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7:36:12

选型范文篇1

1概述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项目试点,首期工程在2005年前竣工,供应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四个城市,二期工程计划在2008年投产并供应其它五个城市(惠州、肇庆、江门、中山和珠海)。现在除了广州涉及油制气外,其余城市为液化石油气和部分代天然气。而燃气燃烧理论表明,不同气质的燃气存在互换性问题,天然气的转换,这个问题已摆在各城市面前。

从深圳市天然气转换准备工作了解到,针对供气工艺准备了二个方案:一种方案是更换所有户内调压器,深圳现有20万户,更换所有调压器,需要投资3200万元;另外一种方案是每栋住宅楼增加一个0.3MPa到0.07MPa的楼栋调压器,计有3000栋,需要投资300万元。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天然气转换之时,调压器也必须转换,这将需要投人很大的工作量和经费。我省上述城市燃气用户中,管道气发达的城市管道用户也只占40%左右,在天然气使用前,要加快管道燃气建设,同时还需使用液化石油气过渡。因此,研究现阶段如何选用可以满足二种气质的调压器,做到既可减少将来的转换工作量,又可节省投资,这是很有意义的。

2二级调压器适应范围

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的供应流程,按照调压方式可分三种:

(1)户内调压工艺,又称中压进户,即是中压进户后再调压。

(2)楼栋调压工艺,即是每栋或数栋住宅楼集中调压后,低压进户。

(3)区域调压,即是市政管道调压成低压后,向一个区域的用户再分配输送。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管道液化石油气输送大部分采用(1)、(2)二种工艺方式,而将来天然气的输送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但由于方式(3)供应的范围较大,需要建立专门调压站,因此较适会尚未有管道用户的区域。本文主要讨论(1)、(2)工艺方式采用的二级调压器选型问题。

3二级调压器的选择依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调压器的进出口压力

从上面的流程可看出,如忽略管道少量的压力损失,二种调压方式的进出口压力可当作一样。市政管道中压输送压力可作为调压器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可按燃烧器的额定压力考虑。以下是二种气质的调压上较。

(2)调压器的流量

由于二种调压方式的供应用户量、二种气质的热值不同,计算调压器的流量必须分别考虑。

①户内调压器流量计算

户内调压器要满足每个家庭的基本燃具用气要求,考虑每一个家庭燃具一般惯例为一台灶具和一台热水器,现以林内牌燃具为例,用气量见表2。

②楼栋调压器流量计算计算

楼栋调压器的流量,必须知道调压器流量供应的用户数。单栋楼栋调压通常把调压器与煤气表一起放在表箱内,这种调压方式考虑到:一是由于低压管及表箱比较显眼,为了减少对建筑外观的影响,一个表箱不能满足太多用户,因此每层户数不应超过二户;二是管线越长,压力降越大,按照楼层压力降及调压范围,楼栋调压供应的楼层数不应超过10层。这样一个楼栋调压器供应户数可以确定为7-20户,按照每户最大用气量及同时工作系数,可以得出表3结果。

4选用调压器的建议

(1)市场上供应的国内外二级调压器品种较多,珠江三角洲地区通常使用以下几种进日调压器,技术指标见表4。

由于一是天然气中压输送压力为0.2或0.3MPa,远高于以上调压器的最高允许进口压力范围;二是市场上所销售的天然气燃具额定压力为2KPa,低于现在所用的调压器出日压力范围。所以以上调压器无法满足液化石油气转换到天然气时的调压需要。

(2)推荐产品

本文推荐意大利FIORENTINIC3、美国FISHERR522、S402二级调压器。三种调压器的技术指标见表5。

C3可作为户内调压器,由于有安全放散及紧急切断功能,比RC4N的价格高,但这二种功能有效的防止户内管道过压及大量泄漏。如觉得C3价格高,可以选择国内价格适中的替代产品。R522、S402作为楼栋调压器,如按调压相同单位热量的价格比较,比LV4403B4、LV5503B6便宜,特别是S402,如选择阀口直径为6.4mm,价格优势更明显。

从前面二种调压方式计算的流量可知,上面三种调压器的流量完全可以满足二种气质用气要求。对于压力问题,三种调压器允许的最大压力范围远高于天然气的中压输送压力,可满足使用要求。而出日压力范围,可以通过更换调压器的主弹簧来达到使用要求。当气质为液化石油气时,选用压力2.37-3.25KPa的弹簧;当气质为天然气时,选用压力1.87《.37K犯的弹簧。采用这种方法,就非常轻松地解决转换问题。这种更换方式,在工商业用户中使用较多,实践证明,更换弹簧是一种安全、成本低切实可行的办法,具体操作可咨询供应商。

5燃烧器额定压力问题

采用增加楼栋调压器的方式,即把天然气中压输送压力(0.2MPa或0.3MPa)调压到液化石油气中压输送压力0.7MPa,满足原来二级调压器进日压力要求,则二级调压器的出日压力范围不变,灶前压力为2.43.3KPak城市燃气设计规范》第7.2.2规定低压天然气燃具额定压力为2.OKPa,所以天然气灶前压力2.4-3.3KPa不能满足燃具正常工作需要。本文建议,对于已通气的住宅区,在计划采用增加楼栋调压器的转换方式之前,首先需要和生产厂家协商解决燃具额定压力问题;对于尚未通气的住宅区,应采用可以同时满足二种气质的调压器。

6总结

天然气到来虽还有一段时间,但用户越来越多,如不及早准备,势必加大资金投人和工作量。综上所述,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选好适合二种气质的二级调压器。

参考文献

[1]何鹰翔、夏荣刚,深圳市天然气管网压力级制的选择,广东燃气,2000(2)

选型范文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选型;建议

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在众多能源中,煤矿能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做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保障工作,煤矿行业必须竭尽全力保证煤矿工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在进行煤矿生产的时候,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煤矿机电设备,如果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煤矿行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由此看来,煤矿机电设备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矿机电设备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煤矿工业起步相对比较晚,很多技术不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成熟,所以,在煤矿行业生产上还是处于比较被动落后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目前煤矿生产现状,人们开始着眼于煤矿机电设备,尤其是在设备选型上,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来推进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选型之所以这么重要,是由于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就是依赖于煤矿机电设备来进行作业的,煤矿机电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矿工业的整体开采量。因此,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时必须要慎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选型,确保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使用安全有效。

一、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意义

煤矿能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等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通过煤矿机电设备体现出来。业内人士都知道,煤矿机电设备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如果要保证各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使用安全,就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还要进行科学准确的选型。所谓煤矿机电设备具体来说,就是指在进行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机械设备,对于这些机械设备该如何进行选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作业安全,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1.煤矿排水设备。煤矿排水设备的选型非常关键,煤矿工业生产和其他工业生产不同,在进行煤矿开采时是绝对不能够出现漏水情况的,否则将会破坏整个煤矿的工业生产,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时,首先要进行排水设备的选型,保证所选出来的设备性能优越,即在没有出现漏水现象时它能够保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下方的作业用水,而如果遇到漏水现象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排水,保证煤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2.煤矿瓦斯设备。在进行煤矿工业生产时,瓦斯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瓦斯设备的使用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决定了在进行煤矿瓦斯设备的选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矿井下方瓦斯比较多的地方,要确保抽放设备能够有效工作,能够快速排出所产生的瓦斯气体。3.煤矿提升设备。和煤矿瓦斯设备一样,煤矿的提升设备对于煤矿工业生产安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矿提升设备的主要作用就是联系地面和矿井,因此在进行煤矿工业提升设备的选型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正确的选择。一旦提升设备的选型不准确,很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给煤矿生产进度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损害。4.煤矿电气设备。煤矿的电气设备对于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是很有用的,在进行煤矿电气设备选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其防爆特性。煤矿电气设备在进行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是非常容易出现爆炸现象的,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进行煤矿电气设备选型时要将防爆作为重点考虑对象,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5.煤矿通风设备。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废气,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给煤矿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通风工作。煤矿通风设备就是为了不断给矿井提供新鲜空气,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抽出矿井下方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给煤矿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隐患,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时候一般首先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机电设备选型的相关系数要求、机电设备选型的可靠性。1.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正如前面所说,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将危险系数降低到最小,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进行煤矿设备选型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在进行机电设备选型的过程中要全方位考虑确保所选设备的安全系数最高,这样做既是对煤矿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也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的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机电设备选型的相关系数要求。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机电设备的选型要符合煤矿生产需求,要能够在煤矿工业生产中正常使用。如果所选出来的机电设备根本不能够用于煤矿生产,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生产进度,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由于设备型号不符合标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甚至是安全事故,这样不仅会浪费资源、增加成本支出,同时还可能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3.机电设备选型的可靠性。在进行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会尽最大可能地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是以机电设备的稳定可靠为前提的。因此,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不同型号机电设备的稳定工作能力进行分析考察,确保选择出可靠性能最好的机电设备。

三、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具体建议

1.煤矿排水设备的选型。在进行煤矿排水设备选型之前首先要对煤矿开采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水系统方案设计,最后再根据所涉及的排水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备选型,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设备的功用。2.煤矿的通风设备选型。根据调查发现,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所选用的煤矿通风设备主扇的功率普遍偏小,而且矿井下方的通风设备选型不合理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煤矿企业应该重视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在进行通风设备选型时要提高主扇功率,同时确保主扇功率和备用主扇功率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3.煤矿提升设备的选型。在进行煤矿提升设备选型时,要选择一些质检合格的厂家进行合作,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提升设备的质量,可以对合作厂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于一些质量不合格的设备直接剔除。同时还要确保提升设备的保险装置的完善,一旦保险装置出现问题要及时和厂家进行联系、进行改善,以此来确保提升设备的质量符合标准,满足煤矿生产工业的需求。4.煤矿电缆设备的选型。和其他工业所用电缆不同,在进行煤矿工业生产的时候所用的电缆必须是煤矿专用的电缆。煤矿专用电缆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电缆截面积,这样才能够保证和地面的充分接触,同时又有足够的截流量以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5.煤矿输送设备的选型。煤矿生产需要有专门的输送轨道,为了保证输送过程的顺利,必须要使得输送轨道的各个设备型号相符。近年来,我国的煤矿输送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通常有电机车、矿车以及刮板运输机等。还有就是跑车防护装置的设置,要能够阻止脱轨车辆,防止其掉落矿井中,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信号装置,在出现危机情况时能够及时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四、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管理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设置相关的管理标准。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选型的管理时,要先有一个遵循的管理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保证管理手段的科学有效、管理过程的合理进行。②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要交给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于一些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确保机电设备在专业的技术管理下将功能发挥到极致。③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煤矿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机电设备的选型管理,明白机电设备选型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对机电设备选型的管理。

五、结语

在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煤矿工业的整个生产效率。为了保证煤矿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我国的煤矿工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科学准确地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

参考文献:

[1]赵兴来,訾建新.煤矿机电设备中高压变频器的应用与选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87-88.

[2]王亮.煤矿机电设备中高压变频器的应用与选型[J].科技传播,2014(21):87-88.

[3]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101-104.

[4]王宏.浅谈当代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55-59.

[5]杨松.有关煤矿机电设备选型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9):89.

选型范文篇3

1物流园区物流设备选型模型

物流园区物流设备选型是指根据各类物流设备的适用领域和性能特点、作业环境要求等已知条件,为各类货物在不同物流作业环节选择恰当、合适的设备类型及型号,从而满足作业能力要求.影响园区物流设备选型的因素包括:园区需要处理货物的属性、园区的定位、园区内部功能分区、园区自然条件、设备本身性能参数等,其中,园区需要处理货物的属性是影响物流设备选型的主要因素,物流园区货物与相应的作业设备之间存在模糊匹配关系.

1.1货物、设备信息物元的建立1)货物信息物元本文采用可拓论中的物元表示法来表示货物和设备的信息[5].货物属性信息是设备选型的依据.根据货物学理论,货物属性信息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方面分析货物的属性,主要包括:(1)货物的名称、类别;(2)货物的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3)货物的外形尺寸,长、宽、高;(4)单件货物的重量、体积;(5)货物的特殊性质,如危险货物、易燃、易爆货物;(6)货物的挥发性、散湿性等[6].根据物元理论及上述货物属性信息,建立一般货物信息物元如下.Rn=NGC1v1GC2v2┇┇GCnvn(1)式中:N为货物名称;{GC1,GC2,…,GCn}为货物的特征属性;{v1,v2,…,vn}为货物属性特征量值.2)设备信息物元设备属性包括设备的名称、类别、作业能力、适用领域以及可处理的货物种类等.根据物元理论,建立一般设备信息物元如下.Rn=NEC1v1EC2v2┇┇ECnvn(2)式中:N为设备名称;{EC1,EC2,…,ECn}为设备的属性特征;{v1,v2,…,vn}为设备属性特征量值.

1.2设备选型模型的建立根据货物属性与物流设备属性之间的模糊匹配关系,建立基于货物与设备模糊匹配的设备选型模型,见图1.图1园区设备与货物匹配模型该匹配模型的核心在于物流园区货物信息与设备信息之间的匹配.当输入货物信息物元时,根据物流园区所处理的货物特征值与设备特征值之间的并行模糊匹配关系,建立科学的匹配规则,可以为园区找到相应类型和型号的作业设备[7].本文设计的匹配规则如下.1)货物特征值与设备特征值相匹配.2)货物单件重量与设备额定作业能力相匹配.为了避免作业能力的浪费,规定该型号设备额定作业能力大于单件货物重量,并小于1.2倍单件货物重量.

2物流园区设备数量计算及其优化模型

2.1园区设备配置数量计算确定某型号设备承担的物流量.假设物流园区货物的物流量为Q,物流园区机械设备配置系数为λ,则园区所有设备承担的物流量为Qλ;又假设共选择m类设备,第i类设备(i=1,2,…,m)中共有ni种型号的设备,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j=1,2,…,ni)需要处理的货物物流量占园区总物流量的比例为αi,并且∑mi=1αi=1,那么第i类设备需要处理的货物物流量为Qλαi.再假设第i类中第j型号设备需要处理的货物物流量为Qij,该型号设备处理的物流量占第i类货物物流量的比例为αij,并且∑nij=1αij=1,i=1,2,…,m,则j型号设备承担的物流量可用式(3)进行计算[8].Qij=Qλαiαiji=1,2,…,m;j=1,2,…,ni(3)图2

物流园区物流设备作业量确定过程1)确定某型号设备的作业能力假设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的额定载重量为Qeij,该设备平均一次处理货物的重量与其额定载重量的比例为β,每小时吊装或搬运的次数为δ(1/h),时间利用系数为ρ(设备年平均工作小时占年日历工作小时的比例),年日历工作小时为t(h/年).那么,该型号设备的作业能力可用式(4)进行计算,常用物流设备β,δ,ρ的取值可参考文献[9].Qy=Qeij(βδρt)ij(4)2)计算所需某型号设备的数量假设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的数量为Zij,则该型号设备所需数量为Zij=QijQy=QλαiαijQeij(βδρt)ij(5)

2.2园区设备数量优化模型1)模型假设物流园区需要处理的货物物流量已知;物流园区物流设备类别与型号已经确定;每类设备所包含的型号不尽相同,为便于建模,统一设定每类设备都包含n个型号;并且将每类设备中各种型号的设备按照其额定作业能力从大到小排列,当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不存在时,令Qeij=0;固定设备在物流园区建成后变动较少,选择可移动的物流设备作为优化的对象.2)模型构建根据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物流园区所需型号设备的数量优化模型如下.minC=∑mi=1∑nj=1cijxij(6)s.t.xijQeij(βδρt)ij≥Qiji=1,2,…,m;j=1,2,…,n(7)∑mi=1∑nj=1xij≤∑mi=1∑nj=1Ziji=1,2,…,m;j=1,2,…,n(8)xij≥0,且为整数,i=1,2,…,m;j=1,2,…,n(9)式中:cij为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xij为第i类设备中第j型号设备的规划数量.

3实例分析

本文以湖南九华物流园区规划项目为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主要对园区仓储中心的设备选型和数量优化进行分析.因为装卸搬运设备是仓储中心的主要物流设备,而且大都可以在多个功能区作业,具有优化的潜力,所以本文以装卸搬运设备为例进行研究.

3.1设备选型园区仓储中心处理的主要货物是汽车、新材料及机电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从货物特性考虑,具有密度较大、质量比较重及品种规格较多等特性.运用建立的设备选型模型,得出所需设备的类型,见表1所列.

3.2数量优化

1)设备配置数量计算根据物流设备日常作业系数经验值[9-10],确定叉车和桥式起重机的β,δ,ρ,t的值(见表2).根据前期调查和预测,得知汽车、新材料及机电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物流量合计为1648.6万t,这些货物的吨位构成比例已知,计算得到各吨位级别货物的数量,见表3.根据表2中的数据,运用式(4)计算得到叉车和桥式起重机的作业能力(见表4).根据九华物流园区的规划要求,园区要达到较高的机械化作业程度,考虑未来园区机械化发展趋势,设定λ=0.7.运用式(5)计算得到叉车和桥式起重机的初步配置数量(见表4).2)优化方案根据构建的设备数量优化模型,采用LINGO软件求解,得出园区仓储中心装卸搬运设备数量配置的优化方案,并与初步配置方案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见表4.经过测算,初步配置方案的成本为25336万元,优化方案的成本为24060万元.通过模型优化,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节约了1276万元,达到了比较好的优化效果.

选型范文篇4

一、国家的产业政策

飞机是航空公司的重要资产,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对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民航飞机价值高,属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是国家外贸、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般会基于提高国产航空工业制造/配套能力以及平衡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通过国家组织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对购租飞机实行宏观管理,通过协调使各航空公司在引进飞机时步调一致,集中采购,拿到比各自分别签约更好的商业条件。以近期的中美贸易战为例,飞机及一些航材也赫然列在了加税清单中,25%的关税将极大的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那么航空公司必须谨慎考虑是否继续购买波音飞机,或者在商务谈判中增加关于关税方面的条款。

二、市场航线需求分析

航空公司运营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运力必须与航线的市场需求相匹配,匹配的目标是让收益最大化,但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往往只能做到尽可能的最大化。市场环境是决定航空公司飞机选型的最基本因素,它包括市场覆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航空运输市场客货运输需求特征、市场竞争的程度、收益水平、旅客的消费行为特征、航权时刻的可获取程度等。同时航空公司应对经营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各条航线的季节指数、旅客运量、客座率、边际贡献率、利润、收益水平、机型成本、航段运行时间、运力投入情况等,以及外部环境(市场份额、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在竞争中的地位)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及生产经营目标。根据各航线的市场规模、近几年的增长率等主要指标,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综合市场需求、航班密度、航线长短、机场条件、经济效益、飞机性能等因素,确定航线航班机型最佳匹配,获得最大化的运营经济效益。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在做好长期市场预测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中短期的市场,比如一个几天的展会或者旅游活动;通过一系列短期航班的调配操作,也可以为航空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

三、航线经营分析

航线经营分析一般由各航空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综合经营分析,提供多视角、多维度的各机型航线经营分析图表以及报表,为机队规划、飞机引进方式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中介绍一个通用的分析方法如下:通过航线经营分析系统,将公司的生产数据(如生产实时数据、月度生产数据、航季、阶段、年度计划数据等等)与收入数据(如订座数据、客运与货运结算收入、客<货>包机收入、座公里收入水平RASK、客公里收入水平RRPK等等)引入分析处理平台进行解析,生成系统测算模型的初始数据,测算模型同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变动成本指标(如航油消耗、起降服务费、民航基金、餐食费、机组飞行小时费、外站驻组费、订座费用、机务维护费、手续费用、航班不正常费用等等)和固定成本指标(如飞机折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进行测算,生成用户需要的航线效益分析的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模型的建立。航空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于自身的模型,既要考虑单条航线的收益,更要注重整体网络的收益;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既定参数,如油价的变化、费用的变化等,使用迭代的方法去进行滚动计算,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四、飞机性能分析

飞机技术性能分析作为航空公司进行机型选择时分析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民用航空管理当局对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营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航空公司为保障安全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技术性要求,并对航空公司的航班生产组织、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根据机型的航线网络要求,完成各机型基础构型方案的报告,包括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燃油经济性、航程业载能力等等。同时根据公司的需要还要考虑特殊运行性能要求,如ETOPS运行、A-MU运行、RVSM、PBN、二次放行、高原运行等等。

五、发动机选型

航空公司在发动机选型上受到的局限性最大,虽然厂商对于某一机型可以提供2种、甚至3种发动机供选择。如A320飞机的备选发动机主要有两个类型:IAE公司的V2500系列、CFMI公司的CFM56-5B系列发动机。最终选择哪种类型发动机,其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固有技术特性、可靠性数据(空停率、中断起飞率、返航率)、影响到飞行安全的相关缺陷;技术成熟性、自身工程维护保障能力,现有机队规模(备发率),评估航班正常性(延误取消率、异地换发率);做出符合其公司运营要求的选择(包括航线编排、飞机型号、业载数据,以及飞机任务的要求,匹配发动机型号、推力;运营环境需求,包括噪音、排放,高原、延程航线等限制性条件等);根据购置成本、维修成本、使用成本选择具有较佳经济性和增值性的产品满足其公司发展的需要。此外,发动机上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也是影响飞机、发动机选型决策的因素之一。先进技术涉及先进的材料的应用、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采用先进技术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低的运行成本、更高的燃油效率和环保水平、更好的运营灵活性和通用性。如B737MAX发动机为单一选择,匹配CFM公司新一代LEAP-1B发动机。与B737NG匹配CFM56-7B相比,风扇尺寸增加至69.4英寸,风扇机匣采用复合材料,高压压气机叶片采用陶瓷工艺,发动机重量降低、强度增加,燃油效率提升约15%。

六、飞机机载设备选装

飞机机载设备的装备主要是根据厂商提供的该机型“标准选型清单”,在必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飞行与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客户化方案、未来公司的发展等等,确定飞机选择装配的机载设备,或者根据自身需要向厂商进行客户化订制。例如娱乐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传统模式及全舱WIFI系统模式两个方向发展。考虑窄体机平均航程时间短、AVOD选型及运营成本高、未来客舱WIFI发展趋势明显,建议不加装AVOD,采用头顶播放显示器+音频方式,同时在线加装舱内WIFI。同时考虑到旅客自带便携设备的不断普及,建议按照公司窄体机最新电源配置标准,公务舱每个座椅配置电源插座及USB电源,经济舱每联座椅配备USB电源。

七、总结

选型范文篇5

关键词:中央空调市场选型制冷机

第一章中国制冷机组和大型空调设备的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集中空调的市场形势良好,在数量上增长很多,但由于竞争导致了价格下降。制冷机的平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反映了制冷逐渐小型化的趋势。

风机盘管还是主要的末端产品。空调箱(组合式空调器)和其它的末端设备有所增加,但他们对风机盘管的主流地位没有形成重要威胁。

一、制冷机规格

根据BSRIA(UK)的调查,以产品的制冷量计算,大型设备的市场规模减小了(1000kw,285Reftons);但加以价值计算,制冷量在401kw(114ton)和401kw以上的制冷机在2000年占了67%,或达到4.24亿美元。并且仅1000kw以上的总销售额就达3.02亿美元,占总市场销售额的47%.

最近几年,大量的小型制冷机,主要是涡旋式的,应用在家用领域。中型的制冷机的销售有上升的趋势,基于以下的原因:

●螺杆机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越来越多的欢迎。

●有一种用多台小型机组代替一台大型机组的趋势。这样在只有部分负荷的情况下,减少了运行频率,达到节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经过国企改革和重组,非常大的工业项目投资减少了,在过去这是大型制冷机的主要领域。在其它的领域,有大规模的外资企业投资于新的商业建筑、工厂设施等。

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新产品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螺杆、离心压缩机,热交换器和电子控制等方面。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则是由国内的领导厂商开发和提高。

二、制冷类型

在中国销售的绝大多数的制冷机是风冷的,占了整个市场的76%,而在1997年水冷机组占据了67%的市场。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1、制冷机类型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应用螺杆和涡旋技术。活塞机在3年前还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的市场份额却急剧下降到15%左右。

吸收式机组由于电力供应的改善和油价的上涨,市场也在萎缩。

由于没有太多的如机场、医院和高等级的写字楼等大型建设项目,离心机的市场在2000年保持在850台左右。

1.1、吸收式制冷机

1.1.1、概况: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由能源结构状况决定。在过去的2-3年中,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由于以下的原因而萎缩:

●电力供应的增加;

●油价的上涨;

●电制冷机更换为HCFC(活塞、螺杆、涡旋、离心机);

●电制冷机效率的提高。

1.1.2、发展简史

直到90年代中期,蒸汽机主要是由国内厂商提供,而直燃机组要从日本进口。江苏双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双良曾于美国特灵在90年代后半段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且双方于99年(实际是2000年3月,译者注)已经解除了合资关系,双良一直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造商。双良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90年代初,中国厂商远大推出了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主要是燃油型)。燃气直燃机最初采用低热值的城市煤气。随着天然气管网在大城市的发展,燃天然气的直燃机也随之增多。

1993-1995市场繁荣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宣布在2006年前分期淘汰工商业制冷机使用的CFC.由于电制冷机没有大规模使用新的制冷剂,作为替代,吸收式制冷机得到了快速扩张。另外,政府把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作为解决当时电力短缺的一种途径,因此也鼓励发展吸收式技术。这样,市场需求突然转向了吸收式制冷机,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竞争对手进入吸收式制冷机市场。

1995-1998市场稳定期。这时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技术提高得很快,许多的市场参与者被淘汰。双良、远大、三洋和开利主宰了市场。烟台荏原和LG同和次之。远大的直燃机在扩张。

与此同时,电制冷机在更换完制冷剂后,正逐步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从1998至今,吸收式制冷机面临着电力制冷机的激烈竞争:电力供应增加,一些地区的电价下降。更甚的是油价却在上涨。涡旋和螺杆机由于性能和效率的原因越来越受欢迎。高额初期投入和能源供给的方便性,导致一些客户转向了其它形式的制冷机。

1.1.3、供应

吸收式制冷机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中空调产品。中国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吸收式制冷机的生产国。

国内需求的绝大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来满足。出口的数量微乎其微。但随着双良和远大的海外拓展战略的执行,出口将会增加。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开利的战略。它已决定关闭其它的工厂而将上海一冷的工厂作为全球吸收式制冷机市场的供应中心。因此,这也将促进出口。

1.1.4、燃料分析

直燃机在中国渐受欢迎的原因是由于不需要锅炉来供暖,因此就节省了成本。在主要的城市,吸收式制冷机中多数是直燃型的。在有区域热源的地方还是采用蒸汽/热水型机组。

由于昂贵的油价和燃气管网的建设,燃气已成为直燃机的主要燃料,并且未来的趋势也是如此。而目前单效的吸收式机组在中国已很少见。

1.2、离心机

离心机的市场容量大约在700-1200台之间徘徊。因为要基于大型的基建项目,而过去2-3年大型的基建项目不是很多,因此离心机的市场也较平淡。

离心机市场的特点是采用水冷和通常大于800kw的大型机组。

市场被美国品牌如约克、开利、特灵和麦克维尔所垄断。进口机组大约占了整个国内市场的50%.这个比例是所有制冷机中最高的。

自从1999年电力供应富余以来,封闭性离心机的市场稳定增长。国内制造的机组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合众开利已在上海组装和制造封闭式压缩机,并且也采用当地其它合资企业的部件来组装制冷机。而其它的公司还是采用组装好的进口压缩机。

1.3、螺杆机

螺杆机市场正在增长。因为被认为具有高性能和低噪音,在小于800kw的机型中挤占活塞机的份额。甚至在大于800kw的机型中,与离心机相比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所以,螺杆机越来越受到用户和设计院的喜爱。

螺杆机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近年来对中型制冷机的需求的增加。在工业领域投资的主体是私有企业和合资企业,他们的工厂大多为中型建筑。螺杆机组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螺杆机组中多数是水冷型。但风冷型,特别是风冷热泵机组逐步增长。日立、大金、约克、特灵、开利、顿汉布什、麦克维尔和吉荣是市场中主要参与者。不过,大约1/4的机组的进口的。所有这些厂家都在中国有组装工厂。日立即将在广州万宝生产风冷螺杆单元式空调机,万宝广州已经生产水冷单元式空调。

还有很多中国当地厂商从Bitzer、Hanbell,Fusheng,Refcomp等公司进口压缩机或用国产的压缩机来设计和组装制冷机。这些厂商是大连冰山、浙江王牌、上海富田、重庆嘉陵、武汉冷冷机厂等。意大利品牌如RC、Climavereta、Clivet也较知名。台湾知名厂商Kuenling也于去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工厂。

1.4、活塞机

活塞机被涡旋机和螺杆机分割了大量的市场。并且已退出了家用市场,只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保持了一些市场份额。多数机组的制冷量低于350kw,并且热泵的比例也在增加。开利、约克、麦克维尔和其它国内品牌如大连冰山、南京五洲、吉荣和烟台冰轮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鉴于国内技术的已成熟和市场的萎缩,进口的机组很少见。

1.5、涡旋式

Copeland和Danfoss是中国最大的涡旋压缩机供货商。大多数涡旋压缩机用于单元式空调机。

2000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大约2万台涡旋制冷机。其中大部分的制冷量为5-35kw,主要用于高级别墅和多居室的公寓。作为户式中央空调一种主要类型,涡旋机的市场在1999和2000年开始繁荣。未来几年的情景依然看好。

制冷量大于35kw的机组适用于小型商业领域如办公室、小酒店、剧院等。这种类型的涡旋机中的大多数实际上是模块化的涡旋机。只有特灵能提供单台大型的涡旋机组。

2、最近的趋势

在中国销售的大多数机组是国内厂商或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关键部件现在也本地化了。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凭借低成本和不断提高质量的产品,正在由进口导向逐渐转向出口导向。

2.1、蒸汽压缩型(容积式)制冷机

由于政府的管理和温和的气候,空气源热泵是长江流域市场的宠儿。冬季用来取暖的燃煤锅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已被政府禁止使用。因此,包括房间空调器,主要用于制冷,同时也能制热的热泵深受这一地区的喜爱。热泵能用于取暖,因此就可以省去锅炉。直燃型冷热水机组的应用也是如此。

采用活塞或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量为5-10RT的小型风冷或热泵制冷机的大多数用于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制冷量为20-400RT的风冷、空气源热泵和水冷活塞、涡旋或螺杆机主要用于商业建筑。400RT以上的蒸汽压缩制冷机大多数是半封闭的离心机组。

由于具有高效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封闭螺杆机正在抢占活塞机的市场。同时由于电力富余和初投资低的因素也挤占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而螺杆压缩机的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

2.2、吸收式制冷机

在过去电力短缺时,政府对总电力消费进行管制,但也没有对吸收式的销售给于任何特殊的优惠政策。吸收式的购买是由用户基于他们个人对产品经济性、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评估来决定的。

根据行业统计资料,2000年吸收式市场容量大约为2600台(其中蒸汽双效占50%,燃油直燃机占25%,燃气直燃机占25%)。单效和热水型机组非常少。

2000年,双良、远大和大连三洋被认为是市场的领导者。烟台荏原和LG同和的市场份额增加的同时,开利却在丢失市场份额。

2001年政府建立了新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冷却水进水温度从原来的32℃变为30℃,而新的直燃机在制冷时LHV状态下COP最低为11(在HHV状态下为10)。这些指标被认为即使是现有的机型也很容易达到。

2.3、制冷剂问题

自1995年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FC使用国。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计划在10年内淘汰使用CFC.

中国淘汰CFC计划表:

汽车空调系统到2002年工商业制冷机到2006年家用空调到2010年

目前使用HCFC-22的制冷机将被使用HFC-407C或-410A的活塞、螺杆和涡旋机替代。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替换比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替换要快得多。集中空调系统从CFC(R12)更换为HCFC(R22)的工作已完成。

活塞、螺杆和涡旋机中的绝大多数仍旧使用R22.市场中有一些使用R134A和个别使用R407C的,通常是客户要求的。70%的离心机已从R22转向R134A.也有使用其它的替代物如R407C和R123.不过,R134A将是最通常的选择。

2.4、单元式空调机组

商业和多居室住宅使用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市场容量大约为80万-100万台/年。其中80%以上的是风冷分体式。10%左右是水冷室内单元式。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组装的,主要的厂商有:春兰、海尔、美的、格力、科龙、吉荣和华南。这部分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美的从两年前引进东芝开利的技术开始制造和销售VRF空调系统。海尔的技术也来自东芝开利。最初,日本的主要厂商大金采取从日本出口的方式,但由于关税的原因降低了价格的竞争力,因此大金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中国进行生产(见8月份JAPN)。

日立刚宣布了一个将日立空调制冷设备(广州)公司的资本翻倍的计划。用于增加风冷制冷机和将单元式空调机组国产化。

第二章主机选型综述

(—)冷水机组类综述

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正确选择冷水机组,不仅是工程设计成功的保证,同时对系统的运行也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冷水机组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选择冷水机组的考虑因素:

★建筑物的用途。

★各类冷水机组的性能和特征。

★当地水源(包括水量水温和水质)、电源和热源(包括热源种类、性质及品位)。

★建筑物全年空调冷负荷(热负荷)的分布规律。

★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对氟利昂类制冷剂限用期限及使用替代制冷剂的可能性。

2.冷水机组的选择注意事项:

在充分考虑上述几方面因素之后,选择冷水机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选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及压缩机、电动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自控组件等都组装在同一框架上的冷水机组。对小型全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直接蒸发式压缩冷凝机组。

★对有合适热源特别是有余热或废热等场所或电力缺乏的场所,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

★制冷机组一般以选用2~4台为宜,中小型规模宜选用2台,较大型可选用3台,特大型可选用4台。机组之间要考虑其互为备用和切换使用的可能性。同一机房内可采用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机组搭配的组合式方案,以节约能耗。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应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运行的机组。选择活塞式冷水机组时,宜优先选用多机头自动联控的冷水机组。

★选择电力驱动的冷水机组时,当单机空调制冷量φ>1163kW时,宜选用离心式;φ=582~1163kW时,宜选用离心式或螺杆式;φ<582kW时,宜选用活塞式。

★电力驱动的制冷机的制冷系数COP比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高,前者为后者的二倍以上。能耗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吸收式(国外机组螺杆式排在离心式之前)。但各类机组各有其特点,应用其所长。

★选择制冷机时应考虑其对环境的污染:一是噪声与振动,要满足周围环境的要求;二是制冷剂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和产生温室效应的大小,特别要注意CFCs的禁用时间表。在防止CFCs污染方向吸收式制冷机有着明显的优势。

★无专用机房位置或空调改造加装工程可考虑选用模块式冷水机组。

★尽可能选用国产机组。我国制冷设备产业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绝大多数的产品性能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中小型冷水机组,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媲美,且价格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产冷水机组。

(二)热泵机组类

★热泵机组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同于常规空调系统,热负荷计算方法于采暖系统大致相同,但需考虑新风耗热量;

★选型时要注意当地是否有足够的水源(包括水量、水温及水质)、电源和热源(包括热源性质、品位高低);

★风冷热泵机组的供水温度一般为45℃,而风机盘管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等样本中提供的供热量,通常都是以60℃进水为前提,所以,必须对这些设备的供热量进行修正;

★选择热泵机组时,一般应以冬季供暖负荷作为选择依据,同时校核夏季的冷负荷;

★对于商场、餐厅等内部负荷和新风负荷特别大的建筑物,由于供暖负荷一般仅为供冷负荷的60%~70%。所以,宜采用热泵机组与单冷机组联合供应的方式,例如“3十1”模式,即3台风冷热泵机组加1台单冷机组;

★风冷热泵机组的额定供热量,通常都是标准工况(环境温度t0=7℃,出水温度ts=45℃条件下的数值,当环境温度低于7℃时,供热量将大幅度降低。一般的降低幅度大致如下:t0=5℃时,下降百分比为5%~8%;t0=3℃时,下降百分比为12%~14%,t0=0℃时,下降百分比为25%~32%;t0=-3℃时,下降百分比为45%~50%;t0=-5℃时,下降百分比为55%~65%。注:按标准工况设计的风冷热泵机组,实际上在一3℃以下时已不能正常运行;

★风冷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较小,宜应用于中小型工程;

★冬季室外的空气温度,白天总是高于夜晚。因此,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久tw=-3℃地区,对于仅白天使用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商场等,可以采用风冷热泵机组。对于全天(24小时)要求供暖的建筑物,采用风冷热泵时则应谨慎对待;

★水源热泵系统比较适合于多住户的公寓楼及面积较大的大型别墅。设计时应确保系统水流量计算准确。以便于冷却塔、水泵等设备的选型;

★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选用热泵时,应特别注意分析运行条件,并采取有效的除霜措施。

(三)地源热泵的机房内热泵机组部分

1.地源热泵的机房内热泵机组部分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选型:

★水源热泵机组的容量不要过大。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时,设备制冷(热)量约为设计冷(热)负荷的1.05~1.10.

★水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尽量接近设计冷(热)负荷。若机组偏大时,运行时间短,启动频繁。机组容量合适,运行时间长,有利于除湿。

★封闭水系统水温的选择,夏季要求水温低些,目的是提高能效,降低耗电功率。冬季水温不要太高,因为水温高时,虽然制冷量高了,但耗电功率也高了,能效系数变化不大。

★设计时要考虑采暖空调对象建筑物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与建筑物的数量有关,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确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使用系数的确定》列出数据是:当住户〈100户时,该系数为0.7;当户数为100~150户时,为0.65~0.7;当户数为150~200户时为0.6.

2.室外地下换热部分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

地热换热器的选型包括型式和结构的选取,对于给定的建筑场地条件应尽量使设计在满足运行需要的同时成本最低。地热换热器的选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地热换热器的布置型式,包括埋管方式和联结方式,如图所示。埋管方式可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选择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场地土中有坚硬的岩石,用钻岩石的钻头可以成功钻孔。联结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在串联系统中只有一个流体信道,而并联系统中流体在管路中可有两个以上的流道。采用串联或并联取决于成本的大小,串联系统较并联系统采用的管子管径要大,而大直径的管子成本要高。另外,由于管径较大,系统所需的防冻液也较多,管子重量也相应增大,导致安装的劳动力成本也较大。

★塑料管的选择,包括材料、管径、长度、循环流体的压头损失。聚乙烯是地热换热器中最常用的管子材料。这种管材的柔韧性好、且可以通过加热熔合形成比管子自身强度更好的连接接头。管径的选择需遵循以下两条原则:其一,管径足够大,使得循环泵的能耗较小;其二:管径足够小,以使管内的流体处于紊流区、使流体和管内壁之间的换热效果好。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安装成本的大小问题。

★循环泵的选择。选择的循环泵应该能够满足驱动流体持续地流过热泵和地热换热器,而且消耗功率较低。一般在设计中循环泵应能够达到每吨循环液所需的功率为100W的耗能水平。

(四)水源热泵机组

★水源热泵机组的容量不要过大。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时,设备制冷(热)量约为设计冷(热)负荷的1.05~1.10.水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尽量接近设计冷(热)负荷。若机组偏大时,运行时间短,启动频繁。机组容量合适,运行时间长,有利于除湿。

★封闭水系统水温的选择,夏季要求水温低些,目的是提高能效,降低耗电功率。冬季水温不要太高,因为水温高时,虽然制冷量高了,但耗电功率也高了,能效系数变化不大。

★设计时要考虑采暖空调对象建筑物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与建筑物的数量有关,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确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使用系数的确定》列出数据是:当住户〈100户时,该系数为0.7;当户数为100~150户时,为0.65~0.7;当户数为150~200户时为0.6.

(五)直燃机机组

直燃机设计选型时要确保同时满足冷热负荷的需要,但不设过大余量,以防造成主机投资浪费。一个系统最好配置两台以上主机且分别配置独立的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及冷热水循环泵,这样可以使系统可靠性更高,低负荷时水泵电耗更低。由于直燃机运转时无振动、无磨损,运转可靠,如选用单台主机也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不降低其可靠性。

标准型直燃机供热量是制冷量的80%,即.如果热负荷大(如制冷时供卫生热水,或供暖时供卫生热水或供暖负荷大于制冷负荷),则可选择高压发生器加大型以提高供热能力,或选择大冷量机组来实现(这样初投资较大)。每加大一号高压发生器,供热能力增加20%,即Q增加=0.8×0.2.如夏季制冷并供应卫生热水(按夏季制冷量选型)则有:,或,,N为高压发生器的加大号数。如系统需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并供应卫生热水(满足夏季制冷量要求选定机型后校核冬季供热量)则:

①满足夏冬两季使用要求;

②如冬季热负荷大,采取加大高压发生器满足;

③如冬季热负荷大,采取加大机组型号来满足使用要求(,指机组加大型号后的制冷量)。若须加大机组型号满足使用要求,则夏季靠调节燃烧器以保证经济运行。在过渡季节系统则靠调节燃烧器火头以保证经济运行。另外,制冷量和供热量的比例也可利用一些阀门来调节实现。

(六)热泵机组

★机组负荷选择风冷热泵机组的容量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夏季冷负荷来选择,同时对冬季热负荷进行校核计算。如果机组供热量大于采暖负荷,则该机组满足冬季采暖要求;如果采暖负荷大于机组供热量,可按下面2种情况考虑:当机组供热量小于等于采暖负荷的50%~60%时,可增加辅助电加热装置;反之则应综合考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来确定机组的容量,即适当加大机组的装机容量。

★辅助电加热装量的形式风冷热泵机组空调系统的辅助电加热装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选择:(1)在风机盘管系统中设置小型锅炉,以此来提高冬季机组的供水温度;(2)在有另外热源(热水或废热水)时,可采用扳式热交换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3)采用直烧式(气源可为水煤气、天煤气、柴油等)加热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4)采用电加热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

★蓄冷(热)负荷在选择风冷热泵机组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蓄冷(热)负荷。一般公共建筑,空调设备往往是间歇运行,即白天运行、夜间关闭,这样在第2天运行时,由于建筑物的蓄冷(热),房间温度需要运行一定的时间后能达到设定值,如果要求缩短这一时间,在选择机组时就要考虑蓄冷(热)负荷。它与预冷(热)时间有关,一般预冷(热)时间按2~3h.

(七)组合式空调器类综述

目前,在各类综合性功能高层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往往对所需温度、湿度、新风量、冷(热)负荷的空气气流组织,采用分层或分区进行集中处理,其优点是便于建筑物内的物业管理和使用中的节能。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特点是以功能段为组合单元,用户可根据空气调节和空气处理的需要,任选所需各段进行自由排列组合,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考虑到运行和检修方便、气流均匀等因素,应适当设置中间段。

选型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向制造厂家提供组合式空调机组所需功能段的组合示意图。示意图上应注明所选机组型号、规格、段号、功能段长度、排列先后次序以及左右式方位等基本要求。

2、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操作面规定为:

(1)送、回风机有传动皮带的一侧;

(2)袋式过滤器能装卸过滤袋的一侧;

(3)自动卷绕式过滤器设有控制箱的一侧;

(4)冷(热)媒进、出口的一侧,有排水管一侧;

(5)喷水室(段)喷水管接水管的一侧。

当人面对机组操作时,气流向右吹为右式,反之则为左式,选型订货时需说明所需机组的左、右式。

3、选用表冷器、加热器和消声器前,必须设置过滤器(段),以保护换热器和消声器表面清洁度,防止堵塞孔、缝,并应设置中间段。

4、喷水段、表冷段等,除已有排水管接至空调机组之外,还应考虑排水的水封装置。

5、选用喷水室(段)时,应说明几级几排。

6、选用表冷器、加热器(段)时,应注明型式和排数,使用的冷(热)媒性质、温度和压力等。机组用蒸汽供热时,空气温升不小于20℃;以热水加热时,空气温升不小于15℃。

7、选用干蒸汽加湿器需要说明加湿量、供汽压力和控制方法(手动、电动或气动)。

8、选用风机段要说明风机的型号、规格、安装形式、出风口位置,风机段前应设置中间段,保证气流均匀。新风机组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34kJ/kg.

9、注明各风口接口的位置、方向和尺寸,送、回风阀的型式、规格,采用的控制方式(手动、电动或气动)。风机出口应有柔性短管,风机底座应有减振装置。

10、需要留出的观察孔以及仪表安装孔位置和个数,风机供电的引线位置走向。

11、机组的基础应高于室内地平面,基础四周应设有排水沟或地漏,以便排除冷凝水和放空设备底部存水。

12、机组四周或机组与机组(多台时)布置时应留出足够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13、考虑到机组防腐性能,箱体材料最好选用镀锌钢板、玻璃钢或特殊铝合金。对于黑色金属制作的构件表面应作过防腐处理;对于玻璃钢箱体应采用氧指数不小于30的阻燃树脂制作。

14、机组漏风率标准:

(1)机组内静压保持700Pa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3%

(2)净化空调系统的机组内静压保持1000Pa、洁净度低于1000级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2%;洁净度高于或等于1000级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1%.

对机组性能考核要求:机组的风量、余压、供冷量和供热量的实测值应大于或等于其名义值的93%.机组的水阻力和输入功率的实测值不得大于其名义值的110%.

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机组风量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全压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88%.

b机组额定供冷量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17kJ/kg;新风机组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34kJ/kg.

c机组供热量的空气温升至少应不小于蒸汽加热时温升20℃热水加热时温升15℃

机组在85%的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启动和工作。

机组的盘管及其管路在下列相应条件下应能长期正常运行,且无渗漏:

a冷水盘管在980kPa压力下,或通热水使用时,在980kPa压力、60℃的热水条件下;

b热水盘管在980kPa压力、130℃的热水条件下;

c蒸汽盘管在70kPa压力、112℃的蒸汽条件下。

机组箱内的隔热、隔声材料应具有无毒、无异味、自熄性和不吸水性能。不应使用裸露的含石棉或玻璃纤维的材料。隔热、隔声材料与面板之间应贴牢固、平整、无缝隙,保证在运行时箱体外表面无凝露。

机组应有凝结水处理设置,在运行中箱体外不应有渗漏水,箱体内不应有积水,排水应通畅。

箱体和检查门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机组的漏风率应不大于5%.检查门锁紧性能要好,防止因内、外压差而自行开关。盘管的迎面风、风速超过2.5m/s时,应加设挡水板。喷水段进、出风侧应有挡水板。

机组箱体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运行中不应产生变形。机组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其表面均应做防腐处理。

第三章辅助设备选型综述

一、清水泵类产品选型指南:

1、选择清水泵主要看参数流量和扬程;

2、离心泵适用于大流量、大扬程的场所;

3、管道泵流量范围不大,适用于扬程低的场所;

4、常规选择卧式泵,当安装有局限时选立式泵;

5、当单级泵不能满足要求时选择双级泵;

6、当温度t>65℃,选热水泵;当t≤65℃,选冷水泵。

二、新风机设备选型步骤如下:

1、据安装设置选择新风机的形式;

2、设备风量、风压选用时以不小于设计值为原则;

对于特殊行业,如医院(手术室、特护窝病房)、实验室、工业车间、按文书行业相关规范条例确定所需新风量。

3、确定制冷量及制热量的设计工况;

4、原则上一台新风机组只负责一层楼面所需的新风量;

三、风机盘管设备选型步骤如下:

1、明确所选用机组的型式、规格、风口位置等要求。

在选用风机盘管制冷机组时,是把设计预热负荷与机组显热负荷相匹配。在大多数情况下,盘管有足够的潜热容量,可满足设计需要。如使用室外空气则相应修整其负荷及计算公式:水温升(℃)=空气温升(℃db)

先要确定工作要求:

制冷:室内预热制冷负荷(),室内总热制冷负荷(),进风温度(℃db/℃wb),进水温度(℃),风量();

制热:通常按制冷选用的机组,供暖能力是足够的,回执量是按照水流量相同时来选定的。即用进水温度来满足室内所需加热负荷。室内加热负荷(),进风温度(℃)。

然后再确定机组规格、水量、所需水温及压降等参数。

2、明确所选用机组的接水管左出或右出方向(与管道布置等有关)。

3、明确风机电动机轴承是否采用含油或不含油轴泵。若选用不含油轴泵,使用中一贯内按规定定期加油。

4、注意出水的保温措施,以免夏季使用时产生凝露,污损室内建筑物。

5、冬季通热水,水温一般不超过60℃,可减少结垢,同时减轻冷热交替作用使胀管胀紧力减弱,影响传热。

6、机组盘管最高处设置放气阀。

四、冷水塔类综述

1、按照被冷却水的温度选择:高温塔、中温塔、常温塔。

2、按照安装位置的现状及对噪声的要求选择:横流塔与逆流塔。

3、按照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选择冷却水量,原则上冷却塔的水量要略大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

4、选用多台水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

其次,冷却塔选型需要注意:

1、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13、圆塔多塔设计,塔与塔之间净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5倍塔体直径。横流塔及逆流方塔可并列布置。

14、选用水泵应与冷却塔配套,保证流量,扬程等工艺要求。

15、当选择多台冷却塔的时候,尽可能选用同一型号。

此外,衡量冷却塔的效果还通常采用三个指标:

(1)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之差Δt,Δt被称为冷却水温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对生产而言,Δt越大则生产设备所需的冷却水的流量可以减少。但如果进水温度t1很高时,即使温差Δt很大,冷却后的水温不一定降低到符合要求,因此这样一个指标虽是需要的,但说明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

(2)冷却后水温t2和空气湿球温度ξ的接近程度Δt‘,Δt’=t2-ξ(℃),Δt‘称为冷却幅高。Δt’值越小,则冷却效果越好。事实上Δt‘不可能等于零。

(3)考虑冷却塔计算中的淋水密度。淋水密度是指1m2有效面积上每小时所能冷却的水量。用符号q表示。q=Q/F,m3/m2.h(Q-冷却塔流量,m3/h;F-冷却塔的有效淋水面积,m2)

其它说明:

1、根据使用工况及水量确定它的主要参数。

2、优选换效率高的(相同水量体机小的)。

3、优选噪音低的(相同水量风机输入功率低的噪音低)。

4、填料材质好的寿命长、阻燃填料为第一优选。

5、选型位置应考虑不受季风影响。

要求:

1、阻力后的配管不能低于补水管进水口径。

2、冷却塔出水管的阀门离塔越近越好。

3、建议回水管室外部分做保温。

4、多台并联的冷却塔建议水路做成两路,便于在机组能量调整时节能运行。

5、冷却塔启动时一定要先开水泵,后开风机。不允许在没有淋水的情况下是风机运转。

因此,在布水管上设有倾斜的收水板,如果开动风机而没有喷水时,布水器反转,收水板会刮到填料,使填料刮出来被风带走,或者将布水管卡坏,因此,冷却塔启动时,一定要先开水泵,后开风机,停止工作时,应先停风机,后停水泵。

五、风口类产品选型指南

1、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和现场的条件等,确定送回风的形式、气流组织形式以及风口型式;

2、其次,再根据风量来确定风口的外形尺寸;

3、再次,选型时还要注意以下要求:

(1)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2)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以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而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3)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采用贴附侧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

(2)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至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3)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此外,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选型范文篇6

根据BSRIA(UK)的调查,以产品的制冷量计算,大型设备的市场规模减小了(1000kw,285Reftons);但加以价值计算,制冷量在401kw(114ton)和401kw以上的制冷机在2000年占了67%,或达到4.24亿美元。并且仅1000kw以上的总销售额就达3.02亿美元,占总市场销售额的47%.

最近几年,大量的小型制冷机,主要是涡旋式的,应用在家用领域。中型的制冷机的销售有上升的趋势,基于以下的原因:

●螺杆机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越来越多的欢迎。

●有一种用多台小型机组代替一台大型机组的趋势。这样在只有部分负荷的情况下,减少了运行频率,达到节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经过国企改革和重组,非常大的工业项目投资减少了,在过去这是大型制冷机的主要领域。在其它的领域,有大规模的外资企业投资于新的商业建筑、工厂设施等。

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新产品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螺杆、离心压缩机,热交换器和电子控制等方面。与此同时,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则是由国内的领导厂商开发和提高。

二、制冷类型

在中国销售的绝大多数的制冷机是风冷的,占了整个市场的76%,而在1997年水冷机组占据了67%的市场。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1、制冷机类型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应用螺杆和涡旋技术。活塞机在3年前还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的市场份额却急剧下降到15%左右。

吸收式机组由于电力供应的改善和油价的上涨,市场也在萎缩。

由于没有太多的如机场、医院和高等级的写字楼等大型建设项目,离心机的市场在2000年保持在850台左右。

1.1、吸收式制冷机

1.1.1、概况: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由能源结构状况决定。在过去的2-3年中,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由于以下的原因而萎缩:

●电力供应的增加;

●油价的上涨;

●电制冷机更换为HCFC(活塞、螺杆、涡旋、离心机);

●电制冷机效率的提高。

1.1.2、发展简史

直到90年代中期,蒸汽机主要是由国内厂商提供,而直燃机组要从日本进口。江苏双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双良曾于美国特灵在90年代后半段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且双方于99年(实际是2000年3月,译者注)已经解除了合资关系,双良一直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吸收式制冷机的制造商。双良并且已经开始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90年代初,中国厂商远大推出了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主要是燃油型)。燃气直燃机最初采用低热值的城市煤气。随着天然气管网在大城市的发展,燃天然气的直燃机也随之增多。

1993-1995市场繁荣期。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宣布在2006年前分期淘汰工商业制冷机使用的CFC.由于电制冷机没有大规模使用新的制冷剂,作为替代,吸收式制冷机得到了快速扩张。另外,政府把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作为解决当时电力短缺的一种途径,因此也鼓励发展吸收式技术。这样,市场需求突然转向了吸收式制冷机,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竞争对手进入吸收式制冷机市场。

1995-1998市场稳定期。这时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技术提高得很快,许多的市场参与者被淘汰。双良、远大、三洋和开利主宰了市场。烟台荏原和LG同和次之。远大的直燃机在扩张。

与此同时,电制冷机在更换完制冷剂后,正逐步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从1998至今,吸收式制冷机面临着电力制冷机的激烈竞争:电力供应增加,一些地区的电价下降。更甚的是油价却在上涨。涡旋和螺杆机由于性能和效率的原因越来越受欢迎。高额初期投入和能源供给的方便性,导致一些客户转向了其它形式的制冷机。

1.1.3、供应

吸收式制冷机是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中空调产品。中国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吸收式制冷机的生产国。

国内需求的绝大部分是由国内生产来满足。出口的数量微乎其微。但随着双良和远大的海外拓展战略的执行,出口将会增加。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开利的战略。它已决定关闭其它的工厂而将上海一冷的工厂作为全球吸收式制冷机市场的供应中心。因此,这也将促进出口。

1.1.4、燃料分析

直燃机在中国渐受欢迎的原因是由于不需要锅炉来供暖,因此就节省了成本。在主要的城市,吸收式制冷机中多数是直燃型的。在有区域热源的地方还是采用蒸汽/热水型机组。

由于昂贵的油价和燃气管网的建设,燃气已成为直燃机的主要燃料,并且未来的趋势也是如此。而目前单效的吸收式机组在中国已很少见。

1.2、离心机

离心机的市场容量大约在700-1200台之间徘徊。因为要基于大型的基建项目,而过去2-3年大型的基建项目不是很多,因此离心机的市场也较平淡。

离心机市场的特点是采用水冷和通常大于800kw的大型机组。

市场被美国品牌如约克、开利、特灵和麦克维尔所垄断。进口机组大约占了整个国内市场的50%.这个比例是所有制冷机中最高的。

自从1999年电力供应富余以来,封闭性离心机的市场稳定增长。国内制造的机组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合众开利已在上海组装和制造封闭式压缩机,并且也采用当地其它合资企业的部件来组装制冷机。而其它的公司还是采用组装好的进口压缩机。

1.3、螺杆机

螺杆机市场正在增长。因为被认为具有高性能和低噪音,在小于800kw的机型中挤占活塞机的份额。甚至在大于800kw的机型中,与离心机相比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所以,螺杆机越来越受到用户和设计院的喜爱。

螺杆机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近年来对中型制冷机的需求的增加。在工业领域投资的主体是私有企业和合资企业,他们的工厂大多为中型建筑。螺杆机组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螺杆机组中多数是水冷型。但风冷型,特别是风冷热泵机组逐步增长。日立、大金、约克、特灵、开利、顿汉布什、麦克维尔和吉荣是市场中主要参与者。不过,大约1/4的机组的进口的。所有这些厂家都在中国有组装工厂。日立即将在广州万宝生产风冷螺杆单元式空调机,万宝广州已经生产水冷单元式空调。

还有很多中国当地厂商从Bitzer、Hanbell,Fusheng,Refcomp等公司进口压缩机或用国产的压缩机来设计和组装制冷机。这些厂商是大连冰山、浙江王牌、上海富田、重庆嘉陵、武汉冷冷机厂等。意大利品牌如RC、Climavereta、Clivet也较知名。台湾知名厂商Kuenling也于去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工厂。

1.4、活塞机

活塞机被涡旋机和螺杆机分割了大量的市场。并且已退出了家用市场,只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保持了一些市场份额。多数机组的制冷量低于350kw,并且热泵的比例也在增加。开利、约克、麦克维尔和其它国内品牌如大连冰山、南京五洲、吉荣和烟台冰轮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鉴于国内技术的已成熟和市场的萎缩,进口的机组很少见。

1.5、涡旋式

Copeland和Danfoss是中国最大的涡旋压缩机供货商。大多数涡旋压缩机用于单元式空调机。

2000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大约2万台涡旋制冷机。其中大部分的制冷量为5-35kw,主要用于高级别墅和多居室的公寓。作为户式中央空调一种主要类型,涡旋机的市场在1999和2000年开始繁荣。未来几年的情景依然看好。

制冷量大于35kw的机组适用于小型商业领域如办公室、小酒店、剧院等。这种类型的涡旋机中的大多数实际上是模块化的涡旋机。只有特灵能提供单台大型的涡旋机组。

2、最近的趋势

在中国销售的大多数机组是国内厂商或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关键部件现在也本地化了。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凭借低成本和不断提高质量的产品,正在由进口导向逐渐转向出口导向。

2.1、蒸汽压缩型(容积式)制冷机

由于政府的管理和温和的气候,空气源热泵是长江流域市场的宠儿。冬季用来取暖的燃煤锅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已被政府禁止使用。因此,包括房间空调器,主要用于制冷,同时也能制热的热泵深受这一地区的喜爱。热泵能用于取暖,因此就可以省去锅炉。直燃型冷热水机组的应用也是如此。

采用活塞或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量为5-10RT的小型风冷或热泵制冷机的大多数用于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制冷量为20-400RT的风冷、空气源热泵和水冷活塞、涡旋或螺杆机主要用于商业建筑。400RT以上的蒸汽压缩制冷机大多数是半封闭的离心机组。

由于具有高效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封闭螺杆机正在抢占活塞机的市场。同时由于电力富余和初投资低的因素也挤占吸收式制冷机的市场。而螺杆压缩机的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

2.2、吸收式制冷机

在过去电力短缺时,政府对总电力消费进行管制,但也没有对吸收式的销售给于任何特殊的优惠政策。吸收式的购买是由用户基于他们个人对产品经济性、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评估来决定的。

根据行业统计资料,2000年吸收式市场容量大约为2600台(其中蒸汽双效占50%,燃油直燃机占25%,燃气直燃机占25%)。单效和热水型机组非常少。

2000年,双良、远大和大连三洋被认为是市场的领导者。烟台荏原和LG同和的市场份额增加的同时,开利却在丢失市场份额。

2001年政府建立了新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冷却水进水温度从原来的32℃变为30℃,而新的直燃机在制冷时LHV状态下COP最低为11(在HHV状态下为10)。这些指标被认为即使是现有的机型也很容易达到。

2.3、制冷剂问题

自1995年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FC使用国。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计划在10年内淘汰使用CFC.

中国淘汰CFC计划表:

汽车空调系统到2002年工商业制冷机到2006年家用空调到2010年

目前使用HCFC-22的制冷机将被使用HFC-407C或-410A的活塞、螺杆和涡旋机替代。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替换比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替换要快得多。集中空调系统从CFC(R12)更换为HCFC(R22)的工作已完成。

活塞、螺杆和涡旋机中的绝大多数仍旧使用R22.市场中有一些使用R134A和个别使用R407C的,通常是客户要求的。70%的离心机已从R22转向R134A.也有使用其它的替代物如R407C和R123.不过,R134A将是最通常的选择。

2.4、单元式空调机组

商业和多居室住宅使用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市场容量大约为80万-100万台/年。其中80%以上的是风冷分体式。10%左右是水冷室内单元式。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组装的,主要的厂商有:春兰、海尔、美的、格力、科龙、吉荣和华南。这部分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美的从两年前引进东芝开利的技术开始制造和销售VRF空调系统。海尔的技术也来自东芝开利。最初,日本的主要厂商大金采取从日本出口的方式,但由于关税的原因降低了价格的竞争力,因此大金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中国进行生产(见8月份JAPN)。

日立刚宣布了一个将日立空调制冷设备(广州)公司的资本翻倍的计划。用于增加风冷制冷机和将单元式空调机组国产化。

第二章主机选型综述

(—)冷水机组类综述

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正确选择冷水机组,不仅是工程设计成功的保证,同时对系统的运行也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冷水机组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选择冷水机组的考虑因素:

★建筑物的用途。

★各类冷水机组的性能和特征。

★当地水源(包括水量水温和水质)、电源和热源(包括热源种类、性质及品位)。

★建筑物全年空调冷负荷(热负荷)的分布规律。

★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对氟利昂类制冷剂限用期限及使用替代制冷剂的可能性。

2.冷水机组的选择注意事项:

在充分考虑上述几方面因素之后,选择冷水机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选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及压缩机、电动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自控组件等都组装在同一框架上的冷水机组。对小型全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直接蒸发式压缩冷凝机组。

★对有合适热源特别是有余热或废热等场所或电力缺乏的场所,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

★制冷机组一般以选用2~4台为宜,中小型规模宜选用2台,较大型可选用3台,特大型可选用4台。机组之间要考虑其互为备用和切换使用的可能性。同一机房内可采用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机组搭配的组合式方案,以节约能耗。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应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运行的机组。选择活塞式冷水机组时,宜优先选用多机头自动联控的冷水机组。

★选择电力驱动的冷水机组时,当单机空调制冷量φ>1163kW时,宜选用离心式;φ=582~1163kW时,宜选用离心式或螺杆式;φ<582kW时,宜选用活塞式。

★电力驱动的制冷机的制冷系数COP比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高,前者为后者的二倍以上。能耗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吸收式(国外机组螺杆式排在离心式之前)。但各类机组各有其特点,应用其所长。

★选择制冷机时应考虑其对环境的污染:一是噪声与振动,要满足周围环境的要求;二是制冷剂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和产生温室效应的大小,特别要注意CFCs的禁用时间表。在防止CFCs污染方向吸收式制冷机有着明显的优势。

★无专用机房位置或空调改造加装工程可考虑选用模块式冷水机组。

★尽可能选用国产机组。我国制冷设备产业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绝大多数的产品性能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中小型冷水机组,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媲美,且价格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产冷水机组。

(二)热泵机组类

★热泵机组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同于常规空调系统,热负荷计算方法于采暖系统大致相同,但需考虑新风耗热量;

★选型时要注意当地是否有足够的水源(包括水量、水温及水质)、电源和热源(包括热源性质、品位高低);

★风冷热泵机组的供水温度一般为45℃,而风机盘管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等样本中提供的供热量,通常都是以60℃进水为前提,所以,必须对这些设备的供热量进行修正;

★选择热泵机组时,一般应以冬季供暖负荷作为选择依据,同时校核夏季的冷负荷;

★对于商场、餐厅等内部负荷和新风负荷特别大的建筑物,由于供暖负荷一般仅为供冷负荷的60%~70%。所以,宜采用热泵机组与单冷机组联合供应的方式,例如“3十1”模式,即3台风冷热泵机组加1台单冷机组;

★风冷热泵机组的额定供热量,通常都是标准工况(环境温度t0=7℃,出水温度ts=45℃条件下的数值,当环境温度低于7℃时,供热量将大幅度降低。一般的降低幅度大致如下:t0=5℃时,下降百分比为5%~8%;t0=3℃时,下降百分比为12%~14%,t0=0℃时,下降百分比为25%~32%;t0=-3℃时,下降百分比为45%~50%;t0=-5℃时,下降百分比为55%~65%。注:按标准工况设计的风冷热泵机组,实际上在一3℃以下时已不能正常运行;

★风冷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较小,宜应用于中小型工程;

★冬季室外的空气温度,白天总是高于夜晚。因此,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久tw=-3℃地区,对于仅白天使用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商场等,可以采用风冷热泵机组。对于全天(24小时)要求供暖的建筑物,采用风冷热泵时则应谨慎对待;

★水源热泵系统比较适合于多住户的公寓楼及面积较大的大型别墅。设计时应确保系统水流量计算准确。以便于冷却塔、水泵等设备的选型;

★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选用热泵时,应特别注意分析运行条件,并采取有效的除霜措施。

(三)地源热泵的机房内热泵机组部分

1.地源热泵的机房内热泵机组部分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选型:

★水源热泵机组的容量不要过大。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时,设备制冷(热)量约为设计冷(热)负荷的1.05~1.10.

★水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尽量接近设计冷(热)负荷。若机组偏大时,运行时间短,启动频繁。机组容量合适,运行时间长,有利于除湿。

★封闭水系统水温的选择,夏季要求水温低些,目的是提高能效,降低耗电功率。冬季水温不要太高,因为水温高时,虽然制冷量高了,但耗电功率也高了,能效系数变化不大。

★设计时要考虑采暖空调对象建筑物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与建筑物的数量有关,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确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使用系数的确定》列出数据是:当住户〈100户时,该系数为0.7;当户数为100~150户时,为0.65~0.7;当户数为150~200户时为0.6.

2.室外地下换热部分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

地热换热器的选型包括型式和结构的选取,对于给定的建筑场地条件应尽量使设计在满足运行需要的同时成本最低。地热换热器的选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地热换热器的布置型式,包括埋管方式和联结方式,如图所示。埋管方式可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选择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场地土中有坚硬的岩石,用钻岩石的钻头可以成功钻孔。联结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在串联系统中只有一个流体信道,而并联系统中流体在管路中可有两个以上的流道。采用串联或并联取决于成本的大小,串联系统较并联系统采用的管子管径要大,而大直径的管子成本要高。另外,由于管径较大,系统所需的防冻液也较多,管子重量也相应增大,导致安装的劳动力成本也较大。

★塑料管的选择,包括材料、管径、长度、循环流体的压头损失。聚乙烯是地热换热器中最常用的管子材料。这种管材的柔韧性好、且可以通过加热熔合形成比管子自身强度更好的连接接头。管径的选择需遵循以下两条原则:其一,管径足够大,使得循环泵的能耗较小;其二:管径足够小,以使管内的流体处于紊流区、使流体和管内壁之间的换热效果好。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安装成本的大小问题。

★循环泵的选择。选择的循环泵应该能够满足驱动流体持续地流过热泵和地热换热器,而且消耗功率较低。一般在设计中循环泵应能够达到每吨循环液所需的功率为100W的耗能水平。

(四)水源热泵机组

★水源热泵机组的容量不要过大。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时,设备制冷(热)量约为设计冷(热)负荷的1.05~1.10.水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尽量接近设计冷(热)负荷。若机组偏大时,运行时间短,启动频繁。机组容量合适,运行时间长,有利于除湿。

★封闭水系统水温的选择,夏季要求水温低些,目的是提高能效,降低耗电功率。冬季水温不要太高,因为水温高时,虽然制冷量高了,但耗电功率也高了,能效系数变化不大。

★设计时要考虑采暖空调对象建筑物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与建筑物的数量有关,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确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使用系数的确定》列出数据是:当住户〈100户时,该系数为0.7;当户数为100~150户时,为0.65~0.7;当户数为150~200户时为0.6.

(五)直燃机机组

直燃机设计选型时要确保同时满足冷热负荷的需要,但不设过大余量,以防造成主机投资浪费。一个系统最好配置两台以上主机且分别配置独立的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及冷热水循环泵,这样可以使系统可靠性更高,低负荷时水泵电耗更低。由于直燃机运转时无振动、无磨损,运转可靠,如选用单台主机也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不降低其可靠性。

标准型直燃机供热量是制冷量的80%,即.如果热负荷大(如制冷时供卫生热水,或供暖时供卫生热水或供暖负荷大于制冷负荷),则可选择高压发生器加大型以提高供热能力,或选择大冷量机组来实现(这样初投资较大)。每加大一号高压发生器,供热能力增加20%,即Q增加=0.8×0.2.如夏季制冷并供应卫生热水(按夏季制冷量选型)则有:,或,,N为高压发生器的加大号数。如系统需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并供应卫生热水(满足夏季制冷量要求选定机型后校核冬季供热量)则:

①满足夏冬两季使用要求;

②如冬季热负荷大,采取加大高压发生器满足;

③如冬季热负荷大,采取加大机组型号来满足使用要求(,指机组加大型号后的制冷量)。若须加大机组型号满足使用要求,则夏季靠调节燃烧器以保证经济运行。在过渡季节系统则靠调节燃烧器火头以保证经济运行。另外,制冷量和供热量的比例也可利用一些阀门来调节实现。

(六)热泵机组

★机组负荷选择风冷热泵机组的容量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夏季冷负荷来选择,同时对冬季热负荷进行校核计算。如果机组供热量大于采暖负荷,则该机组满足冬季采暖要求;如果采暖负荷大于机组供热量,可按下面2种情况考虑:当机组供热量小于等于采暖负荷的50%~60%时,可增加辅助电加热装置;反之则应综合考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来确定机组的容量,即适当加大机组的装机容量。

★辅助电加热装量的形式风冷热泵机组空调系统的辅助电加热装置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选择:(1)在风机盘管系统中设置小型锅炉,以此来提高冬季机组的供水温度;(2)在有另外热源(热水或废热水)时,可采用扳式热交换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3)采用直烧式(气源可为水煤气、天煤气、柴油等)加热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4)采用电加热器提高冬季供水温度。

★蓄冷(热)负荷在选择风冷热泵机组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蓄冷(热)负荷。一般公共建筑,空调设备往往是间歇运行,即白天运行、夜间关闭,这样在第2天运行时,由于建筑物的蓄冷(热),房间温度需要运行一定的时间后能达到设定值,如果要求缩短这一时间,在选择机组时就要考虑蓄冷(热)负荷。它与预冷(热)时间有关,一般预冷(热)时间按2~3h.

(七)组合式空调器类综述

目前,在各类综合性功能高层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往往对所需温度、湿度、新风量、冷(热)负荷的空气气流组织,采用分层或分区进行集中处理,其优点是便于建筑物内的物业管理和使用中的节能。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特点是以功能段为组合单元,用户可根据空气调节和空气处理的需要,任选所需各段进行自由排列组合,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考虑到运行和检修方便、气流均匀等因素,应适当设置中间段。

选型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向制造厂家提供组合式空调机组所需功能段的组合示意图。示意图上应注明所选机组型号、规格、段号、功能段长度、排列先后次序以及左右式方位等基本要求。

2、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操作面规定为:

(1)送、回风机有传动皮带的一侧;

(2)袋式过滤器能装卸过滤袋的一侧;

(3)自动卷绕式过滤器设有控制箱的一侧;

(4)冷(热)媒进、出口的一侧,有排水管一侧;

(5)喷水室(段)喷水管接水管的一侧。

当人面对机组操作时,气流向右吹为右式,反之则为左式,选型订货时需说明所需机组的左、右式。

3、选用表冷器、加热器和消声器前,必须设置过滤器(段),以保护换热器和消声器表面清洁度,防止堵塞孔、缝,并应设置中间段。

4、喷水段、表冷段等,除已有排水管接至空调机组之外,还应考虑排水的水封装置。

5、选用喷水室(段)时,应说明几级几排。

6、选用表冷器、加热器(段)时,应注明型式和排数,使用的冷(热)媒性质、温度和压力等。机组用蒸汽供热时,空气温升不小于20℃;以热水加热时,空气温升不小于15℃。

7、选用干蒸汽加湿器需要说明加湿量、供汽压力和控制方法(手动、电动或气动)。

8、选用风机段要说明风机的型号、规格、安装形式、出风口位置,风机段前应设置中间段,保证气流均匀。新风机组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34kJ/kg.

9、注明各风口接口的位置、方向和尺寸,送、回风阀的型式、规格,采用的控制方式(手动、电动或气动)。风机出口应有柔性短管,风机底座应有减振装置。

10、需要留出的观察孔以及仪表安装孔位置和个数,风机供电的引线位置走向。

11、机组的基础应高于室内地平面,基础四周应设有排水沟或地漏,以便排除冷凝水和放空设备底部存水。

12、机组四周或机组与机组(多台时)布置时应留出足够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13、考虑到机组防腐性能,箱体材料最好选用镀锌钢板、玻璃钢或特殊铝合金。对于黑色金属制作的构件表面应作过防腐处理;对于玻璃钢箱体应采用氧指数不小于30的阻燃树脂制作。

14、机组漏风率标准:

(1)机组内静压保持700Pa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3%

(2)净化空调系统的机组内静压保持1000Pa、洁净度低于1000级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2%;洁净度高于或等于1000级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1%.

对机组性能考核要求:机组的风量、余压、供冷量和供热量的实测值应大于或等于其名义值的93%.机组的水阻力和输入功率的实测值不得大于其名义值的110%.

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机组风量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全压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88%.

b机组额定供冷量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17kJ/kg;新风机组的空气焓降应不小于34kJ/kg.

c机组供热量的空气温升至少应不小于蒸汽加热时温升20℃热水加热时温升15℃

机组在85%的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启动和工作。

机组的盘管及其管路在下列相应条件下应能长期正常运行,且无渗漏:

a冷水盘管在980kPa压力下,或通热水使用时,在980kPa压力、60℃的热水条件下;

b热水盘管在980kPa压力、130℃的热水条件下;

c蒸汽盘管在70kPa压力、112℃的蒸汽条件下。

机组箱内的隔热、隔声材料应具有无毒、无异味、自熄性和不吸水性能。不应使用裸露的含石棉或玻璃纤维的材料。隔热、隔声材料与面板之间应贴牢固、平整、无缝隙,保证在运行时箱体外表面无凝露。

机组应有凝结水处理设置,在运行中箱体外不应有渗漏水,箱体内不应有积水,排水应通畅。

箱体和检查门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机组的漏风率应不大于5%.检查门锁紧性能要好,防止因内、外压差而自行开关。盘管的迎面风、风速超过2.5m/s时,应加设挡水板。喷水段进、出风侧应有挡水板。

机组箱体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运行中不应产生变形。机组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其表面均应做防腐处理。

第三章辅助设备选型综述

一、清水泵类产品选型指南:

1、选择清水泵主要看参数流量和扬程;

2、离心泵适用于大流量、大扬程的场所;

3、管道泵流量范围不大,适用于扬程低的场所;

4、常规选择卧式泵,当安装有局限时选立式泵;

5、当单级泵不能满足要求时选择双级泵;

6、当温度t>65℃,选热水泵;当t≤65℃,选冷水泵。

二、新风机设备选型步骤如下:

1、据安装设置选择新风机的形式;

2、设备风量、风压选用时以不小于设计值为原则;

对于特殊行业,如医院(手术室、特护窝病房)、实验室、工业车间、按文书行业相关规范条例确定所需新风量。

3、确定制冷量及制热量的设计工况;

4、原则上一台新风机组只负责一层楼面所需的新风量;

三、风机盘管设备选型步骤如下:

1、明确所选用机组的型式、规格、风口位置等要求。

在选用风机盘管制冷机组时,是把设计预热负荷与机组显热负荷相匹配。在大多数情况下,盘管有足够的潜热容量,可满足设计需要。如使用室外空气则相应修整其负荷及计算公式:水温升(℃)=空气温升(℃db)

先要确定工作要求:

制冷:室内预热制冷负荷(),室内总热制冷负荷(),进风温度(℃db/℃wb),进水温度(℃),风量();

制热:通常按制冷选用的机组,供暖能力是足够的,回执量是按照水流量相同时来选定的。即用进水温度来满足室内所需加热负荷。室内加热负荷(),进风温度(℃)。

然后再确定机组规格、水量、所需水温及压降等参数。

2、明确所选用机组的接水管左出或右出方向(与管道布置等有关)。

3、明确风机电动机轴承是否采用含油或不含油轴泵。若选用不含油轴泵,使用中一贯内按规定定期加油。

4、注意出水的保温措施,以免夏季使用时产生凝露,污损室内建筑物。

5、冬季通热水,水温一般不超过60℃,可减少结垢,同时减轻冷热交替作用使胀管胀紧力减弱,影响传热。

6、机组盘管最高处设置放气阀。

四、冷水塔类综述

1、按照被冷却水的温度选择:高温塔、中温塔、常温塔。

2、按照安装位置的现状及对噪声的要求选择:横流塔与逆流塔。

3、按照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选择冷却水量,原则上冷却塔的水量要略大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

4、选用多台水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

其次,冷却塔选型需要注意:

1、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13、圆塔多塔设计,塔与塔之间净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5倍塔体直径。横流塔及逆流方塔可并列布置。

14、选用水泵应与冷却塔配套,保证流量,扬程等工艺要求。

15、当选择多台冷却塔的时候,尽可能选用同一型号。

此外,衡量冷却塔的效果还通常采用三个指标:

(1)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之差Δt,Δt被称为冷却水温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对生产而言,Δt越大则生产设备所需的冷却水的流量可以减少。但如果进水温度t1很高时,即使温差Δt很大,冷却后的水温不一定降低到符合要求,因此这样一个指标虽是需要的,但说明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

(2)冷却后水温t2和空气湿球温度ξ的接近程度Δt‘,Δt’=t2-ξ(℃),Δt‘称为冷却幅高。Δt’值越小,则冷却效果越好。事实上Δt‘不可能等于零。

(3)考虑冷却塔计算中的淋水密度。淋水密度是指1m2有效面积上每小时所能冷却的水量。用符号q表示。q=Q/F,m3/m2.h(Q-冷却塔流量,m3/h;F-冷却塔的有效淋水面积,m2)

其它说明:

1、根据使用工况及水量确定它的主要参数。

2、优选换效率高的(相同水量体机小的)。

3、优选噪音低的(相同水量风机输入功率低的噪音低)。

4、填料材质好的寿命长、阻燃填料为第一优选。

5、选型位置应考虑不受季风影响。

要求:

1、阻力后的配管不能低于补水管进水口径。

2、冷却塔出水管的阀门离塔越近越好。

3、建议回水管室外部分做保温。

4、多台并联的冷却塔建议水路做成两路,便于在机组能量调整时节能运行。

5、冷却塔启动时一定要先开水泵,后开风机。不允许在没有淋水的情况下是风机运转。

因此,在布水管上设有倾斜的收水板,如果开动风机而没有喷水时,布水器反转,收水板会刮到填料,使填料刮出来被风带走,或者将布水管卡坏,因此,冷却塔启动时,一定要先开水泵,后开风机,停止工作时,应先停风机,后停水泵。

五、风口类产品选型指南

1、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和现场的条件等,确定送回风的形式、气流组织形式以及风口型式;

2、其次,再根据风量来确定风口的外形尺寸;

3、再次,选型时还要注意以下要求:

(1)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2)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以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而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3)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采用贴附侧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

(2)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至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3)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此外,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时,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

(2)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选型范文篇7

H公司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于1996年在中国投资的一家中型制造型企业,其在实施资产管理系统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内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的问题有:

1.设备实物信息不完整,不统一。公司成立数年来,由于产线产品的变化,于不同时期,购买了诸多生产设备且型号复杂,在购买之初,未纳入统一的信息管理,也没有设备台账,现有的信息中缺少位号、厂商信息、备件信息等设备管理关键信息,给实际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

2.设备维护维修记录不完善,维修作业管理不善。这主要表现在维护维修作业档案和知识库缺失;设备出现故障往往不能及时通知到维修人员,造成设备停机时间过长,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维护作业安排也是被动式安排,往往出现问题才派工维护,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绩效也难以记录和考核。

3.资产缺乏生命周期管理。首先,备采购流程不明确。前期在设备申请和采购过程中不区分一般物料和固定资产,因而资产设备在申请和请购过程中缺少工程维修部和财务监控审批,有些设备作为易耗品购入使用,有些设备到了现场并投入使用,但工程维修部和财务部却未进行登记入账。其次,现场设备损坏没有严格的上报流程,经常有设备损坏后拆除修理,但却未在设备台账上更新,造成账实不符。

二、选型原则

2008年,根据美国总部战略规划,这个工厂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多的产品将转移到这个工厂生产,现有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战略发展的要求,所以,H公司决定实施资产管理系统。由于H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的上述问题和实施资产管理系统的复杂性,H企业在选择具体资产管理系统时遵循了下述原则:

1.功能与技术并重原则。技术过低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技术过高对中小企业不适用;功能较弱则仅能满足部分要求,功能过多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有些功能闲置的现象,且会增加采购成本。H企业准确的把握了二者的结合点,且坚信只有适合企业的软件才是最好的软件,而不盲目追求高技术。

2.信息集成原则。鉴于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信息高度集成,为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软件设计时需要预留字段及接口,以备企业将来根据业务需求变化时系统进一步升级优化之用。

3.易操作性原则。优秀的资产管理软件能够将系统管理的理念和国人的操作习惯和操作逻辑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此类软件容易操作、界面架构清晰、便于上手和接受。

4.关注后续服务原则。H企业的员工多数年轻,经验不足,所以H企业特别注重实施此系统的后期服务,通常包括:培训、维护、升级、二次开发等,对其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实现的方式方法、达到的程度和费用在选型时也进行了审慎的评估。

5.注重将来需求原则。H公司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特别强调了此软件的使用周期,在使用期间内,企业不希望有软件过多的更新换代,所以希望现有产品能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可以满足未来产品升级、复杂技术的需求。

三、选型因素

1.软件质量。这主要考虑了软件采用的IT技术构架及整体性能两个层次,在技术方面,高质量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一般具备以下特性:符合主流技术、采用先进的系统技术架构、兼容性好,能够整合不同软硬件、采用标准化软件结构、二次开发工具强大、软件内部的集成水平高。在功能方面,主要考量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及扩充性两方面。在易用方面,主要考虑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方面的易用性以及操作流程简单明了、操作界面具有较好亲和力等。

2.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施必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所以必须考虑各候选供应商的综合实力。

3.现有ERP系统和未来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的。在此基础上H企业又对自己的需求在高低两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分析。

4.成本和预期效益。H企业在选型时对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了综合评估。这些成本主要包括软件价格、项目咨询费用、教育培训费用、维护费用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费用等。

四、选择过程

1.现状与需求分析。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了解目前企业设备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进而明确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和需求。在选型过程中,H企业对自身的设备管理现状与需求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按重要性提出了4大类18条具体需求。

2.确定项目预算。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选型时,H企业要对总投资进行了规划和预算。只有明确的预算,在选择企业资产管理功能模块时才能对于哪些功能模块目前就上,哪些功能模块可以后补添加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既不能过于计较成本而影响工期和质量,也不能不计成本盲目投入。

3.成立选型机构。在明确了需求和项目预算之后,H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企业资产管理项目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包括需求部门、IT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关键部门和人员。

4.比较多家供应商。各种软件有各自专注的领域和行业,其设计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性。在选择这些供应商时,首先排除了不符合本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或者综合实力较弱的供应商,然后评估了供应商的实施团队和特点以及规模、行业特色、业界中的声誉、价格等。

5.系统演示比较。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供需双方都正确的理解需求含义及实现手段的最好方式是进行系统展示。H企业将自己典型业务样本提供给企业资产管理供应商,让企业资产管理供应商用企业的数据进行演示,根据企业的实际流程当场演示各部门操作,以确定演示结果是否满足企业需求。

选型范文篇8

关键词:电缆选型经济电流密度经济截面选型软件

ICA是国际铜业协会的英文缩写,全称InternationalCopperAssociation.Ltd。众所周知,多年来,国际铜业协会(中国)为推动铜导线的应用和促进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笔者认为,ICACable2001电缆选型软件是国际同业协会(中国)为我国建筑电气行业所作的又一重大贡献。下面,笔者就这一软件应用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感受,衷心希望国际同业协会(中国)和广大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的推广这一软件的应用,减少设计中的计算工作量,并为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1.设计中的现状和软件推出的背景

从安全运行角度出发,在设计中一般是按温升(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遵从《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4条,以保证线芯的实际工作温度不超过长期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维持线缆的正常使用年限。有的人坚持够用就行的的观点,只考虑初始投资(含购置费用和安装费用),忽略长期的经济效益——即运行期内的电能损耗费用;有的人考虑了电力负荷远期增长的需求(这本是好事),从末端逐级将线缆放大,结果低压配电干线截面很大,大大增加了初始投资;并且设计文件也不能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所以建设方对此意见很大。

从经济的观点分析,若想减少电能损耗,导线截面越大越有利;若想减少初始投资,节约有色金属,导线截面肯定越小越好。不难看出,这是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经济截面。因此,除了从安全运行角度考虑,按照允许载流量选择线芯截面外,还应该坚持电能损耗和初始投资之和最少的原则,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或者校验截面)。这样确定的经济截面才是设计人员和建设方都满意的结果。这就是ICA电缆选型软件推出的背景。

值得提出的是,2004年年初以来,有色金属的价格大幅上扬。在此背景下,经济电流密度设计方法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2.软件的一些主要特点

软件提供了直观的操作方法和输出结果,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文档资料供用户查询。

进入电缆选型系统,软件提供了五大板块内容供用户选择:公式计算、分析比较、文件、数据查询维护、文档手册。

“公式计算”含三个菜单,分别进行不同的计算:经济导体截面、经济电流范围、载流量截面。在已知负荷的情况下,可按经济电流密度方法确定经济导体截面,也可以按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而在导体截面选定的情况下,则可以确定经济的电流范围。在软件安装完成后,系统自动建立ICACable2001文件夹,计算结果将以ICAFiles(*.ica)的特定文件类型存入此文件夹,以便用户查询和打印输出。

“分析比较”含两个菜单:经济截面校验、经济因素分析。进入“经济截面校验”,软件可以以载流量、热稳定、电压降等条件对计算出的经济截面进行校验,并能算出各截面电缆的投资及回报。“经济因素分析”则以图形曲线的的形势直观的显示出不同的经济因素条件对经济导体截面或者经济电流密度的影响,如经济寿命期限的影响、最大年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影响、初始投资的影响等。

“文件”含两个菜单:打开文件、退出。“打开文件”就是查看软件计算的存储结果,软件自动引导用户到ICACable2001文件夹,查找以“.ica”为扩展名的文件。“退出”则指退出电缆选型软件。

“数据查询维护”功能包含数据输入向导、电缆型号、电缆参数、电缆载流量、电缆成本、电价维护等。在设计中,用户可以方便的对这些数据查询,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数据更改。

“文档手册”包含使用手册和参考文档。“使用手册”提供了本软件的帮助文件。“参考文档”包含三个内容:电力电缆线芯经济截面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电缆尺寸的经济最佳化。分别对经济方法选择截面的原理和历史渊源、国家标准有关电线电缆的载流量标准和IEC的相关标准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引用。

3.软件应用的可信度

在学习此软件的过程中,笔者留意了国家相关规范和电气设计手册,验证软件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的可信度。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2.2.2条规定如下:“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三、导体应该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这条规定列入了建设部2002年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其中第四款是不需要计算的,并且在设计中也没人违反,不需讨论。

ICACable2001软件针对规范前三款均提供了完善的计算功能:载流量截面计算、经济导体截面计算,经济截面校验中提供了热稳定校验和电压降分析。这样,电气设计人员能为施工图审查提供翔实的依据。

应该注意到,规范要求考虑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另外,建设部2003年了《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其中,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的“供配电”部分也要求在选择电气导体截面时考虑敷设环境、环境温度及敷设方式的修正系数。大家无需担忧,ICACable2001软件对这些因素都作了考虑,设计人员只需要逐项选择即可,软件计算时自动加入修正系数。可以想象,靠手工完成这些工作有多么困难!

软件提供的线路电压损失校验依据的计算公式是终端负荷用电流矩(A﹒km)表示的,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表9-65完全吻合,具有可信度。参数的录入相当简单,只需给出标称电压、负荷计算电流、线路长度和功率因数,而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和感抗这两个参数软件会根据用户选定的电缆规格自动从数据库读入。不过,用户在录入参数时要注意物理量的计量单位,一定要符合软件的要求。

关于线路电压损失计算问题,笔者想再罗嗦几句。我们知道,进行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时,终端负荷可以用电流矩(A﹒km)表示,也可以负荷矩(kW﹒km)表示。很多设计人员参考《92DQ1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进行电压损失校验,终端负荷采用负荷矩表示,而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找不到类似的表格,笔者倒是在陈元丽所著《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第一版)表5-65发现了,只是《92DQ1》的数据稍微偏大一点,差别不大。但是,使用《92DQ1》无法对电缆和铜芯氯丁橡皮绝缘架空电线进行电压损失校验。

因此,笔者认为:终端负荷电压损失校验用电流矩表示较好,可以从《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获得各种参数。大家可以运用Excel编制电压损失校验的计算表格,只需录入三相线路每1A﹒km的电压损失百分数Ua%(%/A﹒km)(此参数可查手册获得)和负荷计算电流Ij(A)、线路长度L(km),计算表格会根据简化公式U%=Ua%*Ij*L自动计算,不再需要录入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和感抗,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下电压损失校验的计算。但是要明白,这和ICACable2001引用的公式殊途同归。

ICACable2001也提供了电缆的热稳定校验功能。我们知道,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连接件产生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而导线热稳定校验的目的就是保证设备开断故障电流前不致因过热而损坏线路绝缘。软件引用的是《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的高压系统短路稳定校验公式(5-21),而低压系统绝缘导体的热稳定校验公式(11-1)和公式(5-21)略有不同,但很相似。那么,软件引用的计算公式是否也可用于低压系统呢?

我们知道,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发生短路的情形是不一样的,短路电流计算条件差别也很大。例如,当低压系统电路电阻较大,电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较快,一般不考虑非周期分量;只有在离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很近处才需要计算非周期分量;《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2.2条亦规定“(低压系统)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而高压系统短路时,一般要考虑非周期分量,只有远离发电机端的网络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在整个短路过程不发生衰减。因此,高压系统热稳定校验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对低压系统同样适用,公式(11-1)可以看成是公式(5-21)的特例。只不过,两个公式的电流和时间参数在概念上有差别。在录入计算参数时,设计人员要注意参数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凡是低压系统没有的参数均输入0。

限于笔者水平有限,仅对个别技术问题作了粗浅的探索。通过这些讨论,笔者认为ICACable2001电缆选型软件具有可靠的技术支持,具备应用的可信度,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选型范文篇9

χdo=(0.3+1.0)/2=0.65

由此,可计算其余参数的平均值。动力黏度μcore的平均值为

μcore=[χ/μr+(1-χ)/μ1]-1=[0.65/11.446+(1-0.65)/266.78]-1=17.212kg/(m·s)

每一散热板制冷剂质量流量

qmr,eq''''=qmr/11=0.042/11=3.8182×10-3kg/s

散热板内孔的制冷剂质量流速qmr,A为

qmr,A=qmr,eq''''/(1/4·π·D2h,r)=0.0038182/[3.1416/4×

(3.7265×10-3)2]kg/(m2·s)=350.077kg/(m2·s)

雷诺数Recore为

Recore=qmr,A·Dh,r/μcore=350.077×3.7265×10-3/(17.212×10-6)=75794

干度平均值为

χdo=0.49+627Recore-0.83=0.49+627×75794-0.83=0.54587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制冷剂干度从0.3~0.54587~1变化,后还有过热蒸气区。因此很难准确估计每一阶段所占的百分比,只能凭经验估计。在此,取过热蒸气区为20%,于是可以计算出干燥点之前的两相区约为28%,干燥点之后的两相区约占52%。

(1)干燥点之前的两相区,取χ=0.417,则在散热板内孔内,制冷剂气液两相均匀紊流工况的Lockhart-Martinelli数Xtt和关联系数F(Xtt)分别为

Xtt=[(1-χ)/χ]1-W/2(ρl/ρv)0.5(μv/μl)n/2

=[(1-0.417)/0.417]1-0.3/2(1285.86/15.712)0.5(11.446/266.78)0.3/2=7.5

F(Xtt)=(1+2.30/Xtt2)0.374=(1+2.30/7.5)0.374=1.0151

制冷剂两相流折算成全液相时,在折算流速下的表面传热系数αl为

αL=A[qmr,A(1-χ)Dh/μl]-hqmr,A(1-χ)cP1

=0.341[350.077(1-0.417)3.7265×10-3/266.78×10-6]-0.3×350.07×(1-0.417)13532.2W/(m2·s)

=7966.028W/(m2·s)

制冷剂两相流的表面传热系数αr为

αr=αLPRl0.296F(Xtt)

=7966.028×3.9680.296×1.0151W/(m2·s)=12160

(2)过热区制冷剂侧的雷诺数Reeq,r,普朗特数Prv,努塞尔数Nu,表面传热系数av分别为

Reeq,r=(qmr,ADh,r)/μv=(350.077×3.7265×10-3)/(11.446×10-6)=113950

Prv=0.8471

av=(Nu×λv)/Dh,r=(50722×12.034×10-3)W/(m3·k)=1638W/(m3·k)

(3)干燥点之后的两相区取χ=0.766,则把Xd0=0.5458带入干燥点之前的两相换热公式,计算得ad0=11165W/(m2·s),于是ar为

ar=av+{1-[(X-Xd0)/(1-Xd0)]1.5}×(ad0-av)

=1638+{1-[(0.766-0.54587)/(1-0.54587)]1.5}×(11165-1638)W/(m3·k)=7950W/(m3·k)

最后,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为

ār=(12160×28%+7950×52%+1638×20%)W/(m3·k)=7866W/(m3·k)

5.3.7计算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

如忽略管壁热阻及接触热阻,忽略制冷剂侧污垢热阻取空气侧污垢热阻ra=0.0003(m3·k)/W,则传热系数k为

k=1/[(1/ār)Aa/Ar+ra+1/aeq,a]=1/[(1/7866)0.706555/0.113+0.0003+1/323.3]W/(m3·k)=238.777W/(m3·k)

对于对数平均温差为

∆tm=(Tal-Ta2)/ln{(Ta1-Te)/(Ta2-Te)}=(27-7.25)/ln{(27-2)/(7.25-2)}℃=12.655℃

由于板翅式蒸发器的流程较少,而且在流道转弯处制冷剂与空气成顺流流动形式,因此按纯逆流方式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偏大。另外,湿工况在增大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的同时也增加了液膜热阻,因此空气侧的实际表面系数低于计算结果。综合两个方面的考虑,传热系数与对数平均温差之积预乘上一个修整因子,ψ=0.65,则所需总传热面积(以外表面为基准)A0为

A0=Qe/(4k)=29311/(4×238.777×12.6555)m2=14.9m2

与前面计算出15.167m2的相对误差不大

5.3.8计算空气侧阻力损失∆Pa

空气侧摩擦阻力因子ƒ为

ƒ=5.47RePL0.72hL0.37(lL/hF)0.89PL0.2hF0.23

=5.47×4300.72×0.4144550.37×(6.8/7.9)0.891.10.27.90.23

=71.98×10-3

则空气侧阻力损失∆Pa为

∆Pa=4ƒ·WF/Dh,a·ρ·v2a,max

=4×71.98×10-3×0.065/(2.792×10-3)×1.1025×5.872Pa

=278.313Pa

最后根据空气阻力和风量选择风机。

5.4膨胀阀

丹佛斯(DANFOSS)TDEN型膨胀阀适用于HFC134a制冷剂。其选型方法是根据给定的工况,膨胀阀两端的压力降和蒸发器的负荷,经制冷剂液体过冷度修正后,查该型号的技术手册。

5.4.1确定TDEN型热力膨胀阀两端的压力降根据所给定的工况

系统中制冷剂液体流经管路、管弯头、干燥过滤器、视液镜、电磁阀等部件,其压降之和设为∆P1=66kPa多流程供液的蒸发器前需安装液体分配器,其压降设为∆P2=65.67kPa。由于整个系统压力平衡,则有

Pe=Pc-∆PTXV-∆P1-∆P2

于是,热力膨胀阀端的压力降∆PTXV为

∆PTXV=Pc-Pe-∆P1-∆P2=1681-349.63-66-65.67=1200kPa=12bar

5.4.2蒸发器负荷的过冷修正

根据丹佛斯(DANFOSS)TDEN型膨胀阀的技术手册规定,当热力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偏离4k时,蒸发器的制冷量必须进行修正。修正方法是将所需制冷量除以下表所给的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的蒸发器制冷量。

在阀前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为∆tsc=5℃,修正系数为1.013,则修正蒸发器制冷量Qe,s''''为

Qe,s''''=29.311kw/1.013=28.9kw

则每只蒸发器的修正制冷量Qe,s″为Qe,s″=28.9kw/2=14.52kw

5.4.3根据∆PTXV、te、Qe,s″确定应匹配的热力膨胀阀容量

由于热力膨胀阀的制冷量,必须等于或稍大于修正后的蒸发器制冷量,因而可按∆PTXV=12bar,te=5℃,Qe,s″=16.8kw>14.52kw,在丹佛斯(DANFOSS)TDEN型膨胀阀的技术手册的有关参数中,查到TDEN5.8能够满足整个制冷系统匹配的要求,因此,选用两个TDEN5.8型。

第6章空调系统的性能匹配

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匹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成本经济预算与运行经济预算,以及汽车动力配置方案允许的条件下,如何使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特别是对系统性能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总成及管系等部件,在额定运行工况(设计工况)匹配得最合理,以使各部件性能以至系统性能,在该工况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最可靠,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最大负荷工况和恶劣运行工况运行能力。

汽车空调系统图

1压缩机;2高压软管;3冷凝器;4冷却风扇;5干燥储液器;

6高压软管;7膨胀阀;8蒸发器;9风机;10吸气管。

6.1压缩机的匹配

从系统匹配和成本经济、运行经济角度考虑,车用空调系统在额定运行工况(通常把该工况作为设计工况)应选配多大容量,多少输入功率,多高转速的车用空调压缩机,这是汽车空调系统设计在完成空调负荷计算后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车用空调压缩机的选型计算,包括设计工况计算和变负荷工况计算。

6.1.1车用空调压缩机选配的依据

当车身结构确定后,车用空调系统设计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行车厢空调负荷的设计计算。一般空调负荷计算,包括额定工况和最大负荷工况的负荷计算空调负荷计算的结果是车用空调压缩机选配的依据。

额定工况是指有关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车用空调系统运行工况。如CJ/T134—2001《城市公交空调系统技术条件》规定,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额定运行条件是:冷凝器总成的环境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60%;蒸发器总成进风的干球温度为≤28℃,湿球温度为19.5℃。有时,设计工况也可以按所设计车辆在当地经常运行的条件综合考虑来确定,但须按有关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车用空调系统运行工况加以校核。额定工况必须确定的参数有:冷凝器总成环境气象参数,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压缩机吸气管路的压力降等。

最大负荷工况是指车用空调系统按额定工况设计好后,在特定运行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具有最大制冷能力的运行工况。一般当汽车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后,车用空调系统刚起动时刻的运行工况,就属这一特定运行工况。最大负荷工况的参数也包括上述额定工况的各项参数。

6.1.2压缩机与发动机的传动比及压缩机转速的确定

在非独立式车用空调系统中,压缩机都是由主发动机通过离合器的吸合和带传动系统来驱动。压缩机的转速与主发动机的直接有关,两者之间的传动比除与主发动机的转速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压缩机的最高连续转速。传动比的确定,对于非独立式车用空调系统制冷性能的发挥和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汽车发动机的转速范围比较宽,一般在700~2400r/min之间,汽车在停驶(发动机怠速传动)和低速状态时,发动机转速低空调的转速也低会造成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不足。汽车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和压缩机的转速较高、空调制冷能力强劲、压缩机的耗能也高,对于安排非独立车用空调机组的城市公交空调客车,采用循环离合器控制制冷系统运行时,这一影响尤其明显。因为这类空调客车需要的制冷量较大,一般都是安装一台活塞式车用空调压缩机,由于它受到往复运动结构特点的限制,只能以较大的传动比来提高其转速,主要是防止发动机一旦高速运转时,导致压缩机因转速超出极限范围而损坏。

由上述可知,采用循环离合器控制方式控制制冷系统运行的非独立式车用空调系统,其压缩机在额定空调工况转速的确定,须考虑发动机与压缩机之间的传动方式和它们的传动比。比如,汽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当发动机转速为1440r/min时,若传动比为1:1.25,则压缩机的转速就可达到1800r/min。

6.1.3压缩机与冷凝器、蒸发器的性能匹配

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件,其上游部件是蒸发器总成。下游部件是冷凝器总成。它们之间的性能是相互影响的,当蒸发器内制冷剂蒸发温度Te(或压缩机吸气压力Ps)变化时,压缩机的输气量会变化,而压缩机制冷量Qe,c、制冷剂冷凝温度tc都会变化。因此,在选配或设计冷凝器和蒸发器时,应当与所选配的压缩机性能相匹配,并且三者性能要综合考虑,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件的作用。

6.2冷凝器总成的匹配

冷凝器总成,从系统匹配角度来讲,所关心的是冷凝器总成的整个性能,不仅包含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而且包括冷凝器与冷凝器风机、风道的空气流来匹配性能,冷凝器总成与压缩机、蒸发器总成的匹配性能。

6.3蒸发器总成的匹配

蒸发器总成,从系统匹配角度来讲,所关心的是蒸发器总成的整个性能,不仅包含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而且包括蒸发器与蒸发器风机、风道的空气流来匹配性能,蒸发器总成与压缩机、冷凝器总成的匹配性能与接流机构(如热力膨胀阀)。制冷剂分配器的匹配性能,从整车空调效果的角度来考虑,甚至还包括蒸发器总成与车室内风道设计,风口布置的匹配性能。这就需要在蒸发器总成的风机选配时,风机的风量确定,不仅要考虑蒸发器总成中风道的阻力特性,好要考虑车室内风道的阻力特性。

6.4热力膨胀阀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组成的匹配

上面讨论压缩机、冷凝器总成、蒸发器总成三部件匹配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假定热力膨胀阀的容量适应系统在规定工况范围内的运行需要,能够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所润湿,但若热力膨胀阀的容量匹配不合理的,比如配置的热力膨胀阀容量偏小时,就会出现热力膨胀阀对蒸发器总成的供液不足,此时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将下降,除了配置的热力膨胀阀容量偏小这一情况以外,还可能由于充注入系统的制冷剂量太少,或由于液体管道内摩擦产生的压力降过高,或由于膨胀阀阀门和蒸发器的位置比冷凝器高(如在内置式非独立车用空调系统中),使进入膨胀阀的液体中含有制冷剂蒸气而导致对蒸发器的供液不足。当冷凝器的环境温度较低时,也很容易发生车用空调冷凝器中制冷剂冷凝温度下降得很低,致使膨胀阀两端的压差不够大,导致蒸发器供液不足。这些情况最终导致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过低,制冷剂流量大为减小。

由此可知,热力膨胀阀的容量匹配不可忽视,而且热力膨胀阀的容量除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三部件匹配情况有关外,还与系统中管系的配置,蒸发器的位置等情况密切相关。制冷剂在管路系统与干燥过滤器、视液镜、电磁阀、液体分配器等配件和换热器中的流动阻力,一定要估算得符合实际,才能使热力膨胀阀的容量匹配得合理。

热力膨胀阀容量的匹配方法,须根据有关的标准和所选热力膨胀阀产品的技术要求而定。

第7章风道设计、风机选型及降噪技术

7.1风道设计

经过处理的送风和回风都必须通过风道才能进入和离开车室,而且车内的送、回风量能否达到要求,则完全取决于风道系统的压力分布以及风机在该系统中的平衡工作点。所以风道布置将直接影响车内的气流组织和空调效果。同时,空气在风道内流动所损失的能量,是靠风机消耗电能予以补偿的,所以风到布置也直接影响汽车空调系(如下图和附图一所示)

7.1.1车空调风管的选择

(1)风管材料及断面选择

风管用材料应表面光洁,质量轻,安装方便,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且抗腐蚀、寿命长、价格低廉。

一般汽车空调多用厚度为0.75~1.2mm的薄钢板,铝合金,镀锌薄钢板或塑料(聚氯乙烯)板制造。新型汽车空调系统还有采用玻璃纤维板风道。它对空调管道保温、消声起到良好的效果。

汽车空调系统选用的风管,主要有矩形和圆形两种截面。矩形风管高度低,容易与汽车构造配合安装,但加工制作和保温较困难。圆形风管管道阻力小,保温方便。随着城市公交车的大力发展,对城市公交车的要求越来越高。

(3)汽车空调风管的风速选择

汽车空调风管的风速应根据系统布置、送风量、风管结构及送风噪声要求等因素而定。表所示为汽车空调风管的风速选择。

汽车空调风管的风速选择

7.1.2汽车风管的保温

为了减小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损失以及防止低温的风道表面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结露,汽车空调中的风管都要保温。

保温材料目前使用的种类很多。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它们的导热系数大多在0.12(W/m·℃)以内。通过保温层管壁的传热系数与管壁间有空气流动,影响保温效果。

当风道布置在室外时,要做好防雨防潮措施,以及防止室外噪声随风道传入车内的措施。

7.1.3阻力计算

本风道设计有关参数参照相似车型;风道内空气的流动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摩擦阻力

力系数λ为0.15,再计算风道的水利半径Rs=A/P=ab/2(a+b)=0.05m,矩形风道当量直径Dv=4Rs=0.2m。工程上用等流量当量直径较为方便。工程设计手册中有线算图,计算时可为参考。

∆Pm=λ·l·ρ·v2/(8·Rs)=4.4Pa

(2)局部阻力

a、百叶窗口16个ZA=12.2Pa

b、变径弯头(90℃)2个局部阻力系数ξ为0.91

c、分叉三通(F2/F1=0.8),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ξ为0.2,对应总流速4.5m/sZ=27.45Pa

管道总阻力大约为40Pa,考虑到安全因素,安全因素增加15%则风机所需要40×1.15=46Pa

再加上蒸发器所需278.313Pa的压力,确定总的所需送风量为4000m3/h。

7.2降噪技术

7.2.1风管内的空气阻力和改进风管结构

对一定的送风系统,风机转速愈小、风压愈低,则风机噪声也愈低;在保证车室换气量的条件下,总送风量不必选过大,以利于降低风管内空气流速和减小风管空气流动阻力,风管内空气流动产生噪声,主要由于边界层产生涡流及其涡流区的压力和流速的变化;另外,气流遇到障碍物和风管内表面粗糙也引起气流噪声。因此,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不宜选择过大;对风管弯头、三通管接头、变截面过度段、调节风门等应作成流线型、渐缩型或设置导流叶片,以减小气流阻力和避免引起气流的涡流。

7.2.2风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通风系统的吸、排风口及空气分配器与风管之间应设置适当长度的喇叭管,而在空气分配器出风口尽可能增加出风格栅面积或装置导风叶片等,以减小空气动力噪声。

由于风机的振动,当风速和风压变化时,会引起风管振动而产生噪声。为此,除了在风机进、出口设置减振软管外,在风管穿过车壁的部位也应以软管相连接,并避免风管与车壁直接刚性接触,以减少风管振动传给车壁。

7.3风机的选择

第8章管道布置及要求

8.1管道的布置

当冷凝器位置高于压缩机,而且冷凝器的环境温度高于压缩机的环境温度时,排气管在离开压缩机后先下一段再向上,并且,在排气管中设置单向阀当压缩机的竖向长度超过8m时,应根据其排气管的竖向长度,在靠近压缩机的管段,则不允许出现呈下凹形状的“液囊”弯管。

8.2管路的设计布置

高压液体管应按可能遇到的最低冷凝压力和相应的最大制冷量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管径,以保证膨胀阀前后一定的压力差。同时,还应避免在水平的管路上弯成向上凸起的“气囊”,低压液体管应能保证冷却盘管各并联通道供液均匀,并且能保证回油。

8.3吸气管

在顶置式大客车非独立空调中,吸气管路都比较长,有的达8m,如果不注意吸气管路的阻力特性影响,使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明显下降。难以达到设计所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知,有的车用空调制造商为了节省吸气管路的制造成本采用较小直径的吸气管道,致使其中制冷剂流动阻力增大,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取得,一般来说,在压缩机选型时,压缩机制造商都在压缩机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指明了压缩机的吸、排气接管的尺寸,按照其规定设计吸、排气接管比较合理。

在管路设计方面,还要注意系统中的回油,这也是影响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方面的问题。除了应严格按照压缩机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润滑油加注量,加注与制冷剂相匹配的润滑油外在管路设计和布置时,应考虑如何使制冷剂中携带的冷冻油容易返回到压缩机中来。

吸气管路布置的注意事项如下:

(1)在车用空调系统中,一般蒸发器的安排位置都在压缩机之上,应在蒸发器的上部设计成一个倒U形弯,以防压缩机停车时流体流入压缩机而引起压缩机再起动时的液击。

(2)为防止由于润滑油加注过多所造成的液击事故,对这类车用空调系统,可在吸气管道出口段安装—油分离器让多余的润滑油留在油分离器中,不至于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

(3)在系统中只有单台压缩机时,其吸气管道入口处不能装设U形集油弯管,因有了集油弯管,停机后再起动时,会有大量的油进入压缩机,可能产生液击现象。

第9章空调系统的配置要求和试验规范与标准

城市公交客车空调的试验规范与标准,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4月20日,200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134—200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国家机械工业局在2000年11月6日的汽车空调行业标准:QC/T658—2000《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

9.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运行特点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与城镇间长途运输空调客车相比,有如下不同的运行特点:

(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车速较慢,一般在20km/h左右。

(2)车站距离较短,车速变化频繁,怠速状态较多。

(3)车门开启频繁,车内乘员的密度和流动性较大。

(4)运行环境恶劣,运行时间较长,有的达18h。

9.2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制冷系统的配置及其与车身结构匹配的要求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运行特点,要求其制冷系统具有车速慢时,仍有较大的能满足乘员舒适性需求的空调制冷量,因此,CJ/T134—200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对其制冷系统的工作,要求在制冷系统运行后的30min内,能达到如下性能:

(1)出厂新客车的车内外平均温度差必须大于7℃,在用车的车内外平均温度差必须大于5℃,而且当车厢外环境温度部高于38℃时,车厢内的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30℃。

(2)在车辆纵向轴线上,距车辆前、后挡风玻璃各1.5m和车辆中部三个离地板上方1.2m处的位置,所测的温度最大温差不超过3℃。

(3)出厂新客车,在单人与二人座椅纵向中心和多人座椅均分两点所处的纵向垂直截面上,沿垂直方向距坐垫表面上方635mm处与沿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的交点处,以及同一纵向垂直截面内,距地板上方50mm处,所测定的乘员头部温度应低于其足部温度2~5℃。

(4)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应基本均匀,风速应不大于6m/s,也不小于3m/s。为达到上述制冷效果,必须对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空调系统配置及车厢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与密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在制冷系统配置方面,标准规定必须按照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中的大值作为配置依据,选择制冷设备的容量。其一时按单位车厢容积装机制冷量计算,非独立式机组每1m3车厢容积需590~630W制冷量,独立式机组每1m3车厢容积需550~590W制冷量;其二是按额定乘员数人均装机制冷量计算,每个额定乘员需530W制冷量。额定乘员数按车厢内座位数加上每1m3走道面积站3个乘员计算。蒸发器风机风量匹配则按额定乘员数人均装机冷风量80m3/h计算。必须注意的是,鉴于各国制冷设备标定容量依据的测试条件不一致,所选择的制冷设备,其标定的容量最大值应不低于按QC/T656—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行业标准测定的额定制冷量的93%,否则仍会达不到制冷系统配置的要求。

所有上述制冷系统的配置还须受以下噪音指标的约束:

(1)在怠速状态时

车内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与压缩机安装处的上方,以及车顶回风口或换气设备处的噪音不大于74dB(A);车外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机处的噪音不大于84dB(A)。

(2)在车速为30时

独立机组的车内噪音不大于80dB(A);非独立机组的车内噪音不大于84dB(A)。在车厢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方面,空调车的车身结构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隔热保温措施,必须选择热导率小[小于0.038W/(m·k)]的隔热材料和隔热结构,在车厢体的关键部位,如车厢顶部(尤其时车厢左右两侧的顶部)、车厢地板(尤其是发动机顶部的地板)和热桥部位等处,加强隔热保温。衡量车厢围护结构隔热保温能力的标准是:在夏季,降温能力达到30min关闭制冷装置后,客车保持原30km/h的车速继续运动,车厢内气温上升到与外界气温相差1℃的时间不小于10min

在车厢围护结构的密封性能方面,必须注意车门门缝、车窗门缝、地板上维护与检查孔板的接缝,以及前围板的接缝等处的密封结构,保证其密封的质量。密封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2478—1990《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480—1990《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的规定。

9.3城市公交空调客车采暖系统的配置及其车身结构匹配的要求

在采暖系统的配置方面,要求暖风装置提供的采暖热量,必须使温带型空调客车的车内温度,在升温能力测试开始后30min内达到15℃以上;亚热带型空调客车在升温能力测试开始后30min内车内温度达到12℃以上、驾驶员足下温度达到15℃以上。为此温带型空调客车应按额定乘员数人均采暖热量520W以上来选择采暖设备的容量,按额定乘员数人均暖风量不小于20m3/h来选择暖风机的容量;亚热带型空调客车,应按额定乘员数人均采暖热量460W以上来选择采暖设备的容量,按额定乘员数人均暖风量不小于15m3/h来选择暖风机的容量。所有采用加热器的采暖系统,都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如QC/T634—20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等规定。

对于暖风管道布置及其雨车身结构的匹配,则应达到以下要求:

(1)采暖系统启动后的30min内在车辆纵向轴线上,距车辆前、后的挡风玻璃各1.5m和车辆中部三个离地板上方400mm处的位置,所测得的最大温差不得超过5℃。

(2)出厂新客车,在单人与二人座椅纵向中心和多人座椅均分两点所处的纵向垂直截面上,沿垂直方向距坐垫表面上方635mm与沿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的交点处,以及同一纵向垂直截面内,及地板上方50mm处,采暖系统启动后30min内,所测定的乘员头部温度应低于足部温度2~5℃。

(3)暖风管道出风口的风量应基本均匀,最大风量不大于4m/s,且不能直接吹向乘员的身体部位。暖风管道应有隔热层,凡乘员容易触到的暖风管道表面温度和暖风出口温度不得大于50℃。

采暖系统对车身结构隔热保温性能与密封性能的要求,与制冷系统的要求相同。衡量车身围护结构隔热保温能力的标准是:在冬季,升温能力试验进行到第30min,关闭暖风装置后,客车保持原车速(20km/h)继续运行,车厢内温度下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差1℃的时间不小于10min。

采暖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还应受其工作噪音的制约,即在客车停驶、仅采暖系统和通风装置工作时,工作噪音不得大于75dB(A)。

9.4城市公交空调客车通风换气装置的配置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由于密封性能较好,为保证车厢内的空气的洁净度和舒适度,在制冷系统和采暖系统都不工作的季节,能向车厢内不断输送新鲜空气,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它可以由安装在车厢顶部的两台通风换气扇组成,也可以通过空调系统中,具有蒸发器风机转速单独控制功能和新风门调节功能的控制系统,与调节机构跟风道系统联合组成。不管哪一种通风换气装置,其配置都应达到如下性能要求:最大装机通风换气量,应大于按额定乘员数人均新风量10m3/h的计算结果。而且在通风换气设备满负荷工作时,车内气流速度不能大于0.5m/s。在停车及发动机不工作时,通风换气装置处的车内噪音不能大于65dB(A)。

9.5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整车性能试验,包括制冷系统、采暖系统、通风换气装置和除霜系统实验。

(1)制冷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应在晴天少云、有日光直射、气温不低于30℃、风速小于5m/s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在用车(出厂新车使用一年后的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可以空车进行试验,出厂新车则应乘坐不小于额定乘员数80%的乘员,并使城市公交空调客车保持在30km/h的速度行驶才能进行。不管新车还是在用车,车辆在试验前都必须在日光下停车,门窗全开,使车内外温度平衡后才可进行试验。试验开始后,要求车辆必须全部关闭门窗,开启空调机,并全部打开各出风口,独立式空调制冷装置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转速稳定在最高(1800±100)r/min,风机开最高档,所有可调风口处于最大出风位置。

风量与风速可用带集风罩的风速仪进行测量,应在开机10min后的5min内,记录所有风口的平均出风口风速并计算总出风量。

噪音的测量应在无顶棚的空旷场地上进行,在测量中心点2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较大的反射物,测量场地本底噪声不得大于65dB(A)。车外噪声测量中心点距压缩机组中心点5m,距车厢地板高度1m,测点与机组间除本车车身外应无其他遮挡物。车内噪声测试点有三点:在压缩机组中心位置的地板上方1.2m处,回风口中心的车厢地板上方1.2处,客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内的地板上方1.2m处。车内外的测量点重复测量两遍,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

降温能力试验时,按前述要求的测点位置布置温度与湿度测点。在空调运转后的前10min,每隔2min记录一次,以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车内各点及回风口温度,直至30min结束。与此同时,测量空调机组出风口(最靠近机组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及回风口(距回风口平面距离200mm的纵、横向轴线中心)的干、湿球温度,记录在数据记录表中。

保温能力试验,按前述是在降温能力进行到第30min时关闭制冷装置,并使汽车继续保持原速(30km/h)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每隔2min测量记录一次车内温度,至第40min为止。

(2)采暖系统性能试验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15~-5℃、风速不得大于5m/s、晴天或阴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前汽车必须露天停放,并且门窗全开,使车内外温度平衡。试验时,新车乘员不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在用车可以空车进行试验。

风速与风量测量时,应关闭客车门窗,暖风装置开最高档(对于余热式暖风装置,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开机10min后的5min内,记录所有出风口的平均速度,并计算总出风量。

噪声测量时,应停驶客车、关闭所有门窗、暖风装置开最高档(对于余热式暖风装置,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在暖风装置中心位置的地板上方1.2m处,客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内的地板上方1.2m处选择三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录平均值。

升温测量时,应将测量点布置在车辆纵向轴线上,距车辆前、后挡风玻璃各1.5m和车辆中部三个离地板上方400m处的位置上。在用车的车辆处于怠速状态,关闭所有的门窗和除霜门口,独立式暖风装置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暖风装置的发动机最高转速稳定在1800r/min左右,暖风装置也开至最高档。出厂新车除满足这些外,还应要求车内乘员数不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并且客车应保持在201km/h的车速状态下行驶。试验时,在暖风装置运行后的前10min,每隔2min记录一次,以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车内各点的温度,直至30min结束。

新车保温能力测量,紧接在升温能力测量后进行,即当升温能力试验进行到第30min时,将暖风装置关闭,而客车仍继续保持20km/h的车速行驶,每隔2min测量记录一次车内温度,至第40min为止。

(3)通风换气性能试验

通风换气性能试验主要是测定通风换气量、车内气流速度和通风换气装置除的噪声。通风皇权测量时,应把测定布置在换气扇出风口三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各自的面积等分线,与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总共有12个测点(图12-5)在紧贴换气扇出风口的平面上,或在换气扇出风口临时安装的、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长度为500~1000m的短管出口平面上,用风速仪测出各点的风速。然后,取各测点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换气扇的出口风速。单台换气扇的送风量即可由下式求出:

qv=3600pR2qP

式中qv—单台换气扇的送风量(m3/h)

R—换气扇出风口半径(m)

qP—各测点风速的算术平均值(m/s)

对于空调系统中具有蒸发器风机转速单独控制功能和新风门调节功能的通风换气装置,其通风换气量的测量方法,与制冷系统性能测试时风量与风速的测量方法相同。

车内气流速度测量时,应关闭客车门窗,当换气扇启动第10min时,在车辆纵向轴线上,距车辆前、后挡风玻璃各1.5m和车辆中部三个离地板上方1.2m时,开始测量各点车内气流速度,但不要直接接受换气扇出风的影响。

通风换气扇装置除的噪声的测量点,应在距离换气装置中心500m除,测量时,换气装置开最高档。

(4)除霜系统性能试验

除霜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检查和测试空调客车在严寒条件下使用时,前挡风玻璃除霜装置的技术性能。

除霜系统性能实验应在无日光照射、气温为-15~-10℃、风速不大于5m/s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实验车辆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其除霜装置应调整到最大工作状态,利用采暖热风除霜的暖风装置应工作正常。实验道路应是平坦、硬实、无积雪、车流少的公路。实验仪器除测量范围为-50~50℃、最小为0.5℃的多点温度计、可暂停式秒表、综合气象仪、风速仪、发动机转速表、照相机、描绘除霜图形的特种笔外,还需要造霜用的喷枪、其喷嘴直径为1.7mm、工作压力为(350±20)kPa,液流量为395ml/min、距喷嘴200mm处形成喷射锥直径为1.7mm、工作压力为(300±50)mm。

实验前后分别用综合气象仪测试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外界环境平均气候参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前,需打开客车所有门窗,使车内外温度平衡,还需用含甲醇的酒精或其他类似去污剂,清除前挡风玻璃内外表面上的油污,待干后用清洗剂进一步擦拭,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

实验时,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关闭所有门窗,用喷枪以(350±20)kPa的工作压力,使前挡风玻璃整个外表面生成0.44g/cm3的均匀冰霜融化至最低能见度时,客车开始行驶,随着除霜面积的增大,逐步提高行驶速度。行驶过程中,每隔5min在前挡风玻璃内表面,描绘一次除霜面积踪迹图或拍摄照片,记录驾驶区上、中、下部位温度及驾驶员对视野的反应。与此同时,测量各除霜喷口的风速。实验进行40min后或除霜面积达到稳定状态时,即可结束实验。

结论

在12m长的公交客车上本次只做了制冷系统的工作,采用了冷暖和一的结构,通过空气混合来调整湿度,根据冷风量了热风量的比例进行混合来达到冬暖夏凉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度的调节。汽车空调系统大量采用工程塑料。以减轻自重,如加热器壳体、风机壳体、风道等。蒸发器采用了管带式、冷凝器用了平行流式结构,热交换效率高、结构合理、性能先进,为驾驶员和乘员提供舒服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制冷设备的与其采暖设备的相对安装采用组合式,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

制冷设备设计:a、压缩机压缩机型式分为曲柄连杆式、斜盘式、摇盘式、旋叶式、螺杆式、滚动活塞式、容积窝旋式等。曲柄连杆式压缩机是开发应用最早的,结构可靠,维修方便。摇盘式压缩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质量轻,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本车选用BOCKFKX50/660K型压缩机。b、冷凝器采用全铝管管带式冷凝器,散热效果好、生产率高。c、蒸发器采用全铝管管带式蒸发器,工艺性好,能够达到性能要求。d、膨胀阀为内均压式温式膨胀阀。e、保护装置当制冷系统的工作出现不正常时,压力、温度过高或过低,为了不引起那个部件或设备发生损坏,就需要在系统中安装保护装置。(在本次设计中没有具体选型)

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匹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成本经济预算与运行经济预算,以及汽车动力配置方案允许的条件下,如何使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特别是对系统性能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总成及管系等部件,在额定运行工况(设计工况)匹配得最合理,以使各部件性能以至系统性能,在该工况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最可靠,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最大负荷工况和恶劣运行工况运行能力。

参考文献

《汽车空调技术》方贵银李辉1999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空调》郝军2001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冷原理》吴业正2002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何雅玲第三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空气调节》邢振禧2001中国商业出版社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汽车空调实用技术》阙雄才陈江平2002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国通用风道设计手册》19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国通用风道设计图表》19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型汽车空调设计》报告宋晓梅2003长春汽车研究所

《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2002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选型范文篇10

关键词:“文选型”;语文教材;语文课程

自《昭明文选》问世之后,“文选型”教材一直是中国的语文教材的主要编撰方式,此后教材的编撰方式虽有改变,但都是在“文选型”教材的大格局下进行。这个传统,可归结为“范文制度”,凝聚为“文选型”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的编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材编制形式决定其发挥怎样的功能,所以“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教学功用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同样要一分为二看待。

一、“文选型”语文教材概述

(一)“文选型”语文教材。“文选型”教材是指以选文为主体的一种教材形式,同时也是我国语文教材编制的主要形式。“文选型”语文教科书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二种类型在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得到补充发展,所以中国现代的语文教材都是以第二种选文编制类型为主。所以总观我国语文建设发展新时期,不管是在“一纲一本”或者是“一纲多本”的体制之下产生的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在编撰的角度、体例上都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我们正确认识“文选型”教材,将其功用发挥到最大。(二)“文选型”语文教材功用的发展。首先,早期“文选型”教材的发展是在《昭明文选》问世之后,之后的教材都采用“文选型”的编制方式,它选取“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供学习者吟诵学习文章的韵律并模仿学习其中蕴含的写作方法。因为科举的盛行,大多数的知识分子读书学习是为了考科举,所以为了适应科举取士的需要,这个时期的教材的制定,成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备考的主要读物。同时教材的编制也体现了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为统治者培养能够巩固统治的有才能的人,所以早期“文选型”教材其功用就是宣传统治者的意志,并且是适合应对科举的备考和应试。其次,在现代,“文选型”教材依然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金圣叹就试图想要以《水浒传》《红楼梦》的部分内容代替诗、文成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但是他忽视了以诗、文为主要学习材料背后的时代背景,但其尝试也说明了“文选型”教材因选入单篇的文章而造成的文章缺乏连贯性,无法体现作品的完整的情感。孙俍工编著的《国文教科书》,就是尝试以“文章作法”为线索将选文组合成单元,赵景深主编的《混合国语教科书》编入系统的文法、作文法和修辞的知识使得文选和语言的系统知识混合起来。孙俍工和赵景深的做法也只是在“范文制度”这个大的框架中进行调整组合,或是将选文和词法句法等一些语言系统知识加入到“范文制度”的框架中,并没有真正的改革,但是这一系列做法也在语文教材功能的讨论上提供了新思路。早期以及现代的“文选型”教材的发展与变革,都是对于教材对语文课程发展的实际功用而言的,针对语文教材选文内容的长短,每篇选文的编选方式和呈现形式做了调整,也是为了更好地使得教材功用由模糊走向具体与清晰。

二、“文选型”语文教材教学功用优缺点分析

“文选型”语文教材到目前还是在我国建材编制形式中占主要位置,但我们应该对“文选型”教材的教学功用进行辩证的看待,我们必须努力发挥其优势,并积极正视其不足,使得“文选型”教材的教学功用能够更明晰,能够以更完善的面貌投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中。(一)优点。从“文选型”教材刚兴起的初期来看,萧统编制《文选》就是“文选型”教材的雏形,他从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中摘选文质兼美的诗文,《文选》的选文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既以“文为本”(《文选序》)。萧统以为“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才是合乎“能文”的择选标准。这一标准主要着眼于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而不在思想内容,但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符合当时文学的文化知识状况。所以之后的选文的标准,主要是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方面,从“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编选方式上看,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的大家作品具有经典性和针对性,如此选出来的文章更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有较深的时代印记,符合当时的知识状况、教育政策、文化意识和课程取向,专家学者及学科专家选取各个朝代、国内外的经典大家之文,让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可以了解到当时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提高对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采取选取优秀文章作为教材的形式,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够有优秀文章的集锦的方式来作为教材进行学习,实用性较强。学生多阅读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二)缺点。“文选型”教材存在很大的优越性,从而成为我国教材编制的固定模式,但也不否认其存在的弊端和缺点,作为形式单一的教材编写模式,“文选型”教材的不足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暴露出来,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第一,“文选型”教材的编撰方式导致其工具性过强。由于“文选型”教材在课堂上的操作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其中选取的文章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同样具有优越性,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但该类型的语文教材在人文精神的熏陶、思想上的教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工具性过强而掩盖了人文性的发展。在唐朝,“文选型”教材作为知识分子备考的教材,适应了科举取士的传统,所以就决定了这种教材的编撰形式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放在现代来说也就是广大学子学习这类教材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就无形中加强了“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工具性。第二,“文选型”教材在选文上存在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材研制、编写“一向征服组织教材专职编辑人员与学科专家具体操作、实施,形成‘上所定,下所行’的课程、教材研制体制”。选文受到教育政策以及选文者(教材编写人员)的个人喜好影响,入选教材的篇章较容易受到个人观念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客观、全面;此外,“文选型”教材所选的文章有一类是长篇文学的节选,另一类就是独立的篇章,不能形成完整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由此可能造成语文教材缺乏思想上、风格上的一致性,导致学生学习一套语文教材之后,却没有形成语文基础知识框架。过于注重强调选文教材对于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会使得优美的文章变成学生分析语句成分应付考试媒介,并没有发挥文质优美的选文的人文性。第三,“文选型”教材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在我国,“文选型”教材是最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即便是最近,长期以来在“一纲一本”体制下,教材编写的模式也就是“文选型”固定了下来。这种处置方式,实际上是将课程内容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教”都是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的个人情感,形成了对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同一篇课文甚至有着数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课实际上是个体的语文教师凭借个人的语文知识生发出来的,学生学的,完全是教师随意择取和选择的课文内容,结果导致教学内容确定出现了很大的盲目性。

三、“文选型”教材的教学功用对语文课程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一纲一本体制下,语文课程被淹没在教材层面,语文教材顶替着语文课程,由于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因而往往还是“选文”顶替着课程。是因为长期以来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缺失清晰而有力的概念来界定语文教材研究中的几个术语———“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导致在教学中出现的“选文”顶替着课程,语文教材承载着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是教学中的一种媒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现阶段的“文选型”教材的功用对语文课程内容有以下几个影响。第一,“文选型”教材的“选文”只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途径,并非教学的目的。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语文教师将教授教材中的文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也是一种目的性的学习,导致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顶替课程,有些选文截取精彩部分使得其未能完整展示整篇文章的全貌,导致学生只能读到文章的一个部分或一个侧面,而所选的诗文都被教材局限于一个框架之内,仅仅作为学习的一个例子。第二,将“选文”作为课程学习的内容,就缩小了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由课文、语文知识、练习三部分构成,就是将课文、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课文是作为一个范例,是为了给学生作为学习提供样本,课后练习则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但目前教师对于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存在疑惑,导致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每节课的知识点五花八门,学生不知怎么学,无法建立起系统的语文知识框架。由此得知“一课一得”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来的,也能够将教师不懂选择知识点的盲目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徐桑桑.“文选型”语文教材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1).

[5]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