批次,按照每年递增20%进行抽样,切实做到基本药物抽检全覆盖,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严格规范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一)规范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县(市)、区要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范围、支出标准,严格执行项目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服务质量。要切实做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款专用,专户专帐管理,及时将经费预拨、下发至基层,并根据考核结果兑付专项经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冲抵财政保障经费,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挤占、截留和挪用。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要加大对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督查力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严肃处理。

(二)探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宣传和教育,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执法等专业公共卫生部门的牵头、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确保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效果。要建立健全人、财、物充分保障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其人员的绩效考核,严格按照《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单独考核,兑现奖惩。

四、全面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村卫生室综合改革

(一)全面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布局,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年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建成的村卫生室必须由乡镇卫生院按照“五统一、两独立”的要求,即村卫生室“行政、业务、药品、财务、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卫生室“责任独立承担、财务独立核算”,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必须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各级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村卫生室“规范药房”的建设和管理。

(二)完善村卫生室补偿政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各县(市)、区在省财政按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助。对于农业户籍人口不足1000人的行政村,可按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实行保底补偿。对村医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实际工作量,按35%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拨给村卫生室,年终根据考核的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结算;各地要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任务,制定具体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对村医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收取一般诊疗费,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

(三)加强村医准入管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数量,要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控制,原则上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应配备1名村医,每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医执业。在此基础上,力争五年内实现每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四)落实村医养老政策。对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的村医,按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根据现行的财政体制,对于市辖区符合条件退出的村医的补助,由市与区财政按3:7承担,对于各县(市)符合条件退出的村医的补助,由各县(市)政府自行统筹解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医改工作力度。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牵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加强督查指导,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要建立多部门协同巩固完善基层医改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及时调整充实医改领导小组力量,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配强县(市)、区医改办工作人员,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办公场所,加强对医改的综合组织和协调督导工作。

(二)强化财力保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资金测算,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确定的任务、改革进度和绩效考核结果,将财政补助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巩固完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将结合我市实际,3年内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根据各县(市)、区基层医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具体奖补方案由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医卫范文篇6

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村村设置1个标准化卫生站,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鼓励在职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及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2008年全镇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90%上:20lO年力争乡村医生达执业助理医师水平。

二、工作计划

我镇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分卫生站硬件、软件环境建设和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建设两方面,按照目标分布实施,逐年实现。具体如下:

(一)卫生站标准化建设试点阶段(2007年)

1.2007年完成2个卫生站标准化试点建设;

2.组织好乡村医生参加中专学历教育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二)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阶段(2008年)

1.本年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按市上安排进行落实。

2.组织好乡村医生参加为期3年中专学历教育,力争95%的在乡村医生取得毕业证书。

(三)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2010年)

1.2009年、20lO年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按市上安排进行落实,实现全镇每个行政村设置至少1个标准化卫生站,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及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2.鼓励取得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参加全国医师执业考试,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恪的乡村医生予以执业注册,不能达到乡村医生基本条件的人员不再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武装部长何勇为组长,社会事务办主任陆俊光、卫生院长邓家全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医疗服务”进村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院,负责“医疗服务”村工作具体日常事务。公务员之家

(二)按照《什邡市卫生局“乡风文明十进村’’医疗服务进村工作实施意见》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及保障措施。

医卫范文篇7

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9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渝办发〔〕318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年末,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医药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管等。

制定实施并适时充实调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民事业性质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初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功能。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有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全部执行市级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公立医院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运行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推动非公立医院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七)逐步建立全县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创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药品监督四大信息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根据人员编制、补助标准、服务任务和服务绩效考核情况全额预算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按照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县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等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渠道给予补偿。县政府按绩效考核兑现的方式,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医卫范文篇8

关键词:三医信息监管;大数据;医疗;提升

1建设背景

2016年12月,国务院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推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应用智能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及时、高效监控。[1]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监管的意见》中要求,按照“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分级监管,安全可控,有序推进”的原则,各地依托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融合四川省卫生计生统计数据综合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构建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监管平台,实现省、市、县、乡信息监管无缝对接[2]。

2平台架构

2.1概述。为加强医疗服务监督管理,推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由事后监管向事中、事前监管转变,按照全面医改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遵循“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分级监管、安全可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托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现有各业务系统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信息系统,建成四川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监管平台(简称医疗三监管平台)。2.2系统设计。采用基于 J2EE 标准的 B/S/S 体系架构。三医监管平台基于J2EE 体系的 B/S/S 的多层架构进行设计,按三层的设计思路进行扩展,在用户终端和最终数据端之间建立接入中间层,包括表示逻辑和业务逻辑,方便系统的部署和维护,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2)数据仓库技术。在系统设计中采用数据仓库总线结构解决了系统中由险种或其他业务分类划分的数据集市的集成问题,任何时候设计和实施的数据集市只要采取了该总线结构,均可以集成到数据仓库中来。采用数据仓库总线结构从技术上保证了数据仓库能够支持未来其他险种数据以及其他数据源的逐步纳入。(3)使用地图。提供地图展现功能,将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关键信息在地图上进行展现,并提供针对部分关键监管指标的预警、监控功能。2.3功能设计。(1)监管手段。系统采用五种监管手段:标值监管参照国标、省标及规划目标,对医疗三监管纳入对象监管指标进行低标、达标、超标衡量。离群监管对某些监管指标,利用指标在该区域、该类型机构、该类型行为等不同维度的统计值及统计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箱线图等),反应指标值多少、优劣、高低离群情况。趋势监管根据指标的历史趋势,发掘指标的趋势异常,增减幅异常等现象。风险监管根据监管要求,对部分指标制定可调的阈值,并利于规则自动判断指标异常,对高风险问题自动探测。大数据监管利用异常探测、关联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对异常就医行为、模式进行探测,采用动态可视化方式呈现异常结果。(2)监管层级。监管层级主要涵盖三个监管层级:市级、县级、乡级(机构、科室、医务人员)。(3)监管维度。系统包括监管维度:资源配置、医院运行、服务状况、依法执业、合理医疗、服务能力、执业资格、患者负担等维度。

3多系统关联整合

(1)数据共享,集中管理。构建各类指标信息交换与共享新渠道;数据集中规范管理;解决“数字鸿沟、信息孤岛、业务竖井、部门壁垒”等问题。(2)整合数据,面向监管。整合来自卫计委各信息平台的数据;构造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仓库;系统智能地从数据中提取与监管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提供先进的监管手段,为决策监管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依据。(3)深化应用,务求实效。结合信息化建设与业务职能,以医疗机构,医师,医疗行为监管需求为导向,以独特的监管手段为切入点;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铺网络、建系统转移到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上来,提升应用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应用成效。

4结论

“三医”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依托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融合统计直报、药械采购监管、医师电子化注册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和大数据技术以及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动态呈现,成为集监控、分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不断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优化流程,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开发出四川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动态监测分析系统。未来还将持续深入创新服务应用、改善患者体验、提供更主动、丰富、个性化的就医服务,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09/content_5158053.htm,2017,1(09).

医卫范文篇9

这次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县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区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医改工作。刚才,县发改局副局长、县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付校章同志传达了全区医改工作会议精神,稍后,珍强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按照国家、省、地医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总体部署,我县于年启动医改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除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省、地未作安排外,其他四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巩固提高。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居全区前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参保人数稳步提高,今年元至6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500人,参保率达9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506人,参保率达73.6%;各类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以上,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困难群众得到了多层次救助。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新农合改革费用支付方式,实行按月预拨门诊统筹基金到各定点医疗机构,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率,维护了参合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自年国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全县完成了176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全面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认真做好医院对口帮扶工作;选派45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免费培训进修,在县人民医院选派10名骨干人员到省台州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的进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县关于对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麻疹、狂犬病、乙脑、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伤寒副伤寒、疟疾、甲肝等8个重点传染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退位降率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达84.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四是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按照地委、行署的安排部署,我县出台了《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县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于4月份启动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逐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财政投入压力增大。二是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低。我县基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率为全区最低,网上采购率仅为40%。三是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较低。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滞后、医疗卫生人才不足、村医积极性不高、三级卫生网底不牢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今年是实施医改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医改的攻坚之年,省政府下发了《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县政府与行署签订了责任书,行署明确了我县今年的医改任务,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今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能否做好今年的医改工作,对实现医改近期任务乃至年医改目标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医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按照中央、省、地、县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力攻坚,确保按要求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二、围绕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医改工作的落实

我们要紧紧围绕今年医改工作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一个总要求,推进五项重点工作,确保医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个总要求: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就是合理区分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由政府提供保障。对于非基本的需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强基层,就是要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机制,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

五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一,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核心措施。一要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要巩固和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加快推进中小学学生、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有条件的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要把解决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保问题作为今年扩大医保覆盖面的重点。二要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按照省、地精神,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了200元。县财政务必按照要求落实补助资金,确保及时到位。要抓住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医改资金补助80%的机遇,着力提高我县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三要努力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这是把政府投入转化为群众实惠的有效措施。今年我县要力争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确保达到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达到省里的规定,难度还很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在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做大医保基金规模的同时,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及防范制度,加大各类医保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支付住院报销费用,进一步减轻个人负担。

第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破除以药养医、以药补医,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一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建立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充分发挥集中批量采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把基本药物的价格真正降下来。二要落实补偿政策。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靠药品加成。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后,政府必须同步落实补偿政策,才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三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竞聘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快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医务人员的激励导向作用。

第三,加强医政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一要以“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检查为手段,促进医疗机构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二要以创“二甲”医院为抓手、创“三级”医院为目标,促进各医院规范化建设。今年要做好县人民医院创“二甲”、县民族中医院创“二级中医院”;三要强化医疗执业行为规范,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和依托“对口帮扶和支援”项目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四要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壮大医疗卫生队伍,积极开展医疗市场秩序整顿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要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按照“因病施药,合理用药”的原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切实减轻群众住院费用负担;六要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完善投诉程序,提高投诉处置能力,加强医患沟通,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七要做好中医药管理和推广工作,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八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不断加大血液监管力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四,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一要加快推进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对县乡两级卫生应急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二要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全面提升防控能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三要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免疫规划规范化门诊和安全定点接种点建设,各乡镇全年组织开展冷链运转不得少于6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认真落实接种前告知制度,保证接种安全有效,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75%以上;各乡镇麻疹疫苗、脊灰疫苗强化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率全县控制在0.3/10万以内,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四要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加大妇幼保健工作力度,确保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0/10万、10‰和13‰以下。五要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六位一体”功能建设。六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才培训规划,不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第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一要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逐步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三要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四要加强对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五要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能,积极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六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地、县有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医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从讲政治、求发展、促和谐的高度,关心、重视、支持医药卫生工作,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实施医改工作是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是医改工作的“重头戏”。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要按照医改目标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积极推进医改工作。

二要严格落实责任。县政府将实施医改工作列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卫生系统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省、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确理解和领会精神实质,结合我县实际,用足用活政策,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责任,制订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扎扎实实地组织落实。

三要完善联动机制。医改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医改办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加强与上级医改办的沟通,主动汇报,及时了解上级有关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县发改、物价等部门要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研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县财政局要研究提出医疗卫生投入政策,统筹安排,保障医改重点任务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与监督。县财政、卫生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凡上级有的资金一定要争取到手,努力争取更多。凡上级要求的资金一定要足额列入预算,按要求拨付到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委办要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意见,参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医改工作。

医卫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使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体医卫委员会(以下简称文体医卫委员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和《政协四川省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文体医卫委员会工作是认真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大力推进我省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文体医卫委员会组成人员要认真遵守、执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及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会议的规定和决议、决定,积极参加文体医卫委员会的活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同各方面人士的联系,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文体医卫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对涉及全省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法规、条例等草案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

(二)对涉及全省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国家和我省的重要法律、法规、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视察,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

(三)对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工作中反映出的重要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反映社情民意;

(四)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体育局、省新闻出版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文联、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日报等单位部门建立对口协商联席会议制度;

(五)通过各种形式,为委员知情出力、建言献策、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六)指导地、市、州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开展工作;

(七)完成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交办的任务,向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五条文体医卫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职责:

(一)讨论审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二)讨论审定主任会议提交的视察、调查报告及以委员会名义提交的提案;

(三)讨论决定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六条文体医卫委员会主任会议职责

(一)拟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工作;

(二)审定调查、视察报告;

(三)决定各项活动方案;

(四)决定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

(五)其他需要议定的重要问题。

第三章组织

第七条文体医卫委员会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由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由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决定,委员由主任会议提出建议,报主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八条文体医卫委员会由主任主持全面工作,日常工作由专职副主任负责。

第九条文体医卫处是文体医卫委员会的工作机构,是省政协办公厅机构的组成部分,受秘书长和文体医卫委员会领导。

第四章会议

第十条文体医卫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一年举行一至二次,议题由文体医卫委员会主任确定,并由主任主持。

第十一条文体医卫委员会主任会议原则一月举行一次,议题由主任确定,并主持会议。主任因故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副主任主持。

第十二条省级各部门对口联席会议由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对口单位负责人组成,一般一年举行一次,由委员会主持。

第五章工作制度

第十三条文体医卫委员会调研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二至三次,委员视察进行一至二次。

第十四条调查、视察题目原则上由主任会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