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案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19:45

讨薪案件

讨薪案件范文篇1

(一)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缺乏正确的救济途径。

多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于劳动法了解不够,甚至一无所知,这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在维权方面比较盲目。如不少农民工不知道劳动争议案件属于仲裁前置案件,发生争议后直接向法院起诉而不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1件因属于仲裁前置案件而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占调查案件的12.14%。

(二)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举证困难。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供过于求,这一状况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无法与雇主讨价还价。在提供劳务时,大多农民工不敢主动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像工作量、劳动报酬等合同的重要条款也都是通过口头约定来完成的。发生争议后,当农民工举证困难。而民事诉讼法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不可能因为同情而免除农民工的举证责任。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4件因农民工无法证明其讨薪主张而被法院驳回起诉,占调查案件的13.87%。

(三)农民工经济困难,付不起相对高昂的讨薪成本。

农民工之所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大多因为家里贫穷。而讨薪则意味着自己以前应得(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不能得到,这将导致以打工工资维持生计的农民工更加贫困。同时农民工做为外地人的身份也意味着农民工要讨薪则必须来回奔波于老家与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间,其中的时间成本、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于本身就生计难支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中,农民工因经济困难而申请诉讼费用缓、减、免的共计25件,占调查案件的14.45%。其中包括申请免除的9件、申请减交的5件、申请缓交的11件。

二、破解农民工讨薪难对策研究

农民工讨薪难作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完全解决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以上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要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

法律知识欠缺是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还可以增强其维权能力,因为农民工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发生纠纷以后才能比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诉讼活动的各种交易成本。普法宣传可以通过发放普法小册子、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集中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使他们懂得法律的相关规定,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完善立法,加大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农民工提供不出证明自己应得工资的相应证据,有的甚至不能证明劳资关系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法》第10条也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就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在内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用人单位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关键在于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因此,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可处于罚款或者拘留。

讨薪案件范文篇2

【关键词】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丰县法院2005-2007年已审结的173件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该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缺乏正确的救济途径。

多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于劳动法了解不够,甚至一无所知,这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在维权方面比较盲目。如不少农民工不知道劳动争议案件属于仲裁前置案件,发生争议后直接向法院起诉而不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1件因属于仲裁前置案件而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占调查案件的12.14%。

(二)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举证困难。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供过于求,这一状况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无法与雇主讨价还价。在提供劳务时,大多农民工不敢主动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像工作量、劳动报酬等合同的重要条款也都是通过口头约定来完成的。发生争议后,当农民工举证困难。而民事诉讼法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不可能因为同情而免除农民工的举证责任。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4件因农民工无法证明其讨薪主张而被法院驳回起诉,占调查案件的13.87%。

(三)农民工经济困难,付不起相对高昂的讨薪成本。

农民工之所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大多因为家里贫穷。而讨薪则意味着自己以前应得(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不能得到,这将导致以打工工资维持生计的农民工更加贫困。同时农民工做为外地人的身份也意味着农民工要讨薪则必须来回奔波于老家与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间,其中的时间成本、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于本身就生计难支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中,农民工因经济困难而申请诉讼费用缓、减、免的共计25件,占调查案件的14.45%。其中包括申请免除的9件、申请减交的5件、申请缓交的11件。

二、破解农民工讨薪难对策研究

农民工讨薪难作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完全解决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以上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要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

法律知识欠缺是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还可以增强其维权能力,因为农民工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发生纠纷以后才能比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诉讼活动的各种交易成本。普法宣传可以通过发放普法小册子、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集中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使他们懂得法律的相关规定,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完善立法,加大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农民工提供不出证明自己应得工资的相应证据,有的甚至不能证明劳资关系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法》第10条也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就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在内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用人单位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关键在于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因此,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可处于罚款或者拘留。

讨薪案件范文篇3

一、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法律知识欠缺,缺乏正确的救济途径。

多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对于劳动法了解不够,甚至一无所知,这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在维权方面比较盲目。如不少农民工不知道劳动争议案件属于仲裁前置案件,发生争议后直接向法院起诉而不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1件因属于仲裁前置案件而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占调查案件的12.14%。

(二)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来源:公务员之家()动合同,农民工举证困难。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供过于求,这一状况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无法与雇主讨价还价。在提供劳务时,大多农民工不敢主动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像工作量、劳动报酬等合同的重要条款也都是通过口头约定来完成的。发生争议后,当农民工举证困难。而民事诉讼法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不可能因为同情而免除农民工的举证责任。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有24件因农民工无法证明其讨薪主张而被法院驳回起诉,占调查案件的13.87%。

(三)农民工经济困难,付不起相对高昂的讨薪成本。

农民工之所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大多因为家里贫穷。而讨薪则意味着自己以前应得(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不能得到,这将导致以打工工资维持生计的农民工更加贫困。同时农民工做为外地人的身份也意味着农民工要讨薪则必须来回奔波于老家与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间,其中的时间成本、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于本身就生计难支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调查的173件讨薪案件中,农民工因经济困难而申请诉讼费用缓、减、免的共计25件,占调查案件的14.45%。其中包括申请免除的9件、申请减交的5件、申请缓交的11件。

二、破解农民工来源:公务员之家()讨薪难对策研究

农民工讨薪难作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完全解决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以上农民工讨薪案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要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

法律知识欠缺是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工的维权意识还可以增强其维权能力,因为农民工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发生纠纷以后才能比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诉讼活动的各种交易成本。普法宣传可以通过发放普法小册子、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集中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使他们懂得法律的相关规定,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完善立法,加大对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农民工提供不出证明自己应得工资的相应证据,有的甚至不能证明劳资关系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法》第10条也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就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在内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用人单位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拒绝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关键在于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因此,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可处于罚款或者拘留。

第三,缩短诉讼周期,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速裁庭。当前在司法救济途径中真正困扰农民工的问题是诉讼周期相对较长,农民工讨薪案件与其他民事案件一样:简易程序的3个月,普通程序的6个月。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时间就是生计,花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官司对农民工讨薪来来源:公务员之家()说无疑是奢侈的。同时农民工作为外地人的身份意味着农民工要打官司则必须来回奔波于老家与外地的打工城市之间,其中的时问成本、住宿费用和交通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对于本身就生计难支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减轻农民工负担,法院首先要做的就是缩短诉讼周期。因此,笔者建议在法院内部建立劳动争议速裁法庭,专门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诉讼周期,减少农民工不必要的负担。

讨薪案件范文篇4

一、目标任务

从2012年1月上旬到2012年3月底在全区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各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春节前后有计划的开展工作,深入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成保障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

二、具体要求

1、积极开展主题宣传。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要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好专题宣传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街头咨询、街头接访、基层走访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普法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通过系列宣传让农民工知道讨薪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程序、过程,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为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着力开辟绿色通道。各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要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简化受理程序,快速办理。对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拿不到工钱的农民工,因故无法出具身份证的,先行受理并提供法律援助,尽可能扩大为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范围和条件。

3、主动进行调查摸底。各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网络,积极主动入村、入社区、入工地,上门服务,搞好农民工案件的调查摸底,加大工作力度,掌握农民工薪酬发放的实际情况,对有证据证明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主动提供法律援助。

4、积极加强沟通协调。各司法所、各法律服务机构要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职能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量缩短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结案周期;要加大对已受理的农民工讨薪案件的督办力度,争取部分案件在春节前结案,使农民工能够拿到工钱顺利返乡。

5、援调对接化解矛盾。尽可能采用“大调解”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对事实不清或证据明显不足的案件,要做好说服工作,以防止纠纷激化,避免用工双方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或扩大。要坚持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对有可能出现农民工讨薪的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区司法局报告,以防止事态扩大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和影响。

讨薪案件范文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为扎实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年初局里就召开了专项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各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律师事务所、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处理本辖区农民工劳动争议纠纷。我们积极发挥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急服务的职能作用,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诉求做到了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控制,妥善处置,切实把县上的相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贴近群众,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宣传

在高速公路LJ4标、LJ7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宣传解读了5月1日生效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就《条例》在法律方面的规定作了重点宣讲,切实提高了企业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自觉性。活动还深入到交投九绵高速各标段工地,向农民工宣传《条例》工资按月支付、农民工实名制、工资垫付制度及违法处罚等重点内容,畅通依法维权渠道,宣传县公共法律服务电话咨询、现场申请、网络办理三种维权方式,进一步提升《条例》的知晓率,增强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的意识。活动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用品1000余份。

三、简化案件审批程序,及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针对实际,多形式开展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加强协作与宣传,努力使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对“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直接指派律师为其先行办理,事后补办手续。截止目前,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案件1件,接待农民工法律咨询360余人次,免费为农民工各类法律事务文书120余份。

四、认真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和法律体检专项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讨薪案件范文篇6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

法律援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了使全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我们从广泛性、生动性、长效性三个方面着眼,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利用“三八”妇女节、公民道德宣传月、“五一”劳动节、全国助残日的时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法律援助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解答了有关经济纠纷、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损害赔偿、职工合法权益、军人军属维权等方面的咨询等。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全县广大公民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制度,掌握法律援助知识,增强了维权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展了扶贫、济弱、助残法律援助渠道。

(二)拓展援助渠道,打造司法行政窗口形象

全面开展各项法律援助业务,使更多的社会困难群体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为群众提供全面更好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是规范法律援助窗口接待。从坚持上下班制度、文明服务承诺入手,提高窗口的接待质量。二是苦练内功,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参加上级和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三是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查、指派。对要求提供法律援助的申请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认真接待、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不推诿、不搪塞,只要符合援助条件,绝不漏受理一件;对不符合受援条件的申请人,妥善做好法律解释和思想稳定工作,并告知其解决渠道,让申请人满意。

(三)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尽力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五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8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2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76件;审查起诉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帮助5件;免费法律文书541份;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615人次。

二、工作亮点

(一)因我县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病地区,留不住人才,全县优秀律师资源匮乏。近年来,随着我局强化宣传队伍建设、突出重点宣传对象、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以“法律政策七进”、农牧民夜校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我县老百姓的法治意识日渐增强,法律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具体化,我县法律援助中心也在不断强化便民措施,探索新方式、畅通服务渠道,竭尽所能争取能给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讨薪案件范文篇7

1、关于“民工讨薪”与《劳动法》实施的有关问题

(1)关于劳动争议的界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均对劳动争议作出界定,其中《意见》的界定范围显然宽于《条例》,其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作了相应规定。从《意见》、《条例》和《解释》来看,劳动者与建筑企业的讨薪应属劳动争议。

(2)关于救济措施的成本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必须先经仲裁,对裁决不服的方可起诉,这里体现了竞合禁止的立法思想。即劳动仲裁是法定的必须程序,不允许当事人选择直接起诉。但必须看到整体拖欠民工工资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应将其纳入到民事审判工作中去。劳动争议和一般民事案件相比,具有及时处理的特点,《劳动法》规定仲裁申请期限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解释》仍然规定为60日,否则将失去实体上的胜诉权。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保护那些整体拖欠工资职工的利益。具有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可跨省、自治区承建建筑工程,一旦发生纠纷,如采用仲裁,仲裁管辖权目前也不十分明确具体,实行提供劳动地点和用人单位注册也不一致,以劳动者工资所在地仲裁机构管辖制度,而按照这一规定,势必会加大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支出成本,不利于快速、高效地处理此类争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关于“民工讨薪”采取不当方式的相关问题

目前常出现“民工讨薪”采用拉横幅打标语、爬塔吊、楼顶、甚至冲砸用人单位或发包单位设施等现象,给这些单位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名誉权的侵害,一些过激行为也妨碍了治安管理。而上述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样也应受到保护,但通常都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支持。

讨薪案件范文篇8

一、坚持就业优先,促进经济繁荣稳定

千方百计稳就业是我局重中之重的工作。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抓。通过狠抓“六个一批”,确保全年新增就业4100人以上。一是落实惠企政策吸纳就业一批;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带动就业一批;三是鼓励自主择业灵活就业一批;四是推行就业见习制度成功推送一批;五是创新职介方式成功介绍一批;六是加强岗位援助托底安置一批。

二、推进人才引进,夯实发展智力支撑

严格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提高我县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营造人才干事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根据其意愿为其随迁配偶协调安排好工作。完善人才聘用机制,对急需的人才类型进行调研并做好引才准备。从人社角度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加强劳动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讨薪案件范文篇9

一、扎实推进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落实便民措施

1、提升已建成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规范化水平。探索在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工作模式;

2、在6月底前配合规范化司法所完成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任务;

3、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资源,协助公律科9月前完成指派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定点联系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二、加强法律援助知识的宣传活动

1、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纳入3月法制宣传月、12.4法治宣传日宣传的内容,要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配合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2、对法律援助志愿者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开展集中培训一次;

3、指导2-3个司法所开展对村、社区干部法律援助知识的培训;

4、结合“法律七进”、“警民亲”等活动,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四次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

三、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流程、提高办案质量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

1、制定县法律援助工作规程,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操作;

2、下放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审权。将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的初审权下放给各工作站站长、律师事务所主任、公律科科长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

3、加强法律援助中心的自身建设,制定、落实法律援助中心岗位职责;

5、强化案件办理程序监管,提高案件质量和案件办结率。

四、完善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衔接工作机制。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

1、各司法所可将人民调解、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中的法律咨询事项,纳入法律援助咨询登录;

2、将人民调解、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案件中属于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经审批后纳入法律援助案件管理;

3、调解不成功的,案件承办人员依照相关的程序继续办理。

4、对于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来不及办理审批手续的,可以先行向中心主任电话告知,接到电话指派后,边办边完善审批手续。

4、建立农民工讨薪案件的绿色通道。各司法所将排查出来的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24小时内申报县中心,并在县中心的指导下及时开展工作。

五、法律援助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1、将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法律援助咨询和案件分解到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机关各工作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见附件。

2、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法律援助咨询应按进推进,不得编造咨询事项。

讨薪案件范文篇10

2014年1-6月份,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5件,其中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5件,同比增长84.2%;民事法律援助案件450件,同比增长75%。其中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共359件,同比增长121.6%,占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79.8%,为受援人讨回欠薪共计430万余元,取得明显效果;共办理工伤事故赔偿案件10件,请求社保待遇案件15件,经济补偿金25件,办结率均超过98%,办结率为历年最高。

主要原因是新《刑诉法》实施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范围,使得援助案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欠薪案件多发;部分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经营的理念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缺失,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职工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相矛盾,使得劳资纠纷不断。

二、法律援助工作便民举措

(一)聘请专业人士,做好日常接待工作。认真做好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援助热线的日常接待工作;贯彻落实“应援尽援”原则,认真接待,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受理、指派。对来电、来访的群众做到热情接待、细心解答,努力提高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二)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利益实现。积极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职工帮扶专项行动。开通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凡提出讨薪要求的一律不审查经济条件,实行窗口当时受理、领导当时审批、案件当时指派、律师当时介入的“四当时”工作制度。遇到群体性的欠薪案件,坚持特事特办,简化一切手续,先援助、后补办手续。积极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大大化解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办案补贴,调动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规范和加强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管理和保障工作。与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县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法律援助事业顺利发展。对2013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认真的审查,把好办案质量关,对合格案件发放办案补贴,共发放办案补贴9余万元,较好地调动了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认真抓好司法部今年7月1日执行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的贯彻落实,及早抓好新程序的有关业务培训,确保新程序在基层能够贯彻落实。

(二)加大宣传,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知晓率。结合“八一”建军节、重阳节等,重点抓好法律援助进军营、进监所、进乡村(社区)工作,继续抓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