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0:16:38

情趣范文篇1

一、培养学生如何欣赏艺术

在欣赏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去发现美。在大力推进中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美术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在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人手,解放学生常规的思维束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感知艺术。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对美的认识要求,趋向和创造。由于人的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的差异,因而人们的审美情趣有进步,落后,健康,不健康之分。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代表健康的,积极的,代表中华民族的,代表最先进文明的。在学生追求美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为何不能尽已所能,给予他们真正美的东西呢?当然,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得学生陶冶情操,甘培养全面的健康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砸养和审美能力的。一个具有艺术修养和高尚品格的人。即使他是一个从事与艺术无关的州职业,也时刻体现出他对美的追求,对生活市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作,对事业的投入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美术教育的具体职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对美的花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的首要莹任务是引导人们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f门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三、实践美术创作

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后,进行课堂实践绘画,教授学生绘画技巧,以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并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与肯定,给学生以激励作用。在学生创作完后,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E,学生互相借鉴优点,互相学习,做出比较,能够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在展览的过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作品优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素描课程中,充分体现了线条的运用与掌握。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轻重及抑扬顿挫,表现节奏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事物。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而且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物体形体结构和质感的认识。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在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色彩的感受中,每个^、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映衬。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欣赏艺术作品、实践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调配能力。从而掌握色彩这一造型语言。绘画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学生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将f电1门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以f衄仃]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并根据美术课中学到的技能进行咆lJ作。所以美术技能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重要位置。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肌理等造型手段,E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柏拉图曾有这样的格言:强迫学习的东西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所以要是学生学习有主动陛,积极陛,就要打开他们的思路,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昧性,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不难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展现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是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去积极的主动的发现并认识美的事物,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因此,要让学生热爱艺术,并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把教材上比较生硬的内容转换一下教学方法,用更有趣的方式讲解给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灵活的组织教学。并根据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应才施教。在欣赏同一幅作品中,不同的学生去欣赏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要肯定学生的欣赏和评价,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热爱这门艺术。

情趣范文篇2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的思想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应着力打牢培养健康的思想情趣这个基础。

注重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领导干部应更加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善于从政治角度和理论高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信念,坚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注重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地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立党才能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注重加强品德修养。《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古代思想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素养,是为官从政者德行的综合体现。为官从政者只有注重德行操守,保持清正廉洁,多思利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加强品德修养,“知之非难,行之难也;行之非难,久之难也;久之非难,终之难也!”这主要是靠自己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领导干部应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情趣范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教育情趣性审美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在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异常重要。

在张鸿苓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中,刘淼老师认为,“语文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这些审美因素在语文课文中都有生动鲜明的反映和表现。比如朱自清的《春》生动地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物象;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描写了夏日海滨的夕阳、晚霞、星光、海水、沙滩、月亮;杨朔的《香山红叶》写出了秋日香山秀丽的景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写出冬天济南的温晴天气和如画的景色。这一幅幅表现自然景物的美妙图画带给学生无限的自然美感,使他们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享受。”

一、在课文内或者在课外阅读的经典名著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段落

如在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谓千古绝唱。青天白云,落叶纷纷,西风烈烈,大雁南飞,漫山遍野的枫叶,透过离人朦胧的泪眼,一片血红。“悲莫悲兮生别离”,更何况新婚燕尔,鱼水正欢。好一幅“意似痴,心如醉”的别离惨景,可与董解元的“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媲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步步娇]“袅睛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把杜丽娘如游丝般飘忽不定的思春之情以及突然间在镜里看见自己的花容月貌时那种沉醉、羞涩和唯恐别人觑见自己内心秘密的惊慌心理深刻地描绘了出来。紧随[步步娇]而来的[皂罗袍]更以清丽、精美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杜丽娘的满腹幽怨之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花园内百花吐艳,姹紫嫣红,春光烂漫,景色明媚,这使她联想到自己美丽的青春;但“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满园春色,都付与了断井颓垣,无人欣赏,这勾起了她青春难驻,良缘难寻的惆怅;放眼园外,“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彩云轻卷,重轩流翠,景色何其澄澈、秀美!雨丝风片,扑人脸面,烟波画船,逗人远航。飞翔在想象之中,使杜丽娘暂时忘却了心中的忧愁。但当其定睛的一刹那,一道阴森森的围墙阻隔在小园与外界之间。这不由得逼她倾吐出韶光虚掷、身心皆不得自由的怨尤——“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支曲子,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听了,“十分感慨缠绵”,不觉点头自叹,及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更是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竟然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石上,细嚼其中的滋味。可见,戏曲中情景交融的优美唱词,千百年来,令人心醉神迷,玩味不已;听了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咀嚼起来满口香甜。

二、语文学科有自己特殊的魅力,同时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这正如饶杰腾在《语文学科教育学》中所说的:“语文学科的教材中,多是由汉语言文字组成的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形象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审美熏陶。”在语文学科美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体现教学美。换言之,教师、教学应该成为受教育者的审美对象。第一,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激发自己的美感与冲动。第二,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具有最佳的美学结构。汪刘生在《试论教学美》中认为,教学的最佳美学结构的深层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又具体表现为知趣、情趣、乐趣等审美趣味,也即教学论所说的从知导学,以情激学和寓教于乐。这三种审美趣味,又巧妙地组合成教学的复杂功能,即诱导功能、认识功能、陶冶功能和娱乐功能。这种复杂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产生了各种审美心理效应,使学生在对教学美的感受和鉴赏过程中,获得知识,养成能力,得到精神的净化,心灵的愉悦,情感的激动,个性的陶冶和品质的升华。

巢宗祺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指出:“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例如,刘半农于1920年9月在伦敦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身处异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面对“落花”、“燕子”,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枯树”、“冷风”、“野火”、“残霞”,诗人有家不能归,真是“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这首诗汲取了中国古诗词的神髓,又结合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真正达到了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的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鲁迅《忆刘半农君》)。赵元任给这首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于是,《教我如何不想她》便随着歌声飞遍了海内外。对于刘半农的这首诗,你既可以把它当作一首清纯真挚的爱情诗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作思念亲人、故乡、祖国的颂歌来吟颂。再比如宗白华的《流云》小诗《晨兴》:“太阳的光/洗着我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我昨夜的残梦”语言凝练,比喻贴切,想象新奇,意趣盎然。“小诗玲珑剔透,清新明丽”,像“清彻见底的小溪在潺潺地流淌”,又像“轻柔雪白的流云在蓝天飘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并非事事尽如人意。这正如郑国民老师在《新世纪语文课程致革研究》一书中所说的:“目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把教师的解读或教材编写者的观点当作对原始文本的最佳的解读。如果形象化来说明这一现象,那么学生只是听到了上帝笑声的回声,而不知道上帝的笑声是从何处发出的,更为可悲的是,学生往往把回声的发起之处当作上帝笑声的发出之处。这种错觉长期存在,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把教师或教材当作绝对的权威,而不去怀疑。”公务员之家

总之,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间的竞争已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形成了一种知识的较劲、能力的较劲、创新素质的较劲,一言以蔽之,就是教育的竞争,亦即学校能否造就大批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满足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审美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情趣范文篇4

关键词:审美情趣民族文化阶级意识

音乐审美情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接受中形成的,以音乐审美情感为内核的音乐审美心理。它是个体的音乐审美兴趣、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意识等的直接反映,也是一定民族的、社会的音乐文化审美意识的反映,同时它又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和社会阶级意识等的影响。

一、音乐审美情趣的社会文化性表现

音乐审美情趣,可以理解为个体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一种情感倾向性。个体的音乐审美情趣,首先表现在音乐兴趣上,即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形式等的主观选择性。如有的人喜欢听《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中国古乐的幽静典雅,有的人爱听贝多芬《英雄》《命运》等交响音乐的激情澎湃,而有的人则迷恋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等圆舞曲的明快轻松,等等。很大程度上,音乐兴趣直接影响着个体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也制约着个体对音乐作品审美体验的深刻性。

音乐审美情趣也表现在个体的音乐审美能力上。康德认为,个体的鉴赏能力反映在音乐审美上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评价能力。而音乐评价能力必须以音乐审美判断为基础,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音乐审美情趣中。一般来讲,个体的音乐评价能力往往与其文化素养、社会阅历、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实践程度以及社会音乐文化意识相关。因为,“人从来就是特定文化和环境的产物。”①个体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其生活的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

音乐审美情趣还反映了个体乃至特定时代的、社会群体的、民族的审美理想。个体的音乐理想,是对人、对阶级社会,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整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实践的更深刻、更客观的反映。在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形态中,人们的音乐审美理想总会打上社会的、时代的乃至不同阶级的烙印,往往表现的是一个阶级、一个阶层甚至是这个民族的一种音乐文化意识和信仰。如军人听《义勇军进行曲》激情澎湃,而饱受战争洗礼的老人们对传统的革命歌曲不能忘怀,等等。不同的音乐情趣更反映出各自的音乐审美理想。

一般来说,个体的音乐审美情趣能够反映出其音乐审美的价值意识,即个体的音乐审美观和价值观,并反映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群体的音乐审美习惯、文化意识,犹如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一种映照。音乐审美价值意识不仅仅表现出情感的倾向,更具有较强的理性因素。它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甚至成为人们音乐审美判断和审美批评的价值尺度。例如,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人,往往容易对贝多芬《命运》《英雄》中“抗争”“奋斗”的英雄主义内涵产生共鸣,而不屑于那些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而“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人,往往容易沉浸于恬静、单纯、静穆的宗教音乐体验中。这种对不同作曲家或音乐风格的审美选择,实质上是个体的甚至一定社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音乐审美情趣上的体现。

二、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对音乐审美情趣的影响

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群体生命意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流变中的民族集体意识的一种积淀,“是一个群体中共同体现的,由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所构成的某种较为稳定的模式。”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演化历程和艺术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因而形成其固有的、传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对个体甚至群体的音乐审美情趣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区别于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生态、宗教信仰等,决定着不同民族人们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方式,并表现为各自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从中西传统文化比较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文化对音乐审美情趣的影响。“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西方音乐娱人,中国音乐娱己。”③所以西方音乐重理性、重技能,其创作的技法、体裁、形式等方面讲究规范化、程式化,讲究和声织体的布局、曲式结构的严密逻辑,追求音响效果的丰厚,音乐表演强调形式的戏剧化和技巧的高超,在音乐鉴赏方面也表现出更多的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如德国音乐讲究严谨、厚重,法国、意大利音乐追求浪漫、华丽。中国传统音乐则追求力度和音响的虚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在音乐表现形式上注重音乐的变化和织体的单线延伸,节奏灵活自由;在音乐鉴赏方面注重感性的体验和自娱。

“安身立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功能指向,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首先是“乐感”文化,追求的是自娱、自乐、悠然自得的“韵味”和意境,注重的是内心的体验,追求心与乐的相通相融(乐通悦)。我国民族乐器中使用最广的丝竹乐器如琴、箫、笛、瑟等都是常用于闲居独奏、自我消遣,其清丽婉转的特点最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闲情逸致。习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必修之功课,用于修身养性。连“性不解音”的陶渊明也常备“无弦琴”,偶在得意之时抚弄一二,还留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妙句。陶渊明于无声的表现中得“趣”,这是古代文人雅士音乐情趣的映照。

我国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他们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如蒙古族擅唱悠扬高亢的牧歌、长调,新疆维吾尔族喜欢弹着冬不拉热情奔放地载歌载舞,等等。

三、社会阶级意识对音乐审美情趣的影响

一定社会的阶级意识,以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作用于人们,作用于人们的音乐的观念和音乐行为方式,影响并制约着一定社会音乐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音乐审美情趣。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一方面直接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则间接地受到如教育、媒体等社会媒介所承载的社会阶级意识的影响。

音乐艺术作为一定时代、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映照,代表着一定社会的审美心理结构。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不同的阶级地位和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必然影响、制约着个体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生成,进而影响个体对音乐作品的价值判断。如春秋战国时的“雅音”与“淫声”之争:“雅乐”用于歌颂、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思想,故称之为“礼乐”;“郑音”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爱情、对生活的追求,被斥之为“淫声”。又如在欧洲巴罗克时期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碰撞:以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极力维护宗教音乐庄重、严谨的保守风格和正统地位,而表达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自由、热爱生活和主张变革的世俗音乐在市井间悄然兴起。这些,都是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在音乐文化意识上的直接反映。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如中国古代上流社会文人士大夫操琴弄乐,“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为自娱自乐,修身养性,寻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衍生出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意识和音乐审美情趣。如文化知识阶层因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其中大部分人保持着对严肃音乐的钟爱,坚守一份“高雅”的审美情趣;而普通大众阶层的人们因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其音乐情趣更趋于寻求压力的释放和精神的放松,故多于追求“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文化,以娱耳目。这些,都是因其所处社会阶层和生存背景不同所致。

每当社会变革和社会意识形态出现演变,都直接冲击着人们的文化意识和音乐审美观念,进而改变人们的音乐审美情趣。例如: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的音乐文化观念的震荡。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列强用炮火催开了中国的国门。战争的蹂躏,国家的危难,社会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加剧了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危机。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开始检视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方文化尤其是科学文化正是我国富国强民之需,于是开始了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的社会文化的大变革,大量引进西学,解构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文化意识。西方音乐文化也就随之而入,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极大的冲击,引发了第一次关于音乐文化的“土洋之争”。批判、遗弃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崇尚西方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的一种音乐文化上的“革命”。忧国忧民的民族音乐家们,满腔热忱地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包括音乐哲学、音乐教育学、西方作曲技法等)。作曲家们也学习用西方的技法创作出许许多多充满战斗力、反映时代要求的群众性、战斗性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钢琴音乐、交响乐等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广大的听众群体。这次音乐史上的“革命”,在客观上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两种不同渊源的文化的一次大碰撞,它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社会的音乐审美心理,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启了我国音乐史上的新篇章。由此可见,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的音乐审美思潮和音乐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直接或间接促进音乐审美情趣的发生发展。

总之,音乐审美情趣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个体的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通过个体与周围音乐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个体的音乐情趣受一定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民族和社会阶级的音乐文化意识又通过个体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并渗透在个体的审美经验中。反之,个体的音乐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时代、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的丰富和发展。

注释:

①骆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

②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③刘承华.“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等.文化论.人民出版社,2003.3.

[2]骆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

[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5]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2.

[6]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8.

[7]王耀华等.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情趣范文篇5

关键词: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

体育舞蹈的发展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通过理解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变迁与内容,就能够为体育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一、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简析

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以下从变迁过程、主要类别、表现形式等方面出发,对于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进行了分析。1.变迁过程。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变迁过程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众所周知体育舞蹈以及其他的舞蹈艺术都有着相同的地方,其本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而逐步进化的,在这一过程中起本身的竞技价值被挖掘出来,成为了成熟的和竞技项目。其次,体育舞蹈本身也是融合了舞蹈、音乐、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的高雅、高难度竞技项目,这使得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与观赏价值。从而能够让竞技选手本身和体育舞蹈的观赏者们都能够获得艺术审美的享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体育舞蹈艺术的规范化发展是一个不逐年修改与完善的过程,正是随着体育舞蹈竞技规则越来越严格并且标准越来越统一,确保了其竞技性的显著提升,最终让体育舞蹈在体育竞技大家庭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而获得了成功。2.主要类别。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是根据舞蹈的类别而变更的。通常来说体育舞蹈主要能够分摩登舞和拉丁舞等两大谱系。在这一过程中摩登舞既现代舞主要包括有华尔兹舞和探戈舞等。这种类型的现代舞本身的动作流畅且典雅大方,能够较好的表现出舞者本身雍容华贵的姿态,因此多被人称之为体育舞蹈中的“贵族”舞蹈。而与之相对的拉丁舞则可以分为桑巴和伦巴以及斗牛舞等舞种,这些舞种的共同特色为能够较好的表现出舞者婀娜多姿的风气,配合上舞曲本身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的特点,整个表现模式显得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并且舞步及风格,并且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就能够体现出不同的体育舞蹈的审美情趣,最终能够通过更加充分的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美化的人体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最终能够让舞者和观赏者的身心健康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3.表现形式。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有着相应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说体育舞蹈的参与感很强,并且能够唤起舞者与观赏者心中对于美和渴望与理解。就单纯的从舞蹈者的立场来说,其通过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诸如开位、闭合、旋转、推拉、弹跳、动作,这些动作不仅仅能够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美感,并且还可以部分程度上带来生理上的快感,做到许多文献中谈到的灵与肉的结合的效果,最终能够使得舞者的身心共同处于极度兴奋、高涨的审美快感之中,最终能够得到一种无以伦比的愉悦。而如果从舞蹈观赏者的欣赏角度出发,其本身能够让自己对于美的欣赏欲望得到满足,自身在对于情感进行宣泄的同时,能够对于美和世界有着自身更加独到的理解。

二、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方法

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方法有很多,以下从强化舞蹈风格、提升舞蹈流畅性、提升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出发,对于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方法进行了分析。1.强化舞蹈风格。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的第一步是进一步的强化舞蹈本身的风格。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审视自身技术的强项与运动的风格,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动作与伴舞曲。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者本身的艺术风格是通过长期的锻炼与比赛实践形成的,因此其舞蹈风格的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进行选择与调整的。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自身的姿势挺拔好看,并且在跳舞时还需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舞姿,确保自身能够更加符合体育美学结构层次。与此同时,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的将风格朝向自由、阳光、优美、优雅的方向去发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舞蹈风格与审美的有机结合,卒子能够让观赏者可以欣赏到体育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美。2.提升舞蹈流畅性。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需要着眼于提升舞蹈的流畅性。舞蹈者在提升舞蹈流畅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优先表现出高端的舞蹈风格。在这一过程中舞蹈人员可以适当的以节压和身体的摆动来对于身体的魅力进行适当的展示。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舞蹈风格的刚柔并济,这一方面是艺术与体育互相妥协与融合的表现,同时也是根据音乐的基调来进行流畅性提升的措施。与此同时,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舞蹈的韵律节奏进行进一步的把握,从而能够让体育舞蹈本身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使得舞蹈者本身的梅林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让尽可能多的观众感受到体育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与灵魂。3.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增强体育舞蹈艺术审美情趣需要进一步提升艺术的表现能力。舞蹈者在提升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深刻的理解到体育舞蹈的艺术源头,既体育舞蹈终究是需要舞蹈者通过形体动作来将艺术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者可以通过动作的程式化来对于动作进行更好地的雕塑。就能够达到提升舞蹈动作艺术表现力的效果。其次,舞蹈者在强化自身舞蹈风格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自身的肢体语言是协调与融洽的,这能够让自己和舞蹈的观众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愉悦,最终显著的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结语

不同的体育舞蹈会表现出诸如流畅、潇洒、刚劲、顿挫、连绵、飘逸等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通过对于不同的体育舞蹈审美情趣进行分析就能够让体育舞蹈在今后的发展更加合理与稳定。

作者:田应娟 单位:昆明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15,09(23):45-47.

情趣范文篇6

在论辩中,讽刺幽默显然是不同于证明与反驳的,它既无论辩的过程,也没有反驳的程序,而是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在论辩中达到很好的效果。

讽刺幽默很讲究技巧,不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在运用讽刺幽默时应十分注意这一点。

典型示例:

例一:传说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待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评析:在这个故事中,东方朔以幽默的语言,用笑彭祖的办法讽刺汉武帝的荒唐。东方朔的批驳机智含蓄、风趣诙谐,令正在发怒的皇帝也不禁要哈哈大笑起来,并且很愉快地认输。

例二: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曾因排定法庭坐次,10个参与国的法官们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国法官理应排坐在庭长左边的第二把交椅,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而被各强权国所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面对列强展开了一场机智的舌战。他首先从正面阐明,排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唯一正确的原则立场。接着他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我们不妨找一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大小排座,体重者在中,体轻者居旁。”各国法官听了忍俊不禁地笑了。庭长笑着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法官接着回答说:“若不以受降国签字次序排座,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纵使我被置末位亦心安理得,并且可以以此对我的国家有所交待,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一名比我肥胖的来换我呀。”这回答引得法官们大笑。

评析:在举世瞩目的国际法庭上,法官的座次是按体重来排定,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中国法官正是用这样的笑话辛辣地嘲弄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倚仗强权,践踏国际公理的丑恶嘴脸。在这种邪恶压迫正义,谬论强制公理的险恶形势下,也许证明与反驳都很难奏效,幽默才是矫正和诛伐的最有力的武器。

例三:在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反方复旦队代表有这么一段辩词:

“在孔子时代也有歪风,正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齐国送来了一队舞女,鲁国的季桓子马上‘三日不朝’。而对这股纵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他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笑声、掌声)这能叫抵御‘西方’歪风吗?”

评析:这段辩词巧妙地古今连用,以纯粹当代的“抵御纵欲主义歪风”之语来统领孔子离开鲁国这个本来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切题而有新意;“人才外流”一语更是神来之笔,勾画了儒家面对“东方歪风”手足无措的窘态,且由于对手台大队在前一场比赛中辩论的主题是关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才外流能否抑制,因而取得了极好的论辩效果。

导向:

在反驳过程中,运用讽刺幽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情趣范文篇7

一、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原则

所谓课堂情趣,即是指一堂课的思维情境及趣味因素的总和.正确运用情趣创设原则指导教学,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而克服教学中的随意盲目和呆板机械.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师生感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当然,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广大同行的经验成果,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感受,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浓重的课堂情趣,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趣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弦虚,喧宾夺主.即是说,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趣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趣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3.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课堂情趣创设中,一定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如把“移项”说成“搬家”,把“多项式相乘”称为“打开”,把“提取公因式”说成“拿出来”等等.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将有碍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

4.灵活性原则

教学工作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教书匠”,就在于“每节课都是新的”.且不说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千变万化,单就每堂课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就已经是对一个老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了.学生提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或个别学生故意捣乱,或教师自己出了点差错,一个成熟的教师是能够灵巧地化解这些课堂障碍的,并由此而创设出美妙的课堂情趣.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时,发现后排有两位同学在搞小动作,他点名要这两位同学上台来,这两位同学自知犯事,紧张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在猜:这两小子该挨一顿训斥了!然而,事情并不象同学们想的那样.只见这位老师要这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例题中甲、乙两人的追及过程,过后表扬他们表演生动,反应灵活,一定能学好数学.这两位同学回到座位,听课专心了.这节课既生动又有趣,效果不错.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这位老师既悄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给课堂带来了情趣,充分显示了他善于捕捉育人契机,灵活运用情趣创设方法,“误落点墨变蜜蜂”般的高超技艺.

二、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方法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离不开读、议、讲、练、看、问这些活动形式,而灵活选择某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某种形式里又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则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这一点上往往是有“先知先觉”的.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有些什么一般的情趣方法呢?

1.史料法

“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是很有必要的.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古人的奋斗情境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们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多读点数学史,上课时信手拈来,学生也会对你佩服有加.

2.故事法

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点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在讲“对数应用”时引进“印度皇帝锡拉赏给国际象棋发明者锡塔麦粒”的故事;在讲无理数的发现时引用“帕金斯被扔进大海的遭遇”;在讲到近似数时引用华罗庚教授关于“用0.84元钱买一斤酒(每斤0.84元)和一个饼(每个0.04元)”的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新班上课或一节课的中途,充分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是许多有经验老师的一大法宝.即便没有现成的故事,他也会恰当地编一个出来.

3.悬念法

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深.在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置悬念,对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情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设置悬念要适时适度,有的设置于课的引入较好,有的设置于结尾较好,太“悬”易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悬”又不足以吊胃口.

4.趣题法

数学课离不开例题和习题,如何使学生见题不怕,乐思善解,一直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所谓趣题法,就是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躁的数学内容.九义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教材上的“想一想”、“做一做”、“章头图”、“章前引例”等都无不是在趣味方面做文章.作为教者,除了引用课本上的趣题外,还应多动脑筋,自编趣题.如讲了初一“一条直线上有六个点,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时可类比出趣题:我班有50名同学,每两个同学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才握遍?”这样的趣题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动脑筋,并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5.设疑法

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新课引入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故意把圆心搞“丢”了,发动学生用三角板把圆心找出来.但怎么找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把三角板的顶点放在圆上,两直角边与圆的交点的连线就是直径.这样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教师然后启发学生用严密的推理来说明这个道理.于是,顺利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课本问题上,学生思维活跃、探讨积极,课堂情趣浓.

6.惊异欣喜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种情趣创设法,我们称之为惊异欣喜法.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形,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个别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学生发现,只有四个角.教师否定了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通过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而欣喜,理解了讨论的必要性.再如讲到为什么要逻辑推理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形如“⊥”的两条等长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哪一条线段较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竖着的那条较长,我用尺子一量,发现一样长,同学们感到不可思议,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了数学问题光凭眼看,往往得不到正确结论,需要严密的推理.这样的课,学生感到印象深,趣味浓,余味长.

7.教具法

恰当地使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也有奇妙的效果.在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了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在猜,老师总不是教我们玩麻将牌吧?!那又是要干什么呢?只见他把牌一块一块地等距地摆在讲桌上,事后才知道,他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呢!

情趣范文篇8

1.符合市场和销售需求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拥有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结构、文字编排、图形创意等内容,又涉及材料、印刷、工艺等技术环节,还应该结合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所以,包装设计必须时时刻刻与消费、市场联系起来,这也成为包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今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对包装设计提出更多的要求,包装不只是包裹商品,而是要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帮助销售的作用。情趣化的创意包装设计要求设计者在体现“情趣”的同时,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时刻把握市场潮流,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新颖、更有趣味和内涵的包装设计。

2.兼顾视觉与触觉美感

现代的销售模式告诉我们包装已经逐步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重要抉择之一。当消费者对购买商品缺乏了解时,就会根据商品外观包装来进行选择,商品包装的造型、色彩、文字、图形等都会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可以看出,精美的外观对于商品的销售是至关重要的,越是优秀的包装设计,其销售力也就越强。除了要重视商品包装的视觉的美感外,还要兼顾触觉的美感。当消费者被商品的外观包装所吸引后,随之而来的就会想去触摸商品,这时触觉也会给人带来审美的感受,其细腻、光滑的表面或起伏的肌理都会传达出某些特定的情感特征,并大大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度。

3.便利性

便利性是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情趣化的创意包装设计不仅要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体现便利性,也应该在生产制造者、仓储运输者、销售者等这一系列过程中体现出便利性。商品从生产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首先包装要对商品起到保护的作用,其次就是在运输时要方便保管和搬运,在销售时要陈列简单易行,在消费者使用时要便于携带、开启以及重复使用。这样的包装设计才可以帮助企业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消费者的信任,提高销售量。

4.绿色包装

伴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绿色包装设计也将成为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许多发达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绿色包装和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情趣化的创意包装在设计时,应该避免过度包装,尽量选择可重复利用或可再生、易回收处理、对环境无污染的包装材料。例如,再生纸、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使用自然素材。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运用智慧,从自然环境中发现许多天然的包装材料,如竹、藤、芦苇、麦秆等。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如粽子的包装、竹编的鱼篓等,这些纯天然的包装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都可以变成精美的产品包装。

二、情趣化创意包装设计的表现方式

通常在包装设计中,文字和图形能准确传递信息,但是有时难免给人以生硬冰冷之感,而情趣化的表现方式,可以使消费者在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状态。情趣化的创意包装在设计上除了要综合考虑基本要素外,更要在设计中体现“情趣”二字。我们可以运用新的表现方式与其他设计理念相结合,从创意、造型、材料、交互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使之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1.仿生造型

仿生设计起初多用于产品设计,后来逐步被用于各类设计之中。仿生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仿生物形态设计,是在对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所具有的典型外部特征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概括、提炼等艺术手段,把外部特征转化为特定的造型语言,达到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应用于情趣化创意包装设计的仿生设计,大多都是仿照一些动物植物的形态来进行设计的,但又不仅仅只是模仿动植物的外形,而是使包装造型设计既具有自然形态的视觉感受,又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性。例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设计的一款情趣化的包装设计“果汁的皮肤”,仿佛寓意着被果汁和水果滋润的皮肤。整体造型是个钝八面的果汁盒—给人以冷凝感,里面装着的果汁很有分量,感觉像是刚摘下的香蕉。圆钝的棱边上有擦痕,颜色从香蕉梗柄的青绿到熟透的黄色渐变,盒子上面还有折叠下来的香蕉梗柄的部分。笔者相信当消费者看到如此逼真的包装设计时,很多人都会想伸手触摸产品外包装,想切身体会一下摸起来的感觉是如何。这款包装除了造型新颖外,还仿照了香蕉的表面肌理与质感,表面制作材料也选择使用橡胶完成,具有与真实香蕉相似的触觉效果,达到视觉与触觉美感的相互统一,增强了产品包装的表现力。

2.卡通化造型

卡通化设计是一种混合卡通风格、漫画曲线、突发奇想与宣扬情趣生活的一种特殊设计方法,它把人们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态度混合到了产品造型风格之中。在国内,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技术与影视媒体的发展,漫画艺术与卡通综艺逐步走入我们的文化生活,获得了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我们起初可以在一些日用小产品中看到卡通化的设计风格,后来逐步扩展到电子产品、家居产品中。在情趣化的创意包装产品中,卡通化的设计风格多用于一些食品包装的图形、造型设计,可以使商品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有一组国外食品的包装设计,创意点在于用包装的形式表现一些典型人物。设计师将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用卡通化的表现方式呈现,赋予每个盒子不同的性格特点,给消费者一些新鲜的面孔,让消费者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丝乐趣。实际上,就是创造一种“玩味包装”。如此,消费者用完之后也会继续保留,以作他用。

3.合理引导视错觉

情趣化的创意包装设计除了在包装造型上采用仿生设计、卡通化设计外,也会合理运用视错觉,使产品的外观包装形成一种有趣的视觉效果。视错觉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视错觉的例子,但在情趣化的创意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视错觉可以有效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并把注意力转化为购买欲望,从而制造出商机。例如,日本黑瓜子面包包装设计,就是运用视错觉的原理,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呈现,把黑色的面包与包装上的人物造型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视错觉的运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简洁的图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健身中心和面包店合作的面包包装设计,把单调的面包包装设计做成如男性健硕的身材一样,就凭如此新颖的包装设计,就吸引了无数的消费者前去购买。在提高面包销售量的同时,健身中心的客户量也增加了25%,证明了好的包装能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包装本身的价值也能引起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动机。

4.交互体验

创意包装设计除了在外形上体现情趣化外,也逐渐让消费者参与到包装设计中,与包装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创意体验。这种交互式设计是通过包装材料与包装手段的实施,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打破过去包装单向传递信息的格局,使单一的包装设计增添了趣味性。超级盒子人系列包括了16个不同的玩具,每个包装盒子的侧面上都有4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收集者收集齐一系列所有的16个玩具,就会拥有64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它们既色彩丰富又好玩有趣。每个玩具都有4个身着定制套装的人物,收集者则可以将它们的头和裤子与身体互换,任意变成其他形象。这种交互式的包装设计打破了传统包装常规性,在重视包装设计功能性的同时,也创造出新颖的包装造型,可以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并引发购买欲望。一款由巴西设计公司JWT所设计的创意包装设计,包装的设计理念是为了配合SmirnoffCaipiroska推出的柠檬、百香果、草莓口味的伏特加,整体包装在保留液体包装经常使用的玻璃制成的瓶类包装外,融入柠檬、百香果、草莓的外形特征。瓶身用仿水果果皮质感的塑料所包裹,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必须一层一层地将果皮剥去,就像我们在剥去水果皮一样,这样一来商品就与消费者产生互动,营造出全新的消费体验。水果酒被剥去了皮就如同一颗颗新鲜的水果,如此的创意包装方式,既让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互动的乐趣,又省去了文字图片的叙述,让消费者可以用直觉感官去体验。除此之外,设计师似乎并不满足,为了能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体验做更多的链接,在包装设计细节上更是务求完美,此系列果汁酒的木箱、标签、内填充物、网套等,都是仿照真正的水果包装箱,整个包装设计几乎与巴西卖场的水果包装一模一样。

三、结语

情趣范文篇9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鉴赏力和创造力。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得人们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从而使得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声乐教学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歌唱家,但是它能用自己的特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人们有美学层次的追求。

(一)声乐是情感艺术

声乐是一门情感表达很强的艺术,是人们强烈的情感体验与表达的艺术。强烈的情感是音乐审美的核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人的内在需求。在声乐艺术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音乐的审美能使人的身心产生愉悦与悲伤,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完善人的人格。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经问世,即风靡全国。此歌被大家所喜爱,不仅在于其有着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演唱者关牧村在二次创作中,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听众心理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音乐是一门能感人的艺术,它能引起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的情感的共鸣。

(二)声乐是表演艺术

声乐作品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后通过社会传播被听众熟悉和接受。在社会传播的环节中,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最能体现出音乐的审美价值。一部声乐作品要被人们接受并且喜欢,音乐的表现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充分激发和推动人们的音乐表现与审美情趣,让人们在音乐中得到审美感受。莫扎特是伟大的音乐家,聆听他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透过音乐所披露出来的充满着希望和朝气的情感与他的内心,在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选曲《你们可知道》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执着、对爱情的向往、对光明的追求和他那乐观的情怀。莫扎特自己也说过,他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舞蹈家,但是他能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也正是音乐的强大的表现力。

(三)声乐是实践艺术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只有充分利用人体的各种感官,投入情感,才能不断地提高音乐的表演能力和个体的感受力。人们无论是在表演还是欣赏声乐作品的时候,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展现出音乐特有的活力与张力。我们在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时候,应该在掌握这首民歌的特色地域风格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声乐演唱技能,投入真情实感才能将其完美的演唱出来,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让自己的二度创作感染听众。这种“学唱—演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四)声乐是创造艺术

音乐审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直接体现了人的创造力。声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声乐作品的创作、声乐作品的演绎、声乐作品的欣赏,都开离不开人丰富的想象。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人类非凡创作力的表现、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创作的结晶,音乐审美活动直接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在演唱古曲《满江红》的时候,岳飞所经历的时代我们是不曾参与的,我们也没有见过岳飞这个人。因此,就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分析歌词,经过人物分析和艺术加工,要在歌声里把岳飞征战的艰苦岁月和收复旧河山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满江红》的内涵,体验到岳飞当时的内心感受,才能让自己与听众在审美情趣上获得满足。

二、音乐审美情趣的获取

优秀的声乐作品能具体地论述出音乐的特性,具有音乐的审美情趣,我们要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在声乐教学中发现美、挖掘美、体验美,从而使我们的音乐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我们的综合修养。

(一)从作品中发现美

世界上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相同的声乐作品,由于人的文化修养与投入的情感不一样,对于作品的审美情感也会出现不同的审美感受,我们应该通过对不同风格、体裁和内容的音乐努力发现作品的审美情趣。《飞出这苦难的牢笼》是歌剧《草原之夜》中著名的唱段,此唱段是一对属于敌对部落的恋人中的女主人公身陷牢房,思念心上人,希望有人给她带来爱人消息时,在牢房里唱出的心声。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此社会历史和创作背景后,再让其演唱,才能让学生发掘出音乐作品本身那肝肠寸断、思绪万分和极具理想主义的音乐美学情趣,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进行情感体验和把握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从作品中挖掘美

深入发掘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就是要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从声乐作品教学当中,发现它的情趣美、理趣美、意趣美、谐趣美、雅趣美以及其中的智趣美。通过从对作品的理性认识阶段过渡到了能透过作品的表现,深入到其内涵当中去,进一步发掘出声乐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地方山歌,虽是民间艺术形式,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若在教学中能发掘出作品的深层次的内涵,就能体会到其质朴、真实的审美情趣。不深入发掘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音乐审美情趣。对于一部声乐作品,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理解作品的内涵、深入发掘作品的审美情趣,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从作品中体验美

音乐作为节奏、节拍、旋律、和声、速度力度等表现形式一体化的情感体验艺术,要求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应带着内心去仔细体验音乐中的感情,通过音乐进行感情交流,从而体现真正的审美情趣。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其本身是无形的感情,音乐是心情的艺术,他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能够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感情世界,而鲜明的音乐形象又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我们可以知道,通过音乐语言的描述,能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震撼欣赏者的心灵。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受社会、作者、时代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声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和情感,对声乐作品中的热情奔放、愤怒凄凉、优美细致、悲哀无奈、激情豪放、抑郁深沉等情绪情感的审美体验需要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仔细地推敲和把握。只有在教学中仔细体验到声乐作品中的审美情趣,才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住该作品的内涵,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审美情趣。

三、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人的音乐审美情趣是不停变化发展的,它与人的思想、气质还有心境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受到人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审美情趣有它的一致性,当个体的审美情趣相同的时候,就会产生群体的审美情趣,这也就是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原因所在。

(一)提高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的提高,能提高人的音乐审美情趣。从音乐艺术的社会审美来看,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结构在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其文化层次与音乐知识在不断地增加,其音乐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会向着更加个性和多元的音乐领域扩展。我们在小时候,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局限,我们对歌曲《孟姜女》的理解,根本无法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我们对歌曲的理解会不断地深入,会获得新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这是文化修养的提高,使我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的原因。其次,从音乐的审美层次上来看,音乐的审美情趣也存在高雅与通俗之分。尽管我们说好的声乐作品能做到雅俗共赏,但是随着人的文化修养越高,其对作品的内涵的理解就越透彻,越能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湘中民歌《没有农民哪来米》教学中,在很多人听来这是一首土得掉渣的歌曲,随着我们学习进度的深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会觉得这是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山歌好唱口难开,果子好呷树难栽,年年穿衣天天吃,没有农民米哪来!”歌唱描绘的是平常却又非常典型的事情。文化修养不高的人听来,就是在述说一件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特色,而文化修养高的人,觉得正是在这些典型的、非常平常的人和事当中,产生了一种哲理美,能震撼人的心灵引发深层次的思索。

(二)重视审美意识

重视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除了要懂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较强的音乐鉴别力。现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受媒体的影响,各种各样的音乐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音乐审美情趣的意识培养上,要本着能培养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则来选择音乐作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音乐审美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对于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乐作品,我们要有审美意识和审美鉴别,通过选择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选择积极、健康的音乐作品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此外,要多接触交响乐、歌剧、音乐剧等优秀作品,通过欣赏名家名曲,如贝多芬、肖邦等人的音乐,有意识地培养音乐审美意识,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三)获取审美体验

民族艺术之林中,经过历史和社会的考验而保留下来的作品,都是优秀的作品。提高审美情趣,要学会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感,使身心获得美的享受,要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感受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和意境美的能力,从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歌曲《我爱你中国》是一首歌词朴实、情感真挚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中连续使用音程大跳,使得歌曲情感的表达更加的深切与激动,把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得真实可敬,曲中反复强调了“我爱你中国”,使歌曲的情绪达到高潮。在用词、教学和欣赏的过程当中,会让我们获得情感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获取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结语

情趣范文篇10

要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生活情趣,生活情趣服从和服务于理想信念,是理想信念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邓小平同志曾经警告说:“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培养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动摇和淡化了崇高理想信念,情趣就会偏向,甚至走向低俗与堕落。当前,少数组工干部动摇和淡化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各种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不健康的生活情趣有所抬头。有的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情趣过于闲散,附庸风雅,玩物丧志;有的放松警惕,个人情趣往往成为别有用心者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钓饵”和“陷阱”,成为变相行贿受贿的俘虏。共产党员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孔繁森、郑培民等许多优秀干部,时时刻刻把自己的生活情趣与党的奋斗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相连,树起了一面面明亮的人生乐趣、人生最高追求的旗帜。组工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牢固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用党的奋斗目标总揽个人的生活情趣;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指导个人的生活情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高尚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生活情趣;严格执行纪律,用党规国法规范自己的生活情趣。

要加强自身学习。学习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品位。“久旷之宅易生妖。”如果长时间不学习,消极因素就会占据头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偏移,抵御诱惑的免疫力就会下降,生活情趣就容易“质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博学笃行。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的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要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善于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一钱太守”、“二不公明”、“三汤道台”、“四知先生”、“五代清郎”等古代清官廉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要学习正反面典型。一方面要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勤政爱民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要从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那里汲取经验教训。

要管住个人爱好。情趣爱好是造就特别的专长和高深的造诣的“催化剂”。但是,它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人功成名就,也可以让人身陷囹圄甚至家破人亡,关键就看如何对待它。管得住、管得好,才能体会其带来的无限乐趣;管不住、管不好,感受到的只会是无尽烦恼。“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春秋卫懿公喜好养鹤,宋徽宗父子擅长字画,但他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国事颓废,终成亡国之君。原厦门远华集团赖昌星也是利用领导干部的爱好,把一个个拉下水的。因此,组工干部管住个人爱好,一方面要分清其俗雅,去俗就雅。如:马克思喜欢音乐,恩格斯爱好散步,酷爱读书等等。另一方面,组工干部不是普通群众,就不能像普通群众那样对待自己的情趣爱好,而是要在要求上高于群众,高于社会普适的标准,必须把握好度,守住底线。情趣爱好不能恣情放纵,不能成“癖”,更不能“狂”,让爱好变成嗜好,情迷其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但会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冲淡正事,荒废主业,影响正常工作,反而会成为情趣爱好的奴隶。组工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社会发展大势,把握社会新风走向,并把它与官德修养联系起来,有利之则育之,不利之则弃之,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则节之。要学会“炼好”,尽量“减好”,善于“隐好”,不盲目跟风赶时髦,不附庸风雅,决不为之损公肥私甚至违法乱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和风尚的提高。

要倡导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升华,是我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能立名成业,侈必堕落自毁”。艰苦奋斗与健康生活情趣是相连相通相融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共产党人的荣辱观就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革命先烈是倡导艰苦奋斗的典范。“布衣元帅”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并且率先垂范,始终如一。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淡忘了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离开客观承受力,追求高档、超前、超标消费,崇尚所谓“潇洒”、“风流”、“浪漫”,玩得特别“前卫”,慷公家之慨,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狂歌滥舞,一掷千金。这种奢侈作风与勤俭节约的民族传统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原本有着健康生活情趣的也渐渐地在这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转移锐变。太平多好玩物,盛世易生骄逸。增强忧患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俭养德,以俭滋“好”,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