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54:32

配电网

配电网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器的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器也在不断的创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导致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原有的配电网无法满足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对农村来说,电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将会影响其发展和规划。所以 ,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1农村配电网

1.1农村配电网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使用电是很普遍的、也是很广泛的。在生活中家用电器比如:电磁炉、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常用的家用电器,当遇到停电或者是断电的情况,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由于农村区域配点数量比较少,并且存在不合理的配置现象,在农忙时期,用电量达到了高峰,很容易出现超负荷的运行的现象,面临用电故障问题,将会对农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农村,下雨天或者是刮大风都有可能导致停电或者断电。由此可见我国现在农村的配电网现状还不是很好,所以必须对农村的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

1.2农村配电网的发展

目前,农村的配电网中存在很多问题,还不够完善。电作为二次能源是可再生的,这也就是说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电在未来的世界里将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在我国发电业也是十分发达的,例如风力发电、潮汐发电还有水力发电这些都是借助自然界的外力进行发电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数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一大部分。所以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因此对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势在必行。当农村拥有了完善的配电网不仅是使农村的人们受益,还对国家电网有很大的益处。电器的使用、用电量的增加,都将促进消费水平的上升,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这样说来,对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是利国利民的。

2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2.1规划的目标

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否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根据农村配电网的现状,预测当地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该地区原有的配电现状进行规划设计;完善电网架构、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系数和提高供电质量并且满足节能降耗的国家要求。建立一个可发展的、优质的、高效的、稳定的农村配电网,为实现农村奔向小康奠定基础。

2.2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原则

(1)优化配电设置。在电网优化的配电设置中,应采用绝缘化电路电网。在线路改造的实施时,将绝缘保护套套在导线上,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系数,减少电流泄露导致的线路故障。(2)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为了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就必须依据大型正规的电网公司制定的方案来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在改造中使建设时间得到缩短;是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从而满足经济的要求。(3)提高配电智能水平。农村电力系统的未来是要依存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出互动的新型用电关系、推进集中抄表工程,实现智能化电网管理。提高配电智能水平就要提高智能电网的性能来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2.3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1)合理预测配网负荷。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对现有的配电网以及该区域的用电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当前的负荷和在未来所需要的负荷发展趋势。如果不进行调查,就会出现数据与实际相差很多的现象。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合理估算,确定该地区供电的实际负荷和用户的类型。通过多种途径预测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参照负荷曲线,客观了解该区域的用电情况,有助于配电网负荷预测工作的进行。(2)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依据地区配网负荷的预测结果,确认该区域的配变总量、各个分区的配变容量和台区的配变容量 。对于农村配电网变压器的设置要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电安装大多数应用柱上安装或者是台式安装形式。(3)合理规划农村配电网的主干网络。根据供电半径对农村配电网主干网络进行科学构架。农村配电网建设情况比较复杂,要满足相关要求难度很大。需要根据国家及地方的设计标准对其进行调整,一般设计时,将末端的线路电压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在满足运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或缩短线路的长度。(4)引进先进技术。1)建立完善的电网规划设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工作内容相符合的专业辅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基础数据管理、规划业务管理以及规划辅助决策等工作,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2)引入先进的理念来完善当前的管理工作,提高配电网络、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增强负荷转移和互供能力,从而使维护工作更加全面。3)选择合理的农村配电网的设备类型,引进新型技术设备并对其升级改造,从而完善农村配电网的配套措施,使其能够稳定运行。

3总结

农村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给予重视,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对农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配电网达不到人们实际的需要量,就会严重制约农村的全方面发展。所以,必须做好配电网设计规划工作,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以便确保配电网能够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斌斌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灵宝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颜冰.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157.

[2]饶阔.农村配电网规划与改造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6):92-94.

配电网范文篇2

【关键词】配电网;设计;措施

1配电网络的重要性及现状

电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电力得到了保证,城市才有发展的动力。而配电网络的建设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此,配电网络的施工规划设计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个城市的配电网络的规划中,很多制约性因素在拖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延后了我国城市的社会活动。只有对配电网络的规划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才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有将配电网络规划问题有效的解决才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让我过电力网络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来说,配电网规划设计问题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城市配电网络规划工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电力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大的制约因素,只有合理优化改善配电网的规划工作,我国的电影事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就意味着城市中各种基础设备的完善,这些基础设备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对于这些基础设备来说,其基础能源就是电力,配电网在整个城市的电力运行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配电网络的建设也是对城市基本设施的完善。我国是一个地域纬度跨度较大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都不同,对于不同的城市对于配电网络的基本要求不一样,施工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不一样,这样的情况给我国配电网络全面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我国目前存在的配电网络规划问题

2.1对于某些地区的供电能力对供电范围内的预判信息准确程度差。对于一个城市的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大致可以解释为对这个城市地区所需要的电力程度进行预估,在预估出来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配电网络建设。这就是对一个城市的配电网络规划,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是建设这个地区电力系统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规划才能建设出有效的电力系统。但是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规划工作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在建设输电线路之前对地区大概需要的电力的预判往往会误差很大。预估值与实际城市需要往往会相差很多个数量级。这就让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此我国的研究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最终把这些情况进行了精准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因素。大致原因可以进行如下概括。在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中,首要的工作还是有工作人员进行完成,智能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人工的预估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很多高新技术都无法应用于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中,这种时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配电网络的规划工作,除此之外,很多配电网络规划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的个人原因对整个工作的影响都很大,一个城市的配电网络预估工作本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会注重配电网络的工程进度,前期的规划工作还没有充分开展就结束了,对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低。要想让配电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完善,所考虑的因素往往会十分的多,这些工作对于规划人员来说可能会比较麻烦,很多工作人员往往会因为个人的懒惰,把很多需要考虑进入规划的因素而漏掉,这机会让整个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变得不完善,准确度大大降低,对日后的的电力网络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2.2配电网与主网之间规划的不协调。作为城市电力网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城市配电网也有自己的规划,个与主网有关的规划需要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彼此协调。但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配电网的规划是单独针对某一个区域进行细致而严格的进行的,进行规划时考虑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往往与这片针对的区域有关,缺乏对整体评估以至于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之间存在不协调,从而产生诸多不便。城市配电网也是主网的一部分到最后肯定是要并入主网的,如果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协调和诸多意见不合的分歧,这些不利的因素必将影响配电网主网的正常使用,从而影响大部分用户用电问题,有可能会上升到一个闹得不可开交的层面。根据我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来说,城市配电网与主网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属于比较常见的而且还是比较突出的,对于二者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会给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问题,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自然也是一个用电大国,如果电网处于一种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人民将无法正常的使用电。否则一旦隐患爆发,轻则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重则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二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影响了我国的电路建设发展的脚步,对我国电力事业的整体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也间接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严肃对待,我国的科研人员也会在这方面多做研究,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忍耐的心去看待这个问题。

3完善配电网络规划设计的相关建议

经过上述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工程中需要被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迫切的需要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这些问题,有关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这些问题除了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措施,并结合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3.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升对电力需求的预估精准性。配电网络的规划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几乎就是对电力需求的预估,在进行城市配电网络建设前期,有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这个城市的电力需求进行一个全面合理的预测。主要的预测工作有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预估、城市人口增长量的预估、经济发展速度的预估、城市土地开发情况的预估等。对于这些较难预估的因素来讲,工作人员在进行预估工作时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生活产业用电单耗法,合理的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预估工作的精准性,对于不同城市的地区用电需求量规划设计与配电网投入使用后的反馈值相差不大。有效的保证日后配电网可以满足社会生产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要求,让电力企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3.2在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中主网与配电网的关系。在一个城市的电力系统中,主网与配电网的关系十分紧密,要想做好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那么工作人员必须把主网与配电网之间的管理搞清楚,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找到,在充分满足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要考虑到蛛网的因素。在主网与配电网之间存在着供电半径、输电有效性、无功补偿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工作是进行充分考虑。3.3对无功补偿的优化在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很多不必要的线路损耗都会出现在输电线路中,对配电网络的规划设计工作就可以把线损降到很低的程度,让电力输送效率提高很多。通过减少成本的投入来增大企业的社会收益。

4结束语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电路建设来说也适用于这个道理,先要做好完善的规划,在要求基础设施的建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科学的规划城市中电网的建设,实现一种可以对城市点网的高效使用与管理的规划,要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作为规划的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工作,尽自己所能去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每一处,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做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沈澜,曾旭东.配电网规划接线方案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2,4(6):339~340.

[2]闵丽华,蔡文红.县城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农村电工,2011,14(3):114~115.

配电网范文篇3

关键字:配电网损耗措施

一、损耗分析

1.1理论线损计算法均方根电流法是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计算条件和计算资料,可以采用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最大电流法(损失因数法)、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法等方法。下面介绍上述两种计算方法。

1.1.1均方根电流法

1.2网损计算法1.2.1均方根电流法

均方根电流法原理简单,易于掌握,对局部电网和个别元件的电能损耗计算或当线路出日处仅装设电流表时是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在0.4-10kV配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中,该法易于推广和普及但缺点是负荷测录工作量庞大,需24h监测,准确率差,计算精度小高,日由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缺乏自动反馈用户用电信息的手段,给计算带来困难,所以该法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1.2.2节点等值功率法

节点等值功率法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对运行电网进行网损的理论分析时,所依据的运行数据来自计费用电能表,即使小知道具体的负荷曲线形状,也能对计算结果的最大可能误差作出估计,井且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级别比电流表要高,又有严格的定期校验制度,因此发电及负荷24h的电量和其他运行参数等原始数据比较准确,且容易获取。这种方法使收集和整理原始资料的工作大为简化,在本质上,这种方法是将电能损耗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功率损耗的计算问题,或进一步转化为潮流计算问题,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准确而又容易实现,因而在负荷功率变化小大的场合下可用于任意网络线损的计算,井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但缺点是该法实际计算过程费时费力,且计算结果精度低。因为该法只是通过将实际连续变化的节点功率曲线当作阶梯性变化的功率曲线处理或查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方式获取节点等效功率近似地考核系统状态。

二、降损措施

1.简化电网的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城市电网改造工程要求做到:从500kV到380/220V之间只经过4次变压。除东北部分电网采用500kV、220kV、63kV、10kV、380/220V5个等级外。其它电网采用500(330)kV、220kV、110(或35)kV、10kV、380/220V5个等级。即高压配电电压在110kV或35kV之间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发展方向。非发展方向的网络采用逐步淘汰或升压的措施。

2.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

无功补偿按补偿方式可分为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

2.1集中补偿:

在变电站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安装配置容量按负荷高峰时的无功功率平衡计算,安装电容补偿装置的目的是根据负荷的功率因数的高低而合理及时投切电容器,从而保证电网的功率因数接近0.9,减少高压电网所输送的无功功率,使输电线路的电流减少,从而降低高压电网的网损。

2.2分散补偿:由于电力用户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大多都是功率因数较低,例如工厂的电动机、电焊机的功率因数更低,为提高功率因数,要求大电力用户的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电力电容器,其补偿原理与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用户就地补偿采用随机补偿,利用无功补偿自动投人装置及时、合理地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保证10kV电网的功率因数符合要求(接近0.9),从而减少10kV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例如:10kV线路末端进行无功补偿,如补偿前0.7到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经过补偿后,电能损失减少了39.5%,节能效果可见一斑。论文网在线

3.抓紧电网建设,更换高耗能设备

导线的电阻和电抗与其截面积成反比.因此,截面积小的线路电阻和电抗大,在输送相同容量负荷情况下,其有功和无功损耗大。目前,配电网,特别是农网中,部分线路线径截面小,负荷重,导致线损率偏高。此外,配电网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P、短路损耗P、空载电流百分值I%、短路电压百分比U%等参数偏大.根据这些情况,应抓紧网架建设,强化电网结构,并按配电网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配电设施的技术改造,更换配电网中残旧线路、小截面线路以及高耗能变压器。

4.降低输送电流、合理配置变电器4.1提高电网的电压运行水平,降低电网的输送电流。若变电站主变采用有载调压方式调压,

调压比较方便,根据负荷情况,随时调节主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保证电网电压处于规程规定的波动范围之内,最好略为偏高,避免负荷高峰期电网的电压水平过低而造成电能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可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使线路电流下降,从而达到降损目的,例如:电压水平从额定值的95%升到105%时,线路所输送的电流降低9.5%,电能损耗下降18.2%。同样道理,对于用户配电变压器及10kV公用配变,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在规程规定电压波动范围内可合理调节配变的分接开关,尽量提高配网的电压运行水平,同样达到降损的目的。另外,可根据负荷的大小,利用变压器并列经济运行曲线分析负荷情况,合理切换,实行并列运行或是一单台主变运行,减少变电站的主变变损。

4.2合理配置配电变压器,对各个配电台区要定期进行负荷测量,准确掌握各个台区的负荷情况及发展趋势,对于负荷分配不合理的台区可通过适当调整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负荷,使各台区的负荷率尽量接近75%,此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在低压配电网的规划时,也要考虑该区的负荷增长趋势,准确合理选用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另外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选用低耗变压器,对于历史遗留运行中的高损耗变压器,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减少配电网的变损,从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5.降低导线阻抗

随着城区开发面积不断扩张,低压配电网也越来越大,10kV配电网也不断延伸,如何规划好各个供电台区的供电范围将至关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负荷与日俱增,为了解决0.4kV线路过长、负荷过重的问题,在安全规程允许的情况下,将10kV电源尽量引到负荷中心,并且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10kV配变的分布点,尽量缩小0.4kV的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左右为宜),避免迁回供电或长距离低压供电。

无论高低压的线路截面选择都对线损影响极大,在规划时要有超前意识,准确预测好该处在未来几年内的负荷发展,不得因负荷推测不准而造成导线在短期内过载。在准确推测负荷发展的前提下,按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型,并留有一定裕度,以保证配电网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的目的。

6.降损的管理措施由管理因素和人的因素造成的线损称为管理线损。降低管理线损的措施有多种,而定期展开线损分析对于确保取得最佳的降耗目标和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比较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若统计线损率过高,说明电力网漏电严重或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其次理论线损率与最佳线损率比较,如果理论线损率过高就说明了电力网结构或布局不合理,电力网运行不经济,最后如果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对比,若固定损耗所占比例较大,就说明了线路处于轻负荷运行状态,配电变压器负荷率低或者电力网长期在高于额定电压下运行。总之展开定期线损分析工作不仅可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还可以找出电力网络结构的薄弱环节,发现电力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立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

降损节电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既要从微观抓好各个环节具体的降损措施,又要从宏观上加强管理:从上到下建立起有技术负责人参加的线损管理队伍,定期进行线损分析,及时制定降损措施实施计划;搞好线损理论计算工作,推广理论线损在线测量,及时掌握网损分布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网损率计划指标,实行逐级承包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搞好电网规划设计和电网改造工作,使网络布局趋于合理,运行处于经济状态;加强计量管理,落实有关规程。

虽然降低损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们不应盲目模仿,而应按照具体要求来采取不同的降损措施。

参考文献:

[1]贾延峰,王业强,刘莉.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高慧.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安徽电力.2005

[3]刘大力.配电网的降损节能措施.农村电气化.2000

配电网范文篇4

贺兰县负荷相对集中的贺兰县县城、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园区,该区域负荷密度测算为2.937MW/km2,县城负荷主要为商业负荷和居民负荷,德胜工业园区负荷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暖泉工业园区主要为高耗能企业,以上区域同城化建设不断推进,已经逐步融入进银川市;其他地区内主要负荷为农业灌溉、畜牧业、种植业和居民用电,用电相对分散,负荷密度仅为0.009MW/km2,负荷比较分散,但随着小城镇、中心村建设的开展,负荷也逐步由分散变得相对集中。原有的供电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0kV电网结构过于复杂,供电分区不清晰。2)现有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径较小,不能满足集中居住后供电需求和用电质量。3)农网主干线路控制设备少,多为一段控制,且控制设备存在机构锈蚀、卡涩,CT变比小,开关的技术性能以不能满足现有线路安全运行需求,为后期配网自动化建设造成了瓶颈。4)农网线路现有模式多为单辐射电源,手拉手供电模式,可靠性较差,负荷互代能力有限。

2中心村建设及分类

按照自治区政府要求,新建移民区,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贫困人口移民居住问题,中心村就是拆除一些古老的、人口少的、居住相对分散的庄点,在原址或集镇周边广阔的区域,政府统一规划建筑布局,建成包括有村部、村卫生室、水电暖、健身设备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类似城市社区的村子。目前,贺兰县已建成中心村5个,在建5个。同时,贺兰县依据中心村的建筑布局,将中心村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多层楼房为主;第二类以平房和楼房混合;第三类以联排平房为主的居住区。中心村的供电模式根据三类不同建筑布局的中心,分别进行不同的配置,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和保证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供电模式

3.1电网建设标准

以贺兰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根据县城、工业园区、城镇及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环境要求,按照110kV、10kV、0.4kV三个电压层级制定“贺兰县配电网建设标准”,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高压配电网目标网架以基于现状,适度加强为原则;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的构建遵循“区块化、形态化、差异化、强支撑”的建设原则,组网形态可采用“区块化拉手型”,每个独立的供电区可根据负荷分布及电网情况形成各自的区块组网形态,如花瓣型、纺锤型、网格型等;低压配电网目标网架以简单为原则。针对不同的供电区域,分别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电网结构。1)县城区域:采用单环式结构,环网单元通过环进环出方式接入主干网。初期根据间隔和通道情况可采用单辐射、对射式作为过渡结构。以电缆网为主,采用单环网结构,每组单环网主干接入4~6座环网柜。2)工业园区:针对负荷集中地区新建开关站,变电站布点较少时,开关站电源可以取自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如果开关站与变电站距离过远,其进线也可以从附近的开关站出线接入。电网逐步过渡到成熟期后,再根据变电站供电范围调整每个开关站的进线电源。以电缆网为主,采用开关站集中供电方式,根据用户重要程度、用电负荷和报装容量,由变电站10kV专线、开关站出线、分支箱(带开关)出线供电。3)小城镇、中心村区域:以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架空网建设模式为主,采用三分段单联络结构,每段负荷控制在1MW以内。可以采用两座变电站之间的手拉手结构,也可采用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出线间的联络,亦可采用放射式结构。中心村供电模式建设主要是针对配电变压器台区进行的,以配电变压器为电源,由低压配电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电气设备直接向用户提供和分配电能。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利用无线“瘦AP”架构,集中管理、分散部署,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整合统一。3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场馆神经系统,为场馆数据、语音、图文、图像、多媒体传输以及高速宽带接入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系统基本结构为星型结构。1)工作区子系统。数据、语音信息点采用六类非屏蔽端接模块、RJ-45单(双)口面板。信息点地插采用非屏蔽RJ-45模块。办公间按每10m2一对信息点,观众座席区预留信息传输通道。媒体看台区、比赛场地预留AP。2)水平布线子系统。数据、语音信息点均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管理间到信息点的水平线缆长度<90m,支持1000Mbps的传输速率。部分办公大开间采用CP点方式,CP点到末端的距离<17m。3)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光缆及大对数电缆。数据垂直干线采用6/12芯室内多模光缆。语音垂直干线采用3类25对或100对大对数光缆。4)管理间子系统。配线间内设19寸标准机柜安装配线架。接水平布线子系统采用RJ-45块接式配线架;接垂直干线子系统中大对数铜缆采用110型(鱼骨刺)配线架;接垂直干线子系统中光缆采用光配线架。5)设备间子系统。接垂直干线子系统中大对数铜缆的配线架采用110型(鱼骨刺)配线架;接垂直干线子系统中光缆采用光配线架。6)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包含固定通信中继线、移动通信外线、互联网外线、全运会专网外线和电视转播传输线等。参考文献[1]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信息系统建设各竞赛场馆基建要求与硬件配置方案.[2]GB/T21671-2008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3]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作者简介赵可(1981-),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

3.2中心村电网建设标准

贺兰县中心村是一种新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对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贺兰县依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地理环境,将辖区内的中心村建设分为三类,中心村电网建设模式也就按建设模式分为三类。多层楼房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一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集中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式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计量采用远方集中抄表/负荷管理终端和配电箱。平房和楼房混合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二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分散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式变/柱上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采用配电箱计量。联排平房为主的居住区采用全绝缘化的第三类供电模式,配电变压器采用分散布置方式,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柱上变为主,低压导线采用绝缘线,配电变压器采用配电箱计量。

4结论

配电网范文篇5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电子装备;网络化;互联

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也开始进行有效的网络融合,电子装备作为电力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重要装备,需要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分析其结合措施,研究其发展趋势,这也是配电网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使电力电子装备更好的进行网络互联,通过其网络化技术的运用,在结合先进的电子装备,不断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使用用途。进而推动配电网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具体分析。

1电力电子装备技术

电力电子装备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的,是在电力电子装备有效发挥效率的重要途径,结合电子装备改变与完善配电网技术,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以下几方面了解:

1.1变换器。变换器就是一种处理器,在配电网中作为有效的处理设备,是电力电能功率的调节装置,通过提高频率与幅度进行有效配电工作。如今,人们用电需求加大,对于该设备来说也需要进行有效升级,进而保证配电网顺利进行配电,在长期发展过程,变换器也在不断升级与改进,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即使面对大功率系统也可以进行有效调节,在运行过程通过有效的转换与并联,这样也对提高变换器的性能与处理配电数据有很大助力,在综合处理过程也达到了与配电网相互结合的目的,提高了运行稳定性,也便于配电网各项工作的进行。

1.2半导体开关。作为电力电子装备技术中的核心配件,半导体开关十分重要,这也是整个配电网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系统,在配电网中该器件的性能会影响到实际的配电效果,是电力电子装置技术实施效果的重要展现。在半导体开关选择上,该原件必须要重视材料与工艺,这样才能提高配电工作效率。首先在材料方面,运行过程是有温度限制的,随着技术发展,新型的科技材料也运用与电力电子器件中,半导体开关作为重要原件也必须采用最新的材料技术,例如SiC,这类材料的使用功率稳定,而且符合大功率使用范围。在压力大的半导体开关中也比较适用。其提升器件热传导效率更是明显,与其他材料比较优势明显。还有我们了解的GaN,这也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频率高的半导体开关器件来说有很好的迁移率,在性能方面可以提升1MHz。从这些方面看在材料选择上必须给予明确与重视。其次是工艺方面,在配电网中使用的半导体器件制作过程也是十分关机的,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提高,其工艺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开关速度的同时,也在功率消耗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在绝缘与磁性元件等方面的工艺运用,在大小控制上也要有所提高,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新技术降低生产能效,才能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工作效率。

1.3电力电子系统。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或比较特殊的电力电子装备中,其所运用的变换器不止一个,且其中还需要一些电路对装备的工作进行辅助,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电子系统也就形成了。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并联、串联以及级联的方式,对变换器进行连接,从而确保变换器能够对电能进行妥善处理。由于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变换器较多,所以需要多个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具体来讲,控制器可以分为系统控制器与变换器控制器两种,前者一般只有一个,后者可以有多个,前者可以与每个变换器控制器进行通信。

2电力电子装备的互联和网络化技术

近年来,电力电子装备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配电网中的电力电子装备技术也比较常见,但是配电网将这些电力电子装备的功率端连在了一起,却不能够协调这些电子电力设备的运行,这对于配电网电能管理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有着不利影响,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成熟,合理的应用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电子装备的互联与网络化是当前配电网电子电力装备研究过程中的重点方向。在配电网中可以将电子电力装备看成是一个个的节点,通过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每一个这样的节点互相连接起来,这就是电子电力装备的互联,通信网络将这些节点的电能状态数据实时的收集起来,并发出节点指令,从整体上协调电子电力装备的运行,保证整个配电网电能管理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这就是电力电子装备的网络化技术。在当今的电力电子装备互联和网络化技术体系适用性十分广泛,可以直接面对民用用户和工业用户,其主要的构架以及具体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

2.1即插即用的功率接口。即插即用的功率接口能够将各种电气设备、分布发电等终端接入到配电网中,不同设备的电能输入形式和电网有差别,而即插即用的功率接口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功能,将设备电能的输入形式转化为与电网匹配的形式,这种功率接口就是一个电力电子装备,即插即用的功率接口还要具备通信接口,实现网络的连接,通信接口能够识别终端设备,并上传终端设备运行的信息,接受系统的调控指令。

2.2能量路由器。能量路由器是整个网络中的智能能量管理模块,能量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实现中压配电网和低压区域网直接的互相连接,提供低压直流母线,以供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接收即插即用功率接口所上传的有关终端设备运行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及配电网的指令下达一些终端设备的额参考指令;能量路由器能够维持配电网电压的稳定、保证低压穿越以及限制故障电流;2)能量路由器的电压等级以及功率等级不尽相同,具体根据用电用户的不同而定。

2.3标准的操作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电子电力装备互联网技术中的基础,标准的操作系统是一个通用的网络协议,这个网络协议能够统一所有的功率接口以及能量路由器,对网络中设备的识别、监测、以及统一的协调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能量层已经初步形成并且逐步完善,但通信层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智能电表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还要加强。综上所述,对于配电网工作的认识不仅要局限于整体方面,对于电力电子设备更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明确电力电子设备运行过程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在结合相关的互联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从而改变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过程运行效率。在如今的配电网中我们更要重视电力电子设备实际运行效果,只有不断通过技术上的提升才能进行有效配电工作调节,在未来发展过程,也要明确电力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是必须要进行有效融合的,只有明确配电网工作发展方向,进而进行有效技术创新,进行必要的网络互联,才能提高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用电质量。

作者:王维 赵明颖 单位:国网七台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何湘宁,宗升,吴建德,等.配电网电力电子装备的互联与网络化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9):5162-5170.

配电网范文篇6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城市电网建设;现状;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步伐的加快,导致对配电网规划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配电网规划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供电水平,还能够促进城市电网的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整个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电力强度均受配电网规划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应该根据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用电需求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电网建设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当今城市电网建设中配电网规划存在的弊端

2.1供电可靠性低

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往往出现供电质量不合格,配电使用的材料、设备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配电网后期的升级改造。除此之外,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至相关专业人员对配电网的设备、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盲目的配置电网的设备,导致在进行城市电网建设时出现各种问题和使用缺陷,严重影响城市电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由于基层电网的建设和城市电网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均不相同,基层电网在实际规划建设时,由于其设备布点少、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用电高峰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此外,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投入资金和技术的局限性,致使在其建设过程中对配电网的规划主要运用单电源的形式,因此严重影响配电网的运行,使其负载承受能力过大,线路过长,大大增加配电网的损耗,又因为其单一的配电网络,严重降低城市电网的供电质量,导致配电网失去平衡,不能正常安全的运行。

2.2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不协调

城市电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电网的建设不仅要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城市的用电需求。因此要将城市整体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相协调,使二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但在实际的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不协调的现象。由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部门与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部门缺少交流、沟通,导致城市建设规划与配电网规划出现不协调和矛盾,严重影响了后期因城市用电需求增加而对配电网规划的升级改造,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3城市电网建设的主网和配电网不协调

近年来,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主干电网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配电网的规划仍旧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发展和进步。因为大多数城市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把电网建设重点集中在主干电网的建设中,忽视了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对配电网的建设投入较少的资金、人力和技术,造成城市电网的主干电网与配电网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城市供电的质量,使其产生的电能质量差,提高的用电损耗率,严重影响了城市电网建设的步伐和发展。

2.4配电网规划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我国城市电网建设中,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由于专业性不足,各城市地区的电网建设规划发证不统一和对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投入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导致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因此,先阶段随着城市用电建设的发展,和城市供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仍比较薄弱,在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需要不停的改进升级。

3提高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对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对当地的供电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对城市供电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用电区域按照“时间区分,区域划分”的原则进行划分,然再后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该城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需求,还能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时间区分,区域划分”的原则是指如针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用电需求进行划分,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还能节省能源,按照时间划分时主要是考虑春天和冬天的用电量,和早中晚的高峰用电量来划分,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的各城市各区域的经济生产总值,进一步分析用电量较多的行业和人群,从而保证用电量数据的真实准确,为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规划提供用电量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用电需求和节省能源。

3.2完善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不平衡的状况

在对城市电网建设中配电网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对该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和用电指标进行调查,并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该城市不同地区的实际用电量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科学合理的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配置。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部门的交流和沟通,认真详细的掌握城市发展规划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和配电网规划产生矛盾和发生不协调的现象。除此之外,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城市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保证配电网规划实现预期目标,保障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电网建设相协调。对于用电量较高的区域,要及时的加大配电网规划的强度,严格按照“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对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进行规划,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保持主网和配电网的协调一致

在城市电网建设中要按照主网和配电网的协调一致的原则,对城市电网和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该城市实际的用电需求并结合现阶段城市电网规划的要求,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协调统一。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主干网的规划数据对配电网进行规划,不断提高配电网的规划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主干网和配电网的供电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配电网的结构,提高供电网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效益。

3.4采用新技术对配电网进行规划

在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配置,利用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的收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数据、用电状况和城市电网建设发展中的历史性数据,为城市电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致使,充分掌握理解现代化科技,不断提高配电网规划水平,进而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4结束语

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城市供电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加快城市电网建设的步伐是时代的要求哈号召,依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对配电网进行不同的配置和规划,深入分析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及时解决城市电网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不同时间人们对用电的需求,积极对配电网进行审计改造,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电网安全、可靠的进行。保障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相统一,这样不仅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袁新阳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天门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唐坦坦,李涛.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213.

[2]何晓东.浅谈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品牌月刊,2013(10):27.

配电网范文篇7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组负荷;供电安全标准;网格化

1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深度要求

配电网网格化是指根据道路和河流,结合地块功能分区和客户用电性质划分为若干供电网格。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进行配电网建设、运行维护和系统管理。配电网网格化因具备供电范围清晰、运行方式灵活、网架结构简单和扩展性优良等特性,已逐步被公众所认可。然而正因为这些特点,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首先,供电网格强调模块化和精细化,需要以用户侧和需求侧为基本,对用电负荷进行归集整合。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法进行深化,由点、面和从下至上,充分探索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引导配电网建设工作。而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是以变电站和中压线路为基本单元,开展现状电网分析和评估,以及规划方案制定工作。相较网格化要求,研究深度和严谨度明显不够,规划方案与供电网格无法有效的契合,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形式大于应用。其次,由于网格化对供电分区进行了细致的功能网格划分,需要平衡电网建设时效性与经济性的关系,由于过于追求供电可靠性,往往导致投资和运营成本的过高。特别在老城区电网建设成熟的区域,存量电网较多,改造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可靠性与投资最佳平衡点,依据新的供电安全标准,因地制宜,对现状电网进行评估、改造和建设,避免铺张浪费。

2组负荷分级与供电网格划分

2012年国家能源局的《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简称“供电安全标准”),参考了英国供电安全标准ERP2/5的应用方法报告,引用了大量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电网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汲取城市电网多年的建设经验,明确了最低的供电安全水平[1]。该标准融入了组负荷的概念,按组负荷大小划分的配电网在最大负荷情况下应达到的最低安全水平,即停运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恢复的最低负荷。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安全水平可分为三级,配电网供电安全水平见表1。组负荷分级与供电网格的划分方法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并可以建立一定的联系。各级组负荷的对应范围依次是:低压线q路、配电变压器(第一级)、中压线路(第二级)和变电站(第三级),对应电网层次分别为低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高压配电网。而配电网格化构建的是“供电区域、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三级网络,对应电网层级:高压配网、中压目标网架和中压项目方案。网格化划分三级网络关系见图1,网以电网层级作为参考,三级网络与各级组负荷形成对应关系,并且使供电单元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供电安全等级”与“网格化”规划思路的结合,不仅增加电网基础现状评估的科学性和拓展规划思路的同时,而且有利于对配电网建设投资的把握,并进一步提升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

3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评估

传统的配电网现状评估方法主要是对整座变电站、整台主变和整条线路进行供电水平及转供能力进行评估。依据年最大负荷时刻数据,对整体的供电裕度进行N-1校核。该方法较为简单和宽泛,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特别是对负荷损失和故障恢复时间没有综合的进行考虑。而“供电安全标准”中,对最小损失负荷进行了明确,并根据组负荷分级,确定故障修复及供电恢复时间要求,以保证配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现状评估最为常见的为中压线路评估,本文选取一回10kV线路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安全准则评估方法(第二级组负荷评估流程见图3)。例:以中压主干线路为评估对象,基于标准中的第一、二级组负荷,考虑N-1工况。10kV线路A:基准年最大负荷为6.2MW,采用三分段两联络接线模式,联络线路分别为变电站乙10kV线路B、变电站丙10kV线路C,根据基准年最大负荷测算,可转供负荷裕度分别为4.5MW和3.2MW。10kV线路A及其联络线路运行数据情况统计见表3,10kV线路A分段情况统计见表4。10kV线路A分段简化及设定故障点示意图见图4。基准年10kV线路A最大负荷为6.2MW,为第二级负荷组;线路无双电源用户。1)当10kV线路A出线开关发生故障后,损失全部负荷(最大为6.2MW),通过人工操作(1)将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上,负荷(6.2MW-4MW=2.2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2)将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C上,负荷(6.2MW-1.8MW=4.4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3)将负荷分段2、分段3分别调整至10kV线路C、B上,负荷(6.2MW-4MW=4.4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2)当分段1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2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C,分段3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线路损失负荷为:2.2MW>2MW,不满足标准要求。3)当分段2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1负荷维持原有供电,分段3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线路损失负荷为:1.8MW<2MW,满足标准要求。4)当分段3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1和分段2负荷维持原有供电,线路损失负荷为:2.2MW>2MW,不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在线路单联络工况下,损失负荷超限,不满足安全标准,联络线路属于非完全有效联络。在线路两联络同时使用工况下,损失负荷等于分段负荷,当分段负荷超过2MW时,不满足标准要求,此时需要对线路分段位置及负载分配进行合理调整。

4供电安全标准在网格化规划方案制定中的深度应用

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多为随负荷发展为导向,自然形成无规则和不断延伸的供电网络。普遍存在着网架复杂、结构不清晰、联络无序、供电范围交叉和负荷不均衡等问题。这也导致了线路利用率不高,潜在供电能力得不到释放,特别是后期会极大地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实施。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的探索,以及经验的总结,国网公司提出了配电网网格化的理念,旨在构建“网络清晰、联络有序、负荷均衡和可靠性高”的目标网架,统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和无功规划,引领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供电[3]。网格化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配电网规划的不足,然而在具体实施之中也遇到了瓶颈,可操作性遇到了挑战。传统的规划方法采用“自上而下”规划思路,纠结于网格边界的划分和接线模式的选择,当深入到供电单元层级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负荷如何分配、分配多少最为合理的问题,而引入供电安全标准的目的正是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如前文所述,供电安全标准与网格化规划思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供电安全标准关键之处在于组负荷的定义,以及边界范围的划分。利用组负荷的供电安全等级,突破常规思路,以用户需求侧为出发点,采用“自下而上”规划理念,层次性拓展电网层级规划工作。由于配网偏重于10kV和20kV电压等级,本文重点对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按照功性能划分大致可概括为范围定义、接线模式选择和方案制定三大环节。范围定义前提必要条件是进行地块和用户的用电负荷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施流程依次开展第一级组负荷范围划分、第二级组负荷范围划分、供电单元划分(第三级组负荷)和供电网格划分工作。各级组负荷范围划分如图5所示。1)第一级组负荷控制范围≤2MW,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结合用电性质及地理位置,对小区地块和用户进行分类归集。对应层级一般包括配变和线路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用户和点负荷,需要进行独立区分,供电方案根据相关标准采用专线、或者其他方式供电。2)第二级组负荷划分,由若干一级组负荷组成,控制范围为2~12MW,对应层级一般定义为中压线路。3)供电单元属第三级组负荷,以二级组负荷为基础,结合道路边界、市政分区,充分考虑变电站布点位置,进行范围划分。供电单元划分应遵循电网发展需求相对一致的原则,一般由若干个相邻的、开发程度相近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地块(或用户区块)组成。4)供电网格由供电单元组成,一般结合道路、河流和山丘等明显的地理形态进行划分,不应跨越供电区域(A+~E),不宜跨越220kV供电分区。为便于建设、运维和供电服务管理权限落实,可按照供电营业部(供电所)管辖地域范围作为一个供电网格。中压线路根据线路类型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其中电缆线路常用接线模式包括单辐射、单环网、双射、双环网、N供一备和花瓣式等。架空线路常用接线模式包括单辐射、单联络、多分段适度联络和“井字形”联络组团等[2]。在国网公司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根据不同供电分区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对各分区目标网架结构进行了推荐。虽然中压线路的接线模式种类繁多,但不同接线模式的单回线路供电裕度要求以及各分段容量分配标准是可以确定的,根据前期的组负荷划分工作,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线路段、单回线路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块化组合归集,依据推荐的线路接线模式,构筑目标网架结构。某供电单元规划方案示意见图6。

5结语

供电安全标准制定的核心思路是寻找可靠性与投资的最佳平衡点,是基于理性目标的综合考虑[4]。将此标准应用到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可以建立起连贯统一和较为全面的监控体系,特别是对规划方案的比选和成效具体分析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配电网规划的方法是一个动态论证,不断优化的过程,基于供电安全标准的制定理念与网格化规划思路的统一,供电安全标准在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的应用,更有利于现状电网评估的准确性和规划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为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创造了优良条件。此外新能源的应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多元化负荷的接入也是应当考虑的重点,对其融入组负荷分级的影响需进行综合论证。

参考文献:

[1]DL/T256—2012,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S].

[2]Q/GDW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S].

[3]Q/GDW12-017-2016,安徽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细则[S].

配电网范文篇8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建设;解决方案

1概论

电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自19世纪,法拉第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开始,电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第一台工业发电机在19世纪末问世,电的使用对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电灯、电视等生活电器的发明和投入使用,使电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交通、通信、娱乐、工作都离不开电的使用。电作为一种能源,是当代人民生活的基础[1]。可以说离开了电,当代人甚至没有办法正常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电的需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变得十分重要。

2配电网规划建设的问题

在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阻碍了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问题:①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协调;②设施不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③相关的技术水平低。2.1规划与建设不协调。配电网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人们生活用电的保障。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必须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但在其实际建设时,还需要与城市的现代建设相配合。由于城市基建涉及的方面广,负责的部门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部门之间不能提前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规划和已经完成的相关建设,那么难免会导致两者的规划之间存在冲突[2]。如果在建设配电网时没有事先与其他基建单位相互沟通透彻。①会在建设过程中与其他基建工程互相干涉,导致建设工程缓慢甚至中途停工。②后期升级改造困难。这样不仅会导致工程问题,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两个部门之间矛盾。除此之外,还会导致城市基建拖延,使得人民的需求无法满足。所以在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只有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配电网的规划才能与城市的基础建设相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有效的信息,才能使配电网的建设更加准确、高效。2.2设施不能保证供电。配电网不能正常供电通常有两个原因:①配电网的设备设置不合理、材料不合格;②操作人员专业程度低。当配电网的材料不合格或设备的选用不合理时,有可能会导致配电网不能正常供电的情况。配电网是保障人们电力需求的基础,而设备和材料是保证配电网正常运作的基础。当配电网的设备和材料不合格时,会导致很多问题[3]。导致整个配电网的质量严重不合格,导致其质量管控困难。当操作人员专业程度不足时,对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和理解不深,而导致不能正确使用相关的设备和选用相应的材料。由于乡镇与城市之间使用的设备不同,乡镇的所使用的设备可能比较落后,导致供电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容错率低;乡镇单位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比较低,导致其在建设和后期操作时的失误率较高。2.3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的发展起步晚,所以我国的相关技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4]。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不同地区的配电网发展不平衡、资金不够等。针对这个问题,我国需及早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同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其先进的技术,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2.4不合理的用电。人们的用电与用电规划不符也会对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造成巨大的影响。此处的人们的用电并非指正常的用电,而是一些违规用电的情况,例如盗用电力资源、违章接线、在非工业区进行违规的工业生产等。此种行为不仅严重安全风险,还会影响对整个配电网络,导致配电网络故障,无法正常运作,对配电网络的建设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正确安全用电意识的宣传也应该被纳入配电网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之中。

3解决方案

配电网的建设与规划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人们基本生活的保障。为了解决文中提出的配电网建设与规划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3.1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在进行城市电网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参考多方面的资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时因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配电网设计。例如,该地区的电量供给状况、住宅区的长久规划以及预计人口数量及用电量,甚至要细致地了解该地区不同地段、不同时间的用电量。首先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根据其用电量的多少来进行供电设施的规划,保证每个区域的供电要求得到满足。例如,工厂区的用电要求一般比较高,对用电安全的要求也比价高,所以要针对其用电情况进行特殊的配电规划及安全设备规划,例如使用承载行强的变压器、电缆等,以防止配电网络的损坏[5]。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区域不同时段的用电状况,细分出用电的高峰期与低峰期,分时分段分区供电以确保每个时段的用电需求都能的到满足。不同时段的划分主要是季节的划分和时间点的划分,例如,冬夏使用地暖、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会导致用电量变大;白天上班区的用电量高,晚上住宅区的用电量高。合理的配电网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用电情况来进行规划,以保障每个区域每个时段的供电要求都能得到保障。3.2提高主网与配电网络的协调性。为保证配电网设计规划的合理性,主网与配电网之间的协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在配电网设计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主网的设计参数,以主网结构为参照,结合城市的供电规划来进行设计。当主网与配电网络之间不协调是,会导致主网与配电网之间的能源传输出现问题。配电网不能正常工作。只有保证主网与配电网之间协调性,才能优化配电网络的结构,提高配电网络的性能。3.3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由于我国的配电网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的配电网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提高我国的配电网技术,必须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的用电情况,加以改进利用。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必须提高。相关部门应该增加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降低其操作的失误率,才能减少因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供电失常。3.4宣传正确安全的用电意识。配电网的建设规划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的不同用电用途来进行设计的。人们用电也应符合相关单位的配电网设计规划。例如使用超过限制的大功率电器、偷电等行为,不仅会给违规者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供电网络的正常运作,导致供电失常和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合理用电,减少资源浪费也很重要[6]。相关单位应加强正确安全的用电意识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培养正确的用电意识。

4结束语

电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几乎与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资源相当。配电网就如同一条条河流、一条条水管一样,将电传输到千家万户。配电网的建设对保证人们的用电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配电网的材料、设备不合理、技术层次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不合理的用电等问题,导致配电网络或在前期建设时困难重重,或在后期升级改造时举步维艰,又或者无法保证供电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供电网络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固然是保障供电网络健康发展的根本,但是正确合理地使用也至关重要。为保障配电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合理成功,相关单位不仅要加强沟通、因时因地制宜,也要加强正确安全用电意识的宣传,上下合作。

参考文献

[1]邹鸣.浅析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24):79-80.

[2]袁新阳.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7(12):35-36.

[3]吴春阳.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6):151.

[4]陈冰青.浅析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球市场,2017(8):238-239.

[5]方芩璐.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7(7):182-183.

配电网范文篇9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布点;模式选择;运维管理

1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网架结构及自动化选点不合理。在城区配电网网架建设中,盲目增加联络点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使得网架结构过于复杂;而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由于地形、投资金额等因素,配电网典型接线率较低,难以建立有效联络点;在自动化分段点的选取时,缺乏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线路转供能力的评估,分段不合理,以上原因都导致发生故障时,难于进行转电操作,无法有效转移线路负荷并大幅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落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快速迭代,早期设备与后续设备建设不匹配,新旧设备无法有效联动。主站系统无法充分利用自动化设备上送的信息,亟待开发高级应用功能。此外,设备模块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出现拒动、误动现象,导致故障排查费时费力。配电网运行环境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在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频发易受盐雾侵蚀,在内陆地区温差大易受冰冻灾害,在山林地区树林茂密易发生山火,在农村地区空旷易受雷击,电网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严峻考验。不稳定的通信环境也极大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大部分自动化设备使用无线公网通信,偏远地区通信信号不稳定,数据传送延迟现象严重,后台监控无法获得及时有效数据,容易错误评估设备状态。

2设备布点

配电网的网架规划是自动化设备合理布点的基础,从规划的源头提高规划质量,资源统筹力度,网架规划应根据规划区域的负荷发展水平,电网基本情况、供电可靠性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的配电网发展建设目标、规模等,依据线路网架结构中的环网点确定馈线组,系统性的对线路、主站、通信进行规划,最终确定自动化设备布点思路,如图1所示。从现状数据、发展预测、预期目标3个方面确定配电网的远期发展目标。根据主站功能目标、网架结构目标、通信方式目标,划分配电网的馈线组,并确定网架结构远期接线方式和每组馈线的优化目标。为了避免过度超前电网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根据馈线组远期发展目标制定近期过渡接线方式。近期改造方案涉及主站设计方案、网架优化方案、通信设计方案,注重统一规划,明确在规划过程的3种方案的协同性。网架优化方案要根据现有的电源、网架、开关设备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分层分区。在综合考虑主站建设、通信建设的基础上,确定馈线组的转供电,明确线路的环网点,充分开展前期现场调研,合理安排联络点,最大程度实现线路转供,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最终制定自动化设备布点方案。在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选点时要分别针对电缆、架空线路及电缆与架空线混合线路,确定不同类型配电线路的关键性节点和非关键性节点,在关键性节点设置分段开关。主干线长度一般为2000~3000m处,中压用户10~20户处,低压用户1500~2500户处进行自动化设备布点。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通常主干线选择2~5个关键节点配置自动化设备。分段点设置时,不可机械的对照线路长度、中低压用户数量等数值要求,对线路上的重要用户、密集用户、小电源,如小水电、风电等分布式电源,结合便于检修等实际要求,灵活设置关键节点进行自动化布点,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结合线路故障频率,合理设置分界开关以减少用户故障出门频次。

3模式选择

配电网自动化基本模式分为监测型和控制型两类。监测型有就地型故障指示、带信息上送的故障指示。就地型故障指示是指一种可以直接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的指示装置,通过检测线路电流、电压,进行线路的故障判别和故障状态指示。带信息上送的故障指示是指在就地型故障指示的基础上,增加通信功能,将状态信号送到主站或后台监控系统。控制型有集中型和就地控制型。集中型通过终端与主站的双向通信,根据实时采集的配电网和配电设备运行信息及故障信号,由主站自动计算或辅以人工方式远程控制开关设备投切,实现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和故障的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按实现方式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就地控制型通过终端相互通信,配合继电保护或逻辑功能,实现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同时上报主站处理过程及结果。按实现方式又可细分为就地重合式,级差保护式和智能分布式3种。根据地区的网架线路建设情况及主站建设情况,选择配电网自动化模式,确定自动化设备的逻辑和保护功能,不一味的追求自动化分段的设置。对于新建线路,为避免重复改造建设,按照远期建设目标进行设备的安装和功能的配置。对于没有自动化设备的线路改造线路时,根据实际线路条件配置自动化设备,可采取近期的过渡方案,例如在线路优化完成前,减少自动化布点或采用简便的自动化模式的方式。对于已有老式自动化设备的线路改造时,综合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达到更换年限的可整体更换,未达到更换年限的设备要充分的改造利用,例如,具有电操机构的可在原设备的基础上升级改造,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的设备可通过参数的合理设置,与新设备配合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为提高故障检测及定位效率,可选择一个或多个断路器、负荷开关或环网柜,可配合使用故障指示器和自动化开关,也可试点应用智能化或模块化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缩小故障处理时间。线路自动化模式的确认后,在设备验收各个环节中确认选择模式的可行性,验收流程如图2所示。部分现场单位忽视对样机的功能性测试,造成供货后调试时间过长,工程进度缓慢,现场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在确定供货厂家后,应重点针对自动化功能、逻辑功能开展开展样机测试,合格后开展出厂验收工作,期间发现任何不符合标准的事项,需严格执行返厂处理程序。出厂验收合格后,开展关于设备、材料及资料的到货验收,将该批次的设备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到货抽检。合格后生产单位开展仓库调试,包括开关本体、终端功能、PT功能设备测试,以及成套设备的联调,保证安装到现场的设备可用。针对改造的馈线组的全部自动化设备开展自动化功能的联调,以确保整条馈线组设备可准确切除线路故障,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不会扩大停电范围。组织施工队到现场安装调试,验收送电成功后工程方结束。

4运维管理

按照配电网线路的重要度和健康度两个指标来差异化制定运维管控策略。开展常态化一、二次设备的综合巡视,对线路的关键信息开展专业巡视,对恶劣天气、保供电、外力破坏等特殊情况开展特别巡视。发挥主站的监控作用,主站设备进行巡视及日常维护保障主站的正常运转,确保数据正常交互,通过主站实时监测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通道运行异常现象,缩短故障的排查时间。在各类巡视中,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态并消缺,以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设备异常状态主要分为异常信号和设备拒动误动两种,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在设备故障处理时,要及时开展一故障一分析,尤其对设备拒动误动。首先查看参数配置,由于参数配置涉及人为因素较多,应首先予以排除,随后依次检查二次回路、设备模块、一次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针对异常信号,要分为有无信号上送主站2种,无信号上送主站时,要依次排查主站端规约、参数等设置、通信信道、终端设备是否存在问题;有信号上送主站时,但是发生信号抖动、信号丢失、误报等,一般是从终端设备开始检查,按照设备模块、二次回路、参数配置的顺序进行检查,可快速查找到问题。速排查处理设备异常状态,做好各类故障、缺陷登记及整理工作,需要重点针对批次性、家族性、多发性设备故障、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及对应措施的制定工作,完善日常运维方案,增加设备相应的定检内容,降低设备故障频次,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5结束语

配电网自动化可以缩短配电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设备布点、模式选择到运维管理三方面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自动化应用效果,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对配电网建设运维的有力保障,对日后及时发现配电网自动化在配电网建设运维中的问题并剖析解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李圳.浅谈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J].科技风.2018,(4):147.

配电网范文篇10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来自电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1.1配电网内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配电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电力设备故障、架空线路故障、电网非故障停电等。

(1)配电网结构

配电网结构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包括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和中性点接地两个方面[2]。目前我国大多数县域的10kV配电网主接线方式多为放射形,当某一回路检修或故障时容易造成全线停电,停电时间长,停电范围大,严重影响着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而10kV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则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这三种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不同的接地方式,影响也不一样。特别是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中性点电位升高为负的故障相电压,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则升高为线电压,且接地电流升高为正常运行相对地电流的3倍,容易引起电弧和相间短路故障,从而烧毁电气设备,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事故。

(2)电网自动化程度

电网自动化程度是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一个重要因素。电网自动化程度越高,判断故障的地点和隔离,以及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就短。反之,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就会延长。目前,县域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特别是对故障状态下的倒负荷操作影响很大。

(3)电力设备故障

在县域10kV配电网运行中,电力设备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导致对电力用户供电的中断,这些故障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故障、真空断路器故障、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故障、开闭所和配电室中的电缆故障等[3]。配电变压器出现故障,维修时间较长,停电时间也较长。断路器最常见的故障是开断关合故障,如不能可靠动作,则线下用户得不到正常的供电。电压互感器则主要包括铁磁谐振、受潮短路、绝缘老化、局部放电或击穿等故障引起跳闸停电。电流互感器主要有二次开路、受潮击穿、绝缘老化造成电晕放电或者局部放电等故障,从而引起二次侧产生高电压,损害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4)架空线路故障

县域10kV配电网线路主要以架空线路为主,其故障主要包括线路缺相运行、导线短路、断线、倒杆、柱上油开关拒合或拒分、瓷瓶闪络放电故障等。其中断线和倒杆故障是比较严重的线路故障,往往引起全线断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较大。

(5)电网非故障停电

电网非故障停电是由电力管理部门安排的计划停电。其原因是要对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进行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电网非故障停电是不可避免的,但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来减少停电时间,减少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1.2配电网外部因素

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电网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自然灾害

雷电、台风、暴雨、暴雪、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影响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自然灾害往往引起输电线路断线、倒杆、短路等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电网运行维护人员人为过失和人为破坏。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人为过失是指由于电网运行和检修设备人员的人为过失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很多10kV配电网的停电事故都是由于运维人员素质低而处理不当而导致的。人为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偷盗电力设施、高抛导电物体、车辆碰杆、违章砍伐树木等而造成的停电事故,对于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2.提高县域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

2.1科学规划和改造县域配电网结构

由于县域10kV配电网承担着县域工业和农业以及城乡照明的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下,科学规划配电网的结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县域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县域负荷分布的实际情况,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科学安排10kV电源点建设和10kV供电线路的走向,合理编制配电网规划。在规划配电网结构时,要有超前和长远的规划,采用双回线或多回线、环网、多分段连接等可靠性较高的接线方式,改善并优化配电网架结构,实现相邻线路的负荷互供功能,使其满足电网的“N-1”准则。同时要加大对卡脖子线路的改造,大力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无油化、少维护和免维护的电气设备在10kV配电网中的应用;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敷设;裸导线与设备连接处增加绝缘护套;加大防雷设施的投入力度,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2.2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提高县域10kV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是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县域电力管理部门要选用适合当地电网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对配电网实时状态以及运行数据实施实时监测,以掌握10kV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况,一旦配电网出现异常状况,就可立即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予以解决,可大大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3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选择合适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县域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有中性点经高电阻、低电阻以及消弧线圈接地三种选择。电力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于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安装消弧线圈微电脑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来补偿接地电容电流;对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宜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2.4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电力管理部门应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实行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坚持先测算后编制的原则,合理编制月度检修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指标在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预测、分解控制及理论研究等工作。

(2)加强10kV配电网设备的日常巡视和防护。一是要加大10kV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力度,特别是夜间巡视;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对年久失修老化设备要定期更换。二是要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入配电网,提高线路设备运行水平。

(3)加强对沿线住地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宣传,防止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事故。要依法加强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提高群众及有关单位保杆和护线的意识,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

(4)积极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配电网带电作业带主要包括带电测试、带电维修以及带电检查等工作,如带电断接10kV引流线、带电更换10kV跌落保险、带电更换绝缘子、带电处理导线上的杂物等。10kV配电网常见的作业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臂直接作业,另一种则是利用绝缘工具间接作业。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减少停电时间,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