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8:28:33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公务舰船;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1引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海洋船舶的推广和应用,使我国公务船舶通信设备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有线固定通信网,不仅能同时传送语音及数据信息,实现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互联,其技术标准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传输更稳定。进一步研究通信技术、通信设备问题,制订具有一定先进性的通信设备配备,规范配备要求,提升通信水平,使公务船舶通信能力真正适应日益繁重的海上管理工作需要,适应海难救助、抢险指挥的紧急通信要求,适应现代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现状,分析研究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海洋管理的新形势、通信设备的新技术需要,使公务舰船通信具有语音、网络、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及多媒体传输等多种功能的通信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1]。

2公务舰船通信技术

通过对我国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现状分析,了解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情况,分析通信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可行性,本标准确定我国公务舰船通信技术要求。这些无线通信设备能提供中长距离语音无线电通信、全覆盖的卫星电话通信、短距离的公共移动通信,以及高速数据通信、自动识别、应急遇险通信等功能,完全能满足我国公务舰船的通信需求,并具有一定先进性。

2.1GPS系统在公务船舶中的应用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以达到定位和导航等功能,GPS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底座、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设备。

2.2GPS定位导航功能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GPS发展,GPS移动定位技术在公务舰船也得到了很大发展。GPS船舶定位导航系统包含通信技术、GPS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和GIS技术,能够达到多方面监管及应用,GPS定位建立非常简单,不需要建立基站,通信方式也和手机一样,只需船舶上安装GPS模块收集数据信号,中央处理单位对定位信号进行处理,然后传递到监控服务器上。

2.3GPS导航功能

GPS导航原理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精准定位当前位置,并且能显示船舶的具体方位、前进速度、航行方向等动态的信息,辅助规划设计船舶航线等,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当前位置计算航程距离。2.4北斗卫星船载系统北斗卫星船载系统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北斗定位、短报文通信、兼容GPS卫星定位及海洋业务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卫星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船位监测、船舶航行资料管理、渔区管理、紧急救援、短报文互通、进出港报告、遇险求助、航海通告、增值信息(如天气、海浪、渔场、鱼讯、鱼市等)服务及定位导航服务等功能。特别是向海上生产作业者及其关联者提供多种通信网络间的船岸、船间短报文互通服务的功能,深受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船舶用户的欢迎。对于进一步提高海洋作业生产的安全性,保障海上作业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加速海洋事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5AIS船载终端

AIS船载终端是AIS系统中船上部分的最小单元,船舶安装AIS船载终端是实现自动识别和避碰的基本要素。AIS船载终端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船舶周围通信范围内所有其他装备AIS电台的船只的国籍、船名、呼号、船位、航线、航速、航向、转向速度等航行数据和航行动态等信息,避免船舶碰撞,有效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目前,我国各海洋部门正逐步有序地为条件成熟的海洋船舶安装B类AIS船载终端,将AIS系统和全国海洋船舶安全通信网结合起来,提供海洋船舶的实时海上信息,实现对海洋船舶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的收集、监控和管理,保障海洋作业生产安全。其有效实现了公务舰船自身的自动识别、避碰,保证公务船舶的航行安全。

3卫星通信设备

卫星通信设备包括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M/MINIM和F/BGAN站、北斗卫星船载终端、气象传真接收机等。

3.1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站)是用于全球存储转发式低速数据传输的小型终端。船载C型终端采用全向天线,能在行进中通信。信息信道传输速率为600bps,支持数据、传真业务,但不支持电话业务。其广泛用于船舶管理、遥测、遥控和数据采集,例如位置报告、船位监控以及遇险报警等,以字符计费,通信费用很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3.2海事卫星船载终端(M/MINIM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M/MINIM站)的主要功能有:语音通信、传真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信、移动分组数据业务(MPDS)通信、电子邮件/Internet、加密通信、船员呼叫等。其可支持数字电话(4.8kbps)、传真(2.4kbps)和数据(24kbps)业务,十分适合渔业执法船舶在陆地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盲区使用,并可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备份。

3.3海事卫星船载终端(F/BGAN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F/BGAN站)属于海事卫星船用宽带终端,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数据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宽带服务的速率可高达0.5M,电子邮件、互联网及企业内部网通过VPN连接共享传输速率高达492kbps,流媒体IP按需求确保数据传输速率高达384kbps,还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应用和实际情况选择数据传输速率。

3.4气象传真接收机

气象传真接收机具有接收通过卫星播发的天气传真图的功能,用于在公务舰船上进行天气预报,其是气象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水文气象资料是船舶安全航行的根本,是船舶调度和航线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公务舰船必不可少的航海资料。

4其他现代通信技术在公务舰船中的应用

4.1视频监控/采集系统

视频监控/采集系统主要部件有镜头和控制云台,通过安装镜头24h进行船体重要部位监视、图像录制,并根据工作需要,对录像的文件可以进行查询、回放等,可随时掌握海上现场监控的状况。对于吨位较大、航行海区较远以及参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巡航执勤任务的公务舰船,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处理涉外纷争时,对事件进行现场取证就显得尤其重要,需要考虑配备必要的视频监控、采集、传输系统等功能。

4.2基于卫星通信船舶移动网络通信技术

面对海上风云多变,很多情况无法预料等情况,为了船舶的运行安全,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便于与陆地及时联系沟通,利用海事卫星的特点,通过接收和发射等设备,建立KU或C波段船舶移动网络通信系统,船员可以通过系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并与陆地进行联系沟通,陆地可以通过网络监控设备或视频设备及时了解船舶情况,更好地保障船舶联系指挥,开展维权执法科研任务。

4.3电子海图导航仪

电子海图导航仪是一种电子海图及综合信息系统。其基本工作方式是将来自GPS等位置信息、AIS、电罗经、ARPA雷达、船舶摇摆仪及气象信息等,经信号转换后,由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主的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根据系统处理和使用要求分两路推送,一路供给“船舶电子海图导航系统”(驾驶台与操作室分屏同步),实现本船自导航及目标追踪;一路经北斗、海事卫星、CDMA通信终端等通信设备,发送给陆地指挥台或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同时,“船舶电子海图导航系统”可为驾驶人员提供通信平台,通过北斗、海事卫星通信系统、CDMA或GSM及陆地转发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从船舶到陆地,船舶到船舶的通信。

4.4RFID管理系统

公务舰船RFID系统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RFID技术和后台管理数据库,远距离读取电子标签,对管理船舶进行非登船方式的身份识别和查询船舶的基本信息,如进出港情况、年审情况、年检情况、违规情况、违规情节、处罚情况等。在公务舰船上配备RFID系统设备,可以使公务船舶对执法水域内的船舶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读取,根据RFID系统设备读取的船舶具体情况,对违规船舶做出现场处罚决定,或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存储在IC卡和移动终端数据库中(该信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或定期与管理中心数据库进行更新),当船舶到船舶管理部门接受处罚或者进行年审、年检出示IC卡时,系统自动与后台中心数据库同步比对,修改数据库的存储数据[2]。

5现代通信技术在公务舰船的发展前景及未来

通过分析我国海洋公务舰船现代通信技术的现状,了解公务船舶通信设备的需求,分析通信设备配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确定我国海洋公务舰船应该配备的通信设备。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人工智能不断完善,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飞跃发展,未来海洋通信技术更加自动化,更加人性化,无线通信技术将更加先进,公务舰船通信技术将有飞跃发展[3]。

6结语

传统的短波单边带通信和新型超短波对讲机、移动通信终端、卫星通信终端等在海洋通信中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全面掌握公务船舶通信设备的现状,研究通信技术,以适应海洋管理的新形势、通信设备的新技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公务船舶通信技术不能规范配备,技术标准不清的问题,使渔业执法船舶通信具有语音、网络、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及多媒体传输等多种功能的通信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有效提升我国渔政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设备配备与管理,满足当前迫切的海洋管理安全生产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安海洋,让技术带动海洋通信技术变革,以使未来公务船舶航行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夏秋芬.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综合配套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50.

[2]张建华.试论船舶通信导航系统的种类与发展[J].科研,2015(5):11.

通信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4G通信;光传输通信;技术优势

1光传输通信的关键技术

光传输通信具体是指以光信号进行传输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光传输设备是核心部分,如光端机、光交换机、光纤收发器、SDH等等。光传输通信中包括以下关键技术:1.1密集光波复用技术。密集光波复用技术简称DWDM,即对一组光波进行组合并以单根光纤进行传送,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提升光纤骨干网的带宽。DWDM技术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波长在同一根光纤中进行组合并完成光信号传输。为确保光信号传输的有效性,需要将单根光纤转换为若干个虚拟光纤。例如,需要对16个OC(光纤载波)进行复用时,可在单根光纤中对16路光信号进行同时传输,此时的传输容量能够从原本的2.5Gb/s,提升至40Gb/s。DWDM最为突出的一个技术优势在于它的通信协议与传输速度无任何关系。基于DWDM的通信网络,可以使用多种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如IP协议、以太网协议、ATM等等,由此使其能够在一个激光信道上,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进行传输,这种通信网络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对用户的带宽需求进行快速响应。1.2多业务传输平台。多业务传输平台简称MSTP,它以SDH(同步数字体系)为基础,可同时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处理及传送,如ATM、TDM、以太网等,能够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可以将各种独立的网络设备进行集成,如SDH复用器、WDM终端、交换机、路由器等,这样便可对上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缺乏基础设施的运营商而言,MSTP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商,则可借助MSTP实现分组数据业务。正是因为MSTP所具备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城域网构建中的关键技术。MSTP可提供不同传输速率的接口,如10Mb/s、100Mb/s等等,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需要。1.3光传输网。光传输网简称OTN,它的基础是WDM(波分复用技术),归属于骨干传输网的范畴,该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WDM网络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和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所有的波长级业务均可作为OTN的处理对象,该技术融合光域和电域处理的优势,可对多种客户信号进行封装及透明传输。同时,OTN还具备强大的维护管理能力,在组网时,可采用多个分段同时监视的方式,确保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2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大网络运营商纷纷对4G网络技术进行推广,原本的网络带宽随之大幅度提升,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在新型路由器容量变为100G的前提下,为满足传输要求,可在干线组网中,对光传输通信技术进行应用。2.1干线网的组网思路。在对干线网进行组网的过程中,可对现有的干线光缆加以利用,为满足各个光放段及其光衰耗的要求,复用段全部采用双芯光纤。2.2硬件选择。(1)光纤。应当在充分考虑业务需要的基础上对光纤进行合理选型,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后,决定采用单模光纤,此类光纤的传输带宽更大,便于升级,总体损耗相对较低,使用年限长。目前,OTN网络可选择的单波速率有三种,分别为10Gb/s、40Gb/s和100Gb/s,具体可根据光缆的性能进行选取。(2)OTN设备。为使所选的网络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按照主干网的建设情况,对OTN设备进行选型,干线组网中的OTN交叉容量为25.6T,共有64个槽位,设备功率为5000W,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0km。2.3网管系统。应用光传输通信技术进行干线组网的过程中,网管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可借助相关的网元设备实现管理方式。在干线网中,网管系统可对波分传输网络进行管理,具体是对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网元进行检测和控制。干线组网中共建立两个OTN系统,所以需要新增两套网管系统对网元进行配置和管理。此外,还需要配备故障分析软件,并以网管的方式实现自动开局功能。2.4传输性能测试。为检验OTN网络接口的输出抖动是否与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相符,在组网完毕后,应当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先对光信号速率进行输入,并按照被测OTN的速度进行选择,随后对光衰减器进行调节,将测试仪设置为抖动测试模式,确定最大抖动值,选择自动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观察,如果测试曲线在模板曲线之上即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经过测试,组建的干线网传输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34G通信下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4G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综合数字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光传输通信作为4G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宽,它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只要有4G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获取海量的信息。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为技术优势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在这一前提下,光传输通信技术将会获得更好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会成为各大运营商组网时的首选方案。通信网络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满足不同人群对网络传输的需求,业内的专家学者应当把握4G通信所带来的契机,逐步加大对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来促进综合数字业务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可将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放在信息源节点与信息接收节点间的信号传输方面,同时还应加大对WDM技术及光交换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来取代DWDN技术,发挥出WDM在网络中的技术优势,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各大运营商可将推广光传输通信技术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这样可以使自身的服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对于运营商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

总而言之,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在4G网络时代下,应不断加大对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还应加快开发一些新的技术,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网络构建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飞.电力通信系统中SDH光传输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4):74~75.

[2]侯欣.探析光传输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7):108~110.

[3]齐一飞,战捷,张绍林,王星原.SDH光传输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1):162~164.

通信技术范文篇3

1光纤通信技术内涵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借助高频光波,借助光纤的通信媒介进行信号的传递。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光纤技术进行通信操作,也要着重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不仅能保证低损耗,也能提高整体传导速度,确保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项目的实际需求。而从19世纪到当下,光纤通信技术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不仅传播速度有所提升,整体容量也翻了一万倍之多,真正实现了技术和市场内行业的融合,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发展背景。

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分析

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技术模型的运行要点进行统筹分析,确保技术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1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光纤连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处理,正是基于此,光纤通信体系中,光纤连接成为了信息高速管理和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连接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预计传播方式,在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处理效果符合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光纤通信技术中,宽带主干线路的传播效果是非常关键性的项目,对于用户最后光纤连接方式产生影响。正是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人们能在借助光纤通信提高上网速度的同时,真正体会高速信息的传播效果。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接入口位置不同,其实际应用结构也分为FTTB模型、FTTC模型以及FTTH模型等,其中FTTH模型能实现光纤到户,借助光纤宽带的优势和特征,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实效性的管控模型,能在保证宽带连接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2.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波分复用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中,波分复用技术是现行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模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光波频率,借助单模光纤低损耗区的宽带资源,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并且结合低损耗趋势,将其发展为不同通道。其中,将光波作为光纤信号的传递媒介,实现整体信号传输和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并且借助复用技术对不同波长承载信号的光纤结构进行分析,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能借助一根光纤实现多线路信号传递。

3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通信技术分析

正是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型,在实际管理机制和项目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本文以铁路运输项目为例,对其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的路径进行了集中分析和阐释。值得一提的是,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在优化传播速度的同时,保证传播质量符合需求。目前。铁路运输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PDH阶段,最开始使用的PDH技术铺设的是短波光纤,实现了二次群系统的开启和维持。例如,大秦铁路通信系统中,就将八芯单模短波光纤应用在重载双线电气化项目中,主要使用的设备是36Mb/sPDH二芯结构,实现了车站和区域网络通信的便捷化升级,为设备管理结构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正是基于此,也实现了铁路通信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从传统的通信模式转变为光纤通信结构。由于这一成功转型,实现了整体技术结构和项目的综合性升级,也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管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效果的综合性优化。第二阶段是SDH光纤通信系统运行阶段,由于整体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实际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能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机制中的不足,也实现了整体铁路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在实际技术应用体系中,SDH光纤通信技术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不仅仅能简化网络体系中的支路字节,也能创造不同设备互联网的互联。SDH光纤通信系统能实现更加系统化的自我管理,保证信息传输和通信的完整程度,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完整管控模型,确保通信功能和安全得以全面提高和系统性优化。先进的SDH光纤通信技术将有效替代传统技术模型,保证应用效果的稳定性。第三阶段是DWDM光纤通信系统,在技术建立过程中,技术特性逐渐增强,能借助单模光纤宽带分析实现损耗降低的目的,并且保证发送端光发射机同时发射不同稳定度和精度的波长光信号,在信号放大后,实现信号传输,借助信号分解功能,保证技术优势得以全面升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DWDM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传输速度,并且保证信息传输容量符合标准,为信息升级和项目管理提供便利,也为铁路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实现信息的更稳定化传播和升级,保证信息管理效果和同时优化信息服务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管理模型和控制措施进行统筹分析,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也为技术结构的发展以及进步提供动力,确保技术应用效果和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实现通信技术模型的综合性优化。在光纤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克服相关问题和困难,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光纤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曲艳 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钺,赵毅.光纤通信技术在工业电视上的应用[C].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00-203.

[2]邱琪,宋玉娥,阳树宗等.空间站信息系统与光纤通信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29(04):365-368.

[3]张韬,尹项根,刘革明等.GPRS技术在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610-1613.

[4]刘锋,潘永湘,毛芳仁等.基于GPRS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工程与实现[C].2014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2014:178-182.

通信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扩频通信技术;通信;频谱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通信的稳定和安全不仅对经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隐私保护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通信建设中,需要重点强调通信的稳定与安全建设。从过去的通信发展来看,在技术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在提高,但是通信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引发了不少信息泄露事故,不仅造成了行业损失,也引发了社会恐慌。扩频通信技术在军事保密和电子对抗系统当中应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所以在近年来的通信建设中,这种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通信技术不断在民用领域实现扩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积极的研究扩频通信技术在社会通信当中的使用,这于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推广而言有重要的作用。

1扩频通信技术分析

扩频通信技术在目前通信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具体了解扩频通信技术,这对于该技术的使用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资料总结来看,所谓的扩频通信技术具体指的是展频谱通信技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对此种技术做深入性研究,其就有三方面的突出特征:(1)其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2)该技术的带宽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3)该技术在具体的利用中,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可以还原出被传信息。具体分析这种技术,该技术在利用中的信道容量公式为香农公式:即C=W×Log2(1+S/N)。在这个公式中,C表示的是信息的传输速率,S表示的是有用信号功率,W指频带宽度,N指的是噪声功率。基于具体的公式可知,要想有效的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主要的实现途径有两个:(1)对带宽进行加大;(2)提高信噪比。换个角度做解释,当信号的传输速率C处于固定情况时,信号带宽W和信噪比S/N能够实现互换,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是用宽带传输技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2扩频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当中的应用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其的具体应用优势以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这于认知该技术,了解技术优势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技术概述中得知,扩频通信技术的抗干扰等能力比较强,所以在CDMA通信中,其得到了重要的应用。所谓的CDMA,其具体指的是一种以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多址接入通信方式,对这种方式做具体的研究发现其会给每个用户进行扩频码片的分配,而这个扩频码片本身具有比较良好的自相关性,弱互相关性也比较的突出,利用该码片,信息信号的承载以及编码等可以实现[2]。在接收端,接收机使用具有相同规格的扩码片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对其进行转换,使其成为原始的带宽信号,而其他用户的带宽信号则保持不变。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该用户为随机码序列与其他用户伪随机码序列的互相关性比较的小。为了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做有效说明,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假设每一个信息比特利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在进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过程中,每一个信息比特会和扩频码片进行异域操作,在经过此操作之后信号会被传送出去。使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三个信息比特就会变成9个连续性比特。简单总结即:当第一个信息比特“1”和每一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域,此时会产生比特序列“101”,“101”会代表信息比特“1”被传送出去,之后,信息比特“0”又会和每一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域,在易于操作完成后会得到比特序列“010”,而“010”会代表比特序列“0”被传送出去,以此类推,信号被接连传送。因为扩频码片在进行信息比特传递的时候增加了冗余位,所以接受机在进行数据接收的时候,即使是原始数据遭到了破坏,其也能够基于异域操作规律对数据进行恢复[3]。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恢复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具体恢复的结果和扩频码片长度以及被破坏的数据长度有显著的关系。从通信的目的来看,如果能够实现数据的恢复,那么数据重新传输便不必进行。如果接收机在信号接收时不知道扩频码片,其便不能够正常的接受信息,而且在接收信号的同时,其会表现为低功率的宽带噪声。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直接序列扩频在军事通信当中利用的比较广泛。上文对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优势明显。而目前的CDMA正是利用了这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实现了多址接入方式的构建,所以CDMA具备了比较显著的优点,其具体可以表现在了四个方面。(1)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扩频信号之后,系统遭受干扰的概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对抗多径干扰方面,通信系统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加强。(2)扩频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非常的低,其在单位带宽当中的功率较小,所以对于一般的非扩频通信系统,其几乎不会产生干扰,所以其能够与其他的信号传输共用同一频段,这有效的实现了频带利用率的提升。(3)保密性较好。利用此种通信方式,具体传述的信号只有在了解扩频码片的规格或者是指导信号的扩频码片接收机才能够实现信号破解,所以此种通信方式的利用有效的解决了通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4)这种通信方式有着更低的拦截率,因为其功率谱的密度比较的低,扩频信号很难被恶意的接收或者是检测,所以其被拦截的几率比较的低。提到CDMA,必须要对目前社会中广泛利用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分析。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指的是提供模拟业务的一些无线系统。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其他的几类移动通信系统,这些系统在进行系统容量提高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利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基于这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利用的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其对传输存在着明显的限制,其只能够传输比特率比较低的数据,比如语音、传真等。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多媒体资料以及影音图像的传述广泛需要,所以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出现了3G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有效的改善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问题,但是在通信速度方面以及质量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基于此,我国基于3G移动技术做深入性研究,由此出现了目前被广泛利用的4G移动通信。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具体的总结发现,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开始,CDMA便被广泛的利用。虽然在目前,还有其他的网络模式,比如GSM以及GPRS技术等,但是其均无法取代CDMA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CDMA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比较突出。

3结语

通信技术范文篇5

1.1基本技术指标

系统带块是5MHZ、码片速率是3.84Mchip/s。WCDMA其实是一个宽带直扩码分多址系统,也就是说,它是通过用户的数据传输和CDMA扩频码进行比特线程伪随机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将用户的信息比特扩展到更宽的带宽上去。在WCDMA系统中,数据流采用的是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进行扩频的,扩频后的码片速率可以达到3.84Mchip/s,该码也可以称之为信道化码。扩频之后的数据流将采用Gold码进行数据加密,Gold码本身有很好的相互关联性,非常的适联通WCDMA通信技术探析文/岳红合区分小区与用户。

1.2WCDMA中的声码器采用AMR技术

所谓的AMR技术,其实就是自适应多速率技术,多速率声码器本身是一个有着八种信源速率的集成声码器。然后根据空中接口的负荷和语音连接的质量进行AMR控制,无线接入网控制AMR语音连接的比特速率。如果是在较高的负荷其间,那就会采用相对较低的AMR速率,这样可以保证在语音质量的同时能够有较高的信息储存容量。合理的利用AMR声码器,可以根据小区网络的容量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于语音通话质量和容量的平衡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1.3快速功率控制

保证WCDMA系统性能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功率控制的快速和准确。功率控制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远近效应,这样对于接收机几首到近距离的发射机信号也能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如果在接受远距离的接收机信号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接受困难的问题。这样通过对功率的控制,就可以更好的调整发射信号的功率,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1.4WCDMA中的Turbo编码应用

在WCDMA系统中涉及到了两种应用编码类型,一种是卷积码,另一种是Turbo编码。第一种编码形式已经使用了长达几十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该编码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信道编码形式。另一种编码形式Turbo编码形式,有着以下的几点优势,它可以在相对信噪比条件较差和较低的条件具有相对优越的纠错能力,还能够保证尽可能的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适合在高速率、对译码的延时要求也不是很高的分组数据业务能够很好的适应。采用这种编码形式,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发射功率,同时增加储存信息的容量,在第三代的通信技术中,这种编码形式被广泛采用。

2WCDMA演进技术

2.1MIMO及时空码技术

该技术是在CDMA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可以在上行链路使用多用户检测,对于信息容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加快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提出了多天线和发送分集技术。主要包括了V-BLAST和基于发送分集的时空编码技术。前者因为各个发送天线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会使贷款效率较高,后者发送天线上数据相互关联,这样就会有相对较好的性能。这两种技术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也大大的提高了通信的性能。

2.2智能天线技术

多址干扰对WCDMA系统的容量进行了限制,在不增加带宽的的条件下可以精炼的抑制多址干扰。智能天线技术可以通过定向对信号进行发射,还可以更好的抑制干扰,通过空间的合并,这样整个天线阵方向就能够在期望的信号方向产生较大的增益,在其他方向增益降低,提高收信的干比。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进,智能天线技术在WCDMA系统发展中将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2.3多用户检测

在CDMA技术中,因为多个用户是随机接入的,这样使用的扩频码集通常情况下会正交,这样多径信道就会导致Walsh码不正交,这样就会导致各个用户之间产生干扰,这就是多址干扰。这种干扰会给WCDMA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会严重的降低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应运而生的就有了多级型非线性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可能实现多址干扰抵消的一种技术。

3总结

通信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民航通信;民航管理;未来展望

我国民航通信当前大多数由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构成,有线通信包括电话通信和电报通信,而无线通信是由地空组成。目前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能够融入民航通信技术之中,更有利于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给民航飞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保障了我国民航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民航通信技术中需要计算大量的相关数据,但是依靠人工计算很容易出现失误,而且获得的数据也没有较好的可靠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其计算更加精准,电报发送速度更加快捷,同时还避免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确保民航能够顺利飞行。

1民航通信技术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航空公司的发展十分重视,同时国家政府也开放了相应的政策,使得民航各个单位都取得一定的发展。目前航空公司每日的客流量都在不断加大,这给予民航业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民航业带来更高难度的挑战。尤其是在民航空管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通信技术尤为重要,它关乎到飞机的正常航行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为此,空管各单位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对其展开更深度的探索,民航通信技术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在传输相应的数据时,需要做好多个部门的协作工作,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目前我国航空交通服务管理和航空运行管理都以语音为主,我国航空通信技术将会在近几年里呈现出更多的新技术,使得航空技术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同时让获取的数据更加可靠,还能实现数据上的交换,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比较常见的通信技术主要有VDL模式2、LDCAS、IPv6等。当前我国航空的运行方式还在逐步转型,其通信技术会随着方式而逐步展开变化,航空通信技术可以为航空系统提供相应的基础,保证飞行过程中的安全。

2当前我国民航通信技术应用情况

2.1航空交通通信服务。航空交通通信服务实质是指在飞行的过程中,其与航离空中心沟通通信,飞机正常的飞行过程以及航运运行都离不开交通通信的支持。通过交通通信服务能够更好地获取一些命令指令,飞机当前飞行状态,同时还能及时地了解气候变化以及对飞机的影响,并能够将飞行的位置发送到服务中心。因为航空交通通信服务是与地面中心直接进行联系,如果飞行过程中有紧急状况,地面可以将情况转达给飞行航班,从而让他们找到更妥当的处理方式,航空交通通信服务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它是航班飞行中比较重要的业务内容,同时也是保障人们安全的有效手段。2.2航空交通运行控制服务。航空交通运行控制服务在领域中又被称之为AOC,航空交通运行控制服务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与地面中心取得联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从而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提高飞机的飞行效率。航空交通运行控制服务能够根据飞机飞行路线做出规划,同时还能实施全程监控,对飞机的飞行状态进行检测,航空交通运行控制服务包含较多的技术都与飞机的飞行有直接关系。2.3航空管理通信服务。航空管理服务通信服务又被称之为AAC,航空管理通信主要是检测飞机航空过程中执行命令以及运输过程中一些信息内容,如一些后勤的管理以及飞行服务管理等,航空管理通信服务主要是为了提高相应企业的运营效率。2.4航空旅客通信服务。航空旅客通信服务是指旅客有自己的需求或是工作人员以语音的形式将内容向飞机传递,该项功能属于功能性服务,跟飞机的运行没有关联,该项通信技术在目前民航企业的运用中相对比较少,大部分航空企业都将相应的技术投入到飞机的运行之中,确保飞机能够稳定飞行,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3航空通信技术介绍

3.1VDL模式。2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处理民航电网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该项技术已经逐步完善,同时也十分熟练。它利用相应的数字平台,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其传输速率可高达31kb每秒,比传统的数据链输出效果更加理想。从目前我国民航的通信技术发展路线来看,VDL模式仍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完善相应的技术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运行效率。3.2IPv6该技术又称之为。IP协议的第六个版本,在实质的使用过程中,经过移动通信地址,其安全性和地质空间都得到了改善与加强。IP技术在地面网络通信技术被相应的国际民航公司视为主要技术,同时也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当前国际民航IPv6的技术准则中,通过网络协议层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将协议地质通过网络实现传递,并将它与地面网络能够实现联通,从而实现技术上的衔接。3.3IEEE802.16e无线通信技术。目前该项通信技术在机场区域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并采用波段进行衔接,该项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植入到宽带无线之中,实现快速传输,其传输速度高达120km/h,通过宽带的接入,系统能够做好全面优化,同时其接入速率也会有所提高,达到20-70M/s,基站的覆盖率在1-3公里,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该项技术已经取得较好的突破。3.4L-DCAS技术。该项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中,它能够实现终端与内陆衔接,实现数据之间的传输,L-DACS通过波段可以提高其通信速率,并将覆盖面积扩大至400km,其控制器以每小时1080km的速度进行通信。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不过还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与钻研。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大对其研究力度,进而确保我国航空行业的持续发展。

4我国民航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4.1有线通信新技术在民航通信前景展望。民航通信中采用有线通信新技术,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点与点之间进行联通。从目前来看,这种有线通信新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网络,有线通信技术形成网络数字利用光线融合形成数据传播。在民航通信的通信技术中主要是依赖数字电路进行连接,并通过连接电路数字实现交叉技术结构。民航通信采用优先通信技术形成连接,能够形成线路之间的交接,通过调动再分配利用。民航通信采用有线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民航通信的数据专业,并通过技术进一步同化。在使用有线通信技术时应该遵守相应的协议规定,并根据实质情况制定相应的传输方式,从而提高民航通信有线传输过程,加强对数据识别度,提高其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准确率。民航通信多采用DON网实现,它能够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同时在民航通信中具有较好的传输效果,能够提高其数字和数据的传输效率。采用的民航通信有线的光纤传输,可以将一些错误和纠错内容进行转移,通过智能化的终端来进行处理,这样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做好民航通信网络的管理工作,民航参与到其中的网络管理部分,通过民航通信实现通信输出,能够实现长时间的大量数据传输,在DON网络的支持下,民航通信采用有线通信新技术,可以达到更快地输出,从而使我国质量朝向更高的方向发展。4.2无线通信新技术在民航通信前景展望。民航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新技术,其主要利用模拟通信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进行结合,在民航通信中采用无线通信新技术是目前向着软件无线电的方向前进。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目前高速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下得到更好提升。利用成熟的数模转换实现新技术与数据形成衔接,并在原有基础技术上进行改善。民航通信采用的无线通信新软件可以实现无线电通信技术,将宽带模数与变换器接近信号和发散天线,民航通信中采用无线通信新技术和电台功能尽可能地通过软件进行定义。民航通信的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关键在宽带天线和射频变换技术,宽带模数技术与变换技术,可以通过编程器进行处理。民航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中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电台的基础,在民航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利用编程的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与发送,对比传统的数字电台效果更加理想。无线甚高频电台作为硬件基础,在民航通信无线通信技术信息解法过程中,对比传统的数字电台有着实质性的差距。在实质接收信号时,它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的特点进行探测,再构建一个良好的调制方式。通过民航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将电波传送至指定的方向。民航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将以更好的方式兼容不同频道的超短波通信,从而利用新技术建立一个相应的框架平台结构,满足民航通信的发展需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航通信技术创新是民航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新的技术更加稳定能够确保我国民航高效运行,从而为我国民航建设完善相应的基础,同时还能有效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相应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加强该方面技术研究,从而推动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苓.民航通信网高可靠性技术及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2):25.

[2]马生元.浅谈民航通信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05):33-34.

通信技术范文篇7

通信站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而通信电源集中监控就是将关键监控点设置在不同区域通信点的电源设备上,对电源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实现电源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由信息管理、网络传输、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四个方面构成。

2利用TCP/IP作为系统组网的通信协议

TCP/IP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的技术核心组成部分,能为网络提供数据包虚电路服务,确保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TCP/IP技术的应用能很有效地推动的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按照现阶段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电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安装都采取将端口的串接点连入各通信点的前置机DDN通道,并且在每一个中心采取多串口卡的方式对DDN通道进行连接,虽然能很便捷地进行组网且节约投资成本,但也暴露出告警数据的丢失和响应时间延后的操作漏洞。众所周知,网络体系的核心技术是TCP/IP协议,引入了TCP/IP协议后不仅能很好地破除网络通信数据损坏、分组时间延后、分组信息丢失、传输信息的重复或混乱等问题,还能很好地解决通信电源设备的硬件故障和网络拥塞等尖锐性的难题。因此,将TCP/IP协议组网技术作为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组网方式将是必然的趋势。在现行的网络通信中对告警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甚至于苛刻,要求信息传递的绝对精确和及时,而在通过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导入在TCP/IP协议并作为其通信协议,信息传递的精准性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果在系统中再设定定时器,系统将重复不断地发现精准信息,一次传递不成功还将二次、三次多次传递,直至传递成功,能有效地防止由于操作系统本身的原因产生消息丢失。

3使用FTP用于文件的传输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模式将是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利用等网模式来简单阐明网络技术的应用,等网模式是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在该端口的中心进行SU保存,并设定及时查阅功能,能随时调阅SU保存信息。SU保存时候看似复杂,许多开发商都认为如此高的运作功能必将需求超高科技和操作方法支撑,但SU保存却克服了这一难题,只要在信息收集的工作日,利用系统文件包将信息发生到SC,这样就能很简单地进入历史数据库里对数据进行保存。如需要传输对等网系统中SU保存的设备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可以选择采取FTP方式进行的传输,既安全又快捷。因为FTP传输方法是在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更新设计的,利用服务器在其中间建立连接网络,犹如在电源网络系统中建立了一套快捷的网络“高速公路”,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性;同时,如要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下载文件SU保存文件,必须要求使用者输入正确的注册名和口令,并将拒绝一切输入错误信息的客户的访问,切实有效地确保了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安全。

4使用HTTP提供万维网浏览

万维网(WWW)使用的是利用超级文本置标语言(HTML),通过用HTML编码一个文件,可以利用TCP/IP协议之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到地球上任何链接在internet的计算机。电源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同样也可以提供Web的浏览功能,避免了工作人员的彻夜值守的状况,使得电源监控系统管理向智能化转变。而此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只需要在通信电源集中监控中心安装任何一台能提供TCP/IP拨号接入功能的计算机,用此计算机作为该系统的核心——Web服务器;这样,任意维护管理人员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浏览器,远程登陆Web服务器,第一时间获取整个系统局域网上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信息数据。系统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员账号登陆服务器后,还可以随时随地地查阅和调看整套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如果输入的查询条件对需要的历史数据源进行查询,也能在第一时间查询出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有效提高监控效率,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

5结语

通信技术范文篇8

1通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战争性质和技术的变化,通信已经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通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较多的弊端和不足,优待于调整改善和培养,主要表现在:我国针对通信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思想缺乏对军事通信足够的重视,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作战方式;国家对军事国防事业财政投入的减小,使得我国在通信技术科研上进步较慢:培养人才上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授课理论性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局限性较大: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大量通信培养人才的资深老师。

2培养新型通信技术军官的方法与模式探讨

2.1更新观念,确立“通信技术素质制胜”观

在通信技术时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知识,通信技术思维已经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通信技术人才是治军强军之本,通信技术素质是打赢通信技术化战争的关键。当前,抓好通信技术素质建设,确立“通信技术素质制胜”观,已经成为我国军队通信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只有抓住了通信技术素质这个信息化建设的“短板”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也才能为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为此,不仅要教育每个学员认真学好通信技术科学技术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地,要不断提高通信技术素质培养的自觉性,真正把通信技术素质的培养提到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和战略地位,牢固树立“通信技术素质制胜”观。

2.2强化训练,创新军事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通信技术素质,必须强化训练,通过训练,把通信技术科学的知识与思想变为军事通信技术人才的技能技巧,通信技术方法,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势。通信化的战争要求新型的军事人才必须是适应通信化作战要求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善创新有谋略的军事专门人才,是具有良好通信技术素质的新一代军人。因此,必须打破院校部队和科研机构相分离的局面,充分发挥院校,部队和科研机构的综合优势,通过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建立共同培养人才的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在彼此交流,协作与互动的联合过程中,全面强化和提高三方面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通信技术意识,训练通信技术思维,提高通信技术能力,完善通信技术素质结构。

2.3比较借鉴,探索军事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法

培养军事人才的通信技术素质应注意改进培养方法,以提高效率。在这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宝贵经验,应当结合我国我国军队实际,开阔思路,比较借鉴,积极探索,广开渠道,改进方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变单纯的学校教育为终身学习,不断增加干部学员的科学知识技术能力和通信技术储备,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更新,培养学习型,复合型的军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奠定通信技术素质的储备与基础。

2.4加快步伐,推进军队通信化建设

加快步伐,积极推进我国军队通信化建设,提高军队通信化整体水平与层次,实现机械化武器装备的通信化改造与升级,营造大的通信技术环境,育人平台,培训基地和良好氛围,以通信化的思想与方法建设部队,管理部队,指挥部队,使通信化的思想,意识和方法渗透并实现于部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和各个部门。这种宏观的通信化氛围和环境对于军事人才通信技术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是良好的通信技术素质快速养成的必不可少的大环境,大背景。

2.5掌握系统的通信技术科学知识

军事通信技术人才的通信科学知识不仅表现为一般的通信基础理论,更主要体现在通信技术专业理论上,主要包括通信技术战争,通信技术装备,通信技术作战,通信技术指挥,通信技术管理,通信技术动员通信后勤,通信技术保障,通信技术法律等理论,是通信技术基础理论与通信专业理论的统一体。一般地,系统的通信技术科学知识是通过正规而系统的学校教育获得的,不经过专门的和系统的通信技术教育与训练,是很难掌握系统的通信技术科学知识的。因此,各级各类通信技术专科学校都承担着培养通信技术人才的任务,是培养人才通信技术素质的主要阵地和第一课堂。当然,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种具体的通信技术实践和岗位培训也是培养人才通信技术素质的重要过程和途径,是传授通信技术科学知识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平台。

通信技术范文篇9

视频通信实质上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类似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身处异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讨论问题并可协同工作的环境,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视频通信的组成

(一)组成

一个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典型的会议节点机主要由音/视频获取设备、回放设备、媒体编解码器、通信接口卡和会议功能模块构成。网络部分主要指支持实时多点传输的网关和信道。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由六大模块构成:(1)人际交互模块,即视频会议系统的人机界面。(2)会议文档部件,包括会议文档的自动生成、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模块以及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3)媒体处理部件,包括音、视频信息的获取、编码、回放等处理模块。(4)共享空间部件,包括共享空间管理模块、电子白板及应用过程共享功能模块。(5)会议管理部件,包括会议的发起、与会人员的管理(加入/退出)、会话建立以及会议结束等处理模块。

(二)软硬件与网络条件

要进行网络视频通信,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撑。

1.所需硬件环境。

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除了要有一台较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或显示屏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或耳机等外部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摄像头,它是用来进行视频获取的一个重要硬件,摄像头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两大类,前者捕获的为模拟视频信号,需要将其输入到视频捕捉设备进行数字化后方可转换到计算机中使用。而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者USB接口传到计算机里。

2.所需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软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统,另外也可有一些视频会议软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中运行。

(2)网络视频软件:要进行网络视频会议,必须借助于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支持点到多点的视频会议应用,即可以在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联机视频会议。

(3)其他软件:音频连接模块、网络交换机、多媒体加速软件、多媒体编码/解码软件等。

3.承载网络。

要在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中使用视频,用户必须具有可供视频流畅传输的网络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环境和宽带接入Internet的网络环境。

三、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NetMeeting作为一款免费网络电话与协作办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视频、音频的实时交流外,还提供了文档与应用程序共享、电子白板和远程桌面共享等多种功能,是一款用于网络视频通信的优秀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网上视频通信。

(一)安装视频软件

首先,检查需要进行视频通信的系统中是否安装了视频软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填加组件的形式进行安装。

(二)连接信息设置

确认NetMeeting已经安装在系统后,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启动程序。首次运行NetMeeting,软件会出现一个向导,要求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输入个人信息。接下来,向导要求用户设置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连接情况选择ADSL、局域网等。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NetMeeting服务器设置,此时向导会要求对计算机声卡和麦克风进行测试。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向导之后,即可进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开始视频通信

1.新建视频通信。单击“呼叫”“主持会议”命令新建一个视频会议,在弹出的“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会议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码,然后,将“会议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传送”四个复选框全选上,单击“确定”按钮。

2.呼叫主机。建立会议后,与会的计算机即可呼叫主持会议的主机,方法是单击“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单击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钮,打开发出“呼叫”的对话框,输入IP地址,并单击“呼叫”按钮即可对主机进行呼叫。

3.接入验证。此时,被呼叫方的计算机中会出现是否应接呼叫的对话框,单击“接受”按钮。然后,拨入方计算机即可登录会议,如果在“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了会议密码,此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提交验证密码。

4.进行视频通信。各个不同地方的参与视频通信的人员,只需要单击主界面中的“开始视频”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流。将发言请求发送到中心站的服务器上,由主会场主持人来确定允许还是否定发言请求,一旦确定可以发言,即可实现通话。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传送”四项主要功能(这四项功能需要在会议属性中启用,否则在非会议中处于不可用状态):

1.“共享”功能。通过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会议参加者在获得授权后控制本地主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演示与操作。

2.“聊天”功能。单击“聊天”按钮,NetMeeting会弹出一个聊天对话框,可以对所有或某一与会者发送聊天信息。

3.电子白板。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传送文件。“传送文件”功能用来在与会者之间传送与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单击“文件传送”按钮并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即可。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视频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根据自身对网络质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选择传输方式及终端设备,更多的行业、企业、个人都将享受到视频通信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亮,引爆视频会议[J].互联网周刊,2008,(Z1):51.

[2]刘伟,浅析卫星视频会议系统[J].数字通信世界,2008,(03):58-60.

通信技术范文篇10

1.1定位通信技术

移动GIS中定位通信技术,是指以GPS技术为核心的定位系统,其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准确的导航与定位,确保移动GIS的精准定位。基于GPS的定位通信技术,首先要在移动GIS中设计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器接收定位信息,全面收集定位的数据信息,GPS能够准确地处理接收的信息,对照相关的参数要求进行设定,包括通信参数以及用户信息设定,优化收集的数据信息;然后是稳定的连接GPS的接收设备,便于存储接收的信息,保存重要的数据,重新定义GPS的通信结果,符合移动GIS的需求;最后是按照移动GIS的指令,规划GPS内的通信信息,按照系统的时间段接收通信信息,同时采取Ge-tData的方法,优化GPSData的变量,保障移动GIS内通信数据的真实性。

1.2GPRS通信技术

GPRS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表现出了数据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在原有GSM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通信的节点,接入数据网络,组成系统的GPRS通信,为移动GIS通信提供高效率的数据服务,同时还能准确地掌握通信资费,用户利用GPRS,实现移动式的通信,随时随地都可接入数据网络,同时保障移动GIS通信的服务性。移动GIS中的GPRS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比较常用的是3G和4G制式,促使移动GIS通信能够适应现代通信的领域。GPRS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其可以分组的形式实现数据连接,确保移动GIS数据在GSM覆盖的领域内传送,能够灵活地接入到互联网内。GPRS通信技术使移动GIS进入了无线传输的时代,依赖于分组交换技术,最大化地传输移动资源,而且基本不会延误移动GIS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具有全时在线的优势。

2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

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主要体现在服务端口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支持移动GIS的通信运行。服务端口的通信技术,用于处理客户端传入的数据,包括数据申请、即时消息等,同时利用服务端口实现数据通信的功能,如:动态数据服务、数据分发、即时消息等,根据服务端的通信协议,安排数据信息的有序进行,防止移动GIS服务端出现数据堵塞或漏发的问题,服务端通信有对应的分区,不同属性的数据在传输后会自动进入到对应的存放区,如:Data→Preload→User039、User100、User190……此存放区代表了数据预装目录,每个移动GIS用户均对应有固定的服务通信存放区,维护数据通信的路径。移动终端及移动GIS的客户端,客户端通信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因为移动GIS客户的需求不同,所以通信属性存在多样化的差别,客户端通信采取多项并联的方式,其可在同一时间内实现申请、发送与接收等多个通信模式,满足了客户对移动GIS的通信需求。

3移动GIS应用中的通信发展

(1)移动GIS中的通信发展,应该解决通信硬件的制约问题,促使硬件能够满足移动GIS的需求,保障硬件能够承载移动GIS中的通信技术,全面落实先进技术的应用。由于移动GIS所处的数据环境十分复杂,所以硬件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设备,其可维护移动GIS通信的稳定性,优化移动GIS的通信环境。

(2)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提出了智能化的建设,按照不同标准的通信模式,研发具有智能特性的通信技术,满足移动GIS中的多制式需求,促使移动GIS通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监督数据传输的路径,防止数据被盗取,还能杜绝数据恶意更改的行为,加强通信数据安全控制的力度。

(3)移动GIS通信技术受到无线网络的影响,限制了通信的范围,导致移动GIS依赖于无线网络的空间位置。移动GIS在未来通信的过程中,应该打破空间限制,不能仅限于无线网络覆盖的位置,尝试不同的通信方式,安排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由此既可以优化移动GIS的通信条件,又可以保障移动GIS的灵活性,适应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消除通信中的固定性以及环境差异,提高移动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