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0:37:45

年审范文篇1

第二条凡是上一年度已取得享受92号文件规定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残疾人安置单位),均为年审对象,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接受年审。

第三条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各市、县民政、国税、地税机关和残疾人联合会应联合成立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领导小组,在每年的3月底以前组织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安置单位实施年审。

第四条对残疾人安置单位的年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注册登记信息及其变更情况、生产经营项目、残疾人安置单位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资格认定情况。

(二)企业当期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的总收入以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收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能否分别核算;

(三)企业的申报纳税、减免退税和发票取得、开具情况。

(四)企业安置残疾职工的比例是否符合92号文件的规定,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是否实际上岗工作、岗位是否适宜残疾人。

(五)残疾人合法权益是否确实得到保障。包括有无签订合法有效的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是否连续、足额缴纳。

(六)企业是否通过金融机构按月及时向残疾人职工支付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否达到所在县(区)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

(七)尊重和保护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的情况(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八)主管民政部门和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核查的其他方面情况。

第五条年审的标准具体如下:

(一)企业依法与安置就业的每位残疾人职工签订1年(含)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职工在单位实际上岗从事全日制工作,且不存在重复就业情况。

(二)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月平均实际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职工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5%(含)以上,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月平均实际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职工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1.5%(含)以上,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且无虚报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情况。

(三)企业依法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员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残疾人已由现企业、本人之外的第三方缴纳有关保险的,现企业应提供续缴、补缴、补缴的原始证明。

(四)企业通过银行(包括信用社等工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员实际支付不低于所在县(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企业具有适合每位残疾人职工的工种、岗位。

(六)企业内部的道路和建筑物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

(七)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其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应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的50%以上;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其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应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的50%以上。

(八)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和不得享受优惠政策业务能够分别核算。

(九)无代开、虚开发票行为。

第六条年审工作步骤和时间

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分企业自查、年审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审查两个阶段实施。

(一)参加年审的残疾人安置单位应在1月31日之前,到所在市、县的民政部门领取《**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见附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后,在2月20日之前上报给当地民政部门。

(二)县(市)区年审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在3月20之前逐户进行审查,核实企业填写的《**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将审查情况填写在《**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中。

(三)县(市)区年审领导小组应在3月底之前,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年审结论,在企业报送的《**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的年审结论栏和《福利企业证书》副本中注明“经年审合格”或“经年审不合格”,并加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公章。

第七条年审结果处理

在年审中,如发现残疾人安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年审不合格,并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处理。

(一)已被吊销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二)不符合第五条年审标准中任一款规定的;

(三)涂改、伪造、借租、转让《福利企业证书》及其副本的;

(四)不按规定参加年审的。

未经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企业,国税和地税机关不予审核办理减、免、退税。

第八条年审过程中,参加年审的单位在问题的定性和年审结果处理上有争议的,应由当地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整理汇总后上报给省民政厅,省民政厅商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省残疾人联合会后再予明确。

年审范文篇2

第二条凡是上一年度已取得享受92号文件规定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残疾人安置单位),均为年审对象,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接受年审。

第三条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各市、县民政、国税、地税机关和残疾人联合会应联合成立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领导小组,在每年的3月底以前组织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安置单位实施年审。

第四条对残疾人安置单位的年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注册登记信息及其变更情况、生产经营项目、残疾人安置单位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资格认定情况。

(二)企业当期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的总收入以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收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和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能否分别核算;

(三)企业的申报纳税、减免退税和发票取得、开具情况。

(四)企业安置残疾职工的比例是否符合92号文件的规定,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是否实际上岗工作、岗位是否适宜残疾人。

(五)残疾人合法权益是否确实得到保障。包括有无签订合法有效的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是否连续、足额缴纳。

(六)企业是否通过金融机构按月及时向残疾人职工支付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否达到所在县(区)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

(七)尊重和保护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的情况(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八)主管民政部门和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核查的其他方面情况。

第五条年审的标准具体如下:

(一)企业依法与安置就业的每位残疾人职工签订1年(含)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职工在单位实际上岗从事全日制工作,且不存在重复就业情况。

(二)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月平均实际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职工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5%(含)以上,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月平均实际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职工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1.5%(含)以上,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5人(含),且无虚报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情况。

(三)企业依法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员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残疾人已由现企业、本人之外的第三方缴纳有关保险的,现企业应提供续缴、补缴、补缴的原始证明。

(四)企业通过银行(包括信用社等工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员实际支付不低于所在县(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五)企业具有适合每位残疾人职工的工种、岗位。

(六)企业内部的道路和建筑物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

(七)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其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应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的50%以上;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其提供“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应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的50%以上。

(八)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业务和不得享受优惠政策业务能够分别核算。

(九)无代开、虚开发票行为。

第六条年审工作步骤和时间

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分企业自查、年审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审查两个阶段实施。

(一)参加年审的残疾人安置单位应在1月31日之前,到所在市、县的民政部门领取《**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见附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后,在2月20日之前上报给当地民政部门。

(二)县(市)区年审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在3月20之前逐户进行审查,核实企业填写的《**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将审查情况填写在《**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中。

(三)县(市)区年审领导小组应在3月底之前,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年审结论,在企业报送的《**省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表》的年审结论栏和《福利企业证书》副本中注明“经年审合格”或“经年审不合格”,并加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公章。

第七条年审结果处理

在年审中,如发现残疾人安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年审不合格,并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处理。

(一)已被吊销了工商营业执照的;

(二)不符合第五条年审标准中任一款规定的;

(三)涂改、伪造、借租、转让《福利企业证书》及其副本的;

(四)不按规定参加年审的。

未经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企业,国税和地税机关不予审核办理减、免、退税。

第八条年审过程中,参加年审的单位在问题的定性和年审结果处理上有争议的,应由当地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整理汇总后上报给省民政厅,省民政厅商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省残疾人联合会后再予明确。

年审范文篇3

一、乡(镇)人民政府成立“农村低保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年审复查工作会议

(一)参会人员:乡镇领导、干部职工,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

(二)会议内容:

1、乡(镇)政府安排、布置年审复查工作,重点强调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责任,有关部门配合,工作完成时限。

2、乡(镇)对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二、复查的办法和程序

(一)各乡(镇)负责将本乡(镇)2015年符合低保条件已纳入保障的低保花名册(信息系统导出的低保对象花名册),分村分组制作出花名册交各村作为年审复查对象。

(二)村组根据乡(镇)政府提供的以上花名册,由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将分村花名册带到村上召集有村“两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会上对花名册上的家庭逐一进行家庭收入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的审查、评议。

(三)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查、评议,当前仍然符合低保条件(复查标准)的,经所在村上公示(不少于5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制作出年审复查花名册,村支书和村民委主任签字并盖公章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四)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复查后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对当前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汇总制作复查花名册由乡(镇)长、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签名并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报县民政局作为本乡镇2016年农村低保拟保花名册。

三、要严格规范农村低保制度

(一)做到以户入保,杜绝平均主义。除个别因重病、重残造成家庭比较困难,其重病、重残本人可以单个入保外,其余要以户入保。

(二)做到“三审、三公示”申请审批程序,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即: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初审后一榜公示;乡(镇)复查、复审后二榜公示;县民政局抽查、审批后三榜公示。

(三)做到审批资料齐全、归档。新申请人入保要填写统一格式的《申请审批表》;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在《申请审批表》中签署明确的初审、复审意见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和盖公章;县民政局要在《申请审批表》中签署批准意见和享受金额,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和盖公章。《申请审批表》装成低保户档案由县民政局统一归档存放。

(四)统一规范资金发放。农村低保资金要坚持实行金融机构发放,杜绝村、组干部代领。

(五)严格执行农村低保的准入条件。目前,我州农村低保入保的基本条件是(农村低保标准):家庭月人均纯收入低于190元。

四、上报《民主评议表》、审批表、花名册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审定的复查结果填写《民主评议表》、审批表、2016年农村低保拟保花名册经乡(镇)长签名并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于2015年12月20日前报县民政局低保中心,经局务会议研究后制发《县2015年农村低保年审审批表》作为各乡镇2016年农村低保保障依据。

五、2015年农村低保年审复查工作重点

年审范文篇4

2009年市中区物价局在市物价局收费处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年审工作方法,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按照科学发展观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理念,遵循“实、严、细、快”的工作标准,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审验工作。其主要做法:

一、审验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收费单位有无越权自定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二是有无按规定申领或换领《收费许可证》及做好收费公示工作;三是国家、省历次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是否真正贯彻落实;四是有无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和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二、年审中坚持做到“三到位”。一是依法行政到位。严格依法对持有《收费许可证》的单位实施年度审查,从“严”从“细”入手,对各执收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时间逐项逐笔地审核,查清执收单位的实际收费情况,规范收费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和纠正了各类乱收费行为。二是服务基层到位。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执收单位对年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因故不能送账年审的单位,就上门审验,保证了年审工作按期完成。三是廉洁自律到位。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自觉接收被查单位的监督,树立了物价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得到被审单位的好评。

三、年审中发现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有些单位的收费票据使用不够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填写不够清楚。二是个别单位存在自立收费项目的现象。三是个别部门存在超出《收费许可证》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的现象。

四、通过年审需要改进的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法规学习,提高物价执法水平。加强物价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做到“三个过硬”,即:政治素质过硬、法规水平过硬、业务能力过硬;加强收费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做到:亮证收费;按物价部门下发的文件收费;使用规定的票据收费;规范填写收费票据。切实增强收费人员依法收费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素养,使收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法化。二是加强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单位的收费公示牌要及时变更,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的降低,切实增强收费透明度,使收费公示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三是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运用街头社区宣传公示栏、媒体、网络、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以及“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法规的宣传公示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四是建立健全收费审验管理制度。建立收费年审台账制度,进一步完善审验结论书;建立收费年审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年度审验结束后,及时通报各收费单位年度收费情况,促进收费工作的健康发展。

年审范文篇5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信用农户、信用村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农户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主体,也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信用乡镇的年审必须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的评定为基础,将辖区内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面、信用农户在辖区内的农户中的占比、信用村在整个地政村中的占比作为重要定量指标进行考核,通过配合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村信用工程的年审工作,引导广大农户树立诚信意识。

(二)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状况相结合的原则。在年审信用乡镇过程中,要将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既要考虑所有不良贷款余额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情况,又要考虑当年新增贷款的到期收回情况。同时,要将辖区内国家公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清理清收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三)坚持信用乡镇年审与辖区内金融风险化解相结合的原则。年审信用乡镇,必须要求辖区内村组债务基本化解,无金融“三乱”的行为。通过在改善信用环境方面的努力,促进整个农村社会信用观念的转变。

(四)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年审信用乡镇,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根本出发点,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镇人民政府成立年审工作专班,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并安排专负责年审工作。

(二)制定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审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年审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信和乡镇”年审工作的意义,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诚实守信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信用乡镇”的年审工作中来。

三、评定条件及评分标准

(一)评定条件。信用乡镇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镇政府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关心支持农村信社工作,村级代管资金帐户一般应开立到信用社;

2、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

3、辖区内各项贷款当年到期收回率在95%以上,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控制在15%以内;

4、辖区内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基本清收完毕,村组债务基本化解及农村合作基金会资金基本兑付完毕;

5、辖区内无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行为,无金融“三乱”行为。

(二)评分标准。评定考核按上述五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乡镇政府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情况(10分);

2、辖区内“农村信用工程”年审活动开展情况(40分);

3、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状况(20分);

4、辖区内信用环境治理情况(15分);

5、辖区内金融秩序情况(15分);

四、评定程序

年审信用乡镇必须在信用农户、信和村评定的基础上,分五步进行。

(一)申请。镇农村信用工程年审领导小组按信用乡镇年审的条件和要求,向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

(二)初审。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镇提交的申请,对照信用乡镇的评选条件和评分标准,组织初步评审,并将初检结果上报到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

(三)验收。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年审工作领导小组的初审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对拟推荐的信用乡镇进行现场验收,认为符合信用乡镇条件的,报省农信联社确认。

(四)确认。省农信联社根据市年审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意见,结合平时掌握的的情况,对信用乡镇进行审核确认,将确认结果及时向市年审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反馈。省农信联社对全省主用乡镇的评定具有一票否决权。

年审范文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服务水平,推进导游年审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省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年度导游年审工作的通知》(川旅发[]176号)文件要求,经研究,我局定于年3月1日至3月25日开展全市导游年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旅行社于2011年3月20日以前将本社持证导游员IC卡上报市旅游局作年审记录。对通过年审的导游人员,我局将上报省旅游局核消其IC卡上的遗留分值,重新输入初始分值。

一、导游年审以考评为主。考评的主要内容为:导游年度执业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投诉情况以及年审培训考核情况。

二、考评等级分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和不予通过年审三种。

(一)通过年审。本年度通过市旅游局考评的;上一年度未参加年审且未执业的导游,由所在旅行社出具本年度未执业证明的可予以通过年审。

(二)暂缓通过年审。本年度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暂缓通过年审。市旅游局暂时保留其导游IC卡,并出具保留证明,10日内通报导游人员所在的登记注册单位。待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培训和整改后,持培训合格证明和导游IC卡到市旅游局作年审记录,方可重新上岗。

年审范文篇7

近期,为增强对活动党员的跟踪治理,县委组织部接纳三项办法,扎实做好《活动党员运动证》年审任务。

一是细查治理台帐,精确把握现状。对活动党员治理台帐执行动态治理、月月更新,实时抽查。每月25日,按期向市委组织部上报活动党员治理效劳任务有关状况计算表,对党员流入、流出、就业、发扬效果以及返乡等状况做到精确把握,并积极催促流出党员自动联络本地党组织,按时参与组织运动,为做好《运动证》年审任务打下优越根底。

二是接纳灵敏方法,确保实时年审。依据我县活动党员的实践状况,对已返乡的活动党员接纳在活动党员效劳中间(站)集中年审、正式组织关系地点地党支部年审、党组织担任人上门年审等方法进行年审;对未返乡的活动党员,接纳由活动党员回邮《运动证》、复印经过传真发往底层党组织或许托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年审。力争做到年审一个不漏,掩盖面到达100%,确保党组织和活动党员长时间联络“不时线”,活动党员发扬效果“不掉队”的目的。

三是执行审补连系,完成人手一证。各党(工)委对照活动党员台帐进行遍及联络,检查发放原始记载,对近期已外出没有领取到《运动证》的以及《运动证》确已遗掉的,进行实时补证;对近期行将外出或方案春节后外出的党员,提早发证,实在做到应发尽发、应领尽领,不留空白点。自年审任务展开以来,已补发《运动证》15个。

年审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2021年,全县社会救助工作将紧紧围绕“精准救助、及时救助、有效救助”的改革目标,以社会救助年审为主线,自查自纠为抓手,加强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落实救助政策,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严防错保、漏保,不断推进精准保障。

二、工作内容

1.做好动态管理。对新增和在保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进行全面入户调查,按照新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及时作出新增、调整、取消。

2.落实政策措施。按照《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要求,严格落实低保刚性支出抵扣、延退、单人户保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视巡访、照料服务等托底保障政策。全面开展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工作。

3.加强信息建设。按照省、市要求,通过入户调查,加大在保对象家庭信息采集力度,及时将准确信息更新到“智慧民政”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确保信息质量。同时,对于死亡人员和清退人员,及时在系统里进行清理。

4.开展自查自纠。围绕“精准救助、及时救助、有效救助”的社会救助改革目标,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政策执行的指导、监督、管理,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和规范管理水平。

三、工作步骤

1.部署阶段(4月6日至4月10日)。各乡镇、县社区办要组织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统一部署年审期间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开展年审工作前,要对年审事宜进行广泛宣传,有效促进年审工作落实。

2.实施阶段(4月11日至5月30日)。按照年审工作目标,一一对应文件中的工作内容和措施,全面开展年审工作。

3.总结阶段(6月1日至6月15日)。各乡镇、县社区办要认真梳理社会救助年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积极向县民政局报送信息,县局将择优刊发并向市局推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社会救助操作管理

1.做好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对所有在保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已认定的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等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入户调查,核查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等;同时在“智慧民政”系统中重新发起核对,结合入户调查结果及核对报告评估家庭困难程度,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新增、取消、调整等年审意见,提高保障精准度。同时,要按照新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结合保障对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致贫原因等困难情况,将城乡低保常补和非常补对象分为A、B、C、D四类,A类为常补对象,实行全额保障,B、C、D类为非常补对象,实施差额补助。各乡镇(社区办)城市低保保障月人均补差不低于490元、农村低保保障月人均补差不低于355元。具体内容参照《县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参照表》执行。

2.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审核审批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严格履行申报受理、对象公示、入户调查、发起核对、民主听证(可选)、乡镇(社区办)审批等程序,审批过程须在“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中体现。一是严格按规定使用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文书,对新申请对象及时出具《县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受理告知书》或《县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不予受理告知书》,对审批不通过对象出具《省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告知书》,对于清退对象出具《省最低生活保障金停发告知书》,对清退人员已死亡的,应将《省最低生活保障金告知书》发送至其共同生活成员;已死亡且无共同生活成员的,无需发放。二是持续落实公示制度。各乡镇(社区办)应自受理申请的次日起在申请人所在的村(居)委员会公示申请情况,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已纳入保障人员,须在保障对象所在的村(居)委员会进行长期公示。三是认真开展入户调查。由至少2人(其中1人须为驻村干部)对申请对象家庭开展入户调查,按规定完成《省困难家庭入户调查信息采集表》并及时上传至“智慧民政”系统。四是加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及时完善申请对象家庭信息并发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特别是对不共同居住的法定赡养、抚养关系成员的收入财产进行核实计算,避免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吃低保的问题。对不配合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可终止救助。五是视情开展民主听证。对公示有异议或核对有预警人员,应组织开展民主听证。民主听证应遵循宣讲政策、介绍情况、现场评议、形成结论、签字确认程序进行。六是按规定落实基层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对备案人员及时在“智慧民政”系统内完善信息,并报送至县局。七是积极落实低保延退机制。对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家庭月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倍以上2倍以下的,给予6个月延退期;对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实现就业,给予6至12个月延退期;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推荐就业的就业困难家庭,就业稳定后给予2年延退期;对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的残疾对象,就业稳定后给予3年延退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可视情给予3个月至6个月的延退期。

3.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大力推广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社会救助业务依托“智慧民政”系统开展。一是各乡镇(社区办)要加强对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每个居(村)委会工作人员须下载安装“智慧民政”手机APP并学会使用,确保每个居(村)委会账号正常使用。(居)村级应充分利用“智慧民政”平台协助乡镇完成基础信息录入等工作。二是尚未完成城乡低保核查清理整治的单位,应利用此次年审的机会,完成数据录入并发起核对,确保在保对象核对率达到100%。三是加快救助申请、入户调查、审核审批等全省统一电子文书的使用,规范电子和纸质档案资料的留存。逐步取消纸质报表,加强系统操作培训和使用,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1.做好重点对象摸排。加大对老人、儿童、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摸排核查力度。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的已脱贫返贫人口,以及因患病、残疾等原因造成失业的人员进行摸排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依规纳入社会救助政策覆盖范围。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残(一、二级重度残疾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和重病(获得大病医疗救助人员)人员,经个人申请,按照单人户形式纳入低保范围。重点围绕脱贫监测户、易致贫边缘户家庭和城镇脱贫解困人员,加大延退政策实施力度。

2.做好分散特困人员照护。严格落实《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引》要求,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按程序依托当地医疗机构或县级指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按认定类别足额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全自理护理费。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视巡访,督促指导照料服务人落实照料服务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视巡访服务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做好主动发现和救急难工作。各乡镇、社区办要常态化的在乡镇(社区办)、居(村)委会醒目位置公布社会救助热线电话、张贴微信自助申报二维码,畅通求助渠道。要健全监测预警机制,运用“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技术,动态对接残联、医保、卫健和教体等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做好困难对象跨部门转介,促进各部门救助资源融合。

(三)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

全面规范和实施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工作,为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打好基础。

1.明确认定条件。低收入家庭指具有当地户籍,家庭月人均收入抵扣家庭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相关规定的家庭和个人。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各乡镇、社区办要对低收入家庭中存在重大刚性支出的,可进一步识别为支出型贫困家庭,具体相关专项救助政策待有关部门明确后再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条件按照《省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文件规定执行,认定程序按照低保认定程序执行。

2.做好对象认定。年审期间,各乡镇、社区办要采取对象自主申报和主动发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工作。有针对性的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对象进行精准排查,重点识别未享受低保或特困供养政策的致贫返贫农村贫困户、近年来享受过临时救助的城乡居民,享受过延退政策的困难对象,以及通过跨部门比对,医疗、教育、住房等部门推送需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家庭。

3.规范认定工作。对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对象,规范档案资料,建立低收入家庭人员台账,做到动态新增和清退,并及时将低收入家庭信息资料同步录入到“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

(四)开展社会救助自查自纠

各乡镇、社区办要将年审与社会救助自查自纠相结合,针对近年来纪委、审计等部门查出的违规违纪案例,举一反三,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深入自查自纠。

1.查兜底保障是否到位。是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社会救助政策范围,防止“漏保”问题。

2.查政策落实是否规范。紧盯申请、受理、审核、评议、公示、审批、资金发放及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查政策执行是否规范到位,特别是在临时救助乡镇备用金、社会救助金额评定、死亡人员核销、救助审批等方面是否存在监管盲区。

3.严肃查处社会救助工作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工作中作风不实,对群众申请推诿、刁难,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投诉电话开而不用、未长期公示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尤其是对发现工作人员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侵占等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向有关监督部门移交问题线索。

4.进一步落实失信惩戒制度。对申请或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居民家庭或者个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行为的,乡镇(社区办)要向县民政局报送失信人员失信行为有关情况,县民政局将建立台账备案,并通过批评教育、取消保障、向信用管理部门推送失信人员情况等方式,依法依规惩戒。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年审工作是做好低保动态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困难群众保障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开展社会救助治理、规范社会救助工作、推进工作信息化的有力抓手。各乡镇、社区办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社会救助年审工作,乡镇、村(居)要建立年审工作台账,对辖区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情况要做到有底可查。

2.强化督查,加强业务指导。年审期间,县民政局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年审期间若有乡镇遇有疑难,可邀请县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业务指导;要督促乡镇(社区办)和村(居)委会干部自觉对本人及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进行登记备案。扎实做好特困、低保等社会救助家庭情况摸底调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救助对象的系统数据录入清理工作。

年审范文篇9

为配合搞好我市非税收入年终清算工作,加强对各类财政票据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我局决定对市直各单位使用的财政票据及《票据准购证》开展年度审验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年审时间、地点:

票证年审工作与年终清算同步进行,年审时间自年12月21日至12月31日止;地点设在市财政局二楼预算外局综合科。

二、年审范围:

所有使用财政票据(包括各类收费票据、罚没票据、往来票据和医疗专用票据)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均属这次年审范围。

三、年审办法和内容:

1、年12月20日为财政票据使用截止时间,年12月21日为年度财政票据启用时间。

2、汇总单位开具的票据总金额,与上缴财政专户的收入额是否相符,截止年12月20日,各单位有欠缴收入的,须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3、审核票据有无转让、转借、丢失、缺页等现象;

4、审核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票据,有无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有无各类票据混用现象。

四、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且有挂帐收入的单位,须将挂帐收入于12月20日前彻底清理完毕,能作废的作废,不能作废的要明细列出挂帐收据的号码、签发日期、缴费单位、金额等内容,提交市财政局预算外综合科备案。

五、几点要求:

1、各单位须携带所有用完未核销、空白未用、在用未用完票据、《票据准购证》及财务印鉴。

2、对已启用需核销的各类财政票据(含用完、未用完),各单位要如实填写《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审验核销清单》,并加盖公章。同时对已启用但未用完的各类财政票据的收据联各单位要加盖作废章(一本票据不能跨年度使用)。

年审范文篇10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春风行动的文件精神,为给各类求职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求职务工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职业介绍行为,结合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现就我市开展职业介绍机构清理整顿和20*年度《职业介绍许可证》年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全省职业介绍机构检查评估的通知》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结合年度审验,对我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强对劳务中介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新“三化”的建设。

二、检查、审验范围

凡在本市区域内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批准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营业执照中注明兼营劳务中介及职业介绍活动的单位。

三、检查、审验内容

1.各职业介绍机构的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业介绍许可证》、盈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营业执照》;

2.从业人员的构成、上岗资格;

3.办公场地、设施及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4.业务范围、收费标准及其执行情况;

5.执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及遵纪守法情况;

6.其它需要检查的事项。

四、检查、年审办法和时间安排

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对经市、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的职业介绍机构逐家进行检查,并按照“河南省职业介绍、劳务中介机构检查评估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对未经市、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非法职业介绍组织,进行检查清理和依法取缔,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维护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

20*年度清理整顿和年审工作从20*年4月10日开始到5月10日结束。市区内各职业介绍机构要认真填写《职业介绍机构年度审验表》和评估表一式四份(可复印),于5月10日前报送市职业介绍中心。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辖区职业介绍机构检查清理和整顿工作,并填报《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情况统计表》一式四份(可复印),于5月10日前将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一并报市职业介绍中心市场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安排重点抽查。

五、检查、验收

经过清理整顿,对符合条件、审验合格的职业介绍机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换发《职业介绍许可证》;出租、复制、转让、涂改《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并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收费不规范,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服务的,依据《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给予处罚;对因条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服务不规范等审验不合格的,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为2个月,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对未领取《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利用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伙进行欺诈的,依法坚决予以取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和《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清理整顿和年度换证后,对符合条件和审验合格的职介机构统一更换《职业介绍许可证》正、副本,《职业介绍许可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市职业介绍中心从省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厅购置后统一发放到各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内各职业介绍机构,各单位将《职业介绍许可证》正、副本及20*年所需数量于5月10日前上报市职业介绍中心。

各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新审批职业介绍机构必须报市职介中心市场科备案。

六、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