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2:46:32

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范文篇1

论文摘要: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

一、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人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后,将对水体造成污染。

近年来,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管排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它要保证初期雨水能进入截流管,而中期以后的雨水能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进人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

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在使用,不过因为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

在一个城市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复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由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较大,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二、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为了进一步改善受纳水体的水质,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为完全分流制系统,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允许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污水处理率上,这才是保护水体的根本方法。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时也有必要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同时还要从管理水平、动态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在已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设施(滞留池、沉淀渗滤池、塘和湿地等)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性补充措施。它能拦截暴雨初期“第一次冲刷”起的污染物送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

三、排水系统体制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排水管网的建设

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常常是污水处理厂按计划建成投产,而污水管网却只建了部分污水干管。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因此,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

(二)截流倍数

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雨水道),其排水干管或干渠,都应采用截留式排水系统,在其末端加设溢流井,其顶端设置溢流堰,排水干管采用适宜的截留倍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受纳水体的洁净与否,过小会导致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过大则会造成浪费。故合理选取截流倍数是关键,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镇的文明程度(或级别)、人口密度、降雨量、投资等各种因素。

(三)雨水径流污染物含量及控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对污水收集系统容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不仅由于不断扩大的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污水,而且由于不透水排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暴雨径流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了在大的居民区内,更多的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周边,水文环境和城市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无论合流制或分流制排水系统,都应对截留雨水径流进行处理。

(四)排水管网的管理

加强管理,对于建成后排水管网的成效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人雨水管道,就会造成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污染。因此,城市排水系统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排水管网的管理,从源头上做好雨、污分流。

排水体制范文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问题;对策

市政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在建设过程中最为显著直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工程量巨大、施工步骤复杂。同时,在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的不同工种之间关系密切。排水管网是市政工程中最基础、最关键且十分重要的一个建设环节,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水平。我国当前大部分市政排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解决的对策,成为了一个关键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1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方面常见的问题

虽然我国市政工程已经有着巨大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对市政排水管网进行布局与设计中,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工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排水管网功能作用的发挥和整体的市政工程质量。1.1重视程度不足,设计规划不合理。当前我国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中首要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在意识与思想上对排水管网的合理布局设计进行关注,导致市政排水管网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合理性欠佳。在实际的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中,应当将排水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与建立,只有重视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将其作为独立系统进行建立,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市政工程中,并未关注排水管网的布局设计,而是将其归纳为道路系统设计工作中,没有认识到排水管网的实质与作用,从而导致市政排水管网在整体宏观上的设计规划不合理、不科学。1.2行业相关标准不健全。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会大量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加剧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随着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温、降水等,也为城市排水系统,尤其是排水管网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市政排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无法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更无法满足各类型的排水需求,而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政排水管网行业相关标准的不健全,对于排水管网的直径要求大小不一,导致排水管网的规格型号不同,大大降低了排水管网的排水效率。1.3布局设计缺陷,排水负担过大。在市政工程系统中,城市排水系统排放的主要对象目标为城市的大气自然降水、城市居民的生活废水以及城市行业产业生产建设的工业废水。但是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的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中,并未将城市中不同的废水进行分层排放,而是将城市不同类型废水与大气雨水统一使用同一套排水管网混合排水,这样的一种排水管网布局设计,一方面显而易见地增加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回收与重复利用。由于布局设计缺陷,共用排水管网等问题,在排水压力负担过大的情况下,还容易导致城市出现内涝情况,严重阻碍着城市的正常生活工作。1.4排水布局设计思维固化,排水方式单一。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布局设计思维固化同样是当前市政排水管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主要的体现是诸多排水管网只是单一的进行废水、积水的排放,并未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1]。布局设计思维的固化,虽然并不影响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排水功能的发挥,但是并未充分利用排水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政工程施工的数量和规模。在市政工程中,市政排水管管网的价值,导致排水管网真正的价值和作用被局限。1.5排水体制与排水设施落后。许多城市在进行市政工程规划建设时,更多的关注地面工程项目,对于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进而导致排水体制,如分流制和合流制的选择出现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当前许多城市的市政排水管网设备都较为落后,导致排水的效果与水平下降。具体而言,设备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的投入不足,导致设施不能采用最为合适的管道材料;第二是对于排水管网的维护不足,导致排水管网在后续的使用中出现问题和故障。总体而言,在我国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工程理念与标准。(1)市政排水管网布局设计理念观念。布局设计理念观念落后,对于市政排水管网系统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导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不足,影响排水管网作用发挥;(2)市政排水管网布局设计行业标准。行业相关标准不健全,无法对排水管网布局设计进行统一,降低排水效率效果。第二个方面是:市政排水管布局设计规划与思维。(1)市政排水管网布局设计缺陷。未对城市排水主要目标对象进行分层,导致排水管网排水负担压力大,且不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2)市政排水管网排水设计思维固化。排水方式单一,降低了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3)市政排水管网规划应急措施缺乏。缺乏排水应急措施,为排水管网实际使用与后期维护带来问题,容易导致城市排水问题。第三个方面是:市政排水管网布局设计体制与设施。(1)市政排水管网排水体制选择不当。分流制与合流制的排水体制选择不当,加大财政压力且增加施工难度;(2)市政排水管网设施落后。在排水管网建设时未选择合适设施,且后续对管网及相关设施维护力度不足。

2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内部区域功能变化较快,因此在市政排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中,需要更多的考虑城市区域发展与整体排水需要的结合。同时,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在进行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中,需要应用“精准截排”技术理念,从而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1依照排水管网排水特点与污染特征进行布局设计。在进行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时,需要整理现有的管网资料,明确建成区域的排水体制,并对日常排水数据进行监测,从而获取排水管网不同时期排水特点与污染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为“精准截排”排水管网布局设计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2]。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城市排水能力进行预估预算,考虑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变化,做到规划布局设计的前瞻性,从而适当地调整与改变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2.2采用新型精细分流装置,实现精细化分流。针对市政排水管网排水设计中无分层的设计问题,在对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进行优化时,需要对城市排水混合排流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性采用新型精细分流装置,将城市内部的自然降雨与居民生活废水、生产建设工业污水进行区分分流、有效截流[3]。这样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能够缓解排水管网的排水负担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城市污水、雨水混合处理,进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3应用分流关键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城市排水管网的基础上,对其布局设计进行优化,还需要树立应用分流关键技术的理念原则,充分考虑精细分流装置与排水管网的链接问题、布设与安装方位位置等技术,要对分流应用的排水管道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设计优化。结合城市的自然地质条件、区域气候、原有排水管网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针对性采用精细化分流技术,从而拓展市政排水管网排水方式单一的问题,在缓解用水紧张问题的同时,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2.4优化调控分级导排,统一行业标准。在应用精细化分流技术与相应装置后,需要对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水进行优化调控,实现对不同污水、废水的分级导排,从而减少、污水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确保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4]。同时,还需要对市政排水管网的材料规格等进行统一,从而减少施工难度,提高市政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与排水工作的效率效果。2.5科学选择排水体制,维护排水管网设施。市政排水管网排水体制是关键的部分内容,针对当前排水体制选择的问题,需要根据城市实际的排水类型进行科学合理选择,主要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第一是管理与成本方面,要做到排水管网管理的便捷性与成本最优化。第二是排水能力与区域发展方面,既要选择排水能力合格且富裕的排水体制,又需要兼顾到区域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政排水管网的设施进行更新,并做好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市政排水管网作用的发挥。

3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市政工程的基本部分与城市的重要组成,市政排水管网有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依照排水管网排水特点与污染特征进行布局设计、采用新型精细分流装置,实现精细化分流、应用分流关键技术、优化调控分级导排,统一行业标准、科学选择排水体制,维护排水管网设施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提高市政排水管网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莹莹.分析市政排水管网科学性优化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16(14):35+37.

[2]伍洋.论市政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5(13):46-47.

[3]曹磊.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建筑技术开发,2017(09):80-81.

排水体制范文篇3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将城市所受到的污水之害降至最低程度,是保证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能量正常流动的必要手段。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能充分说明,城市水污染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排水管道系统的合理设计。然而我国目前无论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或排水管网的设计都相对滞后,很难与当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这种情况下要求合理规划设计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充分发挥排水管道的重要作用。

2规划设计排水管道系统准备工作

从系统工程方面考虑,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工程规划要求以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与区域实际发展情况全面规划排水水体、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水管道系统。而从工程经济角度,规划设计排水管道系统的目标在于坚持节省资源能源的战略,使具体规划内容可涵盖各方面因素如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程技术等,确保该规划方案能够成为具体设计施工中的指导参考。

2.1构建排水系统体制

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管道系统体制的构建通常体现在两方面,即:第一,排水系统合流制。具体指为利用统一管道系统将城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雨水等同时进行排除。第二,排水分流制。主要将管道进行雨水、污水管道的划分,使城市的工业生产或生活污水废水利用同一管道系统,而雨水则利用另一管道系统。以目前常用的合流制系统为典型代表,其又可细化为直排式、截流式以及全处理式三种类型。其中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国内外许多旧城区的应用较为广泛,不对混合污水做任何处理便向水体中排入,所以这种方式对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情况极为严重。而截流式合流制主要针对直排式合流制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通过溢流井的设置、下游处污水处理厂的构建以及截流干道的修建等完成对污水的处理。但需注意这种排水系统体制仅适用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若存在雨天或其他较差气候条件情况下只能完成部分处理工作。另外,全处理式合流制一般适用于余量较少地区,能够将城市污水废水以及降水都可通过处理厂进行处理,将对水质的影响降至最低,但这种方式涉及的投资较多。因此在选择排水系统体制时需充分考虑到区域的总体规划与财政情况并最大程度上保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2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

排水管道系统的合理规划设计、工程的整体投资情况以及排水管道系统应用的效果等都要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做好基础资料准备工作。基础资料中具体应包括:集城市环保规划、防洪规划、道路规划以及给水规划等于一体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关于城市水质污染情况、水体流量以及pH或SS等的排放水体资料;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当前排水系统的相关设施;工业污水排放量与水质的具体情况。

2.3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规划设计排水管道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首先,排水系统体制的合理选择。选择过程中针对小城镇可利用合流制方式,完成废水局部处理并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可向管道系统中排入。对于新区或新建城市可利用分流制,将收集的雨水直接向附近水体排放,为污水处理厂与管道系统减轻负荷。其次,污水管道设计。污水管道设计过程中从区域性与系统性角度,要求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再次,雨水管道的设计。若城市处于多山区、丘陵区域,城市的排水体系需保持与山洪防止相结合,对雨水的处理可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最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污水或雨水应做好定期规划,通过深度净化或二次处理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情况。

2.4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

排水管道设施规模的确定要求参考设计中的相关参数,而参数的选择既应满足经济合理与节约资源能源的原则,还需与具体操作中的技术相适应。通常规划设计的参数主要包括规划人口与年限、污水排放量、污染负荷、排水定额、溢流时间以及径流系数等。

3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分析

3.1合理布置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在布置工程需保证管道在走向上应与城市的地形趋势相适应,做好顺坡排水工作。同时,为满足城市中各区域的规划要求,在管径大小与官网密度方面应保持合理,对排水路线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需避免集中排放污水与雨水的情况,可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并在水体附近布置污水截流干管。

3.2排水出路与排水线路的选择

在排水出路选择方面,可将现行的排水干线作为排放雨水或污水的出路,也可将天然排水系统作为排水出炉。但需注意无论高程或流量方面都应保证能够进行污水的排放。而在排水线路选择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为根据排水规划的总体安排,避免排水线路设定在构筑物与其他难以通过的地带。

3.3汇水面积的合理控制

汇水面积的在进行划分过程中,应从四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根据城市地形条件、小区规划等完成汇水面积的具体划分。第二,在污水与雨水汇水面积划分时,需使其面积保持适中。第三,汇水面积在形状上需结合地形变化特征,最大程度上保持规则。第四,汇水面积的设定应注重与其他系统统筹规划。

3.4排水管道系统高程的控制

排水系统在搞成控制方面首先需考虑到管道出口高程的控制,具体需根据水体的常水位、洪水位等情况。其次应做好管道起点处的高程控制,一般管道的起点主要指排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室或低洼地带等。最后对管道节点高程的控制,其主要包括地下管线交叉处的节点或接入的支管等。

4结论

排水体制范文篇4

到2010年,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实现区(市)县县城、乡镇、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区(市)县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生活污水基本达到集中处理。

二、规划体系

按照统筹城乡的总体要求,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排水规划体系。不同层次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并与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城镇和农村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业规划有机衔接,确保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布局合理。具体包括:市域排水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排水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郊区(市)县县域排水体系规划,郊区(市)县城区排水规划;乡镇排水规划(包含农村)。三、指标体系

(一)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县城新建、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类排放标准。

(二)新建、改建的处理规模1000吨/日以上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处理规模在1000吨/日以下的排放指标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

(三)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和灾后重建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一级B类排放标准。

四、建设任务

(一)中心城区:完成龙潭、天回、江安河、武侯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开展雨污分流和排污口治理;继续实施小流域治理,巩固治理成果。市建委根据中心城区供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规划,结合市水务局根据污水收集输送需要提出的排水管网建设年度安排意见,商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兴蓉公司等相关单位研究制定排水管网建设年度计划,确定建设时序和完成时限,下达给市兴蓉公司组织实施。

(二)郊区(市)县县城:围绕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快截污和管网建设。新建区域必须按规划建设完善的雨、污水收集系统,不能出现断头管道;老城区改造应按照排水规划配套排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体制的区域应同步进行排水单元户雨污分流;充分利用现有排水系统,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截污整治,做到污水不下河;开展小流域治理,实现流域水环境改善。

(三)乡镇:完成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1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建污水处理厂(站)的乡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大幅提高污水收集能力。

(四)农村和灾后重建安置点:开展50户以上农村新型社区、灾后重建安置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五、管理体系

(一)各区(市)县要进一步理顺排水管理体制,杜绝多头管理现象,实行排水事务统一管理。各级水务部门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营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推行城镇排水许可制度,保障排水管网畅通。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和工业企业排入市政管网污水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市、区(市)县排水和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竣工验收及移交制度。

(二)污水处理厂(站)必须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实行政府监管、企业运营。鼓励污水处理厂(站)实行市场化和规模化运营,各地可将各类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站)打捆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运营业主,也可组建专业的运营公司,负责污水处理厂(站)运营。

(三)进一步加强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保证管网畅通,逐步推进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站)的一体化、市场化管理。

六、保障体系

(一)加大政府建设资金投入,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BOT、BT等特许经营方式参与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中心城区已建污水处理厂(不含*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小流域治理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费用,经市水务局、市环保局考核后,由市财政拨付。

(三)各区(市)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当地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应为当地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行提供资金保障。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将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纳入区(市)县政府财政预算,根据水务和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站)运营考核结果,及时、足额支付运行费用。郊区(市)县县城污水处理费按有关部门审批的标准征收,不得低于0.6元/立方米。乡镇和农村应征收污水处理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征收办法和标准,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七、技术体系

在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建设中,鼓励采用技术成熟、工艺先进、运行稳定、维护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我市污水处理水平。

(一)污水处理工艺。

1.中心城区和县城:应结合污水的再生利用,统筹研究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

2.乡镇和农村:加强乡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便、投资节约、运行达标兼顾的污水处理工艺,避免“建得起、用不起”。进一步深化生态处理技术(如沉淀池、化粪池、沼气净化池等预处理设施后接快渗、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的应用和研究。开展乡镇和农村污水再生利用(如作为环境景观用水、灌溉用水、市政用水等)的研究和探索。

(二)排水管网和污水收集。

1.中心城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应通过对排水系统作进一步分析,研究排水系统优化方案,解决排水管网系统干管带压运行、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差距较大的问题。

排水体制范文篇5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解决方法

注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有利于提高相应的设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完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因此,需要在落实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过程中,深入分析相关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以使用,促使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更加高效,满足后续作业计划顺利实施要求。

1加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使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则需要对加强这方面规划设计的必要性有着一定的了解。具体表现为:(1)加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高效利用;(2)加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有利于增强给排水设施应用中的优化配置效果,增加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经济与社会效益;(3)加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为给排水系统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持,丰富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内容。

2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

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其设计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则需要考虑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好相应的分析工作予以应对。2.1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据不足。在实施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设计内容是否具有良好的科学依据,体现着这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实践中因某些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据不足,致使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缺乏适用性,影响着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具体表现为:(1)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缺乏对各种用水器具、用水工艺和用水行为的实际监测,且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不够充分,缺乏对多种用水信息的综合性、结构性分析手段和方法,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2)部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由于专业的规划设计方法不够丰富,且规划设计中对市政给排水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充分,导致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科学依据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其设计问题发生率,影响着给排水工程在实践中的规划设计效果。2.2缺乏有效的排水体制。城市发展中传统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利用。同时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逐步改善,随机性暴雨径流和突发排放事件会给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冲击,对流域污染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暴雨污染负荷问题,在应对城市径流污染问题中也缺乏适用性,降低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水平,给后续作业计划的实施带来了阻碍。2.3其他的规划设计问题。(1)给排水规划设计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协调。在新区建设中,往往市政给排水规划与道路路网规划同步进行。当片区用地性质、道路路网规划发生调整时,对管网走向,特别是以重力流为主要排放方式的污雨水管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市政给排水工程实践中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的实际情况与要求考虑不够充分,使得最终得到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影响着其设计工作效率,可能影响后续作业计划的实施效果。(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在当前污水管道的埋藏设计中,原污水提升泵设施设计位置不合理,造成污水管道埋设太深,导致城市污水管网高程设置不够科学,降低了污水管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水平,会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某些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人员在污水管埋设中对行业技术规范与给排水系统高效运行考虑不充分,导致污水管埋深设置不够合理,加大了相应规划设计问题发生率。

3基于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加强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控制。在完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提升其设计水平过程中,需要根据给排水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且在行业技术规范指导下,为其设计工作高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表现为:(1)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强化这方面的控制意识,落实好相应的控制工作,并通过对性能可靠的用水器具、用水工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使用,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处理好其规划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从而得到理想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2)在有效的控制工作支持下,通过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的严格把控,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状况改善提供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设计问题发生率。3.2建立高效的排水体制并实施到位。基于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为了提高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排水效率,则需要建立高效的排水体制,且需要将这类体制实施到位。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暴雨径流问题、防洪要求、水体生态系统保护等要素的综合考虑,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城市排水体制形成过程中,促使这类体制作用下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满足给排水科学规划设计方面的要求;针对初期雨水的污染治理,在规划中应预留足够的应对措施便于后期具体实施的展开,例如,适当归并、减少雨水下河出口,在有规划绿带等区域规划雨水调蓄池等,对有可能对初期雨水截流的位置应考虑污水管道的容纳转输能力。(2)当高效的排水体制建立好后,需要将其实施到位,为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逐渐提高其设计工作效率。3.3实践中的其他解决方案。在应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考虑这些解决方案的配合使用:(1)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确定排水主线路,并以此对用地及路网规划的调整进行制约。在保证排水出路的科学、合理、畅通,并尽量减少污雨水的提升泵站设置,促使市政给排水系统提升;(2)通过对污水管网功能特性的考虑,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应结合竖向高程,尽可能采用重力流形式排放;必须要设置污水提升泵站的,应科学分析论证,结合用地形式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土地价值的影响,实现对污水管网的有效设置与使用,细化相应的规划设计内容;(3)结合市政给排水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结合片区路网高程、地块场平高程控制好污水管埋深,市污水管道尽量沿道路坡降进行布置,从而增强这方面的设计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的及时处理,确保其设计方案应用有效性,改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状况。同时,排水规划应保持一定的弹性,既要能适应上位规划的调整带来的干管线路、排水泵站位置的改变,也能满足建设过程的时序性带来的调整。因此,未来在落实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存在问题,且在相应问题解决方案支持下进行科学应对,促使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效果更加显著,避免影响其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长此以往,可使我国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水平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卢洁霞.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8):193-194.

排水体制范文篇6

关键词:海绵城市;老城区;雨污分流;水环境;鹰潭市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正在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污染防治,重点解决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2012年,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明确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依据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老城区下垫面和排水设施逐步进行改造,城市内涝问题、水体黑臭问题将得以逐步解决,同时能够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城市老城区基础设施较为老旧、功能弱化,排水系统管道淤堵破损及混接现象普遍存在,使得老城区局部内涝、水体污染、黑臭水体等问题较为严重,这就要求进行雨污管网更新、分流式改造。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加快进行雨污管网改造,构建从雨污水收集到雨污水排放的全流程净化系统,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1海绵城市背景下雨污分流改造的必要性

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国内外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基本概念就是城市下垫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地应对城市洪涝积水问题和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综合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2]。在城市雨污排水系统方面,目前很多中小城市老城区排水管网的排水为合流制、分流制并存,合流制面积占据较大比重,部分地区通过直排式合流管渠,直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分流制排水系统也存在很多雨污混接现象,一方面,大量的、经常性的高浓度污水直排河道,使得城镇面源污染控制难度大;另一方面,城区部分低洼地带内涝频发,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3]。因此,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合理收集雨水,科学处理污水,完善城市老城区的雨污排水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老城区雨污管网系统现状

2.1排水系统现状。中小城市老城区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老旧,很多老旧管网未及时更新,新建管网跟不上城市扩张速度,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排水系统标准偏低。由于老城区建设环境、设计方法、施工管理和用户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区雨水管网系统混乱,造成雨污混流现象严重。例如,鹰潭市中心城区合流制排水区域较大,雨水、污水管道混接乱接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老城片区人口密度大,管网建设时间久,市政道路上很多污水、雨水管道混接乱接,根据管网普查数据,老城片区市政道路上雨污混接乱接有200多处,当前的老城区雨污排水系统见图1。2.2排水体制现状。目前,老城片区分流制、合流制以及污水直排式排水体制共存,未能形成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体制,合流区排水管道不成系统,造成大量污水直排自然水体。鹰潭市中心区大部分采用旧合流制排水体制,通过直排式合流管渠,直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截污主干管的建设覆盖面较小,仅形成了污水管道的骨架,基本以截流河涌、排污口为主,对截污井上游水体污染并无改善,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2.3老城区雨污径流现状。老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较大,公园绿地面积较少,硬质路面造成城区径流量较大。老城区房屋建筑大都老旧,呈现房屋老化、配套设施缺乏、空间局限、雨污管道不完善,蓄水净水设施甚少,在降雨季节,雨污混流造成径流污染风险较大,同时城区部分低洼地带常常积水内涝,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3雨污分流改造系统的技术应用

3.1老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的系统规划设计。结合老城区排水管网的现状,必须系统地对排水系统进行雨污分流规划设计。目前,鹰潭市老城片区的用地空间受限,城市建设以开发新区和完善老城片区为主。此外,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不仅包括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雨污分流改造,还包括建筑小区内雨污分流改造,老城片区内建筑小区大多建设年限久远,小区内多为合流制排水管道,管道质量较差,分流制改造条件较差。经分析,对雨污系统地进行设计,是在保持老城片区部分合流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进行雨污分流式改造。对老城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以现状道路、现状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为基础,结合片区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尽量以分流制系统进行完善,分流困难的区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4],更新改造后排水系统见图2。通过对每个片区的排水现状分析,同时根据管网改造建设的难易程度及实施条件、拟定的排水管网建设进度表,对有条件实施分流制的片区,实施污水管网的分流制改造,对个别没有条件实施分流制的片区,近期考虑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控制雨季溢流污染,远期排水体制随城市改造由合流制逐步过渡为分流制,实现对老城区雨污水排放的系统控制。3.2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污分流技术的应用。3.2.1低影响开发设计要素的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技术措施。老城片区建筑物密集,老旧设施较多,雨污分流改造难度大、影响大。对老旧城区雨污系统综合整治,需要寻求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宜的排水系统改善途径,因此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能更好地改善雨水控制系统,减少内涝点,减少城区面源污染。设计要素主要对人行道、停车场、广场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建设生态植物沟渠、雨水渗透池等工程。鹰潭市老城区海绵化改造中,通过透水铺装,使城市下垫面海绵化。鹰潭市低影响开发建设主要是结合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进行,从三方面进行系统改造,落实海绵城市渗、蓄、滞、净、用、排的设计理念,减少雨水径流。新建小区和道路广场对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设计,从而达到径流总量控制的要求,新建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于已建居住小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控制改造成本,依据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比如改造小区内部广场,增加小区绿地面积,改造排水设施等,已建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为65%。多方面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可实现改善老城片区水生态系统的目的[5]。3.2.2末端调蓄治理的海绵工程技术应用。因老城区的雨污排水系统不健全,造成雨天大量污水溢流城市内湖,造成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内湖调蓄功能逐渐降低,急需对部分老城区内湖进行改造治理。鹰潭市老城区具有末端调蓄功能的主要是东湖和西外湖,其中东湖水质受到溢流污染影响,水质为劣V类,东湖自身净化能力受破坏降低,现状湿地处于荒废状态,水体流动性差,排涝受限。为对现状进行改造,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对东湖和西外湖进行了海绵化技术改造,主要对东湖进行生态修复,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东湖进行补水,提升其自净能力,通过新建调蓄池,表流湿地、氧化塘、潜流湿地以及种植水生植物等蓄水净水海绵化技术措施,使得东湖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西外湖通过现状湖底清淤、新建调蓄池、增加绿植种植面积以及现状明渠改造等,实现雨水调蓄、污水系统收集处理的效果。3.2.3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在城市道路上,通过有组织地引导雨天径流雨污水走向,经截污、分流等预处理后,雨水引入路面滞蓄设施及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污水通过管井收集,再逐步经过管网传输至污水处理厂,实现雨污分流,进而降低污水厂进水浓度,实现雨污系统的合理优化[6]。鹰潭市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总体思路按照先完善主要雨污水干管系统、然后完善主要道路连接管道,再完善社区、工业区、小区污水支管,用户接入点及排放口就近接入到污水管道或截污干管中,具体实施措施是完善沿河排污口、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设计、市政污水管网用户接入点改造设计、住宅区雨污分流支管网改造设计。对于市政道路上的雨污分流改造,主要结合相关规划及现状管道进行新建或改造管网,在充分利用现有管道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市政道路雨污水收集系统,对内涝点和路面积水的路段雨水管道进行改扩建。现状管道过流能力不足的,进行扩大重建管道;错节混接的管道,通过新建管道实现分流。对于住宅小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老旧社区,一般采用保留现状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末端截留式排水。对有条件改造的区域,则通过新建一条雨水或污水管道,在合流管出口处设置污水截流井,保证旱季污水全部收集入污水系统,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远期,老城区可结合国家推行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旧城改造等工程,逐步形成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实现分流制排水。二是新建小区,坚持实现区内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结合管线调查及运营情况,从源头梳理,纠正错接乱排为重点。同时加强管理,杜绝各类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系统。对于建筑立管的改造措施是原建筑合流管改造用作污水管,另外新建雨水立管将屋面雨水单独接出,污水管和雨水管就近分类纳管,将误接入化粪池的雨水立管进行改造,封堵进入化粪池的管段,改为就近接入雨水系统[7-8]。最终在利用原有排水管道基础上,通过新建雨污管网,并对现有管网进行清淤修复处理,实现整个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的完善。3.3雨污系统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应用。完善老城区的雨污排水系统管理体系,要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制度体系为支撑,保证雨污排水管理系统良好运营。在老城区雨污排水系统管理中,开发具有排水设施管理、运行监控、信息、防汛抢险等多方面功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运行的管理调度和更新改造提供科学手段,能够全面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运行管理效率。鹰潭市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采取“先数字后智慧”的路径,先实现工程相关涉水建筑物、管网设施等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感知体系及相关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市政排水管网管理、服务的智慧化,打造数字管网应用典范城市。通过数字管网的建设运营,能够有效保障鹰潭市雨污排水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海绵城市有序发展,确保鹰潭市水生态环境向高质量发展。

4结语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以鹰潭市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改造实践为例,重点研究了老城区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和雨污排水系统改造技术应用,对当前中小城市老城区水环境治理有借鉴意义。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系统建设是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老城区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改造,雨污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低影响开发措施不断应用,老城区的水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因此,城市老城区的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完善需要不断推进,实现对老城区雨污水的综合治理,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4-7.

[2]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6):11-15.

[3]罗武德.浅谈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568.

[4]高小平.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0):16-21.

[5]董玉良,王贤萍.建设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在嘉兴的研究与应用[J].建设科技,2015(7):56-57.

[6]余馨.广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研究和分析[J].广东化工,2017,44(7):191-192.

[7]何伟雄.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技术探讨[J].节能环保,2018(5):17-18.

排水体制范文篇7

关键词:民勤县;排洪防涝;可行性

1民勤县城市概况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具体地理位置在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之间。东西长206km,南北宽156km,总面积1.58万km2。全县最低海拔1298m,最高海拔1936m,平均海拔1400m,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民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13.2mm,年均蒸发量2675.6mm,平均气温日较差14.3℃,年均气温8.8℃,日照时数为3134.5h,无霜期152d,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

2排水防涝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泵站的提标改造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勤县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民勤县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的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也得到相应的体系化、规模化的建设,使得城市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以及身体健康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网长度和埋深不断增加,需要通过泵站对污水进行提升以减小管道埋深;同时通过泵站将污水抽排,可以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当前社会发展对污水泵站的设计和运行标准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对现有泵站进行提标,以满足和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要求。2.2内涝点整治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条件。频繁发生的“看海”模式给民勤县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内涝点的集中整治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政府所为即民之所需的基本标准。2.3排水防涝工程的建设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民勤县排水管道建设年限较长,排水管道流量设计标准较低,存在排水管道管径单一,管道过水断面过小问题,特别是部分区域排水管道过通能力“前大后小”,无法满足排水要求,造成雨季排水不畅,城区低洼地区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雨季时,部分低洼区域经常出现管道(污水井内)雨水外溢,管道内沉积物随之溢出路面,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提高生活条件的同时,提高地区环境品质,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民勤县城区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项目的提出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3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及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施工方法、维护和管理模式的选择,对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建设投资规模和运行管理费用。一般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条件,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在城市市政中分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排水系统等,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废水和雨水系统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的系统称为合流制。合流制又分为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两种。前者是混合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放水体,不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沿着河流或其他受纳水体修建截流干管,在截流处设置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下雨初期和旱季污水全部流入污水处理厂,雨量增加时混合污水溢流到水体排除。分流制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出的系统。分流制分不完全分流制、半分流制和完全分流制。分流制卫生条件好,但投资太大,目前中心城区并不富裕,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是建立完整的污水系统,而雨水采用地表漫流的方式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一般适用于发展中地区,可以分期建设节约近期投资,中心城区城面积较大、地形复杂,不具备使用不完全分流的条件。完全分流制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送至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或利用,雨水和部分工业较洁净废水就近排放。一个城市,通常采用混合制排水制度,既有分流制又有合流制,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城市建设初期,周围水体良好,水环境容量大,并受建设资金限制,多采用合流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水环境的恶化,因为此时进行完全分流改造由于建筑密度、改造资金等社会、自然因素影响,往往不能完成,所以在水体岸边进行截流,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而新建城区往往按雨污分流规划设计,采用分流制。民勤县现状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且排水配套设施均采用合流制设计,本次改造不改变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设计。

4节能设计

4.1节能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家对节能工作也愈加重视。节约能源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容忽视。所以,在本次设计中,采取了以下具体的节能措施:(1)本工程为能源的节约和利用考虑,充分利用管道的压能,提高管道的输送能力。合理选用管材及附属设施,减少管道压头损失。(2)合理规划系统,避免迂回重复,减少压力损失。(3)污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能保证管道的水密闭性,以降低污水漏损,间接地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4)电气设备节能方面:采用液位自动控制方式,根据工艺要求不同液位启停水泵组合,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避免了设备空载的发生,达到节能目的。格栅机采用前后液位差自动控制,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避免了设备空载的发生,达到节能目的。选用低损耗节能变压器。保证三相基本平衡,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选用合适的电缆截面,以实现降低线路损耗达到节能目的。4.2减排措施。项目建设单位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本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必须选择施工机械符合招标文件中载明对施工机械的环保、节能要求、合格的施工单位。对符合环保、节能施工方法等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在性能、技术服务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选择这样的施工单位。4.3节能评价。本项目在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的节能措施,提高水泵机组效率,提高鼓风机充氧动力效率,大大降低了能耗。

5环境保护

该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完善污水系统,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改善民勤县中心城区的投资环境,对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卫生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次可行性研究对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污染情况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民勤县中心城区现状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标准,将民勤县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宜居的自然环境。

6结束语

随着民勤县的发展,原有排水系统已经达不到防涝的要求,改建的排水系统可满足此处的排水需求。本次排水系统的改建能够改善民勤县城区投资环境,是保证和促进地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车伍,张鵾,赵杨.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建设科技,2015(01):22-25+28.

[2]胡应均,邹亮,陈志芬,等.城市排水防涝中的地下空间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S1):13-17+31.

[3]沈海滨,赵华菁.苏州城市排水防涝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2018(17):32-33+43.

排水体制范文篇8

为了保护水体环境,国家已把城市给排水列为基本建设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并提出至2000年我国污水处理率达到25%,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40%的总体目标,要求“七大流域”、“三大湖泊”和重点沿海城市及其近岸海域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都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据有关资料,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420×108m3,国家在“十五”期间对城市排水设施投资将达1200亿元,而中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将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使有限的投资取得好的效益,结合中小城市排水工程现状及建设特点,就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2排水管网

2.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是污水处理厂设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工程投资、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还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我国的中小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投资因素的限制及发展模式的影响,现状建成区多为雨污合流制。合流制区域面积至少占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而且八十年代以前的建成区,建筑密集,各种地下管线拥挤,要改造为分流制,需增设一套污水管网系统,难度非常大。结合近年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情况,本人认为宜采用混合制的排水体制,即城市新区及有条件改造的建成区采用分流制,大部分现状建成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不宜盲目追求分流制。

2.2合流污水的溢流问题

传统排水观念认为,合流管渠被暴雨释稀溢流,当径污比达到5-7倍时,不会对水体造成危害,事实并非如此。截流式合流制管网系统,应同时考虑暴雨时合流污水溢流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对于合流制管网系统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截流倍数

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及排水系统组成,确定合理的截流倍数,减少合流污水的溢流频率及溢流量。一般截流干管取n0=1-2,支管系统适当高于干管的截流倍数,取n0=1-3。

2.2.2雨水调蓄

结合城市水域水体环境规划及公园绿地建设,利用现有坑塘洼地,在截流干管附近修建调节池,以贮存调节溢流污水,待暴雨过后再将溢流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工程措施可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实施。

2.2.3环境评价

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研究工作时,计入雨季溢流的污染物量,修正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

2.2.4分流制管网与排水系统的连接

对于混合制排水体制的管网系统,分流制污水干管应在合流制截流干管的最终溢流井下游接入,严禁先汇流再溢流。

3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3.1设计规模的确定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实际进厂水量水质偏离设计规模的现象。有一些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污水量以每平方公里0.5×104~0.8×104m3/d进行估算,或不考虑现状管网的完善程度,把设计年限的用水量乘以折减系数0.8进行估算,即做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对于设计进水水质,仅简单类比其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据。前期工作薄弱,缺少基础研究,是造成实际进厂水量水质偏离设计规模的主要原因。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包含设计水量及设计进水水质浓度,是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及设计的基础数据,特别是污水处理厂有除磷脱氮要求时,除需确定常规污染物浓度外,还应确定营养物浓度、碱度等水质特性,应当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3.1.1设计水量

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规模,应根据城市历年供水节水统计资料,以现状年的用水量为基础,以年增长率法预测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设计年限的需水量,并实测市区主要排污口的水量,以实测污水折减系数确定其水量规模。对于截流式合流制管网系统,还应结合管网设计,计算雨季设计水量,做为工艺选择及各项构筑物计算依据。

3.1.2设计进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在市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排污口,定期实测其水质水量,采用加权平均确定其现状水质浓度,以此为基础,结合其它监测资料并考虑一定余地,确定设计进水水质。因不同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切忌简单类比。

3.2近期建设规模

污水处理厂设计应进行近期及远期规模的研究,以合理确定工程分期。以远期规模做为污水处理厂选址的依据,其选址用地条件应满足远期处理用地的需要,以利于工程的扩建。对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不宜过大。原因如下:

①中小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较低,污水管网的改造耗时较长,至少3-5年。

②中小城市基础资料缺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产业结构调整、某些重点污染企业的周期性运行等,其水质水量较难准确预测。如果近期建设规模过大,污水处理厂长期达不到设计规模,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投资效益降低。

4处理工艺

4.1处理工艺类型及选择

随着环境及法规的压力,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因其处理效率高,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

活性污泥法有许多种型式,使用广泛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型A/0、A2/0、AB工艺,②氧化沟工艺,③SBR工艺。

传统活性污泥及其改进型A/0、A2/0、AB工艺,处理单元多,操作管理复杂,尤其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污泥厌氧消化可回收一部分能量,根据我国污水处理的实践经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达到20×104m3/d以上,才具有经济性。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一般在10×104m3/d以下,由于其技术力量相对较弱,采用氧化沟和SBR工艺具有明显优势。其优点如下:

(1)氧化沟法和SBR法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适应中小城市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

(2)氧化沟和SBR法,通常不设初沉池和污泥消化系统,工艺流程简单,适合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城市。

(3)氧化沟和SBR法的基建费用低。

4.2雨水冲击负荷与污泥流失

在排水管网为合流制的条件下,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流量雨天是晴天的2-4倍,当出现雨水冲击负荷时,大量活性污泥从曝气池转移至二沉池,并造成污泥流失。在常规处理系统中,通常设置超越管,在生物曝气池前溢流,或分流部分冲击负荷至二沉池,通过停开曝气器让污泥在曝气池内沉淀,防止污泥流失。但上述方式都不能使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改进型Orbal氧化沟工艺和SBR工艺可解决上述问题。

4.2.1改进型Orabl氧化沟工艺

Orabl氧化沟由三条椭圆形同心沟渠组成,污水由外沟依次进入中间沟及内沟,各沟内的有机物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均不相同,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可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经改进的Orabl氧化沟设计为雨水分流的运行模式,当雨水高峰流量发生时,可将进水切换至中间沟道,而回流污泥仍连续送往外沟道,使其在外沟道贮存并得到曝气,可有效地防止活性污泥的流失,同时使有机物得到降解。当雨水冲击负荷停止后,系统切换至正常运行状态。

4.2.2SBR工艺

SBR是一种间歇式的活性泥泥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内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固液分离、排水、排泥。可通过双池或多池组合运行实现连续进出水。SBR通过对反应池曝气量和溶解氧的控制而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SBR池通常每个周期运行4-6小时,当出现雨水高峰流量时,SBR系统就从正常循环自动切换至雨水运行模式,通过调整其循环周期,以适应来水量的变化。SBR系统通常能够承受3-5倍旱流量的冲击负荷。

5污水回用

我国属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400m3,尤其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00-400m3,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不得不到几十公里以外开辟水源,其投资在1000元/m3以上,制水成本高达1.0元/m3以上。相比之下,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尾水,是一种稳定的水资源,经过处理后可做为工业冷却洗涤用水、市政杂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观用水,其投资约200-300元/m3,制水成本在0.30元/左右。我国的天津、大连、太原、青岛、泰安等地污水回用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性。

中小城市工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50%-70%以上,其中冷却、洗涤等用水量大但水质要求不高。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应研究污水回用的可能性,调查研究回用对象及水质要求,并结合回用水水质要求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进行厂区总平面布置时,应考虑污水回用的处理用地。

参考文献

1王文远污水截流工程截流倍数选择的研究,给水排水,1997,10

排水体制范文篇9

关键词:黑臭水体;控源截污;市政;排水系统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在发展阶段都忽略了环境水体的有效保护,所以受到了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造成了当前黑臭水体的形成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影响着我国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市政排水工程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关注到黑臭水体的改善方式,提出控源截污这一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通过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实施,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核心的指导,为各个地区的水污染实际情况和问题的解决找到全新的开展方法,从而保障城市水体环境得到改善,为国家的进步做好坚实的铺垫。

1市政排水系统管理的基本要点

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主要基本的要点内容如下:(1)提高管理的意识。为了保证排水系统能够正常的得以使用和运行,就需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给予的重视程度,提高管理的意识,才能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标准。黑臭水体中控源截污这个技术在应用的阶段,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排水系统的管理,做好基础性的保障,这一点对于市政工作的实施极为重要。(2)不断地完善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集中排水系统的管理需要科学合理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市政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黑臭水体的管理和改善,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核心性内容,还需要排水系统的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制定出科学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遵循相应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得到最为有效的落实。(3)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对于黑臭水体改善中使用的控源截污技术,市政的排水系统就需要加强日常的管护工作,具体围绕着垃圾的收集长效机制的建立,黑臭水体污染物的截流等各种各样的方法,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也能够使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相关工作得到合理的开展,从而真正的实现市场工作效果的最大化,为我国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2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分析

2.1控源截污未有效落实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不少城市内部在排水工作开展阶段所具有的体制杂乱程度相对比较严重,甚至有些居民把污水经过非法排污口排进水体内,这样的行为屡禁不止。例如:有些工厂违规建造在河边、江边,直接把废水排入河内、江内,这样的现象就会对城市内部的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污染。再加上随意雨水的排放口、污水管淤堵,这样的情况都会导致周围的水体呈现出黑臭水体的现象。因为随着国家气候的变化,很多地区雨水量在不断的增加,自2020年开始多个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降雨,雨水排放口对于城市内部情况会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城市为了能够避免居民遇到洪灾,随意的增设雨水排放口,最终在雨季度过之后,就出现了各种黑臭水体的情况。还有部分偏远城市的工业区因为自身缺乏强烈的环保意识,把工业的废水或者经过处理但是并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污水排放至水体中,这也会加重水体黑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整体环境保护需求。

2.2底泥污染解决不到位

在黑臭水体形成中经常会出现酸性、还原性的有机物,在这些条件下,有众多氮磷等污染物,都会在底泥的沉积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释放,通过这样的释放就会散发出CH4与H2S这些不能够与水相互融合的物质,最终造成气味难闻的黑臭水体。当前很大一部分黑臭水体中无污染的比例,在清除的过程中仍然没有达到最终合适的标准,这也影响了整个水体改善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底泥和生物残体这些固态的污染物不符合排放要求下,随意地进行排放,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导致整个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还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和改善这一问题。

2.3沿河进行垃圾倾倒现象严重

在针对黑臭水体形成的情况,以及具体体系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过程中能够看出,很多黑臭的水体河面都漂浮着大面积的垃圾,而河道也受到了人为的侵占。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一些建筑的垃圾、生活的垃圾,杂乱无章地在河岸边堆放,有些河道增设了正规的垃圾堆放点,但是依然出现了垃圾超范围堆放,这样的情况而造成污染,也是黑臭水体产生最为关键的因素。

3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与黑臭水体间的关系

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城市排水管道这个系统在管理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就是敷设在地下的水位,下方的排水管道,由于各种结构性的缺陷,与排水口不完善等情况的影响,都导致地下水为主的外来水向管道的涌进。再加上河流水体,排水口倒灌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河流内部污染物较多,如果不能够及时清理,就会严重影响水体的清洁情况。第二方面就是分流制区域混乱,导致雨水管中污水量较多,无法把污水和雨水各自排放。第三方面就是敷设的地下水水位上排水的管道下沉,也是地下水和土壤受到污染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黑臭水体中,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排放口。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政排水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对黑臭水体给予高度的重视,严格的整治污水直排的现象,做好水体倒灌的预防情况,加强对不同排水管道的有效检测,明确其中是否存在着结构性缺陷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紧密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也能够利用市政排水系统的有效管理,真正的把黑臭水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改善,为城市的环境保护找到最正确的解决方法。

4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为主的市政排水系统管理路径研究

4.1强化排水设施修复及雨污分流

市政在排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管理系统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把清污分流这项技术引入其中,并且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落实相关的工作开展情况,做好排水基础设施有效的修复以及补强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规划。现实操作中也需要加强截污管网的有效建设,保证管网疏通和检测的工作能够达到最终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运维管理能力的增强。入户管道污水、主干管道,还有分支管道在运行和维护的时候,需要同步的开展分流至区雨水管道,还有市政污水管道的铺设,也应该认真地对其进行排查,整改其中存在的路接混接错接这些问题,主要就是把生活的污水雨水进行分流改造,从而在这项工作落实到位之后,积极有效地对黑臭的水体进行控源截污。

4.2实施污水截流井与雨水溢流井结合的举措

在黑臭水体处理的过程中,污水截流井和溢流井都属于河流管道中非常关键的附属建筑物,所以市政的排水工作开展过程中,截流井拥有着截留和溢流这样的功能,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重视。利用合流制排水体系,在下雨时节对雨水和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排放,就能够改善黑臭水体形成的情况,如果遇到大雨或者暴雨的天气,其中强降雨和雨水量较高的时候,下游管道的输水能力明显超标多余的水量,流入各种沟和渠道里,形成自然水体,就容易产生黑臭水体,这需要溢流井而发挥自身的功能,与大排污口进行连接,或者与一定数量小排污口进行连接,就能够实现截流井的工作开展目的。利用节流的形式保证把超标的雨水分散到各个排污口中,采取最为合适的形式,利用多种方法的结合真正的实现市政排水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能够为黑臭水体的源头改善做出巨大的贡献。

4.3加强内源控制

在市政的排水系统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把黑臭水体河床底部的垃圾、淤泥,还有部分生物的残体等清除,就能够保障黑臭水体这样的现象最大程度地得到解决和改善。因为河床底部垃圾如果不能够及时得以清理,随着时间的发展,垃圾腐烂与淤泥混杂在一起,就会导致黑臭水体的出现。所以在改善的过程中,内部源头的控制也至关重要,保证水体泄洪和自净功能的增强,是黑臭水体得以改善和解决的关键所在。不过在这其中清淤的工程较大,可能会使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也对于生态的系统整体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淤泥清除若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就会造成第二次污染。所以想要开展控源截污这个技术,就需要在早期采取垃圾的打捞,还有河道中水生植物疏散效果,这样能够得到的整体成效与河床底部的清淤工作相同,如果截污工程中有管道敷设在河流中,就需要有必要与管道一并进行清理,保障管道的敷设,能够真正地纳入市政道路工程开展的过程之中,并且把后期的淤泥清理的工程也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黑臭水体整体的治理。

4.4做好垃圾源头治理

市政的排水系统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想要对黑臭水体进行控源截污这项技术的实施,就需要从源头治理,真正地抓好源头的污染物管理工作。第一方面就是对于生活区的垃圾,需要在源头治理。很多城市内部比较常见的就是老旧小区垃圾随意丢弃,没有设立集中的垃圾点,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的腐烂雨水的灌溉等出现黑臭水体的现象。所以在对其进行整治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生活区内部生活垃圾能够设置收集点,利用封闭式垃圾的运输车,定期做好垃圾的收集和相关运输的工作。与此同时,垃圾收集点也需要进行排水沟的挖掘,保证雨水能及时地得以排泄,避免出现沉积的现象。第二方面就是工业区需要大力地对其进行改造。按照企业的需求,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认真严格地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达到标准后再排放,这样才能够在源头减少黑臭水体出现的可能和隐患。

5结论

综上所述,黑臭水体是我国城市社会内部经济在发展阶段,所遗留下来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不仅仅会对人们生活的城市美观情况造成影响,也会严重的导致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受到危害。所以,加强黑臭水体有效的治理,是当前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工作在开展和实施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真正的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为我国社会环境的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本次文章的研究也结合以上的内容,主要探讨黑臭水体控源截污这个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在了解黑臭水体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的技术应用方式,从而从源头改善黑臭水体的问题,也提高我国城市内部的整体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昉,任伯帜.湘潭市爱劳渠低排渠流域黑臭水体现状分析及治理思路[J].广东化工,2022,49(03):153-155.

[2]朱佳景.农村黑臭水体处理现状及治理思路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21(05):77-78+90.

[3]王雷.一体化智慧截流提升井在控源截污工程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21,39(05):140-142+150.

[4]陶慕翔.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21,40(04):153-155.

[5]陈亮.基于黑臭消除和内涝防治的水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2):238-239.

排水体制范文篇10

0引言

为了加强城市污水治理,保护水环境,今年来中央增加了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力度。从2003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更为迅速。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40%,城镇人口总量将增加到6.7亿,污水处理率建制镇不低于50%,设市城市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的目标,为了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必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并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的下游;为保证卫生要求,厂址应与城市工业区、居住区保持约300m以上距离;厂址宜设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及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结合污水管道系统布置及纳污水域位置,污水处理厂选址宜设在城市低处,便于污水自流,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

2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是污水处理厂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工程投资、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还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国内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投资因素的限制及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建成为雨污合流制。合流制区域面积至少占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而且八十年代以前的建成区,建筑密集,各种地下管线拥挤,要改造为分流制,需增设一套污水管网系统,难度非常大【2】。

3建设规模

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污泥处置等问题。因此,对一个城市来说,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

合理地确定设计的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直接涉及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不少城市由于市区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缺乏长期积累的污水水质水量资料,一般采取按规划面积、人口和工业发展的预测来推导污水量,并提出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公建、商业污水量各占的比例,其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设计出的污水量往往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并且,规划计算的污水量与可能有污水量、实际收集到的污水量和可能进行处理的污水量是不同的,设计污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水管网普及率和实际可能收集到的近、远期污水量。因此,在设计污水量时要充分认识城区内管网改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应尽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诸如:有的取决于旧城市的改造和道路的改造,有的埋了干管,支管迟迟未建成等等现象;对设计的污水水质,应该对现有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对管渠的渗入量等),对雨污合流和老城区排水系统需科学地确定污水管道的截流倍数等等【3】。总之,设计的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要通盘考虑,既要留有余地又要避免余地过大,造成增加投资、设备闲置或低效运行现象。

4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污泥处置方法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征地费用、电价等因素作慎重考虑。由于每项工艺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可能以一种工艺代替其他一切工艺,即使同样的工艺,在不同的进水和出水条件下,最终的处理效果也会不同。对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应按照以下原则:技术合理。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强;经济节能。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因此为了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因地制宜地进行工艺比较是必要的。但在现实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工艺方案比较往往不够科学,有的对工艺已有倾向和爱好,先人为主,对倾向的工艺只说优点,对不赞成的工艺强调缺点;有的把自己的小型试验数据与别的已上工程的工艺比;有的是将处理BOD为主的工艺与处理BOD同时进行脱氨除磷的工艺比;通过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比较可知,对工艺的选择不能简单的比较出水指标,而应该看到,同样的工艺,采用的设计参数不同,其结果是不同的。

5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会截流与排出一定量的栅渣、沉砂和污泥。对城市污水厂而言,其数量大约为进水量的0.5%~1.5%。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对污泥处置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重水轻泥"的现象,部分污水厂产生的污泥,经浓缩、机械脱水后直接外运,这些污泥未达到稳定性的要求,会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设计部门应加强对污泥处置的设计与研究,目前常用的污泥稳定性处理方法有污泥中温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投加石灰、污泥焚烧等方法;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减少单位投资,降低日常费用,也便于污泥综合利用【5】。

6污水回用

我国属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400m,尤其是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00-400m3,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尾水则是一种稳定的水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洗涤用水、市政杂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观用水。其投资、制水成本较低。国内许多地方采用污水回用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2]李强利,杨传文,吴吴.枣庄市污水处理厂设备的调试及运行.给水排水,2001,27(2):8O~81.

[3]许劲.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给水排水,2001,27(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