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9:18:31

态势范文篇1

(一)国内民间投资增幅高于国有经济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全社会投资增幅,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长最快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投资领域以连续发行国债拉动整个投资需求的增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高于前两年的增幅。同时,由于国债投资集中体现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意图,主要受益者是国有经济,人们一直担心民间投资被挤出或增势减弱。事实上,除1998年国有经济的投资增幅显著高于民间投资和全社会投资的增幅以外,1999~2001年,分别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投资增幅基本上都快于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其中“其他经济”的投资增幅连续两年高达28%以上(见表1)。在各类经济成份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长最快,1997~2001年,由1387.21亿元增加到5663.49亿元,5年平均增速高达32.5%;同期,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从2893.08亿元增加到2998.69亿元,平均增幅仅为0.7%。

国内民间投资的平均增幅不仅高于国有经济,也高于全社会投资的增幅。1998~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增幅已从17.4%逐年回落为3.8%、3.5%和6.7%,而全部国内民间投资的平均增幅逐年分别高达20.4%、11.8%、22.7%和20.3%,与国有投资增幅放缓的趋势形成鲜明对照。

(二)国内民间投资比重接近国有投资,股份制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逐年下降,全社会投资对政府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

近几年,国内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份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国有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则逐年下降。1997~2001年,国有投资、国内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三者比重分别由52.5%、35.9%和11.6%变为

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以较大幅度持续下降,2001年与1994年相比,这一比重降低了9.1个百分点。同期,集体经济投资比重小幅度下降,降低了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而个体经济投资尤其是股份制经济投资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3个和11.4个百分点。国家注入大量国债投资以来,尽管国有经济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在1998、1999年曾有小幅度回升,但是总的看仍呈下降趋势,1998~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由54.1%下降到47.3%。同期,在国内民间投资比重的变化中,集体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由14.8%下降到14.2%;个体经济投资比重由13.2%上升到14.6%;其他经济的比重由18%上升到23.9%,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比重由6.9%迅速上升到15.2%(见表2)。这表明,在国债投资集中投向国有经济领域的同时,国内民间投资也渐趋活跃,尤其是股份制经济的投资活力最为强劲,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通过对比近几年政府直接投资与全社会投资的态势,也可以看出投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的趋势。1999~2001年,国债投资(包括国债资金和全部配套资金完成的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逐步下降,依次为8.1%、8.8%、6.5%;预算内投资资金增长率也逐步下降,依次为54.7%、13.9%、13.2%;而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则逐步上升,依次为5.1%、10.3%、13%。这表明,由于国内民

表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注:《2002年中国统计摘要》将2001年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为一项(这样其增幅和比重分别高达26%和70%以上),尚未来得及分开统计(2002年一季度、上半年的统计也是如此)。不少论者忽略了这一点,直接用来论证目前国有经济投资增幅大,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过高,而民间投资增长不快。表1和表2已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年数据对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做了区分,可以准确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年数据计算。

间投资成长势头逐步加强,全社会投资增长对政府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

(三)国内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接近国有经济投资的贡献率

由于近年来整个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它们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1998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9%,其中国有经济的贡献率高达7.52个百分点,而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仅为2.05、1.83和2.49个百分点。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其中国有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为6.17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为1.85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上升为1.9和3.12个百分点。在其他经济中,股份制经济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得最为明显,由1998年的0.96个百分点上升到2001年的1.98个百分点;同期,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则由1.46个百分点下降为1.05个百分点;而联营经济等投资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0.08个百分点(见表3)。个体经济投资的贡献率已经略大于集体经济。按照2001年各种经济类型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和联营经济等。国内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合计贡献率,由1998年的4.92个百分点上升到2001年的5.81个百分点,正在接近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6.17个百分点的贡献率。这与国有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贡献率分别下降的趋势也形成鲜明对照。

表3各种经济类型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百分点)

注:某种经济类型贡献率=全社会投资增幅×该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四)东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本地区全社会投资的主力军,中西部民间投资增长快于东部

分地区看,民间投资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增长,在本地区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4)。

1993~1997年,东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3%,民间投资占本地区全

社会投资的比重由46%增加到53.6%,上升了7.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年均增长32%,所占

表4三大地区民间投资在本地区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西部包括12个省区市,1993年不包含重庆市数字。

比重则由31.7%上升到44.6%,上升1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7%,比重由23.5%上升到32.4%,上升8.9个百分点。这一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和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当高,因此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民间投资增长势头也很猛,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增幅和所占比重的上升势头都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1997~2000年,东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0%,在本地区全部投资中的比重由53.6%增加到56%,上升了2.4个百分点;2000年东部地区有5个省的这一比重超过本省56%的平均水平,分别是福建(63.4%)、浙江(62.7%)、广东(59.9%)、海南(58.2%)、天津(58.2%)。中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1%,所占比重由44.6%增加为45.9%,上升1.3个百分点。西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9%,所占比重由32.4%增加到37.5%,上升5.1个百分点。这一时期由于亚洲金融危影响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三大地区民间投资的增长和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均有所放缓,但是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民间投资在不同地区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尤其是西部民间投资的增幅明显大于东部和中部。同时,在东部一些非国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发挥了对本地区全部投资的主要拉动作用。

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促进因素

(一)国有经济改革和战略性调整的推进,扩大了民间投资的成长空间

1998~2001年,股份制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分别高达40.4%、27.3%、63.9%和39.4%,在整个民间投资中的增长是最快的;股份制经济投资在增势迅猛的“其他经济”投资中占有主要份额(由1997年的30.4%上升到2001年的63.6%),整个民间投资的加速成长实际上是股份制经济投资拉动的。目前民间投资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个体经济投资主要分布在农业和住宅方面;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经济投资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1993~1997年,民间投资在十六大行业中的投资额及占本行业全部投资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5.69、12.55和11.71个百分点(中经网)。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投资主体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近几年,一些国有经济垄断的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向民间投资开放,对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限制有所放宽,民间投资主体在这些领域也日益显示着增长潜力和竞争活力。

(二)法律环境的改善激发了非公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宪法正式确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假集体企业纷纷摘掉了“红帽子”,恢复了其私营企业的本来面目。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的随机调查,70%的民营企业准备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进行联营或股份制改造,愿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1999年生效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实施细则,不再对个人独资企业的雇工人数、注册资金设置最低限制。关于非公有经济的法规正在逐步制定,为此类投资主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三)西部大开发对各地区民间投资的活跃产生催化作用

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为本地各类企业包括民间投资主体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的体制条件。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东、中部各类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投资,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区际贸易的扩大。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11月的调查,东、中部地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参与或打算参与西部大开发,生产要素加快流入西部的途径正在逐步拓宽。这不仅为西部民间投资主体带来专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等本地稀缺的生产要素,还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东、中部地区的各类企业也找到新的投资机会,扩大了配置资源的市场空间。

(四)预算内资金包括国债投资为激活民间投资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近几年的巨额国债投资正在改善不少地区的基础设施,起到间接拉动民间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预算内资金对民间投资主体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1997~2000年,预算内资金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8%上升到6.4%,用于民间投资的比重由12.1%上升到18.5%(见表5)。当然,同期,在全社会投资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用于民间投资的主要是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和其他投资,但是预算内资金对民间投资项目的直接支持也是不能忽视的。

表5全社会投资各项资金来源用于民间投资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三、民间投资面临的制约因素

需要指出,从增长态势看,尽管近两年国内民间投资增幅已经明显回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拉动;从全社会投资构成看,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2001年,国内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44.6%)仍然低于国有经济(47.3%),股份制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各自所占比重更是远远低于国有经济。2000年,中部、西部民间投资总体比重分别仅为45.9%和37.5%,当地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仍然明显偏高(分别为54.1%和62.5%)。

无论是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的趋势,还是鉴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民间投资的发展仍然不足。民间投资主体面临不少有形和无形的障碍。

(一)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过高,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广度和深度

目前产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别,据调查,非公有投资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面临着实际上的“限进”障碍。主要原因是:其一,原有的无形禁区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尽管国家计委去年12月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使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享有同等待遇;但是,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仍然存在,如银行、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轿车等行业,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其二,有些领域虽然允许民间资本涉足,但体制性障碍导致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如基础设施项目往往由特许公司发起,没有实行招标制度,有资质的私企被排除在外。即使私营资本能够参与项目,但其股份比例必须由特许公司决定,双方地位不平等。其三,前置审批环节繁多,准入条件苛刻。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比,非公有经济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

,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税负不公,抑制非公有企业的投资扩张

一是双重征税。非公有企业除了缴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大大削减。二是“低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三是税收优惠打折扣。如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对私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利甚微。

(三)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体制不适应民间投资发展需要

无论是直接融资或是间接融资,对民间资本特别是非公有企业开放程度都很低。据国家计委宏观院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形成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国内外融资渠道多达数十条。但是,对非公有经济仅仅开放了短期信贷和大企业股票融资的渠道,远远满足不了各类非公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因而,它们不得不主要依靠自筹或其他投资来源。据笔者计算,从全社会投资的资金来源看,1997~2000年,整个民间投资占国内贷款的比重,仅从37.1%上升到38.2%;而占自筹投资的比重则从50.3%上升到56.7%,占其他投资来源的比重从42%上升到59%。绝大部分乡镇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依靠非正规、小范围的借债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四)民间投资的法律保障不力,服务体系很不健全

目前,非公有企业在兼并国有企业、保护土地使用权和知识产权、明晰财产权等方面,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非法剥夺、损害、侵占非公有企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尤为严重(据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调查,截至2001年底,仅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共计313项,其中涉及企业负担的有242项。如果加上地方收费,企业负担的各种名目收费高达数百项),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对非公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多达20多个部门和单位,但在项目投资方面却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服务机构和管理办法。投资者在履行程序、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服务,往往造成投资的盲目性和经济损失。

(五)自身素质较低,制约着民间资本的成长

许多非公有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突出弱点,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扩大开放的形势,即使一些产业准入限制已经放宽,也难以拓展其经营领域和规模;一些非公有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甚至挥霍性消费、缺乏投资冲动的倾向,从而限制了扩大投资。中小非公有企业资信等级较低,普遍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欺诈频出等问题;大部分中小非公有企业尚未建立起银行信用档案,再加上缺乏可变现抵押资产,致使其难以运用银行贷款扩大投资。

五、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限制,降低准入门槛。根据“十五”计划和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切实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应当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凡允许外商投资和国有经济进入的领域,都应当允许其他任何经济类型的企业进入(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在持股比例上也不应人为设限。国家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济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在改制企业一般不要控股。

第二,加快改革投资体制,拓宽民间投资进入渠道。改革前置审批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产业引导。根据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产业的不同行业特点,采取符合市场经济惯例的多样化的项目组织形式和投融资形式,例如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入股和产业投资基金等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无论采取何种进入方式,都要确保各类投资主体之间的契约自由和公开、平等竞争,并且形成利益和风险相对应的投资风险责任机制。

第三,加大财税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预算内资金(包括必要的国债发行)应当继续支持民间投资,以参股或补偿形式投入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项目;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要通过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技改贴息应当对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清理不公平税负,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民间投资项目,在投资的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应实行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相同的优惠。对个体和私营企业要避免重复征收所得税。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应当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支持。同时,严格治理“三乱”,解除民营企业的不合理负担。

态势范文篇2

摘要: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在实际教学当中,应把有声语言与态势语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对说话者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以及仪表进行强化训练。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目前,在实际的口语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略或轻视了对口语交际相关技能—态势语、心理素质、思维、语境等无声语言的训练的现象,本文就此作些论述。

“态势语”,也叫“体态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娓娓动听的有声语言之外,同时还通过动作、手势、表情乃至仪表来表现思想感情,传播知识信息,这些动作、手势、表情、仪表便是态势语,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其作用有三:首先,它可以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态势语是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的具有特定表意性的身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只是言语的表达、还伴随着多种态势语:身体时而伸直时而弯屈,手臂时而静止时而挥动,面容时而微笔时而严肃等。它们辅助和强化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如达尔文所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其次,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强认同感:教师态势语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上课时,首先进人学生视野的,是教师的形体,而后才是语言、即使是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也总是注视着教师的身体、表情以及动作。如果教师在良好的有声语言的表达基础之上,目光如炬、表情丰富、手势形象,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便会缩小,教师讲课便能引人人胜。第三,态势语的精妙运用,还可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创造教师的自我形象的审美价值。态势语的运用,绝不是偶然或刁惯性动作的重复,而是针对说话内容,为了准确、精炼、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意图而带有“设计”痕迹的身体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态势语的帮助,使话语更具说服力,对讲课在无形之中便会更有信心。

态势语的训练,大教可分两步来进行一是在说话过程中以有声语言为载体,用态势语来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二是态势语的强化训练,即用无声的动作、表情来直接代替有声语言的表达,以增强态势语的表现力:对教师来说,这样的训练非常必要。训练时,先总体(如说话人的身体姿态),后局部(如表情、动作仪表等):实际的做法是:

一、身体

身体是整个态势语表现的总体部分,从头到脚。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做到挺胸抬头、重心平稳、双脚一前一后略微分开,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身体的前面或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切忌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对听众有失敬意,后者使听众有受训的感觉。刚开始训练时,对有声语言可不作苛求,而对身体的总体形象要严格把关。要有意识的纠正习惯性的不良身体动作,使之更趋优美、大方、自然,以期更好地配合有声语言的发挥。

二、表情

据人体学家统计。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表情语占35。7%,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无声语言:表情语在教学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教师讲课的始终,是态势语训练的重中之重:表情语可分面部和眼睛两部分来训练训练眼睛表情时,说话者在登台后,先别急于说话,而是用亲切、平和的巨光环视一下听众,然后再开始说话,说话的中间。目光游移不定、或盯着天花板或看着桌面。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把目光与听众的吕光“联结”起来,与之交流。以达到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的效果。

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情感,在训练中。就要强调面部表情的自然、鲜明自然。即面部表情流露出的内心情感是自然出现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鲜明。即面部表情与内情感应是协调一致的,所表达的情感应是明朗、准确的。要让听众感觉到,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定要克服那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训练时,说话者可以找几个意思完全不同的话题,喜怒哀乐,强化练习,亦可在不说话的情况下。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内,臼晴感用面部表情直接表现出来,直到满意为止。

三、动作

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动作包括手势、行走‘板书等等一系列的动作所构成的姿态。训练中,要着重克服那些僵硬、粗糙不能准确表达意图的动作、如:有些说话者在讲到“有两个优点”这句话时,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边讲边竖着这两根手指,直至所说内容结束;有些说话者在讲台上快速的来回移动:有些说话者在讲到侵华日军的残忍时,除嘟嘴几句生硬的中国话外、还做出挥舞军刀的姿态……这些,都是不良的动作习惯。毕竟。教师的课堂动作不同于演员的舞台表演,前者侧重于动作的实用效果,而后者侧重于动作的艺术效果。在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门。动作不能过多过繁、不能让听众感到“眼花缭乱”,随内容确定的动作要大方、得体。要与所说内容相吻合;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要慢速、稳健。

四、仪表

态势范文篇3

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

人类生来就富有动作性。当人采取行为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动作与表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作与表情是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独特的信息形式直接显示着行为的意义。人们将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行为的意义,即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人体动作,诸如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等,叫做体态语言,也叫无声语言、人体语言或态势语言。

体态语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体态语的独特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对于口才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

态势范文篇4

一、民间投资增速、比重和贡献率变化态势

(一)国内民间投资增幅高于国有经济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全社会投资增幅,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长最快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投资领域以连续发行国债拉动整个投资需求的增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高于前两年的增幅。同时,由于国债投资集中体现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意图,主要受益者是国有经济,人们一直担心民间投资被挤出或增势减弱。事实上,除1998年国有经济的投资增幅显著高于民间投资和全社会投资的增幅以外,1999~2001年,分别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投资增幅基本上都快于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其中“其他经济”的投资增幅连续两年高达28%以上(见表1)。在各类经济成份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长最快,1997~2001年,由1387.21亿元增加到5663.49亿元,5年平均增速高达32.5%;同期,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从2893.08亿元增加到2998.69亿元,平均增幅仅为0.7%。

国内民间投资的平均增幅不仅高于国有经济,也高于全社会投资的增幅。1998~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增幅已从17.4%逐年回落为3.8%、3.5%和6.7%,而全部国内民间投资的平均增幅逐年分别高达20.4%、11.8%、22.7%和20.3%,与国有投资增幅放缓的趋势形成鲜明对照。

(二)国内民间投资比重接近国有投资,股份制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逐年下降,全社会投资对政府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

近几年,国内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份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国有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则逐年下降。1997~2001年,国有投资、国内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三者比重分别由52.5%、35.9%和11.6%变为

表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种经济类型投资增长速度(%)

注:增长速度未扣除价格因素。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年数据计算。

47.3%、44.6%和8.1%,目前国内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份额已经接近国有经济。

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以较大幅度持续下降,2001年与1994年相比,这一比重降低了9.1个百分点。同期,集体经济投资比重小幅度下降,降低了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而个体经济投资尤其是股份制经济投资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3个和11.4个百分点。国家注入大量国债投资以来,尽管国有经济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在1998、1999年曾有小幅度回升,但是总的看仍呈下降趋势,1998~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由54.1%下降到47.3%。同期,在国内民间投资比重的变化中,集体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由14.8%下降到14.2%;个体经济投资比重由13.2%上升到14.6%;其他经济的比重由18%上升到23.9%,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比重由6.9%迅速上升到15.2%(见表2)。这表明,在国债投资集中投向国有经济领域的同时,国内民间投资也渐趋活跃,尤其是股份制经济的投资活力最为强劲,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通过对比近几年政府直接投资与全社会投资的态势,也可以看出投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的趋势。1999~2001年,国债投资(包括国债资金和全部配套资金完成的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逐步下降,依次为8.1%、8.8%、6.5%;预算内投资资金增长率也逐步下降,依次为54.7%、13.9%、13.2%;而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则逐步上升,依次为5.1%、10.3%、13%。这表明,由于国内民

表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注:《2002年中国统计摘要》将2001年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为一项(这样其增幅和比重分别高达26%和70%以上),尚未来得及分开统计(2002年一季度、上半年的统计也是如此)。不少论者忽略了这一点,直接用来论证目前国有经济投资增幅大,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过高,而民间投资增长不快。表1和表2已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年数据对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做了区分,可以准确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年数据计算。

间投资成长势头逐步加强,全社会投资增长对政府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

(三)国内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接近国有经济投资的贡献率

由于近年来整个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它们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1998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9%,其中国有经济的贡献率高达7.52个百分点,而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仅为2.05、1.83和2.49个百分点。200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13%,其中国有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为6.17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为1.85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上升为1.9和3.12个百分点。在其他经济中,股份制经济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得最为明显,由1998年的0.96个百分点上升到2001年的1.98个百分点;同期,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则由1.46个百分点下降为1.05个百分点;而联营经济等投资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0.08个百分点(见表3)。个体经济投资的贡献率已经略大于集体经济。按照2001年各种经济类型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和联营经济等。国内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合计贡献率,由1998年的4.92个百分点上升到2001年的5.81个百分点,正在接近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6.17个百分点的贡献率。这与国有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贡献率分别下降的趋势也形成鲜明对照。

表3各种经济类型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百分点)

注:某种经济类型贡献率=全社会投资增幅×该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四)东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本地区全社会投资的主力军,中西部民间投资增长快于东部

分地区看,民间投资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增长,在本地区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4)。

1993~1997年,东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3%,民间投资占本地区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46%增加到53.6%,上升了7.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年均增长32%,所占

表4三大地区民间投资在本地区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西部包括12个省区市,1993年不包含重庆市数字。

比重则由31.7%上升到44.6%,上升1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7%,比重由23.5%上升到32.4%,上升8.9个百分点。这一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和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当高,因此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民间投资增长势头也很猛,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增幅和所占比重的上升势头都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1997~2000年,东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0%,在本地区全部投资中的比重由53.6%增加到56%,上升了2.4个百分点;2000年东部地区有5个省的这一比重超过本省56%的平均水平,分别是福建(63.4%)、浙江(62.7%)、广东(59.9%)、海南(58.2%)、天津(58.2%)。中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1%,所占比重由44.6%增加为45.9%,上升1.3个百分点。西部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9%,所占比重由32.4%增加到37.5%,上升5.1个百分点。这一时期由于亚洲金融危影响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三大地区民间投资的增长和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均有所放缓,但是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民间投资在不同地区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尤其是西部民间投资的增幅明显大于东部和中部。同时,在东部一些非国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发挥了对本地区全部投资的主要拉动作用。

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促进因素

(一)国有经济改革和战略性调整的推进,扩大了民间投资的成长空间

1998~2001年,股份制经济投资的增长速度分别高达40.4%、27.3%、63.9%和39.4%,在整个民间投资中的增长是最快的;股份制经济投资在增势迅猛的“其他经济”投资中占有主要份额(由1997年的30.4%上升到2001年的63.6%),整个民间投资的加速成长实际上是股份制经济投资拉动的。目前民间投资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个体经济投资主要分布在农业和住宅方面;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经济投资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1993~1997年,民间投资在十六大行业中的投资额及占本行业全部投资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5.69、12.55和11.71个百分点(中经网)。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投资主体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近几年,一些国有经济垄断的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向民间投资开放,对民间投资的产业进入限制有所放宽,民间投资主体在这些领域也日益显示着增长潜力和竞争活力。

(二)法律环境的改善激发了非公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宪法正式确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假集体企业纷纷摘掉了“红帽子”,恢复了其私营企业的本来面目。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的随机调查,70%的民营企业准备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进行联营或股份制改造,愿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1999年生效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实施细则,不再对个人独资企业的雇工人数、注册资金设置最低限制。关于非公有经济的法规正在逐步制定,为此类投资主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三)西部大开发对各地区民间投资的活跃产生催化作用

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为本地各类企业包括民间投资主体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的体制条件。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东、中部各类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西部投资,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区际贸易的扩大。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11月的调查,东、中部地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参与或打算参与西部大开发,生产要素加快流入西部的途径正在逐步拓宽。这不仅为西部民间投资主体带来专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等本地稀缺的生产要素,还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东、中部地区的各类企业也找到新的投资机会,扩大了配置资源的市场空间。

(四)预算内资金包括国债投资为激活民间投资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近几年的巨额国债投资正在改善不少地区的基础设施,起到间接拉动民间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预算内资金对民间投资主体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1997~2000年,预算内资金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8%上升到6.4%,用于民间投资的比重由12.1%上升到18.5%(见表5)。当然,同期,在全社会投资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用于民间投资的主要是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和其他投资,但是预算内资金对民间投资项目的直接支持也是不能忽视的。

表5全社会投资各项资金来源用于民间投资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三、民间投资面临的制约因素

需要指出,从增长态势看,尽管近两年国内民间投资增幅已经明显回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拉动;从全社会投资构成看,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2001年,国内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44.6%)仍然低于国有经济(47.3%),股份制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各自所占比重更是远远低于国有经济。2000年,中部、西部民间投资总体比重分别仅为45.9%和37.5%,当地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仍然明显偏高(分别为54.1%和62.5%)。

无论是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的趋势,还是鉴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民间投资的发展仍然不足。民间投资主体面临不少有形和无形的障碍。

(一)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过高,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广度和深度

目前产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别,据调查,非公有投资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面临着实际上的“限进”障碍。主要原因是:其一,原有的无形禁区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尽管国家计委去年12月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使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享有同等待遇;但是,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仍然存在,如银行、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轿车等行业,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其二,有些领域虽然允许民间资本涉足,但体制性障碍导致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如基础设施项目往往由特许公司发起,没有实行招标制度,有资质的私企被排除在外。即使私营资本能够参与项目,但其股份比例必须由特许公司决定,双方地位不平等。其三,前置审批环节繁多,准入条件苛刻。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比,非公有经济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二)税负不公,抑制非公有企业的投资扩张

一是双重征税。非公有企业除了缴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大大削减。二是“低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三是税收优惠打折扣。如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对私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利甚微。

(三)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体制不适应民间投资发展需要

无论是直接融资或是间接融资,对民间资本特别是非公有企业开放程度都很低。据国家计委宏观院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形成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国内外融资渠道多达数十条。但是,对非公有经济仅仅开放了短期信贷和大企业股票融资的渠道,远远满足不了各类非公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因而,它们不得不主要依靠自筹或其他投资来源。据笔者计算,从全社会投资的资金来源看,1997~2000年,整个民间投资占国内贷款的比重,仅从37.1%上升到38.2%;而占自筹投资的比重则从50.3%上升到56.7%,占其他投资来源的比重从42%上升到59%。绝大部分乡镇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依靠非正规、小范围的借债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四)民间投资的法律保障不力,服务体系很不健全

目前,非公有企业在兼并国有企业、保护土地使用权和知识产权、明晰财产权等方面,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非法剥夺、损害、侵占非公有企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尤为严重(据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调查,截至2001年底,仅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共计313项,其中涉及企业负担的有242项。如果加上地方收费,企业负担的各种名目收费高达数百项),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对非公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多达20多个部门和单位,但在项目投资方面却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服务机构和管理办法。投资者在履行程序、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服务,往往造成投资的盲目性和经济损失。

(五)自身素质较低,制约着民间资本的成长

许多非公有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突出弱点,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扩大开放的形势,即使一些产业准入限制已经放宽,也难以拓展其经营领域和规模;一些非公有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甚至挥霍性消费、缺乏投资冲动的倾向,从而限制了扩大投资。中小非公有企业资信等级较低,普遍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欺诈频出等问题;大部分中小非公有企业尚未建立起银行信用档案,再加上缺乏可变现抵押资产,致使其难以运用银行贷款扩大投资。

五、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限制,降低准入门槛。根据“十五”计划和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切实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应当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凡允许外商投资和国有经济进入的领域,都应当允许其他任何经济类型的企业进入(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在持股比例上也不应人为设限。国家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转让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经济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在改制企业一般不要控股。

第二,加快改革投资体制,拓宽民间投资进入渠道。改革前置审批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产业引导。根据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产业的不同行业特点,采取符合市场经济惯例的多样化的项目组织形式和投融资形式,例如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入股和产业投资基金等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无论采取何种进入方式,都要确保各类投资主体之间的契约自由和公开、平等竞争,并且形成利益和风险相对应的投资风险责任机制。

第三,加大财税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预算内资金(包括必要的国债发行)应当继续支持民间投资,以参股或补偿形式投入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项目;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要通过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技改贴息应当对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清理不公平税负,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民间投资项目,在投资的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应实行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相同的优惠。对个体和私营企业要避免重复征收所得税。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应当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支持。同时,严格治理“三乱”,解除民营企业的不合理负担。

态势范文篇5

关键词:多步攻击;网络安全;评估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础

网络安全的状态是根据在出现攻击时,出现的攻击轨迹和各种攻击轨迹对网络产生的影响。当不同的攻击者在入侵到电脑中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进而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中主要要注意攻击信息和网络环境信息。首先,要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础信息进行阐述。一是主机信息。在主机信息中主要包括网络中的主机及设备,比如软件、硬件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是网络设备,所以在进行分析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对主机信息进行描述时,可以通过四元组的方式来进行。还要对主机的IP地址,主机所运行的服务信息比如说SSHD、SQL、HTTP等进行了解,根据主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找到网络安全的漏洞。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攻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主机之间很容易出现一些漏洞问题,可以把这一问题可以直接归结为脆弱性集合V。当对数据进行收集时,可以通过五元组来进行表示。其中,ID也就是脆弱性集合中的显著标志。在网络安全态势,脆弱性集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按照分类可以包括非安全策略、防火墙配置错误、设备接入权限设置错误等。在网络中会存在一些漏洞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网络中对这些漏洞进行统计,再根据IP地址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漏洞去分析可能会造成的危害,然后对整个网络的脆弱性进行系统的描述。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在网络过程中主机是通过这一物理结构进行连接的,在表示方面可以用无向图来代表。其中,N是主机中的一个集合点,E表示连接节点间的边。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网络的连通性。网络的连通性也就是指主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关系。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能,就需要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行为限制访问者,这样能够使一些外部的主机不能够访问到内部的网络,或者是仅仅可以通过部分的协议与端口进行通信,这一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三元组,通过其来对网络的连通关系进行阐述,进而通过双方连接完成这一关系。原子攻击事件是指在整个网络运行过程中攻击者对其进行单个攻击,主要是通过服务器的一些漏洞而进行这一行为,通过一个八元组对其进行表示。其中,在这一攻击事件中ID是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发生的时间、地址、攻击者的源端口等,在整个事件中要分析攻击类型需要结合安全事件中发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得出该攻击事件会发生的概率。在网络安全态势中,需要对攻击状态转移图进行考量。在攻击状态转移图中使用一个四元组,S表示状态节点集合。在状态节点集合中,要考虑到集合点中的子节点。还可以通过二元组的方式,对攻击状态中的转移图进行组合。在整个安全事件中可以把表示完成状态转移为I,把其作为所必需的原子攻击事件。在一个二元组中,用一个二元组(Si,di)表示,表示攻击间的依赖关系,然后根据攻击类型集合的有序对其进行判断。其中,在该集合中表示该攻击状态的父节点必须全部成功,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攻击阶段实现,然后来确定依赖关系为并列关系。在整个关系中,当在攻击状态中任意一个父节点成功,就可以保证攻击状态实现,在这个关系中依赖关系为选择关系。在整个网络安全态势转移模型中,也就是通过根据以往的网络攻击模式来建立模型,这样能够充分得出攻击模型库。然后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网络攻击事件,对其进行攻击的状态转移图设计。就比如最近出现的勒索软件事件,这就属于一种多步攻击下的网络安全事件。在这次事件中,通过状态节点集合,找到地址然后分析该行为进行登录,在攻击事件中包括文件列表网络探测扫描、登录操作等。还可以通过两个状态节点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比如IP地址嗅探是端口扫描的父节点,当在检测的过程中处于端口扫描时,就说明该形成已经成功,也就意味着二者存在并列关系。

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整体流程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流程如下:一是要对整个安全态势的数据进行收集。需要根据检测出来的结果,再根据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规范,这样能够得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所需要的要素集。在对网络安全态势要素集进行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1)是攻击方信息,2)是环境信息。攻击方信息是通过互联网入侵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比如一些防火墙,然后根据这些报警信息找出攻击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信息包含主机信息、拓扑结构、网络连通性。在对该数据进行收集时,主要是对一些网络信息收集过程中遗漏下的数据,然后在通过拓扑结构对其进行统计,利用防火墙过滤其中的不安全信息。主机信息是在系统运营阶段把一些软件中容易出现漏洞的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二是对网络攻击阶段进行识别。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对攻击者的行为进行特点的归类,这样才能够把已有的攻击信息整合到多个事件中,然后根据每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场景的划分,这样便于预测出攻击者的攻击轨迹。最后,在结合实际中出现的攻击场景,结合攻击者在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对比,这样能得出攻击的阶段。三是要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合理分析。在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中要以攻击阶段结果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整合网络中的信息,根据相应的量化指标,进而对整个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

三、提高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一)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网络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大量的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容易出现安全报警数据。但是由于信息量比较大,经常会出现一些错报、误报的情况,容易导致出现一些网络攻击的情况时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护。在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可以通过攻击事件的联系,要适当的对那些场景进行还原,这样能够不断提高网络的检查力度,进而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与预测。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就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来对其进行评估。在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时,要结合攻击发生的概率。攻击发生的概率是指在通过忘了的检测把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得出会出现攻击情况的可能性。在攻击阶段需要根据支持概率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找到发生攻击时会出现在某个阶段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到攻击阶段的转移概率,转移概率是指在攻击的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可能。还要考虑到会发生的攻击威胁问题,攻击威胁是指在攻击过程后会带来的一些影响,然后根据攻击的性质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首先要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攻击者的想法和攻击的过程,然后在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时要着重考虑攻击阶段。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然后根据评估模型,在根据攻击的模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得出具体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其次,对这些数据进行甄别。对于网络中的报警数据进行整合之后,这样可以减少数据的错报和延报问题,能够提高出现攻击发生的概率。然后在攻击阶段要学会筛选,根据以往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攻击阶段出现的概率。根据节点态势进行评估,然后对攻击阶段会产生的攻击威胁,算出安全态势的节点。最后,可以从整体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把节点的态势根据实际的数据来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网络的安全态势。根据网络态势对其进行预测,依据攻击阶段状态转移所依赖的漏洞信息与本节点的漏洞信息,得出攻击意图转移概率,进而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准确的预测。

(二)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平台

在面对多步攻击时,为了降低其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就需要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平台。首先,要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的整合,然后根据融合的数据来分析结合,辨别出攻击的意图与当前攻击的阶段,攻击阶段是整个安全网络态势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式上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从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网络安全态势。其次,在攻击阶段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信息的遗漏,然后根据以往的策略找出攻击者可能进行的下一个目标,这样能够准确的推算出网络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为了找出网络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收集攻击时的一些数据,攻击成功概率是指对于特点网络下某种攻击成功入侵的可能性。结合攻击成功与否依赖于攻击技术与入侵网络的环境配置与漏洞信息,然后分析这些数据的成功率是多少。再结合攻击的频率结合攻击的概率考虑到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攻击阶段数据的收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其放在大平台上,对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挑选出可能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进一步完善网络机制。

(三)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的性能,就需要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虽然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网络中存在很多病毒,攻击者一般是通过攻击防火墙来入侵人们的电脑。由于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可以随时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汇总,比如说可以从系统的日志报警信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都可以说明网络安全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对其进行一一的攻击模式识别。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产品在对于报警方面有不一样的方式,所以容易出现很多报警信息在处理上的混乱。当然在安全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报警信息的传递,比如出现延误或误报的情况,所以在对信息的收集上要学会筛选,这样才能够保证报警信息能够相互补充得到一定的证明,然后才能够更加精确的使用报警信息。首先,要收集这些报警信息对其进行处理。然后根据数据的种类对其进行分类,设置一定的过滤系统,把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信息处理掉。比如出现一些错误的数据、超出规定的数据等,可以把这些报警信息视为不合格的,可以直接把其过滤掉。其次,为了方便以后的报警信息处理,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然后把其进行推广成为一种可以标记的语言比如说公共数据模型。当面对较多的报警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后面对报警信息整合的负担,减少出现信息堵塞的问题,提高信息的质量,这样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信息的状况,根据信息的分类对其进行处理,把一些具有重复性或者是相似性的报警信息归为同一条报警信息。最后,可以对这些分类后的报警信息来进行融合,保证降低一些数据的延误与误报的情况,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能,精简安全报警信息的数量。针对报警信息与传感器攻击的频率整合信息,然后把报警信息通过电脑手机,得出更精准的攻击频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多步攻击下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分析,建立模型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预测,综合网络安全态势评估选择适合不同网络的方法,根据网络的特点提出更具有提高网络安全态势的策略。

作者:张夏 单位: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方伟,张新跃,朱江,等.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5,35(7):1882-1887.

[2]王坤,邱辉,杨豪璞.基于攻击模式识别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1):194-198.

[3]许红.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5(10):160-161.

态势范文篇6

(1)有利于优化网络设备性能,保持良好的网络运行状况。实践过程中结合开放性强、运行环境复杂的网络,其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毒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自身的安全性能下降,难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性。而注重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的使用,将会给予网络安全必要的保障,将会使与之相关的设备性能逐渐优化,保持良好的网络运行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2)有利于提升网络安全防控水平,健全其防御体系。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的作用下,技术人员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际概况及用户需求,对网络运行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促使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得以高效处理,进而为网络安全防控工作落实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使得其防控水平逐渐提升。同时,该方法的使用,也能使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构建中得到所需的信息,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健全,满足网络安全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3)有利于丰富网络安全问题处理所需的技术手段,优化其安全性能。新时期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相关的技术手段应用效果是否良好,关系着其安全性能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对网络安全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应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运行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的合理使用,使得其安全问题处理中所需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最终达到网络安全性能优化的目的。

2基于时间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

为了使网络未来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安全态势,确保其安全性能可靠性,则需要对其安全态势要素有着必要的了解。而这类要素实践过程中若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析,由于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会对网络安全态势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网络安全预测结果应用价值,则需要注重基于时间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使用。具有表现在以下方面:2.1基于权限分类的脆弱性预测方法。网络安全研究中若考虑使用基于时间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则需要重视与之相关的基于权限分类的脆弱性预测方法使用。现阶段,因脆弱性的、利用等,使得网络安全运行风险加大,可能会导致独立和大规模的攻击,如蠕虫、僵尸网络等问题的产生。随着脆弱性利用时间越来越短,其零日利用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脆弱性日利用方案数量也在增加,给网络安全运行产生的威胁更大。因而,及早地预测网络未来的脆弱性,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加强重点资产、业务和脆弱性密集的资产、业务的防护,以赶在脆弱性被发现、利用之前采取措施规避相应的攻击或者增加脆弱性利用的难度,提高主动防护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攻击者在防护方感知脆弱性的存在或者防护方采取防护措施之前,感知并利用脆弱性将会极大地增加攻击成功的可能性,获取更大的攻击效果。网络安全研究中在应对脆弱性所造成的影响时,虽然有关其数量与时间方面的方法较为成熟,但由于这类方法在预测未来脆弱性的标识信息方面难以保证准确性,因此,技术人员在应对这类问题中,要加强基于权限分类的脆弱性预测分析方法使用,使得其预测结果准确性得以不断增强,从而为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分析中,若提高基于权限分类的脆弱性预测方法利用效率,将会得到参考价值大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结果,从而为其安全性能改善措施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基于脆弱性预测方法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工作的落实,也需要对未来预测脆弱性的数量、时间等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得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结果更具说服力。2.2基于未来态势要素的攻击序列预测方法。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中,若采用既有的攻击序列预测方式进行研究,难以得到网络安全态势未来攻击序列所造成影响的准确预测结果,使得网络安全态势预测中相关的要素无法得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时间维度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中引入基于未来态势要素的攻击序列预测方法,使得其网络安全态要素能够在其预测研究中总结出来,进而得出可靠的预测结果,给予网络运行中安全性能的不断优化可靠保障。实践过程中为了发挥出基于未来态势要素的攻击序列预测方法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中的实际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结合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实际需求,全面了解攻击序列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合理使用基于未来态势要素的攻击序列预测方法,使得网络安全状况改善中能够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而实现对攻击序列所产生影响的有效应对,并使未来网络发展中的安全性能逐渐改善。同时,需要提升对基于未来态势要素攻击序列预测方法的整体认知水平,加强其在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应用中的作用效果评估,以便增强其适用性。(2)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基于未来态势要素攻击序列预测方法的攻击序列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网络安全态势预测中能够在选定的时间段中得出所需的攻击序列,从而得到其预测研究中所需的结果,促使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中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以上所述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基于时间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在网络安全态势预算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施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工作计划时,研究人员应注重这类方法的合理使用,必要时也可引入基于空间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使得网络安全态势研究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中引入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并加以使用,能够给予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必要的支持,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落实其研究工作时,为了确保其所需的分析方法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并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科学预测,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有着更多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网络安全研究中,满足网络安全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小霞.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

[2]史瑞芳.简析基于时空维度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3]李东博.基于云模型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2.

[4]马杰.网络安全威胁态势评估与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卓莹.基于拓扑•流量挖掘的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态势范文篇7

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是一个综合的研究课题,包括对原始事件的收集、事件的关联、安全态势的评估方法、态势结果的存放和展示、态势预测等。它为网络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迅速准确的得到网络的整体信息。由于本文需要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设计态势预测模型,因此也要对数据的收集处理、态势的评估等进行研究。本文从数据预处理、事件关联、态势评估和态势预测等四方面介绍了态势分析领域的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

1数据预处理

网络安全事件来自于部署在网络中的各种安全设备,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从这些设备中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和不一致,给数据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数据预处理能够对不完整的数据进行补充,纠正错误数据并去除冗余数据,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进行下一步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三部分内容,数据清理、数据转换和数据归并。数据清理的工作包括补充数据中缺失但需要的内容,去除冗余数据。数据清理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方式,有监督的方式是在相关专家指导下进行的,无监督的方式是通过建立规则库,根据设定好的规则进行的。数据转换是通过一足方法将杂乱无章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格式,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数据缩放,同一属性的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可能很大,这样会对一些算法的性能造成影响,可以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从而映射到一个范围较小的区间;数据泛化,采用概念分层的方法将低层的原始数据抽象成高层次的概念,属性构造:根据数据源中己有的一个或者几个属性生成新的属性,有助于理解高维的数据结构的;数据平滑,去除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归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去掉与系统关键特征无关的属性,合并同类型的关键数据,在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使得数据尽可能精炼,方便以后的操作。

2事件关联

事件关联就是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中找出他们的联系,从而还原一个攻击行为。事件关联技术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的安全事件进行处理,减少了事件的数量,并提高了事件的准确性。事件关联技术:①基于规则的推理(RBR)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技术。②基于事例的推理(CBR)。③基于模型的推理(MBR)。④代码书关联模型(CCM)。⑤通信有限状态机(CFSM)。

3态势评估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将采集到的大量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相应的模型和算法计算出一组或几组有意义的数值,并据此研究网络的安全态势。

3.1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标准

国外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评估标准:①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TrustedComputerSystemEvaluationCriteria)是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的第一个正式标准,由美国国防部在1985年12月。TCSEC最初是军用标准,后来使用范围逐渐推广。②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ITSEC(InformationTechnologySecurityEvaluationCriteria),是欧洲的安全评价标准,主要应用在军队、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③信息技术安全评价通用准则CC标准(TheCommonCriteriaforInformationTechnologysecurityEvaluation)1993年6月由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共同体起草,并将其推广到国际。国内的有代表性的安全评估标准:①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9月。本标准给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定义,规定了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访问验证保护级。这五个等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依次升高。②GBIT18336-2001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2001年3月,是由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主持,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等同于ISO/IEC15408,并直接应用于我国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工作。该准则定义了评估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安全性所需的基础准则,对确定安全态势评估模型以及关键态势因素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③GB-T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007年,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评估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该标准提出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分析原理、实施流程和评估方法。

3.2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

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的网络安全设备提供的安全事件往往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态势评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模型和算法分析这些安全事件得出态势值来衡量网络的安全状况。

3.2.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这种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模型化,从而为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简便决策。

3.2.2数据融合

由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内容广泛且复杂多样,目前对数据融合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将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是数据根据一定标准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决策和评估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融合包含如下三个层次:数据层融合,是在原始数据层进行融合,即对采集的数据直接进行融合,这是低层次的融合;特征层融合,先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属于中间层次的融合。这种融合方式压缩了数据量,有利于对信息的实时处理。特征层融合一般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的融合体系,可分为目标状态融合和目标特性融合;决策层融合,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或判决等,然后将决策层的判决通过一定的关联分析进行融合,是最高层次的融合。

3.2.3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参照了统计学习理论中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更适合小样本、非线性和高维模式识别问题,并有效克服了机器学习中维数灾难和过学习等问题。

4态势预测

为了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网络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人员最初从脆弱性、安全威胁等单安全要素的预测分析上开展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且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后研究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员的操作和决策更佑赖于网络的整体安全状况,因此目前的研究更侧重于将网络中各安全要素的信息融合,得出网络整体的安全状况后进行预测。

4.1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时间序列是依据时间顺序生成的观察值的集合。按集合的连续性和离散性,时间序列可分为连续时间序列和离散时间序列;按是否能用精确的函数数学模型表达,可分为线性时间序列和非线性时间序列。

4.2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是一种既含有己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未确知信息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即是研究对灰色系统的建模、预测和控制等。灰色系统包含的信息是有限且离散的,需要从中找出规律来进行建模。目前最常见的灰色预测模型为GM(1,1)模型。它的特点是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在运行时不需要进行参数设定或者其他的人为操作,速度也比较快,能够体现网络安全趋势,适用于小样本预测。

4.3人工智能方法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机器的自动感知和自学习机制,使其具有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由于人工智能方法对非线性时间序列具有很强的逼近和拟合能力,许多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预侧中,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智能预测方法。此类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自学习能力,中短期预测精度较高,需要较少的人为参与。但是遗传算法的进化学习机制较为简单,神经网络存在泛化能力弱,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而支持向量机的算法性能易受惩罚参数、不敏感损失参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

作者:易静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图书

引用:

[1]彭熙,李艳,肖德宝.网络故障管理中几种事件关联技术的分析与比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

[2]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GB/T18336-2001.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S].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

[3]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GB/T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

[4]徐俊,刘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实际应用[[J].情报探索,2008.

态势范文篇8

关键词:广东省;香港;航空物流

一、粤港两地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一)香港机场发展现状。香港国际机场地个于香港赤立角,占地面积为12148km2,现时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运作,国际货运量在全球更是处于领先地位。根据香港政府的数据显示,香港国际机场2017年上半年,总共处理的货物达到了230万公吨,与2016年同期进行对比提高了11.3%。现时大约有90多家航空公司拥有与香港机场进行往返的航线,总共到达的城市超过了一百五十个城市。(二)航空货源分布。在跟香港通航的货运班机国家与地区里面,航空货运量排处前10名的是国家与地区占了总量的72.9%,具体见图1所示。图1与香港通航的货运班机国家与地区货运量占比(三)主要的运输航线。我们减去了货运量在300吨范围内的航线,现今总共有70多条沟通了香港和其它国家与地区物流航线当中,货运量占了前40名的航线占比超过了总运量的90%,这样的一些所属国家与地区的航线分布状况具体见表1所示。货运量处于前20名的航线里面,其占比超过了总运量的70%。(四)航空货运细分市场分析。根据香港国际机场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经过香港国际机场直接地进行转运的航空货物量大约占了整个航空运量的32%左右,而当中有82%左右的货物均是通过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的。同时结合其统计所得,进港、出港以及进行转运的货物里面,其分别占了整个货物总量当中的21%,46%以及32%。香港地区进行出口航空货物重点是流向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地区,其总共占了整个航空总出口量的90%。而当中进口的航空货物大部分均是来自东南亚、欧洲、日韩等地区的,其占比也达到了88%。综上所述,在香港机场当中的总体的航空货运里面,大约有50%是属于航空出口的,而有1/3左右是航空转运的,当中更有1/5属于航空进口。就详细的航空货物流来看,航空出口大部分均是发向一些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而通过航空转运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内陆,部分东南亚国家等,将其视之为主要的转运点;航空大部分均是通过东南亚、欧洲等地区运送到香港的。

二、白云机场机场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

(一)白云机场。广州新白云机场地处在广东省的白云区与花都区交接位置,其为现时国内的第一家是完全根据中枢机场理念进行设计的机场,占地面积达到了3276hm2。其总共有跑道五条,每一年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了8000万人次,而当中的货物吞吐量可以做到250万吨/年。而机场在定位方面是以广州作为中心,可以成为全国的转运中心,并且很好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目标在于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港。(二)区域以及经济优势。珠三角地区为中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区域之一,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很强的贸易基础以及雄厚的贸易实力。而且在现今,该地区经济水平依然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远远要比国内的平均水平更高。同时,白云机场更是我国华南区域最大对外贸易地区,其有物流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三)货物流量以及流向。现时,广州白云机场总共已经开通了全国范围里面的81个城市当中的120多条的国内航空线路以及通向境外18个城市里面的24条线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时白云机场当中航空线路的主要流向是我国的华北以及华东地区,在国际方面主要的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三、粤港两地国际货运能力评估和分析

粤港两地区的国际航空物流由于其区位比较接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竞争,同是,又很好地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两航空公司的物流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一)香港航空货运市场态势分析。结合香港国际机场的设计以及相关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的四个季度当中,机场在货运方面,同比提升量具体是-22.9%,-17.1%,-5.7%以及16.2%,由此可见,在货运方面表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结合ACI(国际机场协会)对外公布的同期的相关数据,全球航空货运均处于增长当中,而且以亚太区域的国内货运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所以,根据数据可以预测,在香港的航空货运领域中,整个行业将表现出东南亚航线显著提升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区域的航线依然是以香港作为其出口以及转运的主要地区。就长远角度进行分析,伴着世界经济迈向衰退,亚太区域将会表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同时,亚太地区航线于香港国际航空物流领域的价值也就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香港国际受到地面以及空域本身的制约,在不久的将来,其航空物流发展在规模方面是很难做到大幅度的提升的。同时,结合香港国际机场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现今机场处于繁忙阶段的时候,航班起降量已经达到了58架次每一个小时。然而,它的跑道的最大容量却只可以在70架次范围以内。结合英国NATS的相关报告可以得出,就算香港机场要马上地开展空域重新规划的建设工作,进一步的完善地面设施等策略,也依然没有办法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表现出饱和的现状,其发展的空间并不大。(二)广东白云机场航空货运市场态势分析。结合现今粤港两地的国际航空物流发展来说,随着国内与国外贸易的不断加深,国内电商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新白云机场的逐渐完善,其未来的发展将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在这里,结合广东白云机场近年的相关资料,为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到香港未来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态势与需求情况,开展了下面的一些假设。1.货运市场增长情况。在过去市场需求要比机场本身的最大容量更低的时候,航空物流的数量在几这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平均6%左右的年增长率;然而,伴着市场需求逐渐地与机场容量极限靠近,而整个物流市场的增长情况便会受到制约,而其总体的货运量也会在3年里,逐渐地向着低增长方面发展。2.平均运距波动状况。结合广州白云机场近五年当中的平均运距波动情况,可以假设广州白云机场香空货运平均运距在日后的5年当中将会维持着大约2%左右的增长。3.运力增长情况。结合在过去的5年当中,广州白云机场的运量情况,航班的起降量大约是每年增均提高在6.5%左右,稍微要比其物流货运量6.2%的速度高一点;在这里可以假定在日后的五年里面,其航班量的增加依然是跟货运量的增加情况相一致的。结合上述的三大假设,我们将可以获得在未来的五年当中,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的态势推测。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当中,广州白云机场的货运量将会继续以大约6%的增长速度发展。这是由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快速发展,而对于航空物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而白云机场是在2010年才全体完工而言,属于新建设机场,而且其规模比较大,定位为物流中枢机场,在设计规划上有着一定的超前性,容量方面也比较大。因而,相信在未来几年中,依然会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在货运周转量方面,将会继续维持在4%左右的增长速度,或者有所提高。这也是由于目前香港国际航空物流业已经逐渐饱和,而国内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香港地区的物流需求将转会转移至广州中。

四、结语

论文在开展了粤港国际航空物流发展态势分析之时,选择了广东的白云机场与香港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以进行分析。探讨了两地物流方面的相关现状情况,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机场目前的运输能力等,并且获得了下面的一些结论:香港国际机场由于其本身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当地的文化与贸易现状等因素影响均会为香港国际航空物流业的蓬勃与繁荣带来很好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规划与场地因素的影响,以香港国际机场目前的现状发展来看,其在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着客量上限饱和的局面。而广州白云机场属于新投入使用机场,其配套与基础设施均比较完善,容量也是比较大的,因而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竞争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鲍同振.论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的定位[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

[2]王宏学,陈名刊.新白云机场的物流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2005(1).

[3]王富强.美国空港发展航空物流的做法及启示[J].现代物流,2001(2).

态势范文篇9

作为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具有一定的学科敏感性,并且对本学科的相关信息有一定的关注。学界近几年来对商务英语语言学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对商务英语的关注。从学科名称上就可以得知,商务英语语言学是由商务英语与语言学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已经被业界和学界的相关研究者所认可。商务英语与传统的普通英语不同,相比之下有很强的目的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因此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求要高于普通英语。而以语言学为导向衍生而来的商务英语语言学则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契机。

二、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1.学科性逐渐增强。商务英语属于交叉性学科,历史悠久,由于其商务性和语言性兼具的特质,其学科性一直不是很强。但自从商务英语语言学学科蓬勃发展以来,商务英语的学科性在逐渐增强,这也充分肯定了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学科性。这种学科性逐渐增强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大众对其学术理论的重视;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与日俱增;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甚至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井喷式激增”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商务英语语言学感兴趣,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学科性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当商务英语语言学终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高校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报考这个专业,甚至一度形成了“报考热”,究其原因是其高就业率引起的高关注度,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商务英语语言学,那么其学术方面必然迅速发展,社会的鼓励和学者的热情以及高校的扶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发展。2.研究范围广泛。近年来,商务英语语言学向多模态趋势发展,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延伸。该学科兼具商务性和语言性,针对它的学科归属,学界一般存在三种观点,分别是语言学、管理学、经济学观点。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理论体系是“含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商务英语学科体系”与“逻辑体系”。但近年来,随着研究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百家争鸣的现象开始出现。首先,是研究者范围广泛,包括了专家、学者、业界人员,高校大学生等。其次,是研究领域范围广泛,因为他们处于不同的阶层和圈子,所以他们针对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也是不同的。再次,是研究目的范围广泛。由于大家的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导致了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结果。虽然每个群体做的研究各不相同,但每一个研究结果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而这些各不相同的研究结果又对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体系有丰富和完善的作用,进而达到促进商务英语的发展的最终目的。3.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近几年,随着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模式,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开始逐步走向完善,如今看来这一趋势在未来发展的将会更加明显。理论体系的完善,将会更加有利于商务英语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态势。理论为学术论文提供了研究方向,也提高了研究价值,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的规范与完善将会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可以预见,随着商务英语语言理论体系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商务交际、语言交流、文化分析也会尽快成型并且步入正轨,为商务英语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三、结语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逐渐国际化,英语已经成为了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必备能力,而商务英语更是成为许多大学生热衷的专业和工作。这一切都为商务英语语言学提供了有利的成长土壤,不仅适合它生存,更适合它发展和完善。这些与经济发展,教育支持,社会认可等硬性条件都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它们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恰好帮助了商务英语语言学明确研究方向,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合理独立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最终在未来的社会大环境下蓬勃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商务英语语言学在未来的发展态势较好,教学体系也会逐渐完善,人才输出将会增多,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这样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和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参考文献:

[1]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

态势范文篇10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特征;生产者服务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对产业经济的诸多部门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这一不可回避的形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我们国内的提法,先后在党的报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有着特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划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性服务业[1]。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产业、经纪业、广告业、律师业、租赁业、通讯业、物流业、咨询业、会展业、后勤业等众多行业[2]。根据以上界定,旅游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知识性含量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响,部分行业采用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并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其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众性的产业,至少是19世纪中下叶,并不算新兴产业,应该属于传统服务业。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服务产业,它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等,应该属于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知识产品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旅游业也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高度依赖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

首先,旅游业从属于服务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在形成期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传统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部门(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和休闲娱乐等部门,显然应该归之于服务业中比较初级的生活服务业。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到成长期,一方面,旅游业的原有基础部门需要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面临着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礼,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延伸和扩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外包,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因此,旅游业不能简单和笼统地划归为传统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依附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必须进行动态分析。

其次,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除了传统的核心业态之外,旅游业是众多相关产业交叉重叠的行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关联度很高,如需要通讯、电力、金融、保险、物流、中介、设备、环卫、地产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和要素服务。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更是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3]。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升级,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从而真正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

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

二、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要素特征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旅游业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在中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讯工具的革命,大众旅游得以兴起,这是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旅游业从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业向新兴的生产服务业转变,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才会将其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职能外化,从而导致诸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的兴起。现代旅游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的结果。因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现代旅游服务业来完成这些职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优于企业或社会组织自身来完成。其次,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现阶段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

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还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综括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增值性

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其增值途径除了直接创造价值外,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价值。再如会展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致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大于传统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广泛和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

2.高层次性

如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优化升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可否认,旅游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普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端的生活服务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总体上不断趋向高端化,然而,传统的服务业态毕竟长期占主导地位,旅游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低质结构,亟待调整改变。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会展、奖励、商务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为契机,现代旅游服务业自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层次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转而成为生产者主体,如企业和社会缉织职能外包的旅游消费者,无论是会展和奖励旅游者还是其他商务旅游者,在中国都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市场主体。

3.高功能性

如果说工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产出经济”,那么,服务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功能经济”。因此,相比较而言,服务业更注重服务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质数量。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更是表现为其在为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如会展旅游、奖励和培训旅游等,应是企业的内部职能,现在却可以委托旅行社或专门的会展公司来做,独立为一种专门的服务业。随着某种经济或社会活动中某项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专业化运作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体现时,该功能就会从营运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的服务机构,为需要该功能的营运主体提供服务。以会展、奖励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即具有这样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强化功能,体现为生产者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很大效用,使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来越对其产生一定的专业依赖性。

4.高技术性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起来的,同样,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撑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信息是旅游产业的血脉。”[4]如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和信息技术依赖型产业。一方面,现代旅游服务业是由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催生的,如会展、商务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服务业态,如旅游饭店的现代化设施和网络预订系统、旅行社现代管理运营流程、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等。其次,高技术性还反映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推动了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5.高知识性

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更需要高人力资本的投入。这是因为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才能有所认识,同时,企业的一部分内部职能之所以会进行外包,除了降低经营成本之外,就是因为这些职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体验,这已贯彻到整个旅游活动的前、中、后各阶段。如对旅游网站和咨询服务或导游服务的评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至于为生产者服务的会展旅游、奖励旅游或商务旅游更是知识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品,是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积聚,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形成,出现了旅游产业高度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就是代表生产性服务业的旅游新业态的兴起。

1.会展旅游

会展产业起源于欧洲与北美,如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产业之一。尽管我国会展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出现,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之后,我国会展业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或商务旅游的范畴,这是典型的为生产者服务的被用作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在中国,会展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已从原来主要为市场终端旅游消费者服务,转向中间服务的会展旅游业务,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连最大的旅游网络商携程有限公司也在传统的机票、酒店、度假业务之

外,新增了集团服务。上海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会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新业态。

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从广义的会展旅游中脱颖而出的专项生产性服务。它肇始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旅游界的青睐和重视。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品形式,也是服务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熟的表现。奖励旅游的对象不是家庭或个体消费者,而是现代企业的集体生产者,因此它属于生产性服务或生产者服务范畴。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奖励旅游作为“生产性”旅游,由企业或其他组织出资购买,经常是一种豪华的、由旅行社全部代办的综合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介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而拓展的新业务,有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涌人,奖励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来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和褒奖,因此,开展奖励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专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我国奖励旅游还只是初露端倪,作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

3.商务旅游

是指有别于会展奖励旅游的一般商务旅游活动,是建立在商务活动基础上的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一种具有工作性质的专项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个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者服务范畴。商务旅游客户具有逗留时间长、往来频繁、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相对大众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客户群体。由于现代商务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密集,旅游企业要向商务目标客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含有传统旅游服务内容,如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还包括咨询、设计、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务,特别是融入电子商务技术,一系列商务流程都能通过网络业务方式来实现。以最大限度满足商务旅游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旅游产品。近年来,中国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集团先后与美国著名旅游集团运通、罗森布鲁斯、英国BTI合作,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商务旅游运作方法和模式,开辟我国极具成长性的商务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务旅游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此外,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公务差旅提供专业化管理,也是商务旅游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4.节事旅游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节事活动专指以各种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节事旅游大多属于政府或社会服务性质,如国际旅游节、国际艺术节、传统节假日庆典、重大体育比赛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同企业化运作和生产者服务有关,或者说是对生产者服务的一个有效的必要的补充。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活动吸引旅游者为某一观看或庆祝目的从各地短时间内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旅游者。随着杭州休闲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5.咨询旅游

咨询旅游是指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和设计类的创意产业。它是为了满足企业与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生产者服务。当前,旅游经济正在成为公认的注意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规划与策划水平,已成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实现中国旅游业新的跨越的当务之急。旅游业历来被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过去偏重以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为主的旅游业,现在知识、智力、管理、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存亡。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以智力来贯穿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建设,以文化创意见长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询公司,承接大量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业作为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芳.访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胡启恒[N].科技日报,2004—06—29.

[2]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3]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