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1:33:23

赏析

赏析范文篇1

一、增添情趣的魔术导入法课例:《永恒的魅力•书法》

笔者采用增添情趣的导入方法。在课前,笔者用胶水在宣纸上书写书法作品,并让该作品干透。上课用大的底纹笔调黑色墨汁,刷在准备好的宣纸上。之前学生看到的是白色的宣纸,此时笔者让学生思考笔者把宣纸涂黑的用意。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宣纸上竟然出现了一幅黑底白字的书法作品,类似碑拓的效果,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接着笔者引入课题,把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制成课件,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融入状态的情境设置法课例:《中国古代书画•花鸟画》

《中国古代书画•花鸟画》一课的导入环节采取直观的情境体验。笔者提出要带学生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学生兴趣高涨,非常好奇。随后笔者带领学生来到画室,这时的画室有笔者课前布置好的不同技法的花鸟画作品,笔者让学生讨论作品的分类,观察、感受花鸟画作品的艺术魅力,认识中国画的特点、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区别,让他们感受其中的乐趣。工笔花鸟画的栩栩如生,写意花鸟画的概括提炼、意到笔随都让学生惊叹、激动不已。这节课为学生营造了花鸟画欣赏的学习氛围,达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渗透人文的与时俱进法课例:《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在《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一课的导入环节,笔者运用生活中的现实景观让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课前笔者把拍摄的县城人民广场、海西公园、河下街等学生熟悉的雕塑图片做成课件,并进行展示,尤其是人民广场的《和谐》雕塑。学生看了都十分激动,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体会到雕塑艺术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四、丰富多彩的科技媒介法课例:《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赏析》

这一课采用声画导入,笔者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不同季节、不同意境),聆听自然界动听的声音。师:看了这些令你心动的风景,你喜欢哪种风格的作品呢?学生:“自然界中的风景千变万化,我喜欢山村意境深远、宁静的感觉”“我喜欢冬日的景色,很纯洁”“我喜欢秋天暖暖的感觉,金黄色的景物令人陶醉“”我喜欢夏日大海的感觉,让人觉得很凉爽”。每当我们看到心动的景色,会心情愉悦、诗兴大发,可是文采有限,表达时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同样能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笔者展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图片,鼓励学生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可以自行选择表现方式,如绘画、拼贴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愉快地体验教学内容,很轻松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五、真切可行的实物导入法课例:《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赏析范文篇2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赏析

艺术歌曲作为音乐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组成包括歌词、旋律以及钢琴伴奏三部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是当时艺术歌曲的领头羊,并因此在世界音乐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钢琴伴奏升华到与诗、旋律等同的地位,使得人声与钢琴伴奏之间有了非常完美的结合。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钢琴伴奏都有其非常独具特点的表现技法,并进一步强化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1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时代背景

在19世纪,德国、奥地利都处于艺术歌曲发展的鼎盛时期,作曲家们纷纷把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融合起来,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舒伯特就成为当时拥护和推动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结合起来的音乐家之一。他坚持认为,一首好的艺术歌曲必须有优秀的钢琴伴奏,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好的钢琴伴奏确实与大型乐队伴奏一样重要。因为钢琴伴奏不仅能调动和激发演唱者的表演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让艺术歌曲更具感染力。通常情况下,作曲家在确立了所创作歌曲的基本思路后,就会按照歌曲的需要及情感表达的变化增添乐曲背景,然后与和声体现的需要来确定钢琴伴奏织体。通过如此设计安排,才能真正让钢琴伴奏与歌声融会贯通,形成完美的音乐艺术体裁。

2钢琴伴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主要是依据歌德、莎士比亚、席勒等诗人的诗歌创作而来。因此,他在其所创作的每一首艺术歌曲中都使用了不同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诗歌的内容。在创作中,通过钢琴伴奏,使其赋予了新的生命,使得歌唱部分有了更具意境的陪衬与渲染。同时,让钢琴伴奏与歌唱旋律交相呼应,完美地融为一体。钢琴伴奏的织体通常是从歌词中的如画形象升华而来。例如,《幻影》《水上吟》等歌曲的伴奏织体并不完全是模仿,而是注重营造和渲染歌曲的艺术气氛。在舒伯特的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艺术歌曲中,通过多变的钢琴伴奏形式塑造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还有效地烘托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气氛,让整首歌曲更加富有生命力。若没有钢琴伴奏,那么歌曲便会显得苍白单薄,缺乏一定的内涵与力量。另外,钢琴伴奏也有利于帮助歌唱者去表达所要呈现出来的情绪与情感,以此实现了“伴”与“奏”的真正统一与融合。钢琴前奏的设计,一方面是很好地与歌唱者进行有效衔接,同时也是为了确立每首作品的情绪基调,经过钢琴前奏的这种情绪渲染,从而引出声乐的出场。

3钢琴伴奏中的艺术歌曲风格

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虽然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是基于上一个阶段,但每一阶段的创作角度都不同。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不管是爱情作品还是自然风光作品,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特点,因而使得歌曲的伴奏曲也就不尽相同,要求其必须根据每一首歌曲的整体特点,创作出适合歌曲的伴奏曲。因此,创作伴奏曲时,首先应准确把握整首歌曲,深入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内涵,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伴奏曲,并帮助演唱者理解歌曲。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来分析,可看到其整体创作风格非常全面,在声音形象方面有其歌唱性,并能引导歌唱者融入歌曲之中。从曲调色彩的比较上来看,具有旋律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低音上。另外,舒伯特歌曲的整体曲风与民间情感有一定的融合,因此其带有诗意和淳朴感。舒伯特创作的作品特点非常多样化,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曲调特点,因此在鉴赏过程中也需要对不同曲调进行深入理解。在解析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应先了解其作品的创作时期,这关系到对歌曲底蕴的把握。同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背景,其呈现出来的曲调与内容也不尽相同,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充分而完全地理解曲调所表达的情感。

4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赏析

4.1对艺术歌曲中独奏声部的赏析

在钢琴伴奏曲中,独奏声部具体是指不包括歌唱在内的钢琴演奏部分。这些独奏部分通常是情感转换的过渡部分,演奏者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独奏部分,能准确地把握情感的变化,进而在钢琴演奏中呈现出饱满而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这是钢琴演奏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同时,在演奏钢琴曲的过程中也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理解,才可以完美地诠释歌曲。

4.2对艺术歌曲整体速度的把控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恰当而合适的演奏速度是充分呈现好作品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控制好演奏的速度。若歌曲节奏是舒缓的,那么演奏速度则应适当放慢。只有达到演奏速度与旋律之间的高度统一,才能充分呈现作品的情感。作为演奏者,应找到合适的演奏速度来处理歌曲,同时还要符合作品内容的节奏感,以此呈现出作品的整体风格。

4.3艺术歌曲作品中对休止手法的运用

休止手法是钢琴伴奏曲中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情绪发生各种变化的原因所在。舒伯特在其艺术歌曲中应用了非常多的休止符号,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为了让歌曲的情感转变更加自然,也适当地出现了休止符。

4.4艺术歌曲作品的句法和呼吸

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歌曲的歌词部分,在歌曲的句法特点上进行呼吸。演唱者结合句法和歌词的内容,确定歌曲演唱过程中应有的停顿或呼吸,以此来呈现出歌曲作品的情感与内容。例如,舒伯特的《从塔塔罗斯来的人》,整个曲目由四个部分构成,在第一部分的第21小节一直到第二部分的第22小节转折的部分,都主要是进行情感的抒发,钢琴的重音即是新的乐句开始的提示。另外,伴奏部分的音域不断提升的过程带动了更多的情绪变化。

5结语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当前整个艺术领域产生了非凡的作用与影响,钢琴伴奏中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变化以及对人物的生动塑造,表达出了富有生命力和内涵的艺术意境,同时也展现出了艺术家优秀的艺术个性和精神境界。

作者:曾贞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小纯.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赏析[J].神州(中),2012,26(7):218.

赏析范文篇3

一、审美能力的涵义

基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学术界对于审美能力概念的阐述和归纳也各有不同,其实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审美能力又被称之为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艺术形式进行感受、判断、想象、创造的能力。结合中外艺术界、学术界相关文献著作对于审美能力的阐述和笔者自身从事美术绘画行业的经验,审美能力是基于人类的学习、训练、实践、思维能力和艺术教育等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能力。它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式的主观感知为基础,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加工、认知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审美能力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历史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国界性,它对于人民大众的思维意识具有提升和促进作用,可以激发人们用美的思维和认知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助力更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审美能力主要分为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三个部分。首先是审美感觉力。审美感觉力主要是指人的审美感官,是人类感受任何美的形式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次是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基于人的审美能力作用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并将美的艺术形式经头脑加工、重新激发新的认知和感悟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对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从客观形态转化为主观认知感受的必要途径。它有助于激发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态产生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的主要形式有类比联想、关系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再次是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人类对于美的事物形态上升到审美感受的主要阶段。只有基于理解力的加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觉才会向着美的意识提升和转化。只有建立在理解力基础上的审美感知才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绘画作品的阐述

美术绘画作品是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为形式和手法,勾勒出来的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基于实用性的角度来划分,绘画作品属于纯美术作品,也就是说,它是专门供人类观赏的美术作品形式。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珍贵的美术绘画作品灿若繁星。从古至今,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就近现代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就有西方的《梦》《格尔尼卡》,梵高《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不倒翁图》《虾》,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奔马图》,张大千《黄山松》《山水》,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等著作。这些都是人类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珍贵财富和宝藏。虽然目前美术绘画作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上所出现的相关美术绘画作品赏析之类的书籍著作质量却不高,绘画书籍赏析的作者出自各类人士,书籍和出版社也大多不成规模,书籍著作里面的内容大多浮于表面,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解读过于浅显,大众读者通过这些书籍著作很难获得更为深入的美学认知,因此要想通过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提升目前艺术市场上关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书籍质量迫在眉睫。

三、美术绘画赏析是提高和塑造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审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钻研,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才能有足够的经验知识的认知和累积,才能形成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感悟能力。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的验证,美术中的绘画作品赏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气质,对于人类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着意味深远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就需要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尤其是重视美术绘画作品的强大审美能力提升、促进作用,充分依赖美术绘画作品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美术绘画作品对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美术绘画作品是最为典型的、也是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态,它以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功能以各种形式或形态存在于社会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当中。有学者称美术绘画作品是培养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捷径。笔者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促进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快速提升。

(一)增强审美的意识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人类具备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形态的能力和意识。物质和精神是大众需求的两大形态。随着大众物质追求的满足,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迫切提升。基于实践和认知的反馈,美术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形态备受大众青睐,因此也成为了大众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凡艺术作品大多是源于生活,美术绘画作品也不例外,它是作者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大众通过对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挖掘其中生活的真谛和感悟。下面笔者就要以法国印象派著名美术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子来进行说明。《日出•印象》是1873年莫奈在阿佛尔港口所绘制的一幅写生画作,它主要描绘了薄雾中阿佛尔港口的日出景象。整幅《日出•印象》画作中由淡蓝色、水蓝色、成色、红色和黑色五种色彩组合而成,通过这五种色彩的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描摹出薄雾中日出时的阿佛尔港口的美丽景色。整幅画作朦胧中透露着真实、雾气蒸腾中蕴藏着灵动。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和美妙的画作构思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再比如我国绘画界闻名遐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画卷从庐山含鄱口起笔,以细腻的笔法绘制出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层峦叠嶂的庐山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众通过对于《庐山图》绘画作品的赏析,于画作细节处感受庐山的气势磅礴之美,以此唤起内心深处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悟,促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高尚的情操

美术绘画作品的作者都有着独到的审美理念和认知,他们基于现实客观事物,并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进行加工、创造,以赋予美术绘画作品全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形态。大众通过对于这些画家所绘制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从画面的艺术形态上领悟到作家关于美的认知,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笔者以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八骏图》为例来进行说明。徐悲鸿先生的这幅《八骏图》是向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陈纳德将军致敬的著名画作,它以细腻灵动的笔调描绘出八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虽然画面上展示的是马的写意,但将这幅画置于当时的历史时期,这其中虎虎生威的八匹骏马无疑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整个画作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众多受众深深着迷、叹为观止,大众的性情得以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亦被激发。

(三)丰富审美的体验

古今中外的美术绘画作品灿如繁星、数不胜数,但是不同类型的画作队会给予大众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广大民众要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开拓审美眼界,多接触美术绘画作品、多进行优质作品的赏析,积累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接触美术绘画作品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内心意识里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认知。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家长或相关教育机构一定要注重对其审美习惯的引导,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丰富其审美体验,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满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其精神文明素养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人类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实践和相关理论的认知,美术绘画作品汇集了人类意识形态的精髓,美术绘画作品赏析是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相关书籍著作等质量,切实为人民大众营造良好的美术绘画作品的审美氛围,让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助力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王虎森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晓玲.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思维与智慧,2016,(23):24.

[2]李书志.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6,(02):83.

[3]方云定.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5,(31):239.

赏析范文篇4

关键词:英美经典文学文化差异赏析人物刻画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许多语言学习和应用上的障碍。因此,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经典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差异。鉴于此,笔者在介绍西方英美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灵魂,并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学习研究中重视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者或者文学研究者,只有阅读原著,才能捕捉西方文学阅读的经验,为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美经典文学的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而且可以熟知欣赏、评价西方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来体会。此外,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加以琢磨,在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特点

西方英美经典文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一,善于利用社会生活实际来展现广阔的文化背景,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擅长将现实主义的刻画与浪漫主义的氛围巧妙融合;其三,作者常常将情感寓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描述之中,自然表达。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许多经典对白,就体现了上述特点。经典对白展现出众多唯美的文化蕴涵,细细品味,也许其中的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都使得整个句子意味深远,进而展现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个性所在。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也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和音频作品,成为文学评论界的宠儿。当前,《简·爱》的影视、音频作品还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既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还能够体会到英美文学的经典浪漫。作品中,男主角罗切斯特要去爱尔兰,女主角简与他告别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主动向罗切斯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虽然语言平淡无奇,但是作者却生动地展现了女主角内心火一样的热情,更加不乏赤诚。简的爱情观、追求自由平等的内心情感以及坚强的个性,统统展现在读者眼前。此外,作品中铿锵有力的语言,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女性强有力的内心。事实证明,《简·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经典作品,它以自己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夏洛蒂在《简·爱》的写作风格上简洁传神,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称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主角的所思所想。同时,作品也不乏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显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所在

英美经典文学的灵魂是指写作手法的精炼,通过语言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情感态度,辛辣讽刺抑或俏皮幽默等。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总以性格的丰富、复杂而取胜,而这些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的丰富多彩、清新隽秀,既含哲思,又体诗意。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作品显得更具韵味,有力地推动作者和读者达成共鸣。例如,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其独特之处,很多处都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比喻在语义层次上往往偏离常规,却都达到形象化、易于理解的目的,比较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美感。这是因为“规范化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现实世界,但往往滤去了感觉的变异味道,容不得原初经验的古怪,也因此摒弃了鲜活。”

四、提升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主动进行文学赏析的意识

通常,提到英美经典文学赏析,许多人都以为去图书馆查找一部经典著作回来慢慢品味。其实,只要具备文学赏析的意识,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文学赏析。例如,对通常所接触到的文学性、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就可以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体会,还可达到丰富自我语言修养和鉴赏能力的目标。诚然,文学赏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强化文学赏析的意识,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透过语言材料去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从而产生智慧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则我们的文学赏析水平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2积极拓展自己的文学知识面

对经典文学赏析不是凭空的读或者想,它是以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的。虽然平时我们接触到的许多文章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它们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涉及到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以,以此为线索,可借机去多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例如,文章“PublicAttitudesTowardsScience”中涉及到了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著的《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肯斯坦。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了解与此相关的更多文学知识: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主要描述了科技、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人性的矛盾以及善恶转化,贯穿其中的“科学发展失控会毁灭人类自身的担忧”对以后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此种担忧已经成为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西方经典科幻电影的主题。

3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作家只有通过语言的运筹才能创作出经典的作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勾勒出婉转的故事情节,所以,无语言何谈文学。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

第一,从修辞的角度。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引喻、讽喻、拟人、反语、夸张、对比等,相当丰富。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认知这些修辞手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幽默以及新颖多彩之处,进而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例如,文章“TheTrueHEight”中就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其标题就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迈克尔所梦想的飞翔与他在比赛时的飞翔的明喻。时常分析这些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做到虚实的结合,进一步赏析文章美的意境。

第二,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众所周知,人物语言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文章“TheWateryPlace”中,作者采用了两种迥异的人物语言风格,即卡默伦与外星人所分别代表的两类群体,前者的语言大量地以口语来表达,句式简短,语言表达方式随意,有很多的缩略句,从而也就描绘出此人随意、不修边幅的人物特征;后者的人物语言则与前者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外星人所采用的语言较为正式,多以长而且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还用较多的被动语态和If句式来展示他们对此次访问的重视。通过分析卡默伦与外星人的人物语言风格去揣摩这两类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的身份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注重总结类似主题文学作品的赏析技巧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按不同的主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比如说爱情的、亲情的、友谊的、科幻的等等。其实,每一主题的作品都有其普遍之处,所以在平时进行赏析时要有意地解构文学作品,注重总结一类主题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同时,发现不同作品的个性。

以爱情类文学作品为例。爱情是文学的不灭的主题,英美许多优秀的爱情文学作品以歌颂真诚、美好,抨击虚伪、丑恶为主线,深刻地反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导致此类现象的社会根源,成为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赏析这类作品时,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中的爱情描写,在思想上接受爱情美的熏陶;其次,要把握好赏析爱情文学发展的线索:

(1)爱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可以说,爱情也是照亮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灯塔之一。若以起初的爱情文学来诠释,主要有以下几部标志性作品,14-15世纪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世纪霍桑的《红字》、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爱情是透视社会文化、本质的窗口。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著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表面上讲的是小说主人翁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为了抨击资本主义虚伪的婚姻、法制、宗教以及道德。小说中,因为亚雷有资本做后台,所以他才敢放肆地侮辱苔丝,而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主义法律当然不会保护贫穷的苔丝,当苔丝杀了亚雷这个两次破坏自己爱情、婚姻的仇人时,法律的行动又是那么地“高效”;另一个决定苔丝命运的男人克莱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双重道德标准,他视苔丝为己物,不容她失去纯洁,但自己却可以风流成性,不受任何道德底线的约束。所以,克莱是害死苔丝的一个间接的隐形杀手。这部小说正是19世纪资本主义生活基本特点的真实写照。

(3)爱情是阶级关系的特殊印证。爱情作为人类活动,肯定带有时代的印记。例如,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的就是特别诡异的爱情故事。由于无法脱离维多利亚时代阶级关系的束缚,女主角凯瑟琳以为林顿年轻、富有,嫁给他将成为当地最高贵的妇女,而与希斯克利夫一个弃儿结婚则会降低身份,尽管她的心却属于希斯克利夫。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被建立在财富上的阶级偏见所玷污了,她的背叛导致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及对后代的爱情折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压迫与被压迫者之间人性关系的忠实记录。

(4)主义公性格与精神在爱情上的反映,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进步性与价值观。《简·爱》表达了英国妇女对平等的强烈要求。没有美貌、没有金钱的孤儿——简·爱在一乡绅家做家庭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征服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当得知他还有妻子时,她不想沦为情人,为了尊严,放弃了富裕生活,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纵然简在一直爱着他。当简凭着心灵感应再去找罗切斯特时,他已失去了财富,并双目失明,但却得到了简的爱情。离开罗切斯特,简是为了保护自己,寻求平等;回到他身边后,简获得了平等的真爱。真正的爱情就是两个灵魂平等、真诚地结合,而不附带任何的物质条件。在英国文学中,这是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小说。

赏析范文篇5

关键词:舞美;人物塑造;革命情怀;舞蹈语言

一、创作背景

舞蹈《戈壁青春》是对兵团人的生活、民族情怀等多维度的真切写实,该舞剧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而精心编创的,显然,一部周年晚会和舞台表演的庆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疆兵团人、舞蹈者的情怀与故事,于是他们邀请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帅小军老师担任总导演,国内一级舞蹈演员汪子涵、华宵一分别担任男女主演建国与红柳,形象的诠释了舞蹈整体的情感线索,即使非专业舞蹈人群,也可以从表演者的舞蹈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情感、理想与现实落差所产生的无奈。舞剧《戈壁青春》以男青年建国只身投于戈壁边疆进行支援,把青春和热血奉献于这片土地为线索,贯穿了三代人的命运曲折,以及为边疆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在新疆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群体形象。舞剧牢牢抓住了兵团生活的本质和文化底蕴,成功地做到了“美兵团之美”。该部舞剧之所以能够使观剧者得以共鸣与感动,主要来自于兵团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抒发,并以浪漫手法的表达手法展现现实题材。《戈壁青春》以它自身独有的赤诚与真情,再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空历史写照,铭刻上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艺术印迹。

二、革命情感的线索与脉络

通过对舞剧的初步观赏,我把该舞剧的情感脉络分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感、兵团与人们之间的民族情感、建国与红柳的男女情感、国人对于国家的信仰情感。剧中,支边青年建国怀揣着热血和激情,首次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面对这里的人、事、物,一切都是崭新和新奇的,从生疏到热爱,建立了战友之情,同时剧中特写了建国与兵团第一代建设者老连长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同时与老连长的女儿红柳更是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演绎更是把舞剧在中后部分推入了再一次高潮,舞剧表现了建国和红柳从相识、相知、相爱并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有了爱情的结晶。不幸的是老连长在一次工程当中意外去世,而后建国与红柳也因种种问题而不得已分离,从而造成了终身遗憾。多年后建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儿子带着父亲的的遗憾和思念回到了戈壁边疆的这片土地上,同时把活力和热血也带到了这里。全剧以支边青年建国的命运起伏折射出兵团老少三代人的“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谱写下了戈壁不再荒芜,青春依然绽放的兵团赞歌。兵团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艰苦历程,同时也通过人物故事立体的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三、人物形象的诠释与表现

舞剧整体宣扬着一种青春的正能量,把特殊时期的往事,浓缩在一个兵团战士的情感故事里。在群舞部分,没有太多的纯舞蹈表达,而是通过简单的统一动作,表达兵团人的力量和气魄,烘托出整体的舞台质感。令我印象较深的一个画面是兵团人每人搬动着一个类似于大锤的劳作道具,整齐的出现在舞台当中,舞姿简单,但气息敦促、动作刚劲有利,画面感十足,很容易的让观者可以从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人的壮士气息和生命力量;女生群舞部分,麦田收获的季节,亮黄色的灯光打到舞台上,妙龄少女们生动表现了青春的活力和收获的喜悦,营造了舞蹈的丰盈感和欢快的节奏部分;老连长去世之前,工程建设的场景也是浑然壮观,肢体动作简单而规律,而后老连长不幸去世,所有人用一条白色长布把众人集中在舞台的右后部分,全体背对观众,有序的站立着,安静着。一条白色长布把所有人联系到了一起,凝聚到了一起,背影意味着众人的悲痛与沉默,这时,不需要用再多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一个安静的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足矣!独舞及双人舞部分,主要为建国与红柳之间,建国的人物诠释是情感带动肢体,我们从他的面部管理和所谓标准动作外的肢体感情,可以感受到主演建国从走进戈壁、爱上戈壁、挥洒青春、孕育爱情、无奈分离等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变化,在这时,肢体是情感的表现方式之一,并非全部,也并非仅限于舞蹈情节。红柳部分的舞蹈表现,我们可以从她的技术技巧和脚下的干净度看出华宵一的舞蹈功底和肢体力量,舞台表现富有张力,也从女主演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舞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四、总结

《戈壁青春》以较为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独特历史背景下所编创而成的,整个舞剧以倒述的形式进行演绎,第一幕与第六幕的画面形成了很重要的呼应关系,让整个舞剧故事叙述深刻且完整。这个舞剧也让我感受到,舞台的表达不见得需要繁簇复杂的技巧动作,简单的旋律和动作表达到位,同样会产生让人记忆深刻的舞台画面,干净而不失力量。在《戈壁青春》的原创舞剧中,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青年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与奉献,所以戈壁不再荒凉,青春依旧绽放。

作者:杨帆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袁禾主编.《大学舞蹈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赏析范文篇6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特点;赏析模式

音乐作品是个体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聆听、赏析音乐作品,丰富人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音乐艺术素养,促进人们的良好发展。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存在形式来看,音乐作品具有较为深刻的主题与情感,以情感为主线带动音乐赏析者情感,实现音乐赏析者情感与音乐情感的共鸣,让音乐赏析者从中获取较多的艺术审美元素,也提升音乐赏析者音乐作品的赏析与鉴赏能力,助力于音乐赏析者艺术道路的发展。

一、音乐作品的存在形式

在音乐作品赏析之前,深刻地明晰音乐作品存在的形式与方式,促进音乐赏析者对音乐作品的良好欣赏与探究,以此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思想,也为今后音乐作品创作、欣赏、鉴赏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音乐作品的存在形式包含:乐谱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乐音运动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心理运动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

(一)乐谱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以乐谱形式呈现的艺术作品,乐谱是音乐作品创作者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是音乐作品创作者以乐谱的形式记录自身创作思维的过程。音乐创作者运用纸笔记录音乐创作思维过程,使之凝固成型,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者的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音乐作品的乐谱形式。从音乐作品创作层面而言,音乐作品创作者运用乐谱将自身内心的活动与声音呈现出来,在此背景下,音乐作品赏析者通过识谱,以情感为主元素,可探究音乐作品中的内在情感。从艺术层面出发,乐谱与文字存在关联性与差异性。乐谱与文字的关联性,可通过乐谱增添文字信息,通过文字信息的展示,使音乐作品更具有情感抒发性;乐谱与文字的不同性,乐谱的呈现是音乐人思维创作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一些乐谱是可以用文字识别的,以文字呈现更凸显乐谱内在的含义。同时也存在乐谱是不可识别的,其在无法运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以乐谱呈现使音乐作品更具独具一格。文字与乐谱作为音乐作品欣赏中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的差异性与相同性,使音乐作品欣赏与赏析,更具独特的魅力性。

(二)乐音运动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依靠于乐音运动方式存在,是音乐作品表演者根据乐谱的识别界定,结合自身对乐谱的理解,然后进行音乐表演的创作的结果。基于乐谱只是轮廓式地记录音乐作品,音乐创作者的思维活动,结合一些乐谱的创作无法运用文字识别这一特点,表演者在音乐作品识别中,需要运用自身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领悟能力,去丰富其中的内容,通过艺术动作的展示来体现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元素。在艺术发展领域中,以乐音运动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表演者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来识别与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进行音乐作品的展示与二次表演创作:一是对音乐作品的乐谱进行深层次地理解;二是从乐音运动方式层面,了解音乐作品中乐谱信息的具体“所指”,以此为契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艺术表演的展示,达到音乐作品赏析实践的有效性模式。

(三)心理运动方式存在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作品欣赏中,音乐家的演奏、指挥、演唱等形式,都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欣赏与理解基础上,之后进行呈现相关的艺术运动。如果一部音乐作品没有艺术家去欣赏、鉴赏、表演,那么这部音乐作品会失去其创作与呈现的价值。在音乐作品赏析中,听众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理解是音乐创作者、欣赏者、表演者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呈现,为受众面打造音乐意境,使听众融入其中,促进音乐作品与听众情感之间形成共鸣,从而提升音乐作品的创作价值。由此可见,在音乐作品欣赏中,心理运动方式不仅是音乐呈现的一种形式,也是音乐作品二次创作欣赏的一种方式。基于此,音乐作品的赏析应立足于音乐作品心理运动的方式,加强对音乐作品心理运动方式的探究与思索,从而以音乐作品的呈现,打动受众面,增强音乐作品赏析的价值性。

二、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一)富有想象色彩

音乐彰显自身独有的艺术性,可记录艺术信息,也可呈现艺术信息。在音乐作品创作中,一些音乐创作者以自身思想情感为媒介,使音乐作品与生活融合衔接,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独具一格的音乐艺术信息。同时,在音乐作品赏析中,人们以情感为基点探究,思考其中的艺术信息,可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思想与情感,通过个体对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想象与思考,实现作品情感与欣赏者情感之间的共鸣,增强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可以说,想象色彩是音乐作品创作及赏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借助这一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更好领会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思想。例如,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者较为重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融合,通过乐谱文字等,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生活信息在自身艺术加工中得到升华,让音乐作品增添了幻想与神秘色彩。

(二)反映民族特色

音乐作品创作的另一特点是反映民族特色,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民族情感较为澎湃。同理,在艺术领域中音乐作品创作者将自身民族情感、情怀融入其中,呈现音乐作品的民族性特点,音乐作品的民族性特色也是音乐作品赏析的另一特点,以音乐作品为导向,让音乐赏析者立足于民族,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等信息的探究,更好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提升音乐作品赏析及创作的成果。比如:我国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音乐作品就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元素,《渡情》《千年等一回》都融入了中国民族性的信息,包含黄梅戏、京剧等,让音乐作品凸显民族风格,提升中国音乐作品的辨识度,使其更具民族性特点。诸如,歌曲中的循环音儿ChinaChina,彰显作者爱国情怀,也带动听众爱国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鉴赏与欣赏能力。

(三)表达个人思想情感

音乐作品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创作之初,是记录、传承一种思想,呈现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法运用主观意识表达的情感可寄托于艺术,以艺术为媒介,记录、呈现、传递自身情感信息,以此刻画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情感以及人物等信息,使音乐作品更具情感性。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品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呈现命运抗争的思想,也表达了贝多芬自身在悲惨命运中永不言输的精神,引领人们向美好的生活前进。

三、音乐作品的赏析方式

(一)音乐节奏

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注重音乐节奏的赏析,以音乐节奏的赏析方式为主,达到音乐作品赏析的有效性。在音乐作品赏析中,音乐节奏融入其中,既要重视对作品创作背景及思想的认知与了解,更重视音乐节奏的把握,从而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信息。例如:在《雨打芭蕉》中,演奏过程中的时强时弱,打造了雨水打在芭蕉上的情景,并以音乐作品旋律的呈现,刻画出生动的雨打芭蕉的小岛生活情景,同时节奏的呈现抑扬顿挫,使人们在聆听作品时,感受到南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以作品的情感带动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情感得到升华。《雨打芭蕉》作品中,音乐节奏在其中的运用,让音乐作品整体风格呈现艺术性与曲折性,使作品更具赏析性。基于此,在音乐作品赏析中,音乐赏析者应对音乐节奏进行把握,从而提升音乐作品赏析的水平。

(二)音型划分

音乐作品赏析中音型划分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重要的音乐作品赏析元素内容之一。音型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使音乐作品呈现一定的意境与情绪,让音乐作品的形象更为丰满与丰富。音型在音乐作品中反复呈现,贯穿于音乐作品的始终,呈现统一性与科学性的艺术特征。在《雨打芭蕉》中,作品的音型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小三度、大二度与小三度、三小度与大二度,通过动人的旋律与艺术渲染,为听众呈现良好的艺术情景,增强音乐作品艺术鉴赏的自身魅力与价值性。因此,在音乐作品欣赏中,音乐赏析者应重视音型划分在其中的运用,以音型划分更好地探究音乐作品的艺术信息,也更好地呈现艺术信息,为听众打造艺术意境,从而增强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

(三)演奏形式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独有的演奏形式,音乐作品因演奏形式而独具一格。而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演奏形式也可作为音乐欣赏的一种手段,为音乐欣赏者良好的音乐作品鉴赏提供保障。例如:《我的祖国》,用演奏形式进行作品赏析,以演奏形式探究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信息,了解作品中演奏旋律的抑扬顿挫,从而促进音乐作品的呈现与创造。基于此,音乐赏析者在音乐作品赏析中,要重视演奏形式的把握,从而增强自身音乐欣赏能力。

四、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提升路径

(一)积累优秀音乐作品

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提升音乐赏析者的赏析能力,需要其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研究音乐作品中的演奏形式、音乐节奏、思想情感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辨别与识别音乐作品,增强自身艺术感染能力。例如:通过开展艺术欣赏活动,浏览赏析多音乐作品,探究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包含民族音乐作品、民间音乐作品、西方音乐作品、古典音乐作品等等,探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并了解作品中的内容、旋律、节奏和合声等信息,以此提升欣赏者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融入到各大音乐会中,品味多元的艺术作品,探究其音色、节奏、旋律,体会其中的美,从而助力音乐赏析者艺术道路的发展。

(二)传递音乐基本知识及技能

在音乐作品欣赏中,重视传递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使鉴赏者具有较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如传递音乐作品的基本构成、音乐家的创作背景、音乐创作技巧、创作思维等,提升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使音乐赏析者获取音乐作品中的魅力。同时,针对音乐基本信息的传递,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凸显艺术信息传递的新颖性,不断增强音乐欣赏能力。

(三)增强人文素养

在音乐作品赏析中,重视音乐赏析者人文素养的培养,强化历史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教育。例如:在音乐作品欣赏中,立足于作品内容,加强对音乐作品相关文化信息的传递,包含民族性、艺术性等信息,丰富艺术鉴赏者的思想及情感,使其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赏析。同时,也增强音乐作品赏析者的社会阅历与生活阅历,增强音乐赏析者艺术创造能力。

(四)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在音乐作品欣赏中,重视音乐赏析者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艺术发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观察能力、艺术聆听能力,从而为音乐赏析者欣赏艺术作品助力。基于此,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应重视学习者的艺术感知能力培养与教育,创新艺术教育的形式,加强学习者审美能力教育,引领学习者探究美、欣赏美、发现美、感悟美,从而提升艺术教育实践的成果,助力于学习者艺术道路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音乐作品的赏析实践,从艺术视角探究音乐作品的生成模式及创作模式,以此为基点,开展音乐作品赏析活动,增强音乐作品赏析者赏析能力。基于此,在艺术道路发展中,应重视音乐作品的赏析与辨别,不断增强艺术学习者的音乐素养与音乐鉴赏能力,为其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阿曼尼沙·玉苏甫.学生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在手风琴演奏中的重要意义[J].大观(论坛),2021,(07):51-52.

[2]高佳欣.泰勒曼音乐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沉寂的主要因素探究[J].黄河之声,2021,(13):134-136.

[3]胡琦弇.“文化语境”下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音乐作品的融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7):64-65.

[4]吴雪梅.在音乐教学中茶文化音乐作品起到的促进意义解读[J].福建茶叶,2021,43(05):239-240.

赏析范文篇7

本文作者:叶波单位: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钢琴曲《浏阳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越来越经久不衰,它跨越了几代人之间的思想隔膜,如今已被收入众多的钢琴教材之中,在一些重要比赛或者场合上更是经常被作为制定的曲目来演奏,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可见一斑。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浏阳河》并不属于地道的民歌,它被创作的目的在于颂扬领袖。上世纪中期,我国年青音乐家唐壁光根据河北流传的民歌《孟姜女》的曲调将其进行改写,最终才形成了流传甚广的《浏阳河》曲调。《浏阳河》的旋律十分优美,并且其歌词切合时代的颂扬思想,朴素上口,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从歌曲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其必将受到时代的认可和人们的欢迎。《浏阳河》的巨大成功使得其被陆续改变成了多种风格与曲调的音乐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带有深深的民族艺术特性。例如,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改编的琵琶独奏曲《浏阳河》、白诚仁改变的大合唱《浏阳河》,除此之外还有古筝版以及多首钢琴版等。最初的钢琴曲《浏阳河》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改编创作而成的,王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钢琴的特殊和全面的表现手法,将钢琴的演奏技法以及民族感情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中西音乐的结合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的愈演愈烈,钢琴早已被禁止早国内公开弹奏,各地方文艺社团的相继被解散,致使钢琴成为了摆设或者被查封。眼看钢琴已近难以融入国内音乐体系之中的钢琴独奏员殷承宗决心要找到一条在国内的发展之路,于是就公开使用钢琴来弹奏流行的革命歌曲,同时又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时下流行的京剧曲调,创造出了独有的演奏套路。钢琴演奏技法与民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时代束缚,更加焕发了新的美学价值和韵味。其代表作京剧《红灯记》的改编使得其钢琴改编法在当时受到普遍的欢迎,人们追求新奇,而音乐人们也大力支持这种改编形式,随后民粹《黄河》也被改编成钢琴曲而搬上了演奏席,掀起了一阵民粹与革命歌曲改编的潮流。《红灯记》与《黄河》改编曲目的成功使得钢琴改编曲在那个时代生存了下来,也成为了钢琴在我国延续发展的唯一一种形式,许多音乐家纷纷开始将一些民粹歌曲进行改编,并出现了许多较有影响力、水平较高的改编作品,尤其是钢琴曲目的重新创作,更是使人们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民乐与世界接轨的雏形,如《茉莉花》、《东方红》、《浏阳河》等等。王建中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耆宿,他在钢琴作曲、演奏与教育上对我国的音乐事业影响深远,王先生对民乐与西洋乐融合方面的技巧十分擅长,它所改编的众多钢琴曲已成为国内钢琴教育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如《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梅花三弄》等,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钢琴曲《浏阳河》是王先生较为知名的改编作品之一,它以其简明的曲调风格、朗朗上口的复调结构成为了民乐与钢琴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赞誉,影响巨大。

钢琴曲《浏阳河》在民歌优美旋律的基础上,融入了钢琴的专业作曲技法,进一步拓展了其表现形式。在作品中,既不乏轻快、活泼之感,又不缺圆润。连贯之情,我们在欣赏曲调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湘江波光、大好江山、人杰地灵的情境,在编曲过程中,作者非常注重对意境的还原与描写,流畅、优美的旋律配以复调、和声的弹奏技法,使原曲的意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听众在欣赏此曲时犹如置身于秀美的碧波山色之中,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钢琴曲《浏阳河》全曲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引子、主题、变奏、中部、变奏、尾声,五个部分的弹奏综合了三部曲以及变奏曲特点的混合编曲特征。钢琴曲改变了民歌以F调为基调的节奏,采用了E徽调式,节奏较为轻快、自由,对于这首曲子的演奏除了在技法上的娴熟以外,还需要将全部思想灌注在它充满中国韵味的音调上。《浏阳河》本身就是一曲通过赞美湘江风貌、人杰地灵而歌颂领袖的颂歌,钢琴曲要想在没有歌词辅助的情况下,保持民族风俗和民族语感,让听众理解曲子的内涵,那么就必须将音调特征、意境等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来。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且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往往觥筹交错,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格调也主要以山川人文的描写为主,我们在演奏钢琴曲《浏阳河》的时候只要主要融入对秀美山川以及人文环境细腻描写的旋律,那么就能够很轻易地传达出中国风味了。整首曲子的演奏速度要轻快、明亮,弹奏时不能局促,要从容,注意融入细腻的感觉和思觉,运用轻微的触键技法去演奏。同时处理好和声以及复调的配合,尤其是左右手的配合,右手要注意对曲子原滋原味的旋律的弹奏,这种歌唱性的旋律在现场演奏中十分重要,它那以原曲的基调迅速抓住听众的听觉,使其融入到曲子的意境之中,然后再配以左手的和弦伴奏,从而达到钢琴演奏技法与中国民歌曲调合璧的效果。在首节的引子部分(1-9小节),其长度较短,并且演奏为中速、平稳,章节规模较小,不过它却为整首曲子定下了基调。在前面1-5小节中,作者采用的是原曲旋律的最后一句作为前奏,为了在曲子刚开始时就将听众带入湘江碧波粼粼的环境中,作者在采用的是高低声前后搭配的方式,在高声部以民族和声中的四五度和弦叠置,而低声部则采用了六连音下行的弹奏模式,六连音给听众的感觉就如波浪起伏一样,作者借此来形象地描绘出湘江流水的状况。引子的5-9小节是由较为规则的连接音句构成的,它是前面一个章节的延伸,并且这个音句在整个曲子中多次出现,在演奏上虽然属于伴奏,不过,它对曲子旋律的承托以及创造性的效果使得它早已超出了伴奏的范畴,成为了与主句具有同等作用的相伴性音符,也可以将其归属于固定音型以及对比复调结构。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充满热情,用连贯的触键去描绘浏阳河的风貌,构建一幅由远及近、潺潺流动的河面风光画卷。主题部分包括10-32小节,在这个部分的曲调与原曲基本保持一致。作者运用四句式叠加句的形式来展示近距离观察浏阳河水面波光的情境,在整个主题部分基调自然、亲切,在弹奏时可以边弹边哼,低音弹奏时要哟一种弹性,表现出轻快、灵动之感,而对于和弦以及长音的弹奏则要尽量柔和,以触键弹奏为主。曲调在演奏时,左右手的配合是关键,右手弹奏力度稍重,以此突出其音色的明亮以及旋律的清楚,而左手则更要有良好的控制,以轻柔跳弹为主,以达到与右手形成鲜明对比的目的。而变奏部分为33-52小节,在前一部分的31-32小节中,作者使用连续的16分音符连续下行作为变奏的前奏,也使得前后部分的连接更加自然。变奏部分是整个曲调的高潮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在欣赏时,给人一种既飘逸灵动有恢弘大气之感,仿佛听着都要跟着大声唱出来一样。清晰的旋律、圆润的音色、饱满的情绪使得高低音不断重复构成复调乐段,让人在一种澎湃的心态下慢慢等待下一个变奏复调的到来。52-59为曲子的中部呈现阶段,而60-88则为另外一个变奏复调,作者通过运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进行大量跳跃以及流动弹奏推进,让人感觉似浏阳河的绵延流长。在尾声部分(88-90小节),弹奏慢慢轻柔下来,双手交替、由低到高,仿佛使人在回溯湘江,使全曲首尾呼应,更加完整,并且让整首作品具备了一种河流下游式的宁静之感,让人忍不住去回味它的流淌历程。

传统民乐中的润腔技法是声乐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曲《浏阳河》通过装饰音以及独特的五声音阶来模仿传统民乐中的润腔,使得钢琴器乐也带有民族器乐的音色效果。这是中国钢琴与民乐结合的一种大胆尝试,更是国人追求民族文化与音乐美学走向统一的重要实践。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浏阳河》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音乐素养和技法,将西方钢琴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的特点与民族艺术的韵味充分地糅合在了一起,使钢琴曲具备了民族韵律和意境,在美学与气质上做到了内在的统一,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了发展和延续。

赏析范文篇8

一、高校音乐赏析课的现状

既然是课程,那么它也理所应当地具备课程的基本形式,起码是“教”与“学”双方共同的活动,其中一方怎能全部包办?高校的音乐赏析课往往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介绍评述一番,到点下课,学生甚至身在课堂都不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了些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考勤的需要和获取学分的最终目的,也许学生们连课也不愿意去上。据了解,负责讲授音乐赏析课的教师几乎没有几个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的,不但一份教案用上好几年,轻车熟路,耳熟能详,而且讲课时面无表情,形同述职报告一般。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反映平淡,全无兴趣。大概只有在查点人数时,师生之间才会显示出高度的默契和前所未有的注意力。这种情况难道正常吗?

二、关于高校音乐赏析课的合理化建议

音乐赏析课的内容如果不对路,不符合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那么所播放的音乐片段学生们就可能根本听不懂或者出现反感情绪,那还谈什么交流和陶冶情操,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作为高校的选修课,其上课时间一般会被安排在下午或是晚上,如果音乐片段的题材及结构过分生僻难懂,无疑将会成为学生们片刻休息的催眠曲。记得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校方曾专门聘请省市级优秀教师为我们做过关于教师修养层次的演讲,其中特意提到新教师、资格较老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新教师所关注的主要是生存,所谓生存就是自身作为“教师”这一角色,领导、同行们和学生们对自己的态度或者认可程度如何,自己并不一定确信可以驾驭这一职位,甚至还一再地怀疑某个细节是否做得合适。资格较老的教师关注情境。如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者学生掌握了几个知识点。而专家型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

我们必须以专家型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笔者认为:只有首先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将自身还原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才有可能选择出最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素材,这才是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正常交流的基础和桥梁。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怎样,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是什么,这是我们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的。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9~25岁之间,他们的身体发育基本完善,高中阶段基本形成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深化为深刻的自我认识。笔者曾亲身经历过一堂生动的高校音乐赏析课。该课是在晚间上的,不但没有成为学生们的催眠曲,反而使他们精神振奋,部分女生甚至潸然泪下,即便有的同学没有选修该课程但也不约而同地陆续涌入,驻足观看。笔者至今仍认为:该节音乐赏析课成功的关键首先就在于教学材料选得好。该材料是由韩国当红女星全智贤主演的电影《野蛮师姐》的两个片段:片段1是敬珍和明宇约会咖啡馆之后,雨中狂舞,莫里斯·威廉姆斯所作插曲《Stay》响起“A-a-a-a-ah,justalittlebitlonger,(Please),Please,please,please,please,Tellmeyou''''regoingto…”浪漫抒情的演唱,随意得有些嘻哈;另一插曲是在敬珍误杀明宇之后,强劲有力的吉他和弦伴奏下的《Knockin’OnHeaven’sDoor》(敲开天堂之门),加之全智贤尽情投入的完美诠释,堪称全集经典段落。

课堂鸦雀无声,同学们屏气凝神。两个片段播放过后,教师以较为精炼抒情的语句向学生们介绍了插曲创作过程及词曲作者等相关信息,并请几位学生谈了各自的观后感。片刻后再次播放两个片段,学生们仍意犹未尽。以当时刚刚公映的热播韩式电影片段为教学素材导入,那位教师很了解学生,最终让学生们达到了很好的音乐赏析目的,很聪明。教师语言除间断性的讲解,没有什么刻意的词句,师生之间这种教与学的交流真可谓默契。在这样的材料导入下,学生愿意知道更多,何况除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情节,还有悦耳的插曲,之后的交流还显得干瘪和困难吗?除此以外,以朗朗上口的老歌,如《我的中国心》、《英雄儿女》等为题材,介绍其创作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并穿插一些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是完全可行的。再如《TheRock》配乐对扣人心弦的紧凑情节的渲染,儿歌稚嫩嗓音的童趣,偶像歌曲个性十足的热舞烘托下的张扬,都可以成为高校音乐赏析课的优秀素材。

赏析范文篇9

精巧新奇的比喻

看《围城》中的比喻,往往使人有出其不意之效果。钱钟书先生很欣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比喻方式,他认为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当“‘如’而不‘是’,不‘是’而‘如’”,“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书中的比喻往往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形成一种分裂,似乎本、喻体之间没有关联,但究其根本这种分裂不是完全的,还有一丝相连,这“丝”就是喻体与本体之间极为相似的那一点“精灵”,是形和神的巧妙衔接,因而引发读者对一定现象产生深刻的哲理思考。书中描写日本侵略者用飞机轰炸方鸿渐的家乡︰“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倾国倾城”本来用于描写女人之美貌,如果用其夸赞美女则显得俗不可耐,但钱钟书却利用这个成语中的“倾”字,表现日寇飞机摧毁家园之野蛮狂妄,使一个普通的成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立即脱胎换骨、光彩夺目。

广角深刻的多重比喻

《围城》的精彩比喻多用两三个事物来喻一个事物,由一个相似点喻起,继而层层推进,使欲描写的人物、事体都更加精密、形象、具有讽刺意味。这种多重比喻犹如机关枪的火力,以点连片,很有爆发力,有落地开花之效,使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这些多重比喻产生一系列的联想。看大师笔下的沈太太“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这里的“两个黑袋”很显然是之沈太太因年老而生的眼袋,先生将“黑袋”喻成“行军热水瓶”,又借助热水瓶保存热水的特征联想出“热泪”,最后从沾在牙齿上的胭脂大胆联想“血”,并将其比喻为“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这一番多重比喻贯通一气,将沈太太虽然想刻意打扮自己却不懂修饰,以致浓妆艳抹、弄巧成拙的怪样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情景互融的比喻

《围城》既有对人物肖像、行为的突出比喻,亦有对景物、事物、情境的比喻,显现了比喻修辞语言艺术的巨大价值。小说开端描写归国的留学生们乘坐法国邮轮,在浩淼的海洋里日复一日地行进:“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里既有对旅途颠簸感到压抑、无聊、沉闷的无奈,也有思念故土、归心似箭的迫切情绪,归国的情怀使得一切都看起来令人陶醉,即便是燥热的天气都可以感觉到美的存在。

书中还有一些精细、生动的比喻令人惊叹,方鸿渐等人去三闾大学途中在一家饭馆所见,“……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旁边一碟馒头,远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全是黑斑点,走近了这些黑点飞升而消散于周遭的阴暗之中,原来是苍蝇。

赏析范文篇10

《九经》(注释见后)无茶字,《班马字类》中亦无茶字。用荼以为茶,自唐始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茶这个字实为唐代陆羽所造,本字来源于荼字,荼的古楚音读za、tou,(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读若磋,差,楚音读za,楚地磋、琢、啄、差不分,都读za音,啄木鸟在楚地乡下仍然读zamǔliao),只有把荼的古楚音找准了,《茶(za)经》的文化含义才能余味无穷,我们才能为下次的汉语拼音改革找准方向。唐代陆羽把荼去一画而造‘荼’的异形字‘茶’,定音为za,实是为其《茶经》一书开路。‘荼’由正楷‘艹’、‘人’、‘一’、‘木’四部分组成,‘一’居‘善’位而化‘善易’之意义(一易同音,‘一’指代‘易’;古音中‘三善’同音,‘三’指代‘善’),‘荼’策‘一’化‘茶’,其《易》善矣。在易理中,‘za’音的首选之字为‘杂’,《易》云:“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黄裳元吉,文在其中。”孔子读《易》作《十翼》,《杂卦传》即《十翼》之十,《杂卦传》有总揽其意的一首诗:《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失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为什么是诗?音训可求,茶诗有云:“天健同游,比乐思友;临观知易,何欲何逑?吉凶同居,不失真主;众妙之门,绮梦巧拙。”《茶经》中的‘或与或求’,今也知否?茶花女的静女之贻,今也在否?

《茶经》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十部分构成。‘十之图’即‘荼之识’的谐音(注:楚因图、兔、土、荼等字读头tou音),‘荼之识’中‘荼’驱‘一横’化为‘茶’之‘一之源’(一易同音,‘一’指代‘易’,横亨同音hēng,‘横’指代‘亨’,源元同音,‘源’指代‘元’),这就是‘茶荼之易,道为文化’。‘茶荼之易’隐喻‘察人心,知变化’,茶有清明将来察,茶有谷雨历史察,子曰:“唯君子能好人、能恶人”,诗云:

察微知拙,佩玉琼玖;

承前启后,宜言饮酒。

以翱以翔,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茶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茶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茶佩以报之。

上面讲的是‘茶艺知源’,下面就讲‘茶十知图’的‘荼’。图,楚音读tóu,tóu音在楚,含‘荼、图、土、头、土、途、凸’等字器,tóu音与za音按易理搭配,za音首选字为‘杂’,‘杂’即‘文质彬彬’,子曰:“文质彬彬,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tóu音首选字为‘土’,‘土’代表大地‘坤’,‘土’居‘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五’位上,脚踏实地,意义重大。由za音次选字为‘查’,tóu音次选字为‘途’,人在旅途,归去来兮,怎能不查清来去归路?…茶无土不立,无阳崖阴林紫者(不扬雅、不盈文行忠信诸执者,不善)不上,无西南(习揽)不成嘉木;知人参(仁善)为累,则茶累(文质彬彬之类)尽矣。《诗经·兔爰》云:

有图圆圆,自不离乐。

我生之初,尚有为;

我生之后,逢此百律。

尚梅,有阿!



有途远远,执不离福。

我生之初,尚有造;

我生之后,逢此百佑。

尚莓,有觉!



有土源源,志不离同。

我生之初,尚中庸;

我生之后,封雌搏雄。

尚美,有聪!

我想,这就是赏茶知荼的形而上,我们谓之曰‘茶道’。

备注:

《九经》——隋炀帝以“明经”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书》、《诗》,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为“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