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3:58:57

一稿多投范文篇1

1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与“互联网+”

由于国内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采用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皆基于目前中国最大的学术大数据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根据中国知网的定义,“一稿多投”指的是同一作者发表的2篇文献全文重合度高于90%;“重复发表”指的是同一作者不同时间发表的2篇文献全文重合度在40%~90%。这些学术不端行为扰乱学术秩序和生态,浪费出版资源,甚至会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声誉[7],因此各刊均应予以高度重视。“互联网+”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的便利性、经济性、时效性及科学性等特点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8]。具体到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结合《半导体光电》编辑部近年的工作实践,本文认为如果能够充分有效地对互联网资源加以利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半导体光电》疑似学术不端文献分析

《半导体光电》作为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建立了成熟与完善的在线投稿系统,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始终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对来稿执行编辑初审、同行评议、编辑复审、主编终审等规范的审查流程。基于此,分析该刊在疑似学术不端文献(AcademicMiscon-ductLiterature,AML)上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对整个行业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半导体光电》近10年发表的AML文献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半导体光电》2009—2018年发表AML文献总计41篇,其中,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类文献共30篇,疑似抄袭类文献共11篇,二者分别占发表AML文献总量的73.17%和26.83%。该数据表明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占比很高。另外,表中最后一列数据显示,《半导体光电》发表的AML文献占当年刊发文献总量的比例在2015年之前约为2%,2010年甚至高达3.83%,2015年之后均在1%左右,下降趋势明显。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原因,学者们给出了各种分析[9-12],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法供期刊编辑借鉴。例如某些编辑部要求作者在投稿时签署“无一稿多投不端行为”承诺书等,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可对学术不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随着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信息的获取渠道愈发多样,仅靠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科技期刊也应顺应时展,更新防范手段。

3“互联网+”环境下对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防范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过滤和分析功能来预防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经《半导体光电》编辑部多年实践,以下几种基于互联网手段进行学术不端行为防范的方法是行之有效且易于开展的,对科技期刊具有普适性。3.1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近年来国内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发展迅速,也日趋成熟,比较知名的有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AMLC)系统、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及ROST反剽窃系统[13],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认可的是AMLC系统。AMLC系统自2008年正式上线至今,其检测范围已经能够涵盖绝大部分在线中文数据库和网络资源,英文数据库也在不断引进完善中。2015年5月《半导体光电》正式启用AMLC系统,对来稿首先进行AMLC检测:全文重合度高于20%的稿件做退稿处理;重合度在10%~20%的稿件退回作者修改后重投;重合度在10%以下的稿件安排审稿等后续工作。从表1中可以看出,《半导体光电》发表的AML文献量在2009—2018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15年之后降幅明显,这与其有效利用AMLC系统密不可分,但仍未能完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很多期刊从收稿录用到最终出版的周期通常在6~8个月,有的长达1年以上,特别是高校的硕博学位论文实现网上可查询间隔的周期甚至更长,这为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提供了可乘之机。通过分析《半导体光电》近年发表的AML文献发现多属于以下情况:文献在收稿时通过AMLC系统检测没有问题,正式出版后进行学术指标统计时却发现存在不端行为。基于此,建议期刊在正式出版前对稿件进行AMLC系统复查。3.2全面开通网络首发。网络首发指的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Q/CNKI)推出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是期刊将稿件在网络上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行为。首发内容根据编辑状态分为录用定稿、排版定稿和整期汇编定稿。正式网络首发后的文献即被认可为已发表,且全部在AMLC检测系统涵盖范围之内,数据库根据文献首发时间确认版权。《半导体光电》2017年开始尝试在CNKI平台上进行网络首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面展开。面对AML文献屡禁不止的情况,《半导体光电》于2019年4月全面开通网络首发,目前主要采用录用定稿和排版定稿首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其优势已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有效缩短发表周期、防范学术不端。导致“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行为的原因很多[14-15],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作者因评职称、毕业答辩等客观要求,希望论文尽早见刊,于是大面积撒网,同时向多家期刊投递稿件,以期尽早刊登,而传统纸质刊发需要历经很多环节,处理周期过长。网络首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开通网络首发后,《半导体光电》采用的做法是首先对录用稿件进行一次编辑校对,以保证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出版技术标准,然后通过CNKI网络首发平台上传稿件,完成首发。网络首发将发表周期缩短至1个月之内。另外,首发稿件由编辑部自行上传后,需经平台二次审核通过后方可发表,其中包括学术不端行第4期朱玲瑞等:“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对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行为的防范方法———以《半导体光电》为例为检测。《半导体光电》曾收到这样一篇稿件:收稿后进行AMLC系统检测,显示其复制率仅为3.6%,文章整体学术质量较高且行文流畅,经严格审稿后顺利被录用。但是在1个月后进行网络首发时被退回,原因是平台检测到其复制率高达51%,涉嫌剽窃。经分析发现,该稿件的主要剽窃对象为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收稿后首次进行AMLC检测时,该硕士学位论文尚未在网络公开,因此不在AMLC系统涵盖范围之内。而在网络首发平台审核进行二次检测时,该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已经进入AMLC系统数据库,这个时间差导致同一文献前后2次检测结果差异巨大。由此可见,网络首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范AML。2)加快学术成果传播与流通。网络首发后的稿件即可被各搜索引擎检索,有利于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极大地增加了阅读量和利用率,有效加快了学术成果的流通。3)提高学术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我们对《半导体光电》2019年网络首发的稿件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显示多篇学术水平高、研究内容前沿的优质稿件月下载量均在百次以上,某些高水平综述类稿件的月下载量甚至达千余次。下载阅读量是科技文献学术价值的直观体现,网络首发将这一功能有效放大,有利于吸引优质稿源,提高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促进其良性发展。3.3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据统计,国内的AMLC系统检测准确率已接近90%,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外文学术文献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作者将国外的学术稿件进行翻译,略作改动,然后投稿,这种行为在国内的AMLC系统中较难被检测出。《半导体光电》对于这类在国内AMLC系统中检测显示复制率极低的稿件,通常采用如下做法:将其核心内容翻译成英文,然后复制到百度、谷歌或雅虎等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译文中语法可忽略,但关键数据和关键词必须准确。如果检测到类似结果,则进一步扩大检测面,以确认其是否存在不端行为。这类稿件在科技期刊来稿中占比不高,但由于其学术不端行为隐蔽性较强,也应引起重视。3.4充分利用在线投稿系统与同行评议。同一文献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重复发表行为可能是由于审稿、等存在漏洞导致,但根据李艳红等的相关数据统计[16],同一期刊刊载重复发表文献的情况也并非个例,有些期刊甚至还相当严重。这说明重复发表现象的产生并不全在于作者,编辑部在审稿把关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互联网技术为沟通提供了便捷,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建立了在线投稿系统和审稿专家库。通过投稿系统可以实时将收稿发送给审稿专家,而且现有的投稿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对重复投递、退修重投等稿件进行特定标注,提醒编辑部审稿时特别注意。这为防范同一文献在同一刊物上重复发表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我们在平时与编辑同行的交流中注意到,目前仍有部分期刊仅采用电子邮件等传统的方式接收稿件,这无疑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也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类期刊应与时俱进,尽快建立适合个刊风格的投稿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各期刊之间可以通过编辑类学会、协会等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共享专家库,同一篇稿件同时发给多名专家审读评议,专家在对不同刊物的稿件进行审议时也能发现一稿多投稿件。还可以考虑对屡次出现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作者建立联动黑名单制。

4结束语

一稿多投范文篇2

关键词:一稿多投优先发表权专有出版格式条款学术评议

一、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现状

长期以来,对于文人来说,一稿多投是仅次于抄袭的不道德行为,一旦被人发现,立刻会招致别人的口诛笔伐。几天前,《青年与社会》杂志刊登了“不受编辑部欢迎”的“黑名单”。榜上20位有名者均因一稿多投或剽窃而被谴责。笔者认为,文坛剽窃早已臭名昭著,怎么谴责封杀都不过分。但将一稿多投与剽窃混为一谈,却令我不得其解。

所谓“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给copy一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一稿多投者提供了无限的契机。一稿多投一直受到各路媒体的一致谴责,其原因无非就是争夺优先发表权,稳定和扩大读者群。目前,颁布的法律在没有规定作者一稿多投权利的情况下,却赋予了出版机构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权利。其所着力保护的不是作者的权利而是出版机构的权利,这固然与其“计划经济”遗留色彩有关,更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立法思想格格不入。

笔者认为,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法律无明文禁止一稿多投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例如“对一稿多投的稿件一经发现,不发稿酬”的声明,这让笔者不明白,既然录用了人家的作品几已经证明了该作品符合出版和报道宗旨,并以发表的方式肯定了作品的优劣,即接受了作者关于发表的授权,就应该给予稿酬。实际这种声明类似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其法律效力是要质疑的。《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合同订立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其中还特别强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此声明只是一种行规,违反了法律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从权利和义务一致的法律原则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既然出版机构有权利对一些好的作品多次反复再版,作者自己就更应该有权一稿多投。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只有在法律肯定作者有权一稿多投的前提下,才能赋予出版机构再版的权利。

(二)编辑期普遍较长,作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现在多数报刊包括某些网站都规定:来稿一律不退,愈三个月未见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不能及时收到编辑的确认信件也是导致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学术论文并没有很强的时效性,一篇稿件上半年可以发,下半年也可以发,但对于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如杂文、评论)的稿件,如果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别说三个月就是拖三天,恐怕也会成为明日黄花。作者的心血也因为“过期”而作废。所以,无奈之下,大多数作者被迫选择一稿多投,不是故意想多挣些稿费,而仅仅是希望把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发表出来而已。

(三)中国的学术评议制度和渗透在学术界的“关于人情”风气

相信包括各编辑人员在内的“文人”,都有过面临晋升职称、教授、拿学位等要发文章的经历。以教育界为例,研究生博士生的顺利毕业,其中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论文的发表。试想,中国的博士三年毕业的大有人在(至少四年基本上都可以毕业),手头没有6、7篇文章不能毕业。屈指可数的几家省级、部级刊物成了文人争夺的战地。在这种制度下,一稿多投既然可以极大的提高论文产出,又怎么能不受学生老师们的“厚爱”呢?

另外,由此产生的学术腐败同样逼迫着多数作者一稿多投。许多教授导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圈子”,也大都担着某某杂志报刊的主编、编委,发文章毫无障碍。那么,对于大部分“硬关系”的导师、学生,就不得不选择一稿多投这个终南捷径,希望“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坏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更坏,也会使好人变坏,打击个别人的学术腐败,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学术监督和评议制度,否则其结果就如我们政府的每一场反腐败斗争---斗争越严,腐败分子却越多。

(四)编辑及媒体的不负责任

首先,对于一篇好的作品,媒体之间会频繁转载,而极少会主动付费给作者。出版社拥有无数次的使用权,而相反的作者只有一次,面对“不能一稿多投”的行规,作者的权利又在哪里?难道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全国乃至全世界未经许可使用自己作品的事实,然后再到法院去索赔?孤身一人的作者面对众多的出版机构显得苍白无力。与其被多家报刊转载而得不到权益保障,到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一稿多投,这无疑是很多作者一致的想法。所以,要解决一稿多投的问题上,除了一味的谴责作者,要求作者自律之外,媒体同样应该自律。在刊登和转载文章时,做到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及时主动的给予联系和付款。

第二,作为报刊、杂志的编辑,如果无法防止作者一稿多投,那至少可以防止一稿多发。一篇稿件的出笼,往往要经过好几个编辑的手,只要每个人都经常关注和浏览别家报刊的文章,防止一稿多发就不是难事。况且,也有益于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

二、浅析一稿多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一)从立法思想上看

《著作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同时,从《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可知,新闻出版工作存在的价值在于建设、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繁荣。

对于一篇能被多家报刊采用的作品,其凭借的固然是它的质量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好的思想和文化当然是影响越大越好,当今报刊多如牛毛,各类报刊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如专业报刊)和发行范围(如地市级报刊),一篇好文章在多个媒体发表,受惠的是读者,既然“好书不厌百回读”,那么好文也应不厌百回发。禁止一稿多投就相当于好的思想文化扼制在固定的区域和范围里,这显然违背了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宗旨和立法思想。

第二,从著作权法方面看

首先,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发表权和使用权,作品的发表只有一次,使用却有无数次。一稿多投正是著作权人行使其使用权的行为。同时,著作权法规定: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合同有效期不超过十年,期满可以续订等等,其中并没有不许作者一稿多投的文字。试想,如果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只能使用一次,保护期合同有效期为什么要如此之长呢?

其次,新《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规定,凡是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也就是说,对于好的作品,即使作品一稿一投,同样有多家报刊发表的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剥夺了作者的合法权益,而片面强调和保护了出版机构的权利。公平与否,不言而喻。

最后,作者的作品交由出版社出版,联系双方的法律形式是出版合同。同样的,作者投稿也是授予报刊使用权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出版合同的规定,两者应约定者作权人授予的使用权时何种性质,是专有使用权还是非专有的。报刊社若想取得专有出版权,在接到作者投稿后,笔者认为就应该及时与作者俩西,不与联系的可视为“不要求取得专有出版权”。当然这种专有权的取得必须以增加稿酬为对价。笔者曾查阅国家版权局编的《实用著作权知识问题》一书(1996年版),其中规定,“对于不要求取得专有出版权的报社、杂志社,作者可以将一篇稿件同时投给其中若干家刊登。”而现实中,大多数报刊杂志都属于此类,都不需要取得专有出版权。

第三,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看

言论自由,只要不违法,就不用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种言论和一种思想在浙江可以发表,到了北京也同样可以;几年前的文章到了今年照样可以发表,只要能够通过编辑的审察。一个愿投一个愿发,有何不可呢?报刊、杂志本身就是提供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控制和禁止合理并且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的合法传播。

第四,从一稿多投的游戏规则上看

在一稿多投问题上,作者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底线”,在实际操纵中,对于全国性报刊、同城报刊,或读者群有交叉的报刊,一般不会漫天撒网。通常会选择一城一投,或者一省一投。现在,报纸数以万家,8版、16版,乃至32、64版的报纸比比皆是,读者圈子各有不同,即便一篇时评同时出现在几家报刊上,除非特别关注时评,重复读到的机会甚少。至于《成都晚报》、《北京日报》的读者,更不能看到《杭州日报》。所以,一稿多投无可厚非。

结语:在我国现阶段,是应该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用稿原则的时候了。“加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力度。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和管理。”我认为这其中就包括根据我国现状,改革用稿制度,应该倡导“一稿多投”。一方面促进编辑人员的水平,一方面给作者以公道,“一稿多投”就应该认文部认人。

“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破除愚昧迷信,倡导科学精神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愿望的优秀作品。”请认真地一字一字的看下来,如果还不改变用稿原则,仍然不准“一稿多投”,就上面这些任务,哪个能完成?

参考文献:

刘春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李显东《知识产权纠纷法律解决指南(常见纠纷法律解决指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版

费安玲《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月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实用著作权知识问答》国家版权局1996年版

一稿多投范文篇3

关键词:一稿多投优先发表权专有出版格式条款学术评议

一、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及其现状

长期以来,对于文人来说,一稿多投是仅次于抄袭的不道德行为,一旦被人发现,立刻会招致别人的口诛笔伐。几天前,《青年与社会》杂志刊登了“不受编辑部欢迎”的“黑名单”。榜上20位有名者均因一稿多投或剽窃而被谴责。笔者认为,文坛剽窃早已臭名昭著,怎么谴责封杀都不过分。但将一稿多投与剽窃混为一谈,却令我不得其解。

所谓“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给copy一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一稿多投者提供了无限的契机。一稿多投一直受到各路媒体的一致谴责,其原因无非就是争夺优先发表权,稳定和扩大读者群。目前,颁布的法律在没有规定作者一稿多投权利的情况下,却赋予了出版机构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权利。其所着力保护的不是作者的权利而是出版机构的权利,这固然与其“计划经济”遗留色彩有关,更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立法思想格格不入。

笔者认为,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法律无明文禁止一稿多投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例如“对一稿多投的稿件一经发现,不发稿酬”的声明,这让笔者不明白,既然录用了人家的作品几已经证明了该作品符合出版和报道宗旨,并以发表的方式肯定了作品的优劣,即接受了作者关于发表的授权,就应该给予稿酬。实际这种声明类似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其法律效力是要质疑的。《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合同订立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其中还特别强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此声明只是一种行规,违反了法律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从权利和义务一致的法律原则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既然出版机构有权利对一些好的作品多次反复再版,作者自己就更应该有权一稿多投。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只有在法律肯定作者有权一稿多投的前提下,才能赋予出版机构再版的权利。

(二)编辑期普遍较长,作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现在多数报刊包括某些网站都规定:来稿一律不退,愈三个月未见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不能及时收到编辑的确认信件也是导致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学术论文并没有很强的时效性,一篇稿件上半年可以发,下半年也可以发,但对于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如杂文、评论)的稿件,如果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别说三个月就是拖三天,恐怕也会成为明日黄花。作者的心血也因为“过期”而作废。所以,无奈之下,大多数作者被迫选择一稿多投,不是故意想多挣些稿费,而仅仅是希望把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发表出来而已。

(三)中国的学术评议制度和渗透在学术界的“关于人情”风气

相信包括各编辑人员在内的“文人”,都有过面临晋升职称、教授、拿学位等要发文章的经历。以教育界为例,研究生博士生的顺利毕业,其中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论文的发表。试想,中国的博士三年毕业的大有人在(至少四年基本上都可以毕业),手头没有6、7篇文章不能毕业。屈指可数的几家省级、部级刊物成了文人争夺的战地。在这种制度下,一稿多投既然可以极大的提高论文产出,又怎么能不受学生老师们的“厚爱”呢?

另外,由此产生的学术腐败同样逼迫着多数作者一稿多投。许多教授导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圈子”,也大都担着某某杂志报刊的主编、编委,发文章毫无障碍。那么,对于大部分“硬关系”的导师、学生,就不得不选择一稿多投这个终南捷径,希望“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坏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更坏,也会使好人变坏,打击个别人的学术腐败,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学术监督和评议制度,否则其结果就如我们政府的每一场反腐败斗争---斗争越严,腐败分子却越多。

(四)编辑及媒体的不负责任

首先,对于一篇好的作品,媒体之间会频繁转载,而极少会主动付费给作者。出版社拥有无数次的使用权,而相反的作者只有一次,面对“不能一稿多投”的行规,作者的权利又在哪里?难道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全国乃至全世界未经许可使用自己作品的事实,然后再到法院去索赔?孤身一人的作者面对众多的出版机构显得苍白无力。与其被多家报刊转载而得不到权益保障,到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一稿多投,这无疑是很多作者一致的想法。所以,要解决一稿多投的问题上,除了一味的谴责作者,要求作者自律之外,媒体同样应该自律。在刊登和转载文章时,做到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及时主动的给予联系和付款。

第二,作为报刊、杂志的编辑,如果无法防止作者一稿多投,那至少可以防止一稿多发。一篇稿件的出笼,往往要经过好几个编辑的手,只要每个人都经常关注和浏览别家报刊的文章,防止一稿多发就不是难事。况且,也有益于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

二、浅析一稿多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一)从立法思想上看

《著作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同时,从《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可知,新闻出版工作存在的价值在于建设、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繁荣。

对于一篇能被多家报刊采用的作品,其凭借的固然是它的质量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好的思想和文化当然是影响越大越好,当今报刊多如牛毛,各类报刊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如专业报刊)和发行范围(如地市级报刊),一篇好文章在多个媒体发表,受惠的是读者,既然“好书不厌百回读”,那么好文也应不厌百回发。禁止一稿多投就相当于好的思想文化扼制在固定的区域和范围里,这显然违背了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宗旨和立法思想。

第二,从著作权法方面看

首先,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发表权和使用权,作品的发表只有一次,使用却有无数次。一稿多投正是著作权人行使其使用权的行为。同时,著作权法规定: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合同有效期不超过十年,期满可以续订等等,其中并没有不许作者一稿多投的文字。试想,如果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只能使用一次,保护期合同有效期为什么要如此之长呢?

其次,新《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规定,凡是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也就是说,对于好的作品,即使作品一稿一投,同样有多家报刊发表的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剥夺了作者的合法权益,而片面强调和保护了出版机构的权利。公平与否,不言而喻。

最后,作者的作品交由出版社出版,联系双方的法律形式是出版合同。同样的,作者投稿也是授予报刊使用权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出版合同的规定,两者应约定者作权人授予的使用权时何种性质,是专有使用权还是非专有的。报刊社若想取得专有出版权,在接到作者投稿后,笔者认为就应该及时与作者俩西,不与联系的可视为“不要求取得专有出版权”。当然这种专有权的取得必须以增加稿酬为对价。笔者曾查阅国家版权局编的《实用著作权知识问题》一书(1996年版),其中规定,“对于不要求取得专有出版权的报社、杂志社,作者可以将一篇稿件同时投给其中若干家刊登。”而现实中,大多数报刊杂志都属于此类,都不需要取得专有出版权。

第三,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看

言论自由,只要不违法,就不用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种言论和一种思想在浙江可以发表,到了北京也同样可以;几年前的文章到了今年照样可以发表,只要能够通过编辑的审察。一个愿投一个愿发,有何不可呢?报刊、杂志本身就是提供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控制和禁止合理并且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的合法传播。

第四,从一稿多投的游戏规则上看

在一稿多投问题上,作者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底线”,在实际操纵中,对于全国性报刊、同城报刊,或读者群有交叉的报刊,一般不会漫天撒网。通常会选择一城一投,或者一省一投。现在,报纸数以万家,8版、16版,乃至32、64版的报纸比比皆是,读者圈子各有不同,即便一篇时评同时出现在几家报刊上,除非特别关注时评,重复读到的机会甚少。至于《成都晚报》、《北京日报》的读者,更不能看到《杭州日报》。所以,一稿多投无可厚非。

结语:在我国现阶段,是应该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用稿原则的时候了。“加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力度。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和管理。”我认为这其中就包括根据我国现状,改革用稿制度,应该倡导“一稿多投”。一方面促进编辑人员的水平,一方面给作者以公道,“一稿多投”就应该认文部认人。

“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破除愚昧迷信,倡导科学精神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愿望的优秀作品。”请认真地一字一字的看下来,如果还不改变用稿原则,仍然不准“一稿多投”,就上面这些任务,哪个能完成?

参考文献:

刘春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李显东《知识产权纠纷法律解决指南(常见纠纷法律解决指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版

费安玲《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月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一稿多投范文篇4

1法学核心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的关键差异

法学23部核心期刊出版论文样式在细节方面差异很多,几乎没有任何两部期刊的论文格式是相同的,可谓“春风袭来,五彩缤纷”。如果忽略其版面和具体设置方面的不同,仅从论文行文写作格式上看,其突出差异大致可以总结如下。1.1参考文献位置不同。期刊出版中论文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正文和参考文献。除了正文之外,最为重要的就应当是参考文献了,各个法学期刊在论文形式上,对参考文献的位置安排具有重要差别。根据参考文献是置于整个文档后面作为尾注,还是置于同页位置的底部作为脚注,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参考文献置于整个正文后面的,这种形式的只有一部期刊,就是《政法论丛》;第二种,参考文献采用同页脚注形式的,共有以《中国法学》为代表的18本法学期刊采用这种模式;第三种,参考文献正文后和同页脚注相混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共有4部法学期刊,它们分别是《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具体的参考文献格式种类数量可以参见表1)。1.2目次要求不同。对于有无“目次”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有目次要求。这种形式的只有两个期刊,即《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和《清华法学》,但两个期刊目次却也存在差异,比如目次的表格、字体、目次形式、版面设计等也各不相同。第二类,不需要目次。剩余其它的21本法学期刊都是没有“目次”要求的。因此,从两个期刊数量的对比上看,要求“目次”是法学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的个别性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也没有成为23本之外其它法学期刊的惯例。但如果从特色和具体作用的视角看,目次的存在也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标题拟定能力和具体阐述水平,对论文的整体质量的评价也可以通过目次“以小见大”;“目次”的存在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浏览论文的整体架构和逻辑脉络,不仅可以使编辑清晰地看出作者想要论述的重点内容,也可以为选题和外审评阅节省一定的时间,而这也正是要求有“目次”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来讲也就成为有关期刊的重要特色所在了。但很多法学期刊并没有目次要求,其原因就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版面空间问题,其二是传统格式的习惯。1.3脚注编码顺序不同。由于同页脚注和混合模式的脚注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有论文脚注要求的22部法学期刊,将其参考文献模式分为两大类。对于同页脚注模式,其具体的脚注编码顺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每页重新进行编码,这些期刊主要是《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和《中国刑事法杂志》;第二种,全文按顺序进行编码,不在每页重新编码,剩余的15本期刊都是不需要重新编码的,只需要按顺序编码即可。在混合模式中,具体的脚注编码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需要每页重新编码,对应的有《法律科学》《现代法学》和《政法论坛》三部期刊;第二类,只要按顺序编码即可的,这一类只有《法学家》一部期刊。除了上述突出的差异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差异,如参考文献具体格式、标点符号、编码的数字样式、摘要格式、字数多少、关键词格式、题目格式、字体格式、章节布局等。

2法学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难以统一的困境

法学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统一面临着多样的困境,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格式多样可以预防“一稿多投”;其二,格式多样是期刊特色的体现。但格式多样真的可以预防一稿多投吗?格式多样真的可以成为期刊特色所在吗?2.1“一稿多投”的争议。统一格式的第一重困境就是对于“一稿多投”的争议。论文不得“一稿多发”是基本的学术规范,更是学术应当坚守的基本道德,这已经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但论文可否“一稿多投”,却不是一个可以在投稿者和期刊编辑部之间轻易达成共识的问题。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投稿者和期刊编辑对“一稿多投”的态度不仅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还是相互对立的。因为投稿者正如产品的卖方,其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买方来对其产品表达兴趣,毕竟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样既可以预防风险(投稿失败),也可以售卖给出价最高的买方(性价比或者排名最好的期刊)。而期刊编辑部正如买方,其当然喜欢货比三家,稿件越多越好,但由于不同期刊对论文的选题和意愿发表的论文内容有明显差异和偏好,有的又有明确的方向性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投稿的论文内容并不符合所投期刊在相应时间内的要求,被所投期刊拒稿。但如果很快被拒稿也好,还可以修改后投给其它期刊,但一般期刊都要一个月才可能拒稿,有的时间更长。即使没有被拒稿而过了初审,还要经历外审、编辑审、审委会审,然后才会决定是直接录用还是修改后录用。上述稿件审查过程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很多作者需要快速的反馈和结果,如果一个月还可以等,半年以上除非是约稿,否则是无法等待的,也难以等待。所以“一稿多投”是很多学者抵消审稿期过长,特别是论文是否录用的不确定性结果的一种策略性应对。余德华就认为,一稿多投的原因就包括审稿周期过长、作者难以判定期刊近期选题、编辑部没有回执等方面。[1]很多投稿者为了更好地进行一稿多投,会在写作之后对文章格式进行修改和备份,一般都会制定多套投稿方案,例如多轮投递,一轮两个月等各种策略。论文作者一般会多试几家杂志社,以期望能够在多轮审核中符合某一个或者几个期刊的发表要求,当然符合几个期刊的要求是不能奢望的“运气”,因为对于一般的作者来讲,能有一个期刊有审稿意向和发表意向那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了,遑论多个期刊都有意向。这也是有学者认为一稿多投具有一定正当性,甚至是作者基本权利的理由所在。[2]2.2“一稿多投”禁止权的“异化”。反对“一稿多投”的声音大多是从出版单位的视角来发出的,这种声音多认为“一稿多投”是一种学术失范行为,其后果会导致“一稿多发”,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给出版单位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及不必要的名誉损失。[3]在以上各种反对“一稿多投”的策略失效后,期刊编辑部会动用法律手段,以《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来行使论文初稿的拒绝权。②但这此条文规定是否就是绝对地禁止“一稿多投”,却是模糊的,因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民事行为的基本权利。其实,很多编辑也只是形式上反对“一稿多投”,其本质目的在于防范“一稿多发”的不诚信行为。[4]虽然“一稿多投”会导致“一稿多发”,但却并不是根本原因所在,“一稿多发”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学者的“自私自利”行为。为了获得学位、职称评选、申请奖项等方面的利益,有的学者甘愿冒着“一稿多发”的危险,修改同一稿件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以增加学术成果。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就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因此,以禁止“一稿多投”来预防“一稿多发”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预防“一稿多发”就要从学术诚信建设和惩戒方面入手,使作者一旦学术失信就受到全面惩戒,以至于不敢贸然行动。虽然《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但对于期刊出版单位,其肯定会在论文投稿的要求中明确不得“一稿多投”,否则不予顺利投稿,但这明显是一个霸王条款,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平等。期刊的强势垄断地位,导致了稿件投递中的地位不平等现象。因为投稿的人太多,而获得认可、能有效发表的期刊数量却也只有数本,法学期刊中“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杂志社(编辑出版单位)的地位处于明显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各个拥有法学一级博士点的学校在2018年1月8日又迎来了扩充,从40个变为48个。法学一级博士点的扩充,意味着法学博士招生数量的扩充,但这种博士生数量的增加,更会强化已经较为稀少的法学期刊发表资源的竞争,强化竞争当然是有好处的,但这种好处却是期刊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强化了其垄断性,导致一些期刊的腐败。因此,如果你是作者,你是要接受期刊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定进而顺利投稿呢,还是拒绝这个约定无法顺利投稿呢?很明显大多数作者都选择了前者,这很难说是作者真实意思的表达,因为期刊编辑部与作者之间在地位上明显具有差异,编辑部居于优势地位,作者居于弱势地位(除非是已经成为名家,不愁期刊发表的问题)。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就导致了期刊编辑在现实中的重要性日渐提高,编辑的专断权力和论文可否发表的决定权,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学术腐败现象。虽然有的期刊要求,如果发现“一稿多投”就被纳入黑名单,但事实上,除非是单独“约稿”,否则众多学者都会进行一稿多投。因此,格式不统一并不能杜绝“一稿多投”,也并不是遏制“一稿多发”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但一稿多投会出现多重审稿,浪费审稿资源,造成期刊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刊出中的矛盾,所以防止“一稿多投”就成了各期刊的规范要求,而预防一稿多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各个期刊不同的论文格式和相关要求,但这种不同期刊拥有不同出版格式的要求是否真的就能防止一稿多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有甚者将一稿多投的责任归咎于期刊编辑,[5]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期刊编辑部难以杜绝这种问题,更为重要的原因当然在于论文作者。2.3格式作为期刊特色的“固守”。在法学期刊中,各个期刊都有各自的特色,其特色体现为多个方面,例如论文选题、论文类型、期刊专题设置、部门法专栏、热点探讨、案例评析以及经典书评等特色。但很多期刊却将论文格式也纳入了其中,作为期刊特色之一。一味地坚守论文格式的特色,而不创新期刊出版样式,其本质就是一种异化的固守。期刊出版编辑部为了凸显期刊的各种特色,除了在论文选题和相关讨论方面进行特色设置外,例如《行政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其期刊名称就明确了其要发表和选择的论文主题,如没有特别的约稿或者专题会议,这两个期刊的选题基本集中于行政法学和中国刑事法学两个方面。期刊编辑部一般会以各种“特色”来固守和坚持自己期刊的传统形式,而这种传统形式就包含期刊出版中论文格式的传统性,但论文格式的差异在本质上不应当是期刊出版特色。那么什么才是期刊的出版特色呢,最为重要的特色就是期刊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可传播性和可争论性,而不是以论文格式的差异作为期刊出版的特色。这种特色一般和版面设计风格、内容选择有关。为了更好地吸引学者,期刊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出版风格和论文选题也是正常的事情,因为所有法学期刊不可能发表的论文选题一模一样,同一化的出版模式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出版样式是期刊存在的特色之一,但这种样式不能等同于论文格式。对相关期刊出版论文格式的固执,已经逐渐成为阻碍期刊之间相互交流和知识有效传播的“异化”力量。期刊中的论文作为知识的一种有效载体和编码形式,其目的应当是能够有效传播,并且传播得更远、更广,而不是以格式固步自封,阻碍论文知识的传播。期刊发表之后,如何评价学者的期刊质量又以引用率为指标,所以相互之间的引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相互之间引注本身是知识的相互交流,并且是可以擦出火花,碰撞出成果的良好路径。但学术互动与交流却有着严重的困境与现实,不仅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有重要差异,即使在相同类型的期刊之间也差异较大,甚至可以说个个不同。如果有一个有效的格式模版,论文中的各种知识性信息编码是统一的,可以轻松地被其它学者学习和传播,就是最好的格式特色。曾有学者就提出期刊的特色的定位可以遵循地域优势、专业优势进行选题方面的定位。[6]但很多期刊为了保持所谓的特色,却从论文作者的职称方面进行选定,例如,有的要求只接受副高以上职称的文章,在读博士生的文章基本没有进入审稿的可能,除非有自己的导师共同书写并挂名才可能。甚至有的法学期刊为了杜绝这些所谓的挂名导师,已经明确要求不再接受多人共同署名的文章,如《法律科学》2017年9月18日于官网公布,“我刊将不再接受两名及两名以上作者合著署名稿件的投稿,仅接受独立作者署名投稿”。这种以署名体现特色的现象已经开始成了其它期刊的可能效仿的形式。各种期刊还有发刊的侧重点、论题方向等限制,都导致了论文期刊投稿中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强。这些突出的期刊出版差异和一些其它的众多的差异,使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在论文投稿和期刊出版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无谓工作量,特别是修改论文格式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般作者在进行论文写作时,一般采用一种模式将一篇文章书写完毕,但其投稿过程中却要反复修改为其所要投稿的期刊的格式要求,因为有些期刊有时会直接以“格式不对”拒绝相关作者的投稿,或者拒绝进入审稿环节,导致很多优秀稿件不能得到及时发表,特别是时效性较强的论文更是错过了较好的发表期。

一稿多投范文篇5

作为一个作业撰稿人,要想进步稿件的命中率,首要要仔细研讨报纸杂志风格,把报纸杂志风格研讨透了,就能有的放矢地为报纸杂志投稿,稿件的命中率会大大进步。

有一位报纸的修改,感觉编稿子太累,就辞去职务不干了,想做一个自在撰稿人。回到家里,他没有当即写东西,而是买了许多杂志,仔细研读上面的文章,研讨了三个月后,才开端动笔,成果投出去的稿子命中率在80%以上,很快成了自在撰稿人中的高手,月收入是当修改时的十几倍。为什么这位老兄起步那么高?有较好的文字功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把杂志的风格研讨透了,知道哪家杂志用什么样的稿子,依照杂志的食欲去写稿,中稿率当然就高。

报纸杂志的风格怎样研讨?这儿边也有技巧问题。首要,咱们要多看,你预备向哪些杂志投稿,就要买几期杂志回家去研读,一字不落地去研读,总结杂志上宣布的每一篇文章的风格。这些风格包含文体、言语、体裁等各个方面。放下杂志,你要能说出杂志哪个栏目需求什么样的稿子,这就把杂志的风格研讨透了。一些期刊稿酬还十分高,这些稿酬高的期刊,是咱们研讨的要点。

国家出版署规则的文字稿酬规范太低,千字30—100元,实在是太不幸了。所以,咱们要把目光放在千字200元以上的杂志上,要点去研讨它们。现在,千字200元以上的杂志也不少,大文明期刊有几十家,故事期刊有四、五家,把这些期刊研讨透了,每个月发上三五篇稿子,收入就十分可观了。

所以说,研讨报纸杂志风格,是自在撰稿人投稿的榜首步,这一步走好了,就为今后的投稿、上稿、赚钱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假如这一步走欠好,出路就欠好猜测了。

二、仔细阅览修改约稿信

当你开端给报纸杂志投稿今后,修改就会现你这颗刚刚出土的“明珠”,假如修改对你很感兴趣,觉得你很有出路,就会主动和你约稿,给你寄来约稿信,让你有偏重、有目的地去写稿。关于修改寄来的约稿信,你千万不能小视。修改给你寄来约稿信,阐明你的稿子有可取之处,或是文笔流畅,或是言语诙谐,总归,修改以为你能够“培育”,仅仅你对杂志的风格还没有研讨透彻。修改能给你寄来约稿信,也阐明修改对你有了形象,你今后再投去稿子,他(她)会仔细对待。所以,修改寄来的约稿信,你必定要仔细阅览,找一找自己在研讨风格时呈现的偏差。把约稿信彻底研讨透了,再为与你联络的修改投稿。

当然,阅览修改约稿信,要与阅览杂志结合起来。由于修改的约稿信都是讲栏目要求,归纳性很强,单凭几句对栏目的要求归纳就知道栏目的真实风格是不可能的,你有必要对照约稿信,仔细阅览那个修改编的稿子,两者对照起来研讨,才干真实把握栏目风格。约稿信研讨透了,修改的审稿风格也抓住了,再投稿把握就更大一些。

三、稳当处理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问题,是多年来作者和编者一向争辩的问题。究竟一篇稿子能不能投向多家报纸杂志?咱们的回答是能够,但要稳当处理。

自在撰稿人的作业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作业,有时一篇稿子要熬一个通霄,稿子写出来投出去杳无消息,是一件十分让人动火的作业,正因如此,有些自在撰稿人就耐不住性了,爽性一稿多投。

关于自在撰稿人的这种作法,一些报刊修改是了解的,但为了照作者与报纸杂志的联络,咱们在处理一稿多搞时,必定要从报纸杂志的毅力动身。究竟报纸杂志是咱们的衣食父母,咱们赚的是人家的钱,人家不喜爱一稿多投,咱们就不要一稿多投,人家稍微铺开一点口儿,咱们就当心从事,人家彻底不在乎,咱们要表示感谢,斗胆地招待你的。

一般来讲,一稿多投是有准则的。这些准则是:地级报纸底子铺开,省级报纸(包含省会市)半铺开,稿酬很高的大文明期刊全关闭,稿酬低的大文明期刊、故事期刊和文学期刊半关闭。

这儿的几个概念必定要搞清楚,一是底子铺开,二是半铺开,三是全关闭,四是半关闭。

底子铺开,指的是底子上不约束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一次性一起向多家报纸杂志投稿,假如报纸杂志选用,很可能会在一个时刻段内一起刊发,另一种方法是先投向一家报刊,宣布后再投向其他报刊。

底子铺开,是指对这两种一稿多投的方法底子上都不约束,由于地级报纸的发行有区域性,一起发一篇稿子,对报纸的发行及报纸的名誉不会有影响,所以,不论你是“轰炸式”一稿多投,仍是“连发式”一稿多投,这些报纸都不约束。

半铺开,指的是部分约束。比方省级(包含省会)报纸,一般都要求在当地首发,比方它的发行区域是南京区域,江苏省各县市也有订户,为了照料报纸的名誉,你就要确保你投的稿子是在南京区域首发,宣布之后,你能够投向其他区域。但这仅仅一个部分约束,假如你在投稿的一起,那篇稿子也投向了河北、江西、广东等省,报纸是不论的,你在广东宣布之后,把稿子再投给江苏,江苏也不在乎,只要是在当地首发就能够。这就是半铺开。

全关闭,指的是不准以任何方法一稿多投,也就是说,你的稿子只能在那一家杂志宣布,宣布之后也不许再投向他刊。

半关闭,指的是这家杂志发的稿子有必要确保是全国首发,宣布之后能够投向其他报刊。一些稿酬相对低一点的杂志承受“二手稿”,一些稿酬高的杂志不接爱“二手稿”,这要依杂志要求而定。

总归,一稿多投是咱们多赚稿酬的一条捷径,但作为一个自在撰稿人来讲,也要讲一点“义气”,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也要充分考虑报纸杂志的感触,也要为报纸杂志考虑,也要为修改考虑,一稿多投会给报纸杂志带来许多费事,也会给修改带来许多费事,乃至是经济上的丢失。

修改和作者相同,作业都很辛苦,也要加班加点,有时作业到很晚,有的修改乃至连节假日都不能歇息,赚钱都不易。有些修改对一稿多投的作者不谦让,乃至说两句刺耳的话,这都是能够宽恕的,作为一个自在撰稿人来讲,不能总考虑自己,也要为报纸杂志考虑,为修改考虑,咱们同吃文明这碗饭,彼此之间都是朋友,朋友之间就要讲义气,谁也不要给谁找费事,这样,才干使编创联络越来越亲近,修改才会更注重你的稿件,你的稿子才会更多的发出来。

与人便利,与己便利,假如你自以为是,不考虑报刊和修改的感触,你就把自己的路一点点堵死了,你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报刊欢迎的人。

四、妥善处理“无音稿”

稿子投出去如泥牛入海,这种事是每个自在撰稿人都会遇到的事。呈现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一是电子信箱出了缺点,修改能够底子没有收到你的稿子,二是你的稿子可能感染了病毒,被修改当作垃圾邮件删掉了,三是你的稿子不可用,修改没时刻回复,四是由于其他原因,修改没看你的稿子。这四种原因,咱们都应该正确了解。

所以,咱们在处理“无音稿”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准则:

榜首,把握投稿时限。依照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则,文字稿投向报纸,半个月内不见回复可投向他处,投向杂志,一个月内不见回复可投向他处。这是官方的一个规则,咱们要灵敏把握。一般来讲,假如你的稿子投出去半个月没有消息,阐明稿子出了问题,你能够再投一次,假如还没有成果,过些天就能够另处了。假如杂志有特别规则,你要尊重杂志的规则,尽量多等一些时刻,自在撰稿人稿子多得很,也不在乎一两篇稿子。

第二,要了解修改。你的稿子投出去没有消息,可能是修改的原因,也可能不是修改的原因,但不论怎样,你都要了解修改。比方报纸副刊,每天的来稿量大得惊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篇稿子塞到修改的邮箱里,而修改每周只发十几篇稿子,让他把一切的稿子都看过来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有挑选的去看,由于你的稿子标题不引人,你的内容不引人或其他原因,修改没能看你的稿子,你不要怪修改,只能怪自己,你要想方设法让修改看到你的稿子,把你的稿子读下去,送上去,责怪修改不担任,不敬业是没有用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再敬业也不能不吃不喝不睡,进步自己的稿子质量才是正路。再有,修改的作业都很忙,假如不是很熟的修改,最好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催问稿子的下落,更不要把这种作业向主编反映,那样会给修改带来费事。稿子没有下落,咱们要自己想方法处理,尽量不要给修改添费事。话又说回来,但凡对稿子要求很严厉的杂志,修改都是很担任的,每稿必复,所以,咱们也不必忧虑重头稿的下落问题。

第三,要妥善处理误解。所谓误解,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不愉快。一篇稿子投给一家杂志半年没有回音,你刚投出去那家杂志就宣布了,这种状况,自在撰稿人也是履见不鲜的。这样的误解怎样处理?应该自意向杂志修改阐明,与杂志和修改参议。由于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多,修改给你留用通知了,而你没有收到,你寄出稿子后修改没有及时看,近期才看到你的稿子,看往后立刻就送审刊发了。作业已然现已出来了,再去追查谁的责任也没有什么含义了。只能向杂志标明观念,任由杂志“处置”,自在撰稿人要大度一点,受点冤枉无所谓,要以义气为重,咱们做个好朋友比什么都好。

五、把握好投稿时刻差

给修改投稿,也要把握好投稿时刻差。一些作者,特别是一些高产作者,以为“狂轰滥炸”就会进步用稿率,其实不然。“狂轰滥炸”能让修改多看你的稿子,但假如你在一段时刻内给修改的稿子太多,修改也有看花眼的时分。由于一个修改送稿,不可能都送你一个人的稿子,他要照料大多数作者,你给他一篇稿子他送一篇,你给他三篇稿子他送三篇,但假如你给他20篇稿子,他就不会送20篇了,优中选优,可能也只能送三篇。

所以,把握好投稿时刻差,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投搞时刻差首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榜首,留意投稿距离。投稿距离指的是每次投稿的时刻差,这个投稿距离,要根据修改审稿时刻而定。一般说来,杂志对稿子的处理都是一编三审制,也就是一个修改编稿,经过一审、二审、三审才干定稿,三审即是终审。有些杂志对写实稿件还要采纳一编三审一议制,也就是说,三审并不是终审,三审经过的稿子,还要经过团体谈论,团体谈论经过才算终审,才干选用。所以,有些写实稿即便通知留用了,经过三审了,也不必定能发出来。上面这两种状况,杂志对稿件的处理都是很及时的,这些杂志修改编稿都有必定规则,一般说来,每月15日、25日左右是修改送稿时刻,在这段时刻里,修改要会集看稿,这样,咱们在投稿时就要考虑修改的送稿周期,一般状况下,每个修改每个月给两到三篇稿子就能够了,投稿距离控制在10天左右。有些杂志修改看稿没有规则,随机性很大,这样,咱们投稿时就要稳重一些,做到“旧的不来,新的不去”,也就是投去的稿子有了回音,再投下一个稿子。给报纸投稿,投稿距离能够缩短,报纸一般都是日报,每天出一期,一天投一次稿都没有问题。

第二,留意节假日投稿。每逢节假日,修改一般都要歇息的,在节假日里,最好不要给修改投稿,修改作业很辛苦,节假日也要让人家歇息两天。所以,到了周五最好就不要再投稿了。由于周六周日修改歇息,周一上班看稿子,信箱里的稿子必定许多,而电子信箱的排序是“后来者居上”,假如你在周五投稿,稿子必定压在下面,修改假如不是故意找你的稿子,你的稿子会很晚才干被修改看到,修改处理起来可能要晚一些。新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也是相同,咱们最好不要在这段时刻投稿,由于修改上班后,许多稿子积压在那里,修改挑选起来也会优中选优,一些正本能够宣布的稿子很可能就被修改退了下来,对咱们来说是一个丢失。所以,节假日的投稿顶峰也要尽量避开。在节假日期间投稿,只要时评稿子破例,由于时评修改周六或周日也上班,也处理稿子,长假期间也不歇息,这样,咱们就能投稿,由于修改能及时处理。

第三,留意特稿投稿。所谓特稿,就是修改部策划稿,在网上揭露约稿,且有必定的局限性和特别性。这类稿子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容易去碰它,不是鹤立鸡群的稿子肯定过不了关。

六、处理好作者与修改的联络

自在撰稿人是与修改打交道的,所以,处理好与修改的联络十分重要,要始终保持与修改合作愉快。处理好与修改的联络,并不是要咱们和修改套近乎,每天和修改泡QQ,在网上和修改扯来扯去,不必定就能和修改搞好联络,与修改搞好联络,要用稿子说话,你和修改说再多的甜言蜜语,投去的稿子欠好,修改也不会喜爱你。咱们说的和修改搞好联络,是要在一些细节上引起留意。

榜首,不要给修改添费事。投稿时要严厉依照修改要求投稿,与报刊风格不符的稿子不要给修改投,文本格式不对不要给修改投,投稿时要写清自己的通信联络方法,不要让修改找不着人。再有,修改一般都设有主动回复,作者很快就知道修改是否收到了稿件。作为作者,咱们就不要设置主动回复了,假如咱们也设置主动回复,电子信箱体系会无休止地回来回去,给修改添费事,浪费修改的时刻。

第二,要照料编部的作业准则。有些杂志规则修改“一对一”,也就是一个作者只对一个修改,有些杂志规则修改“一对多”,也就是一个作者能够对多个修改。已然杂志有规则,咱们就是遵守,杂志让咱们“一对一”,咱们就只与一个修改联络,其他修改就不要给稿子了,那样会使杂志修改之间产生误解。杂志规则“一对多”,咱们能够多联络几个修改。关于杂志的作业准则问题,作为作者也没有谈论的必要,那是人家作业准则,跟咱们没有联络。即便有联络,也是没有方法的作业,咱们是作者,能干与得了杂志作业吗?所以,咱们仍是以写稿为主。关于挑选修改的问题,咱们还要留意一点,有些杂志尽管没有明确规则一个修改对一个作者,有时咱们也要考虑与修改的爱情问题,没有太大问题,最好不要随便地换修改,由于这儿有一些很难阐明的微妙东西,咱们要能领会到。

第三,要尊重修改。修改的作业很辛苦,咱们应该谅解他们。在稿件处理上呈现一些小问题,不要说这说那,特别不能背着修改给杂志领导打电话、发邮件“告状”,那样会给杂志带来许多费事,这么做,也不行朋友,不行义气,有什么话和修改阐明,在背面搞小动作欠好。再有,咱们在与修改交流时,都要谦让一点,不论修改年纪长幼,咱们都要尊声“教师”,由于修改要对咱们的稿子把关,也确实是咱们的“教师”,尊重修改,修改才会尊重你,咱们互相尊重,日久天长,自然会建立起爱情。

七、投稿的方法要科学

关于投稿,现在还有两种途径,一是信函投稿,一是电子投稿。

信函投稿就是用信件的方法投稿,这种方法仅限于一些文学杂志和部分故事杂志。用信函投稿,信封上要写清杂志地址、邮编、修改名字、自己的具体通信地址和名字、电话。

电子投稿,就是用电子信箱投稿,这种方法是自在撰稿人普遍选用的投稿方法。你先在网站上请求一个免费邮箱,然后用这个邮箱投稿就能够了。

不论是选用信函投稿,仍是选用电子投稿,稿件的下方都要写清你的通信地址和联络电话,以便修改及时寄发样报样刊和稿酬。

需求向咱们阐明的是,信函投稿和电子投稿是有区别的。信函投稿相对落后一些,由于现在大多数报纸杂志都是无纸化工作,处理信函稿件的速度相对要慢。再有,信函投稿的投递速度也慢,最短也在三四天才干收到,再加上修改处理,半个月就过去了,这样会耽搁咱们许多时刻。与信函投稿比较,电子投稿速度就快多了,几秒的时刻稿子就送到了修改邮箱里,修改处理起来也很便利。所以,我主张咱们选用电子投稿,这样省时、省力又省钱,一封信邮票要花8毛钱,而电子投稿不花钱。

运用电子投稿时,要留意一稿多投的技巧,一稿多投时,千要不要把一切的报纸电子信箱都打到“收件人”一栏内,那样,咱们会知道你在一稿多投,也不要运用“抄送”和“暗送”,那样同样会看出一稿多投,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报纸一个报纸地投,这样最安全。

除了上述两种投稿方法,还有一种很便利的投稿方法,就是运用投稿软件。现在,网络上有不少投稿软件,运用投稿软件投稿又便利多了,但要花些本钱。投稿软件有时也呈现毛病,一呈现毛病还十分费事。再有,投稿软件一般都是集束投稿,退信率很高,有时你底子不知道哪家报纸退了你的稿子,查起来十分费事。所以说,最安全,最保险的方法仍是手动投稿,尽管多费一些时刻,但自己对稿子的去向有底。

科学投稿,还有一个稿件的投向问题,也就是什么稿子投给什么报纸杂志,投给报纸杂志的哪个栏目。笑话投向一切报纸副刊、故事杂志,日子美文(小品)投向报纸副刊或专刊,栏目称号要贴近日子一点的,如“万家灯火”、“日子广纪”、“大众纪事”等,小小说投向小小说期刊或故事期刊以及报纸副刊,时评投向报纸时评栏目,故事投向故事期刊,情感文学投向大文明类期刊,幽默调侃投向报纸副刊及幽默类期刊。

具体到稿件投向哪个具体栏目,这就要咱们经过研讨杂志风格去决议。当地报纸的风格能够从网上去研讨,网上一般都有当地报纸的电子版,看一看上面的文章,也能了解报纸的风格。把握了风格,要比狂轰滥炸要好一些。

八、建立个人形象

一个自在撰稿人要有杰出的个人形象,这个形象指的是投稿形象。投稿形象,就是要在修改心目中建立你的位置。

怎样建立个人形象?这儿给咱们几点提示:

榜首,初度给报纸杂志投稿,必定要给好稿、优稿、重头稿。由于榜首次投向报纸杂志的稿子是“敲门砖”,这块砖假如不行硬,敲到门上就碎,这个大门你也许永久打不开了。有些修改会以为,你与他们无缘,今后很可能就不看你的稿子了。所以,“敲门砖”必定要硬,最好投过去就能宣布。

第二,对报纸杂志风格把握欠好,要稳重投稿。你对报纸杂志的风格不熟悉,就盲目的投稿,稿件十有八九不契合修改的口胃,一次两次还能够,但次数多了,修改会以为你是在耽搁他的时刻,一些修改就把你列入了“黑名单”,你的电子信箱地址就被他的电子信箱体系拒之门外了,也就不再接纳你的稿子了,除非你再换一个信箱,才干够投到修改信箱里,假如你的稿子还不契合修改口胃,修改还会拒收。

第三,稿件宣布后,不要急于催问稿酬。正规的报纸杂志都是会给稿酬的,催问不催问都是相同。只不过有些报纸给的晚一些,有些报纸给的早一些,咱们急着催问,会给修改带来不快。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给稿酬的报刊,这些报刊你即便催问他们也不给稿酬,问也是白费。

一稿多投范文篇6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出现“一稿两投”一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将英文词汇duplicatepublication翻译为“重复发表”[1]。同期同义的词还有repetitivepublication(“冗余发表”)与redundantpublication(“多余发表”)。1995年,“腊肠切片”(salami-slicing)一词产生[2]。它指“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我国学者据其性质也称作‘变相重复发表’”[3]。我国学术界不少学者将“一稿两投”等同于“重复发表”[4][5]。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论点值得商榷,分析“一稿两投”未必会造成“重复发表”,“重复发表”也未必是由“一稿两投”导致的,有时候编辑部转载但未注明也会引发“重复发表”的现象;二者难以对应,理应厘清其界限。北川(M.Kitagawa)和津谷(K.Tsutani)将重复发表定义为:“假说及结果雷同,作者一致,没有说明为二次出版文献,没有交叉引用相关文献。”[6]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则指出重复发表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期刊以不同出版形式发表大致相同的文稿[7]。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在定义重复发表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涵过于宽泛,有扩大化的嫌疑,而且“大致相同”也难以操作。本研究认为,一稿两投属于投稿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重复发表是发表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二者不属于同义词,应该严格区分,同时采用北川和津谷有关重复发表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因重复发表而被期刊撤稿的事情时有发生。本文对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员的重复发表现象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特性,为加强学术规范提供政策参考。

二、文献述评

(一)重复发表的现状。刘宇等分析了2001—2010年图书情报学界的198518条文献,发现重复337篇,累计发表697次[4]。刘宇、钟鸣宇以1994—2014年理论经济学的3603617条文献为样本,统计出2222条重复,累计发表4979次[8]。李艳红等以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对1994—2014年的1080420条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重复1079篇,重复发表2527次[9]。张辉玲等以期刊《广东农业科学》为例,发现2007—2013年有92篇论文存在一稿多发和疑似自抄等问题,占总发文量的0.97%[10]。汤代国、喻俊以《腹部外科》为例,该杂志2010年收稿485篇,其中32篇属于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占总收稿的6.6%[11]。张菊、钟均行以5种肿瘤学核心期刊2005年发表的所有文章为素材,发现14.8%的论文属于“腊肠切片”稿件[2]。秦慧娟对1996—2012年SCI收录的被撤销论文、撤稿声明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的研究者的论文被撤稿的主要原因是重复发表和抄袭[12]。拜伦•J•贝利(B.J.BAILEY)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为例,对1977—1988年该领域发表的50000篇文献进行研究,结论是228位作者以相似的题目发表了938篇论文[13]。杜兰特(P.Durani)选取2000年整形手术期刊中的431篇论文,结果是27篇论文疑似多余发表[14]。契纳吉里(R.J.R.Chennagiri)筛选出1999—2000年发表在《手外科杂志》(JournalofHandSurgery)上的600篇文献,其中25篇(4%)重复发表[15]。金(S.Y.Kim)以韩国医学杂志为例,发现2004年455篇文献中有27篇(5.93%)论文重复发表[16]。(二)重复发表的合理性。就重复发表而言,国内学者争议较大。有的学者认为,“一稿多发”会浪费研究者的时间、精力,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17]。还有的学者认为,重复发表会造成编者的重复劳动,增加其他作者的难度系数,侵犯了首发期刊的权利[18]。不过有的学者则持宽容态度,提出“一稿多投”现象存在局部合理性[19]。在国外,“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都被视为“自我重复、自我剽窃,属于学术欺诈行为”[17]。它们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将招致学术同仁和期刊的谴责。国内学术界和国外学术界对重复发表的态度迥异,原因是复杂的,或许与国内严峻的学术生态紧密相连,故而能够获得一部分学者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国内外虽然关于重复发表已经作了一些研究,能够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员的重复发表行为的大规模实证研究仍然阙如,有必要深入追溯,分析其特征和原因,提出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确定和选择普通高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除原“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原“211工程”建设高校以外的学校,都被视为普通高校;(2)筛选出首发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单位;(3)如果一个作者同时有两个单位,以工作单位为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2018年3月,本研究在其高级检索中,选择文献分类目录中的“高等教育”,时间限定为1956年6月15日—2018年3月29日,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之所以将时间追溯到1956年6月,具体原因是,中国知网收录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论文最早至1956年,郑衍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在我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建议》[20]。共检索到249725篇核心文献,剔除征稿须知、本刊启事、学校简介、总目录、会议讯息以及无作者的文献,然后分批次导出参考文献,以后缀名“.xls”的格式保存到电脑上,筛选出217009篇文献。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中的条件格式,在其中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里的“重复值”,获得重复值4012条。采用人工的方法,逐一检查每一条文献,剔除相同题目但不同作者的文献、讲话稿、连载的论文以及注明转载的论文等。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数据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根据重复发表的含义,将相同作者发表的同一题目的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如果结果雷同,就视作重复发表;如果结果不一致,就舍弃。最终获得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的首发论文167篇,重复发表338次。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由于技术限制和工作量巨大,尚难筛选出作者将同一论文修改题目后发表的文献。虽有不足,但是仍然能够揭示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的情况。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重复发表的首发时间分布。1956—2018年,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核心文献为167篇,占217009篇文献的0.08%,即每2000篇就有1.6篇重复发表。拉里维耶尔(V.Larivière)和金格拉斯(Y.Gingras)发现1980—2007年人文和社会科学重复发表的文献量约占同期总文献量的0.02%[21]。显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问题尤为严重,值得重视与反思。1985年,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1篇文献。2002年,达到顶峰(13篇),趋势线反映了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呈上升趋势(R2=0.1663),相比图书情报学界(重复发表现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4],前者学术规范的前景不容乐观。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差异,或许是刊发高等教育论文的核心期刊的数量远远高于刊发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的核心期刊的数量。比如,以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为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有26种期刊入选CSSCI(含扩展版),教育学有44种期刊入选CSSCI(含扩展版),后者比前者多18个。种类繁多的核心期刊能够刊发高等教育的论文,故而被学界揭发重复发表的可能性较小,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成本也更低,近些年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也就不足为奇。1999—2009年,高等教育领域精英型高校的研究者共发表了99篇文献(见图1),占总文献量的59.28%。刘延玲的研究发现,新闻、中医杂志最早产生“一稿两投”现象(1958年),20世纪80年代“一稿两投”的数量较少,90年代至21世纪日趋严重[17]。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渐生到高峰也进一步验证了刘延玲的结论,而且她分析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杂志的逐渐增多有密切的关系[17]。(二)重复发表的次数分布。图2为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次数分布,符合幂分布特征,拟合指数为1。167篇核心文献重复发表338次,平均每篇文献发表2.02次。163篇文献发表2次,占总数的97.60%;4篇文献发表3次(见图2),占总数的2.40%。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2次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与国内理论经济学界(81.0%的论文会重复发表2次)[8]具有一致性;重复发表2次以上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2.40%,比图书情报学界(20篇,占总数的5.93%)更低,表明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学术失范的严重程度低于图书情报学界。如《文化整合与教育创新》一文以高度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核心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了3次,而图书情报学界的论文《AC元数据研究》在《情报探索》《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津图学刊》等杂志上重复发表4次[4]。(三)重复发表的时间差。图3为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首发论文与最后重发论文的时间差,符合幂分布特性,拟合优度达到了0.9431。从图中可知,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复发表的时间间隔以1年和1年以内为主,共156篇,占总数的93.41%;间隔2年及以上的论文共11篇,占总数的6.59%。这样的发现与拉里维耶尔和金格拉斯的结论一致。他们对所有学科领域的重复发表进行研究后得出:85%以上的重复发表的时间差在1年之内或间隔1年[21]。刘宇等人的研究则发现,84.9%的重复发表的时间差为1年,只有极少数论文的间隔在1年之内[4],本研究的发现与他们的结论截然不同。单卫华等人对55种期刊进行分析,发现时滞最长16.88个月,平均6.96个月[22]。韩牧哲等人以16种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为样本,得出发文时滞最长884天(2.422年)[23]。期刊从收稿到发表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普通高校大多实行以年为基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研究者发表更多科研成果,使他们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急功近利,缺乏等待漫长的审稿周期的耐心,希望尽快收到录用通知,就一稿多投,提高发表的成功率,因而首发论文和重发论文的时间差主要在1年之内。(四)学科覆盖路径。本研究将的期刊分为教育类期刊和非教育类期刊两种,发现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员重复发表的学科覆盖路径包括:(1)首发与再发均是教育类期刊;(2)首发与再发均为非教育类期刊;(3)首发为非教育类期刊,再发为教育类期刊;(4)首发为教育类期刊,再发为非教育类期刊。第一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36篇,占总数的81.44%;第二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0篇,占总数的5.99%;第三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1篇,占总数的6.59%;第四类重复发表的论文10篇,占总数的5.99%。杨世魁和胥祖良认为,“一稿多投还有利于条条块块之间的新闻传播和交流”[24],他们支持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学术论文如果要利于传播和交流,适切的路径就是首发为教育类期刊,再发为非教育类期刊,以便获得其他学术共同体的承认与尊崇,但80%以上的重复发表是在教育领域,仅有10篇论文的学科覆盖路径是教育类期刊至非教育类期刊,前者为后者的13.60倍,显然重复发表的理据在高等教育领域是经不起推敲的。(五)刊载重复的期刊。表1将最高重发次数在10次以上的期刊筛选出来。由表可知,《中国成人教育》重复发表27次,排在第1。该刊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被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和2014年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收录。此外,一些期刊重复刊登同一作者相同题目的论文。比如,《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期、第7期,《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调查研究》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1期和2013年第5期,《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在《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期,《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发表在《科研管理》2013年第7期和2014年第4期,《高校信息意识教育研究》发表在《情报科学》2001年第12期和2002年第3期,《产学合作教育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发表在《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和1994年第1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5期、第16期,《从职业倦怠问题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19期、第23期,《大学精神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析》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24期和2014年第10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解读》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5期、第19期,《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创新发展策略》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7期和2010年第3期,《对民办高校筹资体系构建问题的若干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期、第6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2期和2008年第4期,《规范与训练: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研究与思考》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2期和2013年第17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模式的链接》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4期、第7期,《论电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表在《中国电大教育》1990年第7期和1993年第2期,《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6期、第11期,《论学生文化主体性与创新性人才培养》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7期、第11期,《主体及模式: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多重选择》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17期、第19期,《研究积累限度与高校教师学术行为取向》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2期、第6期,《香港和内地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发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6期,《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实可行性研究》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3期和2010年第4期,《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1期和2005年第S1期,《文化整合与教育创新》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和2004年第S1期,《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5期、第16期,《试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适应”》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24期和2009年第18期,《试论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第6期上,《让古典文学在人文素养教育中传递人生的正能量》发表在《语文建设》2015年第18期、第24期,《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8期和2014年第11期,《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民族理解与民族表达———基于萨德勒比较教育思想》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第5期,《高等技术师范教育实习指导工作探索与实践》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1期、第28期。如果普通高校的研究者一稿多投,编辑部由于要处理大量的稿件,为了节约时间,不进行和联网查询,就很容易造成重复发表。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杂志多次刊登相同作者相同题目的论文,造成资源浪费、挤占其他研究者的空间和增加他们发表的难度,研究者和期刊都应承担责任。

一稿多投范文篇7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对策

一、引言

一般而言,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的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学生及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文章。一直以来,在名利的驱动下,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甚至利用一些高科技、新手段,让学术不端行为更为隐蔽,更让人防不胜防。这些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我国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严重损害了科技期刊的声誉和形象。对此,多位编辑同仁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徐石勇等以《丝绸》杂志为例,对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成因及防范措施做了详细剖析[1];田恬等从出版道德角度对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学术道德规范来实现科技期刊的监控[2];冷怀明探讨了撤稿引起的出版伦理问题及处理方式[3]。本文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就学术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一点看法和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原文抄袭、成果剽窃、学术造假、文字、数据篡改、一稿多投等行为。在如今数据库越来越多,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原文抄袭或大段文字抄袭较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剽窃别人的思想、观点、成果,调整文字、图表表述方式,一稿多投等现象频频出现。经过梳理发现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主要有:(1)个人原因。一些科研能力较弱,学术水平不高的作者,为了实现自己个人利益(比如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学业毕业等),不惜冒着学术造假的风险,抄袭、剽窃、修改别人论文并据为己有。可见,学术诚信和道德约束力丧失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2)技术原因。虽然现在检测数据库越来越多,但每个数据库收录资料的侧重点不一样,如超星侧重收录书籍,知网侧重收录论文。学术期刊一般都是采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所以,有些作者就钻了检测系统这个漏洞,大量抄袭、剽窃书籍原文而避开了审查。另外,检测系统只对文字进行,且只能按照原文文字顺序进行检测。如果造假者通过变换文字表述方式,把文字变成PDF图片或做成表格,改变图题、表题等方式就能避开审查。(3)管理原因。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部分被用于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学业毕业等。稿件从审稿通过到正式见刊,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就让学术不端者有空子可钻。比如,一些项目评审和高校研究生毕业只需要论文录用通知就行,这就让一些人凭论文录用通知获得项目或毕业以后再从编辑部撤稿,将其论文再挪作他用。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规定,但对学术不端者的惩处力度还是不够,最常见的处罚就是撤消和造假有关的一切荣誉,如职称、奖项、学业等,但并没有引入司法机制,所以造假者才会铤而走险,冒险而为。

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1.严把初审关。初审,是“三审三校”工作的第一步,主要是编辑部就文章内容、、查新、语言表达、文章结构等的审定。编辑部必须按照各个流程一一进行,特别是不能只采用单一的系统,因为每个系统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技术性论文可采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它主要收集的是期刊文献;而社会科学类论文可采用超星数据的系统,它主要收集的是书籍为主。不同的系统检测的结果有时相差甚大。因此,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应该采用多个系统对稿件进行初审。不合格一票否决。此外,在文章正式出版前还必须再次进行检测,以防作者一稿多投后,因不同期刊出版时间上的差异,使得该文章有可能在别的期刊刊登了而不得而知。本编辑部通过这种做法,已成功阻止了数篇论文的重复刊登。2.严把外审关。外审一般只要求对文章的学术价值、科学创新、正确与否做评价,没有要求专家对是否抄袭、剽窃做评判。因此,建议把该文章的情况一并送与专家,让专家结合看看是否存在抄袭或变相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是否剽窃观点?是否改变表述顺序而避免查出重复?甚至可以请审稿专家对作者参考较多的文献进行比对,看看有无不端行为。这样一来,可能会延误审稿时间。为此,必须不断补充审稿人数据库,注意审稿人文章数量的分配,要给审稿人充分的时间进行审稿。另外,可适当提高专家审稿费用。目前专家审稿费较低,和他们的劳动不成正比,可酌情提高审稿费用,让专家劳有所获。建议审稿费用可由作者投稿时自行支付,这样,也可以减少作者一稿多投。外审一定要采取“双盲”制度,更要避免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审自己学生稿件,尽量杜绝人情稿、关系稿,保证审稿的公平、公正。3.严把作者关。作者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只有从源头上把好作者关,才能彻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把好作者关,一是加强法律、政策、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让作者从主观上不愿做。二是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让作者不能做。比如,当稿件初审通过后,编辑部可以和作者签订一份论文著作权许可及独家授权书之类的协议,让作者明白一旦出现剽窃、抄袭、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编辑部有权从法律层面追究作者责任。三是如果发现作者有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除了撤消其稿件外,还可将其列为编辑部失信黑名单,永远不再刊登其文章。同时,向其所属部门反映其行为,建议相关部门在职称评定、项目验收、科研评奖、学位授予等方面考虑此人行为。只有让造假者受到惩处,付出代价,才能让其造假行为得到收敛。

参考文献

[1]徐石勇,叶靖,等.期刊学术不端的现象、成因及防范措施[J].编辑学报,2019(4)

[2]田恬,陈广仁.明确学术出版道德强化期刊编辑规范[J].编辑学报,2017(3)

一稿多投范文篇8

【关键词】退稿原因

AnAnalysisonReasonsofPaperRejectionfromOncologicPeriodicals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mainreasonsofthepapersrejectedbyCHINAONCOLOGYin2006.Inadditiontotheanalysisofthatreason,someadvicewasalsoprovidedtoauthorstoincreasetheacceptabilityincludingtheskillofwriting,inaccordancewiththeformatofthejournal.

Keywords:rejectedreasons;article;journal

为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肿瘤类期刊的主要退稿原因,我们以《中国癌症杂志》为例,按照“三审制”审稿流程,对2006年所收稿件在各个审稿阶段的主要退稿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并附以实例说明,以期指导作者撰稿及投稿。《中国癌症杂志》是肿瘤类科技核心期刊,审稿程序采用“三审制”原则,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编委会终审,在三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未通过就作退稿。2006年《中国癌症杂志》共收稿1137篇,录用277篇,退稿率大约在76%左右。

1编辑初审主要退稿原因

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通常会由资深责任编辑先作初审,将明显不符合本刊宗旨及要求的论文直接退还作者,以缩短退稿时间、减轻审稿专家的负担。编辑初审退稿大约占来稿量的20%,主要退稿原因包括选题不当、内容不符合刊登要求、无新意的综述、著作权争议、伦理问题等。

1.1选题不当

包括选题过大和选题无新意。论文选题过大,涉及面过广,不易写透彻,容易被退稿。如“临床分子放射生物学进展”,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分子成像、放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应用、基因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微环境等,而每个方面又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涉及内容多,论点不易集中;还有一种就是选题无新意,如“乳腺癌手术切口的探讨”一文,该文比较了乳腺癌横梭型切口和纵梭型切口的优缺点,得出乳腺癌横梭型切口优于纵梭型切口的结果,尽管结论非常明确,但是该结果在临床上早已经达成共识了。

1.2内容不符合刊登要求

有些作者写完论文就盲目地将论文投出,不考虑所投期刊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及报道范围等,极易被退稿。如某医院流行病教研室的作者将“中文版IIRS疾病生活干扰评估量表的结构测试”一文投到本刊,该文参考韩文IIRS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文版的结构测试,方法正确,结果合理,但内容似乎并非医学背景人员所写(因有许多医学用词不当),而且内容专业程度太高,故让其改投流行病类期刊。另有作者没有考虑到我刊是学术性期刊,将科普性论文投到本刊,只能让他改投其他科普类刊物。

1.3无新意的综述

目前,多数期刊对综述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以某领域专家所写的述评多见。特别是有些综述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比较陈旧,就认为该综述信息量不够,没有新意,无法反映该领域前沿成果的学术水平。对符合文献内容较新的综述,我们还要上中国知网查询是否有类似的综述发表。

1.4著作权争议

主要指著作权归属问题。如“51例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一文,论文材料来源于北京某大医院,但是第一作者单位署名却不是该单位,这样就出现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向作者了解后得知该文是他在北京某大医院进修时所写。对于这类论文,我们通常将第一作者单位取北京某大医院,在脚注处注明第一作者原单位,以保护知识产权。另一常见的问题是未经专家同意,将专家列为作者。通常这种情况是作者期望借助专家的影响以期达到的目的。收到这种论文时,我们通常将论文送给该专家审阅,以确认他是否参与该论文的相关研究。

1.5伦理问题

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1]。因此,医学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伦理道德。临床医学论文通常涉及的伦理问题包括过度治疗[2]、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3]和用药方案是否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4]。如“mFOLFox6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一文,该文中提到“从2001年开始将奥沙利铂用于晚期胃癌的辅助化疗”,然而奥沙利铂用于晚期胃癌辅助化疗的临床实验是从2005年REAL?鄄2后才开始的。

2专家外审主要退稿原因

专家外审也叫同行评议,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专家外审退稿大约占初审通过稿件的60%左右,主要退稿原因包括科学性不够、新颖性不足、实用性不强。

2.1论文科学性不够

2.1.1资料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无随访资料或随访时间过短,要评价某一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应有必要的随访资料作为依据,若没有随访资料,就无法证明疗效的优劣,显得可信度不高。如曾经风靡一时的“人工瓣膜预防Roux?鄄en?鄄Y吻合术后的反流性胆系感染”[5],当时“先行者”的手术“成功”后,未经过长期随访,便在当时某医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时间,“人工瓣膜”成了临床外科最为热门的话题。然而,实践证实“人工瓣膜”不仅不能阻挡强大的腹压造成的肠内容物反流,反而能成为短臂肠管内容物排除的障碍!②缺乏必要的图片,很多论文提到“SP免疫组化”、“RT?鄄PCR法”、“形态学研究”等,结果却没有给出照片。如“细胞蛋白酶D、CD44V6、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意义”一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指标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没有照片,难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涉及罕见的肿瘤病例时,更应附上病理照片以确诊。③缺乏必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观察指标、诊断指标、评价标准不清晰等,导致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证据不足。

2.1.2无对照组或组间无可比性

对照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一般质量较低的论文在设计时均没有考虑对照组或对照组选择不合理,导致研究缺乏科学性,结论没有说服力。如“5?鄄Fu/CPT?鄄11/CHOP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一文,国际上已有报道该方案,认为疗效与FOLFIRI和FOLFOX相同,但毒性大,然而文中未作对照比较,讨论中也未提及与FOLFIRI和FOXLFOX方案相比较的优劣势。又如一篇有关“滑膜肉瘤”的论文,该文采用正常滑膜组织作为对照研究,而“滑膜肉瘤”现已明确,既不起源于滑膜也不显示任何滑膜组织分化特性,用滑膜组织作对照研究,概念不清,设计不合理,反映出作者的基本知识不扎实。

2.1.3实验设计不严谨

如“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化疗治疗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一文,研究设计中的联合化疗没有固定方案,降低了可比性。又如“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一文,研究中原发灶用X线、食管钡餐造影作为评价依据,所见病情改善程度可能受体位等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与病灶缩小程度一致,所以最好以内镜检查来评价疗效更科学。

2.1.4统计问题

主要表现为:①病例数太少,无法反映总体情况,或有较大的抽样误差,缺乏科学性,如“胃肠道肿瘤腹腔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与全身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一文,虽然实验设立对照组,且组间也有可比性,但是每组不足20例,所统计出来的数据不能反映总体情况,代表性不强,结果也可能是抽样所引起,所得结论的可靠性不足。②未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进展期胃癌手术方式的探讨”一文,作者在对胃全切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死亡率比较中,直接将胃全切术的死亡率(8.8%,3/34)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死亡率(6.1%,4/66)进行比较,得出前者高于后者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③统计方法错误,有些作者对定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而对定性资料采用t检验,属于方法完全错误;有些作者对定量资料盲目地套用t检验,而不用方差分析;对定性资料行卡方检验,不考虑其设计的类型。

2.1.5病例选择问题

在临床试验的论文中,作者选择病例随意性大,入组标准不清,缺乏代表性;有的论文病例选择没有普遍性,即选择一些特例来分析,得出毫无意义的结果。如“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P?鄄sel、LN、AFU及GT含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一文,作者在病例选择上均选择大肝癌或晚期肝癌患者,其实这样的病例非常容易诊断,根本用不着检测那么多指标来确诊,这样的研究应该以小肝癌或早期肝癌为主要研究对象。

2.2新颖性不足

学术论文贵在创新,很多作者在投稿时不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也不检索所投刊物是否有类似的,导致论文与已发表文献雷同,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临床化疗类论文,其实所用的化疗方案相同,剂量、给药方式、观察指标等都相同,得出大同小异的结果,对读者没有参考价值。如“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cyclinD1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一文,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报道较多,且已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术前化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再以此选题毫无新意,质量上也无法超过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2.3实用性不强

缺乏实用性主要是指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或某些治疗方法无法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如“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增敏的最佳时机”,康莱特联合化疗已成为临床用药方案,在体外细胞株上实验研究目前已价值不大,对临床上没有指导意义。再如“维拉帕米对人舌癌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一文,在体外细胞上研究的有效剂量已经超出人体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故临床上无法使用,无应用前景。

2.4一稿多投

有些作者为提高论文录用率,就将论文一次投给多家杂志社,是一种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本刊2006年只证实了2篇论文属于一稿多投,但未包括那些专家审完同意刊登、编辑加工完准备发表而作者要求撤稿的论文,这类论文虽然未证实一稿多投,但也存在一稿多投的嫌疑。

3定稿会终审主要退稿原因

在定稿会上,我们将邀请十几位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一同参与,主要从多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综合考虑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等,退稿率大约占通过专家外审稿件的30%左右。主要退稿原因与专家外审差不多,故不再作详细叙述。

4建议

为提高论文的录用率,我们结合以上退稿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意见。

4.1科学选题

选题是科研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7]。判断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论文是否有新意,是否有实用性,所以科学选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选题要有新颖性[7]。作者在写论文前,脑中会出现要写某方面论文的欲望,我们先称之为“初始意念”。有了这“初始意念”后,先不要急着去写,先去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上去检索相关文献,如果资料证实自己的“初始意念”是别人做过的,则应弃之,以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有些作者认为现在文献那么多,很少能发现有创新的选题,其实只要论文有一个闪光点,比如对成熟治疗方法的改进、给药方式改进等论文就是有创新的。其次选题要有实用性。在读者看完论文后最终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作者在选题时一定要结合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判断该选题能否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有无推广价值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如果选题满足上述两条件,则是一个优秀的选题,值得花精力去积累资料并做研究。

4.2正确选刊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肿瘤类学术期刊已多达32本,而且命名相近,容易混淆,各期刊的办刊宗旨、报道范围、读者对象等均有差异。所以在投稿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各期刊稿约,了解期刊的办刊宗旨、报道范围、读者对象等,确定“候选期刊”。再结合自己论文内容,查阅“候选期刊”近两年内是否有类似,如果有,则弃之;如果无,则再结合自己论文的质量,选择合适级别的期刊投稿。

4.3严谨的科研设计

实验设计要遵守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的原则[4]。研究前做严密的科研设计,如病例入组标准、排除标准、对照组的设立、如何随机分组、组间可比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随访、统计方法等一定要有详细的计划,论据科学且充足,所得出的结论准确、可靠,让人信服。

4.4正确的统计学处理

高质量的论文均要做统计学处理,才显得结论严谨,有依据,结果可信。涉及统计方面的知识时,务必要向统计专家或者是流行病专家请教,这样可以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高录用率。

4.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稿多投不仅白白浪费了审稿专家、编辑人员、排版人员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有些甚至还占用期刊版面,导致其他论文无法发表[8]。通常期刊在证实一稿多投后就立即告知作者,将其文章撤稿;如果论文已经发表,则公开申明撤消该论文资格[9]。然后联系其他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封杀,各期刊3年内拒收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并通知一稿多投作者所在单位协助处理此事[10]。

【参考文献】

[1]倪合一.医学需要人文精神[J/OL]./html/DirDu/2005/07/05/64/41/74.htm,2005-7-5/2007-5-25.

[2]毛源杰,刘奇.冠心病诊治中的过度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6,27(3):33-35.

[3]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J].法律科学,2005,1:91-98.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3):8-19.

[5]夏志平.医学论文写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4-235.

[6]林果为.为提高我国临床科研选题水平而努力[J].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69-170.

[7]马英,万瑜,张凤菊.医学论文常见退稿原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3):287-288.

[8]方碧真.增强著作权意识,杜绝一稿多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3):253.

一稿多投范文篇9

作为一个工作撰稿人,要想进步稿件的命中率,首先要仔细研讨报纸杂志风格,把报纸杂志风格研讨透了,就能有的放矢地为报纸杂志投稿,稿件的命中率会大大进步。

二、仔细阅览修改约稿信

当你开始给报纸杂志投稿今后,修改就会现你这颗刚刚出土的“明珠”,如果修改对你很感兴趣,觉得你很有出路,就会自动和你约稿,给你寄来约稿信,让你有偏重、有目的地去写稿。

三、稳当处理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问题,是多年来作者和编者一直争辩的问题。究竟一篇稿子能不能投向多家报纸杂志?咱们的答复是可以,但要稳当处理。

四、妥善处理“无音稿”

稿子投出去如泥牛入海,这种事是每个自在撰稿人都会遇到的事。

一稿多投范文篇10

一、拟投期刊的挑选

1.选用SCI录入期刊。目前SCI录入中心刊 3000种,加上补充期刊约 5600种。研讨者可事先将SCI中自己感兴趣的期刊找出来备用。

2.运用SCI录入期刊的影响引子(Impact Factor)来挑选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的平均被引次数。《科学》、《自然》影响因子很高,SCI录入我国期刊影响因子都在1.00以下。期刊影响因子愈大,有用信息愈多。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议投稿方向。

3.运用学科带头人的影响或世界学术交流的条件,物色最了解我国学术研讨、信赖我国学者的那部分期刊投稿。SCI选用的期刊中约 1 / 3为美国期刊,因此要留意选美国期刊。

二、怎么预备投稿

挑选合适刊物投稿:从杂志homepage下载Instruction for Author,按投稿要求,如投稿份数、论文编制、长度、图表、参考文献引法、配图阐明(Figure legends)等,逐条遵从。Letter to editor-in-chief : ①声明文稿权转让;②未一稿多投,和在稿件未作出决议前不预备一稿多投;③一切列出作者均对文稿有切当奉献;④文稿内容实在,无作伪;⑤一切作者均已阅览文稿,且赞同送稿;⑥通讯作者地址、电话、Fax、e-mail;⑦通讯作者签名。勿一稿多投。

三、向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投稿需留意

(一)期刊挑选:

英文生物医学期刊品种繁复,挑选一本恰当的期刊并非一件易事,但是这是论文得以发表的一个重要环节。挑选期刊应考虑的要素:论文主题是否在刊物征稿规模内?论文格局是否契合刊物要求?论文是否契合刊物的一向口味?关于期刊的威望(prestige)问题:期刊学术水平高其威望就高;反之威望则低。生物医学作业者都期望科研成果发表在有威望的高质量生物医学期刊上。挑选期刊的方法:假如论文主题在一个很窄的分支学科内,那么挑选规模只能约束在几种刊物;假如论文信息穿插了几个研讨范畴,则可有许多种挑选。无论是哪种状况,先列出一个简略拟选期刊表,然后逐一对进行比较挑选,作出最终抉择。

(二)阅览和运用投稿须知:

1.读刊头(masthead statement,通常放在期刊前面的文题页上),以了解刊名、简略的办刊主旨、修正委员会组成、修正部成员、出版商及其联系地址等。

2.浏览目录(table of contents),断定该刊物是否发表你研讨范畴的文章及发表的份额有多大。

3.留意栏目设置,断定拟投稿件的栏目。

4.看拟投栏目文章的典范,了解编撰要求及格局。

5.某些期刊刊登投稿和接纳日期(submitted and accepted dates),可据此核算周期。

6.广告数量可直接判别期刊质量。因为广告公司都愿意将金钱投到质量高、影响大的期刊上。

7.经过11或12月份出版的杂志最终几页上的“一切权、办理和发行声明”(statement of ownership,management,and circulation)查找期刊发行量。

8.核对有无北美和欧洲以外国家作者编撰的文章。

9.有些期刊还刊登报导方案,作者可依此拟订自己的投稿方案。

(三)投稿留意事项:

当决议了论文主题,断定了读者群,并选定了拟投期刊后,论文文献检索作业即使完结。下一步是断定论文作者、检查期刊的“投稿须知”,并将研讨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在一起开端编撰论文。论文编撰是一项艰苦的作业,并非一稿就能完结,往往需求重复易稿(修正)才能使文章到达投稿的要求,即"5C"—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练(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共同(consist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