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01:21

小实验

小实验范文篇1

1.通过演示物理小实验,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

实验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运用已有经验和已学会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思考。

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利用创造的神秘感,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考,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而创造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也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如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学生会对其产生一种神秘感,从而觉得物理难学,因此.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教师可以多演示一些物理小实验。比如,用2支小试管和水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惯性演示器演示惯性的存在、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浇上冷水重新沸腾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告诉学生物理知识都是通过经历物理过程和认真观察总结出来的,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使其可以轻松地学习物理。

2.物理小实验可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使其更加贴近学情

新奇的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新课伊始还是课堂进行中。富有创意的实验总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比如,用牛皮纸盒烧水,水开而纸不着火,学生既感到新鲜又难以置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增设一个模拟叉鱼的实验:在透明的水槽中放置1条塑料鱼,新课一开始,让学生用1根鱼叉通过小管去叉鱼。结果叉不着,学生疑虑顿生。在学完折射规律后再请学生做叉鱼的实验,结果学生一叉就中。这个实验简单易做,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情。

3.物理小实验实现了赏识学生、树立学生自信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靠趣味性来支持,我们更应该欣赏的是顽强的学习态度、执着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给予肯定.使学生的学习由浮躁走向沉静、由感性走向理性、由表面走向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特别是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要不断鼓励,耐心指导,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比如,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我发现一个“差”生第一个把实验做完了,而且做得很规范,操作很正确。我对他说:“你真的很棒,老师也没有你做得那么好、那么快。”从此,这个学生不管是做题还是做实验都更加细致认真了,慢慢地成绩也好了起来,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二、通过物理小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研究的是有关力、热、声、光、电的现象,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通过物理小实验,可以把不能看到、摸到的现象转化为能看到、能摸到的具体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较具体的现象就能较快、较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探究“声能传递能量”时,利用套有塑料薄膜的圆筒正对点燃的蜡烛,敲动薄膜,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在探究“振动发声”时,在桌面上放一些黄豆,当敲击桌面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现象中很好地理解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再如。水的沸腾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水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理解得并不深刻往往认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水就沸腾了。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盛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内漂浮1支盛有少许水的小试管,加热大烧杯,则小试管内的水会沸腾吗?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小试管的水会沸腾。这时,教师若讲解就显得空洞无力,也不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亲自操作实验则效果会好得多。当学生看见大烧杯里的水剧烈沸腾,而小试管里的水却怎么也烧不开时,就使用温度计测量,发现它们的水温相同,都是logcC左右。此时学生不禁发问:“烧杯内的水温已达到沸点,为什么小试管里的水不沸腾呢?”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教师就把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学生理解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多了。三、通过物理小实验。更好地在实验操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实验范文篇2

例1请你用大塑料可乐瓶制成一种物理实验器材,并简述制作过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现象。

解析:塑料可乐瓶具有透明、易开孔切割、瓶壁较薄等特点,虽软却很有弹性,同时又有较大容积。利用它可做以下实验:

①取一塑料可乐瓶,在瓶子的侧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铁钉钻几个小孔,然后往瓶内装满水。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的现象。若在可乐瓶体同一平面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铁钉钻很多小孔,然后往瓶内装满水,可看到水从不同的小孔向各个方向喷出,这证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公务员之家

②往塑料可乐瓶内装半瓶水,在瓶底用铁钉钻一小孔,可看到水从孔中喷出。若这时让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喷出。这就验证了水的失重现象。

例2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

解析:注射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若能开动脑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动”、“封闭一部分气体”等特点也能做不少物理实验。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会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②拿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将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注射器的中部。然后,把注射器浸人水中,移开手指,就会看到水进人注射器内部。这就验证了抽水机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例3给你一张纸,适当添加一些辅助器材,你能做哪些实验?

解析:纸对同学们来说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然而利用它却能做许多物理实验,你想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吗?

①找一铁块,将它放在纸上,迅速地拉动纸片,可看到铁块保持静止,此实验可验证铁块具有惯性。若慢慢地拉动铁块,可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因为铁块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用一张纸与装满水的杯子,可做水和纸不掉落的“覆杯”实验,从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③用纸做一个纸锅,加人适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段时间后,虽然水会沸腾,但纸锅却不会烧坏,这验证了水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沸点不变的结论。

例4若你手中有一根钢锯条,你能利用它做实验验证哪些结论?

解析:钢锯条在力学实验中经常遇到,认真思考可发现它能验证如下结论:

①将钢锯条拨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若在振动的钢锯条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会发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锯齿,手会感到疼,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钢锯条,可将钢锯条压弯或折断,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③将钢锯条向前抛出去,钢锯条能继续向前飞行,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钢锯条,能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5给你一支削好的圆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

解析:这是一道很好的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型实验题,现将答案收集整理如下:

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头,两手指压痕深浅不同,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手指压铅笔尖时手指也会感觉到疼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用细铁丝绕在铅笔的一端或将图钉压人铅笔的一端,使之竖直漂浮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根据铅笔浸人液体中的深度,可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③将细铁丝密绕在圆铅笔上,然后用尺测出n圈细铁丝的总宽度D,则可求出细铁丝的直径d=D/n

④将一小灯泡、电池和铅笔芯用导线串联起来,让导线的一端与铅笔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以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此实验能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例6请利用一只氢气球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小实验范文篇3

关键词:科学小实验;幼儿教育;思维发展;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小实验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验的过程中为幼儿带来身心的喜悦,使幼儿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而是围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小实验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开展科学小实验不仅仅开阔了幼儿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科学小实验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科学小实验不够重视。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对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重视幼儿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小实验的开展次数寥寥无几。虽然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当中偶尔会开展科学小实验,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实验器材和场地有限,导致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无法顺利开展。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科学小实验的开展和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综合发展。(二)教师缺乏科学实验经验。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是专业学校毕业,其所学专业知识也只是幼儿教育,因此,难免有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也没有安排教师参加科学类相关的培训,即便一些教师参加了培训,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很多教师自身科学经验不足,在实验中无法处理和解答一些现象,使科学小实验成为形式,影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发展。[1]

二、科学小实验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幼儿时期正是好奇心最强时期,同时也是从小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有位著名天文学家曾经说过“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为每个幼儿和科学家一样都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和敬畏”。因此,培养幼儿参与科学的实验过程不容小觑。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高锟早在童年时期就是一名实验爱好者。因此,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引导幼儿对实验方法、内容等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幼儿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有效地为幼儿探索科学以及爱好科学奠定有利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科学小实验和一般教学内容相比具有较强的新颖性、丰富性和连贯性,同时实验步骤相比其他科目的学习更加复杂。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不仅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引发幼儿积极联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行为,使幼儿的大脑得到高效的开发,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2](三)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开展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每个幼儿负责的每项操作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展完整的科学小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对实验现象和步骤进行探讨,对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幼儿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团队合作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使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得最直接的感性体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思考,从而使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鼓励幼儿独自完成实验任务,让幼儿详细记录实验步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活跃幼儿的思维。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对于幼儿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其主动进行实验,从而在实验中找到解决方法,这样不仅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幼儿了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更加高效的科学小实验,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雪.幼儿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小牛津幼儿园为例[J].教育进展,2016.

[2]施飞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实践与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

小实验范文篇4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实验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家庭小实验;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结合农村家庭特点,取材渠道广,家庭小实验简单易做,开展家庭小实验很有必要.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在抓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有关知识,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物理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小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家庭小实验也是传统课堂实验教学向课外的延伸.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重要原理或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或结论是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但是学生对其印象不深或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家庭小实验再发现这些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如在学习“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后,让学生做一个易拉罐自动变扁的实验:取一空易拉罐,内装少量水,瓶底涂上酒精,将易拉罐中的水烧开,然后让它倒扣在装有冷水的盆中,你会听到“嘭”的一声,易拉罐好像被一只魔手压扁了.由此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大气压强的厉害.另外如不下落的乒乓球、研究自行车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等等,做好这些小实验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欲望,促进目标教学的完成.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知识的认知发生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物理会缺乏兴趣和丧失信心.例如电学中“短路”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用两手指将导线的两端紧压在一节电池的两端,时间为5秒钟,结果还未到时间,就有学生感到烫手而把手甩开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时间会导致什么后果?尽管对电池造成了小小的“伤害”,也足以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有了亲身的体验,这是任何语言都起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家庭小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例如,在学习到“生活中摩擦”后,布置学生研究“筷子的神力”.引导学生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满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提示: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这些小实验最突出的特征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摩擦,生活中处处有摩擦,物理知识真正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创新的一种途径.家庭小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要拟好实验计划,突出家庭小实验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家庭中的学习资源,突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对物理小实验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如在研究“带电的气球”时,引导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取材简单: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操作提示: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封口;2.用线绳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将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通过这一活动的研究,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摩擦起电现象的存在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指导

初中生毕竟刚刚接受物理知识,且物理知识相对较抽象,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单靠实验也无法说明问题,所以教师对物理学习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这里强调的是引导作用,不应该是教师主动的传播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中只有教师细心地辅助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才不会只停留在表象.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还要对实验所用材料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记录下实验现象和实验需要观察的要点问题,并整理好实验器材.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小实验,让学生领会实验原理,然后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但是不能照抄照搬,要有所改进,这样可能实验效果会更好.同时,每次家庭小实验后,适时鼓励做得好的同学,特别是有进步的同学,还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和方法,拓展他们的思路,培养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次实践,笔者体会到开发和利用好家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多利用家庭里的生活常见废弃物品,探究验证物理学科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很有实用性.同时符合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的:“物理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亦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作者:周志 单位:合肥巢湖市黄麓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小实验范文篇6

关键词:多项发散;深度联想;迁移拓展;逻辑小模块;思维能力

物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核心。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物理科学课程内容(2011版)[1]突出整合的特点。物理“逻辑小模块”指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最近发展区”(学生当下要学习知识点的即时认知发展状态),通过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模块思维链接”,以知识点小模块为思维载体的思维原型,整合思维融合实施达成提升思维能力目的。“物理逻辑小模块”就是指“模块思维链接”的内在逻辑关系,此逻辑关系遵循科学思维的要求。遵循科学思维四个部分和学科整合特点,研究团队在实践研究中剔除低效、无效的逻辑小模块建构,通过多次综合性考试检验和实践中访谈、观察,查阅文献综述,请专家指导,在有效实施基础上科学论证,最终总结出有效建构物理逻辑小模块且操作性强的“模块思维链接”主要有:多项发散、深度联想、迁移拓展等。应用以上几种“模块思维链接”建构物理逻辑小模块展开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篇幅有限本文主论逻辑小模块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有效性数据如下:2020-2021北师大海沧附校运用物理逻辑小模块教学九年(1)(2)班市、区质检成绩变化表(见表1)。说明:(1)我区均分不低于市均分,我校均分基本在区最前面;(2)成绩提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努力的结果,但还是可以说明实验逻辑小模块建构与实施是有效的;(3)以上是全卷成绩,把实验为主题型独立测算发现:进步情况不低于以上统计结果;(4)成绩与思维能力发展是正相关的,成绩提升是可以反映思维能力发展了;(5)2021年4月起开始分层教学,但辅导与一些复习课还是运用逻辑小模块引领学习。综合以上数据与分析:实验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教学是有效的。下面主要从多项发散、深度联想、迁移拓展形成模块思维链接,建构实验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进行案例式阐述。

1通过多项发散形成思维链接建构实验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首先要模型建构,多项发散形成思维链接就是一种实践证明有效的模型建构方法,可以较好提升思维能力。因为它在培养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不仅贯穿到思维培养的实施反馈阶段,在思维载体即逻辑小模块建构过程中就在引领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而且内在思维逻辑链接丰富。多项发散包括:横向发散、纵向发散、分合发散、颠倒发散等。应用多项发散形成思维链接建构逻辑小模块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灵活性,扩大思维广度。【案例1】“杠杆动力最小”实验常态教学与建构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教学有效性对比分析(见表2)。*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2021年校本课题:建构物理主题小模块【案例2】通过逆向发散建构实验逻辑小模块: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热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逆向思考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度发生变化变为漫反射,反过来漫反射条件发生变化也可以变为镜面反射等。【案例3】通过分合发散建构逻辑小模块如天平称质量太小物体可以称相同N个物体再计算等。以上案例都可以通过上面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多项发散建构逻辑小模块可以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相关案例不甚枚举,仅以上面这些案例阐述是有效的。

2通过深度联想形成思维链接建构实验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某事物、概念想起其他事物、概念的思维方法。通过深度联想形成思维链接建构逻辑小模块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深度[2]。【案例4】“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常态教学与深度联想建构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教学有效性对比分析(见表3)。【案例5】通过相似联想建构逻辑小模块:相似联想指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热机效率概念和物理意义学生不易理解,可相似联想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建构逻辑小模块。学习电功率公式时,可联想机械功率建构逻辑小模块有效学习。【案例6】通过迁移拓展形成模块思维链接,建构实验逻辑小模块提升思维能力的,如直导线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拓展弯导线通电也有磁场,进一步迁移导线绕圈,引出通电螺线管磁场,逐步拓展迁移形成思维链接建构逻辑小模块引领学习。学生学起来思维顺畅多了,化难为易,整合成模块,思维容易融会贯通,能起到较好效果。通过多种方法形成内在思维链接建构逻辑小模块展开实验教学,符合初中生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小模块作为思维载体,较好地构建了思维模型,并引导科学推理等,遵循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规律。通过课题组实践研究和效果反馈,证明是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实验范文篇7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建立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四、提高和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小实验范文篇8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科学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阐述,目标要求,要“保护并发展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科学教育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早很多,与我国相比,他们把化学小实验融入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有着很久的历史。20世纪初期,法国的居里夫人就开始将特有的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美国,有很多社团和机构以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化学小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儿童接触化学、初识化学、融入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如:“ChemistryAbounds”[1]“Chemistryforkids”和“SuperSaturday”等课外活动[2],他们还针对科学教师进行了“ScienceisFun”等培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做的努力[3]。1997年,德国也开始将化学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如巴斯夫(BASF)创建了第一个互动式“小小化学家”儿童化学实验室[4]。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并为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开展化学小实验启蒙主题的工作。如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已经联合相应的幼儿机构开始了化学小实验的实践研究[5,6],这些课题组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益智性较强的化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成效可观。幼儿科学教育与化学小实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对提升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化学小实验具有安全、卫生、环保、贴近生活、易于感知、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在其中加入了“魔术”的元素,使得化学这门学科更富有神秘色彩,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化学小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感官性、智慧性,符合儿童生长和思维特征。小实验的“魔术”要素满足了儿童对新事物强烈的认知感,让他们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要求,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观看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可乐中放入曼妥思薄荷糖,形成“小喷泉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实验结束后,再让小朋友们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有趣的实验一定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他们也会对实验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达到了幼儿的培养目标,又为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化学小实验中含有大量的趣味性元素,生动有趣且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为幼儿将来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近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

将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能帮助更多的幼儿亲近化学。化学小实验中直观的化学反应会立即引起幼儿的关注,在正常情况下,幼儿会产生多样的情感效应,化学小实验中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都是比较直观的变化,很容易被幼儿感知到,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可以为儿童设计“魔法水吹气球”小魔术。首先,要将醋灌入水瓶中,迅速把苏打粉倒入瓶中,再将气球套在水瓶上,这时气球就会慢慢吹起来。这样直观、安全的小实验会激起儿童的求知欲,他们应该很想知道为什么气球会慢慢吹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告知幼儿这个“魔术”的秘密,告诉他们其实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气球吹起来的。这样的小实验能够激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早早爱上化学和科学学科。我们还可以为幼儿设计“泡泡龙”魔术,事先准备好柠檬酸、色素、苏打粉、洗洁精,接着将柠檬酸溶解在透明的小瓶中,再加入各种水果、蔬菜的色素和洗洁精,最后快速地加入苏打粉,这时五颜六色的泡泡就会蜂拥而出,此时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泡泡的涌出,以此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融入实验中,亲身体会实验过程。在幼儿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后,老师再告诉他们,这么好玩的泡泡也是化学反应在起作用,从而加深化学这门学科在幼儿心中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3在生活中寻找化学,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化学小实验一旦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小实验的神奇“魔力”将会引发幼儿的一系列疑问和思考,促使孩子进行探究,同时也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名为“神奇的魔力水”的实验。老师将蓝莓汁倒进透明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然后将小苏打加入其中,此时溶液立即由紫红色变为绿色,这时小朋友们肯定感到很神奇,接着,老师再向容器中加入白醋,溶液很快又会变为原来的颜色。老师可以让幼儿说出整个溶液的变化过程,提问幼儿是不是感觉很神奇以及是否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幼儿回答“很神奇且想知道变化原因”,这时老师可以进行解释,这种“魔力水”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蓝莓挤出来的汁,蓝莓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遇到碱会变成蓝色,但是由于蓝莓汁里面还含有其他色素,这样多色素的混合就会使蓝莓汁变成绿汁。当加入酸后,碱与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此时魔力水就会由绿色再变成紫红色。在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可以让他们回家后讲给家人听,并向家人普及这些常识。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找一找与花青素有关的水果、蔬菜,并与家长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达到知识的迁移。与此同时,也能让幼儿感知到原来身边处处有化学。

4在大自然中寻找化学,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化学小实验的融入,能启发幼儿将自己所知的科学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激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寻找和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能够鼓励幼儿用自己现已掌握的科学经验和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续在科学探求领域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在幼儿对花青素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老师可以带小朋友到大自然中探索花青素不为人知的一面,揭开它更神秘的面纱。秋季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幼儿到外面观赏自然风景,火红火红的枫叶肯定能吸引幼儿的眼球,这时老师可以问:枫叶为什么在秋天的时候会变得火红?可以让大家各自发言,老师最后再给出答案:原来枫叶里含有花青素这种物质,秋天的时候树叶中的细胞呈酸性,在酸性的条件下,花青素显示为红色,那么叶子就会变为红色,而且树叶颜色的深浅和花青素的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样既可帮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适时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初步的环保意识。

5结语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开发幼儿潜能和思维模式、培养幼儿创造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最直接的一个途径。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起来,化学小实验在启蒙教育领域的融入,是彰显科学技术普及的科学手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儿童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参考文献

[1]TRACYHJ,COLLINSC,LABGEVINP.ChemistryAbounds:AnEducationalOutreachProgramDesignedforElementarySchoolAudiences[J].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5(72):1111-1112.

[2]KOELHERBG,PARKLY,KAPLANLJ.ScienceforKidsOut-reachPrograms:CollegeStudentsTeachingSciencetoElementaryStudentsandTheirParents[J].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76):1505-1509.

[3]陈凯,陈博,赵钧若.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J].化学教育,2010,31(9):38-41.

[4]王炜祺,陈凯,张凤.儿童科学教育的典范:德国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实验案例介绍[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8):56-57.

[5]陈晓娟,杨燕.幼儿化学小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04-106.

小实验范文篇9

在现在的大学数学教育中经常出现,数学实验是一门新型数学课程,是指实验者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在特定的环境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数学理论进行求证。这项新事物是继数学建模之后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又一项尝试。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活动统称为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数学软件的绘图、动画演示、计算等功能进行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数学实验,还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一些经济、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1.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近几年高考中,独立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远低于二本,独立学院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比较差。而且在我院开设“经济数学”课程的专业中,文科生比例占到了50%左右,同一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较大,导致课程授课计划的制订、教学进度都会受到极大影响。2.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独立学院学生性格外向,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喜欢跟教师进行知识的互动与交流;家庭条件较好,喜欢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进行自我创业,实现自我人生目标;比较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学校和社会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喜欢在学习中进行动手实践和操作。像我院学生就经常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说课比赛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为了在上课过程中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了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的思想。

三、通过软件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

通过数学实验辅助学习数学概念“经济数学”中有很多数学和经济概念,这些概念往往都是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故学生理解起来会感到非常抽象。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譬如通过黑板进行板书讲解的话,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信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可利用软件进行适当的实验,通过动画等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概念,更好地构建认知体系结构。两个重要极限中的第二个重要极限lim()xxxe→∞1+=1,这个极限证明起来非常复杂,但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的绘图和计算极限功能来观察和验证这个结论。特别是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创设以来,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得到的理论成果特别多,以及越来越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背后显现出的数学背景。在经济学中,要解决经济问题或者对经济问题作出决策和预测,一般要先建立经济模型,然后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其中,数量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经济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一般都会先根据问题的条件,把经济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最后再解出模型。但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处理较多的数据和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这时如果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SPSS等进行模型的处理,就会使计算非常简单和便捷。经济模型案例4:某装潢公司以每桶2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彩漆,想通过做广告使销售量有一个增长,根据经验,彩漆价(元)与预期销售量(千桶)的关系,广告费与销售增长因子的关系。其中销售增长因子的意义为实际销售量等于预期销售量乘以销售增长因子,问:广告费与销售价格分别为多少时彩漆的利润最大?彩漆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再减去广告费用,销售收入等于销售价格乘以实际销售量,这里实际销售量又等于预期销售量乘以销售增长因子,而预期销售量与销售价格有关,销售增长因子与和广告费有关。根据问题要求,设彩漆的销售价格为x元,投入的广告费为y元,预期销售量为x的函数,设为t(x),销售增长因子为y的函数。

四、结束语

小实验范文篇10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