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5:58:51

吸引力范文篇1

下面就介绍六个绝佳方法,让你的陈述更富吸引力。

舍弃PPT

用PPT来做演讲报告实属普遍,但这真的是表达你自己想法的最好方式吗?用PPT的最大弊端是它将你紧紧束缚住了——你不得不按着屏幕上写好的来说。听众们看着幻灯片,根本不需要听你在讲什么。大多数用PPT的陈述报告总是有大量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信息也过多,这实在枯燥无聊。试着将你的想法压缩成几个点,然后直接表达出来。看着你的听众,对着他们讲话,用少数几张甚至完全不用幻灯片。用你的直接和热情来代替PPT。

发自内心的表达

没有什么比激情更能说服人了——所以,对于你的想法持有激情吧。个人经历和强烈的情感总是比干巴巴的事实和数据更能吸引你的听众。当然,你也可以将你的个人情感赋予数据支持,这样会更好。但是,从你个人开始,你要注意的是怎样将这个经历跟自己产生联系的同时还要跟你听众产生联系。从个人经历延伸到跟听众的生活与职业息息相关的报告,是有趣而富有力量的,也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富有幽默感

许多演讲者对讲笑话总是感到害羞,觉得自己的笑话会得不到任何回应,不过这确实值得一试。听众一般会比较欣赏那些愿意去取悦他们的演讲者,而不是那个在台上做简单陈述的人。仔细选择好你笑话的台词,多排演几次,记个时间,这样你再讲时就能满怀信心了。自嘲性质的笑话总是保险的。开开会场上有名气的几个人的玩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之前要先问过他们。还有,跟种族、性有关或富有攻击性的笑话则要回避。

边走边讲

不使用PPT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不用一直待在讲台上,不停地按着鼠标。你可以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当你走动时,一定要直视台下的听众,确保与他们有眼神接触。这种方式可以传送出的活力和说服力是躲在讲台后怎样也不可能做到的。

变换你的音调

许多演讲者在讲话时都很单调——从头到尾一模一样的节奏,一模一样的声量,一模一样的音调。要是你能在演讲过程中变换你的声音,听众们一定更感兴趣。你的音调一定要丰富而清晰——时而大声时而轻柔都是必要的。有时候,最有力的观点可以用非常轻柔的声音表达出来的,伴随着听众的呼吸声让他们接收。而一个演讲者最有力的却又常常未被充分利用的武器,就是暂停。适时的运用暂停可以使关键信息达到预期的效果,赋予冲击力且印象持久。

吸引力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社会认同;调整结构;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中职教育发展仍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专业结构布局有待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出积极建议,以增强中职教育后劲,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一、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和自身吸引力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不高通常与其办学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因此,中职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合作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技能水平及就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督导评估,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三是依托我省及省外对口高职院校,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水平,拓宽学生的学习成长空间,打通学生专业提升的通道,以满足社会各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希望,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使专业结构合理

根据我省大部分中职学校整体水平不高、规模小、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等实际情况,我们应从职业教育的布局、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格调控,使布局、规模、专业更适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这就需要建立以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的机制,即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对接不良的专业,设置适应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面向市场,优胜劣汰。同时,探索建立我省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宏观协调机制,扩大学生选专业、转专业的自主权,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三、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促进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存在“产教融而不透、校企合而不深”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学校必须以公益为底线,不能追求营利性。中职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在所有制、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利益分配、税收等方面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是难点所在,使得具体操作中企业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学校担心触及公益底线,双方都难以放开手脚,致使校企合作浅尝辄止甚至望而却步。期盼政府在税收、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育企业接受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社会责任感,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其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促使企业依法履行教育培训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完善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加强双向沟通和对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四、落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编制,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完善专业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制定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二要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制定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选优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三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依托高水平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

吸引力范文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围绕这个间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课本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知识广博的延伸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太抽象,概括性与逻辑性太强。在学生们的眼里,思想政治课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是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本中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特别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的差距,理论脱离实际,这大大地影啊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空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教学观念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发展愈识

由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型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僵化,主动创新不够,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善于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和分析间题,对学生限制过多、惟书本至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使自己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于厌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之间互动性不够

教学应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双边活动。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注入式”“满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师生间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必失去吸引力,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不仅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一)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兴趣

笔者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情绪是政治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所致,因此,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又如,当今的伊拉克战争问题,让学生结合经济常识,来分析美国的经济、综合国力、财政与税收等;结合政治常识,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以及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等问题;结合哲学常识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做理性的解剖与分析评价等等。

2.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劳动合同的知识时,笔者设计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去调查学校附近的各类性质的企业,了解企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经过学生的调查,他们发现,调查对象中的大部分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其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了解到一些员工利益受侵害的事件,由此原因还引发的一系列纠纷。

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还要进一步做好许多工作,包括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他们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重任。以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其效果是其他任何方式和途径所不能达到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适时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对于课堂探究,要抓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如在讲《政治常识》中民族问题时,恰逢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之时,在法国出现了反华分子和藏独分子破坏活动,QQ、网络到处宣扬抵制“家乐福产品”,学生对此反应强烈,笔者及时提出问题:“抵制家乐福产品,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砸烂家乐福产品,与3·14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求知欲望来强化课堂。由于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决非易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减少理解的坡度和难度,以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断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架起师生双方心灵“互动”的桥梁来优化课堂。在教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时,为了说明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笔者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影音软件播放了一段本班同学在学校小卖部购买商品的图像剪接。竟然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或同学的身影,一时间,全班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指指点点,说这说那,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笔者趁热打铁问一个在镜头中出现的同学:“你刚才在找什么啊?还和售货员交谈了些什么?”于是,所有同学收起说笑和谈论,把眼光都集中在那位同学身上。“我在找蒙牛酸奶,伊利的不适合我。”“那找到了为什么还和售货员嘀咕些什么呢?”他的同桌接着马上说了一句(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想问的)。“我觉得好像比上星期贵了,因此想问间清楚,否则就不合算了”那个同学很爽快地回答。到此,笔者马上停止了播放,同学们知道我要提问了,都聚精会神地等待我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一定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购买商品时还要问清价格?能不能和今夭我们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这样,教师能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把本来很拗口的概念通俗化、形象化了,同时亲切的事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求知动机。学生有了求知动机,就能从心理释放出学习的热情,还能产生排除学习困难的毅力。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我们必须刻意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一旦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对于他们实现伟大政治抱负和个人美好前途作用重大,就会把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实现个人前途的愿望变成求知动机,变成学习的内驱动力,就会为祖国、为家乡、为个人美好前途发奋学习,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如果仅有知识,忽视能力、觉悟的提高,那么政治课就成了纯粹的智育课,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灵魂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掌握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也不能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还可能带来社会危害。例如当今恐怖主义分子,他们丧失了做人的良知,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树立主休思怨,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去思考着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将课堂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间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中关税的意义时,设置的情境是:“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00,发展中国家为15%。自1992年以来,我国己先后四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与1992年相比,我国的平均税率已从43.2%降为1700。至2005年,我国将力争把关税总水平降至10线的水平。试间:(1)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我国为何要连续下调关税?(2)下调关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间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及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吸引力范文篇4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文化修养;教育吸引力

古代大家荀子曾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表明一个人,如果缺少基本的礼仪文化修养,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见,礼仪是判断人的最直观和基本的因素之一。作为中职学生,更是需要在学校中做到尊师重道,努力学习礼仪文化。实际上,现在中职学院学生的文化修养程度差异很大。有一部分学习服务、销售、行政、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的礼仪训练和知识、能做到举止得体。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

一、学生缺少礼仪文化修养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中职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有一些青春叛逆的心理,很多时候会比较自我、自负,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比较冲动,判断能力有限,看到言语粗俗、举止粗鲁、行为习惯较差的现象会跟着模仿,把粗俗、另类当成是一种个性。这些因素都是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学生缺少礼仪修养和文化修养。(二)家庭原因。在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前,大部分时间父母是充当孩子的老师的,所以,如果在整个家庭氛围中,父母不注重教育孩子,对待孩子礼仪文化教育这方面比较疏忽没有,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和文明意识,孩子当然会缺少基本礼貌和修养。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另外,如果父母自身也缺乏文化修养,那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处事风格,这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重要因素。(三)学校原因。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基本还保留着“重技术、轻文化”的教学理念,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但是大多数礼仪课程并非是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在选修课的范畴,这表明了学校教学上对礼仪文化课程不重视,从而学生也会觉得无关紧要。(四)其他原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还会受到学校周边的不良风气影响。很多职业院校附近治安环境较差,经常有一些社会青年在附近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学校附近分布各式各样的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二、中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缺失对教育吸引力的不良影响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仪文化和修养不仅是衡量个人还是衡量一个、学校、国家的重要标准。首先,礼仪文化修养对其个人职业发展的好坏,和社交活动中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很直接的影响。一个文化修养、散漫无礼的中职生在面试时,往往会因毫无教养而到丢失工作机会;在平常工作中影响公司形象,使得企业形象受损而被辞退的员工也并不少见。其次,集体和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一旦有人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使学校的声誉受损;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太差,素质太低,也是为什么社会对中职院校的印象差,中职院校对大众吸引力不高。另外,“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常是看这个民族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和公民素质入手的。”[1]中职生离开学校步入工作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果职业素质和个人礼仪文化修养低下,在国际社会交流中,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上,外出旅游时,其行为代表了他的民族和国家,每看到许多国家用汉语写着:“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不要随地吐痰”、时,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三、怎么通过改善学生礼仪文化修养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吸引力

根据以上论述的中职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的不良影响,一个很小的行为都反映了一个人、集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提高中职生文化修养水平任重而道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学校要加以重视。学校应该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努力培养“双师制”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礼仪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把礼仪课程列为必修公共课[2],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学生礼仪文化修养不足的现象。(二)家庭礼仪教育不容忽视。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父母在家里,要多加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所基本礼仪,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三)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误解。“对职业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已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社会原因。”[3]所以,改变大众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也是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一大有力措施。教育模式上,每个学校可以制定准确的定位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特色教学,争取在某一领域的教学上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加大力度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媒体、报纸等方式介绍和分享本校的优秀校友,改变大众的偏见,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其他因素造成的,中职学生缺乏礼仪文化修养从而导致我国中职教育缺少吸引力。因为,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去实施一系列措施改善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1]贾朝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2]许黎英.高职学生礼仪文化修养与高职教育吸引力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1):166-167.

吸引力范文篇5

关键词:生态观;秦皇岛旅游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作用

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到了现阶段旅游业已经成为秦皇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行提升就是对其整个旅游产业的进步,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态观在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之后被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而将生态观在秦皇岛旅游品牌建设上的利用不仅能够促进其旅游业进步,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围绕着以上方面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一、秦皇岛旅游品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文章将对秦皇岛旅游品牌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较差的现状之上探索这种格局形成的原因,从而达到在做后续问题分析时的全面性。(一)旅游品牌意识较差从相关资料可以发现秦皇岛的政府部门一直在采用相关手段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这种情况之下的旅游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整体来看,大多数旅游企业对于旅游品牌的概念都尚未清晰,尚不能真正重视到旅游品牌的作用并投入到建设当中,更不要说规划旅游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再加上整个旅游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导致一些违反行业准则甚至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现象偶有出现,损害了游客利益,也影响了旅游品牌的建设和旅游行业的进步。(二)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通过对秦皇岛市的旅游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其游客多半来自于国内的北方地区以及国外的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而秦皇岛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建筑都能够完美的融合为一体,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秦皇岛市的旅游资源本身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但是却仅仅止步于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可见秦皇岛旅游品牌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旅游品牌的形象也较为不突出。(三)旅游营销较差很多旅游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当中,无论是从营销理念还是从营销手段上来看都较为落后,反而对现代营销方式以及信息技术漠不关心,一些网络营销和推广模式在这些企业当中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品牌的营销力度较差对于其形象的建设丝毫不能产生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四)缺乏完善的旅游品牌策略在秦皇岛的“十二五”规划之下市内的各个行业都迎来了新的转变,但是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的旅游业的品牌规划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从政府角度来看还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旅游品牌的预期战略高度完全没有达到,也就是因为这种现象才造成秦皇岛市的旅游品牌无法得到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政府在行业发展的时候没有体现出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行业在自身的无序发展之下无法进行旅游品牌的建设。

二、生态观对提升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了解可以发现现阶段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显示出急切性,生态观的利用既符合当下行业发展的模式,又与未来的国家建设理念较为吻合,总而言之生态观对提升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一)生态观的利用能够促进秦皇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观,就是在发展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当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战略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之下,生态观的利用不仅是国家发展政策的体现,更是重视秦皇岛生态环境的体现,也就是说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秦皇岛旅游的迅速发展为市内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明显的提升,并且旅游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两点吸引了广大的企业进行投资。但是现在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进行旅游业投资的投资方并没有想要利用旅游业进行长远的发展,而是想要赚一笔“快钱,”在他们短时间的投资过程当中对秦皇岛市内的旅游资源做了巨大的改变,农田被破坏占用,各种不同的设施被修建,这些方面很可能会造成原有产业的停滞发展,使传统行业得到破坏。而生态观的利用就是对这种行为进行根本上的改善,通过生态观可以使旅游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考虑当前的利益,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来得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观的利用增强秦皇岛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尚未营销出自身的发展特色,而生态观的利用则能够解决秦皇岛市旅游形象不突出的特点。首先,在当前的生活状态之下人们大多喜欢追求“回归自然,”生活在城市高压状态下的人们热爱自然景观和自然风光,秦皇岛市将生态观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将生态二字镶嵌到旅游品牌当中,对于那些热爱自然风光的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还有就是生态观的利用能够使秦皇岛做到超前发展,虽然现在国内旅游产业都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但是尚未有某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真正的将生态观融入到旅游品牌的建设当中去,秦皇岛市的生态观利用能够做到走在国内旅游业发展前线的效果,从而增强品牌效应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三)生态观的利用能够提升秦皇岛旅游品牌特色。上文中说过秦皇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景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在这种自然资源丰富的情况之下秦皇岛游客分布却仅有上述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秦皇岛的旅游品牌尚未体现出特色。无论是在营销宣传方面还是在自身建设方面秦皇岛旅游产业与其他地区并无过大的不同,这就导致其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得不到具体的体现,从而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生态观的利用则能够很好的摆脱这种现象,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形象,就像山东旅游业发展所打造出的“好客山东”口号,既营造出山东欢迎朋友旅游的形象,又在国际范围内都打响了名头,在这种经验的借鉴作用之下,秦皇岛市同样可以拿生态作为旅游品牌发展的基础点,从而打造出一个“生态秦皇岛”的特色旅游品牌,从而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生态观提升秦皇岛旅游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对于秦皇岛旅游品牌的现状以及生态观对于秦皇岛旅游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实际作用已经有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将对其发展提出具体的措施。(一)改变营销策略,创造“智慧营销”。秦皇岛市的旅游品牌问题主要表现在营销方面,无论是从宣传方式还是从营销方式上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而为了解决现阶段的营销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营销策略,创造“智慧营销。”移动互联网拥有者便捷、迅速等众多特点,在信息的获取和整合方面的能力也明显高于传统方式,这些特点与秦皇岛旅游的发展完美契合。秦皇岛旅游的发展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建立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秦皇岛旅游宣传体系,建立卓越的营销策略,“智慧营销。”通过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的帮助,将秦皇岛旅游产品和项目推向市场,为广大的消费群体寻求身心的放松搭建稳固的桥梁。基于以上,秦皇岛的营销发展不仅需要将生态观与旅游品牌进行结合,还应当通过智慧营销的手段将其升级后的旅游品牌推广出去,实现旅游资源的信息传播与共享,实现营销策略的发展与进步。(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品牌发展“硬实力”。将生态观融入到旅游品牌建设当中不仅仅只是表现在营销方面,如果没有“硬实力支撑”,生态环境不达标,那么秦皇岛旅游业所喊出的“生态秦皇岛”的口号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表现在制度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行业发展,使行业建设能够一直围绕着“生态”二字进行,严格控制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使其保持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中;其次就是加大对旅游产业的监督和考核力度,通过这种方式对产业发展进行实际的控制,只有制度规范无法完全解决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而通过监督和考核则能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消除;最后就是鼓励整个旅游行业树立生态意识,自觉遵守旅游业发展时的相关规定,将生态观真正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从而提高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硬实力。”(三)健全旅游品牌策略。上文中所述的旅游品牌策略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旅游行业两个方面,那么对旅游品牌策略的健全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调整。首先是政府调动研究室、智能团的作用,对旅游产业的策略规划和战略制定进行引导,保证其实际发展能够保持科学性和规范性,旅游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秦皇岛市的经济发展,政府要在其发展当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其次就是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大人才方面的投入,通过吸引营销人才、策略规划人才等等各方面人才的手段来保证整个行业发展有“智囊团”进行支持,不仅如此,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对一些较为先进的旅游区进行借鉴,通过学习其发展的先进模式保证旅游品牌策略的健全。

四、结束语

文章首先分析了秦皇岛旅游品牌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指出生态观对于秦皇岛旅游品牌建设的助力作用,最后提出生态观促进秦皇岛旅游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具体手段。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只有保障秦皇岛旅游业在生态观的基础之上创新营销方式、健全营销策略、提高生态发展硬实力,才能将“生态秦皇岛”的旅游品牌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于尔东.基于生态观的秦皇岛旅游品牌培育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133-134.

[2]黄美忠.增强旅游新闻文化吸引力的策略[J].新闻战线,2017(5X):68-69.

[3]方守林,方守林,于婧.河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及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视角,2013,(33):10-11.

[4]金煜,闫红伟.文化、生态与景观融合的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以秦皇岛市“秦皇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479-483.

吸引力范文篇6

关键词魅力艺术人格魅力学科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的学科,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对知识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是为能攻破一道道难关而喜悦,为能学习新的知识而渴望,进而迸发出无限的学习热情。此时,学习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魅力呢?下面笔者想就此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由此可见,教师人格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的人格更具魅力呢?

1、端庄的仪表

教师进入教室上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仪表,难以想象,一个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不修边幅或者衣着过于绚丽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直接反映了教师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大方洒脱,以自己的仪表美来吸引和感染学生。

2、风趣、幽默的语言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要严谨、科学、规范,而作为化学教师,准确的化学用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在长时间的听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在适当的地方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从而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

3、渊博的知识

作为教师,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非专业知识。这样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历史、典故及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而且还可以介绍一些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机智灵活地予以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4、广泛的兴趣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交流,而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事实上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需要有双方感兴趣的共同话题的。但老师们自己想想看,你们与学生的交流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以外,还有多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天文、地理、文学、艺术、体育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与他们找到共同的话题,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相互间的隔阂。这样经过多次的交流后,学生会逐渐地为老师的广泛的兴趣爱好所吸引,进而对你及你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最终转化为学习上的无限动力。

5、良好的品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训练、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又要组织、控制、评价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一个品行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甘作人梯的精神,有忠诚于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就会显得可亲可敬,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密的情感,把教师当作心中的楷模,进而在学习上投入无限的热情。

6、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相同的知识点,会由于教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而应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新颖的引入、分组的讨论、探究的实验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成功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教师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进而使他们对教师下一节课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学习兴趣。

二、学科的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它与社会的生产、生活的联系密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这一学科优势和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化学实验

多彩万变的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条件。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认真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或设计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体验,使他们在成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科魅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现行的教材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演示实验以教师做为主,学生只是观察和分析,没有动手,参与程度不够;而学生实验则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学生只要按书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去操作,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结果,从而验证所学的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不到发挥;至于说家庭小实验,则基本上没有人会去做。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实验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也谈不上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别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首先考虑让学生完全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参与。比如,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视实验的难易程度将其改为分组学生实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当然在实验前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问题,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去注意,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及时地予以指导和解决,逐渐的可以变为让学生去设计一些与本实验相关的问题及注意点,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思考或讨论解决,最后再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概括和总结。再比如对于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我们可以考虑将其改为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或改为探究性的实验,也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或将一些家庭小实验放到课堂里来做。这样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了,也使他们真正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能力,细致全面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科的魅力所在。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最希望的也就是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所教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在讲授漂白粉的知识时可以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等联系;乙醇的知识可以与酿酒、作燃料、医疗上的消毒等联系;酯的知识可以与水果、花的香味,炒菜时加入酒和醋会使菜更香等联系;环境污染和保护的知识可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环境污染和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化工厂或与化学有关的工厂参观,听介绍,观看实际生产和设备,或者到农村实地考察,接触与化学有关的知识的实际操作,增长感性知识。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3、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就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一大用途。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来提升化学科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突破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如原子的微观结构、晶体的结构、反应的原理等,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展现给学生,使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感性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重要实验的重要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功能来清晰、明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学生观察不清的弊端,便于学生的全面参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反应、材料、生产及学科研究前沿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或报道等。所有这些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渴望和学习化学的热情。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和学科的魅力,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渴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探讨梁华冯清华《教育科研》

2、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曹文秀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站

吸引力范文篇7

关键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计划需要乡村社会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乡村教师的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体。[1]但当前乡村教师职业缺少吸引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本文以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吸引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讨。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乡村发展仍相对滞后,这在乡村教育发展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虽然学校“新”了、硬件配置“全”了,但教师却更“老”了、更“少”了,多数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欠佳。教育质量不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形成恶性循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解决当前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经济的根本问题所在。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学习成才的引路人,是振兴乡村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更是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主力军。为解决乡村教师长期流失的问题,很多地方采取定向招聘、签订协议等多种方式,试图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但调研显示,80.67%的乡村青年教师和82.08%的35岁以上乡村教师认为,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学校是正常现象,也是很多乡村教师们的向往。在本调研中2010-2018年N县共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806人,如今在乡村任教的教师有493人。8年间,乡村青年教师流失近40%,这说明相比城市教师而言,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问题还未得到良好解决。

二、研究工具与对象

(一)研究工具。已有的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研究主要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研究[2]、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3]、城乡教师职业吸引力比较研究[4]、ERG理论视域下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5]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已有文献和实地调研结果,归纳总结了影响乡村青年教师吸引力的要素有待遇、激励、压力、困难和政策等。本研究根据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待遇因子、激励因子、压力因子、困难因子、政策因子等五类影响因子,编制了《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9道题,其中基本信息题8题、待遇因子题4题、激励因子题5题、压力因子题3题、困难因子题3题和政策因子题6题。问卷采用量表赋分:正向按顺序计1-6分,分值越高表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越强,反向计分则相反。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5,表明问卷具有很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良好;问卷KMO值为0.93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五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54%,证明问卷效度良好。(二)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某省6市13县(市、区)35周岁以下4480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了网络调研,问卷调研结果的人口学信息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总体情况分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总体状况如表2所示,待遇因子主要反映教师的收入及工作成就感,该因子从表2中看,平均分为14分,分数越高说明待遇越好,该因子平均得分为13.09分,低于平均分,说明很多教师认为待遇没有达到预期。激励因子主要反映教师对个人发展、晋升机制等方面的看法。该因子平均分为17.5分,分数越高说明激励机制越好,该因子平均得分为21.41分,表明激励因子有一定的作用。压力因子主要反映教师的工作压力、精神倦怠等问题,分数已进行逆向处理,分数越高表示压力越小。该因子平均分为10.5,该因子平均得分为10.42分,说明很多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困难因子主要反映客观的困难,包括职称、编制不足、教师外流等问题,分数已进行逆向处理,分数越高表示困难越小。该因子平均分为10.5,平均得分为6.63分,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政策因子主要反映各项政策的效果及落实情况,该因子平均分为21分,平均得分为25.73分,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政策有效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二)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路径分析。如图1所示。压力因子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影响路径为:压力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197(p<0.01)。待遇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249(p<0.01);待遇因子→激励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315*0.349=0.110(p<0.01)。待遇因子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总效应等于0.249+0.110=0.359。激励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349(p<0.01)。困难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132(p<0.01)。政策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378(p<0.01);政策因子→待遇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599*0.249=0.149(p<0.01);政策因子→激励因子→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507*0.349=0.177(p<0.01)。政策因子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的总效应等于0.378+0.149+0.177=0.704。政策因子既是乡村青年教师的直接影响因子又是间接因子。事实上,政策因子对困难因子和压力因子与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也有间接效应,其效果是逆向效应。

四、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困境表征

(一)待遇不高。1.收入低。调查显示,同县区的城乡青年教师的工资相同,没有转正之前的青年教师实发工资,在2600-3000元左右,转正后为3000-3500元左右,一般青年教师的实发工资是2600-4000元。如果在乡镇工作,会有200-330元左右的乡村补贴。与同等学历的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偏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为3721元。[6]收入低是影响年轻人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2.生活保障差。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来自外市,在很多地方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及配套设施配套尚不到位。大部分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乡村生活技能,叫不到外卖,打不到出租车,条件非常艰苦。有的青年教师住在学校提供的闲置房间里,这些房间一般是临时改造的,没有厨房,也没有卫生间。在访谈中,一位乡村教师最大的愿望是“有地方洗澡”。(二)激励效果不好。1.职业发展支持弱。一是乡村学校的教师参加高层次教研活动较少。调研发现,部分乡村青年教师有参加县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但参加市级或省级的机会很少。专业发展缺乏高端引领,且现有培训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青年教师的发展处于“自觉”发展状态。与之对应的县城青年教师,一般除了参加县级的教研活动,还有很多机会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培等培训活动,其专业发展的机会较多,氛围较好。二是专业发展氛围弱。县区青年教师所在的学校一般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而且有一套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方式方法。乡村青年教师所在的学校人数较少,赖以学习的群体的专业水平也不够理想。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外在推动力。2.荣誉感低。一是缺乏职业成就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父母学历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地迁向城镇。另外,由于乡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民办学校招生等多种原因,乡村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家校合作难以深入,乡村青年教师孤军奋战,缺乏成就感。二是缺乏工作动力。县区的青年教师参与优质课的机会较多,获奖机会多,评职称的支持材料多,评职称的名额也多。乡村青年教师参与优质课比赛的机会较少,即使有也很难冲出本地区或县城,很少有获得荣誉的机会,更少有参与课题研究等机会,致使乡村青年教师对工作产生消极情感。(三)工作压力较大。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从同乡人到边缘人,再到异乡人的转变,使得乡村教师公共身份由在场到离场,再到失落[7]。乡村教师的公共身份致使乡村教师远离乡村生活的环境,对工作对象的不了解、不熟悉更增加了工作压力。其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工作实施困难。一是乡村教师理解乡村学生存在困难。乡村青年教师并非都了解乡村生活。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乡村青年教师,很难理解乡村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乡村孩子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来自乡村的青年教师,在城市的求学过程中,对乡村生活的方式也产生了陌生感。这增加了乡村青年教师教学的难度,他们很难与乡村孩子真正和谐融洽地相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与课程内容与乡土生活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比如给学生布置作业的问题,很多城市孩子的家长,有时间有能力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辅导学习,但乡村孩子的家长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辅导学习的情况就很难实现。二是家校合作难以开展。乡村学校多数是留守儿童,其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即使在家,其父母文化程度也往往不高。如果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完成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些乡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去学习的”,孩子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2.工作任务重。一是教学任务重。在乡村学校,教师数量少,学生数量也不多。为了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教师除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音乐、美术等课程,这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二是管理学生任务重。教师工作之余,还需要特别关照留守儿童学习与身心健康。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繁重。3.社会地位低。一是社会认同度低。据东北师范大学调查研究,对教师的尊崇度与教师所处学校的行政层级高低序列成正相关,即省会城市学校教师的职业尊崇度高于地市级、地市级高于区县级、区县级高于乡镇级,依次降低,乡村教师的职业尊崇度最低。[8]二是自我认同低。本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教师的社会地位方面,不满意的教师比例是40.42%。三是家长认可度低。乡村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往往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乡村青年教师在乡村教学过程中付出艰辛的劳动,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甚至有些家长瞧不起乡村教师。(四)生活困难难以解决。1.乡村青年教师的住房保障落实不到位。乡村教师的住房保障形式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定向安置房、两限商品房、安居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形式[9]。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及配套设施方面不到位,有些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只能给提供闲置的房间,没有厨房和卫生间,条件非常艰苦;一般乡镇驻地没有商品房,大多数已婚教师住在县城,每天上班来回奔波,无法照顾孩子,对教学地没有归属感,更增加了到县城教学的动力。2.乡村青年女教师婚恋难问题凸显。调研发现,偏远的工作环境以及交际圈子的狭窄,让婚恋问题成为乡村女教师的“烦恼”。乡村教师找对象难,是困扰不少乡村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乡村青年教师群体里女教师的数量日益增加,很多地方的乡村教师报考中女性比例占80%以上,让女教师婚恋问题更为突出。3.生活补助标准偏低。同一地区不同学校教师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上,因此,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成为区域内不同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的重要调解变量。[10]在调研的20多所学校中发现,目前很多地方乡镇补贴只考虑教龄因素,没有考虑距城远近因素,例如J学校离城5公里、B学校距离县城35公里,乡镇补贴是同一标准,乡村青年教师每月实发工资3000-3500元左右,仅上班路上的油费就花去600-800元,因此导致乡村教师“近城性”流动趋势明显。4.乡村青年教师精神生活贫乏。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配置青年教师较少,学校里只有一两名青年教师单独居住,他们很难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由于社会生活比较单调、沉闷,孤独感成为困扰乡村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五)针对性支持政策偏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规定,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都有相应优惠政策,而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的荣誉却很少。工资低、待遇差、生活奔波劳累、见识少、低职称是乡村教师生活的写照,生活在县城甚至是市区的乡村教师往往受到他人的歧视,缺乏荣誉感。再加上缺乏对乡村青年教师职称评定的倾斜政策,导致乡村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较城市青年教师更为突出。从乡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来看,在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职业发展不畅和荣誉制度不健全等方面,严重影响了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五、提升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路径

吸引力范文篇8

《财富吸引力法则》作者埃斯塔。希克斯杰瑞。希克斯(美国),吸引我往买这本书恰正是由于它的书名,财富一个布满遐想的词汇,一个无穷自由的通道;吸引力一个让你赶超时光加快步伐的中介物;法则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有一种发现宝躲的感觉,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它,希看能够借助它来达成我的心愿。

很快我就收到了这书,我没有马上翻看,而是把书名又重新看了一遍《财富吸引力法则》,它真的有那么神奇能帮助我达成财富之梦?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开始了“探索财富”之旅,慢慢的我发现实在我的生活正如书中所说“一切皆为振动的思想,吸引力法则一直开启”,一边看着书,一边回想着我的过往,似乎一切发展正吸引力法则一样,我所想的逐一在实现中,我记得我在上学期间说;"我想当导游,那样我就可以处处玩,才不会往当什么会计,财务之类的,天天坐在办公室,天天对着账单,做着枯燥乏味的事。”

于是按照吸引力法则,它接收了我对会计财务的反感的信息,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我----做着枯燥的工作,(吸引力了它不会辨别你的喜欢或是厌烦,它只关注你所关注的,我经常说着我所讨厌的于是它真的出现了),还有就是买车的事我记得我在买车的前几个月我就开始关注买什么车了,并想着要是年前能有一辆车,那该多好,那样就可以一家人出往玩了,于是吸引力法则为我完成了心愿,我家真的有车了固然不是我买的,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被我所拥有了,再后来就是我希看能够治理整个公司的内帐(究竟我已经开始做财务这一块,希看能多学点),于是在公司的一i次“改革”下决定内帐由我打理,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由原先的反感转换成欢喜,我很享受每一次外出结账带给我的喜悦,由于每结一次上账公司就会多一笔活动资金。

吸引力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院校具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推动高等院校不断稳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会对高校的最终教育成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研究就显得日渐紧迫起来。

一、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自然界中任何两件物质之间都会产生吸引力,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在管理心理学中,吸引力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当人们对组织目标或可能得到的东西有相当的兴趣和爱好时,这些东西就会形成对人们的吸引力。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吸引人们不断地向目标靠近。而这里的吸引力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注意力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能激发和调动高校学生去接受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思想政治品德的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吸引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吸引力

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行动的最根本的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人格魅力、完善的智能结构以及言行一致性,才能对教育对象产生重要的吸引力。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坚持党指导的正确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耀感,能对自己所执教的理论诚信、笃行、深思。个人魅力是指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人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相应的思想观念,以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的活动,是人格品德塑造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兼以人格感染为辅助,并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践行程度。完善的智能结构是指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及能力的综合。知识的范畴除了要求教育者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里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个人感觉的感受力、记忆力、思维灵敏度和具体的身体、语言的反应表达能力,还包括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言行一致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所灌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自身具体工作生活中行为的相向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言行不一致性能产生比直接的思想灌输更直接和深刻的积极作用,反之相反的言行产生的消极作用会远远大于本来要灌输达到的效果,而且不可逆改。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社会总体要求与目标要求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即是对社会要求和德育目标的接受,也就是从心理认知上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表现在教育对象对接受内容内化后的具体外汇,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体系内容、教育内容体系的遵守和价值体系的认同,也包括相同世界观的树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复杂的利益群体,多样化的思想追求,各形态的文化传入产生了多种思想观念和理论学说并存的状态,凸显了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内多层次、多趋向的复杂状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培养健全的人、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些目标是渐次增强的关系,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确定的预定成效。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确定每一个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预定层次,能有效节省教育成本投入,集中精力培养高层次的教育对象。与之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低层次的教育内容应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要求,例如传统美德、社会功德、职业道德等;较高一些的教育内容应侧重“弘扬”社会主导要求及重要指导思想,如爱国主义、集团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最高层次的教育内容应为精神的“追求”层次,是先进的、崇高的,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这些层次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是由低到高的发展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把反映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品质、行为、感悟而使用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离不开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每个成功的教育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讲究教育行为的艺术化,运用高超的处事技巧、精深的讲解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渗透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教育的最终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均是人,只有达到这两者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必须从单向灌输教育转变为互动的交流学习,同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洽结合,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能力,使用新科技,利用新环境,在新理论的帮助之下,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及心里困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它的施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直接对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产生影响。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定义,其主义因素有四个:(1)教育主体;(2)教育客体;(3)教育介体;(4)教育外体。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他们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响作用。

(一)教育主体因素

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育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主要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的控制,对教育内容的灌输以及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引导的教育功能。因此,教育主体不仅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这是由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具体因素都是由教育者确定的,教育者的主体因素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另外,教育者的态度、理念、个人魅力、理论水平,以及教育的方法、艺术等,对教育对象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想的坚守者。决定最基本和最精髓的理论的保存和传播,把握教育内容的取舍和变革,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需求,鉴别、收集、整理和选择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将正确合适的信息传递给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如教育者的权威性、可信度、友善度以及预见性等。同时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及方法也会影响教育效果,这是基于教育活动本身的互动性因素,两者本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因此,如果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教育者主体因素的积极作用,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定位,确认适合的目标,结合实际,落实具体,改进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客体因素

教育客体即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内容的结算者,是社会环境预期形成的相应教育成果。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者的学习和模仿的客体,同时他本身也是自我理解和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主体,他自觉内化教育者的传输内容,以自己的认知方式理解、选择并决定学习效果,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只有教育对象同时具有这两种身份,才能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对象不同于其他活动中的客体对象,他是具有自我意思的客体,不是主体作用下直接和纯粹的反应和变化,而需要对象在主体作用下经过本身的思维执行之后才能达到主体所预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是有主体性的客体对象。然而他的主体性当然不同于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及教育对象在各自的活动过程和信息交流过程中是不同的主体因素。教育者收集、整理、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信息,完善并传导给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积极有效的选择、接受、处理教育信息。教育客体的基础条件影响和制约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作为一项双向互动教育活动中的客体因素,教育客体本身的条件和素质也极为重要。包括:教育对象的家庭环境、过去的受教育经历、社会的阅历水平、知识构架和道德素质,甚至是教育活动时的状态等。

(三)教育介体因素

教育介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内容及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施加作用与教育客体的具体因素。它连接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基本因素,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发挥。教育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是基础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最佳结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效。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保证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者施教的过程,也是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过程。从接受者的角度看,新颖的题材、多样的方式、精巧的表达最能达到吸引教育者的效果,这需要在传统呆板的教育方式上大胆革新,积极变化。既需要高层面的政治宣传和权威思想教育,更需要适应新条件的互动学习、热点解析以及思想探讨。

(四)教育外体因素

教育外体及教育环境,是社会环境及提供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其他因素始终受到教育外体的影响。教育的社会环境是围绕教育活动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宏观环境体系。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等,是复杂的,同时也是开放变化的。教育的主客体都是环境的一部分,任何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进行的,是人的思想变化的客观影响因素。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就必须研究客观规律,把握环境中的各因素关系及对人思想产生作用的规律,这样才能促进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康发展。

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路径

(一)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注重社会整体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的观念,科学有效的树立新时期正确目标,是目前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创新教育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

脱离社会实际的理论是无法达到切实的落实和传输,也无法让教育对象主动的接受和遵行。在当今不断变革的时代,贴合社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指导才能对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指导和教育目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创造方法,满足教育对象发展需求的过程,能有效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和变革,做好理论的通俗化、针对性和生动性,把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浅显的讲述、传播出去。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坚持教育者的理论先进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提出了高于其他教育者的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教育者必须为教育对象提供具体教育内容以外的人的教育,这是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内容外化的外在教育。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对象的自身觉醒和体会,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认识、实践能力,有助于教育对象更快速、深刻的领会教育内容。这需要教育活动给予教育对象更好的学习关系和主动性作用。

五、重视过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消极作用

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之下,很多为了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效果而盲目选择和改变的一些现象。例如,为了完成指标而大量发展党员,缺乏基础了解和深度培养;为了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听课率,教育者对各种社会现象偏向性的解读和暗示;随意加大对思想政治学习中先进者的奖励,包括隐性政策,使高校教育资源出现分配不公等现象。

六、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和重要核心,是引导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来源,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要时刻注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努力克服消极作用,掌握思想教育的规律,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吸引作用。

作者:王振宇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彭建国,李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澍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张晓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J].长安学刊,2010(3).

吸引力范文篇10

●技术比赛: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企业间竞争和综合实力较量的焦点。在电力企业改革的今天,要保持稳定的发展局面,在市场上站稳脚,企业必须推进科技进步。方法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职工们普遍认为,应多组织一些以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练兵、岗位比武、技术革新等比赛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技术比赛调动了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进而每位职工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竞争的欲望,以此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进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时下,各基层开展此项活动的热情都很高涨,企业和职工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实惠”,另外,在此次调查中显示不少单位正着手展开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争创新型劳动者”系列活动,职工争当“创新高手”,班组争创创新工程示范岗,正逐步形成以“开创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工程,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有不同的奖励措施,职工又能从比赛中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此项活动对职工有很大的吸引力。

●专题技术讲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加之国内行业技术的不断开放和更新,对职工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我们这个背靠主业,从母体分离出的有限公司,未来的征程如何设计,面对市场如何应对,相当一部分职工已自感技术跟不上要求,在学技术产品、高性能设备的加工操作时,心中没有底,他们迫切需求通过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完善岗位技能。在被调查的职工中,高达100%的调查对象欢迎针对性强的专题技术讲座。他们希望,应建立培训制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培训基地,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整体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力,使职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职工希望能举办多课题的技术讲座。一位老师傅实实在在地袒露了心声:我老了,脑子是不比年轻人,但我还在学,因为在我看来不学新技术,你就不知活怎么干,不会干或干不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就必将被社会淘汰、被企业淘汰。把新东西弄懂弄通了,有手艺才能干好活,心里才会踏踏实实,干活也开心。

●对标生产竞赛:企业的生产竞赛全过程渗透着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它是培育和激发职工智慧和创造力,并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有效途径。当前,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对数量和质量都有切合实际的标准,按职工的通俗说法是,这些标准伸伸手是能够着的。班组职工有熟练的实用操作技能,加之多练些技巧,超过这些标准也是完全可能的。到时,其新的数量值和质量值就成为新的标准和记录。另有职工提出结合我公司实际目前在对标生产竞赛中节能降耗、增产节约是大家看好的活动,早在汇龙公司刚成立时,工会组织的合理化建议问卷调查中“节能降耗、增产节约”就被视为焦点问题,职工们普遍认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企业兴旺的法宝之一。为彻底摒弃过去“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观念,职工们提出从己做起,在对标生产竞赛中持续开展合理用料比赛活动,可以班组为单位按照标准严格各种规章制度,照章办事,事后考核,评出名次,依照预算标准超支罚、节约奖。这样不仅可提高生产率,且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成本物资,降低损耗,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增效。这种生产竞赛,班组职工情有独钟。一位在公司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为公司算了一笔帐,如果公司能够将每年废弃的边角料有效利用,每年资金节余会有可观收益。职工们说对标好,干有目标,赶有目标。

●送温暖活动:送温暖活动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出现,让职工得到企业关怀,此举深得人心。工会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并将一年一度进行的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并为困难职工建立了数据库和档案资料,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送温暖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调查中举个其中最小的例子说明,逢年过节企业总要给困难职工们购买一些慰问品,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职工很看中,职工深刻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送温暖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就不能仅在过节期间对生活困难的职工送温暖,我们还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经常持久的、更为积极的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困难职工和出现困难的单位进行有效辅助,从当前来说,就是以保障低收入职工的基本生活为重点开展几项目前职工关注的工作。

1、配合企业组织职工到先进兄弟单位,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单位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2、普遍建立和完善各单位的贫困职工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对不同扶助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根据实际条件,不断壮大“扶贫帮困基金”和“送温暖工程”基金,用好用活资金,并依靠全公司职工的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向特困职工捐款、捐物、献爱心。将输血和造血功能相结合,经过组织的帮扶,使困难职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逐步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4、配合劳动部门,做好待岗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好培训工作,为再就业做好准备。

一些职工感慨地说,工会为职工送温暖办好事,我们高兴、家属高兴,这种激励和凝聚作用是用金钱都难以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