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2:03:38

弱化范文篇1

1.资本弱化的含义

资本弱化(又称资本隐藏、股份隐藏或收益抽取)是指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股权融资比重。

2.资本弱化的产生原因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性质可分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各国的税法普遍规定,权益资本以股息的形式获得的报酬,不能在税前所得额中扣除;支付给债务资本的利息,可以列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所得额中扣除。因而利息具有“税收挡板”效应,能降低企业的实际成本负担。利息和股息在税务上的处理不同使资本弱化成为避税手段。

3.资本弱化与税收

资本弱化作为跨国公司进行避税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东道国和投资国都有严重负面影响。

从东道国角度看,资本弱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致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借贷资本比例过高往往导致贷款公司出资不到位,或以收回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方式抽走出资;二是利益与责任不相称,贷款公司在获取高比例的债权收益的同时,却以低比例的股本承担着所有的经济及社会责任,借款公司正常利润减少甚至出现“零利润”和“负利润”现象;三是税收权益流失,东道国公司以偿还利息的方式将税前利润转移给贷款公司,降低利润,高比例的境外利息扣除,也减少了东道国公司的利润,损害了东道国应有的税收权益。

从投资国的角度看,由于各国对境外投资所得的征税及抵免规定有所不同,监管力度有限,且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设在避税港的关联公司进行投资或融资,资本弱化问题不仅易导致投资国的资金外流,而且会对其税收权益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现状

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借鉴国际惯例,新法及其实施条例专门规定了特别纳税调整条款,确立了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反避税制度。新法对资本弱化的管理未采用原来在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利息问题上的强调利息支付的正常交易原则,而是采用了安全港模式,这也是国际上实行资本弱化税制的多数国家所采用模式。

新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地都采取了资本弱化的限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关联方企业间借款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1.明确了利息扣除限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2.明确了企业利息扣除不受比例限制的特例。即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3.明确了对兼营不同业务的企业利息支出的要求。企业同时从事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否则“从低”适用税前扣除比例。

4.明确了超扣除限额利息的处理。企业自关联方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收入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今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资本弱化管理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

1.不得扣除利息支出。要依照公式: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计算。

2.关联债权投资的范围。包括关联方以各种形式提供担保的债权性投资,如关联方通过非关联方提供的背对背贷款(例如委托贷款等),以及由非关联方提供、但由关联方担保的债权性投资等。

3.企业权益性投资的范围。为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并且要求使用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而非市场公允价值。

4.关联债资比例。依照公式:关联债资比例=年度各月平均关联债权投资之和/年度各月平均权益投资之和计算。

5.利息支出的范围。包括直接或间接关联债权投资实际支付的利息、担保费、抵押费和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费用。

6.不得扣除利息如何在关联方之间分配。按照实际支付给各关联方利息占关联方利息总额的比例,在各关联方之间进行分配。

三、对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实施建议

1.注意和其他反避税措施的搭配和协调。实践表明,当前跨国公司为规避税收,在投资时往往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和避税港融资等多种手段交叉使用。因此,在制定涉及资本弱化的相关法规时必须统筹考虑,注意和其他反避税措施的搭配。当前不仅要加速建立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安排,而且要加快推广避税港融资申报制度和预约定价制度。此外,由于制定资本弱化法规的国家越多,国际重复征税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我国和相关国家也应当修订双边税收协定,使相互协商程序涵盖资本弱化法规,避免重复征税。

2.扩大并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跨国协调与合作,通过税收协定共同防止国际避(逃)税;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国际税收管理健康运行,胜任日益繁重的国际税收决策、立法、执法与司法管理。

3.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反资本弱化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它要求税务人员不仅应当扎实掌握财会知识,熟悉税收征管,还要对跨国公司的运作和经营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于国际贸易知识和外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对提高我国的反资本弱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洋.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涉外税务,2007,(5).

[2]龙军,屈幼姝,刘志安.防范资本弱化的税收安排:理论、实践及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07,(1).

弱化范文篇2

关键词:资本弱化固定比例法正常交易法公平

一、资本弱化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资本弱化就是指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远远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但如果投资者不是有意识的通过操纵债务和股权比例失调来追求一定税务利益的话,企业融资时尽量利用借贷融资,而较少利用股份融资这一现象不应成为各国税务当局关注的问题,也不会成为税法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当投资者是为了逃避其本应承担的税收负担,而有意识地过多选择负债筹资而非股本筹资时,这一现象才会为税务当局和税法学界所关注,因此税法学(特别是是国际税法学)是把资本弱化作为一种避税方式加以研究的。与税收学更多关注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研究如何提高税收经济活动效率相比,税法学更多的着眼于税收关系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税法学对资本弱化这一种避税方式进行研究主要是防止纳税人逃避其应承担的税负,维护国家作为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从法理上讲,资本弱化这种损害国家法定税收利益的行为显然是无效的,国家有权对其进行纠正,从而对受损害的国家税收利益进行救济。从这一角度出发,资本弱化是指公司投资者投资于公司的资本中,不恰当的提高负债比例从而相应的降低股本的比重,增加利息获得更多的税前扣除,以减少应纳所得税[2]。与之相对应,资本弱化税制可以定义为关于资本弱化的基本原则、方法、措施以及有关协调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的总称。

二、各国资本弱化税制的比较

(一)美国

作为世界上税收制度最复杂的国家,美国在1976年就制定了资本弱化税制(IRC第385条),1989年增加163条J条款后,使其更加完善。其基本内容包括:1、税收署可制定补充规定,以企业双方关系的实质为准,严格界定适用税法的关联企业;2、国内收入署有权对关联企业间往来款是债务还是投资的性质进行审查认定;3、按照债务与资本净值1.5;1的法定比率来核定,凡认定的债务总额与资产净额之比超过这一标准的即属资本弱化,其债务超额部分的利息支出便不予扣除,并要依法扣缴预提税。美国在《收入调和法案》中对资本弱化问题作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不符合规定的利息”。这里“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是指下述情况下美国公司向国外关联公司支付的利息:1、当国外关联公司得到这笔利息后由于该所得不属于与美国的生产经营有实际联系的所得,所以国外关联公司不必就该所得向美国政府缴纳所得税;2、根据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协定,该利息可以不缴或少缴美国的预提所得税。此外。“不符合规定的利息”还包括美国公司向美国的免税单位支付的利息。在此基础上,“不符合规定的利息”,还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美国公司的净利息费用超过了当年的利息扣除限额,这部分超额利息不能扣除,利息的扣除限额等于公司当年调整后应税所得的5O加上上一年结转下来的余额;2、公司在纳税年末的债务一股本比率超过1.5:1,在计算居民企业的债务股权比例时,与大多数国家针对单个非居民股东,债权和股权都是特定非居民股东对居民企业享有不同,美国并不要求接受股息分配的关联方必须是非居民。此外,美国税法还规定,如果非关联企业之间在相同或相似情况下不可能提供的贷款,而关联企业之间(要求股权控制在50以上)发生了这样的贷款,税务当局则应当认定该贷款为“非正常交易”,关联企业内部的贷款就应当视为股权,贷款利息不允许税前扣除[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资本弱化制度是同时采取了固定比例法和正常交易法,从而避免只采取一种方法带来的弊端,这也是各国资本弱化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英国.

作为崇尚判例的普通法系国家,英国没有制定专门的资本弱化条款。英国税务部门在确定资本弱化税务稽查对象时,并没有严格而确定的标准,主要采取正常交易法进行判断,不过债务股本比例超过1:1的企业通常会备受关注。英国国内税务局曾明确表示,在审查资本弱化问题时,主要是考察在公平独立的环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安排,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在检查中,英国国内税务局会从银行和无关联第三方角度来考虑被检查公司的情况,如会考虑英国公司普遍的债务水平,借款人所在产业特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以及资产状况,该企业的其他特殊因素,进而会确定如果没有关联关系是否能取得该项贷款,贷款是否符合市场利率水平,最后会确定其正常贷款规模和利息水平以及超额利息数额,这部分超额利息会被推定为股息分配,按照25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当然,在此之前要判断双方是否为关联公司,判断的标准是:1、提供贷款的公司对英国公司的贷款占该公司贷款总额的75以上;2、英国公司被一非居民公司持股75%以上,或者双方被另一非居民公司持股75以上;3、英国公司和国外关联公司同被另一英国公司持股75以上,但英国的借款公司其股权90或以上直接由一个英国公司所持有的除外。英国资本弱化规则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不区别对待居民和非居民关联企业,即给英国居民公司提供贷款的企业无论是在英国境内的公司,还是设在英国境外的公司,只要符合上述标准,都要受有关法规的限制。

(三)德国

德国资本弱化制度采取固定比例法,对按单个股东计算的负债股权比例超过1.5:1部分的利息不允许扣除,将被认定为股息按25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4]。与英国相同,德国资本弱化条款不区分居民公司与非居民公司,适用于所有企业,而且如果贷款人在借款公司拥有很大的股权(没有具体比例)或者与拥有借款公司大量股权的公司关系密切,税务当局就要加以特殊审查。但是德国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能证明贷款符合独立企业间的“正常交易原则”,即如果公司能够证明,超过固定比率的债务按相同条件可以从与公司无关联的第三者(即非股东)那里获得,或者通过典型银行交易方式获得,则其支付的利息不作为股息分配。可以从税前扣除。根据这一规定,负债和股权只包括可以分摊到股东的数量,股权包括已发行股本储备金前一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负债包括无息贷款和背对背贷款。

(四)日本

日本资本弱化条款的适用对象包括国内外资法人、外国法人在日本的分公司、内资法人(主要指从国外关联企业借款数额较大的法人)。日本对关联方关系的确定标准为:1、直接或间接持有国内法人已经发行的股票或股权总数的5O%以上(含5O9,5);2、非日本居民或者外国法人对该国内法人拥有全部或者部分实质性经营决策权;3、国内法人大部分经营活动或者所需大部分资金依赖于该非日本居民或该外国法人;4、国内法人经营是从该非日本居民或特定的外国企业借款或者得到担保。日本的资本弱化条款的最大特点在于同时规定了国外控股股东的债务股本比例和固定的法人债务股本比例两大标准,只有当这两个比例均超过3倍时,利息的扣除才受限制。因此,如果某企业的国外控股股东的债务股本比例达到3:1,只要日本企业总的付息债务(包括关联和非关联方负债)等于或者少于该企业在本营业年度资本净值的3倍,则其利息抵扣时就不受资本弱化条款的限制。日本税务当局允许还外资企业以其他类似日本外资企业的总债务和净资产的比率为参照物来取代3:1的债务资产比例,如果该企业采用可比比率法,则可比比率将取代上述比例中的3。但是参照的企业应符合:1、该企业从事类似的商业活动;2、按日本内阁法案中规定条款的计算,该企业的商业规和其他情况应该与这家外资企业相仿。此外,日本税法也规定了正常交易原则,即不允许外资企业或者外国法人在日本的分支机构向关联方以超过正常交易的市场利息率支付利息。而且外国法人在日本分支机构的债务利息支付行为也类似地受到资本弱化条款的限制。因此,该分支机构向国外控股股东支付的可列支的利息数量受到限制。但是对于外国银行在日分支机构向其总部进行支付债务利息行为有特殊规则加以处理。

三、资本弱化的危害及对我国的借鉴

(一)资本弱化的危害

受资本弱化危害最大的应屑接受跨国企业投资的国家,资本弱化增加了跨国企业的债务资本和利息,从而增加了公司税前扣除费用,减少该公司的应税所得,逃避了部分本应在该国缴纳的所得税,侵蚀了该国的税收收入,并影响了税收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资本弱化还扰乱了接受跨国投资国家的经济秩序,对该国的外汇收支平衡状况产生消极影响,由于转移利润可能造成公司投资亏损的假象,还可能造成该国投资环境差的假象。

对通过资本弱化避税的跨国企业来说,虽然少缴了部分所得税,但过分依靠负债筹资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高比例的负债资本导致跨国投资者在获取高比例的债权收益的同时,却以低比例的股本承担着经济及社会责任。跨国投资者通过资本弱化可以先行收回投资,只留下接受投资国家股东和企业承担风险,这对东道国股东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此外,如果公司的债务资本比重过大,公司账面上的经营业绩将不能如实反映其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时候甚至使公司看起来处于亏损状态,将容易导致公众及其他债权人失去信心,如果该公司为上市公司,有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作为世界上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跨国公司避税损失的税收收入达300亿元人民币,国际避税问题日益突出,但我国一直没有全面统一的反避税立法,有关避税港避税、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还有待建立完善,现有比较成熟的立法也仅限于转让定价和预约定价制度,部分已有法规还存在立法级别低、条款相对原则而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无法为有效打击各种避税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令人欣慰的是,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并已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反避税问题进行了专门规定,特别是在避免资本弱化和反避税地方面首次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规制各种避税行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强化税收调控作用,实现公平竞争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各国防范资本弱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固定比例法和正常交易法。固定比例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便于纳税人执行和税务当局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实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和税务纠纷,缺点在于弹性差、易僵化。正常交易法因其在具体应用时会考虑独立方之间类似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更接近公平交易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和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以及我国制定法的历史传统,固定比例法显然更为合适。可以采取从宽政策,将固定比率设为在3:1。至于金融机构,除了应满足相关金融法规规定的资本充足要求之外,我国税务当局也应当设定一个科学的固定比率,如lO:1,以应对入世后日益增多的外资和合资金融机构及随之可能产生的资本弱化避税问题。另外资本弱化规则的目的是避免居民企业的特定股东通过以贷款方式替代股权出资方式,虚增居民公司利息从而规避来源地国的税收管辖。所以我国的固定比率应以单个股东为对象来计算,以遵循“责任自负”原则。

弱化范文篇3

[关键词]资本弱化资本弱化税制

一、资本弱化内涵的界定

资本弱化又称资本隐藏或股份隐藏,是指企业和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其他目的,在融资和投资方式的选择上,降低权益资本的比重,提高债务资本的比重而造成的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超过一定限额的现象。根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解释,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由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构成。这两种资本在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方面有所差异,有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本构成有不同的要求。但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则,企业往往愿意采用债权投资,而相应减少权益性投资。首先,由于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而股东获得的收益即股息不能在税前扣除,选择借债融资的方式比权益融资的方式,从税收角度来说更有优势;其次,许多国家对非居民纳税人获得的利息征收预提所得税,而预提所得税税率通常比股息所对应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采用债权投资比采用股权投资的税收负担低。

二、资本弱化的表现形式及对国家税收权益的侵害

资本弱化的特点是企业注册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合理,注册资本太少,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对资本金的需求。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有:

1.关联公司间的不正常借款,这主要是指,子公司将自己当年实现的利润部分或完全不作为股息分配,而借给国外的母公司,并可以久借不还。或者在同一国内,由税率低的子公司向税率高的子公司借款。

2.总投资额中注册资源共享本与借入资源本的不正常比,这个主要表现在将法定资本的利息混为当期费用列支,但作为法定资本的投入,若以借款方式投入,其利息应作为资本支出,计入有关资本的原价,随折旧或摊销方式运作。

3.新创办的公司向其股东的的不正常借款,如果提供借款的股东在未能缴足本企业所需资本的前提下,就向本企业提供贷款,这就有可能成为逃避缴纳投资所在国所得税的一种手段。下表将对权益投资和债权投资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做出分析。假设某企业税前得润为100万元,设借款利息为20%,预提所得税率为10%,税后利润全部汇回母公司。

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在外国母公司对子公司100%控股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所承担的实际税负是不一样的。在股权投资情况下,不需要向外支付借款费用,无可抵扣项,就100万按25%的税率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为25%。在债权投资的情况下,子公司可以将在税前汇出的借款利息20万抵扣应纳税所得,就80万缴企业所得税,汇出的20万按10%缴纳预提所得税,其所承担的实际税负为22%,每一百万中债权投资为企业节省了3万元。因此,跨国集团更倾向于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而不是股权投资。这必将导致国家的税款流失,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国际上反资本弱化的税制设计

国际上关于资本弱化税制的规定主要有安全港规则和正常交易原则。安全港规则也称为固定债务与股本比例方法,即在税收上对债务资本与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进行限制。即如果公司债务对股本的比例在税法规定的固定比率之内,则债务的利息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相反,则超过固定比率部分的债务利息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并将超过的部分的债务利息支出视同股息征收所得税。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安全港规则作为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的标准,但是这一固定比率在国与国之间有所差异。经济合作组织规定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而美国和法国这一标准为1.5∶1。葡萄牙为2∶1,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则为3∶1,荷兰为6∶1。此外,各个国家对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税收处理也不太一样。

四、我国有关资本弱化税制的发展

1987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了《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投资总额有300万(含300万)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占投资总额的十分之七;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总投资额的二分之一,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至3000万(含3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二,其中投资总额在1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为了防止不合理的资金汇出损害我国的税收利益,在旧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因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55条规定,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其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的,当地税务机关可以参照正常利率进行调整。这类似于国际上通行的正常交易规则。但由于主观性太强而导致管理困难。我国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46条中有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就应税所得额时扣除。虽然这一安全港台的具体比例还未明确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比例将对企业资本结构有大的调整,对防范资本弱化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弱化范文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化,会计监督却没有得到同步有效的强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会计监督的弱化问题,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及各种会计造假等方面。有些单位为了局部的利益及个人利益,篡改账目、粉饰报表、包装业绩,使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也妨碍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一、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分析

(一)追求利益至上是产生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考核,一般都只看报表数字,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领导的个人主义、名利得失和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发生。受利益驱动,使得作为反映经济主体活动的会计核算失去监督,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诸如21世纪初,国内外资本市场接二连三地爆发了银广厦、安然、施乐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已经危及到市场经济建设,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据国家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大搞资金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此类会计舞弊案的发生,说明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以追求利益至上显现的消极因素。

(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助长了监督的弱化和失效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虽然已经颁布多年,但许多单位的领导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把这些法规制度当回事。据有关审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国有资产平均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新旧体制的转轨和产权变动过程中,部分经营管理者为谋取局部和个人利益,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核算国家资本金,低估或不估国有资产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大搞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财经纪律松弛,利用手中权力转移、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鉴于此类严重问题的发生,不能否认,除尚未建立的法律、法规制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财经法规、条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查出的问题,一般是限期纠正,许多问题甚至久拖不决,最后不了了之。违法违纪的直接责任人不能及时依法严肃处理,无疑助长了社会上这种不正之风的滋生漫延,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监督机制的相悖

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从宏观上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但某些条款缺乏可行性。如《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收支不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很强硬,也非常必要,但缺乏可行性。因为实际工作中,由于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和内审人员的升职和待遇,甚至是否能在本岗位工作都与单位领导息息相关。面对单位财务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若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又有可能受到主管领导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打击报复,被管理者监督管理者,如何监督?因此,现实中会计人员常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有些单位即使发生违法违纪事件时,特别是牵扯到领导同意的事,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和内审人员往往不敢向领导提出反对的意见,而是一味地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甚至帮忙弄虚作假,导致单位会计监督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监督弱化就不足为奇了。

(四)会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导致会计监督相互脱节

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原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会计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本单位会计人员往往看得见而管不着,或从自己利益考虑不想去管;财政和审计部门则管得着而看不到。再从监督管理环节上看,我国的会计监督往往一般注重事后监督,忽视事前、事中监督,因而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会计队伍逐渐壮大,但其中相当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现行会计法规、制度。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守法、不执法,个别会计人员甚至还为不法行为出歪点子,想办法,参与弄虚作假,违反财经法规,利用工作之便挪用、贪污公款,走上犯罪道路;二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我管制能力差,为了“切身利益”,惟命是从,一切按领导意图办事;三是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存在麻痹思想;四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有些甚至是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会计业务不精通,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使会计监督失去了可靠的基础。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缺乏可信度。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强化会计监督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要在有效的治理结构环境下,解决好以下问题:

1.必须在巩固和完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确定内部控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同时要根据新任务、新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细则,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及严格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领用、财务收支审批等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要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牵制。特别是对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实施稽核制度,组织定期、不定期或突击式的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的监督力度,增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现代高校不仅要求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要有强有力的独立的经济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监督或再控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促使高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达到内部控制规范化和自我约束的要求。

(二)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神圣职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因此,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造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触犯刑律的不法分子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营造会计监督工作的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三)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纪委领导曾提出“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深化制约机制、预防和制止违法、违纪和赤字的发生,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也可以试行会计委派制度”,这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几十个市县进行了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管理,大多为行政事业单位,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人事关系转到财政部门或会计管理局;二是间接管理,多为国有企业单位,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由企业单位提名和推荐,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考核后按规定程序任免。委派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行政事业单位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由财政部门或会计管理局发放。从各地实行会计人员委派试点工作的实践看,有以下几点好处:

1.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使会计监督权与厂长、经理生产经营管理权实现了分离和相互制约,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责,对于保证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遏制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实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人事、考核等权从各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敢于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将会计人员集中管理,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择优选用,给在职和不在职的会计人员增加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他们能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努力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会计队伍素质低下是困扰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人员水平高低,职业道德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及会计监督效力的发挥。会计造假,会计人员乃是第一行为人之一。因此,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必须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法制、道德观念以及诚信理念。首先,严格会计人员的聘任,聘用制度,不同层次的企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有严格的业务素质规定,如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要具有高等财会专业以上文化程度,并推行会计师负责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要具备助理会计师或相当级别以上职称。其次,要制定统一考核制度,把考核制度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结合起来,以增加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定期举行会计人员专业学习培训班并制定相应的考试制度,考试成绩要和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弱化范文篇5

近几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亚、欧、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例,近20年蔬菜进口逐年递增,1996年已达209.4万吨,其主要原因:

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保健型食品为主的时期,美国和欧洲各国迅速改变饮食结构,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变为以素食为主。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主要食品,将是绿色食品。

二是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田间作业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致使发达国家种菜的劳力不安心种菜,不少菜田荒芜,蔬菜生产严重弱化。另外,加入WTO后,各国将取消农产品补贴,实行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其结果必将促使各国按比较效益的原则重新安排农业生产,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必将减少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一些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谷,而让出生产成本高的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种类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例如去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是进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优势。江苏省出口蔬菜1991年为2.78吨,1995年达到4万吨,1998年提高到14万吨。出口成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江苏省蔬菜等农副产品年出口约为6亿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区,如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蔬菜出口规模更大,其创汇总额分别为江苏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着极大的出口潜力。

蔬菜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着3个反差:

1、进出口价格的反差。据有关资料介绍,1996年,山东莱阳县出口蔬菜12万吨,创汇1.5亿美元,平均每吨创汇1250美元;当年度日本进口中国的蔬菜达81.81万吨,价值1420亿日元,折每吨价格1509.3美元。而同期泰国出口优质2号大米到岸价每吨仅为325美元,出口蔬菜是进口大米价格的3.85倍至4.65倍。

弱化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弱化;内部审计;社会舆论监督;提升人员素质

目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急剧下降,逃税漏税的现象严重,随意填报发票,篡改收据等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体制不完善,会计法规不完善,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漏洞,而社会监督的缺乏也是一重大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所在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公正程度,恶性竞争使得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难以准确定位。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如下论述。

一、弱化原因

(一)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政府机关部门制度的不完善,使职责划分不清,同时由于各监督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门之间难以协调,政府部门没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职责不清,监督力度不够,不能预测会出现的问题,随着制定的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政府部门没有对违反法律制度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使监督工作逐渐弱化。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监督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虽然有相应的监督权力,却没有意识到内部机制完善,操作流程贯彻落实的重要性,内部缺乏信息沟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大多数缺少执行力,未能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广泛的执行下去,各职能部门不重责任只重权利,没有为企业的远大利益着想,互相推卸责任,使得企业单位内部制约不够,在进行监督时执行力度因而大打折扣。

(三)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社会监督的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注册会计师的机构逐渐随着社会经济利益的发展而增多,由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机构为了业务上的利益,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不断发展,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互相竞价招揽客户,因而使从业的会计人员在能力上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胜任相应的工作。上述原因给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各企业单位的利益发展及改革进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上的稳定发展,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得以正常运行,同时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强化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建议和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规

完善企业的会计法规和强化内部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会计法规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遗漏应该抓紧修补,力求财会制度划分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使财会人员有法可依,目标明确。奖惩力度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在实践中不断修整其中的不足,加强控制,根据企业的需要,最终找到合适的方法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加强国家监督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会计制度中所出现的问题予以重视,明确责任,抓紧时间修补改正,在制度法规上条款明确,建立完善的核算、记账等基础性管理制度。使会计制度实际操作性强,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还要强化会计监督工作。建立反馈机制,把握监督的主动权,还应对相关刑法、公司法等进行修整,避免漏洞。各个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管理,严查编造、篡改等弄虚作假行为。使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此外,各个部门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监管部门提前做好预防。把责任明确分给个人,杜绝责任的推诿,以防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没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局面。税务监督作为政府对会计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把财务会计资料作为监督的最基本内容。因此,只要税务监督的工作做到位,违法违纪等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力度,纠错防弊,使经济管理得到提高,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企业为了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性,有效地协调经营活动,在财产的安全方面做好工作,内部环境的质量尤为重要,拥有一个优越的内部环境可使会计监督职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提高会计监督职方面,必须明确会计职责,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严谨,从而更好地加强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也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保证。

(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必要工作。要从根本上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弱化问题,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要对会计职业的道德观念方面进行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使会计队伍成为高素质的从业人才。因为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企业的诚信度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了企业的直接利益,所以作为企业中的领导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观念的强化,使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下真正做到履行其职责。讲诚信、说真话。也使会计这一职业受到社会的信任,有了基本的保障从而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保证了信息的质量,没有了徇私舞弊,企业的经济利益才得到保障。

(五)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的监督,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气氛也是重要的监督策略。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对会计从业领域的违纪行为,贪污腐败等现象公开揭露,使违法违纪分子逃不过广大群众的眼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建立联系,设置通报制度,采用网络、广播、新闻报道等方式反映违法乱纪行为,在态度上注意语言和情感的艺术,使被批评的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心悦诚服地接受,达到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三、总结

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拓展和多元化,新的问题会不断产生,会计工作的监督弱化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对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剖析。为了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国家政府部门监督与社会监督也必不可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调整,从各个监督层面改善措施,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

作者:吕继红 单位:连云港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丽梅.论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弱化范文篇7

【关键词】资本弱化关联方企业所得税法

一、资本弱化对税收的影响

1.资本弱化的含义

资本弱化(又称资本隐藏、股份隐藏或收益抽取)是指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融资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股权融资比重。

2.资本弱化的产生原因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性质可分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各国的税法普遍规定,权益资本以股息的形式获得的报酬,不能在税前所得额中扣除;支付给债务资本的利息,可以列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所得额中扣除。因而利息具有“税收挡板”效应,能降低企业的实际成本负担。利息和股息在税务上的处理不同使资本弱化成为避税手段。

3.资本弱化与税收

资本弱化作为跨国公司进行避税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东道国和投资国都有严重负面影响。

从东道国角度看,资本弱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致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借贷资本比例过高往往导致贷款公司出资不到位,或以收回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方式抽走出资;二是利益与责任不相称,贷款公司在获取高比例的债权收益的同时,却以低比例的股本承担着所有的经济及社会责任,借款公司正常利润减少甚至出现“零利润”和“负利润”现象;三是税收权益流失,东道国公司以偿还利息的方式将税前利润转移给贷款公司,降低利润,高比例的境外利息扣除,也减少了东道国公司的利润,损害了东道国应有的税收权益。

从投资国的角度看,由于各国对境外投资所得的征税及抵免规定有所不同,监管力度有限,且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设在避税港的关联公司进行投资或融资,资本弱化问题不仅易导致投资国的资金外流,而且会对其税收权益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现状

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借鉴国际惯例,新法及其实施条例专门规定了特别纳税调整条款,确立了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反避税制度。新法对资本弱化的管理未采用原来在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利息问题上的强调利息支付的正常交易原则,而是采用了安全港模式,这也是国际上实行资本弱化税制的多数国家所采用模式。

新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地都采取了资本弱化的限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关联方企业间借款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1.明确了利息扣除限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2.明确了企业利息扣除不受比例限制的特例。即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3.明确了对兼营不同业务的企业利息支出的要求。企业同时从事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否则“从低”适用税前扣除比例。

4.明确了超扣除限额利息的处理。企业自关联方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收入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今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资本弱化管理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

1.不得扣除利息支出。要依照公式: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计算。

2.关联债权投资的范围。包括关联方以各种形式提供担保的债权性投资,如关联方通过非关联方提供的背对背贷款(例如委托贷款等),以及由非关联方提供、但由关联方担保的债权性投资等。

3.企业权益性投资的范围。为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并且要求使用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而非市场公允价值。

4.关联债资比例。依照公式:关联债资比例=年度各月平均关联债权投资之和/年度各月平均权益投资之和计算。

5.利息支出的范围。包括直接或间接关联债权投资实际支付的利息、担保费、抵押费和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费用。

6.不得扣除利息如何在关联方之间分配。按照实际支付给各关联方利息占关联方利息总额的比例,在各关联方之间进行分配。

三、对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的实施建议

1.注意和其他反避税措施的搭配和协调。实践表明,当前跨国公司为规避税收,在投资时往往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和避税港融资等多种手段交叉使用。因此,在制定涉及资本弱化的相关法规时必须统筹考虑,注意和其他反避税措施的搭配。当前不仅要加速建立我国的资本弱化税制安排,而且要加快推广避税港融资申报制度和预约定价制度。此外,由于制定资本弱化法规的国家越多,国际重复征税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我国和相关国家也应当修订双边税收协定,使相互协商程序涵盖资本弱化法规,避免重复征税。

2.扩大并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跨国协调与合作,通过税收协定共同防止国际避(逃)税;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国际税收管理健康运行,胜任日益繁重的国际税收决策、立法、执法与司法管理。

3.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反资本弱化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它要求税务人员不仅应当扎实掌握财会知识,熟悉税收征管,还要对跨国公司的运作和经营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于国际贸易知识和外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对提高我国的反资本弱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洋.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涉外税务,2007,(5).

[2]龙军,屈幼姝,刘志安.防范资本弱化的税收安排:理论、实践及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07,(1).

弱化范文篇8

在自己管辖的公司里,领导想凸现自己的个性,展现独特的领导才华和非凡的经营结果,赢得更多追随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个真正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某个人的强势。因此,领导必须学会弱化自己。

领导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弱治”呢?依我看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隐藏自己。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超越现在的成功;而超越已有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超越自己的过去。如果,以前是一个手脚不停的“劳碌命”的话,那么,今后至少要改变这种手脚不停的状态,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让人愉快、高效并且愿意创新的工作环境。有位著名企业家曾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当企业处在幼稚起步期,公司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总经理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形体,总经理应该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唯求组织的强大。”

懒得做事。自己懒,是为了让他人勤。管理本身不就是让他人来做事的学问吗?在《戴尔战略》一书中,戴尔写道:“年年末,我已无法一手掌控全公司了。许多大顾客需要我花时间相处;许多管理会议我想参加;我也想多做演讲,与大家分享;我还想多和员工接触,来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并能适时提供我的看法和协助,以求公司所有部门的进步和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成长发展,维持均衡的生活,与我刚成立而快速成长的小家庭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我在过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授权。”“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权力;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发展,而非个人权力的扩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高明的领导弱化自己的本意,在于能够有效影响他人自觉去做好本来就该做好,甚至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避免把他人当作手中的“抹桌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放在一边;摒弃在授权过程中出现明授暗不授,小授大不授,易授难不授的愚蠢做法;真正能够使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抽出身来,集中精力于原本就该自己做的事。公司越是发展,业务越是复杂,领导越是要弱化自己,越是要看到自己在整体组织运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力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强调分工合作。我原来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自己明白了,是权力太集中,所以痛下决心,大胆放权。”赫赫有名的中国大富豪刘永行先生在接受记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放权之后,我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因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企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国别,面临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不学习,是马上就会被淘汰的!”

勤在要事。应该弱的地方要弱,应该强的地方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做。譬如:正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键员工的培养和重用;组织运行的高效,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育等方面,一定要表现出只有领袖人物才具有的强势!

弱化范文篇9

(一)虚假信息

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虚假处理,进而从中找到一定的利益。该行为直接导致信息问题失真,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税款逃避

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的财税检查当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而这种问题的发生正是由于企业会计监督的弱化以及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缺陷而导致的。

(三)执行力较弱

现如今,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因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缺乏一定的监督规范和要求,导致企业相关的会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并且执行力度相当薄弱。

二、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缺乏会计监督法律的约束力

会计领域内,我国法律监督职能模糊,缺乏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等相应地权限,另外,因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督结构处于混乱状态。加强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力,极大程度上提高经营管理机制,此外,因《会计法》的相应配套法规中缺乏对会计监督权力和职责的相应规定,极大程度上弱化企业会计力量的监督和弱化。

(二)因会计定位问题而造成的局限

基于会计地位而言,会计主要是通过记录形成的会计信息,反应出的是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相应地利益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基于会计身份而言,会计隶属于企业下属部门,企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任用、选拔、晋级主要是由企业领导所决定,对于领导而言,他们更多的关心的是企业的利益。针对论述而言,当企业和个人、国家利益不相一致时,为局部利益会计人员很难始终如一的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三)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直接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复杂性。早期的会计工作者都是没有怎么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的,基本上都是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自己慢慢摸索出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半路出家兼任的。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各行业之间相互开始渗透,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会计人员就开始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更加专业化和信息化的需求,会计从业人员从整体上呈现出专业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的问题。

三、避免会计监督弱化的策略

(一)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制建设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及时修补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尽快修补会计制度中出现的漏洞。此后,在保证财政法规条块分明的基础上,对界限进行清楚的划分。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促使各级会计监督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转变,并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强化相应地监督职能。

(二)明确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企业中,只有重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才可能做到严以律己,才可能认真遵循会计的法律法规,不至于私自授意,强令会计人员作为所欲为之事。可以说,只有正确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才有利于经济宏观发展政策,才能够有效地维护企业公众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首先,企业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并且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意识,站在相对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双方利益。另外,会计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消解技术问题引起的财务失真。此外,企业加快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积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企业应当提高会计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采用相对科学方法分析掌握会计信息,找出问题解决办法,进而保障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企业管窥监督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内容。当今,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出现不少问题,针对此,找出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分析,能够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企业会计监督问题,进而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顺利开展。

作者:杨雁 单位:国网河北高碑店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耀斌.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3(6).

[2]王永梅.企业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浅议[J],西部资源,2012(6).

弱化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弱化;内部审计;社会舆论监督;提升人员素质

目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急剧下降,逃税漏税的现象严重,随意填报发票,篡改收据等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体制不完善,会计法规不完善,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漏洞,而社会监督的缺乏也是一重大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所在机构的从业人员的公正程度,恶性竞争使得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难以准确定位。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如下论述。

一、弱化原因

(一)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政府机关部门制度的不完善,使职责划分不清,同时由于各监督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门之间难以协调,政府部门没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职责不清,监督力度不够,不能预测会出现的问题,随着制定的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政府部门没有对违反法律制度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使监督工作逐渐弱化。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监督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虽然有相应的监督权力,却没有意识到内部机制完善,操作流程贯彻落实的重要性,内部缺乏信息沟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大多数缺少执行力,未能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广泛的执行下去,各职能部门不重责任只重权利,没有为企业的远大利益着想,互相推卸责任,使得企业单位内部制约不够,在进行监督时执行力度因而大打折扣。

(三)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社会监督的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注册会计师的机构逐渐随着社会经济利益的发展而增多,由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机构为了业务上的利益,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不断发展,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互相竞价招揽客户,因而使从业的会计人员在能力上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胜任相应的工作。上述原因给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各企业单位的利益发展及改革进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上的稳定发展,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得以正常运行,同时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强化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建议和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规

完善企业的会计法规和强化内部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会计法规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遗漏应该抓紧修补,力求财会制度划分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使财会人员有法可依,目标明确。奖惩力度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在实践中不断修整其中的不足,加强控制,根据企业的需要,最终找到合适的方法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加强国家监督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会计制度中所出现的问题予以重视,明确责任,抓紧时间修补改正,在制度法规上条款明确,建立完善的核算、记账等基础性管理制度。使会计制度实际操作性强,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还要强化会计监督工作。建立反馈机制,把握监督的主动权,还应对相关刑法、公司法等进行修整,避免漏洞。各个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管理,严查编造、篡改等弄虚作假行为。使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此外,各个部门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监管部门提前做好预防。把责任明确分给个人,杜绝责任的推诿,以防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没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局面。税务监督作为政府对会计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把财务会计资料作为监督的最基本内容。因此,只要税务监督的工作做到位,违法违纪等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力度,纠错防弊,使经济管理得到提高,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企业为了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性,有效地协调经营活动,在财产的安全方面做好工作,内部环境的质量尤为重要,拥有一个优越的内部环境可使会计监督职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提高会计监督职方面,必须明确会计职责,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严谨,从而更好地加强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也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保证。

(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必要工作。要从根本上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弱化问题,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要对会计职业的道德观念方面进行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使会计队伍成为高素质的从业人才。因为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企业的诚信度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了企业的直接利益,所以作为企业中的领导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观念的强化,使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下真正做到履行其职责。讲诚信、说真话。也使会计这一职业受到社会的信任,有了基本的保障从而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保证了信息的质量,没有了徇私舞弊,企业的经济利益才得到保障。

(五)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的监督,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气氛也是重要的监督策略。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对会计从业领域的违纪行为,贪污腐败等现象公开揭露,使违法违纪分子逃不过广大群众的眼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新闻媒体等相关单位建立联系,设置通报制度,采用网络、广播、新闻报道等方式反映违法乱纪行为,在态度上注意语言和情感的艺术,使被批评的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心悦诚服地接受,达到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三、总结

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拓展和多元化,新的问题会不断产生,会计工作的监督弱化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对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剖析。为了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国家政府部门监督与社会监督也必不可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调整,从各个监督层面改善措施,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梅.论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周利娟.企业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及相应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