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4:28:37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范文篇1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孕妇;中西医结合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对孕妇危害较大的常见病之一,使流产率和早产率升高,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部分由细菌引起,但该病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笔者于2006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对门诊部分孕妇上感病例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0例上感孕妇,妊娠6~38周之间不等,其中6~12周48例,12~28周38例,28~38周34例,病程最短8h,最长72h。

1.2临床表现孕妇均有发热,体温在37.6℃~39.8℃之间,并有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格检查:精神一般,稍有气促,咽部充血、潮红,部分有扁桃体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听诊有呼吸音粗,心率稍快,有苔黄、脉数征象,但无腹痛等其他症状。

1.3治疗方法首先对有上感症状的孕妇详细检查,并做血常规检查。根据综合分析诊断后决定给予口服或静脉给药。中医对上感以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原则来治疗,120例中有6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型上感用辛温解表药加减,风热型用辛凉解表药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都在1~3天内收到满意的效果。对体温在38.5℃以上,且病状较明显的上感孕妇,并有白细胞升高者,给予青霉素600~800万单位,每日1次,静点(静点青霉素前须做皮试),并加用双黄连针剂600mg/(kg·d),并密切观察静点中孕妇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嘱孕妇多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品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发热的孕妇给用对胎儿及孕妇损害小的退热药,并口服维C银翘片。同时注意胎儿状况。另60例采用非中西医结合治疗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西药对症治疗。

2结果

2.1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者显效52例,其中18例用中药方剂,用药1天后体温下降,流涕、咳嗽、咽痛不适症状大减,用药2~3天后痊愈。32例体温在38.5℃以上,上呼吸道症状重的静滴青霉素加双黄连针剂,用药1天后体温下降,咽痛、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用药3~5天后痊愈。单纯西医抗生素及西药对症治疗者,显效28例,有8例用药2天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减轻,用药4~5天后痊愈,有效24例,用药4天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用药1周后痊愈。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

2.2追踪观察对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孕妇分别在孕20周、28周、32周、38周时给予B超检查,对出生的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婴儿进行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1例畸形及异常情况发生。

3讨论[1~3]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多数由病毒引起,而病毒感染对孕早期(孕12周以前)的胎儿危害最大,因为病毒感染易造成胎儿的器官发育异常和畸形,尤其是胎儿脑部发育异常的几率最高,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又要格外慎重,因此采用无毒无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使孕妇和胎儿受损害较小的好方法。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入机体后,机体与外邪相争的过程,由于孕妇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因此我们采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西药方面选用了青霉素这种孕期A级药品,发挥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优势,使孕妇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也增加,以快速清除孕妇体内病毒及细菌的感染,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通过追踪观察,未发现有胎儿畸形及异常情况发生,从而证明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疗效好、治愈率高、对胎儿损害最小的好方法,同时又保护了胎儿在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治疗孕妇上感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试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93.

上呼吸道范文篇2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理护理;临床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感染性疾病,是因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咽喉部、鼻腔急性炎症。该病多见于儿童群体中,春冬季为高发季,通过飞沫、空气等途径均可传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为临床常见类型,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对患者上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致残或病死,威胁患者生命。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增强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取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样本对象,着重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遴选时段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参考“系统抽样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男女各占20例、13例,年龄线低至20岁、高至59岁,均龄(48.42±1.48)岁。观察组:男女各占18例、15例,年龄线低至22岁、高至60岁,平均(49.06±1.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有鼻塞、喷嚏、流清涕等伴随症状;②经临床检查得到证实。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认知缺陷、精神障碍问题;②并发肝肾重大脏器病变;③妊娠哺乳女性特殊期;④合并其他感染。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涉及到对患者体征指标严密监测,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指导患者用药,给予基本生活护理等。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实施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通过与其沟通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抑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疑难,消除患者疑虑,正视疾病,积极治疗;给予患者生活照护及心理支持,可通过音乐疗法、注意力分散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2)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健康行为,严格戒烟酒,日常多饮水,提供合理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合理调控温湿度,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合理睡眠,适当开展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3)健康宣教。以患者认知情况、年龄等为准,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要点、预后等知识,增强患者认知度,获取治疗及护理配合度。(4)呼吸道护理。实施雾化吸入,给予排痰措施,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的通畅。1.3观察指标①心理健康度: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赋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倾向越严重[1]。②利用自制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治疗依从率予以评估,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连续性变量资料,为x±s形式,实施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或P<0.01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心理健康度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2.2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上呼吸道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2004年1月~3日住院的上感患儿38例,其中19例测尿白三烯,男11例,女8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03±3.20岁,另19例测血白三烯,男11例,女8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2.95±1.64岁。对照组为17例正常体检儿童,其中8例测尿白三烯,男7例,女1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年龄6.75±4.10岁,9例测血白三烯,男6例,女3例,年龄6~15岁,平均年龄11.11±3.80岁。

1.2观察项目血白细胞、咽试子培养、血尿白三烯水平。急性期为发热时采样,恢复期为发热消退后3天后采样。

1.3白三烯测定方法取受试者尿液及血液2ml,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尿液及血液LTC4/D4/E4水平,试剂盒由美国Neogen公司提供,计量单位为ng/ml,灵敏度为0.001n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均小于10%。

1.4统计学方法结果以ˉx±s表示,采用不成对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38例上感儿咽试子结果2例副流感嗜轿杆菌阳性,基余均为正常菌群。

2.2上感儿尿和血LTs水平变化对照组尿LTs水平低于血LTs水平,而上感时尿LTs水平与血LT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进一步分析上感儿在急性期尿和血LTs水平均升高,见表2和表3。

表1血与尿白三烯的比较(略)

表2上感儿尿LTs水平(略)

表3上感儿血LTs水平(略)

2.3不同白细胞计数时LTs水平变化上感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时显示尿LTs水平明显增加,见表4。

表4不同白细胞计数时尿LTs水平(略)

3讨论

3.1病毒性上感与哮喘病毒可占急性上感病原体的90%以上[2]。我们从咽试子结果也显示细菌感染比例很低(2/38)。国内外资料均显示病毒上感是哮喘性发作的常见诱因[3,4]。大多数哮喘发作与病毒感染尤其是鼻病毒有关[5]。病毒感染能够增强机体对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局部白三烯C4水平升高[1],增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促使哮喘发作或加重喘息[6]。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发作有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某些病毒感染加速有特异体质的人在婴儿期喘息初次发作,其次,病毒性上感促使气道阻塞急性加重,导致哮喘患者喘息反复发作[1]。

3.2白三烯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半胱氨酸LTs(CysLTs)包括LTC4、LTD4、LTE4,来源于细胞膜磷脂裂解生成的花生四烯酸,主要在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中产生。CysLTs是前炎症介质,是最强有力的支气管收缩剂之一,可引起血管舒张,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使大分子渗出、水肿,能够强烈趋化嗜酸细胞,引起嗜酸细胞进入气道粘膜,进一步加速炎症过程,已经公认CysLTs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参与了气道平滑肌的收缩,还参与了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重塑。CysLTs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目前已用于治疗哮喘[8~10]。已有证据表明,过敏原诱导的支气管收缩和自发的哮喘发作与尿中LTE4分泌增多密切相关,哮喘患者尿LTE4基础分泌的水平比普通人高[11,12]。

3.3病毒性上感时白三烯的变化特征与及其意义Reinhold等[3]分别测定正常小牛和上感后呼出气中LTB4浓度,发现感染马斯德菌属后LTB4浓度较正常组增加179%,与肺功能减退有显著关系,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后,LTB4浓度上升300%~400%,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感患儿在急性期血或尿中LT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而缓解期与健康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白三烯在上感时变化明显,所以当有哮喘的病儿发生上感,则容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建议有哮喘的病儿如果发生上感,应用抗白三烯药,可能有助预防哮喘发作。

我们的观察显示,对照组尿LTs水平较血LTs低,而上感组血与尿LT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上感时尿排出的LTs明显增加。不论白细胞数正常与否,只要存在炎症反应,LTs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白细胞增加时LTs升高更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哮喘患儿LTs基础分泌水平较普通人高,当发生上感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作用于特应性体质的哮喘儿,体内LTs产生增多,更增加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导致哮喘发作,所以哮喘儿当患上感时,预防性应用抗白三烯药物,对治疗上感和预防哮喘发作是一条新的思路,从本组资料分析上感的白三烯变化持续时间并不长,LTs水平明显升高仅见于急性期,缓解期LTs水平已经趋于正常了,所以还应该进一步研究上感患儿白三烯的昼夜水平变化,同时扩大样本量论证,为合理用药预防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GentileDA,FiremanP,SkonerDP.ElevationsoflocalleuukotrieneC4levelsduringviral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Ann-Allergr-Asthma-Immunol,2003,91(3):270-27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

3JacobyDB.Virus-inducedasthmaattacks.JAMA,2002,13;287(6):755-761.

4施举红,林耀广.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世界医学杂志,2002,6(17):12.

5MessageSD,JohnstonSL,Theimmunologyofvirusinfectioninasthma.EurRespirJ,2001,18(6):1013-1025.

6SchwarzeJ,GelfandEW.Respiratoryviralinfectionsaspromtersofallergicsensitizationandasthmainanimalmodels.EurRespir,2002,19(2):341-349.

7LemanskeRFJr.Isasthmaaninfectiousdisease?Chest,2003,123(3):385-390.

8CorlessJA,ParachaM.Theuseofleukotrienemodifyingdurgsinasthmaandotherrespiratorydiseases.Curr-Drug-Targets-Inflamm-Allergy,2002,1(3):271-275.

9BisgaardH.Pathophysiologyofthecysteinylkeukotrienesandeffectsofkeukotrienereceptorantagonistsinasthma.Allergy,2001,56(66):7-11.

10HallstandTS,HendersonWRJr.Leukotrienemodifiers.MedClinNorthAm,2002,86(5):1009-1033.

11BjermerL.DiamantZ.Theuseofkeukotrienereceptorantagonists(LTRAs)ascomplementarytherapyinasthma.MonaldiArchChestDis,2002,57(1):76-83.

上呼吸道范文篇4

MuLifang,ZhaoHongli,XieDan.

DaQingOilFieldGeneralHospital,Heilongjiang16300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ativ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myocardiacinjuryofchildrenwith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URI).Methods150caseswithmyocardiacinjuryamong250caseschildrenofURIwerefreelyassignedthreegroups.TheyweretreatedrespectivelybyWesternmedicineandChinese-Westernmedicine.ResultsChinese-Westernmedicinegroupexceed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mmedicinegroupsintherestoreofmhyocardiacenzymescore.Conclus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anotablecurativeeffectonthemyocardiacinjuryofchildrenwithURI.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myocardiacinjury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病毒感染所致者占90%以上。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结果提示上呼吸道感染可致心肌酶谱异常及引起心肌损伤,为了解感染后心肌损伤情况并寻求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开展了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肌损伤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4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150例有心肌损伤者,男82例,女68例,平均年龄7.25岁。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治疗组)75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75例,所有病例均为血清心肌酶谱异常,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多汗等多个症状,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三位片正常。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治疗,即口服维生素C100mg/(kg·次),3次/d;肌苷片200mg/次,3次/d;辅酶Q10mg/次,3次/d。中西药组:除给予基础西药治疗外,加用芪冬颐心口服液,10ml/次,3次/d。各组疗程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病毒抗体,于治疗第2周后复查血清心肌酶谱以判断各组疗效。

1.4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西药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见表1。

表1西药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略)

表1结果表明,西药组对CK-MB、LDH1异常者疗效显著,治疗前后两者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

2.2中西药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中西药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略)

表2结果表明,中西医组对CK-MB、LDH1异常者疗效显著,P<0.01,差异有显著性。

2.3两组治疗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略)

结果表明,在CK-MB恢复上,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上呼吸道感染可致心肌酶谱异常,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对心肌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在CK-MB的恢复上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3讨论

国内外文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可致心肌损伤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为此,我们对4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检查,筛选出150例心肌酶谱异常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检查均正常的患者。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对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在CK-MB的恢复上,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目前研究表明,在心肌损伤时测定PK、LDH同工酶CK-MB、LDH1的意义较大[1],且对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较灵敏,特异性高,因此,CK-MB的恢复情况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本组150例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多汗、食欲不振、口干、舌红、脉细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阴两虚,淤血阻滞所致,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我们应用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取得了满意疗效,表明芪冬颐心口服液对上感心肌损伤中血清心肌酶异常的恢复有显著疗效,应用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芪冬颐心口服液是由黄芪、麦冬、人参、生地、桂枝、紫石英、丹参、金银花、淫羊藿等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2],黄芪对感染柯萨奇B病毒的心肌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病变面积,增加心肌细胞的cAMP含量,使正性肌力增加,可抗心律失常,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并可激活干扰素系统、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减轻感染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经细胞膜的心肌细胞钙内流,改善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及电活动异常;保护心肌免遭或减轻病损的作用及抑制病毒复制、诱生干扰素等作用。近年来有关麦冬的研究发展也很快[3,4],发现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对血糖、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及抗菌作用,但突出的研究集中在心血管系统主面,主要为以下几点:(1)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及保护心肌缺血时的心脏泵血功能,主要表现在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改善;(2)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3)有抗心律失常作用;(4)有抗氧化作用。丹参能活血化瘀,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提高细胞内SOD、谷光甘肽氧化酶的活性、抗氧化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含有人参皂甙等多种成分,具有强心、升压、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等作用。对心脏,能减弱或消除由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不整,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银花等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并有抗病毒、防感冒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防止感冒、心肌损伤、疑诊心肌炎和确诊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

总之,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对小儿上感心肌损伤有显著疗效,该药具有来源充足、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我们认为芪冬颐心口服液可作为治疗小儿感心肌损伤的理想药物,并建议确诊心肌炎者加用本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郭迪.儿科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610.

2刘星揩,喻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4.

上呼吸道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本组2698例均为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其中男1525例,女1173例,年龄为1~3周岁。包括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喉炎,不包括除上感外同时并存腹泻病、支气管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病症的儿童。

1.2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见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1]。

1.3方法将269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1968例,男1046例,女922例;自然分娩组730例,男479例,女251例。所有患儿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儿,非低体重新生儿,生后均无窒息史、无羊水及胎粪吸入史。此外,收集我院产科2000年1月1日~2001年7月1日出生婴儿2956例,其中剖宫产1922例,自然产1034例,剖宫产率为65.02%,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为841例,非必须剖宫产1081例,占56.24%。于2004年期间追踪调查上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共追踪到剖宫产儿1265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712例,占56.28%;正常分娩儿689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266例,占38.61%。

2结果

患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中,剖宫产者占72.94%(1968/2698),自然分娩者占27.06%(730/2698)。1265例剖宫产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712例(56.28%);689例自然分娩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266例(38.61%)。以上数据显而易见,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率大于自然分娩儿。

3讨论

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于自然分娩儿。就其生理解剖因素分析,考虑主要是剖宫产患儿未经产道挤压,患儿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内)存留液体(羊水)增多,可导致呼吸道出现下述改变:(1)肺泡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胶原蛋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的浓度相对减低;同时有此液体的存留抑制上述物质的生成或使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监视下需要排除此存留液体,使上述物质的丢失增加。(2)呼吸道纤毛运动受影响,纤毛运动的频率、幅度减弱,则其清除异物的能力下降,易使病原菌存留繁殖。(3)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受限,可导致平滑肌痉挛,血液循环障碍,使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免疫防御功能降低。(4)咽反射、吞咽功能受影响,咽部黏膜长时间受排除异物的刺激,清除异物的速度和能力减低,一旦细菌、病毒侵入,则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具有剖宫产指征的患儿,在母体内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小儿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血液循环方面、机体代谢方面等,小儿的免疫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后1年内,尤其是6个月之内,从母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可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1岁以后免疫力明显下降,患儿发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应用抗生素,则可导致各脏器的功能减低,出现相应的病变。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某些较严重疾病的前期表现。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不但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3.1剖宫产的定义是指通过腹壁(剖腹术)和子宫壁(子宫切开术)的切口分娩出胎儿。其最常见的4个指征是:(1)重复剖宫产;(2)难产或产程不进展;(3)臀先露;(4)出于对胎儿安全的考虑[2]。据调查,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率已跃居剖宫产第一位[3]。

3.2社会因素包括(1)期望值增高: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近半数孕妇是初产妇,因晚婚晚育孕产妇年龄增大,为了孩子的相对安全;(2)医疗纠纷多:公众对产科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升高,而医学科学本身存在局限性,医生害怕日后纠缠,放宽剖宫产指征;(3)追求经济利益[2,4]。国外也曾报道,非必须剖宫产比例的大幅度增加是引起总剖宫产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非必须剖宫产是指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和单一因素不能构成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由于整个社会认知的偏差和孕产妇本身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产妇不认为剖宫产会给母婴带来潜在危害,对剖宫产态度坚决,甚至不听从医生的解释和劝告。受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影响,年轻的夫妇渴望能一次分娩成功,并认为剖宫产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有些人还认为剖宫产能保持体型,剖宫产儿较阴道分娩儿聪明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升高。此外,大多孕妇缺乏对自然分娩的准备(包括饮食、锻炼和心理准备),等到临产时把分娩责任完全交给医务人员。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剖宫产率持续升高部分是由孕产妇要求引起的。在没有任何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近60%的产科医生会赞成孕妇要求的剖宫产,这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5]。初产妇和高龄产妇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在妊娠期间过分追求高营养、高热量,引起孕妇身体肥胖,导致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所以肥胖也是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6]。应该指出,剖宫产率上升至一定水平,围产儿的死亡率不再下降,而且不少研究表明,剖宫产与正常分娩比较,前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即使在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其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4]。

由此可见,高比例的非必须剖宫产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直接原因,而影响非必须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和产科医生放宽剖宫产指征。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应着重抓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强对孕产妇进行正确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其二是要求产科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非必须剖宫产,达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6]。对于减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应用,甚至对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167.

2f.GaryCunninghamMD.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0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1,527-533.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6.

4魏向群.平衡记分卡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运用.中国医院管理,2005,1:38.

5熊巨洋,张翔,陈汉平.非必须剖宫产与产妇的分娩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关系――1∶2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502.

6熊巨洋,杜玉开,陈汉平.武汉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298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范文篇6

关键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剖宫产

本文将我院1年4个月中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该病与剖宫产的相关性,使人们对此有所认识,减少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剖宫产发生率。希望各地同仁对此关注,提供更多资料,使其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说服力,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98例均为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其中男1525例,女1173例,年龄为1~3周岁。包括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喉炎,不包括除上感外同时并存腹泻病、支气管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病症的儿童。

1.2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见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1.3方法将269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1968例,男1046例,女922例;自然分娩组730例,男479例,女251例。所有患儿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儿,非低体重新生儿,生后均无窒息史、无羊水及胎粪吸入史。此外,收集我院产科2000年1月1日~2001年7月1日出生婴儿2956例,其中剖宫产1922例,自然产1034例,剖宫产率为65.02%,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为841例,非必须剖宫产1081例,占56.24%。于2004年期间追踪调查上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共追踪到剖宫产儿1265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712例,占56.28%;正常分娩儿689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266例,占38.61%。

二、结果

患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中,剖宫产者占72.94%(1968/2698),自然分娩者占27.06%(730/2698)。1265例剖宫产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712例(56.28%);689例自然分娩小儿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266例(38.61%)。以上数据显而易见,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率大于自然分娩儿。

三、讨论

剖宫产小儿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于自然分娩儿。就其生理解剖因素分析,考虑主要是剖宫产患儿未经产道挤压,患儿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内)存留液体(羊水)增多,可导致呼吸道出现下述改变:(1)肺泡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胶原蛋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等)的浓度相对减低;同时有此液体的存留抑制上述物质的生成或使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监视下需要排除此存留液体,使上述物质的丢失增加。(2)呼吸道纤毛运动受影响,纤毛运动的频率、幅度减弱,则其清除异物的能力下降,易使病原菌存留繁殖。(3)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受限,可导致平滑肌痉挛,血液循环障碍,使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免疫防御功能降低。(4)咽反射、吞咽功能受影响,咽部黏膜长时间受排除异物的刺激,清除异物的速度和能力减低,一旦细菌、病毒侵入,则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具有剖宫产指征的患儿,在母体内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小儿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血液循环方面、机体代谢方面等,小儿的免疫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后1年内,尤其是6个月之内,从母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可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1岁以后免疫力明显下降,患儿发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应用抗生素,则可导致各脏器的功能减低,出现相应的病变。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某些较严重疾病的前期表现。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不但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3.1剖宫产的定义是指通过腹壁(剖腹术)和子宫壁(子宫切开术)的切口分娩出胎儿。其最常见的4个指征是:(1)重复剖宫产;(2)难产或产程不进展;(3)臀先露;(4)出于对胎儿安全的考虑。据调查,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率已跃居剖宫产第一位。

3.2社会因素包括(1)期望值增高: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近半数孕妇是初产妇,因晚婚晚育孕产妇年龄增大,为了孩子的相对安全;(2)医疗纠纷多:公众对产科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升高,而医学科学本身存在局限性,医生害怕日后纠缠,放宽剖宫产指征;(3)追求经济利益。国外也曾报道,非必须剖宫产比例的大幅度增加是引起总剖宫产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非必须剖宫产是指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和单一因素不能构成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由于整个社会认知的偏差和孕产妇本身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产妇不认为剖宫产会给母婴带来潜在危害,对剖宫产态度坚决,甚至不听从医生的解释和劝告。受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影响,年轻的夫妇渴望能一次分娩成功,并认为剖宫产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有些人还认为剖宫产能保持体型,剖宫产儿较阴道分娩儿聪明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非必须剖宫产率的升高。此外,大多孕妇缺乏对自然分娩的准备(包括饮食、锻炼和心理准备),等到临产时把分娩责任完全交给医务人员。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剖宫产率持续升高部分是由孕产妇要求引起的。在没有任何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近60%的产科医生会赞成孕妇要求的剖宫产,这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初产妇和高龄产妇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在妊娠期间过分追求高营养、高热量,引起孕妇身体肥胖,导致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所以肥胖也是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指出,剖宫产率上升至一定水平,围产儿的死亡率不再下降,而且不少研究表明,剖宫产与正常分娩比较,前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即使在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其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wWw.gWyoO

由此可见,高比例的非必须剖宫产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直接原因,而影响非必须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和产科医生放宽剖宫产指征。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应着重抓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强对孕产妇进行正确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其二是要求产科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非必须剖宫产,达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对于减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应用,甚至对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167.

2f.GaryCunninghamMD.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0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1,527-533.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6.

4魏向群.平衡记分卡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运用.中国医院管理,2005,1:38.

上呼吸道范文篇7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患儿3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2.9岁,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1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18例,小儿血管瘤2例,小儿并指切除2例。

2.术前护理

术前必须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手术质量。术前嘱患者洗澡,做好术区备皮,并于术前2小时留置静脉通道补液,以补充患者的生理需要量。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体重,鲁米那0.1~0.2g,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抑制患者的呼吸道的分泌物,预防呼吸道阻塞,增加麻醉效果,预防麻醉恢复期的谵妄,躁动等。严格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目的是为了预防麻醉后的呕吐误吸。备好吸痰器:氧气及抢救药品等。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后,摆好患者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垫高其肩背部,并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四肢,并在骨关节处加护垫,以防勒伤,并注意冬季时患者裸露部位的保暖。尤其是幼儿,更要注意维护术中的体温。术中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观察尤为重要。给予患儿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注意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对于急诊的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术中更应提高警惕,加强呼吸管理。术后护理术后送患儿入麻醉恢复室,给予其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仍取仰卧位,垫高肩背部,使其头偏向一侧。待患儿清醒后再送回病房,并做好床头交班。

3.讨论

上呼吸道范文篇8

【摘要】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本文对98例患儿分别进行物理或(和)药物降温的护理,预防和治疗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基础护理。提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引起,轻者仅有呼吸道症状,重者伴有发热,甚至高热。凡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凡肛温超过39℃为高热[1]。对待小儿高热重在护理,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现将2005年1~12月共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2]。男57例,女41例,年龄5个月~5岁。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

2护理方法及体会

2.1降温治疗与护理

2.1.1病情观察发热是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出来的症状,有的患儿虽然高热,但精神状态好,玩耍如常,属轻型;有的患儿腋窝、额头等处很热,但手足冰凉,这样的患儿易发生高热惊厥。

2.1.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对高热的患儿,要使其绝对静卧,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当体温超过39℃,应行头部降温,体温超过39.5℃时应行全身降温。具体方法如下:(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为20℃~24℃,通风良好,每日通风换气4次。因为降室温可增加辐射散热,使产热与散热趋向平衡,达到退热的目的。(2)额部冷敷,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降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3)酒精擦浴。因为酒精是挥发性液体,在皮肤上蒸发时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可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所以散热能力很强[3]。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擦时酒精温度控制在41℃~43℃[4]。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4)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5)采用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1℃,应用清水盆浴时间要求较短,操作者要动作敏捷,适用于温暖和炎热的季节或者室温在22℃~24℃的任何季节。(6)如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常用方法:①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简便有效,适用于5个月~1岁左右患儿。每次1~2滴,滴入鼻腔,一般1h以内即可降低体温。②口服百服宁(对乙酸氨基酚口服液),适用于1~5岁患儿。<2岁口服百服宁2.5ml,2~3岁5ml,4~5岁7.5ml,体温上升可重复使用,服用时间间隔≤4h。

在退热过程中,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每1~2h测量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有无易激惹现象,以防惊厥发生。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可取退热措施后,30min复测体温1次,同时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以便及时处理。一般而言,使用物理降温方法较药物降温安全,毒副作用小。只要能够使体温降至38℃以下,就可避免惊厥的发生。

2.2预防和治疗高热惊厥的护理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如曾有高热惊厥史者),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或有专人护理。患儿床边设置防护床档。备好急救物品(如纱布包裹的压舌板、开口器等)和药品(各类止惊药物),以便随时急救处理,按医嘱给予降温措施。一旦发生小儿惊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置于平卧位,并去掉枕头,将小儿头偏向一侧,解开衣被,及时去除口腔分泌物,防止抽搐时发生窒息。由于小儿惊厥时,可能咬破唇舌,因而需在小儿上下唇之间垫入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可应用药物止惊,地西泮为首选药物,0.3~0.5mg/kg(最大剂量10mg),小婴儿一次剂量不超过5mg,缓慢静注(1~2mg/min),5~10min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min后重复,也可保留灌肠,同样有效。因肌注吸收不好。亦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最大量≤10ml,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作用较快。必要时30~60min后重复,也可口服。及时给予吸氧,氧流量为0.5~1.5L/min,无抗惊厥药时,可针刺人中、合谷两穴。经上述处理,患儿症状可很快好转。

2.3常规基础护理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都增加,而消化功能又受到影响[1],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免疫力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多饮水,避免脱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防止受凉;小儿嗜睡时,注意变换小儿体位,并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

3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处理得当,会很快好转。若不及时处理,可致高热惊厥及脑部损害,有时可并发中耳炎、咽后壁脓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38.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32.

上呼吸道范文篇9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小儿病毒感染

小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大多分为2大类:即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常见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毛细支气管炎;消化道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病。针对病毒感染国内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加之基层医院多无住院条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且给予必要的处置,故大大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1年来,在针对以上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对部分病例采用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近1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42例、毛细支气管炎40例、秋季腹泻24例,以上病例除均符合其本病的诊断标准外,末梢血细胞分析均显示白细胞减低及淋巴细胞增高的表现,即符合病毒感染的血象特点。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以上病例均为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的病例。将每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基本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及毛细支气管炎病例的治疗组,在停用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前提下,静滴丙种球蛋白3天,对照组继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2组病例均辅以对症治疗。腹泻病例治疗组也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3天,对照组继续予利巴韦林和双黄连注射液治疗,2组均用微生态制剂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用药剂量:5%人血丙种球蛋白溶液(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50ml/瓶,每瓶含丙种球蛋白2.5g)200~30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喜炎平注射液为50~1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双黄连注射液60mg/(kg·d)加入糖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数据以均值±标准差(ˉ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3组病例的治疗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2,3。表1上呼吸道感染组疗效比较(略)

3讨论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机制有以下几点:(1)静注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有加速呼吸道病毒的清除效应,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鼻腔排病毒减少,血氧分压增高。(2)提供高滴度中和抗体,功能性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与病毒性自身抗体结合,中和其作用或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内皮系统清除。(3)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4)抑制细胞因子IL-6、IL-8的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并可能在气道炎症和阻塞中起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性损伤。(5)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改善宿主防御功能,严重激素依赖哮喘患儿可减少激素用量[1]。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笔者的大胆尝试结果表明,其用于难治性轮状病毒感染,可弥补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的不足,同时可避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肠道内菌群失衡。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中和病毒,对广泛的病毒性感染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使疾病加速康复[2,3]。

虽然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可以弥补基层医院在治疗小儿较严重的病毒感染中的一些不足,但因其价格昂贵,在医生选择治疗上不主张常规使用。对较严重的病毒感染的患儿,在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的同时,主张早期给予使用。关于其能够达到疗效的最小使用剂量,目前尚在探索中。临床上多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参考文献

1Thepreventstudygroup.Reductionsof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hosˉpilzationamongprematureinfantswithbronchopulphylaxia.Pediatrics,1997,99(1):93.

上呼吸道范文篇10

关键词:感冒;调护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1]。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类型,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见病毒为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普通感冒约半数为鼻病毒感染[2],当人体抵抗力暂时性低弱(常因生活调摄不慎所致)时,鼻病毒乘虚侵袭,并在上呼吸道黏膜内迅速繁殖而出现急性炎症,但正常人体内有足量的抗鼻病毒抗体,所以,一周内多能病愈,对常人,这种感冒失治或误治均无大碍。但当机体正气长期不足时,再感受非常见呼吸道病毒(体内未储备足量的抗该病毒抗体),或感受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毒素之毒力强),或体内有宿疾等情况下,如失治或误治,则易使感冒病程延长。临床上感冒的调护失宜,也同样不利于感冒的尽快康复。

感冒的调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适当休息。休息可蓄养精气、恢复抗病能力,增加正气抗御病邪的力度,从而正胜邪退,缩短感冒病程。(2)适当饮水。感冒发热患者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溲赤便结等津伤液耗症状。热邪壅盛于内,可从两个途径伤耗津液,一是直接灼伤体内津液,另一是蒸迫津液外泄化为汗液。阴液损伤,限制热势上升不利,致发热短时内难退,同时,筋脉失阴液滋养濡润,易致四肢抽搐,即热极生风。所以,高热患者及时适当量饮水是必要的。(3)适量水果。水果大多富含维生素、糖等营养成分,是机体生成津液、营气的主要原料之一,高热患者吃适量水果可及时补充因热所丢失的津液,津液充足又能限制热势。(4)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以清淡流质,富于营养,易消化为宜,慎食油腻难消化食物。(5)对于感冒发热患者,可酌选凉性饮食物,如黄瓜、丝瓜、苦瓜、西瓜、冬瓜、芹菜、菠菜、油菜、黄花菜、竹笋、番茄、茄子、莲藕、香蕉、梨、甘蔗等;减少或避免热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小茴香、枣、牛奶、牛羊肉、川菜、麻辣串、烟酒等。(6)正确排出鼻涕。鼻液里含大量病毒,应直接从鼻孔擤鼻涕排出,如吸入口腔后吐出,则易使鼻腔下部的病毒向上部或咽部扩散。(7)感冒时的打喷嚏、流清涕,对侵袭至鼻腔黏膜上的病毒有向外驱逐、冲洗的作用,所以,感冒初期慎用减弱此作用的药物,如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速效胶囊。(8)卧室空气适当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但不要让患者直接吹风。(9)汗出后及时更换内衣。(10)新愈之体,正气未复,避免再次吹风受寒。

感冒经正确的辨证用药治疗和正确的调护,大都能数日内痊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