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6:55:2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心理治疗范文篇2

【关键词】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心理治疗范文篇3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心理治疗范文篇4

【关键词】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前言

在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3]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方人差别很明显,[4]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的理解。[5]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6]中医得心应手的治病技艺,数千年来主要在医案中体现,本文选择部分历代心理治疗医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所选用的每个医案进行客观分析。

劝说开导

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劝说开导疗法,应用范围极广,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运用要点:在进行劝说开导时,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生要有极大的同情心,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导病人吐出真情,因为病人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怡悦开怀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语言劝说开导,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碍所在,从而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纠正不良心理。

案一: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粱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佑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汝始则胎气不足,乳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列子·力命第六》)[7]

按:如何治疗季梁的疾病,因三个医生的语言、治疗水平不同,故效果、待遇迥异。矫氏按一般情况硬套,被辞退。俞氏重视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得到病人好评。卢氏指出此病产生既不由天,亦不由人,更不由鬼,药物也不能治好。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心身差异,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寻求适合自己心身特点的调养方法,这病是能好的。卢氏的劝说除了暗示作用外,与病情相符,言语契合病人心理,被愉快接受,增强了其痊愈的信心。

释疑解惑释疑就是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疑虑,通过语言说理开导或是采用其他的方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怀疑或猜疑,帮助他们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

案二:吴桥治陈龙,年八十而病尿浊不禁,则隐几而日夜会,不复近衾。诊之六脉沉沉垂绝矣。叟乃命孙扶起,曲跽告曰:老夫春秋高,子孙仅立门户,死其时也。吾从侄继鸾,年四十,病瘵且危,家极贫,举室五口,嗷嗷待哺,愿公救其死,即尤死贤于生。就而诊之,卧无完席,室中仅二缶作炊。然左脉平,右脉虚大而数,曰:此忧思伤脾也,扶脾土则有生理,治宜补脾抑肝。叟闻瘵者可生,则大喜过望,其病一再剂而愈。逾月瘵者无恙,则夫妇帅诸子罗拜谢之。(《太函集》)[8]

按:陈龙,年八十,病尿浊不禁,不复近衾。古稀老人并不畏死,一番言语让吴桥知晓了,“尿浊不禁,六脉沉沉垂绝”的根本原因是担忧“从侄继鸾病瘵且危,举室五口,嗷嗷待哺”。医家又诊其侄,告知瘵者可生,解除了陈某的思想包袱,大喜过望,接受治疗,二剂病除。

暗示转移

暗示转移法亦即意示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情绪和行为;一部分医家同时借助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治疗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

其运用要点:暗示转移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或借物示意。语言暗示包括词句语言和肢体语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暗示出某些现象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理症结的方法。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丰富的社会学和生理知识,运用时应该谨慎从事,切不可令患者看出任何破绽,否则难以取效。

案三: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隔,遍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明,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名医类案·卷七·诸虫》)[8]

按:醉甚口渴,而饮石槽水,但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疑心顿起,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思则气乱”,胃脘便觉闭塞,脾失健远,渐成痿隔。“情疑而病,向来以药治之,皆无验也”。吴球用药催泻,将红线丸混入排泄物中,使病人产生虫去病将安的信念,“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可见暗示疗法确是心因性疾病的上佳治法。

顺情从欲

顺情从欲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消除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

其运用要点:人的欲念无论恶劣与否,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果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精神情志的病变。此类病变,单凭劝说开导、移情易情是难以解除患者的疾苦,必须“以从其意”(《素问·移情变气论》),只有当其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才有可能痊愈。

案四:有荷担贩盐者,家无斗粟,盐为捕所夺,呕血数升,匍匐求治。同文潜以白金半锭杂药中,其人启函得金,以为误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遗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饮药立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7]

按:赤贫之人,以荷担贩私盐为生,盐为捕所夺,“怒则气上”,呕血数升,匍匐求治。本案治心为上,药治为辅。钱同文巧妙地以半锭白银混入药中,使贫穷者极需挣钱养家的渴求,因得到意外之财而满足,对症治疗,饮药立愈。

移易性情

移易性情疗法就是转移注意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思恋的指向性,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其运用要点: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为影响患者心身功能稳定的刺激灶,它反复地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而这种紊乱又强化了刺激作用,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证迁延难愈。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病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弱它的劣性刺激作用。如魏之所言:“投其所好而移之,则病自愈。”

凡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病痛,以致这一心理活动有碍于疾病治疗和康复时都可选用。若患者过分注意躯体的某些部位,从而成为强化了的病态条件反射,亦可试用。此外,还可用于纠正某些由于注意力过分集中而出现的病态行为。

案五:按《古今医统》,莫君锡,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逐止。(《古今医统》)[7]

按:隋炀帝过服壮阳药,“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让隋炀帝把注意力转移到冰上,面对冰形成条件反射,凉意生,烦渴止。此法与曹孟德望梅止渴异曲同功。

激情疗法

有意识地诱发病人某种情绪变化,如激怒病人,或使其羞愧、惊恐等,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可以称为激情疗法。

其运用要点:此法难度极大,容易被病人误解。此疗法用之失当,有可能刺激伤害患者,侮辱其人格,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故非万不得已不可行之。

案六: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诊王脉,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吕氏春秋·至忠》)[7]

按:此为激怒疗法。文挚诊齐闵王卧病不起,认为怒可愈。首先与太子商定出诊时间,但三次爽约令王怒;在诊病时又逐渐增大刺激力度,故意“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辞诱使王大怒,怒则气上,郁积之物随之一吐为快,“遂乃疾已”。

案七:邱汝诚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单裙著之。曰:俟吾揭帘即去下裳。母如命。邱扬声而入,女羞缩臂即复故。(《挥尘新谈》)[8]

按:激起人的羞愧之情,每能诱发其做出超常的反应,特别是强有力的保护行为。合理地进行诱导,正常地利用这种自身强有力的保护性行为反应,常可起到纠正心身病态,尤其是运动系统病态的作用。本案是妇女运动系统的病态,类似于神经性强迫状态。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男子可淫乐无度,但女子却不能失去贞节,甚至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意味着失去清白,邱汝诚抓住女性的这种意识,突然上前佯要脱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识做出超常的自我保护,心身病态得到纠正。

案八:一人无故舌出于口寸余,他医遵古方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先生(陈梦琴)命取鸡冠血涂之,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声大而腾,病者愕顾,而舌收矣。或问其故,先生曰:舌为心苗,心主血。用从其类,必鸡冠者,清高之分,精华所聚也。掷钲于地者,惊气先入心,治其原也。以按:周真治妇盖从其法化出。(《冷庐医话》)[9]

按:此为惊恐疗法。舌出于口寸余,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陈梦琴用鸡冠血涂舌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巨大的响声令“病者愕顾”,随响声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使舌出不能收的躯体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舌能收回口腔中。

【参考文献】

1董湘玉.中医心理学基础·编写说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2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86:6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9,378.

4李黎,俞锦宾.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5阎勤民.女性潜意识——一个心理医生的导引手记·自序[M].合肥:花城出版社,1999:5.

6徐斌.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7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l983:152,291,129,80.

心理治疗范文篇5

1对神经症的熟悉和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神经症是包括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使自身受到折磨和感到痛苦的情感体验,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缺乏可以解释的客观病理改变,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认为神经症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和心理因素有关。我们将心理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摘要:(1)失摘要:名誉、地位、金钱、爱情、亲人等的失去,便产生失落感,出现抑郁症状群,而诱发神经症;(2)变摘要: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忽然变化是诱发神经症的重要因素;(3)人际关系摘要:感情、角色、生活处境、行为倾向、价值观等发生矛盾,对立面不能调节、排解产生心理冲突时易诱发神经症。心理治疗能帮助病人开展有益的、建设性的活动,终止痛苦性的活动;心理治疗能推动病人的自我探索,增进自知之明,而有利于建设性处理内心世界的新问题,使病人的无能为力转变为自己完全有可能处理自己的新问题。因此心理治疗是神经症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心理治疗的非凡性和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非凡性概括为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关系。心得深浅和提高心理治疗的水平密切相关。

2.1新的关系

神经症病人存在慢性的心理冲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不能解决现有的人际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值得注重的是摘要:(1)持非批评态度。不要求病人作自我批评,善于发现病人的优点、优点、给予肯定,创造良好的和谐的气氛。(2)不包办代替。病人的事情让他自己作决定,培养其独立性,不代替其作决定。(3)非政治道德观点(态度)。心理治疗是肯定目的,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变目的。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是持"中立原则"或"等距离立场",这样有利于从心理冲突的表面了解心理深层,带政治观点则只会停留于表面,无法探索病人的内心世界。

2.2亲密的关系

主要是精神上的,彼此都有情感的卷入,移情在此阶段发生。衡量的指标是愉快的、畅所欲言、病人毫无保留,没有戒备感,不论自己谈什么医生都不会看不起。对医生来讲主要是诚恳和坦率。要求医患双方必须坦诚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3建设性的关系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病人的健康心理活动,改善自我理解、自我判定的能力,使病人能熟悉自我、接受自我、正确面对现实。因为只有提高病人的熟悉和批判能力,才能使病人增强自尊心、敢于克服困难,改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和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医务工作人员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以自身的言行为榜样引导病人,使医患之间、病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达心理治疗的目的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对心理医生的要求和病人的选择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心理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医学干预办法,其治疗效果有时相当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但个别或部分病例不能肯定心理治疗的效果。要使一种有效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它的效能,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心理医生的要求和对病人的选择是值得重视的。

3.1对心理医生的要求

3.1.1能力

心理治疗的效果受心理医生能力的影响。曾有人设计了一个对照探究,比较能力胜任的医生和能力不确定的医生所治疗的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表明摘要: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扩大,治疗第16周末差异达显著水平,治疗结束2年末,这种差异性仍然维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心理医生应接受理论、实践及督导三方面的练习,从而提高医生的治疗能力。

3.1.2人格

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适合接受心理治疗,也不是所有的心理卫生专家都适合提供心理治疗,因为医生的人格特质和他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呈显著相关。如摘要:医生是令人愉快的、接纳人的、鼓励人的、不太沉默的,并能帮助病人进一步理解自我[1]。医生在治疗中表现出较多的正性行为如热情和自我批评,以较少的负性行为如攻击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1.3敏感性和灵活性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运用反映、澄清、决定、认知预演、实施等技巧来确保医生接受病人信息的准确性,避免曲解病人说话的含义,假如出现了对病人的误解,只要医生能以一种灵活和接纳的姿态来讨论误解,或者接受病人表露被误解时的负性情感,那么误解就有可能被消除。但是,假如医生对病人的负性情感缺乏熟悉,就会有碍误解的消除,而且经常导致病人终止治疗[2]。另外,医生在实施治疗规程时是否有灵活性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如能按照治疗规程必要时又脱离规程的医生,他们的治疗效果优于那些不按照规程或者完全照搬规程的医生的治疗效果。

3.2病人方面的选择

(1)病人的人格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人格障碍的神经症和无人格障碍的神经症,接受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一样,前者效果较差;自恋型人格、边缘人格、人际交往困难、易冲动人格都不适合心理治疗。(2)病前适应好、新问题少、人际关系好则治疗效果好。(3)病人期待心理治疗,有自我改变的动机,接受心理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4)具备心理学头脑,能区分肉体和情绪,并愿意倾诉内心活动,承认情感冲突,能和别人发生情感关系的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效果较好。(5)病人对医生的满足程度总体上和其功能的改善和症状的减轻有显著相关;病人对治疗者不满足经常是中断治疗的原因。

3.3医生和病人的相互功能

(1)治疗同盟摘要:指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中双方接受和结盟,治疗联盟显著则有利于症状的减少。(2)医生和病人之间如何互动对心理治疗效果是有很大影响,如当医生做解释性干预时,病人产生情感反应和疗效呈正相关,假如病人产生防御反应则和疗效呈负相关。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相互功能对心理治疗的疗效起激发或调节功能。

4心理治疗有效的共同因素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各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差异,也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心理治疗独特地优于其他治疗。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曾提出过摘要:"没有一种类型的心理治疗对某种独特的心理新问题有效"。这一结论说明不同的心理治疗的疗效可能包涵一些共同因素或共性。

4.1矫正性情绪体验

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虽异,但起功能都在于帮助病人摆脱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病人的焦虑、惧怕、沮丧等消极情绪消失则意味着医生给病人的情绪提供了矫正性情绪体验,使病人的无能为力转变为我完全有可能处理自己的新问题。在治疗中医生只是调动病人的主动性、独立自主、改变其依靠性。医生不是救世主,任何医生没有可能,也没有能力给病人幸福和愉快。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摘要:心理治疗是使病态的痛苦改变为人类共有的不幸。主要是改变认知。如半瓶酒,甲称"唉!只有半瓶了"。表现抑郁情绪。乙称"啊!还有半瓶呢!"表现愉快而满足的情绪体验。故认知不同则情绪体验不一。

4.2帮助病人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采取满足欲望的有效行动可以减轻烦恼,因为神经症病人的压抑深,欲望被压抑到无意识摇篮里不断冲突。烦恼和欲望呈正相关,和满足欲望的有效行动呈负相关。鼓励和支持病人从事新的有效行为,可以是明确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是含蓄的、间接的。

4.3提供可选择的生活态度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生活态度会给病人以影响,医生是乐观的、对生活布满信心、敢于克服困难,以此感染病人有同样的体验,使他悟出生活的意义要靠自己去创造。如1942年大战期间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人,有三人彼此熟悉和亲近,其中一人有心理学知识,虽然体弱,他对监狱的艰苦环境渐渐适应,对前途和生活布满信心,终于熬到出狱,重见光明;而另外二人体格健壮,但对关押到狱中大失所望,认为无前途,一切完蛋,消极悲观,不久二人便相继死亡。此例子说明同样处境,但由于生活态度熟悉不一,得到的效果和结局有别。

4.4心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应该是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和谐关系

各种心理治疗都意味着医生和病人确立某种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直接有利于心理障碍的缓解和症状的消除。我们期望良好的医患关系为病人"示范",把这种示范推广到人际关系中去发挥其治疗功能,从而发展健康心理。

4.5帮助病人随时预备接受社会影响适应环境

神经症病人陷入自我冲突的圈子里或钻到牛角尖里,病人切断和社会的联系,那么在治疗中所接受的社会影响将成为他在接受其它社会影响时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4.6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澄清新问题的不同方面或新问题的不同层次,找出产生苦恼的内在根源,让他思索,使之清醒地熟悉和领悟。心理治疗推动了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增进自知之明而有利益建设性的处理内心世界的新问题,也就是使病人的无能为力转变为自己完全有可能处理自己的新问题。

5小结

心理治疗是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或消除病人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和发展。现代心理治疗是从对神经症治疗开始的,所以对神经症的探究加深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心理角度熟悉神经症,把握心理治疗的非凡性在于人际关系,即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为病人作"示范",把这种示范推广到人际关系中发挥治疗功能,发展健康心理。心理治疗的种类较多,据统计目前达400余种。然而大量探究表明摘要:各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总体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也没有发现一种心理治疗独特地优于其它治疗,不同的心理治疗可能来自他们的共同因素。把握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将有助医生实施更适合病人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效果会受到医生、病人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功能的影响,强调心理医生接受练习是确保心理治疗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把握病人的人格特征也有助猜测心理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治疗范文篇6

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对精神科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病情易于控制,起效迅速,有效率为99%,效果理想。综合医院精神科开设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是有效的、可行的、安全的。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按CCMD-Ⅲ进行分类和诊断,其中男658例,女542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8~94岁。平均年龄43岁;住院天数2~96天,平均23天。诊断: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543例,抑郁症223例,双相心境障碍127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87例,癔症15例,应激相关障碍85例,神经症76例,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例,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3例,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青少年期心理障碍8例,童年和青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12例,其他精神障碍16例。

1.2方法入院患者除少数有攻击、毁物及高度抗拒患者暂不入选外,其余全部纳入治疗范围,病房为开放式,环境幽雅、明亮、清洁、安静、舒心。入院患者可留有家人陪伴,可自由进出病房。对患者不得实施监禁、约束带约束及电抽搐等强制手段。治疗医师除负责病历书写、检查及药物医嘱外,还专门负责各病人的心理治疗,并配合护士开展音乐、健身、生物反馈、适当农疗等治疗。还与家属配合,定期开展精神卫生知识讲座。上级医师负责把关,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2结果

开放式病房心理治疗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在安静、信任、尊重和自由的环境下,同医务人员建立平等、和睦的协作治疗关系,病情易于控制,起效迅速,暴力、外逃、自伤、自杀、攻击等行为明显减少,病人的安全感、承受挫折的耐受性和面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重建认知和人格的信心明显提高、有效率为99%,效果理想。

3讨论

心理治疗范文篇7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对各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被陆续提出来。其中“漂浮疗法”就是近十多年来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心理治疗方法。漂浮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来的仪器。1996年,我们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了我国首台综合心理治疗仪器──漂浮仪[1]。

1.关于漂浮疗法

漂浮疗法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限制环境刺激疗法[2],是国际上近十多年来最新发展的一种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其治疗过程是这样的: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使被治疗者漂浮在特制的漂浮液上,治疗师可以通过指导语或特殊的音乐、影像等对被治疗者进行心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可以由如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由于漂浮液的浮力作用,被治疗者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液面上,漂浮液的温度与体温相同,整个身体就象没有边界一样“熔化”了,“重量感”也随之消失了。人在漂浮状态下,全身可以进入一种深度的放松,意识进入“虚无”及“空白”的状态。这对于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头昏、失眠等精神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维持效应;漂浮液还具有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痉挛等作用,对于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心身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漂浮治疗可以使受治疗者的大脑释放出“内腓肽”,从而对减轻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再加上漂浮后的中西结合式按摩,因此对全身的多种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漂浮治疗还可以增强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增加暗示感受性,从而增加了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

通过在漂浮前后效果的研究发现,可以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改善,思维更清晰,感觉更敏锐,记忆力大大提高[3];另外,对于运动员技能与心理训练也有极好的帮助。该疗法还根据不同病人的音乐感受性不同,加上必要的影视及音乐治疗。同时还可依托漂浮治疗进行精神分析、催眠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因此,漂浮治疗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心理治疗。它可以起到许多心理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奇特的治疗作用。

2.漂浮仪简介

漂浮仪由四部分组成:漂浮器、专用微机及其执行机构、消毒装置和贮液罐。

漂浮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漂浮液,被治疗者在其中很容易漂浮起来,它的外面是具有人性化设计、用天然材料制成的舱,用来包覆而使之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相隔绝的空间,其内装有视、听设备和通话装置。

在专用微机的控制下执行机构能自动完成漂浮仪的各种操作,保证漂浮器在治疗时达到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专用微机是一台带有高性能多媒体的高配置的工控机,它同时还用来提供和实施漂浮治疗中所必需的各种治疗软件,如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时采用的专用影像、音乐、医生的指导语等。

仪器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方法对每次治疗后的漂浮液进行再生处理,使漂浮液能反复使用一年左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治疗中所使用的用具为一次性的,防止了交叉感染。各部件都采用无毒材料制成,对人体无害。

3.漂浮仪的临床应用情况

3.1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和观察[4]:

3.1.1每次漂浮前后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值均有显著下降。且漂浮组与治疗组相比,一个疗程后的SBP、DBP也均有显著下降。这与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

3.1.2漂浮组在第三周(即三次治疗后)血压就有了显著的下降。这说明治疗的效果较快,而且在漂浮治疗结束两周后的第十周,血压仍然保持正常水平。这说明:漂浮治疗不仅可以较快地出现效果,而且其效果还具有维持效应。这也与国外同行研究的结果:“漂浮治疗可使与紧张有关的生化物质下降,并可保持几天或几周”相吻合。

3.1.3漂浮组病人治疗后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下降。有人研究A型行为的部分心理因素,如紧张、对他人的敌意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心理因素。通过漂浮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对病人血压下降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3.2对于消除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精神症状方面的疗效有大量实例,不妨举出我们几年来做过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3.2.1漂浮者的主观感受与反应

用漂浮仪对数百名正常人进行放松治疗,每周做一次,四次为一疗程,待一个疗程结束后由被治疗者填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有80%的被治疗者在第一次漂浮后就感到全身十分放松和非常舒服,在漂浮时身体似乎没有了边界,重量感消失,精神进入一种“虚无”、半催眠或催眠状态;第二次漂浮后95%的被治疗者都有上述的体验和感受。一个疗程结束后,普遍反应睡眠改善、思维清晰、记忆力有所提高,而无一不良反应。

3.2.2对治疗焦虑症的治疗效果

用漂浮仪对98例情绪焦虑的患者进行漂浮治疗,经四次治疗后情绪明显改善:心率及额部肌电值都明显下降。

3.2.3对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用漂浮仪对63例情绪抑郁的患者进行漂浮治疗,经四次治疗后情绪改善明显:心率及额部肌电值都明显下降。

3.2.4还有大量的个例也证明漂浮仪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某市一患者,因长期患严重的失眠及其它精神症状,每天即使服用大剂量安眠药也睡不好觉,曾由家人陪同在全国不少地方求医均未见效,作漂浮治疗,四次后病人的睡眠状况就得到了改善,并且其它精神症状也有一定的减轻。回家两个月后电话随访,病人已很少或有时不服安眠药也能入睡并且睡眠质量也有提高,家属说病人自己感觉好多了,对生活也有了信心。再如某医院介绍一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来此做漂浮治疗,该病人在静止时有十几处关节疼痛,漂浮治疗六次后关节疼痛感就消失了。

心理治疗范文篇8

关键词:家庭暴力;心理治疗干预;女性;心理健康

近年来,被称为“沉默的文化”的家庭暴力问题,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对方身体、精神和性的强暴行为。其手段有殴打、侮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自由以及性虐待,也包括经济上的虐待和冷落。[1]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的危害大众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广泛的并且得到公认的对人权践踏的社会问题。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家庭暴力发生率都很高。尽管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妻子对丈夫施暴,或者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施暴,但大多数家庭暴力是由男性配偶向女性配偶施暴。本文拟就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危害、治疗干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家庭暴力对女性的危害

家庭暴力会导致女性受害者在医学、行为和心理三方面出现不良后果。

医学方面的后果包括死亡及肉体创伤(如淤血、撕伤、咬伤、烧伤、刺伤、骨折、牙、头,眼等部位受伤)。性侵犯可导致性疾病的传播、非计划怀孕、尿路感染、不孕、生殖器创伤以及长期的骨盆疼痛。

家庭暴力还会引发受害者许多行为障碍,如药物滥用、侵犯行为、行为上被动依赖、自杀企图、性功能障碍等等。[2,3]家庭暴力受害者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与压力有关的心理症状,如:背痛、头痛、高警觉(hyper-alertness)、睡眠障碍等等。[2,3]

家庭暴力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心理后果会随家庭暴力的类型、持续时间、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以及受害者处在家庭暴力过程的各个阶段、女性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以及女性受害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等不同而有所差异。[4]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最初反应是震惊、否认、麻木、退缩。女性受害者可能会为她们的安全受到威胁而感到恐惧,为将来可能的伤害事件感到担忧或者试图对家庭暴力进行反击。在家庭暴力发生的最初阶段,受害者经常会回想起被施暴的场面,会做噩梦,而这些症状要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才可能消失。长期的心理后果包括广泛的精神症状,比如:创伤后的压力障碍、长期抑郁等。这些受害者将会在人际信任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受害者经常会感到愤怒、无助、绝望,还会经常表现出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焦虑,包括恐怖性焦虑和回避性焦虑。受害者由于感到恐惧、耻辱、内疚而经常将自己进行社会性隔离,这样以来又会进一步引发她们的抑郁情绪,会产生一种广泛范围的失控感、低自尊以及自我谴责。[2]有关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表明:18%的患者报告有被虐待的历史[5],这些病人的自杀行为、药物滥用、临界性个性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的比例比较高。有虐待史的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更长,他们更可能以自毁的方式进行自我攻击。[6]创伤后压力障碍或许是对许多被虐待者最准确的心理诊断,84%的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符合创伤后压力障碍的心理诊断标准。[7]一些受害者表现出以下症状:精神麻木、反复体验所遭受的创伤、强烈的精神压力、持续的高唤醒状态以及对有关创伤事件的回避。[8]家庭暴力受害者经常会产生无助、绝望以及弥散性的不适感等不良心理症状。[9,10]

二、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的原因

(一)文化标准可能引发对女性的家庭暴力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妇女一直被认为是她们丈夫的财产并且家庭暴力经常得到社会认可。例如,19世纪的英格兰法律规定丈夫可以拿直径不超过大拇指粗的棍子殴打妻子,这项规定导致了一种常见的英文表达:“拇指统治(ruleofthumb)”。男性的性别所有权以及有关统治和控制的论点是许多家庭暴力的基础。[11]一项对14个不同社会研究的综述表明,妻子遭到丈夫的体罚在这些社会里都能得到许可,并且其中有些社会甚至认为对妻子的体罚是必须的,家庭暴力的实际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在这些社会里是极不相同的。[12]那些较少发生家庭暴力的文化中,法律规定男性不允许超过某种所允许的界限对待妇女,在这些社会里,政府为试图逃避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避难所,人们有一种体面对待妇女的名誉感。[13]

在中国,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男尊女卑”、夫权统治贯穿数千年中国历史:“三从四德”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推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直至今天,崇尚男性对女性暴力、父母对子女惩戒的历史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家庭。全国妇联200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17亿个家庭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施暴者九成是男性。[14]

(二)与女性自身心理有关

过去的心理学理论通常指责家庭暴力受害者,这些理论认为这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的行为是激惹性的,他们嘲弄自己的丈夫,过于争辩、懒惰或者潜意识里渴望做一个受虐者。这一看法使得人们忽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以及对这些受害妇女产生误解。[13]

也有学者指出,女性的懦弱使施暴者有恃无恐。有些妇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观念陈旧,深受“嫁鸡随鸡”、“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未想到反抗,也不愿对外人说,只是默默地祈祷丈夫能回心转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些妇女因夫妻感情尚未完全破裂或者恐惧施暴者事后报复,在执法机关对施暴者依法论处时不愿或不敢指证,甚至为丈夫“说情”。因此,女性的懦弱也是家庭暴力存在和升级不可忽视的原因。[15]

(三)与施暴者个性特征、行为和早期经历有关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男性施暴者的心理特征为:较强的占有欲、心理不独立、有不安全感、冲动以及低自尊。药物滥用与家庭暴力有关[16],滥用药物会降低施暴者对其攻击行为的控制或者使施暴者对自己的施暴理由合理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施暴行为不负完全的责任。虽然家庭暴力与滥用药物有关,但是药物滥用并不能充分解释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模式理论(themodellingtheory)假定男性经常对女性施暴源自男性童年时期所目睹的家庭暴力场景。[13]在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的男性更可能在成年以后对其配偶施暴。[17]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其公公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妇女遭受其丈夫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是其公公没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妇女所遭受的家庭暴力可能性的三倍。[8]目睹父亲暴力行为的男性学会了用暴力解决与配偶之间的冲突,而女性则倾向于在成年之后变的更加被动。许多有关家庭暴力研究的综述表明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者都在童年目睹过父母之间所发生的家庭暴力。[17]几乎40%的女性受害者报告说他们的孩子曾目睹过她们遭受家庭暴力的场面,因此减少这种可能会引发跨代遗传的对女性所实施的家庭暴力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攻击自己妻子的丈夫在幼年时多数曾是受虐儿童。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较对照组有更多的低教育水平者;更多的嗜烟者,且每天抽烟量大;且他们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8]

三、家庭暴力的心理治疗、预防

(一)家庭暴力的心理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是十分有益的。这些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19]、认知行为疗法[20]催眠疗法[21]、药物疗法[22]以及自助组织疗法。尽管这些疗法的理论倾向或技术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以下原则:

1.治疗者应当常规性地、主动地、全面地询问家庭暴力受害者过去曾遭受的暴力伤害以及解决方法。

2.治疗者应当知道家庭暴力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创伤后压力障碍的表现。

3.治疗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解释家庭暴力对受害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他们还能提高受害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

4.治疗者应当向受害人提供心理支持环境直到受害人建立起自我支持功能为止。

5.治疗者不应当只让受害人精神宣泄而不对受害人的防御机制和内心冲突进行探索和解释。

6.治疗者应当探究受害人对家庭暴力中所出现的创伤性人际关系的个人看法。

7.在诊断、治疗中必须谨慎地尊重受害人的自主权。[4]

有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会出现强烈的反移情现象,比如,治疗者感到很气愤、出现侵入性好奇(intrusivecuriosity)、勃然大怒、或者以受害人自居等等。有些治疗者或许会强迫受害人报道她们所遭受的家庭暴力或者与施暴者对抗。我们必须尊重受害人的意愿,除非司法需要,否则我们不能随意报道受害人所遭受的家庭暴力,不然会让受害人对心理治疗这个职业失去信任。频繁地报道家庭暴力会将受害妇女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使她们遭受更多伤害。有些治疗者看到这些受害者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婚姻关系就会变的不耐烦,但是治疗者应当明白摆脱这样的婚姻关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其他一些治疗者看到这些受害人如此抑郁感到十分担忧,于是他们就擅自作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比如对这些受害人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尽管在治疗过程中这些治疗措施有时是需要的,但治疗者擅自决定治疗方案实际上侵犯了受害者的自主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治疗者和受害人共同决定治疗方案。[23]如果将家庭暴力事件报告给警察,在司法诉讼中,治疗者的角色会变的复杂起来,治疗者不仅仅要作为专家证人而且还要以一个精神病医生的角度提供证据,一定要避免将治疗者职业角色弄混乱,以免使这个职业出现信任危机。

(二)家庭暴力的预防

因为家庭暴力根源于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态度,因此社会学者应当首先认清这些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订和教育当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减少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在治疗中,心理治疗者要尊重这些女性受害者,任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社会工作者提出引发家庭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暴力的原因,反对歧视妇女,虐待妇女是不允许的等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要及早发现家庭暴力事件,鉴于许多精神疾病都与家庭暴力有关,因此在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时候,询问患者是否曾遭受过家庭暴力应当是常规诊断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培训精神病医生识别家庭暴力受害者所出现的医疗和情绪方面的症状是十分必要的。及时、有效、安全、支持、接纳的家庭暴力干预措施将会得到受害人的认可。在社区机构内设置有效的家庭暴力干预中心将有利于对家庭暴力进行及时的干预。精神病医生也可凭借自己的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而作为社区心理健康顾问,以此作为社区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来为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服务。

最后通过使用个人、家庭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暴力对受害人所造成的长期不良影响。精神病医生在家庭暴力的预防、识别、治疗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个人或者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家庭暴力的实施者的特殊治疗计划也可以有效控制虐待者的暴力行为。

参考文献:

[1]CATHERINEA.SIMMONS,PETERLEHMANN.Exploringthelinkbetweenpetabuseandcontrollingbehaviorsinviolentrelationships[J].J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07,22:1211-1222.

[2]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coucilonethicalandjudicalaffairsreportonsexualharassmentandexploitationbeweenmedicalsupervisorsandtrainees[Z].Chicago: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1989.

[3]LEIDIGMW.Thecontinuumofviolenceagainstwomen:psychologicalandphysicalconsequences[J].JAmCollHealth,1992,40:149-155.

[4]ROSEDS.Sexualassault,domesticviolenceandincest[M]//STEWARTDE,STOTLANDN,eds.Psychologicalaspectsofwomen’shealthcare:theinterfacebetweenpsychiatryandobstertricsandgynecology.Washington:AmericanPsychiartricPress,1993:447-483.

[5]BROWNGR,ANDERSONB.Psychiatricco-morbidityinadultinpatientswithchildhoodhistoryofsexualandphysicalabuse[J].AmJPsychiatry,1991,148:55-61.

[6]CARMENE,RIECKERP,MILLST.Vicitimsofviolenceandpsychiatricillness[J].AmJPsychiatry,1984,141:378-383.

[7]KEMPA,RAWLINGSEI,GREENB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inbatteredwomen:asheltersample[J].JTraumaticStress,1991,4:137-147.

[8]SORENSONSB,GOLDINGJM.Dpressionsequelaeofrecentcriminalvictimization[J].TraumaticStress,1990,3:337-350.

[9]STEWARTDE,ROBINSONGE.Violenceagainstwomen[M]//OLDHAMJC,RIBAMB,eds.Reviewofpsychiatry.Washington: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95,14:260-282.

[10]STEWARTDE,ROBINSONGE,Violenceandwomen’smentalhealth[J].HarvardRevPsychiatry,1996,4:54-57.

[11]STARTE.Rethinkinghomicide:violence,raceandthepoliticsofgender[J].IntJHealthServ,1990,20:3-26.

[12]COUNTSDA,BROWNJK,CAMPBELLJC,eds.Sanctionsandsanctuary:culturalperspectivesonthebeating[M].Bolder:WestviewPress,1992.

[13]CAMPBELLJC.Wife-battering:culturalcontextsversuswesternsocialscience[M]//COUNTSDA,BROWNJK,CAMPBELLJC,eds.Sanctionsandsanctuary:culturalperspectivesonthebeating.Bolder:WestviewPress,1992:229-249.

[14]夫权观念诱发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BE/OL].[2004-03-08].新华网.

[15]范德章.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和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4):62-64.

[16]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Preventionofviolenceandinjuriesduetoviolence[J].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1992,41:5-7

[17]HOTALINGGT,SUGARMANDB.Ananalysisofriskmarkersinhusbandtowifeviolencethecurrentstateofknowledge[J].ViolenceVict,1986,1:101-124.

[18]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等.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543-544.

[19]CATHERALLDR.Aggressionandprojectiveidentificationintreatmentofvictims[J].Psychotherapy,1991,28:145-149.

[20]PITMANRK,ATTMANB,GREENWALKE,etal.Psychiatriccomplicationduringfloodingtherapyfor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J].JClinPsychiatry,1991,52:17-20.

[21]SPIEGELD.Trauma,dissociativeandhypnosis[M]//KLUFTRP,ed.Incest-relatedsyndromesofadultpsychopathology,Washington: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90:247-261.

心理治疗范文篇9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的心理治疗,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减少病人在患病时的情绪变化,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方法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开导法。结果通过支持疗法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灌输观念获得治疗效果;说理使病人了解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结论情志的心理治疗惯穿护理全程,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情志心理治疗康复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随着外界不同因素的刺激,而有不同的精神情志变化。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超过正常适应能力,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精神情志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种精神情志变化,是健康的象征,而失去这种特有机能,都是病态的表现。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1]。这说明了正常的精神情志变化,能维持脏腑器官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保持健康。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中医名著《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能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化反过来又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则则著而为也。”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这就说明了情志的心理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情志的心理治疗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那种以疾病为对象,就事论事的护理已不能完成护理学的使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命全过程―――生、老、病、死的护理需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其任务是维护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参与诊治、照护病人以及指导康复。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巧,治疗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及个性等有关问题[2]。目的在于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忧郁等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及人际关系,并能较有效地采用适宜方式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其实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整个交往过程中,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施加心理影响,并对病人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有时甚至是主要的)治疗作用。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人在患病时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为此,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几种心理治疗方法,以减除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情志变化。

3.1情志心理治疗的原则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个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的心理治疗。

3.1.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3.1.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1.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亲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

3.1.4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4情志心理治疗的方法

4.1支持性心理治疗它具有支持和加强病人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以解释、鼓励、保证和安慰为主要。病人患病后对自己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易滋生不安全感,同时也不清楚如何主动配合治疗。因此,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情。对于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人,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一旦发现病人对自己的健康和前途疑虑不安时,应及时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向病人作出保证,甚至承担责任,以振作病人的精神,消除其紧张与焦虑情绪,唤起希望和信心。

4.2暗示疗法病人不经过逻辑判断,直觉地接受护理人员灌输给他的观念而取得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学识和治疗能力,也取决于病人的人格特点及情绪状态对接受暗示的程度。病人对护理人员比较信任,感情好,便容易接受暗示。相反,则会无条件地拒绝暗示。但是,在实施暗示治疗时,应事先向病人讲清楚治疗的目的和病人的要求,其语言要温和、简短、明确和有力。结束后,应向病人指出这次治疗已取得的成效,同时叮嘱病人要继续照此锻炼,促使功能恢复。

4.3开导法通过正面说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护理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其他任何刺激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以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首先要教会病人制怒,《内经》指出“百病之生于气也,即则气上”,“怒伤肝”,说明怒可以致病。要保持健康,应念念克制发怒。铭刻:“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其二是教会病人怎样解忧排愁,著名文学家冰心说:“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所累,心胸就宏大起来,精神就会充实起来,心情自然就可以乐观,情绪自然就会兴奋。”当病人出现忧愁时,切不可让其“闭门独忧”,而应协助病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到户外活动,听音乐等,以舒畅情怀。其三,教会病人摆脱悲伤,当病人处于疾病的磨难时,会产生悲感,护理人员应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

总之,情志的心理治疗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以其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病人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心理治疗范文篇10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性障碍21例,占38.8%;抑郁性障碍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性障碍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公务员之家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邱忠霞,王涤非,马贺军.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56-457.

[2]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3]袁瑾.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中国使用医药,2007,2(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