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7:54:42

糖业范文篇1

澳大利亚的食糖产量虽然曾在1997/98年度达到过创记录的近600万吨,但近些年来基本上保持年产500万吨水平,扣除国内消费120万吨,每年出口数量约380万吨。虽然受2009年初暴雨的影响导致部分作物受损,但整体降雨有利于作物生长,预计新的2009/10榨季产量与上榨季大致持平。

(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澳大利亚具有非常适宜甘蔗生长的自然条件,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从昆士兰州(Queensland)北部的Mossman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北部的Grafton长达2100公里、离海岸宽80公里的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在西澳大利亚州(West-ernAustralia)的Ord河流域也有少量蔗区。在昆士兰州,有51万公顷土地专门用于甘蔗种植,该州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4%。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全部来自于昆士兰州。

澳大利亚有6000多个甘蔗农场,农场规模30至250公顷不等,平均每个农场77公顷,正常年份每公顷可产甘蔗98.9吨,产糖13.75吨。蔗农的收入取决于交付的甘蔗重量和含糖率。全国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燃烧甘蔗收割法,但近年来环保的绿叶收割法已占主导地位约为65%,即收割时将甘蔗的绿叶落到地里变成有机肥料。自1979年以来,所有甘蔗收割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机械化,避免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这是澳大利亚糖低成本优势的基础。其另一竞争优势是全国90%的甘蔗收割运输由连接田间至糖厂的窄轨铁路承担。澳大利亚糖厂经营着总长4190公里长的专用铁路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收割计划保证着收割后的甘蔗在最短的时间内运抵糖厂,维持甘蔗糖份和工厂24小时延续生产。目前,澳大利亚有生产原糖的工厂27个,其中昆士兰州23家,新威尔士州1家,新澳大利亚州1家。一般糖厂榨季期间日榨甘蔗10000吨,用工150名。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榨季从每年的6月到12月,但食糖出口全年均衡,这主要得益于其世界领先的散装原糖存储能力。澳大利亚自1964年起彻底放弃了袋装原糖、实现了散装运输。由于电子化信息的周密安排,相当多的糖厂甚至没有自己的甘蔗原料堆场和原糖存储库,其生产的原糖直接通过窄轨铁路运输到港口码头,在接收站检验入库储存,在需要时再次检验后经传送带装船出口。在昆士兰州,所有的糖厂毗邻七个海运港口,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这七个原糖码头已组建成食糖终端运输有限公司(SugarTerminalsLimit-ed),具有年存储、吞吐250万吨原糖的能力,相当于其产量的一半。

历史上的澳大利亚曾是食糖进口国,直到1924年,由于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剩的食糖开始向海外寻求市场,如今已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稳定的食糖供应国之一。所有澳大利亚糖的对外销售,无一例外地遵循直销进口国家原则,不允许中间商倒买倒卖,出口合同全部都是CIF或CFR目的地港口成交条款。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多与这些国家的进口商签定有中长期贸易协议。澳大利亚糖由于质量优等、交货准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对远东食糖进口国更有运费上的优势。

(二)健全的管理体制

制糖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提供了一万个直接工作岗位和三万个间接工作岗位。高效率的制糖业建立在完备的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基础上。国家制定有专项法律《制糖工业法(SugarIndustryAct)》并多次修订,最新修改于2005年。该法律对糖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权利和责任有明确规定。各糖业机构都有内部的规章制度,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的及偶然性因素对糖业的干扰。

澳大利亚的主要糖业机构有:

1.甘蔗种植者协会(CANE-GROWERS)。

以维护广大蔗农的利益为宗旨,所有种植者都是协会会员。协会主要提供种植信息服数据来源:德国里奇公司(F.O.Licht)务,协调与糖厂的关系,并对政府糖业政策提供建议。

2.澳大利亚糖厂协会(Aus-tralianSugarMillingCouncil)。

代表糖厂的利益,主要向糖厂提供资讯、法律、税收、公关等服务,也是糖厂讨论糖业政策的论坛,并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促进制糖工业不断发展。

3.糖业试验站管理局(BSESLimited)。

通过分布在各个蔗区的分支机构,调研甘蔗种植的必要条件,预防病虫害,全程指导甘蔗育苗、生长、收割、运输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其主要经费来源于向种植者和糖厂征收的税费,另有部分政府拨款。

4.昆士兰糖业有限公司(QueenslandSugarLimited)。

负责昆士兰州的食糖营销,由于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全部来自于昆士兰州,因此也是澳大利亚原糖的出口供应商。在2006年以前,该公司是澳大利亚原糖出口的唯一渠道(SingleDeskSelling),所有原糖统一由该公司对外销售,收入在扣除各项费用后按照大致种植者2/3、糖厂1/3的比例分配。

澳大利亚制糖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而出口目的地绝大多数为非最惠国,依照国际市场价格随行就市,这就使得制糖业的收益基本上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近年来国际糖价的低迷对澳大利亚的生产和出口形成重大打击。虽然食糖产量短期内受气候和病虫害影响,但振兴糖业的出路还得取决于其糖业政策的调整和落实。面对来自其他出口国的竞争压力和国内资金的短缺,澳大利亚的糖业选择了变革的道路,以求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蔗地有限的条件下,增加产量的潜力就在于提高单产,新的种植技术在不断探寻之中。制糖集团不断资产重组、整合,企业数量呈现减少、规模扩大之势。另外,自2006年1月1日起,法律不再赋予昆士兰糖业有限公司市场垄断地位(deregulation),改为由糖厂在自愿的基础上委托销售机制。实际的执行情况是,绝大多数糖厂,占昆士兰州产量的95%,依然选择该公司作为销售。另外两家位于北部的Mulgrave和Mackay糖厂决定退出,采取了自行销售的市场策略,成为昆士兰糖业有限公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司的竞争对手。二、中澳糖业合作机会

与世界上许多食糖出口国不同,澳大利亚政府对制糖业和出口基本没有补贴或价格支持;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国内食糖消费已处于饱和状态,大量食糖依赖出口,每年从食糖出口可得年收入约20亿澳元。这就使得澳方对全球食糖贸易自由化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许多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导致了世界食糖价格扭曲,国际糖价长期在低价位徘徊。2005年,澳大利亚联合另外两个食糖出口大国巴西和泰国上诉欧盟食糖补贴政策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最终获胜,迫使欧盟不得不对原有的糖业政策大幅度改革,欧盟因此由传统的食糖净出口国转变成了净进口国,改变了世界食糖贸易格局。

2005年4月,中澳两国政府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目前仍在商讨中。澳方非常重视协定谈判,希望在农业方面有所突破,提出将食糖列入自由贸易协定的范围,并享受免关税的待遇。澳方为此多次组团来华解释、推动。澳方的主要观点是每年澳大利亚除去已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承诺后实际可供中国的食糖数量不多,不构成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反而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食糖需求量,双方具有互补性。中方有关部门担心澳糖大量进入影响国家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关系到几千万蔗农的重大利益。如果同意澳方要求,其他国家会效仿提出类似要求,产生放大效应。

实际上,澳大利亚在与美国布什政府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也力争将食糖列入商品清单,但最终因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在2004年最后签署的协议中未能纳入。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每年仍保留着向美国市场出口8.7万吨原糖的关税配额,由于美国国内食糖销售价格较高,澳大利亚每年都能完成配额数量。

我国相关食糖进口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与澳方出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进入80年代后签定并执行过多个长期协定,平均每年进口澳糖18万吨。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食糖自给能力的提高,实际进口量有所减少。

现阶段在食糖列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尚有较大困难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双方仍然可以寻求其他方面的合作机会,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种植技术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制糖业成本居高不下,与低成本的澳大利亚制糖业尚有不小差距。在食糖价格构成上,甘蔗原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提高中国制糖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从原料人手。澳大利亚可在育苗、田间管理和收割方面向中方提供帮助,双方相关机构可加强交流。

(二)炼糖技术合作

中国的糖厂一般不生产原糖,直接出成品白糖。实际上,除了原糖厂,澳大利亚的精炼糖技术也堪称世界一流。全澳有四家精炼糖厂,其中昆士兰州两家、新威尔士州一家、维多利亚州一家,设备先进,效率很高,值得中国糖厂学习。一些澳大利亚的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出口机械设备和榨蔗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糖厂更新装备。另外,澳大利亚的精炼白砂糖近来每年也有数千吨进入中国市场,是双方贸易合作的另一领域。

糖业范文篇2

南宁和明阳糖厂所属的蔗区

上市企业南宁糖业所属的明阳糖厂连续几年都是*地区首个开榨的糖厂。首先我们驱车来到了明阳糖厂所属的甘蔗地块,南宁市农业局糖料科的孟科长介绍了南宁整个地区的产糖情况和明阳糖厂下属蔗区情况:

减产的原因,还是同昨日崇左的解释一样,是由于冰冻影响造成生长推迟20天-1个月,糖分下降1个百分点,洪涝以及雨水过于集中使得肥料被冲,另外化肥尤其是钾肥上涨使投入减少,造成了每亩的甘蔗株数下降,甘蔗细、小。以我们考察的明阳糖厂种植的早熟高糖品种-粤糖00236号甘蔗示范地块来看,每亩甘蔗约为3000-4000株,较以往减少了800-1000株左右的水平。

该地块正在砍蔗,我们向砍蔗的农民了解,今年的砍蔗费是60元/吨,比上年上调10元左右。砍蔗的农民认为今年的产量和去年相当。

另外,我们还考察了种植台糖22号的蔗区,这块蔗区还没开始砍蔗,从生长情况看长势要好于昨天考察的崇左地区的蔗区,几乎没有倒伏的现象。

明阳糖厂生产情况

离开蔗区,我们驱车前往明阳糖厂,沿路都是排除等待入榨的送蔗货车。该工厂的李厂长介绍了该厂的生产情况,并接受了考察团成员的提问。李厂长介绍,明阳糖厂采用一步法生产食糖,日榨能力1.3-1.4万吨,蔗区面积38-40万亩,预计08/09榨季比上一榨季减产2万吨的糖,产糖预估28万吨,主要原因还是甘蔗的糖分偏低。

李厂长表示今年甘蔗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但是原辅料、煤、运费等都大幅上升,糖厂的经营压力很大。

沙井地区的仓库情况

从明阳糖厂出来后,我们来到了对于*地区的产量有着晴雨表作用的沙井仓库区域,对该地的两家食糖仓库进行了考察。南宁地区下属4个区,其中沙井区并不产糖,但由于其交通便利成为食糖的物流区,整个沙井区最高库容可达80万吨占到整个南宁地区的50%强。首先我们来到了*鼎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沙井库,*鼎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宁糖业烟酒有限公司,沙井库是一个专业糖库,共有18幢仓库,总库容4万吨,期货交易库容2万吨。由于近期仓库翻新整修,因此新糖尚未入库,但据仓库曾主任介绍库容已经预报满了。目前该仓库仍有部分陈糖。

随后,我们来到了九三一仓库,该库存总库容7.5万吨,交割库容3万吨,现有陈糖1500吨。

货运南站的发运情况

最后一站走访的是作为*食糖重要的铁路发运站的货运南站,07/08榨季从该站总计发运了900万吨的白糖,而目前由于榨季的推迟,截至11月25日该站的发运状况比较清淡,只有一个货柜和两个车皮在装运。但是该站的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后期发运的需要,已经积极调运了多个集装箱货柜。

糖业范文篇3

澳大利亚的食糖产量虽然曾在1997/98年度达到过创记录的近600万吨,但近些年来基本上保持年产500万吨水平,扣除国内消费120万吨,每年出口数量约380万吨。虽然受2009年初暴雨的影响导致部分作物受损,但整体降雨有利于作物生长,预计新的2009/10榨季产量与上榨季大致持平。

(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澳大利亚具有非常适宜甘蔗生长的自然条件,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从昆士兰州(Queensland)北部的Mossman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北部的Grafton长达2100公里、离海岸宽80公里的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在西澳大利亚州(West-ernAustralia)的Ord河流域也有少量蔗区。在昆士兰州,有51万公顷土地专门用于甘蔗种植,该州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4%。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全部来自于昆士兰州。

澳大利亚有6000多个甘蔗农场,农场规模30至250公顷不等,平均每个农场77公顷,正常年份每公顷可产甘蔗98.9吨,产糖13.75吨。蔗农的收入取决于交付的甘蔗重量和含糖率。全国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燃烧甘蔗收割法,但近年来环保的绿叶收割法已占主导地位约为65%,即收割时将甘蔗的绿叶落到地里变成有机肥料。自1979年以来,所有甘蔗收割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机械化,避免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这是澳大利亚糖低成本优势的基础。其另一竞争优势是全国90%的甘蔗收割运输由连接田间至糖厂的窄轨铁路承担。澳大利亚糖厂经营着总长4190公里长的专用铁路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收割计划保证着收割后的甘蔗在最短的时间内运抵糖厂,维持甘蔗糖份和工厂24小时延续生产。目前,澳大利亚有生产原糖的工厂27个,其中昆士兰州23家,新威尔士州1家,新澳大利亚州1家。一般糖厂榨季期间日榨甘蔗10000吨,用工150名。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榨季从每年的6月到12月,但食糖出口全年均衡,这主要得益于其世界领先的散装原糖存储能力。澳大利亚自1964年起彻底放弃了袋装原糖、实现了散装运输。由于电子化信息的周密安排,相当多的糖厂甚至没有自己的甘蔗原料堆场和原糖存储库,其生产的原糖直接通过窄轨铁路运输到港口码头,在接收站检验入库储存,在需要时再次检验后经传送带装船出口。在昆士兰州,所有的糖厂毗邻七个海运港口,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这七个原糖码头已组建成食糖终端运输有限公司(SugarTerminalsLimit-ed),具有年存储、吞吐250万吨原糖的能力,相当于其产量的一半。

历史上的澳大利亚曾是食糖进口国,直到1924年,由于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剩的食糖开始向海外寻求市场,如今已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稳定的食糖供应国之一。所有澳大利亚糖的对外销售,无一例外地遵循直销进口国家原则,不允许中间商倒买倒卖,出口合同全部都是CIF或CFR目的地港口成交条款。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大多与这些国家的进口商签定有中长期贸易协议。澳大利亚糖由于质量优等、交货准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对远东食糖进口国更有运费上的优势。

(二)健全的管理体制

制糖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提供了一万个直接工作岗位和三万个间接工作岗位。高效率的制糖业建立在完备的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基础上。国家制定有专项法律《制糖工业法(SugarIndustryAct)》并多次修订,最新修改于2005年。该法律对糖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权利和责任有明确规定。各糖业机构都有内部的规章制度,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的及偶然性因素对糖业的干扰。

澳大利亚的主要糖业机构有:

1.甘蔗种植者协会(CANE-GROWERS)。

以维护广大蔗农的利益为宗旨,所有种植者都是协会会员。协会主要提供种植信息服数据来源:德国里奇公司(F.O.Licht)务,协调与糖厂的关系,并对政府糖业政策提供建议。

2.澳大利亚糖厂协会(Aus-tralianSugarMillingCouncil)。

代表糖厂的利益,主要向糖厂提供资讯、法律、税收、公关等服务,也是糖厂讨论糖业政策的论坛,并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促进制糖工业不断发展。

3.糖业试验站管理局(BSESLimited)。

通过分布在各个蔗区的分支机构,调研甘蔗种植的必要条件,预防病虫害,全程指导甘蔗育苗、生长、收割、运输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其主要经费来源于向种植者和糖厂征收的税费,另有部分政府拨款。

4.昆士兰糖业有限公司(QueenslandSugarLimited)。

负责昆士兰州的食糖营销,由于澳大利亚的原糖出口全部来自于昆士兰州,因此也是澳大利亚原糖的出口供应商。在2006年以前,该公司是澳大利亚原糖出口的唯一渠道(SingleDeskSelling),所有原糖统一由该公司对外销售,收入在扣除各项费用后按照大致种植者2/3、糖厂1/3的比例分配。

澳大利亚制糖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而出口目的地绝大多数为非最惠国,依照国际市场价格随行就市,这就使得制糖业的收益基本上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近年来国际糖价的低迷对澳大利亚的生产和出口形成重大打击。虽然食糖产量短期内受气候和病虫害影响,但振兴糖业的出路还得取决于其糖业政策的调整和落实。面对来自其他出口国的竞争压力和国内资金的短缺,澳大利亚的糖业选择了变革的道路,以求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蔗地有限的条件下,增加产量的潜力就在于提高单产,新的种植技术在不断探寻之中。制糖集团不断资产重组、整合,企业数量呈现减少、规模扩大之势。另外,自2006年1月1日起,法律不再赋予昆士兰糖业有限公司市场垄断地位(deregulation),改为由糖厂在自愿的基础上委托销售机制。实际的执行情况是,绝大多数糖厂,占昆士兰州产量的95%,依然选择该公司作为销售。另外两家位于北部的Mulgrave和Mackay糖厂决定退出,采取了自行销售的市场策略,成为昆士兰糖业有限公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司的竞争对手。二、中澳糖业合作机会

与世界上许多食糖出口国不同,澳大利亚政府对制糖业和出口基本没有补贴或价格支持;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国内食糖消费已处于饱和状态,大量食糖依赖出口,每年从食糖出口可得年收入约20亿澳元。这就使得澳方对全球食糖贸易自由化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许多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导致了世界食糖价格扭曲,国际糖价长期在低价位徘徊。2005年,澳大利亚联合另外两个食糖出口大国巴西和泰国上诉欧盟食糖补贴政策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最终获胜,迫使欧盟不得不对原有的糖业政策大幅度改革,欧盟因此由传统的食糖净出口国转变成了净进口国,改变了世界食糖贸易格局。

2005年4月,中澳两国政府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目前仍在商讨中。澳方非常重视协定谈判,希望在农业方面有所突破,提出将食糖列入自由贸易协定的范围,并享受免关税的待遇。澳方为此多次组团来华解释、推动。澳方的主要观点是每年澳大利亚除去已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承诺后实际可供中国的食糖数量不多,不构成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反而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食糖需求量,双方具有互补性。中方有关部门担心澳糖大量进入影响国家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关系到几千万蔗农的重大利益。如果同意澳方要求,其他国家会效仿提出类似要求,产生放大效应。

实际上,澳大利亚在与美国布什政府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也力争将食糖列入商品清单,但最终因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在2004年最后签署的协议中未能纳入。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每年仍保留着向美国市场出口8.7万吨原糖的关税配额,由于美国国内食糖销售价格较高,澳大利亚每年都能完成配额数量。

我国相关食糖进口公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与澳方出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进入80年代后签定并执行过多个长期协定,平均每年进口澳糖18万吨。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食糖自给能力的提高,实际进口量有所减少。

现阶段在食糖列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尚有较大困难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双方仍然可以寻求其他方面的合作机会,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种植技术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制糖业成本居高不下,与低成本的澳大利亚制糖业尚有不小差距。在食糖价格构成上,甘蔗原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提高中国制糖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从原料人手。澳大利亚可在育苗、田间管理和收割方面向中方提供帮助,双方相关机构可加强交流。

(二)炼糖技术合作

中国的糖厂一般不生产原糖,直接出成品白糖。实际上,除了原糖厂,澳大利亚的精炼糖技术也堪称世界一流。全澳有四家精炼糖厂,其中昆士兰州两家、新威尔士州一家、维多利亚州一家,设备先进,效率很高,值得中国糖厂学习。一些澳大利亚的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出口机械设备和榨蔗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糖厂更新装备。另外,澳大利亚的精炼白砂糖近来每年也有数千吨进入中国市场,是双方贸易合作的另一领域。

糖业范文篇4

xx和xx糖厂所属的蔗区

上市企业xx糖业所属的xx糖厂连续几年都是xx地区首个开榨的糖厂。首先我们驱车来到了xx糖厂所属的甘蔗地块,xx市农业局糖料科的孟科长介绍了xx整个地区的产糖情况和xx糖厂下属蔗区情况:

减产的原因,还是同昨日崇左的解释一样,是由于冰冻影响造成生长推迟20天-1个月,糖分下降1个百分点,洪涝以及雨水过于集中使得肥料被冲,另外化肥尤其是钾肥上涨使投入减少,造成了每亩的甘蔗株数下降,甘蔗细、小。以我们考察的xx糖厂种植的早熟高糖品种-粤糖00236号甘蔗示范地块来看,每亩甘蔗约为3000-4000株,较以往减少了800-1000株左右的水平。

该地块正在砍蔗,我们向砍蔗的农民了解,今年的砍蔗费是60元/吨,比上年上调10元左右。砍蔗的农民认为今年的产量和去年相当。

另外,我们还考察了种植台糖22号的蔗区,这块蔗区还没开始砍蔗,从生长情况看长势要好于昨天考察的崇左地区的蔗区,几乎没有倒伏的现象。

xx糖厂生产情况

离开蔗区,我们驱车前往xx糖厂,沿路都是排除等待入榨的送蔗货车。该工厂的李厂长介绍了该厂的生产情况,并接受了考察团成员的提问。李厂长介绍,xx糖厂采用一步法生产食糖,日榨能力1.3-1.4万吨,蔗区面积38-40万亩,预计08/09榨季比上一榨季减产2万吨的糖,产糖预估28万吨,主要原因还是甘蔗的糖分偏低。

李厂长表示今年甘蔗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但是原辅料、煤、运费等都大幅上升,糖厂的经营压力很大。

xx地区的仓库情况

从xx糖厂出来后,我们来到了对于xx地区的产量有着晴雨表作用的xx仓库区域,对该地的两家食糖仓库进行了考察。xx地区下属4个区,其中xx区并不产糖,但由于其交通便利成为食糖的物流区,整个xx区最高库容可达80万吨占到整个xx地区的50%强。首先我们来到了xx鼎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xx库,xx鼎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xx糖业烟酒有限公司,xx库是一个专业糖库,共有18幢仓库,总库容4万吨,期货交易库容2万吨。由于近期仓库翻新整修,因此新糖尚未入库,但据仓库曾主任介绍库容已经预报满了。目前该仓库仍有部分陈糖。

随后,我们来到了九三一仓库,该库存总库容7.5万吨,交割库容3万吨,现有陈糖1500吨。

货运南站的发运情况

最后一站走访的是作为xx食糖重要的铁路发运站的货运南站,07/08榨季从该站总计发运了900万吨的白糖,而目前由于榨季的推迟,截至11月25日该站的发运状况比较清淡,只有一个货柜和两个车皮在装运。但是该站的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后期发运的需要,已经积极调运了多个集装箱货柜。

糖业范文篇5

关键字:糖业;食糖;可持续发展;立法思考

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两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实体经济发展和改革于法有据是时代的呼唤。食糖是国际公认的战略性大宗商品,食糖产业具有粮食安全的特性,食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内物资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世界主要产糖国大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糖业法律和政策。我国于2002年出台《糖业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食糖产业具有原料产量丰欠变化大、市场调节周期长、资金密集度高、消费弹性较小而变化周期较长等特点,近年来出现了制糖原料和生产企业管理混乱、食糖销售市场信息芜杂、食糖游资炒作混乱等问题,立法工作滞后性和不完善已然突出,对我国糖业健康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不利影响[1]。鉴于此,我国迫切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糖业生产和市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全球市场波动对国内生产消费造成的影响,保障食糖产业与市场的安全稳定。

1我国糖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1宏观调控力度不足,食糖市场价格起伏较大。目前,我国糖业从制糖农作物种植供应到成品糖市场销售,都呈现出随市场价格剧烈变化的情况。由于调控不足,导致食糖市场价格时常会出现低于制售成本的情况,严重打击了农户和制糖企业的积极性。以国内糖业主产区广西为例,根据广西糖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2013年本地食糖价格在0.7万元/t上下波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和引导,2014年糖价最低时骤降至0.397万元/t,远低于0.5万元/t的成本价,制糖企业在2012—2014年分别亏损15.25亿元、31.69亿元和15.56亿元;农户均收入仅为4500~8000元/hm2(按单产60~120t/hm2计),直接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2016年以后糖价逐渐走高,2016年10月至2017年末,糖价维持在0.65万元/t上下。全国食糖价格趋势与广西基本一致,2018年以来,受国际糖价下跌影响,国内糖价开始下行(见图1),糖业发展呈现“行业亏损且产业脆弱”的特征[2]。1.2国际进口糖对国内糖业形成较大冲击。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食糖平均进口关税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167%[3]。世界主要产糖国美国、欧盟、日本、印度采用的进口关税税率分别高达185%、218%、346%、150%,而我国加入WTO后,对配额(195万t)内、外食糖仅采用15%和50%的进口关税税率,过低的进口关税税率对国内糖业形成较大冲击[4]。相较而言,我国对进口食糖实行的低关税政策,使得我国成为国际食糖市场的价格洼地,即使在2017—2020年贸易救济政策下,关税从50%提高到95%至85%,我国制糖企业中也有50%处于亏损状况[5]。在此背景下,由于世界主要产糖国普遍对食糖采取设置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大量食糖产品势必涌向我国。尤其在国际食糖市场出现产品供给过量期间,甚至会出现倾销的情况,迫使国内食糖产业承受市场被严重挤占的压力,从而导致国内食糖价格被抑制,农户和制糖企业的收益无法得到保证。1.3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产业科技创新不足。从生产要素供给的视角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及创新的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我国食糖产业面临着制造产品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艰巨挑战[7]。由于我国甘蔗等制糖原料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的丘陵红壤旱地,土地条件欠佳,难以实现大片蔗田的机械化种植、培育和收割。与此同时,制糖原料作物产业的科技创新尚存在不足,涉及提产增效、肥料科学施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推广等关键环节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相关科研力量和人才储备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制约了单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1.4监管部门职能分散,有待明确并加以整合。在国家层面,我国尚未设立统一的糖业监管部门,而是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分别在糖业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制糖农作物种植行业管理、食糖产品进出口管理等方面履行监管责任,职能整合度和明确性不高,部门间监管职能界限难以清晰划分,不利于统筹糖业监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食糖产业发展形势,现有监管体制也不利于实现糖业振兴发展目标。

2世界主要产糖国的立法实践

纵观世界主要产糖国的实践,由于食糖产业和市场的特殊性,各国大多采取政府主导型糖业管理体制,通过法制和政策体系进行管理[8]。针对食糖产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出台专门的糖业法律、法规、法案、政策,明确糖业监管部门及其职能,对稳定和保障食糖产业发展及安全进行规制与宏观调控。2.1巴西。巴西是世界第一大甘蔗生产国、食糖出口国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早在1933年就成立了巴西糖业酒精协会(InstituteofSugarandAlcohol,简称IAA),直接隶属巴西工商业部,作为权力机构对甘蔗制糖、制酒精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巴西于1971年制定了《糖业发展法案》和《国家甘蔗糖业改良计划》,并通过颁布法令于2003年出台了甘蔗生产支持政策、蔗农保险支持政策,于2007年制定了糖业融资政策,加强制糖产业规范化,对原料生产、产品定价、融资和出口补贴等做出明确规定,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巴西糖业得到快速发展。2.2印度。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甘蔗糖生产国和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其食糖产业由联邦政府农业部及其直属的农业研究理事会(IndianCouncilofAgriculturalResearch,简称ICAR)、印度农业合作社和印度糖业协会进行管理。印度还制定有《食糖控制法》,根据该法,印度糖厂需将一定份额的食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政府,由政府以更低价格转售给贫困人群,以维持社会稳定。印度政府还出台了针对糖业的投入品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政策、税收支持政策和出口补贴政策。2.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大原糖出口国,其食糖产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100%的甘蔗机械化收割,并且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食糖生产、储存和运输设备。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食糖产业的运营和监管实现了高度法制化,1991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食糖工业法》对澳大利亚糖业的管理机构设置及各自职能和权责做出了明确规定,由农业部和农业部长直接领导糖业管理委员、糖业局、昆士兰糖业公司、糖业试验站管理局、甘蔗生产局、甘蔗病虫害防治及生产力局、糖业研究所、糖业加工协会、甘蔗种植者协会、甘蔗农场主协会等机构,对全国食糖产业实行一体化管理。2.4美国。美国糖业由农业部和糖业协会统筹管理,历次修订的《美国农业法案》(2014版)中糖业政策均以稳定国内市场糖价、保护本国糖业发展为核心,使本国食糖产业不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受其影响。美国实行食糖价格支持计划,政府管理供应与需求使其保持平衡,维持了食糖市场价格稳定。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农业部还特设商品信贷公司(CCC)提供无追索权贷款,对包括食糖在内的特定农产品产业予以扶持[9]。CCC的运作方式为:授权商品信贷公司按固定贷款利率向制糖企业提供无追索权贷款,农户则以尚未收获的制糖作物为抵押。各州政府根据保护工农业生产者基本利益的原则,通过有关各方充分协商确定食糖不含税的销售目标价格,容许以目标价格为基准,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制糖企业可用已生产出或者将要生产出的食糖为抵押,按目标价格向政府申请低息贷款。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户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制糖作物,用现款还本付息;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农户可要求政府按目标价格收购,政府按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差额给予补贴[10]。此外,欧盟、日本、泰国等主要产糖国都设立了糖业监管机构,并制定出台了糖业立法和政策,对糖料与食糖生产扶持、糖业市场价格调控、食糖进出口贸易和补贴等做出了规定,为本国或本地区的食糖产业发展和规范提供制度依据(见表1)。

3推进我国糖业立法的建议

3.1通过立法严控食糖配额管理,以销定产,促进国内糖业供需平衡。针对我国糖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为避免再度出现2012—2014年间糖价大幅下降造成制糖企业和农户大规模亏损的情况,建议可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和印度的做法,以销定产,配额管理。通过食糖配额生产和销售,由管理部门在作物种植期前,根据上年度制糖农作物种植情况、食糖产量和销量、上年度剩余待售糖量、各制糖企业上报的本年度生产计划、本年度计划进出口食糖总量等,预测本年食糖消费量,做出本年度的食糖产量总体规划,以此为基础给各制糖企业分配销售额,制糖企业再及时将年度制糖农作物需求向农户公布,指导农户按需种植,从而实现以销定产,配额管理。3.2实施按质论价收购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食糖价格基本稳定。为解决食糖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大的问题,为保证制糖企业和农户都有一定的利益回报,稳定糖业市场生产销售链条,建议借鉴欧盟和美国的做法,设定食糖市场的目标价格和干预价格,同时设定制糖农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价格基准及时核定更新,并辅以无追索权贷款的方式,保障食糖价格。与此同时,参考澳大利亚的做法,实施按质论价收购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考虑对制糖企业和农户的激励因素及保护措施,鼓励制糖农作物和食糖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农户交售的制糖农作物价格直接与其含糖分挂钩,鼓励农户积极提高种植水平;另一方面,可考虑在保证原料收购最低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制糖企业和农户对市场销售收入的二次分配原则,使农户更充分地融入到食糖市场产业链,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在确定了整体利益分配原则后,为避免各相关环节的利益风险,管理部门及时从国际食糖市场的平均价格和相关因素反推制糖农作物收购价格,公布不同糖分的甘蔗价格标准。通过价格手段弥补食糖市场调控不足,确保市场收益科学分配,充分调动农户推广采用良种和科学种植,提高作物含糖分和单产,以及制糖企业多榨多产的积极性。3.3以立法的形式鼓励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糖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针对我国食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产业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建议借鉴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鼓励科技创新,为糖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健全糖业科研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糖农作物良种研究推广体系和运作机制。打造平台引进国内外甘蔗品种和种质资源,加强甘蔗杂交技术研究,强化种质创新[13]。通过开展基因培育和良种研究,培育具有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糖分和产量高的制糖农作物,并在作物耕作、栽培、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推广现代化机械化种植,加快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尤其是收割环节机械化[14]。通过给予优惠贷款扶持政策推广农业机械普及和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此外,尝试通过国家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建立起研发和生产资金雄厚、人才和高新技术聚集、有实力开展糖业重大疑难问题研究攻关的现代化糖业产学研示范基地,为我国糖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库支持。3.4以立法形式整合或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并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鉴于我国尚未设立统一的糖业监管部门,有关部门职能整合度和明确性不高的现状,可借鉴欧盟、澳大利亚等的做法,尝试整合监管部门职能,并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以立法的形式整合或明确有关部门职能在国际上均有先例:采取多部门共同监管的如欧盟在“共同农业政策”(CAP)框架下,以高效、透明、灵活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糖业生产率并确保内部市场供应;采用统一监管体制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按《食糖工业法》设置了以农业部长主导的法制化和一体化糖业管理体制,统筹全国糖业管理。广西作为我国糖业重要产区,设立了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区糖业发展各项工作,主要履行拟订糖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指导全区糖业生产、运行态势,协调解决糖业发展重大问题等职责,统筹管理糖业生产发展有关的农工贸、产学研等工作,将原来分散在农业、工信等部门相关职能统一起来管理,这一做法有助于统筹糖业监管和提质增效[15],可以考虑进行推广。此外,中国糖业协会和各省区糖业协会在加强糖业自律,配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各项糖业宏观调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各级糖业协会等糖业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卢家炯.我国糖业立法的思考[J].广西糖业,2017(2):41-48.

[2]刘晓雪,田冰,白晨.我国糖料产业发展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糖料,2019,41(2):47-51.

[3]莫勇武.新常态下广西制糖企业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糖料,2016,38(5):66-68,72.

[4]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贸易研究(2014—201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33.

[5]张跃彬.我国蔗糖产业安全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9,41(1):66-68.

[6]徐淑云.生产要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54-161.

[7]王海波.企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J].当代广西,2017(2):24-25.

[8]杨枝煌.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6(13):77-85.

[9]刘晓雪,白宗航,王沈南.糖业目标价格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糖料,2018,40(5):56-61.

[10]普蓂喆,程郁,郑风田.以政策性信贷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美国镜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7(12):99-109,112.

[11]张鲁宾.蔗区稳定是广西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J].广西糖业,2014(2):3-7.

[12]郑传芳,徐欣,刘晓雪,等.中国蔗糖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2009-2011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9-327.

[13]李杨瑞.关于广西的甘蔗育种[J].广西糖业,2019(3):3-9.

[14]柏章才,张文彬,卢秉福.中国制糖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料,2018,40(5):62-65.

糖业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服务“三农”为宗旨,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甘蔗保险试点,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确保蔗糖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起步、再完善”的方式在、县开展甘蔗保险试点工作。

二、甘蔗保险试点内容

(一)试点区域:县9万亩,19万亩;共计28万亩。

(二)保险范围

1.保险标的:符合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和糖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和种植规范标准的年新植蔗及宿根蔗全部投保。

2.保险期限:列入保险试点的甘蔗投保自年12月1日零时起至年11月30日二十四时止。期满后按上级要求办理续保手续。

3.保险期限内因下列原因导致的损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1)火灾和地震造成的损失;

(2)因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而造成甘蔗冲毁、掩埋的损失;

(3)暴风、龙卷风造成的损失;

(4)旱灾造成的损失:特指新植蔗种植,保险责任自甘蔗下种起至正常环境条件下蔗芽萌发出苗期止。

(5)在投保前述基本险基础上附加投保霜(冰)冻保险责任,附加险保费另计。

三、投保及理赔

(一)保险金额及费率

1.保险金额根据上年度当地甘蔗种植生长的物化成本确定,每亩基本保险金额调整为600元;每亩附加霜(冰)冻保险金额调整为150元;合计每亩750元,试点区域总保险金额为21000万元。

2.因基本险和附加霜(冰)冻险保险金额作了相应调整,保险费率也作适当调整,承保前述1-4项基本责任的费率为3%,附加霜(冰)冻责任费率为5%。

3.总保险费714万元,即25.5元/亩。其中:每亩基本保险费=600元×3%=18元;每亩附加霜(冰)冻责任保险费=150元×5%=7.5元。

(二)赔偿处理

保险甘蔗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1.定损办法。受损面积根据损失时糖业企业实地初查提供的原始查勘记录和损失清单,理赔小组采取随机抽样或实际丈量的办法确定。损失程度根据甘蔗受损面积大小,随机选择若干个抽样点,按实际抽样地受损蔗株全损总数与抽样地甘蔗总株数的比例计算确定。

2.赔偿办法

(1)凡受灾导致甘蔗全部损失(绝产)的,分生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确定赔偿金额:

——生长期因地震、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而造成甘蔗冲毁、掩埋的损失时,保险人根据受损面积和核定的每亩赔偿金额计算应赔偿金额,但每亩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生长期保险甘蔗发生绝产损失经赔付后,在可重播的情况下,保险责任并不终止;在不可重播的情况下,保险责任即行终止。

——成熟期糖厂未开榨前,因地震、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而造成甘蔗冲毁、掩埋的损失时,每亩赔偿金额按保险单约定的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全额进行赔偿,保险责任即行终止。

(2)凡受灾导致保险甘蔗部分损失的,分生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确定赔偿金额:

——生长期因地震、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而造成甘蔗冲毁、掩埋的损失时,保险人根据受损面积、损失程度和保险单约定基本险保险金额计算赔偿金额,但每亩最高不超过保险单约定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的65%。

——成熟期糖厂尚未开榨前,因地震、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而造成甘蔗冲毁、掩埋的损失时,保险人按受损面积、损失程度和保险单约定的基本险保险金额计算赔偿金额,但每亩最高不超过保险单约定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的70%。糖厂开榨后,糖厂要优先安排入榨。保险人按受损面积、损失程度和保险单约定的基本保险金额计算赔偿金额,但每亩最高不超过保险单约定基本保险金额600元。

(3)火灾蔗的赔偿:糖厂开榨前,因火灾造成保险甘蔗损失时,保险公司按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的75%给予赔偿,种植户承担25%。开榨后,在24小时内入厂的,糖厂按照对应品种收购价格的80%收购,保险公司按对应品种价格的15%给予赔偿;在72小时内入厂的,糖厂按照对应品种收购价格的70%收购,保险公司按对应品种价格的25%给予赔偿;72小时后的,糖厂不再收购,保险公司按对应品种价格的50%给予赔偿。糖厂停榨后,留作种苗的,因火灾造成损失的,保险公司按基本险保险金额600元的75%给予赔偿。

(4)霜冻蔗的赔偿:霜冻蔗不受时间限制,损失按照吨位计算赔偿,糖厂按照对应品种价格的90%收购,保险公司按对应品种价格的9%给予赔偿,种植户自己承担1%的损失。

(5)因暴风、龙卷风造成甘蔗倒伏的赔偿:种植户应将倒伏蔗分装运输,损失按照吨位计算赔偿,糖厂按照对应品种价格的90%收购,保险公司按对应品种价格的9%给予赔偿,种植户自己承担1%的损失。

(6)因水灾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根据糖业公司和村委会提供的真实情况,由查勘理赔小组现场查看后据实处理。

(7)旱灾不出苗的,设定30%的起赔线,即出苗率在70%以上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出苗率低于70%的,保险公司根据旱灾造成不出苗的实际面积,按照每亩600元给予赔偿,正常年景下,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的3个糖厂必须把旱灾面积控制在1000亩以内。

(三)承保、定损及理赔

1.承保方式。

(1)人民政府指定农业局,县人民政府指定县糖办作为全县甘蔗政策性保险统保投保人。农业局和糖办负责收集、整理种植户分户清单后,按照保险投保手续要求填具投保单并加盖公章后交县支公司,县支公司为全县甘蔗统保出具统一保单,在特别约定中注明种植户为受益人,并附农户分户清单。

(2)鉴于甘蔗种植户分散,量大面广,为节省经营成本,发挥糖业企业与种植户资金往来结算作用,种植户承担的保险费在种植户知晓、自愿的前提下,经县人民政府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由农业局、县糖办出具委托书委托糖业企业(糖厂)在支付蔗款中代扣代交,种植户承担的保费分摊,原则上按该榨区2007/年度榨季甘蔗入榨量和按亩积种植户应承担的保费,计算出每吨甘蔗应承担的保费,由糖业企业代扣代交。未入榨作种苗出售的甘蔗,保费收取由糖业企业参照入榨甘蔗保费代扣代交。代扣代交保费按糖业企业生产小期分期交纳,榨季结束30日内,将代扣种植户应交纳部分的保险费交割完毕。

2.定损及理赔。

(1)市、县级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财政、农业、保险、糖业企业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联合组成查勘定损理赔工作小组,发生保险灾害事故后,负责甘蔗灾害损失的查勘定损确认工作。市查勘定损理赔小组由7人组成,具体为:市财政局1人,市农业局2人,糖业集团有限公司2人,人保财险市分公司2人。

市查勘定损理赔小组牵头单位为人保财险市分公司,市气象局和公安消防支队视工作需要配合参加,县、乡(镇)和村委会领导随同参加市查勘定损理赔小组的现场工作。

县查勘定损理赔小组人员组成参照市查勘定损理赔小组。

(2)市县查勘定损理赔小组按受灾面积和损失情况,实行分级配合。同一次灾害受灾面积在100亩及以下的,由县级保险公司牵头县级查勘定损理赔小组成员,在2个工作日内到达现场负责开展现场查勘和定损理赔工作,10个工作日内完成查勘定损工作;同一次灾害受灾面积超过100亩的,县级查勘定损理赔领导小组应在受灾后1个工作日内将受灾情况如实上报市级查勘定损理赔领导小组,由人保财险市分公司牵头市级查勘定损理赔小组成员及县级查勘定损理赔领导小组成员,在3个工作日内到达现场负责开展现场查勘和定损理赔工作,10个工作日内完成查勘定损工作。

(3)保险公司根据查勘定损工作小组确认的损失情况,按照第十一条赔偿处理的相关规定,10个工作日内理算完毕,将受灾种植户的赔款金额在村委会(或适当场合)公告公示,公示期为7天,无异议后,分批次兑现给受灾种植户,并将理赔情况上报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局)备案。

(四)保险服务约定的原则

甘蔗保险属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试点过程中,政策性甘蔗保险的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实行专户管理。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兼顾利益各方,着力机制创新,对保险服务作如下原则约定:

1.理赔额度既定原则。年保险赔付及经营支出以当年收取的保费为最高限额,超出限额不予赔付。

2.经营费用既定原则。在保险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业务经营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含乡(镇)、村委会工作经费),按11%综合费用率一次性核定,由保险公司据实列支,不得突破。

3.经营利润上限原则。保险公司经营利润率控制在3%以内。

4.按照多方筹集、滚动发展、逐年积累、以丰补歉的原则。建立“甘蔗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用于补贴大灾之年的巨灾赔款。巨灾风险准备金正常年份,只增加不使用,一旦出现非正常年景的特大自然灾害,及时启动巨灾风险准备金支付巨灾赔款。

(1)巨灾风险准备金提取办法及顺序为:巨灾风险准备金=保费收入-理赔成本支出-经营费用-经营利润。

(2)巨灾风险准备金由市保险分公司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市财政局负责财务监督。

(3)巨灾风险准备金由市保险分公司、市财政局联合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动用。

5.审计监督原则。基于政策保险特殊性,对甘蔗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公司、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费用支出等由市、县级审计部门按年度审计。

四、配套政策及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1.保费资金来源。年甘蔗保险所需的保费资金714万元由省、市、县财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农户共同承担。其中:省级财政承担45%(合计322万元,其中218.5万元,县103.5万元);市级财政承担5%(合计35.6万元,其中24.2万元,县11.4万元);县级财政承担10%(合计71.4万元,其中48.5万元,县22.9万元);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20%(合计142.8万元),种植户承担20%(合计142.8万元,其中96.9万元,县45.9万元)。每亩保险费25.5元,由省级财政补贴11.48元/亩,市级财政补贴1.27元/亩,县级财政补贴2.55元/亩,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5.1元/亩,种植户承担5.1元/亩。

2.保费汇交。省、市、县级财政补贴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汇集后,经投保人委托,直接拨付给县级保险支公司专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部分由糖业企业在年4月30日前向县级保险支公司交清;种植户承担部分按第十三条的规定由糖业企业在支付种植户蔗款中代扣代交。

3.工作经费的分配。按照《市甘蔗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的规定,给予县乡相关部门一定的工作经费,根据工作量,每亩保险甘蔗安排1元的工作经费,其中:村委会安排0.4元/亩,乡(镇)安排0.3元/亩,县农业局(糖办)安排0.15元/亩,糖厂农务科安排0.15元/亩。依据保险单所附的种植户分户清单核实甘蔗种植面积后,确定村委会、乡(镇)、农业局(糖办)和糖厂农务科的工作经费数额,工作经费由市、县保险公司分两期拨付,第一期在保险单签订30日内拨付50%,第二期在年度保险期满后,视工作情况,再拨付50%。农业局和县糖办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甘蔗保险的宣传工作;糖厂农务科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受灾后的初查工作。市县查勘定损理赔小组的相关费用不在此列。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甘蔗保险试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市农业局、人保财险市分公司、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市气象局、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协调甘蔗保险试点工作。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查勘定损理赔小组的理赔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相关县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甘蔗保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2.明确各部门职责。市财政局、市农业局、人保财险市分公司和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1)市财政局负责牵头拟定甘蔗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落实市、县财政配套的保费资金,督促糖业企业和农户按时缴纳保费资金,监督检查保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财务收支核算。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和沟通工作。

(2)市农业局牵头负责拟定甘蔗灾害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甘蔗保险操作管理规章制度、甘蔗保险试点宣传工作方案。指导县级农业部门核实保险标的,并作为投保人办理保险事项。

糖业范文篇7

“合作”之中求发展

60年来,糖业烟酒公司职工由刚成立时的145人发展到最高时的6000人,总资产由“白手起家”增加到最高时的21.7亿元,经营网点由三家发展到遍布京城,业务范围由本市扩展到全国,并由国有单一体制发展为参股、控股等多种经营体制。从市场专卖,到“批发为零售服务”,再到向零售延伸;从产销分开到帮助建厂,从投资酒厂再向生产延伸,闯出了一条改革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糖业人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又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从“半官半商”走向市场

1949年,××市糖业烟酒公司的前身——××酒业专卖公司北平酒业分公司挂牌成立,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贯彻专卖政策,取缔私酿私售”,形成了酒业公司“半官半商、亦官亦商”的特殊经营性质和“行政管理和商业经营”的双重任务。

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保供应,糖业烟酒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商品组织和储备情况,制定了“瞻前顾后、计划销售、先紧后松、留有余地”,以及“全面照顾、重点投放、内部掌握、天天有糖”等供应原则和方针,对专卖管理做到有松有紧、有起有落、有宽有严,让专卖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首都市场的繁荣。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为了生存与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糖业烟酒公司与茅台酒厂鼎力协作,共谋发展,参与成立了茅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推出了33°茅台酒。与五粮液酒厂强强联合,率先开发,推出了京酒,并了一批强势品牌。与剑南春酒厂成立了股份公司,共同拓展××市场。与其它全国或区域性知名酒厂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业务关系,不断探寻新的商机,与红星、牛栏山、京都、燕京和顺兴葡萄酒等本市酒厂一起面对风雨,共同打造品牌,全力服务首都。与全国各大制糖企业保持着数十年的渊源,一如既往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与保乐力家、人头马等国际洋酒行合作,成为××一级经销商。以市场为导向,与长城、张裕等知名葡萄酒企业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以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为目标,与欧莱雅、露得清、雀巢等国际品牌建立了总、总经销关系。以深化合作、共建共荣为出发点,与上海南浦集团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经营规模。以品牌经营为支柱,与本市大型商场、国际大卖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和酒店、餐饮娱乐,以及分布于各地的二级批发经销商等各种终端,通力合作,全面服务,构建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网络渠道,为抢占商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改结构创品牌

近年来,面对连锁超市划出,发展势头受挫,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升级,调改经营结构,减员分流职工,体制机制老化,经营成本上升等各种严峻考验,糖业烟酒公司坚持改革,重新梳理发展思路,他们成立了糖、酒销售中心,制定了经营规划,稳固了货源渠道,抢占终端市场,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像京酒、京糖的成功推出,以及由此形成的规模化经营,成为打造亿元品牌最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由糖业烟酒公司开发的“京糖”牌加锌、加钙、冰糖、姜红糖等系列民用糖品种,顾客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每年都被××市消费者协会评为信得过产品,并率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食糖市场准入的审核,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qs”认证的食糖分装类企业。

糖业范文篇8

“合作”之中求发展

60年来,糖业烟酒公司职工由刚成立时的145人发展到最高时的6000人,总资产由“白手起家”增加到最高时的21.7亿元,经营网点由三家发展到遍布京城,业务范围由本市扩展到全国,并由国有单一体制发展为参股、控股等多种经营体制。从市场专卖,到“批发为零售服务”,再到向零售延伸;从产销分开到帮助建厂,从投资酒厂再向生产延伸,闯出了一条改革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糖业人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又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从“半官半商”走向市场

1949年,××市糖业烟酒公司的前身——××酒业专卖公司北平酒业分公司挂牌成立,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贯彻专卖政策,取缔私酿私售”,形成了酒业公司“半官半商、亦官亦商”的特殊经营性质和“行政管理和商业经营”的双重任务。

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保供应,糖业烟酒公司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商品组织和储备情况,制定了“瞻前顾后、计划销售、先紧后松、留有余地”,以及“全面照顾、重点投放、内部掌握、天天有糖”等供应原则和方针,对专卖管理做到有松有紧、有起有落、有宽有严,让专卖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首都市场的繁荣。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为了生存与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糖业烟酒公司与茅台酒厂鼎力协作,共谋发展,参与成立了茅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推出了33°茅台酒。与五粮液酒厂强强联合,率先开发,推出了京酒,并了一批强势品牌。与剑南春酒厂成立了股份公司,共同拓展××市场。与其它全国或区域性知名酒厂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业务关系,不断探寻新的商机,与红星、牛栏山、京都、燕京和顺兴葡萄酒等本市酒厂一起面对风雨,共同打造品牌,全力服务首都。与全国各大制糖企业保持着数十年的渊源,一如既往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与保乐力家、人头马等国际洋酒行合作,成为××一级经销商。以市场为导向,与长城、张裕等知名葡萄酒企业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以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为目标,与欧莱雅、露得清、雀巢等国际品牌建立了总、总经销关系。以深化合作、共建共荣为出发点,与上海南浦集团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经营规模。以品牌经营为支柱,与本市大型商场、国际大卖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和酒店、餐饮娱乐,以及分布于各地的二级批发经销商等各种终端,通力合作,全面服务,构建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网络渠道,为抢占商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改结构创品牌

近年来,面对连锁超市划出,发展势头受挫,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升级,调改经营结构,减员分流职工,体制机制老化,经营成本上升等各种严峻考验,糖业烟酒公司坚持改革,重新梳理发展思路,他们成立了糖、酒销售中心,制定了经营规划,稳固了货源渠道,抢占终端市场,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像京酒、京糖的成功推出,以及由此形成的规模化经营,成为打造亿元品牌最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由糖业烟酒公司开发的“京糖”牌加锌、加钙、冰糖、姜红糖等系列民用糖品种,顾客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每年都被××市消费者协会评为信得过产品,并率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食糖市场准入的审核,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qs”认证的食糖分装类企业。

糖业范文篇9

一、生产目标

年全区甜菜计划种植5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万亩,生产甜菜15万吨。

二、扶持政策

(一)收购价格。根据国内外糖业形势和糖粮比价状况,本着“让利于民,农企双赢”的原则,糖业分公司将实行保护价收购甜菜,甜菜收购价格为480元/吨。

(二)扶持措施。

1、糖业分公司对农资实行赊销供应。种植户以村、组为单位,采取五户联保方式,赊销甜菜生产所需种子、纸筒、专用肥、拌种农药等农用物资,在甜菜款结算时由糖业分公司收回。

2、全面推广使用进口种子。甜菜生产所需种子全部采用德国、荷兰进口高产品种,主要有KWS4121、KWS6167、KWS8138、KWS3418、HI0479、RIMA等品种;为农户免费提供三遍防治褪斑病所需农药。

3、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甜菜单产。加强技术培训,继续完善早育、早播、早移栽、防病、防虫、增密、控氮、冬汇等

20条关键高产技术措施,确保平均单产较上年增加0.5吨以上。糖业分公司根据各产区甜菜种植情况,长期派驻技术人员巡回指导,无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4、增加农机投入,推广机械化耕作。糖业分公司购置墩土机、移栽机、喷药机、打叶机、收获机等小农机170台套,为种植大户提供服务。对于农民自行购置的以上甜菜机械,企业补贴50%,鼓励农民购买。年计划推广甜菜纸筒机械育苗移栽3万亩,机械播种2万亩。

5、推广膜下滴灌种植甜菜。糖业分公司对种植户提供补贴款50元/亩,计划在种植1万亩。

6、及时兑付甜菜款。所有甜菜款在站点调运进厂前全部兑付完毕。

三、工作措施

糖业范文篇10

今天,州委、州政府在这里召开*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州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安排部署新一个榨季的工作任务,继续签订蔗糖生产目标考核责任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促进德宏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会上,还将兑现*/*年度全州甘蔗种植任务完成奖,表彰奖励在蔗糖生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蔗糖产业拉动全州经济运行作用明显

我们经常讲蔗糖业是我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德宏经济的“半壁江山”。在这里,我想简要通报一下一至八月全州的经济运行情况,让大家从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蔗糖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五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年初州人代会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十个确保”。1—8月,全州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较快发展的运行态势,表现为八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4.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27.6%,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9.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速同比快6.6个百分点。其中甘蔗生产完成总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8.15%。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点行业拉动突出。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2.7%,增速同比快22.9个百分点。其中:制糖业完成产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29.1%,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3.57亿元,增长58.6%,拉动全部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水泥、石灰、石膏制造业完成产值1.75亿元,增长21.2%,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2.15亿元,增长20.9%,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制糖工业在全州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7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3.4%。五是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2.2%。六是对外贸易增长提速,旅游业平衡发展。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32961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口4623万美元,同比下降37.2%,出口28338万美元,增长35.2%;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74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6.3%,旅游外汇收入915万美元,下降11%;接待国内旅游者218.18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61亿元,增长17.3%。七是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运行良好。全州累计财政总收入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一般预算收入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8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9.68亿元,比年初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为89.3亿元,比年初增长22%。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从全州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蔗糖产业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蔗糖产业涉及到全州90%以上的农村人口共计70多万人。过去的几十年中,蔗糖产业在全州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榨季,全州甘蔗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甘蔗总产量达到420多万吨,蔗农种蔗收入达8亿多元,蔗农人均甘蔗收入在1000元以上,占蔗区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据州蔗糖办的初步统计,*/2008榨季全州甘蔗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量达480万吨以上,按上榨季的甘蔗收购价格计算,全州农民甘蔗现金收入将超过9亿元。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蔗糖产业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制糖工业也是德宏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州共有4家制糖企业、13座糖厂、1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3万吨,拥有蔗糖职员工5000多人。*/*年榨季,全州糖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28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拉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预计可实现各项税收1.5亿元,尽管本年度食糖价格下滑,全州制糖业仍可实现利润1.5亿元左右,在全州工业利润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此外,蔗糖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食品加工业、运输业、生产资料及贸易等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二、团结一致,齐抓共管,蔗糖工作成绩显著

回顾*/*榨季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州上下团结一致,齐抓共管,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政策的执行力上很下功夫,砍运榨秩序维护、蔗款兑付、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甘蔗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甘蔗生产成绩显著。*/*榨季甘蔗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州收获面积80.35万亩,甘蔗单产达到5.26吨,农业总产量达到422.6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8.33亿元;二是制糖工业生产效益明显。全州入榨甘蔗372万吨,生产食糖45万吨,生产酒精3万吨。三是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各县市、各糖业公司认真贯彻执行了德政发〔*〕206号文件,各制糖企业依法、诚实、守信经营,榨季生产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在蔗款兑付方面做到交蔗付款,一车一付,使蔗农的利益和种蔗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广大蔗农对企业的信誉表示满意;四是职能部门工作有实效。各级蔗糖主管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州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基层、糖厂指导工作,切实为蔗农、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五是糖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执行新的白砂糖国家标准,组织举办了国家新标准的知识培训,提高了制糖企业规范执行新国标的水平。针对我州甘蔗单产低、种蔗效益不明显的情况,狠抓甘蔗“吨糖田”、超“吨糖田”建设,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力,注重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切实加强甘蔗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六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州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和十件实事任务分解,各制糖企业紧紧围绕延长产业链、节能减排,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充分利用糖厂废弃物生产生物肥、复合肥,返回田间用于甘蔗生产。德宏力量公司芒市糖厂,利用酒精废醪液、锅炉冲灰水、剩余蔗渣等废弃物,添加生物菌,生产生物菌肥,既达到“三废”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的效果,又达到改良土壤、增加甘蔗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积极申报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德宏英茂公司景罕糖厂10万吨和德宏奥环集团糖厂5万吨木薯酒精生产项目被列入云南省100万吨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目前正积极发展原料。此外,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根据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德宏奥环集团糖厂正在积极申请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七是榨季生产安全正常运行。*/*榨季,安全生产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州蔗糖办分别在榨前、榨季期间多次组织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各制糖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努力做到警钟长鸣,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榨季生产任务;八是全州甘蔗种植超计划完成任务。*年,州政府下达全州甘蔗种植任务30万亩,实际完成49.86万亩,超计划任务66.2%,实现全州甘蔗总面积95.69万亩,比上榨季增加13.16万亩,增幅16.22%,为*/2008榨季生产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基础。

总之,州委、州政府对*/*年度蔗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向战斗在蔗糖生产第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广大蔗农群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蔗糖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州在蔗糖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蔗区非法小机榨问题突出。有的小机榨主违背国家四部委《糖料管理办法》和*年州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德宏州糖料管理办法》,强行收购由制糖企业扶持种植的甘蔗,非法生产红糖出售,不仅严重影响了本蔗区制糖生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给予协调处理,在新榨季有效制止非法生产小机榨红糖。二是食糖价格与甘蔗价格联动政策的制定相对滞后,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价格联动的相应政策,真正建立起农工利益分配保障机制,切实保护蔗农的种蔗积极性。三是部份制糖企业在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各制糖企业在技术改造、污染源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三、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国际国内食糖市场形势分析

从国际市场看,据有关资料显示,*/*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为1.672亿吨,消费量为1.504亿吨,库存与消费比率为50.83%,为多年来的高点。新榨季以来,国际糖价基本上是在每磅10美分上下徘徊,比上榨季的每磅14美分以上的销价下降了4美分左右。进入8月后,虽不排除国际糖价在外部因素(如油价、美元贬值等)的影响下继续上涨的可能,但在印度原糖出口压力下,国际糖价上涨空间预计不大。由于本榨季偏低的糖价和玉米价格偏高的局面将对食糖消费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有关机构对*/2008榨季首次预测显示,*/2008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将远远超过消费量,估计食糖产量可达1.725亿吨,较上一榨季增加500万吨,同时,全球的食糖消费量也将增加,达到1.604亿吨,但食糖市场仍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不过今年国际糖价自*年的高点向下回落,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量增加。

从国内市场看,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合计1199.41万吨,比上榨季的881.5万吨增产317.91万吨,增长36.1%。截止7月末已销售食糖1007.53万吨,销售率为84%。显然,本制糖期无论是食糖生产还是食糖销售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业内有关人士分析,本榨季总糖源约为1260万吨左右,到7月底全国食糖总量还有292万吨,估计后期供求会基本平衡。显然,今年食糖消费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11%,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居民收入也有10%以上的增长;三是食品工业增长幅度超过了20%,肯定会带动食糖的消费;四是居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五是06/07榨季,玉米淀粉、糖精等替代品得到有效的控制,为食糖腾出了一定的消费空间。

由于多方面原因,各地糖料扩种幅度均较大,预计*/2008榨季糖料面积增加10%,全国食糖产量可能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00万吨,加上进口糖,可供糖源将会达到1450万吨。今年食糖消费增长了16%,增加了186万吨,下榨季预计国内的食糖消费量达到1450万吨左右,支撑食糖消费增长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出现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得到提高,食糖消费得到实在的增长;二是糖价在3800元以下抑制了玉米糖浆的增长空间。

从以上国际国内食糖市场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格局。希望大家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当前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1.发挥好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当前食糖市场仍处于发育不完全阶段,蔗农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加上市场信息不对称,亟需政府参与协调、引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种植,搞好原料基地建设,确保良好的生产秩序。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为蔗农着想,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转变作风,千方百计解决蔗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他们提供最优服务,协调好利益分配,保护好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蔗糖生产的领导,一把手负总责,按照州和各县市签订的甘蔗生产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逐级签订甘蔗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好蔗糖产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和监督落实工作,因蔗区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政,加强对蔗糖产业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确保蔗糖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认真执行好《德宏州糖料管理办法》,科学有效地规范甘蔗收购秩序。坚持“谁扶持、谁管理、谁受益”原则,创新管理方式,科学有效地规范甘蔗收购秩序。新榨季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局部地区非法小机榨扰乱砍运榨秩序的行为,潞西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蔗农双方的利益。继续维护甘蔗价格稳定,避免出现甘蔗生产的大起大落。要统筹兼顾,有效保障榨季生产正常有序进行,不断加强领导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

3.切实抓好甘蔗种植工作,确保种植任务顺利完成。*/*年度全州甘蔗种植超计划完成任务,甘蔗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制糖企业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尽快落实就位各种农用物资,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就位,为蔗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配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产业政策的宣传贯彻,充分利用好政策的激励机制,确保甘蔗种植任务的顺利完成。

4.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我州蔗糖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兴蔗、优化结构,突出解决长期制约全州蔗糖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加快转变蔗糖业增长方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糖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糖业生态示范产业方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州蔗糖产业建设成为管理规范、竞争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稳定的大产业,实现由产糖大州向糖业强州的跨越。

5.提前做好榨季生产各项准备工作。*/2008榨季全州甘蔗产量将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我州3.3万吨的日加工规模,要处理450万吨以上甘蔗原料,需要实榨时间是140天以上。但甘蔗发展并不平衡,有的糖厂将超负荷运行,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务必做好新榨季的各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工作,根据上榨季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部位,扎扎实实地搞好检修和技改,确保榨季期间设备安全正常运转;二是认真做好甘蔗估测产工作,合理安排好榨期。希望各县市蔗糖办和各制糖企业,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准确估产甘蔗总量,确保适时开榨,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蔗农的利益;三是认真落实好砍运榨各项工作,尤其要落实好运力问题,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新榨季砍运榨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四是根据生产需要、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各制糖企业要做好原燃辅料的采购和准备工作,确保榨季安全正常生产;五是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当前各制糖企业已全面投入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各制糖企业一定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与榨季生产同步规划,同步部署,要抓源头控制,抓隐患排查,抓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注重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增强宣传效果,强化法制观念,提高员工守法和用法维权的意识,强化事故防范;要切实抓好工人的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对特殊工种一定要坚持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尤其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常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6.认真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州和县市蔗糖办、各糖业公司要积极做好行业信息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汇总上报甘蔗生产、制糖生产和财务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产业信息。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州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志们,今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干部进修班开班时的重要讲话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我州蔗糖产业发展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德宏糖业不能长期维持目前这样一种粗放的、低效率的经营状态,必须着眼长远、科学发展、做强做优,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才能保持我们的优势。就德宏糖业的长远发展,我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衡总量。包括种植面积、产量等各方面都要平衡,既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也要正确引导。甘蔗的种植面积要稳定在州人民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85万亩的水平,保持总量的基本平衡,防止大起大落。政府要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不搞单一化的大面积扩种,要在种植技术、良种研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多做研究,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

(二)稳定效益。我们所指的稳定效益,包括制糖企业、农民、政府几方面的效益稳定。近几个榨季,“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目标已经基本得到实现,但还要采取系列措施保持各方面效益的稳定,使糖业成为我州更具带动力、影响力的龙头产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综合利用。企业要站在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综合规划,分步实施;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来提高糖业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程度,拉长产业链。企业要随着市场的变化灵活生产,糖价较高的时候,就多生产食糖;原油、酒精价格较高的时候,就多生产酒精。造纸、肥料等方面应该多研究、多开发、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率。制糖企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有长远意识、战略眼光,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干预的手段会逐步减弱,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发展。

(四)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和切身利益,关系企业信誉,关系国家形象,必须高度重视。要把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要对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是白砂糖和食用酒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三要加快糖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速度,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把糖厂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希望制糖企业一定要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爱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出发,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禁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