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0:24:57

深施范文篇1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一、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二、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三、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公务员之家

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深施范文篇2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深施范文篇3

论文摘要阐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

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深施范文篇4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深施范文篇5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深施范文篇6

关键词:延深;设计;优化

1概况

磁窑沟矿目前10-2号煤层已基本回采完毕,11号煤层上距10-2号煤层2.60~7.75m,平均5.47m,可利用现有的10-2号煤层开拓系统进行开采,但11号煤层可采范围及可采储量少,为保证磁窑沟矿正常生产接续,加快13号煤层延深施工已迫在眉睫。磁窑沟矿13号煤层初步设计已由设计院完成,但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完全遵照设计影响上水平煤层正常回采。鉴于此,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需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工程如期开工建设。

213号煤层水平延深开拓设计

2.1设计优化思路。根据磁窑沟矿现场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减少投资、最大限度不影响上水平收尾的开采原则,在满足施工人员安全、经济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利用现有掘进设备、工艺技术可行、满足配风要求等情况,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组织来减少13号煤层延深开拓工程量,降低前期不必要资金投入,从而实现安全高效开拓、达到精品工程质量的目标。2.2水平延深初步设计。磁窑沟煤矿13号煤层水平延深初步设计采用副斜井直接延深、新掘胶带暗斜井和回风暗斜井相结合的方式开拓。矿井13-1号及13号煤层距离上部的10-2号煤层平均层距为35m,利用矿井原有的主斜井作为13号煤开采的主斜井,在原有北集中胶运大巷约920m处向东布置一条胶带暗斜井,倾角16°,落底于13号煤层,装备一条带式输送机,暗斜井内设有台阶、扶手,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将矿井原10-2号煤层北辅运大巷作为13号煤层开采的北回风大巷使用,在北回风大巷北侧920m处开口向东方向布置一条回风暗斜井服务下水平一盘区开采,倾角22°,落底于13号煤层,设有台阶、扶手,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以5.5°倾角自矿井原10-2号煤层副平硐底开口向下延深至13号煤层,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担负全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将矿井原有的10-2号煤层北胶运大巷作为13号煤层北集中胶运大巷,原有10-2号煤层北回风大巷待上水平开采结束后封闭。盘区大巷层位的选择:向东方向的胶带暗斜井及回风暗斜井进入13号煤层后,沿煤层向东布置一组盘区大巷至JC3钻孔附近。所有大巷均沿13号煤层底板布置,尽量减小三条大巷的高差,使无轨运输得以充分发挥。如图1所示。2.3延深优化及施工。2.3.1水平延深优化设计。为方便13号煤层后期主井机尾设备检修行车运料,保留原10-2号煤层北辅运大巷,将10-2煤层北辅运大巷作为13号煤层主斜井胶带机机尾的检修通道;保留原10-2号煤层北回风大巷,将北回风大巷局部不满足通风要求的区域进行刷扩处理,作为13号煤层回风大巷使用;考虑胶带机易于安装且安装后不飘带,满足机械化开采要求,将胶带暗斜井掘进坡度由16°调缓至13°;为方便现场施工,降低施工风险,将回风暗斜井掘进坡度由22°调缓至16°;同时,为不影响上水平开采,胶带暗斜井、回风暗斜井均自矿井原10-2号煤层北辅运大巷开口施工,通过施工胶辅联络巷,完成施工期间运煤任务。如图2所示。2.3.2施工方案。(1)在原10-2号煤层北辅运大巷约920m处向东布置胶带暗斜井,倾角13°(竖曲线半径700m),落底于13号煤层,装备一条带式输送机,暗斜井内设有台阶、扶手,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在原10-2号煤层北辅运大巷北侧920m处开口向东方向各布置回风暗斜井,倾角16°,落底于13号煤层,设有台阶、扶手,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延深段)自矿井原10-2号煤层副平硐底开口以90°方位角沿-5.5°坡下山掘进,掘进至13号煤层底板后沿-2.5°坡下山掘进至与井底车场交汇处停止掘进,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担负全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2)大巷层位的选择:向东方向的胶带暗斜井及回风暗斜井进入13号煤层后,沿煤层向东布置一组盘区大巷至JC3钻孔附近。为方便后期工作面形成回风绕道,回风暗斜井进入13号煤层后,盘区回风大巷沿煤层底板掘进避难硐室处开始留2m顶煤掘进,盘区胶带大巷沿煤层底板掘进。(3)13号煤层下水平延深一期工程延深到位后,回风暗斜井掘进至13号煤层底板后,立即围绕井底车场、管子道、变电所、水泵房、水仓展开施工。(4)回风暗斜井掘进机组进入13号煤层后开始施工盘区回风大巷,设计盘区回风大巷预留2m顶煤掘进,盘区回风大巷连接井底车场段及时调整为沿煤层底板掘进,在已施工的盘区回风大巷侧开口,在较短时间内顺利使井底车场与副斜井(延深段)贯通,为管子道、变电所、水泵房、水仓施工奠定了通风基础。后期通过在盘区回风大巷与井底车场交汇处设计风桥,留设足够高度的行车行人通道后,形成13号煤层井筒段全风压通风系统。(5)副斜井(延深段)与井底车场贯通后,管子道开始施工。管子道自副斜井(延深段)207.73m处以135°0′0″方位角沿-5°56′21″坡下山掘进14.5m,然后以96°22′56″方位角沿-6°34′44″坡下山掘进54.8m后与水泵房贯通。考虑规程井下排水规定:主要泵房至少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井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管子道开口点选择副斜井(延深段)207.73m处底板标高为+895.63m,为方便管子道后期行车安全,设置副斜井与管子道拐点45°夹角平缓过渡,整体下山坡度不超过8°,贯通点底板标高887.83m,高差7.8m,符合规定要求。(6)主变电所、水泵房施工到位后,考虑主变电所后期需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施工主变电所回风绕道需技术上可行,且不能影响水仓正常施工。原设计由变电所直线向盘区回风大巷施工绕道,施工坡度大,机组爬坡困难,若使用炮掘,施工工期长,危险性大。优化设计后,通过调长绕道长度、降低施工坡度的方法,机掘巷道后采用工字钢+双层钢筋网+混凝土施工绕道盖板,使主变电所回风绕道顺利从副水仓、主水仓顶板穿过,保证了后期主副水仓顺利施工,节约了工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7)主副水仓投入运行后,巷道煤泥极易随污水进入水仓吸水井堵塞水泵。为防止排水过程中水泵堵塞隐患的发生,需在设计施工阶段进行方案优化。现场将主副水仓自通道入口至配水巷段设计为先下坡后上坡“V型”,使淤泥沉积位置远离配水巷口,同时将配水阀由配水巷底调高至距底板0.8m,并在配水巷口施工挡泥墙,防止清淤车在清理水仓煤泥过程中将煤泥推入配水巷,最大限度保护了吸水井水泵的正常运行。

3结论

(1)方案优化缩短了工程施工准备时间,规避了因施工对上水平正常开采的影响。(2)充分利用了上水平回风系统,减少了水平延深期间回风系统工程量,以很短的时间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3)井筒掘进坡度优化改进既保证了后期皮带安装、运输要求,又解决了因坡度大施工困难的问题,降低了现场施工不安定源发生的几率,施工效率及管理成本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书目】

[1]芦镇宇.矿井运输大巷贯通测量实践应用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04):181-183.

[2]付国鑫.煤矿开采水平延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15.

[3]王利红.开元煤矿开拓延深方案设计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17(02):89-93.

[4]张云飞.煤矿斜井综掘机快速掘进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07):58-59+64.

[5]时建成.综采工作面过空巷及断层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5(04):27-28.

深施范文篇7

通过对比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两种施肥方式下培育出的秧苗状态发现,按常规方式进行施肥的秧苗,返青时间比侧深施肥的秧苗更长,百株干重也明显低于采用侧深施肥所育的秧苗,尤其在分蘖和根数二者相差较多。综合实际产量的结果来看表现最佳的侧深施肥方式为宽窄行侧深施肥。通过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因素正交试验,在保证合适的种植条件前提下,从施肥方式角度上看,影响水稻产量程度大小的因素排序为:施肥方式>水稻品种>肥料施用量。

一、机械侧深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1)节肥效益计算公式如下:A节肥=肥料价格×(常规水稻施肥量/亩-侧深水稻施肥量/亩)由以上得出,钵苗摆栽机比普通高速插秧机节省肥料费用18.5元/亩左右。(2)省工效益由于采用侧深施肥的方式,与常规施肥相比减少了前期的人工播撒基肥和分蘖肥,因此省工优势明显,计算公式如下:M亩均施肥费用=施肥效率×人工亩施肥价格B省工=常规水稻施肥费用/亩-侧深施肥费用/亩鉴于随用工时期和施肥量的变化,用工成本会产生相应浮动,因此用工成本可得到一个范围值。常规水稻肥费用为6.3~7.5元/亩,侧深施肥费用为2.1~2.5元/亩,平均省工成本为4.2~5元/亩。(3)节本效益计算公式如下:E节本效益=A节肥+B省工节本效益合计为20.6~21元/亩,平均为20.8元/亩。(4)增产效益分析计算公式如下:Q增产效益=销售价格×亩均产量×增产幅度按亩平均产量600公斤、增产幅度5%~7%计算,每亩可增产30~42公斤,按市场价格3元/公斤计算,每亩增加效益90~126元。

二、水稻侧深施肥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采用先进机械化施肥措施,促进了水稻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加快了水稻种植行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稻米加工和稻米品质改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2)生态效益:水稻钵育摆栽技术在省工、省肥、节本等方面的优势,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关于“两减”的要求,即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对保护我农场乃至我省、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深施范文篇8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机械深松、深施化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作为大豆主产区,该项技术已普遍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几年,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演生出不同的新的栽培形式:一是大豆“暗垄密”。该技术是在“垄三”栽培三项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平播技术开发研究的新的科技成果,在机械深松、配方施肥、精量点播、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上,应用适时、适量、适位投入农用资料。采用优良配套品种.适期早播、平作,合理密植,应用大豆专用肥和配套机械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栽培技术。二是大垄三行穴播,大垄三行(或二行1穴播也是在大豆“垄三”机械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30厘米或90厘米的大垄,垄上三行或二行穴播,比常规精量播种增产2O%~3O%。

二、大豆“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一)土壤深松技术及增产机理

土壤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机械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以25~3O厘米为宜。根据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垄体深松、垄沟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垄体深松也称为垄底深松,有二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整地进行深松起垄;另一种是深松播种,使用“垄三”耕播机在垄体深松同时进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种方法集三种技术一次作业完成。垄沟深松就是用深松铲对垄沟进行深松。根据时期的不同,可分为播后出苗前垄沟深松和苗期垄沟深松等。全方位土壤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对整个耕层进行深松,可以做到土层不乱,加深耕作层.深松深度可达35厘米以上。深松的增产机理。首先是土壤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辨层结构,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其次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垄沟深松,可以起到放寒增温,疏松土壤,促进大豆早生快发的作用。据调查,在出茁至第一复叶展开期间.深松地块0—20厘米耕层的地温较未深松的高O.51℃.深松地块比未深松地块可提早成熟2—3天。第三是深松可以创造一个虚实并存在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力。

(二)化肥深施技术及增产机理

化肥深施技术。化肥做种肥,施肥深度要在l0厘米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5厘米处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l52O厘米.即施在种下lO~15厘米处为宜。目前生产上应朋的小型精量播种机都能做到种肥深肥。大型播种机不仅能做到深施肥.还可以做到种肥和底肥同时施人,即分层施肥.化肥深施的增产机理。化肥深施克服了种肥同位烧种、烧茁现象,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一15%:另外可做到合理地增加化肥施用量。延长供肥时间,满足大豆生育期全过程的需要。

(三)精量播种技术及增产机理

精量播种技术。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空、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机械精量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精量播种的增产机理。大豆实行精量播种一是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匀,解决了以往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匀、缺苗断空的问题:二是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环境,使群体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较好地协调了光、热、水、肥的矛盾;三是增加了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了单株产量。

三、主要配套技术措施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不仅仅是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的简单组合。必须和其它栽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增产潜力。根据各地的经验要抓好以下主要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并严格进行种子精选。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过程中.要选用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秆强、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推广品种,并做到合理搭配。由于实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种子要必须经过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8%,发芽率高于9O%,种子大小均匀.粒径6~8毫米。

(二)实行伏秋精细整地。“垄三”栽培技术对整地质量要求很高.要做到耕层土壤细碎、地平、提倡深松起垄,垄向要直,垄宽一致,努力做到伏秋精细整地,秋施农家肥,有条件的也可以秋施化肥,在上冻前7~10天深施化肥较好。在整地方法上要大力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松、耙、旋、翻相结合的整地方法。在土壤耕作上必须坚持以深松为主、联合整地的原则.既为大豆生产发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播种质量。要做到适期播种.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1日~5月15日。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土壤肥力高的地块,繁茂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植;反之宜密植。常规垄作,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25万35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28万4O万株:窄行密植,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3万-38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6万~46万株。楠量播种要根据保苗株数,计算好播量,然后在垄上进行双行精量播种,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机械垄上等距穴播.穴距一般在18—20厘米。每穴3株。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厘米为宜,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深施范文篇9

(一)技术内容

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装备对农作物进行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的技术。这些作业可分段进行,也可联合作业一次完成。夏收作业主要涉及小麦、水稻和油菜的收获,正确应用收获机械化技术,可以保证适时收获、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二)实施要点

1、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目前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跨区收获为其主要作业形式,应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的收获特点,搞好机械化收获作业。

(1)充分准备、适时收获。选择合适的作业机具,做好收获前的机手培训和机器的保养调整,保证收割机良好的技术状态。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特点和农艺要求,确定适合收获的最佳时间和路线,组织好机具调度,保证作业效率。

(2)正确调整机具工作参数。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密度、秸秆高度、亩产量、谷草比等作物属性和收获条件都有很大差异,作业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检查,及时调整联合收割机,如凹版间隙、拨禾轮位置、割茬高度、振动筛倾角等,降低收割损失和破碎率,提高籽粒的清洁度,保证收获质量。

2.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目前使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多由稻麦联合收割机改进而成,应选择合适收获的条件、把握收获时机,降低损失率,提高收获的机械化效益。

(1)收获方式选择。株型小、密度高、成熟度一致的直播油菜,宜采用联合收获机械;株型大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宜采用分段收获机械,也可采用人工割晒和机器脱粒的方式,以减少菜籽损失。

(2)收获期的选择。以油菜籽含水量来判断,分段收获时,割晒作业适宜的籽粒含水量为35~40%,捡拾作业为12~15%。联合收获为15~20%。含水量过高,脱粒质量低,含水量过低,损失严重。从油菜角果颜色判断,全株70~80%角果呈黄绿至淡黄,籽粒由绿色转为红褐色时进行割晒,割晒后4~7天,早晚或阴天进行捡拾脱粒。联合收获应在油菜完熟期,冠层略微抬起时进行。

(3)合理调整机具。根据油菜株型和倒伏情况,调整拨禾轮位置和转速(适宜转速21~25r/min),以减少对油菜的撞击;根据油菜的成熟度,调整滚筒转速和凹版间隙,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对植株交叉密度较大的田块,宜选用带有侧割装置的收获机械。

二、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对作物秸秆处理后还回田间的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整秆还田、根茬还田和水田秸秆还田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焚烧或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用犁耕翻埋还田,整地后进行播种。粉碎还田技术在“三夏”期间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时,秸秆长度不大于10cm、铺撒均匀;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麦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5cm、铺撒均匀;翻埋还田时,耕深不小于20cm,旋耕翻埋时,耕深不小于15cm,耕后耙透、镇实、整平,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和作物后期生长创造条件。

整秆还田技术:主要用于单季玉米种植区,使用大型机具时,摘穗后采用高柱犁将直立的玉米秸秆不经粉碎直接翻耕埋入土,使用小型机具时,摘穗后用编压覆盖机将秸秆编压覆盖在地表。

根茬还田技术:主要用于单季玉米种植区,在粮食和秸秆收获后,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残留在地里的玉米、高粱等作物根茬进行直接粉碎还田。

水田秸秆还田技术:适用于南方水田,将机械收获脱粒后的麦草或稻草抛撒回田间,并在灌水软化土壤和施肥后用埋草驱动耙、旋耕埋草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埋压还田。技术操作要点有:

(1)旱地应先灌水泡田12小时,田面水深为3-5cm,土壤松软后再作业。

(2)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选定。采用普通旋耕机时,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慢速,耕深浅,第二遍速度稍快,达到规定耕深,两遍作业方向应交叉。采用双辊灭茬旋埋机时,作业一遍就可满足要求。

(3)秸秆还田量以每亩300kg左右为宜,秸秆较细、易分解的作物可全量还田,秸秆不易分解的(如大麦),可按50%-60%还田。

(4)为防止埋覆水田的秸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发生烧根苗现象,水稻秧苗栽插后水深不宜超过10cm。

(三)作业机具

“三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所需主要机具有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粉碎抛洒装置、玉米免耕播种机,或秸秆粉碎机、深耕犁、整地机械等。

根茬粉碎还田所需主要机具为根茬粉碎还田机或联合整地机等。

玉米整秆翻埋还田,应选择重型四铧犁或高柱五铧犁,产量较低时选择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编压覆盖机等。

水田秸秆还田所需机具主要有水田旋耕埋草机、水田埋草驱动耙、水田圆盘犁、双辊灭茬旋埋机等。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差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节约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要点

1.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有**海、农牧交错、**、东北冷寒旱作、西北内陆农业、南方双季稻和水旱轮作七个类型区,与“三夏”密切相关的有4个,每一类型区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要针对性的选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海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有周年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周年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玉米留茬覆盖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2)**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一熟为主,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少耕播种、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根茬固土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3)南方双季稻类型区。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为主,有早稻、晚稻少免耕栽培两种技术模式。

4)水旱轮作类型区。以种植水旱两作为主,有稻麦(油)轮作和稻薯轮作两种技术模式。

2.重点抓好四项作业

1)秸秆与表土处理作业。秸秆覆盖是保水、保土、保肥的关键,因此要把尽可能多的秸秆留在地表并均匀分布。覆盖严重不均、或地表不平时,需要使用秸秆粉碎机、圆盘耙等将秸秆覆盖分布均匀或平整地表。

2)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深施化肥。对一年两熟高产地区免耕的种床,还要求种带上方秸秆量要少(覆盖率不超过30%),以利于作物出苗;种带两侧和下方3cm左右的土壤要疏松,以利于根系生长。

3)深松作业。对部分粘重、贫瘠或压实严重的土壤,应进行深松,深度30cm左右。

4)杂草病虫害控制。为了既控制杂草,又不多喷除草剂,在杂草严重地区(如农牧交错区),提倡喷药、机械、人力、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病虫害主要用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后喷洒杀虫、杀菌剂。

(三)作业机具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选用动力驱动型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圆盘耙等。

一年一熟地区,选用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浅松机等。

小麦(油菜)、水稻轮作区,选用水田灭茬旋埋机、插秧机、水稻免耕直播机等。

(四)注意问题

1)技术模式要考虑整个生产周期。如一年两熟地区,确定小麦播种行距时要考虑与玉米行距匹配;小麦筑埂时,要考虑播种下茬玉米时如何平畦埂,否则影响玉米播种质量。

2)尽量采用有利增产的配套技术,提高保护性耕作的产量。如: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决定施肥数量和品种;沟灌技术,利用播种小麦时形成的沟垄,顺沟灌溉,既可以节省土地,还可节省灌溉用水。

四、机械化深松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的技术。深松作业不翻土,在保持原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1.深松时间。深松作业主要适用于旱地作物,一般应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北部一年一熟地区易发生春旱,所以深松作业宜在秋季进行,纳蓄雨雪,但要注意及时镇压,以防跑墒。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在夏季小麦收获后进行深松作业,以更多地纳蓄雨季降水。深松周期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一般2~4年进行一次。

2.深松深度。深松深度的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传统耕作地块的深松深度一般为35~40cm,免耕地的深松深度一般为25~30cm。

3.深松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一般采用V形深松铲,作业后地表无沟,植被破坏不大,但对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弱。间隔深松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犁底层破碎效果好,但作业后地表有沟。各地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

(三)作业机具

深松机械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可按照不同的深松时间及农艺要求选用。深松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深松机具的选用,应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避免产生拖拉机偏牵引或漏耕现象。

五、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的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内容。一次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作业工序,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可实现标准化种植,利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节省种子,减少间苗作业。

(二)实施要点

1.种子精选。精量播种时必须对种子进行清选,使种子纯度在95%以上,净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播种时,要进行拌种(防黑粉病和地下害虫的药物处理)。

2.秸秆处理。对上茬小麦秸秆要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洒在田间,以免造成玉米播种机的堵塞。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8~12℃,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播种量要精确,精量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1~2粒。精密播种的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播深要一致,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误差不大于1cm。株距要一致,株距合格率≥80%。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cm,以便于田间管理。

4.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药剂,封闭除草。

(三)作业机具

按播前对土壤处理方式和地表状况,玉米精量播种机可分为传统播种和免耕直播;按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可分为穴播和点播;按排种器结构形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

在耕作后土壤上播种,采用传统的精量播种机即可。免耕播种,则须选用专用免耕播种机械,其开沟施肥机构应具有防堵功能。

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地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二)实施要点

1、育秧技术

(1)床土配制。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床土颗粒直径不宜太大,不得有石块等杂物,pH值应在4.5~6之间,对床土还要进行药肥混拌处理。

(2)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晒种、脱芒、选种、消毒、浸种、催芽、脱水等工序,要注意做出芽率测试,保证稻种发芽率在98%以上。

(3)播种。包括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要注意严格控制播量(精确到克/盘)和播种均匀度,床土厚度控制在2.5±0.5cm。

(4)育苗管理。“三夏”期间,中晚稻由于育秧时间较长,秧苗较高,需控肥控水和喷施三效唑等生长抑制类农药将秧苗高度控制在25cm以下。对超高的秧苗,必要时可在机插前进行秧苗剪尖处理。苗期管理还应控制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促进秧苗盘根,形成毯状秧苗;双膜育秧的地块,起苗时要注意保证规范的秧条切割尺寸(28×58cm)。

2、机插秧技术

(1)水田机械整地要求

水田机械整地主要有耕、耙、耖、旋等方式。整地前要灌水浸泡24小时以上。水田耕地耕深以14-18cm为宜,要求耕翻均匀、覆盖严密,耕后地表平整(平整度≤5cm)。插秧前,要根据土壤的性状进行沉淀,以保证立苗,减少漂秧,减少机械行走壅泥。

秸秆、根茬和绿肥的处理,应使用水田秸秆旋埋机械翻埋覆盖,保证翻埋覆盖严密,田面平整,不影响机插作业。

(2)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

机械插秧农艺要求。插秧深度1.5~2cm,每穴3~4株,相对均匀度≥85%;漏插率≤5%,伤秧率≤4%,保持行距和株距的一致性。操作要注意对行,行要直,不漏插,不钩秧。

机械插秧对大田的要求。田块要整平并沉淀,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1-3cm。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小于25cm,插秧前床土含水率应保持在35%~45%,秧根盘结不散。盘育秧苗要求四边整齐。运送不挤伤、压伤秧苗。

插秧质量检查。插秧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范围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证插秧质量。

(三)作业机具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配套机具包括育秧设备、耕整机械和插秧机械。

1、育秧设备

育秧设备包括:种子清选机、脱芒机、催芽机、脱水机、碎土筛土机、拌和机、播种机(播种流水线)、蒸汽出芽室、大、中、小棚(温室)、秧盘和秧架、增温设备、淋水设备等,各地可根据育秧形式选择不同的机具设备。

2、耕整机械

耕整机械主要包括:水田犁、机耕船、水田耕整机、水田旋埋机等。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适用于田块较大、泥脚深度较浅的连片种植地区;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适用于田块较小的丘陵山区或小田块作业;机耕船适用于泥脚深度大于30cm的平原、滨湖地区作业。

3、插秧机械

插秧机械主要有高速乘坐式和手扶步进式两类机型,可根据作业条件选用。作业前,应注意进行试运转和试插,保证整机技术状态良好;作业中,应根据农艺要求对株距、穴株数、栽插深度等进行必要调整,保证插秧质量。

七、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采用机械措施,分底肥、种肥和追肥等不同形式,将化肥定量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进行掩埋的技术。与表面施肥相比,机械化化肥深施具有减少化肥损失、节省化肥用量,避免烧种,提高功效,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二)实施要点

1、底肥深施技术。施底肥应同土壤耕翻相结合,有先撒肥后耕翻和边耕翻边施肥两种方法。①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是:施量符合农艺要求,撒施均匀,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及时翻埋,埋深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②边耕翻边施肥,通常将肥箱固定在犁架上,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犁沟,翻垡覆盖,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断条率<3%,覆盖严密,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2、种肥深施技术。采用施肥播种机,种肥分施,使肥料和种子之间有一定的土壤隔离层,满足作物苗期对营养的需求,避免烧种、烧苗现象。种肥分施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两种。小麦侧位深施时,肥料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肥料各5cm,肥条均匀连续。正位深施时,肥料施于种子正下方,与种子隔离土层3cm~5cm,肥条均匀连续。

3、追肥深施技术。按农艺要求的肥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次完成开沟、排肥、培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追肥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3%,追肥深度6~l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八、植保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植保机械化技术主要指作物病虫草害的机械化防治技术。“三夏”期间是两季作物的衔接期,部分病虫害可能会从上茬作物转移危害到下茬作物,科学地用好植保机械、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对保障粮食丰收十分重要。

(二)实施要点

“三夏”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接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水稻,这两种作物机械化植保技术的实施要点如下。

1、玉米

(1)播种期和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苗期是预防多种玉米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需要做好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包括粗缩病、苗枯病、枯萎病、黑粉病、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一是要做到精选良种、抗病虫品种。二是要采用种子包衣,或者用40%甲基异柳磷加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混合进行拌种、浸种,防治玉米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三是针对近年来灰飞虱、粗缩病严重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可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

(2)播种期杂草防治技术

免耕直播田播后苗前,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70~200ml/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ml/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40ml/亩兑水35-50kg均匀喷洒地面。作业时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超过32℃)前后喷洒除草剂,以免出现药害和人畜中毒,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漂移危害其他作物。

(3)苗期和成株期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根据田间调查,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下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当益害虫比失调,花叶株率达10%时,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

2、水稻

(1)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要采用抗、耐病虫害品种,培养健壮、无病害的秧苗。育秧时可以采用25%保鲜克2ml或10%蚜虱净兑水6公斤,浸种3~5公斤,2~3天后使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防虫网,防治秧苗病虫害。移栽后要加强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及时开展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的预防。防治稻瘟病可用75%三环唑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2)苗期除草技术

主要防治稗草、鸭舌草、丁香蓼等稻田杂草,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品种。注意不要在高温天气喷施除草剂,避免人畜中毒。

(三)作业机具

深施范文篇10

(1)严格遵守配方比例施用。了解有机肥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科技知识,合理地将生物菌肥与农家有机肥、矿物肥、化肥相配合,坚持按“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并按作物生长期营养需求指导施肥。实践证明:以生物菌肥1%~2%、有机质肥50%~60%、中微量元素肥10%~20%、氮磷钾大量元素肥30%~40%的配合比例最佳,增产效果显著,能提高20%~30%。由此可见,合理应用生物有机菌肥是现代有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作基肥施并深施。一是尽量将有机肥深施或盖入土里,避免地表撒施肥料现象,减少肥料的流失浪费和环境污染;二是作物苗期基肥要深施或早施,尤其要严格控制作物苗期氮肥的施用量;三要按作物生长营养需求规律来施肥,一般生长期短的作物可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生长期长的作物栽培施肥,应该分前后期来施用,做到“前轻、后重”,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产量效果。有机肥肥效长,养分释放缓慢,一般应作基肥施用。深耕结合有利于土肥相融,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效地改良土壤。

(3)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虽然营养元素含量全,但含量较低,且在土壤中分解较慢,在有机肥用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而化肥营养元素的含量高,肥效迅速,可根据农作物需要量的多少,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但肥效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二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即可满足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在数量和时间上的需要。在施用有机肥时,为了获得高产应追施一定数量化肥,做到迟速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互为补充,充分保证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有足够的养分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但腐熟的有机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若与碱性肥料混合,会造成氨的挥发,降低有机肥养分含量。有机肥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也不宜与硝态氮肥混用。

(4)合理混施。羊粪的养分含量在家畜粪便中最高,其中N、Ca、Mg含量很高,分解速度较快,粪劲较猛,为达到粪劲平稳,应在羊粪中加入猪粪或牛粪混合施用。人粪尿是速效性有机肥,施用时应搭配粗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长期施用人粪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可连续使用,应间隔一段时间再用。用人粪尿作基肥和追肥时,施前应加水稀释3~4倍,施后及时覆土,防止NH3的挥发损失,且一次施用量不宜过大。

(5)充分腐熟发酵后再施用。有机生物肥料,能活化土壤、改良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虫、抗灾能力,能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加产量。但自然界中的禽畜栏、人畜粪肥及饼粕类等有机肥必须要充分腐熟发酵后再施用。因为许多有机肥料带有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有些有机肥料中还含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均应经过堆沤发酵、加工处理后才能施用,生粪不能下地。经过发酵后,一是均衡了有机肥中的酸性,减少了硝酸盐含量,补充了水分,有利于与自然界土壤中微生物菌的组合应用;二是发酵后能杀灭有害生物病菌等直接给作物和土壤带来危害原粪肥中的寄生虫卵。

(6)配合生物有机菌肥施用。在现实生产中,土壤中有机质的贫乏易使作物发生病菌害、产量低。多施有机质肥,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还能使作物有抗旱、抗早衰和抗病虫害能力。尤其是有机肥与生物菌肥的结合应用,能使土壤具有较好的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起到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

(7)因作物施肥。如人粪尿对一般作物都可施用,但最适宜的作物是叶菜类、禾谷类及纤维作物。因人粪尿中含有大量Cl,所以不宜施在忌氯作物上,如甘薯及烟草、马铃薯等作物。

(8)施用方法。作物生长期间应开沟条施或挖坑穴施,施后及时覆土,切不可将肥撒于地表,这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压伤掩埋作物,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可搭配酵素菌肥,使其充分发酵分解,则使肥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