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队伍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4:05:54

委员队伍建设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1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2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3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要在“选人”上下功夫;要在“培育”上下功夫;要在“激励”上下功夫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4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要在“选人”上下功夫;要在“培育”上下功夫;要在“激励”上下功夫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5

1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现实价值

第一,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壮大,给予学生更多心理帮助。在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期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心理委员队伍进行有效选拔,并且加大对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力度,给予心理委员队伍更多的心理教育和培养,提升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效性,而且在以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存在缺少相关心理辅导教师的问题,由于心理辅导教师的缺少,使得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难以更好满足对于学生的良好心理培养和帮助,所以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对心理咨询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进行弥补,提升心理咨询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最大化的发挥出心理委员队伍人员的工作作用和价值。第二,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选拔心理委员队伍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潜力和热情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中,进而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并且也能在工作和帮助他人期间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到更多的同学。同时,心理委员队伍也能发挥出自身“朋辈心理保健员”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高校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校园氛围,让高校在教育教学期间,培养出更多有服务热情和责任心的学生,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第三,建设心理委员队伍,可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的提高,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也可以发挥出心理委员队伍离学生学习场地较近的优势,在与学生接触和联系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具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和帮助,发挥出心理委员队伍的正面宣传作用,提升心理健2020年第04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康教育质量和影响力,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第四,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可以打破以往传统高校心理辅导模式,通过心理委员队伍更加生动和有趣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和游戏,让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心理辅导效果得到增强,让学生在辅导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好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目前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在建设心理委员队伍期间,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并且对于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中,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其一,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存在缺乏健全的选拔制度和机制的问题,在选拔新的委员队伍期间,未能结合相应的选拔制度和机制,来实现队伍的专业化选拔,通常是以性格活泼开朗的、心理健康为标准选择心理委员,这种选择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选择出符合条件要求的心理委员,但长时间如此,也很难对每个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进行保障,进而使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影响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第二,现阶段,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在发展期间,依然存在忽略心理委员队伍培养的工作问题,在明确责任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通过心理委员队伍培养的方式,提升心理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于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难以更好通过对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给予其他学生更好的心理帮助和辅导,从而制约和阻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在新时期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也需要以创新的手段来进行,当前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期间,依然存在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和表面化的问题,认为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要解决班级内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完成班级内部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即可,未能有效意识到发挥自身心理辅导榜样和示范的重要性,在应用信息化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在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期间,通常是以开展心理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的方式为主,未能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进而影响心理委员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如果缺乏去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忽略对相关创新方式的应用,也会使心理委员被其他学生视认为教师的“眼线”,难以更好发挥出心理委员的工作作用,导致其他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也很大程度上容易降低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通过建立心理委员激励与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调动心理委员帮助他人的主动性,提升心理委员队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在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没有通过良好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方式,对心理委员进行良好的激励,进而使部分心理委员在工作或宣传教育期间出现工作懈怠的心理现象,难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促使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3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构建完善的队伍选拔机制。在建设高校心理委员队伍的过程中,为更好满足相关心理辅导和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则需要构建完善的队伍选拔机制,促进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而且通过严把选拔环节,也能进一步对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进行保障,让心理委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和技术性的发展。首先,在队伍选拔机制创建期间,对于心理委员的选拔,必须坚持严肃认真,科学规范的原则,转变以往以心理健康、乐观、愿意帮助他人为标准的选拔方式,进而更好促进心理委员队伍选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对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时效性和长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让其更好服务于他人和其他学生。其次,在创建队伍选拔机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坚持自愿报名、班级推荐的原则,然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考察,加强心理测试和培训考核等工作,进而最大化地促进高校心理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发展,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有效性,促使心理委员队伍在工作期间能够给予他人良好的心理辅导和帮助。3.2加强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建设高校心理委员队伍,最主要的是加强心理委员队伍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明确心理委员队伍的岗位职责和义务,通过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提升心理委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一方面,在培养心理委员队伍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心理委员队伍基本素质教育,并且向心理委员队伍讲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岗位规范有关的知识内容,不断促使心理委员队伍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在培养心理委员队伍期间,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团体训练活动的方式,丰富心理委员队伍的知识面,让其了解更多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常识有关的内容,给予其他学生更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帮助。另一方面,为更好满足心理委员队伍的学习需求,学校也可以对心理委员队伍开展需求调查,了解心理委员队伍和相关人员在学习期间,想要学习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进而采用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和培训方式,满足心理委员队伍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心理委员的成长,提高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质量和效果。3.3积极创新队伍工作的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则需要发挥出心理委员队伍的作用和优势,给予不同学生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帮助。在建设新的委员队伍期间,需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队伍创新工作方式,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差异和需求,对学生进行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缓解不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针对大一学生,新的辅导员队伍可以通过开展新生适应专题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活动,对大一学生进行良好的帮助和心理辅导。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可以通过开展情感压力疏导和人际交往为专题的心理辅导活动,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帮助。对于大四和考研以及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压力缓解、考研压力缓解为专题的心理教育活动,具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更好提升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有效性,则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化心理辅导和学习的作用,心理委员队伍在建设期间,可以采用构建网络化心理委员队伍的方式。要求心理委员队伍通过网络化平台去学习和积累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对其他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而在发展心理委员队伍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同时,也能给予其他学生更好的帮助,提升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性。3.4创建委员激励与评价机制。在新时期快速发展过程中,创建针对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良好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策略,发挥心理委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通过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方式,了解心理委员队伍活动,开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对于表现良好的心理委员,可以通过颁发荣誉称号、给予奖励的方式,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累计相应学分、发放奖学金、荣誉证书的方式,对心理委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进行计划,进而有效防止心理委员队伍,在工作期间出现懈怠心理,促进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而且通过创建激励和评价机制,也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心理委员队伍的解决心理问题能力和情况,具有针对的去培养心理委员队伍。

4结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和影响,而且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也可以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完善和创新。需要高校构建完善的队伍选拔机制、加强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创新心理委员队伍工作方式、创建委员激励与评价机制,推动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让其更好满足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璐璐.新时期高校心理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45-146.

[2]王文鑫,李淑娜.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73-74.

[3]付荣荣.高等学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实践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0-23.

[4]王嘉嘉.探究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与心理委员队伍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41-44.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6

根据嘉善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镇在缪家村和*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一年来实施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现状

*镇按照县残联的要求,经过公开选聘,在符合条件的两个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的发挥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自去年12月,县残联发文,要求辖区内持证残疾人数达到50名的村(社区),公开选聘1名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残疾人作为专职委员,协助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残疾人管理残疾人”这一工作模式,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反馈残疾人的建议、要求和呼声、上情下达、下情上递,做好政府、残联组织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县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必竟才一年左右时间,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所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和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提高专职委员的业务水准、加强工作引导、提升服务质量,让专职委员更好地服务残疾人。

二、*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实践,我们感到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形势是喜忧参半、任重道远。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从一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文化素质不够。按要求选聘为专职委员的农村必须初中(含)以上、城镇为高中以上文化,但残疾人专职委员涉及的工作面很多,如上级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组织残疾人活动、扶贫帮困、维权调解、登记建档等,初中文化已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的需要。

2、业务素质不高。在座谈中了解到两个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普遍对业务的开展不是很清楚,觉得无从下手,检查《嘉善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填写。

3、敬业精神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走访残疾人,全面掌握所属残疾人的情况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但我们发现他们对所属残疾人情况掌握不多,因此必须要加强敬业精神,切实发挥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责。

4、村、协会督导不力。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村两委对此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重视起来。

三、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配备社区(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好社区(村)残疾人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

1、选好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村(社区)要重点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残疾人数较少的村(社区)要开展几个村(社区)联合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试点,要在选人用人上狠下功夫,把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愿望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残疾人选聘为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2、加大村(社区)组织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领导力度。村(社区)组织特别是党(总)支部要把专职委员工作放大重要议程上,要尽力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使他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常用办公用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在上级对专职委员补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及其工作表现另外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经济补助。

3、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升专职委员队伍综合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过硬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日常管理方面,要以村、协会为主,县镇残联为辅,村、协会要由专门人员具体指导专职委员开展工作,特别是每年当中专属于残疾人节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来,要指导好“嘉善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及各种相关台帐材料的完善工作。县镇残联要定期对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业务培训方面,要以县镇残联为主,县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业务培训,镇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重点在残疾人政策、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县镇残联还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一些残疾人专职委员座谈会,交流彼此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精心劲力为残疾人服务。

4、注重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五大员”作用。发挥好“宣传员”作用,专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7

根据**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镇在缪家村和**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一年来实施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现状

**镇按照县残联的要求,经过公开选聘,在符合条件的两个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的发挥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自去年12月,县残联发文,要求辖区内持证残疾人数达到50名的村(社区),公开选聘1名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残疾人作为专职委员,协助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残疾人管理残疾人”这一工作模式,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反馈残疾人的建议、要求和呼声、上情下达、下情上递,做好政府、残联组织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县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必竟才一年左右时间,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所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和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提高专职委员的业务水准、加强工作引导、提升服务质量,让专职委员更好地服务残疾人。

二、**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实践,我们感到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形势是喜忧参半、任重道远。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从一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文化素质不够。按要求选聘为专职委员的农村必须初中(含)以上、城镇为高中以上文化,但残疾人专职委员涉及的工作面很多,如上级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组织残疾人活动、扶贫帮困、维权调解、登记建档等,初中文化已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的需要。

2、业务素质不高。在座谈中了解到两个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普遍对业务的开展不是很清楚,觉得无从下手,检查《**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填写。

3、敬业精神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走访残疾人,全面掌握所属残疾人的情况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但我们发现他们对所属残疾人情况掌握不多,因此必须要加强敬业精神,切实发挥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责。

4、村、协会督导不力。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村两委对此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重视起来。

三、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配备社区(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好社区(村)残疾人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

1、选好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村(社区)要重点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残疾人数较少的村(社区)要开展几个村(社区)联合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试点,要在选人用人上狠下功夫,把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愿望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残疾人选聘为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2、加大村(社区)组织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领导力度。村(社区)组织特别是党(总)支部要把专职委员工作放大重要议程上,要尽力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使他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常用办公用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在上级对专职委员补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及其工作表现另外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经济补助。

3、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升专职委员队伍综合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过硬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日常管理方面,要以村、协会为主,县镇残联为辅,村、协会要由专门人员具体指导专职委员开展工作,特别是每年当中专属于残疾人节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来,要指导好“**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及各种相关台帐材料的完善工作。县镇残联要定期对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业务培训方面,要以县镇残联为主,县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业务培训,镇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重点在残疾人政策、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县镇残联还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一些残疾人专职委员座谈会,交流彼此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精心劲力为残疾人服务。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优良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肩负着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人民调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和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人民调解员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的强调,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些都对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提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决策部署,确保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依法推动。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坚持择优选聘。按照法定条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吸收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坚持专兼结合。在积极发展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同时,大力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

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不同特点,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三、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员选任工作

1.严格人民调解员选任条件。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既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人民调解员应由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关行业、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2.依法推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通过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行政区域内村(居)民委员会、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推选产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有关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任期届满,应及时改选,可连选连任。任期届满的原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应向推选单位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新当选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3.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员聘任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聘任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并颁发聘书。要注重从德高望重的人士中选聘基层人民调解员。要注重选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医生、教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专业人士和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干警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退休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要积极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有3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有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条件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有1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派驻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应有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

(二)明确人民调解员职责任务

4.人民调解员的职责任务。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线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在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方式方法,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人民调解员对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的,无正当理由不得推诿不受理;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注重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发现违法犯罪以及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苗头隐患,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机关;主动向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情况,认真做好纠纷登记、调解统计、案例选报和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自觉接受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和基层人民法院业务指导,严格遵守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规定,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认真完成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加强人民调解员思想作风建设

5.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教育引导人民调解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人民调解员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弘扬调解文化,增强人民调解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6.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教育人民调解员严格遵守和执行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树立廉洁自律良好形象,培养优良作风。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查处人民调解员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7.加强党建工作。党员人民调解员应积极参加所属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员标准,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发挥党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具备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单独建立党组织,落实基层党建基本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四)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

8.落实培训责任。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分级负责、以县(市、区)为主,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骨干调解员的岗前培训和年度培训,指导和组织司法所培训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市(地、州)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大中型企业、乡镇(街道)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骨干调解员的岗前培训和年度培训;省(区、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人民调解员培训规划,组织人民调解员骨干示范培训,建立培训师资库;司法部负责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规范培训内容,开展人民调解员师资培训。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吸纳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专职人民调解员等作为培训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基层人民法院要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和人民调解员队伍状况,积极吸纳人民调解委员会进入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名册,通过委派调解、委托调解,选任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加强司法确认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力度。

9.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调解员协会要根据本地和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特点设置培训课程,重点开展社会形势、法律政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和载体,采取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案例评析、实地考察、现场观摩、旁听庭审、实训演练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员网络培训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人民调解员培训深度融合。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开发人民调解员培训课程和教材,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员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五)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管理

10.健全管理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员聘用、学习、培训、考评、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人民调解员名册制度,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定期汇总人民调解员基本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通报人民法院,方便当事人选择和监督。建立岗位责任和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11.完善退出机制。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对偏袒一方当事人,侮辱当事人,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或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人民调解员,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对因违法违纪不适合继续从事调解工作;严重违反管理制度、怠于履行职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不能胜任调解工作;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履职;自愿申请辞职的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部门应及时督促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12.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发挥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的积极作用,推动在村(居)民小组、楼栋(院落)等建立纠纷信息员队伍,帮助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线索隐患。发展调解志愿者队伍,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城乡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等司法行政系统资源优势,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合力。

13.建立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调解纠纷需要,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设立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由法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和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相关专家负责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可以是包含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区域性综合型专家库,也可以是某一特定行业、专业领域的专家库。

(七)强化对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保障

14.落实人民调解员待遇。地方财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的安排和发放应考虑调解员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明令禁止兼职取酬的人员,不得领取人民调解员补贴。对财政困难地区,省级要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单位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法为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提供场所、设施等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省(区、市)司法行政部门或人民调解员协会应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每半年或一年向社会公开人民调解经费使用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15.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工作,完善购买方式和程序,积极培育人民调解员协会、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鼓励其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

16.落实人民调解员抚恤政策。司法行政部门应及时了解掌握人民调解员需要救助的情况,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待遇。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死亡的,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抚恤等相关待遇。探索多种资金渠道为在调解工作中因工作原因死亡、伤残的人民调解员或其亲属提供帮扶。

17.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人身保护。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或者本人及其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调解员协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维护其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人身保障机制,鼓励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单位和人民调解员协会等为人民调解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要把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指导。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着力解决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水平。人民调解员协会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积极做好对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培训、典型宣传、权益维护等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服务和管理。

(二)落实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各级政法委要将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人民法院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的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保障责任,会同司法行政部门确定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民政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落实相关社会救助和抚恤政策,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各方面对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9

今年,市委统战部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全年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工作早开展,情况早掌握、问题早解决”的要求,及时制定调研方案,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目前,全市共确定1836名党外代表人士,其特征: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层次不高。据统计,市党外代表人士呈不断增长趋势。以为例,党外代表人士达1836人,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但是,市仅有省一级党外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市一级党外人大代表11人、党外政协委员8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1人,而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缺乏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的带头人,党外代表人士影响力大多局限于本市。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成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主流。从登记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别占党外代表人士总数的57.8%和20.37%,占绝大多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纪轻、见识广、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理想抱负大。他们大多是自己从事行业、领域的成功者,注重个人价值,有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积极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思想认识上具有“混合属性”。由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种媒介影响下,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响较大,在思想认识上就形成了“双重性”: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肯定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绩,又认为共产党监督机制不健全,羡慕西方政治制度。

二、市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1、坚持出大政策,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政策营造的环境是让党外人士最放心的发展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两办名义下发所有涉及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切实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实打实优化环境。一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优化舆论导向。从到,我们共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评选表彰“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12个,组织开展评选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市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先进个人、市工商联优秀会员等全市性评先评优活动12次,并逐步从部门开会表彰向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彰过渡,强力提升宣传层次,旗帜鲜明地表明市委对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态度,引导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工作。二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规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先后发文建立健全了市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市司法机关同派、市工商联工作联系制度等,制定了《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并多次调整市委常委会议成员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名单,不断强化各部门支持、参与统战工作的联席机制,严格按照发展规划培养选拔干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为党外代表人士排忧解难。把排忧解难的重点放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人数最多、领域最广、反映问题最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上面,先后开展了“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等6次,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四是始终注重用大政策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展。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办公会议纪要》,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帮助非公经济成功渡过金融危机。

2、坚持搞大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工学冲突严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的现实状况,我们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寓教于乐的培训模式,着力创新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一是建立新的培训机制。组建党外代表人士与基层统战委员混合培训班,实行周末培训制度,推动党外人士与统战干部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省、市高校建立长期讲课联系机制,高标准聘请省、市着名学者、教授以及、市领导讲课,提升培训水平。二是建立新的培训方式。把召开“认识自己”恳谈会作为培训班的第一课,引导学员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在教学中大胆采用“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扣子大家解、收获大家谈”的互动方式,确保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学得深、学得透;制作“正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成长提示卡,并辅以大量的异地教学、实地考察,切实变教员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每月由学员组织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提升学员的培训兴趣,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学员快速成长。特别是量身定制的成长提示卡,不仅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发现的缺点、不足,还跟踪学员三年内的发展情况,并反馈给学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变有限的集中培训为无限的跟踪培养。三是科学选择新的外出培训地点。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国家作为外出培训的首选,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提高能力。先后组织15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到等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考察,到大学、大学等高校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

3、坚持建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凝聚力量。先后建立了市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台胞台属联谊会、侨胞侨属联谊会以及宗教协会和行业商会等10余个社团组织,基本将派、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六个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囊括进来,为党更好地团结党外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市率先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吸纳“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一定职业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自主择业脑力劳动者”191人,将松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团体。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助推科学发展。搭建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的平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思路开展“尖点子”、“共谋发展,共建和谐”、“进村入企、问计于民”等主题活动。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的平台,围绕“非公企业现在遇到什么困难?非公企业急需我们解决什么困难”活动主题,组织发动全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参加“排忧解难”、“双联双促”、“共同约定行动”等系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困难490多个。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和企业项目资料库,同时在《统战网》设置“科技与生产力”专栏,将党外知识分子按其掌握的技术技能分类设立“人才榜”,将企业按所需技术类别分类设立“求才榜”,推进党外知识分子与企业合作。搭建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的平台,定期组建赴台经贸考察团,定期参加全国部分中等城市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据不完全统计,四年里共接待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台商子弟学校师生和台湾浚辰科技有限公司等台湾同胞28批(次)320多人来资考察,引进郴丰鞋业等台资企业4家。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促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按标准给乡镇、市直单位配齐党外副职,积极探索配备党外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拓宽党外干部任职职位;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党外科技特派员21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33个,帮助非公企业推广新技术96项,引进新品种137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9家,创办专业协会或合作社12个,共实施科技项目136项,其中部级5项、省级20项。

4、坚持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检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效。长期以来,市在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上,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政治安排,按照规定进行实职安排,并且积极拓展党外职务领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发展迅猛。目前,我市共有党外领导干部133名,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名,正科级干部22名;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及28个乡镇均100%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其中党外乡镇长3名、党外政协联络组长1名;全市26个政府工作部门,有16个部门配备了17名党外班子成员,其中政府部门行政正职1名;在省市县三级换届中,市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8人;在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上,也确保了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比例达到要求。

大胆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成果。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44%;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东江湖鱼成为航空指定食品,冷水鱼获全省首张水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狗脑贡茶多次在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九三学社市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教育先进基层委员会;积极参加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活动,矿业集团机电公司总经理、九三学社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菊生被中共省委、省政府记“抗冰救灾二等功”,全市工商企业主们捐赠了价值400多万元的物资支援抗冰救灾和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实践证明,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经得起考验,是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三、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特征现状,认真研究我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

1、制度建设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大胆使用干部,让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个人形象;要大力推动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五大平台”制度化,展现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科学发展实效;要大力推动参政议政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制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2、培养教育是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造就一批能与我们党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党外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探索把群众公认、组织肯定、学术造诣高、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知识分子培养成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强化统战理论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教育和帮助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3、完善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深入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基层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硬性的措施。一是要科学确立选拔培养标准。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标准要进一步突出其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格形象、较强的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出台选拔培养的硬性措施。在各级党委制定的领导干部中长远培养选拔规划中,要明确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政法系统和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比例,党外职位可从正副乡镇长、正副局长逐步拓展到党外人大主席、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和专业技术性职位;要明确统战部门对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荐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立足党的需要、社会需求、个人追求,全面反映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要有目标导向作用,利于引导、鼓励被评议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四是要为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搭建适用的平台。要让评价体系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评先评优中发挥其指导、引导作用,体现其权威标准。

委员队伍建设范文篇10

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政法机关肩负着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专门力量。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政治效果。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法机关的服务职能显得更加突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服务的思想,增强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政治任务。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服务型政法机关”为重要载体,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工作重点,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目标,大力推进政法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

4、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是政法队伍建设的重点,只有好班子才能带出好队伍。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要以中发[1999]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选配好政法机关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真正把政治强、作风硬、熟悉政法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政法机关的主要领导岗位。政法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知法懂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和领导水平。不符合任职资格和条件的人员不能进入政法机关领导班子。

5、市委政法委员会是市委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应有从事过政法工作或在政法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干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应为同级政府职能部门正职职级。

市委政法委员会要积极履行协助市委及市委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领导干部的职能,加强同市委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研究制定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措施。市委及市委组织部应支持市委政法委员会发挥协管政法干部的职能作用,听取其对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建设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按照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要求,市委拟任免市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必须事先征得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的同意,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办理;副书记的任免,应书面征求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的意见,并报十堰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法委员会备案。

市综治办是市综治委的常设办事机构,应为同级政府职能部门正职职级,综治办主任由市委政法委员会一名副书记兼任,并按同级政府职能部门副职职级配备一至二名专职副主任。乡镇办、管理区(处)政法(综治)办主任应由同级党委或政府副职兼任。符合条件的乡镇公安派出所所长可担任乡镇副职专抓政法综治工作。

6、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1999]6号文件)和**发[2003]4号文件、十发[2003]19号及丹文[2003]2号文件规定,市委在拟任免、调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党组(党委)书记和院长、检察长、局长时,必须事先征得十堰市政法部门党组(党委)的同意,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依法定程序办理;在拟任免、调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党组(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副检察长、副局长及党组(党委)成员时,必须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政法委进行考察,并征求十堰市政法部门党组(党委)的意见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办理,同时报十堰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法委备案。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的任免,在市委任免后,分别报十堰市委组织部、十堰市委政法委、十堰市司法局党委备案。市委直接管理的政法机关正、副科级干部应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政法委共同考核后由市委任免;市委组织部管理的政法各单位正、副局级侦察员、检察员、审判员应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政法委共同考核后由市委组织部任免。

7、加大政法部门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按照中发[1999]6号文件规定,各级政法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原则上在同一地区、同级班子里任职满十年必须交流,在同一职位任职五年以上,原则上要实行轮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同一地区、同级班子里任职十年以上也必须在系统内对流,在同一职位任职五年以上,原则上要实行轮岗。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异地任职和任职回避制度。担任市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政法部门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在热点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要实行轮岗,特殊情况可以跨部门交流。要处理好干部交流、轮岗与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关系,一、二把手原则上不同时交流。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交流决定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

8、各级政法机关领导班子要加强自身建设,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政法机关职能、职权的特殊性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一把手自身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担负起加强班子建设的责任。政法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党性观念、大局观念和纪律观念,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办事坚决果断,养成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要严格政法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班子内部和干部群众的监督,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9、科、所、队、庭、室等基层政法单位的领导,处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其素质的高低,作风的优劣,直接体现政法机关的形象,应大力加强基层政法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把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政法干警选拔到基层政法单位领导岗位上。要进一步加强政法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10、加强对政法机关科、所、队、庭、室等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丹江口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丹文[2003]2号)文件规定进行任免、调整。

政法委机关中层副职干部,公、检、法、司内设科室正职、副局级单位副职、派出机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及相应级别派出机构)正职的调整,由单位党委(党组)提出任免意见,市委政法委考核、任免,任前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备案;副职由单位党委(党组)提出任免意见,市委政法委考核、任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乡镇办区(处)综治办主任的任免、调整,由乡镇办区(处)党委提出任免意见,市委政法委考核任免,任前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备案。

市人民法院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等法定职务的任免,由单位党委(党组)提出任免意见,市委政法委考核后按有关法律规定提请市人大任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1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法队伍建设领导责任制。各级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要经常了解、检查和掌握本系统、本单位政法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和纪律作风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苗头,把违法违纪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因领导,管理不力,致使本系统、本单位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纪律作风涣散,群众满意率较低的,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通报批评、诫免谈话、限期整改、取消单位和个人评先资格,暂缓提职、晋级,免职或引咎辞职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等方式,追究政法部门领导的责任。对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发生的问题并挽回影响、损失的从轻或减轻追究领导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12、加强对政法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要组织广大政法干警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政法干部的头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上来,不断实现政治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确保政法干警政治上永远合格。

1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推进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要顺应时展的趋势,把握新形势对政法队伍素质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提高政法队伍素质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教育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要加强政法干部培训基地建设,按照干部分类管理的要求,实施分类培训,重点抓好政法干警的在职培训。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种形式的业务竞赛活动,努力形成学习法律、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法院、检察系统要制定在职人员学历教育计划,使在职人员的学历达到《法官法》、《检察官法》的要求。政法各单位都要组织、支持、鼓励政法干警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要建立健全政法干部教育培训和素质考核工作机制,每年应对政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一次全面考核。

14、切实严把进口,疏通出口,纯洁政法干部队伍。政法机关录用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在组织人事部门确定的录用计划内进行,严格执行招录干警省级统一考试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录优秀人才。对违反规定擅自录用的要严肃追究批准者和经办人的责任,被录用人员一律取消录用资格。军转安置部门在给政法机关分配军转干部时,应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要求的基本条件,不符合基本条件的不能进入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队伍。在政法工作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下,政府编制部门应按政法编制的10%确定地方事业编制(上级机关有明文规定的除外),腾出具有执法资格、现处在辅助岗位上的干警到一线办案,以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要切实疏通政法干部队伍的出口,对不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必须调离政法机关。

15、进一步加大政法队伍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政法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借鉴外地政法队伍管理工作经验,大胆探索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法队伍管理模式,力争做到管理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执法更加公正,监督更加有效,服务更加热情,促进公平和正义在全社会的实现,真正体现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

16、大力开展创建“服务型政法机关”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密切警民关系,为发展第一要务服务。创建“服务型政法机关”是全市政法机关实践“三个代表”,实现“执法为民”本质的有效载体,是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活动,使全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执法为民”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树立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17、政法部门要按照“从严治警”的要求,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管理。全市政法机关要组织广大政法干警深入学习、严格执行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制定的“四条禁令”及政法各部门的各项禁令和规定,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违法错案责任追究制,确保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减少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对违法违纪案件一经查实,要从严惩处。

18、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发[1999]6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保障党员行使权利,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肃党的组织纪律,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警的责任。

四、为政法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9、各级党委要把政法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办案和政法干警依法行使职权,帮助排除干扰和阻力,解决执法难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自觉依法办事,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部门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或干预政法机关正当的执法活动,努力为政法机关创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20、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办发[1998]30号、**文[2002]1号、**发[2003]4号和**纪发[2003]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好政法经费保障问题。要按照中央关于“政法部门所需经费,一律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的要求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确保基本需要,保证重点支出,支持贫困地区,讲求资金效益”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经费保障机制。要本着确保政法干警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岗位津贴等政策性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政法机关行政经费和正常办案经费,确保侦办大案、要案所需专项经费的要求,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大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治安防范经费的投入,改善政法部门的技术装备,加快科技强警步伐。

坚决执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政法各部门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一律上交财政。严禁把罚没收入与政法经费挂钩;严禁给政法机关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款“调控”指标;严禁给政法一线办案单位和干警下达罚没款创收任务以及将干警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与罚没款收入挂钩;严禁政法机关以办案为由,向涉案单位索要、摊派办案经费。凡违反上述规定的,要按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281号令)和《关于贯彻中办发[1998]30号文件,**文[2002]1号文件精神对政法机关财政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的意见》(**纪发[2003]2号)严肃处理。各级政法机关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