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软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6:25:58

三黄软膏范文篇1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三黄软膏;实验研究;大鼠

三黄软膏是浙江省中医院的医院制剂散瘀膏,在临床应用30余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达数万人,疗效显著[1]。本实验通过提取散瘀膏药物的有效成分,从损伤证候评估、损伤局部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的测定来阐明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180±10g36只,雌雄各半,浙江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期间给予啮齿类动物标准颗粒饲料及自由饮水。

1.2药品及试剂①三黄软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②青鹏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批号:0703060239;③RatPGE2ELISAKit:美国Cayman公司。批号:180174。

1.3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将实验组30只SD大白鼠在实验前一天用8%硫化钠溶液双腿去毛。实验前一天禁食禁水。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剂量:1.5ml/kg),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固定在自制打击器上,将200g重的砝码通过与砝码直径相当的塑料管中自20cm高处垂直自由落在大鼠小腿后侧,踝关节上2.5cm处,连续打击2次,打击面积约1×2cm2,30min后可见打击局部出现散在出血点,皮下瘀肿创面,但皮肤完整无破损且无骨折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半小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B)6只,给予布胶外敷;基质对照组(C)6只,给予基质1.6g/kg,后用布胶固定;青鹏膏对照组(D)6只,给予青鹏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低剂量组(E)6只,给予三黄软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高剂量(F)组各6只,给予三黄软膏3.2g/kg,后用布胶固定。换药1次/d。正常组(A):给予正常饲养。

1.4损伤证候评估参考冯芳军等[2]损伤证候指数,观察伤肢肿胀和瘀斑等证候表现,并评分。①皮下瘀血:多量块状计2分,少量点状计1分,无瘀血者计0分。②下肢肿胀:明显肿胀计2分,稍有肿胀计1分,无肿胀者计0分。③皮肤颜色:紫暗色深计2分,暗红色浅计1分,色泽正常计0分。计算总积分。每天观察记录1次。总积分=(左腿积分+右腿积分)/2。

1.5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测定于造模后3d、5d分别于各组中任取3只大鼠处死,用手术刀切开大鼠受打击部位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切取受打击部位的中心(踝关节上2.5cm处)呈青紫色的肌肉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1min,滤纸吸干,分析天平称取100±5mg,每10mg组织加入生理盐水0.5ml,于匀浆器中缓慢而均匀地研磨15min,至匀浆液呈均匀一致悬浊液,倒入试管中,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以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置-20℃冰箱中备用。用ELISA法测定PGE2的含量。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要求完成。

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所有统计学处理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完成。

2结果

2.1损伤证候评估造模后第1天各组大鼠的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造模1天后有所下降,同时D组、E组及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明显小于同期的B组和C组(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治疗3d后有所下降,与同期的B组和C组相比,D组、E组和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有明显下降,显著性差异明显(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损伤指数见表1。

表1各组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损伤证候指数(略)

2.2大鼠局部PGE2的含量治疗3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5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组和F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治疗3、5天后各组组织PGE2含量的改变(略)

3讨论

前列腺素E2(PGE2)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前列腺素E2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前列腺素物质,具有胃黏膜保护、增加肾血流量、扩张血管、促进排钠利尿、抗血小板聚集、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前列腺素E2持久而广泛血管扩张、致痛、影响免疫功能,在创伤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与血管生成是损伤及修复的重要病理基础,神经分布也伴随血管生成,压力、缺氧刺激新的神经,炎症使神经变得敏感,引起疼痛[3]。PGE2能影响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及组织器管损伤。三黄软膏以“活血化瘀,凉血消肿止痛”为治则。选用大黄为方中君药,具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黄芩消肿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是为臣药;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湿、解毒疗疮之功效,为佐药;玄明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袪瘀、凉血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它能够缓解损伤局部的症状,明显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减少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有关,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童培建,周林宽,徐农,等.散瘀膏治疗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22.

三黄软膏范文篇2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三黄软膏;实验研究;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eeffectofSanhuangOintmenttreatingrats’acutesofttissueinjury,exploreitsfunctionalmechanism.[Method]Withrandomdigitalmethod,divide36ratsintonormalgroup(A)with6rats,andexperimentalgroups(B,C,D,E,F)with30rats;maketheexperimentalgroupsintomodelofacutesofttissueinjury;thenwiththesamemethodrandomlydividetheexperimentalgroupsintomodelcontrolgroup(B),matrixcontrolone(C),QingpengOintmentcontrolone(D),Sanhuanglowdosagegroup(E)andSanhuanghighdosagegroup(F),5inall.Maketestoninjurysignsindex,injuredfocaltissueE2(PGE2)contentasobservedindexes.[Result]Oninjurysignsindex,groupsD,EandFwerebetterthanBandCgroups(P<0.05);comparedwithgroupsBandC,groupsD,EandFwerereducedonE2(PGE2)(P<0.05).[Conclusion]ItshowsthatSanhuangOintmenthasgoodcureandrepairtoanimalmodelofacutesofttissueinjury.

Keywords:softtissueinjury;SanhuangOintment;experimentalresearch;rats

三黄软膏是浙江省中医院的医院制剂散瘀膏,在临床应用30余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达数万人,疗效显著[1]。本实验通过提取散瘀膏药物的有效成分,从损伤证候评估、损伤局部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的测定来阐明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180±10g36只,雌雄各半,浙江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期间给予啮齿类动物标准颗粒饲料及自由饮水。

1.2药品及试剂①三黄软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②青鹏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批号:0703060239;③RatPGE2ELISAKit:美国Cayman公司。批号:180174。

1.3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将实验组30只SD大白鼠在实验前一天用8%硫化钠溶液双腿去毛。实验前一天禁食禁水。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剂量:1.5ml/kg),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固定在自制打击器上,将200g重的砝码通过与砝码直径相当的塑料管中自20cm高处垂直自由落在大鼠小腿后侧,踝关节上2.5cm处,连续打击2次,打击面积约1×2cm2,30min后可见打击局部出现散在出血点,皮下瘀肿创面,但皮肤完整无破损且无骨折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半小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B)6只,给予布胶外敷;基质对照组(C)6只,给予基质1.6g/kg,后用布胶固定;青鹏膏对照组(D)6只,给予青鹏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低剂量组(E)6只,给予三黄软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高剂量(F)组各6只,给予三黄软膏3.2g/kg,后用布胶固定。换药1次/d。正常组(A):给予正常饲养。

1.4损伤证候评估参考冯芳军等[2]损伤证候指数,观察伤肢肿胀和瘀斑等证候表现,并评分。①皮下瘀血:多量块状计2分,少量点状计1分,无瘀血者计0分。②下肢肿胀:明显肿胀计2分,稍有肿胀计1分,无肿胀者计0分。③皮肤颜色:紫暗色深计2分,暗红色浅计1分,色泽正常计0分。计算总积分。每天观察记录1次。总积分=(左腿积分+右腿积分)/2。

1.5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测定于造模后3d、5d分别于各组中任取3只大鼠处死,用手术刀切开大鼠受打击部位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切取受打击部位的中心(踝关节上2.5cm处)呈青紫色的肌肉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1min,滤纸吸干,分析天平称取100±5mg,每10mg组织加入生理盐水0.5ml,于匀浆器中缓慢而均匀地研磨15min,至匀浆液呈均匀一致悬浊液,倒入试管中,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以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置-20℃冰箱中备用。用ELISA法测定PGE2的含量。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要求完成。

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所有统计学处理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完成。

2结果

2.1损伤证候评估造模后第1天各组大鼠的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造模1天后有所下降,同时D组、E组及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明显小于同期的B组和C组(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治疗3d后有所下降,与同期的B组和C组相比,D组、E组和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有明显下降,显著性差异明显(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损伤指数见表1。

表1各组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损伤证候指数(略)

2.2大鼠局部PGE2的含量治疗3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5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组和F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治疗3、5天后各组组织PGE2含量的改变(略)

3讨论

前列腺素E2(PGE2)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前列腺素E2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前列腺素物质,具有胃黏膜保护、增加肾血流量、扩张血管、促进排钠利尿、抗血小板聚集、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前列腺素E2持久而广泛血管扩张、致痛、影响免疫功能,在创伤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与血管生成是损伤及修复的重要病理基础,神经分布也伴随血管生成,压力、缺氧刺激新的神经,炎症使神经变得敏感,引起疼痛[3]。PGE2能影响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及组织器管损伤。三黄软膏以“活血化瘀,凉血消肿止痛”为治则。选用大黄为方中君药,具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黄芩消肿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是为臣药;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湿、解毒疗疮之功效,为佐药;玄明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袪瘀、凉血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它能够缓解损伤局部的症状,明显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减少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有关,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童培建,周林宽,徐农,等.散瘀膏治疗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22.

三黄软膏范文篇3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180±10g36只,雌雄各半,浙江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期间给予啮齿类动物标准颗粒饲料及自由饮水。

1.2药品及试剂①三黄软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②青鹏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批号:0703060239;③RatPGE2ELISAKit:美国Cayman公司。批号:180174。

1.3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将实验组30只SD大白鼠在实验前一天用8%硫化钠溶液双腿去毛。实验前一天禁食禁水。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剂量:1.5ml/kg),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固定在自制打击器上,将200g重的砝码通过与砝码直径相当的塑料管中自20cm高处垂直自由落在大鼠小腿后侧,踝关节上2.5cm处,连续打击2次,打击面积约1×2cm2,30min后可见打击局部出现散在出血点,皮下瘀肿创面,但皮肤完整无破损且无骨折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半小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B)6只,给予布胶外敷;基质对照组(C)6只,给予基质1.6g/kg,后用布胶固定;青鹏膏对照组(D)6只,给予青鹏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低剂量组(E)6只,给予三黄软膏1.6g/kg,后用布胶固定;三黄软膏高剂量(F)组各6只,给予三黄软膏3.2g/kg,后用布胶固定。换药1次/d。正常组(A):给予正常饲养。

1.4损伤证候评估参考冯芳军等[2]损伤证候指数,观察伤肢肿胀和瘀斑等证候表现,并评分。①皮下瘀血:多量块状计2分,少量点状计1分,无瘀血者计0分。②下肢肿胀:明显肿胀计2分,稍有肿胀计1分,无肿胀者计0分。③皮肤颜色:紫暗色深计2分,暗红色浅计1分,色泽正常计0分。计算总积分。每天观察记录1次。总积分=(左腿积分+右腿积分)/2。

1.5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测定于造模后3d、5d分别于各组中任取3只大鼠处死,用手术刀切开大鼠受打击部位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切取受打击部位的中心(踝关节上2.5cm处)呈青紫色的肌肉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1min,滤纸吸干,分析天平称取100±5mg,每10mg组织加入生理盐水0.5ml,于匀浆器中缓慢而均匀地研磨15min,至匀浆液呈均匀一致悬浊液,倒入试管中,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以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置-20℃冰箱中备用。用ELISA法测定PGE2的含量。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要求完成。

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所有统计学处理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完成。

2结果

2.1损伤证候评估造模后第1天各组大鼠的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造模1天后有所下降,同时D组、E组及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明显小于同期的B组和C组(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d后各组的损伤证候指数较治疗3d后有所下降,与同期的B组和C组相比,D组、E组和F组的损伤证候指数有明显下降,显著性差异明显(P<0.05),而D组、E组及F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损伤证候指数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损伤指数见表1。

表1各组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损伤证候指数(略)

2.2大鼠局部PGE2的含量治疗3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5d后,A组与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E组和F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组和F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治疗3、5天后各组组织PGE2含量的改变(略)

3讨论

前列腺素E2(PGE2)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前列腺素E2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前列腺素物质,具有胃黏膜保护、增加肾血流量、扩张血管、促进排钠利尿、抗血小板聚集、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前列腺素E2持久而广泛血管扩张、致痛、影响免疫功能,在创伤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与血管生成是损伤及修复的重要病理基础,神经分布也伴随血管生成,压力、缺氧刺激新的神经,炎症使神经变得敏感,引起疼痛[3]。PGE2能影响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及组织器管损伤。三黄软膏以“活血化瘀,凉血消肿止痛”为治则。选用大黄为方中君药,具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黄芩消肿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是为臣药;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湿、解毒疗疮之功效,为佐药;玄明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袪瘀、凉血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它能够缓解损伤局部的症状,明显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减少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三黄软膏对闭合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局部的PGE2的含量有关,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童培建,周林宽,徐农,等.散瘀膏治疗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122.

[2]冯芳军,杨毓华,苏荣梅.中药外治大鼠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2,23(3):206209.

[3]BonnetCS,WashDA.Ostearthritisangiogenesisandinflammation[J].Rheumatology,2005,44(1):716.

三黄软膏范文篇4

〔关键词〕循证药学;药物治疗;湿疹湿疹

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湿疹所带来的局部瘙痒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循证药学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本院开展临床治疗试验,笔者探究循证药学基础上不同药物治疗湿疹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湿疹的患者10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3人。对照组患者在循证药学的基础上通过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有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4.58±2.44)岁。观察组患者则在循证药学的基础上使用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有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4.36±2.72)岁。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试验开展前,湿疹患者需根据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提前1周左右停药,禁止使用临床治疗试验制定外的其他治疗湿疹的药物,以确保复方酮康唑软膏和硝酸咪康唑软膏的疗效准确性以及可比性。在进行两种药物治疗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的药物治疗方案[2]。主要是对复方酮康唑软膏以及硝酸咪康唑软膏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评估药物治疗风险,避免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即每日早、中、晚各1次将药膏涂抹于患处;观察组则使用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即每日早、晚将药膏涂抹于患处。两组湿疹患者的药物治疗周期均持续1周,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3评价指标

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类。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且患处无瘙痒;有效:治疗后,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且患处仅伴有轻微瘙痒;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变,且患处伴有严重瘙痒[3]。对循证药学基础上两组不同药物治疗湿疹患者的疗效显效、有效例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两者的疗效总有效率。疗效总有效率越高,可确定药物治疗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3%(5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5%(42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湿疹的发病原因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皮肤炎症反应。湿疹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慢性、亚急性以及急性3期,慢性期的湿疹具有肥厚以及浸润的特点,发展为急性期则会表现出渗出的特点[4]。另外,临床表现为慢性湿疹的患者,其皮肤损坏具有对称性以及多形性,并且有易反复发作以及瘙痒的特征。在进行循证药学时,临床药师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并需主动查阅文献,对治疗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进行求证,做到用药安全、科学以及有效。另外,循证药学在临床上需要药师与医生配合完成,根据现有的临床治疗依据,为不同程度湿疹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复方酮康唑软膏作为一种皮肤科的非处方治疗药物,其中含有抗真菌药酮康唑以及糖皮质激素丙酸氯倍他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患者的湿疹症状进行缓解。但其药性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患者用药后会出现瘙痒、烧灼感以及针刺感的不良反应。另外,复方酮康唑软膏长期使用还有导致患者毛细血管的扩张、继发感染、色素沉着以及皮肤萎缩的可能性[5]。硝酸咪康唑软膏与复方酮康唑软膏相同,属于治疗皮肤病的非处方药物。硝酸咪康唑软膏广泛运用于患者手足癣以及体股藓治疗,还对患者皮肤瘙痒、荨麻疹以及湿疹等症状具有不错的疗效。现阶段硝酸咪康唑软膏作为一种抗生素药物正在湿疹患者中被广泛使用。硝酸咪康唑软膏的主要成分有冰片、合成樟脑、麝香草酚、薄荷脑、丙酸倍氯米松以及水杨酸甲脂。硝酸咪康唑软膏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对患者体内真菌细胞膜的合成进行抑制,在对其代谢过程进行影响,对附着于患者皮肤上的真菌进行有效的杀灭[6]。另外,硝酸咪康唑软膏与复方酮康唑软膏相比,药效较为安全以及稳定,较少引发患者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在循证药学基础上通过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且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作者:卢华新 单位:博罗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德梅.循证药学基础上的不同治疗药物在湿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22):128-129

〔2〕黄天国,梁秀群,唐云峡.循证药学在恙虫病治疗药学监护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11,14(8):1190-1192

〔3〕杨绪.循证药学临床实践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220

〔4〕李彪.肛门湿疹药物注射治疗50例的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265-266

三黄软膏范文篇5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属中医“牛皮癣”“摄领疮”等病证范畴。本病发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和机体组织改变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毒邪蕴于肌肤,阻滞经络,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多用皮质激素制剂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药物副作用大。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疗效。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顽癣灵软膏

王兆阳等[1]取大枫子肉75g,硫黄50g,雄黄50g,松香75g,凡士林650g,冬、春季加液体石蜡50g,制成顽癣灵软膏。用其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对照组24例用去炎松尿素软膏。两组均将药物外涂患处,tid,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2皮炎霜

薛国风等[2]取生地、麻黄、赤芍、浮萍、木贼、黄柏、防风、川椒、土茯苓、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冰片、液体石蜡、十八醇、月桂醇硫酸钠制成皮炎霜。将2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用皮炎霜,对照组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用法均为将药物涂搽患处,tid。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不再使用治疗性内服药及其它外用药。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63例,有效69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35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5%。

3爽肤康软膏

王杰超等[3]取天然麝香、牛黄、丹参、冰片等制成爽肤康软膏。对6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自身两侧对比法给药,即治疗组在患者左侧皮疹处外涂爽肤康软膏,对照组在右侧皮疹处外涂皮康霜软膏,Bid,用药7d后,1周复查1次,连续观察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有效1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77%;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7.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4神枫膏

主要由大枫子、蛇床子、雄黄、黄柏等制成。用其对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外擦患处2~3次/d,擦时用手按摩患处15min,少数苔藓样变过度肥厚者加用梅花针叩刺。结果,痊愈45例,显效16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有效率88%。未见不良反应[4]。

5敌苔搽剂

取马钱子、生草乌、五倍子、细辛各3g,黄柏、白鲜皮、生半夏、生南星各6g,30%甲酚皂溶液150ml,95%酒精50ml,蓖麻油20ml制成敌苔搽剂。对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外搽皮损处,3~4次/d,1周为1疗程。辨证为风湿热者,用时可加入牛胆汁及青黛散少许或配合内服中药。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56例,好转2例,2例失访,总有效率96.6%[5]。

6神经皮炎糊

孙保忠等[6]取斑蝥1g,雄黄、硫黄、樟脑各10g,乌梅肉5g,地塞米松0.015mg,扑尔敏0.04g,二甲基亚砜、凡士林各适量,制成神经皮炎糊。用其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126例,用法:对患处常规消毒后,外涂药糊约0.5~1mm厚,塑料纸覆盖,周围用胶布固定。用药10~12h内观察患处,如有疼痛、发红、起泡时,即刻去掉塑料纸,搽净药糊用无菌针头排出泡中渗出液,涂以甲紫药液,暴露干燥,使其自然结痂脱屑。如第1次用药无变化,可再行第2次用药。结果,痊愈77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8.1%。

7复方止痒酊

由百部30g,花椒30g,苦参50g,冰片15g,土槿皮3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大黄50g,加入75%的乙醇2500ml中浸泡2周制备而成。对9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取该药直搽患处,以稍擦红为度,2~3次/d,5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56%。有效病例随访3个月,12例复发,复发者继用本药仍有效。未见不良反应[7]。

8复方消炎止痛凝胶

由新鲜狼把草300g,黄柏50g,蛇床子50g,卡波姆9402g,4%小苏打10ml及适量甘油而制成。对神经性皮炎患处用药局部涂抹,2~3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组123例给予复方消炎止痛凝胶,对照组120例用皮炎平软膏。经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85例,显效33例,无效5例,有效率97%;对照组痊愈74例,显效26例,无效20例,有效率8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

9茅膏菜搽剂

取茅膏菜粉100g,浸于1000ml75%酒精中制成茅膏菜搽剂。外搽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1~2次/d,7d为1个疗程,皮损完全消退后继续治疗1~2周。90例原皮损小、少,病程在2个月内者,均在1个疗程内治愈;45例病程1年以内者,均在3个疗程内治愈;病程2年以内,皮损较多的9例,治疗5个疗程后好转;病程2年以上,皮损较多的6例为无效。总有效率96%,治愈率90%[9]。

10复方轻红膏

方药组成:轻粉、红粉、硫磺、雄黄各3g,冰片1.5g,麝香0.3g,丙酸倍氯美松乳膏适量。制法:将前6味药共研为极细粉,掺入丙酸倍氯美松乳膏内充分和匀,制成复方轻红膏。临床使用时将药膏涂于患处,Bid,7d为1个疗程。经治神经性皮炎118例,痊愈91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10]。

11复方克癣酊

由斑蝥、全蝎、乌梅肉、皮硝、麝香等浸入百部酊内制备而成。用其对9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外擦患处,1~3次/d,10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8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时间最短者5d,最长者两个月,平均为26d。该药对部分搔烂充血者有刺激,但无其它副作用[11]。

12苦徐酊

由苦参、徐长卿各30g,白矾15g,菖蒲10g,硫磺8g,白降丹0.5g,75%酒精适量配制而成。用其治疗13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除涂擦患处4~6次/d,并于每晚临睡前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待水干后用棉签蘸药液反复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微热感时停止涂擦,连续用药25d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左右,痊愈108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44%[12]。

13皮炎酊

方睛[13]取斑蝥8g,雄黄、铜绿、冰片各12g,苦参60g,加入75%酒精1000ml浸泡15d制成皮炎酊。对其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用去炎霜尿素软膏作对比。治疗组82例,用小毛笔蘸皮炎酊涂擦患部,开始1次/d,2d后若无不良反应,增至2~3次/d,直至皮损痊愈;对照组53例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擦患处,2~3次/d。结果,治疗组痊愈51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金必忠[14]取朱砂6g,水银3g,硼砂15g,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5g等亦制成皮炎酊。对4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外擦患处,1~2次/d,1~3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擦药时间最短者为1d,最长者15d,平均用药时间为5d。

14复方斑蝥酊

制备:斑蝥6g,花椒12g,徐长卿15g,冰片6g,大蒜头6g,加入45%酒精500ml中,浸泡1周,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分装备用。对152例局限型神经性皮炎患者用毛刷沾少量药液薄涂于皮损处,2~3次/d。结果痊愈56例,好转8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12%[15]。

15牛黄皮炎灵

由牛黄2g,青蒿500g,松叶500g,薄荷500g,冰片50g,乌梅500g,用醋酸浸泡制成。用其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A组),并与用皮炎宁酊治疗的30例(B组)和醋酸肤轻松治疗的30例C组作对比观察。3组均每日取药外涂患处。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6.7%,66.7%,83.8%;复发率分别为6.9%,30.0%,48.0%。经Ridit分析,3组有效率及复发率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5)。A组疗效最佳,复发率最低。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16]。

16复方土薯搽剂

取土薯、苦参、米醋等制成复方士薯搽剂。治疗组用复方土薯搽剂外涂神经性皮炎患者患处,2次/d;对照组以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和0.05%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白天搽霜1次,晚上搽软膏1次,并封包过夜。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194例中,治愈183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48%;对照组90例中,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5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5.5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17]。

17螺旋藻提取物乳膏

由螺旋藻提取物加其它辅料制成。采用自身对照,对5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左右两侧分别外擦螺旋藻提取物乳膏及皮质类固醇制剂,Bid,7d为1个疗程,观察2次/周。用螺旋藻提取物乳膏一侧,1,2周治愈者均为3例,4周治愈者1例;另一侧2周治愈者6例,3周治愈者1例。螺旋藻提取物乳膏平均治愈时间为1.86周,另一组为2.14周,经统计学处理P<0.05[18]。

18火麻仁馏油涂膜剂

杨素华等[19]采用减压干馏-减压分馏工艺制取火麻仁200~300℃馏分,以松香乙醇溶液为基质制成3%火麻仁馏油涂膜剂。以此药(A组)与0.025%肤轻松霜(B组)对比治疗神经性皮炎,两组均每日早晚各外涂皮损处1次,7d为1个疗程,1周复诊1次。A组治疗局限型82例,泛发型34例,有效率分别为80.5%,73.5%;B组治疗局限型、泛发型均为30例,有效率均为76.7%。对两组药物分别进行局限型与泛发型之间差异比较,同一类型不同药物之间χ2检验,不分类型两种药物间疗效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检查均无异常。

19醋剂

朱普贤等[20]取食醋500g,文火煮沸浓缩呈糊状液50g,倒入容器内,再将苦参10g,花椒5g洗净后放入,浸泡1周后制成食醋糊剂。对播散型神经性皮炎患者温水洗净患处后,用棉签蘸取该药早、晚1次直涂病变部位,有较好疗效。刘茂雄等[21]取陈醋500ml,斑蝥3条,轻粉10g于陶器中煎熬至约150ml,过滤去渣后,制成醋剂。对5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清洁皮损处后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4次/d,涂药后暴露用药部位约2~3min/次,使药液挥发干燥,15d为1个疗程,未愈者停药5d再行第2疗程。结果,痊愈44例,显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86.5%,有效率98%。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施建华[22]取木鳖子60g(去外壳),烤干后研成细粉,放入陈醋500ml内浸泡7d后备用。对169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用绿茶水清洗患部皮损,再用药液直接涂搽,2~3次/d,7d为1个疗程。结果,原皮损小、少,病期1个月内的88例均在1个疗程内治愈;病期2年以内的49例,均在3个疗程内治愈;病期2年以上,皮损少的15例,治疗5个疗程好转;病期2年以上,皮损较多的10例无效;7例疗效不详。总有效率为93.8%。郝宏华[23]取苦参200g放入陈醋300ml浸泡5d后,早晚1次直涂患处,并与拨罐疗法交替使用。经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痊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者随访1年未复发。

20蜂胶软膏与涂膜

伊和姿等[24]取蜂胶与适宜基质制成软膏或涂膜。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外涂患处,2次/d,7d为1个疗程。软膏治疗18例,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7.7%;涂膜治疗15例,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3%。

21熏药干馏油

徐元[25]取苍术、苦参、防风、黄柏各30g,松香、白鲜皮各45g切碎混匀,置特制铁器中,于火上干馏,收集制得干馏油。对2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用棉签蘸油均匀薄涂于整个皮损上,晾干1~3min后,再以稍大于皮损面之伤湿止痛膏固定。初次1周涂药3次,并可见效,若苔藓样变鳞屑脱落变干,改为1周涂换1次,巩固疗程阶段,改15d涂换1次。结果治愈14例,显效1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

22清凉油加味软膏

吕跃湘[26]在清凉油中加入雄黄、铜绿、硼砂、冰片、樟脑等制成软膏。对3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直接取其涂擦于整个病变皮损区域,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次/d,7d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治愈22例,显效6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

23蜈矾膏

张俊等[27]用蜈蚣与枯矾研细末,麻油调匀制成蜈矾膏。取其涂敷患处,并配合刺络拨罐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120例,痊愈110例,有效10例。

24丝瓜叶膏

取鲜丝瓜叶、蒲公英等加老陈醋制成半凝固状丝瓜叶膏。将5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先按艾炷灸法施术,再涂丝瓜叶膏,Bid;对照组在患处涂擦皮康霜软膏合伴尿素软膏,2~3次/d。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复发4例;对照组治愈率2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7%,复发7例。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

25一枝蒿酊

取一枝蒿400g,95%乙醇适量,共制成2000ml一枝蒿酊。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用药液外搽患处,Bid,6d为1个疗程。经治32例,治愈28例,显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93.75%[29]。

26参蛇威止痒酊

主要由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冰片、黄柏、苍术、刁竹等与50%酒精共同浸泡,滤液与丙二醇、丙三醇、氮酮等调配而成。用该药2~3次/d外搽患处,经治神经性皮炎163例,止痒总有效率为90.2%。另将该药与安降止痒水、皮炎宁酊分别对10,15,25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作止痒效果对照观察,治疗方法同前,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0.0%,24.0%。未见不良反应[30]。

27加味黄芩膏

由黄芩20g,青黛5g,桔矾5g,轻粉3g,凡士林100g,冰片适量制成。对49例局限型神经性皮炎患者每晚用温水洗患处后,外涂膏药,再用塑料薄膜封包,次日早晨洗去,1次/d。结果,痊愈2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3例。6个月后随访痊愈者,复发8例。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1]。

28摄领疮消膏

主要由苦参、百部、花椒等12味中药与羊毛脂、凡士林等辅料制成。对神经性皮炎患者77例,外用该药适量涂敷患处,3次/d。结果痊愈56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1%[32]。

29复方轻冰膏

组成及配制:轻粉15g,樟脑、薄荷脑各5g,冰片、硫磺、枯矾、川椒各10g,地塞米松20mg,凡士林30g。取前8味药分别研细成极细粉末后混匀,再与凡士林混合调成糊膏状即得。临床对其治疗5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组34例应用丙酸倍氯美松乳膏。用法:治疗组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后,将药膏涂搽患处,再外贴较患处稍大之塑料薄膜,最后用薄层纱布覆盖固定,夏季可不用塑料薄膜,每隔1d换药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取药外搽患处,2~3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内服及外用药物,6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33]。

30康肤洗剂

由苦参1.2kg,蛇床子1kg,黄柏0.8kg,明矾1kg,白鲜皮1kg,苯甲酸钠20g制成。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732例,显效327例,有效336例,无效69例,总有效率90.27%[34]。综上所述,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方法简便、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但也有不足之处,普遍存在制剂命名不规范,制备工艺不成熟,无制剂质量标准;临床样本偏少,部分文献无随机对照,疗效标准不统一;无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研究等问题。因此,探讨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并研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将是今后广大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兆阳,王洪环.顽癣灵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7,16(3):12.

[2]薛国风,马建新.中药皮炎霜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报,1996,24(6):28.

[3]王杰超,孙文亮,刘建平,等.爽肤康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1,23(11):841.

[4]候恩征,眭维耻,刘兰秋,等.神枫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4):245.

[5]张力,张建军.敌苔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8,7(1):21.

[6]孙保忠,王晓莉,马红.神经皮炎糊治疗神经皮炎慢性湿疹190例[J].陕西中医,1997,18(5):209.

[7]刘静萍.复方止痒酊治疗神经性皮炎9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46.

[8]孙华,郭淑丽,聂磊.自制复方消炎止痒凝胶治疗神经皮炎123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3,43(28):51.

[9]罗光富.茅膏菜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1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59.

[10]宋向阳,杜灵栋.复方轻红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11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5.

[11]邹贵,曾月英.复方克癣酊治疗神经性皮炎96例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1995,11(5):41.

[12]梁英华.外用苦徐酊治疗顽癣132例[J].陕西中医,1993,14(5):208.

[13]方晴.“皮炎酊”治疗神经性皮炎8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4):44.

[14]金必忠.皮炎酊治疗神经性皮炎48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3,9(3):38.

[15]陈映玲,郭可清,周礼义,等.复方斑蝥酊治疗慢性局限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实验研究(附152例报告)[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9,18(3):195.

[16]蓝吉如,刘永明,李国顺,等.牛黄皮炎灵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2):16.

[17]丁丽,周佃渠.复方土薯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194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61.

[18]申国庆,陈志强,刘兆乾.螺旋藻提取物乳膏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海洋药物,1999,18(4):54.

[19]杨素华,马子牧,马晓旋.火麻仁馏油治疗116例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1):28.

[20]朱普贤,李俊坤.食醋糊剂治疗神经性皮炎[J].河北中医,2003,25(6):416.

[21]刘茂雄,张明涛,王蕊.中药醋剂治疗神经性皮炎51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1996,17(5):294.

[22]施建华.外用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169例[J].人民军医,1995,38(9):52.

[23]郝宏华.拨罐配外用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5(5):39.

[24]伊和姿,余虹雯,陈瑞华.蜂胶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24(11):28.

[25]徐元.熏药干馏油合伤湿止痛膏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医外治杂志,1996,5(1):14.

[26]吕跃湘.清凉油加味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30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0,7(2):20.

[27]张俊,张德基.刺络拨罐加敷蜈矾膏综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20例[J].中国针灸,1996,16(11):47.

[28]曾志平.艾灸法配合"丝瓜叶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4):37.

[29]关黎红,郭美玲.一枝蒿酊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76.

[30]谢开强.参蛇威止痒酊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47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研究杂志,2005,11(8):1074.

[31]何玲.加味黄芩膏临床应用114例报道[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1):68.

[32]陈成,李开贵.摄领疮消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1,8(5):442.

三黄软膏范文篇6

湿疹是由风湿热邪所致的常见皮肤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风湿病”“浸淫疮”“黄水疮”。西医认为湿疹为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多与变态反应有关。湿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综述如下。

1内服外用

1.1中药加西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洪淑珍[1]对急性湿疹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风止痒为主,药用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亚急性湿疹以健脾除湿、养血润肤、疏风止痒为主,方用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以养血疏风止痒、除湿润燥为主,方用消风散加四物汤加减内服。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地榆20g,苍术20g,金银花20,连翘15g。水煎成1500~2000ml,微温外洗,日1次;西药口服扑而敏、开瑞坦或赛庚啶,严重者口服小量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亚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软膏。治疗100例,治愈66例,好转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刘明江等[2]采用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方用桂枝浮萍汤,并口服开瑞坦10mg/d,外用炉甘石洗剂,1%氢化可的松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满意。何泽民等[3]把湿疹分为湿热毒瘀型和阴血亏虚型,分别给予祛湿清热解毒汤和滋阴养血止痒汤。西药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息斯敏、强的松,中药外洗(山豆根、苦参、金银花、连翘、地榆、九里光、甘草),洗后病灶处涂三九皮炎平软膏。治疗52例,痊愈47例,痊愈率90.4%。程利敏等[4]治疗湿疹60例。中医辨证分型,风热型:荆防汤加减,湿热型:龙胆泻肝汤或凉血消风汤加减,脾湿型:胃苓汤加减,阴虚夹湿型:滋阴除湿汤,风盛血燥:养血消风汤,配合口服西药敏迪、赛庚啶。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炎平、肤疾宁。痊愈53例,占88.33%,总有效率100%。

1.2中药加西药内服与西药外用李俊锋[5]治疗湿疹100例,中药内服予自拟湿疹汤;西药服息斯敏10mg/d,地塞米松1.5mg,tid,日2次,外搽去炎松软膏1支、地塞米松(0.75mg)10片、扑而敏(4mg)10片、四环素(0.25mg)10片研末、病毒唑针剂1ml、聚肌胞2ml,调匀外搽。痊愈9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曾建中等[6]治疗急性湿疹68例,口服赛庚啶2mg,维生素C200mg,日3次,中药以清热止痒汤(地肤子、白藓皮、绿豆衣等)口服,外搽维肤霜。治愈40例,好转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吴国根等[7]用内服皿治林10mg1次/d,加用健脾润肤汤(茯苓、苍术、白术、当归、丹参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40例,总有效率92.5%。

1.3中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郭晴[8]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当归、防风、苦参、蝉蜕、生地、石膏、荆芥等)为法内服,外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黄连、黄柏、全蝎、大黄、苦参研末)混合尿素软膏。轻者2~4d,重者4~7d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1.4西药内服与中药加西药外用杨主功[9]采用西药常规口服维生素C200mg,3次/d,维生素B20mg,3次/d,葡萄糖酸钙1.0g,3次/d,特非纳丁60mg,2次/d,外用中药水剂(土槿皮、大风子、地肤子、苍术等)。膏剂(滑石粉、氧化锌等),治疗慢性湿疹40例,治愈36例,有效4例,治愈率100%。

1.5中药内服与西药外用李文忠等[10]治疗慢性湿疹48例,内服药用赵丙南经验方全虫方(全蝎、皂荚、皂角刺等),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总有效率85.42%。刘斌[11]治疗慢性湿疹50例,内服复方归龙汤(地龙、当归、白蒺藜、川芎、乌梢蛇等),外用5%乙氧苯柳胺软膏,2次/d。总有效率90%。姜海燕等[12]治疗慢性湿疹39例,给予中药(生地、黄柏、当归、黄芩、山栀子、白藓皮、苦参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总有效率94.9%。开雁[13]用内服中药组方(黄柏、黄芩、金银花、栀子、土茯苓、牡丹皮等),外用派瑞松霜,治疗湿疹137例,总有效率91.2%。

1.6中药加西药内服吴琦琦等[14]治疗慢性湿疹176例,西药口服克敏:按照体重0.5mg~5mg/kg,2次/d;强的松:1.66mg~20mg/kg,2次/d,10d为1疗程。加服清热二十五味丸。痊愈48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78.4%。

2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口服外用

黄勇等[15]治疗慢性湿疹50例,丹参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15d1个疗程。同时口服特非纳丁片60mg,2次/d。外用参子洗剂,再涂肝素钠软膏。治愈45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

3西药注射剂与中药口服外用

有人用5%葡萄糖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1.0g静点,日1次,连用5d;配中药消湿汤(生地、玄参、当归、茯苓、泽泻、苦参、白藓皮等)内服,炉甘石洗剂外洗,2~3次/d,另用马齿苋、黄柏水煎敷患处,3次/d。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4西药注射剂与中药内服与西药外用

党国玉[16]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g,隔日1次肌注。内服中药(马齿苋、龙胆草、黄柏、红花、甘草、苦参、蛇床子等),局部皮损区搽派瑞松霜,治疗30例,治愈13例,好转16例。

【参考文献】

[1]洪淑珍.经方为主治疗湿疹100例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380.

[2]刘明江,王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793.

[3]何泽民,杨迎宾.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52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4):18-19.

[4]程利敏,程占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0例[J].河北医药,1999,21(6):477.

[5]李俊锋.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皮肤湿疹100例[J].四川中医,2002,20(11):53.

[6]曾建中,毛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68例疗效对比观察[J].四川医学,2000,21(12):1059.

[7]吴国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42.

[8]郭晴.中西医结合外敷内服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6,10(5):25.

[9]杨主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0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1):1294.

[10]李文忠,苏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42.

[11]刘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50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39.

[12]姜海燕,刘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44.

[13]开雁.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137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102-103.

[14]吴琦琦,陈丽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176例疗效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03,7(6):523.

三黄软膏范文篇7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1.1辨证论治: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病位在肺,因于风热,辨证分型多为“肺经风热”。但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单一的“肺经风热”已不能完全概括痤疮的症候特点,所以很多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痤疮进行辩证治疗。

张志礼将痤疮分为:(1)肺胃积热型:(多为痤疮初起,以丘疹、粉刺为主)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湿热蕴结型:(多为中、重度,皮疹红肿热痛,或有脓疱)方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3)痰湿凝结型:(多位囊肿结节,迁延不愈)方用海藻玉湖汤、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欧阳恒等将痤疮分为:(1)肺热型: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脾胃实热型:方用清胃散合茵陈蒿汤加减;(3)热毒型: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4)血瘀痰凝型: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经典教材及传统中医多认为痤疮为实证,或热,或湿,或痰,或瘀,然而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累积,很多现代名医提出了新的辨证思维。禤国维等强调滋补肾阴在治疗痤疮中的重要性,认为痤疮除了肺胃血热、肠胃积热之外,还有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治疗中采用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肾阴。何莉等从肝论治女子痤疮,认为女子痤疮多由于肝郁、肝热引起,应用疏肝、清肝之法效果较好。余方从脏腑辩证入手,结合面部痤疮的形态、分布及兼症,将痤疮分为心火亢盛、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及肝肾阴虚4型。其中,心火亢盛型,痤疮以额部为主;肺经风热型,痤疮以颊部鼻周为主;脾胃湿热型,发病以鼻及鼻翼两侧为主;肝肾阴虚型,发病以颊颏部为主。徐爱琴将体内脏腑与体表经络有机联系起来,认为痤疮发生于前额与胃有关,在口周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发于胸部与任脉有关,发于背部与督脉有关。

二、中药外治

痤疮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皮肤,痤疮的外治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杀虫、消肿散结等功效,涂于患处,可使药力渗透肌肤,直达病所,因此中药外治治疗痤疮,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副作用小等优点。现介绍以下几种外治剂型:

2.1洗剂:闫凌云等将22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名采用白地蛇洗剂(药物组成:蛇床子15g,白矾6g,地肤子15g,白蒺藜15g)、痤疮灵(药物组成:辛夷、琥珀、白芷、白及、川芎、红花、黄芩、水蛭、珍珠粉等)、枇杷清肺饮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100名采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或霜剂、四环素、葡萄糖酸锌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83.64%,P<0.01;治疗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复发率41.3%,P<0.01。

2.2酊剂:支萍以活血解毒为治疗组方:苦参、白及、当归、赤芍各50g,黄柏、丹参、大黄、甘草各30g,将上药灌于大口瓶中,注60度白酒300ml,甘油300ml,氮酮5ml,一周后装入100ml塑料瓶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搽于面部。治疗总有效率94%。

2.3软膏:适用于敏感或干性皮肤。冯永芳等采用自制寻常痤疮膏(内含有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治疗痤疮248例,有效率88.73%。

2.4面膜:杜艳梅采用中药面膜治疗30例痤疮患者。白及10g,黄芩10g,大黄10g,皂刺15g,白芷5g,红花10g,白丁香5g,密陀僧3g。上药混匀,打成细粉。另取当归50g,加水煎煮2次,每次0.5h,合并煎出液,浓缩至约10ml。制成当归浸膏。将当归浸膏与醋混匀成粘合剂,将中药细粉研成糊状,即成中药面膜。清洁面部后,以常规按摩加负离子喷雾,行手法按摩,洗去按摩膏,然后将中药面膜敷于面部,约30min,以上方法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史萍使用自制中草药面膜进行治疗。药物组成:黄连10g,茯苓10g,丹参10g,白及10g,当归10g,姜黄10g,白花蛇舌草15g,杏仁15g。以上成分共研为细末,取100g药物细末加入250g香油调成按摩膏,再取细末50g,加入医用生石膏200g调匀为面膜粉备用。洁肤后予面膜膏涂面,隔日1次。对照组外涂氯霉素酊,每日2次。二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55例,总有效率83.6%;对照组46例,总有效率52.15%。

2.5霜剂:刘喜福等用中药参柏霜治疗100例痤疮患者,其主要组成为:苦参、黄柏、丹参、百部、白鲜皮、地肤子、人参皂甙、冰片及凡士林、甘油、三乙醇胺、液体石蜡、尼泊金乙酯。对照组外用痤疮王擦剂治疗97例痤疮患者,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1、2、3、4周后随访患者,结果治疗组在4周内各阶段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5散剂:蔡绿珍[13]以消痤散(由黄连、黄柏、银花、蒲公英、白芷、当归等组成)外敷治疗寻常痤疮48例,对照组48例用美肤宝痤疮膜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9.17%,P<0.05。郭四红以白芷康散外敷治疗痤疮47例,每天1次,6次为1疗程。经过3-6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28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三、其他疗法

3.1针灸疗法:周志杰等用针灸治疗寻常痤疮288例,主穴选用双侧合谷、曲池、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风池穴(双侧),脾胃湿热配足三里、内庭穴(均双侧),冲任不调配天枢、公孙、三阴交(均双侧)、关元穴,留针,结果:总有效率91.9%。李双利[16]等用针刺疗法治疗痤疮156例,选用肺俞、脾俞、心俞、肝俞及痤疮凸起部周围穴位,结果痊愈85例,显效49例,好转7例,无效15例。燕金芳用针刺治疗寻常痤疮36例,选用印堂、太阳、承浆、风池、人迎、水突、天容穴位,结果:36例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0例占83.3%,显效5例占13.9%,无效1例占2.8%,总有效率97.2%。

3.2耳穴疗法:吴传俊取耳穴肺、心、胃、神门、内分泌用王不留行籽耳压,配合耳尖、背部俞穴放血,总有效率94%;翼健民主穴选肺、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面颊,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耳压,总有效率98.3%;李斌选肺、胃、大肠、皮质下、神门、内分泌用六神丸耳压,治愈率55.6%,总有效率96.3%。

3.3刮痧疗法:蒋晓霞采用刮痧加中药外敷治疗痤疮56例,治疗组取项背督脉经、膀胱经共5线,督脉经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刮完后嘱患者饮水促进水液代谢,同时中药局部外敷。对照组21例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6.1%,P<0.05。

3.4穴位埋线:张理梅等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舌苔、脉象进行辨证选穴予穴位埋线治疗100例痤疮。肺经风热型主穴:肺俞、曲池、大椎、尺泽,配穴为天枢、支沟、大肠俞、血海;肠胃湿热型主穴:曲池、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配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梁丘、阴陵泉;血瘀痰结型主穴:丰隆、阳陵泉、曲池,配穴为膈俞、血海、陶道;冲任失调型主穴: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配穴为丰隆、足三里、肝俞、心俞。根据辨证取5-7个穴位,进行埋线,每次选用穴位与前一次不同,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4%。埋线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医用羊肠线来替代毫针,起到长久刺激穴位,达到调整机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3.5饮食疗法:患者宜少食甜食、脂肪、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豆芽、青菜、蓬蒿菜、冬瓜、丝瓜、苦瓜、荸荠)及水果。常饮绿豆汤有清肺热、除湿毒之功。多食含长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痤疮有良效。此外,忌用油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两次,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时用力擦去面部脂垢;禁忌用手指挤捏面部丘疹粉刺脓疮,以防遗留疤痕;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均有助于痤疮的治愈。古月论述痤疮的饮食疗法时,还提到山楂苡仁粥、苡仁天葵粥、二皮石膏山药粥、二仁散结粥、海带二豆汤、当归柚子酒等药膳食疗方。

四、实验研究

4.1中药单药及复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陈红斌[22]等测定大黄的几种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大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金黄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夏明静[23]选用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对丁香酚与桉叶素高敏,对黄芩甙、丹参酮I、芦荟甙、厚朴甙、小檗碱、大黄素、葡甘聚糖、龙胆苦甙、丹皮酚、丹参酮II中敏,其作用均优于甲硝唑。杨柳[24]等对清肺愈痤丸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发现清肺愈痤丸20g/kg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亢进(P<0.05);清肺愈痤丸20g/kg、40g/kg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P<0.05);清肺愈痤丸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5g/ml,0.625g/ml,0.625g/ml,说明清肺愈痤丸有明显的抗炎、抑菌作用。

4.2中药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丹参酮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周展超[25]等报道外用2.5%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8周后总皮损消退率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皮脂分泌率有明显下降(P<0.05)。周计春[26]等报道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及其对皮脂分泌的影响,其成分为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丹参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5g、黄柏12g、陈皮10g、生甘草10g),结果发现消痤饮治疗后痤疮患者的SER(皮脂分泌率)较治疗前平均下降36%,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其显著差异(t=8.89,P<0.01)。

4.3中药对痤疮患者性激素影响的研究:王海鹰[27]比较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等中医证型共90例女性痤疮患者血清PRL、FSH、LH、T、E2、P水平,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对比,结果发现女性痤疮患者各证型组血清T、FSH、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血清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2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经风热组、湿热蕴结组FSH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痰湿凝结组FS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性激素尤其是T、FSH、E2代谢失衡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汪五清[28]报道中药痤疮饮(由金银花、蒲公英、生地、黄芩、茵陈、丹参等10味中药组成)有抗睾酮及雌激素样活性,从而为治疗痤疮提供了理论依据。辛琳琳[29]观察平痤饮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FDA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雄激素异常增高是FDAV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平痤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柏、栀子、知母、生地黄、丹参、陈皮、紫草、皂角刺、白芷、浙贝母、牡丹皮、甘草)治疗FDAV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8%,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P<0.01)。

五、讨论

目前对痤疮的治疗,根据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从历年来文献报道来看,病因病机主要分为肺胃积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血瘀痰凝型等,此外还跟肝郁、肝热、肝肾阴虚、冲任不调等类型进行辨证,选用方剂为传统古方和自拟方剂。在中药内治的同时,强调内外合治,配合选用外涂洗剂、酊剂、软膏、面膜、霜剂、散剂及针灸、耳穴、刮痧、穴位埋线、饮食疗法等,对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美容都有肯定的疗效。西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性激素水平失衡等有关,目前中药单药抗痤疮的有效成分及复方抗痤疮的各种实验研究也取得了颇佳的进展。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关于痤疮仍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科研设计不严谨,部分文献不设随机对照。目前的内服方药以汤药为主,中成药较少,服用和携带不方便。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又容易复发的疾病,需经常服药治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开发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中成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志礼.皮肤科手册.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472-473

[2]欧阳恒,杨志波.新编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70-472

[3]禤国维,范瑞强等.中药消痤灵治疗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N].广州中医报,1995,12(3):6

[4]何莉,蒋诗兴,周贤惠.女子痤疮从肝论治32例分析.新疆中医药,2002,20(4):25

[5]余方.80例痤疮的中医分型与治疗.广西中医药.1995,18(4):5-6

[6]徐爱琴,徐宜厚.诊疗痤疮经验.中医杂志,1998,39(2):80-82

[7]闫凌云,李敬哲.白地蛇洗剂合痤疮灵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17

[8]支萍.苦参酊治疗痤疮30例.中医药信息,2001,18(3):26

三黄软膏范文篇8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25%、0.5%、0.5%。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6.25%~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0.39mg/ml,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0.78mg/ml,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1.56mg/ml。陈超等[16]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0.39%(红色毛癣菌)、0.195%(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0.75%(石膏样小孢子菌)、1.56%(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0.03125~0.25mg/mL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mg/ml、0.03125~0.125mg/ml。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20.0±0.8)mm,MIC为12.5%(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190.46μg/ml(平均MIC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90为148.57μg/ml(平均MIC93.42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为311.27μg/ml(平均MIC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429.54μg/ml(平均MIC194.01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1.25~20mg/ml(平均为5.26mg/ml),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

2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

3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0.625%,对白念珠菌MIC:2.5%,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5.26mg/ml、2.313mg/ml、20.19mg/ml、12.13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0.05)。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4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

5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参考文献】

1廖万清,吴绍照,编.真菌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1~12.

2肖毅,赵玉铭,白兆震.新一代口服抗真菌药的副作用.辽宁医学杂志,1999,(1):41~42.

3王理达,胡迎庆,果德安,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中草药,2001,32(3):241~244.

4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中草药,2002,33(1):42~47.

5叶其馨,林吉,桂蜀华,等.防风等11种中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海南医学,2005,16(9):161,184.

6关洪全,刘志贤,李中山.试论抗真菌中药研究战略.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2):536~537.

7郑文彬.洁尔阴洗液治疗真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6,24(4):92.

8杨宗敏.三黄苦部煎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15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3,19(5):45.

9王步礼.癣得乐擦剂治疗手足癣82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3,21(2):63~64.

10宁蔚夏,李成林,潘琪龙.癣快好药液治疗体股癣10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8):499~500.

11杨翠茹.中医治疗真菌性阴道炎46例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587~1588.

12胡圣爱,赵文爱,吉春巧,等.肤癣消搽剂的抗真菌作用研究.医学动物防制,2003,19(5):273~274.

13杨志波,欧阳恒,李先春.复方二矾浸液治疗手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50~151.

14谢淑霞,李松坚,杨宏志,等.祛癣洗剂治疗足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0,41(10):614~615.

15卢德全,杨瑞平,陈桃香.肤疾安喷雾剂的制备及对致病真菌的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9):411~412.

16陈超,孙莲芬,彭艳.复方黄连皮康酊抗皮肤癣菌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2):141~142.

17魏蓉.祛癣止痒洗剂对常见皮肤浅表真菌菌株抑菌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2):54~55.

18张玲,曲延伟,张颖.蟹黄肤宁软膏体外抑菌实验.食品与药品,2006,8(11):43~44.

19杨国晶,朱慧明,洪英杰,等.复方苦槿霜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激光杂志,2004,25(5):94,96.

20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等.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67~868.

21林静瑜,洪华炜,倪峰.癣药膏的抗炎及急性毒性实验.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47~48.

22曾嵘,伍参荣.玉阴洁冲洗剂的药效学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2):17~18.

23徐文跃,姜平,干钱珍,等.“白莲洗剂”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药学进展,2000,24(2):110~112.

24郑玮清,董全江,吕惠清,等.甲癣中药洗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检测.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1):27~30.

25尤力都孜·买买提,努尔买买提·艾买提,艾则孜·亚森,等.维药雅丽蔓制剂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4:50~51.

26郑玮清,董全江,吕惠清.硝矾洗剂对常见皮肤癣菌敏感性的检测.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6):343~344.

27徐洪波,喻文球.藿黄散洗剂抗皮肤癣菌实验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6):38~39.

28曾勇,孟宪丽,周邦靖,等.消炎抗癣霜抗真菌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43,44,53.

29杨小洁,雷玲,李云委,等.真菌安胶囊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11~12.

30谭元生,胡宏,黄大香,等.复方苦参洗液的药效学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1):12~14.

31梁君儿,黎小斌,何成群.香荷药条治疗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实验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983~984.

32邱莹,于腾.20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3):237~238.

33黄宁,王贞生,林滔,等.复方白藓皮酊及其拆方对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2):1124.

三黄软膏范文篇9

【关键词】华蟾酥毒基;药理;剂型;综述

Abstract:Cinobufaginisonemonomeroftoadvenom,withmanybioefficacy;presentlythere’smanystudiesonit,soisdosageform;nowitbrieflysumsupitspharmacofunctionanddosageformresearch,toofferhelpfulcluesforpreparinghigheffectandpracticalclinicaldrugs.

Keywords:Cinobufagin;pharmaco;dosageform;review

华蟾酥毒基(又名华蟾毒精,)是中药蟾酥中的一种蟾毒配基,是国家药典规定的中药蟾酥的质控成分,分子式为C26H34O6,相对分子质量为442.54。是一种具有醚键的甾体化合物,难溶于水,体内半衰期短且分布广泛,并具有较强的毒性。现对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

1.1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

(1)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华蟾酥毒基(Cino)对细胞膜有直接破坏作用,研究表明1×10-7mol/L华蟾酥毒基能使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继而引起细胞器水肿变性进而死亡[1]。(2)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一定剂量的华蟾酥毒基能抑制毛细管样的网络形成。经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8nmol/L的Cino即可显著抑制毛细管的生成,FCM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阻滞于G2/M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Cino能特异的预防小牛主动脉内皮(BAE)细胞进入细胞循环的G0/G1期的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2]。(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10-6mol/L华蟾酥毒基可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BEL740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降低进入S期的比例从而加速瘤细胞死亡,华蟾酥毒可以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Cino明显影响SMMC7721细胞S期DNA含量及增殖指数,透射电镜观察显示:Cino作用后,可见成片的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内质网肿胀、线粒体肿大呈空泡样,溶酶体增多等细胞结构改变。其中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最为敏感[4]。(4)诱导肿瘤细胞分化,Cino低浓度时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分化,从而抑制Na+-K+-ATP酶的活性[5]。Cino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化诱导剂,1×10-8mol/L的Cino作用于SMMC7721细胞,能使细胞向分化型转变,表明Cino能特异地诱导细胞分化[6]。(5)逆转多药耐药作用。而Cino对SMMC7721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下调耐药基因(MDRmRNA),从而降低多药耐药细胞Pgp的表达[7]。Cino不但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且对耐药株BEL7402/DOX仍有较强的杀伤作用[8]。(6)免疫增强作用。Cino能保护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如Cino可提高小鼠肉瘤细胞(S180)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可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碍瘤株对脾脏NK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相对改善荷瘤小鼠由于肿瘤而引起的白介素2(IL2)分泌能力下降,显著提高免疫细胞(CTL)活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9]。(7)抑制癌细胞DNA、RNA合成及反突变作用。吴万垠等[10]用Cino进行小鼠肝癌HepA抑制实验,以病理细胞图象分析仪分析小鼠细胞DNA含量,结果其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能显著降低小鼠肝癌细胞的DNA光密度值、核面积、及DNA指数,同时能提高肝癌细胞中二倍体细胞的比例,降低超五倍体细胞比例。

1.2Cino对心血管、血压及呼吸的影响

Toma·S等将地高辛和华蟾酥毒基间断给予大鼠静脉注射后比较华蟾酥毒基及其代谢产物与地高辛在血清中的含量,发现地高辛会在血液中蓄积,而华蟾酥毒基及其代谢产物则无此特性[11]。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显示华蟾酥对正常钙离子浓度下心肌无调节作用,但能够促进低Ca2+溶液中心肌Ca2+内流[12]。Cino有着显著的呼吸兴奋作用,可引起多种麻醉动物呼吸兴奋。王隶书等采用将华蟾酥精制成华蟾毒精气雾剂,临床观察表明,药物用量少,很快引起动物呼吸加速。

1.3Cino的麻醉止痛作用

Cino的局麻作用约为蟾毒灵的1/6左右,较可卡因大5~10倍左右。0.1%~0.5%的华蟾酥毒基溶液局部应用能引起舌头麻木,其局麻作用点可能为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对神经纤维作用很弱,其不饱和内脂环的存在和C3位的羟基对其发挥局麻作用是必要的[13]。

1.4抗辐射作用

toilovLM等[14]用能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TopoII)活性而又不引起DNA损伤剂量的Cino预处理大鼠卵巢细胞,后进行X线照射造成DNA损伤,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细胞DNA修复明显加快,而未经处理组的DNA损伤修复则明显普遍延迟。

1.5抑菌抗炎作用

华蟾酥毒基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又能直接杀伤细菌和抑制细菌生长,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肿具有抗炎作用[15]。

1.6其他药理作用

(1)wang等[16]发现雄性大鼠经Cino给药,减少了促黄体生成激素(LH)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及在体内外分泌睾酮的反应。(2)Cino可诱发惊厥并有致幻作用,给大鼠静脉注射Cino6.4mg/kg即可引起强直性惊厥,全脑的乙酰胆碱总含量降低,脑中游离乙酰胆碱则显著增加[17]。(3)Cino对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有促进作用,在15~50mmol/L浓度时华蟾酥毒基在体外可以增强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的收缩,并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收缩反应。

2华蟾酥毒基制剂学研究情况

虽然华蟾酥毒基有众多较强的药理效应,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差,毒性大,临床应用受限,为了开发新型药物,进行剂型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疗效服务于临床是当务之急。剂型、工艺和给药途径的改变都将影响华蟾酥毒基药效学及药动学。目前cino单体制剂的研制主要有纳米剂型、微球、气雾剂。如王隶书等将华蟾酥精制成华蟾毒精气雾剂,临床观察表明,有兴奋呼吸作用,起效快,毒副作用小。我科已经成功制备华蟾酥毒基纳米剂型,具有缓释和肝靶向等特性,产品质量符合静脉注射要求,其药用价值正在实验阶段。范建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华蟾酥精明胶微球对大鼠进行肝动脉栓塞,实验结果提示有抗肝癌作用[18]

虽cino单体制剂的研究及临床运用均较少,但蟾酥的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历史久而且剂型多样,如片剂、丸剂、胶囊、口服液、丹剂、膏剂等。蟾酥复方制剂较多:如外用药蟾酥通痹软膏[19],治疗风湿疼痛等。复方丸剂如心力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天仙口服液是含有微量华蟾酥毒基的复方制剂,已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性疾病。牛黄消炎片(人工牛黄、大黄、青黛、蟾酥、雄黄、珍珠母、天花粉)是含有华蟾酥毒基的复方片剂,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天蟾胶囊是一种强效抗癌镇痛中成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滞血於引起的各种癌性疼痛。蟾酥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已经有临床报道。得力生注射液是含有华蟾酥毒基的复方溶液,是我国复方静脉用中药二类新药,具有益气扶正,消瘕散结,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气虚瘀滞证[20]。梅花点舌丹是含有华蟾酥毒基的复方丹剂,用于治疗各种疮疡肿毒。蟾酥冻干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应用也已开始,杨勇等对小鼠尾静脉注射给予蟾酥冻干固体脂质纳米粒(1SLN)及其水溶液,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浆和心、肝、脾、肺、肾、脑等各脏器中的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浓度,以药物靶向指数(DTI)和药物选择性指数(DSI)定量评价了1SLN冻干针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SLN组中肝脏的DTI值均大于1,且DSI值均大于1水溶液组的相应值,说明1SLN具有较好的肝靶向性[21]。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且能通过动物皮肤,能明显缩短其透皮时滞,能通过皮肤屏障,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17271730.

[2]HeX,TangJ,QiaoA,etal.CytotoxicbiotransformedproductsfromcinobufaginbyMucorspinosusandAspergillusNiger.Steroids,2006,71(5):392402.

[3]苏永华,尹西才,谢觉民,等.三种蟾毒单体对SMMC—7721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4):393395.

[4]王鹏,吴军,杨秀伟,等.华蟾毒精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药理通讯,2003,20(3):3132.

[5]黄金凤,康凯夫,陈坚平.p53、MDM2、cyclinG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化和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351637.

[6]KimKW,YamaneH,ZondloJ,etal.Expression,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humanacetylCoAcarboxylase2[J].ProteinExprPurif,2007,53(1):1623.

[7]邢益阳.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9192.

[8]左小东,崔永安,秦叔逵,等.华蟾素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3):232235.

[9]沈倩.探讨华蟾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30863088.

[10]李爽,刘文天.DNA低甲基化与胃癌发病的关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9):698701.

[11]XuW,LuoH,ZhangY,etal.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fivemainactivebufadienolidesofChanSuinratplasmaby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J].JChromatogrBAnalytTechnolBiomedLifeSci,2007,859(2):157163.

[12]王鹂,吴军,李敏,等.华蟾毒精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2):717720.

[13]李景苏,蔡长春,成西霞.华蟾素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8):6465.

[14]StoilovLM,MullendersLH,DarroudiF,etal.AdaptiveresponsetoDNAandchromosomaldamageinducedbyXraysinhumanbloodlymphocytes[J].Mutagenesis,2007,22(2):117122.

[15]汪晓莺,汤伟,危晓莉.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2007,27(2):98100.

[16]YangZH,LiangYJ,GuoJW,etal.EffectsofChansuinjectionontransplantingtumormodelsS180inmiceandhumancoloncancerHT29innudemice.ZhonghuaWeiChangWaiKeZaZhi,2005,8(2):169171.

[17]ZhangJ,SunY,LiuJH,etal.MicrobialtransformationofthreebufadienolidesbyNocardiasp.andsomeinsightforthecytotoxic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J].BioorgMedChemLett,2007,17(22):60626065.

[18]李妍,王四旺,孙纪元,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蟾酥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3):112113.

[19]徐春波,温艳,闫美霞.蟾酥通痹软膏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6,28(11):15841587.

三黄软膏范文篇10

关键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案例一:姜某,男,35岁。

主诉:腰背部水疱伴灼热刺痛3天。

现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3天前腰背部皮肤灼热疼痛,不久出现水疱,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自觉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要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门诊。

检查:体温37.7℃,脉搏86次/分,血压120/80mmHg。右侧腰背部呈带状分布簇集性水疱,绿豆至黄豆大,疱周基底潮红,疱液混浊,水疱间皮肤正常。白细胞计数7。2×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

舌脉象:舌边尖红,苔薄黄略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0g薏苡仁15g牡丹皮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车前草10g茯苓15g甘草5g

外治:常规消毒,刺破疱疹、红升丹点涂。

4月24日二诊:服上方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水疱干燥结痂,局部红晕见少,疼痛、刺痒感减轻。继续上述治疗,继服上方5剂后,诸症消失。

主诉:左侧前胸臂灼热疼痛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左上肢及手部灼热疼痛伴成簇性丘疱疹,外院已给予阿昔洛韦片、板蓝根冲剂内服,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持续用药1周水疱消失,但局部灼热持续不消,疼痛难忍,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2002年9月26日前来我院皮肤科治疗。既住有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检查:体温36.8℃,血压130/90mmHg,被动体位.痛苦面容,心肺胸透未见异常。左侧胸壁第2、3肋间皮肤处可见呈带状分布的色素带,左上肢肘内侧及手部、手心处也可见呈带状样色素沉着斑,局部叩痛。未见水疱、丘疹。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66。3%,淋巴细胞33。7%。

舌脉象:舌质紫黯,苔薄黄,脉沉涩。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经络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5g赤芍10g桃仁10g橘络3g丝瓜络15g板蓝根15g甘草5g。

10月8日二诊:用药7剂,局部灼热缓解,但疼痛不减,并伴有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食减少,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弱,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正气本虚,湿热毒邪蕴结,伤阴耗气,患者体质难免有瘀多气少之嫌,实为气虚血滞证。原方加称星子树根60g、黄芪25g、鼠妇6g、地龙6g等益气化瘀通络之品,服药7剂后局部疼痛明显缓解。

案例三:任某,女,52岁。

主诉:左面枕部发疱后遗头痛10天。

现病史:约l0天前因“感冒”伴头痛,服“感冒通”后未见明显好转,继则左侧头面至同侧枕部发现红斑小疱,外院给予注射转移因子,阿昔洛韦及夫坦(喷昔洛韦乳膏)等内服外用药后,红斑小疱消退,但头痛未见减轻,两日后逐渐增重,痛至夜睡不能人眠,掣引性痛及同侧手臂,并有轻度的恶心感,间有视物昏花感。

检查:苦容,语言低沉。左侧头面可见到淡红色带状斑和色素沉着斑,局部叩之痛敏。

舌脉象:舌质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略数。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辨证:阳明热扰,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窍,行气止痛。

方药: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麝香(兑)0.3g生姜5片葱燕5个大枣5个臭牡丹25g称星子树根60g。

12月9日二诊:服药3剂,头痛已去大半,精神振奋,面带笑容应答。嘱余下二剂药服完,另处方:桃仁l0g、赤芍10g、黄芪15g、地龙10g、红花l0g、甘草6g、臭牡丹25g、称星子树根60g。

12月20日三诊:头已不痛,给予调理肝肾和益心脾之剂濡养之。

按语:蛇串疮又有“缠腰火丹”、“火带疮”等别名。《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本病为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这些发病部位及皮损的描述,相当于今之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例一是单纯性带状疱疹,例二是带状疱疹遗留的后遗神经痛,通归于湿热火毒为患,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法,一般疗效可佳,尤为其初发的簇集成群水疱常规消毒后,针刺一一将水疱挑破,外点用红升丹粉末,其止痛效果好,水疱干缩结痂快。但对老年患者由于正不胜邪,湿毒蕴结,常常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从而出现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上若泥于苦寒清解,常犯“虚虚”之戒,应重在辨证,施治随机。若证属阳虚寒凝,经络阻滞,治宜温阳活络、散寒通滞。方拟阳和汤加减;证属气虚血滞,久病络瘀,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素体不足,气虚邪恋,血行涩滞,终成气虚血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也可多从气血调理人手,发于头面部的主以通窍活血汤;发于胸胁部的主以复元活血汤;发于腰背部的主以膈下逐瘀汤;存各类主方的基础上.灵活的随证加减在于各家的变通。对于年老体弱者针对病证,又要兼顾其体质,血分药的应用中.切勿忘记黄芪类气分药的参与.气行血行,气力足.痞涩之血脉得以畅通,通则不痛矣。

在饮食卜给予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瓤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海鲜、公鸡、鲤鱼及刺激性的食物,并戒烟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