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2:27:58

栓塞范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spiralCTpulmonaryangiography,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评价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院临床拟诊断并经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E)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2±6.7)岁。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18例,胸痛10例,咳嗽、咳痰6例,发热5例,咯血2例。同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联征者2例。所有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阳性。

1.2CT技术

1.2.1扫描技术:扫描前对患者作屏气训练,对呼吸困难的患者,指导其平静呼吸。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参数:120~140kV,250mA,准直0.5mm×16/1mm×16,螺距0.9375,机架旋转时间0.5s。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造影剂用量为1.5~2.0ml/kg,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3.0ml/s,延迟时间8~25s。

1.2.2图像后处理:原始数据采用回顾性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层厚1mm、重建间隔0.8mm,重建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PR、MIP、VR等多种重建方法观察。

1.3图像分析:所有资料均由两位放射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取得一致结论。

2结果

21例患者中,叶及叶以上肺动脉均清晰显示,肺段动脉420支,实际显示392支,显示率约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共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

21例PE增强CT表现:(1)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型28支,中心型21支,偏心型14支,附壁型33支;(2)间接征象为栓塞处肺窗示肺纹理稀疏10例,与肺叶或段分布一致。胸膜下梗死灶3个,与所栓塞的肺叶、肺段动脉分布相对应,胸腔积液6例,肺动脉高压8例。

3讨论

PE是各种原因的栓子栓塞肺动脉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血栓栓塞。临床上以来自静脉系统和(或)右心房的血栓脱落而致的肺动脉栓塞较为常见。目前应用于PE诊断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包括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及螺旋CT。与其他方法比较,MSCT不但可以明确栓子是否存在,还可以提供栓子部位、范围、程度、有无肺梗死等多方面信息。

3.1肺栓塞的螺旋CT表现

3.1.1急性肺栓塞的CT征象:急性肺栓塞最直接的征象为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常表现为:(1)完全充盈缺损,整个动脉断面的低密度区,周围无造影剂;(2)部分充盈缺损,血管腔中央或边缘区可见绕以造影剂的低密区,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3)“轨道征”,栓塞块游离于血管腔内,造影剂位于血管壁和栓塞块之间;(4)血管壁缺损,动脉的部分管壁呈低密度区。急性肺栓塞时,在CT上也可发现其它间接征象:(1)肺梗死征象,即外周肺野局灶性均匀的密度增高,多呈楔形改变,另有部分在楔形区域的边缘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2)非梗死性肺渗出,常表现为楔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毛玻璃状致密影,此系肺缺血的所致的肺泡出血;(3)胸腔积液。

3.1.2慢性栓塞的CT征象:慢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是附壁血栓,大约有10%的患者栓子伴有钙化。部分作者认为,血栓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多地表现为凹向腔内的附壁性充盈缺损[1]。慢性肺栓塞的间接征象有:(1)血管壁不规则或呈结节状;(2)管腔突然变细;(3)小动脉分支截断;(4)中央肺动脉扩张(肺动脉主干大于2.8cm,左或右肺动脉大于1.6cm;(5)心脏增大,心轴旋转;(6)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7)周边肺组织疤痕样改变,胸膜带状粘连,提示曾有肺梗死形成;(8)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

3.2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原始图像数据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基础,直接影响着肺动脉的显示。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屏气不佳的影响及减少上腔静脉内高浓度造影及所造成的伪影。扫描前对患者的呼吸训练不能够忽视,在进行呼吸训练后,本组21例,除1例大面积栓塞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能够配合检查。层厚的选择至关重要,薄层可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增加容积分辨率,提高段以下肺动脉的显示率,本组中以1mm层厚重建图像对段水平肺动脉的显示率约93%。肺动脉CTA对延迟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右心输出功能正常的患者,8~15s的扫描延迟常可使肺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患者,其扫描延迟需延长至15~25s甚至更长。扫描延迟不当可产生伪影,如扫描延迟过短,由于造影剂充盈不足,在前几幅图上动脉出现假充盈缺损,由于扫描延迟过长,在最后的图像出现造影剂不足且主动脉系统造影剂过多影响观察[2]。

3.3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横断面影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基本依据,而MPR、MIP和VR等后处理技术是重要的补充。MPR技术是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随着MSCT的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采集的原始容积扫描数据大大增多,MPR图像质量愈加改善。MPR操作方法简便易行,MPR图像可从多个角度直接观察栓子的存在,与横断面图像相比,对栓子的位置、范围等方面的显示更加直观。如走行方向与扫描层面相倾斜的血管,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横断图像易与附壁血栓混淆,使用MPR技术可以沿血管长轴方向成像,清楚显示血管内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4]。MIP成像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及分支的外形、走形及毗邻关系,对充盈缺损显示尤佳。在诊断方面,要结合原始横轴面图像或MPR图像确定病变的存在。VR技术是三维血管实时重建,能较准确地反映对比剂充盈血管(动、静脉)复杂的解剖关系,观察其结构、外形等,显示充盈缺损,提示血栓的形态、位置。

以上三种重建技术相比较,MPR的应用价值最大,其操作方法简便快速,优质的MPR图像质量能达到原始横轴面图像的品质,并可多角度、多轴向观察血栓情况。MIP技术对临床诊断也很有帮助,对肺动脉血栓的显示与MPR有同等价值,但由于是投影成像,易受其他血管影像的重叠干扰。VR图像由于显示角度或心脏、上腔静脉等重叠干扰的影响,对血栓的显示具有较多的局限,适于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PatelS,kazerooniEA,CascadePN.Pulmonaryembolism:optimizationofsmallpulmonaryarteryvisualizationatmulti-detectorrowCT[J].Radioology,2003,227(5):455.

[2]SchoepfUJ,CostelloP.CTAngiographyfordiagnosisofpulmonaryembolism:stateoftheart[J].Radiology,2004,230(2):329.

栓塞范文篇2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9岁,主因胸闷气短5月,进行性加重伴腹胀于2002年9月18日住院。既往否认慢性咳喘病史。5个月前,出现心悸、憋气、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曾于6月24日,就诊于某医院,查心电图示:房颤,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47mm,肺动脉压40mmHg。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速尿、安体舒通、鲁南欣康、蒙诺等治疗,未见缓解。再就诊于另一家医院,查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仍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给予中药治疗2月余。因活动后心悸、憋气、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腹胀明显伴纳差,于9月18日就诊于我院,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查心电图示:房颤,电轴右偏,SⅠQⅢTⅢ消失。查腹部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查血气分析示:PaO254mmHg,PaCO234mmHg。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2讨论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决定于肺循环血量减少的程度,栓塞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轻者血栓堵塞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阻塞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但基本有5个临床症候群:①猝死;②急性肺心病:突然呼吸困难、紫绀、右心衰竭、低血压、肢端湿冷,见于突然栓塞2个肺叶以上的患者。③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④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栓塞面积相对较小,是提示死腔增加的唯一症状。⑤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起病缓慢,发病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个类型。另外也有少见的矛盾性栓塞和非血栓性肺栓塞。前者多系与肺栓塞同时存在的脑卒中等。后者可能是由长骨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综合征或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空气栓塞。另外,对于出现下述情况时,要高度疑诊肺栓塞: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性下肢水肿和血栓性静脉炎。②低热、血沉增快、黄疸、紫绀等。③心力衰竭、对洋地黄制剂反应不好。④X线胸片肺野有圆形或楔形阴影。⑤肺扫描有血流灌注缺损。本文报告的病例患者年龄较大,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心电图示ST-T改变,易诊断为冠心病。但不支持点有如下3点:①心电图存在动态变化:ST-T改变,随病情变化出现SⅠQⅢTⅢ,再后SⅠQⅢTⅢ消失。②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③既往无慢性咳喘病史。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且应用洋地黄制剂后,反应不佳。且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高度疑诊肺栓塞的病例,可进一步行螺旋CT,E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栓塞范文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4~67岁,平均62岁。原发疾病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无明确病史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全身出冷汗,血气分析显示严重的低氧血症,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螺旋CT确诊。

1.2治疗方法:溶栓治疗[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50mg,1h内静脉输液泵注入,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无则继续泵入50mg(1h内注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肌内注射1次/12h,共7~10d,3~5d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3mg/d,3~4d后开始测定国标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定时监测inr。

1.3结果:11例治愈出院,1例病情好转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病迅速,且病情较为严重,且发病时伴随有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有濒死感一系列不舒服的感觉,会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在此时需要及时稳定患者的情绪,耐心同患者介绍疾病的一些知识,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2.2一般护理:患者病房应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少食速溶性易发酸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2.3有效制动: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转身及改变体位,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予24h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烦躁不安、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抗凝溶栓治疗后要注意患者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出血症状。尽量减少注射类侵入性操作,以免引起皮下淤斑和出血。

2.5积极配合抢救治疗: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痰液黏稠,可予雾化吸。必要时吸痰。同时嘱患者坚持饮足够量的水,以降低以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采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法,保持输液通畅,遵医嘱应用药物,床边备好抢救器械及物品。

2.6皮肤护理: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皮肤保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h翻身1次,更换体位时动作轻缓。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床单平整,增加舒适度。

2.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做到定期随诊,按时服药,自我观察出血现象,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平时生活中注意下肢的活动,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穿弹力袜等,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血栓复发,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医。

栓塞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其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方法对41例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特别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1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具有高效、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是保证病人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TheNursingoftheTreatmentoftheUterineMyomaArteryInterpositionEmbolism.LeiFeng-ying.TheDepartmentofGynecologyofDazhouCentralHospital.Dazhou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proposeistodiscusshowtodealwiththenursingtothepreoperative,on—operativeandpostoporativeComplicationtreat—mentoftheUterinemyomaateryinterpositionemolism.MethodswehavedoneCarefulnursingandcloselywatched41patientswhohaveheenoperatedbytheuterinemyomaarteryinterpositionembolismthrougheffectivemindpowernursingAtthesametime,wehaveespeciallyobserve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ResultsWehavegotasatisfyingeffectonthetreatmentandnursing41patients.ConclusionIthasmanyadvantagessuchas,ithurtsthepatientsslightly,andhaslesspainandshortenthetimeinhospital,Aboveall,wehavemadecarefulpreoperative,on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ursing,andprevente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fromhappening,therefore,thepatientshaverecoveredwell.

【Keywords】TheUterineMyoma;ArteryEmbolism;Nursing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在临床上引起月经过多、不孕、压迫症状等。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手术创伤大,造成脏器缺损,不被年轻患者接受,而药物治疗停药后易复发且疗效差[1]。我科2004年~2007年以来采用放射学技术,经腹动脉穿刺B超选择插管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1例,方法简单,创伤小,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先进的术式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现将我们在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年龄28—49岁,平均4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腹胀、腹痛、下坠等不适,2例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经超声及CT检查而确诊为子宫肌瘤。41例中,肌壁间肌瘤23例,粘膜下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6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明显减小。本组1例子宫颈部的粘摸下肌瘤,经栓塞治疗1个月后,肌瘤逐渐经阴道脱出,最后完全脱落,全组病例栓塞后1—2个月,子宫出血停止,月经基本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回升,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B超选择置4Ffcobra导管于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确肌瘤的供血情况后用pva微球颗粒及明胶海棉条进行栓塞治疗。栓塞后造影,确认效果后拔管,结束手术。

2护理对策

2.1术前护理

2.1.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准备护士应与医师一道参加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技术的学习,具备必要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理论知识,了解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麻醉方法及手术过程,尤其注重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施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期。

2.1.2减轻和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在临床大多数妇女患者对子宫手术存在极大的恐惧心里,再加上对介入治疗缺乏了解,进一步加强了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因此,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向病人讲述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及同类病种的治疗效果,治疗的基本步骤,告知患者术中所用的各种设备和器材是先进和可靠的,并完全准备了治疗方案,从而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术前准备①手术时间避开月经期。术前做好常规检查及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②术前1日嘱患者食少渣和禁食产气食物,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30min给予留置导尿。③手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推地塞米松10mg。④手术前向病人说明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轻度反应,如局部发热、皮肤瘙痒等。并训练病人在造影过程中保持的体位及姿势,同时训练病人,造影时屏气,配合手术医师获得最佳的图像信息。

2.2术中护理

2.2.1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及一切急救用品、药品。

2.2.2术中给予密切心电监护,观察造影剂过敏。如出现呕吐时应暂停使用造影剂,静推恩丹西酮8mg,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将呕吐物吸出。若有呛咳或窒息,应立即给予抗敏处理,氧气吸入,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2.3术中部分患者易出现子宫动脉痉孪造成插管困难,应经导管给予罂栗碱10mg~20mg推注,血管痉孪多可缓解。

2.2.4术中部分患者一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小腹疼痛明显,给于肌注度冷丁100mg。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协助医生压迫穿刺点15—20min,无出血后给予加压包扎。安返病房后指导并协助病人平卧24h,沙袋压迫穿刺点6—8h,同时肢体制动6—12h,检查股动脉穿刺处包扎是否良好,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双下肢远端血运情况。

2.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期检查血压、脉搏、体温、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注意双下肢肢温、皮肤色泽及双足背动脉情况,同时观察有无造影剂和栓塞剂的迟发反应,如发现全身发冷、肢体发凉、面色发白、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对症处理。

2.3.3疼痛护理下腹及腰骶部坠胀疼痛,多因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血流阻断,瘤体缺血,变性坏死,加之栓塞剂注入引起。疼痛个体差异较大,表现不一。护士需及时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准确记录时间,协助医师对症处理。同时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以减轻其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3.4发热、恶心、呕吐的护理发热多发生在手术当日或次日,体温38°C左右,持续7—10d,为肌瘤缺血坏死造成的吸收热,应及时准确地给予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的发生。发热期间,应给于物理降温,高热持续不降患者可给予消炎痛等药物治疗。本组20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经输液中加入维生素B620mg后缓解或静脉注射富米丁效果较好。

2.3.5阴道出血和肌瘤由阴道脱出的护理部分患者有阴道少量出血,或排除暗红色块状物,应告知患者属于术后正常反应,不做特殊处理,1—7d可自行停止,考虑为肌瘤组织缺血坏死脱落物排除。对肌瘤脱出阴道者,要及时做好会阴护理,2—3次/d。未完全脱落的肌瘤,在会阴充分消毒后,可用无菌剪刀剪去脱出阴道的肌瘤坏死组织。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做好会阴护理。

3出院指导

嘱患者术后3月内禁房事,术后1,3,6,12月行B超复查,1年内注意避孕,避免剧烈活动。如有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及时来院检查就诊。

4小结

子宫肌瘤以往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创伤大,使生育受到影响。而介入治疗具有疗效高、不开刀、创伤小、不影响生育、不影响夫妻生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我科41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病人经过正确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术后恢复好,深受患者好评。

参考文献:

栓塞范文篇5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

临床经验表明,凡原有心肺疾患症状突然加重或突发的呼吸困难,而经过相应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病例,尤其是那些长期卧床,伴有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功能不全,使用大量利尿剂,有明显脱水征象或下肢浮肿者,更应考虑到合并肺栓塞的可能。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既往冠心病史5年。阵发性胸闷、憋气2天,活动后晕厥一次入院。查体:T36.8℃,血压130/80mmHg,呼吸22次/min。急性病容,喘息状。口唇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正常,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平均110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白细胞1.2×109/L,其中中性占71%,血小板正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心房纤颤,HR平均110次/min。诊断: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予强心、利尿及对症治疗未见效。于入院第3天再发晕厥1次给予紧急抢救后转市内医院。行ECT(发射体层成像)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给予融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一年随访,患者于半年前曾发右上肢栓塞1次。

2讨论

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急性肺栓塞临床并不少见,在西方国家其发生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但住院病死率却高达25%~30%[1]。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由于其发病过程隐匿,症状亦无特意性,确诊需特殊技术,使其检出率偏低。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其次是咳嗽、咯血、晕厥[2]。

常见的体征为呼吸增快、发绀、肺部湿啰音或哮鸣音,肺血管杂音,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循环系统体征有心动过速,P2亢进及休克或急慢性肺心病相应表现。约40%患者有低至中等度发热,少数患者早期有高热。

如有以上症状及体征并伴有以下危险因素应高度怀疑此病。

(1)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他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2)心脏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见原因,占40%。几遍及各类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发病率较高。(3)肿瘤在我国为第二位原因,占35%,远较国外6%为高。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等较常见。(4)妊娠和分娩肺栓塞在孕妇数倍于年龄配对的非孕妇,产后和剖宫产术后发生率最高。(5)其他少见的病因有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异物栓塞。

【参考文献】

栓塞范文篇6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内源性和(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急性PTE时,肺脏中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必然会引起循环血管活性多肽合成、分泌、释放等方面的变化[1]。因此,作者对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在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测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5.8±10.7)岁,大面积PET4例,次大面积PET16例。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6.5±11.6)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订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2],并至少符合以下3项中的1项:(1)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结果高度可疑者;(2)螺旋CT/电子束CT或MRI检查发现肺动脉内血栓直接证据;(3)肺动脉造影检查阳性者。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PTE患者诊断:(1)大面积PTE在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持续>15min。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感染中毒症等其他原因所致血压下降者除外。(2)次大面积PTE不符合大面积PTE诊断标准,但是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右心运动功能减弱(右心室壁运动幅度<5mm,或舒张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0.6)或在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即为次大面积PTE。(3)非大面积PTE,除大面积、次大面积PTE以外的即为非大面积PTE。

1.3入选标准

(1)年龄<75岁;(2)大面积PTE及次大面积PET者。

1.4排除标准

(l)年龄>75岁;(2)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无近期新发急性PTE;(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6个月内有活动性内出血或自发性颅内出血;(5)在2周内曾行大手术、器官活检或不可压迫的血管穿刺;(6)2个月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7)10d内胃肠道出血;(8)15d内严重创伤;(9)1个月内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10)心肺复苏术后;(11)血小板计数<100×109/L;(12)妊娠、分娩后2周内;(13)患出血性疾病;(14)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1.5方法

(1)血样采集:健康受检者取肘前静脉血5ml,肺栓塞患者均于溶栓前、后0、2、8及24h取肘前静脉血5ml。血样均用10%伊地酸二钠30μl抗凝;30min内3000r/min4℃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立即-20℃保存。(2)ET浓度的测定:测定前所有血样冷水复溶,再次3000r/min4℃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操作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患者均行血气分析,常规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等检查。

1.6溶栓方式

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mg加入生理盐水10ml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将rt-PA90mg加入生理盐水90ml110min内静脉滴注。

1.7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x±s),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均在SPSS11.5软件包上进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溶栓效果

患者溶栓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主诉症状减少,血压心率平稳,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好转,溶栓后1周内经同位素检查发现原缺损部位不同程度重现,表明血栓已经不同程度溶解,血管部分或完全再通。

2.2肺栓塞组溶栓前后ET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见表1。肺栓塞组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ET浓度较溶栓前显著增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随后逐步下降但均高于溶栓前水平,于24h恢复到溶栓前水平(P>0.05)。表1肺栓塞组溶栓前后ET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溶栓前相比P<0.05

3讨论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Yanagisawa等[3]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可能是目前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4]。

本研究显示肺栓塞发生后,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为:肺栓塞时,由于血栓阻断了肺部一定范围内血管的血流,虽然肺脏是双重血液供应且侧支循环非常丰富,但较大的血栓仍造成大范围内的肺血液供应的中断或明显减少,使肺通气/血流严重失调,肺通气、换气功能不良,及肺栓塞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严重减少,并可出现肺不张、肺水肿等改变,同时阻塞血管的血流转流到未阻塞的肺血管,使该处呈高血流状态,进一步加重通气/血流失调,加重肺通气换气功能不良,机体严重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及局部pH值下降,是ET生成最强的刺激因子,同时由于ET主要在肺灭活,肺栓塞后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故ET在肺栓塞后产生、释放增加,而清除减慢,故此时血浆浓度明显升高。Schmeck等[5]在离体的兔心肺器官研究中发现,肺栓塞时ET水平较栓塞前明显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应用ET受体拮抗药及ET抗体时,均可以防止冠状动脉收缩,并防止右心功能衰竭,提示ET在肺栓塞心肌缺血中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还提示在溶栓过程中,血浆ET水平呈动态变化,于0h达高峰,24h恢复溶栓前水平。溶栓后,随着症状的改善,ET水平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再通后,缺血缺氧状态得到缓解,且随着血管不断开通,肺清除ET的能力逐渐恢复;同时,溶栓后由于神经内分泌及循环内分泌的后续作用,循环内分泌因子对ET的反馈作用及内分泌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恢复血流一定时间后使失衡的内皮细胞功能逐渐恢复,使肺的清除作用进一步恢复。因此,推测溶栓后ET下降,是血管再通的一个标志,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梅,翟振国.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273~27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3YanagisawaM,KuriharaH,KimuraS,etal.Anovelpotentvasoconstrictorpeptideproducedbyvascularendothelialcell.Nature,1988,332(6163):411~415.

栓塞范文篇7

【关键词】法医病理;老年人;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本病发病急骤,死亡突然,所以患者生前诊断正确率较低。即使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但因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太短促,所以也难急救成功。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个案已有报道[2],由于其尸检检出率为3%[3],尽管近年来PE的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研究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发病急、猝死者多,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4]。因此,无论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法医学检验都应引起高度重视。PE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然而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病理特点国内外却罕见报道[5]。本研究回顾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教研室3例老年人因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的案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法医病理解剖和猝死的发病机理分析,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增加救治成功率和尸检检出率职称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北华大学法医教研室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老年人因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3例(含尸检材料及详细的临床资料),且排除因胸外按摩推挤血栓进入肺动脉的人为现象。

1.2方法

临床材料:对全部就诊病历材料分析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发病至死亡的变化过程、辅助检查及临床诊断。尸检材料:系统解剖后常规取材,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LEICARM2015型切片机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镜观察。

2结果

临床及尸检材料如下。

例1,彭某,男,60岁,因“腹痛”在某医院诊断为胆结石。入院6d后手术,术后5d在病房中解大便倒地,予以对症治疗,病情基本平稳;术后7d去放射科检查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左右肺动脉有暗红灰白色血栓充满管腔,肺膜点状、片状出血,切面广泛暗红色实变区。镜下:肺泡壁部分变薄或断裂,肺泡融合扩大,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红细胞,肺动脉管腔内由血小板小梁、纤维素、红细胞及白细胞组成的血栓,心肌、心内膜及外膜较多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余无异常发现。死因:肺动脉骑跨性血栓栓塞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例2,张某,男,63岁。2007年因交通意外致胫腓骨骨折入院。入院20d后下床大便后述说胸闷、出冷汗,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原位剪开心脏动脉、肺动脉主干,肺主动脉有条索状疑似凝血块充满管腔。置尸体俯卧位,从足跟至腘窝直线切开皮肤,向两侧分离肌肉,暴露小隐静脉,自下而上以2cm的间距横切静脉,见有呈香肠样物质突出,左侧走行12cm,右侧走行10cm。病理检验条索状疑似凝血块和香肠样物质均见混合血栓。病理诊断:1)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2)肺淤血水肿。

例3,俞某,男,75岁,因右侧胸闷、气短2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见患者一般状况好,除见右下肢体有静脉曲张外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入院后15d下床活动时,突发性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原位剪开心脏发现三尖瓣至右心室、肺动脉主干有一长13cm灰白暗红条状物,双肺无萎陷。镜下: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右心耳见附壁血栓,其心腔内及肺动脉条状物可见血小板小梁及纤维素组成的血栓,其间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余无明显异常。死因:在全心炎基础上并发肺动脉主干栓塞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综上,3例临床特点如下:3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发生时,临床表现多以危急重症出现,当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支被巨大血栓栓塞时,病人迅速出现突发性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休克等,因急性循环衰竭死亡。

3例尸检特点如下:3例老年人猝死后尸检结果可见,在原位剪开3例老年人心脏及肺动脉干,均发现巨大血栓,镜检:例1、例3为红色血栓,例2为混合血栓。

3讨论

3.1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好发季节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季节有关。据Green等报道[6],英国的Birmingham地区肺动脉栓塞在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生率最高,夏季的发生率最低。另据报道[7],香港地区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有两个低峰季节,分别为夏季的6~7月和初冬季11~12月,而春季的1~3月为高峰季节。我们认为,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季节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集中趋势表现为4~6月发生率最低,10~12月发生率最高。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本地区10~12月的气温较低、机体内血管收缩、血流变慢更易发生血栓形成有关。

3.2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猝死场所

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中,多在医院内发生猝死,与排便致腹内压增高、翻身护理、下床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猝死病例住院时间为7~20d,平均住院时间为14d。症状发作至死亡的时间为15min~1h。在医院内发生猝死者多涉及医疗纠纷鉴定,在医院外猝死者多疑为中毒死而提出法医鉴定。

3.3老年人肺动脉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

肺栓塞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老年人由于静脉扩张,对纤维蛋白的溶解降低,加之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静脉壁的损伤,因此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据报道[8],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随年龄成指数增加,从20到80岁增加近200倍。因此,对于明确诊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同时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当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外,引起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卧床等。老年人常常是集数个危险因素于一身,这是其肺栓塞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在肺栓塞的基础疾病中,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肺癌较常见。肺癌是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常见的合并症[9],肿瘤患者血液中可能存在凝血激酶以及其他能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如组蛋白酶和蛋白水解酶,使得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肺栓塞。血栓可发生于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肺癌较常见,有时肺栓塞甚至可以是老年肿瘤患者的首现症状。

3.4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紫绀、胸痛,巨大肺动脉栓塞可致休克、晕厥。典型的肺栓塞症状如突然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加之X线肺表现(楔形或锥形阴影,膈肌抬高,胸膜反应,肺局部血流减少等),心电图改变(SⅠQⅡTⅢ电轴右偏,右束枝阻滞,肺性P波等),容易做出诊断。但老年人多无上述典型表现,医生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或思维单一,很容易误诊、漏诊。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相应检查,及早做出诊断,并给予即时适当治疗。

老年人由于心肺基础疾病比较多,平素心肺状况比较差,常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存。所以老年人如出现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悸等临床表现时,不要单纯对症治疗,还应当加强对其体征的检查;不仅要检查心肺,还应注意对下肢肿痛的检查,早期发现肺栓塞。老年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D二聚体是诊断静脉血栓的特异性较强的方法。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D二聚体的值很少正常,若D二聚体正常可以除外肺栓塞[10]。肺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而且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所以不作为首选方法。放射性核素与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的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方法,可以诊断亚肺段以上的病变,与肺动脉造影相对照,其灵敏度为95%,特异性为87%[11],比较适合老年人。一旦肺栓塞的诊断成立,应立即积极治疗,目前提倡较为积极的溶栓治疗,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等条件的制约,和单纯对症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3.5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的法医学鉴定

关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学检验,我们的尸检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高度重视死者生前是否有易致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创伤、心脏疾病、近期手术史、肿瘤,若存在高危因素,则应仔细检查肺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双下肢深部静脉有无血栓存在。2)注意收集死者生前症状体征资料,特别对有突发气急、紫绀、休克、胸痛、咯血等临床表现,应高度疑为肺动脉栓塞。本组上述表现的发生率为16%~40%。由于该病的临床误(漏)诊率较高,所以对于该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不能因为临床资料无相应提示而忽视该病的检验。3)应仔细全面检查心脏与肺脏之间血管系统,最好在原位剪开右心室和肺动脉来检查血栓栓塞,以免造成该病的尸检漏诊。4)肺动脉栓塞猝死尸检诊断中,应排除因胸外按摩造成血栓向肺动脉移位所致的人为现象[12]。确定肺动脉栓塞一定要检查血栓的来源部位,重点检查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腓静脉、心腔内等有无血栓形成,并进行镜检确诊。5)下肢静脉血栓的检验至关重要,按照SpitzWu[13]推荐的方法,可以将小腿静脉生前形成的血栓与死后凝血块区别开来。首先从足跟到窝在小腿后面纵行切开皮肤暴露腓肠肌,再用解剖刀将小腿背侧肌群从后面与胫骨向上分离开,动作尽量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或触摸腓肠肌。然后每隔2~3cm横行切开已翻卷向上的腓肠肌。如有血栓形成,则可看到结实的、形如香肠的血栓从静脉内突出来,而死后凝血块则扁软的,不能突出来。6)对于生前存在颅脑损伤、心脏疾病的案例,当发现肺动脉有栓塞时,肺动脉栓塞致死的结论一定慎重。因为当肺动脉小分支的轻度栓塞时,是不会引起病人死亡的(即使没有经过相应的治疗)[14]。然而肺动脉栓塞时,除机械性阻塞外,还可引起肺动脉反射性收缩,血栓栓子内血小板释放出的5羟色胺和血栓素引起的支气管和肺泡导管以及肺动脉、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右心衰。有时,即使较小的分支阻塞,患者也可由于这一机制致死[15]。因此,主要死因的确定应辩证地分析,依据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正确评估原发颅脑损伤、心脏疾病、栓子的大小和栓塞部位在死因中的地位和作用。涉及肺栓塞的死因分析应慎重判断,本研究中3例老年人肺动脉栓塞1例为骑跨性栓塞,2例为肺动脉主干栓塞,因栓塞肺动脉主干,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并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碎死。7)对于肺动脉及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块应注意与死后凝血块加以区别,最好做相应部位的组织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加以确定。8)肺动脉栓塞发生前,多有致血栓脱落进入肺循环的诱因,特别是医院内发生的肺动脉栓塞猝死,死前可能有翻身护理、排便、下床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因存在,因此应注意收集上述资料。9)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学检查,除应全面地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外,还应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等暴力死。10)关于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机理,我们认为与栓子的大小以及栓子阻塞血管的面积有密切关系。巨块型栓子在猝死中的作用比微小型栓子的作用大,巨块型栓子阻塞肺动脉能致肺循环迅速衰竭而死亡。

总之,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法医承担医疗纠纷尸检任务的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法医工作者对老年人疑有血栓形成因素的,特别是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及重症心血管病等,除了全面仔细尸解,在心脏剖验时应主张常规原位剪开心脏,探查肺动脉及主干,这样能有效发现其死亡原因,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可靠证据。

【参考文献】

[1]WolfeTR,AllenTL.Syncopeasanemergencydepartmentpresentationofpulmonaryembolism[J].JEmerymed,1998,16(1):2731.

[2]张玲莉.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三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6,11(2):113.

[3]蔡柏蔷,朱元珏.100例肺栓塞症临床分析—附90例病理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84,23(4):233.

[4]程显声.肺栓塞诊断水平的提高有赖提高诊断意识[J].中国医药导刊,2001,3(1):10.

[5]FujiokaH,OhnishiT,TanakaJ,etal.Clinicalfeaturesofacutepulmonaryembolismintheelderly[J].NipponRonenIgakkaiZasshi,1995,32(10),641647.

[6]GreenJ,EdwardsC.Seasonalvariationinthenecropsyincidenceofmassivepulmonaryembolism[J].JClinPathol,1994,47(1):5860.

[7]ChauKY,YuenST,WongMP.SeasonalvariationinthenecropsyincidenceofpulmonarythromboembolisminHongKong[J].JClinPathol,1995,48(6):578579.

[8]GoldhaberSZ,VisaniL,DeRosaM.Acutepulmonaryembolism:clinicaloutcomesin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vePulmonaryEmbolismRegistry(ICOPER)[J].Lancet,1999,353(9162):13861389.

[9]陆慰萱,李龙芸,高岩,等.血栓栓塞性疾病与肺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00.

[10]TardyB,TardyPoncetB,ViallonA,etal.EvaluationofDdimerELISAtestinelderlypatientswithsuspectedpulmonaryembolism[J].ThrombHaemost,1998,79(1):3841.

[11]SteinPD,HenryJW.Prevalenceofacutepulmonaryembolismincentralandsubsegmentalpulmonaryarteriesandrelationtoprobabilityinterpretationofventilation/perfusionlungscans[J].Chest,1997,111(5):12461248.

[12]黄光照.法医病理工作中所见的人为现象[J].武汉医学院学报,1982,11(2):77.

[13]SpitzWu.Medicolegalinvestigationofdeathspitzandfishers[M].3rd.Springfield:charlesThomas,1993:778.

栓塞范文篇8

关键词:动脉栓塞取栓术肢体

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急,发展及变化快,不仅可引起肢体坏死,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早期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1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8例肢体),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病距治疗时间2h-28d,平均34.6h。本组单发栓塞20例,双侧股动脉栓塞2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例。股动脉最多见占45.8%,动脉占12.5%。动脉栓塞部位:共20条动脉,其中股动脉11条(45.8%),动脉和髂动脉各3条(各占12.5%),足背动脉和肱动脉各2条(各占8.3%),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及腹主动脉各1条(各占4.2%)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主髂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病史。

(2)患肢疼痛的时间和程度,患肢疼痛是缓慢发作还是突然发作。

(3)患肢有无内麻木、感觉异常,程度如何。

(4)足趾或手指有无活动困难。

2.体征

(1)全身检查,着重心血管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①皮色及皮温改变;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感觉和/或运动障碍;④肢体坏疽表现;⑤腹部搏动性肿块。

三诊断

(1)根据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房纤颤)及典型的5“P”特征疼痛(pain)、感觉异常(paresthesla)、麻痹(paralysls)、无脉(palselessness)、苍白(pallor)可明确诊断并可估计栓塞的部位。

(2)超声多普勒可准确诊断栓塞位置,了解栓塞的性质。

(3)动脉造影检查可准确诊断栓塞位置,并能了解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情况、有无继发性血栓及静脉回流情况。但由于耗时较长,仅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施行。

(4)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血生化及酶学检查可协助进一步追查可能病因。

四治疗

1.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除肢体已发生坏疽或N动脉以远已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足以维持远段肢体血液供应者外,只要病人全身状况允许都应及早施行取栓术。公务员之家

(2)手术方法①首选Fbgarty导管取栓术。②动脉切开取栓术,③如动脉有狭窄性病变或其他病变,应使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相应的动脉重建手术,如动脉搭桥或动脉补片。④如有动脉瘤应作相应手术。⑤协同性手术:清除伴发的静脉血栓、筋膜切开减压术。⑥截肢术。

2.非手术疗法

(1)绝对卧床,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

(2)抗凝和祛聚疗法以防止栓塞繁衍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

(3)镇痛、解痉、扩张血管以增进血液供应鸦片类药物、普鲁卡因、罂粟碱或苯苄胺。

(4)溶栓疗法。慎用,仅可在确认肢体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坏死时方可应用。可选择全身溶栓或局部溶栓。全身溶栓:可选尿激酶20万~30万U,每日2次静脉滴注。局部溶栓:经股动脉用sedinger穿刺法插入导管,导管尖端位于栓塞部位的近端,经导管微泵注入尿激酶每日50万U。

(5)激光或超声消融。

参考文献

栓塞范文篇9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供血不足;高血压;吸烟

介入栓塞术作为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常用手段,其将柔软钛合金弹簧圈经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囊内,可促使瘤囊内血流消失,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已有研究证实,介入栓塞术治疗IA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和远期疗效可靠,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可能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并发症,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治疗整体获益[3]。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均可能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4],但更多的影响因素有待探索。本研究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0例IA患者资料,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43~67岁,平均(55.62±3.24)岁;动脉瘤位置:颈内动脉29例,前交通动脉26例,大脑中动脉23例,基底动脉8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IA符合《欧洲卒中组织颅内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5]中相关标准,且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破裂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完成介入栓塞术治疗(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Hunt-Hess分级[6]Ⅲ~Ⅳ级;凝血功能、免疫系统正常。排除标准:多发动脉瘤;合并血液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性高血压、糖尿病二期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肝肾衰竭等重要脏器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前1个月发生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前伴有脑缺血损伤。1.2脑供血不足评估统计患者术后3周脑供血不足评估情况,脑供血不足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7]中相关标准,且经脑CT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脑缺血。1.3基线资料采集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其他)、动脉瘤最大径(>10mm、≤10mm)、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8]中相关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Hunt-Hess分级[Ⅲ级:轻度局灶性功能缺损,伴有嗜睡、精神错乱等表现;Ⅳ级:昏迷,中度或重度偏瘫,有早期去大脑强直症状]、收集相关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和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基线资料比较90例IA患者术后有13例发生脑供血不足,发生率为14.44%。发生脑供血不足组动脉瘤最大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Hunt-Hess分级、TG水平、TC水平与未发生脑供血不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2.2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将动脉瘤最大径、合并高血压、TG和TC变量纳入作为自变量,将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最大径>10mm、合并高血压、TG与TC水平升高可能是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表2)。

3讨论

栓塞范文篇10

TAE术后良好的护理为确保TAE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术;肝癌;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开展了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手段即用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或经皮肤穿刺腹动脉作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后再注入大剂量化疗药物。此法在于直接注药物到病灶部位,随后一部分药物经胆道排入肠道,通过肠肝循环,可再次入肝,形成肝内第2次药物浓度高峰,这样在病灶周围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高峰。另一部分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由于化疗药物特异性低,杀伤作用大,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将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毒副反应,现将TAE术后护理方法研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组病人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灌注后6~12天出院,无灌注时死亡,除2例癌细胞转移死亡,存活39例,其中12例做第二次灌注,5例做第三次灌注。

1.2方法根据患者的体位和肿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导管,经皮穿刺股动脉到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插管至患侧肝动脉进行栓塞,然后将低黏度40%碘化油20ml与76%复方泛影葡胺60ml抗癌药物(如5-FU、阿霉素)溶液通过导管注入到肿瘤供氧动脉,观察显影变化情况。治疗结束,穿刺处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制动,绝对卧床24h。

2理论依据

肝脏接受双重血运,其中门静脉70%~75%,肝动脉供血25%~30%,但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90%靠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90%,因而栓塞治疗可使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3术后护理方法

研究因肝动脉栓塞后使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TAE术后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栓塞后肿瘤坏死及一些正常组织的死亡,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成为保证疗效的重要一环。

3.1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以现阶段治疗癌症的方法来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愉快的接受治疗[2],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3.2局部渗血及渗液一般术后穿刺部位压迫2~6h,卧床休息24h防止局部渗血,敷料包扎要完好,术后24~48h换药。

3.3下肢动脉栓塞形成术后术侧肢体伸直24h防止穿刺部位有血栓脱落阻塞足背动脉,同时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并与对侧对比有无差异,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4胃肠道反应由抗癌药物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引起,护理要注意观察呕吐物色、质、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术后给予盐酸阿扎丝琼10mg静脉推注,呕吐严重者可在500ml输液中加入胃复安、维生素B6。必要时枢复宁8mg加20ml生理盐水静注,可减轻恶心、呕吐。术后补液1500~2000ml,补钾1~3g,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5高热发热是机体对坏死肿瘤组织吸收的反应。多数病人手术后4~8h体温开始升高,发热一般持续3~5天,为低热占90%,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少数为中等发热或高热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占10%以下,一般常规给予抗生素,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并给病人勤换内衣裤,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3.6吸氧治疗TAE术后正常肝细胞的血流量减少,若增加门静脉氧含量可增加肝细胞氧的供给。因此,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24h,使肝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7腹痛腹痛是灌注化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后肝被膜增大所致。一般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烧灼样痛,持续3~5天,如发现疼痛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生确定无胆囊损害后,方可应用止痛药物,护理应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情况及全身表现。公务员之家

3.7低血压低血压主要是泛影葡胺过量所致。术后病人回病房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特别是泛影葡胺的用量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定时巡视病人,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8支持治疗栓塞治疗后应注意补充高渗糖,补充营养,以减轻肝脏负担,减少肝糖原的分解。每日总量给予分段输入,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高渗液对血管的刺激。

4讨论

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整个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全身性毒副反应,如造血功能障碍、胃肠道不良反应、恐惧心理等,这些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应给予支持治疗,纠正并发症,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等。术后正确选择饮食,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高植物蛋白的膳食,少量多餐。在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所以,在进行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特殊的护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