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7:22:08

手部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40岁。伤因:冲床轧伤6例,注塑机或重物压伤4例;损伤部位:示指离断伴虎口软组织4例;示中指掌骨段离断伴手掌部软组织缺损3例,其中1例食指指体完整,2例中指指体完整;环小指掌指关节撕脱离断3例。均采用废弃指剔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皮瓣面积为2.5~3cm×4~5.5cm。

1.2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妥后,常规消毒清创后,首先在供区找出了供吻合的指动脉及小静脉、指神经,标记备用,测量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和形态。切取废弃指的剔骨皮瓣,于非优势血管侧沿正中线切开,沿肌腱表面将指骨及肌腱剔出,注意保护皮瓣的血管、神经。皮瓣覆盖创面后,动静脉吻合比例为1:2,尽量多吻合皮瓣内神经,以恢复感觉。若皮瓣内无动脉可修复,则行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近端的皮下静脉与患指动脉近端吻合,皮瓣的近端静脉与患指皮下静脉吻合,即静脉动脉化,一般多吻合2~3根静脉[1]。

1.3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2岁,于2010年10月左手被冲床压砸致伤。示中指掌骨中段离断伴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食指指体完整。手掌部软组织缺损,掌骨骨折端裸露,伤后1小时入院,在臂从神经麻醉下行手术,彻底清创。因示指近节毁损,残指无原位再植条件,故于第2掌骨颈处以远去除,修整骨残端,清创中指桡侧创面,中指桡侧至示指残端处残留创面约3.8cm×2.2cm创面,骨与肌腱外露,无再植条件,将示指残指于桡侧正中切开,剔出指骨与伸、屈肌腱修整成带神经、血管的游离皮瓣约4.0cm×2.5cm。在显微镜下分离、清创、标志出指动脉1根,静脉2根及指神经,将皮瓣总覆盖于创面,缝合,在显微镜下行中指桡侧指总动脉与皮瓣动脉端吻合,指背静脉2条与皮瓣静脉端吻合。桡侧指神经与皮瓣神经外膜吻合,术后皮瓣血循环良好,给予石膏托制动,三抗治疗1周。术后2月随诊,皮瓣成活,外形、质地、厚薄均良好,感觉恢复满意,患手外形及功能良好。见图1~3。

2结果

10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1年的随诊,皮瓣的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满意,有出汗,两点分辨觉8~10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2],均为优级。

3讨论

手部范文篇2

关键词:手;艺术创作;珂勒惠支;丁绍光;标识

人类进步的标志是发明和使用工具,对工具的操作离不开双手,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人类通过双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手通常也是艺术家表现的重点,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手的重点表现,反映出对象的性格、生活背景、职业和经历,在对手部的处理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通过比例放大,夸张变形,突出手的造型特点;有的通过明暗对比,突出手的结构特征,给人以坚实有力的强烈感受;有的通过流畅柔美的线条,表现出手的纤细柔软,好像有故事从手中娓娓道来。而在现代设计中,通常会对手的造型进行提炼概括、装饰变形、打散重组等处理,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需要的作品。

一、中外美术作品中“手”的表现

(一)丁绍光工笔重彩画手部装饰变化

丁绍光先生的工笔重彩画,以其浓郁的装饰美感,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画面中洋溢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享誉世界,连续三年被联合国聘请为代表画家,为联合国的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美术家张仃老师在观赏了丁绍光的作品后,评价道:“世济其美,意气如云”,他的作品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为题材,通过对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出浓重悠远、深入肺腑的美感,上感天地,下动人心,使每一个看过他画面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产生心理变化和强烈共鸣。他的作品吸收了中国古典和民间艺术,广泛汲取并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精华,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笔力刚劲、流畅。他用连绵不断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造型,夸大手部、脚步、腰部比例,将线条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静夜思》(如图1)中,少女的双手托于下巴之下,环抱双膝,坐在夜晚的树丛中,眼神淡定,陷入深深的思考,给人以安详宁静的美感。在表现方法上,画家运用流畅、粗细均匀的线条,勾勒出手部的造型;在比例上,夸大手部的尺寸,使线条可以清晰地描绘手部的每一个结构转折,左手轻放于右手之上,右手轻轻依着下巴,手指修长而纤细,舒展放松。正是通过放大手部的尺寸比例,使线条能够充分表现。因为线条是具有一定长度的造型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点的轨迹,具有方向感和形态,线比点更具有感情,能对人的思想意识起作用,使人产生心理变化。在丁绍光的工笔重彩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线条的运用,也是画面的风格所在,为了充分地表现线条的美感,特别夸大手部的比例,使线条能够充分舒展,婉转曲折、连绵不断,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线条的装饰美感。他对手部的拉长处理,可以说是使线条在整个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的绝妙方法。正是这挺拔、流畅、清晰、均匀和繁复的线条,给画面注入了无限的装饰美感。

(二)珂勒惠支黑白木刻中的手部表现

珂勒惠支是德国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她的黑白木刻作品醒目、简洁、强烈,删减了多余的细节,只留下有关主题表现的部分,主题突出,黑白对比强烈,让人印象深刻。其作品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在她的作品中反映出深切的母性关怀,表现出她对社会底层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她站在母亲、女性的角度,塑造了许多穷困、饥饿、反抗、斗争的艺术形象,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饥饿、死亡和恐惧[1]。在她的黑白木刻中,巧妙运用黑白关系,结合光影表现,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直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在画面选材方面,作者也删减细节部分,着力刻画面部和手部,在她的作品《自画像》(如图2)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画面中,憔悴无力的脸庞掩映在布满沧桑的手掌背后,花白飘零的头发随意散落着,面容流露出岁月的沧桑,布满青筋的大手坚强而有力。此刻,手不再只是身体的一部分,而是一切行为的象征,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含义,手创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同样可以制造灾难,僭越文明[2],在巨大的历史不幸面前,又是那么无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抗、斗争、饥饿、穷困遍布整个德国,人们生活在疾病困苦当中,珂勒惠支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以绘画为手段,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人民的呼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呼吁和平、安宁和幸福的生活。在她的自画像中,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通过对手的刻画和塑造,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表达了“母亲”想用一双有力的大手,给人们带去保护、帮助和关爱。但面对巨大的不幸,个人的力量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复杂而矛盾的情怀让所有看过珂勒惠支自画像的人都记忆深刻。

二、现代标识中手的运用

在现代标识设计中,以手为创意灵感的logo众多,通过手部造型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内涵,手成为一种载体,表达设计师的意愿,有着深刻的寓意。如2016年奥运会西班牙马德里申奥标志(如图3),图形为一个伸开的手掌,手掌内部的五种颜色代表着奥运五环,整个标志象征着多元文化融合的马德里,也代表着马德里伸开热情友善之手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设计师通过一只张开的大手,表达了丰富而多元的内涵。再如以手为造型的经典之作——图2《自画像》珂勒惠支图1《静夜思》(局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如图4),运用正负形设计,外部为爱心形状,内部为一只伸开的手,同时也是一只鸽子的造型。意为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献出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和“团结互助,共创和谐”的主题。整个标志造型简洁,形象清晰明了,图形表现贴切准确,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在这个标志中,手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宗旨。1999年世界昆明园艺博览会标志(如图5),让所有人都耳目一新,抽象的手部形状由每个局部图形组成,手掌中间为一朵盛开的花,整个标志表达了星、云、气、风的运动,用手托起生命之花,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一图多义,“以义象形、以形举义”,很好地诠释了园博会的主旨。

三、现代图形设计和招贴海报中手的表现

图形设计通过构思用以说明某种信息、思想和观念,是促进传播的视觉符号。图形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说明性,设计师进行图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传播,通过对图形的大量复制来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以期为传播对象广泛接受。图形设计通过置换、共生、矛盾、渐变等方式,对图形进行再创造,呈现全新的视觉效果。如将扳手的一端置换成手(如图6),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联系,都具有功能性,将扳手的把手与人的手部衔接起来,表达两者之间的一种共通性,通过“移花接木”,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在招贴海报中,德国当代著名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就经常在其作品中运用手的形象,表达尖锐讽刺的主题,很有个性。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都和音乐盒戏剧有关,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和各种奇妙的组合,使作品产生丰富的内容和视觉张力,把并排的手指与钢琴的键盘(如图7)联系在一起,钢琴弹奏离不开手,手的造型又和钢琴琴键存在外形相似的联系。通过两种元素的组合,体现了两者的协调性,从视觉效果上看,将手融入戏剧主题创作中,通过手带来的丰富印象,表达了喜剧的丰富多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手在传达情感方面的重要性,汉语中也有“国手”“买手”“牵手”“举手”等词语。手可以创造和改变世界,人们通过双手辛勤的劳作,实现丰衣足食,创造美好家园;也可以摧毁一切,制造灾难和不幸。因此,我们应该把手的力量发挥在积极正向的一面,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在艺术创作中,手常常是艺术家表达的对象,或仅用一双手作为整个画面的内容,或和人物肖像等其他形象同时出现。艺术家们十分重视对手的表现,通过对手的刻画,反映出个人情感,表达独特的内心感受。在表现方法上,更是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使手的艺术效果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方面,加强对手部表现的重视和理解,将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可以说,对手部表达的重视是提高作品表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手的细心描绘,注入了艺术家足够的情感,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刻刀下呈现的人道主义关怀:评德国女性画家柯勒惠支的版画艺术[J].池州学院学报,2009(1):105-108.

手部范文篇3

【关键词】桡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需要用皮瓣进行修复。随着对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详细解剖研究的基础深入,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从2000年2月~2006年2月以来,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0例,皮瓣全部成活,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6岁。机器绞轧伤15例,切割伤9例,交通事故4例,烧烫伤瘢痕挛缩2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肤缺损13例,拇指尺背侧皮肤缺损9例,食、中指近中节皮肤缺损8例,合并肌腱损伤13例,合并骨折6例。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19例。

1.2手术方法:皮瓣切取时不驱血,在电脑止血带下进行,皮瓣位于第一掌骨的桡背侧,以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轴,在轴线上按受区缺损面积设计皮瓣,以拇指掌指关节的桡侧为旋转点,皮瓣的桡侧至大鱼际肌的边缘,尺侧至第一掌骨的尺侧缘,近端位于桡骨茎突以远,远端至拇指的掌指关节。首先在皮肤缺损处获取缺损的形状皮样,以旋转点至皮肤缺损的近端长度为皮瓣的蒂长,将获取的皮样置于皮蒂的近端,以皮样切取皮瓣。首先作近端切口,在拇短伸肌的尺侧找到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桡侧支并向近端游离一定长度,然后将整个皮瓣于深筋膜下切取,至大鱼际肌表面时,在肌膜下切取。皮瓣面积略大于创面3~5mm,皮神经要保留在皮瓣内,皮蒂筋膜的宽度与皮瓣的宽度一致,因皮神经干有纵行的皮神经旁血管网及皮神经干内血管网,并支配营养附近的皮肤,所以术中不用分离血管蒂。然后,切开旋转点与皮肤缺损之间的皮肤,沿真皮下向两侧分离约1cm,将切取的皮瓣旋转180度后移位于受区缝合。有需要时可将皮瓣内皮神经与拇指的指固有神经缝合。

2结果

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最大为5.5cm×3.5cm,最小为3.5cm×2.5cm,皮瓣平均蒂长7cm。5例皮瓣边缘出现青紫,其中4例拆除缝线后皮瓣血供好转,1例远端发生1cm×0.5cm区域坏死,经2周换药后伤口愈合。本组患者6例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3例。术后3个月X线显示骨折临床愈合。12例患者行皮神经吻合成功,其中6例恢复受区保护性感觉。本组供区直接缝合18例,全厚皮片移植覆盖12例。全部病例获4个月~16年随访,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须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发生,无痛性神经瘤发生。

3讨论

依靠皮神经血供为成活基础的新类型皮瓣,于本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见诸报道[1]。此类皮瓣的血供可靠,且有重建创面感觉功能的条件,可顺、逆行移位,有些部位甚至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所以近年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研究发展较快。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按皮神经的分布区域作为皮瓣供区设计方案的依据。血供来源是皮神经节段动脉。所以沿皮神经干的两列纵行链状吻合血管,是保证远距离供血的主渠道。这两个供血主渠道是:(1)皮神经旁血管网,由节段动脉链状吻合构成;(2)皮神经干内血管网,由神经营养动脉上行支吻合构成的外膜动脉。上述两纵行主要渠道都有无数侧支与邻近皮下结构的血管网相沟通,这就是沿皮神经干两侧较大面积皮瓣能够成活的血供形态学依据[2]。

由于创伤造成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应用腹部皮瓣修复病程长,患者体位不舒适,外形臃肿效果也并不理想;而以尺动脉、桡动脉皮瓣切取修复创面虽效果好,但切取后对手部血供影响大,牺牲一条主要动脉,目前已不常使用,而手掌、手背及虎口区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者,使用桡神经浅支营养动脉皮瓣修复以上创面,操作简便,解剖位置恒定,在术口易于根据其体表投影寻找桡神经浅支,且血管蒂长短适中,位置表浅,加之鼻烟窝与虎口背部有丰富的动、静脉网,深部有桡动脉穿过,桡动脉浅支营养动脉在鼻烟窝有丰富的吻合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较少,皮瓣存活率高,由于桡神经浅支与其他皮神经之间存在分布区重叠,皮瓣切取后感觉障碍不明显,故使用桡神经浅支营养动脉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虎口区及附近缺损十分理想[3,4]。

桡神经浅支血供呈节段分布,下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茎突反动脉、肌支动脉。在桡骨茎突上方(5.5±0.3)cm处从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之间浅出深筋膜,下行1~2cm分内、外侧支。外侧支分拇指桡背侧皮神经、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行走于腕掌关节、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桡侧至甲根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行走沿第一掌骨尺侧、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尺侧至甲根部。第一掌背皮神经行走于第二掌骨、食指掌指关节、近节指骨的桡侧。内侧支分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别行走于第二、三掌骨,第三、四掌骨之间至指蹼间分支支配相对应的近节手指皮肤。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的营养血管来源于桡动脉、尺动脉、骨间背动脉、掌背动脉等,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并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该血管网为该复合皮瓣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依据[5,6]。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瓣靠神经营养血管内穿支动脉得到血供,由于该伴行血管细小,环绕桡神经浅支行走,为保护起伴行血管及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切取皮瓣的蒂部是最好的保留神经周围足够宽度的筋膜。本组病例中我们术中保留蒂部的筋膜约1~1.5cm宽,钟世镇等[7,8]提出沿皮瓣神经干内有两条纵行吻合血管:(1)皮神经旁血管网,由节段动脉链状吻合形成;(2)皮神经干内血管网,由神经营养动脉的上行支吻合构成外膜动脉,这两条纵行渠道都有无数侧支与邻近皮下血管网沟通,这就是沿皮神经干两旁有较大面积皮瓣能够成活的血供形态学依据。所以手术前须根据受区情况,先绘出皮瓣切取的范围,必须在深筋膜下连同主支血管及其周围的吻合网一起分离,以保证皮瓣血管的完整性,手术时跨越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时切口宜做成弧形或锯齿形,预防因疤痕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同时切取皮瓣时,尽量将头静脉保留至血管蒂中,最后可将其远端与邻近浅静脉吻合,这样可以减轻术后皮瓣的淤血,有利于皮瓣成活。

该皮瓣的优点:(1)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少,位置表浅,手术简便易行。(2)不牺牲主干血管,创伤小。(3)皮瓣的供、受区在同一区域,质地相近,厚薄适中,适合于手指创面的修复、拇指再造及虎口扩大形成。本组患者中无1例需要二期进行皮瓣修整术,术后均反映满意。(4)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

因皮神经多不与营养血管成束,切取时蒂部最好保持宽1~1.5cm并连同深、浅筋膜,以增加皮瓣的供血且避免损伤营养血管。此外皮瓣切取面积有限,使其适应证受到一定的限制,术后前臂疤痕影响美观,且可能存在桡神经浅支配区感觉麻木。

参考文献:

[1]王波,王达利.皮神经和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3:110.

[2]候春林,张世民.筋膜皮瓣与筋膜蒂组织瓣[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7.

[3]吕玉明,李健.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6:25.

[4]余国荣,奚翠薄,覃松,等.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35.

[5]金韵,王正东,关宝丽.桡丽经浅支血液供应解剖学研究与神经移植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46.

[6]李国建,穆立昌.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2(4):244.

手部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40例,女27例。年龄2个月~13岁。术前诊断先天性疾患如多指、并指等36例(53.7%);后天性疾患如手部疤痕、手外伤等31例(46.3%)。

1.2麻醉方法患者平卧,患肢外展,手掌向上握拳屈腕,使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紧张而显露。常规消毒后,在第2腕横纹(即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进行各神经阻滞。腕部正中神经阻滞: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垂直进针直抵骨膜,针稍后退,注药3~5ml。腕部尺神经阻滞: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垂直进针直抵骨膜,针稍后退,注药3~5ml。腕部桡神经阻滞:腕部桡神经并非1支,分支细而多,可在桡骨茎突前端做皮下浸润,并向掌面及背面分别注药,在腕部形成半环状浸润即可,共注药3~5ml。亦可酌情选择性阻滞1~2根神经。不合作者可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进行阻滞,局麻药用利多卡因,浓度为0.8%~1%,一次总量8mg/kg,药液中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如手术时间超过2h,局麻药可用0.25%布比卡因或0.25%耐乐品,一次总量2.5mg/kg。

2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时间最短26min,最长280min,平均45min。利多卡因一次用量最大8mg/kg,最小2.5mg/kg,平均5.4mg/kg,浓度0.8%~1%(1岁以下用0.8%)。利多卡因一次用药最长维持镇痛时间4h(3.2mg/kg),最短1h(3.6mg/kg),布比卡因一次用药最长维持镇痛时间13h(1.8mg/kg),耐乐品一次用药最长维持镇痛时间28h(1.7mg/kg)。麻醉不全1例,因腕部疤痕解剖变异所致,经静脉推注氯胺酮1~3mg

/kg或补充阻滞后,手术仍可顺利进行。67例中无1例出现并发症。

3讨论

此麻醉方法适用于各种局限于手部的手术,年龄和病变性质不受限制。当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手术时,如遇阻滞效果不全,可在术中进行腕部神经阻滞。于腕部阻滞正中神经、桡神经与尺神经很容易且麻醉效果好。因操作简单,故一般总有一个成功可靠的结果[1]。

由于紧靠肌腱缘穿刺,并且不用针探测神经异感,故67例中无1例出现血肿或刺伤神经等并发症。更无颈交感神经、膈神经或喉返神经被阻滞等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若腕部有严重疤痕致解剖变异,则不宜选择此种麻醉方法。如手术仅限于手的尺侧或桡侧,可酌情只阻滞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和正中神经。腕部桡神经并非1支,分支多而细,但阻滞的方法比较简单,在腕部做环行皮下浸润即可。又由于多数腕神经纤维通过腕背桡凹(拇指外伸时腕部桡骨侧可见的凹陷处),故应在此处做重点阻滞[2]。

参考文献

手部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注册护理人员120例。纳入标准: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在岗注册护理人员,不包括休假人员和实习同学,并排除手术室及感染科护士。其中男1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34岁,平均(25.02±2.3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88±2.11)年;职称:护士101例,护师10例,主管护师9例。

1.2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所有护理人员都进行医院感染控制,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教、行为教育与培训,2次/周,10min/次。要对每个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洗手要求进行考核;病区护士长和科内质量控制组加强检查与监督,督促护理人员培养正确的洗手行为并有身边榜样可参照。其次是积极提供小容量包装便携式的手消毒剂,以便在连续操作中使用,并且积极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收集干预前后的医医院感染染率资料,以了解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改善后医医院感染染率的变化。医医院感染染标准:依照卫生部2001年版的《医医院感染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本次调查中所有护理人员都积极纳入调查,调查有效率为100.0%。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医医院感染染率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6.7%,干预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对比时间点例数医医院感染染情况[例(%)]干预前1208(6.7)干预后1200P值<0.05

3讨论

医医院感染染也称院内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指任何人员在医疗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感染性疾病,其中多发于护理人员。在影响医医院感染染的因素中,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卫生设施和条件得到了广泛提高。洗手程序包括使用洗手液、戴手套、手膜,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并不高,特别是在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的洗手率较低,尤其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护士自身接触后的洗手也不理想。手部细菌数量随着照护患者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直接接触患者、气道护理、处理分泌物后,其手部带菌量会明显上升,为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与医医院感染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中,要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执行依从性,从教育入手,与感染专职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促进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换位思考,增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进而提高其手卫生依从率。加大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洗手液和含乙醇快速手消毒剂要进行全面积的普及,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不必要的接触机会,适当增加临床护理人员的人力配置。本文干预前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6.7%,干预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部范文篇6

关键词:开场画面;悬念;景别;分镜技巧

在电影中,开场画面奠定了一部电影的氛围、情绪及整个主题的基调,如何对开场画面设计分镜是导演初学者常常遇到的困境,“迷人”的开场画面,像魔术一样,既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进入情境,又能让故事跌宕起伏,使电影始终保持着吸引力。在经典电影的导演分镜中,笔者试着以11部经典电影的开场画面作为研究文本,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的分镜方式,从定场镜头引发人物的故事,在悬念中推进情节的发展。

1第一种分镜方式

在拍摄外景时,第一个镜头为远景,接着切换成全景,进而拍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他的作用是引导主人公的出场,随后主人公出场,主角的分镜方式一般是以近景/特写为主导镜头,按照“三角形”机位图至少拍摄其中两个机位,而这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一般是拍摄主人公的正面特写。在分镜之前,导演首先要熟悉剧本创作,在常规的剧作中,“远处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段话的定场镜头涉及到了场景的置换,从山的远景切至庙的全景,最后切至两个人的中/近景。在剧作中,电影中主角一般是从正面和侧面拍摄,按照希区柯克常规的拍摄技法,人们可以试着推理出一个基本的法则:先从人物的背面拍摄,随后切至成人物的正面,这种分镜技法能够制造悬念感。在漫画《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的出场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从无关紧要的人物入手,随后切入主角的背影,最后切至樱木花道的正面特写。在《卧虎藏龙》中,观众看到的镜头序列,首先是一座江南水乡的远景,紧接着画面变成江南搬运货物的全景,随后切入一个镖头管家的近景,随后是主人公李慕白的出场,采用远景拍摄,随后李慕白穿越庭院,均采用全景拍摄,一直等到他与俞秀莲坐下来促膝长谈之时,观众方才看到他的面部特写。这种定场镜头的拍摄方式拉长了悬念感,能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在电影《万箭穿心》中搬家的场景中,第一个镜头是武汉城市的众多楼房的远景,第二个镜头则为一座楼房的全景,随后切入马学武的镜头,画外音是站在楼下的李宝莉与搬家工人议价的声音,然后紧接着切镜头变成主角李宝莉。这样的分镜既保持了影片的基本节奏,同时也创造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2第二种分镜方式

场景较多为内景或者小范围的外景,将这个场景分切成具有标志性的空镜头,分镜多采用运动式的横摇镜头,或者拉/推镜头,然后切至人物的动作特写,一般是以手部特写为主,紧接着下一个镜头为无关紧要的人物的讲话,最后切至主人公的正面特写。在内景的定场镜头拍摄中,为了防止画面过于呆板无趣,一般是采用横摇镜头拍摄,这些镜头有利于“动接动”的镜头衔接,同时也增强了空间本身的趣味性。对内景的拍摄,多拍摄具有标志性的局部空间,通过分镜创造空间的概念。除了拍摄一个景深镜头,在分镜中,导演需要建立“以少胜多”的分镜意识,精准的分镜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此外,在影片中人物在空间内做小幅度的动作,导演需建立一个拍摄动作的主导性思维,镜头需拍摄人物的动作。在镜头中,主角进行转身或者以手部动作为主导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分切手部动作的特写,最后切至主角的面部特写;或者,从拍摄主角的面部摇至人物的手部特写,多采用从上到下的组接顺序,亦或者从下到上的分镜,从拍摄人物的手部特写摇至人的面部特写。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开场画面中,第一个镜头是苹果的空镜头,随后摄影机对焦一件衣服往后变为拉镜头,紧接着从苹果横摇到纸张上面。然后开始分切柯景腾的手部特写,他系领带、鞋带等一系列的手部动作,紧接着,切入配角“胖子”的近景,最后切至主角转身的面部特写。这组分镜是依照人物的身体作为参照物,采用自下而上的分镜顺序,不仅符合观众的日常生活的视觉逻辑,同时也建构了主角的趣味性和神秘感。在微电影《调音师》中,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钢琴的特写,第二个镜头是钢琴跃动的琴弦,第三个镜头是男主角的脚后跟背面的特写,随后切至他的背面腰部特写,最后接一个他正面的面部近景。这样的分镜技法,从背面转为正面,其画外音的叙述恰恰奠定了这部微型悬疑片的基调。在开场画面的拍摄中,当遇到拍摄非人物的特写时,比如拍摄运动的物体,镜头可以跟随某个具有标志性的物件的运动,从而勾勒出空间的形态,进而引出人物的出场。比如,在《阿甘正传》中,第一个镜头跟随着一根羽毛,观众几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全貌,此时,观众已在某一镜头中看到阿甘的全景,随后,镜头落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肩膀上,紧接着,当拍摄阿甘坐在椅子上等车时,摄影机从脚摇至他的面部,最后一镜则为阿甘从侧脸转为正面近景。这种定场镜头的分镜极具寓言性和童话意味,亦虚亦实,采用隐喻蒙太奇的分镜方式更加贴合主题。

3第三种分镜方式

非常规的分镜方式,在拍摄定场镜头后,分镜内容多为两个人在某一场景内进行对话,以人物的面部作为取景的参照物,一般拍摄以人物的眼睛和嘴巴为主导的大特写作为主导镜头,中间穿插手部的动作特写。亦或者镜头直接拍摄人的面部,采用画外音延展画外空间,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开场画面,第一组镜头拍摄远景从水镜头推进摇高俯瞰一座现代城市,随后接入一个坐在车内的主观镜头,紧接着接入一个快餐店招牌的空镜头,然后切至买家和莱昂的脸,拍摄莱昂的圆形眼镜、嘴部的大特写,其间穿插手部特写,这些大特写的方式恰恰刻画了莱昂的神秘感,紧跟其后的杀戮行动使莱昂的行踪更加扑朔迷离,大特写的分镜方式如拼图一般,为观众增添建构人物的趣味性和游戏感。在电影《独自等待》中,导演伍仕贤采用此类技巧,拍摄开场画面时,分切男主角和配角说话的嘴型、眼睛特写、细小的手部特写,这样分镜技巧的优势是有利于导演在小型空间内的布光和拍摄,既通过对话介绍了人物的性格,也保持了人物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观众继续观看影片的欲望。在开场画面中,最不常规的拍摄方式是采用固定长镜头拍摄单人的说话,对谈的另一方不入画,采用画外音的处理方式。比如,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则采用这种拍摄方式,刚毕业的大学生颂莲被母亲游说一日,导演拍摄秀莲直视镜头的近景,她坐在床上自言自语道:“当小老婆就当小老婆,女人不就那么回事么”,这种长镜头的拍摄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压抑基调,随后,她进入了等级森严的宅邸,在仪式化的“点灯”“灭灯”中,她目睹了一场阴森恐怖的杀人案,渐渐地被封建的礼教逼疯,第一个长镜头建立影片的基调,凸显了秀莲的倔强和无奈,在四季的转化中,颂莲的命运更加凸显了女性在封建体制下的苍凉和无奈。

4第四种分镜方式

拍摄人物的运动开场,人物需进行大幅度的运动,从A点走至B点,一般的拍摄方式采用跟拍,利用“三角形”机位图设计镜头,一般是从人物的背面开始拍摄起,随后切侧面的镜头,最后一个镜头一般切至人物的正面特写。当拍摄人物行走的镜头时,在好莱坞的常规剪辑中,一般是从跟拍人物的背面近景,切至跟拍人物的正面近景。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第一个镜头是跟拍主人公,随后切入配角的面部特写,紧接着侧面跟拍主人公,主人公一直游走至固定场景,镜头切换成人物的正面近景。再比如,在《狙击电话亭》中,开场镜头拍摄街道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场景,当主人公出现的时候,导演跟拍人物的背面近景,切换成人物的正面跟拍镜头。当他们停止时,镜头也随之停止。在大幅度的场面调度时,镜头可根据人物的情绪进行单一镜头内的景别切换。但是,一般情况下,摄影师跟拍人物时,景别需与被拍摄主体保持一致,以免造成视觉和情绪上的混乱。例如,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总编米兰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镜头从她的脚侧面拍摄变成背面拍摄,随后接背面近景,而后,当电梯门打开时候,观众才可以看到她的正面特写。随后,女编辑与她交流的镜头主要以正面跟拍镜头切换背面跟拍镜头为主,这样的分镜方式既保证了镜头连接的流畅性,同时也保持了叙事的节奏感。

5结语

手部范文篇7

关键词:掌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掌骨骨折在临床手外科中较为常见,早期良好复位和可靠内固定对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如不及时恢复其解剖位置,可造成手功能残疾。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68例移位掌骨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采用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掌骨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68例(76处)进行总结,男52例,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单发骨折60例,其中第2掌骨骨折3例,第3掌骨骨折7例,第4掌骨骨折18例,第5掌骨骨折32例,多发骨折8例,均为第4、5掌骨骨折。致伤原因:撞击伤51例,摔伤9例,机器伤5例,挤压伤3例。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处)。受伤到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均在3-8h内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最短1天,最长42天。单纯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8例(8处),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60例(68处)。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在止血带控制下操作。闭合性骨折,采用背侧纵形切口,相邻两掌骨骨折可用一个切口完成。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根据伤口情况适当延长暴露骨折端。术中对骨膜适当剥离,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关节囊。直视下牵引复位,掌骨颈和基底骨折用T型或L型钢板固定(图1-2),掌骨干粉碎或横形骨折用直型钢板固定(图3),将钢板适当塑形后一般安放在骨折端背侧方,缝合或邻近掌背筋膜瓣转移覆盖钢板。掌骨干长斜形骨折用单纯螺钉固定(图4),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术中察看骨折端解剖标志是否还原,以确定复位情况,同时活动手部各关节检查内固定是否牢固。经C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止血,闭合伤口。对于合并伸肌腱损伤者同时予以修复。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但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

1.3术后处理对于无合并肌腱损伤的骨折用钢板或螺钉固定者,术后24h换药,开始主动性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适度的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和各指间关节,术后1周内手部功能锻炼为每天1-2次,每次2-3下的主动屈伸指活动,1周后逐渐增加锻炼次数,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应在术后3周开始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2、6、12、16周时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32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颈骨折术前X线片及术后X线示用L型钢板固定8周骨折线消失图251岁男性患者,第4,5掌骨基底粉碎骨折术前X线片,术后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图325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干骨折术前及术后X线片图426岁女性患者,第4掌骨斜形骨折,用2枚螺钉固定,复位满意,固定牢固。

二、结果

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术后复查X线片,有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周),患者恢复伤前生活用手状态或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10-12周。术后平均6个月(4-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activemotion,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activeflexion,TAF)的评级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定(表1)。表1评定标准本组病例结果显示:优54例(58处),良8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优良率为91.2%,骨折部位优良率为88.2%。

三、讨论

3.1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必要性第2-5掌骨微弯曲,凹面在掌侧,四个掌骨呈放射状排列,远端由掌骨深横韧带相连,掌侧骨间肌和背侧骨间肌附着于掌骨上。其完整与稳定对手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虽然多数掌骨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对有移位骨折、粉碎骨折、多发骨折、关节内骨折、开放骨折等常需考虑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及外固定维持比较困难,掌骨易发生旋转、短缩、成角畸形,从而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而手术治疗可使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初始稳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

3.2手术要点及疗效分析掌骨骨折按其骨折部位分为掌骨头骨折、颈部骨折、干部骨折和基底部骨折,掌骨干部由于软组织较多,骨折后比较稳定,移位几率小。而掌骨颈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因掌侧骨皮质常粉碎,复位后掌侧有骨缺损,再加上骨间肌牵拉作用,易发生错位及成角畸形。基底部骨折要考虑是否有腕掌关节损伤。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克氏针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钢板固定、微型外固定架固定等。本组采用单纯AO微型螺钉固定8例(8处),AO微型钢板固定60例(68处)。

单纯螺钉固定主要适用掌骨干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至少应在骨干直径2倍以上,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骨折线固定,操作时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以免降低螺钉对骨折端把持力。微型钢板固定适应证相对较广,手术操作时遵循生物学固定原则,其形状多样,有T型、L型、直型。直型钢板适用于干部骨折,T型、L型钢板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钢板一般放置在骨折端背侧方,不固定关节,将邻近掌背筋膜转移覆盖在钢板上,以保护伸肌腱滑动、减少肌腱黏连。微型钢板在抗弯、旋转及抗压能力比克氏针可靠,足以抵抗手部肌肉牵拉,所以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本组无掌骨头骨折,68例骨折均发生在关节外,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优良率为91.2%,与文献报道相似。差2例,主要因为原发损伤较重、术后感染、肌腱外露所引起,其中有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公务员之家:

3.3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术者应重视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将功能康复训练贯彻于治疗全过程。术中充分注意保护骨折端血运,做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术后除肌腱断裂者外,均在术后24h开始进行主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适度屈伸活动,虽然有些患者活动不充分,但只要活动就为以后良好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内每天活动1-2次,每次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2-3下,如果活动过多,会使手部肿胀明显,反而不利于手功能恢复。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有条件时术后进行物理康复理疗,对功能恢复更有帮助。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后,才能使用患手从事正常劳作,本组有6例功能恢复欠佳者,有的是因肌腱断裂、有的是因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主动屈伸指活动锻炼,以致晚期手功能受限。

手部范文篇8

关键词:新疆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民族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极为重要。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和电影是常见的艺术的八个类别。丰富的艺术类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与笑声,在众多的艺术类型中,音乐更以其特殊性影响着更为广泛的人群。十八世纪初,钢琴在欧洲起源,钢琴的诞生促进了艺术歌曲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许多艺术家开启了对艺术歌曲研究的先河,并大力推动了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萧友梅、黄自、赵元任等为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们的探索下,我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既能够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新疆作为我国最典型的歌舞地区,自古便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艺术家的大力创作,越来越多的新疆艺术歌曲诞生并广为流传开来。本文主要谈的是钢琴伴奏与新疆艺术歌曲的关系,在探讨之前,首先要说的是艺术歌曲与钢琴的定义与起源。所谓艺术歌曲,是由专业的歌曲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声乐作品,而这些声乐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高雅的格调和深邃的意趣。国家的不同和语言的不同使得艺术歌曲的流派有着千差万别的风格,但总体上来看,诗人、文学家的杰出诗篇是不同流派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创作的来源和依据。纵观艺术歌曲可以发现,其歌词主要来源于诗词,通过诗词来对歌曲的情感和人的内心进行有效表达,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歌词、音乐和旋律必须进行有效的结合,由此以一种诗词以外但又可以有效表达诗词想表达的情感的一种方式来表达。音乐具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而艺术歌曲借此将歌曲的情感融入其中,用更为丰富的表现方式将诗词原本想表达的意境进行有效的表达。相比较其他音乐乐器而言,钢琴拥有较为宽广的音域、规范的音位,因此利用钢琴能够使得多种乐音同时得以弹奏,并且有多重的乐音组合可选择,进而表现出更具多样色彩的音乐效果,其不再是和声和节奏的衬托,而是能够渲染歌词情绪、丰富旋律、渲染情感以及更好的对歌词的内涵进行有效的表达,因此钢琴在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对大量国外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进行了借鉴,将西方音乐中的精髓与新疆当地民族语言、民族情感、民族气质进行了有效的融合,由此形成了独具新疆特色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的歌词源于在新疆当地流传较广的民族诗歌,但如果只是通过歌词和音乐旋律则无法将诗歌潜在的意境和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呈现,而钢琴伴奏的加入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得多种音区和不同音色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更好的表达了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含,同时也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呈现。在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新疆创作了许多流传度较高的艺术歌曲,其中《玛依拉》和《打起手鼓唱起歌》两首歌曲是新疆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高的音乐造诣。接下来,本文以这两首歌曲为研究对象,探讨钢琴伴奏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发挥的作用,使读者和听者充分感受到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相互融合所展现出的音乐魅力。歌曲《玛依拉》是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代表性歌曲,哈萨克民族具有高亢的草原风味,且民间诗词简单朴实,王洛宾将这些民间诗词进行了收集,由丁善德进行编配,而由于钢琴伴奏的加入,使得原本简单朴实的歌词呈现出了一种灵动、多变的感觉,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人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位体态健美、动作轻捷、笑容满面、活泼可爱的哈萨克族姑娘在翩翩起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从本首歌曲的结构上来看,《玛依拉》结构方整,整体上具有较强的节奏和较快的速度,所以这首歌曲给听者的感觉是活泼欢快,听者在听这首歌曲时能够感受到喜悦。纯五度持续节奏手法在歌曲的前奏左手低音部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使用与展现,这使得歌曲的前奏体现出一种浑厚且沉重的音色。歌曲前奏的右手部分采用了高音八度和双音的手法,这使得歌曲又具备了清脆的感觉,两种感觉交叉呈现,将玛依拉的形象很好的勾勒了出来,玛依拉好像在听者面前跳着舞。歌曲开始后,柱式和弦有效的应用在了第一句的右手部分,双三度音阶下行使得这首歌呈现出活泼、欢快、风趣的特点,而和弦低音与和弦音在左手部分的应用,使得强弱拍交替出现。接着第二句歌词,右手部分的副旋律主要使用了单音,使歌曲进入柱式和弦,左手部分使用了和弦音和远距离双音并再次向和弦音过渡,然后强弱拍交替出现。歌词的第三句,右手部分采用了双音方式和柱式和弦方式,加强了歌词的节奏,左手部分和弦根音加和弦纯五度音程与和弦音依次出现在强弱拍中。歌词的第五句中,单音旋律在歌曲高潮之处的右手部分加以使用,和弦低音与和弦纯五度音程在左手部分加以使用。《玛依拉》这首歌曲的情绪最高点在歌曲的3/4处,在这一部分,歌曲的音型和力度有了较强的变化,这使得歌曲的高潮呈现出更加紧张的感觉,歌曲的艺术性、情绪的感染力也在此处有了更好的体现。在歌曲的结尾处,右手采用了柱式和弦与双音,左手采用了纯五度的持续节奏音型,并且非常巧妙的在歌曲结尾倒数第五小节中加了停顿点,这使得歌曲不至于忽然进入到尾声,给了听者足够的歌曲要结尾的心理准备。整首歌曲下来,由于钢琴伴奏的加入使得整首歌曲的音型富有极强的弹性,呈现出了一幅新疆哈萨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面。虽然钢琴伴奏的手法比较简练,但依然使听者充满了想象。

本文要分析的另外一首艺术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来自于新疆维吾尔族,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人,这种感觉在音乐创作上也有了很明显的体现,作曲家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进行了很大胆的尝试,这使得这首歌曲所使用的音乐语言、表现形式以及呈现出的风格相比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充分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真实的生活感受。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素材也在此歌曲中进行了体现,整首歌曲将歌舞特有的节奏进行了有效的展现,旋律级进回旋,并通过上、下模进的变化手法将歌曲的旋律进行了衍生发展。《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曲有着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曲调,听者通过歌曲仿佛可以看到维吾尔族人民对新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在这首歌曲中,新疆民族歌曲特有的节奏型的配弹手法在钢琴伴奏中加以应用,对手鼓的节奏进行了模仿,因此,歌曲节奏感强烈,浓郁的民族色彩得以彰显。二段体是这首歌曲的结构。手鼓形象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中进行了体现,节奏活泼,七声音阶在副歌中得到了应用,这种手法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五声性的旋法在这一部分更为明显,其核心在大调的正三和弦上。弱起节奏使用在了歌曲的前奏中,通过双手柱式和弦交替的方式对手鼓的节奏进行了模仿和体现。四句歌词构成了此歌曲的第一段,前两句主要将维吾尔族节奏组合的音型进行了使用,这使得歌曲具有非常大的动力性的特征。后两句中,右手部分主要用了双音方式,左手部分用了柱式。歌曲的第二段并没有填入歌词,而是应用了衬词。对属音的节奏型乐段进行了不断的重复,这使得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在这里出现。柱式和弦在右手部分使用,低音柱式和弦和八度内单音分解音型在左手部分使用,这使歌曲的旋律充满了节奏感,跌宕起伏,“断奏”式演奏方式主要应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整首歌曲结束的地方,环绕音的使用使得更加接近中心音,歌曲的旋律隐伏骨架,这个时候钢琴伴奏逐渐减弱,在大调正三和弦上结束。这种伴奏方式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喜悦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骄傲与自豪。

《玛依拉》和《打起手鼓唱起歌》两首歌曲在新疆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除了这两首歌曲之外,《一杯美酒》、《塔里木河》、《驼铃》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也有非常高的传唱度,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欢。在艺术歌曲发展的过程中,新疆艺术歌曲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与烙印,但总体上来说,感情色彩浓郁、音乐语言简单朴实是所有新疆艺术歌曲最为典型的特征,音乐与诗歌很好的进行了结合,音乐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传递与表达,而钢琴伴奏的加入更是彰显了诗歌与音乐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融合的魅力,赋予了新疆艺术歌曲更多的美感。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的有效结合不仅是两者的相互补充,更是两者的相互扩展和强调,二者对彼此互相的成就赋予了新疆地区的艺术歌曲更多的美和活力。钢琴伴奏者在使得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被称为“伴奏”,但伴奏水平的高低对艺术歌曲是否能够完美呈现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为钢琴伴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之外,还要对诗歌、音乐以及两者的结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要对新疆地区的风俗文化、人们的生活场景、生活特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与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根据不同艺术歌曲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钢琴伴奏方式,真正的做到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彼此成就,使得艺术歌曲因为钢琴伴奏的加入而更具活力,最大程度的彰显出艺术歌曲的魅力,不断创作出更多经典的艺术歌曲,促进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蕾.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曾霞.钱塘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3]葛慧.浅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J].佳木斯皎月学院学报,2013(5).

[4]杨扬.展示音乐与诗歌的纯美──河南省艺术歌曲比赛简述[J].东方艺术,2001(3).

手部范文篇9

1整体调理

即是调整各个脏腑的功能,使人体内环境稳定,向健康方向发展。在中医的基础中人的五脏与五行四季、时辰等都是相对应的,当一脏有病时可以牵连其它脏器受累。从五行的生克乘侮角度而言,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的脏腑,利用补泻可以调整病变的脏腑。

2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包括足底按摩、手部按摩、局部肿块按摩。

2.1足底按摩

人体有许多在结构、功能边界相对完整及相对独立的部位,它包含有许多整体信息,并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按压这些局部区域能够治疗相关的脏腑器官病征。人体各个系统都彼此保持密切联系,人体的体表和内脏到处有丰富的感受器官,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体内环境的变化就会引起神经传导,沿传人神经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感受器,腺体或肌肉使之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神经反射的过程。足部分布着许多神经未梢构成的触觉、压觉和痛觉等感受器,其信息传递的途径是足部脊髓大脑,而脊髓又与各个脏腑器官相连接,因此足部存在着人体各部位和脏器的信息。刺激足部可以传送信息到全身。中医学认为经络在人体上是运行血沟通五脏六腹四肢骨骸九窍皮光筋肉等的通路,同时也是祛除病邪,发挥药物性能和感受刺激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到达足部,又与另六条经脉相关连,因此加强了足部与各个脏腹器官的联络,形成全身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按压足部的不同部位,可促进气血流畅,协调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手部按摩

手部按摩是因为十二经中有六条经脉直接循行于手部,手部这些经脉与相应的脏腑组织及器官形成了密切联系。通过按压刺激手部经脉上的腧穴,可以调整该经脉的疾病,从而起到治疗效果。《灵枢卫气》篇中出现了十二经标本。本有根本始发之意,分布于四肢末端,标与本相对,分布于头面、胸、腹部。《灵枢根法》篇提出根法理论,根为根本极好源始生之意治有结聚,归结之意,该篇中指出根穴在下肢而结穴在头部躯干部标本,根治理论反映了四肢末端腧血具有治疗头面,躯干部疾病的作用。手部有一个全息反应区。通过对这些全息反应区的刺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全息反应区会于全息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上即全息反应区,反射脏腹的形状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一个小区域而不是一点,通过反应刺激,可以对相应脏腑进行调整,即可做为保健按摩,又可作为治疗按摩。在手部按摩中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二掌骨侧诊病、治病法,第二掌骨就像人体的整个缩影,如果机体上的某个器官有病就可在第二掌骨侧相应的器官反应点反映出来。应用它可以诊断、治疗疾病。

3讲究手法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根据辩证而确立的按摩治疗八法是按摩临床上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八法分别是温、补、散、通、泻、汗、清。

4适用肿瘤患者的推拿按摩

肿瘤:病为消耗性疾病,伴随它的生长,人体逐渐虚弱,最后致病人卧床不起,中医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而久卧又伤气,致使气不能运血也就是说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血不荣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是虚疼,一般为隐隐作痛,痛无定处,得暖得按则稍缓。而另一则是气血不通所造成的疼痛,肿瘤是一个实物,当它生长在某一处时使该处气血流通不畅,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一般痛有定处,如针刺感。不论是不通或不荣所造成的疼痛都给人体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而按摩推拿按着经络循行进行按摩,使经络血液运行加快,气血运行畅通,从而缓解病人的疼痛,消肿散积,软坚散结,而达到治疗目的,使病人早日康复。但不论是局部按摩,或整体调理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单纯一次两次或可改变局部或全身症状但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1腧穴点穴按摩

4.1.1足太阳膀胱经上左背部对应排列着十对与脏腑关连的腧穴,通过点按这些腧穴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患者可以带着肿瘤细胞共同生存,这就需要有一个不适合肿瘤细胞生长而适合正常细胞生存的内环境,这也就需要充分调理好各个脏腑的功能,使各脏的细胞生存在适合它生存而不适合肿瘤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中,这就可以通过点按背部腧穴来完成,肿瘤患者作完手术及放化疗之后,身体极度虚弱,大量正常细胞有待再生,气血运行不畅。这时做一个全身的整体按摩,使气血运行加快,将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再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4.1.2足底及手部待定反射区按摩。通过刺激反射区,通过神经体导而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此法尤其适合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患者,手术及放化疗后,该脏腑有一个新条件下的适应过程,可以通过足底按摩来刺激神经传导而使该脏腑早日进入正常动作状态。

手部范文篇10

在歌曲演唱中,形体语言的应用也并不是非常单一的,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应用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样化的。总的来说,歌曲演唱中的形体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首先,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是歌曲演唱中最常用的方式。手部动作对于歌曲演唱者来说,是最便捷的,也是最舒适安全的,多数歌曲演唱并不需要过于激烈的形体语言,手部动作完全可以展示出歌曲及自身内在的思想与情感。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应用很广泛,不论是在明星的演唱会中,或是在个人的演唱表演中,手部动作的形体语言都能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二)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其次,是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多指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小、动作频率较慢的形体语言,这类形体语言适合于抒情、舒缓的歌曲演唱中,对于演唱者来说,这种形体语言的干扰度不大,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出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是多数演唱者较为喜爱,也是广大受众群体极为认可的歌曲演唱中的形体语言。

(三)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再次,就是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与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是相对立的,简单的说,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所指的就是那些动作幅度较大、节奏较快的形体语言,此类形体语言多应用于激情澎湃、摇滚、节奏快的歌曲演唱中。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极具感染力,但同时对于演唱者体力及平衡度方面的要求也较高。

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研究与论述,可以了解到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主要应用,那么这些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与影响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中。

(一)能够展示演唱者的情感首先,能够展示出演唱者自身的丰厚情感。歌曲通过每一个不同的演唱者来进行演唱,都能够展示出不一样的情感内涵,这些不同之处便是演唱者自身的特色、风格以及情感,而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将演唱者心中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展示出来,对于广大的受众群体们来说,这些展示也更易于受众们对演唱者内在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能够增强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歌曲演唱的成功进展。

(二)能够丰富舞台表现力其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对于演唱者来说,整个舞台都是其演唱的范围,将舞台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便是一场歌曲演唱成功的体现。丰富舞台表现力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演唱的影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歌曲演唱得到受众们的喜爱与认可,也能够促进演唱者演唱氛围的提升与融合,使得整个歌曲演唱的过程充满吸引力。

(三)能够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再次,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形体语言与歌曲的感染力在表面上似乎没有过多的联系,但是在实际中,形体语言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试想一下,若是演唱者一动不动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演唱,那么可以这样说,整个歌曲的演唱过程是枯燥的,是乏味的,更不要说能够发挥出什么感染力。而相反地,若是演唱者能够根据所演唱的歌曲,在适当的时候真实地以形体语言来展示自身的情感,那么此歌曲演唱的过程必定是非常成功的,歌曲的感染力也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