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3:02:05

农社范文篇1

1研究点及数据说明

1.1研究点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为l0.18万km,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4%,集体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95.O%以上,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51个是林区县,是中国集体林改革和林农合作社发展的先行省份。截至2009年,浙江省有林农合作社15l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林农合作社93家。合作社社员数l3.45万人,带动农户92.40万户,带动基地27.00万hm,涉及花卉苗木、笋竹、干鲜果品、营林等主导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领域。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边境,土地总面积0_31万km,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1%,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素有“浙南林海”之称。2009年,龙泉市有林农合作社47家,社员2094人,带动农户15000多户,现有资产3359万元。涵盖了笋竹、食用菌、山茶油、苗木、水果、香榧、营造林以及山林托管、农村山地整理等各个方面。

1.2数据采集

数据收集采用参与式乡村快速评估(PRRA)的方法,包括二手资料收集、参与式半结构小组访谈、农户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等。2009年l2月,在浙江省龙泉市根据林农合作社的分布状况随机选取4个分别位于不同乡镇的合作社(表1),对合作社所在地农户(含社员和非社员)展开调研,共收回问卷150份,经过分析整理得有效问卷139份,其中社员问卷77份,非社员问卷62份。不同合作社拥有的林业经营基地面积相差很大,最大的为能福营造林专业合作社,拥有7563.0hm,最小的为盛源山茶油专业合作社,只有13.3hm。4个合作社平均拥有经营面积为2269.1hm。同时合作社经营面积占当地林地总面积的比例也相差很大,最大达到100%,而最小的只有3.61%。

2样本农户的描述性分析

2.1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受调查的139户农户中,户主年龄最大为74.0岁,最小27.0岁,平均年龄47.5岁;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a,还不到初中毕业,说明调查的农户教育年限偏低。家庭基本特征中,户均林地面积为5.89hm。,户均家庭人口4.19人,户均农业人口3.73人,户均劳动力为2.44人(表2)。表2显示社员与非社员之间户均林地面积差异较大,说明农户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是否加入林农合作社有重要的影响。总体标准差显示了户主平均年龄和户均林地面积的总体离散程度比较大,这是与实际相符的,因为这两个指标的总体跨幅比较大。

2.2样本林农收入情况

样本林农收入分别考察了社员和非社员在2006年和2009年的人均林业收入和人均收入,用于说明加入合作社前后社员和非社员收入的变化(表3)。表3显示:2009年与2006年相比,样本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林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社员的人均林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29%。同时,社员在2个指标上的年均增长率都高于非社员,其中人均林业收入增长率高2.96%,人均收入增长率高5.00%,说明加入林农合作社确实促进了林农收入的提高。3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3.1模型的构建

3.1.1变量的选择影响山区林农收入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主要考虑4个方面因素:农户基本特征、资源禀赋、林产品市场状况以及农户加入合作社状况。农户基本特征主要考察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为村干部以及林业劳动时间[1;农户资源禀赋主要考察农户家庭劳动力比例、人均林地面积和林种类型;林产品市场状况考察的是林产品的价格。农户加入合作社状况主要考察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通过逐步回归,剔除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选取变量如下(表4):被解释变量为农户人均林业收入Y和人均纯收入Y;解释变量为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是否村干部,林业劳动时间,人均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比例,,不同树种类型和,林产品价格。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

3.1.2实证模型构建要考察林农合作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在模型中除了要包含代表林农合作社的政策选择变量,还要考虑其他对林农收入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变量,因此,参照文献[13]选取标准的Mince半对数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实证分析模型为:Y代表人均林业收入,y2代表人均收入;Xt(=l,2,…,11)代表各个解释变量(表4);代表随机误差项,即其他对林农收入产生影响的非观测扰动因素。实证模型中用于回归的数据均为2009年数据,来源于农户问卷调查。

3.2模型回归结果及解释

采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表5)。2个模型的F统计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有良好解释力;D—W值都接近2,说明2个模型都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对模型White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此外,在社会科学回归模型中,出现拟合优度R(44.61%,31.82%)偏低的情况是正常的¨,并不影响模型的解释力。因此设定的实证回归模型符合统计学要求和现实情况。基于以上回归结果,对模型的经济解释如下: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林农合作社,①加入林农合作社可以为林农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可以使农户家庭人均林业收入提高25.82%,人均收入提高21。23%。结合农户调查,可知加入林农合作社可以从2个方面促进林农收入的提高:一是合作社为社员提供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从而提高社员对林产品价值的收益水平;二是合作社可以为社员提供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减少社员的销售风险,从而提高林农销售林产品的潜在收益。②加人林农合作社对农户人均林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大于人均收入。一是模型中该变量对人均林业收入的影响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而对人均收入的影响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二是从估计参数的回归值可知农户加入林农合作社带来人均林业收入的提高幅度比人均纯收入高4.59%。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是相符的,因为加入林农合作社对农户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人均纯收人中非林收入所占比例较大的事实往往削弱了林农合作社对人均纯收人的影响。⑧其他对林农收入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年限、林业劳动时间以及人均林地面积等,其中户主受教育年限对人均林业收入产生负影响,而对人均收入产生正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通常是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是从事非林工作,自然林业收入就会减少。林业劳动时间和人均林地面积对人均林业收入和人均收入都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农社范文篇2

窗口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使服务工作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更好的为“三农”经济发展服务。

一、立足“三农”,互惠共赢

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在不断的发展探索中,始终坚持了以信贷支农工作为重心,不断深入农村、农户,广泛收集农业资金需求信息,并根据农户需求,坚持不误农时、择优帮扶、简化手续的原则,及时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血液。

二、转变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单位,大多数都坐落在乡镇,经济相对并不发达,加上“等、要、靠”的老旧思想,严重制约着信合事业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牢固树立从“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的工作思想,不断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充分发挥员工们人缘和地缘优势,广泛收集信息、开辟储源,不断与周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加强联系,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样不但给顾客留下了良好印象,为今后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信用社的整体效益也会得到不断提升,正所谓“服务出效益”。

三、改善服务设施,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目前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在服务硬件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对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此次市办事处下发的《文明服务规范》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为客户配备休息、饮水等器具,设置一米线为客户营造和谐的办理业务秩序,设置意见簿广听群众呼声,从中发现不足,等等,不断的改善社容社貌,树立良好的金融企业形象。

四、强化窗口服务,把好第一道关

农社范文篇3

一、考核对象及要求

(一)市社或市社直属企业参控股的涉农项目;

(二)县(区)社或基层社参控股的企业新组建的“新

网工程”网点;

(三)县(区)社或基层社领办、创办的新组建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

(四)市社、县(区)社或基层社新登记的涉农行业

协会;

(五)已建成的“新网工程”项目、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以及已登记的行业协会组织。

上述对象必须纳入供销社系统统计范围并按时上报统计报表,而且有一定的利润收入,否则一律不予参加评比验收;对于涉及农民入股的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必须有农户花名册且农户从中得到了受益,否则一律不予参加评比验收。

二、考核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简便易行、注重实绩的原则;

(三)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审标准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日用工业品销售网点、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点和农产品收购网点考核验收评分标准(见附件)。评比验收分为两个部分实施:考核评比是对2009年度以前(2008年已奖励的项目不再参加评比)依法成立或依法登记、并已开展工作或经营的“新网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考核验收是指本年度新成立的“新网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实行百分制考核验收。分别从设立登记(15分)、管理制度(25分)、经营服务(35分)合作绩效或经济效益(25分)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审,每项考评指标按不同比例量化成分值。

三、考核内容

坚持:“四有”标准,即:(1)有登记注册和固定的办公或服务场所;(2)有规范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3)有经营服务手段和组织带动能力;(4)有一定的合作经营绩效或经济效益。

四、奖励办法

对每类项目经考核验收后,根据最后考核验收评比总分值,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确定,从中筛选出一定比例考核成绩突出的项目,对评选优良以上者给予不同等级资金数额的奖励;对新设立登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新网工程”网点等项目,按照最后考核验收总分值,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对验收合格以上者予以不同等级资金数额的奖补。

五、考核组织

考核验收评比工作由市供销社“服务‘三农’考核验收评比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三农’考核验收评比领导小组”由市社分管领导、经济指导处、财务、监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

六、考核验收步骤、方法

农社范文篇4

一、县供销社的变化

县供销社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机关现有干部职工16人,下属2家企业。供销系统社属企业转制前,机关性质被县里定为自收自支,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下属企业管理费。下属企业转制解体后,县社机关原经费来源渠道基本萎缩,2010年前,仅靠办公楼供销大厦少许的房租、烟花爆竹公司不多的收益和少数剩余资产变现勉强度日,2010年,县政府赋予县供销社政府采购工作职能,并安排了5位干部的财政拔款,弥补了部分收支缺口,2011年下半年,随着县招投标中心的设立,县供销社政府采购职能被政府收回。到2012年,退休干职工的双基社保欠款,加上2011年7月始人均增资300元的新缺口以及原有收支缺口,资金缺口达30余万元,机关运转十分困难,步履维艰。

2012年初,县委、县政府调整了县供销社领导班子后,我社知难而为,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坚持一手抓财源拓宽,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方面,按照全国总社、省、市社的要求,举全社之力构建以“四大经营服务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除完成招商引资硬性任务外,还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赋予负责全县发展新经济组织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业务指导职能。到2012年底,我社创造了近20年来的最好成绩:一是招商引进资金达1300万元,获全县二类单位第二名,首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二是扭转了一直在全市供销社系统年终综合考评倒数一、二名的局面,首次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三是发展新经济组织工作卓有成效,指导发展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164个,辐射带动农户45600户。县供销社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2012年,我社被列为首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今年,县委、县政府又将我社自收自支单位改为全额拨款单位,干职工的社保也从今年元月一日起停缴,退休后由财政发给退休金,供销合作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二、主要做法

(一)以“两社”为载体,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提高服务质量。“两社”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近年来,我社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努力转变经营方式,由过去单纯的商业经营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由单纯的购销服务向集信息、技术、购销、加工、储运为一体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转变。目前,已发展专业合作社10多个,其中杨村太平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63人,辐射带动农户近5000户,建立年种植蔬菜基地面积近万亩,每天销售蔬菜产品2万多斤,年销售量达800-1000万斤,年创利润100多万元,与农民建立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实现了农民增收,合作社增效,农商双赢,成为全市的示范典型。

综合服务社,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我社采取县、乡、村三级连锁经营形式,县级设立配送中心,乡镇设立经销站,村组设立服务站,形成了上下一体30多个农资经营站点,并以村组服务站为基础在一批自然村或行政村建立了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便民店等销售终端。下一步,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按照“政府支持、供销社主办、部门共建”的模式,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经营网点、服务设施和管理人才等资源,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组建综合服务社。

(二)以“两会”为平台,在开放办社中拓宽服务领域。“两会”即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新经济组织中的各类协会。2012年3月,经县民政部门登记后,我社成立了“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由县供销社主任担任会长,带领全县农产品经纪人闯市场、推销农产品。协会主要职责是为农民经纪人代言,做好全县农民经纪人组织的引导、协调、服务、培训等工作,充分利用供销社优势,为农民经纪人提供各类服务。协会成立以来,已举办二期农产品经纪人暨农村新经济组织领办人培训班,为200多人颁发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经纪人反响强烈。

各类协会组织是发展新经济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县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协会164个,辐射带动农户45600多户,其中黄沙脐橙协会、程龙的山王鸡协会、渡江的蚕桑协会、东江的生猪协会等管理规范、运行质量较高,特别是黄沙脐橙协会,在我社的指导下,建立了信息、技物、产销“三统一”的服务体系,购买收集科技书籍2000多册,创办了阅览室,编印《黄沙果技》,举办脐橙技术培训班10多期;在技物服务上,创办了果品生产专用农药购销点,方便果农生产经营,还组织外调购运农药、肥料上百吨;在销售服务上,协会牵头组建了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到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开辟销售市场,建立专门销售网点。目前,黄沙优质脐橙己通过香港霍英东集团公司驻新加坡办事处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三)以“两场”为纽带,在发展现代流通中开拓农村市场。“两场”即农村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在开拓农村市场上,我们大力推进商贸进社区、超市到农家工作,发挥全县规模最大、环境最好、商品最全、服务最优的宏昌超市的品牌优势,构建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骨干、村组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宏昌超市在县供销社的精心组织下,本着占领乡村市场,增加营销网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自身发展壮大的理念,为加盟农家连锁超市提供了6项免费服务,即免费装饰店面、免费提供货架、免费制作招牌、免费送货到店、免费提供制服、免费提供价格打码机,并赊销第一批配送商品,规定一般商品在保质期内可以退货,保障各方的经济利益。目前,宏昌超市己在汶龙镇、南亨乡等乡镇设立了大型连锁分店,设立村级分店30多家,很好地改善了农村的消费购物环境。

农社范文篇5

本着“效益优先”原则,年初。根据省联社给我社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结合我社上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了各网点组织资金目标和任务,并于元月一日召开首季组织资金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明确组织资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二月份对各营业网点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与各网点主任签订经营目标责任制,修改和完善了经营管理综合考核办法,为各网点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努力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今年改革实际情况,以“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原则,控制水电费、公杂费、邮电费等费用全年限额,业务招待费严格按照利息收入的5‰序时列支,其他费用开支必须报经联社审批,并下批复作为年终考核认账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又给每个网点额外增加了元费用,从而保证了各网点经营和管理所需各项费用的开支。

2、规范财务行为,合理控制财务开支。继续执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和《费用结报制度》,在联社费用管理委员会管理下,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等,不断完善了费管会的管理制度,对于核定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一律提前上报费管费研究、审批。截止11月末,经费管会研究审批通过的各项费用为元,其中:各项垫支费用,购买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为元,各种修理费用为元,营业外支出为元,其他各项费用为元。

3、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比,加强应收利息的管理。截止11月末,我社应收利息帐面余额为万元,已超过银监部门的风险控制警戒线,我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任室的要求下,坚持“谁分片地区,谁负责清理”的原则,对各网点进行跟踪督促,限期清理。截止11月末,应收利息余额为万元,预计年末将全面完成应收利息的清理工作。

三、及时清收违规投资,规范投资行为

根据银监部门和省联社清理违规投资的要求,加大了对违规债券和保险投资的清收力度,通过采取上门催收洽谈、电话追问和网上查询、委托出售等方式,及时清收了申银万国万元国债和保险投资万元。目前仍有保险投资万元未收回,正继续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洽谈给付;密切关注南方证券托管工作,债权一经确定,及时清收南方证券万元国债投资。为规范投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我部于今年十月制定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债券回购等投资业务行为。十月份以来,委托省联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债券万元,同时与省联社进行短期资金拆放业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申请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万元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用好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根据国库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银发[]181号)、《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实施与考核指引》(银发[]4号)文件精神,一季度制定了《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及降低不良贷款计划书》,在报经银监分局批准后,一边请会计师事务所清产核资,同时进行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采取措施清收和降低不良贷款,在二季度成功申请发行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万元,并在二季度末达到了提前申请赎回的条件。

五、充实资本金,增强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据农村信用社“资本自聚、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要求,通过宣传发动,募集股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必备程序,共增扩股金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三农”的服务,同时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的发生

1、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各营业网点依法合规经营,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我们修改和补充了《市农村信用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把内控制度考核分为财务会计部分、信息科技部分、资金营运部分、监察审计部分、安全保卫部分、人力资源部分、资产保全部分共七个部分,详细、完整地制定了各项业务操作规程的处罚办法,以处罚为手段,有效地规范了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了风险防范,防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

2、10月21日至25日,开展了“会计互审大检查”活动,我部会同监察审计部选择了等五个营业网点,组织全辖个网点的主办会计,分五组对这五个营业网点以会计互审的形式对会计出纳业务核算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互审组全面调阅了被检查营业网点的传票、账册、报表、登记簿等会计档案,结合日常业务,对会计出纳业务过程中好的做法和不是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会计互审工作底稿,就互审情况进行了交流。活动结束后,我部同监察审计部对一些操作业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以后会计辅导、检查的重点和方法,此次活动不仅适应了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规范会计出纳业务的操作行为,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内控制度,杜绝了安全隐患。

七、加强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人民币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为加强我社账户管理和现金管理,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业务监管的需要,分别进行了账户管理检查、大额现金检查。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基层网点首先展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我部;第二阶段,我部对各网点自查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报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第三阶段,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对各网点进行抽查。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如违规支取现金、违规开设基本账户等进行通报,结合处罚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检查通过现场指导、问题讨论等方式,促进了基层网点内勤员工相关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了我社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和人民币现金存、取等业务操作行为,进一步确保了我社依法合规经营。7月份,结合全市开展“反假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了反假币宣传活动,在真州农贸市场、新城镇街道等地进行宣传,反假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内勤员工防假、反假的能力,而且也提高市民防假意识和对假币的识别能力,有效地预防了金融犯罪,防范了金融风险。

八、加强培训,强化辅导,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利用会计例会之机,组织各网点主办会计学习了《代收行政罚没款操作说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等文件。在综合业务上线后,对全辖各网点主办会计、记账员、储蓄员分别进行了操作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操作实践考试,对考试合格者方允许上岗。今年以来,我部下发了三期会计业务培训资料,分别是《出纳业务培训资料》、《会计凭证编制及装订规范标准》和《市农村信用社报表填制说明及相关要求》,并根据《出纳业务培训资料》的内容,单独对出纳员进行了一期培训。通过多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了内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了内勤人员适应上线后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

2、会计检查与辅导。每个季度对全辖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落实、工作质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纠正,并针对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和通报,促进各网点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下一年度工作目标

1、加强柜面人员业务培训与考核,组织技术练兵、技能评级等,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2、开展柜员制调研,争取尽早实行柜员制。

农社范文篇6

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乱象的原因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新时期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上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其主要原因缘于合作社创办过程中的不专业、不合作与不规范。1.强势“能人”办社。受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一些专业合作社由个别“能人控制”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是一些专业合作社重形式而轻内容,如章程形而无实,很难真正实现“民主”办社、“民管”生产、“民得”经营收益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立不超过总表决权票数20%的附加表决权,这就使得具有强势地位的合作社创办人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一个人决策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专职财会人员,其账目不规范,难以履行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有些企业或大户牵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或大户的资产混用,收支混杂,涉及的个人利益复杂,影响到社员的利益,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持久、稳定、健康发展。2.催生“扶持”办社。在调研中发现,有关部门的“办社”积极性很高,常常指定并由某些人牵头,拉上几个村民,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组建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民对合作社功能心存疑虑,对合作社合作机制的运用更是一无所措,因而合作意愿不充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过度”性干预,使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经常随着“领导”思路的变化而变化,其自我造血功能相对较弱,缺乏创新动力、缺少自我造血功能,光靠优惠政策和有限的经营收入,只能维持而做不强做不大。3.跟风“投机”办社。一些合作社的领头人办社完全以获取政府部门资助资金和享受政策优惠为目的。如有的地方规定,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凡吸收3~5人的合作社可以获得2~3万元的开办费补贴,一些农民出于能得到国家财政直接补贴的目的,便以村组干部、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徒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空壳合作社”。这里既有农民自身受利益驱动思想的影响,也与政府部门求快求量、指标化考核不无关系。4.准入门槛低、登记注册规范难度大。有些农民举办合作社本来就先天不足,工商部门对其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核实难以把握,如有的专业合作社缺乏足够的资金,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很难预期今后的发展;有的合作社没有组织运作能力,只是依靠与某一客户的关系而组建起来的,一旦与客户关系发生变化,合作社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就处于停顿状态;有的合作社整体素质偏低,不少社员是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能够马上就获得收益,一遇挫折立即打消办社热情。在组织机构、股权设置、市场定位、商标战略及广告策略等方面上的先天不足,既影响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也使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很弱。5.合作离合性大,发展缺乏共力。抱团互助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基石。农民组合起来后应当在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市场信息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然而,不少农民组织没有实质上的合作: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仍以一家一户为主,事中缺乏统一的培训指导,事后缺乏统一的验收标准,以单一品牌代替统一质量作为生产合作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上,统一销售中“二次分配”难以实现。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区几乎没有真正开展营销合作的专业合作社。究其原因,一则缺乏经纪能人,二则农民契约意识薄弱,统一销售意愿不强;三则部分“龙头老大”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售前结算”等方式,垄断超额利润,损害了广大社员的核心利益。6.专业技术差、缺乏农业科技组织的专业引导。专业本来应该是合作社经营的一大优势,然而一般合作社都由普通分散农户自行组织“结社”,因其缺乏带动者,多数运行质量不高,统一服务能力不强,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仍以户为单位从事生产,后续发展缺乏基础。更有甚者,部分专业合作社还因以家庭成员的名义凑人数,成立畸形的“家庭合作社”。金山区调研材料表明:当前专业合作社的专业人才粗略分为三类:生产技术型;市场营销型;组织管理型。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情况为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生产技术型人才不精。区内各类专业合作社中专职生产技术指导的人才占总数比例不高,其中有高等院校农技专业相关文凭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市场营销型人才不足。金山区共有农村经纪人292人,但其中多为各乡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在合作社中实际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比例较低,市场信息常常失灵。三是组织管理型人才不多。实现现代公司制的管理方式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专业合作社包括处于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大型合作社均忽视了组织管理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合作社内部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较为混乱,成长与发展关隘重重。

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措施

如果说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农民自身运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的话,那么让农民脱离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变“自上而下”为“由下而上”地运作,激发出“合作”热情和体现出“专业”价值,才能让根植于契约性社会之中的合作经济制度在今天走向新农村“小康”建设中焕发新生。1.宽严相济,有效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把好准入关是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首要环节。一个发展健康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符合“合作”和“专业”的要求,才能在准入市场后与其他经营主体平等地在经营方式上取得竞争优势,为此工商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充分理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概念、举办合作社的意义以及给农村带来的增产增收增效作用,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入社的积极性。同时要解放思想,在政策制订上要创新要有新思路,如将农民的身份认定标准由“户籍认定”向“职业认定”进行延伸,除拥有农业户口的当地人群外,对拥有当地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的外来务农人员,允许其以农业身份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享受有关政策优惠。又如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的涉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加入合作社(法律、法规另有限制禁止的除外),共同带动农户致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要严格登记核审,防止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名,行个人经营之实的现象出现,在注册登记中防止“签名笔迹相同”、类似“夫妻档、凑人数”的行为发生。此外,要及时整理分析相关登记数据,一方面报送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并为优惠政策落地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淘汰与退出机制,让一些既不合作又不专业的合作社退出市场。2.招商引资,鼓励多种出资方式。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实物、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形式出资,研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方法及具体操作细则,进一步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量化、农业生产技术、土地使用权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等非货币资产入社投资的市场准入登记研究,支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支持以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有技术作为首次出资。二要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有限公司等其他市场经营主体有机结合,对依托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之上发展的新兴业态予以帮助和扶持,充分发挥两类主体的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扩大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合理农村产业布局及农产品结构,实现结对合作双方的“双赢”局面。三要鼓励合作社做大做强,通过农业专业合作总社等新型合作社组织的形式,将相同、相近行业或者产销配套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联社,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在此,对合作社联合的需求,工商部门可借鉴集团公司的登记注册模式,探索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对应的“合作总社”的发展和准入模式。3.鼓励农产品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产业链完善,有效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营销效能。提升营销效能是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一要鼓励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经纪以及农业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农产品交易网络平台,通过集群农业生产各类信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促进“农商对接”就近就快有效结合。二要重视对合作社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工作,突破农村能人由农民而来的认知限制,从外部吸收知识储备好、市场反应快,业务或经纪能力强的营销人才,全面提升合作社营销能力。三要支持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鼓励上海特色农产品企业或合作社申报有区域特色的字号名称,优先推荐以农民合作(联)社名义参加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优先推荐使用地理标志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认定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在著名商标中优先推荐涉农商标参加认定驰名商标,通过“品牌强社,商标富农”途径,做强合作社的牌子。此外,还要帮助农业专业合作社重视对农产品的广告宣传的运用,联合媒体集中一段时间或用专栏的形式,公益性地为农产品进行广告宣传。4.健全制度,着力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公开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提高“合作”与“专业”的正能量程度。首先要有效优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存环境,政府各部门在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要各司其职,多参与少干预,多管理不包办,多从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公共产品服务,打击涉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合作社合法权益,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要帮助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理清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强化社员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用公开化的制度机制来规范财务票据和分配方式等,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内社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形成能产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作者:陈甬沪工作单位: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农社范文篇7

一、互惠的需要

(一)外在环境需求。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遇到了来自国外具有强势竞争力农业体系的极大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尽管表面反映在农产品市场开发、进口量增长等方面,但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资源配置的一次严峻考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改变了原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广泛交换市场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势在必行。我国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户经营规模过于狭小、高度分散,处于无组织状态,没有能力形成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规模和进行农产品加工运销,仅仅从事一些初级产品生产,为市场提供原料,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下,属于无竞争力的弱势阶层。这样,数以亿计、超小规模的农户要真正与大市场接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必须通过联合,建立整体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反映了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国农业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一定会走向组织化道路。

(二)农户的需求。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建立,使农户经营直接面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配置产品,进入市场交换,成为农村社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与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这个群体生产规模小,经营行为高度分散,经济实力薄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单个农户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活动难以避免盲目性,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同时,由于分散的小农户是以极小的份额进入市场,交易成本高,交易方式落后,信息掌握不全面,与组织化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交易对象相比,谈判力量有限,使农户在市场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造成不必要的利益损失。

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推广,市场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产品。而我国农民仍然从事单一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农业生产同其产前、产后部门没有联成一体,农民不能分享产前和产后的利润,使农业实际上只限于种养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效益低。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信息闭塞的单个农户来说,进入二、三产业和效益高的种养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对技术的缺乏和信息的匮乏,把农户挡在了现代农业的大门之外。

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农户合作需求的调查,在市场竞争中,农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多项困难(表1),缺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农产品经济效益太低是制约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此外,还有1/4的农户面临产品销售困难和生产资料购买的主要困难。可见,小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困难重重。因此,在无力解决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时,83.9%的农户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有专门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表2)

(三)带头人的需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过程中,其带头人的角色通常是由专业大户扮演的。这些专业大户有的在农村当过基层干部,有的是返乡务农的青年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文化知识,在某一领域有特殊的专业技能,见识较广,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这群人一般被称为“能人”。这些人在创建合作社前,往往已经在某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做出了成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号召力。

作为已经成为当地某一领域的专业大户,需要通过合作社进行合作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扩大规模,形成产业。武陟县绿康牛业合作社是焦作市第一家专业合作社,其前身是宁郭镇养牛协会。创建人买立丰高中毕业后,在找不到赚钱之路时开始钻研养牛技术,到成立养牛协会之前买立丰自己已经养了四五十头,成为当时村里的养牛大户。问其怎么想起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养牛,买立丰的回答代表了一些专业大户的想法:“挣钱没有个头,好生意挣个两三年不中了,人一辈子能挣多少钱。人得看得长远点,钱得大家挣大家花,这样生意才长久。”

四五十头牛对于一个养牛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如果放在一个行业里看显然微不足道。然而,如果能让周边的老百姓都来养牛,甚至把一个地区养牛的人都联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收牛的企业直接对话,减少贩牛者的中间利润,甚至可以防止收牛方恶意降低价格,有利于稳定当地牛价。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以从养牛发展到屠宰、深加工等,形成一个产业链,这比“孤身一人”的规模要大得多。对于目前还达不到形成产业基础的生产大户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号召周边群众,扩大规模。

2、自我实现。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是一种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最高层次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是随着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的、安全的和社交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并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当一个人处于温饱阶段时,最需要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康阶段时,最重要的是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富裕阶段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合作社的创建过程中,不论是绿康牛业合作社的买立丰、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的何公玉,还是富源养殖合作社的贺万福夫妇,都有相同的一点,愿意为当地的老百姓做点事,带领大家一起走上富裕的道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合作社的建设中,创建者自己也得到了最好的自我实现。

二、合作社建立之初的博弈分析

(一)“智猪博弈”的内涵。从一个理性行为人的角度看,合作社的成立对农户和创建人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应该极力促成。但现实却相反,面对创建人的热情奉献,农户却有些冷漠。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研究借用了博弈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智猪博弈”。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最初过程中,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一报还一报”的博弈形式,而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总有一个创建者的大户的带头,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博弈过程。

智猪博弈讲的是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住在同一猪圈里,猪圈的一侧放着猪食槽,另一侧安装着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次按钮,有8个单位的食料进槽,但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小猪同时到达猪食槽,大猪吃到5个单位的食料,小猪吃到3个单位的食料;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小猪各吃4个单位。它们谁会去按按钮呢?

首先,这一博弈的三个要素是:参与者——大猪和小猪;策略——每头猪都有“去按”、“守候”两个策略可选择;支付——对大猪来说,如果采取“去按”,那么可能吃到5个单位也可能吃到4个单位,最终结果取决于小猪是“去按”还是“守候”,扣除2个单位的成本,实际支付可能是3个单位或2个单位;如果是“守候”,则可能吃到7个单位也可能什么也吃不到,要看小猪是“去按”还是“守候”。对小猪而言,如果“去按”并且大猪也“去按”,那么吃到1个单位,或者大猪采取“守候”策略,那么付出2个单位却只吃到1个单位,支付为-1;如果“守候”同时大猪“去按”,那么能吃到4个单位,但若大猪也“守候”,则大家只能挨俄,支付都是0。用支付矩阵表示:(表3)

这个博弈的均衡策略组合是(去按,守候),即大猪去按而小猪守候在食槽边。这里,大猪劳动反而少得食而小猪不劳动却得食,小猪搭了大猪的“便车”。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合作的建立和“智猪博弈”极其相似,作为合作的号召者,我们发现不是极度需要合作的农户,而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大户。如果设定合作成立后可以得到8个单位的收益,大户可以分到5个单位的收益,农户可以分到3个单位的收益,只要一方促进合作,合作就能形成,但选择“促进合作”的一方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如果大户和农户同时选择“促进合作”则分摊2个单位的成本,但只要合作成功,双方都要承担一个单位的市场风险。他们谁会去促进合作呢?

首先,这一博弈的三个要素是:参与人——大户和农户;策略——双方都有“促使合作”、“维持现状”两个策略可选择;支付成本和承担风险——对大户来说,如果采取“促进合作”,除去支付成本和承担风险的费用,可以获得3个单位或者2个单位的收益;如果选择“维持现状”,除去承担的风险,则可能得到4个单位的收益或者合作不成功没有收益。对农户而言,如果采取“促进合作”策略,除去支付成本和承担风险的费用,可以得到1个单位的收益或因支付成本和承担风险而没有收益;若选择“维持现状”,则除去承担的风险,可以获得2个单位的收益或者合作不成功没有收益,用矩阵表示如表4。对于农户来说,获得最大利益的选择是“维持现状”。因此,博弈的均衡策略是(促进合作,维持现状),即大户促进合作,支付合作的成本,农户则“搭便车”得到了和大户一样的2个单位的收益。(表4)

合作社的建立是大户一方积极促成的,农户对合作虽然有很大的需求但受农耕文化和对创建人和合作社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合作的确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合作双方同样经过了一番博弈。

(二)合作社建立中的利益博弈。合作社的建立首先解决的是合作双方的利益问题,正是由于合作能够给彼此带来利益最大化,合作才得以建立。但即使有利益作为合作的支持,在合作社建立初期,创建人依然通过一些“计策”让农户“心甘情愿”地加入。

1、明确利益,从实惠入手。为了合作的建立,创建一方清楚地告诉合作另一方合作后利益的变化,用事实向农户展示、分析合作建立和不建立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变化。农户相比于合作社的创建人,并不是完全的“理性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仅仅用各种理论分析合作社建立对农户、农村的好处,农户并非会全盘接受。但从其最关心的供应饲料、防疫、销售入手,直接解决农户最棘手的问题,则更容易使农户接受。

案例1受访人:买立丰,绿康牛业合作社创建人,现任理事长

访谈时间:2006年12月5日

那会儿周围的各个县都有养牛场,但这几个养殖场中我们家卖的牛价格最高。有时候收牛的要的牛多,我还去收过他们的牛,我赚了他们的钱还告诉他们,让他们清楚我收他们多少钱,我又卖了多少钱。他们都知道我卖的牛价最高。我说如果你们愿意咱们大家合伙干,那价格就稳定,如果要是不愿意合伙,我就让你知道我赚你钱了。现在,只要加入咱们合作社,咱们买牛的价格都是统一、公开的。为了解决大伙的实际问题,合作社还设立了饲料部,自己购买原料,自己配制饲料,每吨节省500元。

案例2受访人:贺万福,博爱县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现任理事长、下磨村村支书

访谈时间:2006年12月4日

合作社建成后,与上海市大场肉联厂、广州生猪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发动三户买汽车直接运输,并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方式经营。在供种过程中,用公益金进行补助;统一进的饲料每吨低于市场200~250元;全社设一人专业防疫;在统一销售中,社员的生猪销售价格比非社员的猪价每斤高0.1元至0.15元,合作社每销售1头非社员生猪,收取代销费2元。为减轻社员负担,合作社统一组织社员的农田生产,社员承包的小麦、玉米收割,平时浇地、打农药,都由合作社集体组织,费用由合作社按股承担。合作社每年底进行分红,每股分红额的30%~50%作为留社抗风险,其余50%~70%社员拿走,2005年共分红45万元。

2、“小恩小惠”,从小事入手。合作社建立最初大约是在2000年,那个时候由于农业税没有取消,村干部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较大,现在虽然冲突已大大减少,但农民对当过干部的人总有一些隔离。对于曾经当过村干部的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的部分理事成员,并没有因为干部的身份使农户更容易接受合作,而是从细微之处,发挥“示范效应”,消除农户的抵触情绪,激发其好奇心和模仿的心理,并当农户处于危难时,及时地帮助,使其事半功倍,促成了合作。

案例3受访人:何公玉,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创建人,现任理事长

访谈时间:2006年12月4日

我2002年退休后为照顾老父亲回到老家大许庄,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样子后,希望带动家乡走上富裕的道路。和当时的村支书许继通等人商量后,经过考察,认为养鹅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有了好项目如何使村民们积极响应成了当时的第一大难题。村委成员没有让村民强制执行,而是不做解释地在自家地里开始种植牧草共50亩。村民看看好好地里种上了草,都觉得很奇怪并暗暗关注起来。第二年春天草长出来后,我和许继通等人购进了1000只品质优良的四川白鹅。村民看到我们开始养鹅了,心想不能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占了,也开始投入到养鹅的行列中。但这时的村民选择的品种是本地鹅,因为本地鹅便宜,很多人还放言道:“别看他们精,进的鹅苗比我们还贵。”3个月后我们养的鹅开始出栏,因为四川白鹅个头大、肉肥、毛质松软,几家收鹅的人都闻讯而来,但他们都表示只收四川白鹅,不收本地鹅。这时村民傻了眼,鹅卖不出去,每养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因为我们的初衷是让老百姓和我们一样养鹅,但如果这次老百姓赔了,我们的计划也就等于失败了,所以我们就和收鹅的人进行商谈,只要收本地鹅,四川白鹅可以便宜卖出,如果不收本地鹅,四川白鹅一个不卖。三家收鹅的人有两家同意了,我们大许庄的鹅也就全部卖出了。村民也就是从这次卖鹅事件中渐渐接受了我们提出的养鹅计划,认为我们选的品种在市场上有销路。

3、资金支持,从源头入手。对于那些有合作需要但没有合作能力的农户,合作社则是从根源解决,帮助他们进行低息贷款,甚至进行个人帮助。

案例4受访人:张国栋,绿康牛业合作社社员,南更村村民

访谈时间:2006年12月6日

俺是南更村的,和立丰不是一个村的。那会知道立丰养牛养的好,他去俺村收牛,俺跟他聊过,俺也想养牛但没有钱,又怕有风险。和立丰聊了几次,立丰说:“我给你两万块钱,如果你养了这批牛不挣钱的话你想干啥干啥,不管你,如果挣钱咱一起干。”然后,立丰帮我进牛、防疫,还帮着销售,养了八个月,就挣了一万八千块钱。我已经把本换给他了,现在都发展到五六十头了呢!听说现在合作社还管担保,其他人在信用社贷款是九厘多,咱合作社的成员在信用社贷款才七厘多。如果社员钱周转不开又急着用,合作社还能先垫上,根本不用担心没本钱的问题。

互惠本身是根植于潜在的文化机制之中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传统的互惠文化讲究的是“礼尚往来”、“知恩图报”,这对中国人的行为具有约束、限定和支配作用。在人际互动中,只要一方当事人给了另一方有价值的东西,在道义上就有迫使另一方施以互惠的理由。它不仅普遍地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层面里,而且也存在于个人的意识层,并对于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约束力。合作的一方对合作的另一方“施”以上述的某种形式的“优惠”后,另一方会一有机会就用另外的形式进行“回报”。这种互惠潜在的文化规范维持了人际关系的稳定,也为信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竞争激励的世界,能使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达到统一的只有双赢战略,它是以双方的存在为前提,以互惠互利为目的,着眼于长远利益,通过合作谋取共同发展。

三、互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

农社范文篇8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曾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在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1]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的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法律地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辅助支持政策,使得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2010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多万家。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人民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了解不深,导致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1、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历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比其他产业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初,地方政府不管在政策还是资金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有条件发展合作社,却因资金缺乏或者政府政策不支持而滞后。

2、经营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存在为数不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注重建立却轻视管理,内部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不规范。很多合作社有规章制度,有办公场所,但是只是一种形式,形同虚设;还存在一部分只是为了实现政府的组建指标而仓促建立的。很多地方政府不同部门针对同一个方面的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制度混乱,使得农民不知该听从哪个。

3、专业人员的缺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存在着人才的"三少",即合作社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政府相关指导部门中懂法律、懂政策、会监管的指导人员少;理论深厚、善于把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特殊国情融会贯通、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人员少。

4、合作内容层面低。与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向着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纵向一体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向比较,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还很低,仍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流通领域。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主要起中介和联结作用,其本身并没有设计农产品的加工、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和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增加。[2]

5、金融机构服务滞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合作社资金主要来自合作社成员的资金。目前农村的金融现状如下:一是支持农村经济方面的金融力度不够。农业银行主要负责粮棉的收购贷款,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徽;二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大部分农民贷款金额较小,这就导致银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还贷能力存在一定的质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时期的发展思路

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专业社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发展合作社是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因此,为了新时期合作社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加强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充分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合作社实施的意义以及将会带来的好处,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入社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出台,但这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是原则性的,与现有的法律也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法律法规,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因地制宜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出了国家层面的立法,还要建立健全与合作社有关的组织章程、管理制度、风险调节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发展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3]

3、加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给予合作社资金支持就是直接扶持农民、农业、农村。国家非常重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从2003年开始,中央就拨出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2003-2007年累计投入5.15亿元,2008年达到了3.3亿元。大多数的省(区、市)都在预算中安排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8年,各省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了13亿元。接下来,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持续化、制度化,并对资金的数额加以明确规定,制定完善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4、加强人才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各地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社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政策,以便减少他们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农民更好的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大中院校学生和农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中任职,提高合作社的文化素质水平。

农社范文篇9

本文作者:张胜荣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目前,关于什么是合作社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合作社文化必须反映其本质规定性。合作社文化必须反映出合作社自愿自助、民主、平等公平、社会参与等本质理念、特征和价值观。[4]因此,合作社文化是指合作社组织的核心理念以及体现核心理念的价值观、精神、理论等元素的总合,是合作社成员普遍认可的一整套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它集中体现为合作社的组织使命和目标、伦理价值观、组织原则等。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组织化程度虽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有组织地进行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就变得十分重要。合作社就是这样一种组织。所以,如何发挥传统农业文化的优势,构建良好的合作社文化,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结果得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缺失现象非常普遍,绝大部分的合作社并没有自己的组织文化,甚至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合作社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文化的制约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国农村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难以为合作社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思想基础。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农耕文化并不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宜的文化环境。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使我国农民具有明显的小农意识,使大多数农民具有小富即安、知足常乐、个人主义、爱占小便宜、缺乏合作精神、自由散漫、保守、封闭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合作社自愿自助、民主、平等公平、社会参与、诚实、关爱他人等道德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文化格格不入。在农耕文化中,支配人们行动的是亲情、人伦和道德,而不是契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必需的人际关系模式,这恰恰是农耕文化所缺乏的。(二)政府的介入与干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期,政府采取行政介入的方式对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但在合作社成长到一定阶段时,政府的干预与管理恰恰阻碍了合作社文化的形成和构建。合作社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农民社员是合作社的主体,实行的是成员自我管理。但在政府部门介入和干预的情况下,很多的合作社中农民社员的主体地位基本丧失,政府部门往往充当了合作社事实上的领导人。这样,一方面导致一些合作社违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偏离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性。政府的帮助越多、越具体,合作社自身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政府解决,缺乏运行的动力机制和独立性。作为一个丧失独立性,缺失动力机制的组织,必然也难以形成独立的组织文化。(三)合作社自身不重视文化建设合作社文化基础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合作社自身不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造成的。这种不重视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当前,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文化的涵义、内容和特征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都不清楚,对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内涵不甚了解,导致许多合作社对文化建设的价值认识不足,比较重经济利益而轻视文化建设,使得合作社文化建设整体上进展缓慢。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资本实力并不雄厚。而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又决定了合作社积累基金难以迅速扩大。因此,要发展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合作社文化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四)农民社员受教育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人和物的结合体,只有在合作社中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才能使合作社中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合作社创造出最佳效益。目前,合作社主体成员是农民,由于城乡、地区、行业长期发展的不平衡,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较少,造成其文化、经济、科学素质不高。[6]据调查,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占6.8%;小学教育程度农民占32.7%;受到初中教育的农民比重占49.5%;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农民比重为9.8%;受过大学教育的农民比重1.2%。农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的偏低导致有的合作社社员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和合作精神,这些都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化建设。

(一)将传统“中庸思想”与合作社文化相融合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传统形成的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结构中,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偏好有极大的影响。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又以“中庸思想”为主。因此,要发展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的文化基础,必须将传统“中庸思想”与现代合作社文化相融合。事实上,合作社理论、制度、实践的许多方面都蕴含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7]首先,合作社建立道路体现了中庸思想。雇佣劳动者面对资本的压迫,到底是采取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专政,还是走忍受苦难,等待来世光明的宗教道路呢?合作运动抛弃了上述两种极端,走经济联合以反抗剥削的“中道”,从而产生了合作社。其次,合作社的产权制度体现了中庸文化。合作社是将各自所有的资源和共同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形成了联合所有的特殊产权制度,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又有合作社的集体积累,既有私有的属性,又有集体的特点,是生产资料私有与公有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形式。第三,合作社治理结构也反映了中庸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最后,分配制度上的中庸。合作社的分配制度既鼓励社员个人经济,实行按交易额返还,拉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同时也注重积累集体财产,给社员集体福利,保证社员基本的生活水平。它既排斥资本主义制度下“按资分配”,又非完全的“按劳分配”,实行“按劳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因此,要在合作社里面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公平互利、独立自主、诚实信用等文化基础,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中庸思想”的精髓融入到合作社文化之中,既反映出合作社“中庸思想”的特点和优点,又尽量消除其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契约精神,全面激活农民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和群体意识,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和健康运行奠定必要的思想文化。(二)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对合作社的发展及文化基础的建立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考虑政府作用的时候要界定和规范政府行为边界,明确政府职能应该在哪些层面上起作用,确定其作用的范围和力度,避免政府对合作社的管理出现“错位”、“移位”和“缺位”等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本身就是经济的主体,从这个层面上说,政府应该减少对合作社的管理和干预。但是合作社的文化基础受到传统文化环境、合作社理论知识的传播、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建立完全符合现代规范的合作社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合作社文化建设的领导,要争取把合作社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部门精神文明的统一规划中。比如,当前合作社快速发展,合作社的数量迅速增加,地方政府可以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合作社做大做强。而选择支持对象时,政府可以把合作社文化作为一个指标来考察,对有良好文化基础的合作社优先考虑是否纳入支持名单。这样政府可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既促进了合作社进行文化建设的热情,又不干预合作社文化建立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三)合作社自身要重视文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合作社作为一个组织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合作社文化的建设,从组织上保障合作社文化建设的经费。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视文化建设。合作社文化的构建要重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使社员树立正确的、有利于合作社生存发展的整体统一的价值观念。在确立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之后,要通过一定的制度,采用强化灌输等方法使其深入人心。二是要保证合作社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合作社应该既重视眼前利益又不忘长远利益,拿出一部分盈余资金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如充分利用媒介体现合作社理念,张贴合作社劳动模范、企业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有条件的合作社可以建立图书室,设立职工文艺体育活动场所,完善活动设施,为开展合作社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在合作社开辟精品产品栏、特长展示、优秀技工、杰出营销员等,让职工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观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立合作社文化基础的重要条件。一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合作培训。尽早在农村普及9年甚至是12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帮助农民提升实践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渐消除小农意识;二要对农民大力开展合作社宣讲。通过宣讲使农民理解合作社文化的内涵,树立符合合作社理念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合作社对他们发家致富的作用;三要对合作社的骨干进行培训。在现实中,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缓慢形成对比的是,有“骨干成员”存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8]通过培训骨干,使他们能够掌握发展合作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把少数农民的自发行为转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知道怎样利用合作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规避市场风险,争取更多利益。

农社范文篇10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384.94万元。

2、完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969.0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0%。

3、完成农产品收购总值6106.47万元。

4、完成再生资源收购总额862.86万元。

5、实现利税193万元,其中:利润129万元;

6、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主要工作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县社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并确定专人承办活动相关工作。制定了《县供销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总体安排。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3月7日,县社召开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县社党总支书记、主任作了动员报告,对县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县委第二十六督导组组长莅临指导并作了讲话,对县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保质保量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任务。县社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制定了学习方案、学习要求,集中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习在正定》、《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专题资料,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认真做读书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机关干部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生死牛玉儒》、《筑梦之基》等,以及观看《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一100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同时注重组织大家学习了焦裕禄、龚全珍、刘陆锋等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启发。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聘请了党校老师做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党员前往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征求意见活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向农民朋友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制定了统一格式的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征求意见和建议共计5条。同时,还组织开展“我为供销社发展献一策”建议的征集活动。县社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站、服务对象、基层网点开展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基层接地气,了解掌握了一些实际情况,每人都撰写了调研报告。在指导联系点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切实征求了联系点对供销社开展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县社采取立行立改,领导分工负责,股室具体承办,把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四是开展“三大工程”,推进我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组织机关干部下到靖石乡挂点村开展“连心”活动,每周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开展“连心工程”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去化肥12吨,送出310册《弟子规》国学教育读本给靖樟小学,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13件。五是梳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专题材料、班子成员个人“四风”问题专题材料。根据县纪委、县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单位民主评议,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和个别谈话内容等情况,形成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及存在问题专题材料、班子成员个人“四风”问题专题材料。六是召开了班子查摆问题专题会议。专题会议由县社党总支书记、主任亲自主持,并带头发言,班子成员逐一发言。对班子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查缺补漏,深挖细找,并自觉对照认领和提出整改建议。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在去年首次申报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项目后。今年,我社继续努力,已完成该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盘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申报2015年供销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承办资格,及时完成上报任务。督促、指导县万兴果业专业合作社完善2013年度供销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省级验收准备工作,现已完成县级验收工作。

3、基层社示范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

组织罗坳供销社、长青青梅果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省、市级2014年示范社创建单位资格,完善和规范示范社创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示范社建设标准抓好创建工作的落实。

4、抓好春耕生产化肥供应

去年,我社构建了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建立了淡储化肥制度,冬储化肥近万吨,确保了我县春耕生产的化肥供应。上半年,供应化肥18489.71吨,农药169.49吨。

5、推进“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1)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得到加强。以县农资连锁配送中心为龙头、11个直营店、30个加盟店为依托,大力开展农资连锁配送活动,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保障了全县的农资供应。

(2)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日益壮大。目前,全系统共建专业合作社16个,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完善了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的管理,农副产品收购额不断上升。

(3)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迅速。我社利用现有资产建成了一个供销连锁的集八方家电、劲霸专卖的大型超市,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日用消费连锁超市及乡村便利店、农家店和村级综合服务社。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不断优化。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促进村容整洁的要求,我社以“县土产公司”为龙头企业,依托乡镇为收购网点,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使传统网络得到合理布置,规范建设,策应了县清洁工程的开展。

(5)烟花爆竹网络得到加强。成立了欣宜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占地12000m2,建有2栋标准化库房,库房面积1280m2,全县有销售网点340个,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通过抓“五大经营网络体系”建设,我社服务三农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6、实行开放办社,不断壮大社有企业。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赴外招商引资,考察学习,由我社主任亲自带队,赴市县考察学习招商引资,重点考察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基层社建设、新网工程、农村金融担保业务、基层社经营服务综合体、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等先进经验。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启发很大,感触很深,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拓展了发展社有企业的思路,有力地推动了我社工作的开展。我社拟与中合国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招商引资建设商贸综合物流园和社有资产的改造升级。同时,向县人民政府起草了《关于用市场化方式恢复重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利用社有存量资产开发建设供销商贸综合体的请示》,目前,我社已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争取上述方案及请示的出台。

半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基础差,基层网络建设有待加强,资金、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土地供应及资金仍是制约项目推进和供销发展的瓶颈;县社机关人才青黄不接,十多年未输入新鲜血液;经济实力薄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供销社的发展和为农服务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工作思路

下半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供销社的工作要求,做好六项具体工作。即:发展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基层社建设,项目建设,领办专业合作社,加强社属企业管理,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主要措施

一要进一步构建覆盖县、乡、村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提升网络建设水平。发展和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和烟花爆竹经营网络。按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和运营标准,优化网络布局,强化规范管理,大力提升网络建设水平。

二要加大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力度,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以全面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与功能为目标,在全系统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抓好1个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提升改造,恢复重建基层社3个以上,新增1个按“十有标准”建设的标准化基层供销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服务功能和覆盖率,乡村综合服务社覆盖达到62%以上。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继续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新增专业合作社9个;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做好农产品经纪人、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四要继续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实力和发展水平。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农资、再生、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四大网络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