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8:44:23

邵阳学院

邵阳学院范文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迫切需要面向基层提供大量的法律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地方高校法学专业需要对现行的法学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探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模式。

一、培养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求

在我国农村,由于广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欠缺法律意识。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尤其基层民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前的情势,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需要大量的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这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类型法律人才。同时随着民众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在基层法院、基层检察机关的案件剧增,急需大批法庭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能在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或相关工作的基层法律人才。社会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法学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要以本地的社会发展需求为龙头,结合本地法学教学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不同类型院校的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培养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目标定位

教育理念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要与重点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有所差别,要彰显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其实,2011年教育部启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宗旨在于“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三种类型”。基层法律人才要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高素质的法律修养、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服务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奉献精神,当然也应属于“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范畴,这就为地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指明了方向。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

(一)克服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的需要。多年来,在我国有相当多的高校法学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较少考虑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存在随大流现象,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千篇一律的情况相当严重,这是造成高校法律人才总体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寻求出路的需要。在法学专业同质化的办学竞争中,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各方面条件都远不能与重点大学及地处大城市高校相抗衡。因此,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出路,就必须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实现错位发展,探索地方高校培养基层应用法律人才的新路径。

(三)培养高素质基层应用法律人才的需要。针对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法律实务能力较差的情况,要切实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对法学专业办学的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基层应用法律人才培养新路子,就必须走出校门,利用地方丰富的法学教育资源办学。做到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色,凸显实务能力。

三、地方高校培养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模式探讨

邵阳学院抓住法学专业“应用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地方法学教育资源优势,走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新路子,形成了“六共同”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模式。

(一)“六共同”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模式解决的核心问题

1、解决了地方院校培养法律人才目标定位模糊问题,为地方院校培养法律人才进行了科学定位,培养面向中西部地区、服务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2、解决了办学资源相对不足问题。地方高校办好法学专业普遍存在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为了办好法学专业,一方面学校加大对法学专业的投入力度,改善法学专业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密切合作,整合邵阳市地方法学教育资源,共同办好邵阳学院法学专业,解决了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3、解决了地方院校教学队伍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打造了由专职教师与法官、律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多元化教学团队。解决了实习中指导法官和指导律师不足问题,确立了“一对一”的实习制度。4、解决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强的问题。解决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研讨式”教学打破教师课堂绝对权威,确立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答疑解惑者身份,把课堂教学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学方案实施者和教学效果检验者。5、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务脱节问题。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理论与实务脱节。政法学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施“教师进庭审,法官、律师进课堂”的教学改革,部分任课教师作为人民陪审员直接参加案件审理,增强教师司法实务能力;聘请优秀的法官、律师走进课堂,承担实务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法学理论与实务的高度融合。

(二)“六共同”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模式的框架

我们就与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含九县三区12个基层人民法院)以及邵阳市司法局、邵阳市律师事务所等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开展全面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了以“六共同”为主要内容的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教学改革模式,即校地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教学团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共同加强实践课教学、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为地方开展法律服务。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个对接”

2013年以来,邵阳学院政法学院组织法学专业教师先后到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乡镇法庭、司法所,市、县(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进行调研,就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共同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基层法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共同探讨了我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法、路径,并多次举行法学专业教师、法官、律师及省内外法学理论与实务专家组成的论证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7年开始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三个对接”。(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为避免与985、211等重点大学产生同质性人才培养竞争,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实现课程设置与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实务能力对接。第一、实践课设置。将实践课学分从原来的25分提高到42分,学分权重达到总学分的22.3%;实践课在大学学习阶段全程覆盖,从大一到大四不断线;实践课从内容到形式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多方面多角度培育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第二、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创造性地在民法、刑法等实体法和民诉法、刑诉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课程中设置了20%以上学时的法律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第三、基层法律工作者工作特需课程的设置。根据基层法律工作者对会计、财务知识有较多需要的现状,设置了《会计学》、《财务管理》课程;根据基层法律工作者对调解知识的需要,设置了《调解理论与实务》等课程。(3)实现学生课外活动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相对接。在校地双方共同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设置了法律辩论、模拟法庭、书状、速录、司法文书制作、公务员面试模拟等10余项竞赛活动。通过学生的课外竞赛活动,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

2、共同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实现“五个转变”

校地双方共同合作,建设了一支基本能满足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我校专职教师、邵阳市法律实务部门的兼职教师、省内外高校知名法学专家组成。专职教师主要承担法学专业理论课教学,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法学专业法律实务课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外聘专家主要担当我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顾问。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使教师队伍结构横向得到拓展,纵向得到提升,在教学中实现了“五个转变”。实践课教师从数量不足向择优转变;一门课程从专业教师单独开设到专业教师与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共同开设转变;教材编写从专业教师单独编写向专业教师与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共同编写转变;实践教学从一个法官(律师)指导2—3名学生到“一对一”指导的转变;教学团队知识结构从偏向理论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转变。

3、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理论课教学与实务课教学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邵阳学院开展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教学改革以来,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齐抓人才培养质量的这一中心环节,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研讨式教学”和“实务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专业教师承担“研讨式教学”改革促学生法学理论学习的提升,以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教师承担的“实务案例分析教学”改革促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提高,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务课教学紧密结合,积极回应了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规律,探寻出了一条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

4、共同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四个创新”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紧紧抓住法学“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找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邵阳学院开展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教学改革以来,充分利用邵阳地方法学实践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校地双方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形成合力,助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基层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务能力培养要求,校地双方共同对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了重新梳理,构建了由庭审观摩、模拟审判、法律社会调查、物证实验、法律辩论赛、法律文书竞赛、司法实习、律师实务实习、法律服务、毕业论文及学生课外活动等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进行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了实践教育的体系化、科学化。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第一、“一对一”方法。自2010年以来,邵阳学院地法学专业在司法实务实习中就实现了“一个法官指导一个学生”,在律师实务实习中实现了“一个律师指导一个学生”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教师管理严格,师生互动及时,教学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学生通过实习后,不仅法律实务能力得到了扎实的训练和提高,而且学生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职业道德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第二、专、兼职教师合作指导方法。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由专业老师组织教学,法官提供典型案件,参与点评;物证实验、法律服务、毕业论文采用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在专、兼职教师的合作指导下,实践课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3)创新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第一、师资保障:顺应法官员额制改革形势的变化,2017年,邵阳学院法学专业从邵阳市576名员额法官中遴选了126名聘为司法实务实习指导法官,与此同时,从湖南楚信、方廉等10余个律师事务所647名律师中遴选125名聘为学生律师实务实习指导律师,确保了“一对一”实践教学的师资需要。第二、场地保障:从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含12个县级基层人民法院)的116个法庭中遴选了案件较多、法官素质较好的46个法庭作为我校学生司法实务实习庭,从邵阳市55个律师事务所中选择条件较好、社会威信高的10个所作为学生律师实务实习所。同时,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模拟法庭,法学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第三、后勤保障:近几年来,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12个基层人民法院为我校学生在司法实务实习期间免费提供食宿,保证每个学生在实习中全身心投入实习,为此,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12个基层法院每年开支近8万元。

(4)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每年表彰20%的优秀指导法官、指导律师,分别由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邵阳市司法局下发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通过“五个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拓宽了实践教学领域,开拓了实践教学空间,做到了法学实践教学有效地贯穿于法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5、共同编写特色教材

近6年来,我们与邵阳市法律实务部门的实务教师共同编写特色教材8部,(其中2部2018年底出版)。8部教材的成功编写不仅使法学专业19门专业主干课中对应的法律实务与案例分析课程及司法实务实习、律师实务实习内容更加规范,而且填补了相应教材的空白。

6、共同为地方开展法律服务

近3年来,法学专业教师、学生与邵阳市法律实务部门共同化解上访积案12件,学生完成法律援助案件36项,每年与邵阳市法律实务部门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法律服务进村上户活动,为地方法治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此外,我们还考虑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突出学校特色,把我校的优势专业资源与法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培养专业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型法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志文,肖杰.基层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邵阳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8(04):201-202.

[2]刘静然.地方高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农经,2016(18):80-81;

[3]薛维然.我国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沈阳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2):665-668.

[4]叶海燕.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的探索———以梧州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03(5):86.

[5]付健.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与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2012(09):40-41.

邵阳学院范文篇2

姓名:xxx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湖南

身材:158cm46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5岁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网页设计师/美工:设计师网站策划文案策划广告设计/策划项目管理与策划

工作年限:4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均可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北京北京北京

个人工作经历:2005.3-2008.2二年前台网页设计,文案写作和制作,ASP代码的编写,动画片头,动画BANNER设计与制作,后台页面框架设计和各功能的分析与实现,功能分配图表设计。其作品有:……等40多个网站设计与制作.

2004.12-2005.2娄底宏远电脑学校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辅导老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邵阳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3-06-01

所学专业一:行政管理

所学专业二:网页设计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4.7-2004.12宏远电脑学校培训网页设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校且被留校任辅导老师(网页设计与动画设计)

2000.9-2003.6邵阳学院,攻读行政管理专业三年。在校期间任班内团知书,各专业成绩优秀。予以毕业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良好

粤语水平:一般

邵阳学院范文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翻转课堂;课立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热潮,翻转课堂成为这股热潮的主角。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1],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观众”变为“表演者”。而翻转课堂必须要有网络平台作为支撑。目前,网络平台形式多样,而笔者发现“课立方”网络平台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课立方”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邵阳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为实验班(45人),护理2班为对照班(45人),均为我校全日制本科生,两班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入校后考试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班和实验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1.2方法。1.2.1授课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课堂采用集中讲授的方法。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具体如下。(1)课前准备。创建护理学基础课程,添加实验班学生,按照授课计划上传教学内容,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为例,上传压疮教学课件及压疮各期的护理视频,通知:请同学们于×月×日×时前完成“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的学习,逾时系统将关闭,下次课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确认压疮处于哪一期,如何进行护理。(2)课堂讨论。正式上课前利用“课立方”签到功能让学生签到,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到课情况。课堂上不再讲解已上传至“课立方”的PPT课件,而是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9人。通过“课立方”平台展示一个压疮案例:李某,女,60岁,3周前因脑血管意外导致右侧肢体偏瘫。病人神志清楚,体质瘦弱,大小便失禁,近日发现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有水泡,皮下可触及硬结。请问:①该病人骶尾部发生了什么情况?②应如何正确治疗和护理?给学生15分钟讨论时间,然后进行抢答,抢答结束后,其他4组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平时成绩。教师通过“课立方”网络平台展示10道选择题,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定为1分钟,学生答题结束“课立方”立即统计出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发现,在压疮第三、四期的知识点上学生得分不高,所以教师又通过多张图片及相关动画详细讲解压疮第三、四期的特点及护理措施。最后一个环节:自由提问,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解答。(3)课后互评及讨论。教师课后作业于“课立方”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并打分,评阅者及被评阅者均为匿名,针对打分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可酌情修改分数。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立方”实时反馈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如对教师的课件制作以及上课速度等提出好的建议,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在此讨论,教师及其他学生都可回答。1.2.2考核及调查。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中、期末理论成绩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评价。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期中、期末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期中、期末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实验班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84.44%的学生非常认同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82.22%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并认为培养了团结互助精神,91.12%的学生觉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学习成就感,但是95.56%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增加了。

3讨论

邵阳学院范文篇4

在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下,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情景、教学能力尤为堪忧。社会体育专业是新时代体育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就业领域方面目前我国还未有明文规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后不仅很难找到工作,而且更加不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工作,这种恶循环非常不利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吉首大学四所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各已毕业的50名10级校友和11级50名学生,每个学校各100份,合计400份。还有十位从事社会体育专业的资深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国内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资料及有关专业书籍,它们为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前期基础。(2)问卷调查法。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吉首大学四所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各已毕业的50名10级校友和11级50名学生,每个学校各100份,合计400份。还有十位从事社会体育专业的资深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发放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吉首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10位教师发放共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向学生共发放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3%,发放形式为网上填写。(3)数理统计法。调查数据采用数据库开发软件Excel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获取本研究的研究资料,并据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分析。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进行活动的基本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所谓的两头小指的是高水平运动员和专业能力差的比较少,中间大指的是专业能力一般占据总人数中的绝大部分比重。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还应在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上面继续提升,但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企业更倾向于全才而不是专才,专业技能成为求职的唯一评判标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在今后的培养方向中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两手抓、齐头并进。(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习能力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终身就业的机会和能力,主要包括适应变化和自我开发等综合素质能力。在调查问卷中,通过对400位学生课前准备能力、教学能力和课外体育组织能力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课前准备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一、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能力。运用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准备活动、教案设计,占总比人数的25.8%。其次是学生教学实施能力,它包括合理运用口令、动作示范正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指导动作技术到位四个方面,约占总比分的35.7%。课外体育组织能力包括裁判工作、组织竞赛、指导课外活动、带队训练四个方面,约占总比的17%。最后是学习能力不达标的有86人,占总比21.5%。说明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倾重于对学习能力的培养。(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分析。新课标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应具备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包括观察、记忆、想象三种能力,后者特指某种特殊活动的专门的能力。社会体育专业教师也应具备以下能力:编制各种教学文件的能力、合理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力、纠正错误动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所以说,对未来体育领域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所要求学生具备社交、组织编排、语言与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越来越全面。

3.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有40%的同学认为加强学生教师角色意识是学生认为提高教学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有26.3%的同学认为培养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能够提高教学能力,有21.3%的同学认为通过考试加强学生的能力也能帮助提高教学能力,还有6.8%的同学认为开设中小学教材教法对提高教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表明,不同的个体对选择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广大的社会体育专业老师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其优势。另外,只有3%的同学认为提高体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数据表明湖南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素质高,教学质量过硬,但还需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观察力、表达力等方面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明确办学思想,优化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的开展应具有其特色,众多的高校在办学思想上还处于模糊状态,只能按部就班的开展此专业,不能有效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办出具有当地特色和具有本校风格的办学思想,这要求各大高校坚决摒弃传统思想,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危机感,把办学思想放在首位。另外,优化学生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当今中国体育人口基数庞大,结构复杂,只有优化培养模式才能明晰社会体育未来的出口,做到精确化、现代化。(2)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长期以来,体育院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是很清楚,致使各大院校过度重视教授学生学科专业理论的知识,轻视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教授。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日益发展,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课程开设上还是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为主,课程门类比较单一。课程结构的设置要从社会角度、学科角度、学生自身角度三个层面出发。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来设置,既要考虑教师专业化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又要考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教师教育类课程自身的内在逻辑关系。(3)增加课程时数,更新理论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必须保证理论和术科课程的课时数有条不紊的进行,因为只有通过教学课程时间的累积才能让他们在教授其他人时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不同教法,做到区别对待。更新理论内容方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内容要适应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联系,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育理论课程中。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调查得知,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学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知识面窄,技术不过硬以及对老师所教知识难点重点掌握不准确等现象;(2)通过调查得知,社会体育专业预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要一专多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4.2、建议

邵阳学院范文篇5

关键词:基层实用型人才;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稳步推行,现有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在学历层次和技能应用能力上已经出现难以完全胜任的现象。成人继续教育是改变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学历过低、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一个主要途径。外科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成人教育中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外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掌握临床“三基”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规范的基本技能和扎实的外科基本功,本文开展了以培养满足基层实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究。

1医学成教本科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对邵阳学院成教临床本科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医学成教本科的学生80%以上来自乡镇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卫生从业人员。他们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工作经历,参加成教本科再教育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以及学历层次不能满足他们当前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不能胜任国家分级诊疗模式的基层卫生机构从业要求,所以,他们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但大部分的学员在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完成本单位在职的基本工作任务,因此,不能像全日制本科学生那样,进行全面系统的脱产学习。

2应用型基层医生应掌握的外科技能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广大病人的首诊医院,尽管外科主要以Ⅰ、Ⅱ类手术为主,而且开展手术的机会相对较少[1]。但作为基层医院的首诊医师,必须掌握外科的诊断技能,能够根据病人的病症正确诊断外科疾病并准确判断病情,才能确保危重患者及时送往上级医院治疗,防止误诊、误治、延治。同时应该具备基本的止血、包扎、缝合、换药等常规外科操作技能,以便在门诊开展一些外科小手术、小操作。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外科急救技术如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骤停、骨折和离断肢体等的现场急救处理及转运技术。对于外科疾病的转出指征、术后康复及治疗常规,也必须熟练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双向转诊患者治疗的延续性。因此,要更好地满足和方便基层患者就诊,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需要培养满足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3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基层医院未来人才需求为应用型全科人才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临床医学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3.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取针对性不强。目前临床成教本科外科学教学内容没有对基层医院常见外科病进行重点阐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教学重点和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也没有突出,基本上是在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外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学时压缩,因此,教学内容对教学对象的知识需求没有针对性。3.2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老师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不能活学活用,难以培养发散式临床思维。3.3师生互动交流少。目前外科学教师都是由附属医院临床外科医师担任,他们除此之外还承担了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成教本科学生的教学活动,授完课后就去医院工作,与学生交流较少。3.4教学方法单一。外科学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但教师一般是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效果较差。另外,外科技能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但实际学生主要是观摩,操作机会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外科基本技能无法得到规范化训练。

4成教外科学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依据临床成教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实用型人才需求实际,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和删减,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4.1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的选取。针对临床成教本科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删减。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必需(用得到)、必要(用得上)而且适宜基层开展。授课中对外科常见急腹症的诊疗(阑尾炎、嵌顿疝、肠梗阻等)重点讲解并掌握,对腹外疝、痔、胆石症、尿石症及体表常见肿瘤等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手术方式及适应证的把握均重点讲解并完全掌握。对基层医院不能开展的门脉高压症、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关节置换等介绍诊断方法,熟悉治疗原则,对于基层根本不开展的全麻方法、器官移植、腔镜外科等内容直接删除。外科疾病的诊断和辅助检查中,重点讲解B超、X线、诊断性穿刺等检查,而病理组织检查、胆道镜、经皮肝穿刺造影检查及CT,MRI和PET-CT等大型检查在基层医院基本不能开展,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4.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科学很多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比较抽象,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学生很难以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录像、实例等影像资料,图文并茂,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常规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2]。同时掌握学过的知识,临床成教的学生由于良莠不齐,接受知识快慢不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课后根据教师的课件,反复观看和揣摩,进行课后复习,加强记忆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3应用微信平台及空间教学站进行辅助教学。由于大部分临床成教学员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采用邵阳学院微信平台[3]及大学城空间教学站(www.worlduc.com)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攻克教学中的难点,巩固学习的重点,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4]。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5]。在临床成教本科教学中,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外科教学手段联系起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将知识点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地提高成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临床成教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改变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4.4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成教临床本科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的讲授教学模式,运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该教学方法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设置有代表性、有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出严谨的临床思维。除了运用PBL模式外,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还穿插了“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CBL)[6]。教学实施前,教师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基础知识准备,引导学生围绕外科病例充分讨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临床外科病例,培养临床情境思维模式[7],进而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4.5利用住培和助培资源教学。利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平台和资源,对切开、缝合、结扎等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对洗手、消毒、铺手术巾等外科无菌术,对清创、换药等外科技能进行规范化操作训练,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外科医师的基本素质。4.6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以往的临床本科成教成绩评定方式为纯卷面考试成绩,学生有时仅在考试前几天通过死记硬背一些考试重点,无法客观评价学生对外科学知识及技能综合掌握情况。教改后将平时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技能操作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5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外科学的学习进行了立体的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反映,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5教学效果对于我校2016级成教临床的2个班级的外科教学,1个班为传统教学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1个班为教学改革班,进行以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分别随机抽取了30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信息反馈,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评价内容的七个方面,以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为基础的本项目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刘洪刚,马春兰.从基层医疗机构的技能需求看外科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35-36.

[2]李园园,王春梅,王榕.多媒体在高校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20):24.

[3]杜开利,黄颖,赵永娜,等.微信平台在MBBS留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82-284.

[4]吴鸿,王新洲,杨黎.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9,17(18):27-29.

[5]苏存华.微信平台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249-250.

[6]郑福祥.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63-64.

邵阳学院范文篇6

应用模式。通过以上所说的系统进行分析综合,根据输电线路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系统的具体需要,设计出比较完善的输电线路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模式体系。通过倾斜角度检验传感器,从而获得输电线路倾斜角度的详细数据;远距离拉力传感器可以测出采集输电线路中所承受的拉力详细数据,振动传感器可以获得输电线路远程监控的振动数据,微气象图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获得所安装铁塔时的微气象图数据。上述数据都可以通过接入口进行在线监测控制。远程监控中心管理在接收到软件传递数据后,要按照协议对其进行分析、储存和播放。其在线监测控制器在远程监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重点讲述输电线路远程监控的系统操作。

2故障预警在线监测设计

2.1在线监测控制器设计。在线监测控制器是安装在输电线路铁塔上面的,与各种传感器和通信模式连接方式相同,实现具体数据的采集和上传。故障预警在线监测控制器采用顶端的主板外挂自制器的形式来达成监测功能。通过白色板块与顶端主板系统通信,依据通信模式协议来实行对各监测对象的检验形式,对云台顶端等设备机器的操作方式控制以及对所有外部系统设备的输电线路远程监控管理控制等。距离和倾角等物理学数据直接由传感器经过自变通过总线路与顶端主板相连接。倾斜角度检测则是采用专用的小型芯片自制而成的一体化在线监测控制器来进行检测的技术。

2.2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系统。在输电线路信号塔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变换器以及无线网络的供电,此系统对电量的消耗超大,设计时需要在阴天下进行,这样系统才能正常的工作,所有模块都有耗电性能,所以要经过不断改善减少低消耗且具有稳定性能的设备。

2.3在线监测系统处理器设计。在线监测控制器主处理器设计的主要特点有:存储量大、散热系统好、使用年限较长、开关量的输出性能较好等。在输电线路上添加在线监测系统处理器,会使远程监控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3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的系统分析

3.1自动和手动采集数据。故障预警在线监测自动定位时其传输的数据和气象信息都调节到信息中心,调度中心的软件是根据通信系统协议对数据进行解压、储存和数据处理。同时支持手动或自动发出信息数据号召命令,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接到命令后将返回所需信息数据。为调节中心软件的测试,所提供请求数据拉力及倾斜角度数据、请求输电线移动数据、请求导线温差数据等命令性按钮。

3.2故障预警在线监测存在的现象。通过系统设置拉力距离、倾斜角度、风速、泄漏电流脉总体频率次数、导线路移动幅度、导线路移动频率、泄漏电流脉冲、风偏角度、导线路温差等参数的预警在线监测值,使输电线路在停电之前能够及时进行预警措施。当采用数据出现上述温差参数超长报警时,摄像头会自动将整体图像传输到系统中心内,并且会自动发出声音进行提醒报警。管理人员通过此系统能了解到现场各数据参数和整体图像之后,才能决定是否能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以确保输电线路的自身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总结

邵阳学院范文篇7

1食品监管中地沟油的快速检测技术

1.1荧光法。荧光法是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中的主要技术,其在检测地沟油成分时,可以通过观察荧光峰,判断食品中的地沟油[1]。地沟油内含有大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其是荧光法检测地沟油时的关键成分,也是地沟油中的重要物质,食品监管在快速检测地沟油时,可以采用荧光法,按照地沟油的成分特征,识别出地沟油是否应用到了食品生产内。1.2电子鼻法。电子鼻法具有仿生的特点,按照仿生学的原理,快速、准确的识别食品中的地沟油[2]。电子鼻法在快速检测地沟油时,主要是从挥发性成分的气味方面出发。地沟油的杂质中,存有挥发性的物质,此类物质可以被电子鼻检测到,尤其是哈喇气味,电子鼻对其气味较为敏感,利用电子鼻,辨别地沟油。1.3电导率法。电导率法在地沟油快速检测时,主要是检查油脂成分。油脂是非导电的物质,其电导率非常低。地沟油中掺杂了大量的杂质,而且杂质中的金属离子特别多,可以提高油脂成分的导电率。食品监管中,采用电导率法,监测食用油的导电率,根据导电率,判断食品内是否含有地沟油。电导率法的检测速度很快,满足食品监管对检测速率的要求。1.4红外光谱法。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监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地沟油快速检测中,红外光谱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比较高,红外光谱法检测地沟油时,需要提前监理红外光谱图。在此基础上,查询出地沟油成分中的共性物质,进而利用红外光谱图,验证食品生产中地沟油的特征物,利用特征物自身的特异反应,快速检测出地沟油成分[3]。食品监管中,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法,构建快速检测的方法,直接用于地沟油的检测中,提高地沟油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1.5分光光度法。地沟油中,潲水油是最为常见的一类,从餐厅的下水道收集,采用人工分离的方法,重新提炼。潲水油内的有毒成分非常高,不能应用到食品生产中,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监管中的地沟油时,主要以潲水油为主,提高食品监管的速率。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潲水油,其在波长为668nm的位置,会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进而检测出生产的食用油内有无潲水油成分。1.6薄层色谱法。地沟油经常回收应用到餐厅中,最大的特点是多次回收、反复使用。正是由于地沟油多次使用的特点,所以地沟油内会发生大量的氧化水解,经过此类反应后,地沟油中生成了小分子状态的醛酮物质。薄层色谱法检测地沟油时,主要检测地沟油中的醛酮类成分,醛酮类成分在薄层色谱中,可以生成拖尾斑,而且拖尾斑非常明显,进而快速鉴别出食品中是否含有地沟油成分。1.7快速检测试纸法。快速检测试纸法,以地沟油内的游离脂肪酸为检测对象,识别食品中的地沟油。游离脂肪酸可以改变快速检测试纸中溴甲酚绿的指示剂颜色,而且显色的时间非常短[4]。快速检测试纸法的应用,需要把溴甲酚绿喷在硅胶板上,通过硅胶板,检测地沟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者利用溴甲酚绿,制作具有快速检测的塑铝板,溴甲酚绿在塑料铝板上,应该喷上一薄层,提高检测的速率,最终利用颜色变化,检测游离脂肪酸,试纸颜色变黄,表示食品中含有的地沟油。

2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监管中的发展

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监管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考虑现阶段食品监管的实际情况,应该推进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的方法,全面杜绝地沟油。食品监管时,应根据地沟油快速检测的不同方法,逐步改善检测技术,提升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在发展时,应结合多项检测技术的优势,综合采用检测技术的优势,进而保障快速检测技术的可信度,适用于复杂的地沟油检测。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中,建议构建样本数据库,以此来增加检验样本的数量,扩增评判系统中的检测样品,保障地沟油快速检测的技术效果。

3结语

食品监管中,针对地沟油,全面实行快速检测技术,杜绝地沟油流入到食品餐厅内。食品监管时采用快速检测技术,监督地沟油的使用,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性,解决食品生产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艳华,李涛.地沟油快速检测技术[J].现代食品,2016(1):69-70.

[2]王丽.地沟油检测方法优化研究[D].邵阳:邵阳学院,2015.

[3]石亚新,葛武鹏,吴小勇,等.地沟油甄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6(7):276-281.

邵阳学院范文篇8

一、广播电视报的困境与转型

中国的媒介生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发生了剧变:传统媒体的市场化加速,为了争夺受众和广告份额,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成长,它们开始抢占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市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日趋恶化,它们的“生态位”受到其它类型报纸和互联网的侵袭。广播电视报丧失了独家垄断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的特权,一些日报、晚报、都市报等综合类报纸也开始详尽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和评介,综合类报纸的跨界使得广播电视报导听、导视的功能被分流弱化。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功能逐渐丧失,它们的生存空间从此日渐萎缩。“90年代以后,城市晚报、娱乐报、都市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广播电视报整体上陷入低迷。”②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处于各层级广播电视报的最低端,报业市场相对狭小。因此,它们遭遇的竞争和面临的困难比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更加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地诸多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好景不再,陆续出现读者减少、发行量下降、影响力降低和广告经营额下滑的困境。面对空前的压力和困境,一些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依然无动于衷,继续维持原有定位和发展策略得过且过混日子。然而,绝大多数地级市广播电视报对媒介生态的变迁十分敏感,它们积极应对,努力适应、调整和突围。一些地级市广播电视报对自身重新加以定位,试图超越广电的“限制”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邵阳广播电视报》就是一家尝试通过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从而突破困境的媒体。

二、《邵阳广播电视报》的概况及其转型

《邵阳广播电视报》是由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在1988年创办的一家地市级媒体。当时,它只是一张以介绍邵阳广播电台和邵阳电视台的节目为主要内容、售价仅5分钱的铅印小报,但受到邵阳市广大市民热情追捧,市区家家户户几乎都订阅有《邵阳广播电视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的变化,《邵阳广播电视报》的运营出现困难。为了应对这种变化,《邵阳广播电视报》开始进行调整转型。《邵阳广播电视报》最先采取的调整措施是“扩版”,试图通过丰富报纸的内容、增加信息量来留住原有读者、吸引新受众。1993年8月,《邵阳广播电视报》第1次扩版,从4开4版扩为4开8版。2001年1月,《邵阳广播电视报》第2次扩版,由8版扩为12版。2005年,《邵阳广播电视报》第3次扩版,由12版扩改为16版。“扩版”这种常规性的调整措施并没有让《邵阳广播电视报》走出困境,《邵阳广播电视报》自我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大。2008年4月8日,《邵阳广播电视报》更名为《邵阳城市报》,从此“告别广电”彻底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转型后的《邵阳城市报》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为办报宗旨,以“立足城市、放眼农村、关注民众、服务大众”为服务理念,报纸栏目新闻化,报纸内容都市化、生活化。现在,《邵阳城市报》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邵阳广播电视台主办,新闻从业人员为14人。报纸4开16版,周二、周五出版。报纸期发行量约为5万份,发行以邵阳城区为主,覆盖八县一市三区,发行以订阅为主,报刊亭也有销售。目前,《邵阳城市报》经常性栏目有新闻、关注、民情通道、锐评、情感、副刊、连载、微博等。“新闻”栏目以刊登邵阳市及市辖各县、市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为主。“关注”栏目是对本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的报道。“民情通道”栏目主要反映邵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锐评”栏目主要是一些针对时事热点的短小尖锐的评论。“情感”栏目则是刊发当下都市人的各种情感故事。“微博”栏目选取的是励志小散文和网络短新闻。除了上述的经常性栏目以外,《邵阳城市报》还不定时地开辟金融、教育、人物、保健、生活、汽车等专栏。这些非常规的专栏一般围绕广告经营来确定栏目和栏目内容。《邵阳城市报》希望通过栏目、栏目内容与广告的相关性来吸引广告客户,从而提升报纸的创收能力。

三、从《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路径看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的误区

《邵阳广播电视报》在面临困境时能积极应对并试图通过转型来谋求发展的机遇,这是难能可贵的有责任的表现。然而,与其它不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所采用的措施和所走的路径一样,《邵阳广播报》的转型有一些明显的误区。

(一)定位失误导致深陷激烈竞争之中

2008年4月8日,《邵阳广播电视报》更名为《邵阳城市报》,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都市报,希冀以此为契机确立在邵阳报业市场的主体地位,一举从边缘性媒体转变为主流媒体。然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希冀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这是因为《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原本就是一种报纸定位策略上的失误。“报纸的定位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市场为对象,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同时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报纸品种。”③可见,报纸定位要充分考虑报业市场和自身的竞争力。《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是一种没有充分考察邵阳报业市场和正确评估自身实际情况的定位。作为内地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有几百万人口的邵阳市的报业市场并不大。在《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以前,在邵阳市发行的综合性都市报就已经趋于饱和,无法再容纳新的综合性媒体。在邵阳发行的有省级媒体《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和本地的《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就必然要和邵阳报业市场中这些老牌综合性都市报展开竞争,去争夺它们的读者和广告份额。可是,与上述这些老牌综合性都市报相比,在人、财、物和新闻采编、发行、经营等方面,《邵阳城市报》都处于明显的弱势且有着诸多的短板。因为这些弱势和短板导致《邵阳城市报》在内容、时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已有的综合性都市报相抗衡。与其它综合性都市报相比,《邵阳城市报》4开16版的篇幅显得比较单薄。最要命的是,为了填充版面,《邵阳城市报》还经常转载其它都市报的报道。像《邵阳城市报》的“人物”栏目和“特稿”栏目基本上是转载其它都市报的稿件。作为一份周报,《邵阳城市报》周二、周五出版,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方面远远赶不上每日出版的综合性都市报,常常报道一些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内容的单薄和新闻时效差使得《邵阳城市报》无法通过媒介内容来吸引受众和广告商,从而导致它在与老牌的综合性都市报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下风。从《邵阳广播电视报》的遭遇可以看出,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是一个误区。转型综合性都市报必然会深陷激烈竞争之中,而且会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不仅不会一跃成为当地报业市场的主流媒体,而且会不断地被边缘化,且丧失已有的受众和广告份额。

(二)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

《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更名的2008年开始,《邵阳城市报》就不断淡化自己的“广电”特色。现在,从《邵阳城市报》的报名、报纸定位、办报宗旨和报纸理念都看不出与“广电”有任何联系。在报纸栏目和内容方面,除了与邵阳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共同打造《民情通道》栏目外,《邵阳城市报》就再也没有其他与“广电”相关的栏目和内容。评介广播电视节目本来也应该是广播电视报的主要内容,但在《邵阳城市报》上也见不到任何对邵阳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节目的评介。广播电视节目表应当是广播电视报最重要的栏目和内容,因此,广播电视报常常被人们通俗称为“广播电视节目报”。独家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曾经是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指该媒体胜过竞争对手核心资源和能力的总称。”④在转型以前,广播电视节目表是《邵阳广播电视报》最受读者欢迎的王牌栏目,是《邵阳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转型以后的《邵阳城市报》不再刊登邵阳广播电台和邵阳电视台的节目表,主动地摒弃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作为地市级广播、电视的衍生媒介,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广播、电视确立了依附关系。广播、电视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可以和应该吸取、利用的重要资源,如何挖掘和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应该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永恒主题。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盲目淡化“广电”特色可能踏入如赔了夫人又折兵般得不偿失的误区。不再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预告是一种主动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行动,最可悲的是,转型之后的广播电视报无法打造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自我放弃核心竞争力的转型无疑会导致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丢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这种自我切割强项的行动无疑是走进了转型的误区。这种转型不仅不能吸引新的读者和广告份额而且会让已有的读者和广告份额大量流失。

四、结语

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风光无限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然而,除了极少数成功的特例之外,大多数转型之后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依然没有摆脱困境,不仅没有一跃成为当地报业市场的主流媒体,而且依然不断地被边缘化,已有的受众和广告份额也大幅度减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之所以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它们走进了转型的误区。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就必然要和当地报业市场中已有的综合性都市报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地市级广播广播电视报转型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这种主动放弃无疑会导致它们丢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毋庸讳言,面临困境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进行转型是一种必然。但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所处的报业市场作出冷静、客观和准确的分析,不仅要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弱项所在,而且还要充分了解研究报业市场的其它媒体。转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在进行媒体定位时可以采取差异性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避免与当地强势媒体同场竞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不仅不能主动淡化“广电”特色,而且应当继续充分利用自身所处广电系统的优势,加强与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合作和互补。转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应该继续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介绍、解释、评论、补充、延伸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广泛利用和深度挖掘广播、电视节目资源,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转型还必须充分依托网络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利用网站、微博、QQ、微信和APP等传播平台来建立高效、全面的覆盖网络。

作者:魏先努 单位:湖南省邵阳学院

注释:

①张瑜.浅析当下广播电视报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今传媒.2011.9.53.

②张振东.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1.19

邵阳学院范文篇9

本文作者:刘源工作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佤族甩发舞的动作优美而洒脱,“时而像火焰升腾;时而似黑云留瀑飞溅;时而又如翻滚的巨浪,此起彼伏;时而又风平浪静。”佤族姑娘跳甩发舞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与动作融合在一起,通过甩动头发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舞蹈节奏感强、舞蹈服饰极具民族个性佤族甩发舞有很强的节奏感,整个舞蹈过程给人以热情、劲爆、活力的感觉,让人很想跟随舞者一同舞动。佤族的服饰大多用自家织的棉麻布缝制,颜色以黑、红色为主,既简单又大方,同时佩戴他们特有的饰品,如大圈的耳环、银手镯、银头箍和项链等饰品。佤族男子喜欢用黑或红布把头缠绕,穿没领的短衣,裤子宽又短,手戴银镯子,甚至还穿耳洞,脖子戴竹藤圈。佤族男子喜欢纹身,身上纹牛头和鸟之类的,反映佤族崇拜自然。佤族姑娘的服饰鲜艳、好看。上衣是黑色或蓝色的无领短衣,下身穿漂亮的筒裙,筒裙的边上织红、黄、蓝等颜色的花边,由红、蓝多种图案制成,图案从近处看交错起伏,远看则像波涛滚滚,佤族姑娘身上佩戴大圈银耳环、银手镯等饰品,在腰上或腿上戴一根竹藤圈,根据竹藤圈的个数可以判断她们的实际年龄。

(一)健身娱乐价值甩发舞可达到健身和健美的效果,甩发舞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头部,为躬身前甩、后甩、旋转甩,所做的都是头部运动,在做“脊椎操”一样,但比脊椎操的效果更好。因此,每天抽时间跳下甩发舞,做头部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还能预防脊椎病,同时释放紧张的压力,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既可健身,又可以活血养颜。有人把这种舞蹈称为“美容养颜活血”的舞蹈。跳舞对人的身形、气质和仪态有一定的好处。听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可以陶冶情操,忘记一切烦恼,把心灵陶醉在舞蹈中,给人融洽、亲切的感觉,在甩发舞里得到愉悦情感的体验,达到健心的作用。(二)旅游开发价值甩发舞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旅游开发的优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们不仅喜欢时尚的事物,复古的事物也深受喜爱,甚至还掀起过一股复古风。人们开始喜欢穿民族服饰,佩戴民族首饰。人们厌倦城市的喧嚣时,往往会向往深山的宁静,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都被开发为旅游基地,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民族民间舞是景点旅游的重要部分之一,可以欣赏到当地的地域风情和美丽风景,还可欣赏独特的民间舞蹈。它作为一种艺术,供游客们观赏,有旅游开发的价值。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佤族文化的真谛,了解它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和文化内容,体验佤族民俗风情,让游客们身心愉悦,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充分挖掘、开发佤族甩发舞的旅游价值,不仅对佤族旅游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外,还对佤族的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三)文化传承价值佤族甩发舞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它,没有保护就无法传承。如今,政府开始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对民间艺人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加大了保护力度,已初步形成相应的保护与培养体系。佤族成立了原始部落文化村,为佤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深受游客、专家学者的赞赏。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佤族的甩发舞,使之更有魅力;甩发舞给予人的原生态之美感,使人身心愉悦;舞台艺术和文艺工作者的创新,让甩发舞有顽强的生命力并风靡海内外。如今,甩发舞在民间艺术中取得优越成绩,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认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关注它,让甩发舞得到保护、发掘和利用,让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邵阳学院范文篇10

1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程度

科学合理的机械制造工艺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减少能耗、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而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科学性,首要的一步就是提升机械设计的水平。具体来说,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机械设备的制造标准,对机械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这样才能保证机械生产的精确度。如果实际生产达不到产品的标准要求,或者差距较大,就很可能导致生产出的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甚至会因为机械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一些严重的事故。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当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对各个零部件的的大小、尺寸、用料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由于生产实践中还会有一些外界的非人为因素影响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所以,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在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因素都考虑在内,进而使设计方案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比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温度的高低会对材料或设备产生破损、变形等影响,进而导致最终生产出的机械设备达不到设计标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对未制造完成的机械产品进行测量,一旦发现与设计标准有偏差,就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尽可能地减少机械制造的误差。

2重视加工工序的设计

如果说机械产品的总设计相当于既定目标,那机械加工的各个工序就是实现这个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中已经融入了多种新技术,这就使得机械加工的工序更加复杂和多样。为了使机械加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和要求,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加工工序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顺利,才能节约和减少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对加工工序设计有足够的重视,如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采取相应的标准程序,对各个零部件的加工有严格、细致、全面的计划,并有完善的加工流程和规范,使流水线操作更加高效,进而使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保证。

3合理选取机械加工的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作为机械加工的基础,是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机械生产加工企业应当以客户与市场需求为准绳,根据加工方法选取价格、性能、质量与性价比等综合满足条件材料,而不应当固守材料最贵即最优的思维,要在实现客户需求前提下达到加工成本下降,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最终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现如今绿色概念渐渐深入人心,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更需要将绿色概念贯穿始终,确保每一环节都要合乎环保要求才行。

总之,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的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机械制造和生产企业应当紧跟时展步伐和市场需求,掌握先进的制造工艺,使自身的机械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吕亚强,刘亚楠.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