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43:20

农村住宅

农村住宅范文篇1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有效合理利用,加强空心村整治,切实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村住宅使用情况专题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

通过农村住宅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空心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整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测算空心村整治潜力,探索空心村整治有效模式,为制定空心村整治工作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

1、现状调查。主要调查行政村户籍人口,户籍农户数,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内闲置住宅宗数、面积,废弃住宅宗数、面积,私搭乱建住宅宗数、面积,村内其他空闲地宗数、面积,以及一户多宅情况、城里已购房农户住宅情况、常年外出打工农户住宅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等。

2、潜力测算。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和特点,结合村庄整理、宅基地复垦和新农村建设,推测村庄整治潜力。

3、问题分析。根据现阶段村庄整治所处的环境,分析整治村内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空闲地等面临的政策、资金、技术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4、对策建议。从政策处理、资金筹措、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村庄空心问题整治的建议和措施,探索有效推进村庄空心整治的途径和模式。

三、调查方法和时间安排

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报表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步骤:

第一步:以行政村为调查对象,全面开展全省农村住宅使用情况调查,以报表统计形式,由行政村-乡(镇)-县(市、区)逐级汇总(采用EXCEL格式),表格从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中“最新文件”栏目下载。要求于2008年7月底前完成县级汇总。

第二步:根据报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测算整治潜力,探索整治有效途径、可行模式和对策措施,包括研究宅基地退出机制、流转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县级书面调研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本市辖区宅基地的现状、整治潜力、存在的问题、拟采取整治方法以及制订推进空心村整治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等建议意见。要求于2008年9月底前连同汇总表格一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省农办社会发展处。

上述材料要求同时上报电子文档(电子邮箱:)。

四、调查要求

农村住宅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自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北京西苑宫庭最早亮起了电灯,到今天迅猛发展的电气事业共经历了100多年,正在为实现全国农村电气化加倍努力。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近十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虽然比不上象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美国华盛顿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中国的亚运村、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建筑电气工程那么复杂。但毕竟是一个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因为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而当今迅猛发展的建筑业对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与施工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对电光源方面的选择要求也高了,从以前的白炽灯到发光柔和的日光灯、节省电能的节能灯、高效光源灯。白炽灯将在小康住宅中逐步减少,它虽有造价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在同样的功率下,发光率低,色度差。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在豪华的装饰之中选用白炽灯泡更为富有、豪华。日光灯还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产品之一。高效节能灯虽然造价高了一些,但有美观、光源色度好、省电、体积小、安装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国产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过关,但最终毕竟将代替白炽灯和日光灯的趋向。

灯具外观造型变化很快,上了一批,淘汰一片。人们对灯具的外观选择要求也高了,农村小康住宅灯具外型选择一般力求大方、明快、光源适当,与室内外环境相配套。因为灯具的选择与室内的装饰档次高低是有一定联系的,在当今发展的小康住宅建筑有些是别墅式、西式、独立庭院式的这还要考虑到室外周围环境相匹配。如室外选用园林柱子灯加以修饰与整体吻合,装饰豪华的需配一些豪华灯具。所以说农村小康住宅电气设计应与整个建筑与环境相配套。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与电气工程浅析:

在中国农村大地上,近几年新建了许许多多小康型住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住宅条件。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等。层高有一层的、二层的、三层及多层或高层的。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以前每家农户的电度表是选用1A、2(4)A、3(6)A为多,而现在许多用户连5(10)A电表都不能满足。对以前的住宅要求更换更大容量的电表与导线。家用电气化从以前的白炽灯、半导体收音机、交流电子管收音机到现在的大型电视机、家庭影院、录相机、电饭锅、电炒锅、电热器、排烟机、空调机、浴霸等。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以我们浙江中部地区为例,由于建筑结构的变化,以前在电气施工方面用瓷夹板、木槽板、塑料护套线,到现在用的塑料硬、半硬管,铁电线管及智能化配线。敷设方法也从以前的明敷设发展到现在的暗敷设施工。

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去实施。

二、小康住宅电气化基本功能设置设计。

作为小康住宅一词来讲,它的电气化设计就应该比一般农用住宅电气设计提高几个星级。但我们应根据“小康型”的原则,不能将“中康”或“大康”的模式硬套进“小康型”,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美观的原则。人们普遍需要的功能设施、用电负荷、用电需求都要予以尽力满足。所以在设计时要有一整套供电、用电、自控、保护、备用等一系列设备设置。

衣、食、住、行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在人生短暂的数十年旅途中,人们工作之余各种学习、科学研究、娱乐活动、安心养神,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住宅中渡过。家庭需要用电,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幸福,也是现代家庭的重要成员。对于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

(2)电气照明;

(3)空调系统、采暖;

(4)实验用小功率三相电源;

(5)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交直流对讲门铃、一般门铃);

(6)通讯系统;

(7)广播系统;

(8)音响设备系统;

(9)共用电视系统(包括家庭卫星接收、有线电视);

(10)家庭消防电源;

(11)备用电源;

(l2)有确保人生和设备安全的保护装置。

各种不同功能的强弱电电气施工图应各自分开设计,以备安装和以后查阅。

三、插座、开关、线管的敷设施工:

在小康住宅中有许多管路,如自来水给水管(冷水、热水)、排污排废排水管、采暖管、分体式空调机管道等。为数最多的是各种强电和弱电线管。各种总线管路的垂直总管一般设在管道井内,但众多的分支管是要沿墙、沿梁、沿柱、沿地面或沿大棚内敷设的。一般情况要在240mm或370mm的墙体或混凝土中敷设,难度较大。在敷设中,要考虑到墙体和混凝土建筑荷载是否有影响。所以在设计线管方向、位置时首先考虑各种系统的需要,又要在设计时尽力把强电部分(照明动力、防盗报警、人身设备保护装置)和弱电部分(电话、广播、电视、音响)等分开,能同方向尽可能在同一方向敷设,这样便于凿刨墙体或在混凝土中预埋。在住宅中应根据人们使用位置来安排各种系统出线口。

根据一般使用情况,照明系统(包括开关、各种插座)、人身设备保护系统是分布在整个住宅之中。空调机、取暖器是分布在卧室和客厅中为宜,电热如浴霸、电热沐浴器(液化气除外)在卫生间,电饭锅、电炒锅、排烟机在厨房。实验用动力电在实验室或书房中;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一般设在客厅、卧室内;音响系统设在客厅中,部分也直接引入主卧室;广播、门铃一般在每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广播也可以通入卧室便于收听;防盗报警系统触头设在各处门窗上下端,报警器设在卧室和客厅中。有条件的应设消防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电灯开关一般设在1.3米为宜,插座明装1.8米一2.2米为宜,暗装距地0.3米或1.3米为宜。

总配电箱一般设在二层为宜,电源由住宅小区干线引入,如单元式的应在进入门口边上方为宜。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应增设直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小型的可供一般路灯,大功率的可供电视机、小功率照明灯3—4小时使用,各种插座、开关的位置应设在最方便的地方。

四、人身与设备的保护装置:

人是最宝贵的,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总电源进入处应设重复接地装置与进户零线连接,形成保护接零系统,然后引至各插座的接地桩和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农村住宅范文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住宅的改造与翻新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难以割断其地域文化的传承。一些民居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势;一些民居简约质朴,倡导节约精神;一些民居色彩雅致,增添艺术感染力。如果对这些传统民居结构、风格进行“别墅式”改造,势必将破坏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将丧失地域浓郁的特色文化风貌。因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设计师要深刻认识到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不能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更不能千篇一律地开展统一化设计,而是要保护特定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农村住宅保留更多的乡土气韵。

1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缺失现状

新农村建设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住宅设计,更要突出生态目标,关注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场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环境和谐,健康舒适的住宅设计模式,迫切需要将传统建筑生态理念,与当下农民物质文化需求相结合。很多农村地区,传统的大瓦房,要么走向农村公寓楼,要么走向农村别墅,特别是在乡镇合并、撤村并镇进程中,千篇一律的乡村建筑格局,对农村地域文化的破坏更趋严重。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绿色发展,盖别墅、住高楼,盲目地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思路,让农村丧失了历史记忆、破坏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更与新农村建设初衷相背离。梳理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在住宅设计上片面追求生态化。很多设计师,在住宅结构设计上,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加强对太阳能、雨水循环利用,以及仅限于对一些节能材料的使用,忽视生态化住宅设计的理念与施工过程。一些设计师,将农村住宅设计等同于低能耗住房,缺失从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建筑文化等领域进行统合考查与设计。二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带来断层。一些地方,传统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传统农家院被公寓楼所覆盖,统一规划、形式单一的新农村住宅,看似改善了民居生活条件,但却破坏了传统乡村人文脉络。“乡愁”无处寻,更无法留住,这一农宅设计方案,不仅改变了建筑结构本身,更导致农村建筑空间肌理、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形态的综合体,在改造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要体现农村住宅的人文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要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生活方式、生产需求,在统筹解决各个问题中,实现住宅方案的优化设计。

2农村住宅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在农村,传统住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论是聚落形态,还是建筑立面、建筑结构等,都要强调与自然、与地域文化的衔接与融合。在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却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之传统美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农村住宅在建造过程中都始终贯彻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原则。长期以来,农耕文化是农村人文历史的主体,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传统的营造方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生态观与哲学观。很多地方的农村住宅结构中,都在强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并有意识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体现朴素的自然观。这一设计理念,正与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同时,结合不同地域传统民居建筑形制和特色,农村住宅在选址与空间结构设计上多遵循“建筑风水学”,如将气象学、生态学、地理学、景观学等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体现传统农村住宅设计地域性特色。如“背山面水”设计、“负阴抱阳”设计。在山区农村,“背山面水”设计理念,依托自然山体结构,来阻挡冬季北风,在夏季来迎送南向季风。在平原地区,遵循“负阴抱阳”设计思路,地基朝向通常为坐北朝南,以获得良好的光照。从传统民居建筑生态设计实践中,对现代住宅设计也带来深刻影响。

3农村住宅设计对地域文化的体现

在传统农村住宅设计上,囿于当时物质、人力等条件的局限,多以简单实用的建造技术和方法,营建宜居、生态、质朴的建筑空间形式。如北方传统农村住宅,多以合院式结构为主,三合院、四合院都是典型居住结构。南方的传统住宅结构,多以天井式结构为主。庭院和天井是构成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的核心空间,这种外面封闭,内面开放的半私密性空间结构,体现了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同一个院落内,便于家庭由室内联系室外,实现生活空间、自然空间的有效衔接。同时,在传统民居结构设计上,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北方农村地区,冬季寒冷,为获得更多的光照,宅院间距往往较大,布局宽敞;在宅院内,多植海棠、石榴等花木。在南方农村,气候条件相对湿热,在农村住宅结构设计上,更加突出通风、遮阳、避雨、散热功能。如庭院尺度相对较小,以“厅井式”结构为特色,可以减少日照;多利用半室外空间来连接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利用廊道来确保通风效果。在农村住宅体量、尺度上,各地传统民居也呈现多样性。在院落生态环境设计上,对农村住宅院落,多以独立的小院为主,方便绿化和纳凉,确保人居环境生态平衡。在农村住宅建造与材料选择上,循环建造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设计策略。从不同地区农村住宅建造实践来看,循环生态理念应用最广。如建筑材料方面,多体现就地取材理念,以土筑墙、以木构宅、以石垒屋、以竹建宅等等。结合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现状,各类资源、材料都易获得,而废弃后又回归自然,实现循环利用。在对不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充分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住宅的建筑材料以土为主,甚至一些农村直接在地面开凿地下居住空间“地坑院”,这种居住空间,冬暖夏凉,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福建地区,土楼更是农村住宅建筑结构的特色,在结构设计上,以模仿蜂巢为样,顺应地域气候特点,确保安全需求。在建造技术上,以夯土为手段,营建防御性极强的土体空间。

4新农村住宅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融合

对于农村住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要立足农村传统地域人文实际,实现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延续。同样,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上,要合理沿用传统住宅空间的生态理念,对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满足农村农民生活、生产需求实际,保留和保护当地传统生活习俗及文化习惯。一方面,对传统农宅建筑形态结构的延续与保留。新农村住宅设计,要在文化多元化、设计理性化基础上,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特别是对农村住宅传统建筑形态的传承与保留,要关注地域文化对当地农民传统习俗的影响,提炼传统建筑形制特色,对传统建筑空间元素进行分解、重组和保留。如北方地区对传统“围合院落”的借鉴,可以将传统“回”字形拆解为上下错落的“U”字型,既节约建筑占地面积,又营造多层复合结构空间,以改善农宅小范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运用现代营造技术,来构建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环境。在农宅空间结构设计上,要结合地域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等条件,参考农民生活、生产需要,来确定建筑朝向、体积,减少过多繁琐的装饰,力求空间紧凑,并从空间功能的转折变化、高低错落中,实现建筑内部空间与户外景观的融合,提高农宅舒适性。如引入多层次立体景观设计,配合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将露台绿化、屋顶花园,廊架、小池塘等多个空间进行合理优化,确保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的“连续性”,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效果。如珠江三角洲农村农宅在设计上,可以从院落空间、室内空间、立面造型三方面来兼顾传统型制与现代功能的协调。,让地域历史文化在住宅设计中得以延续。院落设计借鉴“竹筒屋”结构,控制面宽,加大进深,对外相对封闭,将传统前后天井转换为前后院落,便于纳凉、摆放农具杂物。在室内空间,引入错层楼梯结构,实现室内空间的连接与通畅。如借助于隔断,分割不同功能空间。考虑到采光、通风、防热需要,利用坡屋顶及双层辘筒瓦,来获得防热效果。在立面造型上,借鉴岭南民居“龟沿草尾屋”特色,以砖墙、辘筒瓦、人字山墙为装饰,体现浓郁民风。

参考文献

[1]李兵,罗曦,鲁永飞.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住宅设计研究[J].建设科技,2017(19):80-82.

农村住宅范文篇4

1成本控制下的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策略

1.1整体把控改造预期

农村住宅多为村民自建住宅,立面受到村民自主的喜好、户主的经济能力、当地的风格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呈现出有异有同的现象。同时由于建造时间、使用情况和维护程度不同,立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老旧破损。立面改造程度轻有基础的立面翻新,重有重新塑造的外包立面。基础的立面翻新包括立面重新粉刷、更换立面饰面、屋面或门窗构件等,这种程度的改造不改变建筑立面墙体和洞口位置,改造成本有限,同时具有工期较短的优点,应是农村住宅立面风貌提升的主要方式。在具体的改造项目中,应对改造对象进行整体统筹。不同破损程度的住宅需要的改造程度不同,应从整体上权衡投入的分配。也要考虑农村自建住宅既有立面之间的相同特点和该特点在整体中的占比,在统一整体风貌时要酌情提取或舍弃。基于以上两点,从整体出发,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造预期,这样提出的改造方案能从根本上控制全部成本。

1.2合理制定详细方案

设计对成本控制有着特殊意义。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方案实施阶段对成本控制影响较大,设计方案越合理,方案整体性越强,工艺局部调整的可能性越小,从而提高对成本的把控力,减少材料浪费的可能性[1]。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与新建项目不同,受到改造对象现状的制约很大,主要在于改造的可实施性上。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应注重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现状资料的勘测和收集。农村住宅立面改造的可实施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村民和出资方的接受程度。这就需要加强各方沟通,依据改造对象的现状提出对方更易接受的方案,同时动之以理。改造方案应合理利用统一色彩或增加相同构件等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住宅建筑立面改造的前提是保证既有墙面和屋面物理性能,再谈风貌。制定改造策略时需要考虑更换墙面饰面和屋瓦对于保温和防水等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对经济的方法。

1.3落实材料人工成本

外立面改造工程主要是进行装饰工程的改造,其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70%至80%左右,因此材料费用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因为材料变化而引起的工程变更[2]。材料总量主要由改造施工图计算得出,合理把控整体预期,降低成本。在确定改造方案时,就要考虑使用材料的价格和该材料施工的人工成本。在人工费方面,由于不同类型材料施工工艺不同,人工费用也有差异。瓷砖饰面拼贴的人工费就明显高于涂料喷涂的人工费。乳胶漆等外墙涂料价格不贵,又好又快,被广泛应用于立面改造中,但是其施工的质量需要有把握,避免后期的涂料饰面开裂、空鼓或脱落,改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返工,使得成本增加。对于数量多、规模大的农村立面改造项目而言,政府还可以选择与某一供应商达成一致,保持长期的合作,从而在购买材料等方面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

2江苏盐城大桥村农庄改造项目

2.1项目情况

大桥村地处江淮平原,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因东濒黄海,温暖湿润。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集镇的北首。本项目立面提升的内容是围绕大桥村2号庄点新型农村社区的77栋住宅,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村民自主建造,住宅立面呈现出互相影响和模仿的现象,但构件选择上又各不相同,互相区分。其中有66栋是沿街住宅,因此该项目对村庄风貌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仅作为整改内容,也体现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成本控制。类型提出详细改造方案示例图纸,方便改造施工(图4)。

2.2整体把控改造预期:分类分析

对以上两种分类综合分析可得:类型二数量居多,整体所需改造程度不高,不提出过分的改造预期,便可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图1)。改造预期应达到整体风貌统一和谐,减少现有的杂乱和破败感即可。户型一和户型四是主要的改造类型,对于户型四的详细改造方案要着重考虑(图2),其中类型三较多,在该类型住宅改造上投入的成本比重最大。

2.3合理制定详细方案:统一色彩和构件

在77栋住宅中,40栋位于民建街一侧,26栋位于川南路一侧。每栋之间间距不大,形成了较完整的沿街立面。站在路边一眼望去,住宅立面色彩表现是最为直观的。在成本控制下,通过色彩来统一风貌是最直接有效的改造方式。其次,立面风格还取决于门窗、线脚等构件的风格,要酌情提取或舍弃。2.3.1住宅立面色彩分析大桥村农庄改造项目中,改造主体是农村自建住宅,村民对改造方案的接受程度是评判该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住宅立面既有色彩进行研究与分析,更有可能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77栋住宅中,红色瓦面屋顶有67栋,屋顶色彩基本统一。对立面各部分色彩进行分析(图3):墙面颜色作为立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立面的主体色。屋檐作为屋顶与墙面的交界部分,面积小但凸出于墙面,较为显眼。白色瓷砖贴面是早期流行的外墙贴面,瓷砖尺寸小且多为竖贴,砖面与砖缝黑白对比明显。经过多年风吹雨打,白色瓷砖更显破旧。浅黄色贴面的住宅数量也较多,相比较深红色贴面,浅色墙面色彩可以和红色屋顶区分开来,明度也更高。且现有浅黄色贴面住宅建造时间较近,表明了浅黄色是近几年村民选择的偏好。改造方案中,墙面色彩的统一应以浅黄色为宜。蓝色和墙面适宜的浅黄色是对比色,为了达到和谐舒适的视觉效果,改造方案中屋檐采用浅棕色,与屋顶的红色和墙面的浅黄色属于类似色相(图4)。立面上仅次于墙面面积的就是窗玻璃的面积。77栋住宅中,有浅蓝色玻璃的有8栋,有深蓝色玻璃的有11栋,有绿色玻璃的有16栋。门、门框、窗框、阳台、线脚等构件虽然在立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实际调研中存在的样式和色彩更多。以窗框为例,有古铜色窗框的有44栋,有白色窗框的有41栋,既有古铜色窗框又有白色窗框的有23栋。如果更换门窗,数量太大,成本过高,从经济角度决定不考虑。选择通过改变勒脚线、线脚、窗套等更大面积的构件色彩,来统一风貌,涂刷成与屋檐相同的浅棕色,减少立面上的色彩数量(图4)。2.3.2立面构件统一住宅原有构件的舍弃和更换都会产生额外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可以通过增加相同的窗檐、窗沿、门檐、墙裙等构件来达到风格的整体统一,从而控制成本。大桥村改造项目中的住宅,其屋脊的装饰构件都为中式的,但大部分住宅各自增加了欧式的窗套或壁柱式样的线脚,风格混杂。因此,增加的统一构件应简洁现代,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以使每栋住宅都可以添加,达到统一整体的目的。此外,每户的空调外机大多裸露悬挂在外立面,设置一样的空调外机罩,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又能借此统一风貌(图4)。2.3.3详细改造方案墙面全部喷涂浅黄色真石漆,檐口色彩与新做的窗檐、窗沿、门檐、墙裙统一为浅棕色。定制相同的空调外机罩。保留各栋原有的立面细节不做拆除,重新喷涂相同浅棕色进行统一。这样在玻璃、窗和门等细节不相同的情况下,整体上达到了统一之中又留有特点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兵.装饰改造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6):63.

[2]卿姚,李阳.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程经济,2018,28(04):18-19.

[3]孙以晗.基于共同缔造模式的胶东平原地区乡村风貌提升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4]田宇.北京市住宅外立面色彩设计与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农村住宅范文篇5

第一条为加强**市屯溪区农民住宅建设的管理,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屯溪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村改居后仍享受农民政策的居民户住宅建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分配、统一管理。以镇为单位,统筹农民安置区的布局和建设。规划重点控制区内集中规划建设农民安置区。规划重点控制区外,可以集中规划建设农民安置区,也可以在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施工图纸的前提下村民自建,由镇政府监督管理。

提倡和鼓励实施村庄归并整治和村庄改造,充分利用空闲地、旧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建住宅。

严禁城镇居民和外地农户在屯溪区范围内购地建房,严格控制零星建房。

第四条各镇政府为农民安置区建设的项目业主,屯溪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职能部门集中统一办理农民安置区建设报建管理事宜。

第五条市城市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及区政府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六条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新建、改建住宅:

(一)无房户;

(二)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住宅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三)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破坏的;

(四)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搬迁或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实行重置价安置的;

(五)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确认属于危房的;

(六)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宅。凡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改变使用性质或者赠与他人的,或在拆迁和原宅依法征用时,已实行市场价补偿的,不得再申请建住宅或申请农民安置区内住房。有现住房或已批准宅基地和安置住房的村民也不得再认购经济适用住房。

第八条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村村民需建住宅或在农民安置区内安排住房的,应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组织讨论,讨论意见和上报名单须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经镇政府审核,将申报材料报区政府,由区政府会同市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定期进行联合审批。

第三章建设管理要求和标准

第九条对不同区域农民建房的建设管理要求:

(一)近期需要拆迁改造的区域

1.本区域内不得进行改、扩、新建,在拆迁时统一进入安置区集中安置;

2.现有的房屋不得翻建。如经危房鉴定机构鉴定为确实存在居住安全隐患的危房户,并且经市房管部门和当地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审定,该危房户在中心城区仅拥有此一处住宅的,可以加固使用或先行进入安置区安置;也可由市国土部门经市政府同意后,先进行拆迁补偿或安置。

(二)需要拆迁改造但近期难以实施的区域

1.在该区域内不得进行扩建和新建,拆迁时统一进入安置区集中安置;

2.现有的危房原则只能加固维修。如经危房鉴定机构鉴定为确实存在居住安全隐患,需要拆除重建的危房户,并且经市房管部门和当地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审定该危房户在中心城区仅拥有此一处住宅的,可先行进入安置区安置,也可在不扩大《房屋产权证》登记面积的前提下拆除重建。

(三)依据规划可以保留现状的农村居民点但需进行整治改造的,可以在对原居住点进行统一规划后适当新建和改造。

上述不同区域的划定,由市建设、规划、国土、房管部门与区政府定期公布。

第十条不同情况下农民住房的建设标准:

(一)位于城市建成区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

1.此种情况下农民建住房一律按照公寓楼形式建设,每户参考建筑面积120㎡~140㎡,考虑道路、绿化等因素,户均用地面积约70㎡~80㎡;

2.拆迁安置可以按国家规定的货币补偿或产权置换方式进行。

(二)近期从事农业生产但今后有可能从事非农产业的

1.引导农民建房按照公寓楼形式建设,建筑面积同第十条第(一)款;

2.农民居住点在近期因城市建设需要可能有部分拆迁,有符合建房条件的建房户需要安置的,并且其在近期仍需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建一些联体小住宅,但在今后仍需按照公寓楼形式安排。联体小住宅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90㎡(含院落);

3.拆迁安置以“拆一安一”公寓式安置和货币补偿为主,如安排有宅基地的按重置价补偿。

(三)今后较长时期仍从事农业生产的

1.此情况下的农民建房可以采用联体小住宅形式,少量的可以按照单门独院形式,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含院落);

2.拆迁安置采用安排宅基地重置价补偿方式。

第十一条村民建房位置或房号应按照竞价择位的原则公开确定,禁止暗箱操作,筹措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民新村配套设施建设。第四章农民安置区管理

第十二条规划选址与建设用地管理:

(一)农民安置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未经审批的,不得批准建房;

(二)农民安置区选址、用地按下列程序办理

1.布点与选址。统一由镇政府提出申请,市城市规划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建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共同到实地踏勘、联合审批,根据“中心城区农民安置区布点规划意见”选定位置,会审通过的,由市规划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提供规划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

2.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按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镇政府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经区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后报市城市规划部门,由市城市规划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3.规划用地。由各镇政府依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出申请,经区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后报市城市规划部门审批;

4.各镇政府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市国土局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三条农民安置区建设工程管理:

(一)放线。规划重点控制区内,由市城市规划局牵头,区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到现场实地放、验线。规划重点控制区外,由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放、验线。放、验线后,市城市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镇政府持有关审批文件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等手续;

(三)竣工验收。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前,项目业主必须先向规划、房管、建设、国土、消防、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申请验收,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能进行验收,并办结单项验收手续后,业主单位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综合验收备案手续。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经依法审批的宅基地,应持经批准的《农村居民宅基地申请表》和宗地图,向市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第十四条规划重点控制区外的零星农民建房由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国土局屯溪区各乡镇土地所依照各自职责实施管理:

(一)由镇政府审核农民申请建房条件后报区政府职能部门;

(二)由区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并备齐材料与市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共同会审;

(三)由区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会审意见组织零星农民建房统一进行图纸设计,统一组织申报有关规划、建管、土地和房屋产权等手续,并实施规划批后管理。

第十五条农民安置区建设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为了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倡“谁受益、谁投资”,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安置区基础设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市、区、镇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建设行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凡批准农民建住宅或在安置区内安排住房的,由国土部门与农户签订旧宅基地收回合同,农户应按合同按时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由国土、房管部门核销有关证件。凡未交出旧宅基地的一律不予办理新建住房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村民所建房屋的所有权登记发证以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批的标准为依据,产权证登记为集体土地性质,其产权转换、变更、注销的登记以及他项权利的登记参照现行房地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的歙县、休宁县和徽州区所属乡镇农民建房参照本办法执行。

农村住宅范文篇6

我国南方传统乡土民居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极低的能耗创造了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

南方多丘陵的地貌诞生了不少坡地式的民居形式,比如湖南湘西吊脚楼、四川山地住宅等,这种形式除了避潮通风良好,同时合理利用地形现状,通过场地和建筑的良好结合并使设计和施工策略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舒适和更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运用可持续的场地设计理念,谨慎对待建筑,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对现今小康农居设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南方民居经常采用的深檐有很好的遮阳效果,在设计中也可加以借鉴。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节能设计侧重面南北也不同北方抓冬季供暖期节能,南方抓夏季空调期节能。因此南方建筑为了通风避热,大多比较开敞,围护墙体多轻薄,夏天是没问题了,可是冬季一来,采暖很是让人头疼,特别是在像湖南这种四季非常分明的夏热冬冷地区。南方建筑外墙通常不如北方的厚重,热阻较小,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室内没有供热设施(北方冬季一般采用集中供热系统或火炕、火墙、地炕等取暖设施),导致冬季室内寒冷,即使采用火炉等供热,也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使热量通过热对流、热辐射流失。这些民居上的热工缺陷需要在未来的设计中弥补。

传统民居要提高和发展,达到新时期小康农居的标准,需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设计实践,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扬长避短,使传统的民居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资源回收及有效利用

建筑物的资源利用: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此外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实现绿色平衡。

资源回收利用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一些成果已经运用到实体建筑设计建造上。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就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国内农村现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应该有“中国特色”。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适当的收集和储存系统以加大对雨水的利用。将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以及经沉淀池处理的山坡(地表)雨水收集到集水池,采用自流或加压泵送作为绿化用水、冲厕用水、道路浇洒、洗车、扫除用水、景观补充用水及空调冷却用水补水。另外粪便和污水则可收入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农田或花木施肥用。

3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这其中主要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而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空调使用也加大了电能消耗,因此提倡建筑节能,要重视人文方面的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型的方式节能,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采用清洁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1太阳能

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目前,在我国农村利用太阳能最多的是热水器的应用,它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我们应该把它列入到建筑设计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丰富,更加美观。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表现在对窗户的设计,合适的窗户设计不仅用于采光通风,还可以控制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热量传递。例如采用适当数量和类别的朝南玻璃窗和设计合理的遮阳装置,冬季允许热量进入建筑物,在夏天则拒绝热量的进入。合理的设计还可以起装饰的作用。

3.2积肥和沼气

沼气是我国农村中最有前途的廉价能源之一。人畜的粪便、植物的茎叶和垃圾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湿度和密闭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甲烷(即沼气),可供家庭煮饭、点灯、发电等等。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3.3自然空调

南方夏季空调使用率高,农村不能象城镇无限制使用电空调,容易导致“热岛效应”,既不环保又不经济,我们可以在设计中结合项目现状条件,量体裁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以夜间通风方法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与作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冷却建筑材料,达到蓄冷目的,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结合南方丘陵地貌的坡地农居则可以利用地形,设计一个送风和拔风两者合一的通风井道式“土空调”。通过对半地下室和庭院“地冷”(相对地上较低的温度)的利用,在半地下室的外墙设置通风口,外部空气从南向平台或阳台兜风进入地下水池下部,经迷道冷却的空气通过风井送入客厅和各主要卧室,充分做到节能,使房子真正会呼吸。升温后的热空气通过拔风井从屋顶排出。风口采用可调百页,以保夏凉冬暖。此外建筑外墙也可采用通风夹墙的做法,更利热量散出。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用水空调代替电空调制冷,也可以简单采用蓄水屋面降温当然自然空调只能是调节室内温度措施之一,不可能依仗自然空调满足整个建筑四季调温功能。自然空调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自然风的时候自然空调将难以形成;二是仅靠地冷和水箱底板的水冷提供的冷源有限。针对以上问题,对策是:一是加轴流进风机,当没有自然风或风向不好时,启动风机(风机启动时,自然风进风口的可控百页关闭);二是送往各厅室的风口均可控,让有限的冷却风集中供给某一空间,白天主要是客厅(客厅与餐厅之间宜加帘幕,以限制供冷空间),晚间为卧室。

4建筑材料,构造措施的选择

仔细选择建筑材料可以减少能耗和浪费,增加人体舒适而又不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有效地场地选择可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在可能的地方使用旧材料。选用新材料建设时要考虑最少消耗,避免浪费,并考虑可再生性(材料是否可以“生长”或自然地添满)、可持续生产(资源是否会过快的用光)以及材料的可回收性。例如:木头是可再生和可回收的,但有些木材的生产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是不可持续的:自身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就地取材。废骨料、矿渣粉、粉煤灰,甚至栽培花草的小陶粒,都将成为水泥的完美“替身”:蒸压粉煤灰砖或粘土空心砖的运用,将大大减少粘土需求量。

农居采用的材料及构造技术更应该与经济挂钩,过分高昂的新材料和技术不适合作大范围的推广,不顾实情的浪费就更加不可取。门窗的节能可以不采用高价格的节能门窗,在开始设计时就可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控制窗墙比: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这些简单可行的方法,从细节处体现可持续精神。

5转变观念,让绿色小康农居成为可能

实现绿色小康住宅需要一个认知、承受及完善建设的过程。

广大农村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的自然、半自然经济格局。农民或多或少存在保守排外、小富则安、故步自封、专制甚至愚昧等意识形态。农民的思想观念未能得到转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禁锢。农村住宅很难有比较系统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也就很难有推陈出新,整个农村住宅建筑市场更不能有长足的发展。

此外作为决策者也应该提高认识,加强交流,不能只重眼前地认为生态型(或称绿色)农居先期投资过大而敷衍了事,笔者曾经作过几个农民安置小区,由于投资有限,不可能奢谈舒适美观可持续,“小康”远没达到,只能算是解决“温饱”,不能不说遗憾。我们决策者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权衡其未来带来的巨大回报,不是具体物质上的,却真正福泽后世。小康农居的建设更应该统一规划,小康住宅是农村整体居住环境建设的一项综合工程,除了住宅本身,还要有其配套的设施建设,例如燃气、村路等方面的建设。

作为设计师应该切实为农民考量,以人为本,不应该只追求建筑造型上的新颖独特而忽视了能源的浪费。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全民观念转变了,经济上去了,绿色建筑的推行才有保障。

6结语

对于南方生态型小康农居设计探求还只是初步,还有很多不足。在我国生态农居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实例和经验。张家港生态农村建设,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针对张家港地区的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建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庭院种植、房屋种植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农宅区,使生产、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生活中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都用来发酵,所产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等,沉积物用作农家肥。这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的排出,保护了环境。

可持续发展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绿色世界”才可能实现,在农村推行绿色建筑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长远之计。

农村住宅范文篇7

关键词:日本农宅;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

几乎所有后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都曾经是二元格局社会,也就是城市先进而农村却远远落后,它们要发展,就必须在实际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拉近城乡差别,使得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局。对于我国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农村住宅设计,很有必要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取长补短,统筹兼顾。其中,日本农宅建设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一、日本农宅建设概况

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进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性和节能性。日本的民居建筑单个房间占地小,楼房层较小,节约用地和材料。日本是一个节能模范国家,节能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日本在提出“建筑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理念的同时对住宅设计提出了“环境共生住宅”的设计理念。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同时提出对各种能源的循环回收和利用。在材料方面,墙体利用保温材料,利用中空玻璃窗,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板等。(2)统一性。日本农居高度趋于一致,较少有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轻且比较整体,砖瓦材料运用较少。虽然新的建筑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很富有日本民族特色。(3)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日本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和改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式的小桥流水,配以野生的植物,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和谐家居环境。(4)以功能划分住区建筑形态。普通的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用房、仓库用以堆放杂物。家居住房则分开建造,与其他住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因此,很少有私搭乱建的现象。(5)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日本常见的宏伟的庙宇、传统的民居、受保护的农村古建筑形态等,并未因为半个多世纪的“西化”发展而消失。(6)日本住宅具有分散性。由于日本是土地私有国,住宅往往建在拥有土地的中央。因此,日本住宅多呈星罗棋布状。

以上特点是当今日本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形成日本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可以说它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创造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传承自己的文化思想和脉络。

二、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一些建制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分区混杂分布,严重干扰居民生活;有的小城镇住区系自发建设,布局杂乱无章,整体环境布局差;有的住区虽然有科学规划,但没有严格执行,由于经济利益、行政干预等原因随意变更。

2.资源、能源浪费严重。首先,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耕地的意识,许多小城镇住宅建设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宅基地在133~200平方米/户以上的情况较为普遍。其次,一些新建住宅层高过高,开窗过大,普遍采用粘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另外,由于盲目攀比,设计不适应居住需要的变化,建材质量低劣等种种原因,部分小城镇住宅使用寿命短,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3.特色危机。目前,以小城镇为主要聚居点的新一轮建房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而材料技术、设备技术、施工技术的趋同化,使得从南到北都是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房和粗陋的装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丧失,地方材料和有科学价值的传统技术方法被弃用,全国各地小城镇住宅已经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4.环境质量差。一些小城镇对住宅建造非常重视,投入较大,但却忽视与住区配套的绿化,户外环境的改善。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等基础设计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居民小康生活的需要,出现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局面,对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5.科技含量低。由于小城镇建设技术含量薄弱,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又缺少适宜的建设材料和部件产品。因而在住宅建筑体系开发、智能化管理、住宅成套技术等层面上完全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是无可选择的地位,往往成为了城市转移落后材料和技术的“殖民地”。

三、日本农宅建设的启示

1.创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使农村住宅建设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化。

2.加强立法和执法。依据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农村住宅建设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依法建房,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将农村住宅建设的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

3.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建立促进“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的激励机制,运用财税、保险、信贷等经济杠杆,激励农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在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借鉴赣州市的经验,采用“财政拨一点,涉农资金调剂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农民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事农村住宅产业化施工、建材生产、农村建筑用小型建筑机械生产和租赁等行业,支持农村住宅建设。

4.加强规划和设计工作。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科学程序指导农村住宅的兴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导农村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搞好“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公共活动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秸秆造气)等可再生能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

5.加强技术服务。按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住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新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十分薄弱,建议将农村住宅产业化、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农村建筑用小型多功能机械开发、农村用利废节能墙体材料等项目列入国家科研计划,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进行开发和研究,并将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做好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技术服务工作。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贡献率为70%~80%,我国仅为30%(对农村住宅建设的贡献率更低)。我国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是确保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实施的重要方面。

6.逐步推进农村住宅产业化进程。住宅产业化是世界住宅建设科技进步的潮流,也是我国建设业“十一五”规划中的发展方向,由于农村住宅的特点,城市住宅产业化不能盲目照搬到农村实施,农村住宅产业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生产各种农用住宅的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在现场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或人力装配,或“预制+现浇”,从而达到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节约能源、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的目的。

7.重视旧房改造。如前所述,我国农村现存大量既有住宅,其中不少是近十几年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实践证明,通过加固和改善性改造,可以修旧如新,延长使用寿命,节约农民资金和减少资源浪费。据分析,旧房改造只需新建住宅费用的20%~30%,但可延长使用寿命50%以上,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对旧的砖混结构住宅进行改建,美观实用。所以,把旧房改造作为建设新农村住宅的一个部分,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8.加强国际合作。韩、美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设新农村住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开发了不少新技术,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也是促进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科技进步和加速发展的有力措施。如辽宁本溪市黄柏峪村在2005年5月21日开建了“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工程,这是中美合作的建设项目,以草砖作墙体材料,保温性能好,比砖混结构保温效率高72%,而且将农作物废料(桔梗等)化废为宝,是环保型住宅。

参考文献:

[1]C.B.史密斯,殷元章,等.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陈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N].南方周末,2006-08-11.

农村住宅范文篇8

浙江省有3万多个行政村,农村住宅总面积约15亿平方米。至2008年,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8.5m2[1]。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越来越注重住房条件,对住房建设投资越来越高(表1)。政府也十分重视农村住房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倡“四节”型绿色生态农居。本团队在杭州、金华等11个地区的20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浙江农村住宅的基本建造情况、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室内物理环境,以及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及相关政策的认知和意愿,共发放调查问卷3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1份,问卷有效率93.7%。同时,选择了4户典型住宅进行了室内环境现场测量。

2农村住宅现状调查

2.1基本建造情况

(1)建造量大,内部功能不合理

浙江省2002年~2008年农村家庭房屋状况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住宅建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经实地调查,改革开放后的10年,农居建设量最大(占32%)。自2000年以后,新建农居数量有所下降,但自行改建、扩建的数量巨大[2]。在被访农居中,经过改建扩建的约占30%。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住宅占29%,多为外廊式建筑,内部功能较差,卫生设施不齐全。这些建筑已不能满足村民当前的生活需要,面临改造或拆建(图1a-e)。

(2)住宅宽敞、空房率较高

农村住宅受传统风俗及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内部空间开阔宽敞,层高普遍在3.0~4.0m,底层层高甚至达到4.5m。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住宅多为一层或两层;90年代以后基本是三层到四层。近年来,有些农村住宅层数达到五层以上。农村住宅空房率普遍较高,攀比跟风现象严重。表2是对五家普通农村住宅空房情况的调查。

(3)住宅与生产关系更加密切

调查中,80%以上住宅依然以纯自住为主。但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不再是农村唯一的生产方式。被调查农户中16%需要兼顾生产和生活。因此,有些闲置空房逐渐演变为出租房、加工作坊、商铺、物品堆放间,从而也带来了噪音、拥堵、火灾等一些列问题(表2,图2)。

2.2建筑结构及材料

浙江地方传统建筑各具特色,平原水乡地区多为夯土建筑,山地丘陵地区则多采用当地的石材砌筑。这些建筑抗震性、稳固性普遍较差,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图1a-d)。近年来,砖木结构住宅数量减少,混凝土结构逐年增加。在所调查农居中,80%以上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约占11%。许多村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节约成本,以安全为代价,盲目建造高楼。许多砖混结构建筑没有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框架结构安全性相对较好,但很少经过专业人员设计,仅凭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建造。墙体材料主要以传统实心粘土砖为主,使用量占72%(表3)。新型墙体材料如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有所使用,但所占份额较少(表3)。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的复合板墙在农村则难觅踪迹。建筑外门窗以单玻木门窗和铝合金门窗为主。八成以上材料由村民自行采购,建筑则由自己或委托施工人员设计建造。

2.3建筑物理环境

(1)室内热环境

农村住宅在长期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的经验。比如坡屋顶下设置吊顶;木望板上铺设防水材料或当地乡土材料;设置阁楼,开设老虎窗或通风窗。在嘉兴建林村旧农居改造项目中,对改造前的屋顶进行了现场测量:当室外温度为32℃时,普通坡屋顶内表面温度为30.8℃,设有用竹篾、泥灰制作吊顶的屋顶内表面温度约为29℃。当室外温度更高时,隔热效果更加明显。可见,农村住宅在屋顶隔热方面是有所考虑的。但是,作为外表面积最大的墙体和最薄弱的门窗,则没有做更多考虑。外墙常见的做法有240实砌、120实砌、240空斗砌筑,经计算传热系数分别为2.0(m2K/W)、2.9(m2K/W)、2.1(m2K/W)。农村住宅开窗面积大,旧农居多采用木窗,年久失修,老化变形严重;新农居多采用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约为6.5(m2K/W),耐久性有所改善,但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较差。一些新建农居的内部功能更加完善,但室内热环境改善不明显。现场分别测量了嘉兴建林村改造前的旧农居及萧山浦二村某新农居的两个卧室在夏季10:00~12:00间室内热舒适情况,其PMV-PPD指标分别为0.66、15%和2.8、97.4%。旧农居由于通风效果好,夏季反而比新农居散热更快,也更舒适。在调查中,有近50%的农户购置了空调,室内热舒适性明显改善,但是能耗也大大增加。

(2)室内声环境

远离城郊、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噪声源少,村民反映建筑声环境良好。在经济发达,特别是加工业繁荣或位于交通道路两侧的农村,村民反映噪声影响较大。噪声源主要来自加工作坊的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笔者分别测量了义乌新旧两户农居的室内声环境。旧农居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空斗砖墙,木门窗(已经开裂变形),距离公路15m远,测得室内夜间交通噪声在60dB以上。新农居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1~3层为生产手套的手工作坊,上部2层户主自住。当机器开动时,室内噪声高达90dB以上,顶层有明显摇晃感。

3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认知和意愿表达

3.1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认知

国家在2000年提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逐渐从大中城市转向农村。对这一政策,53%的被访村民表示没有听说过,并对禁用政策很不理解;41%的村民听说过一点,但不是很了解。除少数泥瓦匠和包工头外,其他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认识很少。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快,周边农村受城市影响显著,村民对国家政策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明显多于其他地区。新政策、新材料、新信息在城乡传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目前,不少村民在建房时仍习惯用粘土实心砖。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认知滞后。新型建筑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所占份额很少(表3),并呈现明显区域性分布。农居中保温隔热材料应用很少,外墙基本没有保温隔热措施,许多建筑甚至没有做外装饰。

3.2村民对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意愿表达

当问及新建住房是否愿意选用新型建筑材料时,32%的村民表示支持。当前,多孔砖已渐渐为村民所接受;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内隔墙材料,其轻质、经济、施工便捷的特点深受村民欢迎(表3)。另外,49%的村民会考虑选择新型建筑材料;19%则完全不愿意接受(主要是老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他们认为传统材料经济耐用,没必要尝试新材料。在新型建筑材料的支持者中,67%以上的村民同时看重价格和性能,他们期望有高性价比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果选用新型建筑材料能得到政府补贴,80%的村民表示乐意尝试新材料。可见,村民趋向于选择新型建筑材料,但低成本、高性能是大部分村民首当其冲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环保节能。

3.3村民对节能投资的意愿表达

目前,在农村大面积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绿色生态农居有一定困难。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村民支持节能环保,愿意投资建设绿色节能型房屋。其中79%以上村民表示愿意为选用新型建筑材料而多花一些投资。

4建议

通过各种媒介、样板房示范等形式,由点到面宣传、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型绿色生态农居及新型建筑材料,开阔村民视野,改变以往建房就要建高楼大厦的旧观念,提倡多形式的农村住房建设建造方案。按照村镇规划需要重新拆迁的,统一进行设计建造;不适宜拆迁的,根据房屋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嘉兴建林村旧农居利用部分原有建筑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绿色生态农居改造,充分考虑内部功能及室内物理环境,总投资不超过8万元(图1g-i)。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些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手册图集等。通过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农村住宅建筑标准体系,指导农居设计和施工,并逐渐建立农村住宅设计建造审批制度。引入专业建筑师和工程师指导农村住宅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尊重当地风俗,改变村民不良的居住习惯,借鉴农村住宅的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设计功能合理、舒适健康、低成本的绿色生态农居。农村施工队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专业的农村施工人员,定期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村住宅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农村住宅范文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

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

二、小康住宅电气化基本功能设置设计

我们应根据“小康型”的原则,不能将“中康”或“大康”的模式硬套进“小康型”,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美观的原则。人们普遍需要的功能设施、用电负荷、用电需求都要予以尽力满足。对于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电气照明;空调系统、采暖;实验用小功率三相电源;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交直流对讲门铃、一般门铃);通讯系统;广播系统;音响设备系统;共用电视系统(包括家庭卫星接收、有线电视);家庭消防电源;备用电源;有确保人生和设备安全的保护装置。各种不同功能的强弱电电气施工图应各自分开设计,以备安装和以后查阅。

三、插座、开关、线管的敷设施工

在小康住宅中有许多管路,如自来水给水管(冷水、热水)、排污排废排水管、采暖管、分体式空调机管道等。为数最多的是各种强电和弱电线管。各种总线管路的垂直总管一般设在管道井内,但众多的分支管是要沿墙、沿梁、沿柱、沿地面或沿大棚内敷设的。一般情况要在240mm或370mm的墙体或混凝土中敷设,难度较大。在敷设中,要考虑到墙体和混凝土建筑荷载是否有影响。所以在设计线管方向、位置时首先考虑各种系统的需要,又要在设计时尽力把强电部分(照明动力、防盗报警、人身设备保护装置)和弱电部分(电话、广播、电视、音响)等分开,能同方向尽可能在同一方向敷设,这样便于凿刨墙体或在混凝土中预埋。在住宅中应根据人们使用位置来安排各种系统出线口。

根据一般使用情况,照明系统(包括开关、各种插座)、人身设备保护系统是分布在整个住宅之中。空调机、取暖器是分布在卧室和客厅中为宜,电热如浴霸、电热沐浴器(液化气除外)在卫生间,电饭锅、电炒锅、排烟机在厨房。实验用动力电在实验室或书房中;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一般设在客厅、卧室内;音响系统设在客厅中,部分也直接引入主卧室;广播、门铃一般在每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广播也可以通入卧室便于收听;防盗报警系统触头设在各处门窗上下端,报警器设在卧室和客厅中。有条件的应设消防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电灯开关一般设在1.3米为宜,插座明装1.8米—2.2米为宜,暗装距地0.3米或1.3米为宜。总配电箱一般设在二层为宜,电源由住宅小区干线引入,如单元式的应在进入门口边上方为宜。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应增设直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小型的可供一般路灯,大功率的可供电视机、小功率照明灯3—4小时使用,各种插座、开关的位置应设在最方便的地方。

四、人身与设备的保护装置

农村住宅范文篇10

为保证农村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居民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重点。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分类登记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一)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的村庄

1.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并已被批准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不再料理任何集体土地手续。

2.符合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条件但尚未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卦登记和换发,不再批划新的宅基地。

(二)不属于城中村改造范围。

1.符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卦登记。

2.符合批划宅基地条件并已安置到居民楼房的农村居民住户。进行分割登记发证。

3.被区政府列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村庄。其原宅基地上的建筑需拆除的要进行拆除,并将其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交给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注销其原宅基地登记,严禁“一户多宅”

(三)乡村远郊不宜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村庄。申请批划宅基地。

(四)原有宅基地将进行规范化管理。先由农村居民住户重新指界。然后对划分清楚且无纠纷的宅基地,由区国土资源局统一换发由国土资源部印制的新制式《集体土地使用证》符合变卦登记条件的原宅基地,依法料理相关变卦登记手续。符合批划宅基地条件的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申请批划新的宅基地。

二、申请批划使用宅基地的条件

(一)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1.农村村民无宅基地的

2.农村村民除父母身边留一子(女)外。

3.户口迁回乡、村落户人员。

4.原宅基地影响村镇建设规划需要收回而无宅基地的

5.其他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宅基地:

1.一户一子(女)有一处宅基地的

2.户口已迁出不在本村居住的

3.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未按计划生育政策依法处置的4.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超生。

5.原有宅基地面积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6.非法转让原宅基地或将原有住房出售、出租或赠与他人的

7.其它不符合申请条件的

三、宅基地申请顺序

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宅基地申请顺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住户。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报至镇办;镇办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区国土资源局审查;区国土资源局经审查合格后,报区政府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公布期限不得少于20天。

各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到实地丈量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到实地检查是否符合事前批准的面积和要求。各镇办受理宅基地申请后。

公开办事制度,各镇办要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六公告”公告申请条件、审批顺序、受理时限、审理时限、审批机关、审批结果、年度用地计划。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向农村居民住户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四、其他规定

(一)宅基地建设用地由区政府批准。定期集中上报市、区国土资源局。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经市、区政府依法批准后,由镇办逐宗落实到户。

(二)宅基地归集体所有。由区国土资源局料理变卦登记。

(三)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