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8:55:14

特征特性

特征特性范文篇1

关键词:籽瓜;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生长特性

籽瓜又称打瓜,是供采种食用的类型,茎圆具棱,生长势旺,但茎较细长,分枝力强。果实圆球形,深绿或浅绿色皮,有隐花双线条纹。瓤色淡黄白或淡红色,食味不佳。种子扁圆,大或极大,种皮黑色或黑黄相间,千粒重138g左右,肥大的种仁供炒食用。籽瓜喜温、耐旱、怕湿,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最为适宜。高产田块产瓜子2250kg/hm2以上,一般产量在1200kg/hm2上下。籽瓜和西瓜栽培一样,也不能连年种植,重茬瓜病害重,影响产量。一般与水稻轮作需间隔3a,与其他瓜类作物轮作需间隔5a才宜种植。

1.2生育期

籽瓜全生育期105d左右,4月上旬播种,7月初即可成熟,油(麦)-稻两季地区,冬季种菜,菜让茬后,两季中间可以插一季籽瓜,也可在瓜田套种豆类、间作玉米等。

2栽培技术

籽瓜栽培与西瓜栽培方法大体相同,但由于西瓜食瓤,籽瓜取子,生产目的不同,因此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籽瓜生产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质量,现结合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以黑小片籽瓜为例,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种子处理与催芽

2.1.1种子处理。选择大小一致、色泽相同、籽粒饱满的瓜子做种,用种量为7.5kg/hm2。为提高发芽率,催芽前晒种1~2d。先用50℃左右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0min,后将水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将种子浸泡4h,取出后用细沙搓揉掉表皮粘膜,再用清水淘洗干净。

2.1.2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用干布擦去种子上的水分,用2~3层湿纱布包好,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湿保温催芽(28~30℃)。如果种子数量少,可利用人体温度催芽最为安全,催芽约48h,待芽长至2~3mm,即可拣芽播种。

2.2育苗

2.2.1营养钵育苗。取肥沃土若干打碎,混入经腐熟的农家肥(5∶1),再混合少量经过腐熟的人粪尿,充分拌匀,堆放15d后(不要用化肥),再装入8cm×12cm的营养钵中,然后排入苗床内,选择便于管理、背风向阳的场地做苗床,苗床宽1.2m,铲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沟,待营养钵排齐浇透水后播种,逐一将催芽的瓜种平放入钵中间土内。播种完毕,覆土厚1cm后搭弓覆膜。膜内保持温度25~30℃,晴天温度高于35℃时,要通风降温。子叶出土后,注意通风使膜内温度逐渐降至20~25℃,以控制幼苗徒长。育苗期大约在25d左右,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4~5d应揭膜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在通风降温降湿和揭膜炼苗时,如果营养钵土干燥要适当喷水,以弥补营养土水分不足。

2.2.2方块育苗。选取没有被污染的塘泥混合适量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后,平摊在事先经过铲平的苗床内,塘泥厚度4cm左右,播种前1d浇足底水,次日用竹片或刀具将摊平的塘泥切成8cm×8cm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间播1粒种芽,播种完毕后用细土覆盖,以不露籽为宜。苗床四周挖沟排水,插弓覆膜,苗床管理与营养钵育苗管理相同。

2.3大田栽培

2.3.1整地施肥和做垄。前茬让茬后,要在及时翻耕细作当中,施足基肥,在定植前以籽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40cm、深20cm的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2.5t/hm2、饼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再整墒做垄,要求墒宽2.4m,墒中起垄,垄高因地制宜,一般田块垄高35cm为宜,高岗易旱田块25cm左右,整地要做到“三沟”配套,易排易灌。

2.3.2移栽。出苗后20~25d移栽,定植株距为20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定植苗数约3万株/hm2。育苗移栽程序:移栽前在垄上打宕,结合浇底水对入2250kg/hm2人粪尿滴宕,然后栽植瓜苗,再用细土填平宕口,定实瓜苗后立即浇透水,接着覆盖地膜。地膜要沿垄面拉紧铺平,两边用细土压实,切莫透风、漏气,同时注意将瓜苗破口处用细土封严。

2.4大田管理

2.4.1追肥。籽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果底肥不足,座果期就会出现脱肥现象,表现藤蔓细弱,叶色变淡。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应该及时追肥,一般在幼果坐稳后,在瓜垄两侧距瓜根50cm处趁小雨天气撒施复合肥300kg/hm2作膨瓜肥。为提高座果率、增强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应当在座果期之前喷施叶面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2注意防涝防渍,合理灌溉保苗。籽瓜苗期怕涝怕渍。雨水多或排水不畅的田块,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生病害和烂根,致使成片倒秧、枯死;进入生殖生长后,籽瓜枝叶繁茂,结果较多,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若

遇干旱,中午瓜叶萎蔫下垂,要及时灌水。籽瓜灌溉切忌满墒漫灌,应在傍晚或夜间引水沟灌,待水渗透墒面后,立即排掉沟中水。

2.4.3整枝疏蔓。蔓长至50cm开始整枝疏蔓,原则上留2蔓(1主1侧),每蔓留1瓜。当瓜蔓长到70cm时,开始压蔓,即把瓜蔓理直,摆布均匀,每隔4~5节压蔓1道,使其定向伸长,当瓜长到鸭蛋大小时,即可摘顶控制瓜蔓延伸。

2.4.4病虫害防治。籽瓜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等。①猝倒病:及时拔除病苗,用500~1000倍敌克松喷洒根部。②枯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敌克松以1∶100配成毒土,施入定植沟内,用药量为15kg/hm2。

2.5籽瓜采收和取籽

2.5.1采收。籽瓜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从雌花开放至采收,需40d左右。

2.5.2剖瓜取籽。取籽容器不可使用铁器,取籽时要剔除籽形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瓜籽(过大或过小的籽)。漂去嫩籽、白籽、瘪籽。瓜子晒干后再进行精选,拣去麻子、畸形子,充分晒干后装入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待售。黑小片取籽的质量标准:黑小片一级商品规格为平均粒宽0.78~0.83cm,千粒重132~143g。种皮为黑边黄心,含水量不超过7%,麻籽不超过0.5%,畸形籽不超过0.5%,半熟籽、生籽、瘪籽不得超过0.5%,无杂质,色泽油亮。

参考文献

特征特性范文篇2

关键词:佛手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周宁县高海拔山区近年来利用该地温凉气候的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佛手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县已成为佛手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邻近沿海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佛手瓜属葫芦科梨瓜属,果实为瓠果。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每100g含蛋白质0.9g,维生素C22mg,胡萝卜素10mg,此外还含有锌、钾等元素。此外,果中含有胨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消化为可溶性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其以嫩果供食、炒食或煮汤,亦可加工成瓜脯上市供应。

佛手瓜为1年生蔓性宿根作物,植株繁茂,根系粗壮而发达,并有较大的根瘤。茎圆形分枝多,主茎蔓长达20m以上,叶腋着生卷须。叶色浓绿,掌状浅裂,5~7裂。佛手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淡黄色,雄花总状无限花序,以孙蔓结果。佛手瓜雌蕊不通过昆虫或蝴蝶传粉,均能发育成瓜果(单性结果)且孙蔓节节生瓜,个个成果。一般单果重200~350g,瓜皮绿色、光滑无毛有腊质,瓜有7~10个裂沟,瓜内有1粒瓜种,呈扁形,当瓜成熟后瓜种即可发芽,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瓜内,幼芽和直叶伸出。出苗后3个月左右开始结瓜挂果,每个单果从开花至收果约需20d。春季种植,秋季收瓜。1~2年的蔓叶生长旺盛,正值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300kg,折合7.5万kg/hm2,产值52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全生育期8个月,瓜期长达4个月左右,应分期摘收。

1.2生态学特性佛手瓜具有喜光、喜凉、喜湿和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后出苗(日年均气温8~12℃)结瓜挂果最适,日平均气温1℃以下蔓叶、瓜均受冻害。

喜光是佛手瓜的特性之一。光照充足产量高,但在酷暑的烈日强光照下,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只长蔓叶而难以结果。多在秋后结果。若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开花结果。若空气干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难,叶片萎蔫则难以挂果,即使开花后已成的小瓜也会变黄脱落,或因气候干旱,使瓜长成畸形,干旱严重时瓜蔓枯死。由于佛手瓜的蔓叶生长旺盛,适合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种植。

2栽培技术

2.1土地选择与整地土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边、溪边、沟旁,对种植佛手瓜生长有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佛手瓜根系发达,土地要进行秋翻和春耕,耕深30cm,让其分化保墒。

2.2大田密度合理密植是佛手瓜增产的有效措施。佛手瓜行株距5m×6.6m,每株营养面积为33m2,进行开穴栽植,定植300株/hm2,为争取高产奠定基础。

2.3搭棚佛手瓜喜通风透光,一定要搭棚架栽培。瓜棚要求高1.5~2.0m,牢固,宽敞,通透性好。当苗长至30~40cm时,要扦竿引蔓上架,满足发蔓,争花争果。

2.4施肥佛手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喜肥水,要施足厩肥、土杂肥和草木灰,在播种前施基肥于穴中的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在生长期内,前期需肥少,盛花盛果期需肥需水多,要N、P、K配合拌细土离瓜头30cm处开穴施下,保花保果。第2次盛花期再补施P、K肥,距株60cm处开环沟施下,以促后期生长,据田间记载,产量7.5万kg/hm2,需施K2O257.25kg/hm2,肥料配合比例以N∶P∶K=1∶0.56∶2为宜。

2.5水分管理佛手瓜藤蔓长,叶面积大,在6~7月间,气温高,蒸发快,需水量多,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防止枯蔓和死苗,结果后要随熟随摘,保产增收。

2.6繁殖佛手瓜的繁殖方法有种瓜繁殖和枝蔓无性繁殖2种。

2.6.1种瓜繁殖。种瓜育苗移栽或直摘繁殖,在冬末初春育苗时,一定要盖肥保温,防止烂种。整好苗床,将瓜种按6~8cm距离排种,瓜柄朝下,瓜芽向上,盖土4~6cm,盖膜保温保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20℃,待瓜种发新根、新芽,约在次年春分无霜冻时移栽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按大田行株距挖50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再垫1层细土,即可播种,将瓜芽向上,瓜柄朝下,盖土5cm,再盖些杂草保暖,浇水保湿。

2.6.2技蔓繁殖。待前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技蔓长后,分取健壮地下部的侧蔓(带根)长为35~50cm的扦穗,插入深度25cm,约3~4条壮苗定植上架。

参考文献

[1]贺学林.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42-9343.

[2]祝月凯,丛杨.佛手瓜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10(9):44.

[3]刘文.北方地区如何栽培佛手瓜[J].北京农业,2007(7):6-8.

[4]龚兰芳.思茅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1-4012.

[5]赵德贵.佛手瓜——美味又健康[J].烹调知识,2007(11):12-13.

[6]张凤泉.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9):12.

特征特性范文篇3

关键词:朝天椒;特征特性;品种选用

朝天椒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的一类群辣椒的统称,一般按果实着生状态进行分类,包括植物分类学上5个变种中的4个: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由于朝天椒种子属常规种子,且不需进行审定,销售者随意命名,因此种子销售市场比较混乱,品种名称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难辨优劣。近几年我们搜集市场上销售的朝天椒种子,进行对比试验,结合大田调查,对朝天椒品种进行了筛选研究。现将朝天椒主要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及其合理选用技术介绍如下。

1朝天椒优良品种特征特性

1.1三樱椒系列品种

是指植株有限分枝、椒果朝天簇生的一类小椒品种。

1.1.1三樱椒。是日本枥木县的一个农家品种,在日本称为三鹰椒或枥木三鹰。天津市1976年从日本引进,定名为天鹰椒,1987年通过天津市认定。河南省1976年从日本引进,称为三樱椒。

植株矮小,株型紧凑,株高50~65cm,开展度40~50cm,属有限分枝类型。椒果朝天簇生,细指形,果皮光滑油亮无皱缩。果长5cm左右,果肩横径1cm左右,果顶尖而弯曲,似鹰嘴状。单果干重0.4g左右。干果鲜红,味极辣,辣椒素含量0.8%左右,辣红素含量3%左右。

育苗移栽春椒全生育期220~240d,育苗期60~70d。极晚熟,主茎长出20~22片真叶,花簇封顶。春椒一般产干椒3750~4500kg/hm2。较耐干旱,不耐水渍,较耐瘠薄,易感染病毒病。适应性广,为全国主栽品种。

1.1.2新一代三樱椒。植株高大,株型松散,一般株高70~90cm。主茎高40~50cm,粗(基部横径)1.1~1.3cm。每株侧枝4~6个,侧枝高(长)一般45~55cm,平均50cm左右,长的可达60cm以上。每株结果70~80个。干椒果长4.5~5.5cm,粗1.0~1.2cm。果顶较尖,不带鹰嘴钩。果肩稍细,中间较粗。

新一代三樱椒椒果朝天簇生,比三樱椒略大,颜色浅红,辣度较低。春椒一般产干椒4500kg/hm2左右,为河南省主栽品种之一。

1.1.3其他品种。三樱椒系列的朝天椒品种,还有大角三樱椒、小角三樱椒等。大角三樱椒植株高大,株型松散,株高100~120cm,一般果长6~9cm,春椒一般产干椒5250kg/hm2左右;但辣度很低,几乎无辣味,适宜单纯提取辣红素。小角三樱椒株型紧凑,株高50cm左右,一般果长4cm左右,春椒一般产干椒3000kg/hm2左右。易感染病毒病。辣椒素、辣红素含量很高,可作工业提取原料。

1.2子弹头系列品种

是指果顶钝圆、朝天散生或半散生,椒果形似子弹头的一类小椒品种。包括无限分枝和有限分枝两个类型。

1.2.1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属无限分枝类型,椒果朝天散生。主茎及侧枝二杈分枝,个别三杈分枝,三杈分枝后可二杈分枝。株型高大,但较紧凑,株高80~100cm,高的可达到1.2m。开展度30~40cm。株型自我调节能力强,适宜密度范围大,可定植15~30万株/hm2。密度小时,主茎下部可发生有效侧枝。最适宜与西瓜、甜瓜间作套种。间套作时下部不发生侧枝,株高增加;但能获得高产,有利于瓜椒双丰收。

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椒果比三樱椒短粗,一般果长4.5cm左右,果粗(果肩横径)1.2cm左右。椒果短指形,深红色。果皮厚,椒籽多,辣度高,香味浓。单果干重0.6g左右。干椒果皮辣椒素含量1%左右,辣红素含量3.5%左右。生长势强,耐肥抗倒,抗病高产。育苗移栽春椒一般产干椒5250kg/hm2左右;地膜覆盖移栽春椒,可产干椒7500kg/hm2。适应性广,为全国主栽品种。

1.2.2半散生子弹头。又称半簇生子弹头,属无限分枝类型。株型紧凑,株高80~100cm,高的可达1.1m。主茎高40~60cm,基部粗1.2~1.4cm。每株3~6个侧枝,侧枝长10~70cm。主茎和侧枝假二杈分枝,分枝长5~10cm。

半散生子弹头植株下部果实簇生,植株上部果实散生。果实簇生在分枝的分杈处,依次向上,每个分杈处一簇,与三樱椒的簇生位置不同。每簇结4~5个果实。鲜果长4~6cm,果肩粗1.2~1.4cm。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及辣度,与散生子弹头椒没有差别。生长势比散生子弹头稍弱,产量比散生子弹头稍低。种植几年后,会逐渐变成散生子弹头。

1.2.3高棵簇生子弹头。新选出的高产品种。有限分枝,副侧枝数目多,枝条细,结果少,很少红熟。构成产量的主体是侧枝果簇。每株发生侧枝4~5个,多的可达10个以上。每个侧枝结果8~16个,主茎果簇结果10~20个。株高60~80cm,主茎高40~50cm,主茎基部粗1.2~1.5cm,侧枝高(长)30~50cm,副侧枝高15~30cm。

椒果朝天簇生,较散生子弹头稍短,果肩稍粗,果顶钝圆,果形与散生子弹头相似,果长4~5cm,果肩横径1~1.4cm。果实颜色深红,辣味很浓,种子较多。果实纵裂病较轻或基本不发生。高产抗病,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春椒一般产干椒5250kg/hm2以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2.4矮棵簇生子弹头。属典型的有限分枝类型,分枝特性与三樱椒相同。植株较矮,株型紧凑。株高45~55cm。主茎高30~35cm,基部粗1.0~1.2cm。每株侧枝4~5个,侧枝长22~32cm。主茎及侧枝二杈或假二杈分枝。主茎椒簇较大,每簇结果30~70个,个别可达100多个。每个侧枝结果5~20个。果实较短稍粗,一般果长3.5cm左右,果粗1.1cm左右。果顶钝圆或有凹点,凹点比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明显。椒果辣度低,不易干制,自然风干易花皮,遇阴雨年份,花皮率高达60%以上。优点是以主茎结果为主,主茎与侧枝果实红熟期相差不大,生育期短,成熟早,适宜种植麦茬椒。可作为鲜椒制酱的品种利用。

1.3小果型圆锥椒系列品种

是指植株无限分枝、椒果朝上或斜朝上散生的小果型圆锥椒品种。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只有贵州小椒1个品种。贵州小椒是云南、贵州地方品种,云南称为鸡心辣(状似鸡心),贵州称为小辣椒。贵州省遵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椒果朝天散生,短宽圆锥形。椒果形状与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截然不同,有人把贵州小椒叫做“子弹头”,是把2个变种的2个品种叫成1个名字了。

贵州小椒属无限分枝类型,假二杈分枝,株高90cm,开展度40cm左右。1999年河南省柘城县从贵州省绥阳县引进试种,一般产干椒3750kg/hm2左右,表现为分枝较长且柔软,虽然产量不低,但没能大面积推广。

2朝天椒品种的合理选用

合理选用朝天椒品种,除了要掌握朝天椒品种的特征特性外,还要了解朝天椒品种退化的一般规律。

2.1朝天椒品种的退化

2.1.1天然杂交退化。朝天椒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虫媒花,天然杂交率为10%~15%,不同品种间可自然杂交。朝天椒的天然杂交是造成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樱椒系列簇生椒品种自然杂交退化主要表现为株型松散,由有限分枝变为无限分枝,椒果由簇生变为单生,簇生椒变成满天星。果实变短或变长、变小或变大,多变为尖圆锥形或长指形,极少数变为樱桃形。果型变小的椒果随枝条生长方向着生,向上或斜向上;果型变大的果柄弯曲,椒果朝下着生。自然杂交造成的退化,可以通过品种提纯复壮和严格良种繁育程序来解决。

2.1.2生态诱导退化。也称环境致变退化,是由于土壤和自然条件改变引起的种性退化,是品种适应性表现的结果。从不同生态类型区引进品种,该品种要适应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性就会发生变异。这种退化具体表现为椒果变大,颜色变浅,辣味变淡。簇生椒品种由环境条件造成退化,株型及簇生特性并不发生根本变异。引种簇生的三樱椒后,逐年选择具有典型簇生特性的单株混合留种,连续多年种植,即会出现上述退化变异。这种退化椒的辣度与新引进的原种相比可降低1/3~2/3,价格下降1/3以上,且不能出口外销,国内销售市场也逐渐缩小。这是三樱椒生产老区存在的严重问题。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和贵州小椒的退化主要是生态诱导退化,表现为椒果变大,颜色变浅,辣味变淡,价位降低。这种退化不能通过提纯复壮解决,只能不断引进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及时更换退化的品种。

2.2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2.2.1根据市场需求选用品种。朝天椒为干椒类型品种,既可干制后出售,也可出售鲜椒。辣味很浓,辣度很高,干椒辣椒素的含量一般在0.6%~0.9%之间,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各地可根据消费者嗜辣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朝天椒不同类型品种辣度高低的排序为:贵州小椒>散生子弹头(高棵簇生子弹头)>小角三樱椒>三樱椒>大角三樱椒。适销对路品种才会有较好的价格,才容易销售。干椒可远距离运销,市场范围很广,也可根据产品销路选用适宜的品种,以出口销售为主,兼供以北方为主的国内市场,可选用三樱椒;以国内销售为主,主供四川、重庆、湖南等南方市场,可选用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以生产鲜红椒为主、兼产干红椒,可选用大角三樱椒。选用品种要重点考虑市场行情,要把品种丰产性能与销售价格结合起来分析,哪个品种经济效益好就选用哪个品种。

2.2.2根据地力状况选用品种。平原灌区,灌溉条件好,地力水平高,可选用高棵簇生子弹头、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这两个品种茎杆粗壮,生长势强,耐肥抗倒,高产抗病,是高肥地的首选品种。丘陵旱地、平原薄地宜选用三樱椒系列的品种。三樱椒及小果型三樱椒植株较矮,结果集中,在旱薄地上稳产性较好。旱薄地如果选用高棵簇生子弹头、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则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甚至比三樱椒产量还低。大角三樱椒辣味较淡,适宜在河南省中部以北地区种植。在南方多雨地区种植辣味更淡,会失去干椒品种辣味浓这个基本特色。

2.2.3根据抗病性选用品种。散生子弹头(柘椒一号)高抗日晒病,对病毒病、疫病等病害也有较高的抗性,综合抗病能力较强;高棵簇生子弹头综合抗病性好,尤其是高抗果实纵裂病,这两个品种可在老椒区和降雨量较大的地区推广。三樱椒抗病性相对较弱,可在丘陵旱地及少雨的灌区推广。小果型三樱椒病毒病发病率较高,病毒病高发区不宜选用。

特征特性范文篇4

关键词:佛手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周宁县高海拔山区近年来利用该地温凉气候的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佛手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县已成为佛手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邻近沿海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佛手瓜属葫芦科梨瓜属,果实为瓠果。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每100g含蛋白质0.9g,维生素C22mg,胡萝卜素10mg,此外还含有锌、钾等元素。此外,果中含有胨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消化为可溶性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其以嫩果供食、炒食或煮汤,亦可加工成瓜脯上市供应。

佛手瓜为1年生蔓性宿根作物,植株繁茂,根系粗壮而发达,并有较大的根瘤。茎圆形分枝多,主茎蔓长达20m以上,叶腋着生卷须。叶色浓绿,掌状浅裂,5~7裂。佛手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淡黄色,雄花总状无限花序,以孙蔓结果。佛手瓜雌蕊不通过昆虫或蝴蝶传粉,均能发育成瓜果(单性结果)且孙蔓节节生瓜,个个成果。一般单果重200~350g,瓜皮绿色、光滑无毛有腊质,瓜有7~10个裂沟,瓜内有1粒瓜种,呈扁形,当瓜成熟后瓜种即可发芽,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瓜内,幼芽和直叶伸出。出苗后3个月左右开始结瓜挂果,每个单果从开花至收果约需20d。春季种植,秋季收瓜。1~2年的蔓叶生长旺盛,正值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300kg,折合7.5万kg/hm2,产值52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全生育期8个月,瓜期长达4个月左右,应分期摘收。

1.2生态学特性佛手瓜具有喜光、喜凉、喜湿和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后出苗(日年均气温8~12℃)结瓜挂果最适,日平均气温1℃以下蔓叶、瓜均受冻害。

喜光是佛手瓜的特性之一。光照充足产量高,但在酷暑的烈日强光照下,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只长蔓叶而难以结果。多在秋后结果。若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开花结果。若空气干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难,叶片萎蔫则难以挂果,即使开花后已成的小瓜也会变黄脱落,或因气候干旱,使瓜长成畸形,干旱严重时瓜蔓枯死。由于佛手瓜的蔓叶生长旺盛,适合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种植。

2栽培技术

2.1土地选择与整地土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边、溪边、沟旁,对种植佛手瓜生长有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佛手瓜根系发达,土地要进行秋翻和春耕,耕深30cm,让其分化保墒。

2.2大田密度合理密植是佛手瓜增产的有效措施。佛手瓜行株距5m×6.6m,每株营养面积为33m2,进行开穴栽植,定植300株/hm2,为争取高产奠定基础。

2.3搭棚佛手瓜喜通风透光,一定要搭棚架栽培。瓜棚要求高1.5~2.0m,牢固,宽敞,通透性好。当苗长至30~40cm时,要扦竿引蔓上架,满足发蔓,争花争果。

2.4施肥佛手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喜肥水,要施足厩肥、土杂肥和草木灰,在播种前施基肥于穴中的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在生长期内,前期需肥少,盛花盛果期需肥需水多,要N、P、K配合拌细土离瓜头30cm处开穴施下,保花保果。第2次盛花期再补施P、K肥,距株60cm处开环沟施下,以促后期生长,据田间记载,产量7.5万kg/hm2,需施K2O257.25kg/hm2,肥料配合比例以N∶P∶K=1∶0.56∶2为宜。

2.5水分管理佛手瓜藤蔓长,叶面积大,在6~7月间,气温高,蒸发快,需水量多,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防止枯蔓和死苗,结果后要随熟随摘,保产增收。

2.6繁殖佛手瓜的繁殖方法有种瓜繁殖和枝蔓无性繁殖2种。

2.6.1种瓜繁殖。种瓜育苗移栽或直摘繁殖,在冬末初春育苗时,一定要盖肥保温,防止烂种。整好苗床,将瓜种按6~8cm距离排种,瓜柄朝下,瓜芽向上,盖土4~6cm,盖膜保温保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20℃,待瓜种发新根、新芽,约在次年春分无霜冻时移栽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按大田行株距挖50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再垫1层细土,即可播种,将瓜芽向上,瓜柄朝下,盖土5cm,再盖些杂草保暖,浇水保湿。

2.6.2技蔓繁殖。待前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技蔓长后,分取健壮地下部的侧蔓(带根)长为35~50cm的扦穗,插入深度25cm,约3~4条壮苗定植上架。

参考文献

[1]贺学林.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42-9343.

[2]祝月凯,丛杨.佛手瓜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7,10(9):44.

[3]刘文.北方地区如何栽培佛手瓜[J].北京农业,2007(7):6-8.

[4]龚兰芳.思茅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11-4012.

[5]赵德贵.佛手瓜——美味又健康[J].烹调知识,2007(11):12-13.

[6]张凤泉.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9):12.

特征特性范文篇5

关键词:籽瓜;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生长特性

籽瓜又称打瓜,是供采种食用的类型,茎圆具棱,生长势旺,但茎较细长,分枝力强。果实圆球形,深绿或浅绿色皮,有隐花双线条纹。瓤色淡黄白或淡红色,食味不佳。种子扁圆,大或极大,种皮黑色或黑黄相间,千粒重138g左右,肥大的种仁供炒食用。籽瓜喜温、耐旱、怕湿,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最为适宜。高产田块产瓜子2250kg/hm2以上,一般产量在1200kg/hm2上下。籽瓜和西瓜栽培一样,也不能连年种植,重茬瓜病害重,影响产量。一般与水稻轮作需间隔3a,与其他瓜类作物轮作需间隔5a才宜种植。

1.2生育期

籽瓜全生育期105d左右,4月上旬播种,7月初即可成熟,油(麦)-稻两季地区,冬季种菜,菜让茬后,两季中间可以插一季籽瓜,也可在瓜田套种豆类、间作玉米等。

2栽培技术

籽瓜栽培与西瓜栽培方法大体相同,但由于西瓜食瓤,籽瓜取子,生产目的不同,因此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籽瓜生产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质量,现结合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以黑小片籽瓜为例,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种子处理与催芽

2.1.1种子处理。选择大小一致、色泽相同、籽粒饱满的瓜子做种,用种量为7.5kg/hm2。为提高发芽率,催芽前晒种1~2d。先用50℃左右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0min,后将水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将种子浸泡4h,取出后用细沙搓揉掉表皮粘膜,再用清水淘洗干净。

2.1.2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用干布擦去种子上的水分,用2~3层湿纱布包好,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湿保温催芽(28~30℃)。如果种子数量少,可利用人体温度催芽最为安全,催芽约48h,待芽长至2~3mm,即可拣芽播种。

2.2育苗

2.2.1营养钵育苗。取肥沃土若干打碎,混入经腐熟的农家肥(5∶1),再混合少量经过腐熟的人粪尿,充分拌匀,堆放15d后(不要用化肥),再装入8cm×12cm的营养钵中,然后排入苗床内,选择便于管理、背风向阳的场地做苗床,苗床宽1.2m,铲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沟,待营养钵排齐浇透水后播种,逐一将催芽的瓜种平放入钵中间土内。播种完毕,覆土厚1cm后搭弓覆膜。膜内保持温度25~30℃,晴天温度高于35℃时,要通风降温。子叶出土后,注意通风使膜内温度逐渐降至20~25℃,以控制幼苗徒长。育苗期大约在25d左右,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4~5d应揭膜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在通风降温降湿和揭膜炼苗时,如果营养钵土干燥要适当喷水,以弥补营养土水分不足。

2.2.2方块育苗。选取没有被污染的塘泥混合适量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后,平摊在事先经过铲平的苗床内,塘泥厚度4cm左右,播种前1d浇足底水,次日用竹片或刀具将摊平的塘泥切成8cm×8cm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间播1粒种芽,播种完毕后用细土覆盖,以不露籽为宜。苗床四周挖沟排水,插弓覆膜,苗床管理与营养钵育苗管理相同。

2.3大田栽培

2.3.1整地施肥和做垄。前茬让茬后,要在及时翻耕细作当中,施足基肥,在定植前以籽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40cm、深20cm的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2.5t/hm2、饼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再整墒做垄,要求墒宽2.4m,墒中起垄,垄高因地制宜,一般田块垄高35cm为宜,高岗易旱田块25cm左右,整地要做到“三沟”配套,易排易灌。

2.3.2移栽。出苗后20~25d移栽,定植株距为20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定植苗数约3万株/hm2。育苗移栽程序:移栽前在垄上打宕,结合浇底水对入2250kg/hm2人粪尿滴宕,然后栽植瓜苗,再用细土填平宕口,定实瓜苗后立即浇透水,接着覆盖地膜。地膜要沿垄面拉紧铺平,两边用细土压实,切莫透风、漏气,同时注意将瓜苗破口处用细土封严。

2.4大田管理

2.4.1追肥。籽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果底肥不足,座果期就会出现脱肥现象,表现藤蔓细弱,叶色变淡。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应该及时追肥,一般在幼果坐稳后,在瓜垄两侧距瓜根50cm处趁小雨天气撒施复合肥300kg/hm2作膨瓜肥。为提高座果率、增强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应当在座果期之前喷施叶面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2注意防涝防渍,合理灌溉保苗。籽瓜苗期怕涝怕渍。雨水多或排水不畅的田块,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生病害和烂根,致使成片倒秧、枯死;进入生殖生长后,籽瓜枝叶繁茂,结果较多,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若

遇干旱,中午瓜叶萎蔫下垂,要及时灌水。籽瓜灌溉切忌满墒漫灌,应在傍晚或夜间引水沟灌,待水渗透墒面后,立即排掉沟中水。

2.4.3整枝疏蔓。蔓长至50cm开始整枝疏蔓,原则上留2蔓(1主1侧),每蔓留1瓜。当瓜蔓长到70cm时,开始压蔓,即把瓜蔓理直,摆布均匀,每隔4~5节压蔓1道,使其定向伸长,当瓜长到鸭蛋大小时,即可摘顶控制瓜蔓延伸。

2.4.4病虫害防治。籽瓜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等。①猝倒病:及时拔除病苗,用500~1000倍敌克松喷洒根部。②枯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敌克松以1∶100配成毒土,施入定植沟内,用药量为15kg/hm2。

2.5籽瓜采收和取籽

2.5.1采收。籽瓜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从雌花开放至采收,需40d左右。

2.5.2剖瓜取籽。取籽容器不可使用铁器,取籽时要剔除籽形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瓜籽(过大或过小的籽)。漂去嫩籽、白籽、瘪籽。瓜子晒干后再进行精选,拣去麻子、畸形子,充分晒干后装入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待售。黑小片取籽的质量标准:黑小片一级商品规格为平均粒宽0.78~0.83cm,千粒重132~143g。种皮为黑边黄心,含水量不超过7%,麻籽不超过0.5%,畸形籽不超过0.5%,半熟籽、生籽、瘪籽不得超过0.5%,无杂质,色泽油亮。

参考文献

特征特性范文篇6

关键词:碧秀苦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贵州山区

苦瓜又叫锦荔枝、凉瓜、癞瓜等,属葫芦科苦瓜属,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相当高,有明目清心、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清暑降热的功效,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蔬菜,具有“药用蔬菜”之称[1]。另外,从苦瓜中提取的一些活性蛋白质,如苦瓜素和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质等具有抗突变、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2]。随着人们对苦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逐步了解,喜食苦瓜的人越来越多,苦瓜已成为一种高档次的大众化食用品种。目前,贵阳市苦瓜以常规栽培为主,集中在6~7月上市,常规苦瓜种植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夏冬季节消费需求。2005年南明区农业水利局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引进杂交1代苦瓜品种碧秀,进行棚架栽培试验成功,经过多年示范种植,表明碧秀苦瓜适应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3],通过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等配套技术,4月中旬移栽,7月初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期到达100d左右,实现淡季时有新鲜苦瓜产品上市。现将棚架、高产、延晚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碧秀苦瓜较耐高温,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不耐阴,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光照不足,易造成落花落果。喜湿不耐涝,土壤积水易烂根,生育旺盛,结果性好,果实大,腰身较丰满,果长25~40cm,横径6.0~8.5cm,单果重约580g,肉厚,苦味适中,皮色白美,肉质脆嫩。2009年在永乐乡连片种植13.3hm2,平均产量达67.5t/hm2,产值10.5万元/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96.75t/hm2、产值23.25万元/hm2,创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历史纪录。

2栽培技术

2.1整地施基肥

尽量选择近年来未种过瓜类的肥沃田块,定植前10d左右,先耕翻整地,施入有机肥45~75t/hm2、钙镁磷肥450kg/hm2、氯化钾225kg/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肥料撒施均匀后深翻起垄整畦,畦宽4~5m,长度不限。也可在畦做成后,再在畦面上做成瓜沟、瓜穴,然后在沟穴内施足底肥(这有利于公顷株数较少、有机肥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但所施底肥一定要与土混合均匀,并且要有1层25cm以上的土间隔,以防移栽时植株根系直接接触肥土造成烧苗)。

2.2穴盘苗管理

碧秀苦瓜品种已由成都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将种子买断,以种苗的形式向西南地区销售,预定收到种苗后,7d内定植的,将穴盘苗从纸箱中取出,将苗保留在穴盘内炼苗5d左右,炼苗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避雨、保温,光照太强时可适当遮荫,逐渐让苗子叶片变厚,茎干老健,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若需等待较长时间再定植,需将种苗从穴盘中取出,假植于10cm×10cm(或更大)的营养钵中。在假植后10d可以用500倍左右的叶绿精灌根。管理中注意炼苗、保暖,湿度不能太大,光照过强时注意遮荫;摆放间距稍大些,以免藤蔓相互缠绕,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

2.3裙膜移栽

苦瓜喜温不耐阴,在早春阴雨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叶色发黄、茎杆纤弱、幼苗徒长等症状。4月上旬,贵阳的气温相对稳定后,选择晴天移栽,先用地膜覆盖畦面,株距2.0~2.5m,每畦面栽2行,定植1800~1875株/hm2,栽苗深度以幼苗子叶平露地面为宜。栽苗时要尽量挑选壮苗,尽可能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一定要随即浇足定根水,然后用4根小竹或豆栈插入地上,底部按40cm距离,高55cm用绳绑成锥体,用地膜围上(形如落地“女式长裙”,笔者以此取名为裙膜移栽技术)。该技术解决了贵阳高海拔地区4~6月气温不稳定导致的低温冻苗、高温烧苗、小拱棚低烫苗等问题。在低温天气下,将裙膜的顶部封住,起保温作用,高温天气将裙膜的顶松开,避免高温烧苗,4根杆和膜也可防暴雨、冰雹恶劣天气,同时解决以前采用单株小拱棚时间短、烫苗的问题。采用裙膜移栽,围膜时间长达30d左右,效果突出,苗期植株生长健壮。HTtP//:

2.4搭隧道棚架

苦瓜抽蔓后要及时插架搭棚,棚架所用材料最好是直径4cm以上的竹子,基部深插入土后,尖梢与畦对面的竹架尖梢对接捆绑,最终做成高度为2.0m的隧道形拱棚;同时在拱棚的两腰都加一横拉杆以确保棚架的稳固性(不能做成平架棚,因为拱形棚所能提供的光合作用面积远大于平架棚,植株中后期的结果量也会优于平架棚)。但不管是哪种棚,因中后期挂果量的剧增,原棚架无法承受过重,故都要及时在棚架下用大量直杆撑住以防倒架,尤其是雨水天气更要及时扶棚稳杆以免倒架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5整枝牵蔓

定植成活后的苦瓜抽蔓很快,要及时用细编织带牵引以利瓜蔓上架。从基部算起,1m以下侧蔓全部摘除,只留1根主蔓上架。苦瓜主蔓的分枝能力非常强,上架之后主蔓很快又会长出许多侧蔓,此后不再摘除侧蔓而是及时牵引侧蔓分成扇形爬架,以利主侧蔓均匀爬满棚架,互不遮光。苦瓜以侧蔓结果为主,到了中后期,满架的枝蔓挂果极多,一些细小的侧蔓也会挂上瓜条,枝叶也极为繁茂,此时要及时摘除过分密蔽和细弱的侧枝以及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延缓植株衰老。

2.6肥水管理

苦瓜结果量大,采收期长,只要管理得当,贵阳高海拔地区能延缓到10月中下旬。由于采收期长,需肥量也很大,在结果初期,一般用20%的稀粪或沼液浇灌,配合底肥基本满足生长需求;但到了中后期,早期所施的底肥已远远满足不了生长所需,容易出现枝条瘦弱、叶色变黄、结果少、瓜个小、瓜味变苦、瓜形畸形甚至植株早衰等,故在进入结果盛期要及时追肥,以补充供给。一般在盛果期选择无雨的天气,对水浇施或埋施(位置最好远离植株80cm以外),追肥量为硫酸钾75kg/hm2、过磷酸钙150~225kg/hm2加尿素150~225kg/hm2(或硫酸铵225~300kg/hm2)或者直接施用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也可配合腐熟农家肥直接在畦中间开沟埋肥。一般每10d追肥1次,如果施肥后几天都无雨则要考虑大沟灌水,以利肥分吸收。苦瓜植株不耐湿怕雨涝,若遇较长连绵阴雨天气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时,植株生长不良极易感病烂瓜甚至发病死亡,故平时最好早挖深沟做渠,做到能排能灌。

2.7病虫害防治

碧秀苦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等,主要虫害为瓜食蝇、蚜虫;病害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可用20%三唑酮(粉锈)乳油2000倍液,或5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消灭传毒蚜虫,可减轻危害。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枯萎病防治可于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5kg/hm2加细土375kg,撒在瓜穴内或沟内。

2.8适时采收

苦瓜开花结果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3~30℃,贵阳地区在4月中旬移栽,7月逐渐进入采收期。苦瓜一般在花后14~16d[4]达到商品标准,为保证瓜的食用品质和增加以后的结果数,提高总产量,最好是采收中等成熟的瓜条。当果实已充分长成,果皮上的条状和瘤状粒迅速膨大并明显突起,顶部的花冠变干枯、脱落,果实前半部明显地由绿色转变为白绿色,表面呈光亮感时为适采期。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

3参考文献

[1]向长萍,吴昌银.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利用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388-390.

[2]薛颖,宋曙辉.苦瓜等蔬菜防癌抗促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4):78-80.

特征特性范文篇7

关键词:籽瓜;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1.1生长特性

籽瓜又称打瓜,是供采种食用的类型,茎圆具棱,生长势旺,但茎较细长,分枝力强。果实圆球形,深绿或浅绿色皮,有隐花双线条纹。瓤色淡黄白或淡红色,食味不佳。种子扁圆,大或极大,种皮黑色或黑黄相间,千粒重138g左右,肥大的种仁供炒食用。籽瓜喜温、耐旱、怕湿,因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最为适宜。高产田块产瓜子2250kg/hm2以上,一般产量在1200kg/hm2上下。籽瓜和西瓜栽培一样,也不能连年种植,重茬瓜病害重,影响产量。一般与水稻轮作需间隔3a,与其他瓜类作物轮作需间隔5a才宜种植。

1.2生育期

籽瓜全生育期105d左右,4月上旬播种,7月初即可成熟,油(麦)-稻两季地区,冬季种菜,菜让茬后,两季中间可以插一季籽瓜,也可在瓜田套种豆类、间作玉米等。

2栽培技术

籽瓜栽培与西瓜栽培方法大体相同,但由于西瓜食瓤,籽瓜取子,生产目的不同,因此实施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籽瓜生产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质量,现结合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以黑小片籽瓜为例,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1种子处理与催芽

2.1.1种子处理。选择大小一致、色泽相同、籽粒饱满的瓜子做种,用种量为7.5kg/hm2。为提高发芽率,催芽前晒种1~2d。先用50℃左右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0min,后将水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将种子浸泡4h,取出后用细沙搓揉掉表皮粘膜,再用清水淘洗干净。

2.1.2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用干布擦去种子上的水分,用2~3层湿纱布包好,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湿保温催芽(28~30℃)。如果种子数量少,可利用人体温度催芽最为安全,催芽约48h,待芽长至2~3mm,即可拣芽播种。

2.2育苗

2.2.1营养钵育苗。取肥沃土若干打碎,混入经腐熟的农家肥(5∶1),再混合少量经过腐熟的人粪尿,充分拌匀,堆放15d后(不要用化肥),再装入8cm×12cm的营养钵中,然后排入苗床内,选择便于管理、背风向阳的场地做苗床,苗床宽1.2m,铲平床土,四周挖好排水沟,待营养钵排齐浇透水后播种,逐一将催芽的瓜种平放入钵中间土内。播种完毕,覆土厚1cm后搭弓覆膜。膜内保持温度25~30℃,晴天温度高于35℃时,要通风降温。子叶出土后,注意通风使膜内温度逐渐降至20~25℃,以控制幼苗徒长。育苗期大约在25d左右,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前4~5d应揭膜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自然条件。在通风降温降湿和揭膜炼苗时,如果营养钵土干燥要适当喷水,以弥补营养土水分不足。

2.2.2方块育苗。选取没有被污染的塘泥混合适量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后,平摊在事先经过铲平的苗床内,塘泥厚度4cm左右,播种前1d浇足底水,次日用竹片或刀具将摊平的塘泥切成8cm×8cm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间播1粒种芽,播种完毕后用细土覆盖,以不露籽为宜。苗床四周挖沟排水,插弓覆膜,苗床管理与营养钵育苗管理相同。

2.3大田栽培

2.3.1整地施肥和做垄。前茬让茬后,要在及时翻耕细作当中,施足基肥,在定植前以籽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40cm、深20cm的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2.5t/hm2、饼肥750kg/hm2、复合肥375kg/hm2,混匀施入定植沟内,再整墒做垄,要求墒宽2.4m,墒中起垄,垄高因地制宜,一般田块垄高35cm为宜,高岗易旱田块25cm左右,整地要做到“三沟”配套,易排易灌。

2.3.2移栽。出苗后20~25d移栽,定植株距为20cm,每垄栽2行,行距25cm。定植苗数约3万株/hm2。育苗移栽程序:移栽前在垄上打宕,结合浇底水对入2250kg/hm2人粪尿滴宕,然后栽植瓜苗,再用细土填平宕口,定实瓜苗后立即浇透水,接着覆盖地膜。地膜要沿垄面拉紧铺平,两边用细土压实,切莫透风、漏气,同时注意将瓜苗破口处用细土封严。

2.4大田管理

2.4.1追肥。籽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果底肥不足,座果期就会出现脱肥现象,表现藤蔓细弱,叶色变淡。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应该及时追肥,一般在幼果坐稳后,在瓜垄两侧距瓜根50cm处趁小雨天气撒施复合肥300kg/hm2作膨瓜肥。为提高座果率、增强抗病力、促进籽粒饱满,应当在座果期之前喷施叶面肥1次,在果实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2注意防涝防渍,合理灌溉保苗。籽瓜苗期怕涝怕渍。雨水多或排水不畅的田块,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生病害和烂根,致使成片倒秧、枯死;进入生殖生长后,籽瓜枝叶繁茂,结果较多,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若

遇干旱,中午瓜叶萎蔫下垂,要及时灌水。籽瓜灌溉切忌满墒漫灌,应在傍晚或夜间引水沟灌,待水渗透墒面后,立即排掉沟中水。

2.4.3整枝疏蔓。蔓长至50cm开始整枝疏蔓,原则上留2蔓(1主1侧),每蔓留1瓜。当瓜蔓长到70cm时,开始压蔓,即把瓜蔓理直,摆布均匀,每隔4~5节压蔓1道,使其定向伸长,当瓜长到鸭蛋大小时,即可摘顶控制瓜蔓延伸。

2.4.4病虫害防治。籽瓜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和枯萎病等。①猝倒病:及时拔除病苗,用500~1000倍敌克松喷洒根部。②枯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敌克松以1∶100配成毒土,施入定植沟内,用药量为15kg/hm2。

2.5籽瓜采收和取籽

2.5.1采收。籽瓜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从雌花开放至采收,需40d左右。

2.5.2剖瓜取籽。取籽容器不可使用铁器,取籽时要剔除籽形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瓜籽(过大或过小的籽)。漂去嫩籽、白籽、瘪籽。瓜子晒干后再进行精选,拣去麻子、畸形子,充分晒干后装入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待售。黑小片取籽的质量标准:黑小片一级商品规格为平均粒宽0.78~0.83cm,千粒重132~143g。种皮为黑边黄心,含水量不超过7%,麻籽不超过0.5%,畸形籽不超过0.5%,半熟籽、生籽、瘪籽不得超过0.5%,无杂质,色泽油亮。

参考文献

特征特性范文篇8

在彰显个性、追求趣味的消费潮流下,企业和设计师往往尽可能避免使用这些工业材料,以免产品被打上“过时”的标签。可见,必须打破对材料的程式化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设计中的创新效用。

2材料设计特性再认识

程式化的应用方式源于人们对材料陈旧而僵化的认知,因此必须消除成见,对材料的设计特性及其作用进行重新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打破程式化的应用方式。

2.1材料的设计特性及作用

材料的设计特性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特性是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形成的感知特性,包括质感、情感以及艺术感等,如钢材显冷峻、红木显古朴、皮革显温润等;客观特性则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以及加工工艺等天然属性,如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极限,但焊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而低碳钢则正好相反。材料的客观特性是主观特性的基础,而主观特性则是客观特性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它们在设计中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主观特性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途经之一,材料的质感、情感、艺术表现力等主观特性必须与产品既定的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等相适应,以便于满足人们表现其身份地位、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等精神需求。如高档汽车之所以采用胡桃木作为内饰材料,就是为了满足客户显示其尊贵身份的心理需求;而客观特性则是实现产品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材料的客观特性应与产品各方面性能要求相符,以便于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如钢制刀具比铝制刀具更锋利、更耐用,因此就客观特性而言钢材比铝材更适于制造刀具。

2.2材料设计特性的应用要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的变化,产品设计对材料特性的应用也有所侧重。一般而言,社会大众在物质匮乏时期普遍较重视产品的实用功能,因而产品设计往往侧重于对材料客观特性的应用;而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社会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且精神需求所占的比率不断攀升,材料主观特性的应用价值也随之提升,设计应用的重心逐渐向主观特性倾斜。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物质匮乏时期,在产品设计中形成了注重应用材料客观特性的思维定式和应用程式,但这种陈旧的观念和程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大众日益膨胀的多元消费需求,因此,产品设计不能停留于应用材料的客观特性阶段,而应将重心转移到对材料主观特性的发掘与应用上,才能创造更为多元的产品价值,从而适应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3材料主观特性的创新应用

对材料主观特性的发掘和应用可以从应用范围、造型特征、复合质感以及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打破固有程式,创新应用方式。

3.1突破材料的常规应用范围

材料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本身并无任何情感意识,它们的主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被应用于某些特定产品中而形成的。如钢筋、混凝土通常被用于楼宇大厦、公路桥梁等工程建筑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冷峻、淡漠、乏味的主观设计特性。而如果有意识地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让人们在不同的时机或场景中接触它们,就能逐渐改变大众对它们的主观感受,如钢制管材在家具中的创新应用就极大地改变了钢材原有的主观特性。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的布鲁尔受自行车把手的启发,将钢制管材引入家具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紧凑、功能突出且符合批量化生产要求的钢管椅,不仅揭开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同时也赋予钢材轻巧、精细、时尚的主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钢材“粗糙、笨重、冷峻”的固有印象。再比如,近年来不少设计师致力于探索混凝土的创新应用,将其广泛应用于日常产品领域,推出了一批创意十足的混凝土产品,包括戒指(DesignStudio设计工作室设计)、腕表(DzmitrySamal设计)、时钟(ForsbergForm设计工作室设计)等,展现出清新自然、精巧细致以及时尚前卫的品质感,颠覆了混凝土材料在大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3.2消解材料的固有造型特征

在造型活动中,人们往往会下意识的“因材施型”,即根据大众对材料的固有认识赋予相应的造型特征。比如同样是几何形态,金属制品往往呈现出较为硬朗的造型特征,而木制品或塑料制品则会处理得相对较为柔和。这种“因材施型”的造型模式可以强化材料某方面的特征,但也容易导致其主观特性趋于形式化,缺乏新意,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消除材料与其固有造型特征间的关联,在不违背产品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全新的造型特征带给消费者全新的心理体验,进而形成全新的主观特征。如德国设计师FlorianSchmid的“缝合混凝土”座椅,见图2,就打破了混凝土材料一贯的工业化造型风格,将软和硬两种状态融于一体,通过座椅柔软的造型特征与人们印象中坚硬的材料质地产生矛盾对比,引发有趣的视觉错觉和心理体验,赋予混凝土材料以全新的造型特征。

3.3探求材料的多元复合质感

质感是产品设计的三大基本感觉要素之一,也是材料主观设计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中得出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主观体验,而多种质感的组合应用则能产生内涵更为丰富的复合质感,有利于营造出不同寻常的设计效果。复合质感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种:质感相似材料的类比应用和质感相异材料的对比应用。类比应用是将多种质感相似的材料运用于同一产品当中,或通过一定处理使产品中的不同材料具有相似的质感,其目的是强化某种特定的质感效果。如设计师StefanZwicky就使用钢筋和混凝土制作了“柯布西耶LC2”椅,通过这两种典型工业材质的彼此映衬强化出原始、粗犷的工业意味,也完美诠释了柯布西耶机器美学的内涵。而对比应用则是将质感差异较大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极具感官冲击性的复合质感。如混凝土和硅胶是两种质感迥异的材料:坚硬与柔和、冷峻与温暖、遮蔽与通透,无论在视觉、触觉还是心理感觉上都相当矛盾,但在法国设计师RenateVos的“Concretebin”系列吊灯中,两者却和谐同存、彼此交融于一体,形成具有矛盾特质的复合质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样,RecycledLightCompany利用废弃灯泡制作的油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材质的对比组合显露出另类的时尚感,并且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3.4解读材料的内在个性气质

材料具有各自的个性气质,它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内在灵性表达自身的美,而设计的要义之一就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将材料的个性气质“翻译”成大众熟悉的表现形式,便于消费者感受、理解材料的内在美。这里所谓的“恰当的途径”因材而异,包括形态、色彩、工艺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就非常善于把握和表现材料的内在气质,他在代表作“Irony”系列茶壶中就采用了传统的沙模铸造技术,以沙模铸铁材料为载体记录了铁的演变过程,在器具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的痕迹,质朴而沧桑,将材料的个性气质与日本的茶道精神彼此融合,相得益彰。

4材料主观特性的创新应用实践

材料的创新应用方式各有所长,在设计实践中应加以综合应用,同时还必须结合形态、色彩、纹饰以及包装等因素强化材料的主观特性,充分体现产品的内在气质。如在一款作为校际交流活动纪念品的镭射翻页笔设计中,笔者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的人文氛围,在外壳材料的选用上打破了ABS等常规材料的限制,采用了经防腐处理的原生态竹筒作为外壳的底壳,并以复合竹材作为面板和按键的材料,利用竹在传统文化中清秀、雅致的个性气质,结合具有传统意味的纹饰充分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清雅气质。此外,产品的包装采用再生纸材料,通过包装的材料质感、纹饰风格等与产品主体相互呼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竹材的主观特性,并进一步突出了产品的人文气质,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5结语

特征特性范文篇9

一、田间种植鉴定的合法性。

(一)、新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及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的鉴定,依法应在田间种植的条件下进行。

《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或林木品种在推广前应当通过部级或者省级审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或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广告,不得经营、推广。《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等条件;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应当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上述法规证明,主要农作物或林木的新品种必须在田间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种植,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品种实验,是在田间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以及其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等特征特性进行一系列的鉴定才选育出来的,而不是在实验室内用按电钮的方法电泳出来的。新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必须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进行,品种的鉴定也应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进行。法规没有规定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植物新品种进行选育和鉴定。采用化学的方法提取植物蛋白质和氨基酸,采用物理的方法电解分离蛋白质,对比蛋白质分离图谱以鉴定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的所谓电泳测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二)、将植物在田间种植生长出的特征特性即表现型与审定公告公布的及品种权申请公告的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对照,鉴定两个品种是否具备同一性,符合法律规定。

《种子法》规定: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或林木品种由审定部门公告。如“鲁白16号”大白菜杂交种是由山东省品审委审定公告的。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97)鲁农审字第2号文件即关于公布第十九批审定认定品种的通知(即山东省品种审定公告),公告的内容是“鲁白16号”大白菜等作物品种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其选育经过是在田间进行的,其特征特性是在田间种植的情况下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表现出来的。将“鲁白16号”的被控侵权品种“丰抗78”进行田间种植,根据其种植后表现出的特征特性与相邻种植的和通知公告的“鲁白16号”的特征特性相对照,进行差异性遗传学分析,即可鉴定他们是否同一品种。

由于审定公告仅公告了“鲁白16号”的特征特性,没有公告“鲁白16号”的电泳分离图谱,所以,无法将“丰抗78”的电泳图谱与山东省品审委公告的“鲁白16号”的电泳图谱相对照。没有对照就没法鉴定。其它机构(包括鉴定机构)不是法定的品种审定机构,依其制作的电泳图谱作对照,没有法律依据。

(三)、新品种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特性是品种权保护的范围,其电泳图谱不属品种权保护的范围。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公告的申请品种权的说明书,其内容是育种过程和申请品种的育种方法及其主要特征特性等。其中的特征特性,特别是该品种的特异性主要是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与对照品种相比较表现出来的,是经公告被公众知悉和认可的。《保护公报》没公告新品种的电泳图谱,其电泳图谱不为公众所知和认可,不是品种权保护的范围。

(四)、田间种植鉴定是法定的鉴定程序。

对被控侵权品种是否授权品种进行的鉴定,属于种子真实性鉴定。农作物种子真实性鉴定,应依据GB/T3543.5-1995进行。GB/T3543.5-1995规定,“种子真实性是指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是否相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GB/T3543.5-1995规定的鉴定程序,而其开章明义地指出:“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该标准未规定电泳法是测定植物品种真实性的程序,所以,应当采用国家标准GB/T3543.5-1995进行植物品种真实性鉴定。在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不应采用不属国家标准的电泳法进行蛋白质测定。

二、田间种植鉴定的科学性。

(一)、依据遗传学理论,根据表现型判断的结果比较可靠。

一个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其内部基因(称为基因型)和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表现于外部的性状(称为表现型),即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植物品种有什么样的表现型必有什么样的基因型,但有什么样的基因型不一定就有什么的表现型。高产品种虽有高产基因,在肥水充足的良田虽表现高产,但在旱薄地不能高产;而低产品种无论在良田或旱薄地均不能高产,即是这个道理。

田间种植鉴定在鉴定外部性状的同时测定了其内在基因;而电泳法测定只能测定内部基因,不能测定作为品种权保护的特征特性等外部性状。田间种植鉴定依据的是植物品种表现出的特征特性,而电泳法测定依据的是种子籽粒分离出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电场影响下的移动。植物品种经种植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特性必有什么样的基因;而电泳分离出植物品种含有某种基因,在没有适宜的条件下,该种基因不会发生作用,表现不出性状。男人有长胡须的基因,但如认定没长胡须的小男孩是女人,将是幼稚可笑的。田间鉴定既鉴定了内因又鉴定了外因,能鉴定植物的特征特性;电泳测定仅能考查内因,不可能测定植物的特征特性;所以田间鉴定较电泳测定科学。

(二)、依据概率论理论,田间种植鉴定具有代表性。

1、样本的代表性。依据GB/T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大白菜种子田间种植鉴定送检样品最小重量是100克。由于没有电泳法测定大白菜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法定标准,参照电泳法测定大麦、小麦种子纯度(注意:不是真实性)的国家标准,包括各种药剂、溶剂在内,样品吸取量也仅为10-20微升(UL)。不足20UL的液体与100克籽粒的代表性相比,谁大谁小不言自明。

由于电泳法测定取样太小,代表性太差,出现错将相同品种误定为不同品种或错将不同品种误定为相同品种的概率太大,所以,电泳法不如田间种植法科学。

2、差异性分析的准确性。田间种植鉴定种子的真实性,其鉴定结论是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根据其差异性大小判定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如果被控侵权品种与授权品种差异的概率小于或等于1%,证明其极可能是同一品种(概率论称为差异极不显著);如果概率小于或等于5%,证明其可能是同一品种(概率论称为差异不显著)。法院据此下判,判定其是同一品种的正确率就达95-99%以上,能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因为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之间差异性很小,一个新品种能比对照品种增产5%或增加一个优良性状或淘汰一个不良性状就很好了;如果能增产10%或改进一个质量性状将是极好的品种。如“鲁白16号”比其对照品种“鲁白10号”在1995年增产仅为1.6%,其仍被审定为新品种。一个质量性状对应的往往是一个基因或几个基因,品种间一两个质量性状的差异或百分之一点多的数量性状的差异,靠几微升的溶液测定,并用其测定结果判决是非,风险性太大。所以,国家没有将电泳测定法列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未制定其标准。

三、田间种植鉴定的可行性。

田间种植鉴定是小区鉴定,一般小区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用种量较少,国家保藏中心有足够数量的种子供鉴定所用。即使国家保藏中心保藏的授权品种的种子量不能满足田间种植鉴定用种,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品种权人也应提供鉴定所用的种子。作为品种权人,不可能提供不出供鉴定所用的种子。所以,田间种植鉴定是可行的。

四、对杂交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的特殊性。

对杂交种,品种权保护的范围是杂交种本身和其父、母本特定的杂交组合。这就是说,品种权既不保护杂交种的种子,也不保护其父本与母本反交产生的杂交种;还不保护其亲本本身;更不保护其亲本与其它繁殖材料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即授权杂交种的同父异母兄弟、同母异父兄弟以及表兄弟、堂兄弟等。但是,授权杂交种的双亲均与授权杂交种有50%的核基因或性状一样;两亲本的反交杂交种,与授权杂交种的核基因100%一样,只有少量的细胞质基因不同,其性状相同处在98%以上;授权杂交种的亲本与其它繁殖材料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均是授权杂交种的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应有50%以上的基因一样;授权杂交种的种子即F2,虽为分离世代,但仍有绝大多数与授权杂交种的基因和性状相同。总之,授权杂交种与其父、母以及同父异母兄弟或异父同母兄弟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很小,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很难区分其差异性即特异性。

杂交种本身不具有稳定性。它不像常规品种能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自身具有稳定性。杂交种的亲本是常规品系,其上下代之间性状遗传具有稳定性,这是杂交种稳定性的真正含义。杂交种的真实性鉴定要比常规种真实性鉴定复杂得多。

五、应用电泳法测定受限制。

目前,科学已测定清楚玉米、水稻、小麦的全部基因及其排序,并绘制了其基因图谱,所以,对玉米、水稻、小麦等已绘制基因图谱的作物,采用电泳法或其它方法测定其基因,用其基因图谱与标准基因图谱对照,可以测定其品种纯度。对于基因的排序未测定清楚,未绘制出基因图谱的农作物,无法采用电泳或DNA分析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测定。这也是我国法定检测机构承办用电泳法测定玉米种子纯度,而不承办用电泳法测定大白菜等杂交种的种子纯度的缘由所在。

特征特性范文篇10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范围。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司法保护范围是授权品种的特异性。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至第十八条规定了授予品种权的五个条件。其中的新颖性和适当的名称由农业部或者国家林业局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实施行政审查;当事人对新品种的新颖性或名称有异议,应向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无效或更名;因此产生的纠纷,应当以农业部或者国家林业局的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其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品种审定阶段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在品种权申请阶段由农业部或者国家林业局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查。新品种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属于种子纯度范畴,当事人就新品种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发生纠纷,案由属于种子产品质量纠纷,不属植物新品种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范围。

司法实践中,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案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未经品种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或者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行为,这是公开的、实质的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知识产权的行为。第二种是销售授权品种不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而标注其特征特性的,或者其他足以使他人知道是授权品种的行为(例如,使用授权品种普通小麦“金铎1号”的曾用名“032”销售“金铎1号”小麦种子,把授权品种“登海9号”命名为“3119”对外销售等),这是隐蔽的、实质的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知识产权的行为。第三种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七十四条和林业部分第六十四条所指的假冒授权品种的侵权行为。依据《种子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林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罚,不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九项规定的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案件的范围。

(二)、品种审定公告和品种权申请公告所载明的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是授权品种法定的保护范围。

依据《种子法》第十五条、《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三章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二十一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植物新品种申请审定的条件就是其与现有品种的明显区别即特异性、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一致性;品种实验(包括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又是对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品种权申请说明书和其他有关书面材料载明的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品种权审查的主要依据;对品种权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内容和授予品种权的条件也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品种权申请公告的主要内容还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所以,品种审定公告和品种权申请公告所载明的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是授权品种法定的保护范围。

(三)、常规种与杂交种的品种权保护范围。

1、由于常规种品种当代的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性状具有一致性,上下代之间性状的遗传具有稳定性,常规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在当代群体内各个体之间和上下代之间都能够保持不变,所以,常规种的品种权保护范围是常规种品种本身及其以后各代的繁殖材料。

杂交种的亲本与常规种类似,能够保持其性状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杂交种的亲本如果享有品种权,品种权保护范围也是其本身及以后各代的繁殖材料。

2、由于杂交种只有杂交一代当代的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性状具有一致性,上下代之间性状遗传不具有稳定性,杂交种后代群体内各个体间的性状差异极大,所以,杂交一代的种子及其以后各代的繁殖材料丧失了品种应有的稳定性、特异性、一致性,不能再做种用。杂交种的品种权保护范围只是杂交种本身即其父、母本的特定组合,不保护杂交种的繁殖材料和以后各代的繁殖材料及其父本与母本反交的繁殖材料以及其父本或者母本与其他品种资源杂交的繁殖材料。

(四)、授权品种的司法保护和专有繁殖材料的自我保护。

授权品种的品种权受司法保护。未经授权的专有繁殖材料,不受司法保护,育种人可以通过采取保密措施进行自我保护。例如,植物新品种大白菜“鲁白16号”的杂交组合是:F91-3-3-1-5-1×京90-1。其中母本F91-3-3-1-5-1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福山包头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在“鲁白16号”通过审定和被授予品种权以后,由于育种人对F91-3-3-1-5-1予以自我保护,一些经营者想生产“鲁白16号”,由于得不到F91-3-3-1-5-1,不能利用F91-3-3-1-5-1与京90-1杂交生产“鲁白16号”,育种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所以,对于不受品种权保护的杂交种的亲本(包括自交系、自交不亲和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等),虽然不受司法保护,育种人可以采用保护自育的繁殖材料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二、侵犯主要农作物或者林木植物新品种权事实证据的举证和采信。

(一)、品种审定公告或者品种权申请公告载明的审定品种或者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是认定侵权的主要证据。

《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部级或者省级审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或者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推广、经营。审定通过的品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向育种人颁发证书即《品种审定证书》,由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应的媒体上审定公告。审定公告载明了审定品种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林业部分规定,申请品种权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包括育种过程、育种方法和对该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详细说明,照片应当有利于说明申请品种权的植物品种的特异性。品种权申请初审合格,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告。品种权申请公告载明了品种权申请说明书的内容。品种审定公告上所载明的品种的特征特性,是经过育种人依据目标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单株、株行、株系、品系进行了2-4年的选择和比较实验,又经由9-13名专家组成的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1-3年的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后对该品种特征特性的认定。品种审定公告载明的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是经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可并公告的、众所周知的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品种权申请公告载明的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品种审定公告的主要内容的再现,是经初审合格由农业部或林业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申请公告,公众无异的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所以,品种审定公告或者品种权申请公告所载明的审定品种或授权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国家机关和公众都认可的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种子标签是认定侵权的重要证据。

《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和《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规定:种子标签内容包括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品种审(认)定编号、品种名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生产商名称等。品种名称应当符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属于授权品种或审定通过的品种,应当使用批准的名称。种子标签是鉴别是否侵犯品种权的重要证据。用含有上述法定内容的授权品种的种子标签与被控侵权品种的种子标签进行比较,是鉴别是否侵犯品种权的简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