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治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5:24:24

网瘾治疗

网瘾治疗范文篇1

关键词:网瘾;网瘾治疗;网络道德教育;信息素养

目前,我国网瘾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网瘾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显示,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超过1300万人。在无数家庭饱尝子女深陷网络的痛楚之时,网瘾治疗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全国已有300余家机构,收费规模达数十亿元。但当其神秘面纱被揭开时,我们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电击、捆绑、殴打,个别网瘾少年在如此的治疗过程中惨死。究竟是什么促使网瘾治疗领域—这一本应是众多网络沉迷者福音的行业,衍变成了一个吞噬着无数网瘾患者及其家庭的恶魔?

一、“网瘾”根源

虽然网瘾已成为我国大众谈论的焦点话题,但究竟“何为网瘾”,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我国对于网瘾的认识,大多是各个网瘾治疗机构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对网瘾的简单归类。例如,在各种戒除网瘾的学校中,大多将网瘾视作青少年的一种不良行为表现,从而选取行为矫正等手段治疗网瘾。在心理咨询机构中,网瘾被视作心理问题,于是,心理咨询等手段被应用其中。而在涉入网瘾治疗的医疗机构中,网瘾更多地被视作精神疾病,于是药物治疗、脑电波检查甚至电击治疗等手段被广泛使用。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至少有过三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6年8月陶宏开提出的标准;2008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由陶然制定的标准;以及随后由杨永信拟定的标准。其中陶然制定的标准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因其将网瘾视为“精神疾病”,以及人们对于“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的过分解读,使得这一标准并未获得普遍认可和推行。而“何谓网瘾”迟迟无法明确,网瘾治疗又该从何下手呢?众多家长又该如何判断五花八门的网瘾治疗机构孰优孰劣呢?

二、家长们的恐慌与治疗手段的缺失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望子成龙”的期盼。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家长们更是将家庭的未来寄托在这棵独苗上,因此,他们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颇为敏感,稍有“出格”行为,家长就“上纲上线”。加之家长们对于网络或者缺乏了解,或者认识存在偏差,就简单地将网络等同于游戏、娱乐,一旦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极易产生恐慌心理。同时,多数家长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部分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在与子女相处时带有专制色彩。因此,一旦孩子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强行禁止,而不去深人探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当强制禁止的方式无法奏效时,父母们就会愈加恐慌。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之下,家长们只得转而选择所谓的“行走学校”、“网瘾治疗中心”等各色机构求助;至于这些机构的合法从业资质如何,他们大多无从考量。

三、政府缺位引发的治疗团队合法性问题

在网瘾治疗市场日渐形成、各种治疗团队纷纷期盼从中分得一杯羹的同时,政府却失语了。因此,这个庞大市场至今未形成任何可以共同格守的行业规范,利润成了网瘾治疗机构运转的核心。

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研究的缺失。在我国,学术研究具有政府导向特征,政府的引导往往决定了学者的研究方向。而网瘾问题的早期凸显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及时重视,因此,网瘾问题的学术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尽管相关政府组织也曾举办过戒除网瘾活动,但大多流于形式。相关研究的缺失,使得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关于网瘾的合理标准,更逞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二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就目前的网瘾治疗市场来看,涉及教育、工商、医疗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制度规范尚未出台,监管执行起来缺乏依据,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沟通,原本应属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网瘾治疗市场,如今却成了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网瘾治疗机构的建立缺乏必要的准人门槛,其价格、安全、质量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监管。据了解,相当一批网瘾治疗学校并无办学资质,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训练的人员很少,这直接导致了网瘾治疗机构的混乱。总之,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在政府部门的缺位中,网瘾治疗团队的合法性存在严重问题。

四、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缺失致使青少年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其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却存在先天不足。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信息素养,在《纲要》中被重点突出。而网络道德,这一隐形的难以具体测量的信息素养必备要素却踪迹难觅。更为重要的是,各中小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形成了重知识、轻道德的风气。至于网络道德教育,发展更是迟滞。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充斥了众多违法不良信息的互联网,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无异于重型的糖衣炮弹,他们更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侵害。信息技术课程本可以借助自身优势为青少年学生筑起一道有效的防护网,但忽视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业已缺失,更不要提对于网瘾学生的引导矫正了。在这方面,大部分学校只是单纯依靠班主任做思想工作,如果做不通,那么,等待这些学生的很可能就是记过甚至退学。

五、规范网瘾治疗的对策建议

1.尽快明确网瘾的界定标准。我国网瘾治疗市场的乱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瘾界定标准的缺失。人们尚不知网瘾为何物,就急迫地打着“治疗网瘾”的旗号去“悬壶济世”,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解决网瘾治疗市场之乱,必须尽快制定合理的网瘾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在界定网瘾标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网瘾标准不应过分强调时间。如果网瘾标准一味强调时间,很容易将一些正常使用网络的人群纳人其中。这有可能造成针对网瘾的恐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谈网色变”。二是网瘾标准应分级划等。网络成瘾能否被纳人精神病诊断范畴曾引起各方激辩,鉴于此,网瘾治疗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民众的接受度,根据临床研究状况,对其进行分级划等。对于轻度、中度的网瘾行为可以作为心理疾病来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手段,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可以采用精神病治疗手段,借助药物予以控制。

2.政府切实加强对网瘾治疗领域的监管。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一律取缔各类网瘾治疗机构显然不合时宜。但是,市场的利润导向决定了单靠其自身调节难以维护广大网瘾患者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这就

需要政府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加强引导、监管。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及行业规范。网瘾治疗领域之所以乱,就是因为缺少法律规范。网瘾戒除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其中很多问题都是老问题。例如网络监管、未成年人教育、消费者者权益保护、医患关系等,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时可以借鉴以上问题的成熟规范。在法律规范尚未出台之前,上述领域适用的法律对网瘾戒除行业同样适用。二是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合作,共同净化网瘾治疗领域。目前的网瘾治疗涉及多个部门,似乎各个部门都有责任,但具体的责任边界又难以界定。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及时予以确认,如有必要,可以由各部门联合办公,或设立联合机构,明确职责。

网瘾治疗范文篇2

关键词:网瘾;网瘾治疗;网络道德教育;信息素养

目前,我国网瘾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网瘾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显示,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超过1300万人。在无数家庭饱尝子女深陷网络的痛楚之时,网瘾治疗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全国已有300余家机构,收费规模达数十亿元。但当其神秘面纱被揭开时,我们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电击、捆绑、殴打,个别网瘾少年在如此的治疗过程中惨死。究竟是什么促使网瘾治疗领域—这一本应是众多网络沉迷者福音的行业,衍变成了一个吞噬着无数网瘾患者及其家庭的恶魔?

一、“网瘾”根源

虽然网瘾已成为我国大众谈论的焦点话题,但究竟“何为网瘾”,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我国对于网瘾的认识,大多是各个网瘾治疗机构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对网瘾的简单归类。例如,在各种戒除网瘾的学校中,大多将网瘾视作青少年的一种不良行为表现,从而选取行为矫正等手段治疗网瘾。在心理咨询机构中,网瘾被视作心理问题,于是,心理咨询等手段被应用其中。而在涉入网瘾治疗的医疗机构中,网瘾更多地被视作精神疾病,于是药物治疗、脑电波检查甚至电击治疗等手段被广泛使用。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至少有过三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6年8月陶宏开提出的标准;2008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由陶然制定的标准;以及随后由杨永信拟定的标准。其中陶然制定的标准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因其将网瘾视为“精神疾病”,以及人们对于“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连续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的过分解读,使得这一标准并未获得普遍认可和推行。而“何谓网瘾”迟迟无法明确,网瘾治疗又该从何下手呢?众多家长又该如何判断五花八门的网瘾治疗机构孰优孰劣呢?

二、家长们的恐慌与治疗手段的缺失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望子成龙”的期盼。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家长们更是将家庭的未来寄托在这棵独苗上,因此,他们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颇为敏感,稍有“出格”行为,家长就“上纲上线”。加之家长们对于网络或者缺乏了解,或者认识存在偏差,就简单地将网络等同于游戏、娱乐,一旦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极易产生恐慌心理。同时,多数家长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部分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在与子女相处时带有专制色彩。因此,一旦孩子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强行禁止,而不去深人探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当强制禁止的方式无法奏效时,父母们就会愈加恐慌。在“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之下,家长们只得转而选择所谓的“行走学校”、“网瘾治疗中心”等各色机构求助;至于这些机构的合法从业资质如何,他们大多无从考量。

三、政府缺位引发的治疗团队合法性问题

在网瘾治疗市场日渐形成、各种治疗团队纷纷期盼从中分得一杯羹的同时,政府却失语了。因此,这个庞大市场至今未形成任何可以共同格守的行业规范,利润成了网瘾治疗机构运转的核心。

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研究的缺失。在我国,学术研究具有政府导向特征,政府的引导往往决定了学者的研究方向。而网瘾问题的早期凸显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及时重视,因此,网瘾问题的学术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尽管相关政府组织也曾举办过戒除网瘾活动,但大多流于形式。相关研究的缺失,使得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关于网瘾的合理标准,更逞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二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就目前的网瘾治疗市场来看,涉及教育、工商、医疗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制度规范尚未出台,监管执行起来缺乏依据,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沟通,原本应属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网瘾治疗市场,如今却成了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网瘾治疗机构的建立缺乏必要的准人门槛,其价格、安全、质量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监管。据了解,相当一批网瘾治疗学校并无办学资质,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训练的人员很少,这直接导致了网瘾治疗机构的混乱。总之,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在政府部门的缺位中,网瘾治疗团队的合法性存在严重问题。

四、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缺失致使青少年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其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却存在先天不足。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信息素养,在《纲要》中被重点突出。而网络道德,这一隐形的难以具体测量的信息素养必备要素却踪迹难觅。更为重要的是,各中小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形成了重知识、轻道德的风气。至于网络道德教育,发展更是迟滞。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充斥了众多违法不良信息的互联网,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无异于重型的糖衣炮弹,他们更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侵害。信息技术课程本可以借助自身优势为青少年学生筑起一道有效的防护网,但忽视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业已缺失,更不要提对于网瘾学生的引导矫正了。在这方面,大部分学校只是单纯依靠班主任做思想工作,如果做不通,那么,等待这些学生的很可能就是记过甚至退学。

五、规范网瘾治疗的对策建议

1.尽快明确网瘾的界定标准。我国网瘾治疗市场的乱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瘾界定标准的缺失。人们尚不知网瘾为何物,就急迫地打着“治疗网瘾”的旗号去“悬壶济世”,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解决网瘾治疗市场之乱,必须尽快制定合理的网瘾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在界定网瘾标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网瘾标准不应过分强调时间。如果网瘾标准一味强调时间,很容易将一些正常使用网络的人群纳人其中。这有可能造成针对网瘾的恐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谈网色变”。二是网瘾标准应分级划等。网络成瘾能否被纳人精神病诊断范畴曾引起各方激辩,鉴于此,网瘾治疗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民众的接受度,根据临床研究状况,对其进行分级划等。对于轻度、中度的网瘾行为可以作为心理疾病来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手段,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可以采用精神病治疗手段,借助药物予以控制。

2.政府切实加强对网瘾治疗领域的监管。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一律取缔各类网瘾治疗机构显然不合时宜。但是,市场的利润导向决定了单靠其自身调节难以维护广大网瘾患者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政府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加强引导、监管。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及行业规范。网瘾治疗领域之所以乱,就是因为缺少法律规范。网瘾戒除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其中很多问题都是老问题。例如网络监管、未成年人教育、消费者者权益保护、医患关系等,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时可以借鉴以上问题的成熟规范。在法律规范尚未出台之前,上述领域适用的法律对网瘾戒除行业同样适用。二是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合作,共同净化网瘾治疗领域。目前的网瘾治疗涉及多个部门,似乎各个部门都有责任,但具体的责任边界又难以界定。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及时予以确认,如有必要,可以由各部门联合办公,或设立联合机构,明确职责。

网瘾治疗范文篇3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到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泛滥、博客披露他人隐私、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欲解决所有这些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的问题,我们需要千万个罗新安。

罗新安,何许人也?他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罗炳辉将军的儿子。1943年,他于战火纷飞中诞生。建国后读过军校,当过无线电技术员,担任过各级职务。但是,我关注的,可不是他这些个人的传奇历史。他值得公众关注的,还是多年来业余潜心研究青少年问题,尔后在研究实践中涉足教育心理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等。尤以近年来的工作即预防、治疗青少年网瘾,而卓然成家。当着本世纪我国成网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学生网瘾患者高达270万人的关头,他出版了研究心得《网瘾怎么办》,走出去作过数十场青少年教育专题报告,使百余名青少年脱离网瘾走上正道。

为何需要罗新安?本来,操作电脑的是人,事在人为——文明不文明,道德不道德,理智不理智,还不取决于每个人自己?一个孩子,欲戒除网瘾,还不是必须自个儿下决心去戒?当然,这都是的。然而,对于一个已经在自我放纵的轨道上滑得很远很深的青少年而言,欲令其转过身、猛回头,义无反顾地跑回来,谈何容易。尤其是刚刚回转之际,他在新的轨道上心理还陌生,步履尚蹒跚,一步三回头,“行步迟迟,中心摇摇”——当此时也,有个合格的师长在一旁抚之翼之,监督之,鞭策之,那么他的归来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网络治理如同社会治理,亟待召唤志愿者。而且,务必是臻于一流的,亦即知识乃至素养复合型的志愿者。以帮助戒除网瘾而论,志愿者需要多少新的知识。你连电脑常识尚且阙如,上网都不会,怎么跟网瘾患者沟通,让他信服你呢?不仅该会上网,用罗新安的话说,“网瘾主要有几大成因:自我中心性格较强;自我控制力弱;认知偏差;独立需要得不到满足;少年期生理性缺钙以及不良环境等。要解决它,至少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教育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多种学科”。你看,竟须有如此丰富的学识才行!

除此之外,还得有牺牲精神,你得准备他思想再三反复,你得周旋到底才会笑在最后。罗新安接待过一位从甘肃专程赶来的中年女子。她的儿子好不容易考入了浙江一所大学,可网瘾使他茶饭不香,不思学习,大把的钱花在了电脑前,生活费用完了就借钱上网,后来他干脆连考试也放弃了。罗新安告诉对方,孩子迷恋上网,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愿望得不到合理满足。追求独立是12岁以上孩子共同的愿望,而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压制独立。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独立愿望很容易得到满足。例如,在网络对话中,对话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能满足独立的愿望;在电脑游戏中当英雄、成老板,孩子能成为控制一切的独立“主人”,独立感、荣誉感、征服感油然而生。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渐渐摆脱网瘾,你就要放手使孩子独立,让孩子确立自己的责任感,不再“为大人读书”……根据这个意见去做下来,这位母亲打来长途电话:“儿子终于参加考试了,但好几门课不及格。”罗新安又耐心开导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从不考到考,这就是进步,不能急,要慢慢来。"罗新安告诉记者,那位孩子的母亲后来很久没来电话了。孩子转化的过程是很复杂的,有时一句不恰当的唠叨就会前功尽弃。而近两年来,罗新安已经接待过的家长、孩子竟多达二三百人,有时应接不暇。

网瘾治疗范文篇4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青少年的网瘾现状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13—18周岁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而13—18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中学生形成固定性格的主要阶段,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此看来,我国的网瘾青少年人数众多,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2青少年的网瘾诊断标准

事实上,在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对青少年网瘾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笔者结合我国的国情,把青少年网瘾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阶段、成瘾阶段与严重网瘾阶段。

2.1初步阶段

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或者放松心情,青少年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上娱乐,包括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随着次数的增加,青少年逐渐沉迷于网络,在网上娱乐的时间会慢慢延长,偶尔出现了逃学的现象。在网络成瘾的初步阶段,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戒掉中学生的这种坏习惯。

2.2成瘾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网络中,学生在大脑中无意识的上网冲动,网络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网络的内容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学生不能专心地思考学习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只要一看到手机或者电脑就想上网,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法;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更多的时间利用在网络中。

2.3严重网瘾阶段

青少年学生把上网当作生活中唯一需要做的事情,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缓解压力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会因为上网与教师、父母发生冲突。为了上网宁愿逃掉所有的课程,为了上网宁愿牺牲睡眠,为了上网自暴自弃,对生活与学习没有任何信心。有的重度网瘾青少年还会为了上网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在严重网瘾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已处于病入膏肓的状态,除了运用口头劝说来引导他们之外,还需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阻止他们继续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家庭教育方式欠合理、妥当

多数网瘾孩子的网瘾习惯都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少、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都会导致孩子迷上网络,以逃避残酷的现实。首先,父母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孩子看待周围事物的看法。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能为孩子带来很多快乐,在无意中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相反,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则会扼杀孩子的未来,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价值观。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总是互相埋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充满了不满的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就会使孩子对周围的同学、朋友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同时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他们为了寻找一片宁静,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来获得快乐,从而逃避现实。其次,父母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也会把孩子逼向网络世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有限,家长如果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心理,积极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

3.2缺乏学习成就感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但是,能在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屈指可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家里无法获得被重视的感觉,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往往通过玩网络游戏通关来获取一种成就感,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玩网络游戏成瘾的所有中学生中,以成绩差的学生居多,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无法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通过网络游戏上的闯关来获取心理满足。

3.3与同学的关系欠佳

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给他们的学,他们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与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而且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不允许他们与周围的人随便交往,再加上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于沟通交际,所以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有些独生子女看起来很富有,在物质上不缺什么,在学习上有什么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这些物质上的丰富换不来与同伴玩耍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心中的苦恼无人分享,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慢慢地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3.4学校的素质教育不够强

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问题,部份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责任。一些学校的学校教育都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等称号都是势在必得的。由于分数对于孩子的升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部分中学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高分的学生只占少数,多数学生都得不到教师的关心。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同学的指责,甚至在校内被通报批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这些学生就会投身虚拟网络世界中,摆脱现实的困扰,从虚拟世界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4如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1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学会关爱班内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班内成绩较差的学生,用人情去感化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引领他们正确对待网络。首先,成绩是评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不能把成绩当作评定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包括学习与生活上的状况,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做一个令学生信任的朋友。其次,在倾听学生心理诉求的时候,要静静地倾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贸然打断学生的话语,听得多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就会越多,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家庭问起,用一种亲切、温柔的语气来问,然后问他最近在玩什么游戏,该游戏有什么特点,该游戏的什么地方是最吸引他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万万不可沉迷于游戏当中。

4.2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在心理指导方面,可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内讲课,或者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认识。校方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能将其视作可有可无的讲座,要定期开课。邀请心理专家来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带上笔记本,在课后要写心理感受,以此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校方还可以开办学生座谈,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上网的利弊之处。往往同龄间的看法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这个看法,所以可通过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小组间的辩论,分别从正面与反面来辩论上网这一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来揭示上网的利弊:介绍网络知名人物的成功事迹来激励青少年学生;也可介绍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来警告青少年学生。

4.3家校联动,家长监督是关键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学校与家长双方的共同责任,所以班主任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网络成瘾或者有网络成瘾的趋势,就要联系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样地,当班主任老师发现家长教育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方式不正确时,也要提醒家长,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首先,当家长发现孩子网络成瘾时,不能马上批评、责骂孩子,要通过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时间有多长了,家长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为什么孩子网络成瘾了我居然不知道?其次,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应对网络,可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是平时上网的时长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周末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二是不能轻易约见网友,见任何网友都要家长陪同;三是不得点击色情网站等等。

4.4创设和谐的同伴相处氛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治愈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减少他们与网路接触的时间,戒掉他们的上网习惯,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创设和谐的相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人情温暖,消除孤独感,培养他们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使他们爱上群体聚集。例如,班主任要组织思想觉悟高的同学与网络成瘾的学生交朋友,为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而创造条件,如可考虑安排他们拼桌,鼓励思想觉悟高的同学积极引导学生戒掉网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校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校内活动。例如,可举办书法大赛、绘画大赛等文科的赛事活动,也可举办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体力赛事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才华,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减少了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上网时间,把上网时间转移到培养兴趣爱好上,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4.5变网瘾青少年为网创人才

不能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网瘾,相反地,要把网瘾变为网创,积极鼓励学生在网络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可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电台主播、网络原创歌手、网络知名的代表作品,鼓励青少年进行创新。此外,还可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奥运、网络春晚等来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网络文化意识,使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恶习,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丰富的网络活动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兴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上了网上娱乐,部分青少年学生成为了网瘾者,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素质教育不足以及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学习与生活困扰,因此,为了戒掉青少年学生的网瘾习惯,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

作者:丁文娟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网瘾治疗范文篇5

【关键词】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1基本概况

当今社会家庭生活水平发生了千变万化,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需求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而电脑网络发展与运用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都市人易“感”职业倦怠症,因感到职业压力大而郁郁寡欢,浑身疼痛;为逃避职业压力经常酗酒、上黄色网站。这样的人在上班族中越来越多。但对于年幼无智的青少年来说,最容易患上电脑网络上瘾症,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网络成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总数的13.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在我国已经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假日期间上网的人员就更多了。如何把握住自己是一大难题。需要社会、邻里、家庭、学校等的相互关心、配合与正面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2何为网络成瘾症

医学上,成瘾一般被认为是由于成瘾物质所引起的依赖性和行为冲动甚至失控,但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La)实际上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运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上网者会花相当多的时间在使用网络且无法离线也不想离线,进而开始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活动与社交就称为网络成瘾症。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依赖行为,包括无法克制的使用网络、超出预期的使用时间、当无法使用时会烦躁不安或想尽办法上网;对现实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最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依赖者具有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交往等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抽象思考能力,不喜欢遵守社会习俗,而且在个性上往往更为敏感、谨慎、崇高个人主义。对学习、工作跟本不感兴趣,厌烦心理严重;既使在知道网络已对自己生活或周围的家人或朋友造成伤害,却无法停止网络的使用;经由网络行为可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尤其是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助感、罪恶感。电脑游戏与暴力行为:科学家认为,经常玩视频游戏者,由于不断地出现暴力,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强化这些过程。长此以往,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大打出手。科学家还一致认为,传基因和经历不良的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可能是导致冲动和暴力的潜在原因,使孩子将来处于更大的社会犯罪风险之中。电脑游戏与暴力行为与青少年犯错高危人群是有着密切的亲和关系。因此,防止青少年染上网络成瘾症,前景可谓路漫漫。

3人为什么会网络成瘾

从生理因素上分析,上网刺激分泌神经荷尔蒙适应戒断症状,可以得到喜乐或减少不舒服,而成为网络上瘾的成因之一。从个人心理因素上讲,有以下几点:①补偿作用:许多网虫可能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所带来的压力,进而躲到网络的世界中;②替代作用:在网络世界中是不受现实社会规范制约,许多人将压抑已久的本我欲望,宣泄在网络世界中;③幻想与认同作用:使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面对现实时所产生的压力或将自己依附在自己创造的在线角色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角色;④生理需求:网络上大量色情信息和容易获得各式各样的虚拟行为,大大满足了众人对性的需求;⑤安全需求:网络的匿名特质也给人在人际交往间和显露出真实自我一份保护与安全感;⑥爱与隶属需求:虚拟小区的互动也能人被他人关心爱护欣赏鼓励等爱与隶属需求。如果从网络特性因素上探讨,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安全性、自由性使人能放心的在网上与他人互动,不会有现实世界与他们交际时的陌生和焦虑,也不会有面对接触的危险与压力,同时可以呈现自我,使得个人的自主权扩大。在加上行为的不受限故可让人在网中想做什么尽情发泄或满足欲望,所以容易成瘾。

4网瘾表现的形式

4.1网络游戏成瘾这种形式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患者不分昼夜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4.2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就是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并到了成瘾的程度。网络交际成瘾又可分为交友成瘾和网恋成瘾两种。交友成瘾者多在现实生活中有孤僻、自卑等极端性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极不合群,只能在网络中谈心、宣泄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网友成为自己心灵的寄托。与网络交友成瘾不同的是,网恋成瘾者交谈的双方通常是异性关系,并在网上确立了恋爱关系,不可遏止的越陷越深,这类群体多是失恋者或未曾恋爱者。网恋可发展成现实在的恋爱,但往往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4.3网络色情成瘾在网络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各种淫秽文字、声音、图像信息泛滥,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只要稍不留心,就可能误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4.4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成瘾者经常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这种现象与以强迫性物品收集为主的强迫症类似。他们下网后担心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既使这些信息对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也总想查看或者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

4.5网络技术成瘾这类人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编程或游戏程度中不能自拔,这与电脑程序员的工作不同,网络技术成瘾的人往往没有目的,没有计划。

5自测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通过对网络使有者的调查研究,现阶段医务界初步定为以下10条诊断标准,如果受试者肯定的回答超过5条,就可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了。①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②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③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④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⑤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⑥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⑦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学业或朋友关系;⑧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⑨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干劲;⑩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6网瘾由轻到重的四个阶段

目前判断网瘾轻重并无一个特别准确的标准,通常根据网瘾不同程度的表现,将其分成四个阶段并有四种相应的“脱瘾”方法。

6.1依赖网络症状:老师布置的作业,不靠自己动脑思考完成,而是全部依赖互联网。对症下药:家长和学校除了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外,还要在网络的使用、坐姿、上网时间上进行指导,特别是生理上的健康指导,比如上网的时候注意眼睛的健康、维生素的正常摄入等。

6.2迷恋网络症状:一天不上网就觉得难受,但在外界的干扰下还是可以控制的。对症下药:家长要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进行控制和干扰。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把孩子每天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避免亲子关系恶化。可能为孩子安排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与孩子一起旅游、参观,用体验式的现实活动来控制孩子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

6.3网络成瘾症状:意志力已经被网络摧垮了,不上网就失魂落魄,再怎么干预也没用。对症下药:进行封闭式心理治疗,必要时由临床医生加以诊断。同时对电脑进行控制,比如对电脑进行防火墙的设置。家长与孩子约法三章,限制孩子的上网内容、时间和地点。同时转移孩子的兴趣,在培养自信心等方面鼓励孩子。在营养上也要加强,因为沉迷网络常令孩子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身体机能也受到破坏。

6.4完全沉迷症状:孩子全身心沉迷到网络中,每天上网超过10小时,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对症下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带孩子到专业医院或网络成瘾治疗中心进行封闭式治疗,初见成效后还应该在社区、学校的帮助下长期进行辅助配合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学校在此阶段应该配合家长,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有兴趣、有地方、更广泛地学习,愿意与人交流。比如可能运用团体治疗的方法,从网上拉到网下,让孩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7讨论

要防范和应对网络成瘾行为,我们首先应做到加强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沟通维系技巧训练,其目的是为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与自我肯定,学习新的嗜好,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等,可通过社团活动的推动、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举办正规的电玩比赛等方法具体实施;也可应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治疗等方法,如:根据网络成瘾者不断的练习,增强技术,争取过关的心理特点,把游戏破关的难度增加,让他们不断挫折,虽然不断尝试新技巧仍经常失败,他们就可能失去耐性不得不放弃。其次,应让孩子了解上网的目的意义,目前上网无非是找资料、聊天、娱乐、找朋友等,饭后休息、压力大时和情绪起伏大时等,如果孩子的目的为有益的就不应反对,同时要教育孩子搞好学习时间规划,应在完成作业及功课的情况下,按预定时间上网。父母、教师、辅导人员应具备网络使用的基本技术,知道孩子去哪些聊天室,并教导孩子适当的自我保护技巧,能共同和孩子讨论上网的相关话题或者是共同上网,也可以其人之身反制其人之道;通过网络匿名、虚拟的特性,成为孩子们聊天、联机的对象,以了解其不可告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可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并提供正确知识和建议。

除了以上措施以外,家长应注意计算机设备的摆放位置,不能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卧房内,应放在书房或客厅里,可以善用各种的网络使用记录监控软件,在非规定上网时段,将计算机联机功能上锁等网络监控及限制手段,进一步规范孩子的上网行为。

8结果

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采取分析、对照、排查、监控,解除上网成瘾青少年的压力,拓展孩子的思路,正面引导。给家庭、社会带来稳定,创建和谐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注网瘾拯救孩子[J].中国健康教育,2006,6(16):18.

网瘾治疗范文篇6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出现网络操作时间失控,并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的现象。有网瘾者多由此忽视现实的存在,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情况。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瘾发病率高达15%,人数至少在440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上网成瘾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之间,并且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小网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2.近日,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爆出一条消息:该中心在贵阳、南京等地采样调查测试后发现,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而不常上网、不常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其智力发育基本正常。

3.2014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研讨会上,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与媒体联合开展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挽救行动”开展一年来,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30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云南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中心新近开通了一条“网瘾戒除全国公益心理热线”,并与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史铁尔教授及其同事一起,实行跨区域合作。这是全国第一家由精神卫生、心理治疗、社会工作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层面进行研究和服务的大型团队

4.2014年3月7日《新民晚报》报道,国际游戏开发教育联合会主席纳兰?布什内尔认为“游戏首先是样好东西,它会与人为善的”。这位号称“视频游戏之父”的人对游戏作出的如此结论与网瘾重灾带给社会的难题“大异其趣”。他说:“当初我做第一个游戏时,并不怎么想着当生意来经营,想得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快乐”,“好的东西,在好的时间,就会有好的作用”。而当记者结合网瘾问题问及游戏时间时,这位“老玩童”却灵光一现道“不如发明一种游戏,超过2个小时就会键盘失灵,必须改用脚来调控,这样打游戏的人也就能全身运动了”。他觉得每天游戏的时间最好限制在2个小时之内。

5.调查表明,网络成瘾者上网主要从事以下活动:玩网络游戏: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比例高达40%。网络交友:用OICQ或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包括网恋。网络色情:沉湎于网络色情,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等。搜集信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下载无意义的资料、数据。“开发”新技术:迷恋黑客等技术,热衷自建、个人网页、网站。其他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购物、拍卖等。

6.2014年8月8日,在由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主办的“网络游戏与网络产业研讨会”上,《光明日报》副总编何东平举了一个例子:一个12岁的北京男孩,酷爱电脑游戏,觉得技术不过关,玩得不过瘾,报名参加了一个课余计算机学校。由于有兴趣推动,半年拿到了一个全国计算机考试证书。事实上,很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喜欢电脑游戏,而慢慢地过渡到“计算机应用与实践”阶段。另据报载,南京一个曾获过全国奥林匹克英语金牌的中学生,读高一时,对英语没有多少兴趣,后来他玩OFU的游戏软件,游戏中都是英文,他就查阅字典,游戏之后这些生词就忘不掉了,使学习和玩游戏结合起来,激发了他学英语的兴趣。

7.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的统计数字,2014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为1380万,其中玩网络游戏的85%以上是青少年。另据记者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网络文化处得到的消息,文化部此前进行的第一批违法网络游戏查处工作已经结束,六款游戏和四家网络游戏运营商因违反《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以及《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办法》而被查处取缔。

8.上海某区检察院自2014年至今办理因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8件21人,占受理案件数的19%,同比上升了100%,在其他类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稳中有降的情况下,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却大幅上升。另据韩国媒体2014年8月报道,因网络犯罪案而受到罚款等刑事处罚并记录前科的10~19岁之间的青少年犯罪人数,每天以28人的速度迅速增长。根据韩国警察厅的数据,2014年10~19岁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达10187件,比2014年增加了23%。其中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欺诈及黑客攻击案件,占总数的70%。

9.据《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9月15日报道,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使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得以发扬和传承,9月10日,共青团中央、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在京宣布,首届“盛大杯”全国青少年软件程序设计大赛将于2014年9月至12月在上海举行。此次程序设计大赛意在掀起广大青少年投身游戏软件程序设计的热潮,推出一大批网络游戏和软件产品设计的青少年拔尖人才,用喜闻乐见的游戏产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上空间。

10.据最新赛迪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2014年上半年,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2%,预计到2014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飞速发展的网络游戏产业面临着高达60万专业人才的缺口,而且随着无线技术发展而不断兴起的手机游戏开发,所面临的人才匮乏困境也越来越明显。新闻出版总署副司长寇晓伟表示,到2014年前我国将出版100个民族网游产品,因此加快国内网络游戏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相矛盾的情况下,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使天津游戏学院培养游戏设计与开发精英的责任更为重大。据透露,游戏学院目前已经与国内众多手机、网络游戏厂商及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为全国游戏厂商定向培养专业游戏人才,以学院与厂商强强联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来缓解游戏人才奇缺的难题。

11.2014年下半年,81名上海大学学生因学业无法过关,被集体退学。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马磊表示,这些大学生之所以会被退学,除个别人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等因素外,绝大多数是“玩物丧志”,而纠缠他们的“大魔头”便是网络游戏。大学生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放弃任何课程,把自己关在网吧或寝室里,日以继夜地玩。对这样的学生,学校虽屡屡劝导,但往往收效甚微。

12.2014年10月,据长春警方介绍,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已经占到80%~90%,其中被害人也以青少年居多。仅上半年,长春就发生了三起与网络有关的恶性案件:一起是几名家庭残缺的未成年人,为了上网,到社会上连偷带抢,一天他们将15元赃款交给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保管,被小孩贪吃花掉了。他们就用砖头把这个小孩活活打死了。另一起是一伙十三四岁的小网友,为了上网,抢劫一位在同一网吧上网的青年人,该青年身上没带钱,几名孩子挑断了他的脚筋;第三起,是一个男孩通过上网认识了一个女孩后,将其骗到住处强奸,又将其掐昏,并放火“灭迹”,女孩被烧成重伤致残。

13.2014年10月,一名韩国25岁的青年连续在网吧玩游戏86小时后突然暴毙,引起了韩国以及西方媒体的注意。法国电视台不久前也报道了美国一位母亲痛失儿子的不幸经历:她的儿子曾经玩游戏到了痴狂的境地,当他后来对游戏产生厌倦时,便因厌世而自杀。这些事件使法国不少家长对子女玩游戏产生了警觉。一些家长还在与电子游戏有关的网上论坛发表文章,讲述子女沉迷游戏导致个人及家庭生活受影响的经历。德国有关机构在2014年年底对青少年接触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12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53%的人每周多次或者经常上网,其主要目的是查找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45%的青少年在网上碰到过色情内容,而十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接触过一次网络色情内容。德国专家认为,如今青少年获取的知识有三分之二不是来自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

14.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在游戏内劝告用户在24:00以后下线,注意休息,向用户呼吁:“游戏只为休闲娱乐,切勿沉溺其中”。大多数知名游戏站点都推出《用户文明自律公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达给用户并要求他们确认。上海盛大网络公司还推出了“限时”卡举措,通过全国销售渠道推出数十万张限时游戏卡,用技术手段阻止青少年在午夜12点后登录游戏,初期还免费赠送价值一百万的限时卡。

三、申论要求

1.请你根据给定资料撰写一份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现状的综述。要求:层次分明、概括准确、表达简洁、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400字。(20分)

2.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30分)

3.结合给定资料,针对今后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问题,谈谈你的见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5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激发了人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如一样在侵蚀着某些抵抗力薄弱的人群,青少年正是该人群的主体,他们往往通宵达旦,沉迷于网络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业和正常生活,有的甚至因为网络成瘾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成瘾不仅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也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我国现阶段的网瘾患者年龄跨度大,患病程度深,且多为青少年,他们的辨别和自制能力比较差,很容易被一些色情和不健康的网站所腐蚀,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对网络成瘾应该及早预防,使网络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整顿网吧、网站,促进健康上网,依法处理违法游戏商家。企业也应采取措施减少网络游戏的危害。

2.答案提示

成因:从青少年自身特征来看,青少年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鉴别能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挫折,网络可以为其提供心灵释放的场所。从文化层面来看,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要求。从社会角度来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疏漏、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都能引起网瘾的产生。一些商家纯粹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色情、暴力信息。

为了减少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育职能。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提高自控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教师还应利用班会等时间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游戏的危害性,加强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多进行情感交流。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政府应完善法律制度,使网络犯罪明确化。加强对网吧进行整治,打击取缔地下网吧,同时要查处色情网站,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使游戏室规范化。政府应利用法律手段使游戏软件开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开发优秀健康的游戏,利用技术手段限制上网时间等。

3.答案提示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占到全球网民总数的十分之一,而且网民中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一状况反映出青少年对互联网的热爱,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重大影响。

网瘾治疗范文篇7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陷入网络传销事件频发。随着QQ、微信的日益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QQ群,微信群骗取学生的信任,他们假借“交朋识友”的名义,编织谎言,来骗取学生,然后设法引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进入传销组织。

2、遭受网络诈骗屡见不鲜。网络的发达,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危害,当前网络诈骗越来越多,调查发现,30.0%的高职大学生曾经遭受过诈骗,还有少数学生被引诱参与过诈骗

3、沉溺网络影响学习。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调查显示,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占68.5%以上,有通宵上网经历的学生中有96.5%都在玩网络游戏,笔者对部分大学期间申请退学(休学、开除)的学生的调查发现,有72.5%是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导致无心学习,一些学生为了玩游戏经常缺课、逃课,最后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而只能退学或者肄业,可以说网络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据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4、网络购物成瘾。互联网和物流业的发达,也使购物更轻松,调查发现98.0%的学生都有网上购物的经历,100.0%的女生都在网上购过物,我们对100名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平均每人每月花在网络购物上的资金达到258.0元,占他们生活费的34%。最高的每月网上购物达到2000元,部分学生除了上课就是网上购物,少数人甚至通宵达旦在网上购物,尤其是近几年手机APP的流行,很多大学生就依赖手机在网上购物成瘾,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学习。也耗费了大量的金钱,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1、学校网络教育的缺失。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多对网络不了解,一方面大学生迫切希望接触和了解互联网,但是另一方面学校在网络教育方面,却极为薄弱,从而使得大学生接触网络时缺少必要的引导。调查发现96.0%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之初没有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90.0%的高职院校没有有关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内容的课程和教材,仅有10.0%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这方面的选修课。

2、网络监管不严。新技术带来了新的网络空间和资源,但是也使得网络的监管出现了很多空白和盲点,增加了监管难度,再加上一些管理者的疏于管理,互联网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对于良莠不分,真假难辨没有一点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深陷网络传销以及被诈骗中。

3、校园网络的吸引力不够。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园网站主要宣传自己的学校的形象,有的以宣讲自己的育人规则为主,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网站内容枯燥乏味、更新缓慢、消息陈旧、栏目设置不当、形式单调和缺乏创新等等不足,很难激发学生的上网兴趣,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网站的关注度和依赖度。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学校的网络硬件建设上,对校园网络的维护不重视。校园网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的专职人员,尤其对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公共场所以及上网者的网上行为缺乏控制。

4、学生对网络的分辨力良莠不齐。调查发现,70.0%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30.0%的学生大学前没有接触过网络,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甚至不会用手机,不会上网,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但是自我分辨力不强,控制力也比较弱,因此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甚至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1、从入学到毕业,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首先,可以结合军训和入学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其次,各个高职院校应开设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课程,将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统一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使学生充分了解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网络法律法规知识。

2、学校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一方面,网络信息市场秩序相对比较混乱,信息交易行为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隐密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力度,完善监管的措施。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开发商的监管。如在对开发或引进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应坚持不能给学生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伤害为基本原则。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肆意不服从管理者应当考虑彻底取缔该网吧。第三,各网站应加强对网站内部的审查、管理。各网站应加强对其朋友圈、QQ群和QQ空间的监管,避免出现反动言论、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监管不力或者监管不作的网站,应该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之。

3、高职院校要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吸收一些在大学期间就比较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又对学生上网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较为了解,而且有志于做这项工作的年轻教师到队伍中来。学校还要加强对这一部分教师的网络德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对大学生在现实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网络安全工作需要学校全员齐心协力,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熏陶、受教育。

4、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中。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例如利用计算机专业或者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来开展电子竞技类比赛,甚至可以把这些相关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使网络游戏变得可以操控,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让他们找到另一种快乐和满足。

5、对网瘾学生要对症下药。首先,学校要树立对网络成瘾的学生有责任心和爱心,加强对网瘾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都极为重要,只有双方建立信任关系,才有可能打开他们的心结,从深层次彻底解决他们的网瘾问题。其次,加强与心理、教育、医疗等科研院所机构相互合作,彻底搞清楚网瘾的判定标准以及网瘾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搞清楚学生行为产生偏差的原因,或者不能对每一个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就很可能反而对这些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除了责任心和爱心,学校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心理、教育、医疗等科研院所机构相互合作,去深入研究网瘾成因及科学、专业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琴琴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国辉.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2012:55.

[2]彭阳慈航.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3: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J].2013:1.

网瘾治疗范文篇8

●网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在我国,对于青少年的教育目标都倾向于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强调高升学率,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主要砝码,在教育方法上采取传统的填压式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很少涉及一些课外知识、社会能力、思想素质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教育。特别是性知识的教育在我国更是缺乏,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这种事情是乎总是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讲,总是要遮遮掩掩,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增加学生对这方面的好奇之心而使他们陷入色情之中无法自拨;此外,从小学到中学不断的考试,只有考试中的优胜者才有可能进入重点中学乃至重点大学,在以上种种情况之下,青少年们每天面对枯燥无味的书本、面对无休无止的考试必然会寻求一种解脱,而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恰恰能使他们从这些烦恼中摆脱出来。学校更不该唾弃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学习好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而其他的大部分如果得不到同等的重视就必然会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变异。

2.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了千百年的至理名言,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出人投地,然而,这些家长们在为他们的儿女打造未来时很少会注意方法,他们只会跟随学校的教育方针不断的督促儿女们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很少会注意到青少年的情感和思想问题。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可能是“就快考试了还不抓紧时间看书”“你的成绩又下降了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同事的小孩考上某重点大学了,你也要争气点”等等。每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青少年都面临着这些挥之不去的学习压力,而此时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有多少人能够正确应付这种压力而不出现逆反心理呢!

3.社会环境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青少年很容易会去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并且从中得出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道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其身不正,喜欢拉关系搞腐败,讲的是仁义道德,行的却是男盗女娼。(例)以及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无序竞争(例),这些都会使青少年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他们想要的生活,即使他们努力学习到头来也很有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到不如趁现在寻找自己的乐趣,又或者在虚拟的空间中开拓那么一点点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4.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单亲家庭的增多,这样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可能会疏于管教,另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相对普通家庭成长的青少年更不稳定,更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家庭暴力、家长感情不合经常吵架以及祖父母辈的溺爱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心理成长,从而产生一些行为偏差。

二、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未成熟但以趋向成熟渴望成熟的时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幻想,他们的思想就象一张白纸充满期待,并未形成较为固定的观点立场,因此,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正是这种不成熟状态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也由于这种不成熟使他们难以正确认识外界所发生的事情和一些新生事物,而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却又无法把握自己行为的适度。

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现代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往往不成正常比例,这就使得他们很难驾驭自己的某些肢体行为,很难抵御外界的诱惑。此时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旺盛经常会产生莫名的冲动,而他们的心理又不够成熟往往难以控制这种冲动加上对异性的好奇就难免会被色情的东西所吸引;还有就是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同龄人的群体当中,他们之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互相学习一些不良习惯,在寄宿制学校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青少年染上网瘾只是他们在追求自己的一种需要时受到了错误引导而误入岐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和安全需要,接下来是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的青少年在生理各安全方面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他们所要追求的必然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当这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转向虚拟世界,寄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尊严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可以在网络游戏的统一竞争规则中大展拳脚,也可以在网聊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等等。这也许是他们留恋网络最主要的原因。对于网瘾泛滥成灾我们要如何加以控制呢?

正如前面所讲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也就使得他们在形成一些不良嗜好之后容易被纠正。

●我们在教育青少年时就要尽可能扩大他们心中的佛性抑制魔性,并以这种佛性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我认为对于网瘾治不如防。

一、教育体制改革

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取消现在所谓的“重点”称号,使所有的中小学处于同等地位,以消除家长崇拜名牌的心理和其它非重点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其次要平衡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使各学校的教育水平基本相当,并要求中小学阶段全部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无特殊情况不得跨地段就读;最后就是要加强高等教育建设,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获得高等教育。

二、教育模式的转变

把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具体如突破现有教材的框架,增加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增加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课程,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增加一些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情况,尽可能不用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用比较生动的考试方式来代替古典式的考试,给学生多些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把封闭式教育转变成开放式教育,这里所说的封闭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封闭,学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封闭,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封闭。这些都会阻碍学生的正常发展。

三、家庭教育

家长在殷切希望自己的儿女学业有成时,一定要注意教育方法,更不要过于苛求成绩,不要有一切给孩子学习让路的做法,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不要求他们做任何家务,不允许他们有正常的娱乐及社会活动时间,不允许他们有其它的业余爱好,这样做是有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同时也更有可能迫使他们走向极端,即便学习成绩很好充其量也只是个书呆子而以,这样的人很难适应社会。公务员之家

家长们还应注意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引导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行为,并且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多花点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增进感情、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减少喋喋不休的训斥,要正当安排他们的学习娱乐时间,要注意他们的行为,及早发现一些错误倾向。

网瘾治疗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山区农村互联网社会道德

互联网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我国农村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2007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己经达到5262万人,其中新增网民2917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据笔者实地调查,即使山区农村的经济和地理条件很差,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而互联网在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影响也日渐突出,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一、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影响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

(一)初期性

互联网对山区农村来说,由于普及率还相当低,因而影响面较小。在道德方面,人们主要是看到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较少看到对成年人的影响。从区域上看,目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及周边少数农户,其他未开通互联网的农村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守人口,特别是留守儿童,通过进城或到乡镇中心上网与农民工联络。显然,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非主流性

从有关调查情况看,目前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是电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村已经开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没有有线电视的村,用上了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人们在劳动之余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外界信息。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本身也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些现代道德观念通过电视和外出打工经历逐渐传入山区农村。相比之下,互联网还是非主流的影响途径。

(三)正负混合性

人们经常将互联网比作双刃剑,就是说它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在山区农村,网络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远程教育、课外阅读等教育活动以及农村基层行政工作中,在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和民主法制观念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青少年在课外上网,以网络游戏为主,既耽误了学业,又朝着网瘾发展,进而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如言语粗鲁、顶撞师长,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至出现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学校是否进行教育引导以及教育引导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受网络影响的性质。

(四)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

一般而言,今天的山区农村青少年中,有较大部分将成为未来的农民,他们现在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影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农村人口的道德价值观念.一些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树立起来的道德观念,在互联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迅速地被消解或否定,形成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如暴力游戏导致的青少年暴力倾向、网络黄色小说和视频导致的青少年性早熟和性犯罪倾向、网络诈骗现象导致的青少年诚信意识淡化等等。

(五)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方面一般都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各地党政部门都启动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并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依托尝试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对广大农民开展教育的做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当前应对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的措施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山区农村各类人口对互联网的认识模糊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力度不大。山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有的没有看到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有的根本不了解互联网为何物,有的则简单地将互联网看做洪水猛兽。而山区农村青少年要么缺乏互联网知识,要么只看到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只有少数受到了学校或家长的教育引导而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文化监察大队等机构权力有限,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技术条件有限,难以贯彻有关管理制度。

二、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应对互联网影响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将应对互联网影响作为山区农村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价值,积极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以媒介宣传教育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一味拒绝和隔离互联网并不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长久之计。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有的农民通过电视等渠道间接地了解到互联网的有关情况,但往往只有两个事实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印象。一个事实是,有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得了经济效益;另一个事实是,许多青少年上网导致学业无成或道德败坏。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山区农民对有网瘾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要么因高压控制而导致激烈冲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导致青少年网民越走越远,成为互联网消极作用的产品。可见,教育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是解决青少年网民道德教育难题的关键。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很难从切身体验中掌握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电视等现有主流媒介教育他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期受益者的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以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正确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不会使用互联网,就谈不上对互联网的真正了解,也就难以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方面做到得心应手。因此,对广大山区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步骤.当广大山区农民自己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时,他们就能够了解青少年网民的内心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开展有效沟通,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正确上网上取得新进展。技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由互联网经营企业在乡、镇、村开展宣传和培训。也可以采取政府组织培训队伍,建立起农村基层信息员制度,由点及面,逐渐渗透,对乡镇及村级信息员进行道德教育培训,指定有关责任。还可以采取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机制,以家长会为依托,定期对农村家长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运用常识、网络文化与道德知识培训。在各种培训中,尤其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突出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如了解新闻、了解市场和就业信息、学农技、学法律、学政策等。

(三)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

从目前山区农村整体道德建设水平看,山区农村道德价值体系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崇尚劳动、诚信好客、尊敬长者、亲缘团结等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受到挑战,改变现状、恋爱自由、以富为荣等新的道德观念被青年农民广泛接受。与此相应,山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医乏,搓麻风气往往盛行.在互联网影响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多途径地丰富山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其效果必然非常显著。工作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继承、发扬和挖掘民间艺术和传统道德营养,引进外界优秀的艺术形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以电视节目、放电影、农民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切实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日、歌舞、民间故事、风景名胜、民族特产等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值得挖掘和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此方面,湖北省巴东县等一些地方政府己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缺乏有力的监控和管理措施是当前互联网在山区农村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约束已经有了依据,但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有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山区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要求网吧拒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公安部门实施网监工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乡镇以下的网吧容易失控,二是还没有应对网络家庭化趋势的相关准备。因此,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应以农村基层的监管为重点,加大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技术开发的投入,解决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工作经费问题。对于网络家庭化趋势,应以行政手段要求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瘾控制指导服务。

网瘾治疗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德育教育;问题 ;措施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智能手机等。儿童也无法避免的很早就接触了网络。网络已经走入小学生的生活,并为小学生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世界的门。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为小学生提供了新的娱乐和学习渠道,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络中掺杂了大量负面、消极有害的信息,如果不加以筛选,很容易侵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伴随着网络普及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也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教育该如何开展,本文接下来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据可靠资料显示,目前我国9岁及9岁以下儿童接触网络的人数高达80%,有些儿童甚至在刚学会说话的同时就接触了网络,成了十足的“老网民”。网络成为了继电视之后,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室内娱乐“活动”。同时,很多小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高、时间长,其中很大一部分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超过了5个小时,当中有不少已经有了网瘾倾向。网络时代给小学生带来了更加多源的接触世界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很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耽误了学习,“网瘾少年”已经成了“网瘾儿童”。这种现象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要,网络德育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是最近几年刚刚产生的,但是它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它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问题。1.学校尚未完全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网络德育的出现也是最近几年,部分学校还未完全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也没有使用网络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究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对网络教育认识不清,把网络教育等同于了多媒体教学,有的是并不重视网络对儿童带来的危害,而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其他工作上,有的则是认为网络教育是“偏方”,重视传统德育教育而忽视了网络教育,认为搞好了传统德育教育就可以了。总之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带来的都是对网络教育的轻视。学校没有系统的网络德育,也就无法在学生与网络之间搭起健康的桥梁。2.学校德育网站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科教学即课程为载体的德育渗透和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教育,利用网络开展各类德育活动还不普及,更不系统。学校德育网站相比主流商业、门户网站来说,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网络德育队伍缺少专才。网络德育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定的马列主义思想和渊博的德育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有效实施德育的能力,而现实恰恰紧缺这类复合型人才。二是专题性开展网络德育的栏目或内容与互联网上浩瀚的数据资源相比,有关网络德育的内容则显得数量贫乏、内容枯燥、信息滞后。三是学校德育还未把网络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阵地,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去抢占本该属于自己的阵地。3.网络文化对网络德育带来的冲击。网络上的信息多元、繁杂且隐蔽。而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还未建立完全,很多东西对小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恶意谩骂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小学生过早的接触到网络必然会被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所侵扰。导致小学生道德观的扭曲和蜕变,最终对德育、对小学生的三观形成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二、强化小学网络德育工作的措施

1.教师要在学科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如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可通过展示北京立交桥、天安门广场、虎门大桥等标志性建筑让学生理解,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再如充分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信息与法制教育,指导学生科学上网。2.学校要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在规划本校网站时,首先应将德育纳入其中,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发、建设,让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这一阵地,使德育以主动的姿态在学校网站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学校还要在校园网上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网站,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3.家长要积极配合,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网络德育。教育建立起保护防御作用的“网外网”需要明确的是,父母是保护学生网上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做好小学生网络德育,除了学校、教师的作用外,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积极发挥家校合作的双向引导教育功能,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而要达到此种可观的德育效果,家长至少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要“不甘落后”,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网络专家克里斯蒂•伯纳姆指出“教育儿童使用网络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在于必须教育父母学会使用它们。”正说明了家长的行为与孩子的道德价值形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家长要与孩子多进行平等的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同时也要善于反馈,做到主动自觉的与学校、教师联系、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网络德育教育建立起保护防御作用的“网外网”,保证德育工作及时、有效、针对性强。4.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在加强网络监督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对于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面对网络上各种消极、不良的信息,我们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的源头,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对于网络监管,国家早有立法,我们应该在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监管条例,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仅靠“堵”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通过教育、宣传、规劝、社会舆论压力等形式促进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地提高。网络信息由于其量大、繁杂且隐蔽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进去,且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主体”意义,让他们越发的对网络痴迷。但是网络信息又有其多面性,有一些不良信息也充斥在网络中,很多小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和改变,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德育在当下已然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网络德育正处于成长期,并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深化而越来越完善和普遍。我们作为德育教学的工作者更应该要重视网络德育,把网络德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许泽高.谁来挽救我上网成瘾的孩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3.

[2]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