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3:15:55

舒伯特范文篇1

关键词:艺术歌曲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抒情风格

一、主要作品

舒伯特对艺术歌曲的创作灵感像泉水一样,不停地喷涌。这和贝多芬有很大的不同,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十分辛苦,不断琢磨和修饰且经常改动,甚至放弃原来的计划。舒伯特却从不做长时间的推敲,经常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传说他的那首著名的《听听!那云雀》就是在咖啡馆内的菜单上画上五线谱写出来的,他的谱曲十分神速,据创作年度统计,在1815年8月这一个月内,他一口气写出了二十九首艺术歌曲,两首交响曲,一首四重奏,四首奏鸣曲,两首弥撒曲和五部歌剧。有朋友问他是怎样作曲的,他只是说:“我写完一首乐曲,就开始写下一首。”然而,这决不是粗制滥造,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心血的结晶,都产生自他的感时伤世的浪漫主义伟大胸怀。他说过:“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和悲惨境地的产物,世人最喜爱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写成的音乐。”

以下是在我国流行广泛、烩炙人口的作品: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1823年),这部声乐套曲和另一部声乐套曲(冬之旅》都是根据大诗人威廉·缪勒的名诗谱成。两部套曲的创作相距四年,但其风格气质和内心感受却有一脉相承的相似之处,像是姊妹篇,也具有很大的自传性成份。

《美丽的磨坊女》是一部爱情悲歌,它的内容大意是一位青年磨工偷偷爱上了磨坊主美丽的女儿,他每天向女孩倾诉他心里的秘密,把姑娘的名字刻在树枝上,把鲜花种植在姑娘的窗前。然而姑娘让一位英俊的猎手带走了,痛苦的小磨工只能与奔流着的小河作伴,最后在碧澈的河水中埋葬了他痛苦的灵魂。

声乐套曲《冬之旅》(1827年)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里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它的悲剧色彩比前一首强烈很多,在音乐手法上也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描写一个在生活中备受折磨,经历了种种痛苦的流浪者,在漫漫的冬夜踏上凄凉的旅途,四周是一片黑暗与冷酷,他追忆着过去的幸福,明媚的春天,企图作奋力的挣扎,然而现实无情,他万念俱灰,失去了一切希望。只有不断地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解脱。整个套曲的基调是消沉的,舒伯特自己也称这些歌曲是“可怕的歌”。这部套曲共由二十四首小曲组成,它们的标题是:晚安、风标、冻泪、冻僵,菩提树、泪泉、在河上、回顾、鬼火、睡息、春梦、孤独、邮车、白发、乌鸦、最后的希望、在村中、风雨的早晨、迷惘、路标、旅店、勇气、虚幻的太阳、街头艺人。从这些标题中可以看出,这位冬日的流浪者的心境是多么的寂寞,生活是多么的坎坷。它的第五首菩提树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一首,他情景交融,委婉动人,通过流浪者对家乡屋前菩提树的回忆,显示了他对昔日的美好生活的眷恋和旅途寂寞忧伤心情的对照。音乐含蓄朴实,结构严谨、匀称,常用同名大小调转调的手法来对比不同的心情。

二、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

号称“歌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同时代的作曲家中其作品更为敏感和细腻。他的一生虽然没有贝多芬的地位显赫,但翻开舒伯特创作的作品,就能摸索到他头脑中大量美丽歌曲的源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织体,温暖而富于色彩的和声打动人心,作品突出音乐性、家庭性、通俗性,音乐形象鲜明。尤为突出的是他作品中超越时代的和声、开放式的调式变异、一体化多层次的乐队结构和他无比非凡的奇思异想。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不仅具有横向、细腻、歌唱性的旋律,还伴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和声变化,而每一个和声又暗示着声部的不断进行,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敏感、丰富、脆弱的心灵。

舒伯特善于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经常采用一种结构形式—分节歌,即:诗歌的每一段或每一节都重复使用相同的旋律。如旋律轻松、欢畅的《野玫瑰》和在清澈小溪中畅游的《缚鱼》及具有沉思般乐句所阐发情感又仿佛让人进人凝重的《小夜曲》等等。他善于冲破古典和声的严格束缚,达到完全自由的和声走向,冲出调式远近关系的限制,运用多声部、多线条的立体和声与复调、技法来表现旋律色彩的不断变化。从调式、声音、和弦到节奏的不断改变,达到音响色彩和谐而有规则的效果。这一切正是舒伯特音乐的强大艺术力量所在,这种强大的艺术力量能够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祈求与挣扎。长期紧迫的生活压力和内心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处处充满了希望与绝望、黑暗与光明、生命与死亡的抗争,从而获得一种活下去的坚强信念。舒伯特深信:一支动人的曲调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魅力,它的经常出现无疑会令听者感到无比亲切和满足。“舒伯特的音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诉说的不是后来浪漫主义者那种孤僻的主观世界,而是大家所熟悉的普遍存在的事物”。在叙述事物时,音调的直率和表现事物时音调的内在气质正包含着今天音乐所有的品质—和谐、美妙、高尚。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他不仅善于创作优美的充满内在激情的旋律,而且还有意识地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其它音乐因素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的旋律的主体周围创造出一个均衡完整的音乐机体,使歌声与器乐伴奏水乳交融。他的艺术歌曲的伴奏,既不是象往昔的歌曲那样只是简单的和声上的辅助,也不是象现代某些作曲家那样,只是从管弦乐的角度设想,把声乐部分纳人一个类似交响乐那样的结构中。他在伴奏乐器上所作的感情烘托,色彩和气氛刻划,包括对大自然、对心理上的刻划都是无以伦比的。“他的著名艺术歌曲《缚鱼》伴奏中的鱼跃与和声;他的《小夜曲》伴奏中对六弦琴分解如弦的音响模拟;他为歌德叙事诗《魔王》中的音乐气氛的心理描写,都是十分卓越的”。比如:在歌曲《魔王》一开始,钢琴伴奏就以持续不断的三连音和低音区简短的音阶走向,既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又渲染着毛骨惊然的阴森的气氛,音乐形象极为鲜明。它至今仍然是歌曲伴奏上难以涉及的典范。贝多芬当年也准备为歌德的这首诗谱曲,留下了一份草稿,他对这首诗的戏剧性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却放过了歌德诗作中那种神奇的幻境。“舒伯特的《魔王》具有同样的戏剧性,然而却进一步用奇幻的音乐手法来捕捉他的意境,表现出十分生动的心理刻画和气氛刻画,产生出非常富于想象力的神秘幻觉。”冈他在古典主义沃土里培育出浪漫主义花朵,并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哈多爵士这样评价舒伯特的艺术成就:“就乐思与体裁的明晰度而言,他不如莫扎特的成就;就音乐的结构而言,他远逊于贝多芬;但就诗意的表现力及暗示力而言,却是前两者所不能及的”。的确,舒伯特的音乐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又有古典主义的光明。他是音乐史上浪漫与古典交替时期承上启下的人物。从他明确的思维和采用风俗色彩的写作手法来看,他属于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但从他的处世态度、对大自然的特殊爱好、以及音乐的歌唱性、抒情性和富于多变的舞曲性来看,他属于一个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传统,但他的歌曲和钢琴曲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三、历史贡献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确实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第一次把歌曲创作提升到可与交响乐相提并论的历史地位,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杰出成就。在他创作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其中有一百多首是以歌德的诗所谱写,其余的则采用席勒、海涅、缪勒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舒伯特在旋律写作上有着极高的才能,尤其是歌曲的创作,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他写歌曲总是那么轻而易举,提起笔来不家思索。对于写成的东西,他从不再去反复推敲与修改,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这一点上,他完全可与莫扎特相媲美。他常常手执名家的诗集在室内徘徊,然后突然伏案奋笔疾书,短短的几分钟又一首传世佳作诞生在人间。难怪有人说他的歌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浪漫主义思潮随之席卷了整个欧州。他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具有个性的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复杂多样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的赞美,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及逃避现实的自我陶醉等等。

为了表达如此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古典时期朴素的功能和声语言显然是难以胜任了。正是由于这样的表现要求,在浪漫主义初期的作品中,半音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各种变音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作为在创作上承前启后的过渡,舒伯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浪漫派和声的端倪。他和其他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打破古典的规矩、追求个性、自由和热情。其中,副三和弦的连续进行及副属和弦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些不稳定和弦的使用,正是作曲家刻画心理变化的手段,和声—这一重要的音乐表现方式,在此已虽然不像古典时期仅为加强和声动力而用,他已作为一种纯粹的表现因素,恰当地烘托出舒伯特意欲倾吐的复杂情绪,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抒情性。我们可以从舒伯特的作品中看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这一追求,是他奠定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基础。“他的音乐所表现出的随意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因此无论是以统一为主题,还是以变化为主体,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都为更好的抒发丰富多彩的内在情感,都以“抒情”为最终的主旨和目的。他还十分巧妙地把抒情性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空间里,从民间音乐史诗的宝库里吸取养料,继承前人的高超技巧对它们进行梳理、提炼、概括和集中,创造性地将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崇高的社会精神水乳交融为一体,既表现了歌曲中难以表达的思想内涵,又保留了富有个人特征的抒情风格,他遵循古典主义时期崇尚理性的美学原则,要求创作的规范化和程式化及作品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古典时期的音乐掘弃华丽与复杂的技巧,和声上以严格的功能逻辑为组织手段,这种音乐也可归纳为以大小调自然音乐为主体,以严格、简单、质朴的功能逻辑为基础的主调音乐。这一特征在舒伯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发映。

舒伯特范文篇2

论文摘要: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艺术歌曲(德文Lied)是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而写。主用钢琴伴奏、专业创作的歌曲。”①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之诗词

歌词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成、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主要以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和海涅等人的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内容简短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舒伯特这位天才的旋律作曲家,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旋律像永不枯竭的泉水不断涌现出来,赋予歌词以诗的品质与内涵,把歌曲的艺术表现提至更高的水平。在聚集着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里,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艺术歌曲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倾向,舒伯特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使音乐诗化,诗音乐化。

处于奥地利封建专制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矛盾中的复杂心境和感受,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应运而生。以文艺作品抨击封建制度,预示人类美好的未来。将艺术家们个人的理想禁锢在梦幻的王国里,常以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的情感为创作手段,以消极态度回避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现。如由列露斯塔普作词的《小夜曲》:

就是把青年恋人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情的美妙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歌词充满浪漫主义抒情风格,迷人的夜色充满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又如,舒伯特l8岁创作了由歌德叙事诗的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魔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艺术形象的典范作品。一如莎士比亚的《听听云雀》等等。舒伯特的文学观由于对自然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他以音乐衬托语言,即使是平庸之作,在其笔下亦斐然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境界。例如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舒巴尔特得以流传不朽的作品《鳟鱼》激发舒伯特的创作灵感。20岁的他将这一引人深思的政治题材以抒情的笔调道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渴望自由。“《鳟鱼》现象”是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旋律

旋律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旋律的创作更多体现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及对歌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综合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③根据歌词创作的诗的意境谱写的歌曲旋律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变化曲调丰富多彩。(大致有单一曲式的多节歌,如《流浪》、两体(A+B)曲式存在着突出的对比性特点的,三段体(A+B+C)曲式、如《她的肖像》)变化,对比的手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舒伯特创造感人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在运用音乐调性、调式方面,采用大小调调式变化加强音乐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使旋律优美流畅,婉转的特点。例如《菩提树》描写菩提树下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的景与情。

“音乐的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在同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④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舒伯特更多的是他的内省性的自我对话,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作曲技法高超,往往去刻画幻想的主观世界和对未来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抒情性、自传性。个人心理刻画成为浪漫乐派典型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侧重于感性胜于理性。音乐细致又奔放、无拘无束、淋漓尽致。驾驭乐思达到寓情于景,使情景水乳交融,从而叩击千万听众的情感之窗。能使那么多人动心动情,确如贝多芬所说: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正是舒伯特创作风格中典型特点。扑捉、刻画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功力和灵感源自何处。唯有舒伯特最合人们美学理想的初衷,感慨舒伯特心有灵犀对诗词的领悟深入骨髓,旋律的空间感和空间感是多么具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一如采用威廉米勒的诗句而作的两部伟大的声乐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等作品。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钢琴伴奏

钢琴是为艺术歌曲伴奏最优美、谐和的伴奏乐器。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对位与和声的衬托作用,将钢琴伴奏作为塑造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部分音乐也通过一定技巧在钢琴中“唱”出自己的情感,揭示一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要同诗词语感要求一致,也要同曲调协调,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音色、力度等)感受审美效果。例如舒伯特谱曲的《魔王》。

钢琴伴奏从始至终使用八度和音的三连音节奏,刻画出急切奔驰的马蹄声,低音旋律又描绘了黑色森里中狂风的呼号。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加以区别;尖锐的不协和和音表现孩子的恐惧;和谐而均匀的旋律,表现慈父对孩子的宽慰;更为温柔而又美妙的旋律,表现魔王的诡计与迷人诱惑;不停顿的三连音创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三连音突然停止,却又造成主人与马回到了家。然而,怀里的孩子却已经死去的悲惨结局。

极富戏剧性的钢琴伴奏,为《魔王》的表现增添巨大的艺术魅力,前奏间奏到尾奏,保持内心音乐的连贯和统一性,琴、歌、词彼此形成完美独立形象真正的二重唱,巧妙对立,体现以琴去唱。《鳟鱼》《小夜曲》《纺车旁的葛丽卿》等艺术歌曲的伴奏或再现风声和马蹄声,或描写鱼翔浅底,或模仿曼陀铃的琴声,或暗示纺车的转动无不曲尽其妙!公务员之家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的掌握

舒伯特范文篇3

声音是歌曲感情表达的重要工具,不同风格的歌曲需要依靠不同的音色来表现。舒伯特《致夜莺》讲述的是面对在怀抱里熟睡的爱人,看到窗外美好的花朵、草地,心中充满无限欢喜,并将感情寄托在夜莺,希望自己像夜莺一样轻声歌唱,为爱人营造安静、甜蜜的睡眠。那么在这种感情渲染中,我们的歌唱注定不能像演唱歌剧那样使用很辉煌、音量较大的音色,而是应该跟随歌曲的意境与旋律的发展随时调整合适的音色。舒伯特《致夜莺》前奏是在“p”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个乐句又是三拍子的弱起,音符属于和弦音,那么在保持音准的同时,为了使人声的加入不至于突兀,在演唱时力度也应该使用“p”,第三个乐节歌词是第二个乐节的重复,那么在演唱时两个乐节之间应该在力度、感情上表现出对比。第二个乐句伴奏音型出现变化,节奏比第一乐句较为欢快,因此在演唱时音色要略微轻巧,头声加入多一些的共鸣,在音符上强调整体的颗粒型,以表现自己看到花朵、小草、爱人时的愉悦心情。第三个乐句是感情的抒发,通过对夜莺的寄语表达对爱人的怜爱之心,在这个乐句的前两个乐节中尝试气声的运用会对歌曲感情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结合歌词的描述,笔者认为整首歌曲在演唱过程中音色不能过分强调胸腔共鸣,声音以轻巧、甜美为好。音量不宜过大。

二、气息运用

“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可见气息在歌唱中发挥的作用之大。舒伯特《致夜莺》这首艺术歌曲整体速度规定为中板。那么在演唱时就不宜使用较快的速度,因此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气息的延伸,“以气带声”,给听者一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如第一个乐句中开始的弱起,通过气息的运用带动声带的振动,这样比直接发声出来的效果要更柔和。第三个乐节最后一个小节是一拍的休止,那么最后一个音一定要延伸出去,这样才能使旋律有继续进行的感觉。最后一个乐句更加强调气息运用的技巧,乐句中位于g2上的音延续四拍半,那么在这个乐句开始演唱前,气息准备一定要充分,分配要合理,通过声带的规则振动使气息得到充分的运用。除了气息的延伸之外,偷气也是本首歌曲演唱中不可获取的技巧。这首歌曲虽然是中板,但是在乐节与乐节的衔接中并没有设置休止供演唱者换气,如第二个乐句第25个小节中,两个音符链接非常紧凑,之后的乐节大约持续5个小节,因此,偷气的运用就必不可少。在偷气技巧运用过程中,切忌明显的偷气动作,这样会破坏掉整个旋律的进行,又强调偷气的充分准备,以免乐节过长气息运用不足。

三、小结

舒伯特范文篇4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特征

“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旋律与人声完美融合,相辉相应。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结构短小精致,内容丰富,因此对演唱者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水平和音乐艺术修养。在歌曲中起到衬托作用,烘托环境艺术,从而使演唱者更好的把握歌曲,完美展现歌曲。舒伯特用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在音乐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把著名诗人的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种类多种多样,有叙事性的、抒情性的、战斗爱国性的、贴近民间的等等。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菩提树》、《多瑙河上》、《船夫》、《野玫瑰》、《忧伤》、《诺曼之歌》、《魔王》、《鳟鱼》、《小夜曲》、《致春天》、《致音乐》等。三部声乐套曲:《冬之旅》、《天鹅之歌》和《美丽的磨坊女》在后来也广为流传。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结构特征

他的歌曲结构比较简单,而有三种形式: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分节歌的形式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野玫瑰》,此歌曲用一样的旋律配上三段不同的歌词,共分为16小节,加上两小节的间奏,整体结构显得朴素清晰、简单,每段的结尾设计成了慢速长音,这样就会显得略带忧伤。通体歌的形式最熟悉最典型的便是《魔王》,音乐长而不重复性的跟随歌词从头一直贯穿到结尾。《魔王》共有148个小节一直贯穿过整首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气势博大。用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包括孩子的痛苦呼救、父亲的紧张与不舍、魔王的残忍与不断诱惑、飞奔的马蹄声都刻画的淋漓尽致,有声有色。从音乐的创作结构方面烘托出种种黑暗、惊恐、紧张、阴森的压抑气氛。变化分节歌是舒伯特最常用的音乐创作形式。如《小夜曲》、《圣母颂》、《鳟鱼》等,这些的特点就是在重复同样的旋律时,稍微变化旋律的速度、伴奏织体、和声等,紧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让旋律与歌曲相吻合。像这样的对比变为歌曲增添了鲜活的力量与色彩。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特征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与旋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相互配合。由于他酷爱诗词,他崇拜的著名诗人哥德、米勒的诗歌与自己创作的艺术歌曲风格非常具有契合性,因此他便采用了这些诗人的许多作品当作歌词。在创作中通过对旋律细致精确的处理以达到歌词与旋律上的完美结合并展现出歌词的内容,形象生动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例如用著名诗人威廉缪勒的诗歌为歌词创作的代表作品《冬之旅》,作品中描绘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寒冷的冬日里孤独、寂寞、绝望的心情,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处于黑暗腐朽的权贵统治下,人们生活苦不堪言,而舒伯特自己当时也处于穷困潦倒,经济生活困难的阶段。他采用不同的旋律来表现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与场景相互配合。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特征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琴伴奏不再只是单纯为歌曲伴奏,需要与歌词完美的结合,创造歌曲所需要表现的意境,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等。就如《魔王》,曲中孩子的呼救声、黑夜森林里的风声、恐怖压抑的黑暗氛围则用沉重有力的八度低音、装饰音、滑音的巧妙应用来展现。不同的环境氛围都是需要用钢琴伴奏的力度、音型、织体等的变化来演绎出来的。因此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有较大的提升,占有的比例也逐渐提高,做到了伴奏与歌词、旋律的完美结合,使得作品具有全新的生命力。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调式调性特征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对于调式调性的设计非常巧妙,听起来总是那么和谐、富有变化。根据不同歌曲所表现的不同内容,配上恰当的调式调性,来决定整个音乐情绪、乐思的发展。在调性的运用上从不拘谨或呆板,会根据音乐的内容变化而转变调性,使得音乐色彩更加浓厚,表现力更加完美,具有较强的活力。如歌曲集《冬之旅》中的《老艺人》,舒伯特就采用a小调的调性一直贯穿全曲,就让人如亲眼所见老艺人的孤苦伶仃,看到老艺人内心深处的呻吟。

五、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民族特色

舒伯特的许多艺术歌曲都源于民间,他与众多的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不愿意依附权贵,委身为贵族服务。因此他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大都源于民间,虽然来自民间但他的创作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创作出了许多民间歌曲,深受人民喜爱,在民间广为传唱。他的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大众都可以看懂,曲调又很流畅而且意义深刻,反应了人民真实的生活,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著名的《菩提树》、《摇篮曲》、《野玫瑰》等的曲调深入到人们人心,广泛流传。

舒伯特的一生璀璨而又短暂,他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多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形式、特征、内容、曲调等都深入人们内心。他开拓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推向高潮。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结构与内容凝练、钢琴伴奏、有较强的民族性、抒情性和丰富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永垂不朽!

作者:严洪萍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0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05.

舒伯特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歌曲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抒情风格

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音乐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并产生了许多民族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像罗西尼、柏辽兹、舒伯特等等。他们一方面汲取浪漫主义思潮中有益的部分,另一方面,在民间艺术中寻取创作素材,在作品中重视和反映民族的特点,用幻想的题材和形象来体现自己的愿望,并在创作手法上做了许多革新,在主题的音调上加强了抒情的因素,在器乐作品主题中贯穿了歌曲的音调,在声乐作品器乐伴奏里也增加了诗意的形象刻画,在音调中突出了民族民间因素的联系,加强和声和调性关系的色彩变化。如三度的调性关系、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等,特别是在创作手法和形式上做了大胆的革新,丰富和发展了古典的传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则是这个时期浪漫主义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六百三十四首艺术歌曲,八首交响曲,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和为数不多的室内乐,此外还有多首弥撒曲和价值影响均不大的歌剧。

一、主要作品

舒伯特对艺术歌曲的创作灵感像泉水一样,不停地喷涌。这和贝多芬有很大的不同,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十分辛苦,不断琢磨和修饰且经常改动,甚至放弃原来的计划。舒伯特却从不做长时间的推敲,经常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传说他的那首著名的《听听!那云雀》就是在咖啡馆内的菜单上画上五线谱写出来的,他的谱曲十分神速,据创作年度统计,在1815年8月这一个月内,他一口气写出了二十九首艺术歌曲,两首交响曲,一首四重奏,四首奏鸣曲,两首弥撒曲和五部歌剧。有朋友问他是怎样作曲的,他只是说:“我写完一首乐曲,就开始写下一首。”然而,这决不是粗制滥造,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心血的结晶,都产生自他的感时伤世的浪漫主义伟大胸怀。他说过:“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和悲惨境地的产物,世人最喜爱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写成的音乐。”

以下是在我国流行广泛、烩炙人口的作品: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1823年),这部声乐套曲和另一部声乐套曲(冬之旅》都是根据大诗人威廉·缪勒的名诗谱成。两部套曲的创作相距四年,但其风格气质和内心感受却有一脉相承的相似之处,像是姊妹篇,也具有很大的自传性成份。

《美丽的磨坊女》是一部爱情悲歌,它的内容大意是一位青年磨工偷偷爱上了磨坊主美丽的女儿,他每天向女孩倾诉他心里的秘密,把姑娘的名字刻在树枝上,把鲜花种植在姑娘的窗前。然而姑娘让一位英俊的猎手带走了,痛苦的小磨工只能与奔流着的小河作伴,最后在碧澈的河水中埋葬了他痛苦的灵魂。

声乐套曲《冬之旅》(1827年)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里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它的悲剧色彩比前一首强烈很多,在音乐手法上也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描写一个在生活中备受折磨,经历了种种痛苦的流浪者,在漫漫的冬夜踏上凄凉的旅途,四周是一片黑暗与冷酷,他追忆着过去的幸福,明媚的春天,企图作奋力的挣扎,然而现实无情,他万念俱灰,失去了一切希望。只有不断地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解脱。整个套曲的基调是消沉的,舒伯特自己也称这些歌曲是“可怕的歌”。这部套曲共由二十四首小曲组成,它们的标题是:晚安、风标、冻泪、冻僵,菩提树、泪泉、在河上、回顾、鬼火、睡息、春梦、孤独、邮车、白发、乌鸦、最后的希望、在村中、风雨的早晨、迷惘、路标、旅店、勇气、虚幻的太阳、街头艺人。从这些标题中可以看出,这位冬日的流浪者的心境是多么的寂寞,生活是多么的坎坷。它的第五首菩提树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一首,他情景交融,委婉动人,通过流浪者对家乡屋前菩提树的回忆,显示了他对昔日的美好生活的眷恋和旅途寂寞忧伤心情的对照。音乐含蓄朴实,结构严谨、匀称,常用同名大小调转调的手法来对比不同的心情。

二、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

号称“歌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同时代的作曲家中其作品更为敏感和细腻。他的一生虽然没有贝多芬的地位显赫,但翻开舒伯特创作的作品,就能摸索到他头脑中大量美丽歌曲的源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织体,温暖而富于色彩的和声打动人心,作品突出音乐性、家庭性、通俗性,音乐形象鲜明。尤为突出的是他作品中超越时代的和声、开放式的调式变异、一体化多层次的乐队结构和他无比非凡的奇思异想。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不仅具有横向、细腻、歌唱性的旋律,还伴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和声变化,而每一个和声又暗示着声部的不断进行,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敏感、丰富、脆弱的心灵。

舒伯特善于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经常采用一种结构形式—分节歌,即:诗歌的每一段或每一节都重复使用相同的旋律。如旋律轻松、欢畅的《野玫瑰》和在清澈小溪中畅游的《缚鱼》及具有沉思般乐句所阐发情感又仿佛让人进人凝重的《小夜曲》等等。他善于冲破古典和声的严格束缚,达到完全自由的和声走向,冲出调式远近关系的限制,运用多声部、多线条的立体和声与复调、技法来表现旋律色彩的不断变化。从调式、声音、和弦到节奏的不断改变,达到音响色彩和谐而有规则的效果。这一切正是舒伯特音乐的强大艺术力量所在,这种强大的艺术力量能够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祈求与挣扎。长期紧迫的生活压力和内心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处处充满了希望与绝望、黑暗与光明、生命与死亡的抗争,从而获得一种活下去的坚强信念。舒伯特深信:一支动人的曲调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魅力,它的经常出现无疑会令听者感到无比亲切和满足。“舒伯特的音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诉说的不是后来浪漫主义者那种孤僻的主观世界,而是大家所熟悉的普遍存在的事物”。在叙述事物时,音调的直率和表现事物时音调的内在气质正包含着今天音乐所有的品质—和谐、美妙、高尚。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他不仅善于创作优美的充满内在激情的旋律,而且还有意识地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其它音乐因素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的旋律的主体周围创造出一个均衡完整的音乐机体,使歌声与器乐伴奏水乳交融。他的艺术歌曲的伴奏,既不是象往昔的歌曲那样只是简单的和声上的辅助,也不是象现代某些作曲家那样,只是从管弦乐的角度设想,把声乐部分纳人一个类似交响乐那样的结构中。他在伴奏乐器上所作的感情烘托,色彩和气氛刻划,包括对大自然、对心理上的刻划都是无以伦比的。“他的著名艺术歌曲《缚鱼》伴奏中的鱼跃与和声;他的《小夜曲》伴奏中对六弦琴分解如弦的音响模拟;他为歌德叙事诗《魔王》中的音乐气氛的心理描写,都是十分卓越的”。比如:在歌曲《魔王》一开始,钢琴伴奏就以持续不断的三连音和低音区简短的音阶走向,既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又渲染着毛骨惊然的阴森的气氛,音乐形象极为鲜明。它至今仍然是歌曲伴奏上难以涉及的典范。贝多芬当年也准备为歌德的这首诗谱曲,留下了一份草稿,他对这首诗的戏剧性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却放过了歌德诗作中那种神奇的幻境。“舒伯特的《魔王》具有同样的戏剧性,然而却进一步用奇幻的音乐手法来捕捉他的意境,表现出十分生动的心理刻画和气氛刻画,产生出非常富于想象力的神秘幻觉。”冈他在古典主义沃土里培育出浪漫主义花朵,并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哈多爵士这样评价舒伯特的艺术成就:“就乐思与体裁的明晰度而言,他不如莫扎特的成就;就音乐的结构而言,他远逊于贝多芬;但就诗意的表现力及暗示力而言,却是前两者所不能及的”。的确,舒伯特的音乐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又有古典主义的光明。他是音乐史上浪漫与古典交替时期承上启下的人物。从他明确的思维和采用风俗色彩的写作手法来看,他属于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但从他的处世态度、对大自然的特殊爱好、以及音乐的歌唱性、抒情性和富于多变的舞曲性来看,他属于一个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传统,但他的歌曲和钢琴曲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三、历史贡献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确实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第一次把歌曲创作提升到可与交响乐相提并论的历史地位,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杰出成就。在他创作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其中有一百多首是以歌德的诗所谱写,其余的则采用席勒、海涅、缪勒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舒伯特在旋律写作上有着极高的才能,尤其是歌曲的创作,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他写歌曲总是那么轻而易举,提起笔来不家思索。对于写成的东西,他从不再去反复推敲与修改,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这一点上,他完全可与莫扎特相媲美。他常常手执名家的诗集在室内徘徊,然后突然伏案奋笔疾书,短短的几分钟又一首传世佳作诞生在人间。难怪有人说他的歌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浪漫主义思潮随之席卷了整个欧州。他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具有个性的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复杂多样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的赞美,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及逃避现实的自我陶醉等等。

为了表达如此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古典时期朴素的功能和声语言显然是难以胜任了。正是由于这样的表现要求,在浪漫主义初期的作品中,半音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各种变音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作为在创作上承前启后的过渡,舒伯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浪漫派和声的端倪。他和其他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打破古典的规矩、追求个性、自由和热情。其中,副三和弦的连续进行及副属和弦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些不稳定和弦的使用,正是作曲家刻画心理变化的手段,和声—这一重要的音乐表现方式,在此已虽然不像古典时期仅为加强和声动力而用,他已作为一种纯粹的表现因素,恰当地烘托出舒伯特意欲倾吐的复杂情绪,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抒情性。我们可以从舒伯特的作品中看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这一追求,是他奠定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基础。“他的音乐所表现出的随意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因此无论是以统一为主题,还是以变化为主体,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都为更好的抒发丰富多彩的内在情感,都以“抒情”为最终的主旨和目的。他还十分巧妙地把抒情性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空间里,从民间音乐史诗的宝库里吸取养料,继承前人的高超技巧对它们进行梳理、提炼、概括和集中,创造性地将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崇高的社会精神水乳交融为一体,既表现了歌曲中难以表达的思想内涵,又保留了富有个人特征的抒情风格,他遵循古典主义时期崇尚理性的美学原则,要求创作的规范化和程式化及作品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古典时期的音乐掘弃华丽与复杂的技巧,和声上以严格的功能逻辑为组织手段,这种音乐也可归纳为以大小调自然音乐为主体,以严格、简单、质朴的功能逻辑为基础的主调音乐。这一特征在舒伯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发映。

舒伯特范文篇6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词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德文Lied)是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而写。主用钢琴伴奏、专业创作的歌曲。”①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之诗词

歌词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成、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主要以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和海涅等人的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内容简短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舒伯特这位天才的旋律作曲家,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旋律像永不枯竭的泉水不断涌现出来,赋予歌词以诗的品质与内涵,把歌曲的艺术表现提至更高的水平。在聚集着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里,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艺术歌曲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倾向,舒伯特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使音乐诗化,诗音乐化。

处于奥地利封建专制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矛盾中的复杂心境和感受,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应运而生。以文艺作品抨击封建制度,预示人类美好的未来。将艺术家们个人的理想禁锢在梦幻的王国里,常以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的情感为创作手段,以消极态度回避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现。如由列露斯塔普作词的《小夜曲》:

就是把青年恋人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情的美妙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歌词充满浪漫主义抒情风格,迷人的夜色充满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又如,舒伯特l8岁创作了由歌德叙事诗的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魔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艺术形象的典范作品。一如莎士比亚的《听听云雀》等等。舒伯特的文学观由于对自然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他以音乐衬托语言,即使是平庸之作,在其笔下亦斐然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境界。例如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舒巴尔特得以流传不朽的作品《鳟鱼》激发舒伯特的创作灵感。20岁的他将这一引人深思的政治题材以抒情的笔调道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渴望自由。“《鳟鱼》现象”是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旋律

旋律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旋律的创作更多体现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及对歌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综合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③根据歌词创作的诗的意境谱写的歌曲旋律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变化曲调丰富多彩。(大致有单一曲式的多节歌,如《流浪》、两体(A+B)曲式存在着突出的对比性特点的,三段体(A+B+C)曲式、如《她的肖像》)变化,对比的手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舒伯特创造感人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在运用音乐调性、调式方面,采用大小调调式变化加强音乐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使旋律优美流畅,婉转的特点。例如《菩提树》描写菩提树下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的景与情。

“音乐的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在同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④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舒伯特更多的是他的内省性的自我对话,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作曲技法高超,往往去刻画幻想的主观世界和对未来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抒情性、自传性。个人心理刻画成为浪漫乐派典型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侧重于感性胜于理性。音乐细致又奔放、无拘无束、淋漓尽致。驾驭乐思达到寓情于景,使情景水乳交融,从而叩击千万听众的情感之窗。能使那么多人动心动情,确如贝多芬所说: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正是舒伯特创作风格中典型特点。扑捉、刻画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功力和灵感源自何处。唯有舒伯特最合人们美学理想的初衷,感慨舒伯特心有灵犀对诗词的领悟深入骨髓,旋律的空间感和空间感是多么具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一如采用威廉米勒的诗句而作的两部伟大的声乐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等作品。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钢琴伴奏

钢琴是为艺术歌曲伴奏最优美、谐和的伴奏乐器。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对位与和声的衬托作用,将钢琴伴奏作为塑造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部分音乐也通过一定技巧在钢琴中“唱”出自己的情感,揭示一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要同诗词语感要求一致,也要同曲调协调,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音色、力度等)感受审美效果。例如舒伯特谱曲的《魔王》。

钢琴伴奏从始至终使用八度和音的三连音节奏,刻画出急切奔驰的马蹄声,低音旋律又描绘了黑色森里中狂风的呼号。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加以区别;尖锐的不协和和音表现孩子的恐惧;和谐而均匀的旋律,表现慈父对孩子的宽慰;更为温柔而又美妙的旋律,表现魔王的诡计与迷人诱惑;不停顿的三连音创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三连音突然停止,却又造成主人与马回到了家。然而,怀里的孩子却已经死去的悲惨结局。

极富戏剧性的钢琴伴奏,为《魔王》的表现增添巨大的艺术魅力,前奏间奏到尾奏,保持内心音乐的连贯和统一性,琴、歌、词彼此形成完美独立形象真正的二重唱,巧妙对立,体现以琴去唱。《鳟鱼》《小夜曲》《纺车旁的葛丽卿》等艺术歌曲的伴奏或再现风声和马蹄声,或描写鱼翔浅底,或模仿曼陀铃的琴声,或暗示纺车的转动无不曲尽其妙!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的掌握

舒伯特范文篇7

舒伯特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更好的调整声音与气息大家都知道要想更好地去表现艺术歌曲中的那种细腻、优雅的演唱风格,就必须要保持声音的连贯性,然而要达到声音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就必须做到在歌唱过程中很好地对气流的运作进行有效的控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正好在演唱之中具有这样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所以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对于学生的呼吸和声音的训练有着独到的好处,学生在演唱中就需要进行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在学生刚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老师应该通过一些数量较少的乐句、音域较窄的音乐歌曲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就为以后的声音音质的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舒伯特很多艺术歌曲的篇幅都比较短小,其旋律大多都是高低连绵、跌宕起伏,而且大多分布在中低音和较高音的声区,所以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饱和、协调、圆润和优美的声音音质。老师将艺术歌曲之中的一些短句进行有机的联系就完全可以锻炼学生对于气流的自然控制,因为狭窄的音域可以让学生的歌喉始终保持在某一个正确的位置。教师在对声乐专业的教学上,充分地利用舒伯特的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教学,就能够很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二)、对于伴奏的配合能力的锻炼大家都知道很多音乐中都少不了音乐伴奏,尤其是钢琴艺术的加入,它不但可以用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来烘托音乐气氛,还可以表达某种艺术意境。它和音乐是相互融合的,钢琴可以把艺术歌曲赋予更加深厚的艺术气息和意蕴,还可以使其典型形象表达得更加活灵活现。钢琴能够使艺术歌曲在思想层面上表达得更加丰富,并且赋予其有着深刻的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声乐的歌词和旋律的配合下,把一首曲子演绎得惟妙惟肖、天衣无缝。钢琴和艺术歌曲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两个层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水乳相容,是亲密的合作伙伴。艺术歌曲和钢琴艺术,它们之间的结合为艺术歌曲的演奏赋予了更加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深刻内涵性和情景交融性。

(三)、有利于提高演唱能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都是比较抒情,而且艺术歌曲的音乐内涵也多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老师可以利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的音乐优势,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要求。如要反映诗歌中的安静、细腻、抒情的感觉和意境,就要运用轻声、半声以及高声区声音渐弱的方式来表达。这样,老师就可以对学生在于声音的连贯性方面、声音细腻的把握程度方面以及声音的控制力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要求下,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这种连贯的声音、有控制的呼吸和细腻的嗓音,那么就可以为今后高难度的演唱曲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的因素,以及曲目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因人施教。如果学生的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就可以对其尝试以高难度的曲目施教,这样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如果学生水平比较低,就可以考虑一些难度不大的曲目对其进行施教,这样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锻炼和加强其学习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涵养性。由于艺术曲目体裁多样,内容尤为丰富,因此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曲目需要,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信心。

舒伯特范文篇8

【关键词】声乐套曲《晚安》;音乐特征;演唱分析

一、舒伯特生平及《晚安》情节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大约写了一千多首不同形式与体裁的作品,其中歌曲就有六百多首,因此,也被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生活在19世纪上半页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动荡时期,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极其不满。其性格淳朴、善良,然而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从未善待过他,虽为小学校长的儿子,仍然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并尝尽了失恋的痛苦。因此,孕育了舒伯特忧郁抒情性的音乐诗人气质,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带有悲情、消极的情绪,表达了他在现实生活的绝望,也暗藏着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晚安》是舒伯特1827年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的第一首作品,歌词选自威廉•缪勒的诗歌,讲述了一个绝望的流浪者在寒冬的草地上漫无目地、独自流浪的心酸故事。是整部套曲的第一首,显得尤为特别,奠定了整部声乐套曲阴暗晦涩的基调。这首歌曲作为一整套声乐套曲的引子,拉开了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大雪迷漫的冬夜开始漫长而痛苦旅行的序幕,整个歌曲充满了悲凉的感情色彩。然而即使命运如此安排,也未让主人公产生怨恨,透过那绝望而无奈的感伤,我们似乎看到了在作者舒伯特心底深处保留着的一份至纯至爱。一切都已过去:“这都是命运的安排,爱情会改变”。主人公无力抗争,只有选择远走他乡,继续流浪。尽管如此,对于变心的爱人,他依然“不愿惊醒你的梦,让你静静安眠”。在临走的前夜,悄悄的在姑娘家门口,写下“晚安”,让她知道“我曾把你怀念”。命运是残酷的,爱情是无望的,旋律是悲凉凄婉的。被遗弃的流浪汉的绝望和受伤害的自尊心在整首曲子里表现得淋滴尽致。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晚安》的音乐特征

音乐特征包括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及旋律特点、伴奏织体等方面。以下将从《晚安》的曲式结构、段落及乐句分析、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一)单三部曲式的分节歌。《晚安》是一首分节歌,歌词分为4段,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第二段歌词是完全重复的相同旋律,所以划分为一个整体,为歌曲的第一部分。第三、四段歌词略有变化,所以各自成为一部分,分别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二)段落结构分析。1.小调色彩的一、二段1—33小节为一第部分,前奏采用六小节的部分声乐旋律作为引子。该段旋律为弱起小节,d小调。在第六小节处,结束于d小调的属和声。引子之后,声乐演唱在第七小节后拍弱位进入。这个乐段由六句构成,每个乐句都包含四个小节。第四句到第五句间,当声乐声部得以间歇时,钢琴织体仍在延续。这部分承担着调性转换功能,在此,运用三度关系调转调,相当便利。紧接着,在25小节处,乐思进入再现阶段,显然,这是动力再现,由一对叠句构成,基本以和弦分解的形式来组织旋律。最终,落在d小调主和声上,得以闭合性终止。33小节—70小节为整首歌曲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节奏、旋律大致相同,只是在力度上面加强了。还是d小调的和声色彩音二八节奏的伴奏音型,旋律组织方面有一些变化。2.小调色彩的第三段65小节—105小节为第三部分,这是第一部分的变奏。在此,乐曲转到同名大调——D大调上呈示,但在乐曲终止处,却又回归到d小调。如此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的无限深情。这部分不是严格的移调,乐段中的第一、二乐句基本是在同一音位上进行,只是改变调号,以至于改变旋律中音级的倾向,而中部则相应地将旋律变换到D大调进行了。再现部分与第一、二乐句的方式相同。(三)调式调性。1.d小调赋予乐曲暗淡、忧郁的特质这首歌曲的旋律主要是采用和声小调,给人一种压抑、暗淡的情绪。声乐部分的旋律基本上采用由高音到低音连续下行音调进行,d小调是贯穿乐曲的基本调性。赋予乐曲以暗淡、忧郁的特质。描绘出流浪汉那茫然的矛盾的内心世界。2.转为大调开阔、明朗的色彩阴暗的情绪并不是乐曲的全部,在流浪汉的那片天空底下,始终会有绚丽的令人产生美好遐想的事物,这正如乐曲中出现的那一个个具有大调性色彩的乐句,乐思临时转向F大调与降B大调,后来,整个乐思在D大调上呈示,但,最终,他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心中的爱人,独自奔走他乡。音乐又处于小调性的色彩之中。3.伴奏织体合唱式的形态乐曲中的钢琴织体以合唱式为形态,大多是旋律的和声支撑而存在的,每个乐段的第一、二乐句和声相对清晰,音响更为纯净。三、四乐句加入了副属和弦,和声节奏加密,增添了乐曲色彩的丰富性。中部与再现部分的钢琴织体形态有些区别。中部中的钢琴声部纯粹就是作为丰富乐曲的和声效果,完全陪衬性的。而再现中出现了一种主调性的织体,低音区变得更为浑厚,声部排列相对密集,高音区则有一支小二度音域的嚎叫般的音响,仿佛给人描壮出流浪汉内心那凄惨、悲凉的心境。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晚安》的演唱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大多以德文诗词为脚本,因此他对于诗歌的韵律在音乐中尤为重视,在他的音乐创作中细致精巧的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诗词有机融合,升华了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也使歌曲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一)把握悲伤凄凉的情绪基调。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到整首歌曲的情绪基调是悲伤和凄凉的。随着前奏的钢琴伴奏结束,演唱者的情绪马上就要投入进来,一定要融入到一副冬夜凄苦孤独旅行的画面中来。在起音时,一定要防止气息的提起而导致声音僵硬,这是因为歌曲的起句第一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也是全曲的关键音,要把唱第一个音的正确声音感觉贯穿全曲中,要在同一个感觉、同一个状态上歌唱,声音线条不能断。当要表现流浪者回想起“美丽的五月”这一时刻,旋律为F大调,显现出明朗,似乎融进一种瞬间美好幸福的回忆之中。紧接着第二十小节至二十三小节旋律又上行移至降B大调上,同时旋律线也随之而提高,相应地,演唱这两句应注意内心情绪的把握与语气的运用,这里情绪应是明朗中包含有动情的因素,语气也是温暖而甜美的。同时要注意这两句虽然起句都是后半拍,但两句之间给人感觉应是一气呵成的。“但如今世界多凄凉,”为了表现悲伤,舒伯特运用了旋律小调,演唱时的情绪要有点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体现在音量上。(二)高潮的情感变化。乐曲的第三部分是高潮段。尽管是采用与前面部分相类似的材料,但在此,可以体会到一种以改变调号为方式的不同的音响效果。明朗的大调似乎给人一种豁亮的、顿然开朗的感觉。虽然,在此,只是以一种微弱的、甚至害怕惊醒爱人那甜美梦境的轻柔的音响,但已足以产生强悍的感染力。而中部的出现,熟悉的音调再度响起,顿时将人们带入往昔那尘封的记忆之中,流浪汉将昔日爱人深埋在心中,时常还会追忆她,怀念她。现部分又是采用变更调号的方式,有所不同的是,临时改变了曲调的音程关系,原来黯淡的小调色彩荡然无存。取代之的是明亮的二级大三和弦,也可以认为是副属和弦的运用,本身就丰富了乐曲的色彩。但最终乐曲还是收束于小调上,渐渐地,乐曲的氛围趋于淡薄、深远,而人的内心也趋于暂时的平和与静寂。(三)尾声音调的特殊处理。在结束句中,舒伯特让属音上行越过主音,并在主音的上方构成一个小三度,然后再下行,最后回到主音上。他运用这种手法其目的是想表现一种变化了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剧烈的痛苦但又无法去反抗的命运;爱恨交织最终选择原谅的情感;心情就像起伏的音符,虽然“如今世界多凄凉”,但是“为什么不愿离开,为什么还留恋”……爱之而不得,弃之不甘,责之不忍。结束句:dichhabichge-dacht.我曾把你留恋。

四、结束语

舒伯特艺术歌曲代表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巅峰,他以高超的音乐才华使音乐不再成为诗词的背景而是与诗词并驾齐驱,相互辉映,给了艺术歌曲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从创作技法还是从内容上都独具匠心,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歌唱性与极高的艺术价值,为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一各更广阔的空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很多声乐教材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还展现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演唱其作品能够提高演唱能力与艺术修养。《晚安》这首作品是声乐套曲的代表作,展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因此,艺术歌曲《晚安》的演唱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能够让我们去领悟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中富有的深刻意义与情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白华.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太原:山西大学,2013(05).

[2]岳雷.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内涵[D].济南:山东大学,2008(03).

[3]宋志军.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认识与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7(05).

[4]张梅.论舒柏特艺术歌曲的特色[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06).

[5]秦晓燕.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01).

[6]刘蓉慧,影响舒柏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人民音乐,19970.

[7]刘也愚.艺术歌曲的体裁界定及其艺术特征[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02).

舒伯特范文篇9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词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德文Lied)是十九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而写。主用钢琴伴奏、专业创作的歌曲。”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诗乐合壁、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其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诗歌、曲调及钢琴伴奏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而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之诗词

歌词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成、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歌词,主要以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席勒和海涅等人的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内容简短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舒伯特这位天才的旋律作曲家,善于把诗歌变成音乐,旋律像永不枯竭的泉水不断涌现出来,赋予歌词以诗的品质与内涵,把歌曲的艺术表现提至更高的水平。在聚集着画家、诗人、文学家在内的艺术沙龙圈子里,彼此影响,激发灵感,促使艺术歌曲走向直观诗化,呈现出文学化的倾向,舒伯特深受浪漫主义影响并使音乐诗化,诗音乐化。

处于奥地利封建专制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矛盾中的复杂心境和感受,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应运而生。以文艺作品抨击封建制度,预示人类美好的未来。将艺术家们个人的理想禁锢在梦幻的王国里,常以抒发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纯洁爱情的向往的情感为创作手段,以消极态度回避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表现。如由列露斯塔普作词的《小夜曲》:就是把青年恋人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情的美妙意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歌词充满浪漫主义抒情风格,迷人的夜色充满恬静、幸福的浪漫情趣。又如,舒伯特l8岁创作了由歌德叙事诗的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魔王》,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艺术形象的典范作品。一如莎士比亚的《听听云雀》等等。舒伯特的文学观由于对自然的热爱而充满活力,他以音乐衬托语言,即使是平庸之作,在其笔下亦斐然成章,用音乐将诗人无力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来,提升其艺术境界。例如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舒巴尔特得以流传不朽的作品《鳟鱼》激发舒伯特的创作灵感。20岁的他将这一引人深思的政治题材以抒情的笔调道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渴望自由。“《鳟鱼》现象”是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旋律

旋律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旋律的创作更多体现作曲家的灵感与智慧,及对歌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综合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根据歌词创作的诗的意境谱写的歌曲旋律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变化曲调丰富多彩。(大致有单一曲式的多节歌,如《流浪》、两体(A+B)曲式存在着突出的对比性特点的,三段体(A+B+C)曲式、如《她的肖像》)变化,对比的手法,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舒伯特创造感人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在运用音乐调性、调式方面,采用大小调调式变化加强音乐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使旋律优美流畅,婉转的特点。例如《菩提树》描写菩提树下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的景与情。

“音乐的表现形式:调式、调性、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在同歌词结合抒发感情时,引起人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产生的表象更容易形象化。”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舒伯特更多的是他的内省性的自我对话,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作曲技法高超,往往去刻画幻想的主观世界和对未来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抒情性、自传性。个人心理刻画成为浪漫乐派典型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侧重于感性胜于理性。音乐细致又奔放、无拘无束、淋漓尽致。驾驭乐思达到寓情于景,使情景水乳交融,从而叩击千万听众的情感之窗。能使那么多人动心动情,确如贝多芬所说: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这正是舒伯特创作风格中典型特点。扑捉、刻画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功力和灵感源自何处。唯有舒伯特最合人们美学理想的初衷,感慨舒伯特心有灵犀对诗词的领悟深入骨髓,旋律的空间感和空间感是多么具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一如采用威廉米勒的诗句而作的两部伟大的声乐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等作品。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钢琴伴奏

钢琴是为艺术歌曲伴奏最优美、谐和的伴奏乐器。从舒伯特开始,钢琴伴奏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对位与和声的衬托作用,将钢琴伴奏作为塑造音乐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奏部分音乐也通过一定技巧在钢琴中“唱”出自己的情感,揭示一定情形下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不仅要同诗词语感要求一致,也要同曲调协调,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音色、力度等)感受审美效果。例如舒伯特谱曲的《魔王》。

钢琴伴奏从始至终使用八度和音的三连音节奏,刻画出急切奔驰的马蹄声,低音旋律又描绘了黑色森里中狂风的呼号。舒伯特用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加以区别;尖锐的不协和和音表现孩子的恐惧;和谐而均匀的旋律,表现慈父对孩子的宽慰;更为温柔而又美妙的旋律,表现魔王的诡计与迷人诱惑;不停顿的三连音创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三连音突然停止,却又造成主人与马回到了家。然而,怀里的孩子却已经死去的悲惨结局。

极富戏剧性的钢琴伴奏,为《魔王》的表现增添巨大的艺术魅力,前奏间奏到尾奏,保持内心音乐的连贯和统一性,琴、歌、词彼此形成完美独立形象真正的二重唱,巧妙对立,体现以琴去唱。《鳟鱼》《小夜曲》《纺车旁的葛丽卿》等艺术歌曲的伴奏或再现风声和马蹄声,或描写鱼翔浅底,或模仿曼陀铃的琴声,或暗示纺车的转动无不曲尽其妙!

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的掌握

舒伯特范文篇10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一、走近舒伯特

舒伯特是18世纪伟大的作曲家,是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世人誉为伟大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音乐巨匠,受到后人的追捧与模仿,也成为不可逾越的传世经典。遗憾的是天妒英才,舒伯特在31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在短短的31年中,他为艺术歌曲领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野玫瑰》《魔王》以及《小夜曲》等艺术歌曲成为旷世之作。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舒伯特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在其艺术歌曲创作中,常常将米勒、歌德、海涅等文学家的创作融入其中,作为其艺术歌曲的填词,其艺术歌曲主要呈现出曲调旋律优美,意境深邃,在静谧之中体现着意境的悠远,在旋律创作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曲调与填词之间的韵律,在保证艺术歌曲艺术特点的同时,又能够做到朗朗上口。

(一)艺术歌曲音乐与诗歌间的完美结合

在舒伯特的艺术创作中,将诗词与曲调旋律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体。这种乐曲与诗歌的完美结合,离不开舒伯特本人的性格喜好,舒伯特自身就是一位诗词的狂热爱好者,因此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将其喜欢的诗词融入其中。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诗歌填词到乐曲中的韵律以及结构的整体协调性,将歌曲赋予故事性,能够将诗歌中的故事通过乐曲表达出来,并在诗歌之中寻找歌曲的创作灵感,使艺术歌曲创作更加富有文学性与感染性,能够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广泛地认可与接受。

(二)艺术歌曲音乐元素的多样性

舒伯特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凭借丰富多样、风格多变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多样性首先是由其音乐构成元素的多样性决定的。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之中融入诗歌,诗歌结构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艺术歌曲的多样性。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诗歌特色,实现结构的相互协调。此外,诗歌的情绪与内涵是多变的,将诗歌结合艺术歌曲,就必然决定了歌曲中对诗歌情绪的容纳与表达。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存在分节歌的形式,这便是将诗歌融入艺术歌曲中所呈现出来的标志特点,例如《暮春》和《野玫瑰》,在结构形式上是以分节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

将钢琴伴奏融入进艺术歌曲之中,有着烘托酝酿艺术歌曲特定情绪、塑造艺术歌曲形象以及深化主题等重要的作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深化艺术歌曲主题,体现艺术歌曲主旋律

在舒伯特艺术歌曲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艺术歌曲的主旋律,因此在艺术歌曲演唱部分出现的钢琴伴奏,其旋律是可以不断重复的,也可以是进行轻微改变模仿的,其旋律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体现整首艺术歌曲演奏过程中的旋律性,也可以将艺术歌曲的主旋律烘托得更加鲜明,将艺术歌曲的主线与伴奏旋律进行明显的对比与区分,使艺术歌曲的结构更加严谨鲜明。

(二)注重对艺术歌曲人物内心情感活动的刻画

舒伯特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注重对艺术歌曲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烘托与刻画、钢琴伴奏旋律与节奏的变化、艺术歌曲中所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变化都通过钢琴节奏的紧凑与舒缓的变化进行表达。例如在歌曲《迷娘之歌》中,描述主人公回忆过去的心理活动时,利用6/8拍的节奏进行表达,在平稳且柔和的旋律中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当主人公回忆到一定情节,随之在内心产生一定的波澜与澎湃,伴奏也随着主人公回忆过程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紧密、连贯的钢琴伴奏进行内心情感的烘托,将内心的恐惧与紧张不安通过伴奏的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舒伯特是古典主义与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代表,创造出无限宝贵的音乐财富。在他逝世190周年的时候,本文对其艺术歌曲创作以及钢琴伴奏特点进行赏析,来表达对伟大艺术作曲家的缅怀与致敬。

参考文献:

[1]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怎样弹好钢琴伴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2]钱仁康,译注.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