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扁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4:31:02

杏扁产业

杏扁产业范文篇1

1.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现状

1.1*市杏扁发展历程

杏扁是肉用杏与西伯利亚杏(山杏)的自然杂交后代。主产于太行山、燕山北端,属于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十分适宜在北方生长。*市是国内最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是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目前最好的杏扁品种的主产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就以“龙皇大杏仁”出口,是传统的出口创汇特产品种。1968年,*市发起了“万亩杏扁万亩桑”工程,开始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市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在*市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杏扁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亩产100kg以上杏仁的高标准示范园,经济效益突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据统计,2005年全国杏扁面积和产量为417.万亩和2222.5万kg,河北省分别为205.3万亩和855.2万kg,而*市杏扁基地面积达168万亩,杏扁产量473万kg,分别占全国40.3%和21.3%。2007年,全市杏扁基地面积达到177.6万亩,产量617万公斤,产业产值近3亿元。增加坝下丘陵区林木覆盖率4.86%,成为国内最大的杏扁基地。其中,涿鹿县60万亩,占33.8%,产量280万kg;蔚县40.5万亩,占23.1%,产量43.2万kg。两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杏扁)之乡。

1.2杏扁产业建设情况

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的作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和实施了激励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杏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市委、市政府把杏扁产业列为全市八大农村支柱产业,市和重点县都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门班子,负责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连续多年紧抓不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保证基地建设投入”、“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对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在贷款、税收上给予优惠”、“保证农工贸一体化组织有充足的原料”“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集中各种建设项目资金,扶持龙型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市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杏扁和山杏林,进一步壮大了基地规模。在基地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加大资金投入。计委、财政、金融、开发、扶贫、水利、林业等各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共同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小流域治理、海河平原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程、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都向杏扁基地建设倾斜。蔚县每年把建设任务列入主要领导的考核目标,同领导者的政绩挂勾,县人大还通过决议,以法律形式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杏扁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我市杏扁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杏扁基地已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其中,万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40多个,五千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3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村达到300多个。2001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50%以上的退耕地种植杏扁和山杏林。杏扁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基地建设确立了严格的工程标准。把最佳区域确定在温度、积温和海拔适宜的浅山丘陵区,把全市35个乡镇确定为优势产区。在年平均温7.5℃以上地区,基地主要发展了“龙王帽”品种,辅之以丰产性较强,可做授粉品种的“一窝蜂”;在年平均温度6~7.5℃,“倒春寒”较为严重的地区,重点发展“优一”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优一”品种,同时引进了国家杏李种质资源圃的“国仁”、“丰仁”两个品种试种。产区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种植。

三是依靠科技,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强化管理。

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总结杏扁生产技术,实施示范工程。林果科技人员,坚持在生产一线总结栽培经验,推广管理技术,引导果农不断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

为了取得较高的的经济效益,在杏扁基地的管理上,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技术规程,强化管理措施,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市实际,总结了杏扁“一三五”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花期管理,增施肥水、改造树形等技术措施,试验园实现一年定植、三至四年结果,五到七年丰产。据此,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提出了管理指标。引导果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蔚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条例,对规范杏扁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是实行典型引路,引导群众加强管理。有一部分杏扁园,由于建园时立地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管理,造成了缺苗断垄,甚至四、五年还园貌不齐,适龄不结果。涿鹿、蔚县等重点县通过建立高产优质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大投入,加强幼树和低产园的管理。对当地杏扁管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对资源较多的县,引进选育了粒大、丰产、质优的优系进行推广,并从辽宁国家杏李资源圃、承德等地引进优系繁育。四是注重提高杏仁质量。除栽种优良品种外,重点进行了肥水管理和采后分级,提高杏仁的商品价值。五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各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杏扁抗寒单系选优和杂交育种,抗寒药剂筛选,自动防霜器试验、煤炉加热等抗寒措施,抗霜防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四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随着杏扁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杏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加工、销售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部分果农开始走出家门,闯市场。各级政府组织有能力开拓市场的120多家果农协会,400多名经纪人,开始为杏扁销售闯路子。涿鹿县矾山镇、赵家蓬区的杏扁贩运队伍已达几百人。有几十个经纪人出去闯市场,向外地销售杏扁、杏核几千吨,也从外地低价购进产品,使当地逐步成为国内杏扁产销集散地。

为配合杏扁产业发展,拓展产品销路,我市积极扶持发展杏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共建设杏扁加工企业16家,个体加工户3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两家,市级7家。年加工杏扁、杏核、杏肉能力8000多吨,2007年加工开口杏核、脱衣杏仁、果酱、果脯、活性炭等产品近5000吨。年加工产值2.6亿元。产品平均增值5倍以上,成为果品增值的有效途径。涿鹿果仁公司,信仁公司,神鹿公司等杏扁精包装厂,通过对杏扁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加工,产品已打入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涿鹿县以杏核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碳行销全国各地;蔚县成立了杏扁经销总公司开发出开口杏核等12个熟食品种,建成了杏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多T。怀来、蔚县、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十几个果品加工厂以杏肉为原料生产果脯、果丹皮、果酱等产品,销往京津等大城市,部分出口国外。

五是杏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效果显著。

据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水浇地杏扁园,4~5年可进入丰产期,5~7年生园亩产可达66.7~100kg,每亩产值达2067—3000元;管理较好的旱地成龄园每亩产值也可达到930~155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3~5倍。目前,全市杏扁产业总产值已近3亿元,基地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3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杏扁专业乡、村人均杏扁收入达800~1000元。

位于小五台山脚下的蔚县常宁乡,年平均温度只有6.5℃,他们把发展杏扁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杏扁近3万亩,人均近3亩,人均杏扁收入超千元,成为杏扁生产专业乡。常宁乡安庄村的3亩杏扁示范园,曾创造了亩产172.5kg、亩产值5000多元的全国最高纪录。

大面积杏扁基地、劳动密集型管理,决定了杏扁业对提高我市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安定的重要地位。其社会效益不言面喻。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杏扁基地建设的生态效益也得到充分发挥。坝下丘陵山区通过发展大杏扁,森林覆被率增加了4.86%,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功效。有效地防护了500多万亩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杏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全国果品产业发展形势的影响,我市杏扁产业中,管理、加工、流通各环节的问题逐步显现。果农收入不稳定且有明显降低趋势;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甚至放弃管理。流通环节竞争力不强,杏扁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等。杏扁花期冻害、品种等技术问题、龙头企业发展问题、杏扁科研、生产投入等问题制约着杏扁产业发展。杏扁业到了是发展还是萎缩、是变强还是弱化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对全市杏扁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2.1杏扁生产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杏扁冻花冻果问题是当前杏扁生产的主要障碍。*市自1997年来的10年内,因冻花冻果减产50%以上的重灾年份有3年,因花期沙尘暴影响重灾有1年,减产20%~50%的年份有4年,杏扁产量正常的年份只有2年。有的乡镇连续3年受重灾,严重影响果农发展和管理杏扁的积极性。

杏扁品种培育和更新较慢。从目前栽培的品种看,基本上还是以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品种为主,现有杏扁园同一品种单株差异大,表现良莠不齐。新引进的“国仁”、“优仁”等品种并没有大面积推开。随着开口杏核产品的畅销,加工急需薄壳、大粒品种,而基地没有适宜的品种资源。适合*市栽培的极抗霜冻或能躲过霜冻的极晚花品种更没有培育。

2.2果园立地条件差,投入较低,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杏扁基地绝大多数建立在干旱丘陵区,没有浇灌条件,加之当地降雨量少,杏扁园只能实施旱作技术,追肥等技术措施难以实行,造成树体衰弱,冻花、冻果加重,座果率降低,全市多年平均产量只有每亩10~15kg,影响正常生长结果和发挥生产潜力。由于立地条件差,在旱作条件下经营难以得到较高的回报,也影响了果农的生产投入,许多山杏园也得不到及时嫁接,造成杏扁产业整体效益偏低。

2.3科研和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力量分散。

目前省、市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推广部门都有关于杏扁的课题,从理论到相关产品都有研究,但每项课题资金十分有限,对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这一根本因素,基本没进行;对防冻、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研究进展不大。而且,各单位各自为政,许多内容重复,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由于机制和人员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80%以上杏扁生产乡没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设高效示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得不到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严重缺失。

2.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品牌不响。

我市杏扁加工销售企业虽然具有一定数量,但企业规模都较小,加工企业品牌知名度太小。全市杏扁加工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力不强。除各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实际加工产品不足1000吨,市场开发能力、生产水平还不能适应基地发展需要,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资金不足,金融支持不足,影响了收购和正常运转,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企业活力,不能有效地带动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联结关系,更没有产生公司+农户的紧密实体,企业与果农互信机制难以建立,形成售价好时果农违约,市场不好时企业压级压价,靠低价购进、低价出售维持运转,限制了企业实力扩张。

品牌没有影响力。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以技术含量很低的分级包装、开口杏核、果脯等为主,初级加工品、大包装的形式销售占主导地位。有的只生产半成品,贴牌销售。目前,全市还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杏扁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造成很大影响。蔚县杏扁公司、涿鹿果仁公司等虽然开发了十几种杏扁深加工产品,但由于市场原因,没有能大批量商品化生产。

2.5龙头企业营销实力薄弱。

我市是最大的杏扁生产、加工基地,在全国杏扁产业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杏扁的销售市场中应该最有话语权。但是,由于杏扁的销售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杏扁销售市场出现渠道不稳,价格大起大落,时有恶性竞争等现象。杏扁经济合作组织不发达,果农没有有效的组织起来,分散经营。杏扁仍然主要靠在家门口坐等客商收购。龙头企业销售实力薄弱,品牌知名度小,许多企业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国内国际市场没有相应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和果农都没有市场价格话语权,有时企业之间甚至互相压价,影响杏扁销售和市场开发,产业整体受到损害。

2.6一些地方的领导和果农对杏扁产业重视程度下降。

杏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的领导和农民,并没有把杏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而是眼睛盯在工程投资上,或者只局限在取得栽树的成果上,重栽轻管。特别是面对杏扁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增产增收、扶持龙头、拓展销路等措施不力,有的甚至听之任之,造成一些本来立地条件较好的果园管理粗放,产量和质量下降,形成“减产—粗放管理—树势变弱—减产”的恶性循环,甚至放弃管理。去冬今春,非重点产区放弃管理的面积高达1/3以上。

3.杏扁产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分析

我市的杏扁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市场不稳,效益下滑,甚至部分果农放弃管理的问题,对杏扁产业今后的发展十分关键,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造成产业大的倒退。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抓住关键,发挥优势,这些问题又可以在杏扁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

首先,我市有品种优势。杏扁耐旱、耐寒,相对于其他树种,生长表现好,生态和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对于*市干旱的浅山丘陵区,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目前还没有一个生长发育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的树种可以替代杏扁。目前,在*市,品种资源较为齐全,栽培时间较长,果农有较深的认识。而且杏扁果干、杏核容易保存,适宜分期销售,有利于保证农民稳定的收入。其次,我市有项目优势。随着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市相继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投入空前增加,为*市发展杏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投入机遇。第三,我市有市场优势。目前,我国杏扁产量还很低,全国年产量只有2222.5万kg,全国人均不足24粒。杏扁消费还不十分普及。资料介绍,全国杏扁最高年出口量只有1095吨,出口的传统市场是东南亚、港澳地区,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有消费。随着杏扁保健功能和独特风味被世人所认识,打开欧美及其它市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发展以小食品和餐桌菜肴为主的加工产品的潜力巨大。虽然以冀、陕、辽三省区为主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已发展杏扁面积近420多万亩,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及区域适应性的影响,杏扁成园情况较差,产量上升缓慢。*市仍是全国最重要的杏扁产业基地,也是全国杏扁产品经营的集散地,有着明显的市场优势。第四,我市有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市现有的177万亩杏扁全部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按25kg计算,杏扁产量可以达到4425万kg,产值可以达到13-15亿元,产区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加之有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发展的150多万亩山杏园可供嫁接杏扁,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我市农村劳力资源充足,有近万名熟悉杏扁管理的果农,发展杏扁产业前景广阔。

因此,我们认为,我市的杏扁产业已进入了以嫁接改造稳定增加面积、以调整结构、精细管理和发展深加工提高效益、以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以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按照把杏扁产业培植成强市富民的龙型经济的思路,以产业做强为目标,从目前的“规模做大”向“产业做强”转变,基地管理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龙头企业要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大众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牌产品方向转变,产品营销要从单打独斗向强强联合、企业农户一体方向转变。按照“规模经营、强化管理、强壮龙头、开拓市场”的原则,把杏扁产业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坝下丘陵山区稳定的致富渠道。

4.杏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

4.1以嫁接改造为重点,稳步扩大杏扁基地规模。

发展杏扁产业是丘陵旱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市坝下广大浅山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而退耕还林补助延长的政策,为*市进一步加快杏扁基地建设,壮大杏扁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可以说,*市杏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利用这一机遇,采取“政府强力推动,财政大力支持,以果农为主筹集资金,乡镇组织实施,林业部门协调指导”的方法,市县财政每亩补助5—10元嫁接资金,用退耕发展的山杏及时嫁接成杏扁,有利于国家生态改善,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果农收入。

4.2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

由政府部门整合杏扁科技资源,组织省内外专门的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以选育高效益品种、解决冻花冻果为目标,培育、选择耐晚霜品种,研发或引进大型增温防冻设备,研究优化种植区域、加强综合管理的成套抗霜措施;研究推广节水抗旱丰产栽培;开发适销对路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产品等。

4.3扶持果农改善基地生产条件。

把支持杏扁产业发展列为省级财政支出计划,作为扶持贫困地区的重要举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实施杏扁园配水、节水工程,针对不同情况,扶持果农为杏扁园引水、打井、配电、渠系配套、膜下浇灌,改善杏扁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益。

4.4积极争取建设部级、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基地管理水平。

以示范区形式,可以有效地带动广大果农科学管理。要争取建设高标准的部级、省级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区,从严格按照区划标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搞好杏扁嫁接改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等方面建设科技园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4.5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

发展无公害果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需求已不单纯追求数量,对食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和市场走向。同时,也是杏扁及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准入、提高产品档次的需要。我市目前还没有通过检测的无公害杏扁生产基地和产品。要加快健全无公害果品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为我市果农快速便捷获得无公害杏扁证书和标识提供服务。同时,要搞好无公害杏扁生产的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标准制修、体系建设等工作。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化生产,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条件。

4.6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力。

保持支持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加大落实力度。对省、市级杏扁龙头企业,全面落实土地、税收、金融、财政、人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股份制造、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开发以杏仁、杏肉、杏核为原料的系列新产品,培植名牌产品。发挥商业、外贸、供销等系统市场网络的优势,引导企业及有关部门,组建和壮大销售型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下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销促产,提高龙头带动力。

4.7密切利益联接,完善产业链条。

各级政府要协调同农户结合等优惠政策,鼓励加工、销售企业以股份制、合同契约、承包、租赁、保护价收购、独资等多种经营形式,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壮大贩运力量和经纪人队伍,做到重点乡有服务实体,重点村有经纪人,形成规范的营销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服务实体和利益的联接和有效的监管,逐步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压级压价,稳定杏扁市场价格。

杏扁产业范文篇2

1.1*市杏扁发展历程

杏扁是肉用杏与西伯利亚杏(山杏)的自然杂交后代。主产于太行山、燕山北端,属于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十分适宜在北方生长。*市是国内最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是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目前最好的杏扁品种的主产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就以“龙皇大杏仁”出口,是传统的出口创汇特产品种。1968年,*市发起了“万亩杏扁万亩桑”工程,开始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市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在*市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杏扁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亩产100kg以上杏仁的高标准示范园,经济效益突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据统计,2005年全国杏扁面积和产量为417.万亩和2222.5万kg,河北省分别为205.3万亩和855.2万kg,而*市杏扁基地面积达168万亩,杏扁产量473万kg,分别占全国40.3%和21.3%。2007年,全市杏扁基地面积达到177.6万亩,产量617万公斤,产业产值近3亿元。增加坝下丘陵区林木覆盖率4.86%,成为国内最大的杏扁基地。其中,涿鹿县60万亩,占33.8%,产量280万kg;蔚县40.5万亩,占23.1%,产量43.2万kg。两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杏扁)之乡。

1.2杏扁产业建设情况

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的作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和实施了激励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杏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市委、市政府把杏扁产业列为全市八大农村支柱产业,市和重点县都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门班子,负责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连续多年紧抓不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保证基地建设投入”、“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对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在贷款、税收上给予优惠”、“保证农工贸一体化组织有充足的原料”“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集中各种建设项目资金,扶持龙型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市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杏扁和山杏林,进一步壮大了基地规模。在基地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加大资金投入。计委、财政、金融、开发、扶贫、水利、林业等各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共同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小流域治理、海河平原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程、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都向杏扁基地建设倾斜。蔚县每年把建设任务列入主要领导的考核目标,同领导者的政绩挂勾,县人大还通过决议,以法律形式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杏扁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我市杏扁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杏扁基地已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其中,万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40多个,五千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3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村达到300多个。2001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50%以上的退耕地种植杏扁和山杏林。杏扁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基地建设确立了严格的工程标准。把最佳区域确定在温度、积温和海拔适宜的浅山丘陵区,把全市35个乡镇确定为优势产区。在年平均温7.5℃以上地区,基地主要发展了“龙王帽”品种,辅之以丰产性较强,可做授粉品种的“一窝蜂”;在年平均温度6~7.5℃,“倒春寒”较为严重的地区,重点发展“优一”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优一”品种,同时引进了国家杏李种质资源圃的“国仁”、“丰仁”两个品种试种。产区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种植。

三是依靠科技,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强化管理。

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总结杏扁生产技术,实施示范工程。林果科技人员,坚持在生产一线总结栽培经验,推广管理技术,引导果农不断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

为了取得较高的的经济效益,在杏扁基地的管理上,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技术规程,强化管理措施,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市实际,总结了杏扁“一三五”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花期管理,增施肥水、改造树形等技术措施,试验园实现一年定植、三至四年结果,五到七年丰产。据此,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提出了管理指标。引导果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蔚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条例,对规范杏扁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是实行典型引路,引导群众加强管理。有一部分杏扁园,由于建园时立地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管理,造成了缺苗断垄,甚至四、五年还园貌不齐,适龄不结果。涿鹿、蔚县等重点县通过建立高产优质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大投入,加强幼树和低产园的管理。对当地杏扁管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对资源较多的县,引进选育了粒大、丰产、质优的优系进行推广,并从辽宁国家杏李资源圃、承德等地引进优系繁育。四是注重提高杏仁质量。除栽种优良品种外,重点进行了肥水管理和采后分级,提高杏仁的商品价值。五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各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杏扁抗寒单系选优和杂交育种,抗寒药剂筛选,自动防霜器试验、煤炉加热等抗寒措施,抗霜防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四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随着杏扁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杏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加工、销售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部分果农开始走出家门,闯市场。各级政府组织有能力开拓市场的120多家果农协会,400多名经纪人,开始为杏扁销售闯路子。涿鹿县矾山镇、赵家蓬区的杏扁贩运队伍已达几百人。有几十个经纪人出去闯市场,向外地销售杏扁、杏核几千吨,也从外地低价购进产品,使当地逐步成为国内杏扁产销集散地。

为配合杏扁产业发展,拓展产品销路,我市积极扶持发展杏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共建设杏扁加工企业16家,个体加工户3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两家,市级7家。年加工杏扁、杏核、杏肉能力8000多吨,2007年加工开口杏核、脱衣杏仁、果酱、果脯、活性炭等产品近5000吨。年加工产值2.6亿元。产品平均增值5倍以上,成为果品增值的有效途径。涿鹿果仁公司,信仁公司,神鹿公司等杏扁精包装厂,通过对杏扁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加工,产品已打入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涿鹿县以杏核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碳行销全国各地;蔚县成立了杏扁经销总公司开发出开口杏核等12个熟食品种,建成了杏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多T。怀来、蔚县、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十几个果品加工厂以杏肉为原料生产果脯、果丹皮、果酱等产品,销往京津等大城市,部分出口国外。

五是杏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效果显著。

据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水浇地杏扁园,4~5年可进入丰产期,5~7年生园亩产可达66.7~100kg,每亩产值达2067—3000元;管理较好的旱地成龄园每亩产值也可达到930~155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3~5倍。目前,全市杏扁产业总产值已近3亿元,基地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3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杏扁专业乡、村人均杏扁收入达800~1000元。

位于小五台山脚下的蔚县常宁乡,年平均温度只有6.5℃,他们把发展杏扁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杏扁近3万亩,人均近3亩,人均杏扁收入超千元,成为杏扁生产专业乡。常宁乡安庄村的3亩杏扁示范园,曾创造了亩产172.5kg、亩产值5000多元的全国最高纪录。

大面积杏扁基地、劳动密集型管理,决定了杏扁业对提高我市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安定的重要地位。其社会效益不言面喻。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杏扁基地建设的生态效益也得到充分发挥。坝下丘陵山区通过发展大杏扁,森林覆被率增加了4.86%,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功效。有效地防护了500多万亩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杏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全国果品产业发展形势的影响,我市杏扁产业中,管理、加工、流通各环节的问题逐步显现。果农收入不稳定且有明显降低趋势;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甚至放弃管理。流通环节竞争力不强,杏扁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等。杏扁花期冻害、品种等技术问题、龙头企业发展问题、杏扁科研、生产投入等问题制约着杏扁产业发展。杏扁业到了是发展还是萎缩、是变强还是弱化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对全市杏扁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2.1杏扁生产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杏扁冻花冻果问题是当前杏扁生产的主要障碍。*市自1997年来的10年内,因冻花冻果减产50%以上的重灾年份有3年,因花期沙尘暴影响重灾有1年,减产20%~50%的年份有4年,杏扁产量正常的年份只有2年。有的乡镇连续3年受重灾,严重影响果农发展和管理杏扁的积极性。

杏扁品种培育和更新较慢。从目前栽培的品种看,基本上还是以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品种为主,现有杏扁园同一品种单株差异大,表现良莠不齐。新引进的“国仁”、“优仁”等品种并没有大面积推开。随着开口杏核产品的畅销,加工急需薄壳、大粒品种,而基地没有适宜的品种资源。适合*市栽培的极抗霜冻或能躲过霜冻的极晚花品种更没有培育。

2.2果园立地条件差,投入较低,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杏扁基地绝大多数建立在干旱丘陵区,没有浇灌条件,加之当地降雨量少,杏扁园只能实施旱作技术,追肥等技术措施难以实行,造成树体衰弱,冻花、冻果加重,座果率降低,全市多年平均产量只有每亩10~15kg,影响正常生长结果和发挥生产潜力。由于立地条件差,在旱作条件下经营难以得到较高的回报,也影响了果农的生产投入,许多山杏园也得不到及时嫁接,造成杏扁产业整体效益偏低。

2.3科研和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力量分散。

目前省、市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推广部门都有关于杏扁的课题,从理论到相关产品都有研究,但每项课题资金十分有限,对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这一根本因素,基本没进行;对防冻、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研究进展不大。而且,各单位各自为政,许多内容重复,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由于机制和人员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80%以上杏扁生产乡没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设高效示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得不到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严重缺失。

2.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品牌不响。

我市杏扁加工销售企业虽然具有一定数量,但企业规模都较小,加工企业品牌知名度太小。全市杏扁加工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力不强。除各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实际加工产品不足1000吨,市场开发能力、生产水平还不能适应基地发展需要,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资金不足,金融支持不足,影响了收购和正常运转,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企业活力,不能有效地带动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联结关系,更没有产生公司+农户的紧密实体,企业与果农互信机制难以建立,形成售价好时果农违约,市场不好时企业压级压价,靠低价购进、低价出售维持运转,限制了企业实力扩张。

品牌没有影响力。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以技术含量很低的分级包装、开口杏核、果脯等为主,初级加工品、大包装的形式销售占主导地位。有的只生产半成品,贴牌销售。目前,全市还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杏扁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造成很大影响。蔚县杏扁公司、涿鹿果仁公司等虽然开发了十几种杏扁深加工产品,但由于市场原因,没有能大批量商品化生产。

2.5龙头企业营销实力薄弱。

我市是最大的杏扁生产、加工基地,在全国杏扁产业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杏扁的销售市场中应该最有话语权。但是,由于杏扁的销售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杏扁销售市场出现渠道不稳,价格大起大落,时有恶性竞争等现象。杏扁经济合作组织不发达,果农没有有效的组织起来,分散经营。杏扁仍然主要靠在家门口坐等客商收购。龙头企业销售实力薄弱,品牌知名度小,许多企业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国内国际市场没有相应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和果农都没有市场价格话语权,有时企业之间甚至互相压价,影响杏扁销售和市场开发,产业整体受到损害。

2.6一些地方的领导和果农对杏扁产业重视程度下降。

杏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的领导和农民,并没有把杏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而是眼睛盯在工程投资上,或者只局限在取得栽树的成果上,重栽轻管。特别是面对杏扁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增产增收、扶持龙头、拓展销路等措施不力,有的甚至听之任之,造成一些本来立地条件较好的果园管理粗放,产量和质量下降,形成“减产—粗放管理—树势变弱—减产”的恶性循环,甚至放弃管理。去冬今春,非重点产区放弃管理的面积高达1/3以上。

3.杏扁产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分析

我市的杏扁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市场不稳,效益下滑,甚至部分果农放弃管理的问题,对杏扁产业今后的发展十分关键,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造成产业大的倒退。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抓住关键,发挥优势,这些问题又可以在杏扁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

首先,我市有品种优势。杏扁耐旱、耐寒,相对于其他树种,生长表现好,生态和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对于*市干旱的浅山丘陵区,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目前还没有一个生长发育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的树种可以替代杏扁。目前,在*市,品种资源较为齐全,栽培时间较长,果农有较深的认识。而且杏扁果干、杏核容易保存,适宜分期销售,有利于保证农民稳定的收入。其次,我市有项目优势。随着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市相继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投入空前增加,为*市发展杏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投入机遇。第三,我市有市场优势。目前,我国杏扁产量还很低,全国年产量只有2222.5万kg,全国人均不足24粒。杏扁消费还不十分普及。资料介绍,全国杏扁最高年出口量只有1095吨,出口的传统市场是东南亚、港澳地区,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有消费。随着杏扁保健功能和独特风味被世人所认识,打开欧美及其它市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发展以小食品和餐桌菜肴为主的加工产品的潜力巨大。虽然以冀、陕、辽三省区为主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已发展杏扁面积近420多万亩,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及区域适应性的影响,杏扁成园情况较差,产量上升缓慢。*市仍是全国最重要的杏扁产业基地,也是全国杏扁产品经营的集散地,有着明显的市场优势。第四,我市有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市现有的177万亩杏扁全部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按25kg计算,杏扁产量可以达到4425万kg,产值可以达到13-15亿元,产区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加之有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发展的150多万亩山杏园可供嫁接杏扁,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我市农村劳力资源充足,有近万名熟悉杏扁管理的果农,发展杏扁产业前景广阔。

因此,我们认为,我市的杏扁产业已进入了以嫁接改造稳定增加面积、以调整结构、精细管理和发展深加工提高效益、以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以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按照把杏扁产业培植成强市富民的龙型经济的思路,以产业做强为目标,从目前的“规模做大”向“产业做强”转变,基地管理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龙头企业要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大众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牌产品方向转变,产品营销要从单打独斗向强强联合、企业农户一体方向转变。按照“规模经营、强化管理、强壮龙头、开拓市场”的原则,把杏扁产业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坝下丘陵山区稳定的致富渠道。

4.杏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

4.1以嫁接改造为重点,稳步扩大杏扁基地规模。

发展杏扁产业是丘陵旱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市坝下广大浅山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而退耕还林补助延长的政策,为*市进一步加快杏扁基地建设,壮大杏扁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可以说,*市杏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利用这一机遇,采取“政府强力推动,财政大力支持,以果农为主筹集资金,乡镇组织实施,林业部门协调指导”的方法,市县财政每亩补助5—10元嫁接资金,用退耕发展的山杏及时嫁接成杏扁,有利于国家生态改善,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果农收入。

4.2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

由政府部门整合杏扁科技资源,组织省内外专门的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以选育高效益品种、解决冻花冻果为目标,培育、选择耐晚霜品种,研发或引进大型增温防冻设备,研究优化种植区域、加强综合管理的成套抗霜措施;研究推广节水抗旱丰产栽培;开发适销对路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产品等。

4.3扶持果农改善基地生产条件。

把支持杏扁产业发展列为省级财政支出计划,作为扶持贫困地区的重要举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实施杏扁园配水、节水工程,针对不同情况,扶持果农为杏扁园引水、打井、配电、渠系配套、膜下浇灌,改善杏扁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益。

4.4积极争取建设部级、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基地管理水平。

以示范区形式,可以有效地带动广大果农科学管理。要争取建设高标准的部级、省级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区,从严格按照区划标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搞好杏扁嫁接改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等方面建设科技园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4.5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

发展无公害果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需求已不单纯追求数量,对食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和市场走向。同时,也是杏扁及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准入、提高产品档次的需要。我市目前还没有通过检测的无公害杏扁生产基地和产品。要加快健全无公害果品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为我市果农快速便捷获得无公害杏扁证书和标识提供服务。同时,要搞好无公害杏扁生产的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标准制修、体系建设等工作。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化生产,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条件。

4.6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力。

保持支持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加大落实力度。对省、市级杏扁龙头企业,全面落实土地、税收、金融、财政、人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股份制造、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开发以杏仁、杏肉、杏核为原料的系列新产品,培植名牌产品。发挥商业、外贸、供销等系统市场网络的优势,引导企业及有关部门,组建和壮大销售型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下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销促产,提高龙头带动力。

4.7密切利益联接,完善产业链条。

各级政府要协调同农户结合等优惠政策,鼓励加工、销售企业以股份制、合同契约、承包、租赁、保护价收购、独资等多种经营形式,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壮大贩运力量和经纪人队伍,做到重点乡有服务实体,重点村有经纪人,形成规范的营销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服务实体和利益的联接和有效的监管,逐步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压级压价,稳定杏扁市场价格。

杏扁产业范文篇3

今天,市委、市政府安排召开这次全市杏扁产业研讨会,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同研究探讨加快我市杏扁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大计,意义十分重大。刚才,我们听取了有关部门、县区和企业的交流、研讨,很受启发。各单位对在杏扁产业发展中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发展形势,以及今后发展的建议都作了非常深入的调研,涿鹿、蔚县介绍了杏扁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经验,果仁公司介绍了企业的发展、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很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王永同志系统总结了我市杏扁产业化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效,提出了今后杏扁工作的思路和建议,我完全赞同。总的概念是:我市是杏扁生产大市,但不是杏扁产业化经营强市;杏扁产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不是强势产业;杏扁产业既有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杏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下面,我就如何加快全市杏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杏扁产业综合竞争力,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杏扁业重要性的认识

市委、市政府明确把杏扁业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个定位非常准确。杏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杏扁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杏扁产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要素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市杏扁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177万亩,还有100多万亩山杏,增加坝下地区森林覆被率4.83%,还对500多万亩农田起到保护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杏扁产量已经达到600多万公斤,产业的综合产值近3亿元。基地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2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中面积最大、涉及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项。杏扁专业乡、村人均杏扁收入达800~1000元。由此看来,发展杏扁业既是我市农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更是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把杏扁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选准定位。特别是面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双重任务,加快发展杏扁产业化经营,使其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其次,要充分认识杏扁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果树是寿命长,投入较少、效益较高,是农业中的高效产业,管理好的杏扁园,每亩平均效益可以达到1000-2000元左右。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杏扁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杏扁业已经成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杏扁集中产区的果农人均杏扁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杏扁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另外,从营养角度讲,杏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保健药用价值,食用足够的杏扁已成为现代人文明、健康生活的标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杏扁的需求量还将会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人均日消费干果20克,而我国每年人均只占有杏扁24粒。按照这个水平,杏扁产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只有根据市场多样化、消费优质化的需求,不断加快杏扁业发展,生产量多质高的杏扁产品,才能满足杏扁市场优质化、多元化、高档化的需求。由此看来,杏扁业不仅关系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充分认识杏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目前我市杏扁产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0%以上,已经成为农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把杏扁产业建成一个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新型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市杏扁业的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我市杏扁保持了较大的份额和相对较强的竞争力,在业内也有比较高的知名度。杏扁业已经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作为全市杏扁产业的重点地区和部门,在唱好农业发展主旋律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杏扁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

总之,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当前杏扁业发展的新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顺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杏扁产业化进程。

二、正确把握发展杏扁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发展杏扁产业,事关全市农业发展进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全市上下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抓出成效。

(一)用现展理念引领杏扁产业。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我市杏扁产业发展而言,首先,要树立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杏扁产业化经营。拓宽杏扁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发展杏扁贮藏、加工与流通等相关产业,增强和发挥杏扁业在改善膳食结构、增加收入和就业、生态屏障和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其次,要树立大市场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扩大流通范围,消除流通障碍,提高流通效率。第三,要树立大生产理念,充分发挥杏扁业的经济拉动作用,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杏扁产业体系。

(二)用科学技术改造杏扁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杏扁产业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为此,我们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推广单位的科技优势,在杏扁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杏扁防冻减灾、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产业化建设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科技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现代果业的强劲“引擎”。二是要围绕主要品种,整合科技资源,组装一批成套的实用技术,并强力推广,不断地让成熟技术走进果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三是要通过对《优质杏扁生产标准》的实施,完善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及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有关的综合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形成覆盖杏扁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四是要健全基层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稳定推广队伍,放活经营性服务,形成以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教育、企业等单位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

(三)用科学增长方式推动杏扁产业。发展现代杏扁产业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优质化、区域化、集约化。一是要调整结构,提高品质。从区位、资源、气候条件出发,继续加大以嫁接改造为主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杏扁品种,确定骨干品种,巩固杏扁优势,大力培育新的特色优势杏扁,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杏扁品种结构。二是要优化布局,扩张规模。按照优势果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要求,继续推进优势特色杏扁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一批质量高、规模大、品牌响的特色优质杏扁生产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杏扁布局分散、规模小、批量供应能力低的状况。三是要品牌经营,强化宣传。把品牌经营、打造名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加强杏扁原产地保护工作,整合现有杏扁品牌,打造杏扁知名品牌。要加大杏扁品牌宣传力度,要利用产品推介、刊登广告、互联网信息和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等方式,提高杏扁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用现代组织形式经营杏扁产业。现代果业已不单是从果园收获果实拿到市场出售的简单过程,而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杏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一体化管理。一方面要推进一体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健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企业原料供应和农户增收。在各个优势产业区,要尽快建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型经济体系,靠一条龙带动一批专业农户,靠一条龙发展一项主导产业,靠群龙共舞逐步形成农户共同增收、产业整体跨越的格局。另一方面要推进专业化分工。专业合作是发达国家发展专业生产的普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解决我市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脱节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规范各类合作组织的组建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并在各类专业村、专业乡和特色优势产业带,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对农户参与专业生产的带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带动能力。

(五)用产业体系提升杏扁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果业的主要任务。首先,要建立发达的生产体系。把优势杏扁区域布局与合理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基地建设与杏扁加工结合起来,通过外引内联,采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形式,培育壮大一批机制活、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同时,要围绕企业需求搞好配套基地建设,确保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其次,要建立发达的流通体系。在抓好传统集贸市场改造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建设有影响的全国性杏扁批发市场贴近,建立形成物流配送机制,靠销售高质量的无公害杏扁、名牌加工品拉动杏扁产业,逐步实现以销定产、以销稳产和以销促产的良性循环。第三,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分析、研究和相关信息,为杏扁生产和经营搞好服务。探索杏扁业发展的应急机制,完善杏扁业保险体系,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杏扁业保险制度,加强对杏扁业的支持和保护。

(六)靠培养新型农民发展杏扁业。杏扁业的主战场在农村,杏扁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发展现代杏扁产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方面,在培育模式上要走抓点带面、典型示范的路子。结合杏扁示范村建设,有重点的树立一批样板村,发展一批生产和运销大户,培养一批技术人才,造就一批对群众有感情、抓发展有办法的村支书、村主任。通过他们的示范行为和指导作用,带动广大群众掌握发展现代杏扁产业的技能,提高增收致富的本领。另一方面,在培育渠道上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全方位、多途径、长期化培育农民的工作格局。通过参与杏扁管理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示范村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一大批技术能手,发挥其在杏扁产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七)用长效机制保障杏扁产业。一是要搞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带动杏扁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整合资源,促进杏扁业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要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谋划兴建一批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项目,增强杏扁产业发展后劲。二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杏扁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导向作用,以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逐步加大对杏扁产业的扶持力度。在产业政策上要把扶持杏扁产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加强防冻减灾研究推广,扶持嫁接改造,加强杏扁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无公害栽培,增加“绿色”杏扁数量。三是要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扶持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促强抚优”和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政府行为,促使多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出现,把分散的果农组成农工贸一体化的联合组织,保证杏扁业健康顺利发展。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杏扁产业的组织领导

市县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当前农村发展的新特点,切实加强对杏扁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要搞好调研。要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杏扁产业的重大意义,把建设杏扁产业作为当前农业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拓展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加强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发展现代果业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制定促进其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问题。

二要完善规划。发展杏扁产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各县区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杏扁产业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谋划杏扁产业化发展项目。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从果农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加工、销售和关键栽培技术等问题入手,抓住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让广大果农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三要履行职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河北省明确了我市各级林业部门对无公害果品的执法主体地位和监管职能。要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加强对杏扁产地建设和生产投入品的监督,控制源头污染,把好杏扁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要发挥无公害果品监管职能,切实抓好宣传培训,制定实施杏扁安全监测计划,加强果品质检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做到无公害果品监管工作有人抓、有投入、有措施,真正将部门责任、权力和义务落到实处。

四要示范带动。要继续抓好杏扁增收示范村和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坚持走市场化导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多元化投入的路子,把示范村建成现代果业的样板村,重点建设一批品种优良、技术先进、效益突出的标准化示范园,成为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示范窗口。要改革管理体制,鼓励林业干部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参与示范村建设,创办或领办不同类型的示范点、示范园,支持林业干部依靠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成为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的能人。

杏扁产业范文篇4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一是成立了打造党建品牌组织机构。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成员的工作组。工作组积极探索研究“加快杏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思路。二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打造党建品牌的意义、任务、目的和要求。工作组还专门就如何做大做强杏扁产业进行研究,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被采纳,拓宽和创新了党建工作新思路。

二、真抓实干,倾力打造党建工作新局面。半年来,乡党委书记亲自带领成员,多次前往种植和加工相对集中的村,与当地村民和加工户,就如何加强杏扁栽培技术、花期管理、抗霜防冻、增施肥水、树种改良、增产增收及扩大加工规模反复进行商讨,并敲定了一些有利措施。通过半年的积极工作,我乡确定打造的“加快杏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党建工作品牌前景一片良好。2011年全乡杏扁产量增至300多吨,对外收购2000多吨。

一是依靠科学管理,杏扁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加强花期管理,增施肥水、改造树形等技术措施处理,杏扁的产量和质量较往年有所提升。

二是加强设备建设,加工规模逐步扩大。过去受加工设备得限制日加工能力较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加工效益较低。通过组织当地陆金利等加工大户反复对杏扁加工原理进行研究,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技改,反复试验,并研制相适应的配套加工设备,杏扁加工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订单收购逐步成熟。

三是拓宽收购渠道,囤聚杏扁加工原料。打破季节性收购、区域性收购的旧办法,实行以市场价格全年放开收购,加大对外收购力度,确保有充足的杏扁原料供应企业加工。

四、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采取“支部+协会”模式,发展订单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为杏农解决了销售难题,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三、存在不足和下步打算

杏扁产业范文篇5

×为沙金的富庶崛起而努力奋斗

×─××年月日中共沙金台乡第十五次党代会上

×

各位代表:

我受中共沙金台乡第十四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乡第十四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沙金乡情,团结一心,苦干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并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高起点开局和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们沙金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把党的惠民政策深入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并努力从减轻农民负担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当年免除了农民的“两工”负担,废止了向农民收取“乡统筹和村提留”实行了农业税××年按和××年按的比例征收,××年免除农民缴纳农业税任务。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提高对国家实施税费改革政策的深层次认识,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自主权,组织农民抢抓机遇,发展生产,从自家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特长,集中精力,培植自家的致富主业。另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多渠道为农民争取惠农资金万元其中退耕还林政策补贴万元,××年累计发放万元,××年度的万亩退耕还林补助万元也将于今年春节前发放到农户手中。争取费改税后国家转移支付资金万元,发放国家粮食直补资金万元,发放良种补贴万元。四年来累计为贫困户盖房所,维修房屋所,协调省市医疗部门来沙金义诊余人次。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搭建爱心桥梁,结帮扶对子余对。××年,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户,为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确定工业强乡理念,奠定了沙金的工业基础框架。××年月,全乡上下集中优势,推进了投资亿元,装机容量万千瓦的风力发电一期工程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年实现上网电量万千瓦,实现产值万元,乡本级实现税收多万元;总投资亿元,装机容量万千瓦的二期工程,也于去年秋季开工兴建。目前台发电机组基本完工。总装机容量实现了万千瓦将实现年产值多万元形成乡本级税收可突破万元。年返税期后,这台发电机组将成为沙金财力绝无仅有的优势后盾。同时,我们还积极对乡域内东窑、敖力风力资源,进行广泛招商,目前已经与省内外户投资业主初步形成投资意向,并签订了投资协议。东扎哈气村的陶土、澎润土、东窑的沸石招商开发工作也正在积极运作中。

(三)培植农民增收主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积极号召广大农民群众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杂粮种植业。全乡大豆、红绿小豆、黑豆、绿杂豆、花生、芝麻、谷物、薯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初步统计,四年累计出栏黄牛头,羊万只,猪万头,禽万只。到××年末,全乡突出阻沙带造林、治沙造林,荒山绿化和栽植大扁杏经济林共万多亩,其中大扁杏经济林近亩。以大扁杏为主的林产业将逐步形成独具我们沙金特色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中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增收主业。积极引导农民转移剩余劳动力,在沙金连年遭受干旱灾害的情况下,保证了农户收入的基本稳定。而且,更加可喜的是,劳务输出为广大青年农民开辟了新的天地,一批拥有“工资性”收入的新型农民开始从传统的“靠天吃饭中”解脱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有效流动中练就了新的本领。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系上确立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了民心、民意工程。紧紧抓住“村通油路”机遇,××年连续两年铺设黑色路面公里,新修砂石路公里,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了东窑、嘎土黑土区治理、五节山小流域、石头流域等水保治理工程万亩修筑方塘座、塘坝座、谷坊余座,打人畜饮水井多眼,积极外协资金余万元,修建了乡中心广场,较大幅度地改善了乡机关的办公环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达乙级标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质量和初中升学率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五)取得了防“非典”和防控“禽流感”工作的全面胜利。乡党委切实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全乡的政治性“中心”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群策群力,誓做保护康平“西大门”的卫士,确保了沙金乃至全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财政运行质量和综合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在增支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卓有成效地支持了全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扶持,农户中家庭拥有电视等媒体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群众性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电影放映工作逐步恢复。××年“庆十一、迎国庆”农民汇演中,我乡选送的大鼓书《希望沙金》获得了好评。沙金乡篮球代表队获得××年个少数民族乡镇民族友谊赛第一名。同时,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村民委员会直选、普法教育、信访工作透明度不断加大,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了全乡的社会稳定。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四年来,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学教活动,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争取上级组织部门下拨党员扶贫资金为贫困老党员建新房所。发展新党员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注重培养了年轻干部。在各条战线上注重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沙金台乡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环境变化较大、工业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的四年,是为今后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积蓄巨大潜能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朋友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历届党委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省、市扶贫工作队真切关心和帮扶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沙金台乡党委和全体班子成员,向全乡人民,向所有为沙金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深深感到,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不断强化开放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拓宽思维,在全新的工作形势下,敏锐判断形势,把握趋势,科学决策;必须有一种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志气,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实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组织建设、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沙金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面对未来的发展,有风力发电等大项目支撑,有各项工作奠定的基础,我们更有信心,鼓足勇气,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去拼争实现沙金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牢牢把握沙金发展和环境优化两大主题。抓项目,依托工业强乡;抓增收,实现产业富民;抓环境,提高人居生存质量。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万元,人均收入实现元。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

一立足长远发展,抓工业上项目。今后五年我们在总体工作摆布上,将集中优势,抓工业项目,大力招商引资。依托资源优势和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基础,着力从开发风力资源,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上寻求突破。重点是紧紧抓住风力资源开发,打造沙金风电工业品牌乡镇。促进金山风电投资亿元的二期工程及早并网发电。同时,加快乡域内东窑、敖力等区域的风力资源开发招商;动员全社会力量,依托玉米、花生、大豆秸秆等农副产品加工招商;依托草畜资源,引进养殖大户招商;依托林地资源,开发经济林和发展林下经济招商;依托东扎气陶土、膨润土、嘎土草炭土等矿产资源招商。切实做好沙金的工业强乡文章。

二牢牢把握农民增收理念,引导农民户均培植一项增收主业。积极倡导因户选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健康发展局面。一是在种植业上增收。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引进优势品种,在发展好常规农业的基础上,建设好沙金的杂粮基地。二是抓好养殖业增收。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带头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因户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扩充养殖总量,提高养殖质量,切实把养殖业培植成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带领群众“赶着牛羊奔小康”。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四是健全服务体系,组建各种行业协会,壮大经济人队伍,引导农民在扩大非农产业服务中培植致富主业。

(三)因地制宜,开发壮大大扁杏基地。结合治沙造林,荒山绿化,大力发展大扁杏产业。向沙金的荒山、荒地资源要效益。积极引导农户提高认识,立足于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培植产业,采取荒山荒地发包农户、政府提供服务的办法,建立新的营林机制,调动群众栽植大扁杏的积极性,迅速形成全乡上下栽植大扁杏的群体优势,扩充栽植面积。同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建设大扁杏基地,形成沙金新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到年,全乡大扁杏栽植面积要突破万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扁杏,力争实现人均增收元,在沙金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新的沙金。

四突出财源建设,不断改善财政收支结构。坚持重点税源与零散税源并重、税与非税并重、强化税费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壮大现有财源挖掘潜在财源,培植新生财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无效成本,实现管理财政向质量财政转变。

(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建精神文明新局面。全乡上下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打造催人奋进、激昂豪迈的鼎盛人气,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形成人人思进,人人思上的良好人文环境。积极创建群众性文化活动,树社会正气。围绕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切实抓好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工程,积极争取支持,加快乡域内村屯之间黑色路面的铺设进程;加强全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扎扎实实搞好村屯环境整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搞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党群共同致富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恪尽职守清风廉政常怀律己之心常守为民之责努力树立党委形象。

杏扁产业范文篇6

【关键词】五台山区;仁用杏;经营模式

仁用杏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仁用杏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杏仁是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二是杏果实不但是美味的鲜食果品,还可加工为杏干、杏仁、杏仁露、杏仁茶等多种食品和饮料;三是杏树适应能力强,耐干旱、抗贫瘠,管理方便,可作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仁用杏是五台山区干旱山地重点栽植的经济林树种,通过营造不同模式的仁用杏经济林,可以为当地人民实现增收创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当地解决干旱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提供了示范。现介绍几种仁用杏经营模式,供各地借鉴。

1纯林经营模式

营造仁用杏纯林,是仁用杏优质丰产园的常见经营模式。适生立地条件:年均气温4℃以上,年有效积温≥2400℃,年降水量≥380mm以上,年无霜期≥110d,地形可为山地、丘陵、平川、河谷滩地等,其中平川最适合建立仁用杏纯林生产基地。仁用杏纯林有助于集约经营,能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调整经济林产业结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都较为显著。仁用杏纯林经营适用品种,有龙王帽、一窝蜂、白玉扁、超仁、丰仁、国仁等。造林时选择2个品种按照1∶1或者1∶2的比例进行隔行混栽,株行距3.0m×4.0m,造林密度每公顷825株,行向为南北方向。苗木规格为1.0a~2.0a生的I级嫁接苗,高度≥100cm,地径≥1.0cm。造林地整地方式为坑状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整地规格,坑长100cm×宽100cm×深100cm。整地时,每个坑施入20kg腐熟有机肥,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后回填坑内。造林时间在春季或秋季,其中以春季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前,将苗木根系用ABT生根粉溶液或保水剂等植物生长调剂节蘸根处理,可以提高成活率。造林后每年春、夏季节至少松土除草3次;从造林第3年开始,每年每株施入1.0kg氮磷钾复合肥,或10kg有机腐熟肥。每年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仁用杏林农复合经营即林农间作,兼顾林农两个方面,可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适生立地条件:年平均气温≥4℃,年有效积温≥2400℃,年降水量≥400mm,年无霜期≥120d,适用地类为山地丘陵区的梯田及耕地。林农复合经营适用品种有龙王帽、一窝蜂、优1、国仁等,造林时选择2个品种按照1∶1~4的比例进行行间混交,株行距3.0m×10m或者3.0m×15m,栽植密度每公顷225株~300株(另增加5.0%的苗木作为补栽苗),行向为南北方向,行间可种植马铃薯、谷子、莜麦等农作物。苗木规格为1.0a~2.0a生I级嫁接苗,高度≥100cm,地径≥1.0cm。整地采用坑状方式,有浇水条件的地区可随整随栽,无浇水条件的地区造林前需经过一个雨季。整地坑规格长、宽、深80cm见方,整地时每坑施入20kg有机肥和1.0kg钙镁磷复合肥,两种肥料均匀混合作为底肥。栽植时间为春季,栽植前苗木根系用0.10%~1.0%硫酸铜溶液浸泡5.0min进行消毒处理,清水冲洗后用ABT生根粉溶液或保水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蘸根。栽植后每年春季和雨季,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3年内每年春季和夏季各施肥1次,春季每株施入氮肥0.50kg,夏季施入磷钾复合肥0.50kg;3年之后,每株每年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0kg即可。

3仁用杏+侧柏复合经营模式

仁用杏是重要的干果经济林树种,侧柏是重要的抗旱造林树种。两者搭配,一方面可以提高林地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适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防沙治沙等工程,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仁用杏+侧柏复合经营,适生立地:年均气温≥8℃,年降水量≥350mm,无霜期≥120d,适宜地形为山地丘陵的阳坡、半阳坡或半阴坡。仁用杏+侧柏复合经营,适用品种有龙王帽、一窝蜂、优1、白玉扁、超仁、丰仁、国仁等。选择其中两个品种,按照1∶1或1∶2的比例进行行内混交。仁用杏与侧柏,按照1∶3的比例进行行间混交,仁用杏株行距3.0m,侧柏株行距2.0m×2.0m。仁用杏苗木选择1.0a~2.0a生嫁接Ⅰ级苗木,苗高100cm左右,地径约1.0cm;侧柏选择1.0a~2.0a生实生苗木,高度≥40cm,地径≥0.50cm。仁用杏、侧柏苗木栽植密度,分别为每公顷600株和1800株(另各加5.0%的补栽苗木)。整地采用坑状,时间为造林前一年秋季,整地坑规格为仁用杏长、宽、深80cm见方,侧柏坑长80cm、宽60cm、深40cm。整地前,仁用杏每株施入10kg农家肥和1.0kg钙镁磷肥混合均匀作为底肥,侧柏每株施入10kg农家肥。造林时间秋季最佳,造林前苗木要进行蘸根处理。造林后,每年要进行松土除草,每株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0kg,侧柏不施肥。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仁用杏+灌木复合经营模式

仁用杏+灌木复合经营模式,仁用杏选择龙王帽、一窝蜂、优1、白玉扁等品种,灌木以连翘、沙棘等为主。连翘是中药材,沙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适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生立地条件:年均气温≥4℃,年有效积温≥2400℃,年降水量≥380mm,年无霜期≥110d,适宜地类为山地、丘陵、平川及沙地等。造林时,仁用杏选择2个品种,按照1∶1的比例进行行内混交,仁用杏与连翘(沙棘)按照1∶4的比例进行行间混交。仁用杏株距3.0m,灌木株行距2.0m×1.50m;仁用杏苗木选择1.0a~2.0a生嫁接Ⅰ级苗,苗高约100cm,地径1.0cm,每公顷用苗量600株;连翘或沙棘选择1.0a生实生苗,苗高≥40cm,地径≥0.50cm,每公顷用苗2400株(每种苗木都应准备5.0%的苗木作为补栽苗)。造林当年春季进行整地,整地方式为鱼鳞坑,仁用杏坑长、宽、深80cm见方,连翘(沙棘)坑长50cm、宽50cm、深40cm。造林时间为秋季,苗木要提前做好消毒及蘸根处理;造林后做好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5仁用杏+豆类复合经营模式

杏扁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涿鹿县;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作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是省定贫困县之一,全县(赵家蓬区除外)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2个,贫困村多处南部丘陵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户种植多为分散经营,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现状,组织农口部门深入开展调研,确定将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持续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引领、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1涿鹿县基本情况

1.1自然情况。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南北长90km,东西宽43km,总面积2802km2,全县地势南北低,中间高,北部为河川区,中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山区。海拔高度平均在500~1200m之间,县界四周群山环绕,桑干河、洋河穿境而过。辖1区13镇4乡,373个行政村,农村总户数106066个,农村总人口数253014人,全县耕地面积45.79万亩,林地面积420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蔬菜、豆类、小麦、谷黍、稻谷等。涿鹿县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由于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地形复杂,形成了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布的气候特点。涿鹿县居内陆,地处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全县总的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坡度在1/100左右,“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涿鹿县土地利用的自然现状。1.2贫困发生情况。按照上级部门安排,涿鹿县全面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工作。2017年通过“回头看”工作的开展,全县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1861户、贫困人口18081人,其中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3191人,全县贫困发生率7.1%。1.3贫困村生产条件。涿鹿县除赵家蓬区外,共有92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矾山、大堡、辉耀、卧佛寺、黑山寺、武家沟等9个乡镇,大多处于地薄缺水的丘陵区,土地较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落后水平,水电路基础差,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缺水问题,比如栾庄乡上井沟村,人畜饮水十分难,要到几里外担水;栾庄乡陈家窑村、小矾山村,每村只有一眼井,井深400多m,而且水质极差;卧佛寺乡狼窝村饮水要从20里外引进山泉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水源的缺乏导致农业产业落后,生产效益较高的林果、蔬菜等产业无法发展。贫困人口大多丧失劳动能力,“回头看”后涿鹿县贫困人口有18081人,但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3191人,仅占贫困人口17.6%,自我发展能力较差。

2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规模化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根据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涿鹿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涿鹿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区外92个贫困村确定了主导产业。2017年该县66个贫困村种植籽粒玉米,10个贫困村种植马铃薯,14个贫困村进行蔬菜生产,13个贫困村种植谷子,23个贫困村进行杏扁、苹果等果品生产,9个贫困村发展鸡养殖,18个贫困村发展羊养殖,8个贫困村发展生猪养殖,10个贫困村发展杂粮生产,3个贫困村发展兔养殖,3个贫困村发展肉驴养殖,1个贫困村发展蜜蜂养殖,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100%。2.1种植业。在缺水、土地贫瘠的丘陵区贫困村主要发展杏扁、谷子、马铃薯等耐旱、耐贫瘠的农作物生产。在黑山寺、卧佛寺、涿鹿和武家沟4个乡镇23个贫困村发展杏扁产业,种植面积5.3万亩;在辉耀、黑山寺、栾庄等5个乡镇13个村发展谷子产业,种植面积0.4万亩;在矾山、大堡等乡镇10个村发展小杂粮生产,种植面积1000余亩;在栾庄、辉耀、黑山寺和大堡镇发展马铃薯生产,种植面积6000余亩,每个贫困村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全覆盖。2.2养殖业。在涿鹿镇、武家沟镇和卧佛寺乡等乡镇发展生猪养殖6097头;在涿鹿、张家堡、武家沟、矾山和黑山寺5个乡镇9个村发展肉鸡和蛋鸡养殖,存栏达到13.9万只;在涿鹿、张家堡、武家沟、辉耀、卧佛寺和矾山等乡镇18个村发展肉羊养殖6456只;在栾庄乡和张家堡镇3个村发展肉兔养殖2.1万只,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带动1300多户贫困户增收。

3龙头引领,利益联结长效化

在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产业中,涿鹿县积极引导各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利用其在行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培植产业基础、注入稀缺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拓宽增收门路,通过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建设,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新业态,建立了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30个合作社(公司或农场)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每年以入股资金10%的比例返还贫困户,共吸收入股扶贫资金2321.7万元,入股贫困户4942户,第一次分红达269.6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231.84万元。3.1农业企业带动典型。特色农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能力比较强,效果比较明显的龙头企业有:张家口一舟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蛋鸡生产经营,带动贫困户200户,人均增收450元;涿鹿神鹿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干鲜果品生产加工销售,带动贫困户338户、贫困人口550人,人均增收369元。涿鹿龙珠葡萄酒有限公司,从事葡萄生产和葡萄酒加工,2017年公司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现代化农业园区,园区种植优质新品种葡萄1000多亩。园区采用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涵盖五堡镇、温泉屯镇、黑山寺乡共19个村的贫困户,吸收扶贫资金817.2万元,每年按股金的10%给贫困户分红,使贫困户有限的扶贫资金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时优先雇佣贫困户到园区打工,常年用工150人,季节性用工300多人次,每天收入80元,累计带动贫困人口1258人。3.2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典型。涿鹿县矾山镇燕王沟东阁葡萄专业合作社,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带动户数200户;涿鹿县全贵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肉鸡养殖,带动户数80户;涿鹿县益林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带动户数200户;石子坡现代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从事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入股贫困户82户;涿鹿县里丈沟豪成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杂粮生产,入股贫困户147户。广义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栾庄、张家堡等乡镇6个贫困村建立联结机制,入股贫困户432户。3.3家庭农场带动典型大堡镇鸿源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100亩,为充分发挥农场带动效应,推动扶贫攻坚,镇政府协调下沙河、三涧口、马圈、大荆寺4个贫困村1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扶贫资金58.2万元入股到鸿源家庭农场,采取“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每年按股金的10%给贫困户分红。农忙季节招收贫困人员到农场打工,每天收入80元。农场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发展订单生产,亩均收入达到1500元,比周边农户大田玉米每亩增收600多元。

4园区建设,特色产业现代化

涿鹿县围绕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立足产业扶贫,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载体,使各级园区成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促进全县传统特色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户种植效益,实现“乡乡有园区、村村有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级园区8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2个,三级园区共流转土地1.9万亩,覆盖贫困村57个,带动贫困户3590户、贫困人口5508人。4.1抓好优势产业,促进多功能发展。在园区建设中,将休闲观光农业、设施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重点建设了矾山达华农业休闲园区、武家沟现代生猪养殖小区、辉耀设施蔬菜产业园、大堡春玉米示范园。通过建设这些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提升了园区的综合能力,加快了产业融合进程,也使园区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园中园”“园连园”的立体产业格局。4.2集聚科技优势,提升科技含量。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重点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17年该县三级园区引进农业新品种36个、新技术13项,与河北农大、张家口北方学院等8家院校进行了技术对接,进行产学研结合,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园区向科技化方向发展。并创建新型农民学校,组织农技专家到园区授课,为示范区建设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5结论

杏扁产业范文篇8

今天的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任务是落实国家、省、市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工作,分析当前林业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我县2011年造林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下面,我就今年林业工作讲几点看法:

一、总结成绩,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

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倾全力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近年,全县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0.5万亩,超过以往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围绕城乡绿化,以“环城绿化、绿色家园”为重点,大力实施城镇和村庄工程,年均义务植树近70万株,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对外环境形象整体提升。可以说,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以来,是我县林业投资最多、实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成效最好、农民所得实惠最多的阶段,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造林质量差,管理上不去,成活率低。二是精品工程不多,窗口部位绿化差距较大。三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特别是荒山荒坡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绿化任务艰巨。四是林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特色产业不够壮大,效益不高,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五是城镇、小区绿化水平不高,大树少,品质低。六是全社会义务植树尽责率低。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继续探索适合我县的造林新模式,认真确立我县林业发展新对策。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县今后的造林绿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县是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但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只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才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才能有效带动林果产业,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能树立良好的城乡形象,促进全县更好地对外开放。从一定意义上讲,抓绿化就是讲政治,抓绿化就是强生态,抓绿化就是促开放,抓绿化就是谋发展。

第二,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良好生态。特别是针对我县风大、沙多、降雨稀少的气候特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可以说,蔚县的产业发展依托生态环境,蔚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态环境,蔚县的发展前景有赖于生态环境。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蔚县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谐蔚州建设就会失去基本的支撑和保障。

第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县干旱少雨,风沙危害频繁,旱灾时常发生。推进造林绿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杏扁产业作为我县林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家知道,森林是制氧机,森林是净化器,森林是蓄水池,森林是财源泉。因此,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造林绿化这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

今年植树造林工作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节水增绿、节能减污”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要求,以开展四项活动、建设三大园区、完善一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坚持义务植树、社会造林、工程造林相结合;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绿化步伐。我县今年造林工作坚持的原则是:树立生态观念,转变造林思路,林业由山区向川区进军,让林业下山、进城、进村、进社区。同时力争“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强管理”,着重围绕城镇周边生态脆弱区绿化,即城市道路绿化,迎宾路绿化,广场、公园、河道绿化,机关单位、住宅区绿化,城市防护林绿化等城区增绿添彩建设工程;着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补植、补造4.24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实施“百村示范行动”,建设林下产业示范村2个,杂果示范村1个,杏扁示范村6个。在全县生态工程区重点抓好北水泉—黄梅—陈家洼,南岭庄—杨庄克,白乐—常宁—柏树三个万亩以上生态片区建设,在工程区内开展后续产业建设,通过林草、林药、林粮间作,发展舍饲养殖,开辟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义务植树,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动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庄绿化进程,完成义务植树84万株,义务植树基地22个,百村绿化100个,绿化精品村庄28个,工程精品率达到80%以上。完成以上造林绿化目标,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扎实推进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适龄公民都有每年植树3—5株或完成相应绿化工作的法定义务。一要规范义务植树管理制度。各乡镇要逐步建立健全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理顺义务植树管理体制。义务植树由所在地乡镇和村组织,城镇义务植树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和外业人口参加所在地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参与度。二要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克服流动性大、实效性差的弊端,提高义务植树成效。县绿化委员会要协调全县各乡镇确定县乡两级义务植树基地,明确任务、划分地块、制定标准。通过基地化,把义务植树活动落到实处,推动义务植树向更高层次发展。三要完善义务植树形式。坚持义务植树与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部门绿化、环境保护、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把尽责形式由单一的直接植树向认养绿地、古树保护、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及抚育管护、以资代劳、义务宣传等多方位拓展。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经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可采取交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义务,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四要强化示范推动。充分抓好我县义务植树示范活动,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开展义务植树,是示范引导义务植树推动全社会绿化的良好措施。今年,县绿化委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及科局干部职工围绕县城和旅游路开展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各乡镇也要及早部署,组织适龄公民,在当地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县掀起春季义务植树高潮。

第二,广泛开展社会造林。社会造林是推进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克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制定具体激励措施,鼓励工商企业、城镇职工、农民群众投资造林绿化。要选择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民营造林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落实具体扶持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民营林业。要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单位造林绿化责任,落实分工负责制。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继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要切实发挥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等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健康发展。

第三,着力抓好工程造林。工程造林是推进国土绿化的主要载体,事关林业发展大局。各乡镇要针对工程造林特点,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要抓住墒情良机,适时掀起春季造林高潮,确保完成今年人工造林任务的80%以上,并全面完成上年度退耕还林未完成部分。继续坚持新工程上质量、新老工程结合上规模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安排,重点向公路两侧、城镇周边等窗口部位和生态脆弱区和倾斜,抓精品出亮点,抓全局保成效。对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切实做到应补尽补,不留死角,确保国家核查时不出问题,各乡镇要在4月底前将准确的退耕还林图表报县退耕办。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要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将成果巩固和新建工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安排:一要做好抚育管护工作。针对工程区放牧毁林现象有所反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和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禁牧工作指导意见》,采取得力措施,抓好专职和兼职管护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幼林抚育管护工作,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毁林案件,营造爱树护林的良好氛围。二要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北部丘陵区重点抓好草业及舍饲畜牧业的发展;河川区重点抓好山杏改接工作,年内全县要确保实施“10万亩的嫁接改造”、“万亩杏扁防护建设”和“百里熏烟增温”工程,并进行化学防霜药剂推广,为杏扁产业的发展创造资源基础。

第四,突出推动城乡绿化。城乡绿化目的是在全县的重点区域、窗口部位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精品工程,有效提高我县的城乡绿化水平。今年,要在交通干线两侧、水源地、重要景点的城乡区域内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有关乡镇主要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务必抓实抓好。要围绕森林城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原则,以“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为标准,以改善城市生态、着力打造宜居城镇目标,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街道绿化与街点绿化相结合、规划建绿与见缝插绿相结合、大树点缀与小树密植相结合、山体绿化与外环景观相结合,多方面着手,全方位推进,大幅度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新建城区要从规划入手,留足绿化用地,所有新建、改建的单位、住宅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绿地,绿地率达到30%以上,未经县绿化委员会验收的一律不得出售和入住。旧城区要结合城市改造,广泛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现绿、垂直挂绿,努力创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优美环境。村庄绿化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把村庄绿化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抓手,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致富、以绿化促文明。

三、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已经来临。各乡镇及主管单位一定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立即行动,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搞好造林绿化、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义务,把造林绿化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把思想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

二要深化改革,活化机制。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林业发展深层问题的根本途径。各乡镇要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稳妥推进,在保障林木资源不减的基础上,有效激发林业经营活力。要活化造林机制,把“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宜林地拍卖、承包、租赁、转包、转让、互换等,广泛吸引各类社会主体投资造林绿化,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三要科学造林,提高质量。要坚持科学造林,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树种和方式,落实造林质量管理各项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效。要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种子包衣、地膜覆盖等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要继续推行多季造林、两季补植的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功率。要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认真组织补植补造,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四要完善机制,严格奖惩。要完善奖惩机制,对造林绿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表彰奖励,加大支持力度;对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减少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要谋划相关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奖惩力度,激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杏扁产业范文篇9

今天的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任务是落实国家、省、市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工作,分析当前林业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我县2011年造林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下面,我就今年林业工作讲几点看法:

一、总结成绩,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

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倾全力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近年,全县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0.5万亩,超过以往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围绕城乡绿化,以“环城绿化、绿色家园”为重点,大力实施城镇和村庄工程,年均义务植树近70万株,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对外环境形象整体提升。可以说,京津风沙源工程实施以来,是我县林业投资最多、实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成效最好、农民所得实惠最多的阶段,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造林质量差,管理上不去,成活率低。二是精品工程不多,窗口部位绿化差距较大。三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特别是荒山荒坡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绿化任务艰巨。四是林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特色产业不够壮大,效益不高,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五是城镇、小区绿化水平不高,大树少,品质低。六是全社会义务植树尽责率低。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继续探索适合我县的造林新模式,认真确立我县林业发展新对策。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县今后的造林绿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县是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但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只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才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才能有效带动林果产业,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能树立良好的城乡形象,促进全县更好地对外开放。从一定意义上讲,抓绿化就是讲政治,抓绿化就是强生态,抓绿化就是促开放,抓绿化就是谋发展。

第二,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良好生态。特别是针对我县风大、沙多、降雨稀少的气候特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可以说,蔚县的产业发展依托生态环境,蔚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生态环境,蔚县的发展前景有赖于生态环境。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蔚县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谐蔚州建设就会失去基本的支撑和保障。

第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县干旱少雨,风沙危害频繁,旱灾时常发生。推进造林绿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杏扁产业作为我县林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家知道,森林是制氧机,森林是净化器,森林是蓄水池,森林是财源泉。因此,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造林绿化这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

今年植树造林工作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节水增绿、节能减污”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要求,以开展四项活动、建设三大园区、完善一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坚持义务植树、社会造林、工程造林相结合;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绿化步伐。我县今年造林工作坚持的原则是:树立生态观念,转变造林思路,林业由山区向川区进军,让林业下山、进城、进村、进社区。同时力争“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强管理”,着重围绕城镇周边生态脆弱区绿化,即城市道路绿化,迎宾路绿化,广场、公园、河道绿化,机关单位、住宅区绿化,城市防护林绿化等城区增绿添彩建设工程;着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补植、补造4.24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实施“百村示范行动”,建设林下产业示范村2个,杂果示范村1个,杏扁示范村6个。在全县生态工程区重点抓好北水泉—黄梅—陈家洼,南岭庄—杨庄克,白乐—常宁—柏树三个万亩以上生态片区建设,在工程区内开展后续产业建设,通过林草、林药、林粮间作,发展舍饲养殖,开辟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义务植树,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动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庄绿化进程,完成义务植树84万株,义务植树基地22个,百村绿化100个,绿化精品村庄28个,工程精品率达到80%以上。完成以上造林绿化目标,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扎实推进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适龄公民都有每年植树3—5株或完成相应绿化工作的法定义务。一要规范义务植树管理制度。各乡镇要逐步建立健全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理顺义务植树管理体制。义务植树由所在地乡镇和村组织,城镇义务植树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和外业人口参加所在地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参与度。二要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克服流动性大、实效性差的弊端,提高义务植树成效。县绿化委员会要协调全县各乡镇确定县乡两级义务植树基地,明确任务、划分地块、制定标准。通过基地化,把义务植树活动落到实处,推动义务植树向更高层次发展。三要完善义务植树形式。坚持义务植树与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部门绿化、环境保护、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把尽责形式由单一的直接植树向认养绿地、古树保护、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及抚育管护、以资代劳、义务宣传等多方位拓展。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经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可采取交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义务,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四要强化示范推动。充分抓好我县义务植树示范活动,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开展义务植树,是示范引导义务植树推动全社会绿化的良好措施。今年,县绿化委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及科局干部职工围绕县城和旅游路开展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各乡镇也要及早部署,组织适龄公民,在当地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县掀起春季义务植树高潮。

第二,广泛开展社会造林。社会造林是推进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克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制定具体激励措施,鼓励工商企业、城镇职工、农民群众投资造林绿化。要选择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民营造林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落实具体扶持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民营林业。要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单位造林绿化责任,落实分工负责制。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继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要切实发挥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等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健康发展。

第三,着力抓好工程造林。工程造林是推进国土绿化的主要载体,事关林业发展大局。各乡镇要针对工程造林特点,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要抓住墒情良机,适时掀起春季造林高潮,确保完成今年人工造林任务的80%以上,并全面完成上年度退耕还林未完成部分。继续坚持新工程上质量、新老工程结合上规模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安排,重点向公路两侧、城镇周边等窗口部位和生态脆弱区和倾斜,抓精品出亮点,抓全局保成效。对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切实做到应补尽补,不留死角,确保国家核查时不出问题,各乡镇要在4月底前将准确的退耕还林图表报县退耕办。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要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将成果巩固和新建工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安排:一要做好抚育管护工作。针对工程区放牧毁林现象有所反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和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禁牧工作指导意见》,采取得力措施,抓好专职和兼职管护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幼林抚育管护工作,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毁林案件,营造爱树护林的良好氛围。二要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北部丘陵区重点抓好草业及舍饲畜牧业的发展;河川区重点抓好山杏改接工作,年内全县要确保实施“10万亩的嫁接改造”、“万亩杏扁防护建设”和“百里熏烟增温”工程,并进行化学防霜药剂推广,为杏扁产业的发展创造资源基础。

第四,突出推动城乡绿化。城乡绿化目的是在全县的重点区域、窗口部位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精品工程,有效提高我县的城乡绿化水平。今年,要在交通干线两侧、水源地、重要景点的城乡区域内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有关乡镇主要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务必抓实抓好。要围绕森林城乡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原则,以“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为标准,以改善城市生态、着力打造宜居城镇目标,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街道绿化与街点绿化相结合、规划建绿与见缝插绿相结合、大树点缀与小树密植相结合、山体绿化与外环景观相结合,多方面着手,全方位推进,大幅度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新建城区要从规划入手,留足绿化用地,所有新建、改建的单位、住宅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绿地,绿地率达到30%以上,未经县绿化委员会验收的一律不得出售和入住。旧城区要结合城市改造,广泛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现绿、垂直挂绿,努力创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优美环境。村庄绿化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把村庄绿化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抓手,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致富、以绿化促文明。

三、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已经来临。各乡镇及主管单位一定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立即行动,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搞好造林绿化、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义务,把造林绿化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把思想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

二要深化改革,活化机制。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林业发展深层问题的根本途径。各乡镇要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稳妥推进,在保障林木资源不减的基础上,有效激发林业经营活力。要活化造林机制,把“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宜林地拍卖、承包、租赁、转包、转让、互换等,广泛吸引各类社会主体投资造林绿化,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三要科学造林,提高质量。要坚持科学造林,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树种和方式,落实造林质量管理各项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效。要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种子包衣、地膜覆盖等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要继续推行多季造林、两季补植的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功率。要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认真组织补植补造,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四要完善机制,严格奖惩。要完善奖惩机制,对造林绿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表彰奖励,加大支持力度;对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减少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要谋划相关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奖惩力度,激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杏扁产业范文篇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公务员之家从隆化县的县情和实践看,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是核心,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是关键。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抓农业产业化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00年,我县依据县情,确定了养牛、玉米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农业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农业形成了以养牛、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龙型经济格局。2004年,四大农业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龙头企业三北种业、隆泉米业、红源果业和格林公司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绿洲草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20%,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个。养牛产业迅速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发展养牛产业”的发展战略,在全县12个重本文来源于公务员之家点乡镇规划建立12个养牛生产基地,6个标准化奶牛小区,10个肉牛生产小区,5个标准化、规范化养牛示范村。先后投入养牛资金共2亿多元,形成基础母牛、育肥牛、奶牛同步发展、总量不断扩张的养牛产业发展格局。到2004年6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6.7万头,存栏22.09万头,万头牛乡镇达到6个,千头牛村达到58个。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绿洲草业发展不断壮大,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制种产业稳步增强。龙头企业三北种业占中国百强种业第12位,该公司有5个分销公司遍及25个省、市500多个市、县的6000多个营销网点,年种子经销量达30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6000万元。户单2000、三北六、秦龙九等一批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16大玉米新品种。水稻产业稳定发展。隆化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15万亩。龙头企业隆泉米业以生产生态大米、免淘大米、精制大米和生态杂粮为主打产品,其中,隆泉牌生态米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隆泉牌无公害大米被国家列为首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承德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河北省首家、承德市独家无公害产品生产企业。两杏一果产业日益壮大。隆化两杏一果面积已达76万亩,其中山杏、大扁66万亩,山楂7.6万亩。果品年产量1万吨。龙头企业红源果业、绿宝公司、六合制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新品种,在京津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以格林公司、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的蔬菜产业成为隆化凸现活力的新兴产业,全县现有无公害蔬菜10万亩。格林公司研制开发了以食用菌系列、薯类系列和山野菜系列三大类为主的130多个品种,产品内销京津等15个省市,外销日本、东南亚等8个国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型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实力弱,缺乏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2)龙型经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3)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份额小。(4)经营机制不健全。市场、企业、基地、农户间缺乏有机联系。(5)有形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组织功能不健全。(6)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外向度低。(7)农业科技人员匮乏。

三、下步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四个一批”的目标,引龙头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一批”即壮大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等一批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一批新兴企业;谋划牛肉深加工、沙棘深加工、羊肉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四个一批”建设,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县域经济计划,逐步增强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形成以重点乡镇为依托,以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六合制药、绿宝公司、泽人乳业、翔宇皮革和绿洲草业等企业为龙头,辐射全县乡镇村和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圈,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网络。一是全力推进养牛产业。以张三营和郭家屯大牲畜市场、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和绿洲草业为龙头,加大引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发展壮大现有市场和企业规模。延长养牛产业链条,进而带动12个养牛基地乡镇的养牛业发展。以四个特色园区,即肉牛标准化生产园区、标准化奶牛生产园区、牧草种子园区、西杂母牛驯化挤奶园区建设为依托,全面推动全县养牛产业发展。争取再上一个牛肉深加工企业。新建中关、韩麻营、步古沟三个大牲畜批发市场。二是稳步提高种子产业。以隆化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龙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普通玉米杂交种为主,大力开发特用玉米、高油玉米等特种玉米种子,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参加国内国际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以发展巩固县内基地为主,积极开拓跨省区外繁基地。三是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以隆泉米业为龙头,不断延长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技改扩能逐步实现无公害产品向生态产品、有机产品方向发展,扩张产业规模。加快隆泉米业小杂粮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步伐。四是全面提升“两杏一果”产业:以红源果业、绿宝公司为龙头,集中引进名、优、特、新果树品种,扩大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规模,开发系列山楂等果品和绿色饮品,逐步形成“龙头+基地+市场”的区域化、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快沙棘基地建设步伐,再上一个沙棘深加工企业。五是继续推进蔬菜产业。以格林公司和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利用丰富的山野菜资源、食用菌栽培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优势,以科技为主线,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开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打响“格林”等知名品牌,扩大基地规模,形成完整的城乡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四、保障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型经济是一项社会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又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切实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1、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强化基础。以“水”为核心,继续抓好打井配套、修渠修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每年新增和改善水浇地1万亩,打井配套100眼,确保基地首先实现水利化、灌溉化。二是抓好生态项目建设。以植树种草为重点,抓好防沙治沙、一退双还、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周围绿化等项目及其它争取的林业生态项目的规划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快“四荒”拍卖与开发进程,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养牛、山楂、蔬菜、山杏和杏扁、食用菌、沙棘等基地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和渠道。

2、重视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一是加快引进创新。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强化科学管理,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向科技型、效益型发展。以此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二是优惠政策驱动。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季节性、中长期技术承包,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试验基地,租赁和领办农业科技企业,促进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好名牌培育创新。规范主导产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面向市场,开发绿色食品,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做好农产品的注册、展销和申报评优工作。

3、完善投入机制,提高两个效益。一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资金不散、集中使用”的原则,对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要打捆使用,向农业龙型经济和四大主导产业倾斜。抓住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机遇,依托我县优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外埠资金。同时,要立足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龙型经济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二是搞活投入回报机制。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对国家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坚持定期偿还,滚动使用,坚决杜绝国家投入无回报现象发生。在培育主导产业中,既要坚持农业增效、又要注重民增收,切实增加主导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使农业龙型经济真正成为富县富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