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4:20:45

穗期范文篇1

一、病虫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1、稻纵卷叶螟:

(1)田间赶蛾:根据各镇赶蛾情况汇总,四代成虫前峰自8月30日亩蛾量跌破千头以来,至9月4日全区平均亩蛾量仍维持在300-500头左右,高发地区亩蛾量仍达千头以上,预计蛾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田间虫卵量:根据我科9月2-4日普查,上次防治总体效果较好,大部分田块卷叶率控制在5%以下,平均亩虫量2.82万头,但由于防治期间受雷阵雨天气影响,防治适期推迟、防后遇雨冲刷等因素导致防效降低,部分田块平均卷叶率达17.2%,最高44%,平均亩虫量5.96万头,最高28.8万头,平均亩卵量4.86万粒,最高30万粒,当前田间虫龄比例:一龄13%、二龄30.6%、三龄36.1%、四龄19.4%、五龄6.5%;卵级比例:一级73.2%、二级19.6%、三级7.1%。

根据上述虫情分析,预计四代纵卷叶螟第二峰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9月5日左右进入卵孵化盛期,9月8日左右进入二龄幼虫盛期。

2、稻飞虱:褐飞虱灯下于9月1-2日有一迁入小高峰,廊下灯下9月1日单灯44头、9月2日64头。田间虫、卵量:据我科9月2-4日面上调查,三种飞虱平均亩虫量4.82万头,最高23.28万头,平均亩卵量60.3万粒,最高160万粒,田间三种飞虱比例以灰飞虱、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占17.6%,虫龄比例:一龄8.8%、二龄25.3%、三龄19.8%、四龄8.8%、五龄18.7%、成虫18.7%,卵级比例:一级54%、二级21.9%、三级14%、四级10%,田间卵量比例:褐飞虱45.4%、白背飞虱26.9%、灰飞虱27.7%。从田间褐飞虱虫卵量比例明显上升情况分析,仍须引起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3、纹枯病:经过前几次防治,田间病情控制较好。据9月2-4日调查,平均株发病率7.18%,比上次调查略有上升,但田块间发病差异较大,严重田块已接近“冒穿”,病情发展以纵向为主,病级上升较快,预计病情上升将延续到9月20日左右。因此,仍须做好该病防治。

4、稻曲病、稻瘟病:此二病发生轻重取决于抽穗期气候状况、品种抗病性、用肥水平等因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5~6日和9月9~10日有降雨过程,9月中旬雨量40~60毫米,雨日5天,其雨量和雨日均比常年偏多,气温也比前五年偏低。破口偏晚水稻,将有利于发生稻瘟病和稻曲病,感病品种重发概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二、水稻穗期病虫第二次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四代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飞虱,兼治螟虫、稻曲病和稻瘟病。

2、防治对象: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时间:9月9-10日。

4、防治药剂:每亩选用25%独特(阿维·毒)乳油100毫升+20%井·三环悬浮剂100毫升。

5、注意事项:

(1)近期雷阵雨天气频繁,施药时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施药后4小时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防,以确保药效;

(2)防治时必须确保药量和水量,小机防治用水量不少于60公斤,大机防治用水量不少于70-100公斤(适当加大药量)。用药时田间应打大水,并保水3-5天;

穗期范文篇2

一、当前早稻病虫发生情况

据区植保站调查监测,我区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稻瘟病,稻飞虱呈重发生态势。目前,稻瘟病在全区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仍呈继续扩展蔓延之势;

稻飞虱前期迁入早、数量多,近期田间虫量增长快,呈大发生趋势,部分田块已达到或接近防治指标。纹枯病丛率15~20%,接近防治指标,正处于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稻纵卷叶螟近期大量迁入我区。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我区雨水较常年偏多,极易造成稻瘟病的暴发流行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危害。早稻穗期稻瘟病和稻飞虱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若早稻穗期防治不力,上述病虫将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充分认识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村委会、场必须对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早稻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一项紧迫任务。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紧部署,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组织到组,宣传到户,责任到人,技术到田,尽快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把好病虫害防治关,确保今年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狠抓防治工作措施落实

(一)广泛宣传,积极服务。各村委会、场要通过板报、会议和各种宣传媒体等多种途径,把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及时向广大农民宣传。尤其及时把镇农业服务中心印发的《病虫情报》,张贴到村民小组,通知到户。特别是要做好偏远村组、外出务工人员之家、防治观念差的农户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广大农户掌握病虫科学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二)科学测报,深入指导。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做好早稻穗期病虫害的测报预警的同时,要在早稻穗期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各村委会、场指导防治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植保员要集中精力抓好病虫预测预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每个村要有人负责病虫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切实抓好早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穗期范文篇3

今年我镇早稻生育期较去年推迟,病虫发生实况总体为中等发生。目前早稻长势良好,已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这一时期既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灾害易发生的高峰期。据市植保站、码头农技站监测预报,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可能呈中等发生态势,部分病虫偏重发生,特别是穗瘟和稻飞虱呈暴发态势,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灯下诱虫情况显示,水稻监测点稻飞虱灯下见虫比去年早10天,高峰日灯下虫量高的达360多只;稻瘟病前期叶瘟虽发生不十分严重,但梁公中稻田叶瘟发生十分严重,个别发病重的田块病叶率高达50%,甚至出现“坐蔸”现象。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中下旬雨水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高,这种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极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的暴发流行,同时,二代三化螟的发生期也较去年迟,与今年早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极易造成早稻白穗,如防治不力,少则减产15%-30%,多则减产40%以上。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农业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部《关于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切实有效防控我镇早稻病虫灾害,现就有关情况紧急通知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对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发生所带来危害的严重性有清醒的认识,要从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虫口夺粮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现在起至7月上旬,要把早稻穗期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灾害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特别大事来抓。强化领导,认真部署,强化服务,迅速行动,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灾害损失,确保早稻丰产丰收。

2、加强监测,大力宣传。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做出预报,是科学指导防治夺取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全面胜利的关键。测报部门要认真履行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做好工作,为政府组织防治当好参谋,为农民开展防治搞好服务。在病虫监测预警上,要做到监测全面、预报准确,及时;在病虫防治指导上,要按照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指导病虫防治。今年早稻前期病虫害发生较为平稳,为害较轻,这易使农户产生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轻的错误观念,防治上掉以轻心和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治。要针对上述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发生的严重性、隐蔽性及破口期喷药预防的有效性的宣传,提高全镇粮农自觉防控的积极性。做到粮食丰收不到手,防治警惕不放松,切实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灾害损失。

3、强化监督,创新服务。农药是防治病虫灾害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农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虫灾害防治效果。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农药市场质量关,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药质量。各村要按照省指挥部“一二三三”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植保协会和病虫防治专业化机防队的作用,积极推行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序,切实提高病虫灾害应急防治能力。

4、加强督导,务求实效。在早稻穗期病虫防控期间,镇农办要及时检查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确保早稻穗期病虫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各村要严格执行病虫监测防治“周报”制,每逢星期一向镇农办汇报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进展,重大情况要立即报告

穗期范文篇4

一、病虫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1、稻纵卷叶螟:

(1)田间赶蛾:根据各镇赶蛾情况汇总,三代成虫后峰自8月9-10日进入始盛,8月19日全区平均亩蛾量达2221头,8月20-21日略下降,8月22日蛾量再次上升,8月23日全区平均亩蛾量达2460头,预计蛾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根据雌蛾卵巢解剖分析,本次蛾峰为本地虫源与迁入虫源混合发生,预计8月底9月初本地四代成虫也将进入羽化高峰,将对穗期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2)田间虫卵量:根据我科8月21-24日普查,目前田间平均卷叶率为3.94%,最高10.4%,平均亩虫量8.41万头,最高37.8万头,平均亩卵量14.51万粒,最高74.2万粒,当前田间虫龄比例:一龄78.57%、二龄14.29%、三龄6.12%、四龄1.02%;卵级比例:一级58.15%、二级25.54%、三级16.31%,根据田间虫情与上次防治药剂特性分析,当前田间一、二龄幼虫和二、三级卵尚在药效控制期间,当前田间一级卵及后续田间卵量为本次防治对象。

根据上述虫情分析,预计四代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仍为大发生,预计8月27日开始进入卵孵化盛期,8月29日进入一龄若虫盛期。

2、稻飞虱:目前田间以白背、灰飞虱为主,褐飞虱灯下于8月17-18日有一迁入小高峰,廊下灯下日均单灯100头,朱泾灯下日均单灯71头。田间虫、卵量:据我科8月21-24日面上调查,三种飞虱平均亩虫量45.79万头,最高160.8万头,平均亩卵量51.72万粒,最高297.5万粒,田间三种飞虱比例以灰飞虱、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占8.02%,虫龄比例:一龄19.6%、二龄14.7%、三龄31.5%、四龄19.6%、五龄2.8%、成虫11.8%,卵级比例:一级52%、二级37.3%、四级10.7%,田间卵量比例:褐飞虱20.0%、白背飞虱22.7%、灰飞虱57.3%,根据邻近省市三代褐飞虱大发生情况分析,大量虫源随时可能随着台风、气流迁入本地,因此,在穗期防治时绝不可掉以轻心。

3、螟虫:根据灯下观测,大螟于8月16-20日出现一个成虫高峰,漕泾点累计单灯89头,最高8月17日单灯32头,廊下点累计单灯67头,最高8月18日单灯40头。二化螟8月18日廊下单灯8头。以此预计今年螟虫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预计8月底左右进入卵孵高峰。

4、纹枯病:经过前二次防治,田间病情控制较好。据8月21-24日调查,平均株发病率6.83%,而自然观测圃8月20日平均病株率已达69.04%。但田块间发病差异较大,严重田块已接近“冒穿”,病情发展以纵向为主,病级上升较快,预计其发生程度可达大发生程度。因此必须做好该病的防治。

5、稻曲病、稻瘟病:此二病发生轻重取决于抽穗期气候状况、品种抗病性、用肥水平等因素,根据近年发病规律,结合今年气象预测情况和本区种植水稻品种分析,预计二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但也不可忽视,必须抓住适期进行防治。

二、水稻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意见

穗期防治是水稻后期保叶保穗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水稻全面丰收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前虫情、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等情况,切实抓好穗期防治工作。整个水稻穗期防治将分二个阶段进行

1、防治策略:主治四代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飞虱,兼治螟虫、稻曲病和稻瘟病。

2、防治对象: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时间:第一次8月28-30日。(第二次防治另定)。

4、防治药剂:每亩选用40%丙溴磷(速灭抗)乳油100克+25%飞电(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10%井冈·蜡芽菌(真灵)悬浮剂150毫升(一瓶半)。

5、注意事项:

(1)防治时间应抓早、晚两头,避开中午高温,以确保安全用药;施药后4小时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防,以确保药效;

(2)防治时必须确保药量和水量,小机防治用水量不少于60公斤,大机防治用水量不少于100公斤(适当加大药量)。用药时田间应打大水,并保水3-5天;

穗期范文篇5

1、够苗即晒田

科学管水。分蘖期浅水1~3厘米,当每亩茎蘖苗达15万(预想的穗数)开始晒田,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阶段,保持1~4厘米浅水层,乳熟和黄熟期采取4~1厘米间歇活水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2、因苗情施穗肥

水稻及时适量施用穗肥,可促进灌浆结实,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但穗肥施用过迟、过多,易造成贪青迟熟,灌浆速度慢,导致稻米品质下降。

2.1全面施穗肥。无论是早发田还是迟发田,都必须因苗及时适量施用穗肥。

2.2配施磷钾。施穗肥要特别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最好施高浓度多元复合肥。后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加速灌浆,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稻米品质。

2.3查苗施肥。穗肥施用要因苗而异,杂交稻主要施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5叶期(倒2叶露尖),即早熟组合播种后75-80天、中熟组合80-85天、迟熟组合85-90天。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7.5-10公斤或尿素2.5-3公斤、氯化钾5公斤。

2.4配套措施。追施穗肥后,为加速养分运转,防止早衰,宜在抽穗灌浆期采取根外追肥,养根保叶。

3.及时防治病虫害

3.1稻瘟病防治方法:在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1次。一般每亩每次用45%咪鲜胺10克加70%三环唑50克或40%稻瘟灵100克,对水60-70公斤配成药液喷施,将植株喷透。交替使用对口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2、纹枯病发病初期,一般在分蘖末,丛发病率达5%,或拔节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0-15%的田块需进行药剂防治,可选药剂如下:井冈霉素、30%纹枯利可湿性粉、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3、稻曲病防治方法:在破口始穗期前5-7天、齐穗期各用药1次。用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三唑酮等。

4、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7月上中旬发生。防治方法:稻纵卷叶螟克选用阿维.·三唑磷、丙溴磷·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杀虫丹或杀虫双等。稻飞虱可选用啶虫脒、扑虱灵、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死蜱等。

穗期范文篇6

苗情有利。穗期正是穗瘟、飞虱和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的高危期,3穗期植株茂密。植株高大茂密,防治困难。农户习惯一亩一桶水,兑水量严重缺乏,药液喷施不均匀,不能到达飞虱栖息的稻丛基部和纹枯病发生的部位(稻丛中下部)

前期雨水多,由于冬后病虫基数高。迁飞性害虫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使得我县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生呈现出重发生态势,且具有如下二大特点。

且有的乡镇损失较大。特别是蚕桑主产区,1重发生的病虫种类多。早稻一代二化螟全县普遍重发。由于养蚕正忙,有的无暇顾及防治一代二化螟,造成枯心率高达1015%叶瘟在中优974等品种上呈现急性型病斑,且已有发病中心,并开始座蔸矮缩,发病中心的病叶率高达95%以上;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为500只,高的达5000只,且若虫占85%以上,不少田块的虫量已逾越防治指标;纹枯病年年重发,季季重发;稻象甲在局部乡镇的中稻秧田中为害较重,断苗率高达815%

虫源越冬地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及我国的广西、广东等地的稻飞虱不但发生期提早,2发生为害时间早。今年稻飞虱迁入的时间较常年早1015天。而且虫口基数是终年同期的10多倍。目前,县早稻田块稻飞虱虫口密度之高,发生期之早,若虫比例之大等都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二、早稻穗期重大病虫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结合苗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我农业部门的田间调查、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预计我县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为重发生态势,其中稻飞虱大发生已成定局,穗瘟迸发成灾极有可能。其主要依据有三点:

大发生征兆明显。稻飞虱发生为害期早,1病虫基数高。虫口基数高,若虫比例大;叶瘟有急性型病斑,有发病中心。

大发生条件具备。目前不但病虫基数已具备大发生的可能,2气候有利。而且气候条件也非常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全县有4天明显降水过程,而此时正值早稻破口初期,所以穗瘟迸发流行极有可能,而暴雨又会使稻飞虱大批迫降我县,增加稻飞虱的虫源。

三、下步建议

(一)当务之急是打好早稻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打好早稻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工作应切实注意以下四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1、明确主攻病虫。这次混合用药保穗战役的主攻病虫为穗瘟、稻飞虱、纹枯病,同时,兼治纵卷叶螟及二代螟虫。

2、把住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关键时期。全县要在6月15—25日期间,把住早稻破口抽穗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做到先破口的田块先用药,后破口的后用药。对稻瘟发生严重的田块,还应在齐穗期再施药防治。

3、选择对路农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农民宣传、推广未经试验或经试验防效不佳的农药,以及内吸性不强的农药,如造成防效低下,大面积失收的,将依照《省植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为确保防效,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可统一使用以下高效对路防治药剂:

⑴防治穗瘟:瘟失顿(75%三环唑)、山野瘟清;

⑵防治稻飞虱:虱红、净杀星、艾美乐、山野飞、追命;

⑶防治纹枯病:20%井岗霉素粉剂;

⑷防治纵卷叶螟及二代螟虫;虫灭灵、赛打、螟路、螟跑、敌螟唑、螟清。

4、科学混合用药。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一定要全面施一次混合保穗药。每亩可用瘟失顿30克(或瘟清80毫升)+净杀星24克(或虱红、艾美乐2克)+20%井岗霉素粉剂50克+赛打(或虫灭灵、螟路)70—100毫升(或螟跑30毫升)混合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稻瘟发生重的田块,齐穗期应再亩用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一次。

(二)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的合力,确保“混合用药保穗”战役的全面胜利

1、加强乡村两级的行政推动。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历来是“七分行政,三分技术”,如果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就是再好的防治措施也是枉然。所以《省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传递农业有害生物预报防治信息,组织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施防治。”为此,我们必须发扬2005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年”的成功做法,依托乡村干部网络支持,继续实施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程,实行干部送达农户,农民签收回执,以明确各自责任,督促防治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农技站和各村委会要办好病虫防治宣传栏、墙报,县植保站要将病虫情报送到报社、电视台进行报道,各镇闭路电视也可以进行播放。早稻面积大的乡镇要采取出动宣传车、鸣锣警示等形式进行宣传告知农民。再是,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药剂”的四统一方法,运用行政手段,实行统防统治,力争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早稻丰产丰收。在月初和中旬左右,还要分别打好一晚和二晚的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

2、加强防控病虫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县植保站要进一步搞好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当好领导参谋,及时编发病虫情报,继续实施“行政+技术”双管齐下的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乡镇农技站植保员要深入田间调查,面对面地指导。每周四向县植保站报送田间病虫调查实况。农业局政子成员和术干部划片包干,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包乡责任。会议结束后,农业局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下到所分的乡镇,进村组、入农户、到田间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穗期范文篇7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指导种植户开展科学施肥,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产量,以产量定施肥量,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施肥时期,做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倡导秸杆还田及种植绿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二、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水稻目标产量,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遵循施肥“控氮、减磷、增钾”总基调;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合理分配基肥、追肥的比例,达到增产稳产。

三、水稻施肥建议

(一)双早

(1)水稻亩产量400~45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8~10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5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25%。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6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0%。

(二)中稻

水稻亩产量550~6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磷肥(P2O5)5~6公斤,钾肥(K2O)8~10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5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0%,钾肥施用10%。。

(三)晚稻

一季晚稻:

(1)水稻亩产量450~5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4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5%。

双晚:

(1)水稻亩产量400~45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8-9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4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5%。

四、马铃薯施肥建议

(1)亩产量1500~200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10~13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20~26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50~7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30~40%,有机肥施用500~800公斤。

(3)追肥(现蕾期):氮肥施用30~50%,钾肥施用60~70%。

五、甘薯

(1)甘薯亩产量2000~250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11~13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16~20公斤,有机肥500~800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30~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30~40%,有机肥全部施用。

(3)追肥(提苗期栽插后15~20天):氮肥施用25~30%。

(4)追肥(长薯期栽插后45~55天):氮肥施用30~35%,钾肥施用60~70%。

(5)根外追肥:薯块膨大中期,喷施1%的磷酸钾(K3PO4)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次。

六、玉米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攻穗肥、巧施粒肥。(1)基肥:亩施用500-700公斤、钙镁磷肥20-30公斤和复合肥15-20公斤。

穗期范文篇8

当前,中单晚稻处于打苞孕穗期、抽穗期,是水稻病虫的高发期,也是水稻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据我委植保站田间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残虫数量高,平均百丛有残虫164头,高发田块百丛有残虫250头;五(3)代卵量高,平均百丛有效卵量为214.3粒,最高田块达到466.6粒;稻飞虱一般田块百丛在650—820头,高发田块达1685头,且田内虫量仍在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有加重发生趋势。为了切实抓好夏秋季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水稻丰产增收,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夏秋季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偏重,防控任务艰巨,尤其是水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对大多处于孕穗期的中单晚稻危害性大,一旦疏于防治,将会造成严重减产。各乡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防治“两迁”害虫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虫口夺粮的思想意识,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工作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农作物生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通报批评。

二、加强技术宣传,抓好关键防治适期

目前,田间五(3)代稻纵卷叶螟正处于孵化盛期,五(3)代稻飞虱部分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近期受阵雨天气的影响,气候条件有利于穗颈瘟、纹枯病等穗期病害的发生。故此,要求各地立即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在7月28日以前开展一次以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五(3)代稻飞虱、二代二化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的总体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后期生产安全和水稻丰收。防治药剂可选用48%乐斯本、40%速灭抗、25%稻虱净、20%恒清、25%金力士等。

穗期范文篇9

一、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危害趋势

根据年我市水稻病虫发生实况、冬后病虫残留基数、市气象台今年天气趋势预报及重大病虫历年发生演变规律,并结合我市栽培制度、品种抗病(虫)性、作物布局、病虫抗药性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年水稻主要病虫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发生趋势仍较为严峻,二化螟、穗期灰飞虱和水稻纹枯病为中等偏重、局部重发趋势,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存在着潜在流行威胁,其他病虫发生程度接近常年。预计全市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1550万亩次,其中虫害1300万亩次。

二、指导思想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加强监测预警,讲究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强化分类指导,落实各项有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虫危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稻米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治目标

通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3%以下,大发生时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全市实施综合防治面积100万亩以上,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60个(千亩以上10个、500亩以上50个),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全市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37.5万亩;稻田停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农药平均亩使用次数比去年减少1-2次,使用量下降15%以上;稻米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允许水平以内。

四、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地要深入宣传贯彻《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严格按照《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设置虫情测报灯,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开灯进行灯诱监测;切实加强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监测和预警,特别是白背飞虱要做到早监测、早预报,密切监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动态;在黑条矮缩病发病地区,做好传毒灰飞虱种群消长和带毒率的监测。各地在认真做好病虫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加大面上普查力度,及时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分析发生趋势,正确指导防治,努力提高中、短期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创新预警信息传递途径。进一步完善病虫情报信息机制,充分利用“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农民信箱”、电视、广播等载体,病虫预报信息。积极探索和开展病虫预警可视化,使广大农民及时获取信息,提高病虫预报的进村入户率,提高病虫防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防治效果。

3、落实各项农业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对病虫的控制作用,选用抗病虫品种(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宜选用甬优12号、甬优9号、甬优6号、中浙优8号等抗(耐)病良种,不宜种植杨两优6号、丰两优4号、深两优5814、国稻9号等感病品种),提倡浅水勤灌和适时搁田;二化螟重发区,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全面实施翻耕灌水杀蛹,大幅度减少越冬有效虫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或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地区,根据白背(灰)飞虱发生期,适当调整播种和移栽期,减少水稻感染率。采取统一育秧,提倡防虫网覆盖,适当增加插秧本数;在稻瘟病重发区,应将抗病品种的应用作为重要防病措施。

4、推广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苏云金杆菌(Bt)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稻鸭共育、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和性诱剂杀虫等技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5、实行科学用药。在水稻病虫全程化学防治中坚持“狠抓苗期、穗期,重视生长期”的防治策略。认真做好种子处理,减轻种传病害的发生;加强秧苗期防治,做到带药下田,培育无病壮秧和减少本田初期防治次数;加强孕穗后期至齐穗期的预防,实现保穗保丰收;在分蘖期至孕穗中期,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全面推广达标防治,主治和兼治相结合,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同时,根据害虫抗药性的变化,及时调整农药使用品种,实施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

种子处理需全面应用咪鲜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浸种,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吡虫啉、吡蚜酮拌种。

稻飞虱的防治贯彻“治前控后”防治策略,即单季稻治3代,控4代、5代,连晚治4代、控5代。推行分蘖期1-2只/丛(为治前控后的策略性指标),孕穗期平均5-6只/丛,齐穗灌浆期8-10只/丛,蜡熟期10-15只/丛的防治指标。推广褐飞虱低龄若虫期使用噻嗪酮和高含量的吡蚜酮(顶峰)(单季稻以种群快速增长前的8月下旬前后为宜)防治,白背飞虱使用高含量的吡虫啉防治,稻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期使用毒死蜱以增加速效性和防治效果。褐飞虱防治中继续停止使用吡虫啉,不推荐啶虫脒;

二化螟防治提倡“狠治一代压基数,重视穗期保丰收”防治策略。推行分蘖期丛枯鞘率大于10%,穗期丛螟害率大于1%的防治指标。在卵孵高峰至1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专治或氯虫·噻嗪酮(可兼治白背飞虱)等药剂防治;

稻纵卷叶螟全面开展适期达标防治,以减少防治频率。防治指标为2-3龄幼虫高峰期百丛有效虫量分蘖期40条,穗期20条。推广氯虫苯甲酰胺或氯虫·噻嗪酮(可兼治白背飞虱)或10%阿维·氟酰胺(稻腾)在1-2龄高峰期防治,以及在1龄幼虫高峰期使用毒死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当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时,防治适期应适当提前;

纹枯病全面推行适期指标防治,当丛发病率达20%左右时开始第1次防治,隔7-10天进行第2次防治,药剂为井冈霉素或30%苯醚甲·丙环唑(爱苗)等;

黑条矮缩病重点抓好传毒媒介灰飞虱的防治工作。病区在播种和移栽前做好越冬虫源地灰飞虱防治,秧田和直播稻苗期推广使用毒死蜱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并在水稻秧苗期和发病初期喷施宁南霉素预防和减轻发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点抓好传毒媒介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一是做好带药下田,在移栽前3天左右每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10克,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30毫升,再加上优质吡虫啉有效成分5克,兑水喷雾;二是掌握秧苗和大田前期的关键时期,抓住白背飞虱迁入峰和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适期,迅速、持续地做好白背飞虱防治,每亩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克,当成虫或高龄若虫大量出现时,再加上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兑水弥雾或喷雾;三是发病初期可喷施宁南霉素、病毒A等抗病毒药剂以减轻发病。

稻曲病防治上,在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使用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预防水稻稻曲病,兼治水稻后期综合症。如破口期前后遇连续阴雨天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用药一次;

稻瘟病防治重点预防晚稻穗颈瘟。山区、半山区对种植的感病品种、前期发生叶瘟的品种、以及上年已经发生稻瘟病品种的稻田在破口期喷施三环唑、稻瘟灵预防。山区、半山区晚稻破口期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应即喷药保护,感病品种和已发病的品种在齐穗期再用药一次;

穗期灰飞虱防治,在常规粳(糯)稻和杂交粳稻齐穗前后,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推广应用吡蚜酮防治穗期灰飞虱。

6、强化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展示。各地要结合粮食功能区建设、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等活动,每个县(市、区)建立1-2个千亩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水稻主要种植乡镇建立1-2个500百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方,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7、加强稻田安全用药。遵守《农药管理条例》,禁止在稻田使用未在水稻登记的农药品种,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菊酯类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标准,避免盲目提高农药亩用量和使用次数,确保稻谷质量安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的发生。为减缓和避免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提倡不同有效成份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一种农药有效成份在水稻一个生长季节中使用不宜超过2次。

8、大力推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今年各级政府加大对水稻病虫统防统治的扶持力度,各地应积极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植保社会化服务,开展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将这项惠民和富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五、工作措施

1、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落实农业植物重大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台政办函〔2008〕6号)的精神,把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强化各级政府、农业等部门在防控农业有害生物中的职责,建立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考核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在重大病虫防控关键时期,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工作督导,确保防治人员、资金和物资的及时到位。

2、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重大病虫防控重要性和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技术普及率。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统防统治服务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服务水平。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农户,帮助指导农民开展科学防治,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

3、做好应急防控农药的储备和农药市场监管。根据《省农药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当地实施,建立应对突发重大病虫防控所需农药的储备机制。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管,严防低效药剂干扰防治工作,确保农民能够买到放心农药。

4、加强部门协作。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工商、供销等部门紧密协作,积极配合,确保病虫情报信息快捷准确和防治物资及时到位。要加强上下协调,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对跨区域发生危害严重地区,做到统一部署,协调大面积防治。

穗期范文篇10

关键词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除对策

水稻抛秧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2006年白帽在中稻上推广面积达2000多公顷,占中稻种植面积10%以上,已充分显示了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复杂、杂草危害较重。

1抛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点

据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温光资源条件,水稻抛秧在品种选择上,一般要求中熟杂交系列中稻品种,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闲田为生,与常规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秧龄期较短,一般在25d以内,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龄期过长,则秧根连结不易分散,就无法抛栽。抛秧时间早,具有抛秧时伤根少、扎根浅、起发早、分蘖节位低、基本苗数足、有效穗数多及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有显著的早发优势。

2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抛秧水稻田前期有利于杂草发生,分蘖期而遭1代二化螟为害;中期有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如2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穗期的稻飞虱、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等相继发生及为害。

2.1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重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为害具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特别是岳西县第1、第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处于抛秧水稻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为害。据2007年6月18日调查,1代二化螟枯鞘株率:抛秧中稻田平均为29.6%,手插中稻田平均为9.8%。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蛾量、卵量:抛秧中稻田平均蛾量30.45万头/hm2,平均卵量412粒/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蛾量16.86万头/hm2,平均卵量278粒/百丛。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飞虱,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3420头/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1040头/百丛。

2.2水稻纹枯病发生早、病情上升快

水稻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抛秧稻田分蘖快、封行早、群体大、湿度高,因此抛秧稻田纹枯病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早、为害重、时间长。据历年资料记载,抛秧稻田纹枯病初见期比手插秧稻田早10d左右,但病情上升较快,据2007年7月10日调查,抛秧中稻田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平均为4.6%,而手插中稻田水稻纹枯病仅有零星发生。

2.3穗期病虫害相继发生及为害

由于四(2)代稻飞虱虫口基数大,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了五(3)代稻飞虱发生量大、为害重,2007年8月15日调查,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5870头/百丛;稻曲病、稻谷粒黑粉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时遇雨水多、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则发病重。

2.4杂草猖獗发生为害,防除难度大

由于水稻抛秧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田间不建水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杂草特别是稗草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极为有利,因此杂草的发生数量明显多于普通插秧移栽稻田,而且发生高峰提前,杂草的大田生长为害时间拉长,对水稻的危害加重。抛秧水稻杂草发生量大,人工拔草难度大、花工多、效益低、效果差,同时对秧苗的影响也较大。而化学除草安全性差。抛秧田秧苗秧龄短、抗药性差,前期根系裸露在土壤表层,增加了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成分的混配除草剂在抛秧田使用均易产生药害。

3防除技术与方法

根据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防除时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前期以化学除草为中心,分蘖期以1代二化螟防治为重点;中期(孕穗期)防治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代二化螟;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攻目标,兼治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在杂草防除中,针对抛秧水稻“苗小草多”的特点,为确保稻苗安全和除草效果,应采用“一封一补”的2次化学除草技术。“一封”即掌握在抛栽秧苗基本直立后(抛栽后5d左右),施药封杀杂草,宜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丁苄、幼禾葆等药剂;“一补”即抛秧后15d,田间仍有较多残存杂草,必须进行补治,使用精克草星、抛秧精克等药剂。“一封一补”前后配套使用,除草效果可稳定在90%以上,安全性也比较好。

在病虫防治上,应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和具体田块的苗情,确定防治的主攻对象和防治时间,合理混用氯虫苯甲酰胺、锐劲特、毒死蜱、吡虫啉、噻嗪酮、纹霉清、爱苗等高效低毒残留农药,控制多种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