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5:16:50

铁观音茶叶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1

关键词:安溪;铁观音;初制工艺;加工技术

传承文明的安溪铁观音是远近文明的一种茶树,既是茶叶,主要属于乌龙茶系列,界于红茶、绿茶之间的茶叶极品。细品安溪铁观音茶叶,其叶具有清香回味、绵延柔长的韵味感觉,很多专家都研究发现茶叶具有保健功能,香澈的茶汤还具有健美、清热、降火、减肥、抗衰老预防动脉硬化等功效,冲水之后泛有天然的兰花香,甜香气扑鼻,真让诸多茶友暗暗心口折服,从而不断饮用及追捧,这也是安溪铁观音独树一帜的制作工艺技术特点的精华之髓[1]。安溪铁观音本着独特的制作工艺,探索安溪铁观音其制作工艺的发酵程度技术的特点,从而不断促进安溪铁观音的持续发展趋势。

1安溪铁观音独特工艺制作流程

1.1安溪铁观音的采摘。高标准的安溪铁观音工艺造就了安溪铁观音在国内的销量市场需求。创新安溪铁观音的制作传承工艺技术,从而不断扩大安溪茶叶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在新时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继续推动安溪铁观音事业繁荣昌盛、工艺独特、茶品韵味醇香清韵,积极引导安溪本地的茶农生产出品质更好的茶叶产品。安溪铁观音的采摘环节标准,安溪铁观音制作的要求目标比较严格,首选良好的成熟工艺程度,秋茶有明显的香气较为独特的兰花香,保持茶叶的新鲜性。铁观音春茶与秋采取一芽二到三叶,选取三叶,人工轻摘,不易将茶青久置于背篓应及时送至茶叶初制厂,放置妥善处轻翻鲜叶,保持鲜叶鲜嫩质量。1.2适量晒青。乌龙茶制作中进行晒青工艺,在春茶晒青时,采摘鲜叶放至竹茄篱上,需晒照或风力吹干,将鲜叶水分蒸发,失水率高点,夏茶长时间晒青,老茶青宜强光下晒青适量,等柔软待后续摇青。晒青过程在自然、光热作用的影响反应下,产生化学发酵反应积淀茶香浓度。1.3做青。做青中形成高品质的安溪铁观音,做青工艺关键在于将摇青与凉青反复交替进行,其中摇青环节保持乌龙茶气味的香气保留,操作人员借助摇青机循序渐进操作均匀交替操作,实现摇青、凉青工艺流程操作,凉青是重要的补充环节,在一般晒青1min后开始做青,保持茶叶的新鲜度,用滚筒摇青机限装鲜叶控制在20~30公斤/筒,叶片放置照射区晾干,控制在60分钟,失水率能达到1%即可,一个小时翻叶3~4次,夏茶的摇青保存叶片中存有的茶香气[2]。保持热量不断散发,含有水分均匀摇青→堆青→凉青后待发酵,开始逐步降低化学变化,堆成“凹”状高度为15~25cm,平稳制作茶叶至失水均匀,做青时间及速度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一般操作过程要保证铁观音制作中叶面转黄、叶薄微红、叶片挺硬等特征为宜。1.4炒青。利用炒青工艺在铁观音制作流程中,初制茶叶控制高温下,安溪铁观音经常是融会贯通融入传统工艺加固新工艺的制作方法,促进配合新旧加工程序,不断强化安溪铁观音的初制茶叶流程工序管理,产生化学反应的钝化酶活性作用,有效抑制酶促进氧化,炒青调控多数酶的促氧化反应,便于后续塑性揉与烘阶段操作,采取有效加固制品的存放质量制作工艺,防止确保叶片持续氧化反应,掌握炒青加工的高温、历时、快速等原则为宜,控制炒青环节的温度条件,充分发挥安溪铁观音初制茶叶工艺整体品质工艺技术特点。1.5揉与烘。安溪铁观音制作初制工艺中,在初期炒青工序后,及时将高温的茶叶进行制作中的重要操作摊开、凉青、散热、晾晒后,就是揉与焙加细操作,在完整的操作中反复揉与焙。分别进行各项交替操作,全面实施操作工序过程是三次揉以及三次焙操作,接着进行包揉造型4-6次,实际实施中有效控制复烘温度在60益-70益之间,各个工序相互制约与联系,加工人员要规范化实施揉捻直至达到毛茶外形加固成形,促使铁观音整体形态呈现沉重感突出,微偏卷曲、其叶表存有略微的白霜、其色泽鲜润。1.6簸捡初制工艺需要制成的毛茶达到规范化的簸拣流程,去除簸拣多余的杂质,拣成成品茶。

2分析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技术及特点

2.1正炒。正炒制作技术工艺即是正味留存铁观音生产工艺特色技术,采摘后凌晨点到十二点之间进行杀青操作,反复晒干至发酵合理。传统正炒铁观音制作工艺保持正味铁观音茶叶的醇香汤水,光泽度汤水呈现清亮、黄绿,透白等汤水色,然而干茶却为砂绿色清、甘甜的回味铁观音,偶尔用于斗茶活动。2.2消青。在制作铁观音加工消青工艺中,采摘后将铁观音鲜叶片放置到第二天中午至是晚上炒青,茶客喜欢消青的香气度清晰、高扬,规范化洗茶后进行消青工艺制作,此类香气铁观音让人心情愉快的香气,比较适应大多数茶客的要求;铁观音在12点以后生产制作属于消正,消正味铁观音在香气中较为接近。2.3拖酸。拖酸工艺制作流程,主要是将采摘的鲜叶放置三日后凌晨进行炒青工艺。在摇青工序中进行拖酸铁观音控制程度,摇青程度后进行拖酸操作,将鲜叶脱水分至20%~30%左右,保证铁观音的苦涩感茶汁随水分逐步丢失、色泽度高,叶底洗茶时能闻到明显酸味,深受部分茶友喜欢。拖酸过程中将茶叶脱至臭却不酸、易保存、口感好、中老年茶客喜欢这类铁观音茶叶。2.4花香型安溪铁观音特。点以轻微晒青为主,辅以轻度做青技术制好的茶叶,需以冷藏贮存在低温下,发挥花香型的灵活性实现生产加工工艺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花香型安溪铁观音实现了加工技术。综上所述,不断改良安溪铁观音的工艺技术水平,以求精心制茶为品茶人奉上一杯好茶,这里面蕴含着安溪制茶人祖祖辈辈人的心血所凝成的铁观音制茶工艺。因此,不断扩大安溪铁观音的生产工艺技术优点,将摇青环节的加工步骤控制摇青间温度及湿度在20~25℃,保障茶叶摇青工艺合理按照早青、午青、晚青茶青的不同采茶时间进行最佳摇青效果,保持茶叶制作质量口感一致,控制标准化晾青工艺流程的晾青间温度控制在19℃,均匀晾置8~10h后精致炒青,发挥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初制工艺技术及保持原味的基础上增加不同香型工艺铁观音,深受广大茶客的青睐[3]。从而促进安溪铁观音不断创新口感香甜品质的铁观音新品,提升了安溪铁观音工艺技术方法及工序,进而打造出独特口感香气的安溪铁观音茶叶良品,为安溪铁观音塑造知名品牌而奠定工艺技术基础保障措施。

3探讨安溪铁观音的口感审评价值意义

3.1观其外形。研究安溪铁观音茶叶品质高低,综合判定内含物理性状的化学成分,是茶叶自身品质的市场价值要素,其中观其外形的要素是铁观音审评中的重点,分析研究观其铁观音茶叶的色泽、条索后再进行购买,较好的铁观音呈现青蒂绿腹蜻蜓头部状、条索弯曲、壮实、沉重。3.2条形条索。茶叶品质较好的是安溪铁观音条形均匀、沉重、紧密结实、具有柔嫩感。主要是技术人员摇盘茶叶分上、中、下三层,大多数条形茶叶片漂浮在上层,属于上段茶,中层茶片大多较为柔嫩、紧结、重实,下层的大多碎茶、杂小。3.3优质铁观音色泽。影响铁观音整体品质的是香气口感及色泽亮度,对其铁观音进行色泽审评,要从铁观音制茶技术的集中工艺反应中,观察其茶叶基本发酵情况的颜色及光泽亮度。判定优质铁观音是呈现色泽亮、鲜润、红点明、砂绿明显、叶表微带白霜。3.4发挥内质香气。制作的茶叶工艺技术,主要是体现品质价值,最终体现滋味口感对茶汤的评价,其中50至55℃时细品茶汤,感其品质效果最佳,可以此时进行评价。铁观音具有自身的香气成分,适合合成、转化、挥发有兰花香、椰香、桂花香气等香气口味,从而满足茶客消费者的口感需求,促进安溪铁观音不断创新不同香味的口感优良茶叶改进工艺技术茶品。3.5味道感受。50~55℃的茶汤温度,控制在此时进行品鉴各种香味的铁观音茶叶,每次适宜入口4~6ml茶汤量为最佳。在口腔中稍做停留搅动茶汤浸润口内各处进行口感体验。具有香气、醇厚、饱和感、具有香气、回味甘甜的程度,均为优质品质茶叶的审评结果。3.6汤色与叶底。优质铁观音观其茶汤的颜色需要呈现黄透亮、金黄色彩、如同琥珀颜色,铁观音品质差的茶汤颜色暗沉、浑浊。同时观察的叶底形状是老是嫩情况,这是评价优质茶品的重要依据,铁观音的叶底优质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工艺技术必定是采用均匀度、纯度、发酵程度优势工艺技术,这是判定铁观音茶叶品质的关键之处。分析总结铁观音运用独特的初制工艺,以其秀发香气味馥郁纯正的茶叶品质属性在茶品中屹立不倒,这主要取决于制茶的新工艺及茶叶的原材料制作采摘新鲜,工艺考究铁观音的独特工艺技术。不同制作工艺对安溪铁观音的感官审评,进行探析可知。但是终归是观察其茶叶外形的优美、色泽亮度、砂绿、条索、紧细卷曲,品其口感主要是口感醇厚、回甘、韵味优美的铁观音茶品,深受广大国内外的茶友消费者所青睐。不断精湛安溪铁观音的初制工艺技术及创新花香型安溪铁观音的茶叶生产水平技术,从而促进提升花香型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工艺技术水平发展趋势。

4结语

在传统安溪铁观音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茶叶四季采摘的季节、气候、天气等因素条件,从初制工艺技术的源泉上兼顾考虑夏与春、秋两季进行分开选择采摘的工艺技术程序,避免影响铁观音的茶感、色泽、香味等口感。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加工铁观音的工艺技术工序,也是为了避开不良天气的加工步骤及程序。改进工艺技术加固安溪铁观音的花香型加工工艺技术工序,解决了茶叶自身的长期存放回香、收香的工艺技术的有效难题。总之,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良其工艺加工过程,以其优质的制茶工艺做出人们所喜欢和青睐。从而保证安溪铁观音初制工艺制作的茶叶在市场上占据以质量主导营销品牌价值地位,不断推动安溪制茶工艺及茶业文化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综合竟争力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树福,翁启程.安溪铁观音的不同制作工艺和感官审评[J].福建茶叶,2019,41(4):5-6.

[2]李书魁,陈素全.祥华铁观音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8):38-39,17-22.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2

祥华铁观音是安溪铁观音中独具特色的精品。茶树品种和种植环境是形成祥华铁观音茶质特征重要原因,但独特的加工技术,恪守传统制作方法是使祥华铁观音形成特有的“观音韵”的关键。本文介绍祥华铁观音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要点,并浅析祥华铁观音品质特点。

关键词:祥华铁观音;加工技术;关键技术;品质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品味要求的产区所产的茶品,小产区茶叶越来越受到青睐。福建安溪县盛产铁观音,虽同为安溪所产的铁观音,不同产区也有着不同特质,茶叶滋味不同,最具代表性的三大产区西坪、祥华、感德3个乡镇所产铁观音各具特点。其中,祥华乡位于安溪西部边陲,多为丘陵山坡,山高雾浓,其独特的土壤、区域小气候和精湛传统的制作工艺,使祥华铁观音在安溪铁观音中独树一帜,逐步形成具有稳定的小产区铁观音市场。祥华铁观音能够脱颖而出,形成其独特的品质,除了茶树品种优质、种植环境自成特点外,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方法进行最为关键。以下简述祥华铁观音加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以供同业参考。

1鲜叶的采摘与保管

1.1采摘季节与标准因茶园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祥华铁观音具体采摘期可以分为春茶、夏茶、暑茶和秋茶。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春茶,品质最优,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45%;在6月下旬采摘制作的称为夏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30%;在8月上旬采摘制作的称为暑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25%;10月上旬制作的茶被称为秋茶,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10%。科学执行鲜叶采摘标准关系到铁观音的最终品质[1]。祥华铁观音的原料要求采摘较为成熟的鲜叶新梢,待新梢形成驻芽时,采下2~4叶梢,俗称“开面采”。春、秋祥华铁观音是“开面采”。丰产茶园茶叶茂盛,持嫩性强,则采摘1芽3~4叶。选择每个茶季中的晴天,下午2∶00—5∶00采摘鲜叶。1.2鲜叶采摘鲜叶采摘时候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以促进增产提质。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可以分2次采摘,第1次按标准采1芽3~4叶,第2次再依该标准另采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祥华铁观音一般采用手工采摘,确保鲜叶质量,稳定采摘标准,为制作出高品质的祥华铁观音成茶奠定基础。1.3鲜叶保管由于大部分祥华茶园山高路远,采摘后的铁观音鲜叶需要运输至茶场付制,因此需要注意鲜叶保管。鲜叶采下后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内,放置于阴凉干净处。在贮运的时候,应做到不同品种分开,晴天和雨天茶青分开,不同采摘时间段分开,不同采摘标准分开保管。运至加工厂的待制茶青应薄摊于竹匾上,以散发热量,保持新鲜度,防止热闷或红变。

2初制加工工艺

祥华铁观音的一般制作工艺为: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3]。将鲜叶薄摊于竹匾内,每个竹匾0.5~1kg左右,置阳光下照晒25~30min,其间翻动茶青1~2次,使晒青叶失水均匀。大量晒青使用竹席,每平方米摊叶1.0~1.5kg。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以手持叶梢底部,顶部2片叶子下垂为适度。做青灵活性强,是摇青与凉青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是初制阶段色、香、味内质形成的关键。等待晒青叶散发部分水分后,装入摇青机中,通过摇青筒滚动,使叶缘部分细胞受到损伤,促进物质的酶促转化。如采用手工摇青,则每次投叶5~6kg。如采用电动摇青机摇青,则每次投叶30~40kg,转速20r/min,并根据茶青的红边程度调整转速。摇青至青叶花香浓郁,红点明显,叶色黄绿,即可投入杀青机中通过高温炒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固定在做青阶段已形成的色、香、味内质,并蒸发较多水分,便于揉烘阶段操作。炒青叶通过揉捻、挤压、初焙和包揉,茶条变得紧结、弯曲并初步塑形。最后放入90~100℃的烘干机内低温慢烘,促进茶叶香气清纯,滋味浓厚,含水量达到3%~6%时,便可摊晾后贮藏包装。

3关键加工技术———摇青

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位列部级非遗,工艺繁复。因此,要想制作品质上乘的祥华铁观音,摇青工艺是制作中的关键工序。3.1摇青“走水”是形成“观音韵”的核心摇青“走水”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基础,所谓“走水”,即通过摇青,促进叶内水分及物质的运输与转化,使茶叶中所含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转化成芳香物质,促进茶叶香气物质的形成,这也是祥华铁观音香高味醇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3~4次摇青、静置后,茶青走水明显,叶缘背卷略呈汤匙状,青气退、花香显露为适度。若过早的重摇或者摇青时候温度过高,导致茶青过早的失去水分而成为“死青”,就制不出好茶来,因其在摇青过程中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叶子失水过多,制成茶外形干枯、内质香味较低淡[4]。3.2摇青“三守一攻一补充”是形成“观音韵”的重要方法传统铁观音的摇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补充”之说法。即第1、2次摇青宜轻,目的在于促进茶青中的水分分布均匀;停青的间宜短,一般第1次摇3min,第2次摇青5min,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以保持青叶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5]。到第3次摇青则要摇得重,俗称“摇红”,需要摇至青气浓烈,叶缘有一定的损伤,有青草气散发上来,一般第3次摇青10min,第4次摇青30min[6]。“一补充”则是在第4次摇青后,视叶片红边情况而定,若茶青红边已足,则可以结束摇青工序,红边不足者则进行第5次辅助性的摇青。3.3摇青“循序渐进”是形成“观音韵”的基本原则摇青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摇青转速由小渐多,摊叶由薄渐厚,时间由短渐长。摇青过程要做到“五看”:看品种摇青,叶多重摇,薄叶轻摇;看季节摇青:春茶气温低、湿度大,宜于重摇,夏秋茶宜轻摇;看气候摇青,南风天轻摇,北风天重摇;看鲜叶老嫩摇青,鲜叶嫩水分多,宜于晒足少摇,鲜叶粗老,宜于轻晒多摇;看晒青程度,晒青轻则重摇、晒青重则轻摇。看摇青是否适度,应该注意3点。摸:摸鲜叶是否柔软,有湿手感;看:看叶色是否由青转为暗绿,叶表出现红点;闻:闻青气是否消退,香气显露。3.4摇青“消水”是形成“观音韵”的重要特征“消水”即茶青的水分丧失情况。在摇青摊晾过程中,若摊晾太久不及时摇“活”,致使摇青叶失水过度,手握叶子有沙沙响声,并有枯燥感,就叫“尽水”。“尽水”叶制出的成茶,外形松散、色泽枯黄,品质较差。“消水”适度的掌握,往往因季节、气候及品种的不同而异。应掌握“春消透、夏消皱、秋保水”的原则。因为春季鲜叶含水量高,内含物丰富,做青中要促进水分蒸发和物质转化,使叶梗和叶脉中的水分充分消失做青适度,梗叶要“消”,即嫩梗外观干瘪柔韧,折而不断,这时才会有浓郁的香气。夏茶和暑茶鲜叶水分较少,只需要适当散发水分即可,梗叶略皱,发酵适度即可。秋茶因含水分少,只有保持鲜叶的活性,才会形成高强香气,所以至做青适度时,梗叶仍略有光泽,才能体现秋茶的秋香特色[7]。3.5摇青“发酵”是形成“观音韵”的根本一般来讲,摇青时对发酵程度的要求与掌握因品种而异。具体到祥华铁观音“发酵”程度的掌握,应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红”的原则。因为春秋季节气温比较低,叶子变红较慢,摇青可摇到有较高的清花香显露,再行杀青。而夏、暑茶气温较高,叶子边摇边“发酵”,就不能等“梗叶消,有高香”了[7]。此时,主要是看红边较充分,略呈暗红色,叶子边缘呈焦枯状,香气由浓浊转为清醇时即可炒青。

4祥华铁观音的品质特点

祥华铁观音的特质主要体现为香气浓郁、味正汤醇、回甘强。口味纯正,祥华铁观音入口后滋味醇厚,过喉甘爽,无粗杂味;汤醇,即汤水厚实,味浓而不涩,浓醇适口;回甘强,指轻吞茶汤入口,喉舌部位有略带甜味的回味,且回味较为持久。形成以上祥华铁观音独特品质特征的原因,有3点:茶树种纯正优质;种植环境自成特点;制法上多数恪守传统方法,尤其讲究发酵度适中。

参考文献

[1]程道南.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93,95.

[2]董千诺.科学精神助推中国茶叶未来生态格局[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6(2):24-25.

[3]陈素全.浅谈安溪黄金桂茶初制关键技术[J].中国茶叶,2019,41(4):45-46.

[4]谢大高.茉莉花铁观音的加工方法[P].中国专利:101124931,2008-02-20.

[5]赵真忠.铁观音初制摇青技术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2005(3):42.

[6]陈宗懋,杨亚军.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567.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3

1.1种植面积的变化

茶叶是市传统农作物,1978年开始,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1982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1万亩,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350吨。百亩以上茶叶基地有136个,其中,500亩以上的有34个。有茶叶初制厂53家,精制茶厂4家。有地方传统名茶八个。即:南城麻姑茶、金溪云林茶、临川竹叶青、南丰军峰岩茶、宜黄米茶、黎川德胜毛峰、南城洪门岭茶和甜茶等。1982年后,由于茶叶市场不景气,加上1991年的特大冻害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市茶叶生产不断受挫,茶园面积逐年下降,到九十年代未,面积不足3万亩。进入本世纪,经过淘汰和调整,到2007年,全市茶叶总面积2.6万亩,茶叶总产量1525吨。百亩以上茶园不到50个,茶叶初制厂10余家,精制厂1个,八个地方传统名茶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产量,消声灭迹。2001年以来,白茶和青茶(乌龙茶)等茶类有一定发展,其中,白茶面积约3000亩,青茶面积约3500亩。

1.2种植品种

市茶树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安徽、福建等地引进的上梅州、福鼎大白和茶树群体品种,种植面积占现有面积的80%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乌牛早、福云595、龙井43、浙农117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左右。进入本世纪以来,引进了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

1.3茶叶产量

市茶叶绝大部分为绿茶,年产量1519吨,占总产量的99.56%,其中,名优茶产量254.7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6.7%,主要品种有:龙井茶、毛峰茶、麻菇茶等。近几年开发出白茶、青茶等新茶类型,其中,白茶产量2.2吨,占总产量的0.14%;乌龙茶产量3.5吨,占总产量的0.3%。

2茶叶基地生产情况

市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在传统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白茶、青茶生产,并且形成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种植品种集中,有一定影响茶叶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3800亩。

2.1绿茶生产基地

绿茶在市种植历史较长,是一项传统农业产业,是市茶产业的主打品种,在全市各县(区)都有生产。主要基地有:

2.1.1金溪县华侨农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婺源绿茶群体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时达1.2万亩,后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茶叶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种植面积4100余亩。全场有七个分场,现已全部改为个体承包经营,每年生产龙井等春茶25吨,珠茶90吨,亩平均产值1400万元。珠茶销售上海、浙江市场。该场生产的“秀谷银毫”多次被评为省名优茶和地方名茶。

2.1.2南城县麻菇山茶场

有3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茶树品种以地方麻菇茶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一个发展高峰,引进了上梅州、福鼎大白等茶叶良种,面积发展到3200多亩。后因旅游开发、茶农下山,茶园失管,面积逐年减少,现保留面积1750亩,年产春茶约16吨,产值128万元。1985年麻菇茶被评为“省地方优质名茶”。

2.2白茶生产基地

白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市种植,主要品种是福建的“福鼎大白”,由于是作绿茶品种引进的,因此,没有生产白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提高,将其识为“名贵茶“,江南茶区出现了“白茶热”,市从2001年开始引进种植生产白茶,现有面积约30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二个。

2.2.1市农业科技园示范茶场白茶基地

由浙江茶农丁岳进父子承包,2001年从浙江引进“安吉白茶”,在该场原有老茶树品种“鸠坑”近30亩的基础上,扩种50余亩白茶,总面积达到80余亩。2007年在临川区太阳乡新建白茶基地面积200亩。该茶场以制做手工名茶为主,现白茶产量1000公斤,产值60万元左右。近年来,该场引进、培育的茶树品种100多个。该场生产的“玉茗芙蓉”、“玉茗春”等产品,获得2007年全国茶叶学会“中茶杯”特等奖和一等奖,多次获得省优质名茶称号。

2.2.2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白茶基地

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是县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安吉引进客商姚根富创办的茶叶企业,几年来,在县马头山、高埠等乡镇种植安吉白茶面积2300多亩,计划在2010年将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2007年生产安吉白茶2100多斤,产值168万元。近年来,公司生产的“白茶”多次获省优质名茶称号。

2.3铁观音生产基地

青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等南方茶区,市过去没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来投资的福建客商的增加,市场对青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和低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投资发展青茶。铁观音是青茶(乌龙茶)中品质上乘、种植面积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2004年,福建人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在崇仁县河上乡试验种植200亩,现已投产,加工的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福建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到种植生产是可行的。目前,市铁观音种植面积约35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三个:

2.3.1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由福建客商严文周创办。2007年初,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建立30亩茶苗繁育基地,从福建安溪引进“红心铁观音”短穗进行扦插培育,当年,出圃红心铁观音茶苗900多万株,全部种植在公司的茶园。2008年春,公司分别在临川区秋溪乡、乐安县南村乡和山砀乡、南城县麻菇山、黎川县龙安镇建立铁观音茶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600多亩,全部按照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2008年,公司利用自产茶叶和联营基地茶叶,可生产铁观音茶12000公斤,产值720万元。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将铁观音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2.3.2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乐安人董崇芳创办。2007、2008二年,公司先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苗,在乐安县南村乡种植450亩和200亩。今年,预计可产茶450公斤,产值27万元,产品全部由县外贸包销。为了促进铁观音茶销售,在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2008年成立了中国供销合作社乐安县华盖山茶业专业合作社。

2.3.3崇仁县河上乡铁观音基地

河上乡是市最早引进种植铁观音的地方,2004年,福建安溪人在该乡岗山村种植铁观音80亩,获得成功。2005年和2006年,岗山村支部书记付国发接收福建人种植的铁观音茶园,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10亩,所加工制做的铁观音茶经安溪品茶技师鉴评,认为该乡生产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该乡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加铁观音种植面积400亩和500亩,总面积达到1100亩。2008年,预计全乡可生产铁观音茶800公斤,产值16万元。

3存在问题

3.1产业化水平不高

市50%以上茶场是作坊式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拳头产品不多,龙头企业少而散,各自为战,生产、加工和销售呈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没有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效益。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特别是绿毛茶均价仅为20元/公斤左右,加上间接成本偏高等,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品种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一方面是无性系品种少。市茶树无性系品种是近些年才引进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在老茶区主栽的茶叶品种仍是外地引进的“群体种”实生苗和20年前引进的“福鼎大白”实生苗,株间差异大,鲜叶质量不统一,且采叶期集中,近年来引进的白毫早、平阳特早等早熟无性系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早、中、晚品种的结构还尚需调整。另一方面是茶类结构比较单一。市茶叶99%以上为绿茶,绿茶又以价格低廉的珠茶等机制粗茶为主,价值高、市场走俏的白茶、青茶产量少,茶叶总体效益处于低位。

3.3对茶业投入少,茶园基础设施差

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极其有限,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手段落伍,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培训,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茶农科学种茶水平提高不快,一些老茶场,茶叶加工厂房陈旧,设备落后,加上缺少冷藏条件,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的质量。大部分茶园年久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上受制于天的现状未能改变。

3.4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

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尚未全面实施,目前金溪县华侨农场上报的无公害茶园,大多是低水平的管理模式。部分地区在新建茶园时,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建园过程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部分丘陵连片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过分依赖农药,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配套,质量检测尚未正常开展。

4市茶产业发展意见

茶叶因含有人体必需的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27种无机矿质元素和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自古以来被识为“万病之药”,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和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市是个农业大市,有5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种植加工基础较好,有发展茶产业的潜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近年来,市茶产业在沉静多年后,开始复苏,彰显新的生机,因此,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4.1发展思路与目标

4.1.1发展思路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无害化生产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模开发、做出特色;巩固提高绿茶、积极发展白茶、稳步开发青茶。

4.1.2发展目标到2013年,用五年时间,使全市茶叶总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3100吨,实现茶产业总产值10亿元。重点发展三大茶,其中:绿茶,由于总体效益不高,品种老化混杂,以巩固面积、改造提高为主,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产量1300吨;白茶,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应大力发展,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300吨;青茶是新引进茶品种,由于在市种植加工时间短,种植加工技术和销售两头在外,要积极开发、稳步推进,品种以铁观音为主,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500吨。

4.2主要措施

为了做优做大做强市茶叶产业,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2.1搞好产业布局和规划

要充分发挥现有茶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的原则搞好茶产业布局。绿茶:以金溪为主,重点抓好老茶园更新改造,增加名优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白茶:以、临川为主,选用白茶、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青茶:以乐安、南城、黎川、崇仁为主,品种以铁观音为主,加强与福建安溪的合作,引进加工销售人才,稳步发展,做出特色。茶园的选址要按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进行,避开污染源,单个茶园的规划面积控制在1000亩以下,以200-300亩为宜,以防规模过大,难以组织足够的采摘人力。

4.2.2加强茶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茶树无性系良种是发展名优茶的必要条件,是推行机械化和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主产县(区)要建立一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自繁自用,促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推进茶树品种改良。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产区要建立县(区)、乡(镇)的茶叶生产技术网络,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得到示范推广。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茶农技术和信息培训,为茶农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农民增收。

4.2.3抓好茶叶标准化实施和监控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卫生的要求更加规范,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产品标准化和卫生监控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而且要制订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第二,要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市级茶叶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和功能,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产地检测机构,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要逐步实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4.2.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方式是影响茶叶综合竞争力及整个行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小茶厂,规模小、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随意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难于同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因此,各主产茶区应选择一些资金、设备、技术雄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也可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大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增加茶农收入。要树立品牌意识,搞好产品的商标注册,改进茶叶包装,树立名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知名度。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4

论文摘要采摘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介绍制作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主要包括采摘鲜叶的标准、采摘季节和时间、采摘方法、鲜叶保管等内容。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杰出代表,是属于半发酵茶,加工工艺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技术性强而灵活。安溪县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积累了独特的初制工艺,其制作工作流程为: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茶农根据经验,形成在不同季节、气候、鲜叶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异,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术,力求使铁观音茶叶感官品质水平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形成铁观音外形长、索紧结、肥壮、沉重、匀整;色泽油润,红点明显,带砂绿色。内质气浓郁持久,具有自然的花香味,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观音韵回味悠长;叶底软亮,匀整,红边明显。铁观音的品质形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其中采摘是提供优质制作原料的关键和基础,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对采摘技术提出粗浅见解。

1采摘鲜叶的标准

铁观音优良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和制茶技术的正常发挥,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优良的茶叶;优质的鲜叶特征是: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叶内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例协调。所以鲜叶原料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基础,采摘铁观音茶叶鲜叶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驻芽2~3叶,尤以驻芽3叶为优;小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1/2,中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2/3;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标准,春秋茶一般采用中开面采,夏暑茶应当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采;丰产茶园茶树生长茂盛,持嫩性强,采用中开面采摘,普通茶园采用小至中开面采摘,标准成熟叶子是形成铁观音高香品质的物质基础的保证。采摘过于幼嫩,茶叶多酚类较高,形成铁观音香气物质较少,而且在摇青工艺中极易损伤幼嫩梢,产生”断芽”、”断梗”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涩且带有青气,铁观音外形、内质应有的特殊风味难以表现出来。采摘偏老鲜叶,过于成熟的叶片中有效物质基础差,儿茶素总量、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物质含量偏底;粗老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泽枯泽、黄片多、滋味淡、薄,不耐冲泡,品质较差。所以把握鲜叶采摘标准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关键。

2采摘季节和时间

铁观音对采摘时间要求较严格,一年中内安溪一般分4季开采,外安溪一般分5季开采。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达到全年的1/3;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至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在11月至12下旬间制作的为冬茶;全年以春、秋两季茶叶品质最高,春茶以立夏前后采摘质量为更好,秋茶以寒露前后为更好。在一日中,以下午青即午后12时至下午4时前采摘的鲜叶中有充分晒青时间,新鲜清爽,品质最好。由于采摘鲜叶的时间不同,影响鲜叶内部的内含物、晒青等方面,对铁观音品质的形成也造成影响。早青为上午10时前采摘的茶青,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成的茶品质较差;上午青为上午10时后至中午12时前采摘的茶青,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的照射,露水已消失,制作茶叶品质优于早、晚青;晚青为下午4时后所采的茶青,因采摘完鲜叶后,无法利用阳光晒青萎凋,错过晒青的最佳时机,制茶品质欠佳,总体优于早青;所以应尽量选择下午青作为制作原料。北风天气所采茶叶品质较佳,制作优质铁观音,应选择连续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才能达到上乘品质。

3采摘方法

采摘的方法有手采法、刀割法和机采法3种。目前铁观音最普遍的采摘方法为手采法,该种采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茶农通过长期实践,创造为适应做青“走水”需要的“虎口对芯”采摘法;即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这样就形成每摘下一芽叶,有一半叶握在手中,另一半露在手掌外,可避免握在手中受热与压伤。刀割法和机采法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明显较差,特别是机采法,没有选采性能,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适应低档的大面积生产,有一定面积应用。同时应根据茶叶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枞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枞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成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促进芽头生长均衡,达到增产提高的目的。每季一般分2次采摘,第1次按标准采开面3~4叶,第2次采茶蓬面下芽叶。铁观音采摘多数采用手工采茶法,采茶时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才能形成标准统一、容易掌握、茶青完整度较好。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5

论文摘要采摘对铁观音茶叶品质的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介绍制作铁观音茶叶的采摘技术,主要包括采摘鲜叶的标准、采摘季节和时间、采摘方法、鲜叶保管等内容。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杰出代表,是属于半发酵茶,加工工艺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技术性强而灵活。安溪县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积累了独特的初制工艺,其制作工作流程为: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茶农根据经验,形成在不同季节、气候、鲜叶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异,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术,力求使铁观音茶叶感官品质水平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形成铁观音外形长、索紧结、肥壮、沉重、匀整;色泽油润,红点明显,带砂绿色。内质气浓郁持久,具有自然的花香味,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观音韵回味悠长;叶底软亮,匀整,红边明显。铁观音的品质形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其中采摘是提供优质制作原料的关键和基础,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对采摘技术提出粗浅见解。

1采摘鲜叶的标准

铁观音优良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和制茶技术的正常发挥,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优良的茶叶;优质的鲜叶特征是: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叶内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例协调。所以鲜叶原料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基础,采摘铁观音茶叶鲜叶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驻芽2~3叶,尤以驻芽3叶为优;小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1/2,中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2/3;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标准,春秋茶一般采用中开面采,夏暑茶应当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采;丰产茶园茶树生长茂盛,持嫩性强,采用中开面采摘,普通茶园采用小至中开面采摘,标准成熟叶子是形成铁观音高香品质的物质基础的保证。采摘过于幼嫩,茶叶多酚类较高,形成铁观音香气物质较少,而且在摇青工艺中极易损伤幼嫩梢,产生”断芽”、”断梗”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涩且带有青气,铁观音外形、内质应有的特殊风味难以表现出来。采摘偏老鲜叶,过于成熟的叶片中有效物质基础差,儿茶素总量、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物质含量偏底;粗老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泽枯泽、黄片多、滋味淡、薄,不耐冲泡,品质较差。所以把握鲜叶采摘标准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关键。

2采摘季节和时间

铁观音对采摘时间要求较严格,一年中内安溪一般分4季开采,外安溪一般分5季开采。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达到全年的1/3;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至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在11月至12下旬间制作的为冬茶;全年以春、秋两季茶叶品质最高,春茶以立夏前后采摘质量为更好,秋茶以寒露前后为更好。在一日中,以下午青即午后12时至下午4时前采摘的鲜叶中有充分晒青时间,新鲜清爽,品质最好。由于采摘鲜叶的时间不同,影响鲜叶内部的内含物、晒青等方面,对铁观音品质的形成也造成影响。早青为上午10时前采摘的茶青,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成的茶品质较差;上午青为上午10时后至中午12时前采摘的茶青,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的照射,露水已消失,制作茶叶品质优于早、晚青;晚青为下午4时后所采的茶青,因采摘完鲜叶后,无法利用阳光晒青萎凋,错过晒青的最佳时机,制茶品质欠佳,总体优于早青;所以应尽量选择下午青作为制作原料。北风天气所采茶叶品质较佳,制作优质铁观音,应选择连续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才能达到上乘品质。

3采摘方法

采摘的方法有手采法、刀割法和机采法3种。目前铁观音最普遍的采摘方法为手采法,该种采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茶农通过长期实践,创造为适应做青“走水”需要的“虎口对芯”采摘法;即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这样就形成每摘下一芽叶,有一半叶握在手中,另一半露在手掌外,可避免握在手中受热与压伤。刀割法和机采法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明显较差,特别是机采法,没有选采性能,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适应低档的大面积生产,有一定面积应用。同时应根据茶叶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枞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枞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成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促进芽头生长均衡,达到增产提高的目的。每季一般分2次采摘,第1次按标准采开面3~4叶,第2次采茶蓬面下芽叶。铁观音采摘多数采用手工采茶法,采茶时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才能形成标准统一、容易掌握、茶青完整度较好。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6

铁观音优良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的质量和制茶技术的正常发挥,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优良的茶叶;优质的鲜叶特征是: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叶内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例协调。所以鲜叶原料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基础,采摘铁观音茶叶鲜叶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驻芽2~3叶,尤以驻芽3叶为优;小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1/2,中开面为顶叶面积为第二叶面积的2/3;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标准,春秋茶一般采用中开面采,夏暑茶应当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采;丰产茶园茶树生长茂盛,持嫩性强,采用中开面采摘,普通茶园采用小至中开面采摘,标准成熟叶子是形成铁观音高香品质的物质基础的保证。采摘过于幼嫩,茶叶多酚类较高,形成铁观音香气物质较少,而且在摇青工艺中极易损伤幼嫩梢,产生”断芽”、”断梗”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涩且带有青气,铁观音外形、内质应有的特殊风味难以表现出来。采摘偏老鲜叶,过于成熟的叶片中有效物质基础差,儿茶素总量、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物质含量偏底;粗老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泽枯泽、黄片多、滋味淡、薄,不耐冲泡,品质较差。所以把握鲜叶采摘标准是形成铁观音品质的关键。

2采摘季节和时间

铁观音对采摘时间要求较严格,一年中内安溪一般分4季开采,外安溪一般分5季开采。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达到全年的1/3;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至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秋茶;在11月至12下旬间制作的为冬茶;全年以春、秋两季茶叶品质最高,春茶以立夏前后采摘质量为更好,秋茶以寒露前后为更好。在一日中,以下午青即午后12时至下午4时前采摘的鲜叶中有充分晒青时间,新鲜清爽,品质最好。由于采摘鲜叶的时间不同,影响鲜叶内部的内含物、晒青等方面,对铁观音品质的形成也造成影响。早青为上午10时前采摘的茶青,鲜叶大多带有露水,其制成的茶品质较差;上午青为上午10时后至中午12时前采摘的茶青,因茶树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的照射,露水已消失,制作茶叶品质优于早、晚青;晚青为下午4时后所采的茶青,因采摘完鲜叶后,无法利用阳光晒青萎凋,错过晒青的最佳时机,制茶品质欠佳,总体优于早青;所以应尽量选择下午青作为制作原料。北风天气所采茶叶品质较佳,制作优质铁观音,应选择连续晴朗天气的午青鲜叶制作,才能达到上乘品质。

3采摘方法

采摘的方法有手采法、刀割法和机采法3种。目前铁观音最普遍的采摘方法为手采法,该种采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茶农通过长期实践,创造为适应做青“走水”需要的“虎口对芯”采摘法;即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这样就形成每摘下一芽叶,有一半叶握在手中,另一半露在手掌外,可避免握在手中受热与压伤。刀割法和机采法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明显较差,特别是机采法,没有选采性能,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适应低档的大面积生产,有一定面积应用。同时应根据茶叶生长情况确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枞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枞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成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促进芽头生长均衡,达到增产提高的目的。每季一般分2次采摘,第1次按标准采开面3~4叶,第2次采茶蓬面下芽叶。铁观音采摘多数采用手工采茶法,采茶时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才能形成标准统一、容易掌握、茶青完整度较好。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7

一、明确把茶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推动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业的发展,10多年来,对茶业的定位由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民生产业,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安溪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茶1.9万吨,产值10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出口1.2万吨,创汇3000多万美元。主要茶树品种有铁观音(20万亩)、黄、毛蟹、本山、水仙、大叶乌龙等。全县22个乡镇,457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有70多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茶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强领导,县里成立县茶业管理委员会,由一名正处级、三名副处级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农业、财政、计划、经贸、技监、工商、供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管委会成员,并在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副职负责抓茶叶生产,确保了茶叶生产管理各项措施的及时协调和落实。二是职能机构健全,县里有农业与茶果局、茶业质量监督中心、茶叶科学研究所等配套齐全的职能部门,每个乡镇经作站都配备1~2名专职茶叶技术人员。三是政策落实到位。在全省率先实行茶叶特产税减免3年;县、乡对茶农种茶各补贴每亩50元;县政府在全县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残毒农药的通告,严禁在茶、果等农作物上使用高残毒的农药,并试行对连片茶园统一病虫测报、统一定点供药、统一时间喷药。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铁观音名优茶叶基地。政府把铁观音品种作为全县乌龙茶发展的当家品种来抓,每亩补助100元鼓励茶农改植或新垦种植铁观音,10年来共新植10万亩铁观音,形成上规模的名优茶叶基地。<Br>

四、重视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安溪的茶树品种、制茶技术许多都引自台湾,并经当地吸收消化和发展,转化成当地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制茶工艺水平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近年来又发明和推广空调制茶技术,大大提高了夏季乌龙茶的做青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Br>

五、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及茶叶市场的培育和拓展,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向建设国际型茶都的目标稳步前进。2000-2002年,以县政府为主,每年分别投入800万元、450万元和300万元巨资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节”大型招商活动,海内外政要、学者、商家云集,规模空前,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还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铁观音“茶王”赛,获“茶王”的茶师得到重奖,享受戴红花坐花轿的茶誉。这些都有力地宣传、塑造了“安溪铁观音”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8

安溪县地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结合部,是泉州市辖下的一个山区县。安溪以铁观音乌龙茶闻名全球,其历史已经有200多年,被誉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铁观音对水、产地、空气湿度要求十分严格。安溪具有铁观音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只有在安溪本地生产的铁观音才算得上上乘,这一品种如果在安溪之外生长就难以保证其品质。

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至2009年底,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达60万亩,茶叶年产量6万吨。安溪现有茶树品种64个,有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大叶乌龙和梅占等六个部级茶树良种,其中,铁观音是最主要的种植品种。在安溪112万总人口中,有80多万人口得益于茶产业,有30多万劳动力从事与茶相关行业。2009年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4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茶产业与藤铁工艺产业、建材冶炼产业并称为安溪三大特色产业,其中2009年涉茶产值就达73亿元,是安溪经济的最主要支撑。

安溪乌龙茶目前在县内申请茶叶经销店有1200多家。2000年投资1亿多元在县城建成的“中国茶都”,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集茶叶贸易、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的茶叶市场,2009年该市场交易额高达17亿元。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经营安溪铁观音茶店超过2万家,主要有闽南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销售市场,年销量约18000吨。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地区,近年来,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辐射,并不断开拓欧美市场,年销量约17000吨,每年为国家创汇近4000万美元。

2安溪茶业发展的瓶颈

安溪从一个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其中,茶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但是安溪茶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2.1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茶叶生产由原来的集体经营变为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这样有利有弊。安溪茶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各自为政的小企业,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态中。规模普遍比较小,实力小,这样也使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机械化水平低,多数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低。

2.2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小

品牌是企业强大的武器。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这些品牌大部分缺乏知名度,而有些品牌在省内小有名气,却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推广力度方面明显不足。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或零售方式,认为培育品牌得投入很多成本,因此对打造成知名品牌兴趣不大,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2.3“绿色壁垒”大大遏制茶叶出口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也在慢慢的接受了中国的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农产品一样,安溪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面对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面对发达国家市场还是缺乏冲击力。

3安溪茶业的发展战略浅析

3.1茶业产业化战略

茶业产业化指的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茶叶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产业体系。茶业的产业化战略主要有产前一体化、产后一体化、集团化经营等。

产前一体化经营,是将与茶叶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统一筹划、经营。其一是做好肥料行业的配套发展。使茶农能用到理想的肥料、农药。其二是发展配套的茶业机械生产企业、经销商,鼓励企业和个人多发明新型的现代化的茶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卫生水平。

产后一体化经营,是指茶叶的销售和深加工。茶农往往擅长于生产,而不善于营销,经销商往往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但是难以在质量、卫生等方面影响到生产,因此理想的做法是与经销商组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产销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茶叶生产者获得茶业经销商的所有权或部分控制权。后向一体化就是茶叶经销商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茶叶生产供应商,实行供产一体化。在现实中,由于茶业经销商较之茶农更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开拓的视野,先进的品牌观念,因此在安溪,应该更多的采取后向一体化。

集团化经营。安溪茶业企业众多,但是分散而实力强的很少,中国加入WTO,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企业集团化。茶业的企业集团化是指以产权为纽带,优势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将产品关联度强的众多茶业企业,通过资产的合并、兼并、划转等途径,组成新的更大的茶企业群体。对此,天福集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福集团是由台商李瑞河先生在大陆创办的茶专业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848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因此,安溪茶业企业应该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资源重组,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若干茶业集团。由国营福建省安溪茶厂改制而成的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是一个好的先例,该集团以“凤山”为注册商标,拥有上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年生产加工乌龙茶5000-8000吨。

3.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09安溪涉茶产值73亿,但英国仅仅立顿红茶一家茶企的产值就为230亿,因此安溪需要打造航母式的巨型茶企业。巨型企业的打造离不开品牌战略。品牌能够树立企业形象、使产品增殖、能够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安溪目前只有“安溪铁观音”、“八马铁观音”、“凤山铁观音”等几枚中国驰名商标,一个号称中国茶都的茶业大县如果只有少数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显然是不足的。安溪不仅仅要培育国内名牌茶企,还要打造国际名牌茶企。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则是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安溪茶企眼光应该放远点,应该明确安溪茶要做的是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因此任何一个安溪茶企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本县的其它茶企,而是非安溪的茶品牌。因此,安溪应致力于提高安溪茶的整体形象。应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打造安溪茶的整体品牌。比如,以安溪茶叶协会的名义,在央视投放“打造中国茶都——安溪优秀茶企业巡礼”的宣传广告;大力打造安溪茶网、茶论坛等网络宣传平台;在国内外举办相关茶文化活动等等。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9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农药残留;对策

1安溪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1.1安溪自然环境。安溪县位于戴云山东南坡,属于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1℃,降雨量1600mm-18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肥沃,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成为种茶和制茶的独特条件[1]。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结合安溪人百年传承的铁观音制作工艺,安溪铁观音以独特的韵味和香气闻名于世。“寒露至,秋茶香”。受气候和铁观音半发酵制作工艺的影响,秋季铁观音比春季铁观音更容易达到相对较好的品质,秋茶总体质量十分重要。1.2茶叶生产现状。安溪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175亿元,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425.43亿元,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价值茶叶类首位[2]。茶产业是安溪重要民生支柱,全县80%人口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涉茶领域。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完善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些年频繁报道的农药残留问题给我县茶叶带来负面影响,限制整个茶叶市场的发展,因而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成为我县茶叶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安溪县拥有丰富茶树品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种质100多份,主要栽培品种为铁观音,且在同一区域内种植品种相对单一,较容易造成主要病虫害成片性危害。据调查我县茶区有将近90种虫害,其中危害较大和较普遍的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叶螨类、粉虱类、茶蛀梗虫、等。病害有茶饼病、轮斑病、赤叶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圆赤星病、茶霉病等。在管理茶园过程中,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蔓延,大多数的管理者选择喷洒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增加了农药残留的风险,为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2安溪茶叶卫生质量现状

2.1样品分布与检测方法。2017~2019年连续三年对安溪感德、祥华、西坪三个主要茶叶产区秋季铁观音进行随机抽样:2017年抽检71个茶样(其中感德28个,祥华27个,西坪16个),2018年抽检76个茶样(其中感德33个,祥华27个,西坪16个),2019年抽检72个茶样(其中感德26个,祥华31个,西坪15个)。抽检茶样在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采用GB/T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对茶样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Agilent7890B-5977MSD,该检测仪器先通过气相色谱仪气化分离再进入质谱仪检测,可检出的农药残留项目有22项,具体包括:虫螨腈、哒螨灵、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喹螨醚、氯菊酯、氯氰菊酯、氯唑磷、灭线磷、内吸磷、氰戊菊酯、水胺硫磷、噻螨酮、噻嗪酮、苯醚甲环唑、联苯菊酯、溴氰菊酯、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快速、准确、出峰时间相对稳定的特点。色谱条件为柱温40℃保持1min以30℃/min升温至130℃再以5℃/min升温至250℃再以12℃/min升温至280℃,保持13min,以环氧七氯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测定,对同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取平均值。2.2检测结果与分析。2.2.1主要农残项目。抽检的219份茶叶样品各项指标检出结果均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卫生质量要求。茶叶样品中农药残留含量检出水平较高的主要成分为虫螨腈、哒螨灵和联苯菊酯,其中,哒螨灵和联苯菊酯检出率较高,总检出率占一半以上,三个主要项目检出率如下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常用于防治茶叶螨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且降解不够充分,农药残留逐年累积。感德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是10.71%、6.06%、11.54%,哒螨灵检出率分别是60.71%、54.55%、38.46%,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是32.14%、27.27%、26.92%。虫螨腈检出率先下降后上升,哒螨灵和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祥华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为7.41%、7.41%、9.68%,哒螨灵检出率分别为59.26%、85.19%、64.52%,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为96.30%、77.78%、48.39%。虫螨腈和哒螨灵检出率有所上升,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西坪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为12.50%、12.50%、20.00%,哒螨灵检出率分别为56.25%、81.25%、66.67%,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为62.50%、43.75%、60.00%。虫螨腈和哒螨灵检出率整体为上升趋势,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虫螨腈检出率有所上升,哒螨灵检出率不同产茶区趋势不同,联苯菊酯检出率有所下降。2.2.2不同年份抽样总体结果的比较如图2。2017年71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26mg/kg、哒螨灵0.33mg/kg、联苯菊酯0.28mg/kg;2018年76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11mg/kg、哒螨灵0.59mg/kg、联苯菊酯0.25mg/kg;2019年72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19mg/kg、哒螨灵0.29mg/kg、联苯菊酯0.11mg/kg。2017-2019年,样品中虫螨腈、哒螨灵和联苯菊酯3个项目残留量的检测结果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得益于近年来安溪县政府重视规定相应禁止使用的农药、推广病虫害预警系统、提倡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增加对茶农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农药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安溪茶叶卫生安全管控体系更加健全,措施到位有效。另一方面是茶农自觉自发的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3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测报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深入研究推广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茶园病虫害,为开展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基础。加强对茶农在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技术方面的培训,理论指导实践。3.2多种防治方式相结合。在防治病虫害上采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相结合的方式,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放在优先的位置。引入有针对性的寄生性天敌、细菌和真菌等病原性天敌、鸟类和蜘蛛等捕食性天敌的方式控制病虫害。采取灯光诱杀、黄板和蓝板诱捕、引进声波和光电干扰等方式。3.3科学管理茶园,构建茶园生态。对出现病虫害的茶树进行定期修剪,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掩埋。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免疫。通过合理选择间作物,选择不易受病虫害感染的作物、多种植被一起种植丰富茶园品种,实现最佳生态茶园。在茶园附近种植有驱虫作用的草木,优化茶树生长环境。3.4加强农药生产监管和农资市场准入管理。防止出现农药不合格,含量不准确或混入其他农药的现象,从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源头环节开始把控。严格违规喷洒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根据当地茶园病虫害类别选择适合的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实行四季轮换和科学混合使用,按照说明书规范农药的使用,对可降解产生新物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量、安全间隔期和限制每季可使用次数。3.5提升茶叶卫生检测水平。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茶样检测方法和测定仪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时效较长,精确度和准确度可进一步提高。优化检测方法,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和简单。加大研发力度,改良检测仪器,实现更加灵敏、准确和高效的检测。

参考文献

[1]黄东方.安溪的自然环境与安溪铁观音的保健功能.茶叶科学技术[J],2008.03.

铁观音茶叶范文篇10

一、茶叶生产现状

永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十分重视茶叶生产的发展,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时期的茶叶生产方针,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县的茶叶生产,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㈠生产规模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54898亩,种植品种10多个,以铁观音、佛手、水仙为三大当家品种,占总面积的89.02%,品种百分之百达到良种化。投产面积48612亩,占总面积的88.55%,年产毛茶3262.44吨,并且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1500多家,精制加工厂42家,是全国、全省三大乌龙茶主产县之一。佛手茶的栽培面积、产量更是全国第一。

㈡年产值与税收

全县茶叶总产值5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45%;年创税利500多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70多万元,产品增值税70多万元。

㈢出口创汇

我县茶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600吨,年创汇2600多万元。

㈣争创名牌

我县自水仙茶1987年获商业部部优产品,佛手茶1989年获农业部部优产品,1994年获得福建省名茶称号之后,1995年双双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期间共获全国和省十多项荣誉。佛手和水仙、铁观音又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㈤名优新品种引进

全县现有铁观音茶园21908亩,占总面积的39.97%,年产量1230.76吨,占总产量的37.73%;佛手茶园14472亩,占总面积的26.36%,年产量564.96吨,占总产量的17.32%;水仙茶园12492亩,占总面积的22.76%,年产量556.42吨,占总产量的17.06%。近年来,又积极引进科旦、白芽奇兰、丹桂、金观音、黄观音、凤凰单枞、八仙、紫龙袍、青倩翠玉、金星12号、杏仁等名优新品种,进行优化、调整茶叶品种结构。

㈥无公害茶叶生产情况

近年来,生产无公害茶叶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因而也得到我县的重视,于2000年在玉斗、湖洋两镇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1500亩,年产量115吨。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1万多亩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年产量1000吨左右。

二、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争创茶叶名牌积极有余,利用名牌产生效益不足,总体茶价偏低

我县茶业主管部门多,缺乏协调,各行其事,各部门对争创名牌积极有余,而对利用名牌产生效益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形成我县茶叶销售至今仍以出口为主,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出口茶叶质量多为中低档,因此售价不高。更因茶叶出口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受金融风波影响较大,不利提高售价。而近年国内市场名茶售价高、效益好,我们对此却视而不问,不能及时把握商机,利用现有名牌产品拓展国内的高档消费市场,以致茶叶名牌多多,有名无效益,茶价上不去,总体价格偏低。

㈡茶园管理粗放、单产低,生产成本稳中有升,经济效益不高

由于茶价低,成本较高,利润微薄,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以致掠夺经营,茶园管理粗放,只采不管,或是只采不养。全县正常管理、正常生产的茶园不足一半,而且出现抛荒茶园2000多亩、8000亩茶园改种或套种其它作物。有的茶园一年只采春、秋两季,有的茶园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全县平均亩产仅67.11公斤,只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于全省平均单产。同时,农药、肥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升,加上制茶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效率下降,致使生产成本稳中有升,茶叶生产效益不高。

㈢茶叶粗采滥制,优质茶少,总体质量不高不稳

由于采茶实行计量工资,采工为了自身利益,没有按采茶标准和要求而粗采滥采,以致茶青质量大大降低,更由于总体茶价低,制茶者为了获取较高利润,采取增加日产量或是不按工艺程序进行,偷工减料,难于制出好茶,产品质量不高不稳,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市场竞争力。

㈣茶农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制茶技术与创新

我县现有茶园中,集体所有茶园12422亩,占总面积的22.63%。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的被分到户,有的投标承包,至今已没有一株茶树是集体管理的,这样,形成了许多管茶的人缺乏制茶技术,而有制茶技术的人没茶管,正所谓"懂契没田做",加上许多茶农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制茶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而且农村信息不灵,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难于把握市场脉膊,无法根据市场要求和价格变化进行生产,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无序,大大降低市场竞争能力。

㈤茶叶企业规模小,缺少行业龙头带动产业的发展

虽然我县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1500多家,精制加工厂42家,目前只有外贸茶厂、北硿茶厂和莉芳茶厂三家企业有一定规模,但设备陈旧、老化,综合实力不强,而且是纯精制加工,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不能形成行业龙头,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

㈥产品缺乏深度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产值低

由于茶叶初制加工目前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县仅有采茶机30多台,修剪机10多台,机采、机剪面积只占总面积的不到20%。茶叶深度加工更是空白,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科技含量都不高,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谈不上科技兴茶。

三、今后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㈠明确一个指导思想

今后我县茶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以质量为重点,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扩大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做好内部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促进我县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㈡转变两个观念

1.转变思想观念。茶业的发展,不能再以扩大面积和增加产量为标准,而要以提高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来衡量,从重视产量转向重视质量,从重视生产转向生产和流通并举,从重视产值转向重视效益,做到稳定产量和面积,提高质量和效益,逐步从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转变服务观念。从政府办产业转向社会力量办产业,政府引导和全社会力量推动相结合。政府要继续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服务转到产后信息服务,引导茶农走进市场,架起产销之间的桥梁,并注重扶持重点企业或大户,以龙头带动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

㈢抓好三个环节

1.抓好生产环节。

第一,茶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先,走科技兴茶之路。政府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永春佛手茶标准综合体》、《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范》、《茶叶安全卫生知识》以及茶叶生产技术等推广手册分发到每一茶户。同时,加大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县办培训到乡(镇)村农技人员和专业大户,乡(镇)办培训到每一茶叶生产加工户的措施,进行科技宣传和培训,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茶叶平衡施肥技术、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业标准化生产,做到科学种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持续发展。

第二,稳定面积,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巩固和提高现有茶园单位面积产量,走丰产优质高效之路。

第三,确实抓好茶叶降低农药残留工作,在确保茶叶卫生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四,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好区域布局,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商品茶基地。内半县的一都、横口、下洋、坑仔口、玉斗、锦斗、苏坑等乡镇及外半县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区,气温相对较低,适于铁观音种植和加工,在稳定佛手、水仙前提下,可相对集中发展高价高效的铁观音系列品种,积极引进金观音、黄观音等;外半县的蓬壶、达埔、石鼓、五里街、吾峰、桃城、东平、东关、湖洋等乡镇,海拔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区,气温相对较高,发展铁观音较为不利,应着重在巩固提高现有佛手、水仙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和发展高香型名优早新品种,如:科旦、白芽奇兰、丹桂等,以改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为名茶新品开发打好基础。

2.抓好加工环节。

第一,在今后3~5年内,县、乡(镇)政府要通过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和引进茶叶制作加工能人,加强制茶技术培训,举办制茶技术大赛,改进和提高茶农的制茶技艺,重视鲜叶采摘质量,严格工艺流程要求,增加优质精品茶的生产和提高茶叶总体质量。

第二,积极引用先进适用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如空调"做青"设备和包揉机、采茶机、修剪机等,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空调"做青"设备可以改变"看天做青",摆脱不良气候的制约,提高夏暑茶产量和质量,包揉机等机械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

第三,严格执行茶叶质量标准,禁止混等混级和掺杂掺假,真正做到优茶优价,确保名牌产品质量,以名牌促进销路,以销路促进生产,走入良性循环轨道。

第四,加强茶叶加工企业环境净化,防止和避免二道污染,确保茶叶卫生质量。

第五,深化茶类和加工产品的开发,如引进台资企业生产的台湾乌龙茶,或是绿茶和花茶,以及速溶乌龙茶、人参茶、健胃茶、茶酒、茶水雪碧等各种茶饮料、茶食品和茶保健品,使茶叶产品不断趋向多元化,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消费需要,多渠道拓展市场。特别是佛手、水仙茶叶内锌和黄酮类含量较高,锌是人体必须且较缺乏的微量元素,黄酮类物质又是一种有效的防癌、抗癌物,很适于开发保健茶类,应加强研究、开发和利用,走出永春自己的特色之路。

3.抓好流通环节。

一是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集中统一对外,同时,试行市场指导价,避免内部压等压价,做到保质保量保价,自身提高价值。

二是充分利用华侨多、分布广的优势,加强宣传,扩大世界影响,巩固和增加出口贸易量。

三是鼓励和引导茶农走向市场,鼓励一批内联、外引的茶叶购销企业或大户创建各自的品牌,并支持他们到各地设立专卖店和销售窗口,以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形成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四是在降低农残,扩大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确保茶叶品质和茶叶卫生质量,在巩固现有外销渠道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转向拓展国内精品市场,并且积极开拓欧美的茶叶销售市场。

五是结合我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开辟茶文化旅游。在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内建设茶树观光品种园,即可观赏,又可品尝,又能扩大宣传影响。

㈣落实四项措施

1.加强宣传和领导,增加投入。

一是政府要有意识地组织茶叶主产乡镇和企业或大户,集中力量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营造名牌产品良好的产销环境,鼓励和扶持企业或大户到全国各主要消费市场建立销售窗口。二是今后县、乡(镇)及各部门的赠送礼品一律用永春佛手或永春水仙茶叶。三是在市、县电视台进行广告。四是必要时可到主要消费城市举办新闻会和茶王赛,促进高档茶消费。五是县、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转变观念,制定优惠政策或措施,切实加强对发展茶业的领导作用,加大发展效益茶业的投资,建立政府投入为启动、农民和农村组织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资新机制。

2.扶持专业大户,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行业发展。

茶业要新发展,政府要重视引导内部结构调整,扶持专业大户和企业,有规模地开发茶叶基地,创办营销市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降低市场风险系数,提高市场竞争力,以龙头带动产、购、销的全面发展。

3.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一是利用电脑网络及时和收集茶叶产销信息,为茶业发展服务。

二是健全县茶叶管理站和茶叶同业公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并从财政预算拨出一定经费,以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名优工程、高产高效等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并及时传递给茶农,为茶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提高科技转化率。

三是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垂直联系和科研院校、兄弟省县的横向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技术、销售动态,保持行业领先,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重视参加各级重大的各种茶事活动,以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