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1:45:52

现货市场

现货市场范文篇1

一、中远期现货市场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现货市场的必然方向

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是原生品与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结合。它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发展出中远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市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传统现货市场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谈判成本大,社会资源占用多,受地理、交通、交易、地区性需求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远期现货市场将全国乃至全球分散的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信息沟通、资金转换主要通过网络自动配对成交,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实现了即时转让。传统现货贸易没有即时转让机制,价格上涨时,即使有买方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很难得到所需的货物,在价格下跌时,即使下游的买方能找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也不得不用以前订的高价资源继续生产。其次,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协商、谈判,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第三,减少了中间环节。贸易商跳过中间环节,把商品直销给下游用户,实现了双赢。第四,减少了物流,只在生产和终端销售或终端消费环节发生物流,中间多次交易不需要发生物流,流通环节得到了简化,各地资源就近配对交易,资源配置更合理。第五,实现了跨时间商品交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1997年后,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拥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盘的市场多达200余家,涵盖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其中农产品占多数,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背景之下的金融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企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预期利润等。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期货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了新阶段。利用农产品期货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适时调整供给曲线,减少供给的波动性。进而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发生改变,农产品市场由于生产者的自我修正,“发散型蛛网”逐步转化为“收敛型蛛网”,起到了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作用。[1]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此后陆续建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形成了涵盖金属、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等交易品种的中国四大期货市场。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的定价,而现货市场则承担商流、物流的职责。

与发达国家中远期现货市场早于期货不同,我国中远期现货则出现在期货之后,并大量学习期货交易的模式,业内多称之为“电子期货”。一方面有意无意为期货、期权等高级市场组织形式培育了品种、市场与投资者,在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缓慢的情况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另一方面,也使中远期现货成了“变相的期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二、中远期现货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但是,种下龙种经常收获跳蚤,由于准入门槛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及市场监管乏力,中远期现货市场“事故”频发,动辄造成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损失。近年来先后爆发了海南天然橡胶事件、广西白糖事件、浙江嘉兴茧丝绸事件、郭远峰卷款潜逃事件、沂蒙花生崩盘事件、龙鼎大蒜事件,最终将中远期现货市场推向了风口浪尖。

根本原因在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变相期货化”,发展成了四不象的怪物,它们用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成立,用的却是期货的模式,市场合约可以自由买卖,计量单位采用“手”为单位,并使用建仓、持仓、平仓、保证金等期货交易专用规则,相关条款几与期货交易无异。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采用以下交易机制或者具备以下交易机制特征之一的,为变相期货交易:(一)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二)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20%的。现在的中远期现货全部采用标准化合约交易,而据《上海证券报》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上收取的客户保证金比例都在20%以上,实际上客户真正缴纳的保证金比例一般仅为10%以下,其余超过一半的保证金会有银行融资给客户。[3]

2010年之前,中远期现货进入门槛低(自然人只需向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办市场),许多县级城市就有数家此类市场。由于这类市场不属于有形现货批发市场,商务部管不好;由于未在证监会注册,证监会不能管。就像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上什么品种,是没有哪个部门来具体管理的,只要是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营业执照上允许的经营范围都可以上。至于他是否远离产地、是否有当业资质、是否实现物流,没有部门管理,完全取决于市场本身决策。[4]

这就出现了巨大的监管漏洞,导致它既不遵守现货交易规则,也不遵守期货运行规则,最终一步步滑向了深渊。第一步,交易商不以现货为目的,电子交易量远大于现货交易量,很多市场的交割率不足万分之一,买空卖空使现货市场变成了期货市场。[5]第二步,交割极不规范,根本没有合乎标准的现货可供交割,也没有实现交割的打算,这使得套期保值功能完全丧失,期货市场变成了,现货价格不再支撑电子交易价格,资金量成了决定输赢的主要因素,电子交易价格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大蒜一吨出现过3000多元的差价。第三步,市场主办商眼红挣了钱的交易商,加入交易行列,有时直接加入,有时虚拟交易方,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的公正性开始丧失。“我们从银行账户上调查出来的资金只有100多万元,但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持仓资金的规模超过1000多万元。”[6]第四步,市场主办商制造虚假信息误导对手,庄家开始出老千。第五步,市场主办商虚拟保证金进行要约,在做错方向时,导致巨亏,无法平仓。第六步,市场主办商停止一方新订,则变成了赤裸裸的抢劫。最后,转移交易商保证金,一溜了之。大蒜论坛中评道:“庄家赚了钱,你赔了钱,这是一种结果。庄家赔了钱,你赚了钱,你出不了金,这是另一种结果。”

“龙鼎大蒜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

龙鼎盘在2009年6月新蒜季开始时并没有参与交易。龙鼎盘参与做空,跟空头主力侯大伟密切相关。

侯大伟,大连人,原为苹果交易商。从去年7月下旬开始,侯大伟开始参与龙鼎盘交易。“当时蒜价1.7元/斤左右,而他判断到今年价格可能会跌到0.7元/斤,就开始不断建空仓。”

从去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侯大伟基本建仓完毕。但大蒜价格却并没有如他所料下降,反而节节攀升,至他建仓完毕已经上涨至2.1元/斤左右。此时,作为一个成熟的操盘手,侯大伟本该割肉出局,但他却不断追加,共打入账户6800万元。

侯大伟将保证金额度增加至6800万元后,大蒜价格继续飙涨,侯大伟的保证金很快消耗殆尽,面临爆仓。

“如果当时龙鼎盘痛下决心,将侯大伟的空仓强行平掉,就不会有现在的结局了。但侯大伟不愿意平仓,他说要回趟大连,再带来2亿元。但他随后爆仓,市场就决定‘借’给他一部分资金,向他账户中输入3000万元的虚拟资金。而这,成了祸根。”

侯大伟回大连后,就仿佛从人间蒸发,再也没有消息。

而这时,随着大蒜价格的飙升,龙鼎盘已经深套其中,这时平掉侯大伟的头寸,就意味着市场要拿出3000万元现金给多头。

龙鼎盘不愿出这3000万元。但是,大蒜现货价格继续上涨,更多的买方涌入龙鼎盘,龙鼎盘价格跟着上涨,龙鼎盘为保住侯大伟的仓位就不得不追加更多虚拟保证金——“侯大伟的仓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不仅仅是6800万元没有了,另外还欠1亿多元的保证金(也就是龙鼎盘追加的虚拟保证金),合计亏损高达2亿元之多。”

龙鼎盘已越套越深。随后,龙鼎盘选择了另外一种手段,反守为攻,以更多的虚拟资金打压期货价格,使期货价格远远低于现货价格。但巨大的期现价格倒挂,使空方的账面亏损降了下来,多方则要求现货交割。但龙鼎盘显然没有那么多现货。即使拥有现货,把7000元/吨以上的现货以4000元/吨左右的期货价格交割,打压期货价格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龙鼎盘只能不断与各个买方交易商沟通,讲明空方已经崩盘,劝说他们尽快平仓。而对于那些坚持现货交割的,龙鼎盘选择了与之协议平仓。但这并不是说龙鼎盘就不会赔钱了,只是少赔点罢了。

而龙鼎盘在亏钱的过程中,挪用了客户的保证金。至ZJS1003合约临近交割,龙鼎盘已经将保证金挪用殆尽,无力继续为客户出金。[7]

三、规范发展中远期现货市场

让现货归现货,期货归期货。中远期现货是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一种过渡模式,但是从根本上看,它定位于现货市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效率,而不是实现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本质上以实物商品的流动为基础。

期货归期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期货是从中远期现货交易发展起来的。为了便于转让和控制风险,期货发展出“合约标准化”和“每日结算”。其高回报、高风险的特征却也更加突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很多没有行业背景的人抱着发财梦纷纷加入,真正需要现货的少,这既增加了期货的活力,也增加了期货的风险。中央在发展期货问题上十分谨慎,根本原因在于期货有很强的投机性,搞得好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搞不好则可能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本轮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是证明。期货市场的设立必需经证监会批准,遵守期货市场的规范,接受证监会监管。

规范经营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让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回归现货市场,根本的是要使其业务满足现货无缝隙、无风险的远程交收的要求。

第一,保证现货交割的顺利进行。没有交割的市场就很难服务现货市场,与期货一样,交割是联系中远期现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纽带,是促使中远期现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向一致的制度保证。当市场存在过分投机的行为时,中远期现货价格就会严重偏离现货价格,投资者就可以在中远期现货、现货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交易。当中远期现货价格过高而现货价格过低时,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中远期合约,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商品,这样,现货需求增多,现货价格上升,中远期合约供给增多,中远期现货价格下降,价差缩小;当中远期货物价格过低而现货价格过高时,投资者在中远期市场上买进,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商品。通过以上的操作,两市场的价格就趋于一致。

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交割价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根本的问题是无法实现规范、标准的现货交割,交易商要么没有现货,要么以棍棒拒绝交割。[8]这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核心问题,没有规范的现货交割,这个市场就是,没有保留的任何必要,无法实现规范交割的市场必需坚决取缔。不能进行规范交割的交易商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

第二,要保障电子交易的公正性。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常清教授说,一些国内交易所出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裁判下场打球,规则不合理。这就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防止市场主办商、股东及管理人员参与市场交易,一些市场主办商通过内部对敲交易,放大交易量,拉高或拉低市场价格,制造市场假象,引导市场价格,必需严格禁止;二是严禁虚拟保证金;三是实行严格的平仓制度。[9]

第三,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最近发生的华夏交易所以及高德黄金等事件,问题均出现在客户保证金上。要提高注册资本金,有些地方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就上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而市场的交易额动辄上亿元,这显然无法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性。中远期交易市场客户保证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混在一起,极易被挪用,这种诱惑很难抵挡,所以,必须建起银商转账的防火墙,要实行保证金第三方托管和银行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10]现货市场可以给予贷款,但期货市场应该严格禁止银行贷款进入,在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成为变相期货状况下,要坚决防止银行贷款进入。待规范后,可以对有抵押资产的交易商放贷,解决其资金不足问题。

第四,降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投机性。中远期现货市场要避免期货化,避免过分投机。“国六条”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企业入市交易,其用意就是将中远期现货交易限定在生产商、经销商之间进行。

现货市场范文篇2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现货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

继2007年初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之后,中国证监会先后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的八项实施细则。这些举措,使得金融期货市场形成了上有国务院层面的《条例》,中有中国证监会层面的规章,下有交易所层面的业务规则的全方位、立体性的法规、规章和规则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规范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和运作,标志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同时也意味着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规则准备工作基本完毕。进入7月,中国证监会陆续向各期货公司颁发了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牌照”。金融期货牌照的发放,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渐行渐近。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彻底改变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格局,结束我国只有商品期货的历史,进入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共存的时代。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促进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通,并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大盘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许多投资者顾虑: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效应强、保证金比例低、操作较为灵活等优点,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会造成股票现货市场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金转移,成交量萎缩,从而导致我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股指期货的推出为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因此,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从股票市场转战股指期货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存量资金的减少、市场交易量的下降,从而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增强了股票现货市场的吸引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由此加大股票市场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现货市场增量资金增加。同时,出于期现套利的需要,投资者对股票现货交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股票现货市场的资金量以及成交量会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放大。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因为其具有高杠杆率、低成本、交易便捷的优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交易量迅速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在日本,其指数期货成交量更是远远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最高时曾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的10倍。人们据此认为,由于开放指数期货使得资金从现货市场大量移转至期货市场。其实不然,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同期股票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票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里,股指期货和现货交易量大幅提高。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之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指期货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虽然股指期货的交易量超过现货市场,但股指期货使用T+0与杠杆交易,实际参与交易的资金仅是现货市场的5%-10%,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场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而不是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因此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资金面,投资者不用过多担心。

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大盘指数的具体表现也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普遍担心:由于股指期货具备做空功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将会进入一个长期熊市。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价指数的走势也不尽相同。高子剑通过对海外的恒生指数期货、日经225指数期货、KOSPI200指数期货以及台湾加权指数期货的分析发现:从短期来看,这4个海外股指期货上市时,前一个月都是上涨,后一个月都是下跌。波段高点都与股指期货上市接近,全部是2周内见顶。从长期来看,恒生指数与日经225指数都是期货上市前6个月涨,上市后6个月后也是涨;韩国KOSPI200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刚好相反,上市前6个月跌,上市后6个月后也是跌。也就是说,股市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

为了掌握股指期货市场的话语权,在股指期货上市前,机构的抢筹行动会带动大盘上涨;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又受机构沽空行为的影响而下跌。这种走势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必然结果,我国A股市场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特别是在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200点一直涨到4500点,其间没有经过像样的调整,随着股指的加速拉升,市场本身的调整压力也在加大,股指期货推出后即使股市出现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短线操作的投资者应注意回避风险。长期来看,决定股市走势的是市场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股指期货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只是对指数带来扰动影响,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而且,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大量场外资金的进入还会促进股市的活跃,增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对股市的发展具有长期推动作用。同样,股指期货也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长期趋势,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充裕将支持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向好。

虽然股指期货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但对市场波动性会产生影响。对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空间和研究方法不一致,结果各不相同。有一些学者,如Maberly、Harris、Brorson、Gulen&Mayhew、Brenner、Lee&Ohk、Antoniou&Holmes等,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建立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如由于股指期货促进程序交易的快速发展而引起的“瀑布效应”,以及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都是导致股市波动增加的重要因素。1987年全球性股灾发生后,著名的布兰迪报告就认为,股指期货加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负面动荡,是股灾的罪魁祸首。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股指期货不会增强股票市场的长期波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对冲风险的成本,扩大了对冲的机会。而这些风险在从前都无法有效地进行规避。”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来讲,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做空的功能,股指期货的推出会改变股市因为缺少做空机制而出现的暴涨暴跌的局面,熨平股市的波动。

二、对证券市场结构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在证券市场结构的变化,这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二是投资者的结构。

从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上市公司的结构分化,强化成分股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根据Damodaran(1990)对378种S&P500指数成分股与699种非成分股的研究,在1982年4月S&P500指数推出之后的5年,S&P500指数成分股平均上涨了8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38%;在1982年4月之前,这两类股票的涨幅并无明显区别。S&P500指数推出之后的5年,成分股的交易量比前5年上升了9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42%。这种效应也会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显现。统计显示,作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总市值占沪深市场比例已达到73.3%,流通市值占沪深市场比例达到60.56%,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从业绩来看,2006年年报显示,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净利润为3173.5亿元,占沪深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94%,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807元,比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高出22.42%。沪深300成分股以其广泛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盈利能力成为上市公司的精英,受到投资者追捧。从市场表现来看,受股指期货预期的影响,大盘蓝筹效应已经明显显现,牛市领涨、熊市抗跌,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在期现套利、套期保值过程中,标的指数成分股与非标的指数成分股及非成分股将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其流动性和影响力远强于非成分股。上市公司还将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更弱,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大盘蓝筹时代。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会促进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近些年,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推动下,机构投资者的规模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股市中的散户投资者仍然占很大比例,股指期货的推出有望改变这种格局,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由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取代。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增强了股票现货市场的吸引力,一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因此而进入股票市场,从而增加现货市场股票的交易量。现有的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以及QFII等也会增加股票市场投资的比重,现货市场的交易人数或交易资金将会迅速增加。从期货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参与门槛较高,个人投资者可能因为资金不足,只能通过投资基金等委托理财的形式间接参与股指期货,从而促使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快速增长,机构博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些代客理财的机构和其它一些机构出于套利和套保的目的会增加对现货的需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改变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和参与程度,使现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投资策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没有卖空机制,只有股市上涨才能获利,集体做多导致市场暴涨,进而暴跌;当大势下跌时,只能空仓,否则,投资者的资金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很难全身而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着股票上涨再卖出的单一模式变为双向投资模式。牛市持股待涨,高位抛出获利;熊市通过套期保值保住胜利果实,或通过买空股指期货获利,不管股市的上升或是下跌投资者均可赢利。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基金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缺乏避险工具的单边市场,面对市场的变化,基金资产组合的调整会相当困难,只能任由基金净值下降而束手无策,一些采取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更是如此。而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基金就可以采取对冲的方式回避现货市场上的风险,即在股票价格高位时卖空股指期货,以防止股价回落造成的损失,如果股票价格继续上涨,可以在高位继续卖空股指期货以摊薄成本。当指数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平仓股指期货,以所得收益弥补股票现货的损失。投资者除了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跨期套利、期现套利以及投机操作等。

股指期货在改变投资者投资模式的同时,也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推动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将会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并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产生示范性的影响;其次,股指期货推出后,标的指数成分股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将会使投资者对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价值股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影响,如风险状况、市场操纵、交易机制等。股指期货对我国的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来说都是一场革命。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讲,正确认识和评价股指期货的影响,把握股指期货带来的各种机遇,防范其中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辉、刘文财: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徐国祥、李宇海:股指期货投资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李强: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N].期货日报,2006,4,19。

现货市场范文篇3

2005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300指数正式,中国证券市场从此有了统一的股票指数,同时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证券市场上流通股数量和流通市值将大幅增加,这些为股指期货的开通提供了基础条件。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以及QFII下的外资等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为保证大资金的安全运作,我国证券市场急需股指期货等有效的避险工具。为此,需要对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能给股票市场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一、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的促进作用

从市场经济运行以及市场的发展历程看,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作为一个由众多投资者自发积极参与的市场,其存在以及发展本身就证明了其对股票现货市场,进而对整个市场体系的积极作用。

(一)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发挥了稳定证券市场与规避投资风险的积极功能,扩大了证券市场的规模。

指数期货交易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大大节约交易成本,这是其生命力的真正所在(见表1)。

正是这种独特的交易成本优势,使得股指期货具有稳定现货市场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其机理在于:现货市场价格及成交量是反映投资者在该市场的需求及风险的重要信息,期货市场集合这些信息,连同期货交易的动向,拟定新的价格。由于期货市场集合信息较现货市场更快,而且期货交易所特有的低交易成本和高杠杆作用,使得投资者一旦察觉价格有异,往往会在期货市场上率先反应,从而使得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传递到现货市场时,由于信息已经率先反应,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就不会过于剧烈。

此外,股指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也有利于吸引原本担心风险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增加现货市场的市场深度和流动性,对股市规模的扩大有刺激作用。

(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增加了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息掌握,并提高了机构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的速度。

股指期货市场以其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低保证金规定,带来的相对现货市场的更高的流动性,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另外一个获取新信息时用以改变股权风险暴露的更为有效的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执行指令的速度快,也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优势。据估计以合理的价格出售一批股票大约需要2—3分钟,而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仅仅需要30秒钟或更短的时间,这就使得机构投资者更容易把握、利用新信息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同时,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中的价格是由避险者、投资者和套利者根据其对宏观经济、市场走势的整体判断而形成的预期所决定的,隐含了众多的投资者对未来股价预期的调涨,因此市场的均衡价格足以反映市场预期股票指数在未来的价格走势。这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无疑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其投资风险。

(三)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套利行为具有稳定及调节股价的功能。

指数套利,作为一种联系市场均衡的经济机制,往往被视为是一些市场敏锐人士把握机会获利的重要投资策略,具有恢复市场均衡的特殊作用。近十几年来,很多经济学家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影响,而且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即股指期货的出现,不仅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且使得其波动性有下降的态势(见表2)。

(四)股票指数期货纳入投资组合中,可提供基金管理者更为安全的投资管理。

由于股指期货所特有的规避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功能,一旦把股指期货纳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在现货市场上的风险头寸就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的反向操作加以对冲,这一点对于拥有巨额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安全而言,就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事实上,在股指期货最发达的美国,以股指期货作为交易标的新型交易策略,如“指数套利”、“组合保险”等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日常操作的交易策略。

(五)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丰富了投资工具,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

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使得机构投资者可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的做多市场,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人要想实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增值,必须先购买股票。而市场波动却是双向的,当进入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时,基金管理人则缺乏有效的工具回避市场风险。这个问题在封闭式基金中虽然也存在,但并不突出,然而开放式基金完全不同,一旦市场出现下跌,基金的兑付压力就会显著增大。基金管理人必将无法承受日益增大的兑现压力,而进行部分资产的变现,从而引起基金重仓股的股价快速下跌,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会使基金面临被迫清算的窘境。因此,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必须有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股指期货与其相配套。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消极影响从理论上看,开通股票指数期货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以下五种消极的影响:

(一)交易转移。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对于股票现货交易而言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比例低、杠杆倍数高等优点,并且借助于程序交易的存在,其指令执行的速度较现货市场更为快捷,因此在期货市场推出上市交易初期,会吸引一部分纯粹投机者或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的部分交易由股票现货市场转移至股指期货市场,甚至会产生期货的市场交易规模超过现货市场的情况,进而减少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这就是所谓的“交易转移”现象。如日本在1988年9月推出股指期货后,股指期货市场的成交量远远超过了现货市场,最高时曾达现货市场的10倍,而同一时期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现货市场的交易日见清淡。(二)市场间价格波动的传递。

开放股指期货市场是否会增大现货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一直是各界关心和争议的焦点。虽然指数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相比之下,由于股指期货与未来相联系,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指数期货的价格波动往往较现货市场更为激烈,而这种价格波动通过指数套利或其他渠道,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现货价格,进而增大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一点在一系列实证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如Harrjs(1989)和Damodaran(1990)的研究得出在美国在引入S&P指数期货交易以后,S&P指数波动的方差明显增大,Lockwoodh和Ljnn(1990)的研究结论也类似;在日本,Lee和Ohk(1992)的研究也显示了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引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之后,日经225指数波动的方差也增大了。

(三)指数套利、证券组合保险等交易策略的消极影响。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市场出现以后,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紧密相连的交易策略,如指数套利、证券组合保险等等。这些独特的交易策略,使得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市场出现混乱,尤其是股票价格出现下跌时,这些交易策略却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证券监管部门、经济金融专家,还是普通的投资大众都把它们视为引起市场混乱的罪魁祸首。股指期货的批评者们确信在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之后,“指数套利”和“组合保险”等交易策略的实施并不是因为影响股票基础价值的因素发生了变动,而仅仅是交易驱动型的行为,所以这些交易策略极有可能在市场上形成交易指令“一边倒”的态势,推动所有股票价格朝同一方向运动,进而破坏现货市场的稳定,并对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心生畏惧而离开股票现货市场,从而使得现货市场出现萎缩现象。

(四)可能产生不公平交易行为以及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某种联动关系,这就会使一些机构大户有时可能会在交易中以牺牲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代价,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以牟取暴力。此外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者通常也是股票现货的经纪商或自营商,这就使得其可能在经营自营业务时,因其客户即将在某一市场上从事交易而抢在客户之前在另一市场上为其自营账户下单以赚取利润,从而在现货或期货市场产生不公平行为,这种行为被业内人士称为“抢轿”。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市场上存在两种形式的抢轿行为:顾客抢轿和自我抢轿。顾客抢轿就是指经纪人在得到其顾客即将发生的交易信息时,抢在其客户之前的行为;自我抢轿是指经纪人为了利用自己在甲市场即将发生的交易,在乙市场执行其交易。虽然在期货市场上,如果交易与风险相称,应该允许投资者在事先得知将要进行的促进交易时实行预期对冲,但股指期货市场的出现在客观上也提供了经纪人实施各种非法行为的刺激。

(五)可能影响现货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引起市场恐慌性抛售,进而出现市场的大幅动荡。

投资者通过指数套利、投资保险等交易策略,把股指期货市场与卖出指数期货的标定现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这两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市场,当它们失去联系时,就如同一个投资者在一种股票上被给予了两种价格。一旦两种市场上的价格均出现下跌态势时,投资者们就会认为这两个市场上的价格都不对头,于是感到恐慌,更多地抛售,这就是1987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所出现的状况。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股指期货既能成为投资者对冲风险、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进而促进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但也可成为炒家、投机者操纵市场的工具,进而给现货市场的发展蒙上阴影。问题的关键在于股指期货合约的科学、合理设计以及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严格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全面、客观地看待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对于股票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既不能不顾本国国情、条件,盲目接受,也不要危言耸听,盲目排斥。

三、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建议为保证股指期货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安全运作,防范对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针对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

为保证股指期货交易安全运作,必须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我国期货交易已形成统一监管体系,并形成了证监会———期货交易所两级监管模式。股指期货可沿用两级监管模式,以方便风险管理。在法规体系上,可根据股指期货的特征对《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制订《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则》。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

为保证股指期货合约的功能发挥与不被操纵,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当前我国现有股票指数都存在一些问题,沪、深交易所联合编制的300指数的运行情况还有待验证。从我国股市特征来看,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成份指数的流通市值应占我国股票A股总市值的50%以上,以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不被操纵。其次,在合约其它条款如交易单位、涨跌停板、头寸限制、结算价、保证金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既有利于股指期货流动性又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

(三)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

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严密风险管理制度。在账户管理上,必须要求会员在结算银行开设专用资金账户,以加强风险控制。在结算制度上,采用保证金与每日无风险结算制度,投资者必须在交易前缴纳足够保证金,在收盘后对股指期货交易盈亏进行结算与一次性资金划拨。同时建立市场准入、每日无负债结算、大户持仓报告、市场稽查、强行平仓、风险准备金等风险管理制度,并采用先进的风险实时监控技术,以防范与控制股指期货市场风险。

(四)加强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协调。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是与证券市场相隔离的,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也不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监控与运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打破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壁垒,加强两个市场间头寸的统一管理,建立风险的联合管理机构等。

现货市场范文篇4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和期市暴跌事件的回放及分析

在1987年10月19日,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开市之后,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继上周末已经下挫108点之后,当天由2250点左右暴跌508点,跌幅近23%;成交量急剧放大,10月19日当天的成交量超过6亿股,是9月份日成交量的三倍。反映NYSE股票现货价格的另一个重要指数——标准普尔(S&PS00)指数以及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的S&PS00股指期货也大幅下挫,特别是S&P500股指期货当天下跌幅度超过28%。如图1所示。

10月20日上午股市和期市继续下挫,后在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股市从中午开始反弹,到1988年下半年,道·琼斯工业指数重新回到2000点之上。

关于美国股市的这次暴跌,美国政府、监管当局,交易所以及理论界都出版了各种报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其中由美国政府成立的布兰迪委员会(BradyCommission)给出的关于市场机制的报告(PresidentialTaskForceOnMarketMechanisms),即著名的“布兰迪报告”,以及由美国股票现货市场监管单位——证监会(SEC)给出的报告,将股市崩盘归罪于股指期货所带来的组合保险策略(portfolioinsurance)和指数套利(IndexArbitrage)行为,以及引发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程序交易(ProgramTrading)对股市的负面影响。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S&P500期货指数开盘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实施组合保险策略的投资者卖出指数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市场上,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价格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指数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组合保险者在期货市场上的卖压,如此恶性循环,这种瀑布效应(CascadeEffect)终于使股市大跌。而且由程序交易引发的大量的交易指令造成抛盘远大于买盘,电脑交易系统来不及平衡处理,以至交易者看见的实际成交价及报价并不是真实的即时行情,而是几十分钟以前的价格。直至收盘,NYSE的交易系统还积压了未处理委托单达45分钟之久。在股市一路下跌的情况下,交易者看得见价格,但抛不掉股票,更加剧了恐慌心理。Kleidon(1992)用“StalePriceModel”(过期价格模型)来描述这一现象。

但也有很多人士认为,将股市崩盘归因于而股指期货以及套利交易的证据太薄弱。持这种观点的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CME报告》、美国股指期货的监管单位——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供的《CFTC报告》、以及美国会计总署提供的《GAO报告》等。这些研究报告驳斥股指期货交易引发崩盘的最有力反证时指出,1987年股市崩盘是全球的普遍现象,没有股指期货的国家也未能幸免;有股指期货交易的5个国家的平均跌幅为21%,低于其他国家28%的水平,因此,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没有助长股市下跌,反而减少了股市波动。此后几年的一些研究认为,当时宏观基本面的一些情况已经不支持股价的持续上涨,10月19日的暴跌只不过是市场对宏观基本面变化及前期股市过高涨幅的一种修正,只不过修正的方式过于猛烈。其支持的主要证据之一是:从股市暴跌的前几个月开始,整个市场已处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美国的短期利率指标——联邦基金利率由8月份的6.5%提高到10月的7.6%;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1987年8月前的12个月内大约为9.8%左右,而在股市暴跌的前两个月下降至4.2%;在1987年3月至1987年9月之间,长期政府债券年利率上升了200个基点,由7.6%上升至9.6%,正常情况下按股利贴现模型,意味着股票价值应该下跌除非上市公司的预期利润和股利分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股利增长率仍保持当时9%的水平不变,而贴现率在长期债券利率之上增加5个百分点,按此假设下的股利模型将意味着股价将下跌36%左右。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此期间股票市场并未受到利率上升的负面影响,股指反而上升了10%。另外,在1987年10月12日开始的那一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取消上市公司并购税收优惠的提案,这一提案一旦正式实施将会大大遏制些利用高财务杠杆进行并购的行为,而这种并购行为被认为是促使1987年上半年以来股票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另外,刚刚公布的8月份贸易赤字也达到出乎市场预料的高水平。在宏观基本面对股市极为不利的大背景下,股票现货市场本身即存在巨大的做空动力,股指期货至多算是股市崩盘的帮凶,而不是元凶。

市场暴跌后美国加强股市与期市联合监管的举措

显然,无论市场暴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股市与期市之间的联系可能产生具有加强效应的“共振”现象,并在极端情况下会给市场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何加强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合监管,并在市场极端情况下如何加以应对,引起了美国证券市场管理当局及市场人士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的一些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股市和期市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

在宏观层面上,1988年3月成立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PresidentWorkingGroupOnFinancialMarkets),工作组由财政部长负责、美联储主席、证监会(SEC)主席和期货交

易委员会(CFTC)主席为成员。每几个月定期开会,并且总统经济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货币监察官办公室(Comptrollerofthecurrency)主任、美联储纽约分行行长等也要经常参加会议。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在美国金融系统的各主管机构之间建立了一个面对复杂或突发事件时能够共同研究、决策及行动的工作平台,这在处理美国后来的几次影响金融市场的紧急事件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97年2月23日的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上的一篇题为“跳水防护队(PlungeProtectionTeam)”的文章描述了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的运作机制和作用。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公司(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LTCM)因外汇及衍生品市场投机失败而破产时,该工作组所建立的协调机制有利地保证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2006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上台伊始,就促请金融市场工作组对9.11事件以来华尔街金融市场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

在中观层面上,1987年10月市场暴跌后不久,证券、期货、期权市场的一些代表人士即组成所谓的“市场间联络组(IntermarketCommunicationsGroup)”,并创建一个名为“期货、期权、证券信息网络(InformationNetworkforFutures,Options,andEquities,INFOE)”,这一信息传递系统将证监会、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股票和期货市场的行业自律组织联结在一起,在出现市场压力情况下,在股票现货、期货、期权市场之间同时公布有关交易暂停和恢复、价格限制、延期开盘、现货市场交易买卖指令不平衡状况,以及市场交易系统故障等信息。

二.建立对股市和期市价格波动进行控制的协调机制

市场暴跌后建立的最重要的一个交易规则是开办股指期货交易的CME和股票现货交易的NYSE联合实施“断路系统(CircuitBreakers)”,这是一套当价格大幅波动时两个交易所如何协调一致、终止期货和现货交易或对价格进行限制的管理控制系统。主要分为80A规则(Rule80A)和80B规则(Rule80B)两个部分。

80A规则最早是在1990年8月1日由SEC正式批准,又称之为“CollarRule(项圈规则)”。其设计意图是为了防止股指套利交易者在股市上升或下跌达到一定幅度时,通过持续推高或打压NYSE上市公司中S&P500指数成份股的现货价格以便影响S&P500现货指数从而在S&P500指数期货市场上获利的行为。80A规则初期的条款是“当DJIA比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上涨超过50点时,凡用来买进NYSE上市的S&P500成份股的指数套利市场价委托单,仅能以‘BuyMinus’的指令执行(即在不高于上档成交价的情况下才执行);反之,当DJlA比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跌超过50点时,凡用来卖出NYSE上市的S&P500成份股的指数套利单,仅能以‘SellPlus’的指令执行(不低于上档成交价);直到DJIA回到离前收盘指数25点以内,买卖价的限制才取消。”由此来增加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摩擦,控制两个市场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具有加强效应的共振。在1999年2月16日,SEC将80A规则中原来的“50点”这一买卖报价的绝对波幅限制(即所谓的限制股指波动的‘项圈’),改为“根据上一季度最后一个月DJIA平均收盘价的2%,并取整至最近的10个指数点,作为本季度的80A规则的买卖报价限制;当股指变动回至上一季度最后一个月DJIA平均收盘价的1%以内时,买卖报价限制取消”。在2005年10月1日,NYSE决定80A规则开始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简称为NYA指数)的变化来计算买卖报价限制。在2006年第四季度,对应的80A规则条款为“当NYA指数比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上涨超过160点(即上一季度最后一个月NYA平均收盘价的2%)时,凡是买进S&P500成份股的指令都只能当报价在不高于上档成交价的情况下才执行,反之,当NYA指数比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跌超过160点时,凡是卖出S&P500成份股的指令都只能在报价不低于上档成交价的情况下执行;直到NYA指数回到离前收盘指数80点以内时,买卖报价的限制才取消。”80A规则自实施以来,已经触发启动了多次,例如1997年期间在219天内触发启动了303次,1998年在227天内触发启动了366次,2001年内在47天内触发启动了50次。这一措施被认为在降低市场波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另外,早期的80A规则还包括一条所谓的“靠边规则(side-Carrule)”,其主要内容是:“如果CME的主要的S&P500指数期货合约价格比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降12点,则机构投资者在NYSE对所有S&P500成份股的买卖交易指令将由交易系统导入一个单独的处理程序并等待5分钟,以便系统确定买卖指令不平衡的程度,5分钟后交易指令才有资格被执行。”靠边规则在1991年、1992及1994年分别启动过2次、1次和1次。后来在1999年2月6日取消。可见,“断路系统(CircuitBreakers)”中的80A规则主要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通过限制NYSE上市公司中的S&P500成份股的交易来抵御可能来自于S&P500指数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套利力量的影响。

断路系统的80B规则最初在1988年10月实施时,规定“DJIA比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下挫250点时,交易暂停一小时;若下挫400点,则交易暂停2小时”。其规则后经过多次修订,在1998年4月至今,80B规则为在每一季度初,根据上一个月DJIA的平均收盘价的10%、20%和30%来做为停止交易的触发条件。具体规定见表一。

当根据上述规则导致NYSE停止现货交易时,CME的S&P500股指期货交易也将停止。当然,CME本身为了防止S&P500股指期货的大幅波动,还规定一些适用于期货合约的价格变动限制。比如:当S&P500指数期货价变动2.5%、5%及10%时也将相应地暂停交易等等。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用图2来简单表示1987年美国市场暴跌后对股市与期市联合监管和协调的主要框架。

关于我国未来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合监管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规范和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潜在的投机力量与资金实力十分强大。加上国内投资者“喜新厌旧”的投资习惯比较突出,对于远远偏离理性价格的权证尚能进发出极高的炒作热情,更何况对于股票指数期货、这种具有避险功能和投机套利空间的金融品种,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想象的。这更要求我们应格外关注我国未来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合监管,以防止股指期货沦为投资机构操纵市场的工具。美国1987年的股市暴跌、亚洲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利用股指期货冲击证券市场的事实等,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股指期货在一定条件下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及造成的危害。

关于我国目前股票现货与期货交易联合监管及协调的现状和不足,我们借助图3初步加以分析。

现货市场范文篇5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现货;联动

一、引言

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引入,基金的大规模发行上市以及交易基金(ETF)即将上市,机构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由于股指期货本身有低交易成本、低保证金、高财务杠杆、现金交割及更能掌握整体指数趋势的优点,因此,使得股指期货广受机构及基金经理人的青睐,用来作为避险、套利的工具。随着股改的推进,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市场趋势正逐步由熊市转为牛市,在客观上消除了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推出股指期货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已经时不我待了。2006年10月2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就四项有关股指交易的相关细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至此,股指期货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稳定效应——蛛网模型

蛛网理论是考察市场均衡的恢复与稳定条件的理论。它是用供求关系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在偏离均衡状态后就会发生不同波动的情况。上世纪70年代,合理预期学派曾批评“蛛网模型”忽略了决策人合理预期的作用,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不再流行。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往往是基于有限理性,而“蛛网模型”正是基于有限理性。特别是当考虑到很多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交互影响时,人们对一种商品变化趋势无法形成合理预期,便会根据当时的价格做出结果有时滞后的决策,因此“蛛网模型”还是现实的。虽然这一模型更适合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但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也有着某种延迟或时滞,故其中的稳定效应或机制还是值得在讨论股指期货时借鉴的。

利用蛛网模型提出的价格波动抑制效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过期货市场调节,市场价格和产量还会围绕均衡点发生蛛网的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趋于逐渐缩小。这主要是期货交易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参与者为了获利会自发对未来产品价格做出理性的估计,改善价格信息质量,为蛛网波动提供一种不断发挥作用的收敛机制,使价格和产量收敛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当然,蛛网模型本身也具有其局限性,但是尽管如此,借助大量的交易,期货市场可以形成权威性的价格信号,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增加现货市场的稳定性,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三、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

1.股价指数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价格变化存在领先或落后的关系

完全有效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信息交易者在任何一个市场里都是一样的,并且新信息被同时反映。因此,两个市场同时期的收益是完全相关的,且任一市场的价格变动应不至于领先或落后另一个市场反应新信息。但许多实证研究却发现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变动存着领先或落后的关系。Herbstetal在1987年对S&P500、MMI指数期货与现货的研究表明,指数期货的价格变化领先现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领先的程度少于1分种。Cheung&Ng在1991年对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的实证研究亦指出,指数期货领先现货15-30分钟。Flemingetal.(1996)对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的1988年1月至1991年3月的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是指数期货领先5分钟。1998年Pizzietal对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的实证研究亦指出3月和6月期货市场至少领先于现货市场20分钟。

对于亚洲新兴股指期货市场的研究主要有:SuganthiRa-masamy&BalaShanmugam(2003)研究了1995年到2001年6月30日马来西亚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在学习期和稳定期,股指期货收益要领先现货收益一天,而在高度波动期,股指期货收益要领先现货收益两天,两个市场存在高度相关。Hyun-Jung&Ryoo&GrahamSmith(2004)研究了韩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他们使用了1996年5月3日至1998年12月底每隔5分钟交易的数据,认为两个市场互为因果,但是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领先效果要强很多,股指期货具有重要的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市场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要比现货市场更为灵敏,但同时也增加了现货市场对信息的反应。

2.股价指数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成交量变化的关系

短期而言,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联动会表现出资金排挤效应。在一个缺乏做空机制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获利。因此,股票价格可能经常会出现被推高至脱离基本面支持的状况,这样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将资金转向股票市场。但就长期而言,二者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互补作用。由于股指期货与股市共处在一个金融市场体系中,投资者在市场风险较能掌握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意愿也会增加。从整体角度看,股指期货的开展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从而推动股市更加繁荣。由于套利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3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而日本情况更是惊人,其指数期货成交量远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最高时曾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的10倍。表1列出了10个国家(或地区)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成交值的比率情况。

3.股票指数样本股与非样本股之间的波动关系

股指期货推出后,衍生交易使得市场各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由于有了对冲风险的平台以及套利机会的存在,样本股的买卖将更加频繁,相对于原有的只有预期分歧才产生的个股流动,样本股的流动性将大大增加。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选股策略着重于基本面及市场整体态势,常会依个股占权重来决定,而股指所含样本股理所当然成为首选。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在使投资策略工具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其选择股指样本股较非样本股之差异性亦越大,股指样本股的流动性及报酬率也越高。

从对海外证券市场的研究来看,在推出股指期货后,这些指数样本股的市值规模和成交金额一般都占到市场的70%以上。我们以海外证券市场著名的蓝筹股指数为例,来考察其成份股与非成份的收益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1990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15日期间,海外证券市场除了日本和德国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指期货的指数平均涨幅都要超过非标的指数,年平均涨幅差异在10%左右。

四、股票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的影响

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并非竞争的。股票指数期货是股票的衍生物,反过来说,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为原生物的,而股票市场整体状况是以股票来刻画的,因而更直接地说,股票指数期货以股票指数为原生物。例如,投机资本通常在货币和资本市场、现货和期货市场联手操作,投机者在期货市场构筑空方头寸,在现货市场带头抛售股票,打压股价,通过传媒制造恐慌气氛,引起抛售瀑布,导致股价狂泻,从而在期货市场谋取暴利。图1为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互动关系。

股指期货市场根据宏观经济资料,连同期货交易的动向,拟定新的价格,从而使它们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联动关系,因此,股票指数期货这种金融产品要成功,有关它的所有问题都应以股票现货市场为基础。无论是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及风险管理还是其法规建设和监管都必须考虑股市的发展。

五、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的数学模型

1.双变量自回归模型(B-VAR)

Herbst,Kare,Marshall(1993)和Myers,Thompson(1989)发现利用OLS模型进行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会受到残差项序列相关的影响。为了消除残差项序列相关和增加模型的信息量,利用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Bivariate-Vectorautoregression)可以用来分析现货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在这里期货价格Ft和现货价格St是具有协整关系的随机变量。

2.双变量误差修正模型-EGARCH

Engle和Granger证明了如果两个时间序列是协整的,那么一定存在一个误差修正表达式;如果存在一个误差修正表达式,那么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协整的。Ghosh(1993)根据Granger和Engle的协整提出了双变量误差修正EGRCH模型,这种模型被认为最适合分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RamaprassadBhar的模型如下:

假设期货价格Ft和现货价格St具有协整关系的随机变量。为方便表示,在模型中用“1”表示期货变量,“2”表示现货序列变量。双变量协整序列Pt=(Ft,St)t可由下列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得到:

这里△Ft-i与△St-i为t-i时刻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收益率,ε1t、ε2t为服从独立同颁的随机误差项,在这一模型中,要寻找最佳的滞后值L,从而使残差的自相关消除。Zt-1=Ft-1-St-1就是误差修正项,它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一个平衡的线性组合。

六、结语

我国股市系统风险大,充分了解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合理利用股指期货来稳定股市价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其风险联动效应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在技术层面上,完善保证金制度,建立合理的单个会员结算仓位上限,在交易所引入实时风险分析系统,防止保证金透支交易;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应侧重宏观政策指导,法律法规的制定,在股指期货推出后逐步完善交易环节、结算环节、交割环节和违约环节方面的制度。同时,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复杂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行风险培训及投资者教育也是必要的。总之,股指期货推出在即,理性的心理预期对防范今后市场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东.股价指数期货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肖辉,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日内互动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

[3]DeJong,Frank,TheoNijman.Highfrequencyanalysisoflead-lagrelationshipsbetweenfinancialmarkets[J].Journa1ofEmpirica1Finance,1997,4:259-277.

[4]刘晓星.中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引导关系研究[J].南方经济,2006,(6).

[5]Darrat,AliF,ShafiqurRahman.Hasfuturestradingac-tivitycausedstockpricevolatility?[J].JournalofFuturesMar-kets,1995,15(5):537-557.

现货市场范文篇6

一、中远期现货市场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现货市场的必然方向

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是原生品与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结合。它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发展出中远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市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传统现货市场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谈判成本大,社会资源占用多,受地理、交通、交易、地区性需求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远期现货市场将全国乃至全球分散的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信息沟通、资金转换主要通过网络自动配对成交,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实现了即时转让。传统现货贸易没有即时转让机制,价格上涨时,即使有买方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很难得到所需的货物,在价格下跌时,即使下游的买方能找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也不得不用以前订的高价资源继续生产。其次,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协商、谈判,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第三,减少了中间环节。贸易商跳过中间环节,把商品直销给下游用户,实现了双赢。第四,减少了物流,只在生产和终端销售或终端消费环节发生物流,中间多次交易不需要发生物流,流通环节得到了简化,各地资源就近配对交易,资源配置更合理。第五,实现了跨时间商品交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1997年后,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拥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盘的市场多达200余家,涵盖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其中农产品占多数,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背景之下的金融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企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预期利润等。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期货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了新阶段。利用农产品期货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适时调整供给曲线,减少供给的波动性。进而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发生改变,农产品市场由于生产者的自我修正,“发散型蛛网”逐步转化为“收敛型蛛网”,起到了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作用。[1]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此后陆续建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形成了涵盖金属、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等交易品种的中国四大期货市场。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的定价,而现货市场则承担商流、物流的职责。

与发达国家中远期现货市场早于期货不同,我国中远期现货则出现在期货之后,并大量学习期货交易的模式,业内多称之为“电子期货”。一方面有意无意为期货、期权等高级市场组织形式培育了品种、市场与投资者,在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缓慢的情况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另一方面,也使中远期现货成了“变相的期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二、中远期现货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但是,种下龙种经常收获跳蚤,由于准入门槛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及市场监管乏力,中远期现货市场“事故”频发,动辄造成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损失。近年来先后爆发了海南天然橡胶事件、广西白糖事件、浙江嘉兴茧丝绸事件、郭远峰卷款潜逃事件、沂蒙花生崩盘事件、龙鼎大蒜事件,最终将中远期现货市场推向了风口浪尖。

根本原因在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变相期货化”,发展成了四不象的怪物,它们用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成立,用的却是期货的模式,市场合约可以自由买卖,计量单位采用“手”为单位,并使用建仓、持仓、平仓、保证金等期货交易专用规则,相关条款几与期货交易无异。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采用以下交易机制或者具备以下交易机制特征之一的,为变相期货交易:(一)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二)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20%的。现在的中远期现货全部采用标准化合约交易,而据《上海证券报》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中远期现货市场,名义上收取的客户保证金比例都在20%以上,实际上客户真正缴纳的保证金比例一般仅为10%以下,其余超过一半的保证金会有银行融资给客户。[3]

2010年之前,中远期现货进入门槛低(自然人只需向工商部门注册即可办市场),许多县级城市就有数家此类市场。由于这类市场不属于有形现货批发市场,商务部管不好;由于未在证监会注册,证监会不能管。就像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上什么品种,是没有哪个部门来具体管理的,只要是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营业执照上允许的经营范围都可以上。至于他是否远离产地、是否有当业资质、是否实现物流,没有部门管理,完全取决于市场本身决策。[4]

这就出现了巨大的监管漏洞,导致它既不遵守现货交易规则,也不遵守期货运行规则,最终一步步滑向了深渊。第一步,交易商不以现货为目的,电子交易量远大于现货交易量,很多市场的交割率不足万分之一,买空卖空使现货市场变成了期货市场。[5]第二步,交割极不规范,根本没有合乎标准的现货可供交割,也没有实现交割的打算,这使得套期保值功能完全丧失,期货市场变成了,现货价格不再支撑电子交易价格,资金量成了决定输赢的主要因素,电子交易价格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大蒜一吨出现过3000多元的差价。第三步,市场主办商眼红挣了钱的交易商,加入交易行列,有时直接加入,有时虚拟交易方,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的公正性开始丧失。“我们从银行账户上调查出来的资金只有100多万元,但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持仓资金的规模超过1000多万元。”[6]第四步,市场主办商制造虚假信息误导对手,庄家开始出老千。第五步,市场主办商虚拟保证金进行要约,在做错方向时,导致巨亏,无法平仓。第六步,市场主办商停止一方新订,则变成了赤裸裸的抢劫。最后,转移交易商保证金,一溜了之。大蒜论坛中评道:“庄家赚了钱,你赔了钱,这是一种结果。庄家赔了钱,你赚了钱,你出不了金,这是另一种结果。”

“龙鼎大蒜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

龙鼎盘在2009年6月新蒜季开始时并没有参与交易。龙鼎盘参与做空,跟空头主力侯大伟密切相关。

侯大伟,大连人,原为苹果交易商。从去年7月下旬开始,侯大伟开始参与龙鼎盘交易。“当时蒜价1.7元/斤左右,而他判断到今年价格可能会跌到0.7元/斤,就开始不断建空仓。”

从去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侯大伟基本建仓完毕。但大蒜价格却并没有如他所料下降,反而节节攀升,至他建仓完毕已经上涨至2.1元/斤左右。此时,作为一个成熟的操盘手,侯大伟本该割肉出局,但他却不断追加,共打入账户6800万元。

侯大伟将保证金额度增加至6800万元后,大蒜价格继续飙涨,侯大伟的保证金很快消耗殆尽,面临爆仓。

“如果当时龙鼎盘痛下决心,将侯大伟的空仓强行平掉,就不会有现在的结局了。但侯大伟不愿意平仓,他说要回趟大连,再带来2亿元。但他随后爆仓,市场就决定‘借’给他一部分资金,向他账户中输入3000万元的虚拟资金。而这,成了祸根。”

侯大伟回大连后,就仿佛从人间蒸发,再也没有消息。

而这时,随着大蒜价格的飙升,龙鼎盘已经深套其中,这时平掉侯大伟的头寸,就意味着市场要拿出3000万元现金给多头。

龙鼎盘不愿出这3000万元。但是,大蒜现货价格继续上涨,更多的买方涌入龙鼎盘,龙鼎盘价格跟着上涨,龙鼎盘为保住侯大伟的仓位就不得不追加更多虚拟保证金——“侯大伟的仓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不仅仅是6800万元没有了,另外还欠1亿多元的保证金(也就是龙鼎盘追加的虚拟保证金),合计亏损高达2亿元之多。”

龙鼎盘已越套越深。随后,龙鼎盘选择了另外一种手段,反守为攻,以更多的虚拟资金打压期货价格,使期货价格远远低于现货价格。但巨大的期现价格倒挂,使空方的账面亏损降了下来,多方则要求现货交割。但龙鼎盘显然没有那么多现货。即使拥有现货,把7000元/吨以上的现货以4000元/吨左右的期货价格交割,打压期货价格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龙鼎盘只能不断与各个买方交易商沟通,讲明空方已经崩盘,劝说他们尽快平仓。而对于那些坚持现货交割的,龙鼎盘选择了与之协议平仓。但这并不是说龙鼎盘就不会赔钱了,只是少赔点罢了。

而龙鼎盘在亏钱的过程中,挪用了客户的保证金。至ZJS1003合约临近交割,龙鼎盘已经将保证金挪用殆尽,无力继续为客户出金。[7]

三、规范发展中远期现货市场

让现货归现货,期货归期货。中远期现货是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一种过渡模式,但是从根本上看,它定位于现货市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流、资金流、物流的效率,而不是实现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本质上以实物商品的流动为基础。

期货归期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期货是从中远期现货交易发展起来的。为了便于转让和控制风险,期货发展出“合约标准化”和“每日结算”。其高回报、高风险的特征却也更加突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很多没有行业背景的人抱着发财梦纷纷加入,真正需要现货的少,这既增加了期货的活力,也增加了期货的风险。中央在发展期货问题上十分谨慎,根本原因在于期货有很强的投机性,搞得好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搞不好则可能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本轮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是证明。期货市场的设立必需经证监会批准,遵守期货市场的规范,接受证监会监管。

规范经营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让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回归现货市场,根本的是要使其业务满足现货无缝隙、无风险的远程交收的要求。

第一,保证现货交割的顺利进行。没有交割的市场就很难服务现货市场,与期货一样,交割是联系中远期现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纽带,是促使中远期现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向一致的制度保证。当市场存在过分投机的行为时,中远期现货价格就会严重偏离现货价格,投资者就可以在中远期现货、现货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交易。当中远期现货价格过高而现货价格过低时,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中远期合约,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商品,这样,现货需求增多,现货价格上升,中远期合约供给增多,中远期现货价格下降,价差缩小;当中远期货物价格过低而现货价格过高时,投资者在中远期市场上买进,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商品。通过以上的操作,两市场的价格就趋于一致。

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交割价经常严重背离现货价格,根本的问题是无法实现规范、标准的现货交割,交易商要么没有现货,要么以棍棒拒绝交割。[8]这是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核心问题,没有规范的现货交割,这个市场就是,没有保留的任何必要,无法实现规范交割的市场必需坚决取缔。不能进行规范交割的交易商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

第二,要保障电子交易的公正性。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常清教授说,一些国内交易所出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裁判下场打球,规则不合理。这就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防止市场主办商、股东及管理人员参与市场交易,一些市场主办商通过内部对敲交易,放大交易量,拉高或拉低市场价格,制造市场假象,引导市场价格,必需严格禁止;二是严禁虚拟保证金;三是实行严格的平仓制度。[9]

第三,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最近发生的华夏交易所以及高德黄金等事件,问题均出现在客户保证金上。要提高注册资本金,有些地方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就上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而市场的交易额动辄上亿元,这显然无法保证交易资金的安全性。中远期交易市场客户保证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混在一起,极易被挪用,这种诱惑很难抵挡,所以,必须建起银商转账的防火墙,要实行保证金第三方托管和银行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10]现货市场可以给予贷款,但期货市场应该严格禁止银行贷款进入,在当前中远期现货市场成为变相期货状况下,要坚决防止银行贷款进入。待规范后,可以对有抵押资产的交易商放贷,解决其资金不足问题。

第四,降低中远期现货市场的投机性。中远期现货市场要避免期货化,避免过分投机。“国六条”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企业入市交易,其用意就是将中远期现货交易限定在生产商、经销商之间进行。

要对每个交易商的最大订货量进行限定,将远期现货的交易规模控制在现货总量之下。限制规模可以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的方法,期货保证金一般在10-15%,中远期现货交易保证金可提高至30-50%。

为了减少投机性,要减少换手速度,可以规定“T+3”或“T+5”制度。1995年,为了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防止过度投机,我国股市实行“T+1”交易制度,当日买进的股票,必须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的投机性应该远低于股市,当前市场中的当日买进当日卖出致使投机横行,必需坚决废止。

参考文献

[1]胡俞越,刘吉坡.蛛网理论与期货价格[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6,03.

[2]胡俞越.规划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J].探索,2010,4.

[3]国家着手全面检查整顿中远期现货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8-09-23.

[4]郑燕峰.无主管部门管理办法电子盘发展10年无法无天[N].中国青年报,2010-7-19.

[5]吕斌.变相期货交易何时了[J].法人,2009,12.

[6]黄杰.姜洋震怒七部委全国彻查变相期货[N].中国经营报,2010-07-10.

[7]王延锋.龙鼎盘多空对赌事件落幕空头彻底落败[N].经济导报,2010-3-17.

现货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新电改,电力现货市场,结构优化

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电力体制改革措施,要求各个省份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受电侧改革、输配电价格核定、电力能源直接交易等方式进行电力改革,以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市场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市场化交易形式落后,电量属于最主要的交易标的物,计划管理依然属于电力系统调度的最主要形式,电力供需的变化情况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显示,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以更好的选择市场模式,设计市场规划内容,以为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1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特点

现货交易与中长期交易的协调机制。电力市场改革的切入点思路为两头放开和中间管住的理念,以此构建了中长期交易体系,以周期管理为主。但是,当前,中长期交易主要类型为电量合约,双方交易中所确定的总电量为年度电量或者月度电量,想要对现货市场及直接交易的电力资源进行有序协调,已经属于市场建设的关键内容。为更好地衔接现货市场与长期交易电量,必须进行中长期电量合约曲线的分解,采用金融或者物理方式执行曲线内容,在采用金融方式执行过程中,需要采用金融计算方式开展,对合约曲线与现货市场中电力应用中的偏差电量进行计算,依照市场价格,结算偏差情况。采用物理方式计算,确保安全约束内容能够被履行,并采取物理执行方式干预,以依靠现货交易内容更好的调整电量偏差情况。现货市场模式。为保障现货市场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现货市场模式的选择,从中长期及现货交易协调形式入手,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以中长期合约作为基础的分散式市场模式及集中式市场模式为主,后者主要电力库竞价交易为主。集中式市场模式,指的就是依靠电力库,实现物理交易与买卖双方的报价,依据发用双方的报价,集中优化全电量,并同意进行资源设计和调度。一般情况下,该模式应用中,条约双方的合约方式主要为金融性质差价合约,单一应用于金融结算之中,不需要开展物理交割,也不需要调度机构针对其进行安全校核。分散式市场应用中,主要以电力产品流动性交易为主,可让用户及发电商自主进行合约的签订,可自主进行电力价格及成交数量的确定。在这一模式下,合约形式主义为物理合约形式,在开展现货市场之前,必须依据所签订的物理合约,对自身发电与用电计划进行自主安排,并向调度机构进行计划展示,市场主体提交后用电所产生的偏差,需要由电力调度机构依据市场平衡机制进行调节。现货市场报价方式。现货市场的主要主体为售电和电力用户,其关系到市场有序建设和市场主体的培育,在现货市场参与的过程中,用户主要从报价方式入手,主要由双边及单边报价形式开展,报价形式主义为日前市场,且依靠物理执行方式对市场的出清结果进行处理。单边报价只需要由发电商将曲线向市场提供,市场出清中依靠负荷预测方式对市场价格及发电计划进行预测。双边报价必须由用户和发电商向市场提供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若是未存在阻塞状况,市场出清价格即为交点和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1]。现货市场组成。依照交易时间顺序的差异性,将现货市场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日前、日内、实时市场三部分,在进行市场组成选择过程中,可实现现货市场的优化组织运行。日前市场属于电力交易中最关键的平台,可依据用电及发电双方的要求,进行报价集中出清形式的提交,以此构成日前交易计划,以保障下一个运行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拥有参考内容。日内市场指的是在日前市场关闭以后,为市场人员提供日前交易调整的平台内容,其交易规模大都比较小。实时市场属于与系统实时运行最为接近的市场,其应用过程中,主要作用并不仅仅是开展电力交易,更主要的是对系统运行安全及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把控,从发电机组的最新报价及短期内负荷预测出发,以构成与系统最为贴近的交易计划,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但是日前市场的出清与调度计划安排之间缺少确定性的联系,日常市场出清结果与物理执行情况存在密切联系,实时市场出清结果均可应用物理制定方式进行干预。

2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建议

(1)设置现货交易与中长期的衔接机制。由于中长期交易形式存在差异性,其衔接设计过程中,必须将中长期交易电力曲线分解及交易机制作为设计的主要内容,中长期交易电量分解曲线大都以金融和物理模式进行执行,从调峰资源充裕状况、系统阻塞情况及市场主体等进行模式的确定,若是中长期电量交易规模较小情况下,其会产生电力系统运行的较小影响,可以依靠物理模式进行制定。若是交易规模不断增加,且阻塞比较严重,调峰资源有限情况下,必须以金融模式进行结算。(2)现货市场模式选择。当前,现货市场模式选择过程中,必须从区域内的电力资源调度形式、系统阻塞情况、市场主体成熟状态及调峰资源等时机状况出发,必须综合考量跨区域电力市场与之协调的对应形式。分散模式大都由市场主体滴注决定,必须以物理执行方式作为发用双方交易计划去顶的主要形式,由于分散式模式规则比较简单,需要更高的电网架构和市场主体才能够实现,所以对电网阻塞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求市场主体具有更高的市场意识,确保合约签订后能够被落实。所以针对市场主体成熟度较低、阻塞情况严重及统一调度阻塞严重的区域来说,在进行市场初期干预过程中,大都以集中式市场模式为主,以尽可能的规避市场建设中对电力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3]。(3)现货市场报价方式的选择。现货市场报价方式的选择密切关系到市场能力和市场主体成熟度,若是用户对自身的用电行为有所了解,可对现货报价进行有效参与,可以依靠双边报价方式开展,若是其他情况,则需要依靠单边报价方式开展。由于大多数现货市场试点区域已经开展中长期交易,且其参与市场的能力已经具备,所以在未来发展中,可依靠专业售电企业进行现货市场报价的制定,所以试点区域可依靠双边报价方式开展。(4)现货市场组成。现货市场组成选择可从市场主体的成熟度出发,分析系统电源类型因素以对其进行明确,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之间存在严重不同的市场作用及功能定位,当前,二者已经成为现货市场建设的标准化内容。在试点区域进行市场现货建设的初期阶段,从日内市场情况分析,若是试点区域内具有较高比例的再生能源,可在实时市场及日前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日内市场的建设,其不仅可以进行机构的调度,确保电力资源的稳定化供应,也可进行日内调度计划的设计,对平台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进行供电。其还可以为可再生能源企业为自身交易计划的调整做好铺垫,可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为保障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试点区域内必须进行现货市场的建立,尤其是这在日前市场出清过程张,必须对系统物理模型进行考量,分析设备的物理参数及机组的物理参数,以此更好的保障日前市场运行过程中及交易计划制定中的配合程度。若是部分试点地区日前市场主要为金融性的市场,在出清过程中必须不考量物理模型,也可单一的考量联络线的约束情况,可以在日前市场结束以后,将可靠性机组组合环节向日前调度计划之中引入。此外,若是日内市场的试点区域不引入,可以在实时市场及日前市场之中增加滚动出清的环节,依据负荷预测情况,对发电报价进行调整,并修改原有系统的物理模型,对出清结果进行重新计算,以为调度机构提供参考,若是系统容量不足,必须迅速启动机组,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3结语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必须从试点区域现货市场建设情况出发,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实际状况,在现货市场建设过程中,设置现货交易与中长期的衔接机制,合理选择现货市场模式,进行现货市场定价机制的制定,并优化现货市场报价方式的选择,促进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现货市场范文篇8

[关键词]电力现货市场;影响效应;策略分析

为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宣告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开始意见,其配套文件中提出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了《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和《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导电力市场建设工作,并将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等8个地区确定为第一批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根据国家的部署,浙江、广东、云南等省份已先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试点,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1电力现货市场影响效应分析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每个市场实体不仅要通过现货交易确定的价格反映电力的实时供需状况,而且还必须通过双边谈判、集中竞价、挂牌交易等多种方式开展的年、季、月及月内、多日的交易来反映电力的实时供需状况,从而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电力现货市场下,市场交易体系和价格体系必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电网的运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增加电网企业营业收入不确定性。电网电力现货市场上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发电商的市场力风险;二是用户欠费风险;三是预测负荷不确定性的风险;四是大用户直供风险。另外,和其他商品市场相比,电力现货市场上供求变化更加频繁。因此,电力现货市场上价格的波动远超过其他的商品市场。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电网营业收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第二,降低电网主营业务收益率。根据《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以确保清洁能源发电和规范发电在电力现货市场上优先上网。电网公司购买优先发电厂生产电力的购买价格可能会高于公司原统购统销模式下的平均购买价格。加上近两年来中央要求工商业电价持续下降,预计未来公司的供销价差将进一步缩小。电网购销价差空间的变化和成本的变化将大大压缩电网的利润,降低电网的收益率。第三,挑战电网企业现有业务模式。在电力现货市场上,对于电力直接交易,电网在提供正常的输电服务以外,还需要提供两大类服务: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主要包括实施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等方面;间接服务包括电费结算等服务。在直接电力交易的情况下,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服务仍然存在。目前电力现货市场运营中,依然由电网主导;当参与市场的电力用户的总规模很小时,对整个电网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规模变得相对较大时,以上服务将挑战现有的电网业务模式,电网需要适应性调整其业务模型,并建立一种针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模的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等服务。第四,增加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在传统模式下,电网承担着电网全部运行安全的责任。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营环境下,由于电网公司提供的是电力传输服务,而电力供应涉及供电方、电网公司以及用电方。电网的安全运行涉及电网的调度运行和安全控制、电网的规划和电厂与电网的协调等多个方面。这导致整个电网运行安全责任的边界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市场交易体系和交易规则的变化,对于电力市场参与者行动目标和商业利益有深刻影响,然而新的交易方式下电力系统的物理属性和技术功能没有变化,伴随多主体的进入和交易复杂化,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中,安全或可靠性事故不仅会导致大规模停电,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利益损失,并且无法保证电力市场交易的实现。

2电网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为了消除电力现货市场对电网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促进电力现货市场的充分竞争和优化资源有效配置,电网企业需要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从经济学中交易性质视角来看,不管在以前的运行模式下,还是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中,电网公司提供的所有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可以交易的业务称为“市场业务”;不可以交易的业务称为“公益业务”。由表1可知,一是市场业务,从交易的成本大小来划分:交易成本非常低,称为“市场一类”,比如电能传输服务、售电服务。二是交易成本较高,称为“市场二类”,比如阻塞服务、辅助市场服务。三是公益一类,即完全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的业务,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社会提供支持保障;如抢险救灾电力需求的电网服务、各种保障供电服务、临时性供电服务(如G20、大型会议、体育活动需要的供电服务)。四是公益二类,市场价格低于提供电力服务成本的业务;如现在政府价格管制下的居民低电价,医院、学校以及边远地区、承担社会公平职责方面的供电服务、低收入家庭的供电服务等。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定义的市场业务和公益业务,其具体内涵包括:公益业务主要涉及电网主业输配电业务。由于输配电业务监管收入核定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基准,作为电网运营商的电网企业参与电力行业,其监管业务的未来发展应基于满足监管要求、满足社会电力输配需求,推动电网向智能高效、安全可靠以及环保绿色的方向提升。市场业务,即完全放开市场主体和商品价格的业务,如电力销售和其他面向市场的业务。电网企业竞争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在满足有保证的服务和普遍服务的基础上,扩大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满足以市场为导向的客户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应地,电网公司的未来业务收入也应包括监管收入和市场收入。由于监管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督和核查,监管目标在于通过成本监审和收入准许以反映电力传输和分配成本,而不在于国有资产增值和增值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将来电网公司需要考虑扩展其竞争性业务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电力现货市场下,电网应该围绕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统筹兼顾新时期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布局,采取延展化、纵深化的二维业务应对策略构建,促使电网企业转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在此业务构建策略下,电网企业应立足传统优势,巩固和加强输配电主业,深挖成本效率潜力,实现企业管理精益化转变,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延展开拓策略是指,电网公司要实施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业务,利用平台和集线器优势实施积极的战略,响应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要求,注重市场化业务的布局和发展。扩展业务,并致力于在新能源互联网业务下成为市场领导者,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延展化、纵深化的二维业务应对策略,电网公司的业务战略和业务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变革,电网业务体系的优化设计应匹配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充分利用客户关系和数据资产的优势,着眼于各种形式的电力服务产品,逐步向其他能源类别拓展,从单一的电能供应服务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寻求多源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程婧.广东电力现货市场体系下发电侧电费收益影响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9(11):42-43.

[2]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如何再推进[J].大众用电,2019,34(9):4-5.

现货市场范文篇9

关键词:电力;现货市场;火电企业

一、电力现货市场介绍

(一)电力现货市场构成。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的组成部分,电力市场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容量市场、电力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电力现货市场一般由日前市场、日内市场、实时市场以及辅助服务市场的全部或一部分等组成。日前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平台,其以一天作为时间提前量组织市场,形成与电力系统物理运行相适应的(如通过市场确定火电开机方式)、体现市场成员意愿(按照实时电力曲线报价)、可执行率高的交易计划;日内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在日前市场关闭后对其发用电计划进行微调的交易平台,以应对日内的各种预测偏差(如新能源发电出力、负荷预测偏差、机组故障等非计划状况);实时市场通常提前1小时组织实施,为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平衡服务,使交易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更好吻合;辅助服务市场的作用是备用服务交易、调频服务交易、其他辅助服务交易[1]。(二)电力现货市场模式。电力现货市场模式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分散式模式指以中长期实物合同为基础,发用电双方在日前阶段自行确定发用电曲线,偏差电量通过日前、实时平衡交易进行调节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电网阻塞少且发电侧集中度高的地区。集中式模式指以中长期差价合同管理市场风险,配合现货市场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的模式,其适用于电网阻塞较多、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目前各试点省份大多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模式。(三)电力现货市场的成交方式。现货市场一般采用统一出清的方式,即由市场成员自愿参与申报,并对所形成的交易计划进行实物交割和结算。根据系统优化目标,采用全电量、考虑全网络约束统一出清,出清电价一般采用节点边际电价(或分区电价)。现货市场出清电价主要反映电力供需平衡关系和系统阻塞成本。(四)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立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网络阻塞、市场环境、调度系统所用的技术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类似于美国PJM市场。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呈现出电力资源与负荷需求倒挂、市场与计划并存、电力设施分布不均、火力发电机组占比较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的特点,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作出科学安排。

二、火电企业提高适应性的举措

(一)深入研究相关政策。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火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这一环境下火电企业需渗入研究相关政策,以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具体包括:1.深入研究省内交易规则,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宏观经济等)及自身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方案;2.加强商业模式研究,根据规则情况与用户协商制定出理性的商业模式,规避双方的风险;3.加强对竞产业创新研究2020.10(上)争对手的研究,积极搜寻相关信息,加强沟通,避免误判;4.加强需求变化和电力供应能力研究,加强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研究;5.关注宏观经济态势、国际贸易趋势、用户行业景气发展、气候变化趋势、一次能源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而研判未来现货市场价格变化趋势;6.加强对电网运行的研究,实时跟踪电网运行相关信息;7.加强不同类型的用户生产过程的研究,协助企业根据电能量价格变化情况,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用电曲线[2]。(二)提高灵活性。1.提高参与辅助服务能力。面对新能源发展趋势,火电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和路径依赖。未来火电企业的关注点不再是追求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等传统考核指标,而是如何更好地调峰。对此,企业应优化机组运行策略,以提高主动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给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现货市场创造更多的消纳空间。2.调整技改投资策略。火电企业未来应围绕提高设备的调节能力来安排技术改造投资。不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在机组节能降耗的前提下,重点提升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调节能力,保持较好的经济运行状态。3.加强成本控制。电力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特殊商品,且自身暂不能大规模存储,发、输、配、用瞬间同步完成的特性,为了保证电力平衡以及用电可靠性,供大于需是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新能源电力的参与加剧了这种现象。此外,由于再生能源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导致其发电侧报价趋于边际成本。在市场导向下,电力价格预计呈下行态势,这将倒逼火电企业降本增效。通常来讲,火电机组发电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消耗量随着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主要为燃料成本等。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不受发电量变动影响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设备维修费、固定材料费、薪酬、各项管理费用等。在固定成本压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火电企业要深入研究控降燃料成本。通过拓展采购渠道、稳定长协煤合作、错峰采购煤炭、掺烧经济煤种、强化厂后管理等方式降低发电单位变动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提升业务能力。(1)加大人员投入、业务培训力度。现货市场是知识经济,火电企业必须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同时为其创造参与系统及区域组织的各类培训机会,切实提高业务能力。要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大营销”体系建设,确保相关信息传递顺畅。(2)提高报价精准度。电力现货市场为电力短期供需平衡提供了市场化手段,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短期运行的经济效率最大化。火电企业需根据自身状况制定更贴近市场实时负荷需求的市场报价,报价精度要求更高。火电企业需要综合收集相关数据,结合趋势提升发电边际成本的预测能力,提高预测准确度和实效性,以支撑现货交易中的报价策略。(3)分配好不同交易电量比例。作为电力现货市场稳定运行的保障,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相辅相成,随着现货市场建设推进,辅助服务有望逐渐摆脱行政命令式的运行方式,借力市场化进一步发展。以往辅助服务以电源侧为主,市场化程度提高后,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应该由电源、电网、需求侧三侧协同完成。火电企业应加强辅助服务定价管理(成本、收益率等),以应对现货交易中可能开展的辅助服务交易需求,同时考虑机组参与市场交易电量和辅助服务交易电量的分配比例,实现收益最大化。5.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现货市场发展初期,发电侧既报量又报价,用户侧暂时只报量不报价。火电企业要实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及时了解电网运行相关信息,掌握其他发电主体发电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制定合理的市场应对策略,而上述行为没有系统支撑无法实现。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加强营销信息平台建设。6.综合能源服务建设目前很多火电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主动转型发展,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方向迈进,并布局新能源项目、成立售电公司进入电力零售市场,以增加综合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1)新能源建设。通过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火电企业可以利用现货市场机遇,优化项目单位间互补运行策略,以火电为基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对各资源发电侧的通盘把握,提升参与日前市场中的报价能力,组合得出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报价策略。(2)成立售电公司。通过搭建售电公司平台,可以充分享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售电侧红利。现货市场的作用在于搭建发电侧与用电侧沟通的平台,对需求精准、快速响应,售电市场的作用在于将无序、被动的用电负荷转变为主动、友好的用电负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发输配环节的资源利用率。火电企业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将人力、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整合,做强、做优售电公司,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如开展增值服务,每天每小时代用户、发电公司申报,实时分析市场形势,提供信息服务和报价决策支持,依靠技术、信息能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三、结语

火电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现货市场下,应该积极面对未来能源结构转变以及电力市场,尤其是现货市场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为提高火电企业经营适应性提出策略建议,希望对火电企业攻克未来现货市场的困难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承顺.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增量配电网运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008):238-239.

现货市场范文篇10

资产价钱动摇率建模是实务操作和金融学研讨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资产价钱风险度量指标,动摇率关于了解资产价钱的动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动摇率是标的资产投资报答率变化水平的度量,也是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机期权定价等模型的中心变量。动摇率关于企业的投资与财务决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形式、经济周期及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是表现金融市场质量和效率的最简约和有效的指标之一。目前对动摇率的测算办法主要能够分为历史动摇率办法和隐含动摇率办法。历史动摇率是基于过去的统计剖析得出的,假定将来是过去的延伸,应用历史办法估量动摇率相似于估量标的资产收益系列的规范差。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证券市场价钱动摇性惹起的市场风险能否有改动,关于投资者正确停止理性投资,把握市场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普遍以为股指期货有利于躲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安康开展,因此世界性的股指期货种类疾速涌现。市场动摇性是市场价钱对信息的反响而惹起的动摇水平,用以度量市场的风险。动摇性关于市场运转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络十分严密。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躲避系统性风险,停止风险管理。假如其上市后显著加剧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则无疑加大了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与各国货地域买卖所推出股指期货的初衷相违犯。

Bessembinder和Seguin(1992)剖析了1978年至1989年S&P500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状况,发现期货市场的引入使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Lee和Ohk(1992)研讨了1984年至1988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的关系以为,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动摇性而且在某种水平上减小了动摇幅度。Robinson(1994)对1980年至1993年FT-SE100指数的期现货市场的研讨标明,引入期货市场后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Antoniouetal.(1995)对1987年至1993年DAX指数及期货的研讨标明,股指期货降低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Antoniou和Holmes(1995)应用日收益率数据,对FT-SE100股票指数期货的买卖对根底现货市场的动摇性的影响停止了研讨标明,期货买卖招致了现货市场动摇性的增加,但这种动摇性并非来源于投机者扰乱市场的消极效应,而是来自于信息的增加,期货市场的引入进步了现货市场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

Edwards(1988a,1988b)对S&P500指数和价值线指数在推出期货市场前后的动摇性停止的剖析标明,股价指数的日动摇增加不是由于股指期货惹起的,期货市场使得现货市场更为稳定和完善。

Beckettihe和Roberts(1990)研讨了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以为,抑止股票指数期货买卖量不能减少股票市场的动摇,而断路器机制和进步保证金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市场动摇。Freris(1990)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市场动摇性停止了剖析,以为指数期货对股票指数动摇没有产生影响。Hodgson和Nicholls(1991)剖析了引进股指期货后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的动摇状况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大澳洲股市的动摇。Baldauf和Santoni(1991)在研讨S&P500指数时思索了ARCH效果,以为指数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动摇性影响并不显著。Brorsen(1991)对引入指数期货前后S&P500股票市场的动摇性能否发作了显著变化停止了检验。他发现,虽然短期(日)股价变化的方差发作了显著变化,但长期(5日和20日)指数价钱变化的方差并没有发作显著变化。Gerety和Mulherin(1991)经过研讨道琼斯工业指数期货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发现,变异比率并无明显改动。Lasstsch(1991)对MMI股票指数期货和构成指数的20只成份股的关系停止了研讨以为,期货买卖没有使现货市场动摇变大。Lee和Ohk(1992)分别研讨了美国价值线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新加坡买卖的日经指数和英国的FT-SE100指数期货与相应的现货市场的关系,发现美国市场中期动摇上升,长期并无影响;香港市场的动摇短期降落,长期上升;澳洲市场无显著变化;日本市场的动摇显著上升;英国市场的动摇短中期上升,长期并无影响。Pericli和Koutmos(1997)对S&P500股指期货的研讨标明,除了1987年10月股灾的特殊状况外,指数期货与期权买卖并未促使现货市场的动摇产生构造的变化。Charles和Sutcliffe(1997)研讨了1978年至1995年世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12种股指期货与股指动摇性后显现,创办股指期货后,股指动摇性不变的占7例,动摇性减少的占4例,动摇性增加的只要1例。

Damodaran(1990)研讨了S&P500指数期货后发现,S&P500成份股的动摇有增大的趋向。Lockwood和Linn(1990)对道琼工业指数的研讨标明,现货市场收益变异系数上升。Antoniou和Holmes(1995)对FTSE100指数停止的研讨标明,股票指数期货买卖加大了股价的动摇性,但改善了现货市场的信息反响速度与质量。

2.EWMA模型简介及参数选取

2.1EWMA模型

EWMA模型是1993年由J.P.Morgan在其金融风险度量系统RiskMetrics中提出来的,指数加权挪动均匀模型是动态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上对t时间动摇率的预测模型为:

是EWMA模型中沪深300指数在t时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方差;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量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均值;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量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方差估量值;是300指数在第t-1期的对数收益率;选取沪深300股指对数收益率替代实践收益率是由于,对数收益率是对普通收益率泰勒级数展开得到的,t期的对数收益率是,对数收益率普通适用于时间距离比拟短的时分(由于是一阶泰勒级数迫近的,所以时间距离大招致误差比拟大)。对数收益率的益处是能够直接相加,普通地,越小动摇率曲线对市场异动反映越灵活,T越小动摇率曲线对市场的异动反映较大,对应的风险掩盖至也越大,相反越大、T越大动摇率曲线对市场的敏理性越小,对应的风险掩盖相对也越小。J.P.Morgan引荐样本个数计算公式:,不同的容忍度下衰减因子与时间跨度的变化关系(图1)。

3.动摇率的测算

由于大盘股指是股票市场的综合导向指标,本文研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市的动摇性影响局限于对沪深300大盘股指在前后期动摇性的显著性变化上。依据相关文献研讨标明:应用单位根办法对沪深300股指的动摇率和收益率序列停止平稳性检验,发现两者都是平稳时间序列。为此,我们直接应用指数加权挪动均匀模型对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前后2009.01.05—2010.04.15和2010.04.16—2010.12.28两个时间段的股指现货日间价钱历史动摇率停止测算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