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6:28:49

秋水范文篇1

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们知道道家学派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和庄子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经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板书)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鲁迅曾评价庄子的散文说:“其文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好,下面我们就来研读文章,。

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ìngsì渚zhǔ殆dài

四.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写文言知识点)

(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所以下面就请大家---

五.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钟)

六.文章讲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时,什么用法,名→动(板书)

百川,是一百条河流吗?河,是指黄河,古今异义词(板书)

2.再看第二句:

泾,通假字(板书)辩,通假字(板书)

3.前两句分析:

前两句给我们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一到了,“百川灌河”(板书)河水泛滥,气势如何?非常壮观,“泾流之大……不辩牛马”,是说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么大,以至于河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请是牛是马了,“不辩牛马”(板书),这是进一步说明黄河的壮阔。

4.第三句。

于是焉,如何译?在这个时候以………为,就是以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书)

尽在己,全要自己这里

问: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明确: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板书“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这是它的功劳,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骄傲自满。

5.第四句:

顺流而东行:东,向东走,名→状语(板书)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异义(板书)

东面而视:面,面对,面向,名→动(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不见水端”(板书)这说明了大海的什么特点?----广阔。

6.第五句:

旋:掉转

面目:脸,古今异义(板书)

成语“望洋兴叹”的由来

闻道百:听说了很多道理。定语后置(板书)莫己若:宾语前置(板书)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板书)

少:小看,形→动,意动(板书)

非………则……:如果不是………就……

见………于……:被………所……固定句式(板书)

成语“贻笑大方”的由来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广阔后,是怎样的神态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板书)

问:为什么要叹息呢?

------这个时候它才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板书):批评自己的狂妄无知,骄傲自满。

七.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①人贵自知之明;

②谦受益,满招损;

③自大由于无知;

④知耻近手勇;

⑤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八.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呢?

九.小结: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一个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讲地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感到先秦诸子散文的博大和精深。

备用材料:

为了使同学们对庄子的散文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我们看看庄子的《秋水》的第二段,请大家打开课本配套用书《精品阅读》页。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板书设计

黄河大海

百川灌河不辩牛马不见水端

↓↓↓↓

态度变化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自我批评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假字:泾、辩

古今异义:河、至于、面目、大方

词类活用:时、美、东、面、少、轻

特殊句式:闻道百、莫己若、我之谓、

秋水范文篇2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秋水范文篇3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鸛鹊楼》。(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庄子在他的文章《秋水》中是如何阐述这个道理的。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诵读

1.初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纠正其读音不准之处)

诵读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作者在此仅用了22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出,语速适中。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是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面对大海的广阔,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的由衷慨叹,是发自肺腑的自我批评。因此,诵读时语速要稍慢,要读出恳切的自悔之意,要处理好句子中的停顿,例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句,读出“且夫”后要稍作停顿,然后接着读“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给学生5分钟时间,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2)学生齐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④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①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③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④学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乙: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学生丙: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认识也极为深刻。本文虽短小,却寓有哲理,河伯面对海神的那番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责与忧虑给予我们以深刻地启示:为了祖国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3.三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

(给学生5~8分钟时间,背诵课文,然后指名学生背诵,学生齐背诵)

四、文言文知识积累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五、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妙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鸛鹊楼》。(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庄子在他的文章《秋水》中是如何阐述这个道理的。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诵读

1.初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纠正其读音不准之处)

诵读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作者在此仅用了22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出,语速适中。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是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面对大海的广阔,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的由衷慨叹,是发自肺腑的自我批评。因此,诵读时语速要稍慢,要读出恳切的自悔之意,要处理好句子中的停顿,例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句,读出“且夫”后要稍作停顿,然后接着读“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给学生5分钟时间,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2)学生齐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④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①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③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④学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乙: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学生丙: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认识也极为深刻。本文虽短小,却寓有哲理,河伯面对海神的那番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责与忧虑给予我们以深刻地启示:为了祖国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3.三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

(给学生5~8分钟时间,背诵课文,然后指名学生背诵,学生齐背诵)

四、文言文知识积累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五、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妙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六、板书设计

秋水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

(学生回答)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

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4.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

(1)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组内讨论,分组承担问题,班级交流)

①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篇课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们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点拨: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⑥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点拨: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像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四、小结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神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神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秋水范文篇4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2、识记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3、归纳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4、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目标重点难点:

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文断句。

说到“断句”,也叫句读。我们在韩愈的《师说》中学到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实古文一般都没有句读的,读书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的完全理解,因此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二、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古文断句的一些方法。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归纳断句技巧。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

明确: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断句心得:找名词(或代词),定主宾,再定标点。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明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断句心得:找虚词,定位置,再定标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像这里的“乎”表示疑问,它引起下面的“为之”和“不为”两个假设,后半句同理。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断句心得:明修辞,巧判断,再定标点。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句话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木”“流”“国”三个角度来阐述德义的重要性。

总结: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三.结合上面的理解,给《非攻》一文断句

前提是先读懂文章,找出课文列举了哪五类人,先用“/”断开

……

1.“入园圃窃桃李的一人”

2.“攘人犬豕鸡豚者”

3.“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

4.“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

5.“天下君子”对上述“不义之人”和对“攻国者”的不同看法

作者对这些“不义”之人进行了评价。这样,“人”找到了,故事读通了,标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第一步: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第二步:然后我们发现,文章对前面四种人的评述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内容上有层递。我们来给他们定标点。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3.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4.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5.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好,以后我们在断句时,就要注意这几个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主宾。

2.找虚词,定位置。

3.明修辞,巧判断。再定标点。

四.接下来我们来看墨子的这篇文章。

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断句,朗读全文。

2.读准下面几个词语:

攘rǎng豕shǐ豚tún兹zī(通“滋”)厩jiù辜gū

3.给下面几个词语加注。

园圃:菜园果园(古人称种果树的地方为“园”,称种蔬菜的地方为“圃”。)

窃:偷非之:指责他。非,指责。

上政者:上面执政的人。得而罚之:捕得后处罚他。而,表顺承。

以:因为。亏人自利:损人利己。

攘:偷。犬豕鸡豚:狗猪鸡。豕,猪。豚,小猪。

不义:不正当。甚:超过。程度副词。

苟:假如。兹:通“滋”,更加。

罪益厚:责任更加严重。厚,严重。栏厩:养家畜的地方。厩,马棚。

不辜人:无辜的人,没有罪的人。拖:剥取。

当此:对此。知而非之:知道指责他们。

谓之不义:说他们不正当、不正义。大为攻国:大到攻打别人的国家。

弗:不。从而誉之:跟从他而且称赞他。誉,称赞。

五.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

说明攻人之国为大不义的道理。

六.庄子善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来说理,本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出这个道理的?

……

(1)通过类比,层层推导得出结论。

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牛马—杀人越货—侵人之国

轻微—不太严重—较为严重—相当严重—罪大恶极

(2)对比。

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牛马、杀人越货——侵人之国

非之、罚之—从而誉之

七.墨子介绍。

1.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今存《墨子》一书,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3.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秋水范文篇5

要了解辛老的乡村治理思想,就必须了解辛老的人生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是怎么形成的。辛老与他那个时代的许多“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所追求的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新中国,虽然共产党官方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有许多解读,但他老人家心中的理想仍然是这么朴实,终生不渝。

辛老生于1927年,出身于皖东一个大地主家庭,他的家庭一直把他从小学培养到大学,在那时的中国属凤毛麟角了,是地道的知识型阔少爷。他年轻时候看到的旧中国是“经济凋敝、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随着他书读的越多,他想不明白的问题也越多了。为什么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经济如此不堪?为什么民国已经建立多年还是独裁政治?为什么我家终日辛劳的佃户饥寒交迫而不劳而获的我却能西装革履?也就是这样,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里加入了地下共产党,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一定能给他带来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新中国。这种信念促使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活动,身份暴露后又历经千辛万苦投奔解放区。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辛老被安排到中央机关工作,工作中他隐隐约约感觉到,社会主义实践与他心中的理想不完全一致。幸好共产党给了一次“大鸣大放”的机会,于是辛老怀着对共产党的十二万分忠诚,给共产党中央上万言书,希望共产党改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坏毛病,朝着他心中理想的“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目标前进。结果,共产党“奖励”了他十二年牢狱和八年农村劳动改造生活,外加妻离子散。二十二年的失去自由,并没有使他放弃理想,二十二年中他不断反思,他坚信他的理想是对的,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实践好。

1978年平反恢复工作后,他就很自然地想,既然如此,那我就亲身去研究和实践吧,从哪里着手呢?哪里问题最大就从哪里下手,当然是农村问题最大,那就从农村着手。所以他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和自己的法律专业,开始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从辛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两点。其一,信念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我第一次去辛老家时几乎惊呆了,辛老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无论如何与我想象中的大社会学家对不上号;辛老客气,说中午一定要请我吃饭,不然有违待客之道;辛老把我带到一个小吃摊上,要了十五块钱快餐,并解释说“饭只要吃饱就可以了,钱要用到事业上”,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所接受的“最高级”的招待。近年他预感他来日不多,张罗着要卖掉他的房产,得款和他的积蓄放在一起,委托我在他百年后成立“辛秋水农村社会学研究基金”,每每听他提及此事,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悲壮,而且悲痛!其二,我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革命理想与共产党的暴力革命可能有目标冲突,“革命的知识分子”想要的,可能不完全是共产党想要的,尤其不是取得政权后的共产党想要的;但这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又不得不把他们的理想找到一个现实载体,他们选择的这个载体就是共产党;我曾经开玩笑地跟辛老说:共产党把您打成“右派”是极不英明的,因为您是左派!

辛老倡导的两件大事

辛老的研究领域很广,著述很多,有学术专著,也有农村社会学教材,还写了200多篇文章;并且亲身进行社会实验。但在所有这些研究和实践中,他最看重的是两件大事,一是文化扶贫,一是村民自治。最终辛老把这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三个基地,一个保障”的乡村改造实践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思想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是辛老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有它内在的思想和行动逻辑。下面我尝试还原辛老的这个逻辑过程。

第一步,辛老是那种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社会学家——他现在也要求我们这样做;他长期泡在农村,与农民为伍,实地观察以发现问题。一开始,他觉得农村问题实在太多,简直无从下手。后来他发现,虽然农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个“穷”字。于是,他认为扶贫工作是牛鼻子,应该牵住它。这样他就把他的目光聚焦到扶贫上来了。

第二步,当辛老专注于扶贫研究时,发现政府的扶贫方式有缺陷。政府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可谓不努力,但效果并不那么好,尤其是越落后的地方效果越差,而恰恰是落后的地方更需要扶贫。于是辛老开始寻找农民的穷根在哪里,辛老发现农民穷就穷在“文化”上,穷就穷在文化知识不足、文化观念落后、文化氛围缺失。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这是书斋里想不出的。辛老就选点进行社会实验,他在实验村帮助农民建立起一个图书室、一个贴报栏群、一个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基地”。这种实验开展后,发现农民确实有这种需求,效果很好。

第三步,但是实验不久,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有了“三个基地”,这“基地”就存在一个管理和可持续运作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村干部来管理,但村干部似乎对“基地”并不热心。因为“基地”是农民的,而村干部“是政府的”,不听农民的。为此,就必须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于是辛老想到要改进村委会选举方法,使村干部真正感觉到“权为民所授”。这样,辛老就创造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并在实验村进行实验。

第四步,文化扶贫和“组合竞选”同时开展以后,辛老发现组合竞选出来的村干部责任心强,对“基地”热心了,“基地”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三个基地”的文化输入,提高了农民的能力,促进了村民自治的“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监督”。两者是可以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在这个基础上,辛老再进行理论总结,最终获省委批准推广。

必须相对接的两种文化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辛老认为西方的民主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全盘照搬西方的经验是不可取的,应该充分重视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起来。根据我的理解,辛老之所以有这个主张,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完全西化,实际上是化不了的。只要看看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一看千百年来给农民留下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就知道完全照搬西方不可取。中国文化的形成条件和基础与西方差别很大。

其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民主基因,应该加以挖掘和利用。虽然,中国的封建专制时间很长,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文化,而民本思想是儒文化的重要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有与西方现代文明对接的基础。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可以降低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成本。公务员之家

其三,东西方文化融合已经是一种大趋势。一方面,东西方文化不仅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潮流不可阻挡,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会随之加快,传统农民必然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村将逐步向城市看齐。

社会学家的三种角色

我发现,作为社会学家,辛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他的身上有三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身三任,这不是每一个社会学家都能做到的。他既是一个研究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布道者。

首先,他是一个研究者。作为学者,他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研究者,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针砭时弊,批评政府,充当一个社会医生的角色。数十年来,他著作等身,八十高龄了,还笔耕不辍。

秋水范文篇6

【关键词】卷丹百合成分提取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researchadvancementofLiliumlancifoliumThunb.and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chemicalcompositionsandtheextractionmethodinrecenttenyears,mainlyconcentratedinthesteroidsaponin,thepolysaccharideandthecolchicine,thesteroidsaponinextractionhasethanolextract-thepocketresinabsorptionlawandethanolextraction-thenormalbutylalcoholextractionmethod;thepolysaccharideextractionhaswaterextractandethanoltosink,thecompoundenzymelaw;thecolchicineextractionhastheorganicsolventextractionprocessandthe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fluidextractionmethod.

Keywords:LiliumlancifoliumThunb.;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Ingredient;Extraction

中药百合来源于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百合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和细叶百合L.pumilumDC.的干燥肉质鳞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细叶百合主要分布于东北,野生为主,市场少见。卷丹和百合在全国分布较广,在长江流域广为栽培,为百合药材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有皂苷类、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磷脂、无机元素等。研究表明,百合在止咳化痰、抗疲劳与耐缺氧、升高外周白细胞、降血糖及抑制迟发过敏性反应、催眠安神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

1化学成分

1.1皂苷类

近几年来百合皂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甾体皂苷,侯秀云等[1]从百合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丁基-β-D-吡喃果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5-胆甾烯-l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Ⅳ)、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胆甾烷-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Ⅴ)[2]。其中Ⅳ和Ⅴ为新化台物,初步药理实验证明,这两种皂苷对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2]。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吉宏武等[3,4]以卷丹鳞茎为原料,通过光谱与HPLC等手段鉴定百合皂苷有两种,一种为含有提果皂苷元与3个糖基的甾体皂苷,一种为含有薯蓣皂苷元与3个糖基的甾体皂苷。吴晓斌等[5]以龙山百合为原料,发现百合皂苷与薯蓣皂苷有相同的薯蓣皂苷元。百合总皂苷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人参皂苷强[6]。杨秀伟等[7]分离并鉴定卷丹中两种甾体皂苷,麦冬皂苷D(ophipogoninD),其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另一化合物为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1→3)]-β-D-葡萄糖苷﹜,经鉴定是一种新的化合物,定名为卷丹皂苷A(1ililancifolosideA)。

1.2多糖类姜茹等[8]

从百合鳞叶中首次分离出一种水溶性多糖BHP,酸水解,薄层展开进行多糖组分分析,呈现D-半乳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D-葡萄糖、L-鼠李糖等斑点。该多糖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刘成梅等[9,10]从新鲜百合的鳞叶中,分离得到LP1,LP2两种多糖,在多糖的组分分析中LP1由葡萄糖、甘露糖组成,比例为1∶2.46,LP2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组成,比例为1∶0.73:2.61∶1.8∶0.84。这两种多糖单体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功能,并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百合多糖LP2降血糖作用强于百合多糖LP1。赵国华等[11]从百合块茎中分离得到LBPS-I多糖,是一种纯粹的非淀粉类葡聚糖,是由α-D-(1,4)-Glcp和α-D-(1,3)-Glcp以2∶1的比例交替形成主链,并有α-D-(1,6)-Glcp侧链的葡聚糖。该多糖单体对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analMShehata等[12]从百合中分离得到百合水溶性非淀粉多糖(WSNSP)。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百合球茎中WSNSP组分B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体内实验结果表明,WSNSP组分B具有抗癌功效,可以抑制小鼠S180肉瘤增殖,抑瘤率在45.68%以上。

1.3生物碱类百合中生物碱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报道,主要集中在秋水仙碱。贺世洪等[13]利用极谱法,采用二阶导数直接测定其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达0.0064%。何纯莲、李新社等[14,15]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和高效液相测得湖南龙山产卷丹鳞片中秋水仙碱含量。百合中秋水仙碱,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尤其对乳癌的抑制效果比较好[16]。

2提取

2.1皂苷及其苷元类

2.1.1皂苷类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有3种方法:醇提—大孔树脂吸附法、醇提—正丁醇萃取法和色谱法。吴晓斌、任凤莲等[5,17]分别讨论了温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百合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出了百合总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80%乙醇(其体积为百合质量的6倍),在70℃回流提取3次,3h/次。吴晓斌等[5]考虑百合总皂苷的含量和工业中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6倍于药材量的乙醇(浓度为70%),在60℃提取3次,3h/次。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混合液沉淀干燥得百合皂苷,得率为0.253%。吉宏武等[18]采用微波处理卷丹百合,烘至含水量6%左右粉成80目。选用甲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提取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百合中总皂苷,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干扰小、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抽提皂苷完全、适合于大量试样的分析。

2.1.2皂苷元甾体皂苷元的提取有醇提酸水解—有机溶剂提取法、酸或酶水解—有机溶剂提取法。百合中甾体皂苷元的提取采用的是前者,百合皂苷经酸水解,乙醚萃取,氮气吹干,即得甾体皂苷元[3,4,19]。

2.2百合多糖

2.2.1水提醇沉法刘成梅等[20]以浸提温度、固液比、浸提时间为考察对象,进行正交实验,发现对百合多糖提取率影响程度为:温度>时间>固液比,确定百合多糖浸提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温度95℃,时间2h,固液比1:5。去蛋白采用酶-Seveag联用法,沉淀多糖。滕利荣等[21]分别就提取时间、溶剂体积、浸提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发现热水提取百合多糖的最佳条件为:加水比70:1,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87%。Sevag试剂离心除蛋白质,测定多糖含量。杨林莎等[22,23]讨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体积、浸提温度等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影响百合多糖提取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溶剂体积>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最佳工艺为温浸温度80℃,但考虑到多糖解聚及淀粉糊化、变性,浸提温度设为65℃,溶剂体积l5倍量,浸提3次,浸提时间4h。Sevag法除蛋白,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取正交实验法探讨Sevag法中的氯仿与正丁醇的配比及与样品体积的比例关系,最佳工艺为氯仿-正丁醇体积比为3:1,样品-氯仿正丁醇体积比为5:2,振摇时间10min。测定多糖得率为5.2%。杨华等[24]用三氯三氟乙烷与seveage法联用脱蛋白,得百合粗多糖水溶液。以乙醇沉淀,丙酮、乙醚洗涤,冷冻干燥后得粗多糖。孙丽华等[25]用Sevag法脱蛋白,分离纯化所得活性多糖的得率为4.5%,多糖含量为96.8%。

2.2.2复合酶法百合块茎中除多糖物质外,还含一定量的蛋白质、胶质、粗纤维及脂肪。这些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多糖的分离和纯化。复合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具有条件温和、杂质易除、提取率高和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因此选用复合酶系,将复合酶[ω(纤维素酶):ω(果胶酶):ω(胰酶)=2:2:1]加入百合块茎干品中,考察pH、酶促反应温度、酶促反应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酶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pH值是影响百合多糖提取率的显著因素,浸提液pH7.0,浸提温度50℃,酶促反应时间90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加酶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佳加酶量为3%。在最适酶提条件下提取率达31.03%,是热水提取法的2.85倍[21]。

2.3秋水仙碱

2.3.1有机溶剂提取法李新社等[15]考察了溶剂种类、提取时间及提取方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提取剂为乙醇,提取时间为8h,碱化百合粉能显著改善提取效果,提取率从0.95%提高到1.77%。何纯莲等[26]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粒度4个因素对秋水仙碱提取的影响,确定萃取温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粒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过20目筛,提取溶剂选用乙醇。80℃,溶剂用量6∶1,提取10h,即可达到在此实验条件范围内的最佳提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秋水仙碱的含量为43.2mg,含量为0.36‰。李谷才等[27]筛选出乙醇提取百合中秋水仙碱的最佳工艺条件:75℃时,用乙醇将过50目筛的百合粉以5:1,提取5h,可得秋水仙碱45.78mg。在此条件下,用HPLC法测得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含量为4.58%。

2.3.2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何纯莲、李新社、任凤莲、李谷才等[14,15,26,27]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提携剂(乙醇)用量、萃取时间4个因素为变量,发现各因素的影响秩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提携剂用量。最佳条件为:40℃,18Mpa下,以300ml乙醇作提携剂萃取2h。测得萃取物粗品中含秋水仙碱24.5mg,含量为6.38%。经HPLC法测定,测得百合中秋水仙碱含量为0.0485%。

3小结

目前,对百合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丰富的文献积累,但缺乏百合构效关系的研究,药理作用机理研究也不够深入,从整体上看缺乏横向的联系,因此要对百合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可谓任重而道远。

百合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研究,文献报道较多的百合皂苷和多糖类,其良好前景使得对它的提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主要集中在简化工艺流程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提高产物富集率和纯度上。

在水提醇沉法除蛋白方法比较中,从脱蛋白后的水溶性百合多糖损失和蛋白质去除效果来看,酶法与Seveage联用法优于Seveage法和三氯三氟乙烷与Seveage联用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植物多糖中脱蛋白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所得的水溶性百合多糖中蛋白质含量均在10%以上,其原因可能是百合水溶性多糖中部分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成紧密的糖蛋白复合物[28]。

百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审批通过的首批药食两用的植物,不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作为加工保健产品的原料也极具有开发前景。因此对百合的栽培技术、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及在食品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保留活性,是百合研究开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侯秀云,陈发奎.百合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1998,33(12):923.

[2]侯秀云,陈发奎,吴立军.百合中的甾体皂苷的结构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8,8(1):49.

[3]吉宏武,丁霄霖.百合皂苷的提取分离与结构初步鉴定[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1,21(3):48.

[4]吉宏武,丁霄霖,陶冠军.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与电子轰击质谱联用筛选百合中的甾体皂甙[J].色谱,2001,19(5):403.

[5]吴晓斌,任凤莲,邱昌桂,等.百合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鉴定[J].广州化学,2005,30(2):36.

[6]吴晓斌,任凤莲,邱昌桂,等.百合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777.

[7]杨秀伟,吴云山,崔育新,等.卷丹中新甾体皂苷的分离和鉴定[J].药学学报,2002,7(11):863.

[8]姜茹,匡永清,吴少华.百合免疫活性多糖的分离及其组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2):188.

[9]刘成梅,付桂明,游海,等.百合多糖的纯化与化学结构鉴定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5):114.

[10]刘成梅,付桂明,涂宗则,等.百合多糖降血糖功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6):113.

[11]赵国华,李志孝,陈宗道.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21(1):62.

[12]ManalMShehata,王璋.百合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分离与提纯[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1(5):503.

[13]贺世洪,任凤莲,宋鸽.秋水仙碱的二阶导数极谱测定[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3(4):78.

[14]何纯莲,李谷才,任凤莲,等.超临界流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百合中秋水仙碱[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5.

[15]李新社,王志兴.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2):244.

[16]郭朝晖,蒋生祥.中药百合的研究和应用[J].中医药学报,2004,32(3):27.

[17]任凤莲,邱昌桂,连琰.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69.

[18]吉宏武,丁霄霖.百合总皂苷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林业化学与工业,2003,23(4):54.

[19]吉宏武,丁霄霖.百合甾体皂苷元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结构鉴定[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3):84.

[20]刘成梅,付桂明,涂宗财,等.百合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2):87.

[21]滕利荣,孟庆繁,刘培源,等.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10(4):538.

[22]杨林莎,李玉贤,李秋杰,等.百合多糖提取、纯化工艺优选[J].中医研究,2005,18(1):25.

[23]杨林莎,李玉贤,李明丽,等.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百合多糖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8(11):704.

[24]杨华,阮振寰,姚宏.百合多糖的提取及蛋白含量测定[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5,4(2):53.

[25]孙丽华,周彦钢,盛清,等.百合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6(42):27.

[26]何纯莲,向建南,伍伟青.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17,32.

秋水范文篇7

【关键词】:豌豆;预处理剂;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

Abstract:Theeffectsofdifferentpretreatmentagentstomitosisofpease’sroottipcellswereanalyzedwithpeaseastherawmaterial,anddifferentcolchicinesdensities(0,0.1,0.5,1.0,1.5,2.0g/L)anddifferent8-HQdensities(0,0.002,0.004,0.006,0.008,0.010mol/L)aspretreatmentagentswithinthetreatmentperiodsof3.0h.Theresultsshowedthatthehighestpercentageofmetaphasemitoticisinthedensityof1.0g/Lcolchicinesandinthedensityof0.004mol/L8-HQ.

Keywords:pease;pretreatmentagent;8-HQ;colchicine

前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最主要的载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表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尤其是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收缩程度良好,适于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但是在整个细胞分裂周期中,中期细胞数较少,且染色体因纺锤丝的牵引而紧密排列在赤道板上,造成计数及识别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困难。为了获得较多的染色体分散好的中期细胞,常使用某些化学试剂,对材料进行预处理,使细胞同步分裂,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用预处理剂处理各种材料的细胞分裂的报告,梁镇林等以大豆为材料,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为预处理剂;张杏辉等以蚕豆为材料,用10.0g/L/的秋水仙素为预处理剂;秦素平等以大蒜为材料,用8-羟基喹啉和秋水仙素为预处理剂,都获得了同步化较好的分裂细胞。这些研究表明,要想得到较多、较好的有丝分裂细胞,选择合适浓度的预处理剂及处理时间是很关键的。但不同植物对不同的预处理剂的反应是不同的。

本实验以豌豆根尖为材料,用秋水仙素和8-羟基喹啉作为预处理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豌豆根尖,目的在于寻找合适的秋水仙素浓度和8-羟基喹啉浓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材料:豌豆:市售。

试剂: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

1.2方法

1.2.1根尖培养方法选择大小均匀无损伤的豌豆置于培养皿中,在室温条件下用蒸馏水培养。每天换水1次。待根尖长至1.5~2.0cm时于上午9:00~10:00取材。

1.2.2材料处理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0.1,0.5,1.0,1.5,2.0g/L的秋水仙素和0,0.002,0.004,0.006,0.008,0.010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处理豌豆根尖3.0/h,之后分别用卡诺氏固定液于4℃冰箱中固定10h,固定后的材料用1mol/LHCl在60℃恒温下酸解15min,用改良品红染色;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选择有代表性的制片,每张制片统计4-5个视野,从中统计分裂细胞数及分裂中期细胞数。

有丝分裂指数=Σd/N×100

Σd:为各观察视野内分裂细胞数总和;

N:为各观察视野内细胞总数。

2.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豌豆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g/L的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其分裂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数目最多。但是此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反而下降(表1),这说明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只有适当的浓度才能达到使纺锤丝形成受阻率最高的目的。

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处理豌豆,其根尖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数目各不相同,结果表明,0.004mol/L8-羟基喹啉处理的豌豆中期细胞所占的比率最高,为58.97%。与其它处理浓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异。8-羟基喹啉的作用机制是引起细胞质黏度的改变,结果导致纺锤丝的活动受阻。从表2可以看出,8-羟基喹啉对豌豆根尖有丝分裂有一定的影响,但当浓度超过0.004mol/L时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百分率反而降低,因此只有适当的浓度才有利于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分裂细胞更多地处于细胞分裂中期。

本次实验取材的方法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因为只有根尖才会有细胞处于分裂期,如果取材时切得稍微高一点,就会使得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数细胞时因为是取不同的视野进行数数,由于人为的原因会挑选一些比较理想化的视野,这也有可能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真实性,还有由于细胞数目太多,数数时也存在人为的误差。

表1.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处理剂浓度/(g/L)细胞总数分裂相中期细胞

数目指数%数目比率%

0546366.5938.30

0.1538417.62717.07

0.5567346.001235.29

1.0598437.192967.44

1.5572305.251136.67

2.0541397.21615.38

处理剂浓度/(mol/L)细胞总数分裂细胞数中期细胞

数目指数%数目百分率%

0528356.63514.29

0.002547315.671135.48

0.004589396.622358.97

0.006571366.311644.44

0.008562376.581232.43

0.010538295.39724.14

表2.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3.讨论

一般来说,凡是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器官甚至单个细胞,都可用于染色体观察。但也不是随意取来上述材料都可以获得期望的结果。因此,适当取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要研究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染色体最好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应准确可辨;(2)染色体纵向浓缩均匀一致;(3)缢痕显示清晰。本研究就是以豌豆根尖为材料,经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8-羟基喹啉预处理,结果表明,经预处理的材料能较多地积累中期细胞,且染色体分散性好,易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另外,取材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以上午8:00~10:00时取材最好,此时豌豆根尖正处于分裂高峰期。

实际上,细胞分裂是不同步的。使用某些理化因素,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可使细胞同步分裂,提高细胞分裂指数。良好的预处理方法能够积累较多的中期细胞,并能使中期染色体适当凝缩、分散。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剧毒。秋水仙素作为预处理剂,其主要作用有两方面,其一是抑制微管蛋白组装成纺锤丝,但并不抑制前期的细胞分裂,因此凡进入中期的染色体均被阻而不能进入分裂后期,这样便可以积累大量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其二是它可以使染色体缩短变直,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8-羟基喹啉分子式C9H7NO,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醚,而溶于乙醇或稀酸。所以配制8-羟基喹啉溶液时可以先将粉末溶于少量乙醇。8-羟基喹啉作为预处理剂的最大优点是显示缢痕清晰,染色体分散,适于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或显带技术等。

4.参考文献

1.梁镇林,潘世元,梁幕勤.用时间梯度法确定大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高峰期[J].贵州农业科学,1987,83(1):13-17.

2.彭永康,赵建,陈瑞阳.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同步化诱导与中期染色体分离[J].植物研究,1997,9(3):30-34.

3.张杏辉,祝爱琼.显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种理想方法[J].生物技术,1996,6(5):40-41.

4.姚世鸿,王景佑,程光中.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高峰期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12(2):7-9.

5.秦素平,陈于和,董洪平,靳海燕,马亚静.预处理剂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2,16(4):21-25.

6.齐志广,秘彩莉.不同预处理对有丝分裂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88-91.

秋水范文篇8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1]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理念完成了由“线性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再简单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强调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精神,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东海之大乐(秋水)》的课堂教学,探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由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思维能力、思想深度等方面组成。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侧重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常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或语法讲解分析课,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思想深度不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高。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也是语文教师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庄子的《东海之大乐(秋水)》言简义丰,充分展现了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的特点,是帮助学生丰富思想、提升境界的好素材。

一、以文化知识为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经典涵养精神,悟经典通达人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2]《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本明确指出:本课程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东海之大乐(秋水)》是体现庄子思想的代表作,庄子的思想奇特、复杂,《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常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为一体。因此,《庄子》一书成为先秦诸子著作中的一朵奇葩。庄子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即化解一切偏执,解除世俗负担,超脱人生的种种困境和局限,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东海之大乐(秋水)》一课的文化知识体现了道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产生的缘由及内涵。和道家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东海之大乐(秋水)》强调人生应有大格局,也始终蕴含着庄子对精神超脱的大自在的追求。这种追求和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庄子生于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列国争相逐鹿天下,不顾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困顿和苦难。各君主常以“仁义”标榜自己,世人皆以“仁义”为自己谋取私利,实质上缺乏对“仁义”的真正信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庄子无力改变又羞于与之为伍,转而追求精神上的自在,以求独立于浊世。庄子思想正是形成于对现实苦难成因的思索,认为人不仅不顺应“道”、效法“自然”,反而追名逐利,所以才酿成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苦果。更可悲的是,“五帝”“三王”“仁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顾自地沉浸于天下的争夺中,其格局犹如“井蛙”。语文教师应以这样的文化知识为引,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二、以关键字、词、句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方面的表述如下: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在古诗词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吟诵与阅读的习惯,熟练掌握诗词语言。[3]文言文教学亦是如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东海之大乐(秋水)》一文的学习中,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可以初步熟悉文本,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积累文言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脱稿用原文表述回答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看书本注释的情况下,翻译相关语段,并结合文本背景分析故事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以此检验学生熟悉和理解文本内容的程度。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晨读、午读和晚读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东海之大乐(秋水)》,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方面,学生预习固然重要,但语文教师的课堂引导亦不可少。文言文虽有别于诗词,不能仅通过诗眼或词眼,就理解诗词的大致情感倾向,但文言文也有关键字、词、句,也是辅助文章理解的切入点。对此,语文教师应以关键字、词、句为中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关键信息的能力。在《东海之大乐(秋水)》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辩”“东面”“旋”“面目”“望洋”“少”“轻”等实词和虚词“于”的含义。针对学生文言知识不足、语感和推断能力薄弱的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句理解方面,让学生重点翻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等关键句,掌握“莫己若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奚以己多”等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导入已学过的同类字词和句式,将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实现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近五年的高考题,让学生任选一句翻译,拓展学生的探究范围,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以论证逻辑为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常被教师忽略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1]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活动,设置一些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但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而训练思维的材料多是内涵“浅显单薄”的单篇选文,思维训练难以有大的效益。[5]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削弱了课堂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作用,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以论证逻辑为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东海之大乐(秋水)》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人应有自知之明,同时具备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气象”这一论点的论证形成过程。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黄河和东海的对比,再列举井蛙和大海、夏虫和冰、曲士和大道之间的鲜明对比,论证东海和河伯间的差距,以此表现东海的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气象。但文章并未止步于此,为进一步论证人应具备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气象,文章通过对比东海和天地阴阳的浩渺,论证东海在天地宇宙之间亦属渺小。东海如此之大尚且懂得谦卑,人更应有自知之明,胸怀天地。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论证过程,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东海之乐为何称为“大乐”,在文中如何体现?二是东海之“大乐”是否是穷极的“乐”,在文中又如何体现?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以上问题,既理解了文章的论证思路,也训练了其思维表达能力。《东海之大乐(秋水)》的论证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思维之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相关论证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同时,论证过程中体现出的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也能让学生明白“世间所有人只有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理。

四、从语言、意境、主题、逻辑切入,多视角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难点,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并具备独立的人文品格。学生的知识、阅历、品性不同,对作品的感知力也各有独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美的观念开展审美活动、文化创造,想象创造出独特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怀。课程标准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后,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文言文之美,有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主题之美和逻辑之美。所以,在《东海之大乐(秋水)》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围绕其语言、意境、主题和逻辑,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语言美和意境美方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用寥寥数语表现出黄河的气势恢宏,通过让学生翻译“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现出的宇宙的广阔无边。语文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音视频,以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在主题美方面,根据文章追求的是超脱物质名利的精神自在的主旨,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史料记载,如庞涓为保住自己的官位陷害同门孙膑、邹忌,为保证自身地位不受影响陷害田忌等,以此反衬庄子超脱尘世、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语文教师从庄子生活的历史环境切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精神追求,也能让学生领略文章的主题美。在逻辑美方面,文章通过河伯之乐和东海之大乐、井蛙和大海、夏虫和冰、曲士和大道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应有大格局的主题思想,再通过东海和天地阴阳之间的对比,加强对文章主题的论证。为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文章的逻辑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下,如果文章不论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一部分内容,论证效果如何。通过从语言、意境、主题和逻辑切入,语文教师多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审美鉴赏,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课堂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瞄准高考内容改革,如何让学生既能掌握必备知识又能提升关键能力,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2]刘妍,马晓英,刘坚,等.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9-44.

[3]穆阳.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古诗词教学———以柳永《雨霖铃》教学为例[J].汉字文化,2020(8):40-41.

[4]王宁.基于核心素养,着力培育语用能力的生长点[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12):55-58.

秋水范文篇9

城市规划展示馆

城市规划展示馆,它的美和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室内空间的设计。我认为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讲它的美在于功能上。为什么说是在功能上呢?简而言之它的灵魂是像参观学习者,展示的规划、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楼整个空间,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间里,达到了展示整体规划的模型。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实。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楼详细的展示各个地方、景点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整个楼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设施规划图、近期规划建设图、绿地规划图、交通规划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图、各湖周边的规划图、以及各个景点的鸟瞰图。琳琅满目的图让我感到很震撼。图原来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美,如此的细心。

我们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画图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细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呢。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针。园林需要把握细节,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之作品。

这里的效果图处理的相当的完美和真实。从好的设计作品中吸收精华,也是学设计的一个快捷的方法。比如对入口的设计手法,对转角的处理等等。

城市规划是对历史的传承、现实的体味、对未来的憧憬。眺望年的,应该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都市和谐的名城

秋水广场

有人说观秋水一定要晚上才能看得到这里的美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这里晚上的喷泉、音乐、观光成为的一道风景线。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说,不仅仅要晚上来欣赏秋水,更要白天来这里观察学习其设计精髓。为什么这么讲呢,晚上来观看喷泉的人比较多,整个广场气氛比较热闹,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嗅其精髓。白天相对来说整个广场人比较少,更利于我们调查学习,也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白天体会那种人群云集的热闹场面。今后在设计也会把握一种空间感和功能感。

广场总体平面为月牙形,依江而立,是典型的带状绿地。广场有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两个次入口分别采用台阶水镇和缓坡树池的方法。主入口则重点在于体现大气。同时入口前都留有足够的人流集散地。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是整个广场在形式上比较多样,赋予变化。也达到了功能上的目的。

植物配景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相同中寻找变化,高大的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构成树池。也有群植的小山丘。充分的美化了整个广场。

在铺装上,赋予变化,色彩搭配合理。通过观察、测量对铺装的材质、色彩、尺寸有了很感性的认识。设计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

临近水面一侧设有设有十二个亲临水面的入口,周边设有一排园灯。在园灯上在入口处的两个园灯比起其他的园灯要矮,同时每个入口前的铺装有十二生肖的浮雕,达到一种变化的美感,同时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从这里可以到水边。至于为何要用十二生肖的浮雕,我猜设计者是想展示一种文化理念,十二生肖可以代表人生,代表时间,代表秋水广场的历史。

同时与江南名楼腾王阁隔江相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这样地理环境,更加的升华了秋水广场历史文化意义。

在广场附近还设着了很多服务性设施,包括摄影、饭店、游乐、厕所等等,大大方便了游客。

广场还设计了大量的点景,可游人观赏。

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长廊长廊共分:开篇、先哲崇光、青铜时代、文学巨人、艺术巅峰、傩广场、大道清风等十个景点。其中,有大型的石雕、铜雕、小品、石碑、园林、楼台亭阁、景观花坛、景观眺台以及喷泉瀑布等。所有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都来自于历史文化,步移景异正是赣文化长廊的写照。历史文化是这里的设计灵魂,每一个景点的设计,经过了精心的布局,巧妙的过度。所有的景点都向世人展示了赣文化风采、挖掘赣文化风貌、提升赣文化内涵区区千米长廊却记载着文章节义之邦绚烂文明的和历史。

秋水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报酬本,大力开展城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综合整治活动,具体改善市民寓居情况,进步市民生活质量,把红谷滩新区打形成宜居、宜商的生态城区。

二、组织机构

为有用推进我区城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综合整治工作,特成立红谷滩新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区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小组),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日常督查协调、检查审核等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整治目的

一个目的:保证30天内全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有分明改观,为我市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和本年“会”、下一年“七城会”成功召开夯实基本、创优情况。

二个文明:仪态文明、举止文明。区宣传部要制订专题方案,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坚持典型、传染别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抨击丑陋、弘扬正气。

三化要求:美化、绿化、亮化。即依照“一园一景、一街一品”要求进行美化;依照“丛林城乡、花圃”建立要求,加大“见缝插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工作力度,进步城区绿化三大目标,充分展现红谷滩新区“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区面貌;立足“突出特征、表现动感、合理结构”要求,革新和修复陈腐、破损的亮化设备,保证照明设备无缺达标。

四无规范:无破损设备、无不合法摊点、无垃圾乱堆、无坑洼路面。增强日常治理放哨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管(养)护到位,市政设备无缺,道路洁净整洁,街面次序井然。

五有规范:有规划设计、有条例保证、有文明内在、有治理准则、有促念头制。坚持“高规范、可操作、低本钱”的准则,编制各公共休闲场合情况整治的规划指导意见及详细施行方案,根据现行的公园、公共休闲广场等有关规范,增强整治力度,注重宣布道育,营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重气氛。

四、整治范围

对全区范围内八个广场和一个公园进行综合不治,个中,区城管局牵头,沙井街办、秋水广场治理处、区城投公司详细实八厂一园(秋水广场、行政广场、卫东市民广场、丰和休闲广场、绿茵休闲广场、丽景休闲广场、调和园广场、阳光休闲广场和赣江市民公园)的整治工作;个中区城管局负责行政广场和卫东广场的整治工作;区城投公司负责赣江市民公园的整治工作;秋水广场治理处负责秋水广场的整治工作;沙井街办负责丰和休闲广场、绿茵休闲广场、丽景休闲广场、调和园广场、阳光休闲广场5个小休闲广场的整治。

五、整治步调

1、发动部署阶段(3月29日至4月2日)

各责任部分要认真学习体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市委副书记在市城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综合整治发动大会的主要发言精神,依照大会的部署要求,敏捷行动,层层发动,更新观念,提拔理念,下大力气改善我区城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让全区市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效果。

2、集中整治阶段(4月4日至4月25日)

各责任部分要依照《省会市公园治理规范》、《市城市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市公园条例》等有关政策律例的要求,将公共休闲场合的打造与红谷滩实践结合起来,与广阔市民的精神文明需求结合起来,集中力气、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公共休闲场合情况综合整治工作,保证获得分明成效。

3、检查验收阶段(4月26日至4月30日)

区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小组对各责任部分的整治工作进行评选审核,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差的单位赐与传递批判,并将检查后果与年关本单位城市治理审核评选挂钩。

六、整治要求

(一)普遍宣传,进步看法。此次情况综合整治行动范围广,工夫紧,任务重,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类言论东西,增强教育,普遍宣传,并实时具体深化地报道工作发展状况,宣传推行好经历、好典型,曝光批判行动慢、力度小、注重不够、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城区公共休闲场合情况有分明提拔。

(二)增强指导,严厉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成立响应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整治任务的详细组织施行,各公共休闲场合整治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保证按工夫节点的要求高规范完成各项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