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5:09:57

营构范文篇1

关键词: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思考

一、引言

2003年1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规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由于政策支持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各地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至今仍方兴未艾。据人民银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内现有担保机构848家,至2005年9月全国担保机构达到2188家,累计担保总额3237亿元,担保户数18.8万户,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将逐渐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已经从谨慎接受到逐步接受。但是,目前大部分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的运作模式和相应的专业素质。笔者认为,由于担保机构涉及面广、担保金额巨大,如不及时进行规范和管理,担保机构运作风险将会成为危害金融生态环境的另一个毒瘤,各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担保机构运营现状分析

由于银行对信用放款(无任何担保措施发放的贷款)的要求越来越高,信用放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盈利能力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办理信用贷款几乎不可能。加之承担保证责任而拖垮保证人的案例不断发生,企业的法律意识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不断得到加强,经营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担保,而实力差的企业即使担保了,银行也不愿意接受。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有时将决定贷款是否发放的重要因素。因此,担保难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信贷业务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目前,担保公司的操作流程越来越清晰,注册成立一个专业担保公司,然后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在银行担保存入保证金的一定倍数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担保公司与借款人办理担保业务,收取担保费用。当然,我们也应理性思考一下,担保公司担保后,贷款风险是不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担保公司是否能承担得了保证责任、如果存在本行的保证金赔光了,担保公司又能用什么来承担保证责任?分析目前担保机构运营现状,很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担保机构注册资金问题。2005年9月7日《金融时报》透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总额657.2亿元,担保机构的户均注册资金3003万元。其实,担保机构的成立投资主体十分复杂,有会员制的,有少数大企业独资或投资的,有政府投资成立的,但共性的是注册资金巨大,有的高达数亿人民币,而实际能支配的现金却很少,一部分是被抽逃了,有的是五花八门的实物投资难以变现,比如股权,甚至还有用道路评估后作投资的。

2、担保放大倍数问题。存入银行保证金的放大倍数是关系到贷款安全和担保机构效益的敏感指标,放大倍数过大易使担保机构风险失控。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的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放大倍数在10倍以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从两至三倍到十多倍不等,有的银行定出比例后,不管担保机构信誉和实力如何一律适用。放大倍数过大是把双刃剑,在带给担保机构超额担保费用的同时,既给银行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也使担保机构陷入风险失控的境地。

3、银行与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不少担保机构不持有贷款卡,且银行在银行登记查询信息系统中数据录入不规范,银行在审查了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后,就难以了解担保机构现有承保总额,这种信息不对称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为回避风险,银行往往对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也制约了担保业务的做大。另外,严格的贷款责任人追究制度,使得银行难以实现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收取担保费用过高问题。国家经贸委下发的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了担保收费控制在同期贷款利率的50%以内,这是一个上限。担保机构作为企业,追逐高额利润是企业内在动因,往往规定了很高的担保费用比例,甚至超过了同期贷款利率的50%的上限,吓退了不少经营业绩较好的借款人,而不计融资成本的借款人往往是一些贷款根本就不想归还的高风险企业。

5、担保评审制度和科学决策程序问题。由于担保机构没有对被担保人实行信用评估,难以对其还款能力进行判别。不少担保机构是有求必应,只要担保费用交得出,不管企业财务状况如何、资金实力怎样,对被担保企业不作过细审查。另外,内部没有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没有办理必要的反担保或由于办理的反担保不规范,从而丧失法律效力。

6、担保机构人员素质问题。担保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银行授信等从业资历和经验,而实际上担保机构一般成立时间不长,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对借款人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能测算,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企业的偿债能力根本无法作出判断,对《合同法》、《担保法》等与担保业务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和法规知之甚少,不能完善和落实反担保手续,风险意识薄弱。

7、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2000年8月4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赢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年免征营业税。不少地方政府也作了类似规定,2002年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损帐补贴办法》规定对担保机构出现的担保坏帐给予10%到20%的补贴,对没有亏损的给予奖励。2004年3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3年内免征营业税。”同时又规定:“从2004年起,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增加省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类似的优惠政策各地出台的不少,但能够落实的地方不多,有的只是政府成立的少数担保机构享受了此类政策。

三、结论与建议

(一)着力培养从业人员对被担保人的履约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和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审查能力

一是要分析被担保人借款是否合理。分析被担保人举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办理担保业务的前提。也就是要通过对被担保人经营季节性变化、销售增长导致的资金需求、资产(存货、应收帐款等)周转效率变化导致的资金需求、盈利水平、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折旧、长期投资支出、利润分配、一年内到期的债务等方面全面的分析来确定其借款需求是否合理。根据企业营运特点、经营周期、财务状况等方面来分析借款人真实借款原因和可能的借款需求。

二是要分析被担保人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借款人还款之际,就是担保机构保证责任解除之时。借款人还款能力弱,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大。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分析,回避高风险的客户,选择还款能力强的的借款人开办担保业务,是确保担保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关键。

三是被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分析应基于对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比率等偿债比例和流动性分析,着重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担保机构应确定和评估对担保债务偿还有潜在影响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测算能满足未来还款要求、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现金流量。对被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分析是一种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一般选用在对销售增长的三种不同情况预测(基准、较差、较好)的基础上进行。要选择科学的分析工具,测算出预测期内未考虑融资活动的偿债能力、调整后偿债能力、现金剩余和现金变动等一系列数据,以判断被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被担保人现金流量出现负数时,意味着该客户将无法在该期间内凭自身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主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保证人就必须履行保证责任。对于这类风险极大的业务,担保机构原则上不能与其发生担保业务。

(二)切实落实反担保措施,有效防范担保风险

落实反担保措施是担保机构回避风险的主要操作环节,必须对反担保人进行详尽的分析,确定担保机构履行保证责任后追索反担保人责任时,反担保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代履行义务。分析应着眼于反担保人的整体实力和其相应的履约能力。

首先,应分析被担保人采取的是何种反担保方式,承担反担保责任的主体是什么,要关注反担保人主体是否适合,法人分支机构(有法人授权的除外)、机关、学校、医院均不能作为反担保人,要对关注反担保人的资信情况或抵押物的评估价值。

其次,如果以抵押方式进行反担保的,抵押必须签订合同,法定需要登记才能生效的必需要进行登记,权证的转移占有不是抵押行为;如果采取的反担保方式有评估价值的,则应同时对作出评估的机构(评估事务所)进行分析,包括其评估资质、评估结论认定的依据和采用的评估方法等;应关注汇率变动和相关税费对实现抵、质押物价值的影响,特别要关注在土地上市交易时如高于取得价格,需交缴比例很高的土地增殖税,另外要关注未开发的闲置土地即使抵押了,仍有被政府无偿收回的风险。

第三,要对反担保能力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应结合反担保人对应的销售收入、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权益回报率、现金流量总结表中的重要数据及历史现金流量等指标。当通过一些财务数据不足以说明反担保人的担保实力时,应进行补充说明。

第四,对反担保人的担保意愿进行分析,反担保意愿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体现,例如:反担保人在财务和管理方面对被担保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反担保人在金融市场上保持了其对外提供承诺的良好声誉。

(三)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建立自身经营规模制约机制。2001年3月,财政部印发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单个企业担保不超过实收资本的10%,责任金额一般不超过实收资本5倍。担保机构自身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制订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对自身的发展规模进行约束。不能走粗放型经营的路子,业务不能进行盲目扩张。

2、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针对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担保机构要建立严密规范的内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要制订科学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要建立和健全审查审批制度。200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95号)对担保机构信用等级的设置采用三等九级,评级的主要标准就是三个:代偿能力、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可见担保机构提高内控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防范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认真落实每笔担保业务的反担保措施,要完善反担保中的抵押登记行为,对银行格式合同文本中规定的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要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要加强对担保业务的动态监控,要在担保合同中对如被担保人发生经营恶化时,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减少损失的措施作出规定。

3、建立专业人员培训机制。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可组织学习涉及于担保的银行贷款纠纷的案例,迅速提高业务人员素质。要引进熟悉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是担保机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实行有差别的担保费率。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借款人,可实行优惠的费率,对于风险大的担保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要提高担保费率,让费率与承担的风险相片配。

5、要充分运用社会征信业的成果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个人征信业和企业征信系统(人民银行登记查询系统)均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其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已初步体现。担保是或有负债,也是授人信用,合理采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会弥补与被担保人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务公示制度和自律组织,从外部规范担保机构的运作

1、建立健全担保业自律组织。尽管去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职制订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自律公约》尚待完善,但这说明了对于担保机构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议各地由银监局或当地经贸委牵头成立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担保机构对成立担保机构的条件、高级管理人员资格、担保费用比例和内控制度建设进行规定,建立统一的担保操作流程。

2、建立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公示制度。必须设法解决担保机构与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或借助于银行登记信息查询系统规范登记行为,做到担保业务笔笔有登记;或在银监局或经贸委或其他部门登记,建立台帐制度,对每笔担保业务的发生和解除均作记载,此登记簿各贷款人均能进行查询。

3、成立信用再担保机构。单个担保机构实力有限,如果借款人发生风险对于担保机构资本金之外的担保就是一纸空文,根本无力履行,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就会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增强担保机构资质、担保机构业务做大做强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4、建立共保合作机制。对于担保额度较大的项目,在合作银行认可的基础上,尝试组织担保机构共同采取共同考察和评审的方式,联合向银行提供保证担保。此方式能够弥补担保机构实力薄弱的不足,使担保机构能够向大项目、大金额挑战。

5、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完善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美国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违约率6%,美国国会每年对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保证的财力支持机制进行评估,给予的补贴率在3%左右波动(资金缺口与担保贷款余额)。2005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信贷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总报告公布我国担保公司保证贷款的金融机构贷款平均违约率为9.71%,我国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基金迫在眉睫,必须积极探索健全风险担保基金的补充补偿机制。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用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来源提供了法律保障。2001年3月,财政部印发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当年担保费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责任余额1%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机构要依照规定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这是担保机构完善补偿制度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银行要从自身防范风险出发,根据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和履约意愿,合理确定保证金放大倍数,促使担保机构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水平,扩大自身实力

合理的担保比率取决于不同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担保能力则取决于承担担保风险的资金量、以及担保的成功率、担保机构最终承担担保责任的比率、担保机构的资产质量,几个因素都直接与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密切相关。银行必须对担保机构的实际资本金和已承保金额、对象作出判断,对实力强信誉好的担保机构可以确定较高的放大倍数,对一些管理混乱的担保机构的担保只能是100%保证金担保,不能留有风险敞口。这样从外部推动担保机构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银行对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利率要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实行优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营构范文篇2

「关键词」证券经营机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0)06-0048-02

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风险指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买卖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观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证券经营机构自身的管理、操作失误引起的损失;客观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是指因证券市场不可预见、客观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一、证券经营风险的种类

证券经营风险从证券经营机构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经纪业务风险和自营业务风险。由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性质、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引起风险的原因也不尽一致。

(一)经纪业务的风险

经纪业务风险指证券经营机构在办理买卖证券业务时,由于种种原因而对其自身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包括信用交易风险、交易差错风险、系统保障风险及其他风险。

1、信用交易风险

信用交易风险是指证券经营机构在经纪业务中由于给予客户融资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证券经营机构为了争取客户,增加佣金收入,或者采取口头承诺方式,或者采取签订协议方式向投资者融资。与经纪业务的其他风险相比,信用交易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2、交易差错风险

交易差错风险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交易结果违背委托人意愿而造成的损失。证券经营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买卖各种证券时,要经过开设帐户、填单、审查、输入、成交后清算、交割等系列操作环节,由于操作环节较多或管理不严,在操作中很可能出现失误,导致交易差错风险。

3、系统保障风险

系统保障风险是证券经营机构交易保障系统(如电脑设备、供电、通讯设施等)在容量、运用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业务正常、有序、高效、顺利地进行,从而完不成经纪业务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系统保障风险一般来自于硬件设备的容量、运营状况、业务高峰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开户风险、服务质量风险等。

(二)证券自营业务风险

在证券自营买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证券经营机构发生损失,这种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证券经营机构从事证券自营买卖的风险。自营风险一般可分为基本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

1、基本风险证券自营业务基本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过主观的努力也很难避免,而且这种风险与收益基本是对称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经营管理风险证券自营业务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自营买卖过程中因主观的经营水平不高、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

二、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社会经济发展

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券商,应逐渐由粗放经营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集约经营转变,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

1、设立面向最高层负责的风险决策委员会。该机构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规划,参与公司业务战略的制订,并对业务授权和限额指标进行审批。

2、风险决策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处理日常风险事务,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运作,其职责是制订风险管理程序,设置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或预警标准,进行风险检查、评估和审核,提交风险控制建议和风险控制报告。

3、依据管理职能设立若干风险控制小组。对每项具体业务、部门设定风险责任人,负责每项业务的日常风险控制,将风险控制延伸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去。

4、实行多线负责制。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按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划分。业务的开展依据需要分设不同的风险责任人,多线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控制。这种多线负责制可以有效地制约领导层一个人完全控制下级的情况,使领导层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风险控制构架的特点是:风险的监控渗透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各项业务必须在业务指导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三方的共同协调下开展,与矩阵式的经营管理体制相结合,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型的组织构架。

三、加强自律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作为法人的自律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健全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所采取的一套制度,概指公司本身的组织规划,及其所采取的各种协调方法与措施。一般而言,各种管理办法、程序、规章及手册分散于各部门中,必须通过内控制度的原则加以贯穿,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从广义的范围讲,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前者主要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提高会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后者是为了增进经营效率,促进、监督并检查管理政策的实施,以保证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套平衡机制。其基本原则是:(1)对各项业务根据需要划分作业流程,在每一流程中,设定若干责任人,负责检查该项业务有无差错,是否符合规定等。(2)不允许任何一项业务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包办到底,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受到其他人对其所履行职责的检查核对;(3)重大业务决策不能由一个部门、一个主管、一支笔全权包办,应有横向部门予以评估确认。

证券经营机构应着眼于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风险控制机制:

1、营业部授权经营,三权分离原则。券商要加大对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制度,明确其业务范围。同时,营业部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三个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即财务人员、电脑人员实行由总公司委派制,行政上分别归总公司财务部、电脑部管理,实行总公司对分支机构对口部门的垂直领导,分支机构财务、电脑负责人的任免、工资奖励等与营业部脱钩,直接对总公司财务部、电脑部负责。

2、重要岗位轮换原则。部门负责人可考虑每二年到三年一轮换;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也确定二年至三年必须轮换;而且,部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三人在同一部门中同时任职不能超过三年以上。作为重要岗位轮换原则的延伸,对某些关键岗位可实行“强制休假制”和“一天休假制”。

3、加大内部稽核审计力度,建立高效的稽核审计体系。稽核审计部门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内控的完善性及遵循情况进行检查。为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证券经营机构必须建立经常性稽核和专项突击审计相结合的稽核制度,扩大稽核审计的频率和范围,全面覆盖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主要风险点。凡是有经营权、财权、物权、支配权的部门,除保证专项稽核外,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性稽核。

4、资金结算实行法人统一结算制度,以利公司对清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及时监控,并且有效地防止营业部挪用客户资金。

营构范文篇3

「关键词」证券经营机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0)06-0048-02

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风险指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买卖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观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证券经营机构自身的管理、操作失误引起的损失;客观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是指因证券市场不可预见、客观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一、证券经营风险的种类

证券经营风险从证券经营机构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经纪业务风险和自营业务风险。由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性质、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引起风险的原因也不尽一致。

(一)经纪业务的风险

经纪业务风险指证券经营机构在办理买卖证券业务时,由于种种原因而对其自身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包括信用交易风险、交易差错风险、系统保障风险及其他风险。

1、信用交易风险

信用交易风险是指证券经营机构在经纪业务中由于给予客户融资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证券经营机构为了争取客户,增加佣金收入,或者采取口头承诺方式,或者采取签订协议方式向投资者融资。与经纪业务的其他风险相比,信用交易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2、交易差错风险

交易差错风险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交易结果违背委托人意愿而造成的损失。证券经营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买卖各种证券时,要经过开设帐户、填单、审查、输入、成交后清算、交割等系列操作环节,由于操作环节较多或管理不严,在操作中很可能出现失误,导致交易差错风险。

3、系统保障风险

系统保障风险是证券经营机构交易保障系统(如电脑设备、供电、通讯设施等)在容量、运用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业务正常、有序、高效、顺利地进行,从而完不成经纪业务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系统保障风险一般来自于硬件设备的容量、运营状况、业务高峰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开户风险、服务质量风险等。

(二)证券自营业务风险

在证券自营买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证券经营机构发生损失,这种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证券经营机构从事证券自营买卖的风险。自营风险一般可分为基本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

1、基本风险证券自营业务基本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不可预见的客观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过主观的努力也很难避免,而且这种风险与收益基本是对称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经营管理风险证券自营业务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自营买卖过程中因主观的经营水平不高、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

二、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社会经济发展

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券商,应逐渐由粗放经营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集约经营转变,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

1、设立面向最高层负责的风险决策委员会。该机构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规划,参与公司业务战略的制订,并对业务授权和限额指标进行审批。

2、风险决策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处理日常风险事务,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运作,其职责是制订风险管理程序,设置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或预警标准,进行风险检查、评估和审核,提交风险控制建议和风险控制报告。

3、依据管理职能设立若干风险控制小组。对每项具体业务、部门设定风险责任人,负责每项业务的日常风险控制,将风险控制延伸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去。

4、实行多线负责制。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按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划分。业务的开展依据需要分设不同的风险责任人,多线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控制。这种多线负责制可以有效地制约领导层一个人完全控制下级的情况,使领导层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风险控制构架的特点是:风险的监控渗透到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各项业务必须在业务指导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三方的共同协调下开展,与矩阵式的经营管理体制相结合,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型的组织构架。

三、加强自律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作为法人的自律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健全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所采取的一套制度,概指公司本身的组织规划,及其所采取的各种协调方法与措施。一般而言,各种管理办法、程序、规章及手册分散于各部门中,必须通过内控制度的原则加以贯穿,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从广义的范围讲,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内部会计控制;(2)内部管理控制。前者主要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提高会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后者是为了增进经营效率,促进、监督并检查管理政策的实施,以保证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套平衡机制。其基本原则是:(1)对各项业务根据需要划分作业流程,在每一流程中,设定若干责任人,负责检查该项业务有无差错,是否符合规定等。(2)不允许任何一项业务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包办到底,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受到其他人对其所履行职责的检查核对;(3)重大业务决策不能由一个部门、一个主管、一支笔全权包办,应有横向部门予以评估确认。

证券经营机构应着眼于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风险控制机制:

1、营业部授权经营,三权分离原则。券商要加大对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制度,明确其业务范围。同时,营业部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三个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即财务人员、电脑人员实行由总公司委派制,行政上分别归总公司财务部、电脑部管理,实行总公司对分支机构对口部门的垂直领导,分支机构财务、电脑负责人的任免、工资奖励等与营业部脱钩,直接对总公司财务部、电脑部负责。

2、重要岗位轮换原则。部门负责人可考虑每二年到三年一轮换;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也确定二年至三年必须轮换;而且,部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电脑负责人三人在同一部门中同时任职不能超过三年以上。作为重要岗位轮换原则的延伸,对某些关键岗位可实行“强制休假制”和“一天休假制”。

3、加大内部稽核审计力度,建立高效的稽核审计体系。稽核审计部门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内控的完善性及遵循情况进行检查。为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证券经营机构必须建立经常性稽核和专项突击审计相结合的稽核制度,扩大稽核审计的频率和范围,全面覆盖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主要风险点。凡是有经营权、财权、物权、支配权的部门,除保证专项稽核外,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性稽核。

4、资金结算实行法人统一结算制度,以利公司对清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及时监控,并且有效地防止营业部挪用客户资金。

营构范文篇4

从表2可以看出,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天然林面积增加了6081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了1726公顷。天然林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调减采伐量,以及天然更新成林的林地增加所致。而未成林造林地种植的树木郁闭成林,是人工林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天然林具有比人工林更为复杂和稳定的林分结构,因此天然林面积比重是影响森林整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因子。

林分龄组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幼龄林面积增加了36009公顷、中龄林面积减少了27840公顷、近熟林面积减少了10684公顷、成熟林面积减少了12623公顷、过熟林面积增加了7331公顷。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龄组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变,过熟林的面积增加是必然趋势。该经营所2009年森林资源数据中,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近成、过熟林则只占龄组总面积的20%,各类林分的龄组结构不合理,经过10年的经营仍未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四、林种结构动态变化分析从表4分析,该经营所林种结构趋于合理,用材林减少,生态公益林林种面积增多。其中用材林从1999年的61705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53544公顷,经营所调减采伐量、更新造林速度滞后及有目的地进行区划保护是造成用材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特种用材林的特殊性,今后应该加大其用地面积。

优势树种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各优势树种的总面积有所增加。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1999年各优势树种面积合计为125688公顷,到2009年各优势树种的总面积增加到了133495公顷,增加了7807公顷。但树种结构不合理,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增多,阔叶树种减少。在其优势树种结构中,对比两期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落叶松所占比重最大,白桦次之,针叶和阔叶树种的面积比重变化较大,白桦面积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白桦木材需求量增加,对其进行单一目的性采伐。优势树种落叶松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针对林分中白桦的大面积采伐,而保留了落叶松树种,最终形成了以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研究表明,当林分郁闭度为0.2~0.4时,林木生长的强度较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5以上时,森林的光合效率更强,对强风的抗击能力更大,同时可以防止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较大限度地发挥各项生态功能。从表6可以看出,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林分郁闭度主要集中在0.5~0.8之间,林分郁闭度分布比较理想。郁闭度变化表明,面积按郁闭度不呈正态分布。按郁闭度等级低、中、高的标准分析,低郁闭度为0.20~0.39的林分面积分布少,中高等级以上郁闭度的林分面积分布还算合理。郁闭度为0.6、0.7的林分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此时森林能较好地发挥各项生态功能,但森林生长强度较弱。

营构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是指由科技人员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营和服务的经济实体。

第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泄露国家的秘密和侵犯国家、集体及他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第四条科技、经济、工商、财税、金融、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和扶植政策,鼓励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兴办和发展,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本市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统一管理。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县科委)具体负责所在地区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审批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分为集体、个体(包括个人合伙)和私营三种类型。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财产归集体所有,按照集体所有制组织原则,共同出资,按劳分配,民主管理,提留公共积累,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个体科技经营机构,个人经营的,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家庭经营的,以家庭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私营科技经营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申请开办集体或者私营科技经营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专业技术领域和经营范围。

(二)有8名以上(包括8名)专职人员(私营科技经营机构不包括投资者),其中至少有3名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具有工程师、助理研究员、讲师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职科技人员以及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创办人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发明创造、或者有科技管理经验、或者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非在职科技人员(包括辞职、退职、停薪留职、离休、退休、待业人员)。

(四)从事科技咨询、服务和培训业务的,其注册资金在1万元以上,从事技术开发业务的,其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上;并有必要的设施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明确的组织章程。

第八条申请开办个体科技经营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专业技术领域和经营范围。

(二)至少有1名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专职科技人员。

(三)创办人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发明创造、或者有科技管理经验、或者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非在职科技人员(包括辞职、退职、停薪留职、离休、退休、待业人员)。

(四)注册资金在2000元以上,并有必要的设施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完整的财务帐册。

个人合伙开办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有合伙人签订的包括各自出资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或者合伙终止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九条申请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由创办人向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科委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一式四份:

(一)申请报告。

(二)组织章程(包括机构宗旨、经济性质、专业技术领域、经营范围、人员组成、法人代表、资金来源、财产归属、核算形式和分配办法等内容)。

(三)科技经营机构登记表(由市科委统一印制)。

(四)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

(五)创办人及专职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六)申请开办易燃、易爆、高空、高压、剧毒、放射性、建筑工程、医药、卫生、食品、计量器具等专业领域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按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提交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七)外省市科技人员来沪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提交当地乡、镇(或者街道)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

第十条区、县科委在接到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申请后,须在30天内审核完毕。经审核合格的,发给科技经营证书。

创办人凭科技经营证书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经审查合格发给营业执照,并到税务、银行和公安等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开立帐户和刻制印章等手续。

未取得科技经营证书和营业执照的集体和个人,不能以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

区、县科委对科技经营证书的管理实行年检制度。

第十一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使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与其规模、地位相适应,并反映其所属行业、经营业务等特点。

第十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歇业,改变名称、经营范围、经济性质或者法人代表等,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歇业手续。

区、县科委应当将批准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开办、变更或者歇业等文件报送市科委备案。

第十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因故歇业,须在办理歇业注销手续前,依法缴清应付税款,归还银行贷款,偿还债务,并应当按组织章程规定的办法处理剩余资产。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擅自歇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带来严重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经营范围和方式

第十四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科技成果的推广。

(二)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移植和创新。

(三)开展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中介等业务。

(四)对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实行生产、经销、服务一体化经营。

(五)在本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技术性业务为主营范围的前提下,可适当兼营其他非技术性的生产经营业务,但不得享受技术性业务的优惠待遇;并不得从事与其业务无关的商品贸易活动。

第十五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对自行研究开发或者其他享有专有权的技术成果,可以实行技术入股。可以以自行研制开发或者其他享有专有权的新产品和出口产品为龙头,与其他企业和经济组织联营,可以组建企业集团,可以承包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按规定经涉外经贸管理部门批准,在自己经营的业务范围内,可从事技术引进、技术出口、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等业务活动,可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点。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必须按《技术合同法》、《经济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合同。

第十七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可聘用或者雇用非在职人员为专职人员;也可聘用其他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为兼职人员。

业余兼职人员如需占用部分本职工作时间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须经本单位同意,并向所在单位缴纳部分兼职收入。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与聘用、雇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包括工作要求、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劳动纪律以及违反劳动合同须承担的责任。

第十八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事项,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专利、申报发明或者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二十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使用其他单位(包括聘用或者雇用人员的原工作单位)或者他人的科技成果、技术资料以及仪器、设备等,应当取得持有单位或者持有人的同意,并实行有偿转让或者有偿使用,不得剽窃和私自转让。

第二十一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可按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有关规定申请贷款。

第五章费用和分配

第二十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业务费用的收取,凡国家已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收费;国家尚无规定的,可以根据该项业务的性质、工作量、技术难易程度、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因素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暂免征营业税。技术中介收入依法征收10%营业税。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的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全年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私营或者个体科技经营机构的收入,按有关的税收规定纳税。个人收入达到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数额,应当按国家规定纳税。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收入,凡用于扩大科研开发和购置仪器设备的部分,可按有关财务规定办理。开发的新产品和中试产品,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科委审核并报市科委批准后,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产品税和增值税。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免征的税款应当用于科技经营的发展。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非技术性收入,应当与技术性收入划分清楚,单独入帐,并按有关规定纳税。

第二十四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除按规定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缴纳工商管理费之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区、县科委缴纳营业额的1%管理费,用于民办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管理。管理费均在税前列支。

第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制的科技经营机构,每年应当提取利润的40%作为科技发展基金,其余用作社会保险金、集体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私营科技经营机构,每年应当提取不低于50%的利润,作为科技发展基金。

第二十六条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职工的平均工资和奖金标准,可参照集体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从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收入中按本市有关规定所提取的津贴和奖励,不计入本单位的奖金总额。

私营或者个体科技经营机构的职工工资和奖金分配由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自行决定,并按规定的计税工资列入成本费用。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区、县科委及工商、财税、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当对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并督促其按期填报政府部门的各类统计报表。

第二十八条经批准辞职、退职到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工作的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其档案材料,由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人事部门管理。

第二十九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违反本办法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科委责令改正;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

外地科技人员来本市开设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应当按本办法执行。

本市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在外地增设分支机构或者开办联营机构的,除在当地登记注册外,应当向本市原批准和登记注册的区、县科委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营构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是指由科技人员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营和服务的经济实体。

第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泄露国家的秘密和侵犯国家、集体及他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第四条科技、经济、工商、财税、金融、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和扶植政策,鼓励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兴办和发展,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本市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统一管理。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所在地区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审批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分为集体、个体和私营三种类型。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财产归集体所有,按照集体所有制组织原则,共同出资,按劳分配,民主管理,提留公共积累,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个体科技经营机构,个人经营的,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家庭经营的,以家庭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私营科技经营机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申请开办集体或者私营科技经营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专业技术领域和经营范围。

(二)有8名以上专职人员,其中至少有3名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具有工程师、助理研究员、讲师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职科技人员以及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创办人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发明创造、或者有科技管理经验、或者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非在职科技人员(包括辞职、退职、停薪留职、离休、退休、待业人员)。

(四)从事科技咨询、服务和培训业务的,其注册资金在1万元以上,从事技术开发业务的,其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上;并有必要的设施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明确的组织章程。

第八条申请开办个体科技经营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专业技术领域和经营范围。

(二)至少有1名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专职科技人员。

(三)创办人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发明创造、或者有科技管理经验、或者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非在职科技人员(包括辞职、退职、停薪留职、离休、退休、待业人员)。

(四)注册资金在2000元以上,并有必要的设施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完整的财务帐册。

个人合伙开办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有合伙人签订的包括各自出资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或者合伙终止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九条申请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由创办人向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科委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一式四份:

(一)申请报告。

(二)组织章程(包括机构宗旨、经济性质、专业技术领域、经营范围、人员组成、法人代表、资金来源、财产归属、核算形式和分配办法等内容)。

(三)科技经营机构登记表(由市科委统一印制)。

(四)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

(五)创办人及专职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六)申请开办易燃、易爆、高空、高压、剧毒、放射性、建筑工程、医药、卫生、食品、计量器具等专业领域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按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提交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七)外省市科技人员来沪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还须提交当地乡、镇(或者街道)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

第十条区、县科委在接到开办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申请后,须在30天内审核完毕。经审核合格的,发给科技经营证书。

创办人凭科技经营证书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经审查合格发给营业执照,并到税务、银行和公安等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开立帐户和刻制印章等手续。

未取得科技经营证书和营业执照的集体和个人,不能以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

区、县科委对科技经营证书的管理实行年检制度。

第十一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使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与其规模、地位相适应,并反映其所属行业、经营业务等特点。

第十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歇业,改变名称、经营范围、经济性质或者法人代表等,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歇业手续。

区、县科委应当将批准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开办、变更或者歇业等文件报送市科委备案。

第十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因故歇业,须在办理歇业注销手续前,依法缴清应付税款,归还银行贷款,偿还债务,并应当按组织章程规定的办法处理剩余资产。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擅自歇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带来严重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经营范围和方式

第十四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科技成果的推广。

(二)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移植和创新。

(三)开展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中介等业务。

(四)对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实行生产、经销、服务一体化经营。

(五)在本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技术性业务为主营范围的前提下,可适当兼营其他非技术性的生产经营业务,但不得享受技术性业务的优惠待遇;并不得从事与其业务无关的商品贸易活动。

第十五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对自行研究开发或者其他享有专有权的技术成果,可以实行技术入股。可以以自行研制开发或者其他享有专有权的新产品和出口产品为龙头,与其他企业和经济组织联营,可以组建企业集团,可以承包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按规定经涉外经贸管理部门批准,在自己经营的业务范围内,可从事技术引进、技术出口、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等业务活动,可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点。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必须按《技术合同法》、《经济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合同。

第十七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可聘用或者雇用非在职人员为专职人员;也可聘用其他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为兼职人员。

业余兼职人员如需占用部分本职工作时间或者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须经本单位同意,并向所在单位缴纳部分兼职收入。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应当与聘用、雇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包括工作要求、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劳动纪律以及违反劳动合同须承担的责任。

第十八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事项,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专利、申报发明或者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二十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使用其他单位(包括聘用或者雇用人员的原工作单位)或者他人的科技成果、技术资料以及仪器、设备等,应当取得持有单位或者持有人的同意,并实行有偿转让或者有偿使用,不得剽窃和私自转让。

第二十一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可按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有关规定申请贷款。

第五章费用和分配

第二十二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业务费用的收取,凡国家已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收费;国家尚无规定的,可以根据该项业务的性质、工作量、技术难易程度、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因素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三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暂免征营业税。技术中介收入依法征收10%营业税。

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的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全年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私营或者个体科技经营机构的收入,按有关的税收规定纳税。个人收入达到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数额,应当按国家规定纳税。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收入,凡用于扩大科研开发和购置仪器设备的部分,可按有关财务规定办理。开发的新产品和中试产品,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科委审核并报市科委批准后,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产品税和增值税。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免征的税款应当用于科技经营的发展。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非技术性收入,应当与技术性收入划分清楚,单独入帐,并按有关规定纳税。

第二十四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除按规定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缴纳工商管理费之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区、县科委缴纳营业额的1%管理费,用于民办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管理。管理费均在税前列支。

第二十五条集体所有制的科技经营机构,每年应当提取利润的40%作为科技发展基金,其余用作社会保险金、集体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私营科技经营机构,每年应当提取不低于50%的利润,作为科技发展基金。

第二十六条集体所有制科技经营机构职工的平均工资和奖金标准,可参照集体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从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收入中按本市有关规定所提取的津贴和奖励,不计入本单位的奖金总额。

私营或者个体科技经营机构的职工工资和奖金分配由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自行决定,并按规定的计税工资列入成本费用。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区、县科委及工商、财税、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当对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并督促其按期填报政府部门的各类统计报表。

第二十八条经批准辞职、退职到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工作的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其档案材料,由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人事部门管理。

第二十九条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违反本办法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科委责令改正;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的民办科技经营机构。

外地科技人员来本市开设民办科技经营机构的,应当按本办法执行。

本市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在外地增设分支机构或者开办联营机构的,除在当地登记注册外,应当向本市原批准和登记注册的区、县科委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营构范文篇7

(一)引导金融资金回归本源,加强支持振兴实体经济。一是加大“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市辖大龙工业园区、大兴工业园区、灯塔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入驻园区企业金融服务工作。9月末,市辖金融机构为上述三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贷款余额达14.74亿元。二是稳妥推进产融合作。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风险补偿金、财税奖补等政策,为振兴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9月末,全市对民贸企业奖补24.46万元。同时,大力推动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有效满足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全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注册用户281个,累计达成融资交易132笔,成交金额175.72亿元。三是做好服务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融资服务工作。围绕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提升“互联网+”普惠金融水平,支持实体零售、内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旅游等领域加快发展。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分别达177.52亿元和335.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3%和14.50%。(二)促进加强表外融资管理,确保银行资产运行稳健。一是引导严格表外融资业务管理。调查显示:1-9月份,铜仁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为12.86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4.44%,有利于实现信贷资产监管的全覆盖,有效监管逃避信贷调控的现象;二是加强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工作。通过加强考核,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1-9月份,铜仁市9家农村信用社(含2家农村商业银行)同业存款8612万元,同比下降74.37%,说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减少通过上存资金“吃利差”,促进资金脱虚向实。三是督促规范发展票据融资业务发展。通过加强信贷执法检查,杜绝开办没有真实贸易基础的票据融资业务,确保银行资产运行稳健。1-9月份,累计办理再贴现3600万元。(三)更加注重民生金融服务,补足民生领域金融短板。一是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发运用贵工贷、贵园信贷通等信贷产品,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84亿元,同比增加44.141亿元,增长33.02%,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长水平14.67个百分点。二是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服务。强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导入阶段“双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下沉重心加大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信贷支持。其中:9月末,市辖金融机构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贷款余额达7.75亿元。三是切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扶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积极推广实施“精扶贷”工程,扎实做好市辖两个极贫乡镇扶贫工作。9月末,全市“精扶贷”贷款余额37.06亿元,惠及29.8万贫困人口。(四)重视加强资金价格管理,推动形成利率定价机制。一是积极开办再贷款、再贴现业务。有效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结构调整功能,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符合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1-9月份,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30.1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3600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推荐铜仁农商行、思南农商行成为利率定价机制观察员,创新推出“扶贫再贷款+金融机构自有信贷资金+地方政策配套”的扶贫再贷款杠杆化运作模式,以比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至少0.5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发放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据统计,通过扶贫再贷款杠杆化运用模式,全市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放15亿信贷资金支持扶贫开发,为贫困户节约利息支出750万元。

二、存在困难

(一)金融政策宣讲不很到位,影响宏观审慎评估传导。宏观审慎评估既要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又要正确传导金融政策预期,引导社会正确理解相关金融政策。实践表明:金融政策宣讲不到位,对宏观审慎评估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会导致有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把握不好信贷投放节奏,而形成信贷投放前松后紧或中间“鼓肚子”的现象。如:根据玉屏联社资本充足率等实际情况,玉屏联社2017年贷款调控目标为3.63亿,但截至2017年8月末,玉屏联社新增贷款已达4.19亿元,超出宏观调控目标0.56亿元,超幅15.43%。二是会导致有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MPA简单地理解为信贷规模管控或者限制,而不是通过增加资本实力等方式来支持相应信贷水平。如:尽管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MPA评估中已获得优惠性参数调整,但一些地方政府来人民银行对接相关工作时,往往仍将希望“人民银行对本区(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信贷规模倾斜,提高信贷投放容忍度”作为重要对接工作内容,而忽略了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强资本实力等方面的内在要求。三是会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部分信贷资金支持由“实”变“虚”,不利于支持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如:一些地方在推动“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进程,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入股股金服务社或地方龙头企业,只关注“分红”,不关心产业发展,弱化了政策功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宏观审慎评估政策作用的发挥。(二)风险补偿金注入不匹配,影响宏观审慎评估效果。宏观审慎评估主要是通过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实行稳健经营,但实践工作显示,宏观审慎评估能否发挥更大政策效用,往往还需要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支撑,如: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扶贫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由于地方风险补偿资金不到位或不匹配,往往会增加扶贫小额信贷资金风险,当风险补偿金不能或难以充分补偿不良贷款时,将对拨备覆盖率等资产质量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宏观审慎评估造成负面作用。本次抽样调查了4个县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情况,共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16.24亿元,应注入风险补偿金1.48亿元,实施注入风险补偿金1.07亿元,风险补偿资金缺口达0.41亿元。(三)激励约束措施严重不足,降低宏观审慎评估效果。宏观审慎评估除了引导金融机构实施稳健经营外,还要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引导社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获得金融支持的预期。但是约束激励措施少,约束激励效果较差,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一是获取金融市场主体资格较难。对于多数未取得金融市场业务资格的金额机构,如果将MPA结果与金融市场资格挂钩,约束效力仍然有限。截至目前,铜仁市1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未取得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或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格。二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需求有限。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需求较小,将评估结果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挂钩对其约束效力有限。2017年9月末,铜仁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贴现余额仅600万元。三是价格型货币政策作用发挥有限。人民银行规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精扶贷”、“特惠贷”等小额扶贫贷款,其贷款执行利率为3.625‰,但通过检查发现,一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优惠利率政策,使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特惠贷”实际执行利率有4‰、3.9583‰等情况。(四)扶贫贴息资金兑现滞后,削减宏观审慎评估作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实施滞后,在一定程度会削减宏观审慎评估作用,如:扶贫贴息资金兑现滞后,削减了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滞后,削减了金融机构支持发展产业脱贫工作的信心等。随机抽样调查了市辖2个县小额贴息资金兑现情况:2015-2016年,其中一个县共安排小额贴息资金905万元,到目前为止已使用793.21万元,剩余111.79万元滞留县级小额贴息专户;另外一个县共安排小额贷款贴息资金437.31万元,实际划拨到乡镇贴息资金138万元,尚有299.31万元滞留区扶贫专户。

三、政策建议

营构范文篇8

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来营构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

学校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思想能否更新。因为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它们是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素质教育是在传统的升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在教学的理念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传统的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而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一个是最大限度地强化统考学科课程,弱化、淡化甚至消亡非统考学科以及活动课程,一个是要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并重;在教育的策略上,一是要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是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品德教育的方法上,一是单一的灌输、说教,重在德育内容的认知,一是讲究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课堂教学目标上,一是重在知识的认识,一是强调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还要培养人格品质;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一是要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一是以学科考分的高低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法,一是以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发展目标为标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去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何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来营构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应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从课程设置、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如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以及评价方法,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实施计划作出规定等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校营构素质教育的实践,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在原来升学教育的模块上加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将更加苦不堪言。所谓“减法”就是减少必要的学科课程的时间,随意增加活动课的时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不是不要升学,成绩、升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素质教育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空间里,几类课程、各种要求各得其所,不能以牺牲一方面的素质的发展去换取另一方面的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设计,每个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背景、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促使本校学生的素质全面充分地发展。

营构范文篇9

一、突破原有产业链,抓住优势产品奠定企业领军地位

诚然,在每一个传统产业中,先进入者都会拥有主动权,他们制定着游戏规则,引导着后来者参与游戏的全部过程,而后来者往往不得不遵循原本的商业构建,也不得不适应原本的行业性质竞争规律。作为企业,如果要后来居上,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跳出原有的营销瓶颈,把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用,培植自己的优势竞争产品。一言以蔽之,企业必须突破原有的边界,创造新的产业链边界,将其所掌握的关键资源与关键能力有机地融合,以其在价值链的强势地位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及利润。在2000年前,初出茅庐的光明艺校仅仅是偌大的培训市场中不起眼的一个“培训班”而已。随着国家加大推广民族艺术的力度,人们也对于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而与庞大生源相悖的是此时的古筝教学资源的匮乏。光明艺校抓住这个机遇,与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古筝演奏家袁莎老师合作,将专业的演奏技能与表演技巧传授给热爱音乐的青少年及老年古筝爱好者。随后,光明艺校将古筝职教纳入到教学安排中,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坚实演奏技能和音乐修养的古筝教师,与优秀的古筝培训者签订教学合同,解决了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到目前为止,光明艺校已经有近三千名学员参与古筝职教培训,很多人都活跃于中筝集团下属的各地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光明艺校初入培训市场之时,原有的培训产品领域已多被占据,它最初作为一个弱势的竞争者,在原有的商业模式所承载的价值组合与客户价值构建基础上,很难以优势之态占据领军位置,它只有兼顾产业链上游、下游的全部盈利,在满足客户表面的浅层需求,即学员的音乐学习需求,继而深入挖掘深层的服务需求,即音乐学习者的就业需求,这样才能在社会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光明艺校跳出了原有的产业链条,将自身资源整合,以其优势资源的新产品,即古筝培训作为企业最大化的盈利点。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文化是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代表了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企业也会凭借着这种无形的引力塑造全体员工共同的社会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经营管理理念和信仰。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的关键。光明艺校的王校长始终秉持着“推广民族文化艺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与社会共创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作为中国文化领域唯一一家致力于民族音乐产业文化发展的教育机构,光明艺校将普及古筝文化为己任,资助长春市朝阳区艳春小学200名小学生免费学习古筝,选派了最优秀的古筝师资参与教学活动。近几年,光明艺校还先后资助了50余所农村小学开展古筝教学。利润的最大化并非企业唯一的经营目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不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企业的经营目的,应该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创造文化,在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基础上,增加社会功能,将企业的社会服务性作为首要职责。在了解世界五百强企业时,我们很容易发现,每一个企业都不是以盈利为最高使命,它们大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等崇高的理想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也许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相比,光明艺校的规模及收益微乎其微,但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文化企业,我们依然从中看到了优秀企业的身影。光明艺校也秉持着注重创新、责任明确的西方先进企业文化。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辅助设施,并且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进修及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学能力。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教师的薪酬待遇不再仅仅依照年资、学历条件。学员的教学反馈和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影响教师薪酬的重要原因,为了稳定教师资源,对在校任职较长的教师都会相应提高薪酬及其它待遇,增强了教师的企业归属感和荣誉感,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实现了团队文化与个人利益的有效兼顾。当然,对于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必须要学会系统的思考和框架性地构思。对于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其外在的表现,而非全部的本质特征。每一个企业的自身资源、管理观念和方式,核心产业的构成,经营的逻辑思维等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抓住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解决方案。

作者:陈燕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营构范文篇10

学生自主课堂的灵魂

一、鼓励学生展现才华,培养自主意识

2000多年前《学记》中指出:“今之教者,申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案,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阴其学而疾其师。”意即教师只知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是否巩固;也不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其实,上述种种在现今的中学课堂中并不鲜见。课堂上,随着教师的指挥棒挥动,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作业中,约定俗成的解题步骤工工整整;考试前,一套套练习卷机械重复。教育的主体在模式化的教学机制下了无生机,压抑了个性。

新课程改革呼唤主体意识的回归,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当其冲。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宽容学生的误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可先请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授课环节中,让他们更多地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请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同一题目,久而久之,全体学生的内在竞争潜能必将被激发,形成“春色满园”的景象。

二、创设学生表现的机会,提供自主空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寻数学王国的秘密。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在一个学年的启发熏陶下,学生已形成自主探究的合力,于是,笔者尽可能多地提供让他们发挥自主意识和能力的空间。一节立体几何课上,笔者给出了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是一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例题:在正方形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使△PAB,△PBC,△PCD,△PDA都是等腰三角形,请找出具有这样性质的P点。

后来的事实证明,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激发了强大的内驱力,得出了多达9种的答案,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兴奋地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她的发现,自然她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

ABAB

PP

CDCD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三、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自主能力

在系统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只是少数的优秀学生唱独角戏,或偶尔教师的灵光一现并不能改变课堂丧失主体意识的实质,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营构“双主式”课堂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习惯大致有三类情况:一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只满足于听懂、会做、考得出;一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良,不善于思考,作业拖拉,甚至抄袭;再一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他们的学习水平由于习惯的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经过思考和长时间的大胆尝试,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利用教材的精彩章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行探索、自主学习。如:每一小节后的“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学生从中得到乐趣的同时,自主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从严抓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应“逼迫”学生勤思多问,这有利于提高他们专注独立的能力。

(三)以激励为手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期以来,教育界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表扬的功效远大于批评。激励与表扬可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他们的求知欲,;但有时适当的批评也很有必要,可鞭策他们认识不足,更好的进步。

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

一、主导地位的认识与确立

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尽管时下流行的“双主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笔者还是认为面对初中生这一特定年龄的群体,认知能力尚有不足,亟需引导,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深广度

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互动的“三元模式”。虽然,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四大环节接触文本,但他们的现实水平和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顺畅地读通文本的各个细节。他们也无法知道授课的深广度的合理范围。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这一角色才名正言顺,教师在解读文本,理顺教学环节、提炼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更有维度,可以适时调节课堂教学的深广度,让教学秩序在合理高效的范畴内正常运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巩固的同时培养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笔者有一个习惯,在每一章节的复习课上,总是会由学生归纳总结,相互之间进行纠错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一环节完成以后,笔者与学生群体会进行双向质疑交流,每每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复习勾股定理结束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

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

要求学生记住这几个比较特殊有用的式子。笔者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指出“等式的三个加数中,第三个加数的底数都比第二个加数的底数多1”。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还有什么规律。学生又发现第一列加数的底数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接着,全班同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除1外,任何一个奇数的平方都能等于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

学生的点滴发现,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培养质疑精神和自主意识。不经意的一句否定或冷漠的呵斥,可能会给学生的探究能动性毁灭性的打击,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主导地位的深化与创新

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与开放,我们所面对的教育主体又是生活于其间的充满个性的人,仅仅满足于在本学科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显然已不合时宜,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跨越与兼容,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施教者由于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力,失去了具有个人意志的话语权,导致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失落,条条框框的行政命令制约了教师个体的自由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夹缝中生存的教师在此情况下更应挖掘“主导性”的深层内涵,创新性的演绎自己的角色。

(一)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放眼全局的眼光

笔者所处的无锡市锡山区是国家第二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经过三年的参与,笔者发现新课程的最大特点即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力度加大,执教者应有放眼全局的眼光,努力扩展数学的外延。

例如,笔者在“圆的基本知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精心选取了数学与语文融合的一例。猜一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千古名作《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现在假定诗人的视力非常好,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景物,那么,他要登上一座多高的楼层,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呢?(1里=0.5千米,地球半径≈6378千米)指导解题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此题很感兴趣,自发的朗诵这首诗,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抒情味,解题过程中似乎也更投入、更细心了,笔者不禁感叹,如果每节课都能有如此的氛围那学生和自己无疑是幸运的。

此类例子举不胜举,如数学与生物的交叉、数学与物理的交叉等等,更大的综合性、更浓的趣味性是学科融合的生命,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锻炼了教师放眼全局的眼光。

(二)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实用的理念

新教材所选择的数学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是密切联系当前生活实际的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将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返璞归真,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他们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不少专家提出的“有用的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除了增强了实践意识,还获得了独立成功的快乐体验。形成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良性互动。例如: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式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为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要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

(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

(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门票比较合算。

此题课上讲完以后,笔者并没有留心可能产生的巨大现实效应。一周以后的周记本上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用课上学到的知识跟家人一起制定了“购买无锡旅游风景区年票”的最经济方法,受到了家人的表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界的泰斗——叶圣陶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整个生活。”现在看来,实用的数学理念指导下,数学的外延也可以是整个生活。

(三)学科与人文素质的沟通,培养全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