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6:39:29

人代范文篇1

现在,我代表安陵镇政府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安陵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五年,是改期开放实现突破性民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产的五年。全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小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安陵,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管干,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民展。

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五年来,我们按照巩固一产、提高二产、发展三产的工作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比2002年增长58%;财政收完成344万元,比2002年增长46%;税收收入完成128万元,比2002年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4800万元,比2002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正4316元,比2002年增长60%;综合考核位次连年前移。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背后突破。

工业是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实现经济快发展,建设经济强镇,关键在工业,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抓小引大,土洋并举,膨胀规模,扩大总量”的工业发展思路突出对外开放,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工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积聚。2002年来新上投资100万元恒鑫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一家,2005年我们访企业协调用地10亩,追加投资12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2005年新上投资200万元的上海红嘴欧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新上投资150万元的古城工艺美术厂一家,投资200万元的农业生产专用肥厂一家。2006年新上投资300万元的希利乐矿冶设备有限公司一家,新上投资200万元的达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一家,新上投资150万元的翔宇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一家。目前大部分企业运行良好。同时,投资200万元的辉煌铸造有限公司和投资1000万元的隆立密封科技有限公司相继落户安陵,目前两家企业正在谋化筹建和购进设备。另外,全镇其他投资较小的企业如面粉厂、塑料颗粒厂已增加到20多家,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必须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年来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一是因地制宜大力调优粮、棉、油种植结构,优质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生产质量明显改观,我镇全部耕地实现了方田林网化,林地面积实现了起万亩的突破,2006年顺利通过了市县绿化达标乡镇验收,为达到农民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有机结合,我们生后几次组织镇村干部到县内外参观学习林间种植经验,积极引导了人们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三是果品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我们以华口、玉泉、马辛等几个果品生产基地为龙头,副射周边村庄发展果品生产,果品树面积扩大到了6000亩,果品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四是大力扶持畜牧业。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协调场地、资金提供技术、饮料防疫、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畜牧业快速发展壮大。我镇现拥有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24个,存栏20头以上的养牛场2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10个,养殖户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五是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全镇现拥有以安陵油棉厂为龙关的棉花加工基地以华口、玉泉庄为中心的果品生产销售基地,以安南村为主的苗木花卉繁肓基地,以古城、刘庄、双楼为中心的畜牧养殖基地,以第五翔宇面粉厂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计五个基地,产业化格局步伐明显加快。六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来,群众自筹资金万元,新打深机井68眼,浅井42眼,安装防渗管道3.2万米,改善水浇地面积38000亩。镇政府争取国家土地近百万元,帮助闫辛、前张、王沙窝等十个村打深机26眼,安装防渗管道1.8米。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对26个村的深井、浅井实现了咸淡混浇。七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先后组织了3200名青壮年劳动力接受电子、针织、焊接等培训,已有2900个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八是道路交通日趋完善。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投资180万元完成了38个村的村村通油面公路工程,总里和16公里,投资220万元全长10公里的安陵辖区党良路顺利通车,投资240万元完成了20公里的小康路维修造面工程。投资120万元对镇区几条主要街道进行维修改造、绿化美化,提升了镇区形象。九是扎实做好文明生态村建设,打造美好家园。镇政府对搞创建村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先后完成了前村、后村、马辛、古城、王沙窝等13个村文明生态创建工作,13个村共投资120万元,按照上级“两室”建设及“六化”标准完成创建任务。十是配合广电局搞好有线电视的进村入户工程,各种主线架设工程正完工。

完善配套,创优环境搞好小城镇建设。

镇政府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镇区“三横三纵”城建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对景安大街镇区段、政府院后与西路、油棉厂后身与西路、三条与西路及西外环路、镇区中心南此路,赵安路镇区段三条南此路进一步维修建设。同时完成了景安大街的花砖铺设,绿化美化工程,铺设花砖2000平米,种植龙爪槐500株。另外为改变镇区脏、乱、差的状况,解决三八安陵大集交通睹塞问题,我们对集贸市场进行了调整规划,并成立了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加大市场管理及环境治理力度,实现了镇区美化、净化、亮化。

社会工业统筹发展,和谐安那个建设全面推进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五年来,始终坚持以为为本,大力实施民必工程,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投资160万元完成了16所小学的合校并点,建成了6所高标准的联小;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前村、安陵两所中学的合并,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教职工宿办室,用房66间,总计2100米2;完善了教学配套设施、新上多媒体教学和工能教育网、多渠道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顺利通过了省“两基”验收,巩固了“双基”成果。二是加强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顺利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全镇参合农民达到18000人,参合率达到80%,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的问题。三是扎实搞好农村弱势群众求助工作。逐步健全完善农村五保对象及特困家庭救助,认真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协调资金解决了物困学生入学难问题,四是落实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几年业,认真按照上级政策扎实推进“一减三补”工作,我们依据政策,规范程序资金全部发放到户,没有截留一分钱,群众非常满意。五是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紧紧围绕全市、全县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四个不动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多措并举控制人口,强化征费促统一,单项工作抓规范,创新机制上台阶,全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服很大程度的提高,计划生育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扎实开展了“民心工程”免费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增强了育龄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完善了利益导向机制,积极落实了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计生家庭优党政策。育龄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六是加大社会法与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安陵”活动从制定计划,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入手,认真抓好基层平安创建工作,通过“四五”普法,加强农民法制教育,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水平和法律意识。镇村两级协调联动,深入开展,治安“严打”整治工作,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惩治邪恶势力,取缔“”“传福音”等非法组织,打击各种犯罪现象,净化了社会风气,确保了社会稳定。加大日常矛盾的纠纷排查力度变上访为下访,发现苗头隐患及时处理,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人二矛盾问题等,五年来全镇没有出现重大集体上访事件。七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步健全和完善了责任追究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效地防范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能力得到加强。

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驾驶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五年业,我们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冈、党纪教育落实党冈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起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上许多有益的启示,我闪深深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佤,必须始终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工业立镇”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改期开放加快体制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大部署。结合全镇实际,狠抓落实的结局。是各位代表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与时俱进、所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赂全镇人民、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安陵发展的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是:一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立镇的支撑项目较少。二是农业科技含量较低,特色农业种植少,资源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合。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强镇的龙头加工企业少。四是全镇干群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就政府而言,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招商引资的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成绩,改进工作,以更加昂扬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的更好。绝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愿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工作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和谐安陵的重要时期。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竞争形势,我们必须高站位,创新思维攻坚查难,谋求跨越发展。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中心,吹响“创新实干、跨越发展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农业强镇、商贸兴镇三大主体战略,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新质量和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和谐安陵镇建设,为高度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主要奋斗目标是:在效益提高、结构改善、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6%0以内。

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牵动全局的五大重点工作:

1、大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竟争力。

牢固树立“工业立镇的思想,增大投入,大上项目,多上项目。一是完善政策,创优环境。靠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奖励办法调动人们谋划项目的积极性,靠更优美的城镇形象和工业小区建设,筑巢引凤。二是主动出机,全面发动,加大招商引资度,创新招商方式,让外商了解安陵,认识安陵,鼓励动员在外能人志士回家乡投资办厂。三是培育扶持现有企业搞好规模膨胀,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努力抓好在建项目建设,早日达产达效。

2、大力实施“农业强镇”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棉、油,状大林果上,做强畜牧业的基础上,培育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农业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依托优质、高效、特色三大优势,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继续推进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继续落实好农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大力实施“商贸兴镇”战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按照“开发商贸市场,活跃商品流通,繁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一是围绕镇区西外环路规划商贸城,吸纳不同行业的生产服务业,生服务业集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聚。二是搞活全镇现有的安陵、前村、双楼、前张、四信集贸市场,强化与周边城镇的物业流通,努力打造县城东部区域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文化流于一体的知名城镇。

4、加快社会各项工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安陵。

一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巩固提高“两个成果”,加快基础教育,改发展步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学校教学秩序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二是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明奖惩,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走在全县前列。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以农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要内容,积极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加强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和健康教育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完成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实现新突破。

5、加强政府机关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

要按照“高效、规范、务实、廉洁”的要求,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抓好三个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按照培养新时期“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的干部要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紧迫性、系统性,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增强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打破常规,冲破常态,在率先中领先,在争强中当强。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二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要以全方位、多角度为群众搞好服务为导向,以谋求快发展、大发展为目标,变行政指令为行政指导,心为民想,利为民谋,权为民用。三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要转变工作方式,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要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要进一步增强合力。围绕政府整体职能,促使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令行禁止、行政高效。实现政府最优整体效能。

三、关于二00七年政府工作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安陵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经济强镇建设至关重要。按照年初镇党委扩大会会议制定的二00七年工作计划要求,建设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建议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招商引资、谋上项目,推进“以工立镇”战略。

对已建成的恒鑫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希利尔矿冶设备有限公司、达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企业搞好扶持,帮促搞好规模膨胀及必要的技术改造。对在建的辉煌铸造有限公司、隆立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搞好场地、资金、用工协调服务,帮促这两家企业早日达产达效,进一步联系谋划企业项目,争取年底前新上投资超500万元企业1家,超100万元企业3家。

二、突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夯实家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电配套,开发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强粮、棉、林、果四大产业。

3、突出方田林网建设,全年完成6万株植树任务。

4、帮促现有养殖大户优化管理、扩大规模,培育新的养殖大户。

5、培育新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三、落实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粮食直补资金不折不扣的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四、扎实做好财税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坚持从制度上堵漏增收,提高税收质量,发挥三级护税组织作用。坚决打击偷税、逃税、搞税作为。

五、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各项人口指标圆满实现。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创优,人口与计生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六、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守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加大对废弃地、闲散地的开发整治力度,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

七、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认真搞好“五五”普法,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认真排查各种矛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政治安定。

八、下大力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生态创建活动。抓好政务公开和民主议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九、认真做好农村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人代范文篇2

今天,我们迎来了乡第17届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的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乡党委、人大、政府,向来自全乡各条战线的代表以及亲临会议指导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各位代表,明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为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关键之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时刻把握“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创新工作、促进发展”的大局,按照“特色种植立乡,规模养殖强乡,劳务开发富乡、环境整治靓乡”的发展思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重要的一年,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因此,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并审议政府和人大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今后的目标任务,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开拓创新、搞好灾后重建,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同时补选出新乡长。

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加快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发展机遇与现实困难同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发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长安精神,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不断更新观念,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代范文篇3

劳动教养制度始于1957年反右这一特殊时期,现今的依据是1982年国务院转发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至今为止,实施了近50年。人民代表的呼声终于引起了立法高层的注意,用以取代劳动教养制度的新的“矫治措施”即将出台,如果这个“立法规划”能促成现行劳教制度的废止,则是将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报道此事的媒体评价它“对于处理轻微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固然不错。但是它在发挥这些作用时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这是一项极其腐朽的制度。

先来看所谓“处理轻微违法行为”的作用。如果是处理轻微违法行为,当用轻微的处罚措施,那么劳动教养是否是轻微的呢?劳动教养,是对那些不够刑事处罚或不需要刑事处罚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违法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最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名为“教养”,但因其完全剥夺人身自由、在劳教场所内强制关押,与刑罚措施在惩罚的严厉性上无异。其期限是1至3年,必要时可延长一年,可以长达4年。在内容上它与在监狱服刑并无差别,其对被劳教人员人身自由剥夺的程度和期限,甚至比刑罚中的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只需监外执行)、拘役(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短期有期徒刑(6个月以上3年以下)还要严厉。用这样的手段处理轻微违法行为,实为酷刑,违背了刑法和行政处罚法中的比例原则,严重侵犯人权。

另外,劳动教养在实体依据上也为宪法法律所不容。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作为宪法性文件的《立法法》第8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劳动教养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措施,并不存在真正的“法律”渊源,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从性质上来说属于部门行政规章,未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规章无权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措施,而且劳动教养也不是《行政处罚法》明文规定的处罚种类。劳动教养制度缺乏法律依据。它在处理违法上发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践踏法治、违背宪法的消极作用。

再来看所谓“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劳动教养的决定程序来看,公安机关是事实上的审批机关,同时劳动教养的调查和申请者,在公安机关与被劳教人员之间,缺乏一个居中裁判者,不需法院裁判,不需检察监督,当事人没有提出回避和请律师辩护的权利,公安机关便可通过内部报批程序就可以将被劳教人员送往劳教所。因此,劳动教养程序违背了公开、中立、独立的正当程序要求,还可能滋生公安机关在劳教决定过程中的腐败。

国家有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与责任这当然不错,但是,国家在维护秩序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其使用的手段可能侵犯公民权利,以公民权利为代价的秩序,其背后则是人民的忍受和牺牲。一个社会从来都不是以这样的秩序为目的的,否则,某些黑社会的“绿林规则”也可在一定的意义上“维护社会秩序”,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违背正当程序要求的所谓秩序,人民是不需要的,民主与法治的国家也是不能容忍的。

什么是正当程序?美国学者、《人民的权利》一书的作者麦文·尤诺夫斯基(MelvinUrofsky)指出:正当程序是“指每个被告人,无论受到何种指控,都有权经过一定的程序,确保他/她最终得到公正的、根据法律进行的、公开的、让公众对这个制度的公正性感到放心的审判。”(MelvinUrofsky,《人民的权利》,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rop/roppage.htm.)费利克斯·法兰克富特(FelixFrankfurter)大法官曾说:“美国的自由史在相当不小的程度上是程序史。”总之,“任何州也不得未经法律正当程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在美国这样一个没有单向性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国家,会不会因为审判程序的繁琐和复杂让有一些违法犯罪的人得以逍遥法外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我们为坚持正当程序的制度所付的代价之一。偶尔会有一个罪犯逃出法网,但我们的目的是确保不让任何无辜的人误受惩罚。这个制度不是尽善尽美,但它的确以理想为准则。要保护人民的权利,民主国家中的正当程序就不能是一句空话。”(MelvinUrofsky,《人民的权利》。)在民主法治社会,处理违法、维护秩序永远不能作为排斥人民程序权利的理由。

人代范文篇4

今天,我们迎来了乡第17届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的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乡党委、人大、政府,向来自全乡各条战线的代表以及亲临会议指导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各位代表,明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为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关键之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时刻把握“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创新工作、促进发展”的大局,按照“特色种植立乡,规模养殖强乡,劳务开发富乡、环境整治靓乡”的发展思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重要的一年,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因此,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并审议政府和人大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今后的目标任务,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开拓创新、搞好灾后重建,为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同时补选出新乡长。

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加快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发展机遇与现实困难同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发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长安精神,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不断更新观念,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代范文篇5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五年,也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铸就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紧扣试验区“三大主题”,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煤电工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和项目带动为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知难而进,战胜了百年不遇的雪凝、干旱等自然灾害,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3亿元,为2005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年均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年均增长26.9%,三次产业比重为15.3:54:30.7。财政总收入实现12.0999亿元,为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61亿元,为2005年的5.1倍,年均增长38.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亿元,为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亿元,为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829元,为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为2005年的1.67倍,年均增长10.8%,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年粮食总产量达27.28万吨。全面实施“4个30万亩”农业产业化工程,五年来共完成茶叶种植10.32万亩,荣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称号;种植蔬菜145.6万亩,种植特色经果林9.8万亩,种植牧草10.1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1.88万口。畜牧养殖业平稳发展,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1.97万头(匹)、生猪存栏26.19万头,羊存栏4.6万只,肉类总产量2.91万吨,比“十五”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五年来,完成石漠化治理8.37万亩,植树造林22.0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4.21%提高到现在的40.2%,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4.34万人下降到年的17.01万人,净减少7.33万人。

(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县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煤矿,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8.86亿元,年均增长18.23%;煤炭产量达858万吨,年均增长11.1%;发电量达115.7亿千瓦时;水泥产量达8.8万吨。启动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40.9亿元,到位资金19.68亿元;近三年来累计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2个,签约资金71.6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9.67亿元,年均增长54%。

(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厦蓉高速织金至段和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境内段及织纳铁路已举行开工仪式。新建公路220条2164.2公里,改造公路7条201公里,新建水运码头15个,通车里程达4712公里。全县24个乡镇通油路,全面实现100%的村通公路,比2005年提高34.6个百分点。新增灌溉面积11.07万亩,解决农村44.13万人和5.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大坪箐水库工程建设;完成吊水岩水库、小湖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金蟾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红旗灌区配套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坪山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投资14.79亿元实施新城区路网建设、旧城区道路改造、城镇供水、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小城镇建设、廉租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2%,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完成电厂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项目;加强了饮用水源吊水岩水库和过狮河的保护力度,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各项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地区目标之内。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区电网改造,通讯等设施不断改善,通讯质量不断提高。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共投入教育经费14.6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9.67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项目工程,新增校舍面积96556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办学条件,“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加大中小学教师的配备及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增小学教师1558人、初中教师504人、高中教师85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和99.9%;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52%,比2005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99.95%,比2005年提高2.23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50.06%,比2005年提高13.23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巩固率为85.05%、升学率为78%,高考文科上线率达98.54%、理科96.63%。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力度,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年来共投入卫生事业经费3.5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0.92亿元,完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和门诊综合楼建设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扩建县妇幼保健院800平方米,改扩建2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6万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377个,建设业务用房面积2.26万平方米;完成地氟病防治项目改炉改灶17万户。基层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达到76.13万人,比2005年净增30.8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2.57%,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效果。新建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3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4.59万户农村群众看上了电视;实施88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县城网络数字电视和两个乡镇网络数字电视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入户率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培育扶持文化精品,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乡村旅游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始终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五年来共投入计生工作经费5139.96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3705.2万元。人口计生工作获得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称号,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5‰,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逐渐提高,人口出生率、多孩率有所下降。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0.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率100%,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达到0.85万人、1.83万人、0.97万人、1.66万人、1.83万人。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伤残军人和参保职工的医疗服务工作。加大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前全县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85人,五年来共发放低保金1552.27万元;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1.71万人,2007年实施以来共发放低保金21722.09万元,保障水平较“十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全面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新建农村敬老院25所,投入危房改造资金2101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4720.2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4400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共投入生态家园建设资金3957.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3807.14万元,建设“黔西北民居”10992户,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切实做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洪家渡库区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及时落实洪家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较“十五”期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不断加大禁毒投入,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地级文明城市”活动,整脏治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司法管理、政务服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商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监察、旅游、审计、统计、物价、人防、档案、老龄、地方志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中央、省、地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民革中央、深圳宝安及社会各界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凭借地方资源优势,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工业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依靠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工作,是搞好政府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依法行政,牢记服务宗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任务和工作措施的落实,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三农”工作任务艰巨,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城镇化建设步伐相对滞后。五是国有煤矿建设进度缓慢,大煤保大电格局没有真正的形成。主观方面:一是部分干部解放思想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领导发展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亟待转变。二是加快发展的环境还需大力改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方面仍需继续改进。此外,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的攻坚期,是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县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明确一个目标(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突出两个优先(优先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民生),把握三个优化(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勤政廉政环境),着力四个推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努力实现“两提高两上升”(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两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排位两上升)。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到2015年,实现1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年的7.25‰降到2015年的6.5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基本形成以能源、煤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茶、果、药、畜牧产业化经营为主的特色农业体系以及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县城建设达到县级市标准,重点镇和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以五园新村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毕节、水城、六枝、织金四条发展轴的“一心四轴”城镇体系框架;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基本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强力推进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强基固本意识,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县乡道路改造和乡镇通畅、建制村通达工程建设;建成厦蓉高速织金至段、杭瑞高速毕节至段、织纳铁路,推进毕纳水铁路立项并开工建设,使融入全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实现与省城2小时、与地区及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目标。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连周边各县(市),内连全县各乡镇、村(组)及矿山、旅游景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到2015年,力争实现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解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1.92亿元、库容1064万立方米的金蟾水库和投资6800万元的红旗水库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进度;规划建成坪山水库、金珠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一批抗旱、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加强“五小”工程、提水工程、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现人均半亩口粮田目标,解决农村28.2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以满足全县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四是进一步加强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数字电视通乡镇的同时,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不断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继续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紧紧抓住全省、全区推进工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依托资源优势,以煤炭、电力产业为主导,以钼镍、建材、茶叶、食品药品加工为重点,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振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继续强力推进煤炭和电力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全县煤炭生产量达2400万吨;支持电厂启动建设两台预留机组建设,使全县总装机容量达360万千瓦时;完成新灰场、电煤皮带运输和粉煤灰利用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全力争取煤矸石发电项目立项,力争在提高资源利用率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大力发展煤化工、使煤化工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并有项目落地。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包括煤电产业、循环经济、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生活,机械设备制造、新兴产业及旅游观光娱乐等八个区块。“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完成产业园区水、电、路、公交、通讯、供气及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按规划引进项目落户园区并产生效益,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三是加快钼业开发步伐,力争到2015年钼业产值达到50亿元,基本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四是继续支持水泥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水泥厂尽快达产产生效益。五是引导资金投入工业化建设,支持扶持一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使民营经济发展有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质量显著提高。

(三)继续强化城镇带动意识,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动新区发展大道建设,尽快形成新区主发展轴,带动县城东部新区、南部新区的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区路网和行政中心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5年,形成覆盖雍熙、王家寨构成的县城主中心,勺窝和乐治两个卫星镇,龙场和阳长两个中心镇,维新、寨乐、老凹坝、张家湾、百兴五个重点镇和14个一般集镇构成的城镇体系框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现在的3.2平方公里发展到15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由现在的8万人发展达到15万人以上,城镇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3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每年增长3个以上百分点,2015年力争达到37%。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居住环境、居住质量明显提升。

(四)继续强化结构调整意识,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加农业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脱贫步伐、发展劳务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茶叶、经果林、牧草、蔬菜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实施茶叶、经果林、牧草、蔬菜各30万亩,中药材5万亩,马铃薯50万亩。同时,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加快实施高产示范工程,完成亩产值1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示范农户1万户,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五)继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依托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环境恢复、生态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到2015年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以上,治理石漠化面积10.5万亩以上,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达45.2%以上。积极推进建设和巩固以乌江屏障为主体的国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积极培育环保生态效能型产业。强力推进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内,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95%以上;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均为50%。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口、资源、生态协调发展。

(六)继续强化民生改善意识,强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到2015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建成思源实验学校、雍熙六小、七小等7所小学和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县职教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引资建成一所民营高级中学。积极创建省、地级示范性中小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入学率达84.5%,高中毛入学率达80%以上,普职比达6:4左右,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宽松环境,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继续巩固计生“国优”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婚育观念有较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5‰左右,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升。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体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医保达到95%以上;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门路”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把实施开发式扶贫作为根本途径,突出抓好“整村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以上。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解决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加快村庄整治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五园新村”建设目标,60%以上的行政村接近或基本达到“五园新村”建设目标。

着力加强社会管理,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努力构建和谐。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加强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建成县体育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到2015年实现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七)继续强化全面发展意识,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措施,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总溪河——九洞天风景区和我县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工建设森林公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和“五古”(古城、古镇、古寨、古建筑、古驿道)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四星级酒店一家以上,努力提升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全力把我县打造成为毕节地区旅游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力争旅游人次达到280万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城市公用事业、社会服务、餐饮、房地产、连锁经营、文化娱乐、信息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确保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要有明显的提高。

(八)继续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新机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生态建设新模式,探索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机遇,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用好、用足、用活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政策,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县在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三、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既是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省进一步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东部产业、资本、技术等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我县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大项目来带动,以大思路来统领,以大动作来推进,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0亿元,增长69%以上,力争完成11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实现14.52亿元,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16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增长154%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拉动战略,确保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按照积极主动谋划一批,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全力以赴建设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的思路,严格遵循在建项目推竣工,新建项目促进度,预上项目抓开工的原则,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力争实现113亿元。一是大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在建项目的调度、督促、检查,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二是认真编制项目规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投资取向,结合“十二五”规划,抓紧谋划和编制一批能够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项目。三是全力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省大力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大赴省进京争取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支持的盘子。四是努力拓宽投资渠道。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把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的良性循环。五是要着眼长远储备项目。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放眼长远,瞄准外部环境、政策导向、产业转移和市场需求,储备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项目不断档、不断线,形成项目建设梯度推进的良好格局,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引领战略,确保在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全力加快厦蓉高速公路织金至段和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段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全力加快织纳铁路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亿元。力争完成毕纳水铁路预可研设计,争取早日立项建设。该项目设计为I级双线,时速200公里,在县城附近设站,项目建成后,将让直接连线全国高速铁路网。二是大力推进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矿山公路、旅游公路和产业园区道路建设。新建或改建通村公路260公里,完成投资2756万元;建设通村油路164公里,完成投资9840万元;建设六纳路至看守所1.6公里油路,完成投资100万元;建设鬃岭坪山至雍熙闹地5.6公里运煤专线,完成投资1120万元;改建阳长至新房9公里通乡油路,完成投资540万元;建设化作至九洞天9.67公里二、三级混合旅游公路,完成投资1576万元;实施大纳公路扯瓜河至下木空15公里大修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规划产业园区道路建设23公里,总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沙包至马路坡二级公路6公里,完成投资9800万元。启动建设电煤运输东南环线。三是大力推进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蟾水库建设,确保大坪箐水库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年6月前完成坪山水库可研和初步设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完成过狮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红旗灌区工程全面完工;积极配合实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完成移民搬迁3000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四是大力推进电力、通讯、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樱孜渡电站年内发电,全面完成投资3亿元的电网改造工程。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确保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覆盖。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确保在新型工业化推进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基本实现沙包马路坡化工区的水、电、路等三通一平工程,基本建成产业园服务中心大楼及部分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为茶业、酒业、特色食品、中药材及矿山机械设备等中小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为外来客商入驻园区提供良好优越的投资条件。尽快启动沙包马路坡化工区的钼镍深加工项目,计划第一期投资10亿元。二是培育壮大煤炭经营市场和煤炭加工企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在建煤矿建设进度,全力促成拟建煤矿早日开工建设,增大煤炭产能,增加煤炭总量,提高电煤供应量;延长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电经济。三是科学有序推进钼镍、铅锌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争取投资10亿元的钼镍矿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实现钼镍矿规模开发,助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加大污染防治和减排力度,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正常;加强重点流域和行业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使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工作新突破,为工业强县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确保在改变城乡面貌方面取得新突破。围绕城镇化率增长3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的目标。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厦蓉高速连接线、织纳铁路过境县城为契机,加快编制县城发展战略规划,启动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所有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年内完成471个行政村指导性建设规划,完成260个行政村村域总体规划。二是加快县城以道路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区主骨架道路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框架,打造城市亮点工程。启动旧城区进出口道路改造,切实改善城区出入口形象。启动新区城东路网、城西路网等主骨架路网建设。强力推进长5900米,宽43米,总投资4亿元的发展大道建设。加快旮旯河特大桥建设进度,确保两年内建成通车,实现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奋斗和期盼的“一桥飞架居仁,两翼东南扩展”的城市空间布局。三是加快新区行政办公、金融保险、文体广播、体育休闲、电力、电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新区的服务功能。启动总投资2.5亿元的新区行政中心主楼、会议中心、科技中心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启动总投资1亿元的四星级宾馆建设,完成投资0.6亿元;分期启动新区体育中心、文昌公园、市民广场、林场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四是着力改善旧城区环境,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县城亮丽工程。实施沿河街道路油化,新建工贸街原畜牧局鱼塘地块地下停车场、地上农贸市场。启动县城背街小巷道路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打造新区山水绿城、骏豪·盛世国际、恒达·雍熙御园等精品楼盘,稳步推进旧城拆迁改造,开工建设商品住宅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房地产投资7亿元以上。六是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将龙场、阳长、勺窝、维新、寨乐等乡镇,作为远期3-5万人以上辐射周边乡镇的小城镇进行重点推进。以完善乡镇集镇市政道路、垃圾处理、供水供电设施为重点,全面启动建制镇、一般乡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七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完成土地整治1万亩,新增耕地3000亩,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落实项目用地占补平衡提供建设用地保障。八是深入开展以“整脏治乱”、“满意在”为重要抓手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地级文明城市”活动,逐步实现“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社会和谐”的城市管理目标。

(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调整战略,确保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良种良法的普及力度,扩大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步增长。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好“4个30万亩”工程,抓好“一带十园”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确保新增茶叶面积3.2万亩、经果林5万亩、牧草4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4万亩以上,新增造林6万亩。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脱毒中心及种薯基地、名优有机茶项目、基本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土地流转效益,为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五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以“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六是切实抓好畜牧业发展,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抓好养牛、养羊、养猪和养禽等项目的实施,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增加牛、羊、猪及禽的存、出栏量,确保全县肉类总产量稳步增长和畜牧业平稳发展。

(六)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改善战略,确保在重大民生问题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年7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姑开乡、龙场镇省级集团帮扶项目,全力推进17个村县级集团帮扶项目;全面完成锅圈岩乡中央专项福利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厍东关乡、维新镇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开展“一业为主、多品共生,以短养长、种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好“1户贫困农户转移1人,人均1亩经果林(园),1户掌握1项二、三产业增收致富门路”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工程。积极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二是努力扩大就业。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县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建设覆盖率达100%,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20%以上。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补差施保”。完成全县25个乡镇敬老院内部设施及附属工程,力争所有敬老院全部投入使用,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到70%以上;五保对象生活补助金在年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集中供养对象达到3740元以上,散居五保对象达到2340元以上。完成我县救助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县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做好殡葬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体系,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00人。加强市场监管,切实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供应,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四是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完成高中招生10600人,其中普高6700人,中职390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5万人次以上,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6%,初中巩固率达85%;新建雍熙、阳长等十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一、三年毛入学率分别达83.19%、48.91%;全面建设四中、思源实验学校、县职教中心,启动五中建设。五是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成维新镇坪子村、姑开乡姑开村村庄整治,全面启动全县479个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基本建成“五园新村”95个,开展维新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新建改造黔西北民居31300户以上。建设户用沼气池4000口。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站、农村商用品零售超市、农家店建设,完成地区下达的综合服务站和农村商用品零售超市建设任务。六是切实抓好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地区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住房300套、限价商品房100套,切实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七是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巩固提高和完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资金使用率稳定在85%以上。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力争新建村卫生室102个,实现村村有村卫生室。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减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八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确保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积极挖掘、打造以“滚山珠”品牌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建成100个农家书屋,完成5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建成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九是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改造1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新建11个村计生室;在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节育手术消化、二女结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难点难面消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巩固“国优”提质提速。

(七)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确保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实现50亿元,力争达到59亿元。一是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以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面向央企招商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洽谈会等经贸平台,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民革中央、深圳宝安和山东枣庄的联系,力争在深圳和山东分别举办一次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争取引进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项目到落户。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绿色服务通道等一系列制度;积极主动、一以贯之地为投资者搞好服务;继续加强投资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损害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作为考核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组织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同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着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壮大民营企业,积极鼓励外出发展人士返乡创业,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八)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建设,确保在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促进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坚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强化监管干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续教育培训,加强对夜间、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监控,确保在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继续推进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电力、地质灾害防治、职业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不断完善打击非法采煤采矿长效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打两头、卡中间”的工作措施,继续保持“重拳出击、以打开路”的司法打击高压态势,实现常态化管理工作目标,使全县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加强依法治税。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等不缴纳国家财政税收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建设。按照“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及时处理信访案件,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矿群关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调处,强化禁毒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公共安全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全县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火灾事故等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全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电子网络,不断研究和解决社会治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坚决打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种刑事犯罪,实现创建“平安”的目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将以领导干部“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法治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为重点,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策制度、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政府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行为。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开展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时,严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综合执法,努力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大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三,始终坚持勤政为民,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坚决贯彻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推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努力节约行政成本,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进一步强化监察、审计等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切实加强对掌控权力的岗位和人员的监督约束,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人代范文篇6

一、从代履行制度看民事法律制度在行政法中的借鉴

完整的行政法体系与概念产生于近代,但并不意味行政法作为近代法律部门,完全生长于西方宪政改革之后。如果我们不拘泥于法律部门的分割,而着眼于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那就会发现,不少行政法律制度都脱胎于历史更为悠久的民法或者刑法制度。

(一)民事法律制度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

查士丁尼所著《法学总论》(又译《法学阶梯》)最早对债务的承诺与债务的承担作了直观的描述,可以说是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渊源。因此,早在古罗马时期,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已初具雏形,及至现代,各国已纷纷设立该项制度。《意大利民法典》第1268条规定:“如果债务人委任了一名新的债务人,由其向债权人承担债务,但是,原债务人并未被解除债务,除非债权人明确表示解除他的债务。”该条第二款又规定:“但是,如果接受第三人债务履行的债权人没有要求新债务人履行债务,则不得向原债务人提出请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210条规定:“当事人方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履行,除非另有协议,或除非为保证另一方的根本利益,需要原始许诺人亲自履行或控制合同所规定的行为。当事人即便委托他人代为履行,也不能解除自己的履行义务或违约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268条规定:“契约当事人之一方,约定由第三人对于他方为给付者,于第三人不为给付时,应负担损害赔偿责任。”第311条第一款规定:“如债权人对第三人为清偿履行行为,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受领的,发生受领迟延的法律效力。”此外,《法国民法典》第1236条、《德国民法典》第267条、《日本民法典》第267条均对第三人代为履行作了规定。

我国民事立法在合同法出台前,尚无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的专门规定。但是实践证明,绝对禁止第三人履行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对合同权利人而言,债权人订立合同之目的主要是实现债权,如第三人代为履行能实现其目的的,自无禁止之必要;对合同义务人而言,亦不利于债务人努力弥补自身履行不能的客观事实或者视市场不同情况来决定是否亲自履行合同。现《合同法》第65条中明文确定了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由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第三人代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其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其法律特征如下:第一,第三人既非缔约当事人,也非合同当事人,无需参与合同的订立或在该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只需第三人单方表示其愿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与债务人达成代替其清偿债务的协议即可产生效力。第二,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对第三人不具有拘束力,第三人可以同意履行,也可以拒绝履行。故在此意义上讲,第三人仅为履行主体而非义务主体,对于合同的债权人而言,他只能将第三人作为债务履行的辅助人而不能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对待,当第三人拒绝履行时,由合同债务人负责履行。第三,第三人虽非合同当事人,不承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的违约责任。但是,如果第三人的不适当履行出于恶意,给债权人造成财产损害或者人身伤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责任。而且,债权人也可以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第四,合同中第三人代为履行条款对债权人具有拘束力,即第三人一旦同意履行,视为债务人的履行,债权人不得拒绝。

(二)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的移植与比较

1、制度的移植

民法中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是第三人对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的替代履行;而在行政法范畴内的代履行,是第三人对义务人应当履行义务的替代履行,从表象上看,这两种制度有着非常类似的构架,都是通过引入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债务人)履行可替代履行的义务(债务),而达成行政管理目的或者合同目的。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制度设计上的巧合,而是有意识的制度移植。

在民事交易中,从债务人的主观考察,其不履行债务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愿意履行,但是客观履行不能;二是主观就不愿履行。对于后者,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强制债务人履行或者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而对于前者,为保护交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第三人代为履行,来补救债务人的履行不能。(见表一)该制度充分考虑了,由于市场状况的瞬息万变,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时刻都会发生变化,往往会出现债务人主观上愿意履行债务,客观上履行不能的情况。通过引入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约,一方面,避免了债务人因履行不能而需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合同目的的有效实现,也满足了债权人的预期利益。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相对人对于其所应履行的义务,也会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适用强制执行似无必要,也不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这时,民法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给我们以启示,为解决客观上的履行不能,在行政法中也完全可以设计相类似的代履行制度。除此之外,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更多的是行政机关面对行政相对人意思表示欠缺的情况适用代履行制度,来及时恢复遭到破坏的公共管理秩序。例如,因违章停车造成交通堵塞,公安机关可以直接指定拖车服务公司,将违章停放的车辆转移到指定地点,然后通知车主来取。这时,车主由于不在现场,公安机关的决定就是在当事人意思表示欠缺的情况下作出。至此,脱胎于民法中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的行政代履行制度基本形成。2、制度的比较

虽然,代履行制度的雏形发源于民法中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但是,制度移植只是相关理念的借鉴与构架的引用,不能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因此,仔细对两个制度进行比较与分析后,还是会发现源于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制度设计的差别,而且还可看到法律制度在不同法律部门移植之后产生的耐人寻味的变化。

首先,第三人引入的方式不同。在第三人代为履行中,是由合同当事人协商约定,共同决定由第三人对债务人的债务代为履行,其体现了民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而在代履行中,第三人是由行政机关直接指定,无需征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其体现了行政法中行政主体意思表示的单方面性。其次,第三人代履行行为所受的拘束力不同。在第三人代为履行中,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对第三人不具有拘束力,第三人可以同意履行,也可以拒绝履行。因此,第三人作为民事主体其具有充分的缔约自由;而在代履行中,为保证行政管理秩序的及时恢复,行政机关不可能在发生了具体代履行案件后,再寻找合适的第三人,而是事先与适格的第三人签订行政合同,约定由其实施某类代履行行为。因此,基于事先的合同约定,第三人必须按照行政机关的指示代第三人履行法定义务,不能拒绝。再次,代为履行费用的承担。在第三人代为履行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债务人需要承担第三人的履行成本,将这一问题完全交给债务人与第三人进行约定,充分体现了契约自由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不同于债务转移,当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在代履行中,明确要求义务人需要承担代履行费用,因为代履行制度的目的是将义务人的行为义务转化为金钱义务。最后,履行完结的标准不同。在第三人代为履行中,第三人代债务人履行完毕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告消灭;而在代履行中,第三人代义务人履行完毕后,义务人的履行义务并不一定即告履行完结,因为,代履行是将义务人的行为义务转化为金钱义务,只有当义务人向行政机关缴清代履行费用后,履行义务才告完结。

3、制度的借鉴与启发

在考察制度移植而引起的细微变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两制度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行政代履行制度对第三人代履行制度核心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首先,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义务的履行不仅停留在观察客观行动上,更要深究行政相对人的主观履行愿望,体现了从消极的二元对立管理模式,转向和而不同的治理模式。其次,行政机关通过引入第三人,借助第三人的履行能力达成行政管理的目的,体现了从行政行为的单中心、封闭性,转向行政行为的多中心、开放性;体现了从行政行为的单一主体、单调行为、单方责任,转向行政行为的多元主体、多样行为、多方责任。最后,行政机关采取更为和平的方式解决行政相对人履行不能的问题,避免采取直接强制的手段,体现了行政行为从追求形式上的公共秩序与效率性,转向追求公共秩序与当事人权益保护相平衡。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中民事法律精神从多方面影响着制度移植后的行政代履行,类似于这样的民事法律制度在行政法中的引入,正是在公共治理格局的建立与全面形成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伴随着公民主体性的全面觉醒,要求尊重主体差异,要求实现主体平等,要求社会结构从单中心变为多中心,要求行政秩序模式从管理转向治理。而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特别是行政强制方式,更多的是消极的二元对立,强调的是单中心、封闭性,这些都与新时期公共治理的均衡化趋势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措施,来体现政府善治的理念,而公共治理均衡化的理念恰恰与民法中所推崇的平等性、自治性、协商性相呼应。于是,行政合同和行政指导等柔性具体行政行为的出现,信赖保护原则的提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民事法律精神正在影响着传统的行政法,也表现为公法正趋向着私法化。

二、代履行制度的基本规范研究

上文我们从制度移植的角度,谈了代履行的变迁与生长,那行政法中的代履行在立法实践中是否也体现了制度移植的精神,以及制度发展的逻辑呢?

(一)代履行的立法实践

代履行制度在各国的行政立法中均作为一种行政强制手段进行规范。《德国行政强制法》第10条(代执行)规定:“一行为义务未被履行,而该行为可由他人作出时,执行机关可委托他人完成该任务。”《日本行政代执行法》第2条规定:“对根据法律(包括基于法律委任的命令、规则及条例)的直接命令,或基于法律由行政机关所命令的行为(限于他人可代替进行的行为),在认为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或者难以以其他手段确保其履行,并且放任其不履行,明显违反公共利益时,该行政机关可以做出义务人本人应该作出的行为或使第三者作出这种行为,并征收义务人的费用。”仅从德国与日本的立法例中就可看出,两国对代履行制度的设计也不尽相同。德国将代履行制度限定于行政机关委托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而将行政机关代义务人履行的情形,作为直接强制予以规范。[1]与之相对,日本并不对这两种情形予以区分,均作为代履行进行规范。

在我国,虽然还未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专门的立法,但是,这并不影响代履行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仅从下表就可看出,代履行制度已在交通、环保、房屋、市容、规划、市政等诸多领域均有实践,而且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各个层次的立法文件中均有相关规定。简单从法条所规定的内容来看,都符合代履行的基本法律特征。第一,代履行行为所指向的客体都是行政相对人的作为义务而且是可替代的义务。比如,打捞沉没物、漂浮物,处置危险废物等。第二,都强调代履行的费用由行政相对人承担。但是,在代履行的实现方式上,却出现了不同选择。《海上交通安全法》、《**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均规定由行政机关代行政相对人实施代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则规定必须由主管部门指定第三人实施代履行,与德国强制立法的规定更为接近;《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市规划条例》、《**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没有写明实现方式,可视为行政主体有权选择自行或者第三人代为履行。我们可以认为,目前实践中的代履行制度更多地采取日本的立法例,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第三人均可以实行代履行。

在这些立法实践之后,《行政强制法(草案)》(以下简称《强制法》)从基本程序上对代履行作出了统一规范。[4]该规定强调,代履行的实现方式应当是行政机关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其他组织代为履行,而将行政机关自行代为履行排除在外。可见,在《强制法》的起草过程中,立法部门采取了德国行政强制立法的模式,将行政机关委托第三人代替当事人履行义务作为代履行进行规范,而将行政机关代替当事人履行义务作为直接强制手段,而不是代履行。

(二)代履行的界定

与立法实践相比,代履行制度的理论研究方面,则显得比较苍白,只是停留在概念与法律特征的简单描述。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代履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具体行政行为所确立的义务,而该义务又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时,行政机关自行或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所需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这一概念其实已被《强制法》所否定,正是因为长久以来将行政机关代为履行与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混为一谈,才造成了我们对代履行具有直接强制性的错觉,也导致了实践中的误区。因为,行政机关天生就具有强制力,由其代为履行的效果和由其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效果大不相同,前者是一种公权力的行使,更为追求效率,在代履行过程中,容易动用行政强制权,造成对私人权益的贬损,所以,德国行政强制立法把行政机关自行代为履行的情况作为直接强制进行规范。

我们再从制度沿革来看,上文之所以分析代履行是源于民法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就是为了追溯该制度最初引入的本意。虽然,制度移植后两者并非完全一致,但是制度移植的初衷并不能违背——引入代履行制度就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减轻行政机关行为的强制力,通过更为柔性的、协商性的行政行为,取代直接强制执行。即使日后对适用代履行制度前提的扩大,也只是停留在当事人没有明确拒绝履行的情况下,即行政相对人意思表示欠缺的时候,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代履行。

但是,当前将代履行适用于强制拆迁、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领域,以及行政机关可以作为代履行实施主体,都使得代履行的实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一种直接强制的手段。

要科学界定代履行制度,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

第一,代履行是义务的代替而非权力的授予。行政机关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着基于行政合同约定的委托关系,委托的具体内容是替代行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而不是取得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力。行政合同关系上的委托与行政组织法上的委托是截然不同的,在实践中,往往会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代履行中第三人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是基于行政组织法意义上的授权或者委托,因此,进而推论出第三人获得的是行政强制执行权。在这样的立论基础上,代履行变为第三人代表行政机关行使强制执行权,而非第三人代替行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完全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代履行中第三人只是履行义务的主体,不是行使行政强制权的主体。

第二,代履行是对金钱的强制而非对行为的强制。在代履行过程中,第三人并没有行政强制权,其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定义务的代替履行是出于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是行政相对人无法作出意思表示的情况,一旦行政相对人拒绝履行,甚至抗拒履行,第三人只能中止代履行行为,而无法强制执行。但是,代替行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一旦完毕,这时行为义务转化为金钱义务,行政机关作为强制主体,有权就行政相对人所欠缴的履行费用实施强制执行。因此,我们说代履行是一种间接强制,而非直接强制。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尝试对代履行作一界定。代履行是指:义务人未履行,但并未拒绝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具体行政行为所确立的义务,而该义务又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并由义务人承担第三人代为履行成本,义务人拒绝缴纳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对我们所作出的界定,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第一,强调义务人的主观愿望。由于第三人没有强制执行权,代履行也不是对义务人行为的强制,所以,第三人代为履行过程应当是和平的,如果,义务人拒绝履行,甚至会采取暴力抗拒第三人实施代为履行,那在这种情况下代履行制度是无能为力的。《强制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与第三项的立法思路,也证明了代履行的适用必须考虑义务人的主观愿望。[5]第二,行政机关必须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我们认为,代履行应当是一种间接强制,如果由行政机关实施代履行,这属于直接强制。第三,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义务人所需承担的代履行成本。行政机关对金钱义务的强制执行体现的是代履行过程中的行政强制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代履行制度三方法律关系分析

重新对代履行制度作出界定后,排除了行政机关代替相对人履行义务这一情形,因此,在代履行制度中必定存在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和第三人三方主体,因此,要研究该制度,不能仅停留在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上,从逻辑上可以按主体分解为三个双边关系来进行讨论,只有全面考察这三者之间各自存在的法律关系,才能更为准确地认识、把握代履行制度。

1、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

该层法律关系是整个代履行制度的核心,因为,在代履行中,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政行为直接指向的是行政相对人,而行政相对人需要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代履行决定承担不利益的后果。如果相对人认为代履行行为侵犯了自己合法权益,则无论是针对代履行决定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还是针对第三人代履行行为的合法性问题,都应当直接以行政机关为对象,提出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只有当第三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造成相对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相对人才可以直接向第三人主张侵权赔偿责任。

2、行政机关与第三人——行政合同法律关系

正如前文所述,在代履行中,行政机关与第三人之间不是行政组织法意义上的行政委托关系,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行政权力的转移,而是具体行政事务的委托。这种事务的委托或者外包,双方一般通过签订行政合同来实现。行政合同是国家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经过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6]因此,我们认为在行政机关与第三人之间建立的是行政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属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第三人在该层法律关系中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可以就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合同约定的事实,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合同不同于民事合同,相对人作为合同的一方在缔约时与行政机关享有平等的缔约权,但是,合同一旦签订,行政机关不但对相对人的履约行为享有命令权、监督权,甚至具有单方解约权。

3、第三人对行政相对人——附随义务

从表面上看,第三人代替相对人履行其法定义务,是基于第三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合同约定,而相对人接受第三人的代为履行是基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因此,在代履行中,行政相对人与第三人之间并没有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存在。但是,我们认为,在第三人代为履行过程中,有必要强调第三人对行政相对人所负担的附随义务。附随义务一般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遵循诚信原则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7]在代履行中,第三人的附随义务,已是对民法上传统附随义务的扩展,其要求第三人在代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的过程中,要对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尽到善意维护与适当注意的义务,而相对人与第三人之间并不存在主合同义务。第三人的附随义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适当履行义务。第三人的履行,在恢复行政管理秩序的基础上,应当以最适合相对人本人利益的方式来进行。第二,注意义务。第三人应尽“善良管理人”的义务,避免相对人的财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害。第三,赔偿责任。第三人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相对人权益的,并且这种侵害与代履行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的,应当直接向相对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这种侵害是为实现代履行行为所不可避免的,第三人可以免责,相对人只能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国家赔偿。

三、代履行制度的实践应用

本课题研究最终关注的是代履行制度的实践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关于制度移植和立法实证研究,目的都在于为代履行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一)第三方主体研究

在以往的立法中,对第三人的表述不统一,也很不规范,比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又如,《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由铁路管理机构或者上级道路管理部门指定其他单位进行养护和维修”。这些笼统的表述并未对第三人提出任何要求,所以,在实践中,行政机关指定第三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也不利于公民权益的保护。

1、第三方主体的定位

法律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其公正性,因此,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力求体现实体以及程序上的公正。《强制法》对第三方主体作出了“无利害关系”的规定,即是为了实现代履行过程中的程序公正。所谓利害关系是指能够影响人们法律行为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比如物质利益关系、人身依附关系等。代履行中第三方主体必须是没有利害关系的其他组织,是保证代履行公正性的一项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第三方主体不能与行政机关具有隶属关系。一方面,避免行政机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促使第三方主体在代履行过程中行使强制权,使代履行变为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侵害相对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切断行政机关非法牟利的途径。行政机关只负有核算代履行费用以及先行征收的职责,其必须将所收费用转移支付给第三方主体。避免了行政机关抬高代履行成本,进行牟利创收。

根据无利害关系的要求,我们认为,第三方主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即第三方主体应当独立于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主要体现在组织关系、财政收支、人员管理的独立。第二,不能以代履行作为创收业务。因为代履行仅是间接强制,其目的是实现相对人义务的履行,而不是克以其他行政负担,因此,代履行费用的收取以代履行人实际支出的成本为限。这就要求第三方主体不能以代履行为其盈利性创收业务。第三,具有民事赔偿能力。在强制拆除的实践中,有行政机关临时指定民工进行代为拆除,一旦民工的拆除行为侵害了相对人的权益,其根本没有赔偿能力,赔偿责任将由行政机关承担。

2、对第三方主体的选择与监督

在代履行过程中,第三方主体是接受行政主体的指派代替相对人履行法定义务,如果第三方主体的履行行为造成相对人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对第三方主体的选择与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在代履行实施前,行政机关应当谨慎选择第三方主体。首先,行政机关应当考虑第三方主体的专业能力,从代履行适用范围来看,其已广泛适用于环保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比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对危险废物的处置。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代履行需要具有专门设备的单位才能从事,比如,《海上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打捞清除沉没物、漂浮物。因此,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代履行的内容挑选具有履行能力的第三方主体。其次,行政机关应当与第三方主体签定行政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行政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第三人的代为履行义务,及其获取报酬的权利。(2)明确约定第三人代履行的具体方式。(3)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第三人代为履行过程中的指示权和监督权。(4)明确第三人代履行过程中造成义务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行政机关有追偿权。

第二,在代履行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严格监督第三方主体的代履行行为。一方面,行政机关具有指导第三方主体实施代履行的义务,使其按照最恰当的方式实施。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应当监督第三方主体的履行行为,避免代履行行为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并计算第三方主体的代履行费用。

(二)代履行的程序设计

在实践应用中,代履行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具体程序。如果没有合理的程序构建,法律赋予公民诸多实体权利将形同虚设;如果没有严谨有序而又符合实际的程序,那么行政机关的执法将难以为继。考虑到适用代履行制度的不同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

1、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具有完整性,从行政机关作出告诫到代履行实施完毕、义务人缴清代履行实支费用差额,全部程序都应当有具体的规定,除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外,行政机关实施代履行都必须适用普通程序。完整的代履行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行政决定的作出。代履行所要实现的义务是由已生效的行政决定所确定的,而不是由代履行方式确定的。行政机关在作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行政决定的同时,还可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鉴于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分离,有权作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并不一定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因此,在义务人拒不履行的情况下,该决定机关可能无法直接强制,而需要移送有权机关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告诫。告诫,是指义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主体命令其限期自行履行义务,并使其明了不履行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以督促义务人自动履行。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上,告诫程序往往表现为“责令限期……”等命令性规范,如《防洪法》第58条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又如,《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26条规定:“非法设置、张贴广告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其费用由设置、张贴者承担。”

告诫程序是行政主体作出代履行行为前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并且应当通过书面方式送达义务人。该书面行政决定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行政机关查明的违法事实;(2)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法律依据;(3)教育义务人认识行为违法性,并自行纠正;(4)自行履行的最终期限。(5)救济途径。除此以外,还可以包含指导义务人纠正违法行为的具体建议。

第三,监督义务人于限期内履行。实践中,行政机关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的行政决定后,就对义务人的履行情况不闻不问,待期限届满直接采取强制措施。这并不能实现先前告诫程序中的教育与指导功能。因此,我们认为,行政机关在送达行政决定的书面后,应当监督、指导义务人自行履行。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义务人已在限期内自行履行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履行完毕后,行政机关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予对义务人的行政处罚。(2)义务人于期限内开始自行履行,但未于期限内履行完毕的,行政机关可以酌情办理延展手续,鼓励义务人自行履行,并给予必要的指导。(3)义务人完全未于限期内开始履行的,行政机关应当准备启动代履行程序。

第四,启动代履行的准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或者在延展期内仍未履行完毕的,行政机关应当准备实施代履行。首先,行政机关应当了解义务人的财产情况和执行标的的范围和所有权情况。同时,制定缜密的执行方案。其次,委托第三人实施代履行,并与其签定行政合同,明确代履行地点、时间、标的、范围和实施手段。最后,行政机关应当对代履行费用进行估算。估算时应参考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当时的市场价;二是同类措施所需的一般费用,特别要参照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实施同类行为时的核算标准。

第五,代履行的书面通知。我国对代履行中的书面通知这一环节,尚未有一部法律提及。我们认为,代履行的书面通知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据以代履行的行政处理决定和法律依据;(2)代履行的标的和范围;(3)代履行的具体日期;(4)负责代履行的组织及代履行的负责人;(5)代履行的费用及缴付期限;(6)救济途径。相对人可在书面通知下达之后,行政主体作出代履行之前自动履行所应履行的义务;义务人自动履行的,行政机关应当终止代履行。

书面通知,一方面可以使义务人预先明了代履行确定的内容,另一方面亦含有最后的心理强制作用。总之,告诫程序和书面通知程序,从另一层面来讲,都是对相对人的一次说服再教育,有助于实现“自动履行”的目的。

第六,代履行费用的先期缴纳。关于代履行费用的征收时间,目前我国法律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代履行完毕后,由行政机关向义务人收取。我们认为,义务人代履行费用的缴纳与否不能影响代履行的实施,但是,为减少公共财政的额外支出,有必要规定义务人在代履行实施前就缴纳行政机关估算所得的代履行费用。如果义务人未于期限内缴纳的,第三人仍然依约定的时间实施代履行,行政机关则可以强制义务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

第七,代履行。第三人实施代履行时,行政机关应当派员到场监督。在必要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公证人员到代履行现场,对义务人的私人财物进行公证,并采取必要的登记保全措施。第三人在代履行过程中,义务人抗拒履行的,第三人应当立即中止履行,由行政机关出具中止代履行决定书,由行政机关、代履行人、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在决定书上签字。

第八,代履行完毕和代履行费用的结算。代履行完毕后,行政机关、代履行人、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应当在执行文书上签字。代履行费用的数额,应当以代履行实际支出的人力、物力为限。在代履行完毕后,行政机关应当计算第三人为实施代履行实际支出的费用,并计算义务人先前所缴纳的代履行费用是否与实际支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应当办理退还义务人余额或者追缴差额。义务人未于期限内缴纳代履行费用差额部分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

2、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代履行程序。虽然简单,也不能随意适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强制法》第52条第1款的规定:“需要立即清楚道路、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当场清除的,或者在其他紧急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可见,《强制法》对适用代履行简易程序的前提已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强制法》的立法精神,以及执法实践,我们认为,在以下情形,行政机关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第一,当事人无法立即履行,但需要及时恢复公共管理秩序或者防止危害扩大的。比如,船舶漏油导致河水污染,船主无法采取有效控制手段,环保部门为控制污染的扩大,应当立即实施代履行。第二,情况紧急,无法通知当事人的。比如,车主乱停车,造成交通堵塞,但无法联络到车主,公安部门为排堵应当立即实施代履行。

简易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来说,省略了告诫、监督义务人于限期内履行、启动代履行的准备、代履行的书面通知和代履行费用的先期缴纳这五个步骤,行政机关可以迅速进入指定第三人实施代履行。相比较普通程序,需要补充的是代履行完毕后,行政机关的通知义务。具体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行政决定的作出。如果当事人不在现场,行政机关也必须事先作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行政决定,以确定代履行的内容。待代履行完毕,再向当事人送达。

人代范文篇7

关键词:代为清偿;法定代位;任意代位

1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的概述

(1)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的渊源。

代为清偿制度,古已有之。罗马法上,清偿一般是债务人,但这不是必须的,任何一个第三人均可代替债务人清偿,只要他有履行能力和使债务人摆脱债务的清偿意图。第三人甚至可以不经债务人同意乃至不顾其禁止而代为清偿。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民法理论的发达,各国立法、学说、判例更是普遍地承认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并使之日益完善。《法国民法典》第1236条规定:“债务得由任何利害关系人清偿,例如共同债务人或保证人。”同条还规定:“债务亦得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清偿”。《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也分别确认了连带债务人、保证人、物上保证人及其他第三人的代为清偿。代为清偿制度在美国称之为义务代行,在英国则叫替代履行。而在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最为相似的法条只有《民法通则》87条、第89条,《合同法》第65条。但这些法条都没有明确地规定了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缺陷。

(2)第三人代为清偿的构成要件。

由于代为清偿是由合同关系外的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行为,这就决定了代为清偿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适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依合同的性质,可以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如果债务是专属于债务人的,在性质上就不允许代为清偿。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不得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约定。如果存在这样的约定,第三人就不能代为清偿,但这种约定属于事前约定,即必须发生在代为清偿前,如果已经发生了第三人的代为清偿才有这种约定,则这种约定无效。三是第三人代为清偿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如果第三人的代为清偿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则债权人或债务人都有权拒绝。四是债权人没有拒绝代为清偿的特别理由,债务人也没有提出异议。五是代为清偿的第三人必须有为债务人清偿的意思。第三人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即愿意向债权人清偿本属于债务人的债务。如果第三人由于认识的错误,误以为是自己的债务而清偿的,不发生代为清偿的法律效果。

2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与合同法第65条之规定相混淆。

我国《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条是规定了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合同法第65条应解释为涉他契约中的第三人给付的契约。本人持后一观点,认为这是第三人负担合同即由第三人履行合同,而不是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三人代为清偿的意思表示一般是通过与债务人订立债务履行承担合同来体现的,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缔约主体却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合同的订约主体,第三人是否参与其中是其自由。因此,在由第三人履行的情况下,由于第三人不是债权人与债务人订立的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当事人,故其约定当然不能约束第三人。所以,由于理论上的不统一及立法上的不明确性导致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出现混乱,在遇到适用合同法第65条的时候究竟是用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还是第三人负担合同制度还不明确,这就给我国司法实践带来麻烦。

(2)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与债务承担制度相混淆。

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第三人单方表示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即在没有法定和约定义务的情况下,第三人自愿做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与日本民法中称任意代位。二是与债务人达成代其清偿债务的协议,也就是订立债务履行承担合同。债务履行承担,也称“清偿承担”,又称为对内的债务承担,是第三人(承担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一种合同,依该合同承担人对债务人负有履行债务人债务的义务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与日本民法中称法定代位。

所谓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或者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第三人承担的现象。债务承担按照原债务人是否免责为标准,分为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在免责的债务承担中,由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的地位承担全部债务,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而在并存的债务承担中,原债务人并不脱离债务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债的关系中,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的“清偿承担”与并存的债务承担有着相似之处,在司法实践中经常把两者混淆。其实第三人代为清偿与债务承担制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在合同债务承担中,债权人或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且在由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的债务承担合同中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在第三人代为清偿的情况下,第三人只是单方面表示代债务人清偿债务或与债务人达成代其清偿债务的协议,无论哪种情形,均无须获得债权人的同意。(2)在债务承担中,第三人取得债务人的法律地位,成为了合同关系的当事人;而在代为清偿中,第三人不过是债务履行的主体,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只是在其求偿权的范围内取得债权人的地位。(3)当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救济途径不同。在债务承担中,债务主体发生了变化,应由第三人(适用于免责的债务承担)或者第三人与债务人共同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适用于并存的债务承担);而在代为清偿中,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而不能向第三人请求承担责任。

3构建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1)债可以由第三人代为清偿,但当事人有约定或依债的性质不得代为清偿的除外,约定违反强行法的无效;与债的履行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违反债务人的意思进行清偿的,债权人可以拒绝受领。

本条系关于债务可以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第三人可以代为清偿债务人的债务,无须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同意,在下列情况下,第三人不能代为清偿债务人的债务:①根据债的性质不得代为清偿的,这主要是指以下方面:第一,一些与人身密切相关的债是不能由第三人代为清偿的,如基于相对方的信任订立的合同,如委托合同等。这些债务是属于债务人自身,是不能转让给第三人的。第二,在有些债务中,债务的转让会实质性地改变债权人的权利或增加债权人承担的风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代为清偿,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债务人的债务不能由第三人代为清偿,如果有这样的约定,那么第三人未经债务人和债权人同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得代为清偿的。③只有在约定的情况下,与债权人、债务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代为清偿,如果其履行符合债务人的履行意思时,债权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领。如果其履行违反了债务人的意愿,债权人有权拒绝受领;如债权人已经受领且受领损害债务人的利益的,债务人有权向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请求赔偿。

(2)就债的履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后,为当然代位债权人。就债的履行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后,基于约定,也可以代位债权人,但应当以适当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否则不得对抗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

本条系第三人代为清偿后关于代位债权人的规定。与债的履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债务人清偿债务的,当然取得债权人的地位,第三人不但取得了合同规定的主权利即债权,而且同时也取得了与主权利有关的从权利。与债的履行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第三人并不是当然取得代位债权,而是要经过与债权人进行约定并以口头或书面等其他能让债务人知道的方式通知债务人,通知要在履行前到达债务人才为有效通知,否则第三人的代为清偿就不能对抗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如无约定,有两种情况,一为第三人以赠与意思进行清偿时,则无代位权问题;二为第三人可以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的规定求偿,亦无代位权问题。

(3)第三人代为清偿后可以在其求偿的范围内行使债权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债务人在第三人代为清偿通知或债权发生移转时,所得对抗债权人的事由,可以对抗代为清偿人;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有可供抵销债权的,对代为清偿人也可主张抵销。

人代范文篇8

[摘要]: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代签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另一种是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合同订立后,被保险人对别人代其签名的行为不予认可,则合同效力不能存续。如按无效合同处理,则在法理和事实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保险法》第55条应从立法本意上去理解,投保人和保险人对合同效力所提出的异议均不能成立。业务员代客户签名,将严重危及到保险人对抗辩权的行使。对于代签名现象,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管理,规范业务员的展业行为;另一方面应完善《保险法》的相关内容,健全法律规范,以保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身保险合同;合同法;保险法;代签名问题;无效合同;抗辩权

近期,在人身保险合同的签单过程中,因业务员违规操作所产生的代签名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此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已引起管理层、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关注。日前,保监会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对此问题高度重视,防止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再度发生。并要求对已经产生的这种问题认真清理,完善手续。代签名现象的存在,使得保险公司与客户签定的这类保险单的合同效力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由此极易造成保险公司与客户在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上产生争议,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所谓代签名,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签单时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另一种情况是签单时业务员自己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这两种情况虽有一定差别,却都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法律后果:由于被保险人未在投保单上签名认可,故而这种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存在瑕疵,因此其效力是不确定的,从而给保险合同的履行埋下隐患。合同各方的权力与义务能否得到正常履行,将取决于被保险人在签单后是否认可该合同,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一、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及其法律后果投保人代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的现象在目前的保险实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此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业务员和投保人法律意识淡薄,对保险合同在法律上的严肃性认识不足所致。这种情况,作为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险公司来讲,由于在实务操作中是通过其人进行签单的,因而对代签名情况往往无从知晓。从民法的角度讲,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这种由投保人在未经被保险人授权的情况下实施的代签名行为,须经被保险人事后追认方能有效。1999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依据合同成立后的效力分为四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消的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显然,人身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这类合同属效力待定的合同,它的法律归属将取决于被保险人事后是否予以追认。如果被保险人事后认可,并出具书面文件。则合同当然有效;如果被保险人事后拒绝追认,并否认其知情,那么该合同的效力显然难以存续。《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5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根据该条款的规定,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所产生的保险合同,如果被保险人事后声称其不知情,不予追认,视为无效合同。作为规范保险合同行为的特别法,《保险法》本身并未对其第55条所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何处分作出规定。并且,自《保险法》颁布实施至今,也未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这样,对于事前未经被保险人授权签名,事后被保险人也不予追认的人身保险合同如何处分,便出现了法律适用的困难。如果依据规范合同行为的一般法-《合同法》的规定,将此作为无效合同进行处分,则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新《合同法》中并未将因无权行为产生,事后被保险人又拒绝追认的合同界定为无效合同。该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以被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人追认,对被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这里,在被人拒绝追认的情况下,如果人有能力,愿意履行合同,而合同另一方也同意的话,合同就可以有效。反之,如果合同不能转化为人与合同另一方之间的合同,则应由人承担订约责任。在这一点上,《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关于的规定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人的追认,被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在因无权而产生,事后被人又不予追认的合同是否界定为无效合同这一问题上,《合同法》与《保险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再者,《合同法》所称的无效合同因其违反法律法规、目的非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从一开始便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也不具有约束力,因此,不须经当事人提出,国家司法机关即可认定其无效,不存在经谁认可后有效的问题。如果将《保险法》所称的无效合同按《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的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于法理上欠妥。其次,在事实上,作为保险人一方的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并不知道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事实。在投保人如期交纳保险费后,便会按照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为被保险人承担风险。如果发生保险事故,则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付。这里,不论是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均会按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问题在于,当合同已经在事实上履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如果被保险人以其未签名,也未授权别人签名为由,对合同的效力提出异议的话,那么,合同效力自然不能存续。如果按《保险法》第55条规定,将其认定为无效合同,并按《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之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显然有失公允。《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按照这条规定,保险合同应当将收取的保险费全部退还给投保人,因而,由合同被认定无效所导致的这一结果显然对保险公司不公平。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保险事故,而保险人又知道了被保险人未签名这一事实,在此种情形之下,作为客户一方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般不会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但若此时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未签名认可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拒绝赔付。这里,如果依据《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那么保险公司的拒赔主张就当然成立。这一结果,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不公平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律的本意在于维护公平和公正,《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其本身的目的在于防止道德风险,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但如果简单地按这一条规定将被保险人未签名认可的人身保险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并按《合同法》中关于无效合同的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可能会在消除不公平的同时产生出新的不公平。因此,《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不应简单地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应该从法理上,从立法本意上去理解。在实务处理上,对于未经被保险人签名和授权的合同,如果被保险人事后不予认可,则应当按照《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予以解除:已交足2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未交足2年保险费的,保险人在扣除手续费后,退还保险费。不难看出,解除合同与认定合同无效的区别之处在于,对合同效力的解除是否溯及既往。解除合同,既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则。就投保人未经授权代被保险人签名这一行为的性质来讲,这种效力待定的合同,在被保险人未置可否以前,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无权主张合同无效;被保险人事后明确表示不予认可的,投保人和保险人则应当予以解除。

二、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及其法律后果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现象的产生主要出于这样一种情况:业务员在签单后回公司交单时,因投保单内容填写有误而进不了单。于是只能重新填写一份并代客户在投保单上签名。这种情形同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一样,保险公司同样是难以觉察的。然而,这种由业务员代客户签名所造成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争议和纠纷较前一种情形更为复杂和严重。其一,由业务员重新填写并代客户签名的合同,投保人在收到正式保单后,可能会发现投保单上的签名并非自己所签。由于人身保险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往往是一致的。当合同已经履行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能会以投保单上的签名并非他们所签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全额退费。从法律的角度看,投保人的主张并不能成立,因为不论投保人在投保单上签名与否,投保人都以其自愿交纳首期保险费及续期保险费的行为,而从事实上认可了保险合同。《合同法》第37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被保险人对于其签名行为的否认,由于业务员私下掉换投保单的行为,从而使得认定被保险人是否曾签名认可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并且,由于被保险人在合同中并不履行实际义务,因而也无法从事实上证明被保险人有认可保险合同的行为。由于被保险人对合同效力的异议,合同效力难以存续,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应按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情形处理。如果仅仅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以投保单上的签名非其本人所签为由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这种争议还不是很难解决,而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要复杂、严重得多。其二,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所产生的保单可能严重危及到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对抗辩权的行使。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是最大诚信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第16条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因此,如果投保人在签单时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即便不是故意的,只要其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付。然而,由于经业务员更换后的投保单上的签名非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本人所签,因此,如果投保人否认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声称在其签名的投保单上已真实的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则保险人的抗辩权将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这样,法律赋予保险人的正当权利将可能得不到保护,这必将会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人代范文篇9

[摘要]: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代签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另一种是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合同订立后,被保险人对别人代其签名的行为不予认可,则合同效力不能存续。如按无效合同处理,则在法理和事实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保险法》第55条应从立法本意上去理解,投保人和保险人对合同效力所提出的异议均不能成立。业务员代客户签名,将严重危及到保险人对抗辩权的行使。对于代签名现象,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管理,规范业务员的展业行为;另一方面应完善《保险法》的相关内容,健全法律规范,以保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身保险合同;合同法;保险法;代签名问题;无效合同;抗辩权

近期,在人身保险合同的签单过程中,因业务员违规操作所产生的代签名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此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已引起管理层、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关注。日前,保监会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对此问题高度重视,防止和避免这种现象的再度发生。并要求对已经产生的这种问题认真清理,完善手续。代签名现象的存在,使得保险公司与客户签定的这类保险单的合同效力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由此极易造成保险公司与客户在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上产生争议,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所谓代签名,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签单时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另一种情况是签单时业务员自己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这两种情况虽有一定差别,却都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法律后果:由于被保险人未在投保单上签名认可,故而这种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存在瑕疵,因此其效力是不确定的,从而给保险合同的履行埋下隐患。合同各方的权力与义务能否得到正常履行,将取决于被保险人在签单后是否认可该合同,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一、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及其法律后果投保人代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上签名的现象在目前的保险实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此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业务员和投保人法律意识淡薄,对保险合同在法律上的严肃性认识不足所致。这种情况,作为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险公司来讲,由于在实务操作中是通过其人进行签单的,因而对代签名情况往往无从知晓。从民法的角度讲,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属于一种民事行为,这种由投保人在未经被保险人授权的情况下实施的代签名行为,须经被保险人事后追认方能有效。1999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依据合同成立后的效力分为四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消的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显然,人身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这类合同属效力待定的合同,它的法律归属将取决于被保险人事后是否予以追认。如果被保险人事后认可,并出具书面文件。则合同当然有效;如果被保险人事后拒绝追认,并否认其知情,那么该合同的效力显然难以存续。《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5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根据该条款的规定,由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所产生的保险合同,如果被保险人事后声称其不知情,不予追认,视为无效合同。作为规范保险合同行为的特别法,《保险法》本身并未对其第55条所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何处分作出规定。并且,自《保险法》颁布实施至今,也未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这样,对于事前未经被保险人授权签名,事后被保险人也不予追认的人身保险合同如何处分,便出现了法律适用的困难。如果依据规范合同行为的一般法-《合同法》的规定,将此作为无效合同进行处分,则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新《合同法》中并未将因无权行为产生,事后被保险人又拒绝追认的合同界定为无效合同。该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以被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人追认,对被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这里,在被人拒绝追认的情况下,如果人有能力,愿意履行合同,而合同另一方也同意的话,合同就可以有效。反之,如果合同不能转化为人与合同另一方之间的合同,则应由人承担订约责任。在这一点上,《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关于的规定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人的追认,被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在因无权而产生,事后被人又不予追认的合同是否界定为无效合同这一问题上,《合同法》与《保险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再者,《合同法》所称的无效合同因其违反法律法规、目的非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从一开始便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也不具有约束力,因此,不须经当事人提出,国家司法机关即可认定其无效,不存在经谁认可后有效的问题。如果将《保险法》所称的无效合同按《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的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于法理上欠妥。其次,在事实上,作为保险人一方的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并不知道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事实。在投保人如期交纳保险费后,便会按照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为被保险人承担风险。如果发生保险事故,则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付。这里,不论是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均会按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问题在于,当合同已经在事实上履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如果被保险人以其未签名,也未授权别人签名为由,对合同的效力提出异议的话,那么,合同效力自然不能存续。如果按《保险法》第55条规定,将其认定为无效合同,并按《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之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显然有失公允。《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按照这条规定,保险合同应当将收取的保险费全部退还给投保人,因而,由合同被认定无效所导致的这一结果显然对保险公司不公平。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保险事故,而保险人又知道了被保险人未签名这一事实,在此种情形之下,作为客户一方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般不会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但若此时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未签名认可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拒绝赔付。这里,如果依据《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认定合同无效,那么保险公司的拒赔主张就当然成立。这一结果,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不公平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律的本意在于维护公平和公正,《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其本身的目的在于防止道德风险,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但如果简单地按这一条规定将被保险人未签名认可的人身保险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并按《合同法》中关于无效合同的处分规定进行处分,则可能会在消除不公平的同时产生出新的不公平。因此,《保险法》第55条的规定不应简单地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应该从法理上,从立法本意上去理解。在实务处理上,对于未经被保险人签名和授权的合同,如果被保险人事后不予认可,则应当按照《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予以解除:已交足2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未交足2年保险费的,保险人在扣除手续费后,退还保险费。不难看出,解除合同与认定合同无效的区别之处在于,对合同效力的解除是否溯及既往。解除合同,既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则。就投保人未经授权代被保险人签名这一行为的性质来讲,这种效力待定的合同,在被保险人未置可否以前,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无权主张合同无效;被保险人事后明确表示不予认可的,投保人和保险人则应当予以解除。

二、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及其法律后果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现象的产生主要出于这样一种情况:业务员在签单后回公司交单时,因投保单内容填写有误而进不了单。于是只能重新填写一份并代客户在投保单上签名。这种情形同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一样,保险公司同样是难以觉察的。然而,这种由业务员代客户签名所造成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争议和纠纷较前一种情形更为复杂和严重。其一,由业务员重新填写并代客户签名的合同,投保人在收到正式保单后,可能会发现投保单上的签名并非自己所签。由于人身保险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往往是一致的。当合同已经履行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能会以投保单上的签名并非他们所签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全额退费。从法律的角度看,投保人的主张并不能成立,因为不论投保人在投保单上签名与否,投保人都以其自愿交纳首期保险费及续期保险费的行为,而从事实上认可了保险合同。《合同法》第37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被保险人对于其签名行为的否认,由于业务员私下掉换投保单的行为,从而使得认定被保险人是否曾签名认可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并且,由于被保险人在合同中并不履行实际义务,因而也无法从事实上证明被保险人有认可保险合同的行为。由于被保险人对合同效力的异议,合同效力难以存续,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应按投保人代被保险人签名的情形处理。如果仅仅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以投保单上的签名非其本人所签为由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这种争议还不是很难解决,而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要复杂、严重得多。其二,业务员代客户(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名所产生的保单可能严重危及到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对抗辩权的行使。订立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是最大诚信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第16条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因此,如果投保人在签单时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即便不是故意的,只要其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付。然而,由于经业务员更换后的投保单上的签名非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本人所签,因此,如果投保人否认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声称在其签名的投保单上已真实的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则保险人的抗辩权将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这样,法律赋予保险人的正当权利将可能得不到保护,这必将会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人代范文篇10

对于代驾行为,我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法律定义,从文字上来理解,是指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出于某种原因不宜继续驾驶机动车,而与代驾人或代驾组织达成协议,要求将自己及车辆安全送达目的地,后由车辆所有人或使用人支付一定费用的行为。代驾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的产生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降低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在代驾行为中,代驾人与被代驾人之间,完全是一种出于其自身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上亦可被称作是合同,签订方不同,合同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二、代驾的主要形式

根据被代驾人是否需要支付相应的报酬,可把代驾行为分为无偿代驾与有偿代驾。不同的法律关系,使得代驾双方在代驾行为中的义务和责任也不相同。

1.无偿代驾一般是出于机动车驾驶人与代驾人的关系,二者存在亲情、朋友、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代驾人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无偿代驾可以看做是代驾人临时为他人提供劳务的行为,将被代驾人安全送达目的地即可,没有强制性的义务与责任,只需要尽到法定义务。

2.有偿代驾在社会中经常可以见到,大多数私人及组织都是以代驾服务为目的,收取劳务报酬后将被代驾人送达。目前主要分为三种代驾服务:个人提供的代驾、代驾公司派遣员工的服务及酒楼为顾客提供的酒后代驾。(1)个人有偿代驾在私人代驾中,双方主体都是独立行为人,对于二者之间的合同性质,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委托合同,一种是雇佣合同。大多数的看法,个人有偿代驾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双方事先经过口头或书面协议达成一致,由代驾人代为驾驶,到达目的地后由被代驾人支付一定报酬,其法律关系实质是一种雇佣合同关系。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在相对的时间内,接受雇主的要求并完成,以此获得报酬的行为。代驾人依照被代驾人的要求,驾驶被代驾人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间、线路内来完成劳力输出。若是代驾人在代驾行为中,疏忽大意致使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被代驾人应与代驾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由被代驾人先行对第三人损害进行赔偿的,有权要求代驾人补偿其损失。在整个代驾过程中,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并且以被代驾人的意思为主导,完全符合雇佣合同的性质。若视为委托合同,受托人依委托人指示处理事务,其产生的结果,直接由委托人来承担。代驾人以自己的身份来驾驶机动车,在主体地位上具有相应的独立性。按照委托合同的性质,如果因代驾人的过失致使第三人人身财产受损,被代驾人应当承担赔偿一定的责任,这样就违背了被代驾人订立合同的目的。(2)代驾公司的有偿代驾代驾公司提供的代驾服务,是被代驾人通过与代驾公司订立合同,支付报酬后,由代驾公司派遣公司员工来履行合同内容。被代驾人与代驾人之间并无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代驾人的行为是一种公司派遣行为。被代驾人与代驾公司订立的合同,大多数认为是承揽合同关系,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应当按照与定做人约定的标准和要求来履行合同;定做人的主要目标是取得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合同的双方不存在支配从属关系,承揽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履行合同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承揽合同相对于委托合同显著的差别在于承揽人在整个过程中以自身的名义完成工作,委托合同中的委托人一般是以受托人的名义。在代驾过程中,代驾公司接受被代驾人申请,公司派遣员工来履行合同代为驾驶机动车,看似符合委托合同的处理他人事务的目标,但并不能直接认定为委托合同。(3)酒店提供的代驾服酒店代驾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主要是指在酒店消费的顾客。被代驾人与酒店之间是存在消费关系,所以无论代驾服务是否需要支付一定费用,都应该认为是餐饮消费的延伸,被代驾人应该享受酒店提供的消费服务内容之一。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支付费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经营者有义务保障消费者后续的相关服务。酒店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与代驾公司签订协议,为在酒店消费的顾客提供免费代驾服务。酒店提供的一种无偿性服务,被代驾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决定是否需要接受代驾服务。

三、代驾服务中的法律责任

1.无偿代驾中的民事责任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在提供无偿劳务时,帮工人在非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可免责,由被帮工人承担赔偿。将此规定适用于代驾行为中,若由于代驾人的过错导致第三人的人身财产受损,被代驾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由于代驾人过失造成损害的,双方都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若被代驾人在代驾前已明确告知或拒绝代驾人代驾行为的,则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代驾人全部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后可向被代驾人行使追偿权,要求被代驾人承担相应比例的责任。因代驾人的一般过错,致使被代驾人受到损害时,应由被代驾人自行承担。在代驾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情况下,则根据过错原则,由代驾人与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共同承担损失后果。当代驾人受到伤害的,如果是第三人造成的,由其承担赔偿责任,若第三人没有赔偿能力,由被代驾人予以补偿。若被代驾人已拒绝代驾人,而代驾人依旧进行代驾行为造成危害的,被代驾人可以不承担责任。

2.有偿代驾中的民事责任

根据提供代驾服务的不同主体,被代驾人与代驾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也不同。被代驾人与私人代驾所订立的是雇佣合同;代驾公司与被代驾人之间是承揽合同关系;而酒店提供的代驾服务是消费服务合同。(1)在雇佣法律关系中,代驾人依照被代驾人要求,直接受被代驾人指示,提供劳力输出,接受被代驾人支付的报酬。被代驾人并没有独立裁量权利,其责任是将被代驾人安全送至目的地,对他人造成的损失,其责任归属依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原则上由被代驾人来承担责任;若由代驾人过错造成的损害,由代驾人与被代驾人实行连带赔偿责任,被代驾人单独承担责任的,事后可以向代驾人行使追偿权。(2)在承揽法律关系中,承揽人对合同履行中遭受的意外损失承担责任。代驾人依照公司派遣,独立驾驶机动车,是在履行公司派遣的职务行为,具有独立性。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代驾人引起的,其责任由代驾公司进行承担。如果是代驾人无过错造成的损害,应有被代驾人承受。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造成损害,即使机动车没有责任,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比例赔偿。(3)在消费服务合同中,酒店作为代驾服务的提供者,无论是否属于有偿服务,都属于酒店消费服务的延伸。酒店与代驾公司签订协议,为在其酒店消费而致使无法正常驾驶的顾客提供代驾。酒店机构作为经营服务者,有义务保障在其酒店消费的人身财产安全。若发生交通事故,对酒店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依据过错原则,由代驾公司与酒店共同承担赔偿。代驾行为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非第三人无过错情况下,应由酒店一方来承担赔偿责任。

四、完善代驾服务市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