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1:55:01

山药范文篇1

1虞城县山药种植的气候条件

1.1温度

山药种植对气温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山药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要求地面气温不低于9~10℃,山药后期生长时的最适宜温度在22~30℃。虞城县的多年平均气温为14℃,极端最低温度和极端最高气温分别在0、40℃左右,而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对山药的影响较小。虞城县春季气温回升比较快,地面气温也通常超过9℃,因而比较有利于山药幼苗的培育。4月下旬进行大田定植移栽后,虞城县当地的气温一般在16℃以上,能够保证山药生长的温度条件。从山药生长的积温条件来看,虞城县超过10℃的年平均积温为5132℃,超过15℃的年均积温为3670℃,十分适合山药的生长。注意事项:当气温低于15℃时,不利于山药开花接种。因此,如果在山药花期遭遇连续低温,要采取人工干涉,防止开花不利而影响山药产量[4]。

1.2水分

山药是一种对水分十分敏感的经济作物。连续干旱会导致山药发育减缓,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收;而降水过多后若不及时排涝,又会导致田间积水,并影响土壤的空气流通,导致山药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差,严重影响山药的品质和产量。从虞城县的降水条件来看,当地春季一般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充沛,秋季降水最少,冬季有降雪天气发生。虞城县的多年均降水量为726mm。虞城县的春季正好处于山药幼苗的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不高,比较有利于山药的幼苗生长;虞城县的夏季降水十分充沛,6—8月降水量超过380mm,常有短时强降水出现。因此,要注意田间的排水和疏通,尽量减少田间渍水[5];虞城县的秋季降水量较少,若遇到夏末的高温伏旱,应采用田间开沟引水的办法进行灌溉,防止长时间干旱对山药产量的影响。

1.3光照

山药是一种特别喜欢光照的作物。尤其是在短日照条件下,利于山药地下根茎的生长和膨大。虞城县的年均日照时数为2600h,其中6—8月日照时间较长,日照率均超过50%。总体来看,日照条件十分有利于山药的生长和发育。4—5月山药藤蔓生长较为迅速,当其超过50~60cm后,容易发生遮阳现象。山药种植人员要注意采用“搭架”的方法改善田间的透光条件,以保证山药生长必需的日照,加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提高山药的品质和产量。

2虞城县山药种植的气象灾害研究

2.1暴雨

虞城县地处豫东的黄淮冲积平原上,海拔50m左右。全县夏季降水较多,6—8月降水超过全年总降水量的50%,而且不乏短时强降水事件。而田间出现积涝后,若排水不及时,会导致山药的根系被淹,抗病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出现烂根现象。因此,在虞城县夏季种植山药时必须特别注意暴雨天气,若出现降水,要及时挖沟排水,尽量避免田间积水。

2.2霜冻

霜冻是虞城县山药种植面临的另一个主要的气象灾害。虽然虞城县的无霜期为298d,但早春时有霜冻现象发生。当虞城县早春的霜冻发生时,恰好处于山药育苗阶段。如果发生霜冻,会导致山药苗的叶片萎缩,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冻死。而在山药收获期,若过早出现霜冻,则易引起地下山药茎块腐烂,不耐贮藏,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虞城县的气候条件,可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加强选种工作,尽量选用抗冻的山药品种;二是提早备好大棚或地膜等农业设施,防止早春霜冻现象发生;三是秋季山药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尽量在霜期到来之前收获完毕。

2.3干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虽然虞城县降水较为充沛,但也经常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尤其是春旱现象时有发生。山药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干旱面积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对虞城县山药种植有较明显的影响[6-7]。若长时间缺水,不仅会导致山药植株发育缓慢,严重的甚至导致山药植株枯萎。

山药范文篇2

为全面及时了解全市山药生产和市场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加强对山药生产发展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促进怀药生产,拉长怀药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和要求,近期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及相关企业开展了对全市山药生产情况的快速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药种植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神农本草经》称为薯蓣、山芋;《名医别录》称为土薯、山薯;《山海经》又称为薯、署预。)、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之后历代医药名家由表入里、去粗存精中进一步发现了四大怀药的优秀原始本性。焦作地区种植怀山药已有近30的历史,因焦作古属怀庆府管辖,所以史称“四大怀药”。据专家考证,四大怀药是由焦作北部太行山中的野生种驯化而来,在沁阳神农山的老君洼、正北沟、大月沟一带,至今仍遍布着野生山药、地黄、菊花、牛膝,仍保留着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岭等自然地名。

“夏商周时已开始在沿山一带和丹河沿岸村庄由野生变为家种,距今有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马汴梁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四大怀药养生与临证妙用》);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公元前6,鲁宣公又以怀地黄向周王室进贡;后又将怀牛膝、怀菊花列入贡品。古怀庆府的人民,用其勤劳和智慧把四大怀药培育成独有的外观和质地,再加以精式炮制一脉相传,把四大怀药的历史演绎了近30,直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作为贡品鉴献历代王朝,被誉为“国药之宝”。

二、山药的种类以及食用、医用价值

千百年来四大怀药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蜚(非)声海内外,历代中药典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本草纲目》记载:“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神农本草经》也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宋《图经本草》载:“牛膝生河内山谷……今江淮、闽(min)粤(yue)、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真。”宋代医学家苏颂曰:“菊花处处有之,以覃(tan)地为佳。”在《伤寒论》、《金匮(kui)要略》的方剂中,怀地黄一药共见14处。日寇侵华期间,曾把武陟的土壤运回日本研究,化验后重新配制土壤试种怀药,结果以失败告终。上世纪20年代,温县许召兰等人先后从山西太谷引进高产山药回本地种植,时间一久,太谷山药反而失去了原来的品性,增加了药性,成为怀山药的当家品种。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为缓解怀药产销矛盾,曾经向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怀山药,结果引种后品种退化,药性大减,不得不反复来焦作引种。怀药一旦离开了怀川这片沃土,药性便大打折扣。

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四大怀药作为国药展出,备受各国医药学家的赞誉和称道。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宝之药”,四大怀药具列其中。在国家公布的地道药材名录中,四大怀药名列河南地道药材之首。12月,在由中国食品烹饪协会主办的北京奥运推荐食谱菜品展上,焦作的四大怀药入选奥运会食谱。,焦作四大怀药种植基地(含温县、武陟县四大怀药基地)被评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怀山药,常被医药家列为四大怀药之首,国际上把怀山药和怀地黄称为“怀参”,常和东北产的人参并称。作为中药最重要的补益材料之一,怀山药与其他常用的补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相比,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历来医家评价为“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即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用者没有避忌,适宜于任何人群、任何体质,包括老人、儿童、孕妇和其他特殊人群。

(一)、怀山药与淮山药

怀山药特指古怀庆府(焦作市境内)所产的山药。山药又名薯蓣,原产于中国北方,主产区河南,目前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南方的广西、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广泛种植,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但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被称为怀山药或怀山。过去受交通和信息传递限制,以讹传讹,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误以为“怀”是淮河之“淮”,称之为“淮山”。怀山药与淮山药的区别:淮山药指的应是今江苏安徽等地所产山药,而怀山药则指今河南焦作区域所产山药,而焦作尤以温县所产最好。无论从药用还是营养价值上,淮山药都是无法与怀山药相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5月25日正式颁布《地理标志产品怀山药(gb\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为北纬34.48至—35.30、东经112.02-113.38至之间的地理范围,即河南省焦作市的行政辖区之内,所产的山药,可以使用“怀山药”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从此,怀山药正式成为国家保护的原产地产品。

(二)、铁棍山药

铁棍山药是怀山药的一种,是在原有怀山药品种“鸡骨山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精心培育而成,因其身可见特有的暗红色“锈斑”,故名“铁棍山药”。铁棍山药粗细均匀、细且长,毛须略稀,根茎呈圆柱形,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表皮颜色微深且有暗红色“锈斑”,粉性足,质腻,折断后横断面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体质十分坚重,入水久煮不散,身细而坚,水分少,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汁液较浓,味道鲜美,入口觉得“面而甜”,并伴淡淡的麻味。

铁棍山药在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于一般怀山药,尤其是富含果胶、皂苷、甘露多糖、植酸、多巴胺、糖蛋白等。近年来,西方科学家和我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研究发现,铁棍山药中含有丰富的dhea。(dhea是形成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基础物质,参与肾上腺分泌多种激素,被称为“激素之母”,同时具有抗衰老、抵御疾病、加速受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活性物质。)

(三)、药用及食用价值

怀山药是一味珍贵的常用中草药,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称赞为“长寿因子”。怀山药中含有皂苷、黏液质、胆碱、山药碱、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b、4等,黏液中含甘露聚糖、植酸、16种氨基酸等,还含有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

怀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脑、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康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肾功能、兴奋止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主治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山药蛋能补虚强腰脚。生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

怀山药的食用价值也很高,主要用于食补,可煲汤、炒、蒸、煮等,特别是对老年弱者,滋补效果很好,常吃可延年益寿。

三、山药种植情况

为了尽快将我市怀山药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怀药专题会议,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怀药产业化政策,扶持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鼓励怀药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连片种植,都对山药种植规模的扩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种植方式

1.繁育。目前怀山药繁育有三种方式:山药笼头、山药段(闷头栽)、零余子(山药蛋)繁育山药栽。

2.栽培方式。目前我市普遍采取的栽培方式有挖地和打沟两种。挖地需深翻80—90cm,种栽繁殖需深翻40—50cm。开沟种植一般行距90cm,沟深80一120cm,同时自然隆起的30一35cm的高垄。

3.播种时间。每年4、5月份,气温上升至15度左右时为山药的播种期。

4.田间管理。(1)松土除草一般进行3次。第1次在4-5月幼苗出土后可浅锄1遍;第2次于6月、下旬;第3次在7月底至八月初,茎蔓上架后用手拔除,封行后就不再锄草和松土。(2)追肥。苗高30厘米时,结合松土锄草,追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2500公斤;夏季山药茎蔓生长旺盛时期,再增施1次人畜粪水,每亩2500-3000公斤。(3)设立支架。幼苗生长30厘米以上时,可以在行间用竹竿或树枝,搭设支架。将茎蔓牵引上架,减少病虫危害,并可增产。(4)排灌水。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否则会造成地下块根腐烂而减产。遇干旱天气,必须及时灌水、浇水,可结合追肥进行。

5.病虫害。危害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茎腐病、线虫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

6.采收。霜降后叶片枯落时,即可收获,收获期很长,从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份。山药在地下不腐烂,不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春节市场。传统贮存方式是,将铁棍山药笼头及成品断截面用生石灰粉处理防止腐烂,置2℃—5℃阴凉通风处保存。

(二)、种植情况

焦作市山药种植面积8.7万亩,比增加了0.43万亩,同比增长5.2%。其中铁棍山药面积达4.19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17万亩,增长38.6%,明年有望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一般怀山药平均亩产在2500公斤左右,“铁棍”山药亩产在900-1300公斤,由于今年种植结构的较大调整以及气候影响,今年山药产量预计在11.75万吨左右,仅比上年持平略增,但其中铁棍山药预计产量可达4万吨,较上年增长34.1%。

焦作市山药种植主要分布在温县、武陟、孟州、沁阳、博爱等地。温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温泉镇、岳村乡、祥云镇、南张羌镇为重点的新洛路两侧铁棍山药连片种植区和以赵堡镇、祥云镇、温泉镇为重点的滩区铁棍山药连片种植区,以铁棍山药种植为主;武陟县主要分布在与温县交界的大封乡、小董乡,铁棍山药约占三分之一;沁阳市一般种植在沁河滩地上,绝大部分为一般怀山药;孟州则以沿滩乡镇为主;博爱县南部个别乡镇也有种植。但是,地道的怀山药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不能“重茬”,即连续种植。由于怀山药的根茎对土壤内的相关养分(所谓“地力”),吸收能力强。同一块土地,过去是十年八年,现在是五年之内只能种一次怀山药。收获之后的五年内,只能种植其他普通农作物。如再种植怀山药,产量及质量都极其低下。

四、山药市场情况

(一)、收益

怀山药种植亩均投入元(种栽0.1元/棵,每亩用1万棵,需1000元;由于怀山药对管理、肥料、土地要求不高,肥料、翻地、农药、浇水、除草等费用约在1000元左右),亩均产量2500公斤,售价3元/公斤,亩均销售收入7500元,亩均纯收入达5500元。

铁棍山药种植亩均投入9700元(租地850元;种栽0.5元/棵,每亩用1万棵,种栽5000元;肥料1000元;翻地450元;收获元;农药、浇水、除草等费用约400元)。亩均产量按900公斤(其中打沟地亩产600公斤,深挖地亩产1000公斤),市场价格20元/公斤,亩均销售收入约1.8万元,亩均纯收入达8300元。

(二)、主要用途、销售渠道

1999年到国家设立了“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组对焦作所产的怀山药和其它地区的山药取样分析后发现,单位数量的怀山药所含的各种氨基酸都远远多于同量的外地山药,其中还有如r-氨基丁酸属于其它山药基本没有而怀山药独有的氨基酸。经现代科研手段测试,怀山药中所含的山药多糖、尿囊素、蛋白质、皂甙和铁、钙、锌的含量都远多于普通山药。

历史上山药以药用为主,传统销售模式以私人经营为主,一是开设药材庄,立分店,从事四大怀药的商业经营活动。二是组织药材大会,强力促销。三是在国内重要城市,建立了便于怀商来往坐落、迎客送士的联谊场所,设立怀庆会馆,连锁经营。

目前产量的95%以上为食用,5%经炮制、切片后作为中药进行销售。其中,铁棍山药基本上全供食用。

近年来,分布在全国的怀药产品专营店、加盟店和药材店铺迅猛增加,怀药销售网络初具规模。焦作当地设立的怀药专卖店、加盟店达250多家,遍及我市市区及各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农贸市场及旅游景点;分布在其它省市的怀药专卖店、加盟店迅速发展到350多家,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如省内的郑州、新乡、洛阳、安阳等,省外的北京、广东、东北、山东、广西、陕西、福建等省市和地区;分布在广东等地药材批发市场的怀药药材经营档口300多个;怀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五、山药深加工、新产品研发情况

为促进山药为龙头的四大怀药产业的发展,焦作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怀药产业园区和原料基地建设、怀药深加工项目建设,强力推动怀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及原产地保护工作,制定商标管理、使用办法和怀药产业质量标准,促进怀药产业健康发展。

(一)、怀药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怀药加工企业逐步实现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怀药企业由原来的2家迅速发展到目前的80家,其中中药药品企业4家(平光信谊、温县保和堂、怀庆药业、孟州康华药业),中药饮片企业3家(武陟永盛、温县北方、焦作明仁),怀药加工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市怀药深加工产品达到210种,主要有中药类、饮片类、保健品类和食品类,怀药年加工能力逐步增强。

(二)、怀药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大

怀药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初见成效,焦作大学怀药工程研究中心、平光制药怀药工程技术中心、温县农科所中药材栽培品质研究中心三家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市怀药产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怀药产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明显提高,怀药产品档次正在由简单的初加工产品逐步向高科技含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几年来共开发出怀山药胶囊、怀山药功能性肽酒、怀参膳食纤维、怀山药鸡子黄粉、怀山药提取饮料、怀山药营养餐、速溶山药粉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加工增值空间明显提高。近年又研制开发出更高科技含量的真空冻干活性怀山药超细微粉、怀山药精华提取物、怀山药葆丽软胶囊、胰胆舒缓释片、怀山药蛋白粉、怀参口服液、怀地黄泡腾片、怀山药泡腾片、微波真空冻干铁棍山药等新产品。

(三)、山药生产加工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近年来,焦作市山药生产加工企业发展较为迅速,有一定规模的怀药加工企业由五年前的2家迅速发展到80家,而且投资规模、产品档次、销售收入等都有了大幅提高。如河南伟康实业有限公司(原焦作市伟康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绿色资源的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下辖伟康(焦作)保健饮品有限公司、伟康(焦作)食品有限公司、伟康(焦作)太极功夫酒业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一个科技研究所,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无菌标准化生产车间。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重点企业,企业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注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加入欧盟origln组织。起草制定了“四大怀药”四项国家标准。开发出山药营养粉、青春源软胶囊等五大系列40多种怀药滋补品和铁棍牌山药、太极功夫酒以及伟康农庄饮品系列。

焦作市健国怀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公司集四大怀药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开发了四大怀药食品系列、菊花茶系列、怀菊保健枕系列、四大怀药礼品系列、休闲旅游食品系列等50余个品种;并通过了国家质量qs认证,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健国铁棍”荣获“河南省名牌”称号,“秦建国”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

六、存在问题以及建议

虽然怀山药规范化种植、延伸营销网络、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1、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规模化种植发展速度缓慢,目前以农户种植为主、合作社种植为辅的山药种植模式使规模种植和集中连片种植仍显不足,管理不规范、产量不稳定、质量难保证,销售价格不一致,销售局限于初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装备还很落后。

2、管理机制需进一步规范强化。种植标准化低,栽培技术管理参差不齐,尤其是病虫害防治难以统一使用投入品,致使部分产品农药残留指标难以控制;在购销环节,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以普通山药假冒“温县铁棍山药”品牌,严重损坏了“铁棍山药”的声誉,特别是在广州等地的怀药经销商户,相互排斥、无序竞争,影响了怀商的信誉和怀药价格稳定;交易市场不规范,怀药交易主要集中在农村集市,没有形成大型、规范的怀药交易市场,不利于怀药生产的源头监管;怀山药品牌建设滞后,不利于怀山药市场形象的建立和深化。

3、种植技术存在瓶颈,种植基地不稳定。由于山药重茬种植病虫害严重,土地流转的速度成为决定山药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制约山药规模化种植。

4、生产成本增长较快。种苗价格增长幅度较大,人力和肥料以及土地承包费成本逐年增加,山药种植成本增长较快,使种植户收益降低。

5、怀药品种研发能力及投入低。在怀药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没有实现较好突破。实现怀山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方面需要在新品种研制和培育、产成品的二次加工和精深加工等领域提供各环节、全链条的技术支持。但多数企业对技术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如何培育怀山药新品种,如何在保证怀山药特有品质的前提下,提高单位产量,更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当前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6、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当前怀山药产品绝大部分仍是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往外地,产品价格偏低。虽然开发了部分加工产品,但均属简单加工,科技含量低的类型,要想做强怀山药特色名产,必须加强科技附加值高的,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品研发力度,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7、价格不稳定。销售淡旺季明显,销售渠道不顺畅,销售价格悬殊加大。

(二)、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怀山药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怀山药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支持生产基地申请国家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认证,大面积规模种植,标准化园区,龙头企业新产品研制开发等,逐步引导、规范山药的种植和生产,实现山药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最终实现山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2、加强龙头带动,提高规模化程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政府服务等措施,鼓励山药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大规模连片种植,将种植、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实现怀药产业链条合理运转,互利共赢。

3、加强体系监督,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制定出台山药种植生产、加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做到山药种植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施肥除草、统一灌溉排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挖加工,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山药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跟踪、监管、服务,做到产前有地点、产中有记录、产后有检测,不断提高怀药的标准化生产能力,保证怀药食品安全。

山药范文篇3

关键词:山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2.11采收加工

山药范文篇4

关键词:山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一、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二、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公务员之家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山药范文篇5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2.11采收加工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

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日晒或烘烤干燥,或趁鲜切片,或去泥后进行包装上市场销售。

山药范文篇6

(1)全浆型。该工艺以生鲜山药为原料,通过蒸煮熟化、打浆调配而成,具体工艺路线为:山药→清洗→去皮→(切片)→护色→蒸(煮)→打浆→过滤→调配→精滤→均质→灭菌→脱气→灌装→(灭菌→冷却)→成品。该工艺能保留山药的营养和香味,稳定性差、易高温褐变。张驰等以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红皮山药为原料,对生产工艺条件等进行探讨。饮料的悬浮状况影响产品的外观、口感等。观察结果,淀粉本身即为稳定剂,在其中能起一定的稳定作用。符德学用河北小白嘴山药为原料研制成全浆型白山药饮料。

(2)酶解型。山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全浆型饮料存在淀粉返生问题、容易造成饮料成品分层、结块沉淀,影响饮料感官。对山药淀粉进行酶解,使其转化为低分子糖类,从而避免了山药淀粉返生沉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饮料的稳定性,但也存在山药风味丢失的缺点。汪伦记等研究了酶解法制山药饮料的工艺条件。具体工艺是山药→去皮→护色→蒸煮熟化→打浆→酶解→过滤→调配→精滤→均质→(灭菌)→脱气→灌装→灭菌→冷却→成品。结果表明,经过淀粉酶酶解和不经过酶解处理相比,制成的山药饮料沉淀明显减少,但山药特有的香气明显减弱,且外观色泽发暗。孔瑾等以怀山药为原料,将怀山药浆料加热至80℃保温10min左右进行糊化,升温至90~95℃,加入α-淀粉酶进行酶解,完成后煮沸灭酶,通过配料灌装灭菌制成酶解型怀山药饮料,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兰社益等通过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山药淀粉和食品增稠剂来解决山药饮料易发生分层和沉淀的问题,从而提高山药饮料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酶解条件为:温度90℃,酶用量0.005%,酶解时间40分钟,配以增稠剂,制得稳定性很好的山药饮料。赵静等以鲜山药为主要原料,用耐高温淀粉酶酶解山药浆中的淀粉,酶添加量为原料的0.005%、酶解时间40分钟、酶解温度为70℃;酶解后离心分离,离心液加入增稠剂,能得到感官较好且几乎没有沉淀的饮料。

(3)提取型。焦作大学符德学等利用提取技术研制清汁型怀山药饮料,该工艺是去除山药的纤维、淀粉,仅保留粘蛋白、粘多糖和山药中的可溶性成分。具体做法是:山药挑选,清洗去皮,切段(粒),护色,粉碎、提取、过滤去渣,离心去淀粉。去除粗纤维和淀粉,可提高饮料的稳定性,利口不黏口。但为保护材料的风味,山药的用量必然增大,粘蛋白的含量必然升高,蛋白质热变性问题又凸显出来,必须配以合适的稳定剂和灭菌温度、时间,以防蛋白质变性。该技术能保留和浓缩山药营养精华部分和香味,稳定性好,不需或少加稳定剂,可获得稳定性好、口感清爽的怀山药饮料,但存在操作复杂、制作成本高的缺点,适应大规模生产。

(4)复合型山药饮料。为丰富山药饮料的风味和营养,也可将山药与其他原料复配成饮料,一般先把山药煮熟打浆、其他原料蒸煮取汁,二者混合后再加入稳定剂均质而成,如山药红枣复合饮料、山药枸杞复合饮料、山药胡萝卜复合饮料、山药菠萝复合饮料、山药银耳复合饮料、山药杏仁复合饮料、山药、葡萄、梨复合运动饮料等。具体做法是:将新鲜山药先制成熟山药浆汁,将其他原料洗净后分别与水混合熬两次,滤液与山药浆汁混合配以稳定剂,通过均质、灌装、灭菌而成。

(5)发酵软饮料。将山药和其他原料熟化后制浆,加入菌种,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再加入稳定剂均质而成,如山药黑豆发酵饮料。将山药浆和黑豆浆混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在42℃下发酵5个小时,然后再加辅料进行调配、均质、灌装、杀菌而成,该饮料具有黑豆及山药复合香气,无分层、沉淀,无肉眼可见杂质。山药与南瓜发酵型饮料是将山药和南瓜分别去皮护色后煮沸5~8分钟,用胶体磨制取混合浆液,经糊化后添加0.5%糖化酶在pH4.5时加热至60℃糖化30分钟,再加入6%蔗糖和稳定剂混合均质,经灭菌冷却后再接种双歧杆菌发酵而成。该饮料色泽乳黄鲜亮,质地均匀稳定,具有特殊宜人的风味。

(6)山药固体饮料。山药也可以制成固体饮料,如速溶山药粉、复合山药粉等。速溶山药粉有两种制作工艺,一种是打浆后喷雾干燥法,其工艺流程为:山药去皮护色→(熟化)→打浆→调配→均质→喷雾干燥→包装→灭菌。另一种是干燥粉碎法,其工艺流程为:山药去皮护色→干燥→粉碎→调配→包装灭菌,也可制成山药泡腾片固体饮料。速溶山药粉除主要原料为山药外,还需另加植脂末、白砂糖等辅料。复合山药固体饮料是以山药为主要原料,加入其他天然产物如茯苓、枸杞、葡萄、芡实等,通过制浆、喷雾干燥而成。成品外观呈粉末状,方便保存和携带,冲调方便,开水冲调易分散,呈糊状,不易分层,具有愉快的香甜味和山药味,口感润滑舒爽。

2.生产工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山药饮料褐变问题

山药中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酶,山药去皮与空气接触后很易发生酶促褐变,从而造成饮料变色,影响外观。赵喜亭等研究了铁棍山药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与褐变度的关系,以及pH和温度对其非酶褐变的影响。研究表明,酚类物质的分布与褐变发生部位相关,PPO、POD和PAL的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相关性为PPO>POD>PAL,研究还发现,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抑制非酶褐变,低于或高于40℃,非酶褐变均有降低的趋势。苏宇杰等对以怀山药和银耳为主要原料的饮料的护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怀山药漂烫6分钟后用0.2%柠檬酸、0.25%抗坏血酸和0.5%NaCl组成的护色液浸泡45分钟可以达到理想的护色效果;用0.001%的葡萄糖氧化酶在30℃下对怀山药浆酶解2小时能够显著抑制饮料高温杀菌中的非酶褐变。金苏英等比较了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并确定了最佳护色工艺。最佳护色条件为在20℃把山药切片后放进含0.01%氯化钠、0.5%柠檬酸和0.5%抗坏血酸的水溶液中浸泡15分钟,可防止其切片后褐变。原德树[24]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对怀山药饮料的护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为0.1%EDTA-2Na、0.06%D-异抗坏血酸钠、0.06%植酸和0.07%柠檬酸,护色效果最好。张驰等以湖北省利川市红皮山药为原料,对饮料中的护色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认为用0.1%Vc、0.4%CaCl2和0.5%NaCl混合浸泡45分钟后,褐变指数最小,并发现煮后榨汁比榨汁后煮易发生褐变。张敏等对麻山药为原料饮料加工过程中的防褐变问题进行了研究,表明麻山药去皮切块后及时浸入0.08%亚硫酸氢钠、0.6%柠檬酸和0.6%VC的水溶液中,可防止去皮后麻山药块的褐变。

2.2稳定性

山药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其淀粉颗粒大而不易溶胀,做成饮料后淀粉易返生而引起沉淀和分层问题。淀粉返生凝沉的解决:一是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来减少颗粒直径,从而提高成品稳定性;二是人工加入增稠剂,来减少颗粒沉降速度,有效防止淀粉颗粒沉淀;三是可通过酶处理使淀粉分子酶解成可溶性小分子来解决其稳定性问题;四是合适的灭菌温度和时间,由于山药含有蛋白,灭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也易引起饮料分层;五是适宜的酸度调节,酸度太高也是引起沉淀产生的因素之一,因为蛋白质在酸性环境中易发生变性而产生沉淀。张敏等以麻山药为原料,0.1%海藻酸钠、0.05%CMC的复配稳定剂对麻山药果肉饮料的稳定效果明显,所得麻山药饮料的浆液形态均匀,长时间放置不分层。陈颖等以怀山药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粒度、不同浓度和均质条件等工艺参数以及稳定剂对山药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山药含量16.7%时、二次均质、粒度15μm,加入0.04%的琼脂、0.04%的黄原胶、0.05%的海藻酸钠和0.06%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可得到稳定性较好的山药饮料。原德树对怀山药饮料稳定剂的研究:先对怀山药浆进行酶解,调配时pH6.0,以0.06%蔗糖酯、0.1%单甘脂、0.08%卡拉胶、0.02%结冷胶、0.06%CMC-Na和全脂乳粉2.0%,稳定期可达一年。李会芬以麻山药为原料,以0.04%果胶、0.05%琼脂和0.02%卡拉胶为稳定剂,能有效地保证产品均匀一致、不分层、不沉淀,稳定效果较好。兰社益等研究耐高温A-淀粉酶水解山药淀粉和用增稠剂来解决山药饮料容易分层和沉淀的问题,研究表明,高温灭菌后增稠剂性质改变是造成山药饮料沉淀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苏英等用0.2%CMC、0.15%卡拉胶和0.15%瓜尔豆胶复配成稳定剂对山药果肉饮料的稳定效果最为明显,所得山药饮料的浆液组织形态均匀,长时间放置不分层。兰社益等认为增稠剂自身受溶液酸碱性、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增稠剂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造成其稳定性的降低。对于高淀粉山药饮料,高温灭菌是影响增稠剂特性的重要因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高于80℃长时间加热的情况下,会降低黏度并形成水不溶物。兰社益等针对高温灭菌后复合增稠剂水溶液的沉淀率及相对沉淀率(增稠剂沉淀量占成品饮料沉淀量的比例)进行了研究,表明高温灭菌后增稠剂沉淀占成品饮料沉淀中很大一部分,最大可达94%,说明复合增稠剂在高温灭菌后产生沉淀是造成饮料沉淀的重要因素。在选用增稠剂时,应先对增稠剂在不同的酸碱度、温度、剪切力大小环境下测定其稳定性,保证其在饮料加工要求条件下,本身性质不发生改变,也不会产生沉淀,增稠剂之间也不会产生负面的相互作用而影响饮料的稳定性和增稠效果。

3.山药饮料的发展方向

山药范文篇7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山药范文篇8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山药范文篇9

论文摘要阐述了山药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介绍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山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在山药栽培过程中,因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的山药,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防止措施:①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谨慎施用种肥,防治地下害虫施用毒土、毒饵时不能盲目加大剂量;②人工挖山药沟时应在冬前进行,通过冬春雨雪侵蚀冰冻使土块充分风化粉碎,随风化解冻及时填沟,填沟时仔细剔除上壤中的石块、砖块、沙砾等硬物。不要将大土块填入沟内;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堆肥、厩肥和优质土杂肥,要利用夏秋季节气温高、易发酵腐熟的有利时机提前进行沤制。提倡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在种植完山药后施入山药行间,把腐熟的有机肥铺施于2行山药之间的畦面上,耧划翻土15cm深左右,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的肥土覆于山药垄的两侧。

山药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笔者从山药不同外植体(叶、茎段、零余子)、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和不同培养基质3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药不同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也不一样,茎段褐化程度最轻;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化程度,提高山药组培苗成活率。

山药(Chineseyam)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价值,主要食用器官为地下块茎,为大众化的滋补食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进行快速繁殖,而且能使优良品种种性得以保存延续[1,2]。但山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褐化发应,经常发现山药组培苗或外植体枯死及其基部培养基颜色黑褐化,这种褐化现象又称为酚污染,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培养物的再分化[3]。因此,为了山药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的顺利进行,笔者就山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及有效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寸金薯叶片、茎段、零余子等常用组培外植体为材料[2],山药品种寸金薯来自福建龙岩大池镇。

1.2方法

1.2.1不同外植体褐化反应研究观察从生长植株上取其幼嫩茎节间部茎段、完全伸展的叶片及结出的零余子为外植体,先将外植体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后,在无菌条件下,用70%酒精消毒20~30s,再放入2%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15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4次,最后将外植体切成大小适合的小块接种在已配好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2,4]。叶片大小为0.3~0.5cm方形,茎段(含节间)0.6~0.8cm,零余子切成0.5~0.6cm左右大小的方块,琼脂0.7%,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为2000lx,每天光照时间16h。共3种处理,每种处理30瓶,每瓶一个外植体,重复3次,培养30d后观察外植体褐化程度。

1.2.2不同外源物质(抗氧化剂)对外植体褐化的抑制作用以山药含节间部的茎段(0.6~0.8cm)为外植体,经灭菌处理后,接种在以下3种处理的MS培养基(PH=5.8)中进行培养:A:MS+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MS+80mg/L半胱氨酸[5,6],C:MS+0.1%活性炭,每处理30瓶,每瓶一个外植体,重复3次,观察外植体的褐化情况。

1.2.3不同培养基质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以山药茎段愈伤组织分化出的组培苗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MS+0.7%琼脂(固体培养)和未加琼脂的MS培养基(液体培养)中进行快繁培养,每处理30瓶,每瓶一个外植体,重复3次,观察其在快繁过程中的褐化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外植体的褐化反应

由此次试验结果可知,利用山药不同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其褐化的程度也不同。当外植体为含节间的茎段时,其褐化程度最轻,当外植体为切成小方块的零余子时,褐化现象最严重,叶片的褐化程度居中。表1为此次试验观察统计,由表中的原始数据可看出,零余子褐化程度极其严重,在试验观察过程中发现采用零余子小块为外植体的培养基均大面积出现黑褐色现象,甚至发现有外植体枯死。可能是因为本身零余子内所含酚类物质较多,再加上进行接种前切成小块材料,损伤面较大,损伤面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氧气聚合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较多的有毒醌类物质,扩散到培养基中,从而抑制其它酶的活性,毒害整个外植体组织[7,8]。

2.2不同外源物质对褐化的抑制作用

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加入3种外源物质在早期均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外源物质抑制褐化作用开始分化,C处理(MS+0.1%活性炭)最早发现外植体褐化,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再次延长,褐化现象越来越重,外植体基部培养基褐化块直径最大达到4cm;MS+80mg/L半胱氨酸组合在褐化抑制作用上较好于C处理,此次试验表现出最佳抑制效果的是A组合,即:MS+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其在培养早期发现只有2个样本有轻微褐化现象,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逐步增加,褐化程度表现也并不十分明显,仅仅在培养35d左右时,在外植体基部培养基出现了少量的褐化现象,而且褐化块的直径仅为0.8cm左右,各处理褐化抑制作用趋势见图1所示,组合B与组合C的发生褐化平均瓶数在同一培养时间段均高于组合A,同时组合A在培养20d至40d时间段出现褐化样本数增幅不大,所以图1组合A的抑制作用趋势图也较组合B与组合C平稳,因此组合A对样本褐化的抑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3不同培养基质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外植体褐化现象在固体基质培养与液体基质培养两种方式表现差别十分明显,根据试验结果,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在加了0.7%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表现明显大于液体培养基,在培养时间达到15d左右时,外植体基部的固体培养基均出现较明显的褐化现象,以外植体基部为中心,培养基褐化平均直径为1.5cm;培养时间逐步延长至30d,组培苗基部培养基褐化直径达到了4cm左右,部分组培苗出现轻度枯化现象。液体

培养方式在培养时间达到30d时,未发现组培苗有明显的褐化现象,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但培养时间达40d后,有少量外植体出现枯化现象,原因可能是因酚类物质氧化反应产生的有毒醌类物质在液体中容易被稀释,在短时间内无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一个有效作用浓度点,所以外植体生长状况在一定时间内正常。外植体褐化率与培养时间在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之间的区别如图2所示,液体培养的外植体褐化率在30d后仅为3%左右,而固体培养褐化率在此时间段达到了50%,两种处理在图2表现出的走势有显著区别,液体培养方式比固体培养方式更适宜山药组培苗的快繁。

3讨论

褐化是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外植体组织被切割和接种快繁时,损伤切面细胞中酚类物质(底物)在酚氧化酶的作用下与氧气聚合而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有毒的醌类物质,外植体切面迅速变成棕褐色或暗褐色,并逐步扩散至培养基中,抑制其它酶的活性,导致组织代谢紊乱,生长受抑制,最终致使外植体死亡[5,9,10]。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变方法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如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对外植体进行多次转移,在培养基中添加防褐剂(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Vc)、亚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4,6,11]。但在山药组织培养中还鲜见相关抑制外植体褐化报道。研究表明,山药组织培养中不同外植体褐化程度也不同,山药植株后期结出的零余子褐化程度最严重,而其幼嫩节间部褐化程度最轻。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均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但山药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的时间大约为25d左右[2],所以,只有MS+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最适宜配方。因山药组培苗快繁周期大约30d左右[2],而液体基质培养方式正好在这一段时间内能使有毒醌类物质无法形成一个有效作用浓度点,因此,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未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能有效预防其褐化,提高成活率。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褐化问题,需对褐化发生的原因、生理生化、遗传因素及植物品种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颜昌敬.植物组织培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蔡建荣,曾军,等.怀山药茎段组织培养及增殖的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2,(2):14-15.

[3]MagerAM,Harel.PolyphenolOxidasesinplants[J].Phytochemistry,1979,18:193-215.

[4]刘用生.植物组织培养中活性炭的使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214.

[5]鲁旭东.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发生与防止[J].农业与技术,1999,19(4):9.

[6]王东霞,等.如何对抗植物组织中的组织褐变.中国花卉盆景,2002,12:29-30.

[7]AlfredMMayer.Polyphenoloxidaseinplants--resentprogress[J].Phytochemistry,1987,26:11-20.

[8]谢春艳,等.多酚氧化酶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学通报,1999,34(6):11-13.

[9]丁连忠.抗坏血酸衍生物抑制蘑菇的多酚氧化酶.食品科学,1991,67(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