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万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0:15:05

千企万人范文篇1

我是一个总人口有89万人的人口大县,农业人口达84.3万人,富余劳动力达31万人。据统计,在外务工人员达21万人。现尚有近10万剩余劳动力急需解决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2004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

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的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贵州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在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强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毕节试验区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阶段,我县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内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日益加大。

这次我县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实施的“千企万人”就业工程,为促进我县本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机制,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行署刚刚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力支持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企业吸纳县内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县内劳动力就业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实现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双赢”的目标。

千企万人范文篇2

一、认识要提高。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贵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查找干部作风、发展环境、基础条件、民生问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思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方法和途径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三项工作中,作风是保障,环境是基础,项目是支撑,“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是载体,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采取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等各种形式,深入学习省、地、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省委战书书记、地委如培书记、县委宫书记的讲话精神,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开展“三项活动”精神实质,全面掌握开展“三项活动”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深刻认识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地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上来,为顺利推进三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重点要突出。对于三项工作的开展,省、地、县已经有了总的要求,但具体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重点要解决什么,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分析研究。

一是突出解决问题这个重点,转变作风优化环境。要通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等方式,认真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发展环境和项目实施的突出问题。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立足于早改、快改、彻底改,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开展四项工作的主要成果,切实解决机关单位和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营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各乡镇各单位要在立足自查的基础上,采取走下去听取、请进来点评等方式,突出查找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及案件线索;深入查找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在12月25日前报县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整改措施,于年1月5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在县级主流媒体上公布,接受舆论监督,抓好整改落实。当前,要狠抓政策清理、政策创新和政策落实,健全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挂牌上岗制、承诺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县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研究下发通知,对窗口部门下放或取消、精简审批、备案、核准权进行安排,县直各职能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取消行政性的工本费、手续费、管理费等,按照地区减少30%以上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力争达到50%以上的要求,下放或取消、精简审批、备案、核准权。各职能部门要带头优化投资软环境,完善政务中心建设,改善我县的政务服务环境。在作风建设上,县委、县政府将组建专门的督查暗访组,对照乡镇和部门干部花名册到乡镇和部门进行督查暗访,对占编不在岗、改非后长期不上班的人员,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作风建设责任,将作风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班子成员、站所和股室,落实到个人,严肃整顿上班纪律,抓好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二是突出帮扶和“五要五不准”这个重点,确保“四帮四促”活动取得实效。各乡镇各单位要尽快制定帮扶计划,并认真开展帮扶活动。县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县级领导干部、各单位联系点。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要抓紧到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活动。要及时明确联络员,并认真开展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要明确1名联络员,联络员既要联系本单位的帮扶工作,也要联系县级领导的帮扶工作,每月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5天,并及时按要求报送有关资料。在工作开展中,要做到“五要五不准”,即:要争做帮扶的榜样,要深入条件最艰苦、工作最困难的地方,要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请教,要轻车简从;不准以各种理由敷衍塞责或不参加,不准层层陪同、铺张浪费,不准指手划脚瞎指挥、干扰基层工作,不准擅自缩短深入基层时间、敷衍应付,不准将帮扶任务推给基层、出工不出力。

三是突出公开承诺群众评议这个重点,推动创先争优纵深开展。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帮扶”的基础上,各乡镇各单位要重点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四个关键环节。公开承诺,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带头作出承诺,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开。领导点评,即上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半年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群众评议,即组织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践行承诺情况进行评议。评选表彰,即以完成中心任务、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赢得群众公认为依据,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机制要健全。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县委、县政府已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各项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部门,抽调了专门人员到各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比照县的做法,健全机构、明确人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牵头部门具体抓、协助单位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制。二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要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协同配合的督查机制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落实氛围和抓落实的合力。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三个建设年”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箱,畅通民意渠道,了解群众意见,拟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督查方案,适时组织有针对性的督促检查。县各项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具体方案的组织实施,县作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工作措施和时间进度,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对环境建设开展的督促检查;项目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迅速将全县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县直各部门和各有关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列入重点督查内容,按季度进行督查、督办。为扎实推进三项活动,县委成立了县直部门、乡镇督查组,县直部门督查组分4个督查组分别由任过县级领导干部的老同志任组长,每月对97个县直部门进行一次督促检查,乡镇督查组分5个督查组,每月对25个乡镇进行一次督促检查。督查组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加以分析,及时指出,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发挥牵头协调职责,整合督查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对重点乡镇和部门、重大项目、薄弱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督促和推动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抓好各项活动任务的落实。要重视督查结果的运用,抓紧组建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督促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被督查的乡镇或单位,督促整改。整改不及时和效果不明显的,在报、电视台等媒体上曝光,并根据“双考双评双挂钩”相关考核办法在乡镇和县直部门年终考核中进行扣分。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和民调机制。要认真开展民意调查,用民意杠杆撬动作风建设、环境建设。要采取明查暗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群众评议、新闻舆论、举报投诉等多种形式,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监督员,拓宽督查和监督渠道,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要发挥县民意调查中心的作用,活动期间,将开展三次民意调查,第一次民意调查已经开始,主要就“三个建设年”活动内容,对重点服务部门进行测评、抽样调查。第二、三次民意调查分别在年月、月进行。县直各部门特别是窗口服务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用民调结果检验整改成果。四是强化考核奖惩机制。把开展“三个建设年”、领导干部“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察领导班子、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完成较好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工作完成不好的进行通报,对阻碍工作开展的进行惩处。

四、宣传要到位。报社、电视台、县政府网要针对“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情况,制定综合报道方案,迅速掀起宣传热潮。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组织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电视要有画面,报纸要有版面,网站要有专栏。各乡镇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宣传手段,通过手机短信、户外公益广告、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不断掀起宣传高潮,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抓典型、立典范、树标杆,通过报道先进典型,树立全社会和各行业的标杆,让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县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尽快拟定和下发通知,对县直职能部门特别是窗口部门通过电视向社会公开承诺活动进行安排,文体广电旅局承办,有步骤地开展以办事程序、办结时限为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承诺活动,通过电视台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单位就履好职、服好务向广大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乡、村两级也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要加强对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引导,切实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要发挥新闻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决不掩饰、决不回避、决不护短。

千企万人范文篇3

意义十分重要。这是促进我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今天我这里隆重举行地区“千企万人”就业工程县启动仪式。积极帮助广大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力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此,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对这项工程的启动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广大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向为全县就业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农业人口达84.3万人,一个总人口有89万人的人口大县。富余劳动力达31万人。据统计,外务工人员达21万人。现尚有近10万剩余劳动力急需解决就业。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千企万人范文篇4

意义十分重要。这是促进我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今天我这里隆重举行地区“千企万人”就业工程县启动仪式。积极帮助广大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力改善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此,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对这项工程的启动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广大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向为全县就业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农业人口达84.3万人,一个总人口有89万人的人口大县。富余劳动力达31万人。据统计,外务工人员达21万人。现尚有近10万剩余劳动力急需解决就业。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千企万人范文篇5

是一个总人口有89万人的人口大县,农业人口达84.3万人,富余劳动力达31万人。据统计,在外务工人员达21万人。现尚有近10万剩余劳动力急需解决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的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在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强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试验区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阶段,我县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内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日益加大。这次我县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实施的“千企万人”就业工程,为促进我县本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机制,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行署刚刚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力支持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企业吸纳县内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县内劳动力就业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实现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双赢”的目标。

千企万人范文篇6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的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在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强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某某试验区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阶段,我县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内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日益加大。这次我县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实施的“千企万人”就业工程,为促进我县本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机制,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行署刚刚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力支持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企业吸纳县内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县内劳动力就业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实现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双赢”的目标。

我们坚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协调、引导和努力,广大企业一定能与发展中的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实现新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愿望。

最后,祝愿地区“千企万人”就业工程招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广大企业蒸蒸日上、宏图大展!祝福全县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千企万人范文篇7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工程,打造劳务经济产业,促进县内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县内各类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县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自年以来,劳务经济收入几乎占全县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也有不少。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15人,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5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372人;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确保“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的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53人;为保障失业人口基本生活,发放《省就业失业登记证》1193个,为119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0.1万元;为鼓励创业,为1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64万元;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6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03.32万元。在抓好我县就业工作的同时,也为县内外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强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某某试验区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阶段,我县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内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日益加大。这次我县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实施的“千企万人”就业工程,为促进我县本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机制,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行署刚刚制定出台的《关于鼓励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一如既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力支持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企业吸纳县内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县内劳动力就业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实现企业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就业“双赢”的目标。

我们坚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协调、引导和努力,广大企业一定能与发展中的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实现新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愿望。

最后,祝愿地区“千企万人”就业工程招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广大企业蒸蒸日上、宏图大展!祝福全县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千企万人范文篇8

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1.推进村级平台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狠抓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村村联网,逐步提高平台人员素质,持证上岗,夯实“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加速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年内实现新增就业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

2.促进重点人群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再就业,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加大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继续开展以“招聘党员员工和基础党务工作者”为主要内容的“双招”活动、党员大学生、困难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培训、推介就业工作。年内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500人,购买公益性岗位400个,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700人,“三支一扶”招募人员60人。

3.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引入培训机构,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班次、提高培训层次、拓展培训工种,做到与就业需求、与岗位需要相匹配;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实施创业模拟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制定城乡统一的补助标准,细化补贴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年内实现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岗位技能培训9万人,创业培训5500人。

4.管理好、使用好大学生创业引导资金,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深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建设,年内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

5.上线运行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系统,与金保工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企业退工备案、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培训补贴等多项业务网上办理。

6.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功能,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实现招聘信息数字化、立体化、求职便捷化,建立企业招聘与个人求职“数字直通车”。

7.落实好新的就业资金使用办法。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努力促进就业、带动就业。

8.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组织开展“千企万人”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农村务工人员就业状况调查,完善“三项监测”制度,加强就业和企业用工形式的分析研判。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9.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参保工作,从2013年1月起,全额事业单位纳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实行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管理。

10.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强化基金管理。联合地税等部门,推行社保征缴“五险一票”;加大社保稽核力度,提高开发区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参保率,重点做好保安、保洁、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参保缴费工作。企业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05.1万人、55.3亿元,146万人、36.5亿元,79.5万人、4亿元,77万人、3.2亿元,61万人、1.2亿元。

11.加大医保监管力度。对住院病人实施“三服务”,在“入院前、住院中、出院时”进行跟踪服务,全过程监管;重点加强B类药店、一级医疗机构管理,全面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监管;推行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实行差异化分配资源;加大对个人骗保行为的惩罚,建立黑名单制度;组建医保监督员队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医保监督;研究制定最高“次均住院费用”标准,高出部分不予结算;成立医保医疗专家组,对各家医院定期检查,遏制过度医疗现象。

12.完善社保服务体系,服务下沉一抓到底,扩展功能、充实内容、提高效率。落实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场会精神,全面开展、推行“四个不出村”,确保“四个不出村”年底前实现100%。

13.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确保2013年5月底前,完成业务流程调整和数据向市级中间库的合并。五大保险、三类数据联网上传率达到90%,人员基础信息库入库率达到75%;做好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年内发卡189万张。

14.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做好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

15.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网上监管巩固年”活动,组织实施社保资金审计“再落实、回头看”活动,强化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及时纠正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强力推进人才强市工程

16.落实市政府与人社部签订的框架协议,开展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举办“第八届博洽会”,开展“百企校园行”,推进“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和高层次创业项目;建成邳州银杏研究院,举办世界银杏产业高端研讨会。全面启动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工程。年内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0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人数6.7万人,新增留学回国人才35人,引进外国专家44人。

17.实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传统产业领域技能更新提升培训,完善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88万人,技能鉴定领证人数7.6万人,鉴定统考人数6000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考核5000人。

18.举办系列“招聘、推介、洽谈”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搭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用人单位、求职人员”的三方沟通平台。

19.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服务机构,支持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年内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国内培训500人。

20.认真做好对口援建工作,加强对口援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强苏南苏北公务员对口培训。

四、提高公务员管理规范化水平

21.加强考录工作监管,成立政法系统公务员录用“体能测评人员库”,做实公务员录用警示教育工作,保证录用平稳有序。

22.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公务员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年内公务员在职培训1.6万人。

23.探索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加强平时考核在年度考核结果中的运用。

五、深化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

24.推进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人员聘任、公开招聘”三项制度全面入轨运行,研究岗位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25.全力落实军转安置任务,结合实际,改进、完善安置办法,确保安置透明、公平公正。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跟踪服务,确保稳定。

26.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依托先进的考试基地,强化考试风险防范,人事考试安全率确保100%。

27.加强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推进事业单位全面落实兑现绩效工资。

六、巩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8.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现50人以上已建工会的规模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50人以下企业通过行业和区域性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确保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低于13%。

29.深入贯彻《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市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市区街道普遍开展创建活动,符合标准的企业数占已建工会企业数50%。

30.加快仲裁院实体化建设,提升仲裁办案效能,提高办案质量,提高“裁审”一致率;建立一体化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开展对困难群体的仲裁调解司法救助活动。仲裁立案处理结案率达94%,示范仲裁院建成率达40%。

31.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运行全市举报投诉预处理系统,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市联动受理”。人均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0户,书面审查率80%,联动平台举报投诉录入率、案件按期运行率均达95%。

32.做好农民工工作,筹建家庭服务也协会,开展家庭服务业诚信评比活动,营造发展氛围,年度家庭服务业新增就业3500人。

33.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主动防范、依法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仲裁争议的发生,降低案件发生率、提高案件调解率,调解案件占案件总数50%。

34.进一步开展“百企示范、千企培育、万企参与”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启动“幸福企业”创建活动。

七、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35.推动“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常态化,人人都是“协办员”;进一步规范人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完善公开目录,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36.提升档案管理能力,成立档案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就业、社保、人才、培训等各类档案,方便群众查询,提高使用效率。

37.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实现新闻宣传系列化、常态化,增强宣传工作主动型、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创业与民生》杂志发行力度,强化舆情动态的监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8.提高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疑难问题攻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有效防范和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为重点”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千企万人范文篇9

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这是中央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号进步进入关键时期的部署,科学发展观包括的内容,个人理解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不断的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任何问题;二是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三是发展途径是坚持创新,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在侧重民生、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近两年来,农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修路、建桥、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改造电网,实行同网同价,降低群众电费指出负担;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解决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过低,医保费用过少的问题;建房解决职工群众的无房居住及居住危房的形状等诸如此类。应当说,这是农垦历史上最注重民生、最关心群众疾苦、为广大群众解决最多实际困难的两年。总局党委正在做的事情和继续做的事情正在体现着职工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从大的方面认识,也正是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对此,农垦广大干部和群众给予正确的评价。

当前在农垦改革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应当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扩大就业,解决那些无业可就、无岗、无业、无收入来源的就业问题当作头等大事。安居乐业是稳定的前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若是在改革过程中解决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等一系列弊端,但同时又在农垦系统出现收入两级分化,那么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了。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应当成为当前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践行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改革成果才能有效。二是要特别注意解决特殊群体及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在农垦困难群体大概有近6万人的残疾人群体;有5.5万人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众;有几千人的孤寡老人和儿童;有几千人的优抚对象。在农垦系统还有11.3万的少数民族人口,有4.3万归难侨人口,9万人的老区人口,有3万人的水库淹没区的移民人口,尚有遍布全农垦的并场队和场带队的人口,这些困难群体和人口从不同的口径统计出来,实际上许多人口都是交叉的。但不管怎样,这部分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都是农垦的弱势群体,是我们农垦在解决民生问题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三是在改革当中要注重改善民生,就要认真研究民生问题,研究民生政策,特别是国家的阳光政策,这些政策分属社会保障、民政、民族宗教、侨务、残疾人保障、医疗卫生等各个部门。在政企分开、社企分开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使农垦职工不至于被阳光所遗忘,就要有专门的人员、专门的部门、专门的力量为他们呐喊,谋划出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农垦正在践行,还要继续努力,多研究一些问题,继续谋划民生,把农垦的民生做得更好,使群众更满意。

千企万人范文篇10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业;建议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2]王德业,惠建华,孔磊.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济南金融,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