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工作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6:04:56

农委工作总结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14年,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带领全体农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建设绿色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工作如下:

一、业务工作方面

1、“三区一田”建设在全市15个乡镇进行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高产攻关田建设,全年累计建设“三区一田”124.07万亩,较项目实施前三年增收粮食产量8.92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项目区全面增产增收。

2、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4年科技中心将技术成果在项目区全面推广应用,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示范片上推广应用并开展了4项高产商效栽培展示;继续开展以超级稻为主的超高产攻关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开展了4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展示。通过高产高效技术研究集成和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促进了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3、完成专题试验研究围绕小麦生长播期、播量、肥料合理运筹进行探讨,针对稻茬麦恶性杂草进行封闭性试验,累计共开展省小麦产业体系联合鉴定品种(系)对比试验、麦田除草剂土壤封闭对比试验、轮迁22不同播种量比较试验、肥料“3414”试验方案、稻麦种植制度下秸杆机械粉碎还田及配套耕整地技术研究和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专题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掌握了高产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同时生产中赤霉病防治、秸秆还田、土壤封闭除草药剂筛选等关键技术取得积极进展。水稻上针对育秧方式,肥料,播期等开展了10项试验,分别为:杂交中籼稻机插盘育秧化控秧龄弹性试验、杂交中籼水稻机插育秧化控与落谷密度组合试验、机插杂交中籼稻肥料运筹技术试验、杂交中籼稻品种及肥料水平对比试验、杂交中籼稻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基本苗试验、机插取秧量及种植密度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影响试验、杂交中籼稻优新品种对比试验、大撮少穴前控后促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单季稻机插秧高效肥水运筹试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开展专题试验研究,积累稻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进项目进一步实施。

二、积极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根据2013年省发改委以皖发改投资【2013】660号《关于下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指标,对我市乡镇农技站进行了新建或改建。到目前为止,共新建完成了农技站、农技站,改建完成了了农技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新建站有,在建的改扩建站汊涧农技站。

对新建的农技站,每个站计划安排50万元左右项目资金,委托所在地镇政府进行规划设计,公开招标建设,建设全程由所在地镇政府和农委共同监督,由所在地镇政府组织验收。

改建的农技站每个站安排12万元资金,由农委组织人员按议标程序确定施工单位,建设过程由所在地农技站、农委共同监督。对已改建完成的农技站,农委纪检部门组织人员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农技站在建设过程中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督促要求整改。项目完工以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请建筑中介对项目决算进行现场重新决算,通过决算,压缩项目水分,强化了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了项目建设公平公正。

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领导下,农委组织人员还对农技站办公培训设备进招标采购,按照招标采购的相关程序,通过招标局公开招标,在农委纪检部门监督下,先后为十五个农技站采购了个人办公用电脑,打印复印机,培训用手提电脑、投影仪、音响麦克风、照相机等,并分别送到各个镇街农技站。对建成或改建完成的农技站,农委还利用项目资金,进行招标采购办公桌椅空调等设备,改善农技站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市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做强做优的暂行办法》的通知,“鼓励支持各镇街建标准化农技站,土地由各镇街政府协调解决,对通过省级验收的,市财政补助每站20万元”

为进一步明析产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委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技站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制定了《市农业技术推广系列制度和部分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农技站,加强管理。

三、做好农技推广宣传报道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宣传报道工作,2014年科技中心对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协调性;完善政务公开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人员参加政务公开工作的学习交流,提高了政务工作能力;积极组织信息源,严格审核,确保每条信息及时、内容专业。截止十月底,科技中心共各类工作动态、农情信息、政策法规等计275篇,其中地级网站录用42篇,省级网站录用28篇。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熟悉我单位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方式和途径,积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予,了解最新农情农技动态。

四、2015年工作初步计划

1、2015年为“十二五”最后一年,在实施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成果、新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2、继续做好基层农技体系建设工作。3、加大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计划农民培训1万人次以上,入户指导7000次以上。4、扶持龙头企业,全市实施订单面积10万亩以上。5、加强水稻机插秧示范,全市机插秧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6、继续开展稻麦试验5项目。7、继续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8、进一步做好农技宣传报道工作。

第二篇:法制宣传日工作总结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首个国家宪法日,我委根据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布暑、有安排,确保圆满完成12.4法制宣传日的活动目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委根据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的具体要求,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4名法律精、口才好的普法骨干为成员的12.4法制宣传咨询组,并制作了两块展牌,准备了宣传材料4种共500多份。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2月4日上午8点整,我委宣传组就到达指定地点­—我市天发广场,接受群众咨询和散发宣传资料。全场共接受群众有关涉农法律咨询15人/次,散发宣传资料3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农业物联网建设总结

一、组织领导

强化领导,建立工作机构,确保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1、成立“市农业物联网领导组”

2、成立“市农业物联网专业技术协作单位及技术专家组”

专业技术协作单位:农业科技中心,农业局,畜牧局,渔业局,植保站,土肥站。

专业技术专家组:

二、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建设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邀请专家论证,提高感性认知。

2、认真评估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方案。

3、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和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及后期维护合同,并严格按合同要求执行。

4、实行监理制,聘请监理公司进行工程施工的全程监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建设内容

1、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2、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在市农委。

3、五个行业示范点应用系统:。

四、建设成效

依据省农委对农业物联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2013年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已经结束。建设单位:。2014年1月已经投入正常运行。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1、实时监测的数据、拍摄的图像,以图表反映监测数据,并把监测的数据形成变动图像。

2、远程专家诊断服务,生产者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上传专家系统,专家及时解答。

3、具有远程控制功能,能够自动报警,运用上网的电脑、手机等终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自动控制。

4、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未完善),通过二维码技术,能够追踪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交易、消费等环节信息。

5、及时提供生产预警,通过各种监测数据,及时提供给生产企业参考,进行生产决策,调整生产措施。

6、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未完善),具备网上宣传、推介、洽谈、交易、支付功能,实现网上经营。

7、培训农业专业技术,通过上网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远程农业技术培训。

(二)、农业决策指挥调度中心

1、围绕我市农业生产决策管理需求,集中建设市农业决策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农业“四情”、农产品质量等信息快速掌握,实施科学、高效的决策部署与监督管理。

2、专家利用采集、处理的数据,对水稻大田农业生产、疫病发生趋势、农产品质量等进行分析、会商、研判,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供政府决策指挥调度参考。

3、政府部门运用专家会商结论和建议,对农业生产进行决策指挥调度。

(三)、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五个示范点)

1、设施大棚。在大通镇项永祥家庭农场对蔬菜设施大棚监测

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行远程控制。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收集视频信号。用户通过电脑或3G手机,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监控数据和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

2、水产养殖。在镇牧水产良种繁殖场对水体溶解氧、PH值、水温、氨氮4个环境参数,数据实时采集,实行相关指标参数的监测,并分析处理所采集数据,结合专家系统,指导水产的精细化养殖,能够远程控制自动化设备。

3、农作物大田监测。在永丰镇的桥湾社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农业“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信息采集以自动化采集和人工采集,为农业生产提供参数。

4、家禽良种繁育。在牧业对SPS种鸡生产环节对养殖环境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光照,氨气、二氧化碳5个环境参数,实现种鸡养殖、生长环境、免疫、等因素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通过控制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5、畜禽养殖。在大通镇周氏羊业对羊圈的氨气含量、空气温湿度、投饵情况等进行监测,优化山羊的生长环境,确保品质并建立质量追溯。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维护,进一步完善各应用示范点的扩容和实际应用性能。优化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各应用示范点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功能,实现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效益最大化。

2、适当增加新的应用示范点,选择具有代表性、规模大、管理精、意识强的企业加入。

3、深化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六、存在的问题

1、新的应用点选点问题,要求涉农企业积极性强、思想意识重视,产业有特色,规模大、科学管理水平高、具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因此如何选择理想的示范点是难题。

2、企业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还属于新生事物,许多技术指标和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应用,企业专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似懂非懂,因此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切实发挥并提高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

3、资金问题,农业物联网的后续运行维护、软件升级等费用尚未明确。增加新的应用示范点的建设费用短缺,企业完全承担示范点建设的全部费用难度较大,须由政府推动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

第四篇: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1,参试品种:

2013年共有18个小麦新品种参加了展示,分别是皖垦的扬麦18;全球丰的皖垦076;天科的宁麦16;棉种场的生选6号;天裕公司的丰庆188、华麦5号、镇麦168、镇麦8号;富源种业的宁麦13、南农0686;良种场的扬麦19、皖0686;扬辐麦5号;新禾种业的扬麦15、扬麦20;天丰的宁麦15;阳光的苏麦188;乐农的丰庆518。

2,试验地点:

镇村曾尖村民组,土壤肥力中上等,土质为粘壤土,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供肥水平均匀一致,交通便利。前茬口为杂交水稻。

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品种编号顺序排列,没有设置重复,东西行向设18个小区,每个品种实种面积300个平方米,折0.45亩即墒长51米,墒宽3.2米,每个品种两墒。小区间隔0.4米〔连墒沟在内〕,

本次试验采用统一播种期,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根据各个品种的成熟时间,分批考种计算理论产量,并与最后成熟时分小区单收单打,计算实际产量。

试验于2012年10月25日播种,采用手扶拖拉机旋耕灭茬,按墒定量人工撒播,每个小区播种子7.2公斤,折合亩播种量为16公斤,播后条播机盖籽,开沟机开沟。

基肥:每亩施45%素复合肥40公斤;尿素12.5公斤;多效微肥1公斤。

播种后由于墒情较好,小麦出苗整齐,基本苗达到28-30万,达到了偏高程度。2012年12月18日每亩用3.6%“阔世玛”水分散粒剂除草剂20克,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一次。2013年2月2日追返青肥,每亩尿素10公斤。2013年3月5日每亩用氯氟吡氧乙酸60毫升,防治阔叶杂草。2013年3月11日追拔节肥,每亩尿素12.5公斤。2013年4月2日和2012年4月24日,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各一次,每亩每次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克加“爱苗”2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一、种植业农产品的监管

2015年市农委以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广大技术人员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做好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示范,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指导。全面推进种植业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工作,示范推广性诱剂、色板、灯光诱杀,防虫网阻隔,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等相协调的蔬菜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加大蔬菜例行监测力度。认真开展无公害基地、规模化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等的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

二、畜牧业农产品的监管

加强宣传培训。先后举办了兽药经营人员培训班、畜牧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加强相关安全知识、专业知识的宣传培训

开展专项检查。协同市畜牧兽医局专家,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现场抽查检测工作。并对存栏生猪和肉羊现场进行了“瘦肉精”尿检,全部合格。另外,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所有规模养殖场、屠宰场、饲养生产、销售企业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抽检工作,共现场检测样品120头份,全部合格。

强化动物检疫工作。一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督查,我委职能单位除日常督查外,还不定期特别是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全市畜禽交易市场、肉品经营市场、定点屠宰场、超市等场所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监督检查98次,出动人员256人次,无违法案件;二是切实加强产地检疫监督工作,实行24小时报检制度,接到群众报检,即刻就有官方兽医到场到户实施检疫,一年来共开展猪、牛、羊产地检疫4.2万头,家禽220万羽;三是加强屠宰检疫监督工作,今年全年共屠宰检疫生猪3.6万头,剔除22头,已作无害化处理。屠宰检疫率、票证出具率、检疫合格证持有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整治工作。为进一步促进市场向规范化、经营合法化转变,重点对经营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上墙、台账设立、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要求各经营门店严把兽药、饲料进货关,及时建立购进、销售及过期产品处理台账;对市天洋兽药有限公司和天助饲料有限公司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同时抽检样品送省、市检验。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87人次,出去车辆53辆次,集中突击督查4次,没有发现违法行为。

三、渔业农产品的监管

按照省制定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考核、验收和管理机制。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4次对水产养殖场、繁育场、渔业合作社和鱼药经营市场及鱼药经营网点展开水产药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甲基睾丸酮、氯霉素等禁用药品进行拉网式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出动执法车18台次;检查水产养殖场、繁育场50个次;检查渔业专业合作社20个次;检查鱼药经营网点60个次。通过4次整治行动,在我市未发现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的行为。

四、农资市场的监管

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行信用监管,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年”活动和放心农资“示范店”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努力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是对全市种子企业开展了水稻品种备案审查工作,今年共备案审查水稻品种82个,抽样检验水稻种70个品种,75个批次,抽检合格率96%。在审查中发现不合法水稻品种8个,对这8个品种已进行立案调查。

二是重点查处未审定品种,保障用种安全,对违法经营行为立案查处,曝光市场检查中发现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宣传引导农民选购合法合格的农资产品。

三是对高毒农药进行监管,整治检查高毒高残留农药,宣传推广无公害低毒低残留农药。

四是对除草剂市场进行检查,查处参杂使假和高残留除草剂。通过多年的监管、宣传,目前市场上高毒高残留农药已经绝迹。

今年从春季市场大检查活动以来,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19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7车/次,检查全市农资市场36个,农资经营网点180多个。

五、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及获证单位监管情况

截止去年12月,我市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共有9家,认证产品43个,产地总规模19836.66公顷,年总产量16345吨。今年市科技中心的25万亩的无公害产地进行了复查换证并取得证书,滨缘湖虾蟮农业专业合作社的9个渔业产品正待批,恒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猪和周氏羊业有限公司的肉羊已通过了省农标中心的抽样检测。

依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委对获证企业进行如下监管:

1、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送达整改通知书。

2、加强对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记录的跟踪督查,严格要求原料、添加剂、水质、饲料、药物、肥料等投入品科学使用管理规范,督查生产记录的真实性、详细性、准确性、完整性。

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前、产中、收获及储运过程实施严格监管。

4、对获证单位使用包装标识的,严格督查其是否执行农产品包装标识的规定,规范无公害标志使用行为,检查使用记录,不乱用,不混用。

5、规范企业管理,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求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技术规程、领导组成员名单、内检员职责、产地产品证书等公布并上墙。

9月14日,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和获证产品督查组对我市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和获证产品的6个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基地建设情况

1、基地发展政策措施。县高度重视部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一直把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当作农业主导产业来发展,把杂交水稻制种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近年来还把杂交稻制种纳入高效农业考核,制定了扶持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政策措施。县人大组织在金的省市人大代表就种子法的实施及杂交稻制种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考察。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围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目标在农业项目上尽力向杂交水稻制种区域倾斜,国家标准良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等优先在杂交稻制种基地实施,不仅改善了制种基地的条件,而且稳定和调动了制种企业在本县落实基地的积极性,推动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编制基地发展规划。县成为部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后,落实相关政策引导种子基地进行有序发展。首先,划定制种优势产业区,加大制种基地的农田基本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改变种子生产基地小、散、乱、差的局面,逐步形成30000亩的现代制种产业区。其次,引进有实力的制种企业到制种优势产业区发展,支持种子企业进行内部机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种子产业,促进种子生产主体多元化。再次,支持农民以良种为纽带自愿联合起来,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协会等与制种企业合作,实行公司+制种专业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地方种子产业增强活力。通过种子生产基地相关政策的连续实施,打造成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于一体的现代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3、实施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种子生产基地相关政策的实施,利用国家标准良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强化和完善本县种子生产基地的田间工程设施建设以及种子检验设施配备,兴建硬质渠1500米、水泥路1500米、机耕桥二座、排涝站二座,购置种子生产用插秧机20台、收割机6台、拖拉机6台和种子烘干设备一套。止2015年银集镇种子基地、复兴圩种子基地、武警农场种子基地、湖羊场种子基地和泗湾湖种子基地基本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沟渠水泥化、排灌电器化,栽插、收脱、种子烘干机械化。

4、基地建设主要成效。部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立后,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了银集镇、前锋镇、武警农场、复兴圩、湖羊场和泗湾湖等相对集中稳定的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的种子基地,初步形成30000万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成立了县玉年稻麦种子专业合作社,促进了种子生产基地承包土地自发流转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构建了种子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制种大户长期的契约合作桥梁,实现种子专业化生产。吸引更多的制种企业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杂交水稻种子。

二、基地管理情况

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一系列的种子监督管理制度,调动县、镇、村三级种子监督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对种子基地实施有效管理。通过相关政策实施,结合生产需求,开展动态管理。

1、成立基地领导小组。县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把杂交水稻制种当作农业主导产业来发展,2013年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成立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金政办[2013]32号)的文件,强化杂交稻制种工作的领导。

2、强化种子管理机构建设。县种子管理站是全县种子管理重要机构,每年政府拨付预算工作经费12万元。目前该站有种子管理人员6人,站长和副站长各1名。其中有3人学历在大专以上,2人具有高级职称。该站每年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全站共有4人通过扦样员、田间检验员和室内检验员的考核。近两年购置了专用车、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设施,购置了智能光照培养箱、插样器、分样器、筛选器、解剖镜、测距望远镜、面积测量仪、离心机、干燥箱等种子检验设备共计113台套,为种子基地建设管理提供了较好的软硬件设施。

3、组织质量抽检。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加大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力度,在杂交稻制种抽穗扬花期组织人员对种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田块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对田间纯度逐块进行验收,在种子的成熟收获阶段组织人员对对田间纯度再进行检查验收,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确保入库种子的质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种子田组织专项抽查,并抽取样品进行真实性检测。2015年从8月7日开始至9月中旬连续低温阴雨为母本育性转换提供了条件,我们及时组织企业对花粉进行镜检,对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的田块全部混收,决不让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4、开展基地巡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田间纯度,4-6月份组织人员对制种基地的隔离情况进行检查,7-8月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田间杂株检查,9-11月份对制种基地的品种真实性和花期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对不按规定报备生产信息的企业组织实地检查,限期整改,对无授权生产、无证生产和租借买卖许可证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加强种子集中收购和调运期的执法巡查,畅通举报渠道,严厉打击种子抢购套购行为。

5、加强制种企业服务。一是和制种企业及基地负责人建立电话联系,随时了解制种方面的有关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以便指导全县制种生产。二是经常深入到制种基地了解制种长势长相和生育进程,制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倾听制种户的想法,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三是定期不定期召集制种企业负责人和制种大户到种子站座谈,交流制种经验教训及想法,同时对种子管理站的服务工作提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更好地为全县的制种生产服务。四是举办制种人员培训班,8月26-27日组织制种企业和制种户50余人,参加种业发展培训班,邀请了省市种子管理专家授课,重点讲解了当前种业发展形势及杂交稻制种相关技术。五是引导制种户及企业及时参加杂交稻制种保险,今年在我县参加保险的制种户及企业获得每亩700元的保费。

三、大县奖励落实情况

1、资金到位。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5年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苏财建[2015]297号)文件精神,下达奖励资金2060万元,由各地按规定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文件中对种子生产基地奖励没有具体明确。

2、资金使用。今年我县主要突出在制种政策性保险赔偿上,计支出保险赔偿款160万元。

3、绩效考核。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5年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精神,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建[2013]402号)要求,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将于2015年1月30日前对奖励资金绩效情况完成自评。

第二篇:种子双打行动实施总结

2015年种子管理站在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围绕年初制定的种子“双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各项措施,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种子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双打”专项行动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开展的种子“双打”专项行动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根据县实际情况,结合省市种子“双打”专项行动要求,根据投诉举报的有关情况,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重点地区和重点种子等农资销售市场检查,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种子市场进行检查,对全县27个种子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不留死角。至12月底共出动种子管理人员294人次,检查种子门店434个次,对一些个别种子经销商唯利是图或是为了达到取利的目的,销售违法品种种子,依法进行查处。今年共查处9起种子案件,其中3起因涉嫌非法经营和经营假劣种子移交公安机关查处。9起种子案件涉案种子数量为20676.5公斤,涉案种子货值达13.984万元,没收种子数量5906.5公斤。

二、狠抓种子质量管理。

狠抓种子市场的目的是抓好种子质量,因此严把种子进货渠道成为关键。县种子管理站要求种子经营企业从一些正规的、规模较大的品牌公司进货,所进的种子包装标识要符合种子法的规定,并对所进的种子进行封样,签订合同,对所进种子进行备案,对其包装标识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前在春播种子销售期间,对县城种子经销商所经营的水稻、玉米种子,要求提供种子的标签、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调运检疫证、合同及进货凭证,并要求种子经销商对所调进种子搞好发芽试验,对种子经营户所提供的种子标签、生产许可证、调运检疫证等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种子抽样检测。

在本次行动中重点抓春、秋播种子抽样检测,对全县种子经营大户调进的水稻、小麦等种子进行抽样检查,对每个种子标签进行先登记后上网核实,重点检查有无TM标识,并发出生产确认函与生产商确认。这次行动共检查抽取水稻不同品种27个,小麦不同品种23个,检查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标签90个。每个品种扦样均按照省统一要求,水稻样品扦取1700克,小麦样品扦取2200克,扦样检测内容包括从净度、发芽率、纯度、水分、品种真实性五个方面。样品扦取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备案种子代表数量63.5万公斤。

四、开展种子档案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特别是落实镇、村农资门市销售经营档案,切实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下发种子生产、销售档案400套。对全县种子生产企业和经营大户又下发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检查书面通知20份,要求种子生产企业和经营大户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种子生产档案和种子经营档案,对逾期不提供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企业、经营门店,本站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罚。

五、推进种子执法宣传。

县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和成效;另外在农资经营店、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人流量大的地方通过张贴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多方位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积极参加以“消费与安全”为主题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在本地种子市场检查没收的“协优80、中早稻5号”等违法违规水稻种子,现场接受咨询近200人,解答群众提出的关于种子真假及农业投入品使用与安全等相关问题,向广大市民送发一封公开信,公布举报电话,同时散发宣传资料400余份。

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营造打假护农保春耕良好社会氛围,县种子管理站于3月6日-13日,参加了“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活动采取了现场咨询培训、广播电视和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这次“宣传周活动”印发明白纸、宣传资料5000余份,拉横幅2条次,播放光盘2张次,发放技术书籍550本,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场次,现场教授群众辨析假劣种子等农资,宣传讲解有关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接待咨询群众3200人次,展销种子等农资产品2500公斤,金额5.0万元。通过宣传,迅速掀起春季种子等农资打假的强大声势,营造出打假护农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注重种子基地管理。

1、组织质量抽检。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加大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力度,在杂交稻制种抽穗扬花期组织人员对种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田块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对田间纯度逐块进行验收,在种子的成熟收获阶段组织人员对对田间纯度再进行检查验收,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确保入库种子的质量。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种子田组织专项抽查,并抽取样品进行真实性检测。2015年从8月7日开始至9月中旬连续低温阴雨为母本育性转换提供了条件,我们及时组织企业对花粉进行镜检,对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的田块全部混收,决不让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2、开展基地巡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田间纯度,4-6月份组织人员对制种基地的隔离情况进行检查,7-8月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田间杂株检查,9-11月份对制种基地的品种真实性和花期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对不按规定报备生产信息的企业组织实地检查,限期整改,对无授权生产、无证生产和租借买卖许可证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加强种子集中收购和调运期的执法巡查,畅通举报渠道,严厉打击种子抢购套购行为。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总结

一、建设概况

1、产业结构合理

2013年底已3形成了10万亩水生蔬菜、20万亩水产养’殖、1500万只家禽养殖、五个规模生猪基地、54万亩优质稻米、4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双低油菜等七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农业区域特色优势更加明显。

2、农产品优质

“三品”建设:作为全省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全县耕地全部检测一遍。2013年底,全县农作物“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达71.5万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95.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53.0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8.2万亩,有机食品产地面积2200亩。加快“三品”品牌申报。我县已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24个,无公害农产品314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个。

3、标准化生产

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严格执行部颁技术标准,规范常规产品生产过程;对地方特色产品生产,编制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共制定《无公害荷藕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生产技术标准8个,企业标准20个;加强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全程跟踪服务,推广标准化生产的组装配套技术,同时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出),实施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4、湿地、绿化优良

根据省林业局确认,我县到2013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4.67%;已建成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58平方公里,以鸡鸣荡为核心,向四周延伸,约全县自然湿地14%;规划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河道两侧绿色通道,由省水利厅南水北调站招标并组织实施;按期实施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4655亩保护重点工程任务正在有序开展;在产业集中区建设绿化隔离带,由县经济开发区,各镇工业集中区组织实施;加强林木保护与抚育工作,由各林木所有权单位和个人组织实施,今年实施的国有县林场森林抚育2500亩任务已完成;

2013年全县建成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9个,其中森林标准村2个;

二、2013年完成任务

1、建设湿地保护

2、退圩还湖全面完成

合计有388户、1428人口,实际种养面积约4万余亩。经过县镇村三级整整三年的艰苦努力和扎实工作,成果已经显现,数万亩水面的退养、砍树、破圩、拆网、撤离、安置等工作已结束。退养协议全部签署;退围(圩)和安置协议全部签订完毕,签约面积4万亩,清塘、退养全面结束;专业渔民安置基本结束,共安置388户,下拨补偿款1.5亿元。市退围(圩)还湖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县前锋、吕良镇组织了两次验收,均给予了较高评价。已于2012年退围(圩)还湖工作全面完成。

3、规模养殖优良化

县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7个,年产生畜禽粪便176550吨,综合171850综合吨,综合利用率97.34%。

畜禽粪便资源化,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可作为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的优质有机肥还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作为水产养殖中肥水,可产生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铒料,减少饲料的投放;畜禽粪便的基质化用于食用菌的培养;畜禽粪便的能源化沼气利用,做到畜禽场的清洁化生产,实现了循环经济推广;畜禽粪便堆积发酵、化粪池处理、沼气发酵及鸡粪喂鱼等鱼牧结合、农牧结合、粪便还田综合利用模式,确保畜禽粪便不直接排放、确保规模养殖不造成污染。

4、化肥使用强度

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9825.5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为19637.1吨。其中:氮肥折纯12764.1吨,五氧化二磷3534.7吨,氧化钾3338.3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为246千克/公顷。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氮肥施用量。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校正对比,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和产量水平,提出“减氮、控磷、稳钾,增有机质”的施肥原则,达到氮、磷、钾应用比例协调。一是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全面推广应用配方肥料,全县配方肥应用面积达65%以上;三是调整施肥结构,改变过去追肥用单质氮肥为氮肥与配方肥(复合肥)相结合。四是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实行秸秆全量还田,面积在86%以上;五是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2009年县土肥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与推广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5、强降农药使用量

全年施用农药408吨,其中化学农药283吨,化学农药折合亩施用量195克/亩程序符合标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125吨,超过农药使用比例30%,应用面积超过50万亩次,全年推广使用农药均为符合国标的高效低残留农药,自2007年起没有出现使用高毒农药和禁用农药现象。

6、强化秸秆综合利用

全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32.74万吨。夏季秸秆综合利用量为11.5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6.5%,秋季秸秆综合利用19.76万吨,综合利用率用率为95.2%。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为31.3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5.7%。

积极拓宽秸秆能源化利用渠道。大力发展秸秆户用沼气。秸秆收贮、固化项目;不断推广秸秆快速堆腐还田、稻麦双套栽培和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肥料化技术;加大秸秆编织利用力度。逐步形成秸秆收贮、运输、编织和搓绳等体系。年加工秸秆1万多吨;推广还田机械,普及还田技术。全县机械保有量达8033台套,秸秆还田机械单季作业能力50万亩。

围绕生态建设目标,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负担;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管理,通过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7、宣传教育是保障

组织开展对各级党政负责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宣传和教育,着力提高决策层对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

三、效益明显

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农业内部结构得以优化,农业总产值显著增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3

年初,明确了我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万亩,新增设施面积1.5万亩目标任务。把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农业项目投入量层层分解到各镇,每月进行调查督促,了解进展情况,半年度进行点评、通报。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万亩,累计达61.2万亩,占耕地比达58.29%;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6万亩,累计达11.77万亩,占耕地比达到11.2%。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35个,项目投入12.5亿元。

在台创园管委会的组织推进下,我区台创园集中区与辐射区已建成“三园二区一田”雏形。即: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海韵现代农业产业园、循环农业示范区、高档鲜食瓜果示范区和万顷良田。台创园核心区展示中心4栋玻璃温室已在安装玻璃,27栋高标准双膜智能温室已搭建8栋,并已组织生产。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深加工二期项目及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台创园中的城东农业产业园得到进一步扩展,以裕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基地规模再次放大,并积极组织生产。台创园辐射区中的海韵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三余镇)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首批流转的200亩土地已开工建设。以五甲南片、东社北片为中心的循环农业示范区,以五甲东片、三余西片为中心的高档鲜食瓜果示范区也得到所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正在洽谈多个项目。万倾良田拆迁工作加紧推进,招商工作也已展开,拜肯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入园兴业。目前,正在实施的连片500亩(其中新建3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2个(十总迎阳、三余永平)。拟实施的连片500亩(其中新建3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8个(西亭李庄、二甲路中、东社香台、三余大乐、三余建新、骑岸东场、五甲兴隆灶、兴东紫星)。十总镇迎阳设施蔬菜项目规划面积400亩,目前完成1400亩。

(二)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抓手,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整治活动。今年,我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切实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执法检查。加强了质量检测,严格“产地准出”。至目前,我委对全区集贸市场、超市、蔬菜产地共抽检了1221个样品,合格率达99.4%。进一步规范“产地准出”制度,在基地产品上市前实行批批检测,合格的发放无公害农产品“准出卡”。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8个,绿色食品4个,12个无公害农产品进行了换证。组织“银河”面粉企业申报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以打击假劣农资为重点,全面规范农业投入品销售市场

制订“2011年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打击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以市场整顿、日常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为手段对全区的农资经营点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点390多家,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案件7起。

(四)以技术培训为保障,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水平

严密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元月中旬就开始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学习,召开动员会议,完善培训讲师团成员,印发培训检查办法、考核意见等,力求使培训有声有色。至目前,全区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46场(次),培训农民10.815万人(次),全面完成省农委下达的培训任务。

(五)以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场创建为抓手,以动物防疫为保障,稳定发展畜牧业

至目前,全区生猪、家禽、山羊、奶牛饲养量分别达86万头、1820万羽、53万只和1550头,分别比上年增长5%、3%、10%和持平。防疫方面,在规模养殖场,生猪口蹄疫、猪瘟疫、猪蓝耳病、禽流感H5N1、牛A型口蹄疫、羊二价口蹄疫苗等防疫密度均达100%。同时,组织开展免疫示范场建设,探索规模养殖场的最佳免疫程序,提高规模养殖场免疫水平。

(六)以提高作物单产为主攻方向,稳步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与水平

认真组织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全区上半年发放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油菜小麦良种补贴、小麦弱苗补助等资金累计9498.8万元。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全区夏熟36.57万亩小麦,亩产达385公斤,比上年增8.82%;40.7万亩油菜,亩产达210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9.96万亩蚕豆受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单产达187公斤,比上年减产6.03%。油菜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276.1公斤,超过目标产量56.1公斤,油菜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的一致肯定。秋熟生产形势良好,正陆续开始收获。预计全区46.3万亩水稻,亩产624公斤,比上年增0.5%;10.9万亩棉花,亩产75公斤,比上年减15.7%;9.3万亩玉米,亩产511公斤,比上年增3%;12.9万亩大豆,亩产145公斤,比上年增3.6%;6万亩花生,亩产180公斤,比上年弱增。

(七)以发展内河池塘养殖为重点,努力发展水产养殖生产

在海水滩涂养殖减少的情况下,我区积极推行河沟主养四大家鱼和套养河蟹等特种水产品种。开展河沟养殖示范村建设,8个示范村面积超过3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区河沟养殖发展。全区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8万吨,比上年弱增。

(八)以效能服务品牌建设为重点,努力改进作风,打造服务型机关。

我委扎实开展“服务三农、科技兴农”效能品牌创建活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保持24小时开通,“999”民生热线、“三农服务台”分别在线播出2期、7期,科室站所挂钩服务镇区、首席专家结对服务农业项目、“五有五统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设立“四大课堂”开展农民培训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方面、多层面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涉农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不定期到镇村、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随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实现了零距离便民、利民、富民服务,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许。

一、突出“一个载体”,即以台创园核心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项目。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区两级部署,按照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求,加快台创园核心区各镇路、桥、闸、防渗渠道、河道疏浚、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一期投资1.5亿元,累计投资4亿元。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台创园核心区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加强台创园核心区展示中心生产与管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与之相关联的生产基地。台创园集中区与辐射区所在镇要抢抓各种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广泛动员多方力量,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力争全区新建农业项目100个,台创园核心区所在镇要确保完成2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每镇要确保完成3个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三是强攻农业招商引资。全方位、大力度吸引“三资”投入农业。注重产业导向,把资金重点投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做大基地、做优特色的项目上,带动农业先进技术、新型品种和高效耕作制度的引入和发展;注重效益导向,优先发展对农民增收有带动、对地方财政有贡献的农业项目,尤其要引进单体规模大、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项目,全面提升我区项目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二、狠抓“二个提升”,即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一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水平。大力促进秋冬季农业高效。紧抓秋播契机,大力推广“稻—大棚蔬菜”、“稻—大棚草莓”等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麦田冬季空幅,大力推广麦—菜、麦—豆等夹套技术,在麦田空幅中套种青菜、香菜、大蒜等叶菜类蔬菜,增加产出与效益。大力推广林地养鸡、林地种植豆类和桑田套种等冬闲田高效模式,全面提高高效农业比重。大力发展设施可控农业。大力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水泥柱钢架混式大棚,积极发展防虫网、遮阳网、避雨栽培和滴灌节水栽培。继续推进设施养殖和规模养殖,积极开展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三方面示范创建活动,提升设施养殖和规模养殖发展水平。继续推进水产设施养殖,重点推进河沟规模养殖、利用废沟呆塘建水产精养基地、推进水产人工特种养殖,不断提高水产设施养殖总量和水平。2012年,力争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占耕地比达到11%以上。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水平。按照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城东休闲观光农业片区,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

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加大园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创新园区发展思路,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强主导产业与大面积生产的对接,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创建省、市级农业园区,积极申报参与省级先进农业园区评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原料以本地为主、成员以农民为主、销售以境外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村企挂钩,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建设一批对农民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升级升档。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冬春设施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消费需求,强化生产管理,增强供给能力。引导规模种养基地与超市、批发市场、大型消费集体等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专卖直销、网上交易等新模式,切实增强市场流通对本地农产品资源消化能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三、做好“三个加强”,即加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现代种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品种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以良种推广补贴为抓手,引导农民应用优良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关键环节,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力度,扩大有机肥使用面积。推进绿色植保,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加强重大病虫监测与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着力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上网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围绕农时季节和结构调整开展培训,选择实用的培训方式,发挥好农技推广队伍和农村科技能人、土专家两支队伍的作用,使农民一学就会、一看就懂。有计划安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知识更新,着力培育“一专多能型”乡镇农技推广人才。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4

年月日,省农委在长春召开了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省农委副主任,监察专员,巡视员,副巡视员,主任助理参加了会议,省农委机关全体公务员、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均参加了会议。省农委副主任陈巳主持了会议。

省农委副主任宣读了省农委表彰决定。随后,省农委领导班子成员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状和证书。

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全面回顾了年的工作,他说: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面对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粮食、增收入、强基础、保安全、建制度、民生”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心协力,奋力开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粮食稳定丰产、农民持续增收付出了艰苦努力。在大面积旱灾的情况下,我省粮食总产仍好于预期,达到530亿斤。大力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全省迅速启动实施了园艺特产业千亿元创业计划,部署和推动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人参产业二次创业,全省新增棚室面积6.2万亩,为农民持续增收积累了后劲。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0元,同比增长10.5%;为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采取了许多过硬措施。全省围绕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共落实资金12.9亿元,建设项目176个。全年共下达农业部投资项目167个,争取中央投资5.7亿元,是上年争取中央年度投资的3.59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在数量、结构和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了第七届中国农交会、第八届农博会的筹办任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实现了企稳回暖和稳步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跨人新的历史阶段。综合评审确定省市县乡四级推进村1149个,新增整体推进试点县4个,使试点村和推进村达到全省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

加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重新调整了省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实施了“双千村企共建”工程,开展了万名村干部培训活动,培训村干部2000人。“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使我省新农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23个,同比增加3747个。我们还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试点工作和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服务农民农业的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现代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教育、农民创业培训、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等工作,加强了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场建设,科技在我省农业增产、提质、节本、增效中的作用日渐显著;高质量地完成了多项大型宣传活动。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5

实施"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来,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的领导监督下,在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切实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林系统工作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局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促进了全市农林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深入扎实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制的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又是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四五普法以来,我们认真履行职责,把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农林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了全市农林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法律素养的提高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1、做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在打好基础、形成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首先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全局干部职工的“四五”普法学习教育由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普法学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各部门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积极认真开展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系统"四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普法对象、内容及实施步骤等,并将其内容按年度、季度分解到党员干部学习计划中,使全局各部门和全系统的"四五"普法学习有章可循,我们督促指导有针对性,检查考核有依据,平时各基层单位按规划和计划抓好落实,办公室按规划和计划检查指导,并把普法学习教育落实情况列入全局党建目标管理,作为年终考核评比检查的重要内容,从工作机制上保证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落实。

2、发挥好领导班子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好用好法律知识的要求,我们首先抓好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把"四五"普法规划与年度计划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当中,领导先学一步,力求学懂弄通。五年来,党委中心组做到了定期学法,累计共安排了17次专门法制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昭平同志亲自承担讲课任务。各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抓好分管部门的学习教育,经常过问学习情况,督促指导分管部门学法用法.局各中层领导干部也主动带头学法,既落实好局统一安排的学习任务,有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省里的安排开展专业法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自身学法、用法,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保证了四五普法任务的落实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开展多层次培训,形成较强等骨干队伍

随着法制的健全,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四五"普法规定的法律法规需要学习普及,与农林牧工作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也要学习掌握,为了学习普及好这些法律法规,我们努力造就一支较强的法律法规骨干队伍,通过骨干队伍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局全系统普法。一是凡上级部门开展的培训我们都积极参加,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先后参加省市培训达人次,取得执法资格证书余人。二是通过辅导,讲座等形式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法律常识,法律知识和法规培训。特别在××××年《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了机关干部执法水平。

⒋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

在“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认真研究农林系统队伍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把普法宣传教育划分二个层次,针对各层次需要,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农发局所属部门的普法教育:就农发局内部职工队伍而言,既要通普法教育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习惯,又要通过普法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行政,使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所以对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宣传教育确定三个方面任务。一是深入学习、等领导同志关于法制建设理论,学习《宪法》等与干部职工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公民权利义务观念。局统一组织开展集中辅导,观看普法文艺节目,参观、学习,知识竞赛等方式,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使全局职工对公民基本法内容、作用、任务有了基本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二是针对农林系统的工作任务开展专业法学习教育,《农业法》以法律的方式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法律化,为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所以我们在普法教育中,始终把专业法,特别是《农业法》列入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深入学习,研究农林工作实际,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年《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全局干部职工普遍学习的基础上,侧重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请市委党校法律教授辅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农林牧系统的普法宣传:在“四五”普法中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个方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农委业务量大,涉及农林牧各业工作法律法规余部,正确执行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要求农业部门要学好、用好、还要让县区乡农业工作部门及农业干部学好、用好这些法规,这将是全市农林牧业工作走上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把抓好农林系统普法做为普法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业系统普法。几年来,共向基层发放各种法律法规性文件万余份,各种宣传法律法规的小册子千册,传单万份,办法规培训班余次,培训基层执法人员千人次,出动宣传车余台次。特别在每部专业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我们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及宣传柜窗,空中汽球等宣传手段。在全市普及宣传专业法规。通过宣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

二、深化衣法治理,推动农林系统行业管理法制化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策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部门已经抛弃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向依靠立法和执法规范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轨道转变,逐步实现依法兴农,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护农。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和依法治理工作要求。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以具有执法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严肃执法为重点,从群众反映强烈,各级领导关注的涉农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开展行业依法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农林系统依法治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⒈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为了贯彻国家、省、市依法治理决定,进一步明确职责,实现内部制约,有章可循,我局制定了普法和依法治理责任,依法治理实行局长负责制,部门执法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执法主体,将责任、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6

一、农业经济运行及农产品生产情况

1、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6%,达10326元。

2、茶叶生产增产增值。全年产茶1880吨、一产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值23.4℅。其中名优茶850吨、产值1261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725吨、产值10610万元增长17.2%增值18.9%,茶叶增产增值一方面是由于名优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春茶受灾严重的情况下,适时加强了夏秋茶生产的引导,延伸了茶叶生产周期。

3、粮油生产保持稳定。2013年实现粮食产量2.88万吨,增长5.75%,总产油菜籽4018吨,平均单产99.2公斤,总产增加271吨,增长7.16%,单产增加6.9公斤,增长7.48%。

4、果蔬生产增产增值。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20600亩,产菜16750吨,同比分别增长2.44%和1.99%,约占本县市场供应量55%,水果产量3297吨。全县芦笋基地面积扩大到440亩,主要在碧阳的横岗、钟山,宏村的古溪、龙江四个村,已投产面积240亩,预计年产量可达200吨,产值200万元。

5、畜牧生产止落回升。全县生猪饲养量7.89万头,同比增长1.6%,出栏4.9万头;家禽饲养量40.9万羽,出栏22.1万羽,与全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但形势较上半年有所好转。

6、蚕桑养殖减幅回落。2013年全县养蚕22800盒,统一供种率达90%以上,培育饲养量10盒以上蚕农1380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鲜茧产量1026吨,蚕茧收入3283.2万元,较上年减产139吨,下降11.9%,降幅回落18.1个百分点,蚕茧收入减少288万元,减幅8.1%,但减幅同比有所降低,主要得力于蚕桑产业扶持政策和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转型发展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9.6%;2013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及规上企业数分别达5家、12家和21家,超额完成任务;完成清洁化茶厂改造6家。二是规范发展壮大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将培育示范社作为重点,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全县新增省级农民专业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6家,评选出5家县级示范社,有效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三是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按照市级家庭农场评定标准,组织开展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截止目前新增各类家庭农场39个,开展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题的培训会3场,在全县范围内完成种养业大户调查摸底,收集整理出各产业相关情况信息表。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为进一步解决农村承包土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我县开展了以镇为试点乡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已完成所有承包地块的指界及实测工作,实测面积7696.01亩,占合同面积的126.52%,完成46个村民组的确认签字工作,已签字确认户数占46个村民组承包数的86%(未签户主要是外出打工未归),7个未签字村民组未签的主要原因是二轮承包资料不完整;土地纠纷;实测面积较大,影响即得利益等。预计镇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二月底将全面完成。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快茶产业发展。继续把茶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制定出台了《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鼓励和引导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政策落实已基本完成预期指标;继续实施生态茶园“双十”工程,完成10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全面完成低产茶园改造、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基地年度任务,在8个乡镇29个村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500亩,在8个乡镇11村建成高效生态茶园4000亩,茶园平均亩产值3500元以上;扎实推进茶叶“三品”认证,1-10月已完成1400亩有机茶园再认证和740亩有机茶转换、1.8万亩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的申报,全年“三品”认证面积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扶持蚕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蚕桑生产的省力、省工、特色、高效化进程,在蚕桑生产重点区,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努力提高单产比较效益。审核发放扶持资金151.4万元,涉及8个大中型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新栽桑树20万株,引进果桑品种3个,栽植400株,引进并成功试验优质蚕种三个,碧山省级蚕桑标准园和叶村—源川蚕桑标准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蚕种催青室温控设施升级改造,建成碧山、源川、叶村三个小蚕共育室。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以黑鸡、皖南花猪为重点的特色养殖,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畜禽良种技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截止目前,已建成皖南花猪规模养殖场3家,能繁母猪存栏1870头,种公猪存栏8头,年出栏皖南花猪商品猪2000头左右,销售后备母猪1800头;建成黑鸡保种场1家,存栏原种黑鸡母鸡6500羽,公鸡300羽,孵化商品鸡3.2万羽;全县共养黑鸡近4万羽,其中1000羽以上黑鸡商品鸡养殖场7家;注册了“黟山牌”黑鸡和“黑猪”皖南花猪品牌,编制上报了省科技厅黑鸡科技攻关项目。四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对外推介和宣传,创新营销手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组织我县优质农产品企业和黑鸡养殖合作社参加上海、合肥农展,提升名优茶、黑鸡等特色农产品名优农产品在长三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蓝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在上海农展中销售突破20万元,并拿到了订单。五是创新油菜秋种,力促田园风光保护。进一步深化农旅结合,将发展“菜花经济”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重点,积极推进“科技秋种”,提高秋种比较效益,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今年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周边、公路沿线重要节点连片发展观赏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体验型农业的发展,打造宏村镇雉山村、碧阳镇横岗村、柯村乡江溪村油菜基地3处油菜花观赏点,完成秋种面积40249.1亩,占任务数43030亩的93.5%,基本完成连片油菜花观赏点的秋种任务。

3、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全面完成新型农民培训任务,培训农民750人,其中阳光工程50名,培训对象为宏村美丽乡村创建村新型农民,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700名,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培训480人、县农机推广站培训220人;印发省编和培训基地自编民生工程教材各1200份,进行现场指导42场次,印发技术资料4600余份。二是保质保量完成“菜篮子”工程。完成“菜篮子”民生工程投资404.2万元,占计划投资336万元的120%;全面完成260亩新建高标准大棚基地、240亩原建基地的巩固提升、100亩的伏缺菜生产三项建设任务,其中在宏村龙江村新建基地200亩、碧阳钟山村新建60亩;完成蔬菜农残检测832个样,占任务的104%,蔬菜科技培训532人次,占任务的106.4%。三是扎实开展农村沼气后续管护。制定了《2013年农村沼气后续管护方案》,召开沼气现场培训会7场次,发放明白纸4000余份。完成8个农村沼气服务站上户维修服务4300余户,投入管护资金27.54万元,实现8个沼气服务站正常运行,农户沼气正常使用率达83%。

4、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运行

一是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打击不法经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0个(次),检查80个水稻品种、12个杂交油菜品种、2个杂交玉米品种的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配合市站抽检样品8个批次,妥善调解群众涉种纠纷6起。二是严格落实重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全面完成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免疫全部达到5个100%要求,全县无重大疫病发生。三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漳河、清溪河、黄姑河光唇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七个分流点,放流光倒刺鲃、青、草、鲢、鲤、鳙鱼和光唇鱼共70余万尾,有效促进了水域生态持续向好转变;同时联合公安、环保、水利等部门共同开展打击破坏渔业资源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截止目前在重点河段竖立禁渔警示牌110面,开展督查暗访五次,出动500多人次对重点河道巡查,收缴地笼、电瓶、渔网等非法捕鱼工具30余件,为常态化开展渔业资源保护打开了良好局面。

5、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一是扎实服务。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与示范户、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对口帮扶联系机制,共组织69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全面指导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建立了特色产业发展联乡(镇)帮扶共建机制,委党组成员与乡镇建立一对一帮扶,帮助共建乡(镇)进行产业发展谋划,理思路、选项目,培育壮大村级经济。二是全力抗灾救灾。年初修订完善了防讯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及时调整了抗灾救灾领导组,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分工。面对年初低温、6月强降雨、8月份干旱天气及H7N9禽流感疫情,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全面做好灾后生产自救,积极组织各类农用物质、农产品的调运,确保了灾后生产恢复的物资需求和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灾后生产恢复的快速有序开展。三是强化集成配套技术推广与应用。抓好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截止目前共引进优良品种32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2项,其中推广超级稻2.5万亩,水稻“物化旱育秧,无盘抛秧”新技术1.4万亩以上;召开统防统治现场会6场,编发病虫害情报6期,防治病虫草鼠害16万亩左右。

6、狠抓项目推进与争取,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年初启动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土地确权登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黑鸡等14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已基本完成预计进度。二是狠抓争资工作。年初,通过政策研究和分析,我委谋划编制了29个新项目,全年向上争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黑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近30个项目,全面完成年度争资任务,到位资金1800万元,占任务数的100%。三是加强产业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依托我县优质农业资源,突出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并研究出台了《农业产业招商意见及奖励办法》,1-12月,共外出招商24次,在本地接待客商13批次,完成新签约项目一个,到位资金1000万元,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影响了特色农业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现有的农业规模企业带动力、影响力不够强,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促农增收水平不高。三是农技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人员少、结构老化。

四、2014年农业工作谋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将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激发特色农业发展活力,力争农业发展保持持续健康增长态势。

2014年总体目标: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36项工作(具体工作见附表):

一、全面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完成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并在总结完善试点工作存在问题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2014年3月开始,全面启动其余7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意见,力争2014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25%以上,2015年达到50%。

三、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围绕茶叶、蚕桑、黑鸡、花猪及观光农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狠抓示范引导,强化项目支撑,努力实现特色产业在基地建设、加工水平、产量销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五、不断提升服务与监管水平。

1、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进一步加强蔬菜农残、生猪疫病、茶叶农残等的检疫检测,积极引导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确保农业产品安全环节;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2、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防疫工作的“五个百分之百”达标,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做好1000个畜禽样品的监测,正确把握动物疫情发生动态;完成1500个畜禽的“瘦肉精”抽检,实现规模养殖和屠宰环节抽检的全覆盖;确保全年无畜禽及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3、创新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细化出台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办法。选择有条件的村,整合“三资”及各类收益作为资本金成立经济实体(公司)。

4、强化农技推广与服务。扎实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完善对口帮扶联系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和应用设施栽培、生态养殖、配方施肥、良种引进等技术现代农业集成配套技术;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水平。2014年推广先进实用的良种、良法40项(个);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水平。

5、扎实推进农业民生工程。继续抓好菜篮子、沼气后续管护、农民培训三项民生工程。

6、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扎实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开展重点流域的增殖放流活动;结合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可循环农业的发展。

7、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结合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农业系统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8、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在保证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重点提高农民财产性收益,力争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5%以上。

第二篇

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预计上半年一产产值同比增长4.9%。

1、粮油生产。克服早春低温多雨的不利影响,午季粮油增产增收。午季油菜籽实收面积4.09万亩,总产4018吨,同比增长6.12%,平均单产98.2公斤,同比增长6.44%。预计夏播粮食面积7.6万亩,其中水稻5.7万亩,播种面积比去年略有增长。

2、春茶生产增产增值。截止6月20日,产茶1710吨、产值137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其中名优茶780吨、产值11920万元,产量、产值同比均增长15%。

3、畜牧业生产形势。上半年,预计全县生猪饲养量6.32万头,出栏2.8万头,出栏同比增长20%;家禽饲养量24.54万羽,出栏15万羽,同比减少10%;预计畜牧业总产值8000万元,下降5%。

4、蔬菜生产。上半年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14200亩,总产2.27万吨,比上年增长5.1%,产值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3500亩,产菜6000吨,约占本县市场供应量50%。前6个月蔬菜市场均价6.06元/公斤,比上年的5.92元/公斤,上涨2.36%。

5、春蚕生产。受产业惯性以及4月7日迟霜冻害影响,我县蚕茧产量、产值继续,、村饲养量减幅最大,全县春蚕饲养量8000盒(统一供种6038盒,占75.5%),预计全县春茧单产50公斤/盒,均价33元/公斤,产茧400吨,蚕茧收入1320万元,同比减产150吨,减收110万元,均价涨7元/公斤。

二、基本工作进展情况及措施

1、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835”转型增效行动,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农业规模企业,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化水平。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5.42亿元,同比增13.32%。帮助清野茶厂、弋江源茶业等8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壮大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将培育示范社作为重点,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引导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上半年,新增省级农民专业示范社1家,申报市级示范社6家。三是引导促进专业大户发展。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上半年,在全县范围内完成了种养业大户调查;完成西递镇土地确权登记试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7月份全面启动。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快茶产业发展。继续把茶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制定出台了《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深入实施生态茶园“双十”工程,上半年新建和改植无性良种茶园600亩,落实低产茶园改造4500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1600亩建设任务。二是加大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研究制定蚕桑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蚕桑生产的省力、省工、特色、高效化进程,在蚕桑生产重点区,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努力提高单产比较效益。探索开发蚕、桑新产品。积极培育养蚕大户,促进桑园向年饲养量10盒以上大户集中。扎实推进蚕桑产业招商。上半年,新栽桑树20万株,引进果桑品种3个,栽植400株,引进并成功试验优质蚕种三个;完成、、村小蚕共育室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小蚕共育室顺利投入使用;培育蚕饲养3盒以上1458户,预计全年四季蚕饲养量10盒以上可超1000户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结合我县山区特点,大力发展以黑鸡、花猪为重点的特色养殖,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畜禽良种技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上半年,申报2个标准化养殖场,申报省级标准化殖小区1个并通过市级验收;扎实开展4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新安江流域补偿试点项目,完成项目立项、设计、规划等前期工作。四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对外推介和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手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组织16家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茶暨名优农产品(上海)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我县茶和名优农产品在长三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蓝溪茶专业合作社、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展会销售突破20万元,并拿到了订单。

3、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完成培训390人,占培训任务数的52%。其中农机操作手70人、农机大户80人、经济作物种植大户9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50人,印发省编和培训基地自编民生工程教材各390份,现场指导17场次,印发技术资料3400余份。二是扎实开展菜篮子民生工程。目前已落实260亩新建高标准大棚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预拨78万元;落实200亩原建基地的巩固提升任务,制定了巩固提升的建设内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投资29万元;落实100亩的伏缺菜生产任务,完成投资7.5万元。完成蔬菜农残检测416个样,占任务的52%,蔬菜科技培训360人次,占任务的72%。完成投资4万元。三是加强农村沼气后续管护。制定了《2013年农村沼气后续管护方案》,并多形式开展宣传,上半年,召开沼气现场培训会4场次,发放明白纸2000余份;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对照《管护技工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技工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夏季大检测活动,对2007年来建设的550口农村户用沼气进行回访,进一步完善服务档案,建立服务记录。

4、加强源头监督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打击不法经营。上半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0个(次),检查50个水稻品种、6个杂交油菜品种、2个杂交玉米品种的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配合市站抽检样品6个批次。二是全面完成春季重大动物防疫工作。共免疫生猪3.3万头、家禽13万羽、大牲畜2000头,免疫防疫质量经实验室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改变农民施肥习惯,减少使用量,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上半年在碧阳镇和18个村开展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配方肥863吨,占年度推广任务的61.6%,落实4个养殖场污染整治项目。四是开展增值放流,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继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漳河、清溪河、黄姑河光唇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七个分流点,成功放流光倒刺鲃、青、草、鲢、鲤、鳙鱼和光唇鱼共50余万尾,有效促进了水域生态持续向好转变。

5、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一是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与示范户、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对口帮扶联系机制,共组织69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全面指导春耕备耕,同时抓好春耕物资的调运和储备,调进各类优质春播种子5万公斤、农药60吨、农用地膜30多吨、优质肥2600吨,各类动物疫苗18万毫升。二是全力开展抗灾保增收。年初修订完善了防讯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及时调整了抗灾救灾领导组,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分工。面对年初低温、6月强降雨天气及H7N9禽流感疫情,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全面做好灾后生产自救,有序开展核灾、报灾,积极向上争取救灾物质和补助资金。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良技、良种、良法等集成配套技术,重点抓好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全县推广种植超级稻面积2.5万亩,推广应用水稻“物化旱育秧,无盘抛秧”新技术面积1.4万亩以上;召开统防统治现场会3场,编发病虫害情报3期,防治病虫草鼠害15.37万亩。四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巩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成果,上半年,全面完成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建设,完成全县基层农技人员信息的采集,建立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实现动态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6、加强项目建设与争取,助力美好乡村全面推进

一是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全县美好乡村建设的部署,上半年,完成了全县11个中心村(省级9个,市级2个)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目前正在进行征询意见和审核。二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上半年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土地确权登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黑鸡等14个项目,其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完成“一池六改”建设100户,投资110万元,占年度计划50%;巩固退耕还林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他项目均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三是加强向上争取资金。上半年,我委多次召开班子成员及各站属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向上争资工作,落实责任,理清思路,形成合力,加大对政策的研究和信息的挖掘,积极编制新项目,目前已争取到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建设项目、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贴经费等8个项目。四是加强产业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依托我县优质农业资源,突出特色农业产业招商,瞄准国有企业、大集团等农业优势企业开展推介活动,上半年,外出招商一次,在本地接待客商6批次,与泰州市裕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上半年先后遭遇春季低温、强降雨灾害及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了特色农业发展。二是茶产业、蚕桑产业等扶持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三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现有的农业规模企业带动力、影响力不够强。

四、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委上下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对照目标任务逐一落实,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以特色产业发展支撑美好乡村建设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要求,制定完成11个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蚕桑产业、茶产业等扶持办法的宣传和落实,培育特色产业亮点,扩大示范点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强美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抓好黑鸡、花猪等特色畜产品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确保新建规模化标准养殖小区2个,省级生猪生态养殖小区1个;积极开展村-片桑园省级桑园申报;加强茶园农业投入品监管,建设统防统治整村推进示范村2个(深冲、大星)。三是推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促进农民增收。

2、以经营体制改革增添农业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扎实开展西递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力争2014年1月底完成西递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细化出台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办法,加强对三资管理重点环节和区域的监督管理,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全面提高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农户集体收益分配权。盘活用好农村“三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加强农村承包土地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出台推进我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工作意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保护流转农户的合法权益。大力培育农村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有效流转,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较好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现象。

3、以秋种水平提升促进田园风光保护

按照全县田园风光保护、油菜花观光游的总体部署,坚持“科技秋种”和“效益秋种”,以示范区建设、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秋种质量为重点,大力推广油菜高产配套技术,努力抓好秋种工作,逐步建立油菜花重点保护区域。今年秋种,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周边、公路沿线重要节点连片发展观赏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体验型农业的发展,打造宏村镇雉山村、碧阳镇横岗村、村乡江溪村油菜基地3处油菜花观赏点。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7

一、2011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认真实施粮食生产提升工程,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增强。我们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通过集约资源、集成技术、集合力量,推广高产品种,优化技术路线等措施,再次实现夏粮生产新突破。全市1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520公斤,超全市平均单产127.9公斤,最高单产达674.8公斤,居全省最高。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全市609.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452公斤,总产27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9.7%。二是突出抓好玉米振兴计划。在全市建立了11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采取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措施,扎实推进玉米振兴计划,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526.1公斤,超全市平均单产97.7公斤,最高单产达705公斤,带动全市202.9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428.4公斤,总产达86.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3%。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预计,2011年粮食总产431.9万吨,比去年增长13.0%。

(二)强力推进畜牧振兴计划,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生产与防疫并重,强化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加强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养殖方式转变。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场对肉食品安全的需求,加大了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力度,今年已建成79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发展,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大户)达5461家,其中规模牛场(户)493家,规模猪场(户)2573家,规模禽场(户)2110家。二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今年是养殖业扶持政策较多的一年,对此,我们加大了对政策落实督查的力度,确保中央、省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奶牛引进补贴、小区建设补贴、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共落实资金约4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集中力量做好春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平时补免补防工作,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截至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08.3万头,同比增长5.8%;牛存栏11.7万头,同比增长24%;山羊存栏89万只,同比增长15.1%;禽蛋产量3.7万吨、肉类总产1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和15.7%。

(三)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我们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项目强带动”的思路,切实履行总牵头部门的责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的实施。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今年4月全市银企对接月中,我们共组织132个对接项目参与对接,共落实贷款16010万元。二是认真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工作。今年药交会期间,组织了26家企业、118个产品参加展示,签订购销合同(意向)20多万元。10月份,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销售6万多元,签订购销合同460万元。通过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系列措施的落实,我市龙头企业实力再提高,2011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01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25家,市级99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0多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户均增收1620元。济人药业被评为省“532”提升行动重点示范龙头企业,工业园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新示范基地”。谯城区被省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义门”牌苔干被省推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四)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呈现理性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做优粮食产业、做活经济作物、做强加工产业”的战略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品质品种优化、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格局。一是继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全市优质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90万亩,占小麦总生产面积的80%;其中强筋小麦达到358万亩,占小麦总生产面积的59%。蒙城县已形成了120万亩的优质小麦烟农19种植带、2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和10万亩省级甘蓝“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涡阳县发展了70万亩皖麦38优质麦种植带、30万亩苔干生产基地;谯城区发展了40多万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70万亩部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利辛县巩店镇形成近5万亩的脱毒红芋生产基地。二是加强畜禽良种推广,提良种覆盖率。重点加大乡、村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利辛县已完成生猪人工授精5.2万头,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95%以上。蒙城县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优质二元母猪7158头,三元杂交率达68%以上。目前,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已达92%。

(五)坚持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农民致富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依托我市46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开展外出务工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截止10月底,全市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1475人,占省阳光办下达我市全年培训任务21800的98.5%,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在涡阳、蒙城二县对在家务农的农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截止三季度,两县共在105个村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集中办班410次,培训农民23670人次。在55个乡镇460个行政村确定285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管理。今年,我市已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种植业基地154万亩,养殖业基地11个,认定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业基地107万亩,养殖业基地6个。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29个。其中2011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9个。二是强化市场监督抽查。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落实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报告制度,指导农产品销售企业实行进货检验,扩大例行监测范围。今年全市各检测站点已抽检蔬菜样品7275个,市级例行检测抽检400个,送省抽检样品72批次,平均农残合格率99.12%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开展奶业质量、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督查,严格农药、兽药、饲料的监管,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积极探索服务新机制,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新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示范和引导,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3.76万亩,种粮大户发展到1986户,比去年增加549户。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由自我发展向规范发展转变。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43家,成员总数9.7万,带动非成员农户9.8万户。三是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目前蒙城县、涡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基本完成。除涡阳县外,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已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任务,二县一区成立了6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通过考试,招聘了1017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强了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

(八)高度重视农业项目工作,农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建设。上半年,根据省农委农业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认真组织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积极申报农业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农委系统在建农业项目61个,总投资达1.5208亿元。其中,种植业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1.2096亿元;产业化在建项目15个,总投资364万元;畜牧业在建项目1个,总投资106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建设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786万元。全市已批待建项目13个,总投资7714万元。其中,种植业10个,总投资6537万元;畜牧业3个,总投资1167万元。农业项目资金的注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以新农村“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建设为主抓手,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今年我们把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为15件实事,进行了安排落实。各地以“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主抓手,以规划为先导,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以美化村容为动力,扎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全市完成规划编制46个村,完成71个村的规划前期勘测、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迅速。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蒙城县庄周办事处马店村蔬菜产业,涡阳县义门镇周营村苔干产业,利辛县张村镇柳西村水禽养殖等无论是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通过在农村全面开展改水、改厕活动为主的“乡村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截止目前,按规划新村建设约2200户,在建约6500户,又出现了如利辛县王人镇吴营村、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村等一批新村建设典型。

二、当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

(一)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重。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大多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关键高产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应用。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建设不规范,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艰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制度不够健全,监管环节还存在漏洞,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单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影响开始显现。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资金缺口压力增大,利润空间下降,经营风险加大,尤其对出口主导型企业影响较大。部分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现象,对今年农民收入也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和平台。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造成“想出租土地的农民找不到承租人,而需要土地的业主又找不到出让者”,缺乏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平台,成为制约土地流转进程的“瓶颈”;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农民存疑虑和担心,同时,农民“惜地”心理较重;乡镇农经机构“网断人散”,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进程。

三、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2012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实化、细化、具体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农业总产值增长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粮食总产突破92亿斤,农产品优质率提高3—5个百分点。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肉类总产提高5%,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2亿元。

(三)工作重点

1、认真研究政策机遇,不失时机抓好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将是2012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对我市农业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我们将在认真学习研究,把握精神实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的基础上,精心谋划,不失时机地抓好项目建设。重点瞄准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村沼气、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重点,结合实际,紧张快干、跑省进厅,争取项目支持。一是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职责范围的项目规划、编制、申报等工作。二是做好已报项目的后续工作。目前,市农委已建立总数177个、总投资136亿元的农业项目库,并上报发改委和省农委。同时,还根据省政府通知的项目支持重点,又筛选上报了39个、总投资117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市发改委的要求,有先后,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三是抓好项目的争取工作。明确专人重点负责与省农委和发改委的沟通联络,对已上报的重点项目采取专人负责,盯紧盯死,确保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

2、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为主抓手,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抓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优化内部结构,逐步扩大高产、优质、安全、生态、高效作物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做好粮食增产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做大蔬菜产业,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3、继续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激活农民增收潜力。实施黄牛振兴计划。把2012年畜牧业发展基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规模养殖牛场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计划发展和建设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60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加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和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法促牧。力争2012年我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5%,畜牧业产值达到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

4、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全力促进龙头企业优化升级。进一步落实市农委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制度,全力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加强协调银企合作,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力争2012年标准化基地面积较今年增加30%。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突出“以企招企”,力争每县区至少要吸引2个以上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落户。每季度召开一次提升工程督查调度会,确保各项措施、任务落实。2012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20%以上。

5、认真把握农村改革方向,切实做好为农服务这篇文章。抓住国家推进农村制度建设的机遇,重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按照抓引导、抓扶持、抓规范的思路,创新农民组织形式,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2012年再增加1个农业部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合作组织总数比2011年增长20%。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民的需求,组建市县乡三级农技服务团,深入企业、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信息服务。积极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和提升,构建新型农业服务平台。

6、构建新农村建设良性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积极鼓励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紧紧围绕“村民自治、党政引导、部门服务、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社会参与”新思路,努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8

一、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累计争取并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经营、山区开发、垦区配套五类农业开发项目投资3.2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0亿元,开发治理面积18.8万亩,建设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补助、贷款贴息项目20个,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预计全年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20亿元,建设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10.75万亩,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补助、贷款贴息项目20个,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二)主要亮点工作。

一是农开项目资金争取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市农开局积极抢抓全省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向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倾斜、向开发成效好的地区倾斜、向项目效益高的地区倾斜”的政策调整机遇,累计争取国家、省级以上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0亿元,财政资金增幅居苏北五市之首。经全力争取,海州区已被国家农发办列为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县(区),从2013年起安排国家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从此我市农业开发项目实现县区全覆盖。

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联合市农委、国土局、水利局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和确认,搞好县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万顷良田建设、高产创建、水利灌区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国土土地整理等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统筹协调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6.2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实现值达到45.1%。

三是区域特色开发呈现新变化。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山区开发和沿海围垦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紧抓不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山区开发上,深入开展山区开发先进乡镇评比活动,评出班庄镇等7个先进乡镇并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累计争取省级山区开发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立项实施山区开发项目30个,治理面积3万亩。与此同时,沿海开发上,认真组织开展全市资源调查统计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本年度已落实配套项目4个,争取财政补助项目2160万元,治理面积2.8万亩。

四是项目管理创新实现新跨越。以完善系统目标考核为手段,以市级统一工程监理、统一规划设计为动力,推动全系统通过创新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市级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出台了专项考核意见,成立市农开规划设计室牵头组织规划设计工作,统筹各类专业人才,较好完成了2012年度国家土地治理、省级围垦、山区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市级统一监理在2011年恢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监理招投标、监理工作方案,实现稳步推进。项目立项、实施、监督“三权分离”改革扎实有效,市县农开局已全部获市县编办书面批复并正式运行,新浦区全省第一家成立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探索化解基层农业开发项目管理断层难题。

五是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今年以来,我们以确保通过国家、省级项目验收为目标,用三个月时间,在系统内扎实开展“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开发水平”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各县区深入学习农业开发项目政策规定,积极查摆并整改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资金报账、项目管护、工程监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度国家、省级农业开发项目不仅完成了县级自验、市级全面验收,而且顺利通过了省级抽查验收,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和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水平、做好迎接国家验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农开系统自身建设迈向新征程。强化廉政教育和业务骨干培训,完善各项制度,农开队伍素质普遍提升。市县(区)互动、联动推进工作,机关思想、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今年10月15日至18日,我局成功承办了全省农开系统第二届“农开杯”运动会。这次全省农开杯运动会,达到了浓重热烈,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开幕精彩,闭幕圆满的总要求,受到省相关部门领导和全体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展示了我市农开人“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精神风貌。

在充分肯定今年农业开发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市县农业开发部门和农业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个别项目区规划设计图与项目工程实际不符,实施变更调整较多,项目整体形象不佳;项目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软件管理水平尚需提高;个别项目县业务骨干人手少,与繁重的项目管理任务不相适应;个别项目资金报账与使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等;农业开发宣传信息工作一般宣传、动态报道多,直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磅信息少,投向省以上主流媒体的精品力作少。对待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3年农业开发工作安排

1.明年工作思路: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一流、苏北领先、全市有位”的目标定位,按照“彰显特色、创造品牌、培育典型、扩大规模、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农业开发崛起、种植结构转型、特色产业跨越、农民收入倍增”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在项目资金争取、区域特色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提升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全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2.预期目标任务:全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其中争取国家省级农业开发财政投资2亿元以上;开发治理面积15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山区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沿海垦区配套基地2万亩;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左右;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3.重点事项和重要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开项目资金争取。在做好2012年资金争取扫尾工作的同时,提前谋划2013年农开项目库建设。加强调研,摸清家底,统筹规划,使农开项目规划与各县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项目选项重点围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择优选项入库,对那些镇村干部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按要求落实的单位,项目优先入库上报,确保2013年全市农业开发项目投资盘子稳步攀升,继续领跑苏北五市。着重帮助连云区做好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县区、省级山区开发资格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市高标准农田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好市农开局的牵头作用,督促市有关部门搞好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和确认,搞好对县区、乡镇的任务分解落实和统计,严格按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确保年度项目落实、投入资金落实、目标责任落实,圆满完成2013年建设任务。

三是进一步加快区域特色开发。以开展全市山区开发先进乡镇评比活动为引领,以发展特色林果茶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方向,以省级山区农业开发项目资金为引导,加大全市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把该区域建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9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中心,全面统领宣传思想工作

1、理论学习工作主线突出,学习与转变作风相结合,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按照学以致用,突出实效的原则,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学,明确标准集中学,划分层次分类学,编印资料重点学,通过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学习吸引力,使学习效果入心入脑,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良好风气。一是端正态度。针对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克服“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认为“自已有高学历,不用怎么学也能对付过去”;认为“拿起书本就是学习”的借口和错误认识,认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树立学习为本、终生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力求学得主动,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努力把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领导带头。领导干部不以领导自居,而是率先垂范,事事带头,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学习,以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已。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领导做到的自已先要做好,班子成员及干部在春节值班时,都把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改变了过去过大年吃喝打牌的习惯。原创:正月初八早八点,全体干部开会,班子成员都拿出了2万字的笔记。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都十分高涨,看报喝茶唠闲喀的少了。通过掀起学习热潮,农委整体形象发了巨大的变化,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干事争先已蔚然成风。三是讲求方法。为使学习活动有的放失,有章可循,我们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明确提出了“远学麻晶莉,近学毕德金,争做“五种人”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学习内容和标准,同时将中央一号文件、国家、省市对农业、农村的优惠政策及各级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汇编成册,做为必学内容,发放到每一位党员手中,做到学先优有典型,榜样就在身边;学业务有重点,内容全在汇编。技术干部以麻晶莉、毕德金为榜样,在钻研技术、热心服务、群众基础、领办示范等五个方面找差距、查不足,增强紧迫感,在农委全面掀起了热心钻研技术,大下基层主动推广技术的热潮。机关干部以“五种人”(农村政策的明白人,兴农致富的促进人,农民权益的维护人,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勤政廉政的带头人)为标准,从我做起,严格要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通过深化学习,转变作风,在全系统内唱响了心系三农,热情服务的主旋律。

2、思想评议与班子建设相结合,在队伍思想建设上求突破。我们联系当前工作,把搞好分析评议工作同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紧密结合起来,使领导集力团结一致,心齐气顺,干事创业。一是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做到坦诚相见、谈者诚心、听者虚心、双方交心,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在提醒分析中加深了解,共同提高。二是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党委严格要求做到三“不要”、三“要”,即不要上网摘抄,不要用打印文稿,不要出现雷同;要立足本职工作,要切合自身实际,要达到2500字以上。要求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不能避重就轻、隔靴搔痒,避免以集体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客观原因代替主观原因,以细枝末节代替重大原则问题,切实做到剖析有力度,反思有深度。引导党员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对照全县先进性标准大讨论制定的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以及党委争做“五种人”的先进性标准,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剖析根源,各党支部书记对每一个党员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了审核,党政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的党性分析材料由党委书记严格把关。三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党委书记纪天生同志率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它班子成员也敞开心扉,既坦诚解剖自己,又勇于批评他人,开展健康的思想交锋,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认真反思。克服了过去民主生活会上存在的谈现象多,谈实质少;谈成绩多,找问题少;找工作差距多,找思想差距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问题,使民主生活会始终在严肃认真、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达到了预期目地。

3、思想整改与当前工作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上看效果。进入整改提高阶段以来,我们在开展“回头看”,全面巩固前个阶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一步突出重点,设定整改目标,力求立说立改。通过明确“十项标准”、推进“一套工程”、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明确十项检验标准。通过整改提高,看每名党员是否增强了为农服务本领、是否高标准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否将惠农政策和增收措施落到了实处、所包贫灾户耕地是否物资齐备;对业务部门,看主导产业是否实施了标准化作业、重点项目是否落实到位、农民权益是否得以真正维护、农村土地纠纷是否稳妥解决、是否增进了班子团结、整体工作是否有了新起色。为保证这十项检验标准落到实处,我们做到了“开门”搞整改,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承诺,以求说到做到,坚决兑现,取信于民。同时在从县委、县人大、企业公司以及农民中斟选了12名端正行风政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了整改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二是开展“百、十、一”工程。组织所属13个支部,从农村和广大农民最需要的农技服务入手,在系统内开展“百、十、一”工程。即:组织百名科技人员到村入户。针对前期异常气候给大田播种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排忧解难。培树十个标准化示范点。各支部依据自身技术服务特点,建立水稻机械插秧、烤烟高科技栽培、肉牛繁育小区、方正卿养殖、青贮牧草种植、沼气池“四位一体”推广、标准化柞蚕放养及数控养蜂、农村经济财务管理等十个标准化示范点,以此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成果。建设“一站通”服务平台。为方便农民进行咨询、投诉,将农技推广、果菜技术、种子和农药投诉、黑木耳管理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12部服务热线纳入统一管理,建设农技110服务热线总机交换台,预计可在8月中旬完成,这一信息平台建成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渠道将得到进一步畅通。同时,发挥电视台覆盖面广、收视率高的优势,与广电局联合推出东宁电视台二频道《致富之友》农业频道。自4月11日开播以来,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和突出问题,组织畜牧局、果蔬总站、种子管理总站、食用菌研究所11名技术人员在县电视台开辟专题节目15期,为全县农民讲解和传授农业知识和新技术,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三是实现了“五个转变”。第一,变坐办公室写材料、要数字为深入农村、农户调查研究、指导生产,为民排忧解难。依托“建争带”载体,原创:组织包扶队员大下基层,组织党委10名“建争带”包村工作队员立即深入所包村屯,走访农户123户,帮助21户贫灾户解决生产困难。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主任赵星民,每天骑自行车到城边蔬菜生产专业村指导生产,针对低温寡照,作物抗病性差、病害增多的实际,他提出降低棚室湿度,采取粉尘、烟雾熏蒸及时施药的做法,减少了菜农损失,为抗灾保收打下了基础;果蔬总站许传勇、周进华等专业技术干部,针对异常气候给果树、蔬菜带来的不得影响,深入田间开展服务,受到农民的欢迎。第二,变接待上访为主动下访、现场办公,超前解决问题。针对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我们采取督查指导、领导包案、一案一策、通力合作等措施,共查处农民上访案件121件,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土城子村出现抢地现象后,政策法规办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主攻机动地重新分配和集体债务化解,对群众做耐心细致工作,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圆满解决了南岗屯土地问题,化解陈欠债务达20.01万元,为备春耕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稳定生产环境。第三,变事后查处补救为事先防范监督。特别是针对农资市场的法律督查,建立长效机制,从过去的不定期检查到现在的每星期检查一次,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严厉打击假种、假药流入市场,没收玉米、水稻劣质籽种7382公斤,农药50袋,及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第四,变过去讲课、放录像、发资料等面上服务为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农民讲政策、传信息、送技术、帮致富。每名科技党员主动联系5个以上农户,亮出党员标牌,已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150场次,解决春耕生产难题681个,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通过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村村通和和下发《东宁县农民十个早知道》,服务形式更加贴近农民、服务方式更趋现代化、具体化,促进农民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突出表现在农民购买籽种知道索要发票了,喷施农药知道留样品备查了,作物出现病害知道打哪个电话了,土地流转知道走什么法律程序了,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第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钻研。通过深入基层面对面的开展服务,党员同志们越发认识到学好农村政策法规等业务知识的重要性,越学习,越感到知识的不足,一些干部下乡回来后,马上翻书本,找条文,如饥似渴;比服务,赛学习,蔚然成风。学习教育是引子,工作需要是动力,通过先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学习业务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凝聚人心,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成效

1、党员能力素质有新提高。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了必读篇目和党委自行编印的规定篇目,农委党委的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活动开展之前,有的党员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真正理解其丰富的科学内涵。通过深入学习,党员原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疑惑的变得理解了,理解肤浅的变得深刻了,片面的变得全面了。思想觉悟的提高,带来了工作实践的自觉。

2、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新转变。教育活动开展之前,个别党支部和党员服务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漠,有的不深入实际,作风漂浮。在这次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解决了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不强、不求上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党员干部混事等事的少了,下村服务的多了;闲暇时间扯皮玩乐的少了,主动参与学习的多了;机械执行上级命令的少了,想事干事的方式方法多了;消极怠工的情绪少了,人心思进、争先求上的多了;相互拆台、拉帮结派的少了,讲团结、讲大局的多了,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了群众满意工程,充分体现了整改提高过程中喜人的教育成果。

3、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有新突破。1—6月份我县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四大产业克服低温多雨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中求进发展势头良好。目前,3.8亿袋黑木耳、4.2万亩烤烟长势较好;落实对俄出口蔬菜面积2万余亩,其中早甘蓝3000亩、圆葱6000亩,分别比上年增长50%以上。其中黑木耳比去年增长14亿袋,预计四大产业实现人均4000元的目标可望实现。为打造外向型劳动力品牌,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劳务供需对接会,目前累计转移劳动力3.84万人,新转移4200人,其中对俄输出劳动力3500人,赴俄、日、韩劳动力劳动力总数达到了1.08万人。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基层班子和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工作开展的不平衡,重视业务工作多,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党建基础和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党员素质和结构还有待优化,部分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涣散、领导乏力、工作无序等问题,作用发挥不够突出;部分党员先进意识淡化,不同程度存在宗旨不牢、信念滑坡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入开展“心系三农”活动。通过一年半的运行,“心系三农”活动深入人心,成为党建促发展,开展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今后“心系三农”活动还是要紧紧围绕五个方面深入开展。一是要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上下功夫;三是要在切实规范政府机关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四是要在广泛开展多种便农、利农的服务活动上下功夫;五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心系三农”先进典型上下功夫。

2、继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继续学好《党章》和有关文件,重点学习同志在贵州、山东考察时就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曾庆红同志在我省视察时的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交流座谈会。通过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学习麻晶莉、毕德金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解难题、办实事,注重干群思想、感情沟通,密切干群关系。抓好理论咨询服务工作,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利用农委“理论咨询中心”,了解掌握干部群众的理论疑惑点,把讲与答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满足干部的理论需求。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篇10

第一季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及早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追究的规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票否决”的规定,在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同时,市农委早在2005年12月份就与委属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

二是迅速传达贯彻了市政府第一季度安全例会精神。3月30日,市政府召开了2006年第一季度安全例会,原创:为了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下去,我委及时于4月初召开了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了市安全例会精神,对委系统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根据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阜安[2006]5号《关于开展××市2006年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委及早安排,精心部署,全面开展了市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一是印发了活动方案。结合我委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开展本次活动的实施方案。(阜农办[2006]59号)。二是成立了活动领导组织。为将市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落到实处,我委及时成立了由主任程凤军为组长,委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杨庆芳为副组长,委属十三个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三是给工作实际,制定了重点活动内容。(1)悬挂“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条幅并张贴标语、宣传画;(2)积极参加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3)举办一次安全生产知识讲座;(4)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5)组织职工参加全市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大奖赛等活动。

四是重新对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领导责任。为贯彻上级安全生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确保市农委系统生产安全,重新对委领导就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分工,强化了领导,明确了责任。

五是全面开展了“五一”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为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好五一节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市直农委系统实际情况,我委及时在本系统内开展了“五一”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印发了大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检查方式、检查内容,突出了检点。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直农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安排是:继续以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一切责任事故均可避免“的理念,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市直农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突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一把手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单位都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具体抓落实。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单位总体工作规划,制定出相应工作目标和措施,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二要突出目标责任。今年委同委属各单位继续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要求委属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要突出培训宣传。为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在委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安全生产法》活动,把学习领会《安全生产法》作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契机,在委机关及委系统迅速掀起“学法规、找差距、促安全”的热潮。

四要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建立日常值班制度。日常工作或节假日都要有人值班和负责人带班,24小时不脱岗,及时处理安全生产日常事务。二是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议事协调制度。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各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原创:新问题。三是建立自查互查制度。各单位每季度要搞一次自查自纠,委每半年开展一次大检查或互查,重点检查责任状、安全制度、安全隐患、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四是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快报制度。为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各单位每季度要上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信息。同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应及时上报,任何单位不能瞒报、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