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07:30

现展范文篇1

关键词:版画;科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字军东征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法兰西院士,当时著名的画家德拉罗士院士即席发表讲演,他的中心议题是:“从今天起,绘画艺术死亡了,而摄影术诞生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院士兼画家很可能可以代表当时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绘画的地位——就是再现现实,仅此而已,就如当年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细述透视、解剖、构图等等一切绘画原理,在他心目中绘画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在摄影诞生之前一切都很好,自文艺复兴后画家们的技法越发纯熟,精品叠现,无论肖像或是风景都能轻车熟路的再现出来,版画不过是对此再现过程进行一个转换,把它更多的印制传播出去,仅仅是个复制工具而已,或者说,起到了今天复印机的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摄影术诞生了,忠实再现一个场景只要摆弄一下机器然后钻进暗房把显影过程做完就可以了,那么,画家们该做些什么呢?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退路呢?于是暗流涌动。以同时期最晚诞生的石版画为例,石版画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当属戈雅,他80岁时创作的石版画《波尔多的公牛》宣告了创作石版画这一艺术的诞生,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对其后的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契里柯、杜米埃等人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此时,科技又在不断的进步着,1869年,珂罗板(collotype)技术发明了,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逐渐传入我国,我国最早是由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于1890年首先采用它印教会图画,这是最早的印品。过去都以为珂罗版由是日本引进的,实际上不是,它是从欧洲引进的,日本跟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在日本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这个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象反映到胶质上,再通过采用油水不溶的这个着墨原理,使用无网点印刷的方式,把印品印出来。商务印书馆1907年开始用珂罗版,用它复制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真迹,效果特别好,因而非常被重视。直至今日,珂罗版还在国内被使用着,进行水墨画的复制,比如荣宝斋的作品。

终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变动发生在法国,印象主义诞生了,尽管此时的印象派巨头们的画面依然是描绘自然,但此时的画面已经不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画家本人情感的忠实体现,从此以后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彻底的实现了欧洲艺术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伦勃朗、戈雅到毕沙罗、惠斯勒、德拉克洛瓦、毕加索、马蒂斯、蒙克、梅庸、蒙克、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今天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罗伊?里程斯坦使得波普、硬边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同本雅明所说“各种复制技术强化了艺术的展演价值,因而艺术品的两极价值在量上的易动竟变成了质的改变甚至影响其本质特性”,杜尚后来更摒弃了架上绘画,改用现成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一切都可看作是拜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赐。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用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公务员之家:

现展范文篇2

一、操作结构及要素:

1、操作结构:

教师活动

引发主动

激发主动

形成主动

创设情景

提供活动

训练巩固

学生活动

主动参与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

学生认知

再现旧知

领悟学法

迁移拓展

2、此策略的几个要素:

①核心:人人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②此策略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疑↘

发现→规律→运动规律→发展→举一反三→创新

↘矛盾→解决矛盾↗↘发现新矛盾↗

③此策略的三层次:

在教师的引导下↘

同伴互相启发下→发现、发展

自我学习中独立↗

④此策略的“三个三”:

注重三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

注意三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

着力三概念:①主动性概念: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

②最优化概念:在相对时空条件下,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③服务性概念:教师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教会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指导思想:

1、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加强基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创新意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小学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及“三基”(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我校处于人口导入区,每学年都有大量的新生转入,现在有三分天下之势,学生来源广,基础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异,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不加强基础,学生很难在发展性学习得到有效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效益事倍功半。

2、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发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动力:

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始良好的时间、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运用创设情景等各种手段,在学习中激发、维持、发展兴趣。其次,创设良好的课题氛围。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题氛围和设计新颖有效,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来引发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保证主动学习的有序、有效。

3、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关键: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地寻找答案的欲望,产生成功的体验。

4、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开发主动,主动发展和创新是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也是构建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的“给予”,而是主动“获取”,解决问题、矛盾和运用规律等一系列指向教学目标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会产生新的疑问,新的矛盾,又进入新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实施策略:

1、启导激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例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上《黄山奇石》伊始,教师请学生交流上网收集到有关黄山的美丽风光,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在绘声绘色的介绍中,全班学生激起了学习的热情。

2、引疑探究。

“学贵有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有疑,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把问题归类整理,引导学生探究。例教学《扫山路的老人》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以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位扫山路的老人生活得到到底苦不苦?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苦,有的认为不苦。于是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自己阅读课文寻找依据来驳斥对方。一场激烈而精彩的辩论会就此展开。在辩论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辩论中,学生读懂了课文,理解了扫山路的老人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的可贵品质。在辩论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发展。

3、练习运用。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有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重点项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例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教完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后,为了让学生熟读单词,教师采用多种练读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颜色绘画一幅彩虹图编儿歌,。学生们在小组中愉快合作,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儿歌。如:Lookattherainbow.Therainbow,therainbow,therainbow.Lookattherainbowinthesky.Red,orange,yellow,greenandblue.……教师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英语单词,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4、引伸拓展。

课堂教学要讲究探索的开放性,打破局限性,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延伸开拓阶段,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自觉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写的实践活动,数学和英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并加强检查落实。例在学完《再寄小读者》后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去读冰心的作品,并学写一封信。例在学完三角性的底和高后,教师要求学生去测量生活中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兴趣很高,不仅巩固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测量。

5、合作学习。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但其本质必须有双边、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师生群体是共同活动体,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学策略。合作小组的成员组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搭配,使各类学生都能投入讨论,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要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讨论。对好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重点难点适时点拨,拓展思维,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使讨论交流更扎实,有质量。当然,合作小组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习情况,有时是同桌互帮式的活动;有时是四人一组的研讨式活动;有时可以自由组合。

6、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能主动发现,主动发展,我们运用了分层教学的策略。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有所发现、发展。

(2)同伴的互相启发下,能有所发现、发展。

(3)在自我学习思考中,有所发现、发展。

同时,我们看到所教的几十个学生都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指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布置作业中也可以体现出分层策略的要求。还是举《扫山路的老人》为例,老师在结课时,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A、观察生活中平凡的人写一篇文章。B、写一写学文后的心得体会。C、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老人冒雨扫山路的情景。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7、现代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的恩惠,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走向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外滩新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旧时代的外滩、90年代的外滩和新世纪的外滩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无比自豪。学完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利用一些图片和资料,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续编课文,把新世纪外滩的美丽风景线倾泻于笔端,再交流评议,学生学得扎实,又有味道。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的折三角形高的过程,请学生观察折纸过程,想想高与三角形的底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因为演示清晰直观,学生不久便发现了规律,再通过用三角形作学具折高,很快掌握了三角形高的特征。

8、师生民主。

教师要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师生共同探讨。建立师生间、生生间亲密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实施过程:

1、课题与实践结合,走科研与教学一体化道路:

首先课题的提出是针对了我校的教师实际和课堂现实,目的是改革我校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因此,要求教师、教研组有子课题参与研究,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

如:中高年级语文的“自主读书,主动发展”研究,数学的“问题情景”教学研究,低年级语文的“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实践。

2、点面结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有效性: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课题小组成员先行上尝试课、样板课,大家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初步的理论。教研组上课题探讨课、了解子课题研究状况与进展。全体教师上自报课,共同探讨、整体提高。

3、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使课题研究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①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如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

②增加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如去年利用教育局为学生配备电脑之际,开设了多媒体课件培训课,为期半年,使许多教师能制作一般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今年3月,又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

③修改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正确的导向,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目标:

结合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及新基础教育理念,修改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让任课教师充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予以试行,这样使教师也有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有利于自觉地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

五、初步成效:

现展范文篇3

【摘要题】现代化理论

【关键词】邓小平/现展/理论创新/现实意义

【正文】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现展理论的开拓

“现展”,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观察对象,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力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改造作用以及这一伟大改造作用所引起的人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相互关系结构、思维方式的巨大变迁。“现展”作为专门范畴来表述工业化生产力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的运动和变迁,这是西方社会学和现代化理论的概念。而在20世纪中后期,“现展”尤其指后发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现代工业生产力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改造作用的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现代化理论虽观察视野大体相通,但在结构上却大相径庭。

关于世界的现展,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察区。早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现代工业生产力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改造作用,并由此形成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他们明确论证了存在着一个由蒸汽动力和机器使用引起的工业生产革命所开辟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时期。这个现代时期从16世纪开始,它以现代大工业及其创造的世界市场为基本特征。他们还关注到当时非工业国家的现展进程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关于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的论述,至今仍被现代化论者们反复引用。关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当时非工业国家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其有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1]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当中对第一个使命的理论作了充分的发挥;但对第二个使命的理论,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正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强大力量推动着世界的现代进程,当然这一进程在当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血腥罪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的现代化发展的观察,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的第一次开拓。

列宁在关于俄国社会的考察中,对大工业的社会改造作用、特别是对落后的俄国社会的改造作用作了充分而宝贵的分析。其主要成果应是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提出的,俄国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方面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2],因而,他认为,俄国人“现在是按亚洲方式做买卖,但是为了善于做商人,就得按欧洲方式做买卖。他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一整个时代”[3]。而关于苏维埃政治体制,他的评价是:“国家机构的一般情况:坏极了;低于资产阶级的文化水平。”[4]他认为俄国像“大海”一样存在的小生产势力使苏维埃政权陷入了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包围”之中,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所以,他称当时俄罗斯为“野蛮的俄罗斯”,认为“为了促使野蛮的俄罗斯”尽快实现现展,就必须“更快地仿效西方主义”,甚至为此而“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5]基于这一观察,列宁果断地推进了新经济政策的试验,并且取得了公认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成就。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的第二次开拓。

列宁关于现展的思考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后的俄罗斯如何实现现展的问题。但列宁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资本主义”以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工业物质基础,是用资本主义的“砖头”砌社会主义的“大厦”。[6]这里就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难点,即在列宁的思路中,现展的“砖头”从总体上说还是资本主义的,只是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因而现展和社会主义的联系是策略层面上的一种“利用”,是具体手段层面上的一种联系,而不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联。

面对当今时代,必须解决现展和社会主义的逻辑联系问题,必须明确现展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课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现展成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社会主义制度存亡的关键,这个理论课题的解决就显得特别紧迫。这个历史性课题的解决正是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第三次开拓的一个关键点。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的发展

针对列宁留下的难题,邓小平毫不犹豫地从书本中、从既往经验概括中走了出来,走到当代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大胆地把现展,把以工业化、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的含义之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在邓小平的理论中,现展和社会主义在逻辑上有着必然的统一,同时在实践中完成了成就辉煌的结合。围绕这一主题,邓小平在三个方面作了开拓性的理论创新。

第一,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7]。“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8];“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9];在当代世界,“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10]。邓小平的这些结论显然是以20世纪现展的新的事实和新的规律性为基础的。这个新的规律性,即当代的现展是有多种模式的,是可以在不同制度依托下实现的。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现展仅指以西欧工业化模式为典范的发展过程,非工业化国家的现展道路事实上就意味着“西方化”、“欧洲化”。这是一种原发型的现展类型。20世纪的现展所走的是多种模式的道路。一些西方社会学者(如帕森斯)认为非工业化国家必须引进和输入“异质”的西方文明,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文明要素,才能实现现展。这种“他化”的过程,在19世纪表现为“英国化”,在20世纪意味着“美国化”。据此,他们提出了“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的公式。这种公式对于20世纪的现展进程来说是极为武断的,正是基于对20世纪生活新特点的科学把握,邓小平指出,“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世界上那么多伊斯兰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非洲,非洲统一组织的强烈的普遍的呼声就是要求别国不要干涉他们的内政。这是世界局势的一个大背景”[11]。在这个新的世界大背景下,原发型现展类型的特点已成为过去,现展和资本主义的,和“西方化”的命定式联系已被否定。因而,毫无疑义必须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第二,邓小平明确把现展范畴和“财产—阶级关系”方面的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对立含义的各种社会范畴区分开来,澄清了现展问题上意识形态争论的迷雾,还其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本来面目,从而为现展和社会主义的联系消除了主要的、也是最坚固的障碍。如果说现展和“西方化”的命定式关联的否定还是建立在对20世纪经验事实作归纳的基础上的话,明确现展范畴和具有意识形态对立含义的诸社会范畴的区分,则在更基础的层次上铺设了社会主义和现展之间的通道。确实,在马克思和其他共产主义理论家著作的描述里,社会主义社会中没有商品,没有货币,没有市场经济,因而与此相联系的一切社会体制和社会运行规则都不存在,比如具有强制意义的服从分工、承认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平等、包含个人利益机制的责任制管理、技术专家在生产活动中的特殊地位、由于对资本的经营活动引起的收入等等。这一切因为曾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存在而被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物。然而这一切正是现展的重要内涵。尤其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和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达的市场化,正是现展的两根最重要的支柱。如果说我们曾经对工业化尚可兼容的话,而对市场化则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拒斥。然而,舍弃了这两根基本支柱中的任何一根,都意味着舍弃真正的现展。事实证明,试图舍弃市场化而追求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达到的工业化,等于是采用传统社会中的国家力量的手段,通过剥夺农民,建立一个很少实惠的工业化“空中楼阁”。所以,要工业化,就必须要市场化,现展是一个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规定性的整体范畴,不能任意肢解。

针对上述问题,当一些人仍然书生气十足地为市场经济姓“资”姓“社”而争论不休的时候,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特有的勇气,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2]这个理论阀门一打开,就把长期以来云障雾绕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联系沟通了。以此来观察中国的现展,就不难理解改革开放的各种举措的合理性。与这种论证模式相通,还有经济特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自己的经济特区;证券、股市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自己的证券、股市;现代经济和管理制度与方法不等于资本主义,同样也属于社会主义;高新技术不专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应该有高新技术;贫穷不等于社会主义,富裕起来不等于就是搞了资本主义。如此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现展不专属于资本主义,同样也属于社会主义,而且社会主义应该有更高更优越的现展。这种不专属于资本主义,同样也应该属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立的规定性的社会范畴。这一范畴的核心层是现代工业化的生产力,同时也包括以生产力为核心的外缘层的各种社会规范、行为规则、体制模式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等。毫不奇怪,这一范畴在外缘层上和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外缘层有时有交叉重叠(如现代管理呈现的二重性表明,它既承担着生产协调和效率实现的职能,又承担某些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职能),但这并不排斥现展作为独立的社会范畴的存在。

第三,邓小平以严肃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宣布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二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取代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这实际指明,社会历史运动已从明显变动的革命时期进入经常性发展时期。这一准确论断,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即从革命时期以“财产—阶级关系”模式为意识中心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转向社会经常性发展时期以建设、发展为意识中心的思维方式,从而保证了现展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全部社会生活中的政策优先性。在全部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态的(也是相对短暂的)变革性时期,社会的运动规则常常表现出阶级政治关系、财产经济关系的变动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面,人们对于“财产—阶级关系”往往给予优先关注。但是,在社会的经常性发展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则处于优先地位,而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适应的性质、有时甚至表现出滞后的状态。在这个时期,客观上发展的优先性要求决定人们思维中对发展的优先选择。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继胜利之后,现展更应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邓小平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实际开启了人们整个思维方式转换的契机,从而改变了人们在社会非常态变革时期形成的观察模式,并大大拓宽了观察视野,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上述三个方面的开拓,可以大体简略地表述为三个区分:20世纪现展潮流与原发型现展的区分;以生产力为核心层延及社会体制、社会运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人口素质等外缘层的现展范畴与以生产关系为核心层的社会制度现展范畴的区分;常态发展时期的社会运行规则与非常态变革时期社会运行规则的区分。由于这三个区分,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现展理论,从而建立起现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理论,建立起适应现展的全球性趋势的开放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展战略和一系列重要方针,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结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三、邓小平的现展理论是正确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立足点

由于上述三个区分和马克思主义现展理论领域的新发展,不仅明确了现展范畴和以“财产—阶级关系”为特征的社会价值范畴、意识形态关系范畴的区分,圆满消解了现展和社会主义之间人为的逻辑悖论,而且也使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顺理成章地突破陈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新观点。在这里,我们从社会主义和现展的联系这一角度来观察,先看邓小平认为什么不是我们所要搞的社会主义。

第一,中国搞的社会主义不是几十年前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结论中所说的社会主义。他说:“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什么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呢?当然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或者像我在前面说的,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13]。换句话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所要求的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要搞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苏联搞了一个半军事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但后来崩溃了,所以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4]。

第三,中国要搞的社会主义不是“”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对“”的“穷社会主义”深恶痛绝,他一再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胡说共产主义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15]

第四,中国要搞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在“中苏论战”中所说的那些“空话”。他在回忆这场论战的谈话中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16]在他看来,任何关于社会主义的抽象的意识形态争论,都不过是“空话”,而“空话”决不能使社会主义巩固起来,只能使人民遭受贫困。

从邓小平认为什么不是我们所要搞的社会主义观点中可以看出,他否定的“社会主义”是那种在抽象的、孤立的“财产—阶级关系”观察框架中的社会主义、是与苏联工业化相关联的社会主义、是“”那种没有任何现展内容的穷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的观察视野中,社会主义者努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为了某种价值观念上的满足,也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动,而更基本的是服务于现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服务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服务于社会的文明进步。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和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谈话时说,“有一个问题,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可以的,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社会主义,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17]。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和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谈话中说:“我很赞成你们在革命胜利后,不是一下子就搞社会主义。我和许多非洲朋友谈到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也不要摘封闭政策,那样搞不会获得发展。在这方面,你们做对了。”[18]恐怕不会有人根据以上这些谈话认为邓小平不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为什么邓小平建议这些非洲国家领导人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因为在邓小平的思维框架中,搞社会主义不是某种原则、教条的要求,而是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旗帜,但社会主义关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终服务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即服务于现展的文明进程,并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这一文明成果。所以,邓小平归纳社会主义的本质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这里清楚地表明,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思维框架,不是建立在某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教条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某种简单的“财产—阶级关系”模式的基础上,而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展。在当代中国,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如果离开中国的现展这个立足点,不是重蹈覆辙,就是误入歧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现展理论,是真正解放思想、领悟邓小平开拓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一个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0.

[2][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3,684.

[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610.

[5]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9.

[6][苏]尼古拉·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1.70.

现展范文篇4

我们所处的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第二种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第三种因素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对外发展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种因素: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

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二、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第二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第三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公务员之家:

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唯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现展范文篇5

一、重在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

以立为本,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的主旋律,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含义与要求。同志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私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倡导一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精神……”为此,高校德育重在建设也应该以立为本,大力弘扬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站在当代潮流中去看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它首先是一种传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传统本身就是一个与现代化相对应的范畴,如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得不到更新与开发,我们德育也就无法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高校的德育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位同学曾向老师提出:“教科书上说,我们要爱国,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那么,如果我国人口少,地小物乏,历史短,就不值得热爱吗?”问题提得很尖锐。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我们对祖国这个历史范畴和价值体系的认识不应当停留在简单的感性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形象化、感性化的阶段。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德育工作者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局限性的困扰,如说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多的优越性,然而现实中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甚多先进生产经验与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借鉴和学习的。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看也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如当中华民族取得了某些方面的巨大成功时,民族的优越感就发展到了高峰,以为我们民族一切都是美好的;如当我们民族受到挫折时,民族自卑感也很快就显示出来,以为我们国家什么都不如别人。夜郎自大与崇洋媚外就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教育简单化、抽象化的具体表现。

二、重在落实,开拓务实的德育新格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高校德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走出一条新路子。在这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效。但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德育的要求,在落实方面有几点还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第一,高校德育要从本本主义中解脱出来,建立开放务实的德育工作体系,真正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学习和借鉴国外德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现在多数同志对经济领域里学习国外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与管理经验已有了正确认识,但对德育领域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问题还把握不准,心有余悸。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活动,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同类活动相比较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应该大胆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在这个问题上,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树立大德育观,建立开放务实的德育体系,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运用工程建设的办法来抓好德育建设。德育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在许多方面它不能象经济建设工程那样,可以量化为具体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借鉴工程建设中的科学程序与办法来搞好德育建设。这几年,高校德育系统中也出现了“五一工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视片教育工程”;“良好校风建设工程”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高校德育中我们运用工程建设的方法应该确定目标,制订规划、措施,并扎扎实实去落实,并持之以恒,求创实绩。

第三,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德育方法,高校德育工作在过去一度往往强调我讲你听,长篇累牍地作报告,使教育失去了说服力,从客观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创新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提高德育的影响力、渗透力、覆盖面。一是现代传播工具已经普及并对青年学生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录像、报刊等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校风建设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校风建设的影响、鼓舞和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促使他们接受教育,加强教育工作的凝聚力。总之高校德育要充分运用载体,并使其互相配合,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整体效应。

第四,要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的“自主式”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等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观念与独立思考意识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旧观念与旧方法,采取说理,采取讨论、启发、示范、吸引等疏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思考,自我教育,自主提高。另一方面,自主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必须调动广大教育主体的作用,要广泛吸引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要求他们将其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关心、爱护、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书育人。发挥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功能与效果。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理顺德育工作者、马列课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协同工作,齐抓共管,这是高校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所在。

第五,建立高校德育工作责任制。高校德育重在落实,必须注重责任感,要把德育工作具体规划并加以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德育基层组织与个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我们认为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实施推行。高校德育同样需投入,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和制定落实有利于德育工作者安心工作与发挥其积极性的政策,也是建立高校德育责任制中的应有之题。

三、培养现代德育人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有大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出人才,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当前较突出的问题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队伍不稳,对培养德育人才不够重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根据“狠抓稳定,择优优先培养,合理组建,提高素质”的原则,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在关心培养与扶持上下功夫,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中继续解决好德育工作者的待遇、职称、地位上下功夫,要通过改革,建立一种有利于德育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德育人才迅速成长的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树立举贤选能,善用人才的现代观念。高校的领导干部要把培养德育人才放在工作重点之一来抓。切实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德育中优秀精神产品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贡献突出、成绩显著的德育工作者,应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树立榜样。也可采取“评名家,选一流”的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激励青年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勇于奋发向上,肩负高校德育工作的使命。高校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德育人才的培养,把优秀青年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选任做德育工作,广开招贤之路,为德育工作聚拢人才,使德育队伍建设切实得到加强。

四、强化评估,形成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

高校德育评估工作落后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主要是,我们应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德育评估标准中解脱出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德育评估标准,以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科学地、严谨求实地评估高校德育工作,以推动高校德育的建设。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因此,凡是“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德育工作,都要尽力做好。可以说这是检验高校德育工作的唯一标准。

现展范文篇6

一、操作结构及要素:

1、操作结构:

教师活动

引发主动

激发主动

形成主动

创设情景

提供活动

训练巩固

学生活动

主动参与

主动发现

主动发展

学生认知

再现旧知

领悟学法

迁移拓展

2、此策略的几个要素:

①核心:人人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②此策略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疑↘

发现→规律→运动规律→发展→举一反三→创新

↘矛盾→解决矛盾↗↘发现新矛盾↗

③此策略的三层次:

在教师的引导下↘

同伴互相启发下→发现、发展

自我学习中独立↗

④此策略的“三个三”:

注重三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

注意三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

着力三概念:①主动性概念: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

②最优化概念:在相对时空条件下,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③服务性概念:教师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教会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指导思想:

1、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加强基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创新意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小学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及“三基”(基础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我校处于人口导入区,每学年都有大量的新生转入,现在有三分天下之势,学生来源广,基础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异,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不加强基础,学生很难在发展性学习得到有效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效益事倍功半。

2、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发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动力:

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始良好的时间、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运用创设情景等各种手段,在学习中激发、维持、发展兴趣。其次,创设良好的课题氛围。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题氛围和设计新颖有效,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来引发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保证主动学习的有序、有效。

3、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关键: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地寻找答案的欲望,产生成功的体验。

4、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开发主动,主动发展和创新是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也是构建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的“给予”,而是主动“获取”,解决问题、矛盾和运用规律等一系列指向教学目标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会产生新的疑问,新的矛盾,又进入新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实施策略:

1、启导激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例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上《黄山奇石》伊始,教师请学生交流上网收集到有关黄山的美丽风光,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在绘声绘色的介绍中,全班学生激起了学习的热情。

2、引疑探究。

“学贵有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有疑,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把问题归类整理,引导学生探究。例教学《扫山路的老人》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以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位扫山路的老人生活得到到底苦不苦?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苦,有的认为不苦。于是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自己阅读课文寻找依据来驳斥对方。一场激烈而精彩的辩论会就此展开。在辩论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辩论中,学生读懂了课文,理解了扫山路的老人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的可贵品质。在辩论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得到发展。

3、练习运用。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有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重点项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例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教完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后,为了让学生熟读单词,教师采用多种练读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颜色绘画一幅彩虹图编儿歌,。学生们在小组中愉快合作,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儿歌。如:Lookattherainbow.Therainbow,therainbow,therainbow.Lookattherainbowinthesky.Red,orange,yellow,greenandblue.……教师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英语单词,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4、引伸拓展。

课堂教学要讲究探索的开放性,打破局限性,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延伸开拓阶段,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自觉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写的实践活动,数学和英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并加强检查落实。例在学完《再寄小读者》后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去读冰心的作品,并学写一封信。例在学完三角性的底和高后,教师要求学生去测量生活中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兴趣很高,不仅巩固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测量。

5、合作学习。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但其本质必须有双边、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师生群体是共同活动体,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学策略。合作小组的成员组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搭配,使各类学生都能投入讨论,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要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讨论。对好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重点难点适时点拨,拓展思维,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使讨论交流更扎实,有质量。当然,合作小组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习情况,有时是同桌互帮式的活动;有时是四人一组的研讨式活动;有时可以自由组合。

6、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能主动发现,主动发展,我们运用了分层教学的策略。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有所发现、发展。

(2)同伴的互相启发下,能有所发现、发展。

(3)在自我学习思考中,有所发现、发展。

同时,我们看到所教的几十个学生都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指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布置作业中也可以体现出分层策略的要求。还是举《扫山路的老人》为例,老师在结课时,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A、观察生活中平凡的人写一篇文章。B、写一写学文后的心得体会。C、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老人冒雨扫山路的情景。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7、现代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的恩惠,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走向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外滩新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旧时代的外滩、90年代的外滩和新世纪的外滩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无比自豪。学完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利用一些图片和资料,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续编课文,把新世纪外滩的美丽风景线倾泻于笔端,再交流评议,学生学得扎实,又有味道。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的折三角形高的过程,请学生观察折纸过程,想想高与三角形的底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因为演示清晰直观,学生不久便发现了规律,再通过用三角形作学具折高,很快掌握了三角形高的特征。

8、师生民主。

教师要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师生共同探讨。建立师生间、生生间亲密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实施过程:

1、课题与实践结合,走科研与教学一体化道路:

首先课题的提出是针对了我校的教师实际和课堂现实,目的是改革我校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因此,要求教师、教研组有子课题参与研究,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

如:中高年级语文的“自主读书,主动发展”研究,数学的“问题情景”教学研究,低年级语文的“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实践。

2、点面结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有效性: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课题小组成员先行上尝试课、样板课,大家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初步的理论。教研组上课题探讨课、了解子课题研究状况与进展。全体教师上自报课,共同探讨、整体提高。

3、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使课题研究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①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如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

②增加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如去年利用教育局为学生配备电脑之际,开设了多媒体课件培训课,为期半年,使许多教师能制作一般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今年3月,又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

③修改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正确的导向,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目标:

结合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及新基础教育理念,修改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让任课教师充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予以试行,这样使教师也有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有利于自觉地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

五、初步成效:

现展范文篇7

一、网络视频———中国网络电影的雏形

同网络文学、网络音乐一样,网络电影在2011年之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但为中国网民所接受并认可的网络电影雏形———网络视频作品,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问世。说它是雏形,因为它不仅在表意和技术上十分稚嫩,更重要的是,它在形式上以“拼接”为特征,在内涵上以“恶搞”为标志。“恶搞”的正式名称是恶意搞笑,由日本电子游戏界传入台湾,首先成为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到中国大陆。对于“恶搞”,当下更多的人理解为:用滑稽、搞笑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有意思的是,这种“拼接”与“恶搞”的风气,却来源于行事风格严肃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他们制作的《粮食》与《分家在十月》两部网络视频作品,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这是中国网络世界出现最早也最“专业”的恶搞作品,分别将国产电影《粮食》和前苏联经典电影《列宁在十月》重新剪辑、配音。不过,这两部短片因表达隐晦、涉及面较窄,再加上当时网络普及度不高,没有在中国网络界掀起波澜。2005年12月28日,自由职业者胡戈戏仿陈凯歌电影《无极》,打响了普通网民创作恶搞视频的第一枪———《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短片于2006年初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迅速引起轰动,仅优酷网累计播放就超过500万次。这一事件在引起世人瞩目的同时,也使网络视频成为一种新鲜的信息传递与情绪表达方式。

但是,“恶搞”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迅速普及激发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它虽不能完全替代公民社会的作用,但可以逐渐引领公民社会的形成。在加班已成习惯、房价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弱势群体迫切需要宣泄内心压抑的渠道。而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就是社会转型带来思维观念的多元,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普罗大众消除了言语表达的顾忌,特别是有关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情感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都在客观上使网络短片的“恶搞”功能———娱乐和讽刺得以充分发挥。从本质上说,“恶搞”是弱势对抗强势的游击式战略,即对强势者的文本或者结构进行借用与解构。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恶搞”视频,常常表现为对不公正、不合理时事的讽刺与挖苦,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众心理的不平等。一部分“恶搞”视频还包含较强的社会正义色彩。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出现的网络视频《中国队勇夺世界冠军》,就对当时中国足球黑暗的现状展开了一场无情的戏谑和批评;胡戈2006年推出的《春运帝国》,将讽刺泼向困扰广大中国人的“春运”老大难问题;2008年流行的网络视频《色戒之王佳芝作弊被抓》,则暗讽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合理。另一方面,网络视频在大红大紫的同时,又陷入“恶搞”成风的泥淖。为搞笑而“恶搞”、为“恶搞”而“恶搞”,成为不少网络视频制作者的追求,也因此与低俗相伴。如在《分家在十月》中,剧中人物“时间诺夫”、“罗明诺夫”与“王旭东斯基”等人有这样的对话:“我不是让你给张羽拿几瓶脚癣一次净了嘛?”“他以为是内服药,给喝了……”这种看似幽默的对白,实则建立在对他人不尊重的基础之上。甚至表意较好的《中国队勇夺世界冠军》,也难免“自慰军”、“日自己的日本人”等低俗编排。在网络视频“恶搞”泛滥之际,甚至出现诸葛亮吃“伟哥”,林黛玉穿“比基尼”等片段,这种情形已经超出低俗而走向恶俗,触及了道德的底线。诚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所说:“对经典解构与颠覆的倾向不可等闲视之。对权威与传统的轻蔑、歪曲与亵渎,并和商业操作结盟,导致社会‘恶搞’成风,是一种文化病象。”[1]除此之外,网络视频还常常处在侵权的边缘。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量挪用央视《法治在线》栏目与电影《无极》的镜头;《中国队勇夺世界冠军》更是成为众多影视、娱乐节目片段的大杂烩。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它所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问题和纠纷势必不断出现。因此,不论是网络视频的主创还是受众,都必须坚守法律的底线。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网络电影的雏形———网络视频不可能成为经典,也不可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元者所预料的那样:“理论上说,强大的颠覆力意味着强大的创造力。但如果只是一场‘大众的狂欢’,曲终人散。没有值得咀嚼的余味,那这样的颠覆也必然是短命的。”[2]

二、原创的探索———中国网络电影的勃兴

网络视频的“恶搞”,只能针对特定时刻的单一事件,缺少内涵拓展的基础,而形式上的简单拼接也导致“恶搞”式的网络视频鲜有精品。所以,在“恶搞”式网络视频喧闹一段时间后,普通网民的兴趣开始减退。制造了“馒头血案”的胡戈逐渐得到启示:第一,网络视频的形式是受欢迎的;第二,摒弃粗制滥造、简单拼接,推行原创风格的网络电影才有继续发展的契机。于是,他先后投资20余万元,全部实景拍摄了网络电影《鸟笼山剿匪记》,于2006年6月6日在“六间房”网站首播。该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网络电影的诞生。它已经具备了一部电影所应有的要素:脚本、演员、台词、配乐、场景和包装运作。但这部原创网络电影却不如《馒头血案》那样轰动,优酷网累计播放超过300万次,比《馒头血案》少200万次。这是因为胡戈还在继续走“恶搞”的老路,但恶搞的对象却远离了中国广大民众,剧中“傻大木”明显是影射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乔不士”则暗指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电影剧本也是明显拿“美伊战争”开涮。其次,作为首次原创,部分演员的表演过于业余,剧情编排较为突兀,录音效果不佳,摄影手法单一,都表明胡戈及其团队在底蕴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但无论如何,鸟笼山剿匪记》开创了中国网络电影的新纪元,同时也宣告“恶搞”视频时代的终结,其标志性意义要远大于影片本身。

到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接近4亿,网络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电脑硬件设备价格持续走低,这些都成为网络电影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网络电影———《网瘾战争》。这是由普通网友自制的影片,片长约70分钟,制作时间超过3个月,先由网名为“性感玉米”的导演写好剧本,再请众多网友在游戏《魔兽世界》中进行动作表演,截取视频,然后再配音。整部影片以上海九城公司和网易公司争夺《魔兽世界》权事件为基本框架,把对游戏内容的审批和修改以及两家公司的明争暗斗都嘲讽了一遍。不过,该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传播和引起共鸣,是因为该片不再局限于游戏,而是穿插了大量社会热点事件,如“钓鱼执法”、“70码”、“捞尸卖钱”、“老太碰瓷”、“跨省追捕”、“电击疗法”等。该片甚至入选了第30届夏威夷电影节展映环节。从内容上看,《网瘾战争》还是一部由民间力量记录、演绎的2009年中国社会生活史,但却在延续老路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升华。片中末尾两段声嘶力竭的呐喊和钟声响起时出现的字幕,让这部短片有了成为经典的可能:“我们不敢说话,就算我们说了,也会被无视或断章取义,我们曾经和你一样天真,以为这里处处是花园,以为光凭努力,就能触及到理想,但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的服务者们,手捧着被赐予的‘幸福感’,退缩到全世界最自由的无路由网……”虽然《网瘾战争》因为技术、投资的限制而无法做到精益求精,但它促使大量网络视频爱好者和广大网民产生了对颇具艺术构思和深刻感染力的原创网络电影的追求。

三、“微电影”———中国网络电影的新风向

2010年,中国互联网世界进入“微时代”。一时间,各种“微”字当头的信息传播方式势不可挡。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充分保障,以及前两个阶段创作上的积淀,网络电影也被“微”了进去。“这源于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3]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几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到几万元)”的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时尚、公益、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而此时,中国的院线电影,虽貌似繁荣却已步履蹒跚、经营艰难,居高不下的电影票价和有限的观影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相当数量的大众推向网络欣赏途径。对于这种尴尬,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表示:“如果我国连续5年增长的票房收入,只是来源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20多个院线的3000余块大银幕,这一业绩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4]而院线电影的不足恰恰给“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也证明,在2011年,“微电影”无疑是网络电影最有力的体现,也是网络电影真正具有其相应内涵的一年。

网络电影是传统电影与新媒体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是传统电影在新媒体技术上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新媒体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走过网络视频拼接和起步阶段原创的中国网络电影,在中国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成为“以网络传播为主要媒介的叙事性动态视听艺术作品”。[5]据此可以将网络电影与网络视频、家庭录像短片等概念分开,使其具有较为清晰的内涵和外延:网络电影的关键词是“电影”,电影从属于艺术范畴,审美成为网络电影的必备要素,所以网络电影应当是由创作者(导演)进行完整的艺术构思,通过一定的创作手段,表达一定的审美趣味和主题的艺术作品,同时网络电影应当具备传统电影的叙事特征。也就是说,从“微时代”开始,网络电影具备了成熟的思维理念,正式成为传统电影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表现分支。从艺术手法来看,“微时代”的网络电影更加注重摄影手法的艺术表达,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剧情的发展变化;在内容表达上,创作者依然借助了幽默、讽刺等手段,由于当下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过于严肃的影片无法获得大量关注,而轻松又有一定内涵的表达却可以满足当下大多数网民的欣赏口味。

现展范文篇8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发展模式市场导向西部在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千年里为发展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应抛弃传统旧的发展模式,建立适应西部区情的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以更快、更好地促进西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我个人认为这种新的思路应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制定新的发展目标

在开发目标上,改变在西部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从根本上转向强国兴区富民的目标。从建国开始,国家在西部进崐行生产力布局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家对西部的投入除了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考虑外,大部分时期主要着眼于当地的资源开发,把西部当作东部加工企业的原材料、燃料产地,建立东部垂直一体化的分工体系。西部开发的结果并未使其获得应有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实惠。迈向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具体开发内容上仍然也会包括能源原材料的开发,但从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性上讲,其目标应该是强国兴区富民。所谓强国,是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为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做出贡献;所谓兴区,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标不在是服务于东部的发展,而是要实现西部社会经济的振兴,最终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安定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所谓富民,则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归要结底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使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与生活质量,与全国人民一道尽快崐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二、完善新的开发体制

要开发体制上,要形成与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型西部大开发体制。西部大开发的新开发体制,在开发主体上,不能再是国家为单一开发主体,而是要有广泛的经济主体参与,不仅充分调动西部崐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开发的积极性,而且特别要广泛动员、引导、吸引其它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西部开发;在开发的所有制结构上不能再是单一的国有经济,而是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进行所有制结构创新,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给西部大开发注入活力和生机;在开发的动力机制上,不能再是简单的精神动员,而是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利益激励,是开发投资回报的引导,是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在开发的调节机制上,不能再是简单的命令手段和行政控制,而是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相结合,培育和优化以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市场体系,通过大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同时新的开发体制不能再是封闭的,自我封锁的,而应是全方位的体制,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三、确立新的开发基点

在开发基点上,要立足于区域经济成长,增强自力“造崐血”功能。改革开放以前在西部进行的大规模的生产力布局和建设,都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依靠国家投资来实施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直接掌握的经济资源在全社会的份额逐步降低,国家预算内的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会大幅度下降,因而完全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来进行西部大开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西部大开发的基点,要立足于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成长上,增强西部地区自身的“造崐血”功能。就西部地区在而言,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在自力更生,发奋崐图强,开拓进取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西部地区人民崐群众投身大开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调动和挖掘崐一切可以用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大开发;要在大开发中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自身的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结构精简的改革步伐;还要营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稳定国内外的资金、人才、崐企业进入西部进行开发。

四、转变旧的开发导向

在开发导向上,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因而很长时期以来的开发思路往往是“立足资源优势崐搞开发,但是资源性产业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会逐渐消失,这在西部地区的一些矿产业中已经正在显现出来;同时,我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已崐发生重大变化,大部分领域出现买方市场,从供给约束转向崐需求约束,加工生产能力的过剩以及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开发的深度,产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崐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港口优势加快利用国外的资源,降低了对西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崐略的实施中再以资源导向进行开发显然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市场导向进行开发。要从简单地着眼本地资源搞开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要从单纯的开发能矿资源转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要从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五、确立新的开发模式

在开发模式上,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重视资源崐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传统的“有水快流”、竭泽而鱼、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粗崐放型开发模式,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剧趋势,既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严重影响全国的经崐济社会发展,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潮流。因而,西部大开发只有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才能得到其它地区的支持和全国的支持,也才能造福于子孙后代。要实行重要资源崐的保护性开发,重要资源应先考虑从国际市场上低价进口,战略性资源应减少开采强度而留有储备,一般性资源在开发中要提高采收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在大开发中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评估应成为项目硬性的约束;要把再造山川秀美,生态建设作为大开崐发的重要内容,严禁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保护大江大河的源头和上游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封山育林,植树种草;还要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在大开发中打破“越穷崐越生,越生越穷”的贫困恶性循环,提高人口素质。

六、设置新的开局

在开局上,率先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进行开局。西部地域广大,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开发的条件、难易程度、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都不一样;同时无论是国家还是西部地区自身,也都不可能在西部的整个和全部产业进行大规模的平均分布的投资。因此,西部地区的开发,必须从区情、省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防止刮风,防止一哄而起,突出重点,有先有后,先易后难,从点到面。突出重点一方面是开发的区域重点选择上,要以若干核心地区作为经济增长中心,可以按照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西部各省区的省区中心和产业聚集中心三层次重点投资建设地区经济增长极,通过中心区域的重点开发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建设,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增长。另一方面是开发的产业重点选择上,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可以面向市场发展特色农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广适用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良品种技术,开发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发展绿色产业;可以从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出发,利用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发展现代生物产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带动经发展的龙头产业;还可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效益好,能够带崐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

七、树立新的开发观念

现展范文篇9

“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要真正把先进性体现到工作实际中。”浙江温州市各部门的党员在先进性学习教育大讨论中这样表示。

作为浙江省确定的试点市,温州的先进性教育迅速展开。他们提出,不仅要在教育过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有更“强”的声音,更需要在实践中有更“亮”的工作形象,因此,开展先进性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各项任务目标展开,使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让群众可知可觉、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温州市各项工作逐渐呈现出新面貌。开发区招商局改变工作作风,走出去上门服务。只要有任何招商信息,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否是休息日,开发区招商局的党员总是上门拜访,以诚挚来感动客商。市行政审批中心的个窗口的党员要求自己对投资者再热情一点,处理问题再细心一点,各项服务再周到一点,解决问题再快一点,并按“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方式,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

和温州的情况相似,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先进性教育带来的一些可喜变化正在各地悄然发生:把开展先进性教育的成效落实到加快本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为民造福上来,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保证;克服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视野和思路上狭隘保守,拿出促进发展的新举措、新招数;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深入地研究,站在新的高度考虑操作层面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江苏南京市立足于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优势,加快探索既快又好发展的新途径,谋求以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三大布局体系为支撑,构筑城乡协调、南北联动、跨江发展的新格局,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的销售收入突破亿元,软件研发等五大新兴高端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左右,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

吉林长春市则坚持工业先行,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基地。依托一汽集团和汽车开发区,打造两千亿乃至三千亿级的产业,同时以开发区为载体,整合全市汽车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把整个长春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汽车城”。

江西南昌市以建设现代制造业为核心战略,主动对接“长珠闽”,积极融入全球化,抢占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先机,把南昌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规划到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制造业增加值总量的以上,探索出一条独具南昌特色的以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为核心战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把科学发展观融入不同地域的不同实际,形成的不同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从宏观上形成了各具特色,全面发展的和谐旋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这次算是真正看到了,感受到了。”河北沧州农民从党员干部表现出来的新作风中得到了新感受。他们说,帮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今年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河北农村。“你们村里的常见病是什么?”“平时在哪里看病?”“买过假药吗?”“药价贵吗?”带着这些问题,他们进入卫生室、诊所和贫困农民家中,一路了解农村用药情况。经过沟通交流,大家深有感触。“工作一定落到实处,我们绝不作秀,”司长赵晓鸣说,我们了解到了农村药品市场和农民用药的第一手资料,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

发展是硬道理,为人民发展更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通过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这个道理逐渐成为广大党员的共识。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为之一变。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现展范文篇10

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和实施规划的合力。

第十七章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按照“强化、转化、弱化”的要求,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市场主体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注重加强社会公共政策的研究设计,完善实施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维护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大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步缩小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获得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行政许可方式,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合理区分行业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对市场竞争类行业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加强事后监管;对垄断性行业依法加强管理。

完善市区(县)两级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加强市政府综合调控、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职责,加强区县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职责,积极推进乡镇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依法规范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确定和人员编制核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分类考核机制。

(二)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按照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的要求,继续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逐步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坚持和完善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支撑体系,推进跨部门、集约化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业务协同办理和网上服务的工作格局。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政风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的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立法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制度。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以继续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

政府信息公开

为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知情权,*率先制定并实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建立了市、区(县)两级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形成提供集中查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免于公开类信息备案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同时,在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力大的一批行政职能部门推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试点,通过政府公共检阅点、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和档案馆等多种渠道,依法为社会和市民及时公开信息。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拓宽公开范围和渠道,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争议解决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社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监察、审计部门要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十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完善规划体系

明确各类规划功能。要不断完善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县规划共同组成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组织编制若干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的依据;组织编制区县规划,把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予以细化和落实。

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促进专项规划、区县规划与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以及各级各类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相互协调。

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编制各级各类规划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要认真听取本级人大、政协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要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听取公众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

(二)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强化规划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各类规划中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制度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若干意见》要求,要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的衔接协调机制,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建立规划的评估调整机制。

实施规划评估。规划实施一段时期后,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扩大公众参与。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规划,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

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

根据规划指标的不同属性,“*”规划的主要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尽可能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强化政府意图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