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部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1:17:32

市科技部门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1

一、年科技工作总结(一)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我局紧紧依托武汉城市圈科教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和省农科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合作,先后为长江石化公司、德炎水产公司、洪湖浪公司等12家企业牵线搭桥,很好地促进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二是为我市引进科技人才,联系博士生到滨湖办事处挂职,同时还聘请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全市河蟹高效生态养殖;三是争取省科技厅支持、与市湿地保护局在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河蟹人工增殖放流专项活动,共向核心区投放大眼幼体2400万尾,既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环境,又增加了沿湖群众的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涌现出了长江石化、德炎水产、中兴能源、蓝天安环、丽朗科技、蓝光电子、精一机床等民营科技企业50多家;五是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训,今年我局特邀省科技厅专家为洪湖的近200家企业家和创业者举办了科技创业及自主创新的培训会。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我局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聘,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科技队伍,在全市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一年来,探索了建示范基地、办产业协会、创科技实体的科技服务新机制,科技特派员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示范基地面积10000亩;联动科技示范户1000户,开展技术培训讲座85期,开展技术服务6450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个,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2、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我局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工程。以水产、畜禽、水稻为重点,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建立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银鲫、水禽、水生蔬菜、优质稻、双低油菜、三元杂交猪10个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水禽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列入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应用、推广了生物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作物高效种植、主要水产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24项,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河蟹养殖业是洪湖水产的特色产业,年,洪湖农业科技工作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以树立大品牌、发展大产业为目标,以建设河蟹养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抓手,已在全市8个乡镇严格选定了500名科技示范户,建立了8个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8000亩,组织示范户无偿选购优质本地化河蟹苗种8万斤。依靠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团队,成立了“洪湖河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研究开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资源,开发河蟹高效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示范效果。为了使示范取得显着成效,我局对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科技服务,选聘了10名水产科技特派员分别派往8个示范乡镇,开展技术服务和带头示范;建立了“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年各生产、销售环节为示范户提供10万条短信服务;同时每月组织对示范区农户进行巡回技术培训、池塘检查和水质检测,一年来,共开展技术讲座25期,培训示范户4500人次,印发“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挂历、图册、日志及每月管理要点3500份,检测水质样本850份;制作播放“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示范电视新闻专题2期,在示范区制作示范基地宣伟牌8个,重点示范户标示牌100个。预计项目实施三年将辐射带动洪湖3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亩平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河蟹产业年增效4亿元以上。

3、加强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水产养殖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我们把推进现代水产业发展作为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申报立项并相继实施了“长江中游地区特色水产品高效健康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和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攻关;开展了“黄鳝生态养殖”、“泥鳅高效养殖及莲鳅共生”、“河蟹稀养高效养殖及虾蟹混养”、“虾稻连作”、“异育银鲫无-公害养殖”等12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5万亩和特色水产种苗繁育基地1.2万亩,着力解决了洪湖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4、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德炎水产、久加久、长河水产、洪湖粮米业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技项目12个,创建了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生产技术成果16项。扶持洪湖浪米业公司创建湖北省粮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将洪湖浪米业公司打造成湖北省百强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创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德炎公司)、省级2家、市级15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20个,创国家、省品牌农产品8个。

(三)争取科技项目获得新的成效。今年,科技局仍把项目建设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市委政府工作中心,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狠抓项目建设。我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后赴科技部、省科技厅,积极申报国家、省科技重点项目。经过对全市企业科技项目的摸底、调查,共筛选科技项目25项。目前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个,被国家科技部、科技厅立项8个,共争取科技项目资金580万元。其中,蓝天安环的zl(g)nf自浮型组装式金属内浮顶、蓝光电子的低成本环保新型热熔断体和力拓能源的新型泡罩蒸氨塔等3个项目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计划支持,获得国家无偿资助金额230万元;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的“洪湖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无偿资助3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引导社会资金、企业科技投入近五千万元,将促进我是光电子、石化装备、节能环保和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等高新技术领域技术进步,加快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全市的科技创新。

(四)科技成果工作有新突破。一是积极组织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项目参加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专利申请;二是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完成了市第六届科学技术奖申报组织工作,洪湖蓝光电子和湖北长江石化申报的科技项目分别被评为二等奖、三等奖;三是完成了洪湖市年度专利补贴工作,我市共有十多项专利获省级专利补贴。

(五)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我局围绕科技支撑农村产业发展,科技武装农民,科技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经省科技厅的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后,加大了对洪湖市新农村建设的支助力度,滨湖办事处新嘴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已卓有成效,完成了新嘴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验收工作和府场镇污水处理工程申报工作;完成了螺山镇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计划申报工作,共申报示范户157户;目前已开展了河道疏洗、河道坡岸治理、沟渠生态修复、生态林建设、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及庭院美化、污水管网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洪湖清水”大闸蟹健康高效养殖示范和村委会建设等10多个示范项目工程建设。

(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科技氛围。一是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服务民生科普宣传活动,编制了2万份“科技在你身边”、“科技服务民生”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市民;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宣传科技法律法规政策和洪湖科技创新示范工作,制作新闻、专题片5集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放;全年共撰写科技宣传报道200多篇,在各报刊、网站上发表;三是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和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工作,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科技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扩大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七)加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的双评活动,我局紧密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精心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取得了预定成效;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议和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四是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用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检查,使人员管理、项目立项、成果评审和机关事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八)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我局按照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工作,成立了科技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抓,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重点明确,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科技局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督查,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有序进行,有力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发展。

二、年科技工作目标(一)年工作目标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2

一、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我局紧紧依托武汉城市圈科教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水生所和省农科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合作,先后为长江石化公司、德炎水产公司、洪湖浪公司等12家企业牵线搭桥,很好地促进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二是为我市引进科技人才,联系博士生到滨湖办事处挂职,同时还聘请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全市河蟹高效生态养殖;三是争取省科技厅支持、与荆州湿地保护局在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河蟹人工增殖放流专项活动,共向核心区投放大眼幼体2400万尾,既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环境,又增加了沿湖群众的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涌现出了长江石化、德炎水产、中兴能源、蓝天安环、丽朗科技、蓝光电子、精一机床等民营科技企业50多家;五是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训,今年我局特邀省科技厅专家为洪湖的近200家企业家和创业者举办了科技创业及自主创新的培训会。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我局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聘,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科技队伍,在全市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一年来,探索了建示范基地、办产业协会、创科技实体的科技服务新机制,科技特派员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示范基地面积10000亩;联动科技示范户1000户,开展技术培训讲座85期,开展技术服务6450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个,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2、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我局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工程。以水产、畜禽、水稻为重点,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建立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银鲫、水禽、水生蔬菜、优质稻、双低油菜、三元杂交猪10个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水禽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列入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应用、推广了生物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作物高效种植、主要水产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24项,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河蟹养殖业是洪湖水产的特色产业,年,洪湖农业科技工作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以树立大品牌、发展大产业为目标,以建设河蟹养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抓手,已在全市8个乡镇严格选定了500名科技示范户,建立了8个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8000亩,组织示范户无偿选购优质本地化河蟹苗种8万斤。依靠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团队,成立了“洪湖河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研究开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资源,开发河蟹高效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示范效果。为了使示范取得显著成效,我局对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的科技服务,选聘了10名水产科技特派员分别派往8个示范乡镇,开展技术服务和带头示范;建立了“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年各生产、销售环节为示范户提供10万条短信服务;同时每月组织对示范区农户进行巡回技术培训、池塘检查和水质检测,一年来,共开展技术讲座25期,培训示范户4500人次,印发“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挂历、图册、日志及每月管理要点3500份,检测水质样本850份;制作播放“洪湖清水”蟹生态高效养殖示范电视新闻专题2期,在示范区制作示范基地宣伟牌8个,重点示范户标示牌100个。预计项目实施三年将辐射带动洪湖3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亩平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河蟹产业年增效4亿元以上。

3、加强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水产养殖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我们把推进现代水产业发展作为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申报立项并相继实施了“长江中游地区特色水产品高效健康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河蟹、黄鳝、泥鳅、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和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攻关;开展了“黄鳝生态养殖”、“泥鳅高效养殖及莲鳅共生”、“河蟹稀养高效养殖及虾蟹混养”、“虾稻连作”、“异育银鲫无公害养殖”等12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区5万亩和特色水产种苗繁育基地1.2万亩,着力解决了洪湖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4、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德炎水产、久加久、长河水产、洪湖粮米业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技项目12个,创建了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生产技术成果16项。扶持洪湖浪米业公司创建湖北省粮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将洪湖浪米业公司打造成湖北省百强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创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德炎公司)、省级2家、市级15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20个,创国家、省品牌农产品8个。

(三)争取科技项目获得新的成效。今年,科技局仍把项目建设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市委政府工作中心,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狠抓项目建设。我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后赴科技部、省科技厅,积极申报国家、省科技重点项目。经过对全市企业科技项目的摸底、调查,共筛选科技项目25项。目前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个,被国家科技部、科技厅立项8个,共争取科技项目资金580万元。其中,蓝天安环的zl(g)nf自浮型组装式金属内浮顶、蓝光电子的低成本环保新型热熔断体和力拓能源的新型泡罩蒸氨塔等3个项目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计划支持,获得国家无偿资助金额230万元;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的“洪湖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无偿资助3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引导社会资金、企业科技投入近五千万元,将促进我是光电子、石化装备、节能环保和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健康养殖等高新技术领域技术进步,加快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全市的科技创新。

(四)科技成果工作有新突破。一是积极组织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项目参加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专利申请;二是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完成了荆州市第六届科学技术奖申报组织工作,洪湖蓝光电子和湖北长江石化申报的科技项目分别被评为二等奖、三等奖;三是完成了洪湖市年度专利补贴工作,我市共有十多项专利获省级专利补贴。

(五)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我局围绕科技支撑农村产业发展,科技武装农民,科技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经省科技厅的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后,加大了对洪湖市新农村建设的支助力度,滨湖办事处新嘴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已卓有成效,完成了新嘴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验收工作和府场镇污水处理工程申报工作;完成了螺山镇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计划申报工作,共申报示范户157户;目前已开展了河道疏洗、河道坡岸治理、沟渠生态修复、生态林建设、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及庭院美化、污水管网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洪湖清水”大闸蟹健康高效养殖示范和村委会建设等10多个示范项目工程建设。

(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科技氛围。一是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服务民生科普宣传活动,编制了2万份“科技在你身边”、“科技服务民生”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市民;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宣传科技法律法规政策和洪湖科技创新示范工作,制作新闻、专题片5集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放;全年共撰写科技宣传报道200多篇,在各报刊、网站上发表;三是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和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工作,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科技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扩大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七)加大机关自身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的双评活动,我局紧密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精心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实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取得了预定成效;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议和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四是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用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检查,使人员管理、项目立项、成果评审和机关事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八)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我局按照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工作,成立了科技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抓,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重点明确,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科技局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强有力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督查,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确保行风评议工作有序进行,有力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发展。

二、年科技工作目标

(一)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制定和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年度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年度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年度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章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九条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五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年度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4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县(市)科技进步水平,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县(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事部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和《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以下简称专项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有力保证,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开展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将有力提升县市科技进步水平和支撑能力,并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第三条专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以下简称科技进步考核)、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对科技进步考核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的相关管理做出规定,所指县(市)包括县、县级市、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中的区、旗等。

第二章科技进步考核

第五条科技进步考核是对全国县(市)政府推进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

第六条科技进步考核内容包括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的情况、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工作自身能力建设以及科技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效等几个方面。

第七条科技进步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科技部在考核年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对县(市)前两个年度的科技进步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科技管理机构建设情况等三项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考核专家组开展考核工作。考核专家组一般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共7-9人组成。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数据真实与准确,考核结果及各项材料应于考核年7月底之前报送科技部。

第十一条科技部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确定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名单。

第十二条对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参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推荐意见,按30%左右的比例确定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第三章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

第十三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是在全国选择科技进步水平高、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县(市),通过加强指导和支持,探索和总结加速县(市)科技进步的途径和经验,对同类地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十四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管理水平,较强的科技实力,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进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作用显著,具有区域代表性和明显的示范作用。

第十五条申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必须连续两次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第十六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申报应按科技部的申报要求,由当地政府提出申报材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提出推荐意见统一报送科技部。

第十七条科技部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单位。

第十八条通过评审的县(市)根据评审意见在两个月内编制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规划,并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报科技部备案。

第十九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实施期一般为3年,实施期内组织中期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条实施期满后,根据有关县(市)上报的建设规划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组织验收。

第四章组织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负责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领导、组织和推进本地区的专项工作,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开展与专项工作相关的研究、培训、考评以及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负责协调和联合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专项工作开展。

第二十五条建立专项工作年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底要向科技部报送本地区专项工作年度总结。

第二十六条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并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专项工作。

第二十七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交流,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形成制度。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对在组织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党政领导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以适当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在符合相关计划规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优先申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国家科技计划,并在立项中给予适当倾斜。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5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县(市)科技进步水平,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县(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事部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和《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以下简称专项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有力保证,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开展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将有力提升县市科技进步水平和支撑能力,并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第三条专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以下简称科技进步考核)、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对科技进步考核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的相关管理做出规定,所指县(市)包括县、县级市、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中的区、旗等。

第二章科技进步考核

第五条科技进步考核是对全国县(市)政府推进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

第六条科技进步考核内容包括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的情况、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工作自身能力建设以及科技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效等几个方面。

第七条科技进步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科技部在考核年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对县(市)前两个年度的科技进步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科技管理机构建设情况等三项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考核专家组开展考核工作。考核专家组一般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共7-9人组成。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数据真实与准确,考核结果及各项材料应于考核年7月底之前报送科技部。

第十一条科技部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确定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名单。

第十二条对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参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推荐意见,按30%左右的比例确定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第三章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

第十三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是在全国选择科技进步水平高、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县(市),通过加强指导和支持,探索和总结加速县(市)科技进步的途径和经验,对同类地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十四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管理水平,较强的科技实力,良好的创新环境,科技进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作用显著,具有区域代表性和明显的示范作用。

第十五条申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必须连续两次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第十六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申报应按科技部的申报要求,由当地政府提出申报材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提出推荐意见统一报送科技部。

第十七条科技部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单位。

第十八条通过评审的县(市)根据评审意见在两个月内编制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规划,并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报科技部备案。

第十九条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实施期一般为3年,实施期内组织中期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条实施期满后,根据有关县(市)上报的建设规划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组织验收。

第四章组织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负责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领导、组织和推进本地区的专项工作,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开展与专项工作相关的研究、培训、考评以及科技进步态势分析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负责协调和联合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专项工作开展。

第二十五条建立专项工作年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底要向科技部报送本地区专项工作年度总结。

第二十六条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并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专项工作。

第二十七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交流,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形成制度。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对在组织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党政领导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以适当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通过科技进步考核的县(市),在符合相关计划规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优先申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等国家科技计划,并在立项中给予适当倾斜。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6

进一步推动辖内科技人员掌握新形势、理解新业务,组织科技部门负责人及科技人员开展新业务的培训。

(一)坚持理论指导

重点围绕“金融IC卡应用工作新形势与新任务”、“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新趋势”和“两管理、两综合中如何履行科技管理职能”这3个新领域问题,分别从“精准把握定位”、“科学运用方法”和“保持积极履职状态”等3方面,进行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的指导,努力提升科技人员履职能力。

(二)转变理念

科技工作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工作领域日趋广阔,科技部门与机关、支行、金融机构、社会的沟通协调、组织指导工作更为广泛,要主动作为,积极思考,开拓创新,通过科技和业务的良好结合,实现履职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增强监管理念

进一步健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协调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参与执法大检查,创新方法,积极承担指导、监管职责,有效防范区域性信息安全风险。

(四)增强科技管理意识

科技人员既是服务员也是管理员,在主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立足高起点、高定位,力争部门工作不断提升。

二、科技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常态化,提升风险防范力度

为切实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建议将科技工作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常态化。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主管科技工作的行领导担任活动小组组长,科技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科技部门其他人员以及计算机兼职管理员作为活动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各科室计算机兼职管理员认真学习《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综合规范(version2)》相关要求,强调责任追究机制。

(二)逐条检查,务求实效

立足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以自查为主、抽查为辅的检查方式,组织各部门对照检查的内容逐一进行自查,并由科技部门牵头对各部门进行抽查。

(三)认真整改,消除隐患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隐患,要严于整改,不留死角,从而形成常态。

(四)总结反馈,形成机制

科技部门对科技工作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并形成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三、管理效能为先,积极探索央行科技工作的评价机制

科技部门牢牢把握综合考核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坚持激励先进为主、效能为先,要以“有效履行职责、高效完成任务”为实践基点,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机制。

(一)着力建立部门自我评价机制

对照基层央行综合考核的项目要求,完善联系人和责任人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将科技管理的要求逐一落实、不留死角。

(二)着力建立综合考核的保障机制

立足于科技管理的内部重点,加大计算机安全人员的队伍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推动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不断强化科技管理的人力保障和措施保障。

(三)着力建立县支行考核的反馈机制

细化分解县支行科技工作的业绩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履职情况的基层反馈,促进县支行科技的工作上水平、见实效。

四、推进央行科技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科技部门应结合科技工作实际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科技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流程规范化

保障各类重要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根据科技部门日常各项软硬件维护工作,制定详细的计算机系统日常监测方案;二是规范重要业务系统的运维制度,变更操作审批;三是严格执行计算机固定资产设备及低值易耗品集中采购流程,保证采购过程透明合规、采购手续清楚明了;四是规范各类科技工作流程,力争更好地为中支各业务科室提供科技服务。

(二)责任明晰化

科技部门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责任,通过考核奖惩措施实现透明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每位科技人员应清楚所在岗位的职责,清楚每季度、每月份以及每周的重点工作所在;科技部门负责人根据任务内容性质,将任务分配至具体操作人员,具体操作人员按照相关工作的规范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三)管理精细化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7

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根据中国保监会、科技部《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129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出口信用保险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的通知》(财金[**]118号)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高度重视信用保险在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发挥科技部门了解熟悉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采取政策和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引导和宣传,指导、帮助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运用信用保险工具。

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及其各分支机构要注重发挥政策性保险机构的职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产品的出口,根据不同的出口方式,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保障;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产品的国内销售,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对列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品,积极为国外的投资商提供来华投资保险。发挥中国信保在风险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专业优势,通过国内外买家资信调查、资信评估、对外担保、应收账款追收等服务手段,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科技部与中国信保建立经常性联系机制,双方加强在科技政策、信息、专家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具体工作由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和中国信保业务发展部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委),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信保各分支机构要建立区域性的业务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各地科技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中国信保各分支机构设立联络员,负责本地区的对口联系和业务协调。

四、探索并实践通过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引导和推动信用保险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各地科技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制定出台有效措施,先行先试,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信用保险的保障下开展国际化经营。各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地区、科技兴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应当利用科技发展资金,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投保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为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保成本,中国信保将为投保信用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惠保险费率和保险条件,并按最低成本价计收资信调查费,同时为投保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承保和理赔绿色通道。

六、中国信保将充分发挥信用保险的便利融资功能,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信用保险获得融资便利。中国信保将加强与有关银行的合作,为企业搭建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平台。中国信保各分支机构要主动配合各地科技部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落实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和出口扶持政策,发挥协同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解决融资难问题。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8

第一条为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原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为国家两大战略的实施提供综合示范基地。

第二条为加强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管理,指导实验区的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三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采取主动申报,由科技部商国务院有关部委审查批准。

第四条凡申报部级实验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属于以下几种类型:地级市、县(含县级市)及大城市的行政区;

2、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在省内居中等以上发展水平;

3、已作为省级(直辖市、自治区)实验区开展工作一年以上(时间从省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建立省级实验区算起),已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具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

4、实验区的发展目标和实验主题明确,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典型性及示范性;

5、领导重视,组织完善。实验区工作已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制定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科学、可行。

第五条申报程序

1、由实验区所在地政府向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经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审查后,向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提出申报意见并递交有关申报材料。

第六条申报材料要求

1、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申报函;

2、《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书》(格式后附);

3、《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

4、开展省级实验区工作以来的总结报告。

第七条审批

1、初审:收到申报材料后,国家实验区办公室对申报材料和申报地区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向科技部提出书面《考察报告》和审查意见;

2、评审: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形成审批意见;

3、批复:通过评审的实验区由科技部下达批复文件并授牌。

第三章组织与管理

第八条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行分级管理,按部级和省(市、自治区)级两种类型,分别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和省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第九条由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负责协调指导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实验区工作的政策、规划,提出有关工作要求;

2、审查批准部级实验区;

3、指导各实验区工作,协调解决实验区发展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4、对实验区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第十条设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国家实验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本办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指南》,以及省科技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向科技部提出部级实验区的规划及选点等建议;

2、对各实验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3、受科技部委托,指导各实验区开展工作;

4、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等示范项目的实施;

5、组织开展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实用技术和管理培训;

6、推动各实验区之间、实验区与国际机构和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组织研究总结、宣传和推广实验区工作经验。

第十一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1、受实验区办公室的委托,对各省(市、自治区)申报的部级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2、参与实验区规划和示范工程项目进行的论证、评审;

3、对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有关咨询和技术指导;

4、开展与实验区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第十二条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协调领导组织,并确定相应的部门作为省实验区管理的办事机构,推动实验区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政策措施及工作方案;

2、检查督促省内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的实施,对各实验区发展方向、计划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审批并验收省级实验区;

4、协调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5、对本地实验区进行检查、验收和经验的推广;

6、受国家实验区办公室的委托,组织本省的国家实验区开展有关工作。

第十三条实验区所在地政府是实验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并成立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验区规划的实施和协调管理。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实验区建设期限一般为六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实验区政府要按照已确定的实验区规划、示范工程项目,积极稳妥地、分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好实验区各项工作的实施。

第十五条严格实施实验区发展规划。实验区规划作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应通过目标分解,采取专人专项负责制,保证实验区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十六条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各实验区办公室应于每年一月底以前将上一年度实验区工作情况书面报国家实验区办公室和省主管部门,同时提出下一年度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具体计划。

第十七条各实验区开展工作满三年,完成阶段任务后,应向省实验区管理部提供一份全面工作总结报告和验收申请,由有关部门共同进行阶段检查。

第十八条对完成阶段任务,通过阶段验收的实验区,将转入下一个实验阶段;对其中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性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实验区给予一定的表彰;对长期工作进展不大或出现较大问题的单位,实验区办公室将提请科技部批准撤消其实验区资格。

第十九条实验区开展工作满六年,完成全部任务后,由省(市、自治区)实验区主管部门向国家实验区办公室提交《实验区工作报告》和验收申请,由科技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共同组成验收工作组,根据规划对实验区进行验收,提交《验收报告》,并通过国家实验区办公室报科技部。

第二十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将根据各地的验收报告,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核查,检查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审议决定其是否通过工作验收。

第二十一条对全面完成实验区任务和规划内容,取得显著成效并通过验收的单位,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称号。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地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地方实验区管理办法。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9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要明确各个层次的责任人和责任内容,形成“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行领导具体负责,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信息安全员具体承办,各部门计算机安全员配合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强化信息安全问责

定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例会,开展风险提示工作,通报安全管理执行情况,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单位与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制。

(三)主动防控,守住信息安全生命线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辖内广大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加强运维,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认真梳理,积极做好系统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修订应急预案,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加强新业务、新领域的培训指导,提升科技工作履职能力

进一步推动辖内科技人员掌握新形势、理解新业务,组织科技部门负责人及科技人员开展新业务的培训。

(一)坚持理论指导

重点围绕“金融IC卡应用工作新形势与新任务”、“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新趋势”和“两管理、两综合中如何履行科技管理职能”这3个新领域问题,分别从“精准把握定位”、“科学运用方法”和“保持积极履职状态”等3方面,进行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的指导,努力提升科技人员履职能力。

(二)转变理念

科技工作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工作领域日趋广阔,科技部门与机关、支行、金融机构、社会的沟通协调、组织指导工作更为广泛,要主动作为,积极思考,开拓创新,通过科技和业务的良好结合,实现履职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增强监管理念

进一步健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协调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参与执法大检查,创新方法,积极承担指导、监管职责,有效防范区域性信息安全风险。

(四)增强科技管理意识

科技人员既是服务员也是管理员,在主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立足高起点、高定位,力争部门工作不断提升。

三、科技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常态化,提升风险防范力度

为切实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建议将科技工作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常态化。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主管科技工作的行领导担任活动小组组长,科技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科技部门其他人员以及计算机兼职管理员作为活动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各科室计算机兼职管理员认真学习《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综合规范(version2)》相关要求,强调责任追究机制。

(二)逐条检查,务求实效

立足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以自查为主、抽查为辅的检查方式,组织各部门对照检查的内容逐一进行自查,并由科技部门牵头对各部门进行抽查。

(三)认真整改,消除隐患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隐患,要严于整改,不留死角,从而形成常态。

(四)总结反馈,形成机制

科技部门对科技工作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并形成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四、管理效能为先,积极探索央行科技工作的评价机制

科技部门牢牢把握综合考核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坚持激励先进为主、效能为先,要以“有效履行职责、高效完成任务”为实践基点,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机制。

(一)着力建立部门自我评价机制

对照基层央行综合考核的项目要求,完善联系人和责任人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将科技管理的要求逐一落实、不留死角。

(二)着力建立综合考核的保障机制

立足于科技管理的内部重点,加大计算机安全人员的队伍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推动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不断强化科技管理的人力保障和措施保障。

(三)着力建立县支行考核的反馈机制

细化分解县支行科技工作的业绩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履职情况的基层反馈,促进县支行科技的工作上水平、见实效。

五、推进央行科技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科技部门应结合科技工作实际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科技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流程规范化

保障各类重要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根据科技部门日常各项软硬件维护工作,制定详细的计算机系统日常监测方案;二是规范重要业务系统的运维制度,变更操作审批;三是严格执行计算机固定资产设备及低值易耗品集中采购流程,保证采购过程透明合规、采购手续清楚明了;四是规范各类科技工作流程,力争更好地为中支各业务科室提供科技服务。

(二)责任明晰化

科技部门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责任,通过考核奖惩措施实现透明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每位科技人员应清楚所在岗位的职责,清楚每季度、每月份以及每周的重点工作所在;科技部门负责人根据任务内容性质,将任务分配至具体操作人员,具体操作人员按照相关工作的规范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三)管理精细化

市科技部门范文篇10

一、加强管理、保障安全

银行科技工作中,安全为首要任务,科技工作的成果就在于各种银行业务都能正常无事故的顺利开展。首先,保障安全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度,我本着这一原则,多次与部门内部人员讨论制度的问题,对原有的岗位责任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岗位责任制度,强调了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岗位责任细化,责任到人,在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管理分工,使科技工作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并且,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保障了各项修订后制度和新建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科技部工作的命脉,只有整个信息系统保持稳定、连续、高效的运行,我们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谈下一步的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已有的和新开发的业务产品的作用。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年初时,为部门内部配备了移动值班电话,从而缩短了故障产生时的延滞时间。在年初时,我提出了保障ATM及POS的银行卡地区网系统整体可用率达到99%以上的目标。尽管我们的地区网系统在年时频繁出现波动,但通过我们对系统的二次改造后,今年的系统运行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我在加强管理、保障运行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科技项目、重点实施

在科技项目方面,年由总行推出的新产品和对原有业务系统的更新的项目很多。首先,我们要支持业务部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总行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而开发的产品在各种信息渠道中已经介绍的很多,但就沈阳的地区特色和我行的特点,各业务部门提出了一些项目需求,如:银证通系统、薪加薪系统、单证中心系统等。在行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各支行的配合下,这些新产品得到了及时的上线,丰富了我行的产品线,增强了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将来改善我行的客户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支撑作用。

以往我行的系统中由于总行的滞肘,有些不利于市场开拓的方面。通过我们以及其他分行的相关反馈,总行今年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如:ATM、CRS等自助设备的客户操作流程更新,由原来的先吐卡后出钞的方式改为先出钞后吐卡,方便了客户取款操作;自助查询机系统改造,增加了查询机中的理财一互通的功能;等。

三、把握全局、团结协作

我觉得,科技部是银行中至关重要的职能部门,给行里把好关、做好后勤保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来,我坚持站在全行的角度考虑问题,客观的分析有关科技对行内行外的影响。今年,针对我行部分网点UPS电池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我提出了要求更换的建议,因为一旦网点停电不能正常营业,对行里的影响非常大。此建议得到了行里的认可,并在年终决算前完成了所有网点的更换。

科技部门身为银行的二线服务管理部门,加强同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团结和协调,是做好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部门内部员工的团结,我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广纳谏言,虚心接受不同观点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对每个科技部员工,都一视同仁,使他们既有一定的责任,又有相应的权力,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部员工的积极性,从没有发生争功诿过,争权夺利的现象。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一年来,我十分注意加强科技部员工的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部的整体效能,着力塑造勤奋、高效、务实的机关部门形象。一方面我对科技部员工做到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学习上鼓励,纪律上严格约束,坚决抵制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我坚持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一直以来,我十分注意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培养自己指导实践、驾驭全局的能力,做到思想上自律、学习上主动、工作上富有创造性。平时在工作中做到勤于实践,敏于思考,勇于创新。身为一名科技人员,要求我们针对事务实事求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培养了我一种务实的工作态度。做为一名要害部门的负责人,我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勉。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事事服从行领导的安排,将行里的精神和工作指导思想灌输给每一名员工。作为员工的领导,我始终坚持要给员工创造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每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工作经

验,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寻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五、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