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1:50:09

批发商范文篇1

引言

在商品流通环节中,大中型批发商业处在商品制造商和商品零售商之间,对商品流通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对保障社会生产、人民日常生活等物资的正常供应对稳定物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商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价格的开放,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多种进销渠道使批发商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商品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商品的快速流转,对批发商业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批发商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从而造成商品的适销率低,库存结构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稳定。因此,现代化管理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应用计算机实现企业级信息管理已变成各批发商业经理日程表上急待处理的问题。

1系统分析在批发商业运作中存在着四条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信息流是其他三条流的反映。在购进商品时,付出资金。在销售商品时,收回资金并得到增值。这样,产生了资金和商品的流动,同时也反映在信息流中。在购、销、存、运四个基本的业务环节中,购销是中心,是企业其他经济活动的起点。商品流通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购销业务中派生出来的。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设立采购、销售、财务、储运、人事等职能部门。

本文作者对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西北分公司和陕西医药物资总站两家不同行业以批发为主的单位进行过实地调研。它们的年销售额都在六千万元以上,属于大中型企业,都有较为稳定的购进和销售渠道。尽管在部门设置上有所差异,但它们的基本业务及工作流程大致相同。以下是对它们现行主要业务的调查。

·采购其主要业务:制订采购计划,在业务经理审批后,选择供应商并签定购进合同(一式多联)。一份存档,一份送仓库作验收依据。采购计划的制订主要依据:a.现有库存商品的信息。B.由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包括新商品)及预测信息。C.由财务部门提供的企业流动资金状况。

·销售其主要任务是对现有库存商品在销售政策的指导下,以各种方式,完成指定的销售目标;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开发新市场、新客户。主要业务:a对销售合同,客户定单经审核后开发货单(一式多联)。一份存档,一份送仓库发货,一份送财务记帐、开发票。b收集市场、客户信息,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c修建客户档案及对客户进行评价。

·仓库主要业务:a根据发货单办理商品出库,并安排货物的运输。b根据购进合同、随货同行单据,对货物进行验收、填制入库单(一式多联)。一份存档,一份送财务记帐。c根据入、出库单据记库存商品明细帐。d定期作盘存和统计报表。

·财务主要职能:对经营过程起保证、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主要业务:a根据发货单记销售明细帐、商品明细帐。b根据入库单记购进明细帐。c对销售、购进统计、汇总。d对各种收入、支出作凭证处理,填制各种财务报表(其中帐务处理已实现电算化)。

·人事主要职能:职员的建档及维护;对人事信息进行统计、汇总;职员工资核定等。

通过对现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发现在管理上存在一些薄弱点。如在销售方面:从销售部门处理定单(销售合同)到发货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样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客户欠款过多,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不能正常周转。另一方面:在商业经营中,商品周转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经营品种繁多使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完成对单种商品周转时间及时、准确的监测,而造成某些商品长期的积压。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原系统业务流程中作必要的修改和增设,形成新系统数据流程图。图1大中型批发商业一级数据流程图

2系统设计

企业MIS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周期长,而且用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往往是在开发工作还没有完成,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要求已发生变化,致使开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同一类企业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基本的共同点,建立内核模型。用模块化设计来实现犕犐犛的核心。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这样,对于同一企业的变化要求或同类企业差异作适当的调整和扩充即可快速地实现企业MIS。对以后的MIS建设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批发商业由于业务处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系统设计时还应考虑。

·多商品定单在实际业务处理中,客户的定单通常有不止一种商品。因此,多商品的定单处理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在销售业务中,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批量,其付款方式、价格也不同。如现款、预付款销售,赊销(不同的期限),代销等。

·多库存商品通常是按类别分别存放在不同仓库中,但也不排除同一商品存放在不同仓库中,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多库存处理的能力。

·退货要求能对客户退货进行核准,并能对多种退货方法进行处理。

2.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在对系统总体功能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形成6个子系统

系统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MIS的核心,大中型批发商业业务处理所用的数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数据。它与业务处理中使用的原始单据相对应。如定单、客户文档、供方文档、发货单、职员档案、产品文档,购进合同、验收单、入库单、收付款单据等。另一类是辅助数据:它是由基本数据所构成或与基本数据联合表示同类多项目数据。对应于企业的销售明细帐、购进明细帐、库存明细帐等。

2.2.1表设计

对应于基本数据建立基本表12个。对应于辅助数据建立辅助表13个。(结构略)

2.2.2触发器设计在系统运行中,大量的辅助数据是由基本数据按业务规则生成的。通过建立数据库触发器来实现这些任务可以大幅度减少网络数据的传输量,提高整体网络的性能并降低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复杂性。用于实现主要业务规则的触发器有4个。

·触发器1建立在定单表上,客户定单在资信确认后触发。主要执行更新销售员表中的销售额;更新销售部门表中的销售额;更新商品表中的存货数量;在销售明细帐表中追加记录;在商品明细帐表追加记录;在发货单表及发货明细表中追加记录形成发货单。

·触发器2建立在发货单表上,在发货单执行后。主要执行:在分库存明细帐表中追加记录。

·触发器3建立在验收单表上,在入库、验收单录入确认后触发。主要执行:更新供方表中应付款项;更新商品表中的存货数量;在购进明细帐表追加记录;在商品明细帐表追加记录;在分库存明细帐表中追加记录。

·触发器4建立在收/付款单表上,在收、付款单录入确认后触发。主要执行:对收款单,在销售明细帐表中追加记录;更新客户表中欠款额。对付款单,更新供方表中应付款项;在购进明细帐表追加记录。

2.2.3数据完整性设计在数据库中,insert、update、delete等操作可能使数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在数据库中追加一份定单记录,其中所指的商品并不存在或将一个有欠款的客户删除等。对于insert,update操作,可以在表结构上建立外关键值/主关键值约束来防止把无效的数据追加到表中。在本系统中所有的基本表都设有唯一的主键和数个外键。在辅助表中每个表都设有数个外键。对于delete操作,可以在表上建立触发器作执行前的检验来防止把有效的数据删除

2.2.4系统软件的选择

基于犆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产品有Oracleo7.3,Informixonline7.2,SybaseSQLServerll,IBMDB2.1等,它们各具特色,但都可满足一般商业企业的应用要求。其中Oracle的系列产品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并在国内有着广大的用户。各层次的参考资料随处可得,这对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都很方便。因此,本系统选用Oracle7.3作为数据库系统,同时选用了Developer/2000等作为客户端开发工具。

2.2.5网络系统配置批发商业的业务从地区到全国,经营规模差异比较大。因此,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从目前主流网络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Netware来看,对于应用程序类,选用UNIX,WindowsNT是比较适宜的。本系统选用WindowsNT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它具备应用程序服务器,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和通讯服务器的综合特性。网络采用10M/100M以太网,TCP/IP作为网络传输协议,用以绞线联接形成星型结构。为将现今已有的internet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网络的intranet,在系统中配置了犗狉OracleWebServer这样,可以方便的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数据库信息的查询。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网络拓朴结构图33.系统实现

3.1系统开发方法系统的开发采用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软件开发管理,使用原型法思想,借助于Oracle提供的强有力的客户端开发工具develop/2000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快速开发、实现。从而有效地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

3.2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2.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措施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并充分利用硬件资源,系统采用双机集群(Cluster)技术。这种方案不仅具有双机备份的可靠性,而且两部服务器均承受了全部的工作负荷没有闲置和备用。

3.2.2异种数据库的双向转换目前企业的财会电算化,大多采用的是Foxbase,Foxpro数据库系统。为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库资源需要将dbf中的数据与Oracle数据库中数据相互转换。

用浏览器访问Oracle数据库本系统配置的OracleWebServer2.0是一个与Oracle7Server紧密集成的Internet服务器。它支HTML、JAVA、PL/SQL语言。通过少量编程,既可实现犠犠犠对Oracle7数据库的访问。

3.2.3销售预测针对销售业务的复杂性、随机性及销售信息的不完整性,我们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值法,指数平滑法等。对历史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找出偏差最小的作为预测模型。

3.2.4代码设计代码设计是关系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问题。在系统设计中,一律采用8位等长代码,按类别、项目等分段来表示企业内部的各种事物。

批发商范文篇2

关键词:区域批发商;精细化管理;渠道价值;可持续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是区域批发商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势头已经减缓,企业潜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长期滞后的薄弱的管理基础.已难以支撑企业的继续快速推进。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发展已进入高原期。已触到了管理瓶颈。论文百事通区域批发商在经过早期的暴利时代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后,同样进入了高原期。与制造商相比,区域批发商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更不规范等,出现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加固管理基础,由原来的聚焦营销转向聚焦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才能使批发商企业顺利渡过高原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选择精细化管理作为批发商企业现阶段的突破口,而不选择其他更先进、更前沿的管理方法:如人本管理、扁平化管理等,有以下三个重要的原因:

(1)我国长期“农耕文化”的影响。粗放的“农耕文化”使我国企业的员工形成了粗放做事的习惯。长期的个体单干,缺乏集体合作训练,使员工不善于合作;重人情、重关系的传统,极易产生徇私情等不正之风;组织公德缺乏,使个人责任、组织利益被轻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隐性规则泛滥,使企业执行力大打折扣;不注重精确计量、小而全、大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模式,使员工擅长综合思维、模糊思维,不利于在执行时做精做细。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我国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需要管理者细心引导、严格管教,这就需要精细化管理。批发企业的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更大,因此,更需要首先以精细化管理制度加以约束。

(2)批发企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适合采用精细化管理。我国的大多数批发企业,特别是区域批发商刚刚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许多企业连市场细分、市场定位都搞不清楚。一些比较先进的批发商,也刚刚开始实施客户管理方法,管理上仍不规范。在现阶段盲目套用欧美先进的管理理论,超越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势必造成“”式的结果。因此,批发企业在现阶段应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打好管理基础,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3)“微利时代”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产品的利润在下降,整个经济进入微利时代。同时,专业化使得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间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这种竞争形势,要求企业必须要为消费者想的更周到、更细致,才有可能从竞争中胜出。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批发商原来就处于整个供应链的劣势竞争地位,要保持生存的活力并获得竞争优势,只有依赖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渠道价值的根本途径

(1)精细化管理能提升批发企业的控制力。制造商的“渠道控制力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品牌的力量,制造商的渠道成员的了解程度,业务关系的维护,有效的区域和渠道规划以及了解经销商所能接受的利润最低线。”批发商对渠道的控制力则更多地取决于批发商对区域市场文化的理解程度、区域消费模式的把握、消费趋势的敏感力等意识层面和批发商对区域市场的渠道规划、维护方法、文化灌输、渠道培训、拜访频率及批发商与二批商、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等方面。精细化管理从精细化市场调研入手,进行精细化渠道规划、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和精细化分析,直接从终端取得第一手资料,随时发现各个环节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既使批发商能准确定位,制定适应本区域市场特点的企业战略,又使得企业对营销平台成员的服务有针对性,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柔性和服务的快捷性,从根本上提升了批发企业的控制力。

(2)精细化管理能提升批发企业的创造力。“企业创造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工作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改进与创新的能力的集合(总称)。它是由企业的技术创造力、管理创造力、经营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及市场创造力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隐性的能力系统。”企业创造力不是由某一个或某一些个体的创造力构成的,而是由企业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共同构成的。我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已经到了需要突破瓶颈的时候,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创造力。创新是改变现实的能力,创造力则是改变对现实认知的能力,要想创新,首先必须具备创造力。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和渠道平台的细节观察和深入分析,使员工和企业管理者都能透过市场的蛛丝马迹发现市场及其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这些就是企业管理者、员工和渠道成员在市场上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他们就可以改变自己以往对本行业的认知,对行业现状的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新的见解。企业的整体创造力因此得以提升。

(3)精细化管理能提升批发企业的营销力。批发企业的营销力不是批发商自己的推销能力,它更多的由整个营销平台的整体能力构成:包括了批发企业管理者、员工和二批商、零售商对批发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市场操作方法论的认知和理解深度、对各种管理工具和营销手段的掌握程度及整个平台与区域消费者的客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变量。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整个营销平台成员对市场状况的共同精细分析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认知,可以使全体成员对区域消费文化、核心企业文化、客情关系等产生共鸣,由此对区域市场的营销方法产生共同认识,提高其自觉贯彻落实企业战略方针和各种营销措施的积极性,使企业战略方针得到有效的实施,提升企业整体营销力。

由此可知,批发商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其控制力、创造力和营销力,才能有效提升其渠道价值,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实施精细化管理

(1)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修炼,是自我化育的过程。精细化首先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全体员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利用各种形式向员工广泛灌输“精细管理”的深刻内涵,全面把握和领会“精细管理”的灵魂和精髓。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思维方式。知晓、明白、认同、喜爱和理解精细化管理。形成没有“小”(精细化管理)就没有“大”(企业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最终将精细化理念植根于员工的脑海,化育于员工心中,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形成文化认同。批发商营销平台培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对区域渠道网络资源的控制力。而要提高网络资源的控制力,首先就必须使渠道成员认同批发商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批发商的企业文化是营销平台建设和批发商与其他渠道成员合作的基础理念。因此,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要在本企业内部进行灌输、引导,而且必须将这种理念和批发商的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向渠道成员进行灌输、引导,使他们也能将精细化理念根植于心中,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3)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突出流程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是对企业原有流程的革命性颠覆,需要对批发企业及其营销平台成员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重组后的业务流程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和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必须打破传统流程管理中存在的职能制管理客观分割整体流程的格局,用制度明确规定采用面向流程的统一的横向管理方式。切实建立完善责任明晰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统一化、运行透明化、流程闭环化的企业制度,以提高企业的执行到位率和协作效率,提高营销平台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突出责任管理,强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精细化管理要求对流程中的每一执行环节都制定明确的执行标准,包括执行岗位、执行人、工作时限要求及责任规范四个方面。只有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人,才能确保流程运行顺畅,保证批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突出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做到事事有考核。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细节上执行到位,要求实现整体绩效提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保证。其绩效考核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对内考核和对外评价。对内考核是针对批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主要考核其执行制度执行情况、学习进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外服务落实状况等;对外评价是针对营销平台合作企业的。实施精细化管理要达到提升渠道网络整体营销力的目标,离不开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对合作企业的评价是对其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评估,用以对渠道平台成员进行取舍。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事事落实到位、人人严于律己,保证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渠道网络价值。公务员之家

总之,对处在初级阶段的批发商而言,选择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营销网络管理水平,实现其突破管理瓶颈、提升平台价值得目标,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德成.精细化管理浅谈[J].管理与财富,2005,(3).

[2]汪中求.微利时代要求精细化管理[J].创新科技,2005,(7).

[3]马云波,吕建中.精益管理原则[J].企业经济,2004,(9).

[4]刘晖.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及其操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4).

[5]陈镜宇,钱敏.加强渠道控制力[J].商业时代,2005,(29).

批发商范文篇3

①流通蔬菜数量大,品种多,品质参差不齐,粗加工蔬菜附加值低,具有易腐性。安全品质作为其内在属性,难以被肉眼辨识,多数不合格蔬菜每次所导致的损害都是轻微的,短期难以察觉,长期又难以认定。②供应链上参与者众多,涉及数量庞大的小农户,不同规模的运销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总体而言供应链成员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其源头的小农户更具有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③供应链标准化程度不高。蔬菜检验检测和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物流用具标准化是规范化管理和运营的保障,而我国这些标准体系还未建立或完善。④蔬菜监管力度仍显不足。政府对市场抽检蔬菜的频率不高,市场监管不严的现象依旧存在[1]。我国学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以超市[1,19]或企业[20]为主导构建蔬菜可追溯系统,并获得值得肯定的成果,但是占据我国蔬菜总产量90%以上、基于“批发商+农户”模式[21]的蔬菜可追溯系统建设路径并不清晰,又因我国蔬菜供应链的自身特点,很难实现对供应链内每个节点的完全监控,致使其可追溯系统的建设越发困难。然而鉴于我国的复杂现状,多数蔬菜通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流入消费者的“菜篮子”,所有蔬菜供应实现“农超对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保障蔬菜安全,必须构建占总产量绝大部分的批发商主导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已探索出许多有效的可追溯措施,但是我国的可追溯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低、可追溯系统运行及监管成本高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阻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必须从理论上探索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探寻出批发商主导型蔬菜可追溯系统建设思路。从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14-15,18]来看,除了政府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市场机制的无效性无疑在可追溯系统的艰难实施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消费者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在农产品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正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将私人信号传递给没有信息的消费者一方。然而消费者对可追溯系统的认知度很低,且绝大多数消费者依旧持怀疑态度,假冒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等诸如此类事件的一再出现,对于消费者信任的冲击巨大。在市场信用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消费者无从确认更高的价格是否能得到更大的效用,另外,不安全蔬菜产生的危害短期无法显现,也使许多消费者产生侥幸心理。种种因素共同影响需求端的消费者行为,从而形成“优质不优价”的局面。从成本收益理论的角度看蔬菜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理性经济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而在我国蔬菜供应“优质不优价”,通过批发商经由传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销售出去的绝大多数蔬菜又并无品牌效应,实施可追溯将只见成本不见收益,且普通蔬菜依旧具有广大市场,进行抽检以及实施不合格蔬菜处罚机制的频率很低[1]。综合以上因素,无论是小农户还是蔬菜批发商和零售商,建设可追溯系统的动力并不足够,市场机制对供应端的激励效用几乎为零。

批发商主导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期信息不对称以及频发的质量事件导致了消费者对现有质量信号的不信任,而消费者的信任度低又致使市场上可追溯蔬菜无法实现“优质优价”,以上状况兼之实施抽检和对不合格蔬菜进行处罚频率低的现状,对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生产经营者建设可追溯系统的动力产生很大影响。信息不畅和市场监管低效致使市场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一味依赖政府的倡导和推动,缺乏市场内在动力,最终将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低下。因此,批发商主导型蔬菜可追溯系统必须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以消费者信心为基础、批发商动力为支撑,采用发挥市场能动性为主,政府监管推动为辅的建设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构建实用、高效的可追溯系统。主导型蔬菜供应链主要由农户、运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其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框架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批发商主导型蔬菜可追溯系统由2大部分组成,一是建设在市场内的市场信息系统,二是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市场信息系统。每个市场都需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并且上游市场将向下游市场传输信息,传输的手段为蔬菜销售商所持有的IC卡。此IC卡要求每个蔬菜销售商必须办理,用于入场登记、检验登记和交易记录,是蔬菜销售商进行交易的凭证。市场信息系统功能结合《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相关内容,其示意如图2。蔬菜销售商进入交易市场时,必须使用IC卡进行入场登记,如没有IC卡,则需在市场备案并由市场发放IC卡。该IC卡具备唯一编号,即为销售商编号,并在其中录入销售商的基础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销售商进场后,确认若所销售的蔬菜是否建立电子台账,若还未建立,则要在市场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信息录入,包括销售的蔬菜品牌、品种、数量(重量)、采摘日期、产地、产地证明、认证情况等,并将这些信息写入销售商IC卡,若有种植农户(基地)信息也应一并录入。一般来说,运销商需手动在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而分销商和零售商只需将IC卡中的信息读取并传送入市场信息系统即可。建立蔬菜电子台账后,需在市场信息系统中申报并由市场管理方依据交易凭证分批验货。验货完毕后查询IC卡中是否有检验合格的记录,若没有记录,则由政府部门检测人员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每种类别的蔬菜逐一进行质量检测,若有记录,则不再检验或者随机抽取其中一种或几种蔬菜进行检验,如此可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检测的工作量和降低成本。检验完毕后将结果输入到电子台账中,不合格蔬菜需停止交易并销毁。交易时,确认好购买蔬菜的品牌、品种、价格、数量(重量)后,将这些数据以及交易双方姓名、编号、摊位编号等信息录入电子台账,并同时将这些信息以及检验结果、认证情况写入买卖双方的IC卡。如果是批发交易,则双方通过持IC卡到电子中心结算后,获得带有追溯码的交易凭证;若为零售交易,则通过局域网将蔬菜信息传至电子秤,利用电子秤为消费者打印带有追溯码的零售凭证。追溯码中应包含采摘日期、农户(基地)编号、产品品牌名、品种编号、运销商编号、分销商编号和零售商编号等。交易完成后,由市场信息系统对交易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上传至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上传的信息包括交易双方姓名、编号、联系方式、摊位编号、交易蔬菜的品牌、品种、数量(重量)、采摘日期、农户(基地)编号、检验结果等。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包括4个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子系统、消费者溯源查询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由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子系统流入到追溯系统数据库中,经过信息处理后,可通过消费者溯源查询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中包括产地环境信息、生产过程信息、加工包装信息、运输信息以及产品信息等,可由农户或运销商定期录入。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子系统接收来自于市场管理方上传的市场信息系统中的部分数据。而消费者在市场购买带有追溯码的蔬菜后,可采用手机短信、电话或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查询。通过消费者溯源查询子系统可查询到所购买蔬菜的品牌,品种,数量(重量),采摘日期,检测结果,是由哪个农户(基地)生产,产地在哪里,经由哪个运销商、分销商及零售商最后到达自己手中。若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中已由农户或运销商录入数据,消费者还可获得蔬菜的产地环境情况、农药化肥施用情况等等。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为蔬菜供应链上的各成员提供最新资讯、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信息,另外消费者还可通过该系统查询所购蔬菜的认证情况是否属实。

批发商主导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健康、稳步地逐层推进。首先,由市场内部建设主体或政府牵头建设市场信息系统,以保持信息流畅,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此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市场内悬挂的大型电子信息屏,二是市场内部交易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屏用于向消费者实时播报蔬菜销售商基础信息以及蔬菜质量安全基础信息,蔬菜销售商基础信息包括销售商编号,摊位编号,经营品种等,而蔬菜质量安全基础信息则包括蔬菜认证情况,安全检测情况。虽然我国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然而各批发市场之间存在客货源竞争,市场管理方为防客户流失将会放松执行力度[1],所以蔬菜安全检测结果即合格与否必须由政府或被消费者认同的、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获得,且此类信息必须在电子板上注明以明确告知消费者,从而防止市场方欺瞒行为,增强消费者信心。此信息还可为“优质优价”提供可靠依据,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批发商进行严格处罚。市场内部交易信息系统则完成市场信息系统的功能,记录蔬菜入场、检验和交易的相关信息,并向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传递信息。其次,由政府搭建蔬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先建立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子系统与消费者溯源查询子系统。通过与市场信息系统联网,接收各大批发市场的交易信息和蔬菜质量安全信息,注意安全信息中的检测信息必须来自于驻守在市场进行蔬菜检测的政府检测人员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员。消费者溯源查询子系统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核实其购买的蔬菜是否经过政府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以及检测结果合格,以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系统所信息的信任度。最后,随着追溯系统建设进程的推进,逐步完善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政府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并通过信息管理子系统对公众。而批发商在“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及违法惩罚的政府监管双重压力下,将自觉自愿从源头即从小农户抓起,使其为保障蔬菜安全进行生产过程信息记录,并由农户或运销商进一步完善产地环境信息、加工包装信息、运输信息以及产品信息,将相关信息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最终完成整个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主导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顺利实施不能单靠政府的扶持引导,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激励作用,市场拉动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双方共同努力。在市场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可追溯系统采用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政府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蔬菜质量信号发出方,又通过溯源查询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消费者信任,使消费者愿意为“优质”蔬菜支付“优价”,为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条件。随着政府的推动宣传及对消费者消费偏好进行引导,无质量信号蔬菜的市场将越来越小,市场份额缩小的压力以及“优质优价”和违法处罚的刺激将逐层传递至蔬菜运销商乃至农户,而政府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也将进一步促使运销商对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在进行监控过程中,若农户数量少,则运销商对其蔬菜记录进行逐一审核、备案并建立信息交流渠道;然而若农户数量众多时,运销商监控成本则太高,此时,运销商将促进蔬菜生产基地和合作社建设,以统一规范的进行监控和管理,使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追溯能力。通过批发商主导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我国将形成蔬菜生产集约化和标准化,质量追溯信息化和全面化,生产经营者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消费者市场信任度不断增强,政府推动,市场支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批发商范文篇4

关键词:批发商业营销困境创新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步伐的加快,近年国内市场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突出表现的是当前国内批发商业企业营销业务非常艰难,规模普遍偏小,赢利水平很低,困难重重。而且随着“入世”后外资企业的大批进入经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批发商业的市场份额在大幅萎缩,已失去了自己昔日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而且不断受到多方挤压,生存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据湖南省的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湖南省的社会商品销售额中传统批发商业只占到27%;另一方面是批发商业的经营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包袱重重,日子越来越难熬。据对湖南、北京、上海、成都、武汉、西安等地的调查显示,目前批发商业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2%-6%。全国很多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建立的诸多批发市场也纷纷陷入不景气之地。据对湖南、江浙、广东等地的批发市场调查,无论从客流量、货物吞吐量、利润率哪个方面来看,许多昔日曾经十分红火的批发市场都已大不如前,开发商和场内企业都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而且“入世”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加速放开,国内批发商业这一流通业态将会受到更多的挑战。因此,研究批发商业的出路就显得非常重要。

批发商业处境艰难的原因

营销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改革开放以后,商业批发企业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二三级行政区划式的流通体制向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上世纪80年代,集体、个体批发商业已经大量涌现,而传统国营批发商业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也进行了承包制等一系列改革,但承包制的试验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甚至有的还加快了国营批发商业企业的倒闭。

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开放时期。批发商业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发展时期,各类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蓬勃兴起,大量的私营批发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生产厂家在分销上基本采取的是总经销、总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大户制”。虽然绝大多数的批发商由于资金不足、人员不足、配送能力不足,事实上也无法操纵一个省以上的业务。他们的主要功能,也仅限于向生产者提供信息、接发货、储存和运输,事实上起的就是“渠道搬运工”和“仓库保管”的作用,功能基本上可以说是还停留在为零售商业充当“蓄水池”的功能,营销上没有大的突破。改革初期,由于生产者对批发商暂时有依赖性,批发企业也就缺乏市场危机感,在这个时期没有趁此机会很好地在人才、技术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上大胆改进与创新,改变营销观念,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还沉浸在转手生意的轻松快乐中。当计划经济真正彻底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后,批发商业企业很快就失去竞争力量,也就快陷入了困境。

批发商业受流通业态变革冲击,业务范围和市场领域日益缩小

受到零售商业业态变革的冲击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零售商业业态全方位创新,除了传统的百货商店以外,各种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业态竞相崛起。同时,一批有实力的零售企业中,有些是依托众多的连锁店铺,按照“货到源头”的经营思想,从生产厂家统一进货,分散销售,从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批零网络,将批发商甩在一边;有些零售大店的门槛高,在与批发商的交往过程中,不仅拼命压价、延长结帐期,而且在进场之前,还要收取数目不菲的进场费、条码费、堆码费、店庆促销费、“五节”赞助费等名目繁多的各类费用。而对批发商的供货商品,在销量上却不作出任何保证。对于销量不佳、一时上升不快的商品,面临随时被清理出场,还美其名曰“末位淘汰”。因而,批发商总处在非常被动的局面。

生产厂家直接进入终端市场的冲击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批有实力的生产厂家积极推进“终端制胜”战略,“踢开批发商,减少中间环节”已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弱化一级批发商,加强二级分销商,决胜三级终端商”的渠道战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所采用。它们直接与各地零售网络建立关系,形成了自己的营销体系,而排斥了传统批发商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作为渠道和市场网络中心环节的批发商,则市场地位一落千丈,逐步缩小了其固有的生存空间。

物流企业崛起的冲击批发企业,特别是传统国有批发企业,过去一般有着比较强大的运输和储存能力,也正是这方面的优势解决了零售业的运力不足、储存有限的后顾之忧才受到生产厂家和零售商的重视。而今天这种直接为零售商服务的功能随着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出现而逐渐弱化。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日益深化,物流配送愈来愈发达,专业物流企业的配送成本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也会愈来愈低。原来由传统批发企业承担的相当一部分储运和配送业务,本来就是批发企业最主要的功能和盈利来源之一,第三方物流业的兴起,使本来就已经内忧外困的批发企业无凝是雪上加霜。

外商资本大量进入形成的强大压力

由于批发商业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的前一段时间内,政府采取了对外商资本实行限制的政策。像沃尔玛、麦德龙和普尔斯玛特等国际商业巨头,对他们的批发业务还只能以会员店的形式在中国出现。这些会员店,虽然也具有了一些二级批发商的功能,但相对于国内批发市场来说,所起的作用依然有限。而现在政府已宣布从2004年12月开始将向外资全面开放批发商业,那么国外大量的实力雄厚的批发商业企业将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这些国外的大型批发商企业一方面给我们会带来新的营销观念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将给国内批发商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由于国外批发企业实力强大,且具有遍布世界各地的采购和分销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内的总体市场份额中必然会与国内批发商业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因此,批发商业的开放,外商资本必将会对国内的批发商业企业构成更大的压力

批发商业的功能下降,且批发企业缺乏创新,导致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批发商业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批发商业的价值在哪里?批发商业生存的空间取决于其在社会分工中所分担的功能的价值,批发商业的价值来源于其功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随着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有些社会需求会减少,同时又会涌现出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因此,批发商业企业所分担的功能是能否顺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则决定了批发商业企业生存空间的大小。如果批发商业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正在降低,而又没有开发新的功能来满足更有价值的新社会需求,批发商的生存空间当然就只会越来越小。

批发商业的出路与创新对策

批发商业存在如此多的困难,是否就没有出路了呢?其实我国独特的营销环境,决定了批发商在区域市场范围内还将大有所为。由于地域广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至少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市场:中心城市、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在中心城市,由于超市量贩等大型卖场的崛起,大型生产企业的渠道重心已由批发商直接转移到连锁超市和大卖场,但这不代表批发商没有生存的空间,任何生产企业不可能自己建立遍布全国的物流分销系统。在一个地域的配送业务,生产企业无法完成细小地方的物流。那么谁能承担这种功能?无疑是批发商;其次,任何一种产业,在不同的时段将会出现很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缺乏自己的分销网络,那么新产品的推广和分销就只能依赖那些拥有一定营销网络和推广经验的批发商来完成。再就是在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消费群并不集中,很多的销售业务还得依靠数以万计的小零售店。这就必然会需要各级批发商的配合参与,单靠生产者自身的力量是无法面对这么多的分散的小零售店,做到物流及时、畅通无阻。因而市场经济还是需要批发商的存在。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例如宝洁公司(中国),除了直接与重要的零售商店和特大卖场供货外,依然将批发商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承担市场批发及农村市场和中小零售店的销售工作。

因此,批发商业的地位还是不可替代的,生产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必然要将产品通过批发商分销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生存环境具备了,那么批发商业企业又如何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营销模式和营销战略的创新,摆脱目前的困境呢?

迅速改变营销观念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批发商要想增强自身的赢利能力,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转变营销观念。过去批发商总是把眼睛盯向生产企业,如一味强调铺底资金、促销支持、营销政策等,而忽视自身的建设。事实上生产企业也在选择那些营销观念新、实力强的批发商作为伙伴。它们愿意为那些确实具有强大营销实力的批发商制定专门的销售政策。因此,批发商业企业应该调整经营思路,改变观念;应加强自身经营能力的建设,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以此吸引生产企业的合作。

正确估价企业实力,着重做好“区域分销商”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批发企业存在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经营单一、管理滞后问题,有跨省发展实力的批发企业极少,更不用说有象家乐福一类的跨国企业。所谓的“总经销、总”大多是名不符实。这就决定了目前实力不强的批发商业企业无法在很大的市场区域内完成产品的分销,只能在较小的区域内发展。因此,批发商要正视自己的实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一个区域分销商,真正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在做好、做扎实的基础上再做大。

重视营销服务,重塑企业形象

以前一直是从产品交易的角度来定位批发商业企业,认为批发商业企业仅仅是低进货、高价出售,为赚取差价而生存的商业组织。新的营销观念要求我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定位,分销商不能只是在销售产品过程中赚取微薄的简单交易差额利润,而应当在为生产企业和零售终端商提供市场营销服务中,获取增值利润。利用自身与用户、与终端、与当地社会资源的优势,以“渠道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连接着厂家和用户,将最有增值可能的业务作为自己的“服务型”产品,通过对“服务型”产品的研发、推广,获得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批发商应该深入市场研究,为生产者和终端商、消费者能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提高赢利水平,重塑企业形象。

拓宽企业营销领域,开发增值业务

本地配送增值业务虽然很多企业的物流配送,已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但本地终端配送这一块业务由于批发企业一般是多品牌经营,因而可以做到多品牌商品同时配送。在配送成本方面,比专业物流公司更具有优势。而且批发商已经拥有了中小零售商店和批发市场的固定客户网络,它可以为生产企业的产品提供区域客户的定期补货,以赢得适当的差价。因此,批发企业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本地配送,为自己增加一个赢利的来源。

包装加工增值业务为适应零售业的变革,传统批发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与批发业务相配套的加工、定制包装、标准化等功能,以适应超级市场对半成品的要求,分等定级的要求等。如将购进的大包装改装成小包装,方便零售商销售。据调查,湖南某糖酒公司在销售白糖、红糖时,原来是将从“两广”糖厂购进的每包50kg的糖直接向零售商销售,极不方便,零售商反映了多年都没有解决。原因是前些年糖俏销,批发商不愿意在这方面多花时间,认为是费力不讨好,因此不愿意去改装。而这几年糖市发生了变化,迫使糖酒公司找出路。他们将从糖厂购进的大包糖改装成小包糖后,受到零售店超市、酒店宾馆、小商小贩很喜欢,业务量迅速增长20%。

售后服务增值如送货、安装等,它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带动更多的业务,而且可以切切实实的为企业带来赢利,如在家电行业,安装一台空调的收入已相当于出售三台空调的利润。售后服务的潜在市场机会很多,批发商应更细致深入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融资信贷增值营销业务需要投入,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生产厂家都希望将自己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不希望被流通环节大量占用;而一些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如果批发商拥有相当的周转资金,愿对生产厂家进行融资的话,厂方对批发商的让度利润无疑会更加可观,并且也有利于建立起更融洽的厂商关系。

建设自主品牌增值批发商自主品牌是指由批发企业自己创意、设计、注册,并使用于所经营的商品之上的品牌。作为批发商,不管你多么用心做市场、推销产品,但始终是在为别人做品牌,还时刻要担心被生产者“炒鱿鱼”,终究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因此批发商应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譬如北京市糖酒公司在酒类市场格局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与四川五粮液集团联手,开发自己的品牌“京酒”。当年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收益,实现销售额6000多万元,为企业找到了一条好的出路。现在京酒成为了北京市糖酒公司的一个支撑产品。近几年的市场实践证明,批发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营销管理增值当前,有些批发商往往不经过系统、科学分析而盲目进行采购,一方面造成库存大批量积压,另一方面畅销商品缺货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资金效率低下,作业繁琐、财物混乱。因此,批发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价值链中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如对采购、交货、配送、运输、营销、销售、数据管理、信息分析等要素进行整合而达到“增值作业”。将营销业务系统化、管理科学合理化,有效控制经销产品正常销售周期,有效节省流通成本、降低运营费用,提高批发商赢利能力。除此之外,提高批发商赢利水平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是上游厂家或下游零售商认为需要的、而对他们自己做起来不方便或成本更高的事情,批发商都可以想办法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拓宽业务范围。

加强终端控制能力

当前,厂家纷纷将营销重心下移,目光紧盯在终端市场。今后,终端的竞争将是各厂家以后的长期竞争焦点。很多人以为,拥有大规模的渠道和网点的资料库,是批发商吸引生产商最重要的资本,其实并不完全对。渠道和网点,都在市场上明摆着,如果只是需要他们的资料,任何一个厂家都可以通过一次“地毯式”的市场调查,同样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然而,厂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需要的是对这些渠道和网点实施控制的管理能力。因此,加强终端控制能力是增强批发商业企业竞争能力的途径。

提高市场营销管理能力

市场的变化使批发商业企业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营销人员的增加,人员管理难度增大;增加了各种类型的配送工具,如何调度又是一项新的管理内容;以前面对的是一些二级经销商、分销大户,而现在客户已下延到零售终端,面对的是大数小型客户,管理难度也呈几何级数增加;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存在风险,现在被迫采用信用交易方式,结算延期,增加了结算难度,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的风险管理。所以,如果没有管理能力,批发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其风险就越大。

增强配送能力

配送能力目前正在逐步成为批发商的核心竞争能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企业非常希望批发商能改变经营作风,送货上门。而现在绝大多数生产厂家选择批发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具备配送能力,否则免谈。因此,尽快增强批发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是争夺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

组建批发商联合舰队

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更有效增强对生产厂家和零售商的吸引力和使用价值,增强销售和盈利能力,提升自己的渠道价值,组建批发企业联合体也是一条新的出路。单个企业的力量是弱小的,尤其是在面对国内批发企业困难、竞争激烈和外资企业的挑战的时候,凝聚多方面力量,联合出击,能够迅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当然,联合能否成功,能够联合多久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尝试还比较少,还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但作为批发商的开拓创新经营可以去探索。

探索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从事网络营销的手段和条件还在逐步完善,这种新兴的营销模式还正在研究探索阶段,因而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但世界范围看,网络营销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因此,国内的批发商在当前处于困境中徘徊的时候,完全可以去探索一下网络营销模式,去寻找新的出路。

慎重选择多元化

多元化营销策略对一些企业在分散市场风险、增加新利润来源等方面发挥过好的作用。但也有些企业完全不顾自身的条件一味追求多元化,其结果是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批发商业企业介入多元化经营,一定要认清形势,认真分析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追求多元化。有条件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首先应考虑介入那些发展前景大、投入少、见效快的产业,使多元化项目能真正壮大企业实力、增强批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资料:

批发商范文篇5

表一:美国ABC统计的主要期刊的发行量单位:万份

年份订阅量零售量总发行量

199629953659836552

199730124661336738

199830335637236707

199931007620437212

200031868602437892

来源AveragescalculatedbytheMPAfromABCstatementseachyear

美国期刊零售发行的组织结构

美国期刊的零售发行是通过分级进行的。参与期刊零售经营的各类实体主要有:出版社、印刷厂、全国发行商、地区批发商、零售商。

目前美国期刊市场上活跃着800多个出版商共发行着3500余种杂志。杂志社主要负责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同时,很多刊社也承担自己刊物的订阅工作。在期刊的零售过程中,出版社协助各级商推动营销和发行工作,为他们提供期刊内容信息,以便组织各种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

在美国市场上,除了极少数区域发行和都市发行的期刊直接自办零售或选择地区批发商外,几乎所有的期刊都要选择全国发行商作为期刊零售发行的全权。全国发行商的职能主要有3个:一是市场调查和营销推广,即与各地区批发商和零售商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二是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即报刊销售和退货数据的汇集,处理与反馈,为出版社提供发行数据信息;三是资金管理,负责与地区批发商结算销售款,及时与出版社结算。全国发行商在美国期刊零售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批发商范文篇6

表一:美国ABC统计的主要期刊的发行量单位:万份

年份订阅量零售量总发行量

199629953659836552

199730124661336738

199830335637236707

199931007620437212

200031868602437892

来源AveragescalculatedbytheMPAfromABCstatementseachyear

美国期刊零售发行的组织结构

美国期刊的零售发行是通过分级进行的。参与期刊零售经营的各类实体主要有:出版社、印刷厂、全国发行商、地区批发商、零售商。

目前美国期刊市场上活跃着800多个出版商共发行着3500余种杂志。杂志社主要负责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同时,很多刊社也承担自己刊物的订阅工作。在期刊的零售过程中,出版社协助各级商推动营销和发行工作,为他们提供期刊内容信息,以便组织各种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

在美国市场上,除了极少数区域发行和都市发行的期刊直接自办零售或选择地区批发商外,几乎所有的期刊都要选择全国发行商作为期刊零售发行的全权。全国发行商的职能主要有3个:一是市场调查和营销推广,即与各地区批发商和零售商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二是信息的搜集和反馈,即报刊销售和退货数据的汇集,处理与反馈,为出版社提供发行数据信息;三是资金管理,负责与地区批发商结算销售款,及时与出版社结算。全国发行商在美国期刊零售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批发商范文篇7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探讨如何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进一步推进我国商品批发业和批发商品市场(或叫商品交易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会上,我们将举办首届中国批发业改革与理论发展研讨会。我相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支持和参与下,这次理论研讨活动对促进我国现代批发业和批发市场的发展、推进商品流通现代化、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对目前我国批发业的现状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到2010年基本完成,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一)建立新的批发体系有所推进。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形成了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商品批发体系,这个体系以高度集中、计划调拨分配和设立一、二、三级批发站为显著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对经济建设的推进与人民生活的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体系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严重束缚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限制了商品流通的发展。传统的商品批发体系迅速瓦解。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对建立新的批发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立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多层结构的批发体系方面有所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批发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企业产品的经营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允许外商进入国内的批发和分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三大批发业主体。

一是工业企业成为批发主体。改革开放以后,工业企业有了产品的自销权,加上当时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所以工业生产企业普遍把一部分产业资本投入商业资本,自营批发,直接获取商业利润。在不少产品领域,工业企业自身成了最大的批发业主体。

二是非公有经济逐步进入批发业,成为批发业务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先进入零售业,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以后逐步进入批发业,在批发业务中,一般先进入日用工业品批发,再进入生产资料批发。有的民营企业年批发钢材已达到上百万吨。目前外资已开始进入批发环节,但数量不大。

三是公有批发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优胜劣汰,仍然是批发业务的一支主力。特别在盐、烟草、成品油、原油、粮油、棉花、化肥、农药、图书、钢材、汽车、煤炭、糖酒等产品领域,显得尤为明显,有些已成为批发商与批发经纪人,有些零售企业在发展连锁超市过程中,实行批零结合,也进入了批发领域。

第二,批发载体与批发形式多元化。目前看得比较清楚的是以下四种载体,或叫四种形式。

一是生产企业通过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虽然积极推动制,但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真正的佣金发展很慢,批发经纪人也不发达,但生产企业通过契约直接批发给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则成为一种主要渠道,是一种无形市场的批发方式。

是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45个,消费品市场82498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其中生产资料交易额8796.3亿,消费品交易额25975.7亿)。在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中,2002年农副产品交易额1.3万亿,工业消费品为9986.6亿。虽然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大多是批零兼营,但仍是目前中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

三是通过网上批发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上交易成了许多企业批发的重要形式或主要形式。按电子商务协会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2002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0242亿元,其中产品类交易4890亿,占48%,主要是BtoB的批发交易,如外贸行业2490亿,电子行业572亿,冶金行业500亿,石化行业400亿,医药行业400亿,煤炭行业300亿,纺织行业119亿等等。

四是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这是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这类展销会涉及到各个层次、各种产品。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有外销为主的,有内销为主的。展销会也成了批发交易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展销会蜂拥而起,中国除上海、广州以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会展中心城市。

(二)批发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说目前全国“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烙印还很深,在流通领域则存在“重零售轻批发”的思想混乱。传统批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人们对商品流通规律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人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批发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有的人提出批发环节是多余的,鼓吹生产商直销零售商。也有的人提出生产企业要向两头延伸,撇开流通部门。这种认识完全否定了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这一规律,否定了批发利润的存在,不承认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普遍指导意义。企业在实践中,也往往模糊了批零界限,不愿意更多地向批发环节让利,否定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流通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大家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缺乏认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批发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走上正道。

第二、批发秩序比较混乱。我国的商品批发领域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有时零售价甚至等同或低于批发价;批发交易不仅存在假冒伪劣,而且资金互相拖欠;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使“佣金”不能健康发展。

第三、缺少大批发商。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据统计,2002年大城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年平均成交114.9万元,中等城市为86.6万元,小城市为67.8万元。由小商贩为主体与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极大地

损害了中国批发业的形象。

第四、批发技术落后。现代商业的批发,无论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还是电子商务交易都必须以现代化的商品配送中心为基础。这种从生产部门直接采购、通过网络系统和自动补货系统达到销售终端、满足客户要求的方式,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关键环节。我国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付款服务系统(EPS)、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网络定位系统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服务贸易系统的国际采标率和国内的标准化程度也不高,精通现代商业技术的人才也十分缺乏。这些都很难满足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

二、加快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

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研究我国批发业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流通现代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快商品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商业发展史上,批发业的出现,正是对商品流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分销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进行的必要的社会专业分工。批发商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零售市场的中介,直接关系着流通的规模与流通的效率,关系着社会交

易成本的水平,关系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就批发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不论取何种形式,不论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需要,取消或否定批发业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业的进步,而是对商品流通规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和流通秩序的极大混乱。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业问题,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批发商承担着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因此,她的发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加入WTO以后的紧迫任务。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达6208亿美元,占世界第五位,中国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批发业务将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后,除盐和烟草以外,批发服务与佣金服务都是开放的,对中国批发业必然形成强大冲击,我国的批发企业只有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的商品批发观念,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重新构建商品批发体系,才能不断做强做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我国商品流通格局的新变化,凭借企业实力在批发领域与外商进行平等的贸易竞争。

第三,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需要。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911亿元,而同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7万亿元,2003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有可能突破8.5万亿元,加上进出口批发贸易,目前批发业与零售业总额之比约为3:1,国家通过批发这一环节,在全国、全球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如果批发环节不畅,不能组织起有效的供给和需求,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四,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流通现代化的需要。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商品的高效配送是这三大流通方式的基础,没有高效率的配送体系,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建设商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商品的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流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这对我国新型流通业态和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三.创新与发展中国批发业的战略思考

第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达国家批发业集营销、管理和科技为一体。现代批发业与传统批发业相比,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批发业成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主角;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占领批发领域,目前发达国家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的比例3:2左右;专职批发商的功能多角化;批发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批发企业的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在现代批发业中,系统分析、模型技术、线性规划、价值工程、决策技术、网络分析、库存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得到广泛使用。

从美国批发商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批发公司,不依附于任何生产企业,拥有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专门从生产者那里批购商品,再分别销售给零售企业。这类批发商占批发商业群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居于主导地位。二是制造商的批发机构,专门批发本公司生产的商品。一般在制造商无法找到为其有效推销商品的批发商时,生产部门才建立自己的批发分支机构。三是批发商和经纪商,无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主要职能是沟通买卖双方,促成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实现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向买方的转移,并获得买卖双方为其提供的佣金。

一些跨国公司无论是以生产为主的、服务贸易的、资本投资的,大多涉足批发与零售业。全世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其公司内部与相互贸易已占世界

贸易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利用资金优势、网络优势、服务优势在全世界建立了分销体系,基本可以垄断国际批发市场。

批发业是流通网络的节点和枢纽,对生产和流通的组织作用很大。无论何种方式,批发过程本身都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充分借鉴、消化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商品批发体系,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我国的传统批发业集中在原物资、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总社五大行业,以及烟草、药品、油品、黄金白银等专卖行业,其产业规模主要形成于计划体制时期。由于产业组织形式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这是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天津市物资集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年销售额2003年可以接近200亿,已进入全国500强之列,为创建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同时推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这一点,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并不理解。

什么是供应链,《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物流协会1998年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他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伊文思(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

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这就是我们讲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中,往往以批发环节为主导。目前,中国许多企业还满足于孤军奋战,追求一时利益,而不去研究供应链战略与长远利益,这就是中国许多企业与国外成功企业的差距。

第四、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电子商务对传统流通业是一场革命,可以在网上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有BtoB,BtoC,CtoC等多种形式,但以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批发网上交易量为最大。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银行网上结算系统还在探索,物流配送水平对电子商务交易还有一定制约。目前,商品批发的网上交易还不普遍,总规模还不大。但是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一部分批发市场和企业尝试举办电子交易场所,吸引交易商入场开展现货仓单竞价交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要特别注意与期货交易进行严格区别,到目前为止,除国家批准的期货交易所以外,任何部门、任何地方,国务院都严格禁止进行期货交易。国家质检总局最近的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从技术标准上对现货商品的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进行了严格区分,我们在执行中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第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制。

在管理学中,与外包一样都是重要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商品交易,也适用于服务交易。就批发而言,佣金是发达国家批发交易的通行作法,它实际上是生产部门将采购与销售物流外包给流通部门的一种方式,是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我国政府对制试点和推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钢材、汽车、家电等产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量的是买断,佣金发展差,主要卡在信用体系上,合同得不到执行,资金互相拖欠,银行惜贷。目前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市场等要素市场也在积极培育,佣金必然成为中国批发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六、调整、提升与创新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

对于全国近10万个现货批发市场,如何认识,我在多次会议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商品批发市场生命周期还有多长,二是如何估价批发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现有批发市场如何实现调整、提升与创新。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讲过前20年与后20年的观点,即发展了20多年,还有20多年的发展周期。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工业品批发市场将逐步被无形市场所代替。在中国东部批发市场主要是调整、改造、创新、提升。在中西部还有一定的或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所有批发市场都应按党中央与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范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至于批发市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这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期重要的市场组织形式,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效组织产需衔接、活跃流通和地方经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建立价格发现机制、推进商品流通信息化和网络化、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增加就业人口、为中低收入家

庭提供适宜的消费场所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批发市场仍然是进行商品批发交易的一种主流形式。据统计2001年9.3万个全国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交易额达3.28万亿,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

但由于批发市场推行的是摊位制、包税制等落后的交易与管理方式,市场载体也十分初级,功能不健全,除了容易诱发偷漏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之外,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的发展和提升,不仅导致了零售行为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批发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按照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经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在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通过批发市场业态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使其能够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有效地组织商品批发与零售的衔接,推进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商品批发体系,是我国商品批发市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批发市场继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提升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我认为:

一是突出批发优势。由连锁店、精品店、超市等,取代批发市场的零售环节是一个普遍趋势,否则,既不利于商品的专业化经营,也不利于形成商品经营规模。突出批发优势与特色,将成为今后批发市场区别于一般商品集贸市场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市场失去了批发优势,也就失去了业态特点,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就难以准确定位,最终为其它流通业态所取代。据统计,全国所有批发市场80%左右是批零兼营,以批发为主的约占50%,纯批发业务的市场只占20%左右。这是我们各类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是实现交易方式创新。佣金、拍卖、网上交易、配送等都是国外成熟的交易方式,在批发市场上可以

得到应用。但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批发方式,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初级、中级、高级)也影响着批发方式的应用,而批发市场的发育与当地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有关,所以不可能全国推行一种模式,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各自的特色,生命力也可能在市场特色上。

三是实现市场提升。包括市场本身的硬件与软件,也包括市场外部的硬件与软件环境。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我讲,他认为像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成功市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我希望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不要竭泽而渔,而要放水养鱼,变初级市场为中级市场需要投入。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确定了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今年,又增加了39家。这些市场都是通过推进流通现代化,使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典型,我们希望他们的先进经验能得到进一步推广,把我国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七、培育大批发商。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对现代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从外延数量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发展。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中国批发商必须言必称大。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合理结构,在中国既有产地、销地、集散地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还有大批发商与中小批发商的结构问题,以及批发商的所有制结构问题。随着情况的变化都要逐步作出调整。在诸多结构调整中,我提出培育大批发商问题,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一个问题。我们既要扶植中小批发企业发展,更要重视大批发企业的成长。能成为中国大批发商的可能有三种类型,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优胜劣汰,已逐步壮大的部分国有批发企业,有的已改制,有的已上市,按其规模已进入中国500强;二是外资与中外合资批发企业。对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关注。目前外资进军的重点是零售业,特别是连锁超市。下一步我认为将大举进入批发业,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三是民营批发企业。我认为在5-10年内,必然会出现民营大批发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发展速度极快。生产企业能否成为大批发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核心竞争力原理,生产企业不可能既是制造商又是批发商,但实际运行中是存在的。对于大零售商能否又是大批发商也是一个争议的问题,目前功能延伸使一些概念发生模糊,兼营也是一种形态。不管怎样,我希望加快大批发商的培育并走向世界,中国的批发商一定要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重要角色。

第八、建设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国批发市场体系。

对这一问题,万典武、高铁生、黄国雄、宋则、陈文玲、任兴洲、洪涛等许多专家都有很多高见,我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但有几个想法,供大家研究思考。

1)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要指出的是这些大批发商必须是多元化的。

2)以新的营销方式为支撑。比如网上批发交易、佣金、供应链战略联盟、加工配送等等。

3)以有形与无形批发市场为基础。如各类综合与专业批发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BtoB网上批发市场等等。

4)以供应链为连结。在经济运行中,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批发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进入供应链体系。

批发商范文篇8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探讨如何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进一步推进我国商品批发业和批发商品市场(或叫商品交易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会上,我们将举办首届中国批发业改革与理论发展研讨会。我相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支持和参与下,这次理论研讨活动对促进我国现代批发业和批发市场的发展、推进商品流通现代化、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对目前我国批发业的现状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到2010年基本完成,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一)建立新的批发体系有所推进。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形成了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商品批发体系,这个体系以高度集中、计划调拨分配和设立一、二、三级批发站为显著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对经济建设的推进与人民生活的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体系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严重束缚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限制了商品流通的发展。传统的商品批发体系迅速瓦解。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对建立新的批发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立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多层结构的批发体系方面有所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批发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企业产品的经营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允许外商进入国内的批发和分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三大批发业主体。

一是工业企业成为批发主体。改革开放以后,工业企业有了产品的自销权,加上当时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所以工业生产企业普遍把一部分产业资本投入商业资本,自营批发,直接获取商业利润。在不少产品领域,工业企业自身成了最大的批发业主体。

二是非公有经济逐步进入批发业,成为批发业务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先进入零售业,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以后逐步进入批发业,在批发业务中,一般先进入日用工业品批发,再进入生产资料批发。有的民营企业年批发钢材已达到上百万吨。目前外资已开始进入批发环节,但数量不大。

三是公有批发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优胜劣汰,仍然是批发业务的一支主力。特别在盐、烟草、成品油、原油、粮油、棉花、化肥、农药、图书、钢材、汽车、煤炭、糖酒等产品领域,显得尤为明显,有些已成为批发商与批发经纪人,有些零售企业在发展连锁超市过程中,实行批零结合,也进入了批发领域。

第二,批发载体与批发形式多元化。目前看得比较清楚的是以下四种载体,或叫四种形式。

一是生产企业通过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虽然积极推动制,但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真正的佣金发展很慢,批发经纪人也不发达,但生产企业通过契约直接批发给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则成为一种主要渠道,是一种无形市场的批发方式。

二是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45个,消费品市场82498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其中生产资料交易额8796.3亿,消费品交易额25975.7亿)。在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中,2002年农副产品交易额1.3万亿,工业消费品为9986.6亿。虽然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大多是批零兼营,但仍是目前中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

三是通过网上批发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上交易成了许多企业批发的重要形式或主要形式。按电子商务协会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2002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0242亿元,其中产品类交易4890亿,占48%,主要是BtoB的批发交易,如外贸行业2490亿,电子行业572亿,冶金行业500亿,石化行业400亿,医药行业400亿,煤炭行业300亿,纺织行业119亿等等。

四是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这是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这类展销会涉及到各个层次、各种产品。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有外销为主的,有内销为主的。展销会也成了批发交易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展销会蜂拥而起,中国除上海、广州以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会展中心城市。

(二)批发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说目前全国“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烙印还很深,在流通领域则存在“重零售轻批发”的思想混乱。传统批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人们对商品流通规律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人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批发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有的人提出批发环节是多余的,鼓吹生产商直销零售商。也有的人提出生产企业要向两头延伸,撇开流通部门。这种认识完全否定了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这一规律,否定了批发利润的存在,不承认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普遍指导意义。企业在实践中,也往往模糊了批零界限,不愿意更多地向批发环节让利,否定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流通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大家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缺乏认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批发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走上正道。

第二、批发秩序比较混乱。我国的商品批发领域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有时零售价甚至等同或低于批发价;批发交易不仅存在假冒伪劣,而且资金互相拖欠;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使“佣金”不能健康发展。

第三、缺少大批发商。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据统计,2002年大城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年平均成交114.9万元,中等城市为86.6万元,小城市为67.8万元。由小商贩为主体与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批发业的形象。

第四、批发技术落后。现代商业的批发,无论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还是电子商务交易都必须以现代化的商品配送中心为基础。这种从生产部门直接采购、通过网络系统和自动补货系统达到销售终端、满足客户要求的方式,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关键环节。我国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付款服务系统(EPS)、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网络定位系统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服务贸易系统的国际采标率和国内的标准化程度也不高,精通现代商业技术的人才也十分缺乏。这些都很难满足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

二、加快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

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研究我国批发业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流通现代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快商品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商业发展史上,批发业的出现,正是对商品流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分销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进行的必要的社会专业分工。批发商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零售市场的中介,直接关系着流通的规模与流通的效率,关系着社会交易成本的水平,关系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就批发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不论取何种形式,不论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需要,取消或否定批发业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业的进步,而是对商品流通规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和流通秩序的极大混乱。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业问题,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批发商承担着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因此,她的发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加入WTO以后的紧迫任务。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达6208亿美元,占世界第五位,中国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批发业务将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后,除盐和烟草以外,批发服务与佣金服务都是开放的,对中国批发业必然形成强大冲击,我国的批发企业只有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的商品批发观念,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重新构建商品批发体系,才能不断做强做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我国商品流通格局的新变化,凭借企业实力在批发领域与外商进行平等的贸易竞争。

第三,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需要。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911亿元,而同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7万亿元,2003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有可能突破8.5万亿元,加上进出口批发贸易,目前批发业与零售业总额之比约为3:1,国家通过批发这一环节,在全国、全球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如果批发环节不畅,不能组织起有效的供给和需求,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四,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流通现代化的需要。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商品的高效配送是这三大流通方式的基础,没有高效率的配送体系,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建设商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商品的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流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这对我国新型流通业态和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三.创新与发展中国批发业的战略思考

第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达国家批发业集营销、管理和科技为一体。现代批发业与传统批发业相比,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批发业成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主角;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占领批发领域,目前发达国家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的比例3:2左右;专职批发商的功能多角化;批发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批发企业的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在现代批发业中,系统分析、模型技术、线性规划、价值工程、决策技术、网络分析、库存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得到广泛使用。

从美国批发商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批发公司,不依附于任何生产企业,拥有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专门从生产者那里批购商品,再分别销售给零售企业。这类批发商占批发商业群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居于主导地位。二是制造商的批发机构,专门批发本公司生产的商品。一般在制造商无法找到为其有效推销商品的批发商时,生产部门才建立自己的批发分支机构。三是批发商和经纪商,无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主要职能是沟通买卖双方,促成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实现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向买方的转移,并获得买卖双方为其提供的佣金。

一些跨国公司无论是以生产为主的、服务贸易的、资本投资的,大多涉足批发与零售业。全世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其公司内部与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利用资金优势、网络优势、服务优势在全世界建立了分销体系,基本可以垄断国际批发市场。

批发业是流通网络的节点和枢纽,对生产和流通的组织作用很大。无论何种方式,批发过程本身都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充分借鉴、消化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商品批发体系,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我国的传统批发业集中在原物资、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总社五大行业,以及烟草、药品、油品、黄金白银等专卖行业,其产业规模主要形成于计划体制时期。由于产业组织形式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这是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天津市物资集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年销售额2003年可以接近200亿,已进入全国500强之列,为创建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同时推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这一点,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并不理解。

什么是供应链,《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物流协会1998年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他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伊文思(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这就是我们讲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中,往往以批发环节为主导。目前,中国许多企业还满足于孤军奋战,追求一时利益,而不去研究供应链战略与长远利益,这就是中国许多企业与国外成功企业的差距。

第四、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电子商务对传统流通业是一场革命,可以在网上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有BtoB,BtoC,CtoC等多种形式,但以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批发网上交易量为最大。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银行网上结算系统还在探索,物流配送水平对电子商务交易还有一定制约。目前,商品批发的网上交易还不普遍,总规模还不大。但是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一部分批发市场和企业尝试举办电子交易场所,吸引交易商入场开展现货仓单竞价交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要特别注意与期货交易进行严格区别,到目前为止,除国家批准的期货交易所以外,任何部门、任何地方,国务院都严格禁止进行期货交易。国家质检总局最近的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从技术标准上对现货商品的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进行了严格区分,我们在执行中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第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制。

在管理学中,与外包一样都是重要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商品交易,也适用于服务交易。就批发而言,佣金是发达国家批发交易的通行作法,它实际上是生产部门将采购与销售物流外包给流通部门的一种方式,是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我国政府对制试点和推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钢材、汽车、家电等产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量的是买断,佣金发展差,主要卡在信用体系上,合同得不到执行,资金互相拖欠,银行惜贷。目前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市场等要素市场也在积极培育,佣金必然成为中国批发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六、调整、提升与创新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

对于全国近10万个现货批发市场,如何认识,我在多次会议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商品批发市场生命周期还有多长,二是如何估价批发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现有批发市场如何实现调整、提升与创新。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讲过前20年与后20年的观点,即发展了20多年,还有20多年的发展周期。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工业品批发市场将逐步被无形市场所代替。在中国东部批发市场主要是调整、改造、创新、提升。在中西部还有一定的或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所有批发市场都应按党中央与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范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至于批发市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这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期重要的市场组织形式,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效组织产需衔接、活跃流通和地方经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建立价格发现机制、推进商品流通信息化和网络化、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增加就业人口、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宜的消费场所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批发市场仍然是进行商品批发交易的一种主流形式。据统计2001年9.3万个全国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交易额达3.28万亿,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

但由于批发市场推行的是摊位制、包税制等落后的交易与管理方式,市场载体也十分初级,功能不健全,除了容易诱发偷漏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之外,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的发展和提升,不仅导致了零售行为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批发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按照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经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在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通过批发市场业态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使其能够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有效地组织商品批发与零售的衔接,推进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商品批发体系,是我国商品批发市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批发市场继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提升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我认为:

一是突出批发优势。由连锁店、精品店、超市等,取代批发市场的零售环节是一个普遍趋势,否则,既不利于商品的专业化经营,也不利于形成商品经营规模。突出批发优势与特色,将成为今后批发市场区别于一般商品集贸市场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市场失去了批发优势,也就失去了业态特点,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就难以准确定位,最终为其它流通业态所取代。据统计,全国所有批发市场80%左右是批零兼营,以批发为主的约占50%,纯批发业务的市场只占20%左右。这是我们各类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是实现交易方式创新。佣金、拍卖、网上交易、配送等都是国外成熟的交易方式,在批发市场上可以得到应用。但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批发方式,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初级、中级、高级)也影响着批发方式的应用,而批发市场的发育与当地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有关,所以不可能全国推行一种模式,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各自的特色,生命力也可能在市场特色上。

三是实现市场提升。包括市场本身的硬件与软件,也包括市场外部的硬件与软件环境。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我讲,他认为像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成功市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我希望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不要竭泽而渔,而要放水养鱼,变初级市场为中级市场需要投入。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确定了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今年,又增加了39家。这些市场都是通过推进流通现代化,使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典型,我们希望他们的先进经验能得到进一步推广,把我国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七、培育大批发商。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对现代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从外延数量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发展。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中国批发商必须言必称大。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合理结构,在中国既有产地、销地、集散地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还有大批发商与中小批发商的结构问题,以及批发商的所有制结构问题。随着情况的变化都要逐步作出调整。在诸多结构调整中,我提出培育大批发商问题,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一个问题。我们既要扶植中小批发企业发展,更要重视大批发企业的成长。能成为中国大批发商的可能有三种类型,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优胜劣汰,已逐步壮大的部分国有批发企业,有的已改制,有的已上市,按其规模已进入中国500强;二是外资与中外合资批发企业。对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关注。目前外资进军的重点是零售业,特别是连锁超市。下一步我认为将大举进入批发业,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三是民营批发企业。我认为在5-10年内,必然会出现民营大批发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发展速度极快。生产企业能否成为大批发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核心竞争力原理,生产企业不可能既是制造商又是批发商,但实际运行中是存在的。对于大零售商能否又是大批发商也是一个争议的问题,目前功能延伸使一些概念发生模糊,兼营也是一种形态。不管怎样,我希望加快大批发商的培育并走向世界,中国的批发商一定要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重要角色。

第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国批发市场体系。

对这一问题,万典武、高铁生、黄国雄、宋则、陈文玲、任兴洲、洪涛等许多专家都有很多高见,我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但有几个想法,供大家研究思考。

1)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要指出的是这些大批发商必须是多元化的。

2)以新的营销方式为支撑。比如网上批发交易、佣金、供应链战略联盟、加工配送等等。

3)以有形与无形批发市场为基础。如各类综合与专业批发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BtoB网上批发市场等等。

4)以供应链为连结。在经济运行中,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批发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进入供应链体系。

批发商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推行食品经营“一票通”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十小”行业食品经营进(销)货台帐“记录难”、“坚持难”等实际问题,增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对全县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监控,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工作目标是:在今年__月底前,全县范围内食品批发经营单位(以下简称批发商)的销货凭证与食品零售经营单位(以下简称零售商)的进货凭证全面落实“一票通”制度,达到“批零对接、管住批发、规范零售、方便经营”的效果。

二、“一票通”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票通”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实际经营需要,规范批发商的销货凭证与零售商的进货凭证为同一种多联票据,统一格式,统一内容,合二为一,关联使用。销货和进货凭证同时作为批发台帐和进货台帐的资料进行收集、使用和备查。

(一)实施对象。全县范围内食品总经销、总、食品批发市场、批发(配送)、二级批发和批零兼营等有批发业务的所有批发商和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等所有零售商(已经有统一规范的索证备案和进销货凭证的大型连锁超市除外)。

(二)票据内容。主要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以及供(购)货者名称、地址及其联系方式,同时还要载明供货者对所售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履行情况及销售日期等内容(票据样张详见附表_)。内容必须全面,不得有漏项。

(三)具体格式。原则上“一票通”票据格式为两联,也可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采用多联方式。票据第一联为销货凭证,第二联为进货凭证。票据尺寸为__×__cm,书式的为竖联,电子台帐为横联。

(四)票据收集。一是销(进)货凭证采用“一式多联、整本印刷”的方式,封面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销货凭证(批发台帐)”(详见附表_),凭证第一联由批发单位留存直接作为批发台帐使用,第二联交零售单位作为进货台帐使用。二是零售单位按照供货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进货凭证分类整理,定期装订,进行台帐管理。装订的封面统一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进货凭证(进货台帐)”(详见附表_)。三是有条件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可开展电子化台帐管理,但电子台帐设置内容必须和书式的内容一致。

(五)责任落实。一是批发商要做好索证备案等商品准入工作,并向零售商提供规范的食品进货凭证。批发市场内的批发商在提供规范的进货凭证后,无需另行提供商品审验卡。二是零售商在进货时必须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向批发商索取规范的食品进货凭证,并按照能够溯源的要求进行收集和整理。三是食品经营所在地工商机关要监督批发商做好索证备案等商品准入工作,引导各类食品经营单位使用、提供和收集销(进)货凭证,以及加强对台帐的规范管理。

三、方法步骤

“一票通”制度推行时间从____年_月_日起至__月底前全面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_月_日至__日)。开展食品经营者的调查摸底,重点对全县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者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等具体情况,确保数字准确,情况明晰,为“一票通”制度推行做好准备工作。

(二)安排部署阶段(_月_日至__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各种工作措施,深入动员,层层发动,加强宣传,为稳步推进新台帐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实施阶段(_月_日至__月__日)。围绕“一票通”制度的实施,将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细化分工,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工作部署,强化督导,把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督促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县工商局将印制统一规范的“一票通”格式样本,免费下发,日常使用由批发商、零售商根据样本自行印制或向工商部门提供的印制企业购买。

(四)检查总结阶段(__月__日至__日)。结合“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对推行“一票通”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强化推行力度,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指导推广,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记录是每个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一票通”制度强化了对食品批发环节的监控,规范了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避免了重复索证索票,减轻了零售单位尤其是小食杂店台帐记录压力。对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行“一票通”制度的重要意义,结合“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把推行“一票通”制度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积极引导,稳妥推进。要坚持依法行政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指导督促食品批发商、零售商使用“一票通”。要注重方式方法,分批进行,逐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进度表,做到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既要保证平稳过渡,又要确保工作务实到位。

批发商范文篇1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来,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成都和天津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这两次会议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对如何调整、改造和提升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发展战略与流通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确定了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对于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两次会议不但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全国商品批发市场和企业界的热烈响应。

一、对目前我国批发业的现状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到2010年基本完成,随着这个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一)建立新的批发体系有所推进。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形成了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商品批发体系,这个体系以高度集中、计划调拨分配和设立一、二、三级批发站为显著特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对经济建设的推进与人民生活的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体系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严重束缚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限制了商品流通的发展。传统的商品批发体系迅速瓦解。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对建立新的批发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立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多层结构的批发体系方面有所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批发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企业产品的经营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允许外商进入国内的批发和分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三大批发业主体。

一是工业企业成为批发主体。改革开放以后,工业企业有了产品的自销权,加上当时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所以工业生产企业普遍把一部分产业资本投入商业资本,自营批发,直接获取商业利润。在不少产品领域,工业企业自身成了最大的批发业主体。

二是非公有经济逐步进入批发业,成为批发业务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先进入零售业,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以后逐步进入批发业,在批发业务中,一般先进入日用工业品批发,再进入生产资料批发。有的民营企业年批发钢材已达到上百万吨。目前外资已开始进入批发环节,但数量不大。

三是公有批发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优胜劣汰,仍然是批发业务的一支主力。特别在盐、烟草、成品油、原油、粮油、棉花、化肥、农药、图书、钢材、汽车、煤炭、糖酒等产品领域,显得尤为明显,有些已成为批发商与批发经纪人,有些零售企业在发展连锁超市过程中,实行批零结合,也进入了批发领域。

第二,批发载体与批发形式多元化。目前看得比较清楚的是以下四种载体,或叫四种形式。

一是生产企业通过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虽然积极推动制,但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真正的佣金发展很慢,批发经纪人也不发达,但生产企业通过契约直接批发给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则成为一种主要渠道,是一种无形市场的批发方式。

二是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6545个,消费品市场82498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其中生产资料交易额8796.3亿,消费品交易额25975.7亿)。在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中,2002年农副产品交易额1.3万亿,工业消费品为9986.6亿。虽然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大多是批零兼营,但仍是目前中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

三是通过网上批发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上交易成了许多企业批发的重要形式或主要形式。按电子商务协会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2002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0242亿元,其中产品类交易4890亿,占48%,主要是BtoB的批发交易,如外贸行业2490亿,电子行业572亿,冶金行业500亿,石化行业400亿,医药行业400亿,煤炭行业300亿,纺织行业119亿等等。

四是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这是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这类展销会涉及到各个层次、各种产品。有综[next]合性的,有专业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有外销为主的,有内销为主的。展销会也成了批发交易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展销会蜂拥而起,中国除上海、广州以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会展中心城市。

(二)批发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说目前全国“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烙印还很深,在流通领域则存在“重零售轻批发”的思想混乱。传统批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人们对商品流通规律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人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批发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有的人提出批发环节是多余的,鼓吹生产商直销零售商。也有的人提出生产企业要向两头延伸,撇开流通部门。这种认识完全否定了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这一规律,否定了批发利润的存在,不承认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普遍指导意义。企业在实践中,也往往模糊了批零界限,不愿意更多地向批发环节让利,否定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流通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性。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大家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缺乏认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批发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走上正道。

第二、批发秩序比较混乱。我国的商品批发领域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有时零售价甚至等同或低于批发价;批发交易不仅存在假冒伪劣,而且资金互相拖欠;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使“佣金”不能健康发展。

第三、缺少大批发商。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据统计,2002年大城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年平均成交114.9万元,中等城市为86.6万元,小城市为67.8万元。由小商贩为主体与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批发业的形象。

第四、批发技术落后。现代商业的批发,无论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还是电子商务交易都必须以现代化的商品配送中心为基础。这种从生产部门直接采购、通过网络系统和自动补货系统达到销售终端、满足客户要求的方式,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关键环节。我国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付款服务系统(EPS)、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网络定位系统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服务贸易系统的国际采标率和国内的标准化程度也不高,精通现代商业技术的人才也十分缺乏。这些都很难满足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

二、加快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

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研究我国批发业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流通现代化、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快商品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商业发展史上,批发业的出现,正是对商品流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分销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进行的必要的社会专业分工。批发商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零售市场的中介,直接关系着流通的规模与流通的效率,关系着社会交易成本的水平,关系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就批发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不论取何种形式,不论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需要,取消或否定批发业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业的进步,而是对商品流通规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和流通秩序的极大混乱。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业问题,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批发商承担着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因此,她的发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加入WTO以后的紧迫任务。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达6208亿美元,占世界第五位,中国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批发业务将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后,除盐和烟草以外,批发服务与佣金服务都是开放的,对中国批发业必然形成强大冲击,我国的批发企业只有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传统的商品批发观念,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重新构建商品批发体系,才能不断做强做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我国商品流通格局的新变化,凭借企业实力在批发领域与外商进行平等的贸易竞争。

第三,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需要。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911亿元,而同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7万亿元,2003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有可能突破8.5万亿元,加上进出口批发贸易,目前批发业与零售业总额之比约为3:1,国家通过批发这一环节,在全国、全球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如果批发环节不畅,不能组织起有效的供给和需求,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四,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流通现代化的需要。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next]是我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商品的高效配送是这三大流通方式的基础,没有高效率的配送体系,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建设商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商品的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流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这对我国新型流通业态和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三、创新与发展中国批发业的战略思考

第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达国家批发业集营销、管理和科技为一体。现代批发业与传统批发业相比,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批发业成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主角;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占领批发领域,目前发达国家流通企业批销和生产企业自销的比例3:2左右;专职批发商的功能多角化;批发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批发企业的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在现代批发业中,系统分析、模型技术、线性规划、价值工程、决策技术、网络分析、库存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得到广泛使用。

从美国批发商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批发公司,不依附于任何生产企业,拥有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专门从生产者那里批购商品,再分别销售给零售企业。这类批发商占批发商业群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居于主导地位。二是制造商的批发机构,专门批发本公司生产的商品。一般在制造商无法找到为其有效推销商品的批发商时,生产部门才建立自己的批发分支机构。三是批发商和经纪商,无经营商品的所有权,主要职能是沟通买卖双方,促成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实现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向买方的转移,并获得买卖双方为其提供的佣金。

一些跨国公司无论是以生产为主的、服务贸易的、资本投资的,大多涉足批发与零售业。全世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其公司内部与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利用资金优势、网络优势、服务优势在全世界建立了分销体系,基本可以垄断国际批发市场。

批发业是流通网络的节点和枢纽,对生产和流通的组织作用很大。无论何种方式,批发过程本身都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充分借鉴、消化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商品批发体系,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我国的传统批发业集中在原物资、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总社五大行业,以及烟草、药品、油品、黄金白银等专卖行业,其产业规模主要形成于计划体制时期。由于产业组织形式落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这是加快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天津市物资集团,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年销售额2003年可以接近200亿,已进入全国500强之列,为创建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同时推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这一点,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并不理解。

什么是供应链,《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物流协会1998年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他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伊文思(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next]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这就是我们讲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中,往往以批发环节为主导。目前,中国许多企业还满足于孤军奋战,追求一时利益,而不去研究供应链战略与长远利益,这就是中国许多企业与国外成功企业的差距。

第四、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电子商务对传统流通业是一场革命,可以在网上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有BtoB,BtoC,CtoC等多种形式,但以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批发网上交易量为最大。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银行网上结算系统还在探索,物流配送水平对电子商务交易还有一定制约。目前,商品批发的网上交易还不普遍,总规模还不大。但是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一部分批发市场和企业尝试举办电子交易场所,吸引交易商入场开展现货仓单竞价交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要特别注意与期货交易进行严格区别,到目前为止,除国家批准的期货交易所以外,任何部门、任何地方,国务院都严格禁止进行期货交易。国家质检总局最近的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从技术标准上对现货商品的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进行了严格区分,我们在执行中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第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制。

在管理学中,与外包一样都是重要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商品交易,也适用于服务交易。就批发而言,佣金是发达国家批发交易的通行作法,它实际上是生产部门将采购与销售物流外包给流通部门的一种方式,是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我国政府对制试点和推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钢材、汽车、家电等产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量的是买断,佣金发展差,主要卡在信用体系上,合同得不到执行,资金互相拖欠,银行惜贷。目前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市场等要素市场也在积极培育,佣金必然成为中国批发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六、调整、提升与创新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

对于全国近10万个现货批发市场,如何认识,我在多次会议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商品批发市场生命周期还有多长,二是如何估价批发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现有批发市场如何实现调整、提升与创新。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讲过前20年与后20年的观点,即发展了20多年,还有20多年的发展周期。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工业品批发市场将逐步被无形市场所代替。在中国东部批发市场主要是调整、改造、创新、提升。在中西部还有一定的或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所有批发市场都应按党中央与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范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至于批发市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这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期重要的市场组织形式,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效组织产需衔接、活跃流通和地方经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建立价格发现机制、推进商品流通信息化和网络化、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增加就业人口、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宜的消费场所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批发市场仍然是进行商品批发交易的一种主流形式。据统计2001年9.3万个全国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交易额达3.28万亿,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

但由于批发市场推行的是摊位制、包税制等落后的交易与管理方式,市场载体也十分初级,功能不健全,除了容易诱发偷漏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之外,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的发展和提升,不仅导致了零售行为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批发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按照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经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在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通过批发市场业态的改造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使其能够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有效地组织商品批发与零售的衔接,推进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商品批发体系,是我国商[next]品批发市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批发市场继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提升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我认为:

一是突出批发优势。由连锁店、精品店、超市等,取代批发市场的零售环节是一个普遍趋势,否则,既不利于商品的专业化经营,也不利于形成商品经营规模。突出批发优势与特色,将成为今后批发市场区别于一般商品集贸市场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市场失去了批发优势,也就失去了业态特点,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就难以准确定位,最终为其它流通业态所取代。据统计,全国所有批发市场80%左右是批零兼营,以批发为主的约占50%,纯批发业务的市场只占20%左右。这是我们各类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是实现交易方式创新。佣金、拍卖、网上交易、配送等都是国外成熟的交易方式,在批发市场上可以得到应用。但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批发方式,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初级、中级、高级)也影响着批发方式的应用,而批发市场的发育与当地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有关,所以不可能全国推行一种模式,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又要按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各自的特色,生命力也可能在市场特色上。三是实现市场提升。包括市场本身的硬件与软件,也包括市场外部的硬件与软件环境。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对我讲,他认为像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成功市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我希望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不要竭泽而渔,而要放水养鱼,变初级市场为中级市场需要投入。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确定了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今年,又增加了39家。这些市场都是通过推进流通现代化,使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典型,我们希望他们的先进经验能得到进一步推广,把我国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七、培育大批发商。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对现代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从外延数量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发展。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中国批发商必须言必称大。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合理结构,在中国既有产地、销地、集散地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结构问题,还有大批发商与中小批发商的结构问题,以及批发商的所有制结构问题。随着情况的变化都要逐步作出调整。在诸多结构调整中,我提出培育大批发商问题,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一个问题。我们既要扶植中小批发企业发展,更要重视大批发企业的成长。能成为中国大批发商的可能有三种类型,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优胜劣汰,已逐步壮大的部分国有批发企业,有的已改制,有的已上市,按其规模已进入中国500强;二是外资与中外合资批发企业。对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关注。目前外资进军的重点是零售业,特别是连锁超市。下一步我认为将大举进入批发业,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三是民营批发企业。我认为在5-10年内,必然会出现民营大批发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发展速度极快。生产企业能否成为大批发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核心竞争力原理,生产企业不可能既是制造商又是批发商,但实际运行中是存在的。对于大零售商能否又是大批发商也是一个争议的问题,目前功能延伸使一些概念发生模糊,兼营也是一种形态。不管怎样,我希望加快大批发商的培育并走向世界,中国的批发商一定要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重要角色。

第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国批发市场体系。

对这一问题,万典武、高铁生、黄国雄、宋则、陈文玲、任兴洲、洪涛等许多专家都有很多高见,我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但有几个想法,供大家研究思考。

1)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要指出的是这些大批发商必须是多元化的。

2)以新的营销方式为支撑。比如网上批发交易、佣金、供应链战略联盟、加工配送等等。

3)以有形与无形批发市场为基础。如各类综合与专业批发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BtoB网上批发市场等等。

4)以供应链为连结。在经济运行中,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批发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进入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