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6:18:53

缺憾范文篇1

「关键词」2004年;宪法修正案;缺憾;宪政

2004年9月21日凌晨4点,一只蚊子惊醒了我的清梦。我起来摘下我的眼罩,打开所有的灯,与这只蚊子进行了一场我失鲜血它丧命的战争。这是一场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人权是神圣的、天赋的。但有时候,一个人在阴暗角落里的一句话、一个批示有可能严重侵犯你的人权。这时,你必须战斗!

所以,法律和法学的终极关怀是人权保护,是治理政府,而不是“政府治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杰弗逊才告诉我们:“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应该说,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人权保护和治理政府等方面有巨大的进步。但也留下了五大缺憾:

一是修正案的个别规定含义不明。主要有:(1)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明确的。例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政治文明”的法律含义就不明确。再如,补偿的依据和标准也不明确。修正案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什么叫“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中的“法律”是什么?“补偿”的标准是什么?现在个别地方政府在其规定中已经有所发展,如《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依法及时予以补偿”。这非常好。但宪法修正案才通过就被超越,这非常不好。(2)中国人明确,外国人不明确的。例如,以宪法形式将“三个代表”确立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执政地位不是靠执政者的绝对权力或权力的高度集中维持的,恰恰相反,是靠自觉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需要加注,老外才懂。再如,修正案规定:“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人大致能明确各个“者”的含义,但老外懂也难。(3)中国人不明确,外国人明确的。例如,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国“进行国事活动”。老外很清楚,因为此处的“主席”就是“President”。但中国人不很清楚。如改成“总统(President)制”,大家就都懂了。

二是修正案的个别规定错误。主要有:(1)关于人权的规定。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开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章)。但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公民权”之下“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概念远远大于公民权,现在的规定方式是本末倒置。如果将人权放在“总纲”(第一章)中作为立国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这个国家就有正当性基础了。(2)关于“私有经济”的规定。宪法修正案第一条(1988年)、第十六条(1999年)、第二十一条(2004年)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进行了三次反复的修改,有的改好了,有的改糟了。例如,现行宪法仍然使用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不科学的概念,而且又造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因此,宪法的上述规定应该进行第四次修正,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等不规范的法律和政治概念改为“私有经济”,并应该以“有”为惟一标准将现阶段中国的经济成分划分为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外资经济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经济形式),实行“以私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这样,大家就有了一个进行对话的统一的工具系统了。

三是修正案内容缺省。主要有:(1)宪法序言。宪法序言要解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即要解决政权的合法性和宪法的制定者这两个问题。现行宪法序言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2)违宪审查制度。这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最大的遗憾。虽然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法规审查备案室,但严格来说,这种制度设计是初步的,是有问题的。应当设立宪法法院,赋予其违宪审查权。(3)党权、政权与民权的关系。民权、政权与党权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和实践过程就是宪政。其中,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应通过改革,形成以民主为根本原则、以执政为基本内容、以法治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将党权纳入民主法制的轨道。一是执政在民(民主执政)。这就需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在人大制度之内活动,成为坚守民主的“议会党”(通过人大执政)。二是执政在政(科学执政)。这就需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在政治和政权制度之内活动,成为执掌政权的政治党。首先,应确定“政”与“非政”之间的界限。政党应更多地注重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力,而不是更多地注重对国家政权的控制面。其次,应确定“执政”和“参政”之间的界限。执政与参政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差异。在权力分配中,执政党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说执政党之执政主要体现于人大的话,那么,参政党之参政应该主要体现于政协。三是执政在法(依法执政)。这就需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在制度和法律之内活动,成为坚持法治的宪政党。执政在法的含义是:在执政党党内的关系上,其自身的活动必须民主化、制度化;在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依法执政,执政党自身必须尊重和遵守法律,不能高踞于法律之上,在程序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4)权力制约。基本思路是:以普选(权利)制约权力;以公开(社会)制约权力;以分权(权力)制约权力。需要指出的是,分权制衡并非万能,它只是用来保护某种政治利益的手段而已。分权制衡有利于通过日常职能的分工和相互牵制,防止专横和腐败。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文化成果。(5)应增加规定生命权、健康权、环境权、罢工权、迁徙权、隐私权等基本人权规定。(6)将政治协商会议改成“法律监督”性质,使之发挥相当于参议院的作用,人大与政协合为最高立法机关。(7)民主反腐。将反腐败仅仅局限在“教育反腐”、“制度反腐”上是不够的,必须鲜明地提出“民主反腐”。腐败蔓延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强调民主、不愿意真正落实民主。民主是反腐败体制中的“本”。(8)国家和平统一。和平统一就是法律统一。因此,应充分重视法律在国家和平统一中的作用,反对人治的言行。我国宪法应以修正案的形式明确规定我国的国家疆域。一是国家疆域完整性的规定。二是国家疆域不可侵犯性的规定。三是国家疆域变更程序性的规定。宪法应规定:非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其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中国的边界不能改变。四是某些国家疆域特殊性的规定。宪法应规定: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必要时得就国家领土

的变更举行全民公决。(9)中央与地方关系。应确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实行多元自主治理基础上的法律分权制,使中央与地方在法治基础上形成新型的权利义务关系。(10)国家权力应该分成三个部分:设定规则的权力即决策权,执行规则的权力即执行权,监督规则的权力即监督权。国家应完整统一行使其所有的权力,宪法应对一些特殊的权力(如军事权、检察权等)予以明确的界定。

四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宪法修改方法的民主性、透明度、程序性。2004年宪法修改的方法比以前好。例如,修正案第一次对建议和草案作了改动,删掉了两个逗号,删掉了两个字。这为进一步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修宪和立宪提供了先例。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允许公众参与讨论,而不应该预设一个不能讨论的前提,不应该动不动就采用简单、粗暴、反民主、反法制的封杀的办法。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权力如果不是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产生、运作和消灭的,那这种法律和权力就得不到大家的遵守和信仰。

五是注意宪法的落实,防止小法改大法。例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规定:“需要宣布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与宪法的规定相比较,该法在程序上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紧急状态决定权作了限制(“由国务院提请”)。我们认为,这种限制有违宪之嫌。

指出这些缺憾,是为了追求宪政中国。

中国的前途只能是宪政的前途,宪政的制度才是我们敬爱的制度。“有你在,灯亮着”!

我们面对的可能是蚊子,也可能是豺狼,是巨无霸,是利维坦。

缺憾范文篇2

从制作技术角度来说,栏目片头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手工制作、字幕机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三维及非线编合成和三维及胶片制作。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无论是表现形式、观众认同度和信息承载量上都有很大差别,并且,这三种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栏目片头的艺术水准和生命周期。

最早制作电视栏目片头,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于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当时,由于电视制作者拥有专业的电视设备和技术,所以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专业人员易于接受,但工作效率极低。在形式上,即使手工设计的艺术感较强,却因受制于创作时间及制作人素质修养的不同,而缺乏艺术品位高、表现细腻复杂的佳作,致使片头内容简洁,形式单一。由于当时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条件不多,欣赏要求不高,虽然片头制作水平低下,却无很大压力,大家对于这个新的传播媒体在创始之初,所表现的必然的单调大多能够接受。

当时,栏目片头的信息承载量少,很难体现出该栏目的类型、特征及制作人的修养和品位,观众也无法从片头中感受与电视制作人的交流和沟通,加之由于制作手法耗时耗力,更新缓慢,使观众被动地接受这种单调长达2-3年,甚至更久。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片头,以手绘宋体大字“新闻联播”,配上实拍风景或摄影照片等为背景,由专业镜头实拍下来,或静止拍摄,或简单推、拉,形成了早期的固定模式,被大多数电视台的栏目所采用,延续了数年,电视人和观众均感到习以为常。

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方面电视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带给观众的新奇感受,使栏目的主要内容比片头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栏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竞争局面,可视性、趣味性、艺术性、栏目个性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尚未成为观众选择的主要动因,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模式过于单调粗糙,但却是当时各种综合因素、条件的必然产物。

电脑业的发展,给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字幕机的运用。80年代后期,以电脑图形图象技术结合电视信号处理技术的字幕编辑方法,使制作人员可以从电脑中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字库里挑选适合栏目特征的字型、字体进行字幕设计,还能够从电脑丰富多样的美术图库中采集适当的画面、图案及活动素材,作为画面背景的点缀设计。在电脑中直接完成合成后,采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计算机信号转换为电视机信号,再用专业录像机录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片头制作水平的限制,由早期的手绘技术转向对电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上,也曾因为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而导致非线编使用差别较大,片头质量差距较大、工作效率差异较大的现象。

随着字幕机的普及,电脑操作技术也趋向由繁到简,熟练掌握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渐缩短,使大多数专业制作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能够根据电脑所提供的最大表现空间来编辑变化多样,视觉丰富,形式美观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艺术美感、观众认同度,还是信息承载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字幕机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技术难度系数不大,掌握运用不难,同一栏目片头更新很快,往往播出不久就被更换,使片头存在的生命周期缩短,适应观众口味的能力明显增强。观众凭借设计有致的大量字幕内容,表现细腻的艺术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感受到栏目的特征,类型和制作人的良苦用心,并对其萌生认同,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途径也逐渐增多起来。主导思路不变,画面效果多变的模式持续了近四年的时间。如《新闻联播》的栏目片头,开始采用深蓝渐变色为背景,假三维渐变金字作主标题,红色或黄色小字为副标题,配以地球、卫星做艺术点缀,使片头的政治气氛、庄重的特征及恢弘的效果表现得恰如其分。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片头制作时发现,新电脑技术的运用,虽然给栏目片头带来了里程碑性的巨大变革,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依从技术条件的保障,致使制作人主观的艺术个性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电脑技术控制领域,制作人因为忙于形式花样的追逐变换,而忽略了人机合一的艺术追求,单一栏目的丰富多彩,毕竟掩盖不了整体模式的同一,常常是一种新的手法在出现之初能够统治几乎所有栏目的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或先或后的时间差异而已。

90年代初,“巴塞罗纳”奥运会那制作精美、充满悬念的电脑三维动画片头令世界瞩目,它吸引着国内无数电脑科技人和艺术人疯狂地追逐、探索,并很快将三维动画技术引进中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片头便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虚实结合,场景宏大,由此揭开了中国三维动画片头制作的序幕,为电视制作人实现心中梦想提供了更为丰富而崭新的技术手段。

三维动画是电脑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图象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融入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专业表现技巧,在电脑中营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虚拟物体和场景,如三维立体字、立体标志、宇宙天体、大型体育场、城市建筑、家居摆设、舞台、电器等等,然后设计运动路径,使虚拟物体自由运动,再设置虚拟摄像机位、虚拟灯光等,搭建成虚拟的摄影棚。传统摄影棚实现不了的场景在计算机中成为现实,设置不出或难于设置的灯光、镜头位通过三维动画系统得到完美展现,电视制作人自由驰骋的想象也终于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于是,人们开始用三维动画技术来改变电视的现状,提高电视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片头、药品化妆品广告、汽车广告、房地产广告、园林设计、室内装修、军事教学、科幻特技电影等等,一时间三维动画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频频出现,成为电视业的新宠。

在计算机中建造立体字幕模型,赋予其逼真而又超乎自然的材质,再设立灯光以突出材质层次、物体层次-根据需求设立太阳光光源、柔光灯光源、追光灯光源、点光源或雾气等,然后设置摄像机-可任意设置其位置、焦距,调整其旋转角度,以实现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并给物体、灯光、镜头设计运动轨迹,调整完毕,再进行上色、渲染,最后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生成好的系列图象连续输出到录象带上即可播出了。这就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栏目片头的简要过程。

高科技的手段,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转换的空间感,为栏目片头笼罩上一层神秘、绚丽的光彩,它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里程碑。电视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电视节目、片头,观众怀着艺术欣赏的心情观看,猜测它的由来,敬慕它的玄妙,挑剔它的不足。如著名栏目《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的片头-虚拟浩瀚的宇宙,旋转运动的地球,拔地而起的大厦......漫漫舒展回转的空间,博大恢弘,充分体现了栏目思想性强的主要特征以及凝重庄严的个性品位,代表了中国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水平。

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雄踞垄断地位的中央电视台,还是各类地方电视台,都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的专业总体形象设计,注重本台主打栏目的个性形象展示,力求以差异化的形象战略赢得观众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如,最新推出的中央电视台八套电视剧频道,为自己制作的数套总体形象广告,轮番播出,形象震撼力很强,特征明确,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其他如中央台的《生活》栏目、济南台的《购物乐园》、山东卫视的《快乐假日》、等等,等等,或娱乐,或休闲,或庄重,个性的张扬充分界定了栏目独树一帜的主题,使观众进一步深化了对栏目全方位的综合认识。在此,为完美表达主题的制作技术已经成为服务于主题的必要手段,而不是结果。

自诞生之日起,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就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电视的迅速普及得益于此,电视节目形式的更新换代得益于此,电视作为遗憾的艺术,这样一种界定也与此息息相关。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栏目片头的美感与缺憾也必将以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形式不断地得到展现,扬新弃旧,逐步完善,在美感与缺憾的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运动过程中,为广大观众奉献更为优秀的作品.

所以,现代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观众认同度上,信息承载量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制作技术的超越再一次为形式的超越乃至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保障。但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设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技术难度高,专业人才少,对于中小型电视台来说,大多还是力不从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缺憾范文篇3

关键词:方针;管理;软件;硬件

所谓方针就其词义来讲,是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所谓工作方针,是指对工作具有全面、明确、现实和深刻指导意义和作用的方针。凡是现行的工作方针,其内涵和外延、其层面和维度,均应力求更加完整地显现于高度概括和精炼的文字寓意之中,从而反映出既覆盖全面工作领域,又紧贴实际工作需要的特性与特征,以利更好地发挥其向导作用,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业绩和效益。

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五十多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有所更改和变化。新中国建国初期时的消防工作,基本上是参考和借鉴前苏联的有关经验,对当时消防工作的指导,主要是依据和遵循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国家正式提出来“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又将上述方针改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几十年来在全国范围的实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不可否认的史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消防工作方针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反映的是否较为全面和充分、在实践中是否体现出应有的成效和价值,是检查和验证其是否制定的正确和切实的重要依据和唯一标准,这一点应该是绝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消防工作方针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否非常亲和、贴切,这一点又是相对的。因为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只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才能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才能因势利导地指引工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鉴于本人有着以上的思路和考虑,并联系到当前我国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适当地加以补充和修改,是不无必要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对此,我个人准备斗胆的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并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1“管理”是消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进行计划组织、部署实施、监督检查、协调控制以及总结改进等活动,并不断实现p(plan)、d(do)、c(check)、a(action)良性循环和持续的螺旋上升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引伸,管理的含义、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而且社会越进步,管理工作越是显得重要。应该看到:管理既是一种载体,更是一种资源和动力,如果对管理工作十分重视,而且能够正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就必然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和很好的效益,这是管理工作的共同规律,消防工作也不例外。

构成管理工作的要素,或者说是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机构体制;②政策法规;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④财与物;⑤知识与信息;⑥时间与空间。所谓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①管理思想现代化;②管理组织现代化;③管理方法现代化;④管理手段现代化;⑤管理人才现代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如何更好地发挥诸多管理要素之间的整合功能和集约效应,无疑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种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长远方向。

从我国当前消防工作的现状来看,如何不断的加强消防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在认真理解、掌握和全面贯彻、实行上述这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内容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遵循和落实好以下两项重要原理。

1.1人本原理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因此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使得全体人员都能明确前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工作的意义、自身的职责、成败的利害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等等,从而更加清醒、自觉和主动地去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以利促进整体工作和整个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目前对于在消防工作中如何贯彻“人本原理”的问题,有些人往往只是理解为:消防工作应该注重把人的保护和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利用各种物质技术条件,来保证安全设防措施的落实。对此,我个人认为尽管上述观点是不无道理和无可厚非的,但未免有些片面和局限性,换句话说,就是只重视了人的权益和人的价值,而忽略了人的作用和人的职责。从而陷入了一种“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是必须予以防止和反对的。通常人们所说的工作标准,就是“管人”的,就是抓人的责任制的,这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涵。所谓“寓教于管”其实质与核心就在于此。

1.2效益原理

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注重最终的实际效果,都必须执意谋求和达到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的协同统一,这也是考核与验证工作的优劣成败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因为只有把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取得实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管理工作的应有作用和价值水准。通常人们所说的工作中,要务实、求实、扎实和落实,就是指要结合实际,抓住实质,坚持实干和保证实效。

目前对于在消防工作中如何贯彻“效益原理”的问题,其关键就是要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到边”、“到底”和“到位”的原则。所谓“到边”,就是指工作的外延和广度,在横向展开时,应尽量避免工作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所谓“到底”,就是指工作的内涵和深度,在纵向展开时,应尽量避免工作中的简单化和表面化;所谓“到位”主要是指人的职能和责任以及工作的业绩与成效,因此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人,并且应明确和适时地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何时做?何处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所需要的条件和程序等。因为工作中的不同状况和不同结局,就是由于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最终效益上的差异。

2充实现行消防工作方针的内容不无必要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现行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的提出,应该说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从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上来看,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来说,使人感到其覆盖的工作范围和所触及的工作内容,似乎显得还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如果作为一项衡量标准来讲,似乎在体现“管物”、“管事”和“管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憾。如果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对于“管理”这个不容割舍的要素,还涵盖的不够明显和强调的不够突出。联系到目前在我国很多工作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对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认真、不得力的时弊现象,以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危害,消防工作方面也不乏其例。因此,在消防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充实和强化“管理”的内容和作用,以利推动消防工作的不断深化和优化。

如果说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已经暗含有“管理”的寓意了,只是从字面上来看,还显得有些淡漠和朦胧,那么为什么要“把肉埋在饭里”呢?何不阐幽发潜把真谛和要领更加鲜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呢!我认为这样做决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对人对事都将是有益无损的。再联系到古人之所云:“一曰防,二曰救(消),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而止之谓之救(消),责而除之谓之戒”,如果说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已经把“防”与“救(消)”的寓意指点得很清楚了,那么对“戒”的寓意也应该较为明确地容纳进去。换句话说,无论是防也好,救(消)也好,戒也好,都离不开“管理”,都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不断提高消防工作力度和成效。

3全面加强消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不容忽视

如上所述,除了从字面上(或者说是从理论上)有必要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增加和突出“管理”这个要素的内容之外,如果联系到近年来我国发生火灾事故及其有关善后工作的实例情况来看,则更加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消防管理的紧迫感。最近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火灾的情况,据统计2000年我国仅发生的特大火灾就有61起,在火灾中丧生的共529人,其直接财产损失高达2亿元。虽然这些火灾的起数和损失比上年有所下降,但其死亡人数却是大幅度上升14116%。另据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2000年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一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落实《消防法》中所明确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2000年的火灾当中,有80%以上是由于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究其祸端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官僚主义导致的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和执法不严。例如河南焦作天堂录像厅的大火、洛阳东都商厦的大火等,其火灾原因均属经营无序和管理失范,并且还有监督乏术、查办不力之嫌。尤其是在商业性建筑的火灾案例中,有不少火灾是与商家所采用的租赁、承包或转包等经营方式有关,因为这方面如果处理的不好,往往就会成为发生火灾的潜在原因和安全隐患。而公安部门在消防检查和监督方面,也往往存在着发现不及时、跟踪不紧密、查处不到位和纠正不彻底的现象。对于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往往只局限于或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的警告与通知上面,“以言代管”、“以文代管”和“以罚代管”,自觉与不自觉地弱化了以法行政的力度,从而在客观上每每导致人们所不愿看到的那种养痈遗患的不良后果。君不见,有许多火灾在发生之前,公安消防部门曾不止一次地下达过责令整改和停业整顿的通知,但投资或使用单位并没有及时改正或是改得仍不符合规定要求,而且使用也未真正停止,最后酿成大祸,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当然这里面的责任主要不在公安机关方面,而是在建设和使用单位方面,但其症结都是在“管理不力”这个根本性的要害上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是发人深思的,一个是作为建设和使用单位必须有着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发现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之后,必须及时采取彻底的纠正措施,以便确保达到杜绝隐患和防止再次发生。决不能抱有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态度,存在着能拖则拖、阳奉阴违,时间一长,风头一过,就可以时过境迁、不了了之的侥幸心理。因为如果采取如此自欺欺人的下策,到头来只能落个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的结局;另一个是作为公安消防部门,无论是火灾发生之前对于火险隐患的检查,还是在火灾发生之后,对于火灾危害的调研分析,都必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工作,切实找出、认准和抓住其中的主要症结和弊端,及时采取对症下药和治病救人的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和保证事先防范和善后处理措施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真正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通过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方式方法,做到“一处有经验,大家来学习”,“一处有教训,大家来记取”,从而扩大正反两方面教育的积极影响。正像俗话所说:“学费不能白交”、“代价不能白付”和“光吃堑不长智也犹如犯罪一样”。

缺憾范文篇4

从制作技术角度来说,栏目片头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手工制作、字幕机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三维及非线编合成和三维及胶片制作。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无论是表现形式、观众认同度和信息承载量上都有很大差别,并且,这三种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栏目片头的艺术水准和生命周期。

最早制作电视栏目片头,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于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当时,由于电视制作者拥有专业的电视设备和技术,所以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专业人员易于接受,但工作效率极低。在形式上,即使手工设计的艺术感较强,却因受制于创作时间及制作人素质修养的不同,而缺乏艺术品位高、表现细腻复杂的佳作,致使片头内容简洁,形式单一。由于当时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条件不多,欣赏要求不高,虽然片头制作水平低下,却无很大压力,大家对于这个新的传播媒体在创始之初,所表现的必然的单调大多能够接受。

当时,栏目片头的信息承载量少,很难体现出该栏目的类型、特征及制作人的修养和品位,观众也无法从片头中感受与电视制作人的交流和沟通,加之由于制作手法耗时耗力,更新缓慢,使观众被动地接受这种单调长达2-3年,甚至更久。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片头,以手绘宋体大字“新闻联播”,配上实拍风景或摄影照片等为背景,由专业镜头实拍下来,或静止拍摄,或简单推、拉,形成了早期的固定模式,被大多数电视台的栏目所采用,延续了数年,电视人和观众均感到习以为常。

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方面电视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带给观众的新奇感受,使栏目的主要内容比片头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栏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竞争局面,可视性、趣味性、艺术性、栏目个性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尚未成为观众选择的主要动因,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模式过于单调粗糙,但却是当时各种综合因素、条件的必然产物。

电脑业的发展,给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字幕机的运用。80年代后期,以电脑图形图象技术结合电视信号处理技术的字幕编辑方法,使制作人员可以从电脑中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字库里挑选适合栏目特征的字型、字体进行字幕设计,还能够从电脑丰富多样的美术图库中采集适当的画面、图案及活动素材,作为画面背景的点缀设计。在电脑中直接完成合成后,采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计算机信号转换为电视机信号,再用专业录像机录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片头制作水平的限制,由早期的手绘技术转向对电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上,也曾因为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而导致非线编使用差别较大,片头质量差距较大、工作效率差异较大的现象。

随着字幕机的普及,电脑操作技术也趋向由繁到简,熟练掌握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渐缩短,使大多数专业制作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能够根据电脑所提供的最大表现空间来编辑变化多样,视觉丰富,形式美观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艺术美感、观众认同度,还是信息承载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字幕机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技术难度系数不大,掌握运用不难,同一栏目片头更新很快,往往播出不久就被更换,使片头存在的生命周期缩短,适应观众口味的能力明显增强。观众凭借设计有致的大量字幕内容,表现细腻的艺术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感受到栏目的特征,类型和制作人的良苦用心,并对其萌生认同,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途径也逐渐增多起来。主导思路不变,画面效果多变的模式持续了近四年的时间。如《新闻联播》的栏目片头,开始采用深蓝渐变色为背景,假三维渐变金字作主标题,红色或黄色小字为副标题,配以地球、卫星做艺术点缀,使片头的政治气氛、庄重的特征及恢弘的效果表现得恰如其分。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片头制作时发现,新电脑技术的运用,虽然给栏目片头带来了里程碑性的巨大变革,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依从技术条件的保障,致使制作人主观的艺术个性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电脑技术控制领域,制作人因为忙于形式花样的追逐变换,而忽略了人机合一的艺术追求,单一栏目的丰富多彩,毕竟掩盖不了整体模式的同一,常常是一种新的手法在出现之初能够统治几乎所有栏目的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或先或后的时间差异而已。

90年代初,“巴塞罗纳”奥运会那制作精美、充满悬念的电脑三维动画片头令世界瞩目,它吸引着国内无数电脑科技人和艺术人疯狂地追逐、探索,并很快将三维动画技术引进中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片头便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虚实结合,场景宏大,由此揭开了中国三维动画片头制作的序幕,为电视制作人实现心中梦想提供了更为丰富而崭新的技术手段。

三维动画是电脑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图象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融入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专业表现技巧,在电脑中营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虚拟物体和场景,如三维立体字、立体标志、宇宙天体、大型体育场、城市建筑、家居摆设、舞台、电器等等,然后设计运动路径,使虚拟物体自由运动,再设置虚拟摄像机位、虚拟灯光等,搭建成虚拟的摄影棚。传统摄影棚实现不了的场景在计算机中成为现实,设置不出或难于设置的灯光、镜头位通过三维动画系统得到完美展现,电视制作人自由驰骋的想象也终于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于是,人们开始用三维动画技术来改变电视的现状,提高电视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片头、药品化妆品广告、汽车广告、房地产广告、园林设计、室内装修、军事教学、科幻特技电影等等,一时间三维动画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频频出现,成为电视业的新宠。

在计算机中建造立体字幕模型,赋予其逼真而又超乎自然的材质,再设立灯光以突出材质层次、物体层次-根据需求设立太阳光光源、柔光灯光源、追光灯光源、点光源或雾气等,然后设置摄像机-可任意设置其位置、焦距,调整其旋转角度,以实现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并给物体、灯光、镜头设计运动轨迹,调整完毕,再进行上色、渲染,最后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生成好的系列图象连续输出到录象带上即可播出了。这就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栏目片头的简要过程。

高科技的手段,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转换的空间感,为栏目片头笼罩上一层神秘、绚丽的光彩,它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里程碑。电视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电视节目、片头,观众怀着艺术欣赏的心情观看,猜测它的由来,敬慕它的玄妙,挑剔它的不足。如著名栏目《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的片头-虚拟浩瀚的宇宙,旋转运动的地球,拔地而起的大厦......漫漫舒展回转的空间,博大恢弘,充分体现了栏目思想性强的主要特征以及凝重庄严的个性品位,代表了中国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水平。

所以,现代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观众认同度上,信息承载量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制作技术的超越再一次为形式的超越乃至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保障。但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设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技术难度高,专业人才少,对于中小型电视台来说,大多还是力不从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缺憾范文篇5

关键词:方针;管理;软件;硬件 所谓方针就其词义来讲,是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所谓工作方针,是指对工作具有全面、明确、现实和深刻指导意义和作用的方针。凡是现行的工作方针,其内涵和外延、其层面和维度,均应力求更加完整地显现于高度概括和精炼的文字寓意之中,从而反映出既覆盖全面工作领域,又紧贴实际工作需要的特性与特征,以利更好地发挥其向导作用,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业绩和效益。

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五十多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有所更改和变化。新中国建国初期时的消防工作,基本上是参考和借鉴前苏联的有关经验,对当时消防工作的指导,主要是依据和遵循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国家正式提出来“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又将上述方针改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几十年来在全国范围的实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不可否认的史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消防工作方针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反映的是否较为全面和充分、在实践中是否体现出应有的成效和价值,是检查和验证其是否制定的正确和切实的重要依据和唯一标准,这一点应该是绝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消防工作方针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否非常亲和、贴切,这一点又是相对的。因为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只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才能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才能因势利导地指引工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鉴于本人有着以上的思路和考虑,并联系到当前我国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适当地加以补充和修改,是不无必要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对此,我个人准备斗胆的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并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1“管理”是消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进行计划组织、部署实施、监督检查、协调控制以及总结改进等活动,并不断实现P(plan)、D(do)、C(check)、A(action)良性循环和持续的螺旋上升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引伸,管理的含义、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而且社会越进步,管理工作越是显得重要。应该看到:管理既是一种载体,更是一种资源和动力,如果对管理工作十分重视,而且能够正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就必然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和很好的效益,这是管理工作的共同规律,消防工作也不例外。

构成管理工作的要素,或者说是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机构体制;②政策法规;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④财与物;⑤知识与信息;⑥时间与空间。所谓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①管理思想现代化;②管理组织现代化;③管理方法现代化;④管理手段现代化;⑤管理人才现代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如何更好地发挥诸多管理要素之间的整合功能和集约效应,无疑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种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长远方向。

从我国当前消防工作的现状来看,如何不断的加强消防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在认真理解、掌握和全面贯彻、实行上述这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内容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遵循和落实好以下两项重要原理。

1.1人本原理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因此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使得全体人员都能明确前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工作的意义、自身的职责、成败的利害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等等,从而更加清醒、自觉和主动地去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以利促进整体工作和整个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目前对于在消防工作中如何贯彻“人本原理”的问题,有些人往往只是理解为:消防工作应该注重把人的保护和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利用各种物质技术条件,来保证安全设防措施的落实。对此,我个人认为尽管上述观点是不无道理和无可厚非的,但未免有些片面和局限性,换句话说,就是只重视了人的权益和人的价值,而忽略了人的作用和人的职责。从而陷入了一种“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是必须予以防止和反对的。通常人们所说的工作标准,就是“管人”的,就是抓人的责任制的,这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涵。所谓“寓教于管”其实质与核心就在于此。

1.2效益原理

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注重最终的实际效果,都必须执意谋求和达到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的协同统一,这也是考核与验证工作的优劣成败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因为只有把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取得实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管理工作的应有作用和价值水准。通常人们所说的工作中,要务实、求实、扎实和落实,就是指要结合实际,抓住实质,坚持实干和保证实效。

目前对于在消防工作中如何贯彻“效益原理”的问题,其关键就是要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到边”、“到底”和“到位”的原则。所谓“到边”,就是指工作的外延和广度,在横向展开时,应尽量避免工作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所谓“到底”,就是指工作的内涵和深度,在纵向展开时,应尽量避免工作中的简单化和表面化;所谓“到位”主要是指人的职能和责任以及工作的业绩与成效,因此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人,并且应明确和适时地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何时做?何处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所需要的条件和程序等。因为工作中的不同状况和不同结局,就是由于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最终效益上的差异。

2充实现行消防工作方针的内容不无必要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现行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的提出,应该说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从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上来看,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来说,使人感到其覆盖的工作范围和所触及的工作内容,似乎显得还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如果作为一项衡量标准来讲,似乎在体现“管物”、“管事”和“管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憾。如果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对于“管理”这个不容割舍的要素,还涵盖的不够明显和强调的不够突出。联系到目前在我国很多工作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对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认真、不得力的时弊现象,以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危害,消防工作方面也不乏其例。因此,在消防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充实和强化“管理”的内容和作用,以利推动消防工作的不断深化和优化。

如果说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已经暗含有“管理”的寓意了,只是从字面上来看,还显得有些淡漠和朦胧,那么为什么要“把肉埋在饭里”呢?何不阐幽发潜把真谛和要领更加鲜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呢!我认为这样做决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对人对事都将是有益无损的。再联系到古人之所云:“一曰防,二曰救(消),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而止之谓之救(消),责而除之谓之戒”,如果说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已经把“防”与“救(消)”的寓意指点得很清楚了,那么对“戒”的寓意也应该较为明确地容纳进去。换句话说,无论是防也好,救(消)也好,戒也好,都离不开“管理”,都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不断提高消防工作力度和成效。

3全面加强消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不容忽视

如上所述,除了从字面上(或者说是从理论上)有必要在现行的消防工作方针中,增加和突出“管理”这个要素的内容之外,如果联系到近年来我国发生火灾事故及其有关善后工作的实例情况来看,则更加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消防管理的紧迫感。最近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火灾的情况,据统计2000年我国仅发生的特大火灾就有61起,在火灾中丧生的共529人,其直接财产损失高达2亿元。虽然这些火灾的起数和损失比上年有所下降,但其死亡人数却是大幅度上升14116%。另据公安部消防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2000年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一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落实《消防法》中所明确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2000年的火灾当中,有80%以上是由于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究其祸端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官僚主义导致的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和执法不严。例如河南焦作天堂录像厅的大火、洛阳东都商厦的大火等,其火灾原因均属经营无序和管理失范,并且还有监督乏术、查办不力之嫌。尤其是在商业性建筑的火灾案例中,有不少火灾是与商家所采用的租赁、承包或转包等经营方式有关,因为这方面如果处理的不好,往往就会成为发生火灾的潜在原因和安全隐患。而公安部门在消防检查和监督方面,也往往存在着发现不及时、跟踪不紧密、查处不到位和纠正不彻底的现象。对于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往往只局限于或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的警告与通知上面,“以言代管”、“以文代管”和“以罚代管”,自觉与不自觉地弱化了以法行政的力度,从而在客观上每每导致人们所不愿看到的那种养痈遗患的不良后果。君不见,有许多火灾在发生之前,公安消防部门曾不止一次地下达过责令整改和停业整顿的通知,但投资或使用单位并没有及时改正或是改得仍不符合规定要求,而且使用也未真正停止,最后酿成大祸,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当然这里面的责任主要不在公安机关方面,而是在建设和使用单位方面,但其症结都是在“管理不力”这个根本性的要害上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是发人深思的,一个是作为建设和使用单位必须有着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发现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之后,必须及时采取彻底的纠正措施,以便确保达到杜绝隐患和防止再次发生。决不能抱有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态度,存在着能拖则拖、阳奉阴违,时间一长,风头一过,就可以时过境迁、不了了之的侥幸心理。因为如果采取如此自欺欺人的下策,到头来只能落个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的结局;另一个是作为公安消防部门,无论是火灾发生之前对于火险隐患的检查,还是在火灾发生之后,对于火灾危害的调研分析,都必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工作,切实找出、认准和抓住其中的主要症结和弊端,及时采取对症下药和治病救人的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和保证事先防范和善后处理措施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真正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通过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方式方法,做到“一处有经验,大家来学习”,“一处有教训,大家来记取”,从而扩大正反两方面教育的积极影响。正像俗话所说:“学费不能白交”、“代价不能白付”和“光吃堑不长智也犹如犯罪一样”。

缺憾范文篇6

中国的大片自1997年已初见端倪,那是谢晋导演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而执导的《鸦片战争》。该片投资一亿元,是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的一次最大投资,并完全由民间集资。但是此片算不上是一部商业娱乐片,因此不在此作讨论。真正意义的商业大片应是始于张艺谋的《英雄》,该片投资2.6亿人民币,全球收入共计14亿人民币。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为张艺谋赚来了满堂彩,再加上此前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也赢得了奥斯卡的小金人,更是一剂强心针,刺激了中国商业娱乐大片的发展。紧随其后的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投资2.4亿人民币;陈凯歌的《无极》投资3亿元人民币;冯小刚的《夜宴》投资1.2亿人民币;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3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内顶级的三大电影导演都参与了商业大片的拍摄,自然也就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如果算上李安的《卧虎藏龙》的话,四位导演的6部影片中,叶锦添参与了3部,袁和平参与了2部,谭盾参与了3部,鲍德熹参与了2部,章子怡则4次担任女主角。制作班底有如此高的重复率,类型更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装+动作”。对此,张艺谋说:“……我们的大片类型还太窄,只停留在古装动作上,但这不是导演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因为光靠中国内地市场是养不活大片这个投资的,那么只能靠海外市场来收回成本,而海外市场只接受这种类型的。……还不能说是古装+动作人家都张开双臂迎接,不是,他们还挑挑拣拣,看质量,看明星,看团队,也看剧本。

二、商业大片分析

2003年第一部具有标本意义的大片《英雄》出炉,这是一部向《公民凯恩》或《罗生门》致敬的影片,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猜测与讲述构成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该片汇集了两岸三地的明星大腕,花了1000多万元进行轰炸式宣传。明星的号召力及唯美的画面立即吸引了无数人进入影院,国产片国内票房2.5亿元的纪录直到最近才被《满城尽带黄金甲》打破。《英雄》一片最有特色的就是色彩的运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故事。

红色代表着激情,蓝色代表了侠义,绿色代表着平和……在一次对话中,斯皮尔伯格对张艺谋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于有听障的人,你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说明这个故事,字幕不用看就能理解你的故事。”或者这部影片已成了一个标高,是日后用颜色讲故事的影片无法超越的高度了吧!片中的一些动作设计更是开了动作创意先河。

受到《英雄》一片成功的鼓励,张艺谋又拍摄了第二部大片《十面埋伏》。这是几部大片中唯一与宫廷无涉的一部影片,讲的是关于江湖门派的故事。这是张艺谋为了与《英雄》区别,不再讲大侠、天下,要平民化,于是改成捕头和帮派小妹的故事。影片中的牡丹坊舞蹈与竹林追杀拍摄得真可谓是无可挑剔,可惜的是故事本身太薄弱,以至于在放映时引起数次笑场。所以有人说这部影片更适合用来做摄像教材,将任何一幕拿出来看都极精致,只是妨害了电影本身。张艺谋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他说:“大片容易炫技,把导演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细节上去,故事就会不自然。”

当张艺谋认识到自己影片的缺陷时,陈凯歌却又不幸重蹈覆辙。《无极》的场面实在过于华丽。影片无一处不设计,无一处不有所指。陈凯歌急切地要赋予它太多的使命,关于速度、命运、爱情、隔膜,关于记忆、心理创伤、未知世界、承诺和背叛。因此当一个馒头结结实实地砸过来时,《无极》毫无招架之力,以至于“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成了2006年的流行语之一。

冯小刚是一位聪明的导演,善于学习并汲取教训。一开始就确定了要改编莎翁名剧《哈姆雷特》,这是一部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戏剧,在剧本上占了先机。他将故事放在中国的古代宫廷之中,开阔的空间,沉郁的色调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但冯小刚又是一位平民化的导演,擅长于诠释普通百姓的心理,洞察社会百态。将他的这些长处放到《夜宴》中,就成为了他的软肋。只是冯小刚习惯了制作小规模影片,这部影片中并没有留下什么经典性的画面,这也算是遗憾之一吧!

缺憾范文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弹性工作制;知识管理;知识员工

一、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与知识经济形态相伴而生的管理方法——知识管理正成为热点,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所面对的知识员工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知识管理中实施弹性工作制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人文关系,很好地适应当代知识员工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型和个性化要求。所谓弹性工作制,就是指工作的时间、空间、方式等安排采取弹性化的操作,使工作的要求和员工自身的需要获得良好的协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弹性工作制的理论探源

知识管理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发展阶段。弹性工作制在知识管理中倍受青睐,但目前缺乏更多的解释,从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和管理学等视角,我们都可以探寻到其中理论的渊源。

1.弹性工作制与物理学。弹性理论原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弹性体在力和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现象。胡克定律定量揭示了物体的形变和受力之间的正比规律,即F=kX。其中k是弹性体本身的形变系数,它是由本身的材料等所决定的。F是所受的外力,X是物体的形变大小,两者呈正比关系。知识组织也有自已的弹性系数,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知识组织中知识主管的管理水平、知识员工的素质以及组织管理。如果知识主管的综合能力比较强,知识员工的文化水平、自身涵养比较高,这个知识组织中的弹性系数k就可以比较大。知识经济时代,外界环境变化快,不确定性因素多(相当于F增大),那么组织的弹性也要相应增大(相当于X增大),两者呈正相关作用。

力学中的动量定理也应验了弹性工作制的正确性和灵活性。动量定理告诉我们,冲量等于动量的增量,即FT=△MV。如从同样高处下落的两个相同的铁球,一个掉在坚硬的水泥路面上,一个掉在富有弹性的泥面上,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究其原因,两者动量的增量相等(△MV),但是由于前者弹性很小,其作用时间较短,F较大,球和路面易损坏,后者却相反。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柔性的知识组织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支配权,更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硅谷是全球知识管理的典范,也是实施弹性制的先驱,他们的知识精英工作弹性和自由度都较大,积极性和创造性十分高昂,很好地适应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相反,如果知识组织是僵硬的且缺乏弹性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资源,员工们会束手无策,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都会处于窒息状态,不利于知识的创新。

2.弹性工作制与心理学。弹性工作制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第一定律即为人与人之间心理均有差异,既然人的心理千差万别,管理也必须因人而异,实施弹性化管理理所当然。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们的个性表现出人们之间的差异,人们的个性特点和品质,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知识员工的个性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出身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习惯爱好不一样,因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差异;二是由于他们富于才智、精通专业,所以他们的语言总希望对方接受,他们的行动总希望得到重视,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尊。弹性工作制满足了知识员工的心理和生理个性化需求,使他们的个人需要和生活习惯受到了尊重,能够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业余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因而产生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满意度。

此外,据心理学家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往往因其心情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情绪高昂时与低落时的工作效率迥异,而且人的所有身体功能都受到由人体内部生物钟调节的生理节奏的影响,由此决定了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工作效率不同,尤其是主要从事思维性工作的知识型员工。海外工商界流行一句名言:“度假时的决定,比会议室里的更好!”

3.弹性工作制与经济学。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影响大小。

实施弹性工作制的知识组织也有一定的弹性系数,它和经济学中的弹性系数具有“自相似性”。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弹性系数一般不一样。(1)弹性系数大于1(e>1),内部员工的自由度的变化大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如研发部门、营销部门、地质勘探行业等,当外部信息有变化时或不确定性因素增大时,“牵一发而全动”,相关的知识员工的弹性均要大大地增大,并且要灵活多样地改变自已的工作方式,以便主动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2)弹性系数等于1(e=1),内部员工的自由度的变化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是同步的。如医疗、图书馆等部门,随着病人到院治疗的几率、学生到图书馆的时间段的变化,工作人员的安排等均要作同等程度的调整。(3)弹性系数小于1(e<1),内部员工的自由度的变化小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如在流水线生产的或在机关政府工作的人员等,即便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很大,他们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可能会做微弱的调整,但弹性幅度不会很大。

4.弹性工作制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又是无限多样的,它要求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知识员工的性格、爱好、知识背景、个人能力、工作方式往往差异很大。他们一般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形式,如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等,他们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自主管理,以便更具有张力的工作安排。弹性工作制做到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充分体现了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从固定工作制到弹性工作制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生动体现。马克思哲学认为,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人类一定将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所谓“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所支配的社会状态,而“自由王国”则是指人支配自已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从固定工作制走向弹性工作制是知识员工从“必然”走向“自由”的道路上迈开的重要一步,弹性工作制的“自由”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的实质。(1)知识员工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完全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只不过是物理时间和空间上取得了自由,实质上他们是“戴着镣铐的舞蹈”;(2)知识员工的自由是积极的自由,不是消极的自由,他们是在自由的时空中探寻宝贵的知识资源,绝不是进入那种“神与物游”的逍遥游的主观世界,实质上他们承载着很重的精神负担;(3)知识员工的自由不是在废除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条例,而是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最终达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完全统一——创造新知识。

5.弹性工作制与管理学。弹性工作制也是管理学中权变管理理论的一个应用。在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环境条件、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3者发生变化时,施加影响和作用的种类和程度也应有所变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权变。在体力劳动占很大比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固定工作制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它便于计时、考评和根据结果发放工资,在现在许多企业也能够找到它存在的理由。然而在知识资源为第一资源的智力密集型行业,这种固定工作制在部分岗位可能时过境迁,取而代之的是弹性工作制。

“权变就是弹性”。今天智力密集型企业所面对的管理环境千变万化,管理对象是具有丰富思维和个性化要求的知识员工,管理目标是应用与创造知识,均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那种限定时间、固定空间的方式显然已不适应,只有让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交给员工,在不确定性因素中进行弹性化管理,员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根据对象的变化和自身状况,在动态中调整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弹性工作制的条件和缺憾

弹性工作制在知识管理中大有用武之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要慎重行事,它的实施是有条件的,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1.实施弹性工作制的条件。实施弹性工作制必须有良好的软硬环境的支撑。首先,人的素质是能否实施弹性工作制的重要因素。第二,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避免员工们各自形成“知识孤岛”。第三,实施弹性工作制应有良好的物质基础设施支撑。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是知识员工交流、分享知识的重要工具。第四,实施弹性工作制也与工作性质相关,一般来讲应该是知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可按照一定的分工有相对的独立性。

2.弹性工作制的缺憾。弹性工作制也不是知识管理中的万能公式,它也有自已的局限性。弹性工作制的特点是重结果,中间这一个环节很容易失控。如有些营销人员可能用一些不法的手段去推销自已的产品,产生短期效益,这过程我们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另外,采用弹性工作制之后,员工的精神压力实际上可能比固定工作时期大,因为这时没有上下班之分,实质上你是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可能要去执行某项紧急任务,而不象以前,上下班界定清晰,下班之后几乎是万事大吉,一身轻松。

知识管理中弹性工作制有很广宽的舞台,理论上也有科学依据,但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知识管理中实施弹性工作制要“三思而后行”。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陈锐.公司知识管理.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张昱.管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缺憾范文篇8

一、钦慕与同情:修炼中的大成若缺

对于剧中的梅长苏、萧景琰、穆霓凰甚至飞流,观众有既钦慕又同情的双重情愫。这两种情感的交错与相互作用完成了受众群对人物的审美认同。从接受美学视角来看,钦慕式认同是审美客体通过理想化的、近乎完美的自身来超越期待、创造奇迹,从而激起审美主体的钦佩、羡慕、认可及仿效。钦慕式认同往往与同情式认同紧密相联,同情式认同中人物的“不完美”能够消除钦慕式认同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高山仰止”的距离感,让人物之美恰到好处地呈现。“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电视剧借助烟波浩渺的唯美画面安排了梅长苏的绝妙登场。曾经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中搏命厮杀的少帅林殊,如今在一叶扁舟中伫立吹箫的江左梅郎,13年漫长的复仇之路将年少轻狂、战绩赫赫的少年英雄磨砺成温润淡然、心思缜密的复仇谋士。白衣轻裘的着装、细致清雅的发髻,衬托梅长苏超凡脱俗的气质;眉间嘴角的浅笑及江湖人闻风丧胆的表情,凸显了梅长苏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而“得之可得天下”的琅琊阁预言让这位拖着病弱之躯、命不久矣的麒麟才子凭借其智慧、计谋与胆识搅动朝堂风云。梅长苏的才智卓越、地位显赫与其孱弱的身体、病痛的折磨形成鲜明的对照,剧中多次出现梅长苏咳嗽、吐血、针灸、卧床、诊脉、昏迷的镜头,而演员胡歌利用到位的肢体语言和细致的面部表情把饱受天下奇毒“火寒之毒”的梅长苏演绎得入木三分。他怕冷,常常围着火炉烤手,坐卧床榻精心筹谋;他坚韧,拖着病弱之躯一步步走完艰难的沉冤昭雪之路,甚至在悬镜司的地牢里,在阴险毒辣的夏江的威逼利诱下也从容不迫,将生死置之度外。剧中的人物刻画,让观众既钦慕又同情。梅长苏身体的这种“残缺之憾”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就了他的“缺憾之美”。最后,梅长苏凭着为家国万死不辞的英雄气概奔赴疆场,悲情的故事结局也将人物的缺憾之美推向极致。大业将成,斯人已逝。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悲剧观赏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②电视剧借助空间的表意功能,长短镜头的切换,人物微表情的捕捉,将观众沉思哀伤之后的心理震憾无限放大,让观众意犹未尽的同时实现“钦慕并同情着”的审美认同。钦慕与同情观照下的“缺憾之美”也在剧中很多人物身上得以呈现,爱情缺憾、亲情缺憾、心智缺憾让人物刻画更加立体丰满。穆霓凰,驰骋疆场的女中豪杰,对梅长苏的爱隐忍而坚定,长亭相认肝肠寸断,奈何相认却无法相守,相爱却难以共白头。电视剧对原著中霓凰的感情线做了修改,侧重用“以小见大”的细节来表现梅长苏与霓凰之间的绵绵情意。例如,剧中梅长苏轻抚霓凰头发上的落花,爱慕怜惜之情流露眼角眉梢;奔赴沙场之前他对霓凰的承诺“此生一诺,来世必践”赚足了观众的泪水,伴着插曲中如泣如诉的歌词,镜头特写了梅长苏绝笔信中“吾妹霓凰亲启”几个字,寥寥几字是两人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悲剧的升华之笔,留给观众的是痛彻心扉的遗憾。靖王萧景琰,胸怀赤诚、忠肝义胆、军功累累,却不受父皇疼爱、在朝中鲜有人脉。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踏上夺嫡之路的那一刻起,他与梅长苏开始了匡扶正义、昭雪冤案、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大义之旅,同时也将自己与父皇以及皇兄们的亲情之路彻底斩断。当仓皇无措的梁王面目扭曲地在朝堂上大喊“乱臣贼子”时,观众能从他众叛亲离的结局中感到些许凄凉。飞流,武功高强、忠心护主却是一个心智不全的孩子,梅长苏视他为幼弟,疼爱备至,剧中有多个场景是描述他们之间关系的细节,比如梅长苏不让飞流多吃甜瓜以防腹泻,把靖王送来的点心给飞流吃,飞流帮助梅长苏煎药等等。飞流就像是梅长苏的身体,梅长苏就好比飞流的大脑,两人的合体仿佛就是成年的林殊,观众不禁感慨,如若没有十几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血案,当年的少帅又岂会是武功尽失、面无血色、体虚孱弱的模样?人物的缺憾特别容易引发观众同情式的认同。电视镜头将人物身上的缺憾明晰化,如同高倍放大了的人物面孔,有瑕疵却真实,不完美却有血有肉。“大成若缺”,缺憾成就了人物的饱满。道家哲学中提倡“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观众可以从剧中客体缺憾上审视自我、洞察世事。

二、联想与净化:权谋中的情义千秋

联想式认同与净化式认同均产生于审美主体的同理心,前者是审美主体想象自己在电视剧的情境中充当某种角色从而实现自身的审美行为,后者则是审美主体将自己置于遭受苦难和折磨的主角的地位,从而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的审美态度。无论是联想还是净化,归根结底都是审美主体借助艺术作品,舒缓、疏导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③从电视剧制作角度讲,要想真正使作品感染人、使审美主体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必须以情感取胜。再华丽的故事、再绝美的画面,没角色灵魂的支撑仍是浮于表面的泡沫剧,叙事说到底还是为了塑造人物,人物的刻画又离不开演员真情实感的投入。惩恶扬善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观念,电视剧《琅琊榜》之所以引发受众的联想式与净化式审美认可,是因为它讴歌的是朝堂权谋下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它依靠悬念迭起、张弛有度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进展,凭借人物关系的转机、局势的突变及时间的紧迫来制造悬念,借助影像和声音赋予网络小说大气磅礴的厚重感,使该剧不仅有历史剧的磅礴气势,更有一缕江湖天下的洒脱气息。该剧善于用环境的影像化呈现人物的内心,例如,庐外或大雪纷飞或树影婆娑,长苏或廊下独坐或临窗伫立,环境的静谧凸显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复仇的决绝,他身负七万赤焰将士的血海深仇,以病弱之躯掀起朝堂的血雨腥风,为匡扶正义而孤注一掷,为扶持明君而慷慨赴死。“火寒之毒”是一种剧毒,更象征着成功路上的身心的煎熬,这是一种隐忍的、悲壮的英雄主义情怀。耿直善良的萧景琰可谓出淤泥而不染,他心系赤焰冤案,为解救赤焰旧人不惜断送夺嫡之路甚至身家性命,他的人物塑造具有浪漫主义的浓墨重彩。电视剧还利用静物的长短镜头特写传递兄弟之间的情谊,一张不可触碰的弓、一个因误解而被斩落的铃铛、一颗如鸽子蛋大小的珍珠,传递的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细腻的细节表现使情感的传递具有如诗如画的意境美。在家国情的推动下、在兄弟情的感召下,观众凭借想象力的审美发挥进入主人公角色的认同模式,展开联想式认同,并最终达到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的净化式效果。

三、反讽与反思:沉思中的意犹未尽

反讽是一种正话反说的修辞格,后演变成一种诗学结构、创造风格,是间接表达意图的方式。电视剧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及“审美主体全知全能而剧中人物未知”的情节都可以视为反讽。审美认同中的反讽式认同实际上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啼笑皆非、无所适从的审美快感,促使审美主体的道德反思。例如,靖王与长苏万千过往心未离,然而靖王萧景琰却一直看不出梅长苏就是自己当年的好兄弟林殊,甚至还中了离间计与梅长苏心生芥蒂。剧中的经典桥段是大雪中梅长苏力劝靖王回心转意,当靖王仍执意不惜一切代价劫狱救卫峥时,梅长苏踉踉跄跄追上去,情急之下大喊道:“萧景琰,你给我站住!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没脑子?”这个桥段,从侧面突出了靖王的忠厚纯良以及梅长苏顾全大局的隐忍和自我牺牲。又如,誉王觊觎王位拉拢梅长苏,做足爱惜人才、礼贤下士的表面文章,以为得到了麒麟才子并且除掉了太子这个心腹大患,却看不清自己已经在党争中满目疮痍,逃不出悲剧的命运。电视剧的反讽效果在于,誉王的每次为所谓的赢而窃喜时,其实是在输的路上走得更远,与秦般若的积极筹谋做的种种努力恰恰促成了悲剧的产生。梅长苏将誉王憧憬的辉煌彼岸降格为残酷的此岸,玩弄权术、草菅人命的人无论如何粉饰自己都难逃人间正义的制裁。反讽式认同的受众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或茫然无措或心生厌恶,但最终都会被正能量感染而产生审美震憾,并由此引发积极理解。电视剧《琅琊榜》通过对人物心境与行为的细腻表达,串联起了风起云涌、跌宕起伏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展现了观众所期待的爱恨情仇的故事,符合广大受众的审美认可,让观众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及人物的命运起伏而心有所感、情有所动。

作者:李华芳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注释:

①王丽丽:《历史•交流•反应—接受美学的理论递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37页。

缺憾范文篇9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有一个寓言,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美元,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缺憾范文篇10

《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有两项:

其一是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规定: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其二是省级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从上述法律条文本身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无论是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还是省级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都是因行政管理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都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既然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就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并且时间不能太长的实施期限。否则,在客观上就存在着临时性措施长期有效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不仅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精神,恐怕也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

毫无疑问,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和实施,对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行政许可法》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专门的法律,却没有明确临时性行政许可的实施期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