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6:13:15

热点范文篇1

【关键词】

高校法律问题探析法务处

【正文】

当今,国内高校处于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见下图),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到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下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过程,教育资源大幅重组,办学自主空间变大,教学招生步伐变革加快,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高校也遭遇了日益增多的法律问题。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法律问题,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8-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表

19981999200020012002

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人)10221942181319111396

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人)33353815528958706471

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数(人)10836002754500376760046421005428200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154000000259562300303362700

一、对高校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

高校由于一方面担负国家高等教育任务,明显具有公有事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组织性,另一方面随办学自主权逐步放开,办学模式、资源和渠道多样化、规模巨型化,也日益体现其作为特殊民事主体而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遭遇法律陷阱时的严重性,因此可以把学校所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基于公有事业性,体现其社会职能所面临的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二是基于其作为超大性综合型经济实体,广泛参与经济活动所面临的民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但就现实而言,后者对学校良性发展意义十分突出。

(一)、行政法意义的法律问题

虽然高校是否真正拥有行政权在学理上仍然有争论,但不断出现的学校官司却有力地证实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依法治教与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大学自治和司法审查的关系。

1.招生:

高校招生权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招生,教委监督”,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招生权力责任相伴增大,实际上将演变成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权。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精神,学校将受到更多更透明更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学校可能在招生宣传(不正确说明学校师资、规模、等次、费用等诱导考生)、录取标准(如不合理限制残疾、性别、地区、身高等)、录取程序(如不合理录取、退档、拖延、说明)、录取方式(暗箱操作、超标收费、附加条件之类)、录取错误等方面遭遇诉讼。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上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毕业证颁发、学生处分等是典型的行政权力行使,因为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大,直接涉及到学生受教育的宪法权利,但操作中又因为没有完整统一的程序机制,随意性大,容易侵害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会在被诉时因违反正当程序原则遭法院撤销。

组织考试也是学校经常性权力之一,因此考试的组织、准备、执行、评卷可能有违公平和公正,对学生影响也很大。

例:《中国青年报》曾发表了北大博士生刘燕文为学位与北大打官司引起教育界、法律界广泛关注的报道,以及此前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两案都是校方败诉。究其原因:

一是学校校内的自治性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如田永案,校方根据其制定的《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给予田退学处理,并据此不给填发“两证”,但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有关内容相抵触,法院认定校方的紧急通知中有关退学的规定无效。

二是学校长期以来在做出涉及学生受教育权的处理决定时,程序上不规范。学生的被告知权、申辩权、申诉权得不到充分保证。这些都使学校在诉讼中增加了败诉风险。

近年还有武汉理工大学案(武汉市首例学生状告高校不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案件):原《武汉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学完或提前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及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本科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相抵触。本案终审结果表明,校方规定并不合法。一审判决校方败诉后,武汉理工大学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中院于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3.人事组织:

学校作为完整法人必须遵从劳动法的有关辞聘、加班、报酬、劳动保护等相关规定,而学校往往由于财力所限及追求发展而忽视职工权益而造成侵权;同时学校对职称评定、人才流动、干部任免、教工处分等问题处理违法可能被请求人事仲裁。

4.校内处罚

学校为数从多的规章制度规定了一些违章处罚措施如经济处罚、高倍赔偿等,甚至可能出现违法的人身限制、伤害等作法,这就必然面临一个如何协调规章与法律法规使之保持统一的问题,从制度违法到操作违法,无不是易引发诉讼的雷区。

(二)、民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

1.高校作为一个法人应该在权利义务上与普通民事主体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由于高校超规模的扩张,使学校经济权益和经济活动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1)综合性:高校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非正常死亡民事赔偿、承包经营、后勤资产核算剥离、合作办学合作建设、招标采购、培训交流、商业借贷等一系列问题;

(2)巨额性:由于高校资源集中、投资增长、发展迅速、新开工项目多、对外交流范围长足进展,特别是在入世之后,经营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学校民商事活动体现出金额巨大的明显特性,上千万上亿的项目已不是新鲜事;

(3)辐射性:学校民商事活动开展与学校教学研各项工作息息相关,互为连环,互为依托,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使学校不仅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会波及其它诸多方面,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最近我校出现民工封堵洪美公寓大门事件,对学生教学考试、生活、管理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更严重可能会引发政治事件,如处理不当学校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陷入不良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4)滞后性:高校因为受政策面影响较大,国家对高校发展往往先出台政策,再实践中逐步用法律手段约束,因此法律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有滞后的特性,这点助长了一些人不顾法律,决策随意的倾向,到管理混乱,控制失衡,问题暴露的时候再亡羊补牢已经

2.主要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高校特别是作为在部分学科有一定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和名牌大学,科研成果的保护、利用和转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随着学校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校名等教育资源被盗用、侵占案例将出现和增多;教师学生著作权保护以及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识别工作将成为经常性工作;强势专业先进成果专利申请、保护、管理和实施,科学机密的法律保护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学术科研的生命力;网络教育的开展也存在维护网络智力成果权的保护问题。

(2)非正常伤亡民事赔偿问题。由于师生员工人数众多,情况各异,非正常伤亡事件在所难免,而学校身处文化聚集区,人文思潮涌动,政治稳定成本很高,因此要做到既尊重事实,依法办事,拒绝不合法的赔偿要求,又要做到有利有节,注重社会效益,如果不加强研究,不正确处理,会使学校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付出高昂的代价。

(3)校内产业经济实体体制问题:要正确认识学校和实体之间法律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正确处理控股参股、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劳动人事、承包分成等一系列问题,保证校产保值增值,规避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4)后勤社会化问题:主要有以下情况:后勤人员和资金、财物如何合理计算,稳步剥离;后勤集团的独立程度、法人资格、与学校或与外来合作者法律关系的正确定位;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对实行商业运作后的后勤适当控制。

在学生公寓问题上对于外来开发者法律资质调查,合作关系的性质认定,操作过程的法律监控,担保贷款的发放使用审查监督,办理相关法律证照手续等。

在政府参与的情况下,辨析政府法律作用,清楚其法律角色,排除纯政策困素干扰,减少滋意盲从。

例:据报道,为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武汉市新江汉大学2000年7月与湖北学府后勤物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书》,江大的后勤设施交由学府公司建设,在到期未能完工的情况下,控股学府公司的城明集团与新江大发生诉讼。本案中,学校提供土地273亩,由城明集团控股的学府公司投资1.7亿元实施建设,2001年10月底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协议》还补充规定,工程建成后,由江汉大学与学府公司共同组成合资公司,管理经营学校后勤项目48年。

江大党委书记罗友松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是由于承建方在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能到位造成的。去年3-10月,因为城明集团资金不到位,致使工程时建时停,学校为保证工程进度,共贷款1.98亿元投入工程建设。

建设单位城明集团有关负责人则称:工程进度延迟的直接原因,是校方未能按期提供设计图纸。此外,校方未经城明集团同意,单方面与施工单位搞“双向承诺”,侵犯了该公司的建设项目管理权,同时造成投资失控、成本增加。

2002年5月30日,在城明集团撤诉、双方进行调解的情况下,江大进行了整体搬迁,但江大开学的日子是3月1日,由于新校区后勤设施未如期完工,学生没能按原定时间迁入新校。校方介绍,由于老校区部分图书和实验器材已先行搬入新校区,学校退租了部分学生宿舍,导致返校学生没地方住,开学后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

(5)建筑施工、合作办学合作建设、招标采购、培训交流、商业借贷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法律问题。

比如:基建:从99年起,政府给高校改革办学以更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自主办学,扩招、银校合作等思路相继实现,计划主管部门也相对放松了对学校自筹基建计划的限制,给了学校一些自由度。使学校基建项目方面自主安排和选择度稍有提高。这一阶段起,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切实提高教学条件以及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项目。但随之而来法律问题更加深入。

特别是新校园区的建设,资金筹措和资本运作是园区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难和问题。园区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及公建设施的征地、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前期,除政府及部门注入了部分建设资金外,学校将承担工程建设的大量经费,政府不可能全包下来,财政不好安排,只能适当补助或贴息,必须签订一定的银校合作协议,可能有的银行承认借贷的资金难以兑现,园区内学生公寓和办公、生活设施及园区内配套工程建设因为资金、合同争执等问题扯皮怠工跟不上等,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学校大局,损害学校利益,有时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据《新闻周报》3月23日报道):大学城无序开发带来的不仅是非法滥占耕地、农民失地无作以及拖欠巨额债务,在那些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内,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也同时在愈演愈烈。经国务院再次下发停工令,南京江宁大学城里的6所大学工地才被迫停工。但是,因建大学城而带来的各种问题陆续浮出水面。近日,南京工程学院部分教职工投书该报,批评江苏省教育厅任意处置该校旧址的土地,严重损害了教职工利益。此前的2003年10月16日,该院在南京工程学院内举行了数百名师生参加的校内游行,强烈要求撤销155号文件,以后这样的游行又举行了两次。今年3月15日,本是南京工程学院领导与各位教职工早已约定的“对话”时间,但是教职工们临时被通知时间有变动,因为江宁分校区的新生们正在“罢吃”。起因是,学校的伙食费比外面高出两三成。无独有偶,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也曾发生过类似“罢吃”现象。如今,新一轮的“罢吃”正在江宁大学城的校园内重演。南京工程学院一些教职工代表反映,如果教育厅和学校不听从广大师生的意见,他们将等到7月1日《行政许可法》生效时将教育厅和学院告上法庭,届时这一事件将有可能成为《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行政诉讼第一案。

应对高校热点法律问题的方案

高校面临的众多法律问题,当然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就可以解决的,它受制于大的政策面的影响,拘束于法律环境的改善,有待于高校管理决策层法律意识的增强,尤其是有关方面能对高校处身风雨飘摇之中,除了大抓建设加快发展进程外,有清醒完整的认识,从而从组织、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法律事务工作,早日纳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从组织上看,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学校法制或法务部门,作为直属校党委、行政的处级咨询、审核和决策机构,统一学校法务工作。

行政机关一般将专门处理法律事务的部门称为“法制处”,企业单位一般将相关机构称为“法务处”,学校却很少见类似机构,因此相比之下,学校在应对诉讼风险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1.教训:高校日益朝自主方向发展,经济活动自由度越来越大,参与重大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果在任何一家比较规范的民营企业,有着相同规模的经济来往,很难想象它会在没有法律意见书的情况下签订一份重大合约,开动一项上千万的工程,没有独立会计师审计调查,也绝不会贸然与人合作或为之担保贷款,任何情况下不会将自己的公章发票交与承包方控制或滥用。而一些高校在一些合作、承包项目上可以说是有深刻的教训,影响巨大,后果或者说损失难以估量。

2.紧迫性:不少学校已经设立了政策法规室之类的机构,可以说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它不是一级常设专门机构,影响范围有限。因此基于高校近年遭遇诉讼或法律陷阱的现实,加之迫在眉睫的各高校新校园区建设工作拉开帷幕,学校如果意欲治本,应首先考虑系统性地解决问题,设立具有行政职能的法务处,以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促成对学校重要经济活动、重点法律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干预,正本清源,最大限度帮助科学与合法决策,及时疏理规章,矫正非法。

3.可能性:高校有一批熟悉学校情况和具备相当法律素养的教师等人员,他们不少具有律师、经济、投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有助于组成一个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队伍。

(二)从制度上和管理上看,要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处理和事后追究的整体机制。

1.重在事前防范

高校无小事,不容耽误,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法务处的工作重在防范,首在防范,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法律空间,争取实现学校利益最大化。

(1)规章疏理、审核和备案。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建设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2003年9月和11月,教育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教政法厅[2003]4号)文件,高校应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有关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精神和指示,积极推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对现在法律文件框架的分析研究,疏理现在校内规章制度,并建立从报送、审议、审核到备案的校园“立法”程序,以建立和完善学校政策规章体系,逐渐形成一整套稳定的、科学的学校管理规则。

(2)文件政策的出台先经法律关。积极参与有关科技政策的修改和审订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对影响师生员工个体权益或关系学校人、财、物等重要方面变化的相关政策文件的颁行,要充分尊重法律规定和程序。

(3)重要涉法事件的登记备案制度。群体事件的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例的出现、涉及师生辞聘、入退学、处分等,均应由法务处备案调研,及时出台措施。

(4)重要项目的资信调查、立项可行性分析,法律风险预测到完整的法律意见书的出具,重要专家的资质调查与成果保护。

(5)对学校科研生产所涉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许可、实施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令人堪忧。大多数高校管理层和教学科研人员,都未把无形的智力成果当成财产权利,没有将之视为先进生产力要素加以认识保护;过于注重理论、成果评奖等指标评价体系,容易忽视让知识产权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既无机构设置,也无专兼职人员管理,在教学科研项目立项、攻关、研发、成果鉴定、技术转让等环节,没有相应办法来激励、监管、实施,易使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流失;特别是在校名、计算机软件、作品、商标等,普通高校基本上没有建立保护制度,对职务技术成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其后果是,科技人员在、申报成果、及时转让、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将没有申请专利或采用其它手段进行保护的技术成果公开;没有一定的约束制度,其后果是在职人员通过兼职、调动、离职、私下转让、许可等方式将学校的知识产权无偿使用;没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对职务与非职务的鉴定往往很难进行,另外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产生一定影响。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佳孵化器。有鉴于此,有关专家急切呼吁: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大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信息开发利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奖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学术制高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知识智力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教学科研能力。

(6)对学校办产业进行公司化重组和治理,使其具备完全法人资格,与学校从法律上剥离并良性运转。

校办产业在高校事业体制的框架内,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协调而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校办产业的法人管理体制的建立,从而确定产业在社会上的法律地位,明确校办产业和学校、产业管理部门、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7)组织选聘学校法律顾问,协助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处理诉讼、非诉讼案件,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

2.积极参与事中处理:

(1)尽力调解法律纠份,促成各方和解。

学校不是经得起缠讼的单位,因此法务处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促成和解,即保证学校利益不受无理侵犯,又要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影响;

(2)积极准备,认真参加人事和劳动仲裁。

(3)诉讼,必要时与相关律师对口联系做好工作。

3.全方位事后追究:

(1)追究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总结经验教训。

(2)弥补制度缺失,补充和修正学校规范。

(3)及时提出“立法”建议。

2004-4-12

参考文献:

1.《1998-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表》中数据来自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

2.《三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地方合并高校可持续发展探讨》(张朔):(高校)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保证发展的正确方向。

3.1996王轶状告安徽省招生主管部门招生赔偿案:此案涉及安徽财贸学院非正常退档。

4.1992年2月28日在《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当年有二个同名为张志刚的新乡和洛阳考生参加高考,且同为理科考生,又均达到当年的自费生录取分数线,两个张志刚都应被河南师大录取,但事实上只有洛阳张志刚被录取。由于有关人员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把录取通知书误发给了新乡张志刚。

5.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1999-12-17。

6.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北京科技大学:一审受理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999-2-14;二审受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999-4-26。

7.《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1日第2版:大学生自杀,作为学校本身,究竟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该不该给付赔偿金?从教育部到公安部,目前好像都没有关于此事的明确规定。只是有一个关于赔偿金的规定,据说是2000至3000元。但从记者采访的一些学校来看,不管是校方还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学校都给付了较高的赔偿金,远不止两三千元。有的学校为了尽快“了却”此事,甚至要花十几万元。

8.《楚天都市报》2002年3月2日《学生公寓未能如期完工新江汉大学难“乔迁”》、《湖北日报》2002年5月31日《1.5万名师生兴高采烈搬新家新江大开始全面搬迁》。

热点范文篇2

1.1数据来源。本文以2018年度CSSCI中收录的18种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CSSCI中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共有20种期刊,去掉其中两种纯档案学期刊)为统计对象,这18种期刊在2018年度共及文章4332篇,本论文将其中的“专题导言”“征文通知”“选题指南”“研讨会召开信息”等非论文性的文章剔除,共获得有效论文3763篇。关键词为一篇论文论述重点的浓缩,是一篇论文的主题和中心,因此对论文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表1)。1.2高频关键词统计。本文首先对上述3763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共得到关键词8695个;其次,对所获得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即将同义不同形或同义但表述方式不同的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大学”、“高校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及同词但英文字母大小写不同的词语(如K-Means和k-means)等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得到有效关键词共8675个;再次,在bibexcel软件中对这8675个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及降序排列,各频次区间的关键词数量如下表2所示:由上表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在10次及其以内的数量最多,为8528个,占关键词总数的绝大部分,出现频次在11-20次的关键词有96个,本论文认为此部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过低,构不成研究热点。因此,本论文将出现频次在21次及以上的51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这51个高频词中,由于出现频次为77次、34次、25次及21次的“影响因素”“研究热点”“实证研究”及“综述”等词并不能有效的表达研究主题,因而本论文将它们从研究对象中剔除,下表3为高频关键词统计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大数据”“公共图书馆”“可视化”“阅读推广”“数字人文”“美国”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为50次以上,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说明这些主题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是研究的热点所在。

2、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探究

2.1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统计。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直接相关的程度,表示一个关键词在网络图中所拥有的影响度。一个关键词点度中心度的值越高,表明与该关键词直接关联(共同出现)的其他关键词越多,说明其在网络图中的影响越大[1]。为探讨词频与点度中心度之间的关系及一致性,本文对表3中的出现频次在20以上的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进行统计排序,并将其与对应的词频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篇幅有限,仅将点度排名前25的关键词列出)。2.2高频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与词频的对应关系分析。纵观表4,各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排序与其出现频次的排序大体一致,如“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可视化”“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数字人文”“美国”“阅读推广”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及出现频次均较高,数据的一致性较强,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关键词所表述的主题在图书情报领域关注度较高,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有个别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排名与其出现频次排名相差略大,如“数据挖掘”的点度中心度排名远高于其词频排名,对于这种现象,本文认为由于数据挖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积累的数据,以便获取某种未知的规律和信息,即对于图书情报领域而言,主要是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因而作为关键词它一般与图书情报部门的具体工作名称同时出现,故其点度中心度会比较高。

3、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3.1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图书情报领域中影响力较高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本文使用UCINET软件及其附带的Netdraw软件,对表3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处理,将其以共现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为图1,同时将该共现图谱中的具体共现频次列为表5(由于篇幅限制,仅对共现频次为5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罗列)。在共现图谱中,每个节点均代表其对应的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中心度大小,节点越大,则关键词的中心度越高。关键词之间的线段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直接联系,线段越粗,则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紧密。由图1可清晰的看出“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可视化”“图书馆”等关键词在图中的节点最大,且与其他节点的连线较多,可见“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可视化”“图书馆”等关键词在图书情报领域影响力较高,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比较密切。3.2高频关键词共现统计。在关键词共现频次表中,“高校图书馆”与“阅读推广”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7次,且“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两个关键词的词频及点度中心度均较高,因此可以推断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为2018年度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即结合关键词出现频次、点度中心度及共现频次等综合判断,2018年度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包括: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数字人文、美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智库、人工智能及智慧图书馆等。

4、热点探究

4.1图书馆阅读推广。1995年,在西班牙的建议下,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25届全球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世界图书日”这一设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将每年4月23日确认为“世界读书日”[2]。自此,各国人民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我国,“全民阅读”已第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彰显了我国政府对阅读的重视,正如所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3]。”对全体公民而言,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读者的知识储备,还可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涵养,从而在侧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经统计,儿童及大学生为阅读推广服务研究的主要对象;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年幼时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未来的栋梁,大学生在此阶段应实现其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广泛阅读有助于其塑立自身的完整人格,从而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4]。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均高度重视对阅读地推广,但图书馆界仍是阅读推广的主力军,这是由图书馆的职能及定位所决定的。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中心,拥有大量人类智慧的结晶,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理应是推动阅读推广潮流的第一动力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机构[5],因此,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核心热点。4.2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在信息时代下,数据量飞速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海量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各行各业均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及挖掘[6]。图书馆界作为新兴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自大数据技术产生之时便对其密切关注,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业务中。如在用户数据管理及服务方面,图书馆在对用户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用户信息进行整理和挖掘,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大数据必然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7]。与此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由于公众在网上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且公众在网络中的身份更为隐秘,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中为各种各样的事件“发声”[8],但公众的“发声”有时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刻意煽动,从而引发某种不可控的恶性事件。大学生作为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易在冲动下发表不理智的言论,因此其思想需要正确地引导;而高校图书馆被誉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心脏,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理应发挥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地积极引导和潜在教育[9],在此情况下,网络舆情便成为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3数字人文。数字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人文学科,从而促进人文学科的发展[10]。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众对人文领域知识的获取,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深化公众对艺术文化的领悟性,提高公众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度。对图书馆而言,一方面,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在数字化时代,理应承担起促进公众了解人类文明、关注人类文明的重任[11];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大量信息资源的存储地,为数字人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在数字人文资源整合方面,图书馆凭借其对图书及数字化文献整合的经验,可以对数字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揭示,从而提升数字人文服务的效率[12]。因此,图书馆既有推动数字人文发展的必要责任,又有促进数字人文进步的先天条件,故数字人文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就不足为奇。4.4美国高校图书馆。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各个行业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图书馆界同样如此。由于美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均较为发达,因此无论其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还是其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实践均位于世界前列,故开展美国图书馆管理服务经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图书馆界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探索涉及多个研究主题,例如于亚秀等学者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13]、张亚宏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调查[14]以及谭玉等学者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探索[15]等,研究大多是通过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某项目的详细介绍,或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图书馆界实践进行对比,指出国内图书馆界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4.5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在文献服务及信息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满足读者特定需求,依靠图书馆员自身专业知识及素养而提供的服务[16]。知识服务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查新服务,还包括定题服务、学科报告等服务,这类服务的特点是用户无需再付出多余的成本即可直接获知想要的结果[17]。相较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而言,知识服务可以解决用户更复杂更专深的知识需求,知识服务提供的知识产品智力水平也更高。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信息被各种无效信息所湮没,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因此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4.6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指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凭借自身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系统。相较传统图书馆而言,数字图书馆可提供更为深层次的服务,其不局限于提供某种文献,而是致力于解决用户需要的问题,同时还可根据用户的提问定制个性化的书目推荐,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服务体验[18]。此外,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逐渐普及,各互联网巨头均开发了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抢占了大量图书馆用户,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界越来越重视开展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目前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为微信公众平台、APP和WAP等,可使用户无需到馆即可获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服务[19]。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均极大的增强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使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其必然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7智库智库是一种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为政府的各种决策提供支持的研究机构[20];智库研究过程涉及多方面数据信息,而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聚集地,拥有大量数字化资源,可为智库的运行提供资源基础,因此图书情报界在智库的发展中占领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除此之外,图书情报界从业人员往往拥有扎实的信息分析能力,可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从而间接为智库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图书馆也逐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智库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在学科服务方面的优势,为智库的研究提供学科发展趋势报告或对其提供定题服务等[21],在这种背景下,智库也就成了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4.8人工智能及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一词最早于1956年提出,经过六十多年的积淀,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其蓬勃发展的时代,不仅被摆至各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且被工业界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22],各行各业均展开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索,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如早期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及深圳图书馆对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应用等。除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外,对人工智能应用理念的讨论热度也持续高涨,因此人工智能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图书馆进入了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视野,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可由智慧馆员通过对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实现用户、书、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目前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对智慧图书馆开展了部分研究及实践探索,在各高校图书馆的实践影响下,更多学者投入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中,因此智慧图书馆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热点范文篇3

关键词:数据网格;副本优化;热点副本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大量的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如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生物医学研究、航空航天、数字地球、大型武器模拟、大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的应用。其数据量将达到TB至PB的级别。同时,地理上广泛分布的科研工作者和用户都希望能访问和分析这些庞大的数据,而现有的数据管理体系结构、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大容量分布存储和分布处理的要求。因此,数据网格应运而生,以解决上述应用面临的问题。

数据网格计算[1]为各种应用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大容量、高速传输的并行分布广域计算平台。它是对广域范围内大规模的数据集进行分布式管理和分析及使用的一个综合的体系结构,实现网格环境中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数据传输以及访问、复制等操作,并提供到不同存储系统的统一接口,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使得数据密集型的高性能计算和大量的共享数据密集型的事务处理及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在数据网格环境下,通过数据的复制使数据更接近用户,可以更快执行用户提交的作业,在更短的时间内访问作业所需的数据文件,以快速提高数据访问性能。作业通过资源(RB)提交给网格。RB将作业调度到不同的计算单元(CE),以提高网格的吞吐量。副本管理器在每个站点管理站点与站点、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接口间的数据流。副本优化器负责副本的选择、动态生成和删除。在副本优化服务执行过程中,网络性能和磁盘I/O也是影响作业调度和副本选择的重要因素。优化算法应通过检查计算单元和各个存储单元之间的可用带宽和存储单元的磁盘I/O来从不同的存储节点获得最优的副本。Vazhkudai等人[2,3]表明在网格环境下,磁盘吞吐时间能占用30%的传输时间。因此在计算数据传输时间时,应考虑网络带宽和磁盘吞吐率。这样的优化策略可以更加接近真实的数据网格系统。

本文在有限的网络带宽和磁盘吞吐能力的情况下,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访问特征和副本访问历史记录来对副本进行优化,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就近访问。整个数据网格系统达到一个负载均衡的状态。

1相关工作

在用户提交作业到作业完成这个过程中,副本管理器对作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三处优化[4]:

a)资源(RB)决定作业在哪个计算单元上运行,即调度的优化。通过计算一个代价函数来实现:

Cost=getAccessCost()+estimatedQueuingTime()。作业总的执行是作业访问文件时间和作业排队时间之和[5]。其中作业访问数据文件时间包括数据文件读取时间、网络带宽延迟时间和磁盘I/O时间。本文中的作业调度流程如图1所示。

b)作业运行中的动态副本选择。一旦作业在计算单元(CE)上运行,它需要访问不同的数据文件。由于一个数据文件在各个网格站点上可能存在多个副本,当一个作业需要访问某个数据文件时,副本优化器(RO)通过调用函数getBestFile()来找到最优的文件副本。

c)动态副本优化,即触发在第三方站点上复制数据文件。每个站点对所请求的数据文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当特定的数据文件成为热点数据时,则可以考虑将该文件复制到最有可能被访问到的第三方站点。本文通过数据文件的前N次访问历史记录来判断该数据文件是否可成为热点副本,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复制。

本文在使用OptorSim模拟器的基础上对副本管理器的三处优化进行改进。OptorSim通过模拟(欧洲)数据网格中各个独立部件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达到评估不同的数据管理策略——副本优化算法性能的目的。它以EDG的结构为基础,包括了所有必需的部件,但是重点是在数据管理的副本机制上。使用OptorSim模拟器可以用数据复制与作业调度算法相结合的手段来对不同的算法作出评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网格资源。

2算法优化

复制机制决定动态产生副本的时间以及副本放置的位置。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集中的和分布的动态复制方法。本文根据目前数据网格拓扑结构的特点,在集中式动态复制算法[6]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访问历史记录的热点副本产生算法。通过自动产生热点数据的副本,并把副本移动到其他站点上,以求提高数据网格总体的性能。

4结束语

本文在集中式动态副本创建算法的基础上,将热点副本的创建与作业访问数据文件的历史记录相结合,使副本创建更具预见性,并且准确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OptorSim模拟器,将此算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与其他两种算法相比较,并得出了实验数据。但是对于每次复制操作,不仅网络带宽资源被消耗,而且由于磁盘I/O和CPU利用会使副本服务器负载加重。复制频度必须受到控制,以避免网络和服务器负载过重[10]。本文下一步的工作将对历史访问记录中的N取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讨论在不同的取值时,算法的优劣,使其做到使整个数据网格系统能够负载均衡,用户可以就近访问所需要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一种快速、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FOSTERI,KESSELMANC,TUECKES.Theanatomyofthegrid:enablingscalablevirtualorganizations[J].IJSA,2001:15(3):20-23.

[2]VAZHKUDAIS,SCHOPFJ.Usingdiskthroughputdatainperditionsofendtoendgridtransfers[C]//Procofthe3rdInternationalWorkshoponGridComputing.Baltimore:[s.n.],2002:2-4.

[3]VAZHKUDAIS,SCHOPFJ.Usingregressiontechniquestopredictlargedatatransfer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HighPerformanceComputingApplications,SpecialIssueonGridComputing:InfrastructureandApplication,2003,17(3):249-268.

[4]BELLWH,CAMERONDG,RUBENCS,etal.Evaluationofaneconomybasedfilereplicationstrategyforadatagrid[C]//Procofthe1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lusterComputingandtheGrid.WashingtonDC:IEEEComputerSociety,2003:661.

[5]BELLWH,CAMERONDG,CAPOZZAL,etal.SimulationofdynamicgridreplicationstrategiesinOptorSim[C]//Procofthe3rdInternationalWorkshoponGridComputing.London:SpringerVerlag,2002:46-57.

[6]TANGMing,LEEBS,TANGXueyan,etal.Theimpactofdatareplicationonjobschedulingperformanceinthedatagrid[J].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2006,22(3):254-268.

[7]HUAKA,CAIYing,SHEUS.Patching:amulticasttechniquefortruevideoondemandservices[C]//ProcofACMSIGMM’98.NewYork:ACM,1998:41-50.

[8]ZIPFGK.Humanbehavourand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M].Cambridge,MA:AddisonWesley,1994:15-23.

热点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事热点;教学渗透

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更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成为有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人。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为主,很多理论观念是依附于具体事实才能够让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时事热点,但是政治教材中却无法得到体现,导致政治教材中的材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学生无法积极的用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在升学考试中,出题的趋势都越来越倾向于近阶段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如果学生不及时的去了解这是事件,在升学考试中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时事热点的渗透。

1关注时事热点,解析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精力往往都放在了对教材的解析和教案的准备上,但是政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许多生活中所发生的时事热点都与政治教学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时事热点的敏锐观察能力尚还在发展的阶段中,因而教师就要起到重要的观察作用,在生活中积极的关注时事热点,并把这些事件进行教学化的过滤,提取出其中符合教学的内容,在备课时做到对时事热点的渗透。比如在学习《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接着给学生展示“最美乡村教师”的热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在很多不发达的地区,那里的教育资源非常的有限,而有很多乡村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为了让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把自己扎根在乡村,为了学生付出自己的清楚、汗水,学生没有运动器材,教师就自己发明,也不能让学生缺少运动项目,让学生了解,其实在教师的心里,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其实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威严的,不可触犯的,所以他们在于教师交流时总会隔着一层障碍,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教师之所以威严,是为了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告诉他们当前的教育不是为了仅仅让他们有一个好成绩,能够考出好的分数,而是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中,你所获得的能力、分数能够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多一些选择,教师不仅是威严的,同时也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有问题时,可以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差错也会进行及时的提醒,如果教师的提醒方式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双方是要在一个积极交流的状态中。在看过乡村中的孩子的学习条件后,学生就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环境,也对教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能够与教师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2抓住重要事件,组织学生讨论

当代信息技术发达,很多时事热点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学生每天也会接收非常多不同的信息,他们也会关注时事热点,但是缺乏一些分辨的能力,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事情,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政治观点去分析事件,比如电影《战狼》一上映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票房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因为这部电影非常好看,打戏很精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学生说因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有种热血澎湃的感觉,有的学生说这部电影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情怀,学生们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观影时的感受,说看到最后男主角把五星红旗套在手臂上时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当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再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统一,爱国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深埋在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之所以票房一路高升,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画面和精彩的打斗场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观影者的爱国情怀,让每一位中华儿女能够为了自己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学生们就是祖国未来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与能力,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一事件的讨论中,学生既明白了爱国精神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提升自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整体思想更上一个层次。

3搜集时事热点,提供交流平台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关注生活中的时事热点,可以举行时事热点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按学号在政治课的前五到十分钟给同学们分享自己关注到的时事政治,并且说出自己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积极的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事件。还可以班级中设置时事热点的展示角落,学生可以把自己关注到的时事热点贴在这个角落中,供全班同学观看讨论,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这里提取一些教学灵感,给学生提供更加有价值的讨论平台,让时事热点成为学生提升政治思维的重要工具。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时事热点的渗透,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有更加密切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事件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春雷.浅析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

热点范文篇5

随着建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经历了图板手绘、计算机辅助绘图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ling,BIM)的跨越。借助近年来的BIM、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横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技术与信息壁垒正在消失,逐步形成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系统,为未来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BIM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我国研究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吸收借鉴国外IFC[1](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IDM[2](InformationDeliveryManual)、IFD[3](InternationalFrameworkforDictionaries)等数据标准体系的先进经验,初步构建出了以5大BIM国家标准[4,5]为核心,以PKPM-BIM[6]、广联达[7]等为应用软件的产学研用BIM体系,为我国建筑BIM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但随着BIM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也与日俱增。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以“BIM”为主题的期刊文献数分别高达36,359篇和16,733篇(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这庞大的文献数量影响了现有研究人员对BIM研究成果的深入总结和凝练,急需通过信息化和可视化技术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8]。通过对国内外BIM文献综述的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非常适用的研究方法[9]。在基于BIM的施工网络研究中,通过对1,031篇文献的计量分析与网络分析,发现了技术是项目协作研究的先行因素,而管理的重要性相对较低[10]。而基于614篇BIM文献的网络分析发现,“可视化”和“工业基础类(IFC)”是最重要的被引词[11]。通过BIM和非现场施工(off-siteconstruction,OSC)文献的分析,研究人员对面向OSC的BIM研究进行了量化,并指出基于BIM的预制件生产设计等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12]。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有效的量化分析研究热点的工具,据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对CNKI数据库中的部分重点文献进行了研究。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BIM研究热点与团队分析

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梳理与分析,本文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BIM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网络模型图,对现有研究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定量分析。2.1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绿色建筑研究文献统计。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本文依托CNKI数据库,对以“BIM”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共得到31,387篇期刊文献,但通过对CNKI数据库检索结果的分析发现,由于BIM研究兴起时间较短,许多文章发表在近年来新成立的杂志中,使得过去以核心期刊等数据库为基础的检索模式,难以真正提取出有代表性的BIM研究文献。而在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基于被引次数的文献选取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代表性文献进行提取,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基于被引次数建立了文献分析数据库。同时,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本文以被引次数超过10的文献作为数据源进行分析。基于上述检索条件,共检索到1,961篇以BIM为“主题”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内容梳理与筛选,确定1,664篇BIM期刊文献作为网络分析的数据库,其发表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通过图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自2009年以来,BIM研究文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相比2009年,2016年的高被引文献数增加了37倍,年均增长率为530.16%。2017-2019年由于文献时间较短,其高被引文献数的代表性较低,不再进行特定说明。通过对这1,664篇BIM研究期刊文献的来源出版物统计发现(如表1所示),《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和《施工技术》是发表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极大的推动了BIM相关研究的发展。2.2我国BIM总体研究网络的建立与分析。基于对BIM重点文献的检索,本研究确定了文献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中不同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确定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矩阵,从而对我国BIM总体研究网络进行了建立。通过统计发现,收集的1,664篇文献共包含6,977个不同的关键词,基于这6,977个关键词两两间的共现频次,本研究计算出了BIM关键词关系矩阵,从而建立了我国BIM研究总体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关键词代表网络的节点,节点和文字大小代表相对连接次数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分组(基于连接关系确定)。同时,本研究通过计算不同节点的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Centrality,EC),对不同研究内容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表2列出了排在前30位的EC结果。从图2的结果可以发现,现有BIM研究主要分成了4个部分,“BIM”、“BIM技术”等是核心的研究内容,而通过对比表2结果可以发现,除了通用性研究内容外,“协同设计”、“Revit”、“可视化”、“碰撞检查”等均是较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从总体上来讲,其他研究内容的相对重要性较低,仅为BIM的12%左右,这与出现频次为1的关键词有关,它们影响了量化分析结果的代表性。2.3我国BIM核心研究网络的建立与分析。为了更准确、直观地对BIM研究进行可视化与定量化分析,本研究对BIM核心研究网络模型进行了建立。基于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结果,以10为界限,对关键词进行了筛选,共得到86个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用于BIM核心研究网络的建立与分析,其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排在前30位的特征向量中心度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对BIM核心研究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信息化和应用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建筑工程是核心的研究对象,其相对重要性比桥梁高41.3%。在技术研究中,“协同设计”、“碰撞检查”、“可视化”、“深化设计”等研究内容的相对重要性都达到了BIM的40%,是BIM技术层面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管理研究中,“施工管理”、“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均是影响较高的研究内容,其中,“施工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不同建筑类型中,“装配式建筑”的起步时间较短,但相对重要性却高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可见通过精细化、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其施工性能。而“全寿命周期”和“全生命周期”的计算结果表明,现有BIM研究已经跳出了设计阶段的限制,全生命周期思想已经融入到现有研究中,这为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在表3结果中,虽然对“施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与进度、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内容却未能排在前30位,“进度管理”尚能排在第37位(EC:0.286),而质量则没有出现在核心指标中,由此可见,BIM的施工管理是以造价、成本等为核心进行的,对进度和质量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IFC和标准分别排在第62位和68位,现有研究对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解读较少,对评价体系的分析不足,这影响了BIM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展基于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2.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BIM研究团队分析。基于对BIM研究文献的统计,本研究对BIM研究团队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献作者的统计,发现共有3,013位研究人员对BIM进行了研究,其中,张建平、何关培、王廷魁等是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表4列出了发表文献数超过7篇的作者,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来自于大学,清华大学的相关学者数最多。为了更直观的对BIM研究作者间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建立了BIM研究团队网络图,如图4所示。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作者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模型中仅对模块化后占总体1%及以上的团队进行了统计。考虑到特征向量中心度计算的特殊性,在作者量化分析中,分别以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作为指标对该作者的核心性做分析,其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对比图4和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现有BIM研究中有9个较大的研究团队,大部分研究团队是独立地开展研究,不同团队之间的研究交流较少。以“张建平”、“胡振中”等为核心的团队是最大的研究团队,并通过“张洋”、“李恒”等与“赵雪锋”团队和“郭红领”团队建立了联系。除此之外,只有“张德海”和“张涛”团队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其他研究团队均呈现出内部小团队的现象,这影响了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交流。在作者相对重要性分析中,“张建平”是中心度最大的作者,这与统计结果相同。而“杨震卿”、“赵钦”、“张晓玲”等均表现出较高的重要性。

3基于时间演化的BIM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的分析,本文初步对现有BIM研究热点与研究团队进行了网络分析,为更好地对BIM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不同年代的BIM研究进行了网络分析,从而对BIM研究的时间演化方向进行了研究。3.1不同时间段BIM研究网络的建立。基于1,664篇文献数据,本文对文献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将2006-2019年分隔为2006-2010年、2011-2013年、2014-2016年与2017-2019年这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文献数分别为66篇、390篇、906篇和302篇。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对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内容进行展示,本研究重点对4个不同时间段内的核心研究网络开展分析,分别根据关键词词频大于等于2、3、5、3,确立了各阶段的核心关键词,并建立了4个时间段的核心研究网络模型图,如图5所示。3.2基于不同阶段BIM核心研究网络的趋势演化分析。基于不同时间段BIM核心研究网络模型,本研究通过特征向量中心度计算结果对不同阶段核心研究内容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研究,其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4个不同时间段分别用“06-10年”、“11-13年”、“14-16年”和“17-19年”来表示。同时,由于本研究重点对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因此只列出了排在前15位的关键词。从表6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在06-10年,BIM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虚拟现实、协同设计与可视化是关注的重点[13],针对IFC标准与BIM软件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在11-13年,BIM研究的工程应用大大增加,信息化成为了BIM研究的共识,碰撞检查的重要性急速上升,成为重要的设计应用技术[14]。这一时期,BIM跳出了设计的局限,开启了施工管理研究工作;在14-16年,相关研究数量倍增,逐步跨越了设计阶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核心[15],而可视化由于在施工交底、工程展示中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在17-19年,随着建筑工业化浪潮的到来,装配式建筑的BIM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6],由此也引起了施工管理中工程精细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建筑数据的不断积累,全生命周期BIM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新技术也与BIM不断融合,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在BIM发展中,人才不足是制约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改革也成为了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4跨越Modelling的BIM未来研究展望

热点范文篇6

回头看考卷,要求写的题目有四:

1、针对前六段材料,概括“活拔绒”事件的过程(不超过400字);

2、针对后七段材料,分析媒体载文观点的异同(不超过300字);

3、要求对中国政府及羽绒行业协会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及可行性,不超过300字);

4、针对材料中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在网上发出的“不要再继续宣传和生产活拔绒制品”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1000-1200字)。

题目出的一点都不偏。还是传统题型——概括,对策,论述(对“媒体载文观点的异同”的分析是小评论,最后的议论文是大评论)。题目不偏,测查能力要求更不偏:“活拔绒”是经济事件,具体说是外贸领域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经济事件,这是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遭遇和还将继续遭遇的众多阵痛之一。考生之所以觉得偏,是因为老以为申论热点就是自己感觉熟识的猜解纯熟的问题,其实不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公务员的基本素养,考生应试备考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从公务员能力提升的基本要求出发,从应试作答的实际需要入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只要真正摆正公务员身份,从国家行政角度思考,紧紧扣住材料,紧紧围绕大局,就不会因复习偏了,而遭遇考场上无从下笔的窘境。考试大论坛

国考临近,不少考生出于考前焦虑,开始想尽办法走捷径,其途径之一,就是“恶补”甚至瞎蒙热点。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投机式复习法,很容易使得广大考生忽视国家公考选拔人才的内在逻辑,辜负国家人事行政部门通过考试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人群的一片苦心,同时,我们必须严正指出,刻意猜解2014年国考试题热点,一方面很可能冲淡对申论写作思路、方法和表达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也很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乃至于挂一漏万的情形,这样违背国考备考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不利于广大考生有效备考和长远利益。

众所周知,国考也罢,地方公考也罢,关注热点是必须的。因为热点就是那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注意的问题,就是那些党和政府依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施政方略。国考不可能为了适应小众或者极少数人的需要或者趣味而去在生僻冷门的问题上大书特书。热点问题,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里就有了框架,在国际国内两个具体环境中有了思路,在中央—地方—县市—乡镇直到村级的具体实践中有了方法。

热点范文篇7

一、政策链接

2014年2月28日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的完整文本首次面世。一如许多专家事先预估的那样,“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困扰中国多年。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问计于民,再度成为广大网民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申论考试的热点。

二、申论考点直击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及要求

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简单说包括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关于教育公平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个享有”、“一个倾斜”。

“四个享有”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教育效果或质量。

“一个倾斜”是指受教育机会和公共教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和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

(二)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主要有四大不公平:

一是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投入方面差别很大;

二是地区之间教育不公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集中享受了大部分教育资源,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等教育发展十分缓慢;

三是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不公平,对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资金投入的差别导致入学机会不均等及择校问题的出现;

四是不同的人群群体之间教育不公平,由于户籍、就读学校条件等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机会和就学过程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

(三)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第一,历史形成的巨大差距。历史形成的巨大发展差距,直接地影响到各个地区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发展差距。

第二,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特别是户籍制度,其突出的弊端在于它以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把中国公民分成两大类别,将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割裂开来,使城市儿童和城乡儿童在不同的制度构架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

第三,现实公共政策取向的偏差导致了不公平。如,教育政策的倾斜导致了一些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重点学校政策、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等问题上来。在当时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效率优先的重点学校政策拉大我国中小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差距。

第四,政府公共职能还存在缺位。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和优先扶持力度不够。同时,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个投入的不足也极大地影响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教育投资。政府通过持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加快教育发展,提升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缓解城乡、区域和不同层次学校日渐突出的分化格局,改变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的教育不公。优化教育类型之间的投资比例,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在基础教育内小学、初中和高中之间,在高等教育内专科、本科、研究生之间都应有合理的比例。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办学形式。应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综合高中模式。高等教育为适应大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入改革办学模式,更新教育内容,通过实行完全学分制等弹性化的灵活学制,使贫困学生能够通过分阶段学习自助解决学费问题,以适应走读生、分阶段就学、停学创业、提前毕业等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进一步改变政府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的教育新体制。坚持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承办,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坚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政府统筹管理下,鼓励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等。

热点范文篇8

一、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笔者通过CNKI,以“期刊出版”为篇名或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20年10月25日(检索日期),共获得1168篇文献,剔除报纸、会议纪要、硕博论文以及重复发表等类型的文章,最终获得学术期刊文章1042篇。将包含文章信息的文本文档导入Bicomb2软件进行关键字段提取,共提取出4777个关键词。为了保证共词分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对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筛选:将含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期刊出版质量”“期刊质量”“出版质量”合并为“期刊质量”;剔除如“复兴”“民国”等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关键词。经过筛选,最终得到2718个有效关键词。根据本研究所选样本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2的25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累计占关键词总数的48.93%,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度,限于篇幅,下表中展示了前十个关键词的统计数据(见表)。此外,本研究借助Bicomb2、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一个25×25的共现矩阵,并将其导入SPSS20.0进行系统聚类,并绘制出直观的树状图(如图)。

二、结果分析

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共词分析和对部分文献数据的阅读和分析,本研究将25个高频关键词划分为五类:第一类包含“传播”“媒体融合”“编辑人才培养”“新媒体”4个关键词,描述的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的传播和编辑人才的培养;第二类包含“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互联网”“服务”“数字化转型”“期刊出版形式规范”8个关键词,描述的是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开放式服务;第三类包含“编辑加工”“编辑部”“期刊质量”3个关键词,描述的是编辑团队建设对期刊质量的影响;第四类包含“期刊出版”“科技期刊”“期刊出版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出版时滞”5个关键词,描述的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运营管理;第五类包含“期刊编辑”“编辑素养”“出版周期”“读者”“少儿期刊”5个关键词,描述的是少儿期刊编辑素养对出版效率和读者体验的影响。1.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的传播和编辑人才的培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习惯于阅读纸媒的群体虽然仍然存在,但却越来越少,更多的人被电子书所引流;很少再有人使用磁带、光碟来获取音视频资料,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媒体融合便应运而生。传统纸质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各领域专业信息或文化观点的媒介,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必然要在新的形势下探寻新的出路。如今,许多期刊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媒介平台进行传播,有的甚至创建了自己的客户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媒体融合涉及期刊内容、传播、终端、机构等方面,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传统期刊编辑的内容策划能力、文字编辑能力、文章统筹能力,还需要具有对海量信息的分析与整合能力、对多种媒介技术的操作运用能力、跨媒体传播中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增加对编辑人员的培训,如邀请资深编辑开展讲座,更新编辑人员的出版观念;邀请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进行交流,提升编辑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2.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开放式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被无限放大,这既是对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惯性和定势的挑战,同时也为期刊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所有刊物的发展方向。出版流程进一步优化,传统出版的低效率所带来的出版时滞得到进一步改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所在。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理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学术影响力,在该领域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当前学术期刊面临的紧要问题。目前,不少学术期刊正在探索转型的路上,或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大多实现了稿件采编的数字化、内容加工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网络化等,如稿件采编系统的建设,桌面排版软件的优化,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应用。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远不止这些,如何实现整个出版流程的数字化仍然是出版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21世纪以来,图书情报界、出版界逐渐意识到基于订阅的传统学术期刊严重阻碍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学术交流,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在此背景下,开放存取期刊应运而生。开放存取(OpenAccess,一般简称OA)也叫开放获取,是由西方出版研究领域引入的概念,从字面上也能体现出这种出版模式的公开与服务性质。开放存取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目前,开放存取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被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是由德国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OA期刊文献检索系统)收录的中国期刊较少;在出版研究领域,业界人士更加倾向于介绍国外开放存取活动、探讨开放存取涉及的版权问题,对开放存取模式的探索较少。此外,开放存取在用户中的认知度还很低,大部分用户从未听说过开放存取,使用过开放存取资源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提优化读者体验、提高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针对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式服务的探索迫在眉睫。3.编辑团队建设对期刊质量的影响。任何一本期刊的出版都离不开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具有不同职责的编辑人员共同谋划、分工合作,为出版一本同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物质产品和具有较高学术或人文价值的精神产品共同努力着。可以说,编辑团队的建设对一本刊物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实际上,大多数期刊编辑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内部矛盾,可能是责任编辑之间的栏目分配问题、优先选稿问题,可能是责编与美编之间的沟通障碍问题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矛盾都有可能影响期刊的出版周期和质量。因此,期刊出版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应在提升编辑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还应在编辑团队建设上下功夫,构建一支充满人文气息、良性竞争、纪律严明的编辑团队。首先,期刊出版单位管理者应该多关注编辑人员的心理和生活问题,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让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在生活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其次,管理者应该多多创造编辑团队内部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大多数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构建一个高效能的激励机制,激发编辑人员的创造热情与创新精神,在编辑团队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再次,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每位编辑人员的特长与优势,根据编辑人员的个性和特征统筹安排工作,不将刊物的好与坏归功或归罪于一人,在各个环节强调人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以培养编辑团队的集体精神。最后,管理者应在结合国家政策、出版现状、单位性质、员工建议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制定符合国家政策、顺应单位发展、面向所有单位人员、满足大多数职员需要的各项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单位人员的行为。4.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科技期刊是呈现和传播自然科学领域及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新时代,建设好一大批科技期刊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现下的科技期刊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依赖行政拨款、市场化程度低、期刊传播功能被弱化。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要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要谋求运营管理的新思路。某期刊社编辑侯湘在其研究作品中提出了几条发展路径:扩展应用平台,推进数字化;加快资源整合,推进集约化;构建核心竞争力,推进品牌化;创新盈利模式,推进市场化。笔者认为,这是大多数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值得部分科技期刊融合借鉴。2019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通过分类施策增强科技期刊发展活力、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以提升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通过建立竞争引领、开放协作新机制,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强化学会办刊力度,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以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意见》的出台,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份纲领性文件,我国科技期刊应该着力落实《意见》精神,在新时代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5.少儿期刊编辑素养对出版时效和读者体验的影响。编辑是一份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职业,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从事编辑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功底、较高的服务意识,以及较高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还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所属期刊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医学类期刊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医学专业背景、教育类期刊需要编辑人员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等。编辑人员的素养,将对期刊的出版时效产生直接影响;编辑作为为读者服务的人员,其素养构成对读者体验也具有巨大影响。因此,为提升编辑人员素养,期刊出版单位应定期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创造机会让编辑人员多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讲座。少儿期刊是向少年儿童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除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懂得儿童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学知识,要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上策划选题、揣摩文字。少儿期刊不需要艰涩难懂的教育术语,不需要层层相扣的长篇大论,需要编辑人员关注读者对象的年龄结构与心理特征,多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加深少年儿童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此外,少儿期刊在基本的立场和价值导向上更应该注意,要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输送给少年儿童,为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一份薄力。

热点范文篇9

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总体上还有不小差距。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认识,不断强化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着眼于发挥国有企业功能

国有企业是“企业”一般和“国有”特殊的统一体。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既要借鉴一般企业法人治理的成熟机制,又要着眼于发挥国有企业承担的特殊功能。

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要遵循企业治理的一般规律,其治理机制不能采用传统的管理党政机关的模式来构建。按照这样的要求,国有企业的组织设置和资本、人员配置应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治理模式,使国有企业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在提供产品和服务一定的条件下付出更低的成本。

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使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是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经营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市场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比如,政府投资于能源、基础设施等战略领域,维护国家安全或经济社会运行的安全;投资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定时期,投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以扩大就业、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等等。国有资本的性质使得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其资本、人员、组织配置也应该遵循公共资源配置的机理,以保证国有资本的功能正常发挥。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把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的优秀企业家配置到国有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得到贯彻落实。

二、立足实际因企制宜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要注意区分国有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且要注意弄清不同国有企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搞整齐划一的一种模式。

行业特征不同,治理模式可以不完全一样。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说,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和配置方式更应体现公共属性,以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充分体现社会需求,保证社会的有效监督,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企业负责人应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配置,以保证企业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及时决策和执行,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功能作用不同,治理模式可以不完全一样。按照功能划分,目前北京的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产业集团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其治理模式应充分体现不同企业实际情况的差异。如投资公司的功能主要是搞资本运作,其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有较大重合;而产业集团董事会的决策职责与经理层的经营管理职责重叠相对较少,因此,它们治理机构的设置必然会有所不同。

股权结构不同,治理模式可以不完全一样。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仅有单一股权与多元股权的不同,而且有同是国有成分的多元股权与国有和非国有成分并存的多元股权的不同。单一股权的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内部难以形成有效制衡,在目前市场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完全由董事会自主决定经理层人选,内部人控制的风险比较高。股权结构多元的国有企业,由于利益主体多元,企业董事会自然形成制衡,由董事会制定企业的重大决策,并按照市场机制决定经理层人选,相对比较有效。

规模不同,治理模式可以不完全一样。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多,可以减少各治理机构之间成员的重叠,以促进职责分工和协调制衡。规模较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董事会成员与经营层成员可以重合多一些,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三、明确权责边界健全责任体系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是责任配置的制度安排,重点是在健全组织和配好人员的基础上,以责任为核心,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治理结构的权责边界。按照委托―关系,从出资人代表到产权代表到总经理,依法依规层层授权,人根据所授权力尽自己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给予其与责任和贡献相匹配的利益,包括薪酬和其他方面的激励。通过这种权责配置,建立起权力、责任、义务有机统一,国有资产责任链条清晰、层层落实到人的责任体系。

热点范文篇10

山西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曾做出努力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四条路子”,以及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跨越、自然人文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三个跨越”,总结出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特别是省内重工业以及资源开采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些年,由于能源和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且能源利用率低效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电力、石油、煤炭、化工等行业已经多次向我们发出了预警:山西如果继续以大规模的资源开采为代价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糟,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后代也将因此所承受沉重代价,山西未来的发展也将因此受到制约。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不断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是山西发展不能回避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经济建设,大谈GDP增长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绿色GDP的增长,很少有人关注科学发展。很多企业确定了自己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却忽略了把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引入发展战略,忽略了借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注重环境保护同时促进企业利润增长。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省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走出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公进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当前山西,乃至全国解决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与加强生态文明的最好途径。

那么,要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领导应真正把节能减排当作硬指标,切实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下大力气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不断建立、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各级地方政府为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资源开发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工程计划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企业;实施节能工程,并注意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环保工程。此外,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快修订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监督和检查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生产审核,对不合格企业要求限期整改、经济重罚、追究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此外,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集者退散

四是通过改革来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促进企业省得的科技进步,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科研资金,加大节能减排的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高耗能、高污染、低利用率、低科技含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耗能、低排放、高利用、高技术含量的循环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的建设情况,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以及当地环境保护情况纳入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