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9:23:34

收藏

收藏范文篇1

【正文】

“实物档案”说,一直为档案学界所关注。“实物档案”说是否具有科学性,不仅关系到档案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而且也关系到档案收集范围的界定。—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学术界对“实物档案”的提法和档案部门收集实物的做法纷争不己,各抒己见;另一方面,一些综合档案馆有关实物的收集工作却做得有声有色、不亦乐乎,相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刊。笔者认为,综合档案馆实物收藏所以引人瞩目,关键在于当前档案展览的频繁举办、行业博物馆的争相建立和文化产品的尝试开发等创新举措,引发档案界对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热切关注。本文试图就这一情况,结合工作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以求教于同行业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

一、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

有关“实物档案”的探讨由来已久,但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综观各种观点,主要观点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是“反对说”,对“实物档案”从概念的提出到实践中的做法均持疑问态度,甚至持全盘否定意见。其主要理由有:

首先,“实物档案”的说法造成了档案学中“档案”这一概念的不确定性。把“档案”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到了无法统计的劳动产品之中,把各种实物产品纳入馆藏。这样,档案馆就成为无所不包的库房。

其次,文物成为档案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铸刻了文字符号,从而记录了特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文物才是档案。譬如金石档案,所以被认可为档案,理由不在文物本身,而在文物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文件,是铸造或刻写在实物上的特殊文件。而文物本身则是文字这种载体的载体。因此,文物成为档案,其实质并不是实物成为档案,而是附着于实物上的文字材料成为档案。同时,把实物作为档案是不符合档案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如果将实物纳入档案管理范围,那就只会是扩大管理空间,降低管理效益。

再次,“实物档案”这一概念的出现,违背逻辑学原理,是种、属概念的混淆。因为,“档案”是属概念,“实物档案”是种概念。从种、属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每一个种概念的外延都完全被包含在它的属概念的外延之中,属概念的外延比它的每个种概念的外延要大。而作为种概念的“实物档案”的外延却比作为属概念的“档案”的处延大。“档案”的外延只包括有原始记录的实物,上面没有原始记录的实物,就不属于档案范畴。

第二是“赞成说”,即认为考察实物是否档案,既不应从“过去”的档案范围中去考察,也不应从”未来”设想的档案范围中去考察,而应从“现在”档案的实践过程中去考察。当今一定范围内的实物已进入了部分档案馆(室)。这部分实物具有全宗性、凭证性(记录性)和展示性(教育性)的实效功能。而实物、档案、文物之间是存在普遍的联系。

第三是“折衷说”,即认为“实物档案”的提法欠妥,实物档案不是档案,但理论上的不成立,并不妨碍实践中档案部门适当地收一些实物。实物档案不是档案,如同机器人不是人一样。所谓“实物档案”说到底是具备了某些档案性质的实物,这一实物除了它具有档案的原始性和记录性以外,还具有档案的—个性质,这就是便于保管性。档案是以文字、图表、声像的形式出现的,便于保管是无疑的。而档案部门所收集保存的“实物”无不具有便于保管这一特性。没有哪—个档案部门去收集不便于保管的“实物”,即便想收集,也无法保管。

依笔者之见,上述观点中的第三种比较切合实际情况。“实物档案”的提法在逻辑上确有问题,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收集工作中,也有一个分清主次,与图书、文物部门展开错位竞争,着重加强以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为主的档案资源建设的问题。笔者以为,在谈论档案资源建设时,用“实物”的概念比之“实物档案”的概念更加合理。事实上,档案和实物两者之间,从逻辑上讲,于内涵上存在部分交叉和重复。档案在现实中一般的存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文书,但是,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文书类信息记录物。这些非文书类信息记录物既是档案,同时又具有一些文物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关注的“实物”。而就综合档案馆来说,也的确有一个如何对待实物的问题,收集哪些实物?收集到什么程度?但无论理论上如何探讨,不能因为“实物档案”概念的不甚完善和科学,而在实际收集工作中划地为牢,止步不前。而事实上,档案部门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物的收集。

二、综合档案馆实物收藏的现状和特点

在我们尚未对档案馆收集的“实物”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之前,先来看看一些档案馆收集实物的情况,从中还是能看出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收集实物的特点和态势。这里仅是信手拈来的几例。

解放军总后档案馆最近将北京小汤山医院“抗非”档案接收进馆,据报章披露,除了文件,还有“部分珍贵的实物档案,其中有北京市委、市政府向该院赠送的题有‘战非典神州众志同携手,为人民军魂热血铸长城’的铜匾、首都各界群众签名的横幅、非典患者赠送的锦旗等”(《中国档案报》2003年7月7日)。

天津南开区档案馆为配合老城厢的改造工程,开展了向老城厢居民征集有关历史资料和实物的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拍摄了数量可观的录像和照片,以及“征集到具有历史特色的百姓生活习俗用具9件”(《中国档案报》2003年7月17日)。还是天津,天津市河西档案馆保存了富有价值的200多枚印章,因其来自众多的全宗,为便于整理和利用,特地为其建立一个印章档案全宗汇集(《中国档案报》2003年7月28日)。

再以笔者工作的上海市档案馆为例。这是一所馆藏量在百多万卷的特大型档案馆,除了为数甚多的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外,也有一定数量的实物。如我馆最具特色的档案品种之一——租界档案全宗中,便有租界当局的管理机构——工部局的旗帜、印章和徽章等;在近代上海知名工商企业和银行档案全宗中,有广告招贴画、企业铜制店招和钱币等。在馆藏名人档案中,实物也不在少数。如巴金老人的护照和图书借阅证等。在接收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档案时,除了文书和声像档案外,也接收了唐装样服以及外国国家元首赠送的礼品等。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档案部门收集的实物,是有一定特点的,即具有档案和文物的二重性。其二重性之一,即具有其他文书档案共有的特征:有文字,其记录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与明确性;二重性之二,即具有其他文物的一些特征,但又不是无边无际、涵盖生活中所有物品的广义上的“实物”。综合档案馆收藏的实物,其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具有原始记录性。即实物自身带有数量不等的文字,如“抗非”过程中众人签名的横幅(布制品)和联体防护服,印有工商企业字样的招牌(铜制品),印章(石制品),以及刻有获奖单位、姓名、时间和主办单位的奖杯(金属制品),等等。

第二,具有直接使用的实用性。如注明使用人情况、时间和用途的各类票证,馆藏近代银行档案全宗中的纸币样张、金属货币等。

第三,具有全宗性。即与有关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具有同一来源,如我馆收藏的工部局旗帜,曾经在多次档案展览中“亮相”,但它是保存较为齐全的馆藏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全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具有可保存性。即便于档案部门收藏,占有的空间相当有限。那些即使带有文字但无法收藏的庞然大物(如轮船、飞机),也是不可能为档案部门收藏。

三、实物收藏的现实必然性

其实,有关综合档案馆收藏实物问题的争论不是偶然的。实物收藏不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突发奇想,不是刻意为之的标新立异,而是与档案部门增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识有关,更与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机制,频频举办各种档案展览和开拓服务功能有关,也与当前档案、图书和文物等有关部门收藏所具有的融合趋势有关。确切地说,综合档案馆收藏实物是有着现实的必然。

首先,实物收藏是综合档案馆追求相对完善的馆藏结构的需要。多年以来,如何丰富馆藏和优化馆藏,一直是档案部门经久不衰的话题。当前,似乎更多的将话题集中到如何优化馆藏这一方面,于是引出档案的鉴定问题。但是无论是丰富馆藏,还是优化馆藏,都有一个完善结构的问题。所谓完善结构,最主要的还是内容上的,譬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司法等等,还有是来源上的,譬如政府、工商企业、社团、社区、私人民间等等,更包括形式上的,除了文学、声像,还应该有实物的一席之地。虽然占的全部馆藏的比例有限,但应当在有关的归档范围内有所规定。

事实上,形式的多样性必须服从内容的多样性,只要属于重要归档范围内的内容,不论何种形式——包括实物,都应予以收集归档,不能人为地将所需内容的档案,仅仅是载体形式的不同而随意割舍。

其次,实物收藏也是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机制的需要。

近些年,档案部门都把举办档案展览作为服务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展览举办(单一的图片展览除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观赏性较强的展品的需求。除了有价值的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外,还要辅以一定数量的实物。这是展览内容的需要,也是观众视觉上的需要。可以说,展览是当前综合档案馆收集实物最主要的动因之一。

档案部门服务创新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功能的开拓。如休闲娱乐功能、学生课堂功能等是近来被探讨的比较多的话题,休闲娱乐需要的是对氛围的营造。这方面,综合档案馆本身并未提供很成功的经验,但是以一定的实物、实物复制品或仿制品作为装饰和陈列,应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图书馆、一些高档娱乐场所和饭店的做法可为档案馆借鉴。学生课堂需要教材,文书档案自是必不可少,声像档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还需补充直观的实物、实物复制品或仿制品。

再次,综合档案馆收藏实物,其中折射出当代档案、图书和文物部门收藏的一种融合趋势,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图书部门为例,中外各大图书馆的馆藏,早已突破图书、期刊和报纸三大文献的范畴,而有“近代特种文献”一说。就以上海图书馆来说,就有特种文献15种,包括名人手迹、地图、明信片、香烟牌、烟标、邮票、钱币、民间年画、历史图片、传单、清末民国档案、电影戏剧说明书、书画艺术品、月份牌和藏书票等。文物部门大力收集名家手稿、日记和照片也已是不争之事实。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档案部门大可不必拘泥于理论上的纷争,而将有关实物拒之门外。

四、实物收藏的对策与误区

包括实物在内的馆藏档案重在利用,以利用需求作为收藏导向。实物一项既然有现实的需求,有其收藏的现实必然性。就应将其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收集、整理、保管到开发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在涉及归档的有关规定中应予以适当的明确,并有针对性地收集在内容上与已有馆藏相关联的、易于保管的实物,形成特色收藏。当前有关的文书归档规则并未对声像材料和有关实物作出规定,随着对声像材料的日益重视和要求的明确提出,有关实物也应有所明确,以确保从源头上使部分与文书档案相关的实物不至于流失。而作为收集的一方,综合档案馆应注意的是:一、把握实物的收集范围,尤其是与已有馆藏档案在内容上相联系的实物,应重点收集,使之与已有的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得以相互印证;二、实物收藏,要以档案部门能否保管、是否易于保管作为收藏标准之一;三、实物收藏切忌范围大而无当,一定要根据馆藏的实际,形成特色和系列。

其次,清理和鉴定已有的馆藏实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保管。即对现有馆藏档案中的实物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鉴定,将其中有价值的实物予以整理。有条件的可予以集中保管。

再次,拟定馆藏实物的开发计划。可与有关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一起,围绕一定的专题进行开发。但在综合档案馆收藏实物的过程中,无论理论建设还是实践尝试,都有几点值得一提:

第一,在档案资源建设范围里谈论的“实物”,有一个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实中常常存在着将档案“泛实物化”的现象,譬如有一篇文章,名为《举办档案实物展览效果好》,但统观全文,才知作者谈论的是有关举办档案文件的实体展览,尤其是通过展示基层和各部、委、办上报的和区委、区政府下发的文件中违背公文处理原则的文件,以达到宣传教育作用。但是,这和我们谈论的实物含义不一样。因此要慎用“实物档案”、“档案实物”等概念。

第二,综合档案馆实物收藏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尽管探讨的是实物,但综合档案馆切忌从一个极端跨向另一极端,从对实物收藏的忽视,转为盲目地开展收集。

第三,综合档案馆实物收藏必须以利用为目的,切忌人为地形成某类特色收藏。现实中,个别综合档案馆片面地以荣誉档案(以奖杯、奖状、锦旗为主)代替实物建设,以与馆藏的结构不甚关联的字画作品作为实物建设的主要内容,这已经背离了综合档案馆收藏实物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家议:“实物档案”说,载《中国档案》1995年第四期;

3.蒋玲:实物是否档案在于它的实效性,载《中国档案》1997年第八期;

收藏范文篇2

选择紫砂壶,对紫砂的鉴定首先要从紫砂的泥料陶土入手。宜兴紫砂陶器所用的原料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生产紫砂陶器的最普遍、最主要的泥料。“紫泥”原料外观呈现紫色或紫黑色、紫棕色,是“甲泥矿层”的中上部,形成的稳定性较差并且不延续;“绿泥”是紫泥原料矿层中的夹脂,产量稀少,收缩率不宜控制不宜制作,烧制过程中常与“紫泥”相互调和、合成拼料;“红泥”的原矿位于“嫩泥矿层”的底部,色泽纯正,在烧制过程中收缩率偏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多被用来制作小壶。除上述功用外,“红泥”和“绿泥”也经常作为“粉状土”被用作图绘茗壶表面。

紫砂茗壶首先要取决于泥料是不能否认的,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在选择收藏或投资紫砂壶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泥料特性有所了解之外也应该考察其“工”。所谓“工”指的是紫砂茗壶的制作工艺,谈其工艺必先了解其形制。紫砂壶大致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与“筋纹形体”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紫砂壶制作技术与工艺上的要求都是严谨与成熟的,不能武断地进行等级区分。“几何形体”类型的紫砂壶,我们俗称为“光货”,大部分为几何造型,常见的有“圆货”与“方货”两种。“圆货”的要求特点是“圆、正、匀、稳”。圆,观其外形要圆润饱满,而内在的审美要见骨见肉,不能缺少圆中节奏的变化;正,制作上要体现出严谨规范,端正体态;匀,要细致观察紫砂壶要求其盖、肩、腹、底、嘴、把、足与壶体各部分过渡处的比例是否匀称,讲究浑然一体;稳,在造型的节奏中要有稳定之感,要充分体现出“光货”特有的古朴、沉稳的节奏韵律。“自然形体”类别的紫砂壶,俗称为“花货”,是一种模拟自然物体形象或各种物象形态的制壶手法,经过创意构思提炼,运用浮雕、半圆雕等雕刻手法设计加工成的茗壶造型。选择“花货”造型紫砂壶的通用法则是要求造型自然通透,不能做作,要有重点地抓住自然形体中的形体本质特征。“筋纹形体”类型的紫砂壶俗称“筋瓤货”。这类形体造型的紫砂壶特点就是将壶体俯视面分为若干等分,把流畅自然的筋纹组成于精密严谨的整体结构造型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然整体。我们在选择筋纹形紫砂壶时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身盖齐同,纹理相配,互相映衬,纹理清晰流畅,明暗分明,口与盖之间准缝严密,等分精确壶盖方向可任意置换并不影响筋纹的吻合与精准。

2、紫砂壶的市场定价

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与市场定价历来是爱好者与收藏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很多紫砂爱好者在对紫砂壶市场定价问题的认识上却存在误区,常见的两种误区为:(1)盲目投资大壶,认为紫砂壶定价取决于其容量;(2)教条尊崇职称,认为紫砂壶作者的职称越高其价值也越大。就紫砂壶容量而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容量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以及350毫升等规格,这很容易使大家陷入一个误区——容量越大的紫砂壶价格越贵。其实,这是错误认识。资深紫砂壶藏家朱银木表示:“容量定价法仅适用于同一作者的不同紫砂壶作品,或者是处于同一艺术水准的不同紫砂壶作品。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有可能为同等大小的紫砂壶定出相对合理的价格范畴,也有可能相对大容量的紫砂壶价值更高。”可见,容量只是紫砂壶定价的一个参照系,紫砂壶作者及紫砂壶作品的艺术造诣与创作制作难度才是判断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因此,紫砂壶的价值与价格最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在投资时必须要结合其容量、制造数量、艺术特点与作者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就紫砂壶制作者而言,依职称定价的做法在业内备受质疑。随着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的火热,名家大作成为市场普遍追逐的热点之一,“职称”成为紫砂爱好者在选择上的一项重要标准。有不少初入紫砂收藏圈的藏家或投资者对挂有“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称的紫砂制作者十分信任,认为这是国家认可的标准。其实不然,在业界紫砂制作者的职称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与工艺美术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是其中的第二等级。此外,当代紫砂从业者良莠不齐,不少从业者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如何提高技艺上,而是一味地追求高职称,然后利用自己的高职称将原本价值不高的作品卖出高价。据统计,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招牌已经开始泛滥,具备工艺美术员职称的紫砂制作者更是突破千人,但这些从业者中有多少真正符合标准的难以统计。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状,不能过分迷信这种“职称定价法”。

如今的紫砂领域确实没有一套量化的标准,这也是现如今紫砂市场的魅力之一。虽然在艺术创作上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但是在市场上,确实给许多藏者和投资人带来一些烦恼与尴尬。所谓“不以大师论紫砂,而以品质定胜负”的观念是理性而正确的。但是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正确观念又显得很理想化,不切实际。

3、紫砂壶收藏投资价值评估

收藏范文篇3

1芝麻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清库消毒,改善库房条件

一是清仓。种子入库前应将库房内的异品种种子、杂质、垃圾等杂物彻底进行清理,同时还要清理仓具、修补屋顶、墙面及地面的漏洞,使种子长期处在低温、防潮、通风、密闭的环境下。仓外应经常铲除杂草、排污等,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种子的影响。二是消毒。种子入库前1个月应用农药把仓库喷洒或熏蒸1次。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稀释200倍进行施药,施药后门窗必须密闭48h,消毒完成后通风1~2d方可进仓,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2提高芝麻种子入库的质量

一是保证净度。芝麻种子在入库前必须进行认真的筛选,以清除杂质,保证净度。芝麻种子中如果含有较多破碎粒或不成熟的种子,再加上大量尘土杂质,就会使种子间的缝隙变小,阻碍热量的散失,让杂菌和贮粮害虫有可乘之机,造成坏种。为此,对贮藏的芝麻种必须通过筛选,清除种子中的秸秆、瘪粒、灰尘和杂质,使芝麻种子的净度达到99%以上[3-4]。二是严格控制入库种子水分。种子的含水量是影响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芝麻种子的安全贮藏水分应控制在7%左右,种子内如果含水量过多,极易在贮藏过程中发热,使种子脂肪分解,引起霉菌寄生和虫蚀,从而降低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因此,控制入库种子的含水量,是维持种质长期安全贮藏的重要保证。三是合理安排入库时间和存放位置。芝麻种子含油量多,导热性差,在高温条件下不易降温,所以芝麻种子必须低温入库,阴雨潮湿天气不宜入库。种子入库时要合理地安排种子的存放位置,根据种子级别、含水量、纯净度等情况分别堆放,不同品种严格分开,包装袋内外放置标签,注明种子名称、数量、质量等级,以防品种混杂,保证其纯度。

2芝麻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

2.1防潮隔湿

芝麻种子贮藏期限的长短,取决于仓库内的温湿度及贮藏设备的防湿性能。芝麻种子吸湿性强。种子入库后,底部应用隔潮物垫底,种子堆上面还可以用草垫或麻袋等物压盖,然后再压盖上沙子或大糠,应压盖平整、严密、坚实,这样不仅防潮,保持低温干燥状态,还可以起到防虫的效果。

2.2及时通风散湿

新收获的芝麻种子入库后,有一个后熟的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湿气,很容易引起种子变热发霉。因此,要经常观察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只要发现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应及时进行通风,促使种堆内的气体交换,提高种子的安全贮藏系数。通常情况下采用自然通风就可以了,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速度快、效率高。

2.3采用低温密闭贮藏

为了防止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芝麻在贮藏期间宜采用低温密闭贮藏。低温密封不仅可以降低种子呼吸强度,延长种子的寿命,同时能抑制仓库的害虫和微生物的繁殖。为了使芝麻种子安全入夏,可以在冬季和初春自然低温时对芝麻进行降温降湿。冬季低温时,将仓库门窗打开,用摊薄种堆、翻动种面等方法冷却种子,也可以将种子搬到仓外充分冷却,使种子温度降低。入夏之前密闭仓库,以减轻高温、高湿对芝麻种子的影响。低温密闭后,除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检查外,尽量减少开库房的次数。

2.4不宜与农药、化肥同贮

种子贮藏时不要与农药、化肥等物品同库存放,因为许多农药和化肥都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一旦进入种胚,就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力,使其失去原有的利用价值。

2.5包装袋的选择

种子贮藏期间最好选用麻袋,不要选用塑料袋。因为种子在贮藏期仍在进行的微弱的呼吸活动,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水分和热量,当种子含水量大时,塑料袋不透气,水分无法散发出去,就会造成种子的发热霉烂,严重影响种子生命力。

收藏范文篇4

关键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品牌建设

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创新设计,对提高艺术收藏品的艺术价值、品牌价值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包装设计对艺术收藏品的升值有现实作用,在实现艺术收藏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艺术收藏品的品牌属性、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吸引力提升。基于此,研究及分析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及创新,其侧重点需要针对包装格局、包装造型、包装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进而满足消费需求,提高艺术收藏品的市场竞争力[1]。

一、艺术收藏品及其包装概述

艺术收藏品本身呈现多种多样的特性,其中,包含陶瓷、书画、文玩等多种类型,其艺术形态不同,艺术收藏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方面也存在差异[2]。基于此,在对艺术收藏品标号包装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书画类艺术收藏品为主要研究背景,并对书画载体的材质、包装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艺术收藏品可以以纸质、非纸质等多种形式存在,书画类艺术收藏品不同于其他艺术收藏品,其载体材质不同,包装设计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以及包装设计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书画载体类型、装裱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如表1。艺术收藏品及其包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包装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包装同质性、包装的艺术价值等角度进行完善,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3]。书画类艺术收藏品的装裱、风格、材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书画艺术收藏品,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充分利用艺术元素符号可以增加包装的艺术价值以及吸引力。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研究及分析时,需要从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以及包装艺术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艺术收藏品本身的特点,提高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此外,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书画包装等,则需要从装裱工艺、包装材料选择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包装的实用性[4]。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吸引力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实际应用并不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而是需要满足消费审美、精神等层面的需要,其包装的造型、色彩、文字、图案等符号的信息传递,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艺术收藏品的感知及认可,所以,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进行研究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以艺术收藏品的市场价值为基础,并反映艺术收藏品本身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这对进一步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现状

—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在对书画类艺术品包装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包装设计存在华而不实的情况,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过于华丽,导致包装价格过高,反而影响了消费者对于艺术收藏品的购买欲望。此外,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设计及应用的过程中,艺术收藏品本身只是针对收藏爱好者或者应用于房屋装饰中,包装过于华丽或者包装的成本过高,这对艺术收藏品的本身价值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反而对艺术收藏品的销售会产生直接的影响[5]。部分艺术收藏品的包装与艺术收藏品的价值之间不匹配,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停留于“形式化”的包装设计,而且,包装设计并没有从艺术收藏品、包装、市场需求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忽略了艺术收藏者的认知消费需求,忽略消费成本与艺术收藏品的市场行情,这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性,进而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对包装设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艺术收藏品的包装与市场购买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缺少市场需求与包装设计之间的融合应用,影响艺术收藏品的市场销量[6]。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设计,其包装缺少防伪标识,尤其是书画类艺术收藏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缺少针对印章、签名、二维码等防伪标识的应用,进而出现艺术收藏品包装造假、产品造假等情况,这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7]。

三、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理念忽略市场需求。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其设计理念并没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而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在现有的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其包装设计并不能体现艺术收藏品的个性以及文化价值,进而影响艺术收藏品的市场购买欲望。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并没有以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包装设计效果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直接的影响,这与艺术收藏品设计理念之间有直接关系。此外,在现有的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方面,仍然是以传统包装形式为基础,其设计缺少本土化、个性化或民族化等多元素的应用与创新,进而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市场销量。在艺术收藏市场中,书画、陶瓷等利用包装突出艺术收藏品的工艺特点,对艺术收藏品的市场影响力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现在的设计理念中,虽然坚持以人为本,但是,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目的性大于艺术性,进而导致艺术收藏品的包装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二)缺少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艺术收藏品的多样化发展,缺少安全防伪标识的应用,极易出现艺术收藏品包装以及艺术收藏品被盗用的情况,这对艺术收藏品的品牌化建设及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部分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过于注重华丽以及造型,缺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安全识别标识,极容易被盗用,反而影响艺术收藏品的市场影响力。(三)包装设计缺少创新性。新老交替视角下,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处于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不匹配的发展阶段中,这严重影响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设计市场形象。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求、艺术收藏品的审美观念等方面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并没有在传统包装工艺上突破创新,这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市场销量以及现代设计理念的应用等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书画包装设计中,往往以刺绣的方式进行包装,但是,传统刺绣大多是以丝绸质感为中心,极容易出现刮损的情况,这对艺术收藏品的包装成本、包装运输安全性以及包装的吸引力等都会产生负作用。(四)文字设计缺少创新。新时代背景下,艺术收藏品的文字设计以书法体在白色的标签上进行设计,这是典型的包装形式,其文字并没有新意,无法突出艺术收藏品包装工艺的特点,无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文字不仅仅是对艺术收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介绍,还需要对文字的字体、大小、艺术美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但是,在部分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其文字过于繁琐,而且,其叙述的文字有一定夸大其词的情况,这反而降低了消费者对艺术收藏品的认可度。文字的应用并没有将艺术元素与艺术收藏品的信息传达融合到一起,在实际应用中,文字显得古板缺少新意,不利于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新。(五)图案设计缺少文化意蕴。在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设计中添加图案对艺术收藏品的创新以及品牌化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只是利用象形的图案进行设计,无法带动市场消费的积极性。图案迎合了现代审美,但是缺少文化意蕴的融入,影响收藏品包装的艺术价值,这对艺术收藏品的品牌化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在现阶段的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图案大多是以艺术收藏品为原型,并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进行创造,但是,图案设计缺少艺术化、简约化以及抽象化,进而导致消费者对于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图案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无法突出艺术收藏品本身的艺术特点,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效果。(六)色彩搭配及造型缺少创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以突出色彩的鲜明度为中心。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缺少精神文化内涵,色彩组合应用缺少创新,造成同类艺术收藏品包装同质化的情况,偏离了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根本目的。此外,艺术收藏品包装的色彩设计根据产品本身的颜色进行配色,这导致艺术收藏品包装与产品本身之间出现颜色重叠的情况,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作。艺术收藏品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古板的造型设计并不能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的亮点,反而会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创新设计及应用。

四、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及策略

(一)更新设计理念。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进行研究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更新包装设计理念,迎合市场需求、符合艺术收藏品本身价值的同时,转变设计理念,并从艺术元素符号应用、包装材料选择以及包装形状设计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包装设计符合消费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包装设计、包装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首先,利用大数据信息,对艺术收藏品的市场销售、市场需求、包装的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控制,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的包装新颖性、应用性提升[8]。其次,结合顾客的消费需求,针对不同的艺术收藏品进行针对性设计,并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可以迎合市场需求,达到提高艺术收藏品销量的目的。在对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进行选择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设计创新、艺术元素符号应用等角度进行完善,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设计效果提升[9]。例如,Printpak书画的包装,以“容器中的容器”为核心理念,并结合实际需求定制大小,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其具体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图1Printpak包装设计效果在对艺术收藏品进行设计及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从产品包装形状、包装材料选择等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注意包装本身的成本,避免华而不实的情况出现。而且,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还需要融入环保理念,并具有人性化的特色,加以吸引市场消费,提高艺术收藏品的整体销量。环保理念的融入及应用,需要根据艺术收藏品本身的艺术特性,对包装颜色、材料、形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的设计效果以满足市场需求[10]。最后,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理念的更新及转变,需要以艺术收藏品本身的文化特点、艺术内涵为基础,并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消费需求为目标,突出艺术收藏品包装的文化内涵,尽可能的降低艺术收藏品包装成本,进而提升艺术收藏品的内在价值,满足市场对艺术收藏品的实际需求。(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在满足基本的产品需求后,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艺术收藏品包装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并通过文化形象与包装之间的融合,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艺术收藏品的包装设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艺术收藏品包装中添加防伪标识,利用RFID芯片以及加密算法,对艺术收藏品进行加密数据处理,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信息保护。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设计时,以RFID电子标签作为防伪识别的载体,并通过射频通信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安全性。云平台、APP端以及RFID防伪标签组成艺术收藏品包装防伪标识,并记录艺术收藏品的相关密文信息,完成艺术收藏品包装防伪设计。具体的防伪录入数据框架如图2所示。图2防伪数据库录入过程针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设计,并通过ID检索云平台,实现对艺术收藏品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控制。在对艺术收藏品包装进行信息化设计及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以信息管理的方式,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防伪标识的有效应用。此外,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的个性化应用[11]。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需要以云平台、APP、标签之前的信息传输及转换为中心,通过防伪算法的应用,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安全性,这对艺术收藏品的内在品质提升有积极作用。执行标签指令后,根据标签数据,将艺术收藏品相关信息传输到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对艺术收藏品的基本信息、艺术品相关信息等方面进行审核,进而检验艺术收藏品的真伪,这对进一步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市场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三)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在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性时,则需要结合艺术收藏品本身的特点,并以艺术元素符号为基础,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要充分利用线条、颜色等,对包装的视觉效果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实用性提高[12]。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性,还需要从包装设计、视觉符号等角度进行综合调整,进而提高艺术收藏品的外在价值。例如,在对收藏艺术品包装进行设计时,保证其商品的实用价值以及商品价值,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包装设计需要体现在精神以及文化等方面,具体的体现方式如图3所示。收藏艺术品的包装设计在满足基本要求后,需要增强包装设计的内涵,并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现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效果提升。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则需要以客户需求为主导,并提高收藏艺术品包装的文化内涵,进而满足市场需求。在优化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塑造包装设计的独特性,并突出收藏艺术品的文化质感以及珍贵价值。结合上述收藏艺术品的包装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包装需要与内部收藏艺术品之间联系到一起,进而提高收藏艺术品的社会反响。图3收藏品的包装礼盒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需要结合收藏品本身的艺术特性,并从颜色、文字、图案、造型设计等多角度进行完善,在优化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效果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了解市场需求,并设计简约风、现代风、古朴风等差异化风格的包装,进而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提高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市场吸引力,并带动艺术收藏品包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四)优化艺术收藏品包装的文字设计。文字设计是艺术收藏品包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字介绍,可以创建艺术收藏品的品牌、基本信息、市场价值、年份、收藏价值等不同的文字信息栏,这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并帮助消费者快速了解艺术收藏品的基本情况,进而助力于艺术收藏品的推广及营销。提高收藏艺术品包装的文字设计,其具有传达收藏艺术品信息、美化包装等积极作用。所以,收藏艺术品的包装设计,需要以独特文字设计为基础,以此作为消费心理需求分析的载体,与包装图案、色彩设计之间融合,进而满足市场消费对收藏艺术品基本信息的了解需要。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感,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所以,通过不同的文字应用,对收藏艺术品的情感色彩进行填充,进而为收藏艺术的包装“加分”。例如,黑体比较严肃而醒目,篆书则是具有华贵、古朴的特性,宋体则是端庄,草书显得有些奔放与活泼。通过不同的字体设计,丰富收藏艺术品包装的基本信息,并经过反复选择以及设计加工,设计符合收藏艺术品包装的艺术字体。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印刷字体容易识别,例如楷书或者隶书等,这一类字体可以应用于收藏艺术品的细节描述。甲骨文与图案相似,不容易实现快速识别,则可以以字形图案的方式应用于收藏艺术品的包装设计中。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将文化元素与收藏艺术品包装之间融合在一起,进而推动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发展,提高收藏艺术品的市场影响力。(五)优化艺术收藏品包装的图案设计收藏艺术品包装的图案设计,可以以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等为基础。在选择图案时,则需要注意与收藏艺术品的主题相融合,进而提高图案的意境。不同的纹样设计及应用,其表达的情感及意义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部分纹样脱胎于宗教信仰,在环境、时间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图样的象征性意义更加丰富。所以,在对收藏艺术品包装进行设计及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将图案寓意与收藏艺术品融合,进而丰富收藏艺术品的文化意蕴。收藏艺术品包装层面的图案运用,可以选择传统图案或者传统图案的部分艺术元素进行变形处理,并结合收藏艺术品包装结构,对选择的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及重组,以简约、个性为基本特性,提高收藏艺术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变形后的需要与传统图案之间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在增强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的文化神韵下,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进而实现收藏艺术品包装图案设计的创新性提高。(六)收藏艺术品包装的色彩及造型设计。结合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需求,在包装设计元素中还需要对包装的色彩方面进行专门的设计,通过色彩的应用,提高收藏艺术品的识别度以及象征性,这对提高收藏艺术品在消费者心里层面的影响有积极作用。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对色调方面进行控制,并通过色彩搭配,提高收藏艺术品包装的感染力。假设红色为收藏艺术品包装的主色调,则可以以搭配绿色、紫色的方式进行点缀,并利用白色进行衬托,这对强化收藏艺术品包装的独特艺术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色彩搭配的统一性、合理性,需要以传统包装工艺为基础,并对重组后的色调与传统包装工艺色调进行对比,进而突出收藏艺术品包装设计的新颖性及独特性。艺术收藏品包装的色彩及造型设计,则需要根据艺术收藏品的形状,可以选择圆柱、正方体以及多面体等不同的造型进行设计,进而满足艺术收藏品包装新颖、差异化的设计需求。色彩的创新搭配与造型设计之间有密切联系,紧凑的造型需要考虑颜色的搭配,避免出现色彩与环境同质化的情况出现,影响艺术收藏品包装的视觉效果。

五、结语

收藏范文篇5

关键词:收藏品投资;会计核算;经济后果

一、引言

收藏品是不能进行再次创作、重复制造或发行且具有潜在价值增值功能的稀缺商品(马健,2007,2008,2010)。收藏品投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在北宋时期、明朝晚期、康乾盛世以及民国初期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收藏热。近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收藏品投资已经成为继证券和房地产投资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马健,2010)。在收藏品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已代替个人成为收藏品市场的投资主体(李振,2016;徐磊,2017;黄隽等,2017)。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企业投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高达450亿元左右(李振,2016)。目前,包括万达、恒大、腾讯、保利、今典、中凯、天地、金轮、阿里巴巴在内的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均已开展收藏品投资业务。与其他投资业务相比,收藏品投资往往金额巨大,单笔投资金额动辄千万元,如恒大集团在2010年以1120万元的天价买下岭南派画家周彦生的代表作《春风含笑》,腾讯集团以1700万元拍下徐悲鸿的《四马图》,2013年11月,万达集团以1.72亿元买下毕加索的名画《两个小孩》,广汇集团以2.668亿元拍得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等等。许多企业还成立机构专门负责收藏品投资业务的运营。表1列示了我国部分企业集团收藏品的投资情况。然而,企业收藏品投资业务的兴起对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兼具投资品和艺术品的双重特征、不具有供给弹性、价值决定因素特殊、估值困难、流动性差、赝品多等特征使收藏品投资业务在经济利益实现和风险承担方面极具特殊性。虽然现有会计法规对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等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但这些方法均难以公允地反映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经济实质和风险特征。由于会计法规缺乏针对性,企业收藏品投资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很大,甚至成为企业操纵盈余、逃避税收的不法手段。要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就必须要对收藏品投资业务相关的会计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但目前有关文献较为缺乏,仅有少量文献涉及企业投资性收藏品的会计处理问题(沈小平,房振武,2008;梁红霞,2010;蒋胜文,胡玉莲,2011;李振,2016),这些有限的文献虽然对投资收藏品的确认、计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由于忽视了收藏品投资业务在经济利益流入和风险承担方面的独特性,其结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对此,本文立足于收藏品投资业务经济实质和风险特征的经济学分析,揭示收藏品投资经济利益流入的征与现有会计核算方法错配的成因与其经济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改进建议。

二、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经济学分析

(一)收藏品的特殊性分析收藏品是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物品,即便是价值理论大师马克思在论及收藏品时,也将它作为特例来处理。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在非物质生产中,甚至当这种生产纯粹为交换而进行,因而纯粹生产商品的时候”,出现了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另一种结果则是生产出了“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因而能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能在这段时间内作为可以出卖的商品而流通,如书、画以及一切脱离艺术家的艺术活动而单独存在的艺术作品”。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那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既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如古董、某些名家创作的艺术品等)”的价格,可以由一系列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马健,2007)。具体来说,收藏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收藏品兼具投资品和艺术品的双重特征(Anderson,1974;Stain,1977;Singgle,1978;Frey&Pommerehne,1989;Ashenfelter&Graddy,2003;Mandel,2009;赵连昌,2012;石阳和李曜,2013;黄隽等2017)。首先,作为投资品,收藏品投资具有收益性特征,能给投资主体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有资料显示,美国收藏品投资最近10年投资回报率高达24%,高于房地产行业(4.7%)和股票投资(17%)(艾凯咨询,2017)。在我国,收藏品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可观。黄隽等(2017)发现,中国艺术品投资在2000-2014期间的实际收益率水平为13.08%。其次,收藏品属于文化艺术消费品,具有扩大企业知名度,传播企业优秀文化,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众形象的效用(黄隽,2017)。例如,万达收藏的艺术品早已成为万达集团的企业名片。在2013年11月4日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上,万达集团以1.72亿人民币高价购得毕加索代表作品《两个小孩》,超过估价一倍多,一时轰动了海内外。万达集团此举旨在改变万达房地产商的土豪形象,给万达集团进军文化产业提供积极的正面宣传和支持。第二,收藏品不具有供给弹性。收藏品之所以成为投资品,就在于其稀缺性。对人文历史类收藏品来说,由于不会被再次创造、生产或发行,存世量十分稀少。对自然形成的收藏品,如黄花梨木、红珊瑚、翡翠、红宝石、钻石等,虽然可再生,但由于生长周期很长,生长环境苛刻,几乎等同于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田黄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形成于亿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后经亿年田地水土浸润而成。第三,收藏品的价格决定具有特殊性。如果用传统方法来估价艺术品,其结果将产生严重偏差。因为除存世数量和艺术价值外,收藏品的吸引力(Attraction)和炫耀性(Flaunt)也是影响收藏品价格的重要因素。Goldhaber(1997)认为,金钱和吸引力是双向流动的。金钱可以买到吸引力,吸引力也可以赢得金钱,成功地吸引注意力是艺术品收藏存在的全部意义。对于炫耀性,马健(2007)认为,炫耀性是影响收藏品价值的突出因素,最引人著目的收藏品往往是价格最高的收藏品。目前在收藏界已经形成了凡是价格不高的收藏品就不能算美的观念,收藏品的高价和美感这两个特征完全融合在一起,任何贵重的收藏品,必须同时满足美感和高价这两个要求。因此,收藏品对收藏者的效用一般不在于它们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而是在于占有名贵收藏品带来的荣誉,如果收藏品价格低廉,不管它如何美也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二)收藏品存在的风险分析收藏品的特殊性使其投资面临特殊的风险(Baumol,1986;Singer,1990;Goetzmann,1993;朱浩云,2016)。这些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赝品风险。收藏品市场是一个“难得买卖不骗人,鲜有买货不受骗”的特殊市场。赝品充斥收藏品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发现,在收藏品市场上,古陶瓷的赝品数量占古陶瓷总量的95%左右(马健,2010)。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赝品生产日益专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使收藏品的鉴定异常困难。在收藏品市场上,许多珍贵藏品几年甚至十几年无法判定真伪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清明上河图》就有若干个版本号称是真迹,至今也难下定论。此外,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给赝品盛行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换言之,即使原告拍得的藏品是赝品,只要拍卖行不是知情而故意隐瞒,就可免责。当然,这并不是我国拍卖法的特例,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惯例,世界各大拍卖行均不作出真品承诺。第二,品相磨损风险。从表现形式上看,收藏品投资是一种实物投资,实物品相的磨损意味着价值的毁损。一般来说,不同质地的收藏品有着不同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在高温条件下中,如果保管不善,字画、织物、漆器、木器等收藏品就很容易变色、褪色、变形、翘曲甚至变脆。长期处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的收藏品,内部结构疏松的过程也会加快,如果这种变化过程反应在油画上,会出现色彩层次剥落的现象;反应在珐琅器上,则会出现珐艰彩从金属胎上慢慢分离的现象(马健,2007)。对一般企业而言,需要花费高昂成本才能达到藏品所需的收藏条件,否则藏品将面临很高的品相风险。第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收藏品投资转化为已知金额现金的速度和难易程度。相对于其他投资品市场,收藏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市场交易不活跃,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卖家不受损失地变现。近年来,虽然在浙江已经出现利用收藏品进行融资的现象,即企业将收藏品投资用于担保、抵押或证券化。但是,由于收藏品的真伪和价值不象其他投资品那样容易估量,又加上实物保管成本高,许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并不愿意接受收藏品抵押或质押。在收藏品证券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企业不能及时兑现收益的风险事件(卢扬和陈丽君,2016)。第四,偏好转移风险。诚如前述,收藏品投资收益率和市场的“注意力”关系紧密(Beggs&Graddy,2008)。“注意力”又表现为市场的偏好。偏好实质上是人们因对某种事物的喜爱或厌恶而形成的购买欲望。这种购买欲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一段时间的热门投资品,10年、20年后可能变得无人问津。例如,在清朝,四品官的顶子(官帽顶部装饰)规定用青金石,青金石的价格很高,一个顶子就值几百两纹银。然而,在清朝灭亡后,青金石就变得一钱不值,只能作为制作蓝色颜料的原料(肖龙、汪明,1998)。又如,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崇尚勤俭朴素,收藏品被视为奢侈享乐的象征,很多在民国时期被视为珍品的昂贵收藏品被当作“四旧”而变得一钱不值。

三、会计核算方法与收藏品投资业务特征的错位分析

收藏品投资主体的企业化倾向和收藏品投资具有的风险特征对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不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都只对房地产、长期股权、金融资产等投资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规定,而没有针对企业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核算方法,导致收藏品投资业务的会计实务出现了无章可循、会计核算随意性大的困境。例如,有的企业将收藏品投资作为存货来处理,有的企业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来处理,有的作为无形资产来核算,有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还有的把收藏品投资直接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梁红霞,2010;刘云昌等,2011;李振,2016)。传统资产的类别不能充分反映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经济实质和风险特征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会计学中,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购买交易已发生、预期形成经济利益流入、获得所有权或控制权是判断能否作为资产核算的三个标准。毫无疑问,收藏品投资均满足这三个标准,因此应划分为资产类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明确所属的会计要素只是对收藏品投资进行会计核算的第一步,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所属的资产类别即具体的会计科目。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均只规范了房地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三类投资性资产的核算,而这些核算方法均难以公允反映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经济实质和风险特征。(一)收藏品投资与投资性房地产不同投资性房地产是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虽然从存在形态来看,投资性房地产与收藏品投资都属于有形的实物资产投资,但二者在经济利益流入方式和持有风险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由于收藏品兼具投资品和文化艺术品的双重特征,不仅能给投资主体带来价值增值,还能给企业带来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众形象等无形收益,因此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包括物质(有形)和精神(无形)两种,而投资性房地产则主要给企业带来租金或资本利得等有形收益。其次,二者持有期间面临的风险不同,房地产投资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和利率风险,与此不同,影响收藏品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赝品风险、偏好转移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收藏品投资与金融资产投资不同在会计学中,金融工具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该合同具有明确经济结果,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协议各方难以避免这种结果。金融资产的本质为金融工具交易和持有期间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按照持有目的和风险特征的不同,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会计主体短期持有的、以赚取买卖差价为目的、交易市场活跃且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这类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价格变动风险;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融固定或可确定,且会计主体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一年以上的债权性投资,这类资产主要面临的是到期不能偿还风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其目的在于规避投资组合中金融工具市场价格变动形成的风险,并且不存在短期获利进行交易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协会,2017)。上述四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和风险特征并不能完整地反映收藏品投资的主要目的和风险特征。首先,从持有目的来看,虽然收藏品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都是获取买卖价差,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用于短期投资目的,而收藏品投资期限一般较长。此外,与四类金融资产不同的是,炫耀性和获取无形的精神收益也是收藏品投资的重要目的。其次,从资产用途来看,收藏品投资兼具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功能,而金融资产只具有投资功能。最后,从持有风险的内容来看,不管是归入哪一类金融资产,均难以反映收藏品投资的赝品风险、品相风险和偏好转移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17年4月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进行了修订,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摊余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三类,但其目的在于减少金融资产分类,简化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原有金融资产业务的实质和核算范围,其核算方法也难以适用于收藏品投资。(三)收藏品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付出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等取得的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或股权,享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份额代表的投资业务。这类投资形成于投资合同或协议,其经济实质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影响的程度以及该影响给投资方带来的收益,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对被投资方的可辨认净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非同一控制下)或账面价值的变动(同一控制下),因此,其会计处理侧重于反映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的初始成本和后续持有期间的收益,揭示的是长期股权持有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与之不同的是,收藏品是不能进行再次创作、重复制造或发行且具有潜在价值增值功能的稀缺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投资,经济利益流入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收藏品市场价值的波动和无形的精神收益的获取,赝品风险、品相风险,投资者偏好转移等构成了收藏品投资后续持有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是会计系统需要反映的重要内容。综上可知,在收藏品市场已成为企业投资新兴领域的情况下,现有准则体系中关于资产类别的划分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投资性资产的所有组成内容,由此导致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反映企业的投资性资产时违背完整性的原则,使企业在对收藏品投资业务进行核算时找不到恰当的会计科目,并由此出现了收藏品投资业务无章可循、核算随意的现象。

四、收藏品投资会计核算方法错位产生的经济后果

(一)相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在实务中,有的企业将购买的玉器、宝石原石、陶瓷、工艺品等收藏品作为存货入账,而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将收藏品投资作为存货入账,并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和持有目的(梁红霞,2010)。有的企业将持有的收藏品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有形资产、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劳动工具或手段,固定资产核算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反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磨损而提取累计折旧,而这并不符合收藏品价值变化的特点。有的企业大多在字画购买时直接计入当期的费用,若购买时价值较高,还会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待以后分期摊销,显然,不管是把收藏品计入当期费用还是列入长期费用,都歪曲了收藏品投资具有的资产性质。此外,还有的企业将无偿获得的名家现场题字或作画,往往不在会计账上进行反映,形成账外资产,并为日后企业资产流失埋下隐患。(二)税款大量流失目前,有些企业将收藏品投资作为逃税避税的工具。据报道,有些企业开展收藏品投资业务的真实目的并非只为了保值增值,而是将其作为一个隐蔽的节税手段。这些企业一般先在拍卖公司登记公司名字,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然后参与竞拍。竞拍成功后,拍卖公司会出具一张购买发票,这些企业将其作为原始凭证把收藏品确认为“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可以按每年20%的“设备折旧率”在所得税税前作成本扣除,所以5年之后该“固定资产”就转换成“零资产”,不需缴税了。以后随着艺术品的不断升值,这些已提足折旧的收藏品成为昂贵的账外资产(刘云昌等,2011)。又如,万达集团投资了30亿在成都开了一家七星酒店,酒店大堂上的翡翠浮雕壁画《天府盛景图》以400吨玉石精心雕刻,总计68平米。这幅画由艺术家董沁及中国传统壁画研究中心副主任边朝晖合作,共用了3762块玉石,由近三百人的团队用去近两年时间才完成,价值高达9000多万。显然,这幅画已经具备了投资收藏品的典型特征。在没有会计准则规范的情况下,如果万达集团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将会减少近亿元的应纳税所得额。(三)收藏品行业监管缺位,市场风险加剧企业提供的微观信息是行业监管的基础,由于会计核算法规的缺位,从事收藏品投资的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公允地向监管者提供所需的高质量信息,由此导致行业投资风险揭示不足、监管不到位,助长了收藏业的过度炒作、不正当竞争和暗箱操作等非法行为的泛滥,加剧了行业风险。目前,由于过度炒作,中国艺术品市场充斥着“泡沫”,我国艺术评论家黄河清指出,我国80%的艺术收藏品存在高估现象,将来95%的艺术收藏品可能成为垃圾(马健,2010)。近二十年来,由于监管不到位,收藏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与股市和期货市场产生此起彼伏的联动效应,加大了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艾凯咨询,2017;潘修平等,2017)。除此之外,收藏品投资还被用于隐匿资产、洗钱等非法目的(朱米军,2013)。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收藏品投资的迅猛发展,企业已成为收藏品市场的投资主体。与会计学中的其他投资性资产不同,收藏品是不能再次创作、重复制造或发行且具有潜在价值增值功能的商品,具有投资品和文化艺术品的双重特征、缺乏供给弹性、价格决定因素特殊以及种类繁多等特征。这些特征使企业收藏品投资价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由于现行资产分类方法有失完整性,导致收藏品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出现无章可依的困境,并造成企业收藏品投资信息失真、税款流失、收藏品行业过度炒作等严重后果。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现有资产分类体系,新增“收藏品投资”这一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和市场状况,分别设立“交易性收藏品投资”和“长期收藏品投资”两个一级会计科目。“交易性收藏品投资”用于核算企业持有的、进行短期投机套利、以获得资本利得为目的的收藏品投资。“长期收藏品投资”主要核算企业购买的、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的收藏品。第二,针对不同的收藏品投资制定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于“交易性收藏品投资”来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计量属性。对存在活跃交易市场、能够获取可靠交易价格信息的收藏品可以考虑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信息难以获得的收藏品则考虑用历史成本计量。对于“长期收藏品投资”,由于市场价格难以可靠确定、现金流无法可靠估计,应考虑用历史成本予以计量。由于收藏品投资一般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也不会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应规定这一类长期资产不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第三,制定收藏品投资风险的披露规则。不管是交易性收藏品投资还是长期收藏品投资,其面临的赝品风险、品相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偏好转移风险不容忽视。因此,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这四类投资风险水平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风险变动可能对收藏品价值带来的影响。此外,由于交易性收藏品投资和长期收藏品投资面临的风险有较大的差异,还应对二者之间的转换信息进行详细披露。

参考文献:

[1]黄隽、李越欣、夏晓华:《艺术品的金融属性:投资收益与资产配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4期。

[2]石阳和李曜:《中国艺术品投资收益———整体特征与杰作效应》,《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3]朱浩云:《艺术品投资风险来之哪里?》,《中国拍卖》,2016年第8期。

[4]朱米军:《艺术品行业洗钱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0期。

[5]李振:《我国企业购买艺术品会计处理研究》,《现代财经》2016年第6期。

[6]袁华明:《收藏热背后的市场悖论》,《观察与思考》,2005年第6期。

[7]潘修平、崔盛楠、孙小涵:《艺术品证券化的法律困境与对策》,《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8]梁红霞:《对企业投资性收藏品的会计学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9]刘云昌等:《艺术品投资:税务处理须谨慎》,《中国税务报》2011年4月18日。

[10]卢扬、陈丽君:《撕开艺术品在线交易疯狂假象》,北京商报2016年3月8日。

[11]赵连昌:《论我国艺术品的金融化趋势———以艺术信托投资基金为例》,《汕头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收藏范文篇6

【关键词】山水画;鉴赏;投资

以山水画为代表的古代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然而历经沧桑之后,现存世的古代书画已经很少,而且古代书画市场上还有大量伪作、赝品充斥着。这就要求古代书画的投资、收藏者要具备深厚的美术史论知识素养,需要有判断画作艺术价值、辨别画作真伪的能力,尤其要懂得鉴定划分画作的年代[1]。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收藏投资应以欣赏与鉴定为始。

一、欣赏与鉴定

关于鉴、赏二字,明末书画鉴藏家张丑曾说:“赏鉴二义,本自不同,赏以定其高下,鉴以定其真伪,有分属也。当局者苟能于真笔中力排草率,独取神奇,此为真赏者也。又须于风尘内,屏斥临模,游扬名迹,此为真赏者也。是在当局者顾名思义焉斯可矣。”[2]由此可知,欣赏与鉴定是书画评判的两个角度:赏是以观赏笔墨形式,读懂创作者的审美意趣为目的;鉴则是借助画作本身笔墨浓淡干湿、构图样式或外部装裱、文献资料记载,来判断画作的归属与真伪。然而,对于山水画的欣赏与鉴定都要建立在赏鉴主体对书画发展史论的充分了解乃至精通的基础之上,二者之间也并非是截然对立的,“赏鉴合一式的品鉴在文人式的赏鉴活动中尤为明显”[3]。根据画作艺术价值和所处时代,传统山水画的收藏投资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三个层级。第一层便是宋元及之前的山水画,它们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多被博物馆、美术馆、研究院等官方机构收藏。这一时期的画作在书画投资市场上鲜有出现,基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尔出现在拍卖会上的一些宋元及之前的画作,极有可能是由后代画家仿制,一旦被确证为名家的精品真作,大多都会超估价成交。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明清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吴门四家、清四王、清四僧、扬州八怪等画家的画作也屡屡拍出天价。这些大家的画作属于收藏投资市场的第二层,这些精品也不是一般的民间收藏者所能涉足的,多是由一些爱好书画的企业家、银行或艺术基金介入。例如,文徵明所作《溪堂䜩别图》(图1)在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拍出了8797.5万元人民币高价。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山水画对于民间收藏者而言,应以欣赏、品味为主。收藏者需要多去博物馆、美术馆观赏学习,研习真作,提升收藏者个人的艺术品位与鉴赏能力。第三层是明清时期的小名家画作。这些画作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也是民间收藏者、投资者关注的重点[4]。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史上,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处于风格演变的关键期,皴法、勾线、晕染等中国画笔墨形式语言也正处于探索与发展期,董其昌及之后的画家又多注重摹古,民间收藏者对这一时期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与技法特征的探索,可为明清山水画的赏鉴提供指引。而明清两代的名家大作又是那一时期山水画中的精品或代表作,在做到对名家大作如数家珍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第三层画作的鉴定与收藏投资。

二、鉴定的方法

目前,我国书画鉴定体系尚不完善,拍卖法也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此,收藏者在踏入书画市场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些鉴定知识,掌握一定的鉴定方法。中国古代画作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笔墨形态、风格样式是古代画作鉴定的基本对象;借用画作上的款题、题跋、印章等鉴定真伪,也是画作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可用文献著录作为佐证的材料。(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之根本。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曾言:“画者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而言,笔墨的表现形态包括设色和水墨两种。设色即是指画作创作时的着色,大体有浅绛、淡彩、青绿、金碧等。而水墨则发挥墨的晕染作用,其皴、擦、勾、点等笔法,尽显山水之气韵。在不同时代的山水画中,所用的笔法、墨法皆有时代之风格;同时代的不同画派、画家之间的风格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某一特定画家而言,画家青壮老等不同时期在绘画创作上也表现出不同的个人风格。例如,南宋马远、夏圭同是师承李唐,也有“马夏”的并称,但风格上也有不同:马远重笔,所画树石线条刚劲;夏圭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二)题跋款印题跋款印是对款题、题跋、印章的统称。款题是指画家本人在画作上书写的名款、题记,有些只题名、字,有些题有诗文,与画作交相呼应。一幅画作上的款题内容可能会包括画家的名字,作画的时间、地点等,这些文字资料可以帮助鉴定者判断画作的创作者和创作时间。与画相比,画家的笔迹或者说字的书写特征更为明显,而且画家的款题一般要考虑到书画之间的协调美。倘若画作上的款题显得呆滞、犹豫,且不能与画作和谐统一,这样的画作多为赝品。题跋主要就是指他人在画作上书写的文字,有的是文人鉴赏家题写的诗文,有些是收藏家辨别真伪的记录,也有的是同时代画家或后代画家对画作风格、技法的描述。印章既有画作画家本人的名号章、闲章,也有鉴藏者盖的鉴藏章[5]。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常用章,也有自己的用章习惯。拿画家已确定的真作印对比待鉴定的画作上的章印,便可从印文字体、内容、笔画形状的角度来帮助判断画作是否为伪作。(三)文献资料佐证画家传记、绘画著录等文献资料上有记载的画作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价格较高。中国历史上的绘画著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宫廷内府收藏汇编,藏家个人藏品汇编和对曾见过作品所作的记述。”[6]宫廷内府收藏汇编便是皇家的收藏著录,如《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编纂的大型皇家著录文献。最近几年,《石渠宝笈》所著录的画作依然是书画拍卖市场最值得期待的焦点拍卖品,俨然已如中国书画界的盖世武功秘籍[7]。藏家个人藏品汇编和对曾见过作品所作的记述则属于私人记录,这种文献材料的可信度没有官方著录高,应尽量选一些名人著录为山水画收藏的参考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权威的皇家著录还是私人著录,都不是完全可靠的。例如,上文提到的《石渠宝笈》,书中收录画作时要考虑到皇帝(尤其是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记载的很多作品直接以皇帝的个人口味和意志为标准,而不是根据事实。所以《石渠宝笈》之中也收录了很多伪作,如乾隆皇帝曾把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摹本当做真迹,反复题咏,并编入《石渠宝笈•初编》[8]。

三、估值与投资

收藏投资者在进入传统山水画市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准备投资的对象(画家、画作),分析投资对象的价值与价格;其次,要了解与投资对象相关的市场行情;最后,选定适合自己经济实力的投资对象,设定自己的投资收益期望,选择合适的时候出手。首先,民间的收藏投资者一般要选择明清时期的小名家作品,即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的画家作品。尽管知名度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画家的知名度还是与其艺术水平、社会地位、市场价值等成正比。大多数名家的历史地位、社会地位已经固定,作品的市场价值应该会稳步提升[9]。因此,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收藏投资者应该以投资收藏小名家的作品为主,而那些不怎么有名气的明清画家的作品市场价位相对较低,也有可能收藏到精品。对于这些没有名气的明清画家,应该在鉴定真伪的基础上,选择专业水准高、风格成熟的画作。其次,在进行书画买卖时,应当分析市场行情,注意市场规则。收藏投资者需要关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等机构对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实时监测、评价、预测。此外,收藏投资者还要分析关注对象画作的市场保有量。某一画家的作品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市场保有量之后,才能有稳定的价格区间以及升值的空间。最后,在充分了解以上信息之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可调动的资金才能使得投资的利益最大化。

收藏范文篇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国家4A级景区——*奇峰,隆重举行*马仁奇峰红色收藏馆开馆仪式。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收藏馆的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旅游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为让世人前来瞻仰伟人风采,铭记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红花山集团董事长俞乃平先生投资兴建了*马仁奇峰红色收藏馆,集中展示了由全国著名收藏家、*市十佳收藏人物龚世林同志40年来潜心收藏的万余枚,以各种材质制作、在各个时期、各种造型的像章以及书籍和画像,彰显了*马仁奇峰红色收藏馆的红色功能。这既是*乃至安徽红色文化的又一个新亮点,更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阵地。

*马仁奇峰红色收藏馆在马仁奇峰景区的落户与开放,对发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把以*马仁奇峰红色收藏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拥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楠木林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千年古刹马仁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人字洞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和以再现历代名人遗迹的园林文化揉为一体,努力打造皖南文化名山,为*文化旅游发展作了一次成功的探索。

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马仁奇峰景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这座滨江山水园林城市明天会更加灿烂!*的旅游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

收藏范文篇8

大家好!在全国第17个税收宣传月来临之际,在庄严雄伟的*孔庙大成殿前,我们聚集在一起隆重举行*地税第四套印花税票发行和国家、首都博物馆收藏仪式。

这一套印花税票定名——“*坛庙”,是继“*胡同”、“*城门”、“*园林”之后又一套反映*皇城文化的税票。

*是一个古老、厚重、庄严的文化之都。这里是50万年前周口店猿人聚集地,周朝时叫蓟城,春秋战国时是燕国,有秦长城、汉古墓,隋唐时有大运河通州码头,到宋朝、辽、金,都曾留有重要遗址,如房山金陵。元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定都*;明朝永乐四年(14*年)建*宫殿,14*年完成,14*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入*,在*建有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建都*,太宗皇太极1626年即位,16*年死于*,清入关第一位皇帝福临16*年即位(顺治),其叔多尔衮摄政,16*年灭明建清,统一中国。从顺治开始尊孔崇儒,委任汉官;16*年圣祖康熙开始修建圆明园、颐和园、三山五园;直到订立丧权辱国条约、办洋务、废科举、兴新学、练新军、建水师;到19*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吴佩孚、、、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名人生活、工作、学习在*。孙中山19*年病逝于**路23号,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努力”的遗嘱。*,这么古老、厚重、庄严的历史文化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

*的坛庙,是*元、明、清中国帝都乃至整个中国的最高物质文化象征,是用建筑的形式表现中国主体文化的优秀典范和结晶。天坛——至高无上,天公、天子、皇帝祭天的场所;地坛——大地乃万物之母,天公地母,敬天、敬地、敬祖宗,乃皇帝祭地的场所;日坛、月坛——天地日月阴阳交合,祈求天地日月保佑万世平安。先农坛——中国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皇帝亲率百官祭神农观耕天下,祈盼丰收的场所;社稷坛——东西南北中,五色土,祈盼国泰民安,一统万年青。孔庙——是祭祠孔子的场所,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建儒学,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大中华的主体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部《论语》传承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做人做事的至理明言。历朝历代忠孝治天下,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正如孟庙中所说“继往圣,开来学”,继往开来的中国,在文化上仍然要学习、研究、传承孔学,并把孔子文化和做人、做事联系起来。国子监辟雍——是皇帝每年向四品以上京官和学生讲学的场所,是皇帝亲自宣扬儒学之处。历代帝王庙——从恢宏的古建筑中看到五千年来的帝王和朝代传承,其实反映了后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尊敬,是专门宣扬帝王创造历史的场所。所有坛庙均归礼部所辖,而*坛庙规制在全国最高。

收藏范文篇9

关键词:弗利尔;艺术收藏;中国艺术史书写

一、弗利尔的“铁轨缘”和“中国结”

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曾说:“建成世界上首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是美国人民在19世纪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堪比赢得南北战争和废除奴隶制度。”铁轨造就了美国的镀金时代,在当时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形成了诸多的多米诺效应。其一,19世纪80年代,美洲大陆的小麦开始涌入全球市场,世界谷物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这一事件削减了英国土地贵族的收入,促成家传艺术品的拍卖销售,其中包括全球瞩目的中国瓷器。其二,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铁路革命,就在美国的横贯线竣工后几年,俄国建成了全球最长的跨西伯利亚的铁路,中国也被裹挟其中。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工人惊醒了沉睡于地下的诸多古代贵族墓葬,源源不断地将高品质的文物送进艺术市场,因此激发和培养了美国富裕收藏家对亚洲文物的澎湃热情。查尔斯•朗•弗利尔是其中最耀目的标杆,他以铁轨起家并坐上火车开始他的亚洲探宝之旅。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LangFreer)185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金斯顿市,他的父亲是一位家畜饲养员和驯马师。弗利尔14岁辍学,在金斯顿——锡拉丘兹铁路公司觅得一份出纳员的差事。作为底层的工薪阶层,他以过人的聪颖赢得上司弗兰克•赫克的赏识,并在公司前往底特律后,将他带入美国“美国半岛车厢厂”的管理层。这家公司兼并了十几家同行,很快异军突起成为“美国车厢与铸造公司”。该公司成为美国火车车厢的全能制作商,弗利尔也逐渐成为冉冉上升的底特律高管,并无可救药地倾心于收藏。他的收藏在19、20世纪之交属于绝对的另类,当时美国富豪们竞相追逐的外销瓷,他对此并无兴趣,他更为倾心的是挑战主流,树立中国绘画的经典。

作为门外汉的弗利尔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收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结交的具有汉学背景的古董收藏家。福开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以当时对中国文物和古代文献的了解,无人能与北京传教士出身的艺术专家福开森相比,弗利尔对他的尊重无以复加。1913年,福开森受人委托,将挑选的一批中国艺术品运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该馆员工对那批藏品表示失望,幸运的是,弗利尔拾得缺漏,他最终买下了《洛神赋图》,以及被大都会博物馆质疑的福开森其他藏品。今天这些藏品成为弗利尔美术馆的镇馆之宝。1923年,弗利尔美术馆开馆,拉吉成为创始馆长,弗利尔的珍藏总计15434件,分为几个部分:1270件惠斯勒的绘画、素描和雕塑,以及其他绝大多数属于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中国藏品3399件;日本藏品1937件;埃及文物1095件;朝鲜藏品471件;近东藏品5847件。弗利尔曾经认为他收藏的艺术品已经完美到不需增添。在他去世前夕,他改变了决定。他修改了自己的遗嘱,除了美国绘画部分,允许博物馆对其他相关收藏继续耕耘。弗利尔美术馆终于获得了发展的权限和空间,到上世纪80年代,馆藏文物不断扩充,以藏品的丰富和精美著称于世。尤其令世界侧目的是中国文物几乎占了该管馆藏数量的一半,仅书画就达1200余幅,位居为美国之首,成为西方艺术史学界研究中国艺术史的重镇。

二、弗利尔美术馆与中国艺术史的书写

高居翰(1926-2014)作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曾长期担任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一生潜心于中国古代绘画。2010年,史密森尼学会授予其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以表彰他对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的杰出贡献。高居翰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得到在弗利尔美术馆工作的机会。他凭借弗利尔美术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努力,在美术馆和艺术史研究之间建构了微妙而有效的联系。

弗利尔先生对自己创建的博物馆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文物一旦入藏就不得被移出博物馆建筑之外,因此博物馆特别重视对文物进行图录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任职期间高居翰对馆藏文物细致地进行图录标注,并对绘画作品进行全方位地视觉认知和分析比较,在读图的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即以视觉研究为中心的艺术史研究方法。美术馆作为视觉资料重要的收藏地和展示地,成为像高居翰这类不能亲临中国大陆的美国研究者接触研究对象的最便捷途径,是他们进行中国艺术史书写的第一手资料。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促动下,高居翰先生于1960年出版《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该书在当年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其早年的成名作。在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100幅高清版画作,融合传统汉学和艺术史风格分析的方法,为读者营造出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倾听画作解释的阅读体验,尤其强化了图画和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翻阅中译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种方式对读者阅读提供的助益。图画和对图画的解释一定是在读者最容易找到的位置,直接对应绝没有错位或是隔页。这些举措对减少美国民众的理解偏见,消弭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隔阂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陌生的美国受众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情。高居翰先生所倚重的艺术史风格分析方法改变了惯常的形式分析的路数,他不仅仅在画法、技巧上停留,更是将时代背景、艺术史知识、主题、内容等都融进中国绘画创作的全过程,经过复杂的经营和酝酿,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独特的视觉语言。这种视觉语言的完整呈现确立了属于高氏特有的以读图为主的风格主线,并成为其后系列研究的体系之一。在100幅精选拍摄的画作中,来自弗利尔美术馆的有17幅之多,弗利尔收藏的中国绘画构成了著作中论述中国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多幅作品对于正统美术史而言是相当有力的完善、补充甚至是修正。弗利尔的中国收藏促进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

以早期人物画为例。张萱最著名的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出游图》,画中用工笔重色对唐代宫廷妇女的服装、服装的图案花式、面部特征及妆容都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反映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最巧妙的在于张萱对人物布局空间的安排,他把四个主要人物安放在一个想象的菱形四角上,由此达到在平面的构图中建立深度的效果,真是妙不可言。周昉,诚如知名美术史家所言:“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所画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弗利尔收藏的《内人双陆图》作为反映唐代宫廷妇女闲逸生活的人物画,在沿袭张萱的构图、线条、色彩等的基础上,加入了疏离的艺术表现方法。图中两名仕女在玩双陆棋游戏,另一名仕女靠在女仆的肩上旁观。画中人物的共同特征是面无表情,作为传情门户的眼睛却在人物之间建立了某种心理上的意义。那位被靠着的女仆的眼睛看向画面之外,和画面的观者形成目光的交流。日常生活是波澜无惊的,但画面营造的氛围却让人感知到某种不可言说的况味,高居翰则认为是“一种经常在中国早期文学艺术中出现的,强烈的感觉到时光悠忽无常的本质”

。这在多年以后福柯论画的文辞中我们再次找到了借助外观、凝视等手段对画面进行分析的方法。跨越时空的巧合,让我们感知到的是处于盛世的周昉那种超越时代的悲悯之思。再如对于浙派始祖戴进的认知和评价。戴进早年作为宫廷画家,后弃职离去,他回到杭州,想以作画为生,却不遂心意,终因穷困而死。早年的代表作《春游归晚》作于朝廷奉职期间,是一幅专为皇帝而作的精致作品。画中处处表现着繁琐和细腻,前景中呈现的是形色匆匆的路人、带着书童晚归的书生、提着油灯匆忙开门的仆人、荷锄而归的农人、在岸边赶鹅的妇人。这些画中的人物被置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江南风景中具有非常强的叙事性。中景使用细腻的渲染,将山峦和佛庙亭阁笼罩在一片晚霞中。迷雾之外还有远山和攒簇的密林。这可以看作是戴进的应景之作,而真正显示出非画院风格的作品则是《渔人图》手卷。速写式的艇舟和舟中的人物用粗笔快写而成,在描绘树丛、芦苇、岩石和水洲时使用了简洁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将动感显现殆尽。对于人物姿态的把握,更是展现了娴熟的技巧,在狭窄的画面上呈现出无限的自然,让人感到淋漓畅快。最能领戴进绘画之神韵的是他的追随者吴伟。吴伟一方面喜欢炫富式的狂放画风,另一方面则是紧密追随戴进在《渔人图》中展现的画法。只是在背景的处理中以印象派的画法进行处理,淡赭石色和淡靛青色浸染在片片墨点上,产生了令人惊诧的层次感和明亮度。对图中人物的处理,让他们多了热闹与诙谐。

他们聚集在苇草丛中的舟篷里,把酒言欢,赤身的童子怡然自乐,最难能可贵的在于一名高士正倚着楼窗,闲逸地观看一幅渔乐图,俨然是图画的超叙事者,让人感到妙笔生辉。高居翰以入藏弗利尔的戴进画作为中心,承上比较出不同于传统画史中对戴进的画风分析,启下则以追随者吴伟为例探讨同为浙派的风格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晚明的批评家责备浙派,主要针对它的矫揉造作,但是他们的批评豁免了戴进和吴伟,原因恰在于他们的画作中保留了自然和天真。最后,针对创作特定主题的绘画的研究,加深我们对作品的创作处境和意义架构的了解,从而超越传统国画鉴赏专注的实践分期及真伪问题。弗利尔美术馆收藏了一副金农(1687-1764)的作品《梅树花开》,立轴,纸本设色,130.3×28.5cm。按照传统对于梅花在枝头开放的理解,我们将绽放的梅花视为高洁的象征,又因其经历过寒冬之后依然怒放,更多地被赋予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等内蕴。对这幅画也一直倾向于用常规的含义解读图像。但当我们仔细阅读题识之后,我们知道金农的这幅作品是要祝贺一位朋友新近纳妾,画中红的梅花比喻美女涂过胭脂的面颊,大片绽放的梅花则是祝贺朋友保持旺盛的精力,并在题词中直接明示出这幅画作收取的费用。回顾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18世纪的扬州,文人业余画家对于艺术作品商业价值的追逐成为心照不宣的规则。我们所熟悉的郑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为其作品制定了公开的润格,他相信公开地将作品出售给雇主,比起自己依附于某个富有的赞助人并遵照其吩咐作画要体面得多。

凭借这种方式画家金农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很好地维系着平衡,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履行儒家思想的行事规范,一方面谨小慎微地通过绘画改善生计,在不大情愿公开承认的尴尬中努力地创作,他们体现出的屈伸精神让人无限感慨。高居翰在他执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论系时,迈克尔•巴克森德尔、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T•J•克拉克等一批西方艺术史论的知名学者引领了“新艺术史”的研究风潮。这些方法在高居翰先生以形式分析作为主导研究方法的《图说中国绘画史》中已经初露端倪,并显示出鲜活的学术生命,引出许多引发共鸣的话题。《图说中国绘画史》的成功一方面源于高居翰先生的学术信念:他坚持认为画作首先是图像,应当诉诸视觉研究的范畴,摒弃画论对研究图像本身带来的束缚,摆脱艺术史对历史、文学史的依赖性,让图像说话,让视觉材料成为主角;另一方面在于许多收藏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公诸于世,博物馆的展示和研究功能再次显现出强大的魅力。美国主要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开始成形,中国绘画的傲世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向学者开放,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出繁盛的学术成果。除了《图说中国绘画史》之外,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还有1946年出版的《罗冶馆长任内入藏的中国青铜器》,1967年由波普、巴纳、高居翰倾力合作的煌煌巨著《弗利尔青铜器》更是为人称道。其中“图录”和“年表”部分由他编写。此项研究成果的出现源于弗利尔美术馆中丰富的青铜器收藏。在弗利尔的青铜器展厅,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制品依次排列,其中的“子乍弄鸟尊”“错银几何纹青铜扁壶”“令方彝”“夔纹象尊”等收藏更是耀世之物。弗利尔美术馆器型之多样,纹饰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还有佛像等工艺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艺术史的书写提供了叹为观止的视觉形象。

三、透过弗利尔的收藏看中国

艺术史的书写1563年,被称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在佛罗伦萨建立了第一所美术学院,学院聘请科西莫•德美第奇大公和米开朗基罗作院长。他建立学院的初衷是提高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同时提供训练的场所。“瓦萨里模式”得到欧洲各国的效仿,由此,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在学院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精研雕塑成为追摹古代艺术的手段,并以此作为创作的方式。由此,以视觉方式呈现艺术史的方式得以传承。如今大多数博物馆通常会对馆藏的艺术实物按照线性的编年次序进行陈设,编年应该被视为组织艺术品陈列的基本方式。相应地,我们也不难发现编年也是艺术史书写的基本方式。寻觅历史的发展轨迹,美国收藏家弗利尔的中国艺术收藏独树一帜,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他传承西方艺术史呈现的视觉模式,开启了从卷轴画研究中国画史的先河,在西方艺术史的研究历程中注入鲜活的东方元素。2018年艺术史与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包括西方博物馆和中国重要博物馆的艺术品收藏、展览特点、博物馆的艺术藏品对艺术史研究的作用、艺术史研究方法与博物馆藏品研究之间的关系。这是国内学界首次就收藏与艺术史研究举办的专业学术研讨会。弗利尔的收藏和高居翰的中国艺术史书写则为此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案例,再次彰显出博物馆藏品对于艺术史研究的推动作用。它必将引领和启发未来的艺术史书写走向更为细致、真实且还原情境的专业之路。

目前,在欧美博物馆的收藏及其展览日益受到美术史和历史学界的重视。弗利尔的收藏策略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每一个博物馆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其收藏和项目服务于鲜明的社会利益。建立个性的博物馆收藏是艺术史书写的前提。对此,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认为:“几乎每一个值得看的展览都有两面的元素……一种强烈的内部吸引产生惊叹(诗学)……然后产生共鸣(政治学)……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穿越惊叹到共鸣,比从共鸣到惊叹更容易。”他所倚重的是观展过程中文化能量在展品和观者之间的流通,流通的效果可能溢出展示对象的力量,进入更广阔和复杂的能量场,从而激起更有活力的文化变革。这就改变了传统博物馆以康德哲学静观审美状态为集中代表的观看模式。而格林布拉特论述以上观点建立的前提则是博物馆个性的建立和追求,弗利尔美术馆做到了。弗利尔先生以其商人的敏感和审美的独到奠定了弗利尔美术馆的品位。高居翰先生在原材料中挑选出上好的食材,添加了诱人的调味剂,呈现给世人的则是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国古代绘画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英)张弘星.展览:一种不同的艺术史[J].装饰,2018(1):33.

[2](美)卡尔•梅耶,谢林•布莱尔•布里萨克.谁在收藏中国[M].张建新,张紫薇,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16:149.

[3]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73.

收藏范文篇10

一、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取证要求

电子证据,除具备一般证据的客观性和合法性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证据属性的多重性。

由计算机提供的电子证据具有视听资料、书证、物证等多重证据意义。

电子证据的视听资料意义,是指电子证据能够通过计算机输出的画面、声音来证明案件事实。例如:影视画面可以证明历史现场情况;声音则可以证明谁在什么场合说了什么话等。

电子证据的书证意义,是指电子证据能够通过计算机输出的文字、数字及符号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例如:电子书信、软件、电算化资料[1]等都具有书证意义。

电子证据的物证意义,是指电子证据能够以其被储存的位置、方式以及载体的外观形象来证明案件事实。例如:电子证据被储存在不同文件夹中,可以证明存储者对计算机文件的理解、使用意图;电子证据被储存在计算机硬盘中或是被储存在软盘、光盘、磁带中将会证明这一证据文件的是否被拷贝等事实;软盘、光盘等电子证据载体的外观形象,可以证明其是否受到物理破坏的事实。

电子证据属性的多样性,要求取证人员在收集电子证据时,要注意到电子证据的不同证据意义;在固定电子证据时,应当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及电子证据的用途,采取相应的证据固定方法。例如:仅需要电子证据的书证意义时,只将电子文件[2]打印成书面文件即可;而如果需要其视听资料意义时,则应当采用拷贝、拍摄等方法进行固定。

2.证据内容的可修改性。

计算机储存的信息是可以被修改的。电子证据可修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数据信息在被作为证据固定前可能已被修改,因而当其被作为证据固定时,其内容已发生变化,造成所取证据的失真;二是,采用拷贝方式收集的电子证据,从证据固定到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被修改,造成其在被使用时的内容与原证据内容不符。同时,司法实践中由于存在着后一种可修改性,在庭示证据[3]时辩方会就证据是否被修改提出质疑,而控方如提不出未进行修改的证据,则法庭会不采信该证据。

电子证据内容的可修改性,要求取证人员在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时,一是要注意收集和固定有关数据信息形成时间方面的证据,如计算机中有关该文件形成时间的记录,与其他有关该信息形成时间的证据进行比较,确认该数据信息是否被修改过;二是注意对电子证据内容的现场固定,如通过现场录像、现场打印等方式进行可视性固定。

另外,电子证据被作为视听资料使用前,检察人员应当注意对电子证据内容的审查,防止在出庭时出现差错。

3.证据内容的可灭失性。

计算机储存的信息会因人为删盖、病毒感染、物理破坏等原因灭失。

电子证据的可灭失性,要求取证人员在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时,一是一但发现电子证据,应当立即收集,防止证据被毁灭;二是在计算机中未发现原有文件时,应当及时通过电子证据专家组查找原因,判明能否恢复;三是尽量采用现场打印的方法收集电子证据;四是如果采取拷贝方法收集电子证据,应当现场检查拷贝质量,防止因拷贝了病毒等原因打不开所收集到的计算机文件;五是存放和使用存有拷贝证据的软盘、光盘、磁带时应当注意安全,例如,存放时应当远离强磁场,使用时应当注意计算病毒的检测。

4.证据的技术性。

电子证据的技术性主要表现为:①计算机储存的信息是通过特殊技术方法形成的;②很多情况下,发现、收集、固定和使用电子证据需要一定计算机技术;③数据信息据中的软件能够以其特定的技术性语言来证据案件事实。

电子证据的技术性,要求取证人员应当了解或通晓计算机技术,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收集证据,查案情。

电子证据的技术性,还要求在涉及与软件的制作、使用等专门性问题时,应指派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计算机学定。

二、电子证据的简单取证程序

简单取证,是指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的数据信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活动。对不涉及计算机使用或维护人员的犯罪案件,可以采取简单取证程序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

取证时,首先由提供证据单位的计算机操作人员打开计算机,查找所需收集的证据。当找到证据时,取证人员应当通过显示器观察和确认该文件的形成时间。然后由操作人员打开文件,由取证人员确认该文件系所要收集的证据后,采用相应的方式予以提取固定。在查找证据过程中,如遇文件找不到或打不开等问题,应及时通知电子证据专家组予以协助。

常用的固定电子证据的方式,有打印和拷贝两种。通常情况下应当采用打印方式,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只有在文件较多不方便现场打印的情况下,才可以单独使用拷贝方式。

采用打印方式取证,是将计算机文件打印到纸张上。打印文件时,取证人员必须现场监督打印过程,防止计算机操作人员在打印过程中修改文件。打印完毕后,可以按照书证的固定方法,予以固定,但应当注明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如存放于那个文件夹中等)。

采用拷贝方式取证,是将计算机文件拷贝到软盘、光盘中。取证人员应当自备计算机,拷贝后,将软盘或光盘插入自备计算机中进行检查。首先进行病毒检测,然后打开文件检查拷贝的质量。如通过检测发现病毒,则应当先消毒,后打开文件检查。

无论采取那种取证方式,在固定证据后,应当现场制作检查笔录。检查笔录主要记载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情。包括:①案由。②参加检查的人员姓名及职务。③检查的简要过程。主要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及检查顺序等。④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⑤取证方式及取证份数。⑥参与检查的人员签名。

三、电子证据的复杂取证程序

复杂取证,是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的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活动。

对涉及计算机使用、维护人员的犯罪案件,应当采取复杂取证程序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

复杂取证程序包括:

1.现场检查与现场访问

首先,由计算机专家检查硬件设备,切断可能存在的其他输入、输出设备,保证计算机储存的信息在取证过程中不被修改或损毁。

与此同时,侦查人员应当询问计算机使用或维护人员下列问题:

⑴有无为计算机设置密码及密码的组成。

⑵计算机的软件情况:①已使用的软件有哪些;②软件的来源,如软件是购买的还是自行设计的等;③软件的维护情况,例如:由谁负责软件的维护、调整,对软件作过哪些修改等。

⑶计算机的使用情况:①如何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管理;②谁能够打开并使用计算机;③计算机是否出现过影响或可能影响文件质量的故障(如病毒感染等),故障是如何解决的。

⑷案件所涉及的资料存放于存储设备的什么位置,有无备份。

对计算机使用者拒绝提供密码的情形,可考虑由计算机专家解密,但由于解密工作可能会对计算机储存的资料造成损害,因而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应当十分慎重。

检查计算机文件时,计算机专家应当注意对隐蔽文件的查找。

有备份的,应由计算机专家同时检查备份文件,查明备份文件与原文件是否一致。

2.提取证据

按照前述方法打印和拷贝计算机文件,固定电子证据。

如发现在备份文件与原文件不一时,应当同时提取备份文件。

3.电子证据内容涉及电算化资料的,应当由司法会计专家对提取的资料进行现场验证。验证中如发现可能与软件设计或软件使用有关的问题时,应当由司法会计专家现场对电算化软件进行数据测试(侦查实验)。经测试确认软件有问题时,则由计算机专家对软件进行检查或提取固定。

4.制作检查笔录

除前述检查笔录的内容外,对解密、数据测试等过程也应当作出详细的记录。

5.对复杂取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检查前应当有所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例如:①考虑到计算机操作人员可能不提供密码,计算机专家应当携带解密工具;②对可能需要进行数据测试的,司法会计专家应当携带事先制作的测试文件。③必要时,可以指派视听技术人员对取证及软件测试过程进行录像。

四、与电子证据相关的几项工作

1.建立电子证据专家组。

地市级检察机关应当建立电子证据专家组,以便进行复杂取证工作。

专家组成员通常由六人组成。其中,通晓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专家两名;熟悉电算化程序的司法会计专家两名;熟悉计算机作案手段的侦查、公诉人员各一名。

2.制定电子证据的取证制度。

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了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使用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检察机关有必要建立电子证据的取证制度,以规范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活动,使办案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到电子证据,也为电子证据的在法庭上的合法使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