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7:19:10

取缔范文篇1

我街道管辖的路9号—37号小巷,游商都属于自发形成,自摊点形成后,我街道从未收取过任何费用。商铺门前摊位费由商铺收取费用,此处摊位费用每天高达50元,属私自行为。后部无商铺的摊位属于小商贩长期乱摆摊设点,且多次执法无效形成的,年开始摊位费由河南籍外来黑势力收取费用至今。

自年5月1日退市还路以来,我们将占道经营的游商进行了清理。由于反弹频繁,为了做好日常环境监管工作,我街道于年11月投资1.2万元,修建了一个执法亭,正式将门前的这一地段,交付于执法中队进行整体统一管理。执法中队也多次进行了清理整顿,但期间屡次清理冲突不断,暴力抗法事件多次发生。

目前,这一小街巷卫生属于环卫局清洁保洁。

鉴于以上情况我街道将严格按区政府要求,积极配合区政府坚决取缔这一游商摊点。在取缔之前,望政府协调各部门加强协调继续做好以下配合工作;

1、所处路段属于小街巷。清扫工作为区环卫局负责。这在年8月23日,区委、区政府召开的李肃群副书记主持的会上已明确。(附五党字号文)

2、请区政府督促区执法局加大执法力度,必要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取缔乱摆摊设点的不法现象。

取缔范文篇2

关于取缔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一些权威性的解释中来予以界定。《辞海》将取缔解释为“禁止和制裁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明令取消或禁止”;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解释为“管制、惩罚违法违规行为”。从以上解释中可以看出,“取缔”主要是对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禁止和惩罚。因此在我国可以将行政取缔行为定义为:我国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禁止或终止未依法取得许可、批准、核准、登记或营业执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擅自从事的有关生产经营及其它一些商业、非商业性活动;或禁止、终止一些非法组织而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性。取缔行为是由行政主体针对具体的行政相对人做出,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行政权性质。

2.强制性。行政取缔行为是典型的权力行政,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施,因此带有鲜明的强制色彩。

3.法定性。取缔行为作为一种特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施机关种类、范围和程序都要有法律依据,我国大部分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取缔的规定。

4.惩罚性。行政取缔行为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禁止和制裁;是对行政相对人一种不利的否定性行为,因此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行政取缔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政执法活动,其运用是否规范,对健康良好执法秩序的形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行政取缔是我国行政执法行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涉及治安、工商、金融、交通、建筑、海关、文教、卫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这类行为,导致实践中行政取缔的执法行为五花八门,有的是执法人员按行政处罚程序开具处罚通知单,有的甚至还要听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没收、查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当场销毁等等,,实践中还存在同一行为不同行政机关来取缔会出现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处罚结论的现象,严重地破坏了行政执法的统一性,扰乱了正常的行政执法程序。因此,明确行政取缔的主体、设定行政取缔程序、规范运用行政取缔行为,对于严格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管理的成效。行政行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有秩序才有效率。行政取缔作为一种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直接的目的就是取缔不合法行为,促进良好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因此,规范的行政取缔对于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管理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作为促进、规范市场和社会秩序形成的行政取缔行为本身都不规范,行政机关在实施取缔行为的过程中各行其是,则难以起到促进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形成的执法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社会管理的成效,而且会适得其反,极易造成行政执法混乱的状况,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其三,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执法机关的形象及政府的公信力。行政取缔作为一种重要的执法手段,也是展现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的重要窗口。取缔行为规范恰当,对于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改善行政管理的效能,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政府权威,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力地维护执法机关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反之,取缔行为如果不加以规范,必定会为执法部门越权执法、人情执法、利益执法或不执法、乱执法打开方便之门,从而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严重损毁执法机关的形象,削弱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因此,规范行政取缔行为是提高执法机关的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行政取缔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涉及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年来,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在进行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秩序,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在进行社会管理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规定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虽众多,但缺乏对取缔行为的定性。造成执法行为极不统一。比如,有的行政执法机关把行政取缔行为视为行政处罚行为,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行政相对人做出取缔行为;有的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将行政取缔行为视为行政强制措施,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没收、查封;还有的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将被取缔的非法物品不问青红皂白,产品来源及质量优劣,统统当场加以销毁和破坏。由于对取缔行为定性不清,认识不同,造成了执法混乱,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2.行政取缔过程中,粗暴执法、违法执法行为比较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在对被取缔对象实行取缔时,担心被取缔对象逃避法律制裁,往往采取一些暴力性方法,将行政取缔相对人的财产强行予以损毁、没收。有些执法人员甚至对行政相对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殴打等侵犯人身自由的手段来达到取缔的目的。这样的粗暴执法使得老百姓对某些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进行“取缔”的行为十分不满,反映强烈。早在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农民进城遇城管,不是秤被折就是筐被打翻,应给进城的农民多一点点理解和宽容”。Ⅲ有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滥用“行政取缔权”,使行政取缔权成为本单位及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把不该取缔的对象予以取缔,该取缔的对象却迟迟不予取缔。

3.行政取缔权规定不科学,权力错位,难以操作。当前我国对一些社会组织的主管部门立法上就存在着问题,例如过去对婚介机构的审批部门是民政部门,但自从民政部门对婚介机构审批权被取消后,就意味着民政部门已失去审批权,也就没有取缔权,这样一来,对违法的婚介机构由谁予以取缔就产生了争执,民政部门认为是婚介机构的登记部门——工商局,而工商局认为自己仅仅是对婚介机构进行登记,进行登记并不意味着对婚介机构有取缔权,双方各执一词,婚介机构就成了没了“婆婆”的机构,从而也得以存在。另外一些生产劣质牛奶的厂家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有营业执照和临时卫生许可证,质检局没有取缔权。假冒知名品牌行为属违法,但质检局表示这属于工商局管理的范围,然而工商局回答说,市场流通领域才归工商局管理,生产领域归质检局管辖,这样也使得违法行为继续得以存在。这些都是由于对行政取缔设置不科学造成的后果。

4.行政取缔行为达不到立法应有的目的。虽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都有关于“取缔”的规定,但从执法的总体效果来看却是十分不理想。大多数的行政取缔行为只是在“走过场”,只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根本上对取缔对象予以禁止、终止和消除。一些执法活动“雨过地皮湿”,取缔对象往往“风头”一过便又死灰复燃。例如据新华网2004年12月16日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条小巷上有38家无证经营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歌厅,有关部门曾联合发文并联合执法,要求限期取缔。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半年时间过去后,众歌厅仍然无证经营,小巷内还是“夜夜笙歌。”

行政取缔行为存在以上不足和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法律对行政取缔的规范不力造成的。因此,为了强化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行为进行规范。

三、对行政取缔行为的规范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一方面行政取缔行为涉及到行政执法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足以使其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独占一席地位,但同时行政取缔行为又极为混乱,执法主体不清晰、执法程序不明确、执法措施不规范,救济渠道不通畅,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正常行政执法程序,也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贬损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甚大。因此,针对我国目前行政取缔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

1.从立法上对行政取缔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定性。目前在行政取缔执法过程中对行政取缔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有的执法机关将行政取缔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卫生部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意见在《关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1998]第15号文)中指出“卫生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食品卫生法》及其他卫生法律法规中涉及非法生产经营等予以取缔,请参照本批复执行”。由此可见,在卫生行政执法中,执法机关都将取缔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按照行政强制措施程序来行使取缔行为。二是有的认为,取缔行为作为行政处罚种类,就是使用行政强制手段使未经许可或批准擅自从事某项非法活动的当事人失去从事这项活动或行为的能力。它实际上和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行为一样都是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当事人某些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从行政处罚性质来看,都属于处罚,只是处罚对象的不同而已。翻由于对行政取缔的认识不同,造成了执法的不统一,严重地损害了法律权威性。因此,应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的性质做出规定。

笔者认为,行政取缔的法律性质是行政处罚,且是一种较严重的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取缔完全符合行政处罚的特征。行政处罚的特征表现为:第一、行政处罚权由行政主体行使;第二、处罚的对象是违法行政相对人;第三、行政制裁性。行政取缔行为也是行政主体针对违法行政相对人所给予的行政制裁。而且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取缔通常与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规定在一起,都是剥夺行政相对人从事某项活动或行为的能力。如《宗教活动场所条例》第14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8条规定,有非法采集血液,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和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从法律上把行政取缔的性质定位为行政处罚便可以使执法人员统一执法标准,严格执法,有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对取缔行为要从法律上设定严格的正当程序。我国规定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虽很多,但对取缔要遵循的程序却很少涉及,导致行政取缔没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可供遵循,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事情屡见不鲜。“程序的实质是管理和决定的非人情化,其一切布置都是为了限制恣意、专断和裁量。”“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有可能变得让人能容忍。”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14条规定,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同时根据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凡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做出不利决定时,应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对取缔对象实行取缔时,会严重地侵犯或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及财产等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的程序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取缔程序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立案,调查取证、审批;第二步是做出行政取缔告知书;第三步是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第四步是正式做出行政取缔决定书;第五步是制作收缴、扣押暂扣财物清单;第六步是对取缔决定的内容予以执行;第七步是对非法财物进行合理处理,结案。另外,对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及行为应立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防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对行政取缔权进行合理配置和规范。首先,应对行政取缔权进行合理配置。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一般将行政取缔权授予享有审批权、决定权的行政机关。因此一般情况下,凡享有审批决定权的机关就是享有取缔权的机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79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但也有因为法律对行政取缔权配置不科学,导致了无法行使取缔权的情况。例如,某些非法歌舞厅里面治安问题严重,公安机关希望将其取缔,然而公安机关没有直接查封或取缔文娱场所的权力,如果文化、工商部门不采取行动,公安机关就对此没有办法。因此,笔者认为,行政取缔权配置给哪个机关,既要考虑取缔对象要由哪个部门审批和决定的,还要考虑取缔对象或者对象由谁监督、监管最为有利。最后,还要具体考虑哪一个机关有利于行政取缔权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将行政取缔权授予一个或几个行政机关。

其次,应对行政取缔权行使条件和对象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行政取缔权的行使只作了笼统的规定,缺乏具体操作性,执法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因此要对行政取缔权行使的具体条件,取缔对象的组织、财产及行为范围予以明确规定,以防止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随意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认为行政取缔权行使的具体条件是:①有严重的违法行为、非法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存在;②有取缔之必要。③必须由享有行政取缔权的行政主体实施。④要遵守法定程序。行政取缔的对象范围仅限于非法成立的组织、机构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及必要财产。

再次,行使行政取缔权要严格遵循比例原则。行政取缔权的行使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为了保证相对人财产受到不必要损失,行政取缔机关必须要遵循比例原则。行政法意义上的比例,是指行政权力在侵犯公民权利时,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法律保留原则),但是必须选择侵害公民权利最小的范围行使之。行政取缔权也是一种严重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公权力,在达到取缔目的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对行政相对人损害较小的方法来进行,行政机关不可以为达到取缔目的而不择手段,恣意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要对行政取缔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行政取缔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都有被违法行使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取缔权行为的监督。享有行政取缔权的行政机关的同级人大、上一级行政机关及同级行政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取缔行为的监督。既然行政取缔行为是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前已论述),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之规定,行政取缔行为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范围,那么受行政取缔行为侵犯的行政相对人就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审查,要求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取缔行为进行审查监督,从而有力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取缔范文篇3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力度,“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仍有个别区域存在“土小”污染企业,造成环境信访案件频发,群众反映强烈。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现就做好“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职责,强力取缔。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迅速组织开展“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工作,结合全镇“土小”污染企业名单,进一步加强排查,对新发现的一并列入取缔名单,并加强措施,确保全面取缔。同时,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发现的“土小”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取缔,严防死灰复燃和异地再生。

二、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派出所、工商所、国土所、供电所、油区办、经贸办等部门以及各社区、村,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结合“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工作安排,协调联动,紧密配合,形成严厉打击“土小”污染企业的强大合力,务求取缔工作实效。要加大对“土小”污染企业的立案查处力度,依据经营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为的有关法律规定,对严重违法的土小污染企业业主采取行政拘留、高额罚款等法律制裁,形成对“土小”污染企业的强大震慑力。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工作作为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由经贸办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3月12日前切断“土小”污染企业的电源,3月17日前彻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工作纳入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检查和取缔不彻底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由镇政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通报。

取缔范文篇4

今年以来,我区部分乡镇陆续出现小化工等土小类生产加工企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直接危害群众健康。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及《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区政府决定依法对全区小化工等土小企业进行清理取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取缔范围。全区范围内的所有小化工、小电镀、小冶炼、小选铁、小淀粉、废旧塑料颗粒加工等土小企业;未经环保、安监等部门批准,原料或生产废物中含有危化品的所有加工项目。

二、时间安排。清理取缔工作自2010年7月20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各乡镇(街道)、园区要迅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协调环保、安监、工商、公安、水务、供电等有关部门配合行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小化工等各类土小企业进行彻底取缔。

取缔范文篇5

一、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首先,这是形势所迫。近年来,县城及开发区周边地区的一些居民,把从事正三轮营运看作是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意,纷纷购买正三轮车或改装摩的,在市区、县城及城乡结合部非法从事客运经营,导致我们县非法营运正三轮车数量迅猛增加。根据乡镇、开发区2月26日至3月8日的调查统计,我们县在本县范围内从事正三轮营运的车辆共有1826辆,其中健全人1376辆、残疾人450辆;在县城城区范围内从事正三轮营运的共有460辆,其中健全人3*辆、残疾人152辆;在合肥市从事正三轮营运的共有197辆,其中残疾人126辆、健全人71辆。这些在合肥市和我们县范围内从事营运的正三轮机动车给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客运市场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运营,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其次,这是民心所向。早在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文同志就率队在合肥市以及周边一些依法取缔正三轮非法营运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县市区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合肥市的工作意见。期间,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倾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残疾人代表的反映和呼声,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也多次听取汇报,对具体政策措施反复研究、磋商和完善。前不久,合肥市召开了动员大会,要求三县在一定的区域内同步进行依法取缔正三轮非法营运工作,并协调三县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应该讲,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年来,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已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的市民还列出正三轮机动车的四大恶疾:违规停车、抢占车道、安全无保、损害市容。从合肥市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市民对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积极拥护;从其他地方来看也是如此,凡是取缔了正三轮非法营运的地方,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城市交通秩序大大改善,城市品位有了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些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三,这是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所需。这些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城市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其中明文规定“严厉打击黑车,禁止机动、人力三轮车载客”。认真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县委、县政府依法治县、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开展这次行动的法律依据。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本着对城市建设与管理负责、对社会发展与稳定负责、对广大*居民安全出行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这次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坚持有情操作,做好细致工作,强化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这项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涉及多个执法主体,涉及多种弱势群体,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一)分清步骤,全力以赴。一是要分清步骤。要坚持“三步走”:第一步,要摸清家底,包保到位,确保将我们县在合肥市营运的正三轮车车主接回,并落实相关政策;第二步,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领导组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我们县的依法取缔工作;第三步,要采取措施解决运力不足问题,加强长效管理,防止反弹。二是要吃透政策。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同志要做到政策熟记在心,解释口径统一,严禁私自开口子。三是要掌握实情。各乡镇和开发园区要对辖区内从事正三轮车营运的情况十分清楚,有多少人从事非法营运,在什么地方营运,家里哪个人在营运,从事营运多少年了,等等都要一清二楚?只有情况清楚,才能落实好包保责任。四是要全力以赴。取缔正三轮非法营运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开展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就驾驭不了工作局面,必须要打起百倍精神,全力以赴。

(二)加强宣传,舆论先导。首先,要坚持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做到每一个行动步骤、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经得起检验。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把明白卡、一封信等发放到正三轮车从业人员手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正三轮车营运的违法性和危害性,自觉按时限要求退出营运市场。县新闻单位要开辟专门栏目,做好取缔三轮车的连续、跟踪报道,对积极配合取缔工作的正三轮车主进行表扬,对阻挠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进行曝光批评。

(三)依法取缔,有情操作。县委、县政府已出台了《关于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意见》,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贯态度。一方面,各有关单位、部门和执法人员要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和权力,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认真执行执法程序,认真填写法律文书,规范执法,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全力落实《意见》要求,该免费提供就业培训的,该享受补助补贴的,该享受优惠政策的,该给予奖励的,该实施特殊救助的,都要坚决按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各乡镇和村居要做好辖区内三轮车车主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积极配合这次取缔行动,鼓励他们做一份正正当当的事,挣一份安安稳稳的钱。

(四)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认真对待这次取缔工作,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要制定过细可行的工作预案,把本单位、本辖区的三轮车车主的思想稳定工作做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做好非法聚集、滋事上访事件的预防工作。

(五)制定政策,长效管理。从现在起,就要把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后的长效管理摆上议事日程,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反弹,做到对集中取缔后的非法营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县公安部门要在进城区道路入口设置禁令;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县内客运小汽车的行业管理,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三是要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公共交通事业发展,通过增加公交车量、增加公交线路、延长营运时间、提高运载能力、稳定票价、改进服务等措施,鼓励老百姓多乘公交车,最大限度地优惠群众、方便群众。

三、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措施和要求,确保取缔行动迅速有力有序有效

第一,领导要重视。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6个职能组,分别为综合协调组、整治宣传组、依法取缔组、车辆收购组、信访维稳组、最低生活保障组。从现在起,6个职能小组就要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落实分工,掌握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进度,确保措施落实。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订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徇私枉法、徇私舞弊、乱开口子的要严查严办,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查处。各地、各单位要把依法取缔正三轮非法营运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真正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以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坚决打赢这一硬仗。

第二,责任要卡死。要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详细摸底、包政策宣传、包就业安置、包社会稳定、包防止反弹。对登记在册的正三轮车车主要层层落实包保人员,有原工作单位的,原工作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包保责任;没有原工作单位的,按所在辖区划分,从乡镇、开发区和村(居、社区)委会抽调人员,分包辖区内所有的三轮车车主,明确责任和任务。要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认真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妥善解决正三轮车车主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化解取缔行动可能引起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取缔、有情操作”的原则和县委、县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最大限度地减少取缔行动带来的震荡和不稳定因素,确保取缔行动顺利进行。对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造成群体性越级上访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取缔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谁审批、谁发证照、谁治理、谁负责”的准则,做到教育与指导、整治与规范、治标与治本、治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规范和查处无证照运营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并逐渐处理无证照运营的问题,坚持公道有序的市场竞争情况,促进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的任务

认真贯彻施行有关司法法律,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具体清算各类无证无照运营行为。依法取缔违法情节严厉的无证无照运营户;指导和督促具有前提但还未申领证照的无证无照运营户,尽快处理运营答应证和营业执照;推进查处取缔无证无照运营行为工作的准则化、规范化,有用遏制无证无照运营行为。

三、无证无照运营查处范围

(一)依法该当获得而未获得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和营业执照,私自从事运营活动的;

(二)无须获得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即可获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获得营业执照,私自从事运营活动的;

(三)曾经依法获得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但未依法获得营业执照,私自从事运营活动的;

(四)曾经获得的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被撤消、撤销,营业执照曾经处理刊出注销或许被撤消营业执照,私自继续从事运营活动的;

(五)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和营业执照的有用期届满后,未依法从新处理答应审批手续或许从新处理注销手续,私自继续从事运营活动的;

(六)超出核准注销的运营范围,私自从事依法该当获得答应证或许其他同意文件的运营活动的。

四、坚持信息传递准则

(一)各本能机能部分的法律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运营者需求处理行政答应证或其他同意文件而未处理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奉告同级相关行政答应审批部分。相关行政答应审批部分应在接到抄送件后10个工作日内,到现场监督治理,指导、指导运营者处理相关答应证或同意文件,依法运营,并将办结状况还反应相关的行政法律部分。

(二)行政答应证审批部分在营业执照有用期内依法撤消、撤销、刊出行政答应证或其他同意文件,或许行政答应证、其他同意文件有用期届满的,应于撤消、撤销、刊出或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奉告工商行政治理部分。工商行政治理部分在接到抄送件后,该当在5个工作日内,要求当事人依法处理改变注销或刊出注销,并将处理后果于10个工作日内抄告相关行政答应审批部分。

(三)各本能机能部分对无证无照运营行为进行行政处分时,应还将行政处分决定书抄送相关行政答应审批部分。行政答应审批部分对无证运营进行行政处分时,亦应还将行政处分决定书抄送工商行政治理部分。

(四)各本能机能部分对无证无照运营进行查处时,发现触及其他本能机能部分监管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应实时或在立案的还将涉嫌违法行为抄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行政机关告发无证无照运营行为。行政机关须于接到告发后10个工作日内查询核实,依法处置;对不属本行政机关职责的,该当在5个工作日内移送具有行政治理职责的部分处置。

(六)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联络人详细负责清算无证无照运营工作。清算无证无照运营工作办公室,详细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谐和督查;联络大会由县县政府分担指导按期召集,相关部分负责人参与,首要任务是传递综合整治工作状况,研讨制订工作方案和办法,保证无证、无照运营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获得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增强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分要充分认识无证照运营行为的社会风险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整理和规范市场经济次序大局上来,把增强无证照运营取缔工作作为改善发展情况、促进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增强组织指导,由县县政府牵头,相关本能机能部分首要负责同志构成查处无证照运营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本能机能部分也要成立专门指导小组,制订详细的工作施行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扬市场监管联动协查机制的效果,构成合力,把查处取缔无证照运营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法律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各本能机能部分要在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实行职责,增强协分配合、考究工作办法,对整改对象要进行耐性认真的引导和政策分析,降低市场准入和收费门槛,为各类运营者供应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关行政治理部分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法对无照运营者收取费用,不得以罚代管,更不得徇情枉法、庇护纵容违法运营行为。要依照行政法律责任制的要求,明确法律职责,规范法律顺序,严厉法律规范,避免和杜绝因法律欠妥而激发的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好社会不变。对不按规则职责和顺序查处无证无照运营行为,或发现无证无照运营行为未实时查处的,要追查当事人直至单位指导的责任,形成严厉结果的,要按照有关司法法律进行处置。县综治办要将查处取缔无照运营工作列入综合和目的审核范围。县财务局要将查处无照运营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实时拨付相关部分。县监察局要对相关部分开展工作状况进行行政监察,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

取缔范文篇7

[论文摘要]行政取缔行为是行政机关特有的一种重要行政行为。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它的认识极不统一,实施也不规范。分析我国行政取缔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对行政取缔的规范不到位造成的。为此,要通过立法定性、设定程序、合理配置权力、加强监督等举措对行政取缔行为加以规范。

现代行政已经从传统的消极行政转变为积极行政,从单一的“守夜人”角色向全方位、多功能、多手段的服务角色转变。行政权力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行政权力的行使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十分巨大,其中如行政取缔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影响较大的一种权力。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行政取缔行为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鉴此,本文拟从行政取缔行为的内涵、特征等人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行政取缔行为及其规范略作探讨。

一、行政取缔行为的内涵及其重要影响

关于取缔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一些权威性的解释中来予以界定。《辞海》将取缔解释为“禁止和制裁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明令取消或禁止”;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解释为“管制、惩罚违法违规行为”。从以上解释中可以看出,“取缔”主要是对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禁止和惩罚。因此在我国可以将行政取缔行为定义为:我国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禁止或终止未依法取得许可、批准、核准、登记或营业执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擅自从事的有关生产经营及其它一些商业、非商业性活动;或禁止、终止一些非法组织而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性。取缔行为是由行政主体针对具体的行政相对人做出,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行政权性质。

2.强制性。行政取缔行为是典型的权力行政,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施,因此带有鲜明的强制色彩。

3.法定性。取缔行为作为一种特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施机关种类、范围和程序都要有法律依据,我国大部分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取缔的规定。

4.惩罚性。行政取缔行为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禁止和制裁;是对行政相对人一种不利的否定性行为,因此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行政取缔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政执法活动,其运用是否规范,对健康良好执法秩序的形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行政取缔是我国行政执法行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涉及治安、工商、金融、交通、建筑、海关、文教、卫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这类行为,导致实践中行政取缔的执法行为五花八门,有的是执法人员按行政处罚程序开具处罚通知单,有的甚至还要听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没收、查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当场销毁等等,,实践中还存在同一行为不同行政机关来取缔会出现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处罚结论的现象,严重地破坏了行政执法的统一性,扰乱了正常的行政执法程序。因此,明确行政取缔的主体、设定行政取缔程序、规范运用行政取缔行为,对于严格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管理的成效。行政行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有秩序才有效率。行政取缔作为一种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直接的目的就是取缔不合法行为,促进良好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因此,规范的行政取缔对于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管理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作为促进、规范市场和社会秩序形成的行政取缔行为本身都不规范,行政机关在实施取缔行为的过程中各行其是,则难以起到促进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形成的执法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社会管理的成效,而且会适得其反,极易造成行政执法混乱的状况,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其三,行政取缔行为运用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执法机关的形象及政府的公信力。行政取缔作为一种重要的执法手段,也是展现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的重要窗口。取缔行为规范、恰当,对于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改善行政管理的效能,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政府权威,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力地维护执法机关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反之,取缔行为如果不加以规范,必定会为执法部门越权执法、人情执法、利益执法或不执法、乱执法打开方便之门,从而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严重损毁执法机关的形象,削弱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因此,规范行政取缔行为是提高执法机关的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行政取缔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涉及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年来,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在进行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秩序,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在进行社会管理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规定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虽众多,但缺乏对取缔行为的定性。造成执法行为极不统一。比如,有的行政执法机关把行政取缔行为视为行政处罚行为,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行政相对人做出取缔行为;有的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将行政取缔行为视为行政强制措施,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没收、查封;还有的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将被取缔的非法物品不问青红皂白,产品来源及质量优劣,统统当场加以销毁和破坏。由于对取缔行为定性不清,认识不同,造成了执法混乱,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2.行政取缔过程中,粗暴执法、违法执法行为比较严重。一些行政机关在对被取缔对象实行取缔时,担心被取缔对象逃避法律制裁,往往采取一些暴力性方法,将行政取缔相对人的财产强行予以损毁、没收。有些执法人员甚至对行政相对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殴打等侵犯人身自由的手段来达到取缔的目的。这样的粗暴执法使得老百姓对某些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进行“取缔”的行为十分不满,反映强烈。早在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农民进城遇城管,不是秤被折就是筐被打翻,应给进城的农民多一点点理解和宽容”。Ⅲ有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滥用“行政取缔权”,使行政取缔权成为本单位及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把不该取缔的对象予以取缔,该取缔的对象却迟迟不予取缔。

3.行政取缔权规定不科学,权力错位,难以操作。当前我国对一些社会组织的主管部门立法上就存在着问题,例如过去对婚介机构的审批部门是民政部门,但自从民政部门对婚介机构审批权被取消后,就意味着民政部门已失去审批权,也就没有取缔权,这样一来,对违法的婚介机构由谁予以取缔就产生了争执,民政部门认为是婚介机构的登记部门——工商局,而工商局认为自己仅仅是对婚介机构进行登记,进行登记并不意味着对婚介机构有取缔权,双方各执一词,婚介机构就成了没了“婆婆”的机构,从而也得以存在。另外一些生产劣质牛奶的厂家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有营业执照和临时卫生许可证,质检局没有取缔权。假冒知名品牌行为属违法,但质检局表示这属于工商局管理的范围,然而工商局回答说,市场流通领域才归工商局管理,生产领域归质检局管辖,这样也使得违法行为继续得以存在。这些都是由于对行政取缔设置不科学造成的后果。

4.行政取缔行为达不到立法应有的目的。虽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都有关于“取缔”的规定,但从执法的总体效果来看却是十分不理想。大多数的行政取缔行为只是在“走过场”,只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根本上对取缔对象予以禁止、终止和消除。一些执法活动“雨过地皮湿”,取缔对象往往“风头”一过便又死灰复燃。例如据新华网2004年12月16日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条小巷上有38家无证经营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歌厅,有关部门曾联合发文并联合执法,要求限期取缔。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半年时间过去后,众歌厅仍然无证经营,小巷内还是“夜夜笙歌。”

行政取缔行为存在以上不足和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法律对行政取缔的规范不力造成的。因此,为了强化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行为进行规范。

三、对行政取缔行为的规范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来,一方面行政取缔行为涉及到行政执法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足以使其在具体行政行为中独占一席地位,但同时行政取缔行为又极为混乱,执法主体不清晰、执法程序不明确、执法措施不规范,救济渠道不通畅,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正常行政执法程序,也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贬损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甚大。因此,针对我国目前行政取缔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1.从立法上对行政取缔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定性。目前在行政取缔执法过程中对行政取缔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有的执法机关将行政取缔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卫生部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意见在《关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1998]第15号文)中指出“卫生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食品卫生法》及其他卫生法律法规中涉及非法生产经营等予以取缔,请参照本批复执行”。由此可见,在卫生行政执法中,执法机关都将取缔行为视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按照行政强制措施程序来行使取缔行为。二是有的认为,取缔行为作为行政处罚种类,就是使用行政强制手段使未经许可或批准擅自从事某项非法活动的当事人失去从事这项活动或行为的能力。它实际上和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行为一样都是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当事人某些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从行政处罚性质来看,都属于处罚,只是处罚对象的不同而已。翻由于对行政取缔的认识不同,造成了执法的不统一,严重地损害了法律权威性。因此,应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的性质做出规定。

笔者认为,行政取缔的法律性质是行政处罚,且是一种较严重的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取缔完全符合行政处罚的特征。行政处罚的特征表现为:第一、行政处罚权由行政主体行使;第二、处罚的对象是违法行政相对人;第三、行政制裁性。行政取缔行为也是行政主体针对违法行政相对人所给予的行政制裁。而且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取缔通常与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规定在一起,都是剥夺行政相对人从事某项活动或行为的能力。如《宗教活动场所条例》第14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8条规定,有非法采集血液,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和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从法律上把行政取缔的性质定位为行政处罚便可以使执法人员统一执法标准,严格执法,有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对取缔行为要从法律上设定严格的正当程序。我国规定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虽很多,但对取缔要遵循的程序却很少涉及,导致行政取缔没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可供遵循,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事情屡见不鲜。“程序的实质是管理和决定的非人情化,其一切布置都是为了限制恣意、专断和裁量。”“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有可能变得让人能容忍。”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14条规定,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同时根据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凡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做出不利决定时,应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取缔权对取缔对象实行取缔时,会严重地侵犯或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及财产等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对行政取缔的程序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取缔程序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立案,调查取证、审批;第二步是做出行政取缔告知书;第三步是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第四步是正式做出行政取缔决定书;第五步是制作收缴、扣押暂扣财物清单;第六步是对取缔决定的内容予以执行;第七步是对非法财物进行合理处理,结案。另外,对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及行为应立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防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对行政取缔权进行合理配置和规范。首先,应对行政取缔权进行合理配置。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一般将行政取缔权授予享有审批权、决定权的行政机关。因此一般情况下,凡享有审批决定权的机关就是享有取缔权的机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79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但也有因为法律对行政取缔权配置不科学,导致了无法行使取缔权的情况。例如,某些非法歌舞厅里面治安问题严重,公安机关希望将其取缔,然而公安机关没有直接查封或取缔文娱场所的权力,如果文化、工商部门不采取行动,公安机关就对此没有办法。因此,笔者认为,行政取缔权配置给哪个机关,既要考虑取缔对象要由哪个部门审批和决定的,还要考虑取缔对象或者对象由谁监督、监管最为有利。最后,还要具体考虑哪一个机关有利于行政取缔权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将行政取缔权授予一个或几个行政机关。

其次,应对行政取缔权行使条件和对象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行政取缔权的行使只作了笼统的规定,缺乏具体操作性,执法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因此要对行政取缔权行使的具体条件,取缔对象的组织、财产及行为范围予以明确规定,以防止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随意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认为行政取缔权行使的具体条件是:①有严重的违法行为、非法行为或者非法组织的存在;②有取缔之必要。③必须由享有行政取缔权的行政主体实施。④要遵守法定程序。行政取缔的对象范围仅限于非法成立的组织、机构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及必要财产。

取缔范文篇8

【关键词】行政取缔;性质;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取缔是我国行政执法行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取缔的法律、法规较多,内容涉及治安、工商、金融、交通、建筑、海关、文教、卫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行政取缔的执法行为却五花八门,有的是执法人员按行政处罚程序开具处罚通知单,有的是甚至还要听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没收、查封,有的是执法人员将被取缔对象的物品当场销毁等等。一方面,很多执法部门对行政取缔行为都心存疑虑,搞不清其行为性质,更不知按何种程序操作,生怕造成执法行为违法,不敢执法,因而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取缔不作为。另一方面,老百姓又不满一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进行“取缔”的粗暴行为,暴力抗法现象比较严重。这些使得取缔执法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根本原因就是对行政取缔行为的性质没有搞清楚,因此研究行政取缔必须要先弄清行政取缔行为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与行政取缔性质有关的观点

“性质”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决定事物的性质、面貌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学理探索和研究,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取缔的性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行政取缔行为属于行政处罚。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众多,其基本上都认为行政取缔就是行政主体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给予的一种惩罚或制裁。杨海坤教授认为,无论是从行政处罚的本质特征还是从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的区别上来看,取缔都应当属于一种行政处罚。原因在于,行政处罚的实施前提是相对人存在明确的违法行为,处罚是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制裁,其本身是一种结论性的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终局性”特征;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则是为了维护一定的社会公共秩序或者是为了事后的处置所做的一种准备,强制措施被运用时,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往往尚未确定或尚未成为现实,其本身具有明显的“暂时性”特征。取缔行为直接针对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所实施的,其目的就在于一劳永逸地“消灭”无证经营这种违法活动,使其不复存在,因而属于典型的“能力罚”。杨小君教授认为,取缔非法主体及非法活动,实际上就是从法律上“消灭”该主体及其活动,使其不复存在。应当说它是适用于一种“彻头彻尾”的违法过程,是一种严厉的处罚措施。有学者也认为,“依法取缔,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取缔非法设立或有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组织的行政处罚形式”。学者冯军也认为取缔属于行政处罚,并阐述了理由:既然法律、法规将依法取缔规定为一种单独的行政措施,就应当承认其作为一种处罚形式的独立地位。作为依法取缔具体措施或内容的“没收非法财物”与独立适用的“没收非法财物”,在目的和作用上应当是有区别的。况且,依法取缔的内容不仅仅是没收非法财物,还有可能涉及其他处罚形式,如人身罚等,尽管如此,依法取缔的目的是明确的,即取消或剥夺非法组织从事非法活动的资格和能力。它是一种能力罚,这一点不会因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涉及其他种类的处罚形式,而有所改变。学者任中杰认为行政取缔是一种行政处罚,并阐述了其三点理由:①从行政处罚的概念上看取缔行为具备了行政处罚构成的基本要件。②在法律条文的表述上,取缔行为往往与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的处罚种类同时规定。③从取缔行为的法律性质上看,取缔作为行政处罚种类就是使用行政强制手段使未经许可或批准擅自从事某项非法活动的当事人失去从事这项活动或行为的能力。它实际上和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行为一样都是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违法当事人某些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从行政处罚性质分类来看都属于能力罚,只是外罚的对象不同而已。

观点二,行政取缔是行政强制措施。学者陈绍辉在分析了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取缔的性质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并阐述了理由:①取缔并不具备权利处分性,它只是制止和取消无证经营等非法行为,而没有实质上剥夺相对人的某种“权利”。②取缔是中间行为,而非最终行为。③取缔并不具有制裁性。取缔是行政机关对不具备经营资格组织和行为予以取消和禁止的一种强制措施,其体现法律对该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但并不体现法律的制裁性。④取缔是一种综合性的强制措施。有学者谈到卫生行政取缔的性质时,认为《食品卫生法》第40条规定的“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予以取缔”的行为,并非是对相对人的实体权利予以处分,往往是为及时制裁违法行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旨在制止和取消无证经营等非法行为,因而不具有制裁性,并非是在实质上剥夺相对人某种“权利”的最终处理结果,因此,也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观点三,行政取缔行为具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双重性,是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兼有行政强制措施的集合行政行为。有学者将行政取缔与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及基本要素特征上加以比较,分析异同得出行政取缔是集合性行政行为。其认为,在基本要素特征上,三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1、从立法设定编排上看,行政处罚和行政取缔均列为“法律责任”或“罚则”的条款,而行政强制措施则多列在“监督”章内。2、从违法行为的确定程序来看,行政处罚和行政取缔都是以相对人违法肯定为前提;而行政强制措施则多为违法可疑,有时相对人并无违法,而是行政机关出于维护公共利益之紧急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行为采取临时应急处置。3、从执法手段及其性质来看,行政处罚其有明显的惩戒制裁性;行政强制措施集中表现为强制限制性;而行政取缔则兼有上述二者的特征。4、从实施程序、环节来看,行政处罚和行政取缔都属于最终性处理,处罚或取缔决定执行后,执行过程即告结束;而行政强制措施则是紧急情况下的暂时性处置,待查清事实或危险消除后,须进一步作出处罚或解除强制的行政决定。5、从执行方式来看,行政处罚一般是责令相对人执行,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取缔则多为即时直接执行。观点四,行政取缔行为是一种强制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主要理由是,行政机关执意否认取缔是行政处罚,而作为行政强制措施又不太符合。因为行政强制措施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行政主体为了预防或制止违法行为所采取的手段,而取缔则是行政主体所追求的强制无许可行为的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这样一种期望,是对一种未经许可的经营权、生产权或行为权的剥夺,因此,应该将取缔看作是一种强制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把“取缔”作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欠妥当的,而把它作为行政强制执行又觉牵强,但作为一种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可能更恰当。

观点五,取缔行为接近于行政强制执行。这是以取缔行为的外部特征来说的。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法的规定或不履行行政法科以的义务,而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行政机关对这些未经许可的活动或行为依法取缔,直接强制相对人停止该活动或行为,并达到未进行活动或行为之前的相同状态,这就是取缔行为的外部特征。从这个层面上看,完全可以把取缔行为视为行政强制执行。

观点六,取缔行为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采取各种手段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予以取缔,明显具有刑事强制措施的特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取缔行为也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二、行政取缔性质的分析

从行政取缔性质的六种学说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关于行政取缔行为性质的争论是非常的激烈,众说纷纭,一时难以定论。那么行政取缔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呢?笔者基本同意行政取缔的性质是行政强制措施,具体理由分析如下:

1、行政取缔不属于行政处罚

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行政取缔一般规定在法律、法规中的法律责任一章,因此它就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也不能因为行政取缔与其他处罚种类在取缔法律、法规条文中并列而认为其是行政处罚。所谓“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它主要是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人的一种惩罚和制裁。“依法取缔”并不是一类行政处罚,只是一种法律上的确认,其本身并不具有行政处罚内容。行政取缔作为行政机关对无证经营行为、非法行为或非法组织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并不是对行为人进行额外的惩罚或制裁,而是让其停止无证经营行为或非法行为,恢复被损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行政取缔也不是对行为人资格和能力的剥夺,因为行为人在没有经过有关国家机关许可,他在法律上是没有权利或能力从事某种事务,取缔只是使无资格或能力的无证经营者或非法组织取消、停止进行某行为。

2、依法取缔不属于“集合”性行政行为

此种观点是一种折中了的观点,但实际上并不符合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一种行为要么是行政处罚,要么是行政强制行为,而不可能既是行政处罚又是行政强制,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行为不可能共存于同一个行为中。另外,对行政取缔的此种定性更加使得原本属性就不清的它更加模糊,使得行政执法更加混乱,严重地影响了法制的统一。3、行政取缔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义务主体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从此定义可以看出,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是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或手段迫使其履行或达到与履行同样的状态。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时,有可能就采用“取缔”的手段。任何一个行政行为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但这种手段与行为本身却并不能简单等同。取缔行为也只是行政强制行为中的一种手段,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不能将取缔行为作为行政强制执行的要素之一与行政强制执行同日而语。而且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取缔的同时就应立即执行,取缔和执行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4、把行政取缔行为定性为一种强制限权性具体行政行为不妥

行政取缔不能因为执法机关不承认是行政处罚,而作为行政强制措施不太符合,就将其定为强制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有行政赋权、行政限权、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救济五类行为。行政限权行为是以剥夺与限制行政相对人一定权利、科以其一定义务为内容的行为,具体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命令等。可见,行政限权行为包括许多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将行政取缔定性为强制限权性行政行为其结果仍然是没有讲清楚行政取缔的性质。因为行政限权行为包括许多种性质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此种对行政取缔的定性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让人们明白行政取缔行为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行政行为,不利于行政执法的统一。

5、取缔行为不是刑事强制措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采取各种手段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予以取缔,从表面上看明显具有刑事强制措施特征,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取缔行为是刑事强制措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除此之外没有别种类的刑事强制措施。虽然取缔是全国人大常务会在《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第1条规定的措施,且对邪教组织的取缔也由公安机关实施,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取缔是刑事强制措施。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个决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刑事法规范,况且,公安机关采取的措施也不一定都是刑事强制措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四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此处,公安机关采取的措施就不是刑事强制措施而是行政强制措施。判断一项措施是何种性质,关键是看该措施的实施主体、目的、用途等各个方面。行政取缔是由行政主体实施的以维护行政管理秩序为目的,而不是以追究刑事犯罪为目的行为,所以其不是刑事强制措施。三、行政取缔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在中国,尽管“行政强制措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仍在争论,但自从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二)项和《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二)项明确“行政强制措施”以来,学界的态度逐渐将行政强制措施基本定位为: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和实施行政管理秩序,预防与制止社会危害事件与违法行为的发生与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行为及财产进行临时性约束或处置的限权性强制行为。行政强制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又作为行政强制行为的一个构成部分,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第一、强制性。这一特征无需多言,它意味着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对象人负有容忍的义务,否则要承担法律后果。

第二、非处分性。在行政强制措施中,无论作为基础性的有关强制措施的行政决定,还是对这一决定的执行,都不具有处分性。这一点与行政强制执行不同。

第三、临时性。任何行政强制措施都是一种中间行为,而不是最终行为,因而具有临时性。如扣押、冻结、暂扣证照等都是一种临时性的保障措施,不是最终目的。

第四、实力性。行政行为有意思行为与实力行为之分,前者是一种决意的表达,往往表现为一种行政决定、行政命令等,后者以作出物理性动作为特征,如对人身的强制约束。

1、从理论上看,行政取缔行为也具备行政强制措施的上述特征

(1)行政取缔主体实施取缔行为时是采取强力的方法直接付诸实施,行政强制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2)行政相对人本身是在没有获得相应资格的情况下非法从事活动,其进行此行为无合法权利而言。行政取缔主体对其实施取缔,旨在制止和取消非法组织和非法行为,恢复被侵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实质上并没有剥夺和限制相对人的任何权利。

(3)取缔往往是为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是行政执法中的一种手段和保障,目的是取消和禁止违法行为以充分保证最终行政行为的作出,因此,行政取缔是一种临时性的行为,行政取缔的真正目的是想让非法组织和无照经营者停止违法行为的中间行政行为,而不是最终行政行为。

(4)行政取缔是取缔决定与取缔执行同步进行的行为,行政取缔主体以物理力直接作用于人、物或行为上,行政相对人有容忍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法理论上行政取缔符合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在性质上应属行政强制措施。

2、从行政执法实践来看,通常也将行政取缔视为行政强制措施

(1)合法有效的行政法规解释明确定义。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批复》(卫法监发{1998}第15号):“卫生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不适用行政处罚法第42条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在取缔无证行医实践中也是把取缔当作行政强制措施看待,例如,刘丽梅诉南山区卫生局取缔无证行医一案中执法人员和法院都认为行政取缔不是行政处罚,而是行政强制措施。

(2)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明确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登的案例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办理案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类似案件的审理将有“判例”性影响。在其第2005年第一期(总第99期)中刊登了“再生源公司诉上海市卫生局行政强制决定案”,在该案审理中,两审法院均认定上海市卫生局对再生源公司非法采集血液行为作出取缔的行政强制决定,适用法律正确,执法目的合法。但在取缔的同时对其处以没收液氮生物容器,因其没收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应履行相关的处罚程序。而上海市卫生局在对再生源公司作出取缔的行政强制决定的同时,对其作出没收决定时未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处罚程序,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两审法院均判决该没收行为无效。从该案例中可以明确看出:(1)法院已明确认可行政法规解释合法有效,取缔是行政强制措施(2)行政强制不能代替行政处罚(取缔不能代替没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行政取缔行为的性质应为行政强制,认识这一点,对其在实践中指导意义甚大。

注释:

[1]杨小君.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206.

[2]何建贵.行政处罚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2.1.182.

[3]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120.

[4]任中杰.对取缔行为法律性质的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3.57.

[5]娄景芳.张环.浅谈卫生行政取缔的属性与实施.中国卫生强制,2002.5.

[6]崔魏.张卫兵.取缔行为的法律属性探微.行政法学研究,2002.4.

[7]王正飞.徐卫平.“取缔”是何种行政行为的法学思考.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4.

[8]崔巍.张卫兵.取缔行为的法律属性探微.行政法学研究,2002.4.

[9]崔巍.张卫兵.取缔行为的法律属性探微.行政法学研究,2002.4.

[10]罗豪才主编.湛中乐副主编.行政法学(自考教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3.

取缔范文篇9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月集中取缔“三小”提金活动,有效遏制“三小”提金反弹,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发展其它致富产业,不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二、取缔对象

全县境内所有“三小”提金设施(点)。根据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巡查或群众投诉举报,由所在乡镇政府限期打击取缔,并将取缔进展情况上报县环保局和矿山综合执法局。由县环保局会同县矿山综合执法局依据取缔进展情况确定每月集中取缔对象(主要为该月乡镇难以取缔或乡镇取缔不彻底的钉子户)。

三、工作方法

1、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为集中取缔时间,具体时间由集中取缔“三小”提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2、取缔活动由县级领导带队,县环保局组织协调,相关乡镇具体实施,县公安局、县矿山综合执法局、政府督查室、国土资源局、电力局、卫生局、广电中心等相关部门配合。

3、取缔活动配合部门原则由一名领导带队,根据取缔任务,抽调必要人员参加,交通工具由各单位自行调配。同时要确定一名联络员长期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络协调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报送县环保局)

4、相关部门职责:县环保局主要负责取缔活动的组织、协调、总结、汇报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县矿山综合执法局负责取缔“三小”提金综合执法工作并全程参与;县公安局负责保障取缔活动的正常秩序;县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检查取缔活动中相关部门、人员职责落实情况;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三小”提金非法占地执法及土地平整恢复等相关工作;县电力局负责取缔活动中有关供电设施安全捣毁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取缔活动中有关突发事件人员救护工作(配备医务人员及救护车辆);县广电中心负责取缔活动的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相关乡镇负责取缔活动车辆的准备、取缔活动的实施,同时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集中取缔活动取得实效,成立月集中取缔“三小”提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公安局、政府督查室、环保局、矿山综合执法局、国土资源局、电力局、卫生局、广电中心及相关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环保局局长兼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取缔工作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取缔范文篇10

一、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行动时间为2012年6月中旬至2012年9月30日分4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中旬至2012年7月15日)针对黑网吧荫蔽性强、发现难的问题,在校园及周边、社区等当地,经过收集化信息平台,12315申述告发收集和发起社会各界监督、告发黑网吧,构成群治群管的综合管治气氛。

(二)排查摸底阶段(至30日)街道会同工商分局(工商所)、公安分局(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法律部分采取暗访踩点、走访群众、延续蹲点、亲密监控等方法,获取查证线索。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经过排查摸清黑网吧的详细地位,规划巨细及业主信息,并注销造册,于7月30日前报送街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专班办公室。为集中整治行动做好预备。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7月30日至9月20日)依照“属地治理”准则,街文明站、地点地工商所、派出所等开展结合法律,对黑网吧采取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保证取缔工作有力、有用,对装置有摄像探头,场合荫蔽等法律人员难于发现进入检查的黑网吧窝点,由地点地互联网运转商派出技能人员现场核对黑网吧接入服务的信息,做好中止接入服务的预备工作,曾经查处取缔的黑网吧增强“回查”、“回访”;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21日至30日)各成员单位对开展专项行动状况,整治成效,存在问题以及长效监管的工作计划,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将工作总结于2012年9月20日前报送街文明站。

二、工作分工

为做好专项行动工作,提高专治结果,街成立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专班,由街办事处副主任任组长,区工商分局工商所副所长、区公安分局所副所长、街文明站站长潘昌利任副组长,街社区主任为成员。行动专班办公室设在街文明站。负责辖区黑网吧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社区做好黑网吧运营场合房屋出租户的宣布道育,对黑网吧运营者做好转向运营的挽劝、发动、劝其自行处置运营设备、封闭运营场合。

区工商分局所负责黑网吧专项行动方案制订、信息搜集、状况汇总;重点工作是在街道的组织下,与公安,电信,文明等局部开展结合行动,针对辖区的黑网吧窝点,依法充公创办者从事违法运营活动的专用东西设备,做到不留后患,严禁以罚代管。

区公安局所重点是要积极在街道协调下,共同工商、电信、文明等部分做好取缔黑网吧专治工作,对阻扰法律、暴力抗法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实时处置,保证法律安全。对违法情节严厉、涉嫌犯罪的黑网吧业主,要依法追查刑事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指导。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是党中心为了净化社会主义情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生长作出的严重决定计划部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增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基本工程。各有关部分要高度注重,成立响应的工作专班,精心组织,增强共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实有用地开展好此次专项行动。

(二)明确重点,落实责任。依照“守土有责”准则执行辖区负责制,街道重点负责清算整治校园周边和社区的黑网吧。各有关部分要增强和发扬基层监管本能机能,添加巡查次数,加大巡查力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大查处取缔黑网吧力度;对查处的黑网吧,要依法充公创办者从事违法运营活动的专用东西、设备,还通知收集接入服务供应者实时断网,收集接入服务供应者要做好断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