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0:25:37

洗钱范文篇1

(一)动力不对称

洗钱者可以分为主动洗钱者和被动洗钱者。主动洗钱者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是将犯罪收益变成表面合法的资金,即洗钱是贩毒、走私等上游犯罪的下游犯罪,其动力来自于“价值创造”的使命,即“实现价值”;二是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以用于非法用途,如把银行贷款通过洗钱来资助恐怖行动或其他非法活动,主要是基于利益之争,达到政治宗教甚至是报复目的;三是将一种合法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合法实际不合法的资金,如把国有资产通过购买团体年金,将公款转移到个人账户以达到侵占目的,即“公饱私囊”,满足私利。而被动洗钱者在洗钱过程中,既增加了收入,又过失地成为了主动洗钱者的帮凶,如,保险公司增加了保费;中介人得到了佣金;跨国洗钱中,资金流入国增加了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无论是主动洗钱还是被动洗钱都给洗钱者带来一定实际意义上的好处,洗钱带来的巨大收益就如同一个磁力超强的磁场吸引着洗钱犯罪者。

反洗钱是一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领导的行政行为,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的正义感。反洗钱行为会使反洗钱的积极参加者付出一定的经济或其他成本。而我国又有规定:罚没收入和追缴的赃款要全部上缴国库。如此一来,保险机构反洗钱所付出的制度成本、雇员成本、展业成本、核保成本……根本无从得以补偿;对于协助国而言,成本大于收益,一部分外汇无偿流出,可能还会因此导致国际收支的困难。如由于缺乏国内法规的直接管制,地下保单的保单中介人很少有反洗钱的意识。再加上地下保单的佣金提成非常高,一般来说,首期佣金高达60%,有的甚至达到80%—100%,为了招揽业务,他们通常不会严格追查保费的来源,对客户资料的审核也是能宽则宽。可见动力的严重不对称,很可能会导致洗钱犯罪恶性膨胀,而反洗钱行动热情不高、力度不够的局面。在我国目前以保费作为保险公司业务评价的体制下,参与洗钱还可增加一定时期的保费。所以,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追求短期利益,会使其乐于看到资金流到自己的手中,而懈于追究资金的性质及来源,不愿去监控资金的流向,更不愿意去建立一套显然要增加保险机构成本但又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反洗钱体系。

(二)外部效应的不对称性

若从经济学的外部性角度来分析洗钱与反洗钱,则洗钱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具有负外部性,即“向他人施加成本,而非为他人带来收益”——洗钱活动损害了合法的商业活动和健全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国经济政策的失控,导致经济扭曲和动荡,所有这些都由国家和无辜的其他人来承担。而反洗钱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即“不被补偿的收益向他人溢出”——反洗钱行为维护了社会正义,稳定了金融市场,使国家和人民受益。这种外部效应的严重不对称,给反洗钱工作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下面建立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将洗钱与反洗钱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商品,如图1所示SS、DD是满足有效市场假设的“反洗钱产品”的供给、需求函数,姑且以政府代表反洗钱的受益方,政府和各金融机构为供给方。Q1是消费者在该产品可以排他性消费时的需求。而反洗钱活动存在正的外部性,“直接消费者”对此产品的消费就会为他人创造价值或收益,故反洗钱给社会、国家带来的附加收益由外部需求函数DeDe反映,所以整个社会反洗钱的需求函数为D*D*,“反洗钱产品”的真实需求为Q2,而实际供给却停留在Q1点,这样就会造成供给不足,也就是整个社会对反洗钱投入力度不够。

洗钱的负外部性推论恰好与前面相反,由洗钱人支付的成本SS,但因洗钱带来的社会危害的外部成本为SeSe,因而洗钱的总成本为S*S*,其中犯罪组织、非法机构为“洗钱产品”的需求方,而各种地下金融机构以及合法金融机构中的洗钱参与者为供给方。如图2所示:“洗钱产品”的真实需求为Q1,而实际供给却停在Q2,这样就会造成供给过多,即整个社会洗钱活动猖獗。

保险公司作为一般金融机构,必然会考虑其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银行业参加反洗钱最为直接的受益在于免受监管机构的处罚并且能够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贴现的好处。保险业反洗钱不但失去一笔可观的保费收入,还增加了核保、监管、报告等成本,而这些成本并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保险业洗钱与反洗钱外部效应的严重不对称导致洗钱犯罪受经济利益的刺激作用,势头强劲,而反洗钱供给不足,从而容易造成大量黑钱逍遥法外,金融体系混乱,无论是公众利益,还是政府利益都得不到保护。

(三)信息的不对称

从总体来看,金融领域的反洗钱要立足于防范,金融机构本身不具有执法权,其反洗钱作用说到底是提供情报,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核心职能就是提供金融交易报告。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就是对投保信息、退保信息等可疑性信息进行报告。保险业在洗钱与反洗钱的较量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洗钱方与反洗钱方的信息不对称,如承保时,并不知道这笔资金是否合法,退保时也并不知道退保人退保的真实意图;反洗钱体系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反洗钱的监管机构(保监会和央行)与反洗钱的执行部门(保险机构)存在委托——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监管机构很难知道执行机构的任务执行力度,以及是否存在隐蔽行为,这就存在了道德风险。

信息劣势方为了增进自身的利益,就必须积极行动,消除非对称信息的方法是信息搜寻和信息甄别。由于信息甄别的成本低于信息搜寻,而且信息搜寻往往是为信息甄别服务的,因此,信息劣势方消除非对称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信息甄别。保险机构和中国保监会在借助信息甄别行为消除非对称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规模不经济和外部性问题。以保险机构为例,规模不经济是指保险机构在信息甄别的过程中,由于单个保险公司信息甄别的规模过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要求而使信息甄别的边际成本过高,导致信息甄别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从而使信息甄别呈现规模不经济。保险机构信息甄别的积极性不足,使其难以完全消除非对称信息。

二、保险业参与反洗钱的策略

保险业本身的行业特征,以及其保险产品特性,使保险业暗藏洗钱通道,寿险领域尤其严重。在团体寿险中,当事人通过长险短做,趸交即领,团险个做等不正常的投保、退保方式,达到将集体的或国家的公款转入单位“小金库”,化为个人私款或逃避纳税的目的。首先,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洗钱者便可直接达到模糊监管者视线,掌握“黑钱”流向的目的。如甲为自己投保三年储蓄返还性保险,但受益人是乙,乙通过保险公司过一下手就可拿到甲的钱。其次,保险合同遵循“投保自愿,退保自由”原则,保险公司无法阻止退保,因为投保人有退保的权利,何况保险当事人各方有时出于利益关系而保持相当的默契,因而隐蔽性较强,查处难度更大。再次,洗钱者也经常在保险期限上做文章,如长险短做,利用长期保险合同做幌子,私下和保险公司约定在一定保险期限届满时退保后再重新投保,这笔交易并不记入公司的账上,这样就完成了秘密的洗钱交易。

保险业反洗钱的主要困境是无约束机制和利益问题,因而要有效地遏制保险业反洗钱,就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对金融保险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全面围剿保险洗钱。

(一)建立保险业反洗钱监管体系。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保险业反洗钱监管的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前提。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反洗钱法》,正式建立了我国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制裁、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条款共同构成了我国全面预防、控制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基本法律框架,形成了一道全面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反洗钱“法网”。中国保监会也于近日公布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导意见(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将反洗钱列入保险公司合规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建立交易申报制度和嫌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保险机构从事超过一定数额的现金交易须向保监会报告,发现涉嫌洗钱的交易应主动向保监会或司法部门报告;再次在反洗钱立体监管网络体系中保监会应充分发挥其执行和监管职能,做好对保险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甄别、筛选、分析和检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二)加强保险业反洗钱的制度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监测系统,适时监控境内所有保险公司的出单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掌握退保受益人与投保人的全部信息,对于没有血源和姻缘关系的受益人要进行密切监控;加强制度约束,对提前退保的团体险,尤其是国企和国企控股的公司,保险公司有义务上报有关部门,追踪钱的来源和去向,并且不准国有企业把年金交给外资保险公司,对身居要职的公务员和国企高管层,不准在外资保险公司投保;出台相应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对大额(10万以上)付款金建立档案制度,保留线索。

(三)建立保险业反洗钱利益补偿和利益激励机制。根据科斯定理,只有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市场才不会失灵,但在现实中交易费用均为正,所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只能靠制度建设,所以有效反洗钱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逐渐改变以单一的保费规模评估保险公司效益的制度,应逐步加入资金运营状况、偿付能力等各项指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奖提供保险洗钱重要线索的人员,同时对合伙造假进行洗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员要实行严惩;实行收缴黑钱利益部分返还制度,对国内而言,将收缴的黑钱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向参与反洗钱的保险公司投保,使反洗钱外部效应内在化,对国外而言,双方可签定“黑钱分割协议”,以增强国际反洗钱合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提高保险业的声誉。要查与研相结合,即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反洗钱意识,改进保险业反洗钱的技术手段,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对现有保险产品存在的可能被洗钱者利用的漏洞进行监督、预防,制定严密的防范洗钱的处理程序;完善保单条款,如对退保理由进行核查,并设立不同等级的解约防范措施,杜绝黑钱从保险系统流过。积极研发出更优质的,且能有效预防成为洗钱工具的新型保险产品,增强本国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保险业声誉,积极有效的遏制“地下保单”的盛行。

(五)联合互动工作制度。为加强保险业的反洗钱工作,保险业要与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机构、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强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按照分业监管,职责明确,规则透明,讲究实效的原则,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跨行业监管的复杂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郭红玉.反洗钱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金融,2003,(3).

[3]杨胜刚,何靖.反洗钱领域大额与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04,(10).

[4]陈亮.论保险业对洗钱的监管和防范[J].上海保险,2000,(11).

洗钱范文篇2

关键词:保险洗钱;反洗钱;反洗钱网络

Abstract:Underthechallengeofpersistentlyconsolidatinganti-moneylaunderingmeasuresinbankingindustry,thelaunderersbegintouseinsurancecoverageasnewlaunderingtools.The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of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aftertheco-effortsofallmembersintheindustry.Becauseofincompletemarket,non-perfectedlawsandregulations,anddefectsofregulationsonrestrictinggovernmentalofficialsandstate-ownedenterprisesleadersandtheownersofstate-ownedassets,however,thesituationof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isstillserious.Insuranceindustryshouldperfectlawsandregulations,makeimplementingmeasures,setupinformationplatform,perfectorganizationsystemandincentivemechanismandcooperatewith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sothatthecompletenetforanti-launderingcanbeformedtoavoidlossininsuranceindustryfrommoneylaundering.

Keywords:launderingfrominsurance;anti-moneylaundering;anti-launderingnet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风险越来越高,洗钱者于是开始将保险产品作为其新的洗钱工具。由于国内保险业恢复的时间较短,尽管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依然很不成熟,突出表现为无序竞争和监管乏力。此外,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理想。首先是法制不健全,不法竞争盛行;其次是国有(或集体)资产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受不到有效约束;再次是部分官员掌管着大量的资源,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最后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监管能力却并不具备。我国保险业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必将被国内外洗钱者利用。保险洗钱的危害很大。它助长犯罪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威胁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损害我国形象,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政府及时将保险业反洗钱纳入到整体反洗钱战略中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200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现由央行牵头主管反洗钱工作。2003年又批准建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与反洗局并列为央行的两大部门。在政府的推动和行业的努力下,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离既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保险洗钱的主要形式

1.利用团体寿险洗钱。团体寿险是法人利用保险洗钱的主要工具,国际组织如FATF和IAIS都很关注,国内学者的分析研究也较多,但往往将洗钱与受贿、逃税、避税、违反财务纪律等相混淆,有必要加以厘清。笔者认为,根据利用团险目的的不同,团险洗钱可分为以下四种,只有前两种因突破了国家(即国有企业股东或集体企业股东的人)的工薪限额,属于洗钱;后两种在国家的工薪限额内,应分别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为、避税、逃税及违反财务纪律的行为。

第一种,少数企业领导或全体职工私分国有、集体资产的洗钱。前者不让职工知情,后者让职工知情并间接地获得其同意,但两者都属于用保险的方式贪污国有资产,是将贪污和洗钱合二为一,都要避免股东知情。在第一类中,投保企业将巨额保费分散到员工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购买团险,但通常只有几位负责人知情。保单生效后,投保企业就“长险短做”,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将退还的保费汇入企业领导的个人账户。在保监会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后,就又多了一个环节,即“团险个做”。投保企业在保单生效后以“无力缴费”等为由,要求将团险改为个险,然后再要求退保,保费进入领导的个人账户。在第二类中,企业先以单位的名义为全体职工购买团体保险,然后退保,退还的保费存入职工的个人账户,由其自行支取。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这两类都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不过前者是少数领导贪污,后者是集体贪污。

第二种,企业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即“个险团做”。多以“职工出小头,企业出大头”的方式间接地获得职工的同意。由企业收集职工的个人资料及由其填好的投保单,然后“代扣”应由职工缴纳的保费,最后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这种为职工“团购”个人保险的方式既获得了职工的同意,也绕开了保监会的监管。尽管领导可能得大头,职工只能得小头,但内讧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它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三种,购买企业年金、避税或逃税行为。第一类是购买企业年金。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为职工购买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在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显然,只要企业支付的保费在4%以内,不仅合法,国家还免税鼓励。超过4%的部分只要是税后所得,国家并不反对。第二类是避税。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保费虽然超过了4%,但能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就应属于避税。第三类是逃税。企业为职工购买团体寿险,然后要求团单改个单,职工个人或退保或持有保单。企业支付的保费超过了4%,又无法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却没有履行纳税义务,就应属于逃税。如果在这三类中,包括保费在内的职工工资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四种,私设小金库。企业以单位名义投保团险,然后通过退保变现。退还的保费被存入到指定账户,企业将其设为“小金库”,以应付一些特殊需要,同时逃避财税部门的监管。这种做法虽违反了财务纪律,但只是改变了财产的占有形式,并没有改变所有权关系,不属于洗钱的范畴。

2.利用地下保单洗钱。地下保单是指港澳保险机构的推销人员进入内地向内地居民推销,或由内地居民帮其推销,甚至由港澳保险机构及其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推销,内地居民在境内完成保费缴纳,再由上述人员将保费转交给境外保险机构,最后由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外签发的保单。可见,只要投保人的保费缴纳过程是在内地完成的,境外保险机构签发的保单就属于地下保单。地下保单多以人民币缴费,以外币退保或理赔,它为黑钱出境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洗钱工具。

3.利用长期寿险洗钱,即“长险短做”。洗钱者一般用大额现金趸缴保费,或在短期内完成期缴,或初始选择期缴,不久即要求趸缴后续保费。短期内投保者会使保单的现金价值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要求退保或质押贷款并听任保单被注销。“趸缴即领”是“长险短做”的一种变形。洗钱者往往为将要退休的人投保,或者将被保险人的年龄“误告”为接近退休的年龄,以趸缴保费的方式购买养老保险或即期年金。由于年金的领取方式较灵活,洗钱者利用这类保险既可实现大量现金的置放,又可一次性领取全部保险金。

4.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洗钱。外汇保单应以外币缴纳保费,退保、理赔也应以外币支付。但少数外资保险公司没有严格执行,有些外汇保单允许投保人用人民币缴费,退保、理赔时可以选择支付币种。利用这种外汇保单,洗钱者在境内缴纳保费,在境外退保变现即可实现跨境洗钱。此外,洗钱者还能实现本外币的互换,达到资金外逃或热钱流入的目的。外汇保单的最新发展是离岸保单。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离岸保险业务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洗钱者可能利用我国监管经验不足的弱点进行洗钱。

5.利用新型保险洗钱。新型保险如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寿险等,属保险、证券的混业产品。较之传统寿险,它们的保障功能较弱,投资作用很强,是带有保险功能的基金。新型保单持有人的资金可以在保险账户和投资账户间自由调配。因为其主要功能是投资,所以保费一般没有限额。洗钱者购买这类产品,不但可以模糊资金的来源,改变“黑钱”的性质,还可以实现“黑钱”的边洗边赚。其最新发展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前两种的资金可以在银行账户与保单间灵活转移,既能自动垫交保费,又能灵活支取;最后一种允许投保人将多缴纳的保费存入保单中,客户可以自由存取。洗钱者往往使资金反复进出这些具有存单功能的保单,掩盖其真实来源,达到洗钱的目的。

6.利用银行保险洗钱。银行保险作为新的保险营销形式,在寿险产品销售中所占的份额急剧增加,日益受到银行和保险业的重视。为适应柜台销售的需要,银行保险往往具有简单、标准和易操作的特点,手续简便、征询信息少、成交速度快。银行保险的核保标准较低、但现金价值却可以很高,客户可以反从银行划转保费,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空间。比银行保险更新的营销方式是网上保险,投保人通过网络在线投保,在线支付保费。虽然网上保险需在网下补办相关手续,但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保单已经生效,投保人可以退保变现。

7.利用行贿保单洗钱。用寿险保单送礼可以彰显亲情与关怀,洗钱者(包括行贿者)也经常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洗钱,一般由送礼方支付巨额保费,受礼方退保变现。团险中的行贿保单实质上是高额退费。在企事业单位采购团险时,保险公司会虚增保费,成交后再向有关人员赠送大额保单,由其退保变现,这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

8.财产保险中的洗钱。财产保险洗钱的主要方式有保险欺诈、理赔欺诈和现金交易等。在理赔人员的配合下,理赔欺诈和保险欺诈还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洗钱者通常有计划地用黑钱置换保险标的,然后制造保险事故,获得赔款达到洗钱目的。洗钱者还可以购买他人的保险标的,然后变更被保险人,“出险”后再获得赔款。产险标的出险率较高,现金交易简便易行,投保者可以现金投保,保险公司一般也以现金支付赔款,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保险业洗钱风险的成因分析

1.当事人关系复杂。实行实名制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是不同的人,彼此间可以不必存在婚姻、血缘或商业关系。在保单存续期间,这三种关系人还可以变更。大额存单的提现者只能是开户人,大额保单的受益人却往往不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

2.寿险产品性质独特。长期寿险产品一次性资金投入量大、有价值储存功能且便于一次性收回现金,很适合洗钱者操作。此外,由于生命、身体是无价的,各国对寿险保额的限制较少。理论上,只要投保人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愿,保费和保额可以无穷大,这就为洗钱者大量放置资金提供了便利。

3.依靠人销售。保险人最了解投保人,理应成为保险业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但在佣金制下,人的目标函数显然不同于保险人,认为反洗钱只是保险公司的义务。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其积极性,促进产品销售,保险公司也不便对人严加约束。此外,保险洗钱涉及的市场主体较多,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人推脱责任很容易。

4.市场发育不成熟。一是市场主体过少,寡头垄断导致了无序竞争;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构严重,价格竞争是最主要的竞争形式;三是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业务上重数量轻质量;四是对人激励过度,驱使其同洗钱者合谋;五是部分公司仅为了获得流动性而竞争,必然导致不法行为的发生。

5.特殊保险监管困难。一是地下保险。虽然港澳同大陆合作紧密,但地下保单多通过亲朋好友或熟人介绍签订,操作上很隐蔽,洗钱活动混杂其中,很难查处。二是网上保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等交易、结算手段的兴起,相关的洗钱活动势必增多。三是外汇保险、离岸保险等。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但全面开放必然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洗钱者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的机会会更多。

6.监管能力不足。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已很明显,保险产品同证券、银行产品日渐融合,但我国金融业的联合监管能力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一是大量投资型险种的涌现,考验着证券和保险的联合监管能力;二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的出现,也对银行业形成了冲击;三是保单质押等为保单变现提供了新的方式。

7.外部环境恶劣。一是法制不完善,不法竞争盛行;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乏力;三是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四是私有财产的法律定位不清,社会上“仇富心理”与“仇腐心理”并存;五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政府管理能力提高的速度,经济政策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三、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法制建设

随着反洗钱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保险业反洗钱的重要性,逐步从建章立制,机构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启了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一是现有的保险法律、法规已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保险法》第十九条规定,保险合同应载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人身保险还应载明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这一规定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对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达到了KYC的标准。二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保险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这一规定也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相关要求。三是借鉴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经验,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1999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投保团险的人数比例和最低人数进行了限定;规定了最短的保险期限并对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行了限制。保监会2000年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团体寿险的养老金、退保金、满期生存给付进行了规范。2005年保监会又出台了团险退保的实施细则,要求投保人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同意投保,退保;退还的保费只能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且必须退至原缴款账户。四是加快了反洗钱的立法进程。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对原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进行了修改,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同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进一步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立法任务的初步完成。随后央行又了《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为防堵洗钱者利用保险业洗钱,维护金融秩序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框架。

四、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强。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反洗钱是央行、商业银行的事情;分支公司则认为是上级公司或总公司的责任;人、经纪人认为是保险公司的义务。多年来,监管部门布置的反洗钱工作较少,从业人员既没有经验积累,也没有形成职业习惯。少数从业人员将注意力仅集中在业务拓展上,容易被洗钱者利用。

2.经验不足。央行的反洗钱人员主要分布在支付结算部门,对银行结算等业务经验丰富,对保险业却知之甚少。目前,保险从业人员也只是为了达到政府的标准和要求在被动地反洗钱,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经验积累。此外,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监测系统仍处于开发阶段,反洗钱工作缺乏技术支持。

3.信息搜集整理不够。保险业对大额交易者的交易情况、分布状况和行为特征等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够,对我国投保人进行正常大额交易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缺乏了解,无法立即出台符合实际的工作指南供一线人员参照、比对。保险业反洗钱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是逐级汇报,还没有建成覆盖整个金融业的反洗钱信息主动搜集、分析、识别系统。

4.法制落后于形势。监管层忙于“补漏洞”,没有精力对保险洗钱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性研究。对最新发展起来的洗钱手段,监管者仍在调查、摸底,来不及修订相关法规。洗钱者找到了应对办法后,现有的防堵措施便逐渐失去效力。监管部门的行政规章、保险公司的内控制度还仍在建设中,寿险公司的制度明显落后于形势。

5.联动机制尚待完善。一是保监会尚未设立独立的机构,以便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二是部分公司缺乏专职反洗钱人员,专人专岗没有设定到位;三是监管部门间,金融企业间没有形成完善的联动机制;四是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分支公司与上级公司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责任,逃避义务的倾向。

五、建议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完整的反洗钱组织体系。保监会应在现有的行政框架内建立起专门反洗钱的监管机构,负责保险业反洗钱的日常领导工作,接受央行的业务领导。保险公司应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降低反洗钱成本。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保监会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的行政规章。保险机构应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工作并入到业务流程中;应将中介人纳入到反洗钱规划中,指导其开展反洗钱工作;还应完善激励机制,将反洗钱工作表现纳入量化考核系统,增强员工反洗钱的积极性。

3.注重宣传教育,加强人才培训。央行应加强对保监会及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洗钱队伍。保监会应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人员举办一些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以交流经验,提高技能。保险机构应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高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员与两核人员的反洗钱能力。

4.加入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以获得技术上、业务上的帮助和指导,共享反洗钱国际信息;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加强国际间洗钱资金的追缴;全面落实我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争取早日加入FATF等国际反洗钱组织。

5.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反洗钱合力。保监会应与央行、财政部、公安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出台后续的行政法规,以紧跟洗钱犯罪的发展形势。还应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建立信息平台,完善预警体系。央行、保监会应努力构建保险业反洗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监测水平。保监会应整合行业力量开发出保险业反洗钱自动识别系统,通过对交易的周期、频率、金额、对象特质等相关参数与信息的采集,完成对可疑交易的初步筛选,使洗钱行为能迅速被确认和制止。

7.建立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反洗钱的积极性,应建立追缴洗钱资金的分享制度。追缴的洗钱资金除部分上缴国库外,剩下的应用于反洗钱活动的财务支持,补偿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成本,奖励反洗钱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同时,对反洗钱工作不力,经揭发、证实被洗钱者成功利用的保险公司应处以重罚并给予其高管以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张领伟.论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6(2).

[2]陈亮.论保险业对洗钱的监管和防范[J].上海保险,2000(11).

[3]赵国辉.论保险洗钱的治理问题[N].中国保险报,2006.06.09

[4]AndyWragg.Moneylaunderingandthegeneralinsurancemarket-thechallengesahead.[M].Lioyd’sassociation,2006:14-16.

[5]HenryREngler.BuildinganEdge:Anti-moneylaunderingcomplianceintheinsurance[J].TheFinancialServicesNewsletter,2006,7(2).

[6]GMLSG.Moneylaundering/terroristfinancingactivities[N].Workingpaper,2005.

[7]IAIS.MoneyLaunderingandtheInsuranceIndustry[R].IAISdocuments,2000.

[8]PatrickM.Moneylaundering:stayingaheadofthelatesttrends[N].Workingpaper,2000.

[9]万云.保险暗藏洗钱通道[J].中国保险,2003(12).

[10]夏志琼.保险业反洗钱刻不容缓[J].中国乡镇企业,2006(1).

[11]邱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反洗钱制度[J].金融经济,2006(1).

[12]唐金成.论建立我国保险业的反洗钱机制[J].广西金融研究,2006(6).

[13]吴九红,王虹.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监管的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4(4).

[14]陈熙男.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国金融,2005(11).

[15]姜秀昶.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体系[J].上海保险,2004(6).

[16]吴金龙.证券保险业反洗钱初探——“四大空白”亟待填补[J].浙江金融,2006(5).

[17]中国人民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Z].2006-07.

洗钱范文篇3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洗钱的定义仍是形式多样的。《新帕尔格雷夫金融大辞典》把洗钱定义为“将非法活动收入转变为其来源可有效地不受执法者和社会注意的房地产和金融资产”,“是所有与永久隐藏各种形式的犯罪分子的收入的非法来源有关的活动”。2006年6月,在我国《反洗钱法》草案中,洗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活动。抛开犯罪与非犯罪的法律定义,从抽象的金融学意义上考察洗钱行为,可将它视为一种将风险和收益推向极致的金融行为。

洗钱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而且对于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风气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1.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和效益。洗钱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洗钱行为侵犯了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制度,使金融机构在客户中的信誉和安全感受损,进而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甚至发生挤兑。同时金融业又与工商企业、流通企业等社会经济体系各环节密切相关,一个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很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极大地干扰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地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2.削弱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洗钱活动不遵循资金流向最有效益领域的基本经济规律,破坏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客观上干扰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果,损害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3.引发经济扭曲和不稳定。洗钱造成资本外逃,导致社会财富流失。且由于洗钱把资金转移到不易被注意的低质量投资领域,经济增长可能因此受到消极影响。例如,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并不一定是需求过旺所致,其很大部分原因是洗钱者的行为引起。当这些行业不再是洗钱的目标时,撤离资金会造成产业的不稳定状态,引发整体衰退,而整个社会经济也因此受影响。

4.损害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洗钱往往利用起掩护作用的前台公司把非法所得和合法所得混在一起,从而隐藏非法所得。这些前台公司往往有大量的资金补贴,可以提供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很明显的竞争优势,进而可能把合法企业排挤出市场。

二、反洗钱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反洗钱工作虽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1.反洗钱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例如,人民币和外汇可疑资金的报表,尚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程序对其进行筛选和采集,仅依靠银行工作人员识别后手工摘录、上报。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识别可疑资金能力低,落后的监测技术使人民银行尤其是业务量巨大的大中城市人民银行反洗钱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

2.商业银行反洗钱积极性不高。由于商业银行之间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强化反洗钱可能会造成市场份额减少、客户和存款流失,加之反洗钱活动具有较多成本(制度成本、雇员成本、检查成本、档案管理成本、技术投入成本),部分商业银行因此故意放松执行,反洗钱组织机构和内控制度停留在表面。个别银行反洗钱专门机构在组织和推动反洗钱工作方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大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未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和岗位任职资格的参考指标,也没有将其纳入内部稽核的业务范围。

现金账户监管薄弱,银行有关部门未给与足够重视,且监管技术落后,影响反洗钱的有效性。

3.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甄别和分析可疑交易的能力不足,很难适应严峻的反洗钱形势和任务。

4.地方利益保护严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均纷纷许诺以种种优惠条件向外来资金示好,以投资为名的洗钱行为无疑将肆无忌惮地进驻。政府对于“黑钱”视而不见也无法抵制,阻碍了反洗钱的有利执行。

三、对策

对应反洗钱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反洗钱应该在如下方面有所突破:

1.加强建立高科技高技术的反洗钱系统建设。当今的洗钱犯罪已成为典型的高智商和高科技犯罪,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反洗钱工作中,监管跟监督都必须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分析软件。报送机构要开发自身合规系统以综合所有数据,进行初步的甄别和分析,通过电子形式报送金融情报机构。金融情报机构则利用自己的数据库和分析系统,将交易报告经过整理、筛选和分析,在浩繁的数据中发现可疑交易信息,再通过政府部门间网络移送执法机关和相关机构。在此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参照国外的成功例子。澳大利亚金融情报机构将年预算2000万澳币的40%以上投入系统建设。2004年,美国金融情报机构FinCEN与德州EDS公司签订了6年1850万美元的合同,以建立和运行以网络为基础的系统BSADirect,来管理基于银行保密法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该系统,FinCEN将授权执法部门和监管机构通过网络直接从FinCEN的数据库中抽取数据。该系统计划在2005年10月开始全面运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移送的质量与效率。

另外,改进手段,切实减轻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的负担,尽可能规避金融机构执行反洗钱工作中的道德风险;创新技术,提高数据甄别和分析的高科技和智能化程度,尽快提升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对反洗钱工作的指导作用。

2.开拓结算工具,拓宽结算渠道。英国反洗钱专家奈杰尔·莫里斯·科特里尔在参加中国银行反洗钱及合规工作会议时曾表示,中国人少用现金将有助于金融系统防范洗黑钱的行为。银行卡和支票等与银行发生联系的支付方式便于银行监控资金流动并发现违法行为。因此,一是发展个人支票,建立个人储蓄转账业务,由于个人储蓄未开展支票转账业务,因而金融机构在个人转账结算方面进一步拓展,对信用度高的政府公务员和社会名人士推广个人支票,对储蓄户可推广个人汇款业务。二是发展银行卡等电子货币,拓展银行卡消费结算领域。目前银行卡消费只在有限的特约厂商,需要扩大消费面,同时不断完善银行卡技术,方便广大群众结算消费,减少客户消费。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大力推广信用卡等现代结算方式。三是发展电子货币,实行个人收入电子化,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私人支付给个人的报酬实行以卡代收,最终使个人收入阳光化。3.加强对资金流动特别是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目前,我国反洗钱信息监测中心已正式成立,并初步建立了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但这个系统目前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其功能,做到不仅要和各大金融机构联网,还要逐步实现与各金融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以及税务、海关等与反洗钱相关部门的联网。

4.加强现金和账户管理,完善反洗钱处罚机制。“了解你的客户”是世界金融行动小组向其成员国推荐的一种反洗钱制度,这一制度对发现和追查犯罪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法律还没有要求金融机构承担这一义务。为了打击洗钱犯罪,有必要借鉴“了解你的客户”制度,要求银行职员承担一定的义务,违犯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就需要制定出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的处罚细则,分责任和后果的大小不同给予处罚。

5.针对洗钱多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特点,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打击和防范洗钱犯罪,同时密切关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额资金流动情况,及时发现线索,提前预防。美国财政部1990年建立的“打击金融犯罪网络”就是一个联合了财政、银行、税收、司法部门,用先进的技术打击和防范洗钱的专门机构。

6.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我们要积极争取加入反洗钱国际组织,并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反洗钱工作部门建立反洗钱双边合作关系,相互间开展反洗钱信息交流、情报互换、合作培训、协助调查、追回财产并引渡外逃犯罪嫌疑人等工作。

7.加强公安部门与银行的合作。双方联合监督,合作研究情报,共同研究开发反洗钱的新技术手段和装备,另外,公安机关应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反洗钱监督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人行,提出完善反洗钱监管、防范洗钱风险的建议,充分发挥职能。

8.加大对反洗钱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洗钱带给我们的巨大危害,从而积极自觉地投身于反洗钱活动中,扩大反洗钱活动的范围,是我们的反洗钱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

9.建立全国各机构、各地方政府协同开展反洗钱的体制。积极培养反洗钱专门人才,全力贯彻反洗钱规章制度,协同监视洗钱活动,积极上报等等。

中国的反洗钱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要尽快与国际反洗钱接轨,努力完善我国的反洗钱体系与机构,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披上反洗钱防弹衣,让中国的经济之龙稳步腾飞。

【摘要】目前,洗钱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中国的反洗钱进程刚刚起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透视这一问题,先简要介绍洗钱的定义和危害,剖析我国反洗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洗钱反洗钱金融机构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燕玲.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

[2]钱小安.敲响洗钱者的丧钟.

[3]申屠青南.反洗钱主阵地银行业硝烟弥漫.

[4]周素红.金融机构反洗钱选好着力点.

[5]阿计.中国打响反洗钱战争.

[6]赵琳,于文灿.中国“反洗钱”在行动.

洗钱范文篇4

一、当前反洗钱工作面临的主要困扰

1、认识不够,缺乏反洗钱工作的紧迫感。由于反洗钱是一个新概念,相当多的人缺乏足够认识,对基层行开展反洗钱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金融机构也缺乏主动性。目前在认识上虽有明显转变,但在认识的深度和水平上仍需进一步提高,而有关部门和社会居民的相关知识更少,难以形成反洗钱工作的浓烈氛围,人民银行必须继续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发动,增强社会各方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2、组织松散,缺乏反洗钱运作的协调机制。

①反洗钱组织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尚未成立专职的反洗钱机构和队伍,主要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日常工作的组织仍处于松散的状态。②各金融机构也仅仅是按照人行要求对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别指定了不同的部门负责反洗钱业务,如在湖北辖内,工行设在法律事务部,农行设在保卫处,中行设在法律与合规处,建行由营业部负责。附属在单个业务部门很难适应发现、分析和上报可疑资金运动的需要。③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反洗钱工作协作机制,基层人行相应的违规处理面临矛盾,比如,《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对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义务的处罚措施包括,可由人民银行“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基层人行对反洗钱工作的处罚建议难以落实到位,与反洗钱有关的部门的合作机制和“一行三会”协调机制还在建立和完善中,协调难、配合难、齐抓共管更难。

3、理念模糊,日常操作缺乏可行的制度规程。基层行反洗钱人员对洗钱交易的一般过程研究不够,工作理念模糊,对整个反洗钱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组织体系、工作内容、运作方式都没有明确可行的思路,要么是充当档案员角色被动地收集保存交易报表,要么是等待观望上级现成的工作模式出台,不能主动地根据“一规定两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因而现行反洗钱手段不能适应反洗钱工作需要,仅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金融机构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上,收集了资料而不能发挥价值,离主动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客观要求太远。

4、培训不足,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反洗钱技能。基层人行虽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培训只能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炒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多数工作人员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很容易被洗钱犯罪利用。

5、利益冲突,商业银行缺乏反洗钱的积极性。开展反洗钱工作显然要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投入,却不能带来丝毫利润,甚至还可能得罪客户减少存款。临柜人员对大额业务逐笔登记、审核、报告,增加了许多业务工序,大额取现和存款实名制等条条框框要遵守,有的钱送上门来都不能要,客户关系也不好处理,商业性金融机构反洗钱积极性不高。

6、工作量大,可疑交易缺乏高效的监测识别手段。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监测的资金交易数量多、工作量大,靠目前的临柜人员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在人民银行的督促下,一些金融机构把反洗钱报告工作当成是例行公事,把一些大额交易当作可疑交易报送,真正意义的监测、分析和识别尚未开展,信息收集后作用发挥不大,没有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对金融机构的电子交易也难以进行监督,工作量大且效率低,所以对推动反洗钱工作很难产生实质效果。

7、无序竞争,银行业缺乏反洗钱的环境秩序保障。金融无序竞争行为并未完全根除,形成了不利于反洗钱工作的环境。一是自存款实名制实施以来,许多金融机构在执行上弄虚作假,使存款实名制流于形式,给不法分子清洗黑钱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储蓄所超范围吸收存款,公款私存难以禁止;三是为达到增加存款的目的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规为客户多头开立基本账户,在无贷款背景下为客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对客户的开户资料不如实向人行申报备案;四是对现金管理流于形式,大额现金支付的预约、审查、登记备案、报告等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五是商业银行对票据承兑和贴现把关不严,没有商品交易的票据转让很容易实现。这些违规行为形成了反洗钱工作的巨大漏洞。

8、偏好现金,缺乏反洗钱的良好交易习惯。我国居民素有偏好使用现金的习惯,现金缴存成为反洗钱的薄弱环节。可疑支付交易标准基本上仅限于现金交易和账户交易两大类,其中对现金缴存的审查和控制在《办法》中未作要求。由于洗钱犯罪所得的原始形态主要是现金,现金缴存成为洗钱的基础渠道,柜面审查缴存现金的合法性非常困难,临柜人员为揽存方便,根本不会严格审查或拒绝受理现金缴存业务,这使现金环节非常容易被洗钱活动所利用。

二、对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反洗钱责任意识。洗钱犯罪是经济生活的一大公害,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立反洗钱责任感,认真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同时,使社会公众了解反洗钱知识,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2、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一是发挥与政法部门反洗钱协作机制的作用,密切与公检法司的联系,定期协商反洗钱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金融部门与政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建立区域性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制定和落实反洗钱工作举措;三是人民银行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反洗钱监管协作机制,把反洗钱工作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行为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3、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反洗钱业务流程。应该适当统一反洗钱工作的运作模式,明确反洗钱操作的业务流程,圈定容易滋生洗钱犯罪的业务环节,一是以严格存款实名制为重点,把好洗钱的入口关;二是以加强账户管理为基础,避免企业账户成为洗钱工具;三是以加强现金管理为核心,堵死洗钱的基本出口;四是以加强票据监管为补充,防止利用违规票据洗钱;五是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为载体,对外汇资金流动进行监测;六是以加强对辖内招商引资的监督为突破,防止空壳企业、皮包公司、虚假投资的洗钱阴谋得逞。

4、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通过制定和实施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反洗钱具有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采取主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5、加强交流沟通,化解反洗钱现实矛盾。处理好商业经营与反洗钱工作的长短期利益冲突,引导基层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依法经营,依法履行反洗钱的有关法定职责义务。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人行也要积极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通过宣传、服务、协调,减少金融机构不必要的反洗钱投入成本,化解因履行反洗钱义务而产生的各种矛盾。

6、加速科技进程,提高异常交易监测水平。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加速研发网间互联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报告系统,完善反洗钱软硬件条件,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和分析报告质量,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作为我国统一的"FIU"机构,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应尽快与相关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联网,扩大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范围,并依托即将在全国统一运行的现代大额支付系统和账户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监测分析的效率。

洗钱范文篇5

关键词:保险洗钱;反洗钱;反洗钱网络

Abstract:Underthechallengeofpersistentlyconsolidatinganti-moneylaunderingmeasuresinbankingindustry,thelaunderersbegintouseinsurancecoverageasnewlaunderingtools.The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of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aftertheco-effortsofallmembersintheindustry.Becauseofincompletemarket,non-perfectedlawsandregulations,anddefectsofregulationsonrestrictinggovernmentalofficialsandstate-ownedenterprisesleadersandtheownersofstate-ownedassets,however,thesituationof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isstillserious.Insuranceindustryshouldperfectlawsandregulations,makeimplementingmeasures,setupinformationplatform,perfectorganizationsystemandincentivemechanismandcooperatewith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sothatthecompletenetforanti-launderingcanbeformedtoavoidlossininsuranceindustryfrommoneylaundering.

Keywords:launderingfrominsurance;anti-moneylaundering;anti-launderingnet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风险越来越高,洗钱者于是开始将保险产品作为其新的洗钱工具。由于国内保险业恢复的时间较短,尽管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依然很不成熟,突出表现为无序竞争和监管乏力。此外,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理想。首先是法制不健全,不法竞争盛行;其次是国有(或集体)资产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受不到有效约束;再次是部分官员掌管着大量的资源,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最后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监管能力却并不具备。我国保险业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必将被国内外洗钱者利用。保险洗钱的危害很大。它助长犯罪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威胁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损害我国形象,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政府及时将保险业反洗钱纳入到整体反洗钱战略中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200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现由央行牵头主管反洗钱工作。2003年又批准建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与反洗局并列为央行的两大部门。在政府的推动和行业的努力下,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离既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保险洗钱的主要形式

1.利用团体寿险洗钱。团体寿险是法人利用保险洗钱的主要工具,国际组织如FATF和IAIS都很关注,国内学者的分析研究也较多,但往往将洗钱与受贿、逃税、避税、违反财务纪律等相混淆,有必要加以厘清。笔者认为,根据利用团险目的的不同,团险洗钱可分为以下四种,只有前两种因突破了国家(即国有企业股东或集体企业股东的人)的工薪限额,属于洗钱;后两种在国家的工薪限额内,应分别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为、避税、逃税及违反财务纪律的行为。

第一种,少数企业领导或全体职工私分国有、集体资产的洗钱。前者不让职工知情,后者让职工知情并间接地获得其同意,但两者都属于用保险的方式贪污国有资产,是将贪污和洗钱合二为一,都要避免股东知情。在第一类中,投保企业将巨额保费分散到员工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购买团险,但通常只有几位负责人知情。保单生效后,投保企业就“长险短做”,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将退还的保费汇入企业领导的个人账户。在保监会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后,就又多了一个环节,即“团险个做”。投保企业在保单生效后以“无力缴费”等为由,要求将团险改为个险,然后再要求退保,保费进入领导的个人账户。在第二类中,企业先以单位的名义为全体职工购买团体保险,然后退保,退还的保费存入职工的个人账户,由其自行支取。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这两类都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不过前者是少数领导贪污,后者是集体贪污。

第二种,企业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即“个险团做”。多以“职工出小头,企业出大头”的方式间接地获得职工的同意。由企业收集职工的个人资料及由其填好的投保单,然后“代扣”应由职工缴纳的保费,最后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这种为职工“团购”个人保险的方式既获得了职工的同意,也绕开了保监会的监管。尽管领导可能得大头,职工只能得小头,但内讧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它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三种,购买企业年金、避税或逃税行为。第一类是购买企业年金。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为职工购买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在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显然,只要企业支付的保费在4%以内,不仅合法,国家还免税鼓励。超过4%的部分只要是税后所得,国家并不反对。第二类是避税。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保费虽然超过了4%,但能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就应属于避税。第三类是逃税。企业为职工购买团体寿险,然后要求团单改个单,职工个人或退保或持有保单。企业支付的保费超过了4%,又无法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却没有履行纳税义务,就应属于逃税。如果在这三类中,包括保费在内的职工工资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四种,私设小金库。企业以单位名义投保团险,然后通过退保变现。退还的保费被存入到指定账户,企业将其设为“小金库”,以应付一些特殊需要,同时逃避财税部门的监管。这种做法虽违反了财务纪律,但只是改变了财产的占有形式,并没有改变所有权关系,不属于洗钱的范畴。

2.利用地下保单洗钱。地下保单是指港澳保险机构的推销人员进入内地向内地居民推销,或由内地居民帮其推销,甚至由港澳保险机构及其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推销,内地居民在境内完成保费缴纳,再由上述人员将保费转交给境外保险机构,最后由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外签发的保单。可见,只要投保人的保费缴纳过程是在内地完成的,境外保险机构签发的保单就属于地下保单。地下保单多以人民币缴费,以外币退保或理赔,它为黑钱出境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洗钱工具。

3.利用长期寿险洗钱,即“长险短做”。洗钱者一般用大额现金趸缴保费,或在短期内完成期缴,或初始选择期缴,不久即要求趸缴后续保费。短期内投保者会使保单的现金价值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要求退保或质押贷款并听任保单被注销。“趸缴即领”是“长险短做”的一种变形。洗钱者往往为将要退休的人投保,或者将被保险人的年龄“误告”为接近退休的年龄,以趸缴保费的方式购买养老保险或即期年金。由于年金的领取方式较灵活,洗钱者利用这类保险既可实现大量现金的置放,又可一次性领取全部保险金。

4.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洗钱。外汇保单应以外币缴纳保费,退保、理赔也应以外币支付。但少数外资保险公司没有严格执行,有些外汇保单允许投保人用人民币缴费,退保、理赔时可以选择支付币种。利用这种外汇保单,洗钱者在境内缴纳保费,在境外退保变现即可实现跨境洗钱。此外,洗钱者还能实现本外币的互换,达到资金外逃或热钱流入的目的。外汇保单的最新发展是离岸保单。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离岸保险业务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洗钱者可能利用我国监管经验不足的弱点进行洗钱。

5.利用新型保险洗钱。新型保险如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寿险等,属保险、证券的混业产品。较之传统寿险,它们的保障功能较弱,投资作用很强,是带有保险功能的基金。新型保单持有人的资金可以在保险账户和投资账户间自由调配。因为其主要功能是投资,所以保费一般没有限额。洗钱者购买这类产品,不但可以模糊资金的来源,改变“黑钱”的性质,还可以实现“黑钱”的边洗边赚。其最新发展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前两种的资金可以在银行账户与保单间灵活转移,既能自动垫交保费,又能灵活支取;最后一种允许投保人将多缴纳的保费存入保单中,客户可以自由存取。洗钱者往往使资金反复进出这些具有存单功能的保单,掩盖其真实来源,达到洗钱的目的。

6.利用银行保险洗钱。银行保险作为新的保险营销形式,在寿险产品销售中所占的份额急剧增加,日益受到银行和保险业的重视。为适应柜台销售的需要,银行保险往往具有简单、标准和易操作的特点,手续简便、征询信息少、成交速度快。银行保险的核保标准较低、但现金价值却可以很高,客户可以反从银行划转保费,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空间。比银行保险更新的营销方式是网上保险,投保人通过网络在线投保,在线支付保费。虽然网上保险需在网下补办相关手续,但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保单已经生效,投保人可以退保变现。

7.利用行贿保单洗钱。用寿险保单送礼可以彰显亲情与关怀,洗钱者(包括行贿者)也经常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洗钱,一般由送礼方支付巨额保费,受礼方退保变现。团险中的行贿保单实质上是高额退费。在企事业单位采购团险时,保险公司会虚增保费,成交后再向有关人员赠送大额保单,由其退保变现,这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

8.财产保险中的洗钱。财产保险洗钱的主要方式有保险欺诈、理赔欺诈和现金交易等。在理赔人员的配合下,理赔欺诈和保险欺诈还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洗钱者通常有计划地用黑钱置换保险标的,然后制造保险事故,获得赔款达到洗钱目的。洗钱者还可以购买他人的保险标的,然后变更被保险人,“出险”后再获得赔款。产险标的出险率较高,现金交易简便易行,投保者可以现金投保,保险公司一般也以现金支付赔款,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保险业洗钱风险的成因分析

1.当事人关系复杂。实行实名制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是不同的人,彼此间可以不必存在婚姻、血缘或商业关系。在保单存续期间,这三种关系人还可以变更。大额存单的提现者只能是开户人,大额保单的受益人却往往不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

2.寿险产品性质独特。长期寿险产品一次性资金投入量大、有价值储存功能且便于一次性收回现金,很适合洗钱者操作。此外,由于生命、身体是无价的,各国对寿险保额的限制较少。理论上,只要投保人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愿,保费和保额可以无穷大,这就为洗钱者大量放置资金提供了便利。

3.依靠人销售。保险人最了解投保人,理应成为保险业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但在佣金制下,人的目标函数显然不同于保险人,认为反洗钱只是保险公司的义务。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其积极性,促进产品销售,保险公司也不便对人严加约束。此外,保险洗钱涉及的市场主体较多,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人推脱责任很容易。

4.市场发育不成熟。一是市场主体过少,寡头垄断导致了无序竞争;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构严重,价格竞争是最主要的竞争形式;三是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业务上重数量轻质量;四是对人激励过度,驱使其同洗钱者合谋;五是部分公司仅为了获得流动性而竞争,必然导致不法行为的发生。

5.特殊保险监管困难。一是地下保险。虽然港澳同大陆合作紧密,但地下保单多通过亲朋好友或熟人介绍签订,操作上很隐蔽,洗钱活动混杂其中,很难查处。二是网上保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等交易、结算手段的兴起,相关的洗钱活动势必增多。三是外汇保险、离岸保险等。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但全面开放必然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洗钱者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的机会会更多。

6.监管能力不足。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已很明显,保险产品同证券、银行产品日渐融合,但我国金融业的联合监管能力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一是大量投资型险种的涌现,考验着证券和保险的联合监管能力;二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的出现,也对银行业形成了冲击;三是保单质押等为保单变现提供了新的方式。

7.外部环境恶劣。一是法制不完善,不法竞争盛行;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乏力;三是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四是私有财产的法律定位不清,社会上“仇富心理”与“仇腐心理”并存;五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政府管理能力提高的速度,经济政策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三、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法制建设

随着反洗钱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保险业反洗钱的重要性,逐步从建章立制,机构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启了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一是现有的保险法律、法规已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保险法》第十九条规定,保险合同应载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人身保险还应载明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这一规定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对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达到了KYC的标准。二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保险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这一规定也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相关要求。三是借鉴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经验,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1999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投保团险的人数比例和最低人数进行了限定;规定了最短的保险期限并对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行了限制。保监会2000年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团体寿险的养老金、退保金、满期生存给付进行了规范。2005年保监会又出台了团险退保的实施细则,要求投保人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同意投保,退保;退还的保费只能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且必须退至原缴款账户。四是加快了反洗钱的立法进程。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对原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进行了修改,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同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进一步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立法任务的初步完成。随后央行又了《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为防堵洗钱者利用保险业洗钱,维护金融秩序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框架。

四、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强。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反洗钱是央行、商业银行的事情;分支公司则认为是上级公司或总公司的责任;人、经纪人认为是保险公司的义务。多年来,监管部门布置的反洗钱工作较少,从业人员既没有经验积累,也没有形成职业习惯。少数从业人员将注意力仅集中在业务拓展上,容易被洗钱者利用。

2.经验不足。央行的反洗钱人员主要分布在支付结算部门,对银行结算等业务经验丰富,对保险业却知之甚少。目前,保险从业人员也只是为了达到政府的标准和要求在被动地反洗钱,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经验积累。此外,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监测系统仍处于开发阶段,反洗钱工作缺乏技术支持。

3.信息搜集整理不够。保险业对大额交易者的交易情况、分布状况和行为特征等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够,对我国投保人进行正常大额交易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缺乏了解,无法立即出台符合实际的工作指南供一线人员参照、比对。保险业反洗钱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是逐级汇报,还没有建成覆盖整个金融业的反洗钱信息主动搜集、分析、识别系统。

4.法制落后于形势。监管层忙于“补漏洞”,没有精力对保险洗钱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性研究。对最新发展起来的洗钱手段,监管者仍在调查、摸底,来不及修订相关法规。洗钱者找到了应对办法后,现有的防堵措施便逐渐失去效力。监管部门的行政规章、保险公司的内控制度还仍在建设中,寿险公司的制度明显落后于形势。

5.联动机制尚待完善。一是保监会尚未设立独立的机构,以便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二是部分公司缺乏专职反洗钱人员,专人专岗没有设定到位;三是监管部门间,金融企业间没有形成完善的联动机制;四是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分支公司与上级公司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责任,逃避义务的倾向。

五、建议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完整的反洗钱组织体系。保监会应在现有的行政框架内建立起专门反洗钱的监管机构,负责保险业反洗钱的日常领导工作,接受央行的业务领导。保险公司应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降低反洗钱成本。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保监会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的行政规章。保险机构应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工作并入到业务流程中;应将中介人纳入到反洗钱规划中,指导其开展反洗钱工作;还应完善激励机制,将反洗钱工作表现纳入量化考核系统,增强员工反洗钱的积极性。

3.注重宣传教育,加强人才培训。央行应加强对保监会及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洗钱队伍。保监会应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人员举办一些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以交流经验,提高技能。保险机构应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高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员与两核人员的反洗钱能力。

4.加入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以获得技术上、业务上的帮助和指导,共享反洗钱国际信息;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加强国际间洗钱资金的追缴;全面落实我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争取早日加入FATF等国际反洗钱组织。

5.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反洗钱合力。保监会应与央行、财政部、公安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出台后续的行政法规,以紧跟洗钱犯罪的发展形势。还应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建立信息平台,完善预警体系。央行、保监会应努力构建保险业反洗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监测水平。保监会应整合行业力量开发出保险业反洗钱自动识别系统,通过对交易的周期、频率、金额、对象特质等相关参数与信息的采集,完成对可疑交易的初步筛选,使洗钱行为能迅速被确认和制止。

7.建立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反洗钱的积极性,应建立追缴洗钱资金的分享制度。追缴的洗钱资金除部分上缴国库外,剩下的应用于反洗钱活动的财务支持,补偿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成本,奖励反洗钱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同时,对反洗钱工作不力,经揭发、证实被洗钱者成功利用的保险公司应处以重罚并给予其高管以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张领伟.论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6(2).

[2]陈亮.论保险业对洗钱的监管和防范[J].上海保险,2000(11).

[3]赵国辉.论保险洗钱的治理问题[N].中国保险报,2006.06.09

[4]AndyWragg.Moneylaunderingandthegeneralinsurancemarket-thechallengesahead.[M].Lioyd’sassociation,2006:14-16.

[5]HenryREngler.BuildinganEdge:Anti-moneylaunderingcomplianceintheinsurance[J].TheFinancialServicesNewsletter,2006,7(2).

[6]GMLSG.Moneylaundering/terroristfinancingactivities[N].Workingpaper,2005.

[7]IAIS.MoneyLaunderingandtheInsuranceIndustry[R].IAISdocuments,2000.

洗钱范文篇6

一、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市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指导全市反洗钱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反洗钱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协调和落实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反洗钱工作职责,动员全社会联手开展反洗钱工作;协调建立全市反洗钱综合信息共享机制。

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行长任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名单如下:

总召集人:杨伟市委常委、副市长

召集人:赵德金市政府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

安夏青人行****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分局副局长

成员:殷开溪市法院副院长

赵国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濮传宏市公安局副局长

侯强市建设局党委书记

王瑞祥市司法局副局长

续金泉市国家安全局副局长

程仁市监察局副局长

闫涛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靖毅市商务局党委副书记

易学民市国税局总经济师

车向玲市地税局副局长

姜华市工商局副局长

耿丽华市广电局纪委书记

张立忠人行****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王玉琴银监会****监管分局副局长

****市反洗钱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市中心支行,负责日常工作。人行****市中心支行分管行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经市政府总召集人授权后,人行****市中心支行为市政府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负责联席会议的召集。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联席会议组成人员、联络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及时向市反洗钱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备。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

市政府办公室:发挥政府综合部门优势,帮助和支持市人民银行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反洗钱工作。

人行****市中心支行:承办组织协调全市反洗钱的具体工作;指导、部署全市金融业(含保险业、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全市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重大和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全市金融业反洗钱政策措施;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汇总分析可疑资金交易信息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协助司法部门调查处理有关涉嫌洗钱犯罪案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部署全市非金融高风险行业的反洗钱工作;建立与市公安局反洗钱工作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反洗钱执法的有效性。

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由其管辖的洗钱犯罪案件;研究和帮助解决洗钱犯罪案件遇到的适用法律问题。

市人民检察院:督办、指导或直接办理****市涉嫌洗钱犯罪案件的批捕、起诉、立案监督,注意发现和及时查处隐藏在洗钱犯罪背后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市政府法制办:参与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调研。

市公安局:组织、协调、指挥全市公安系统开展对洗钱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工作,负责对涉嫌洗钱犯罪可疑资金交易的调查、侦破工作。

市国家安全局:参与****市洗钱犯罪的情报搜集与处理,研究相应的信息共享和合作调查方案,对涉外可疑洗钱活动配合调查核实。

市监察局:负责调查处理洗钱活动所涉及的全市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加强反洗钱工作制度建设研究,探索建立全市打击利用洗钱进行贪污贿赂犯罪的信息共享与合作调查机制。

市司法局:负责全市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领域的反洗钱制度建设;协调开展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司法协助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加强对财政资金与账户的管理,参与研究全市洗钱所涉及资金的追缴入库制度,研究建立****市会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执业人员协助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机制。

市建设局:负责****市房地产领域开展反洗钱工作;研究落实在房地产领域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政策措施,打击房地产领域的洗钱犯罪活动。

市商务局:参与对****市洗钱活动频发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研究加强对三资企业的反洗钱监管;参与对境外投资活动的反洗钱监管;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管,防止境内外不法分子勾结、利用虚假进出口贸易进行洗钱。

市国税局、地税局:参与制定打击和防范涉及洗钱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信息传递和执法合作机制。

市工商局:探索建立与人民银行、公安、税务等部门反洗钱信息共享体系,加强市场分类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对非金融行业的洗钱活动频发领域实施反洗钱监管。

市广电局:参与反洗钱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反洗钱工作舆论氛围,提高公民的反洗钱意识。

银监会****监管分局:协助市人民银行研究制定辖区银行业反洗钱的规章制度及监管办法和可疑资金交易监测报告制度,负责对****市银行业执行反洗钱规定情况实施监管。

国家外汇管理局****市中心支局:负责监管****市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落实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制度;监测跨境资金异常流动情况,汇总分析金融机构报告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信息,对涉嫌外汇违规行为进行查处;配合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打击“地下钱庄”等外汇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管理和指导****市金融机构开展与外汇业务相关的反洗钱工作。

四、联席会议议事规则

(一)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至两次。确因工作需要,经成员单位提议,可适时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会议。

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反洗钱工作的指示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通报反洗钱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协商沟通相关政策规定、重点工作及落实意见。联席会议形成的决议,按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落实。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共同会商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报告以及重要举报线索。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报请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或召集人同意,组织各成员单位或部分成员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报工作情况。

洗钱范文篇7

关键词:保险洗钱;反洗钱;反洗钱网络

Abstract:Underthechallengeofpersistentlyconsolidatinganti-moneylaunderingmeasuresinbankingindustry,thelaunderersbegintouseinsurancecoverageasnewlaunderingtools.The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of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aftertheco-effortsofallmembersintheindustry.Becauseofincompletemarket,non-perfectedlawsandregulations,anddefectsofregulationsonrestrictinggovernmentalofficialsandstate-ownedenterprisesleadersandtheownersofstate-ownedassets,however,thesituationofanti-moneylaunderingininsuranceindustryisstillserious.Insuranceindustryshouldperfectlawsandregulations,makeimplementingmeasures,setupinformationplatform,perfectorganizationsystemandincentivemechanismandcooperatewith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sothatthecompletenetforanti-launderingcanbeformedtoavoidlossininsuranceindustryfrommoneylaundering.

Keywords:launderingfrominsurance;anti-moneylaundering;anti-launderingnet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风险越来越高,洗钱者于是开始将保险产品作为其新的洗钱工具。由于国内保险业恢复的时间较短,尽管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依然很不成熟,突出表现为无序竞争和监管乏力。此外,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理想。首先是法制不健全,不法竞争盛行;其次是国有(或集体)资产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受不到有效约束;再次是部分官员掌管着大量的资源,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最后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监管能力却并不具备。我国保险业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必将被国内外洗钱者利用。保险洗钱的危害很大。它助长犯罪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威胁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损害我国形象,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政府及时将保险业反洗钱纳入到整体反洗钱战略中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200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现由央行牵头主管反洗钱工作。2003年又批准建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与反洗局并列为央行的两大部门。在政府的推动和行业的努力下,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离既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保险洗钱的主要形式

1.利用团体寿险洗钱。团体寿险是法人利用保险洗钱的主要工具,国际组织如FATF和IAIS都很关注,国内学者的分析研究也较多,但往往将洗钱与受贿、逃税、避税、违反财务纪律等相混淆,有必要加以厘清。笔者认为,根据利用团险目的的不同,团险洗钱可分为以下四种,只有前两种因突破了国家(即国有企业股东或集体企业股东的人)的工薪限额,属于洗钱;后两种在国家的工薪限额内,应分别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为、避税、逃税及违反财务纪律的行为。

第一种,少数企业领导或全体职工私分国有、集体资产的洗钱。前者不让职工知情,后者让职工知情并间接地获得其同意,但两者都属于用保险的方式贪污国有资产,是将贪污和洗钱合二为一,都要避免股东知情。在第一类中,投保企业将巨额保费分散到员工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购买团险,但通常只有几位负责人知情。保单生效后,投保企业就“长险短做”,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将退还的保费汇入企业领导的个人账户。在保监会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后,就又多了一个环节,即“团险个做”。投保企业在保单生效后以“无力缴费”等为由,要求将团险改为个险,然后再要求退保,保费进入领导的个人账户。在第二类中,企业先以单位的名义为全体职工购买团体保险,然后退保,退还的保费存入职工的个人账户,由其自行支取。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这两类都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不过前者是少数领导贪污,后者是集体贪污。

第二种,企业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即“个险团做”。多以“职工出小头,企业出大头”的方式间接地获得职工的同意。由企业收集职工的个人资料及由其填好的投保单,然后“代扣”应由职工缴纳的保费,最后以“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购买个人保险。这种为职工“团购”个人保险的方式既获得了职工的同意,也绕开了保监会的监管。尽管领导可能得大头,职工只能得小头,但内讧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它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三种,购买企业年金、避税或逃税行为。第一类是购买企业年金。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为职工购买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在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显然,只要企业支付的保费在4%以内,不仅合法,国家还免税鼓励。超过4%的部分只要是税后所得,国家并不反对。第二类是避税。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保费虽然超过了4%,但能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就应属于避税。第三类是逃税。企业为职工购买团体寿险,然后要求团单改个单,职工个人或退保或持有保单。企业支付的保费超过了4%,又无法使超过的部分免税,却没有履行纳税义务,就应属于逃税。如果在这三类中,包括保费在内的职工工资突破了国家的工薪限额,就应属于贪污国有资产的洗钱行为。

第四种,私设小金库。企业以单位名义投保团险,然后通过退保变现。退还的保费被存入到指定账户,企业将其设为“小金库”,以应付一些特殊需要,同时逃避财税部门的监管。这种做法虽违反了财务纪律,但只是改变了财产的占有形式,并没有改变所有权关系,不属于洗钱的范畴。

2.利用地下保单洗钱。地下保单是指港澳保险机构的推销人员进入内地向内地居民推销,或由内地居民帮其推销,甚至由港澳保险机构及其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推销,内地居民在境内完成保费缴纳,再由上述人员将保费转交给境外保险机构,最后由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外签发的保单。可见,只要投保人的保费缴纳过程是在内地完成的,境外保险机构签发的保单就属于地下保单。地下保单多以人民币缴费,以外币退保或理赔,它为黑钱出境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洗钱工具。

3.利用长期寿险洗钱,即“长险短做”。洗钱者一般用大额现金趸缴保费,或在短期内完成期缴,或初始选择期缴,不久即要求趸缴后续保费。短期内投保者会使保单的现金价值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要求退保或质押贷款并听任保单被注销。“趸缴即领”是“长险短做”的一种变形。洗钱者往往为将要退休的人投保,或者将被保险人的年龄“误告”为接近退休的年龄,以趸缴保费的方式购买养老保险或即期年金。由于年金的领取方式较灵活,洗钱者利用这类保险既可实现大量现金的置放,又可一次性领取全部保险金。

4.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洗钱。外汇保单应以外币缴纳保费,退保、理赔也应以外币支付。但少数外资保险公司没有严格执行,有些外汇保单允许投保人用人民币缴费,退保、理赔时可以选择支付币种。利用这种外汇保单,洗钱者在境内缴纳保费,在境外退保变现即可实现跨境洗钱。此外,洗钱者还能实现本外币的互换,达到资金外逃或热钱流入的目的。外汇保单的最新发展是离岸保单。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离岸保险业务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洗钱者可能利用我国监管经验不足的弱点进行洗钱。

5.利用新型保险洗钱。新型保险如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寿险等,属保险、证券的混业产品。较之传统寿险,它们的保障功能较弱,投资作用很强,是带有保险功能的基金。新型保单持有人的资金可以在保险账户和投资账户间自由调配。因为其主要功能是投资,所以保费一般没有限额。洗钱者购买这类产品,不但可以模糊资金的来源,改变“黑钱”的性质,还可以实现“黑钱”的边洗边赚。其最新发展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前两种的资金可以在银行账户与保单间灵活转移,既能自动垫交保费,又能灵活支取;最后一种允许投保人将多缴纳的保费存入保单中,客户可以自由存取。洗钱者往往使资金反复进出这些具有存单功能的保单,掩盖其真实来源,达到洗钱的目的。

6.利用银行保险洗钱。银行保险作为新的保险营销形式,在寿险产品销售中所占的份额急剧增加,日益受到银行和保险业的重视。为适应柜台销售的需要,银行保险往往具有简单、标准和易操作的特点,手续简便、征询信息少、成交速度快。银行保险的核保标准较低、但现金价值却可以很高,客户可以反从银行划转保费,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空间。比银行保险更新的营销方式是网上保险,投保人通过网络在线投保,在线支付保费。虽然网上保险需在网下补办相关手续,但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保单已经生效,投保人可以退保变现。

7.利用行贿保单洗钱。用寿险保单送礼可以彰显亲情与关怀,洗钱者(包括行贿者)也经常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洗钱,一般由送礼方支付巨额保费,受礼方退保变现。团险中的行贿保单实质上是高额退费。在企事业单位采购团险时,保险公司会虚增保费,成交后再向有关人员赠送大额保单,由其退保变现,这属于上游犯罪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洗钱行为。

8.财产保险中的洗钱。财产保险洗钱的主要方式有保险欺诈、理赔欺诈和现金交易等。在理赔人员的配合下,理赔欺诈和保险欺诈还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洗钱者通常有计划地用黑钱置换保险标的,然后制造保险事故,获得赔款达到洗钱目的。洗钱者还可以购买他人的保险标的,然后变更被保险人,“出险”后再获得赔款。产险标的出险率较高,现金交易简便易行,投保者可以现金投保,保险公司一般也以现金支付赔款,这也为洗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保险业洗钱风险的成因分析

1.当事人关系复杂。实行实名制后,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是不同的人,彼此间可以不必存在婚姻、血缘或商业关系。在保单存续期间,这三种关系人还可以变更。大额存单的提现者只能是开户人,大额保单的受益人却往往不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

2.寿险产品性质独特。长期寿险产品一次性资金投入量大、有价值储存功能且便于一次性收回现金,很适合洗钱者操作。此外,由于生命、身体是无价的,各国对寿险保额的限制较少。理论上,只要投保人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愿,保费和保额可以无穷大,这就为洗钱者大量放置资金提供了便利。

3.依靠人销售。保险人最了解投保人,理应成为保险业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但在佣金制下,人的目标函数显然不同于保险人,认为反洗钱只是保险公司的义务。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其积极性,促进产品销售,保险公司也不便对人严加约束。此外,保险洗钱涉及的市场主体较多,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人推脱责任很容易。

4.市场发育不成熟。一是市场主体过少,寡头垄断导致了无序竞争;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构严重,价格竞争是最主要的竞争形式;三是盲目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业务上重数量轻质量;四是对人激励过度,驱使其同洗钱者合谋;五是部分公司仅为了获得流动性而竞争,必然导致不法行为的发生。

5.特殊保险监管困难。一是地下保险。虽然港澳同大陆合作紧密,但地下保单多通过亲朋好友或熟人介绍签订,操作上很隐蔽,洗钱活动混杂其中,很难查处。二是网上保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等交易、结算手段的兴起,相关的洗钱活动势必增多。三是外汇保险、离岸保险等。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但全面开放必然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洗钱者利用外汇保单、离岸保单的机会会更多。

6.监管能力不足。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已很明显,保险产品同证券、银行产品日渐融合,但我国金融业的联合监管能力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一是大量投资型险种的涌现,考验着证券和保险的联合监管能力;二是银保通、银保卡和保单账户的出现,也对银行业形成了冲击;三是保单质押等为保单变现提供了新的方式。

7.外部环境恶劣。一是法制不完善,不法竞争盛行;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监管乏力;三是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四是私有财产的法律定位不清,社会上“仇富心理”与“仇腐心理”并存;五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政府管理能力提高的速度,经济政策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三、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法制建设

随着反洗钱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保险业反洗钱的重要性,逐步从建章立制,机构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启了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一是现有的保险法律、法规已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保险法》第十九条规定,保险合同应载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人身保险还应载明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这一规定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对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达到了KYC的标准。二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保险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这一规定也符合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相关要求。三是借鉴国际保险业反洗钱的经验,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团险退保的监管。1999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投保团险的人数比例和最低人数进行了限定;规定了最短的保险期限并对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行了限制。保监会2000年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团体寿险的养老金、退保金、满期生存给付进行了规范。2005年保监会又出台了团险退保的实施细则,要求投保人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同意投保,退保;退还的保费只能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且必须退至原缴款账户。四是加快了反洗钱的立法进程。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对原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进行了修改,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同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进一步拓展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立法任务的初步完成。随后央行又了《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为防堵洗钱者利用保险业洗钱,维护金融秩序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框架。

四、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不强。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反洗钱是央行、商业银行的事情;分支公司则认为是上级公司或总公司的责任;人、经纪人认为是保险公司的义务。多年来,监管部门布置的反洗钱工作较少,从业人员既没有经验积累,也没有形成职业习惯。少数从业人员将注意力仅集中在业务拓展上,容易被洗钱者利用。

2.经验不足。央行的反洗钱人员主要分布在支付结算部门,对银行结算等业务经验丰富,对保险业却知之甚少。目前,保险从业人员也只是为了达到政府的标准和要求在被动地反洗钱,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经验积累。此外,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监测系统仍处于开发阶段,反洗钱工作缺乏技术支持。

3.信息搜集整理不够。保险业对大额交易者的交易情况、分布状况和行为特征等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够,对我国投保人进行正常大额交易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缺乏了解,无法立即出台符合实际的工作指南供一线人员参照、比对。保险业反洗钱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是逐级汇报,还没有建成覆盖整个金融业的反洗钱信息主动搜集、分析、识别系统。

4.法制落后于形势。监管层忙于“补漏洞”,没有精力对保险洗钱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性研究。对最新发展起来的洗钱手段,监管者仍在调查、摸底,来不及修订相关法规。洗钱者找到了应对办法后,现有的防堵措施便逐渐失去效力。监管部门的行政规章、保险公司的内控制度还仍在建设中,寿险公司的制度明显落后于形势。

5.联动机制尚待完善。一是保监会尚未设立独立的机构,以便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二是部分公司缺乏专职反洗钱人员,专人专岗没有设定到位;三是监管部门间,金融企业间没有形成完善的联动机制;四是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分支公司与上级公司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责任,逃避义务的倾向。

五、建议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完整的反洗钱组织体系。保监会应在现有的行政框架内建立起专门反洗钱的监管机构,负责保险业反洗钱的日常领导工作,接受央行的业务领导。保险公司应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降低反洗钱成本。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保监会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的行政规章。保险机构应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将反洗钱工作并入到业务流程中;应将中介人纳入到反洗钱规划中,指导其开展反洗钱工作;还应完善激励机制,将反洗钱工作表现纳入量化考核系统,增强员工反洗钱的积极性。

3.注重宣传教育,加强人才培训。央行应加强对保监会及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洗钱队伍。保监会应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人员举办一些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以交流经验,提高技能。保险机构应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高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员与两核人员的反洗钱能力。

4.加入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以获得技术上、业务上的帮助和指导,共享反洗钱国际信息;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加强国际间洗钱资金的追缴;全面落实我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争取早日加入FATF等国际反洗钱组织。

5.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反洗钱合力。保监会应与央行、财政部、公安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出台后续的行政法规,以紧跟洗钱犯罪的发展形势。还应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6.建立信息平台,完善预警体系。央行、保监会应努力构建保险业反洗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监测水平。保监会应整合行业力量开发出保险业反洗钱自动识别系统,通过对交易的周期、频率、金额、对象特质等相关参数与信息的采集,完成对可疑交易的初步筛选,使洗钱行为能迅速被确认和制止。

7.建立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降低反洗钱成本,提高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反洗钱的积极性,应建立追缴洗钱资金的分享制度。追缴的洗钱资金除部分上缴国库外,剩下的应用于反洗钱活动的财务支持,补偿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成本,奖励反洗钱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同时,对反洗钱工作不力,经揭发、证实被洗钱者成功利用的保险公司应处以重罚并给予其高管以纪律处分。

参考文献:

[1]张领伟.论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6(2).

[2]陈亮.论保险业对洗钱的监管和防范[J].上海保险,2000(11).

[3]赵国辉.论保险洗钱的治理问题[N].中国保险报,2006.06.09

[4]AndyWragg.Moneylaunderingandthegeneralinsurancemarket-thechallengesahead.[M].Lioyd’sassociation,2006:14-16.

[5]HenryREngler.BuildinganEdge:Anti-moneylaunderingcomplianceintheinsurance[J].TheFinancialServicesNewsletter,2006,7(2).

[6]GMLSG.Moneylaundering/terroristfinancingactivities[N].Workingpaper,2005.

[7]IAIS.MoneyLaunderingandtheInsuranceIndustry[R].IAISdocuments,2000.

[8]PatrickM.Moneylaundering:stayingaheadofthelatesttrends[N].Workingpaper,2000.

[9]万云.保险暗藏洗钱通道[J].中国保险,2003(12).

[10]夏志琼.保险业反洗钱刻不容缓[J].中国乡镇企业,2006(1).

[11]邱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反洗钱制度[J].金融经济,2006(1).

[12]唐金成.论建立我国保险业的反洗钱机制[J].广西金融研究,2006(6).

[13]吴九红,王虹.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监管的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4(4).

[14]陈熙男.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国金融,2005(11).

[15]姜秀昶.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体系[J].上海保险,2004(6).

[16]吴金龙.证券保险业反洗钱初探——“四大空白”亟待填补[J].浙江金融,2006(5).

[17]中国人民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Z].2006-07.

洗钱范文篇8

刑法第192条中规定: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恐怖活动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控制洗钱犯罪若干对策研究产生的收益。

上述规定对本罪构成要件的要求过于简单、严格,使侦查机关对洗钱犯罪行为的认定,存在较大困难。首先,从刑法对洗钱犯罪的上述规定,明知为的句式看,刑法将洗钱罪的罪过心理限定为故意,并且要求洗钱者必须明知是犯罪,走私犯罪等违法所得及其产生收益为掩饰和隐瞒这些收益而进行的清洗活动,才构成犯罪。这种规定排除了间接故意构成本罪的可能,也就是说,洗钱犯罪只能是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不构成犯罪,更排除了过失行为构成本罪的可能性。同时,条文中用了为这一范式表明了该行为是有目的行为,实际上将洗钱确定为目的性犯罪,这种规定客观上增加了侦查部门打击洗钱犯罪的难度。如:一行为人,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公司,而接受犯罪分子以毒赃对其公司投资的行为;还有,一行为人明知犯罪分子赠予的资金为毒赃而予以接受,上述两种行为,主观上都不是为了掩饰和隐瞒犯罪的收入,但客观上造成了清洗毒赃的后果,按照现行刑法的规定,上述两种行为不宜认定为洗钱犯罪;其次,对明知的对象刑法规定为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必须明确地知道其所掩饰和隐瞒的是上述四种犯罪中的一种或多种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才构成犯罪。

在经济快速发展,犯罪形态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犯罪、走私犯罪等犯罪活动常常和其他犯罪活动相互交融,要使行为人明知其所经手的或者在某一银行帐户内存入的或者投资到某一商业活动中的资金来源是某项特定的犯罪所得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庞大的犯罪集团的洗钱犯罪网络来说,要弄清其具体资金的非法性质和来源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达到追究洗钱分子责任的目的,侦查机关必须提供证据证明犯罪分子明确地知道其所清洗的财产来自特定类型的四种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这在实践中是很难做到的。

二、洗钱手段的隐蔽性、复杂性、专业性

洗钱行为是掩饰犯罪所得黑钱的犯罪来源,并将其清洗的行为”在我国,现阶段采取的清洗黑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洗钱、通过地下钱庄进行洗钱、利用专业人员洗钱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资金流转主要渠道,因此犯罪分子千方百计利用金融机构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利用地下钱庄进行洗钱是跨境洗钱者常用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中间环节较为简单、方便、快捷,并且缺乏金融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获得了洗钱犯罪分子的青睐。同时,一些犯罪集团利用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的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金融顾问等进行洗钱活动。由于专业人员的介入,洗钱行为更加隐蔽,洗钱的方式更加复杂,洗钱犯罪侦查部门的查处工作更加艰难。

三、洗钱犯罪侦查部门和上游犯罪侦查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尚未理顺,使洗钱犯罪的查处存在一定的困难

洗钱犯罪是处置赃款、赃物的一种犯罪类型,是上游犯罪的后续,洗钱者的目的就是通过洗钱消灭上游犯罪产生收益的犯罪线索和证据,使之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紧密联系的特征,以及上游犯罪不同的管辖分工,造成查处时难以操作。目前,我国的洗钱犯罪侦查部门和洗钱的上游犯罪侦查部门之间协作关系尚未理顺,在办理有关案件时各自为战,削弱了对洗钱犯罪的查处力度。自1998年我国公安部成立了经济犯罪侦查局以后,全国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就开始承担着打击经济犯罪任务,虽然洗钱罪多数情况属公安经侦部门,但其上游犯罪却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如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和恐怖活动罪由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管辖,犯罪由公安机关缉毒部门管辖,走私犯罪由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管辖。各部门一般都主要关注本单位所负责的那部分罪名,在侦查过程中,即使发现有洗钱行为,也会将洗钱行为看作上游犯罪的延续而进行追赃,也往往不会主动移交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由于洗钱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专业性强等特征,没有具有专门反洗钱的经侦部门的参与是很难顺利查清的。根据洗钱犯罪的性质和有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洗钱犯罪案件的案源有相当部分是依靠对上游犯罪的查处时发现的,如果上游犯罪的侦查部门不主动提供案源,就会使得相当多的洗钱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其赃款得到保全;另外,即使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从其它渠道发现洗钱的犯罪线索,为了查明案情,必须先查清其上游犯罪性质,也离不开上游犯罪侦查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四、洗钱犯罪属无明显受害者的犯罪

洗钱范文篇9

【关键词】洗钱/犯罪/明知/行为

【正文】

洗钱行为被作为一种犯罪,最初是由意大利于1978年3月21日法令在刑法中增设的648—2条予以规定的,但这时还仅限于对武装抢劫罪、勒索罪和劫持人质罪的洗钱,并不包括贩毒犯罪。然而,泛滥造成的灾难使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与毒口犯罪及其后续犯罪——洗钱罪作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在维也纳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犯罪及其洗钱行为规定为国际性犯罪,要求各缔约国依法惩处。从实际情况看,犯罪人不仅清洗犯罪黑钱,而且还对其他犯罪的黑钱予以清洗,其危害性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金融领域,而且日益向社会政治领域渗透。鉴此,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典)规定了洗钱犯罪。兹予以论述。

一、洗钱犯罪的概念和性质

洗钱作为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1〕,在理解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将其局限于清洗行为,即掩盖犯罪所得黑钱的犯罪来源,将其换上合法的外衣,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洗钱(MoneyLaundering);另一种是把经过清洗的钱重新投入到合法或基本合法的经济活动之中,这被称为“再投资”。这两种犯罪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犯罪的构成要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立法取向被视为两个不同的犯罪〔2〕。对此,新刑法典规定,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为洗钱犯罪:(1)提供资金帐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基此,我们认为,不论是将清洗过的钱进行投资还是将未经过清洗的黑钱直接进行投资,“再投资”从本质上说都是掩饰、隐瞒黑钱的犯罪性质和来源的。新刑法典规定的“使用其他方法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就已经涵盖了“再投资”,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所谓严格意义上的洗钱和“再投资”。那么,对刑法典中的洗钱罪如何表述呢?结合刑法规定,我们认为,所谓洗钱罪,就是指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通过金融中介或采取直接投资等形式,将“黑钱”披上“合法”外衣,隐瞒其性质和来源,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从洗钱犯罪的国际立法来看,人们对洗钱犯罪性质的认定并不一致。有的着眼于其对社会经济和被害人财产的侵害,把它规定为侵犯财产罪;有的着眼于它对司法的妨害把它归结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有的则着眼于它与为取得黑钱而实施的所谓的“上游犯罪”的密切关系,把它规定在“上游犯罪”的条文之后。把它作为侵犯财产罪的人从保护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洗钱犯罪不但侵害了公平竞争、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规则,也严重侵犯了“上游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把它归为妨害司法活动罪的人认为,洗钱犯罪的目的是要掩盖、清除并最终改变犯罪所得的性质,是一种犯罪屏障,严重妨碍了司法活动;而主张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规定在一起的人则主要考虑两种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以避免处罚对一切犯罪的洗钱行为。而在我们看来,洗钱犯罪不但直接扰乱经济秩序,妨害司法机关对犯罪的侦破,而且还间接侵犯“上游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它又是“上游犯罪”的后续,严重侵害着社会管理秩序。因此,单纯地以其中的某一方面论及该罪的性质明显不妥。而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并进而依此对之予以分类,要根据各国同这种犯罪作斗争的实际情况并考虑该罪侵犯的主要客体而定。洗钱犯罪的经济侵害性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所侵害的主要客体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犯罪又往往通过金融中介使大量的不合法的黑钱进入经济领域直至政治领域,故它侵害的直接客体主要的应是金融管理秩序。易言之,洗钱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不但包括金融管理秩序,同时包括司法活动,但主要的还是金融管理秩序。至于财产所有权并非洗钱犯罪所直接侵害,而是其“上游犯罪”直接侵害的,它对于洗钱罪具有客体上的间接性,不能成为其直接客体,而社会秩序是一切犯罪都要侵害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宜列为洗钱罪侵犯的具体客体。鉴此,我们认为,新刑法典对洗钱犯罪的认定及其排列位置是适当的。二、洗钱犯罪的主客观方面要件

(一)主体要件

新刑法典将洗钱罪的主体要件明确规定为自然人和单位,前者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后者指新刑法典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从新刑法典对洗钱罪的立法本意而言,其主体是相对于实施了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等“上游犯罪”的主体而言的,从立法技术而言,洗钱犯罪的主体也不应是“上游犯罪”的实行犯或其共犯,即它只能是“上游犯罪”行为以外的与之没有共犯关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因为从逻辑上来讲,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获得资产以后,自然要对之进行清洗,使之成为合法的,这种“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从本质上讲,具有“阻却责任”的性质,自然不能独立成罪。

新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并未包括洗钱罪,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从逻辑上说,所有的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并且,法律也并未限定为特殊主体。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般是银行、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当然,非金融中介机构亦可独立成为本罪的实行犯,如把本单位的帐号提供给犯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行为人,为其提供洗钱便利的。

(二)主观要件

对洗钱罪的主观要件,一般认为以故意为必要,行为人实施洗钱行为时主观上是故意的,即明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洗钱”性质,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会引起掩盖、隐瞒黑钱的性质和来源这一结果的发生而为之。对此,新刑法典规定“明知”的对象为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鉴此,有如下几点需要研究。

1.构成洗钱罪的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亦包括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所清洗的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希望将“黑钱”清洗干净,具有明显的使黑钱合法化的目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洗钱行为而为之,并对由此引起的黑钱被洗净结果的发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致使发生了这一结果。从逻辑上说,洗钱罪是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有的国家甚至还不排除过失洗钱构成犯罪的可能。如瑞士刑法典第305—2条要求行为人实际知道黑钱的来源是非法的,“实际知道”也包括行为人“应当推定出”财产的非法来源。我国也有人认为,洗钱犯罪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3〕。按我们的理解,应当知道显然指没有知道的情况,这无疑最多是无认识过失。我们认为,按新刑法典规定,洗钱罪在主观上不能由过失构成,只能由故意构成,且行为人是“为隐瞒、掩饰其来源和性质”而实施洗钱行为的,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的目的,条文中用了“为……行为”这一范式也正表明该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这样,法律规范就排除了间接故意构成本罪的可能性,而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2.刑法典规定行为人要具有特定的“明知”,即“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对此,当如何认识?

第一,明知要求不要求确知?刑法界一般认为明知并不仅仅是确知,如有学者认为,明知包括确知和感知〔4〕。在我们看来,明知是行为人基于特定的客观现实而作出的对未来发生的事实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含糊性而非明确性的认识,只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道的现实性及将要知道的可能性。在心理学上,行为人只有在明知的基础上通过认识深化才能形成确知。认识的程度因此而实现了由模糊性向明确性和确定性的转变。看来,明知并非就是确知,新刑法典中规定的“明知”当然不要求确知,即不要求行为人确定地、确切地、确实地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只要有这种认识的可能性足可成立本罪的“明知”。第二,“明知”要求不要求明知是哪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所得?有人认为,不需要行为人知道资金来源于何种犯罪的看法不可取,行为人必须知道非法资金来源于何种犯罪,只是一般性知道资金的来源是非法的是不能定罪的〔5〕。对此,我们认为,为黑钱而实行的所谓“上游犯罪”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在刑法典列举的三类犯罪中,其具体的犯罪性质亦各不相同,而要使行为人明知其所经手的或者在某一银行帐户内存入的或者投资到某一商业活动中的资金来源是某项特定的犯罪所得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庞大的犯罪集团的洗钱犯罪网络来说,要弄清其具体资金的非法性质和来源更是难上加难!鉴此,我们认为,只要行为人具有认识其所经手的资产是犯罪所得这种可能性,或者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可能是犯罪所得就足以成立“明知”。

第三,“明知”是指“违法所得”还是仅指“犯罪所得”?对此,新刑法典规定的是“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这极易使人认为本罪的行为对象是“违法所得”。实际上,此处的“违法所得”就是犯罪所得,因为前置定语“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规定用的都是“犯罪”二字,犯罪所产生的只能是犯罪所得,此处用“违法所得”纯粹是出于立法技术上的考虑。

第四,“明知”是否包括明知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即是否需要有违法性意识?对此,大致有违法性的意识不必要说、违法性意识必要说、自然犯不需要违法性意识但法定犯需要说、虽然不需要违法性的意识但需要其可能性说〔6〕。在我们看来,洗钱犯罪是出于行政取缔目的而予以特别规定的一种犯罪,自属法定犯之范围。对于法定犯,应当采取违法性意识必要说,即行为人主观上要具有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的意识,应当推定行为人知道洗钱行为已被规定为犯罪。

3.行为人在从事金融活动、现金交易中不知道是特定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事后知道了而未予报告、检举,致使发生了洗钱的结果,对此,此种行为是否构成本罪?这其中有一个所谓的“事后故意”的问题。所谓“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足以发生一定结果的行为后才产生犯意并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心理。对事后故意,外国刑法界有人认为,它与通常的故意相同,结果发生的场合无疑成立故意罪〔7〕。我国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并非事后故意,而应当是不作为犯罪,犯罪故意不可能具有溯及力,事后故意的概念应予废止〔8〕。而在我们看来,这不但涉及一个“事后故意”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一个不作为的问题,有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有关当事人有举报黑钱的义务,如果不举报,至少要负纪律责任。但是,我国新刑法典没有规定不举报的不作为构成犯罪,而且,仅就“事后故意”而言,其认识因素并非是对已经发生的现有事实的认识和对将要发生的未来事实的预见,其意志力也不可能溯及前行行为,故仅有“事后故意”的情况还不足以成立本罪。

(三)客观要件

根据新刑法典规定,行为人构成此罪在客观上须实施了特定的行为,具体包括:(1)提供资金帐户的,即为黑钱提供银行帐户或将本单位的帐户提供给犯罪分子使用;(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即将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从实物或票据形式兑换成现金或者将现金通过股票、债券市场兑换为金融票据;(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法协助资金转移的,即通过转帐支票、委托付款等金融结算业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即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或者清洗过的钱汇往境外、国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即以上述4种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洗钱,如将货币兑换以后走私出境,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转移非法所得,利用进出口贸易转移赃款,利用服务行业,从事实业如开办酒店、开发房地产等将黑钱合法化等等。总之,只要以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目的,在客观上实施了将黑钱予以合法化的行为就构成洗钱罪。对此,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1.本罪可否由不作为构成?

积极的作为可以成立本罪,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不作为可否构成本罪?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不作为是违反刑法义务的行为,而刑法义务又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9〕,不存在作为义务,就没有不作为犯罪存在的可能性,法定作为义务是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要素〔10〕。这样,如果洗钱犯罪可以由不作为构成,须在法律上设定行为人特定的作为义务。对有关当事人、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报告、检举义务,有的国家是有规定的,如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美国在10年前就有了洗钱犯罪法,该法规定,超过1万美元的现金交易必须报告当局;意大利规定,凡在2000万里拉以上的资金流转必须经有权的金融机构中介,而且这些中介负有与有关当局合作的义务;法国规定超过5万法郎的业务数额,银行就有义务识别弄清客户的身份;英国则规定,哪怕可疑的交易只有1英磅还要报告,且这一报告是金融职员的一项义务〔11〕。按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金融职员和有关当事人必须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否则就可能构成犯罪,有的国家则采取非刑罚处罚或职业纪律的惩治措施。

就我国而言,新刑法典中尽管规定了洗钱罪,但并未规定有关人员的特定的检举、报告义务,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金融法规予以配套。从理论上讲,行为人出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目的,负有特定的报告义务而不报告,是有可能造成黑钱被洗净的目的的,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但目前在我国,由于没有此类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特定义务的法律法规,洗钱犯罪就不可能由不作为构成。

2.“上游犯罪”的范围如何界定?

“上游犯罪”是洗钱犯罪行为人明知的“对象性犯罪”,与洗钱罪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各国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界定。有的只规定惩处贩毒所得的洗钱行为,这是国际社会的最初反应形式;有的只惩处某些特定犯罪或超过一定危害性的犯罪的洗钱行为;有的则对所有犯罪的洗钱行为予以惩处。我国新刑法典将这一“对象性犯罪”界定为“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犯罪是否包括上述犯罪的全部?从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看,走私犯罪和犯罪是一个类罪名,分别指新刑法典分则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六章第七节的犯罪种类,它们具体又可划分出十余种犯罪。对其范围如何界定?从逻辑上讲,应当指这些犯罪的全部。但是,有的犯罪在客观上就不能产生违法所得,更不会形成非法收益,有的犯罪甚至还要赔本。因此,对走私犯罪和犯罪进行界定的当然结果是那些能够产生非法所得的走私犯罪和犯罪。按我们的理解,犯罪主要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犯罪,因为这些犯罪是其他犯罪之源,而且,这些犯罪往往又产生巨大的非法利益。对于那些不能产生非法所得的犯罪当不在这一范围之列,如非法持有罪、包庇犯罪分子罪等等。

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当然亦应限定在能产生非法所得的犯罪范围之内。那么,何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呢?有的外国学者从犯罪的组织性考虑,认为它是指旨在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商业企业〔12〕。关键问题是这一概念没有包容黑社会性质。为此,我国有的学者指出,黑社会组织是指以获取某种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一定地域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事多种犯罪活动的非法组织〔13〕。而在我们看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最初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它之被移植到刑法中当然就应被赋予刑法学的特征。根据新刑法典第294条之规定,结合其犯罪学特征,我们认为,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或不特定的犯罪为目的(并非仅仅是为经济利益),以帮会、教会、党派、企业、商会、地下组织等为形式,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地域性而由多人组织起来的犯罪集团。从实践中看,这些组织一般是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当然也有不以此为目的的。不过,对于那些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犯罪,他们往往又需要资金经费、交通工具等等,为此就要进行“赚钱”的犯罪,这样,“赚钱”的犯罪就与其他犯罪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与之相关的犯罪所得当然可以成为“清洗”的对象。3.本罪是否须以发生特定的结果为构成要件,本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

在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关系问题上,我国学者是将二者严格加以区分的。只要单纯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足以构成犯罪的是行为犯,仅实行构成要件性行为还不够,还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既遂的为结果犯。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法律是否要求以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为犯罪既遂的成立要件〔14〕。就洗钱罪而言,法律并未规定必须发生一定的结果才成立洗钱罪,而规定只要实施特定的行为就可构成。可见,本罪属行为犯。实际上,任何洗钱行为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只有将洗钱行为进行完毕才成立既遂。如果已经着手实施法律规定的洗钱行为,但尚未将这一行为过程进行到底,如协助将资金运往境外,但未运到境外,这种情况不成立既遂,根据情况可成立中止犯或未遂犯。需要指出,洗钱罪不以行为发生实际结果即是否实际上将黑钱洗净为构成要件,但决不意味着不会发生这一结果。事实上,这一结果正是行为人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往往行为人一将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到底,这一结果就会随之立即发生。并且,由于洗钱犯罪行为本身性质就比较严重,法律因而不苛求以产生一定的犯罪结果为其要件。

4.洗钱罪与其他犯罪的行为竞合问题。

由于洗钱罪是相对于“上游犯罪”的“下游犯罪”,因此,有必要围绕“上下游犯罪”的关系研究一些竞合问题。

第一,洗钱罪与犯罪的行为竞合。刑法第349条将窝藏、转移、隐瞒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犯罪。事实上,将犯罪所得予以窝藏、转移或者隐瞒其本身在客观上就具有掩饰犯罪所得的性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是构成窝藏、转移、隐瞒赃罪还是构成洗钱罪呢?在这种行为竞合引起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学者观点颇多,如有学者就提出狭义法优于广义法,全部法优于局部法,复杂法优于简单法等三项原则〔15〕。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适用狭义法优于广义法的原则。所谓狭义法是指适用范围较小的法条,广义法是指适用范围较大的法条。在上述情况下,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或犯罪所得的,从行为对象看,不仅包括而且包括财物;从行为方式看,不仅包括转移、隐瞒,还包括窝藏,其行为对象的范围大于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违法所得,行为方式的外延又大于洗钱行为,故应以洗钱罪论处。但是,如果查明行为人不具有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的目的,仅仅是在客观上帮助了犯罪分子,也可以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论处。当然,事前通谋的,应以犯罪共犯论处。

第二,洗钱罪与走私罪的行为竞合。新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犯罪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这其中的为走私犯提供帐号的行为,就可能使走私黑钱洗净,对此行为如何定罪?我们认为,事前通谋,事后提供帐号的,属走私罪和洗钱罪的想象竞合,应该以其中一重罪即走私罪论处;事前未通谋,事后提供帐号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出于掩盖、隐瞒走私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的目的,有的则无此目的,对此可以参照上述处理犯罪与洗钱罪的行为竞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前者以洗钱罪论处,对后者则不能定罪。

第三,洗钱罪与刑法第312条赃物罪的行为竞合。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除了走私犯罪、犯罪以外,还包括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由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本身不能产生非法利益,只有实施他罪才可产生非法利益,对犯他罪所得予以窝藏、转移、收购的,新刑法典第312条专门规定了赃物罪。这种行为方式严格说来也会达到掩饰、隐瞒其非法性质和来源的目的,对此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参照上述处理原则,不能一概以赃物罪论处。对于出于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的目的而实施窝藏、转移、收购犯罪所得的,以洗钱罪论处,对不具有此目的的,以赃物罪论处。在此,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洗钱”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事前通谋的,理应以共犯论处。注释:

〔1〕参见赵永琛著:《国际刑法与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2〕参见高铭暄等主编:《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300页。

〔3〕参见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解说》,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页。

〔4〕参见杨敦先等主编:《改革开放与刑法发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

〔5〕转引自高铭暄等主编:《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6〕参见[日]大zhǒng@①仁著:《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7〕转引自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638页。

〔8〕见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5页。

〔9〕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页。

〔10〕参见[日]日高义博著:《不作为犯的理论》,王树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11〕引自英国学者ALLEN于1997年4月8日在武汉大学所作的“关于洗钱犯罪的报告”。

〔12〕参见[美]D·斯坦利·艾慈恩等著:《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页。

〔13〕参见陈明华等:《略论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载高铭暄主编:《刑法修改建议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01页。

〔14〕参见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4—216页。

〔15〕参见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420—422页。

洗钱范文篇10

1.现金管理法规滞后,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目前人民银行现金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务院1988年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是部分规定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二是《条例》赋予开户银行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银行作为企业性质的经营目标不相关,履行起来实际成效不大,银行为争存款、拉客户,为企业大开现金使用方便之门,致使现金管理流于形式。三是处罚措施不完善,开户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的主要对象,《条例》中对其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不明确,临柜人员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的约束性不强,法律责任缺乏,已无法约束一些违规的现金管理行为,与反洗钱所要求的大额现金交易报告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主管部门,仅限于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不具备对企业等使用现金的主体的直接管理处罚权,不能深入监督现金管理的全过程,从而造成了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人民银行的现金调查监督不配合的现象,降低了中央银行履行现金管理职能的权威,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2.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现金使用偏好,加大了可疑交易核查的难度

现金虽然是最原始的支付手段,但也是流动性最强的支付手段。目前,洗钱犯罪分子正好利用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现金投放量和使用量巨大,偏好现金结算的氛围进行犯罪活动,使合法交易与非法交易交织在一起,给反洗钱资金交易监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本,降低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3.忽视对现金缴存业务的管理,容易让“黑钱”顺畅地进入金融体系

从国际反洗钱的经验看,现金缴存是重点监测对象,严格控制犯罪所得进入银行系统是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关键,要成功侦察洗钱活动,最重要的步骤应是在有关现金首次进入金融体系时就能被发现。但我国现行法规对现金支取规定多,对现金缴存限制较少,各金融机构对客户缴存现金,基本上都没有进行来源方面的审查或把关。当前所面临的社会信用环境,要求金融机构柜面审查客户缴存现金的真实性、合法性确实比较困难。

4.对个人现金支出业务控制不力,扩大了现金使用量

在反洗钱调查中,发现利用个人结算账户转移资金或存取现金的现象,而在《办法》中对个人结算账户的规定涉及甚少。在尊重储户“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前提下,个人所有的这部分现金收支变得更复杂、更隐蔽,且难于监控,隐藏较大的洗钱风险。

5.金融机构现金报告制度宽松,可疑交易报告偏少

《办法》对现金大额交易报告的金额作了具体规定,而对现金可疑交易报告的金额未作具体规定。不能对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大额现金的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6.科技手段落后,基层人民银行不能及时监测大额可疑现金交易信息

目前,新的现金管理监测系统还没有出台,大额现金的存取备案管理受到一定的限制,基层人民银行不能及时获取大额现金存取信息,影响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效果。

二、几点建议

1.结合反洗钱工作要求,调整现金管理目标

人民银行要结合自身的职能转变,从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及防范洗钱的角度出发,以防范金融风险和洗钱,打击经济犯罪为现金管理目的,最终为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尽快结合反洗钱职能,调整现金管理的重点,应当从以控制现金投放为主,逐步转向以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为主。

2.出台新的现金管理法规,完善反洗钱法规体系

一是重新明确现金管理的客体,把管理对象扩大到一切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收支活动。二是重新规定现金的适用范围和金额起点,尽快将特定的非金融机构如房地产、典当、贵金属等新形势下的特殊行业纳入现金管理的范围,明确其使用用途和范围。三是改变我国目前现金管理片面强调现金支出而忽视现金缴存的做法,实行现金存取并重管理的模式。四是增加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的现金管理内容。五是改革账户管理办法,限制个人在一家金融机构的开户数量,防止犯罪分子化整为零。六是严格界定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严格约束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现金交易行为。

3.加强对现金收支来源、用途审查,提高现金使用成本

在不影响单位和个人合理存取款业务的前提下,对大额现金存取款来源和用途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仅要求客户申报现金的来源和用途,还要求客户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此外,运用市场手段,按照国际惯例,对超过一定限额(如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按一定的比例收取手续费。通过对大额现金存取的双向收费控制,提高客户使用现金的成本,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率,使有洗钱嫌疑的现金活动显现出来,便于反洗钱的监测。

4.加强反洗钱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大额可疑现金监测水平

充分发挥反洗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由工商、税务部门对现金流量较大的行业的规模进行了解和掌握,由公安部门对娱乐业等特殊行业进行管理,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让金融机构有目的的对现金高发行业的交易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建立现金交易频率高的存款人资料的通报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现金高发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5.加大反洗钱科技含量,适应反洗钱工作的需要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现金管理网络化和现代化。本着方便、及时、简捷、易行的原则,尽快开发全面涵盖大额现金存取、异常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非基本存款账户提现、现金管理现场检查等业务的实时监测系统,逐步实现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对接,共享信息资源。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客户身份识别,对可疑现金交易进行跟踪分析,了解客户背景、业务种类、交易对象、资金流向等、锁定异常目标,并主动报告,加快可疑信息的报送效率;人民银行要加强非现场监管工作,全面了解大额现金存取变化情况,加大大额现金存取可疑交易分析力度,及时发现可疑交易行为。

6.加大现金管理检查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现金管理责任感

人民银行要切实履行大额现金存取管理职责,加强对金融机构大额现金存取工作的现场检查力度和对现金管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强大额现金存取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与反洗钱有关的各项大额现金存取规章制度,完善大额现金存取可疑交易报告流程及风险控制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日常内部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现金管理人员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