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54:58

荞麦范文篇1

关键词:荞麦;生育特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前言

荞麦,为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蓼科(polygonalceae)荞麦属(Fagopyrum),有15个种,我国有9个种。栽培种有甜荞(F.Esculentum)、苦荞(F.tarfaricum)和有翅荞麦(F.emrainatum)3个种。由于有翅荞的籽实较小,品质又差,栽培较少。生产上,主要栽种甜荞和苦荞2种。这两个栽培种形态性状有较大的差异。①幼苗:甜荞子叶大,真叶呈三角形、戟形;苦荞子叶小,真叶较圆。②茎:甜荞的茎常有棱角,淡红绿色;苦荞的茎光滑绿色。③根:甜荞的根无菌根;苦荞的根有菌根。④花序:甜荞为伞房总状花序;苦荞为稀疏总状花序。⑤花:甜荞的花朵较大,白红色,有密脉(有香味),雌雄蕊不等长,适于异花授粉,自交不育;苦荞花朵较小,淡黄绿色,无密腺(无香味),雌雄蕊等长,能自花授粉。⑥果实:均为瘦果、三棱形,但甜荞果实较大,表面与边缘平滑光亮,棱角明显;苦荞果实较小,表面甚粗糙,棱成波纹,中间有深的凹线,果实有苦味。

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荞麦花多具有蜜腺,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荞麦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一、荞麦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荞麦的生育特点

荞麦生长发育与禾谷类作物有很大的不同,植株的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而花蕾的形成则在出苗后8~10d即开始,花期长达25~40d。因此,整个成热期拉得很长,在开花的同时,又进行灌浆及绿叶的继续生长。荞麦随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生育期的长短有较大的差异。就全生育期而言,60~70d为早熟品种,70~90d为中熟品种,90~120d为晚熟品种,甜荞品种一般为早熟品种,苦荞一般为晚熟品种。因此,甜荞可分秋荞与春荞两季栽培,而苦荞一般仅种一季,但苦荞单产明显高于甜荞。

1.2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荞麦喜凉爽而稍湿润的气候环境。4℃以下的温度就会造成叶片严重受害,0℃以下则整株死亡,8~9℃时种子开始萌发,但生长缓慢,在15~22℃时出苗最整齐。在荞麦的开花期,21~26℃的温度授粉率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受精结实而使产量下降。另外,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2)光照。荞麦为短日照非专业化型作物,光照时数增加时,能延缓茎生长锥分化速度,使生长发育过程减慢,但仍能正常发育、开花结实。荞麦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在光照强度低于750Lx时,植株瘦弱,花序和小花的分化受影响,花序数减少,花序长度变短,小花减少,在雌雄蕊原基形成阶段至四分体形成期,光照不足必然使光合作用下降,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而产生不育花粉和不正常子房。

(3)水分。荞麦生长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荞麦种子播种后需吸水达干重的40%~50%,才能顺利萌发,否则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幼苗期,由于其有庞大的根系,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不足,但土壤持水量需保持在70%左右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分化。开花结实期荞麦对水分的需求很高,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80%,空气湿度应在70%~80%较为适宜。但水分过多,阴雨连绵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和影响授粉结实。

(4)土壤及养分。荞麦根系发达,有一定的耐瘠薄能力,但荞麦生长过程却需大量的营养。每生产1kg荞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3g、五氧化二磷15g、氧化钾43g,此外,锌、锰、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在其受精结实过程中亦是很重要的。荞麦有较强的耐酸性土能力,在土壤pH值4~5时也能生长,以pH值6~7最适宜。荞麦子叶大,出土、顶土能力差,要求土壤疏松,深耕土地以增加耕作层厚度,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播种覆土不宜过厚。

二、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荞麦高产栽培措施之一。在高海拔地区采取荞麦、燕麦、马铃薯轮作较好;在2000m以下的地区,采取大豆、荞麦轮作的方式。豆科作物作为荞麦的前作,能使荞麦的产量提高15%~30%。

2.2种子处理及播种

荞麦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不完全的种子发芽率低,一般种子中有20%~40%的未完全成熟,为了保证全苗,种子收获时应进行充分的晒种处理,以促使未成熟种子后熟并晒死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播种前需进行清水或泥水选种,泥水比重大,能更好地漂去不成熟种子,提高发芽率3%~7%,且有利于形成壮苗。播前用35~40℃的温汤浸种10~15min,不但可减少附着在种壳上的病原菌,还能提高发芽率,也可采用0.1%~0.5%硼酸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采用种子量的0.1%~0.5%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的甲拌磷乳油拌种,能防治疫病、凋萎病、灰腐病和蛾姑、蛴螬等地下害虫。

播种应选择在终霜期后4~5d的冷尾暖头进行,我县的终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播种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霜期到来前收获,播种量苦荞一般为52.5~75.0kg/hm2,以保证150~225万株/hm2,根据土坡的肥力状况,肥地宜少播,瘦地宜多播密植,更瘠薄的土地还可考虑240万株/hm2以上;甜荞叶面积较大,播种量应控制在105~135万株/hm2,用种量45~60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与点播3种,采用条播和点播有利于荞麦密度均匀,通风透光,可比撒播增产20%左右。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栽培秋荞一般应在7~8月播种。

2.3合理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生长迅速,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含种肥),适时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在土壤酸性过大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有效营养易被土壤固定,应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是提高荞麦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基肥一般可在农家肥中配上300~375kg/hm2钙镁磷肥、45~75kg/hm2尿素作为基肥。荞麦灌浆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日平均氮吸收量为450~1065g/hm2,此外,对磷、钾的需量也很大,所以此期间应适时追肥,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荞麦为拒氯作物,施用的钾肥最好采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一般不用氯化钾,氯常引起叶斑病的发生。在土壤强酸性的地区,采用在开花期根外追肥,喷尿素12.75kg/hm2、磷酸二氢钾4.5kg/hm2可增产20%以上。

2.4田间管理

荞麦长出1片真叶后,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中耕可进行1~2次,但必须在开花前完成,以免损伤植株。中耕常结合追肥进行,追施75kg/hm2尿素,有利于培育壮苗。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实灌浆期,缺水会引起花败育,受精果实也会停止发育而造成籽粒减少和秕壳增多,此时若遇干旱,加之土壤保墒能力弱,就会大大减产,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水抗旱。公务员之家

2.5病虫害防治

荞麦病虫害主要有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虫害危害较大的有粘虫、钩刺蛾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田预防为主,在生产上进行合理轮作、清洁田园以减少病虫来源,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一旦发现病虫应及时用药剂防治,减少损失。

荞麦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介绍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轮作、种子处理及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荞麦,为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蓼科(polygonalceae)荞麦属(Fagopyrum),有15个种,我国有9个种。栽培种有甜荞(F.Esculentum)、苦荞(F.tarfaricum)和有翅荞麦(F.emrainatum)3个种。由于有翅荞的籽实较小,品质又差,栽培较少。生产上,主要栽种甜荞和苦荞2种。这两个栽培种形态性状有较大的差异。①幼苗:甜荞子叶大,真叶呈三角形、戟形;苦荞子叶小,真叶较圆。②茎:甜荞的茎常有棱角,淡红绿色;苦荞的茎光滑绿色。③根:甜荞的根无菌根;苦荞的根有菌根。④花序:甜荞为伞房总状花序;苦荞为稀疏总状花序。⑤花:甜荞的花朵较大,白红色,有密脉(有香味),雌雄蕊不等长,适于异花授粉,自交不育;苦荞花朵较小,淡黄绿色,无密腺(无香味),雌雄蕊等长,能自花授粉。⑥果实:均为瘦果、三棱形,但甜荞果实较大,表面与边缘平滑光亮,棱角明显;苦荞果实较小,表面甚粗糙,棱成波纹,中间有深的凹线,果实有苦味。

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荞麦花多具有蜜腺,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荞麦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1荞麦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荞麦的生育特点

荞麦生长发育与禾谷类作物有很大的不同,植株的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而花蕾的形成则在出苗后8~10d即开始,花期长达25~40d。因此,整个成热期拉得很长,在开花的同时,又进行灌浆及绿叶的继续生长。荞麦随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生育期的长短有较大的差异。就全生育期而言,60~70d为早熟品种,70~90d为中熟品种,90~120d为晚熟品种,甜荞品种一般为早熟品种,苦荞一般为晚熟品种。因此,甜荞可分秋荞与春荞两季栽培,而苦荞一般仅种一季,但苦荞单产明显高于甜荞。

1.2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荞麦喜凉爽而稍湿润的气候环境。4℃以下的温度就会造成叶片严重受害,0℃以下则整株死亡,8~9℃时种子开始萌发,但生长缓慢,在15~22℃时出苗最整齐。在荞麦的开花期,21~26℃的温度授粉率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受精结实而使产量下降。另外,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2)光照。荞麦为短日照非专业化型作物,光照时数增加时,能延缓茎生长锥分化速度,使生长发育过程减慢,但仍能正常发育、开花结实。荞麦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在光照强度低于750Lx时,植株瘦弱,花序和小花的分化受影响,花序数减少,花序长度变短,小花减少,在雌雄蕊原基形成阶段至四分体形成期,光照不足必然使光合作用下降,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而产生不育花粉和不正常子房。

(3)水分。荞麦生长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荞麦种子播种后需吸水达干重的40%~50%,才能顺利萌发,否则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幼苗期,由于其有庞大的根系,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不足,但土壤持水量需保持在70%左右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分化。开花结实期荞麦对水分的需求很高,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80%,空气湿度应在70%~80%较为适宜。但水分过多,阴雨连绵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和影响授粉结实。

(4)土壤及养分。荞麦根系发达,有一定的耐瘠薄能力,但荞麦生长过程却需大量的营养。每生产1kg荞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3g、五氧化二磷15g、氧化钾43g,此外,锌、锰、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在其受精结实过程中亦是很重要的。荞麦有较强的耐酸性土能力,在土壤pH值4~5时也能生长,以pH值6~7最适宜。荞麦子叶大,出土、顶土能力差,要求土壤疏松,深耕土地以增加耕作层厚度,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播种覆土不宜过厚。

2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荞麦高产栽培措施之一。在高海拔地区采取荞麦、燕麦、马铃薯轮作较好;在2000m以下的地区,采取大豆、荞麦轮作的方式。豆科作物作为荞麦的前作,能使荞麦的产量提高15%~30%。

2.2种子处理及播种

荞麦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不完全的种子发芽率低,一般种子中有20%~40%的未完全成熟,为了保证全苗,种子收获时应进行充分的晒种处理,以促使未成熟种子后熟并晒死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播种前需进行清水或泥水选种,泥水比重大,能更好地漂去不成熟种子,提高发芽率3%~7%,且有利于形成壮苗。播前用35~40℃的温汤浸种10~15min,不但可减少附着在种壳上的病原菌,还能提高发芽率,也可采用0.1%~0.5%硼酸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采用种子量的0.1%~0.5%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的甲拌磷乳油拌种,能防治疫病、凋萎病、灰腐病和蛾姑、蛴螬等地下害虫。

播种应选择在终霜期后4~5d的冷尾暖头进行,我县的终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播种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霜期到来前收获,播种量苦荞一般为52.5~75.0kg/hm2,以保证150~225万株/hm2,根据土坡的肥力状况,肥地宜少播,瘦地宜多播密植,更瘠薄的土地还可考虑240万株/hm2以上;甜荞叶面积较大,播种量应控制在105~135万株/hm2,用种量45~60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与点播3种,采用条播和点播有利于荞麦密度均匀,通风透光,可比撒播增产20%左右。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栽培秋荞一般应在7~8月播种。

2.3合理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生长迅速,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含种肥),适时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在土壤酸性过大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有效营养易被土壤固定,应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是提高荞麦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基肥一般可在农家肥中配上300~375kg/hm2钙镁磷肥、45~75kg/hm2尿素作为基肥。荞麦灌浆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日平均氮吸收量为450~1065g/hm2,此外,对磷、钾的需量也很大,所以此期间应适时追肥,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荞麦为拒氯作物,施用的钾肥最好采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一般不用氯化钾,氯常引起叶斑病的发生。在土壤强酸性的地区,采用在开花期根外追肥,喷尿素12.75kg/hm2、磷酸二氢钾4.5kg/hm2可增产20%以上。

2.4田间管理

荞麦长出1片真叶后,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中耕可进行1~2次,但必须在开花前完成,以免损伤植株。中耕常结合追肥进行,追施75kg/hm2尿素,有利于培育壮苗。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实灌浆期,缺水会引起花败育,受精果实也会停止发育而造成籽粒减少和秕壳增多,此时若遇干旱,加之土壤保墒能力弱,就会大大减产,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水抗旱。

2.5病虫害防治

荞麦病虫害主要有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虫害危害较大的有粘虫、钩刺蛾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田预防为主,在生产上进行合理轮作、清洁田园以减少病虫来源,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一旦发现病虫应及时用药剂防治,减少损失。

荞麦范文篇3

白芝姑属永仁县猛虎乡么苴地村委会,地处金沙江畔彝山腹地。

也许是由于迁徙路线或时间的不同,白芝姑彝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节日习俗也各具特色。“荞年节”即为楚雄境内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凉山箐一带彝族独特的节日之一。

“荞年节”是当地彝族群众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节日这天早晨,伴着第一声老公鸡的啼鸣,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俚颇长老敲响第一声清脆的铜鼓声,告诉人们“荞年节”已经到来,节日活动即将开始。此时,穿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陆续从各个寨子集中到举行节日活动的场地上,然后根据节日活动内容,各自忙碌着。妇女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祭祀用的祭品和节日饮食,青壮年则做好接荞种的准备工作,未婚青年乘此机会尽情歌舞、谈情说爱。活动通宵达旦,场面热闹非凡。

活动开始,第一项内容是接“荞神”。大家在铜鼓手的带领下,踏着鼓点,顺序走到荞麦地里,绕地一圈,开始叫荞种。此时正是收获荞麦的季节,叫荞种就是要荞种不要再依恋田野,请荞种随荞麦一同回到家家户户的粮仓里,和山里人一同幸福地生活,到来年播种时节再回到山野中去。

接荞种仪式结束后,每人在附近折一枝绿树枝带回家,喻示附着在树枝上的荞种已随自己回来了。绿树枝带回家后,要将其插在楼海底上,待第二年开春播种时,再送回到地里。

接下来是舞蹈表演。寨子中央的场坝上,只见头戴面具、身穿长褂、手持木棍的十几个装束奇特的彝家汉子,以放在场坝中央的一张八仙桌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边跳边唱边表演各种样式的舞蹈动作。据说,在远古时期,一场大火把彝族人的所有房屋、粮食烧了个精光,当时不要说有口粮食吃,就是连粮种也颗粒不剩,人们在饥饿和痛苦中苦苦挣扎。后来不知是谁在一个倒扣的碗底下发现了几粒幸存的荞种,人们把荞种播在山坡地上,顶着烈日到很远的山脚挑水浇灌,白天黑夜轮流守护,精心管理,就这样一直到了来年的四五月,荞麦终于开花结籽,彝族祖先靠这几粒荞种生存并繁衍了后代。这就是彝族荞年节的来历。为了使后人永远记住这段痛苦的农耕历史,每年的荞年节,彝族人都要进行这些舞蹈表演,以示不忘昨天的艰难。

人们在做完各种活动后,便相约在一起对歌、跳竹竿舞、跳葫芦笙舞。长者则围坐在场子中央的八仙桌旁,饮酒叙事、对歌。

荞麦范文篇4

《项链》是名家名篇。对这篇课文内容的分析那真叫个多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找出了文章内容的切入点,或者说发现了破解文章内容的“密码”,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切入点就是大概准确地进行法郎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更准确地说,是进行玛蒂尔德所生活年代的社会发展水平中货币的价值与我们中国当今社会状态下货币价值的换算。玛蒂尔德的丈夫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张部长晚宴的请柬,玛蒂尔德却很懊恼,因为在她看来,她没有能够穿着去参加部长晚宴的衣服和首饰。后来她算出了做一身够规格的晚礼服的价钱,并且考虑到这个数字不会招致她的俭省的丈夫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这个数字是四百法郎。换算成人民币应价值在四千到一万之间。因为她的丈夫可以说相当于中国现在的一个“公务员”,他用好长的一段时间,攒到了这样一笔款子,这笔款子可以买一杆像样的猎枪。玛蒂尔德丢失的珍珠项链价值三万六千法郎,换算成人民币应该价值四十万左右。所以丢了项链后,路瓦栽夫妇辞退了女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玛蒂尔德亲自做家务,过起了艰辛的穷苦人家的日子。经过这样的换算,课堂中的孩子们才会对课文中的情节产生切实的心理体验。玛蒂尔德的丈夫仅有一份工薪阶层的收入,可玛蒂尔德每天梦想的却是豪华奢侈的生活。她为了参加一个晚宴,要花掉几千元做一身衣服,要佩戴几十万元的项链。她的虚荣心太强烈了!可是珍珠项链离奇丢失,她用了十年的青春和夫妻二人的十年辛苦才还清了巨额的债务。这虚荣心的代价也太大了吧!为什么作为那个年代普通人的代表的玛蒂尔德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虚荣心?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这就使得学生们自然而然地、逐层深入地去探究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碗清汤荞麦面》

这真是一篇至情美文啊!但好多同学读后,都说“挺感人的,但我不知道它想要表达的主旨在哪里?”第一次执教这篇课文,我也不能捉住它的“翎毛”,只根据手头资料上的分析在课堂上草草点拨了事。但是有一天,我回老家,听母亲说起邻居婶婶家这十几年的变化时,蓦然想起了《一碗清汤荞麦面》。从我记事起,邻居婶婶就一直拄着个树杈子拖着双腿走路。她常年有病但他却咬牙坚持供两个儿子读书,尽管两个儿子上大学的费用都是从信用社贷的。记得她家的土院子多少年都没有硬化一下,几样旧家什也是年复一年地从不见换一个地方。但婶婶却乐观而又坚强。两个儿子的表现却也很好,从小就懂得家庭的艰辛,做家务,孝顺母亲。小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让能让我咋舌地在腊月里蒸馒头、炸油食了。大儿子上大学一直兼做家教,除了顾得住自己的生活费,有时还会有结余的钱……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婶婶的儿子一个是公务员,一个做生意,也都算事业有成。婶婶现在也算熬出了头了。这多像《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母子三人啊!身处逆境,勇敢地面对生活,团结一心,互相扶助,顽强地渡过难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啊!这母子深情,这团结一心,这在生活中的努力拼搏,就是《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切入点啊!只是因为这篇课文一开始就是北海亭面馆二号桌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描写,才使得读者忽略了母子三人所身处的逆境,不能深刻感受他们共享来之不易的一碗阳春面的浓厚亲情和直面困难的坚韧不拔的勇气,所以,读过文章的人都会很感动,却找不出原因来,找不出“象”后之“源”来。

三、职业模块(工科类)《语文》第十三课《依奇克里克》

这篇课文所述年代已经远离当代职高生的生活了。如何让高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儿。在我对这篇课文的数次执教过程中,我深深地认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切入点还是“石油精神”。有人会说,这不老一套吗?不是的。“石油精神”理解起来太不容易了。你得有荒野求生或沙漠求生的真实体验,你得真正懂得什么是环境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物资贫乏,贫乏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生活条件艰辛,艰辛到什么程度?……可是,石油工人的表现呢?他们在工作中靠的是意志,团队精神,肉搏和“熬鹰”!是的,这群天山深处的挖油汗子终于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最悲壮的姿势,用最坚定的信念从地幔深处钻出了油!他们是第一代新疆的石油人,第一代新中国的石油人!拼搏、牺牲和奉献,就是石油精神啊!阅读和学习这篇课文,你得先理解“石油精神”,再去阅读。你应该带着多少的深情和敬意来读啊!要不,怎能对得起为了新中国的石油钻探而葬身于此的广大石油英雄?诚然,学习一篇课文,需要理解分析的地方很多很多,但只要你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并顺利地把这个“制高点”拿下,接下来对文章的其它内容的学习、其它知识点的剖析,对于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或水到渠成的了。

作者:刘慧霞 单位:泽州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荞麦范文篇5

谷部共四卷(第二十二至二十五卷),李氏在卷二十二中指出:“五方之气,九州之产,百谷各异其性,岂可终日食之而不知其气味损益乎?”这几句话深刻反映了李氏在书中之所以兼及粮食作物,是从人的日常饭食的营养与人体健康(气味损益)的角度来考虑的,这比历代农书所强调的“民以食为天”以填饱肚子(能量供应)为目的,无疑深入一层。接着说:“于是集草实之可粒食者为谷部,凡七十三种,分为四类:曰麻麦稻;曰稷粟;曰菽豆;曰造酿。”

这73粒食的植物中,有58种是李氏辑录前人本草中的植物,(计从梁·陶弘景《神农本草经》开始,历经唐、宋、元、明的各家本草《李氏本人又添入15种。他的贡献不光是增添了种类,而是在摘录前人文献后所作的补充“时珍曰”的内容。这些补充大大超过前人的描述,而赋予更多的科学含义。

李氏所划分的四大类中,第四类造酿即农产品加工,从药物上说是新的项目,从作物来说是与前三类重复的,所以除去重复的29种造酿物,实际的植物为44种。又,由于李氏是从药物的性质进行分类的,因而同一种作物常常被分成几种来叙述,如水稻就分成糯、粳、籼三种;大豆被分为大豆、黄豆、大豆黄卷三种;粟、粱、秫分列为三种;大麦和穬麦分列二种等。如把它们加以归并,实得34种。其中还有东*[原字外广内啬]、蓬草子、*[原字艹头下冂内又]草、蒒草、罂子粟等五种辑自前人本草,有的李氏本人也未见过实物,难以确定,而且属野生植物的子实,不是栽培作物,不宜列入李氏自己所定的“百谷各异其性,岂可终日食之”的范畴,除去这5种,实得29种。还有一种阿芙蓉即鸦片,虽是栽培植物,却非谷物,亦不宜列入,则实得28种,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

禾本科13种:小麦、大麦,(穬麦),燕麦,稻(糯、粳、籼),黍(稷),蜀黍,玉蜀黍,粟(粱、秫)子,稗,狼尾草,菰米,薏苡。

豆科11种:大豆(黄大豆,大豆黄卷),赤小豆(腐婢),绿豆,白豆,稆豆,豌豆,蚕豆,豇豆,扁豆,刀豆,黎豆。

胡麻科1种:胡麻(脂麻)。

亚麻科1种:亚麻。

大麻科1种:大麻。

蓼科1种:荞麦(苦荞)。

以上28种食用作物中禾本科和豆科24种,占绝对优势。其余胡麻、亚麻、大麻、荞麦属次要。禾本科和豆科则近乎平分秋色,同样的重要。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依赖谷物淀粉和豆科蛋白质获得营养平衡的优良传统。先秦古籍如《孟子》、《管子》、《墨子》等都时常用“菽粟”连称,说明农业生产和民生的密切关系,如孟子说:“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管子说:“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墨子说:“贤者治邑也……,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这里的粟和菽是广义的,即指禾谷类和豆类作物。两者并重,是中国农业为人民提供食谱的基本特色。李时珍不是从农书而是从历代本草著作中归纳而来,同样反映了这一基本特色。

从李氏归纳的这28种植物中有“时珍曰”的部分,可以看出下述三方面的特色,为历代农书所不载,弥足可贵。

一、补充农书中粮食作物种类的不足

中国古代禾谷类作物的种类一向很多,但因将重要的谷物归纳为“五谷”,其他作物提到的相对较少。是早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所收的谷物种类相当完备,也只有12种,以后直至明代《农政全书》的谷部收录了28种,算是对作物种类作了重要补充。它们是:菰米、薏苡、穇子、稗、苦荞和许多豆类。这前五种谷物并非明代新出现的作物,都是在秦汉时文献中常见提及的:苦荞则是在少数民族中早已栽培的。特别是薏苡的种子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即已发现。并非如《后汉书·马援传》所说的由马援从越南带来,中国才始有薏苡,马援只是引种而已。历代农书不收这些作物,可能因为它们的栽培面积不如五谷大,其实它们的分布很广,历史上的种植从未间断过。

《要术》未收薏苡和苦荞可能是这些作物以南方为主,北魏时北方没有栽培,所以只在引《氾胜之书》中附带提到稗。《农政全书》对这三种作物的描述也远较《本草纲目》谷部为简略。

从李时珍广收粮食作物种类中,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即作物的重要性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薏苡在历史上曾从粮食渐渐退居到药用,似乎愈来愈不重要,但近年来日本发现薏苡在营养上的特殊价值而大力提倡对薏苡的加工食品,我国也发现薏苡在栽培、加工、产量方面有新的潜力可以发掘,很可能薏苡又会回到粮食队伍中来。李氏有关薏苡营养价值的叙述也有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必要。近年来提倡天然食物的呼声日益增加,发掘新老作物种类是其内容之一。

李氏在豆类作物中,补充了稆豆(Glycinegracilis)这是一种“半栽培”也称“半野生”的大豆,至今仍很普遍,可以供食用或饲用,但为历代农书所不收。“时珍曰:此即黑小豆也,小科细粒,霜后乃熟”。对稆豆的特性说得很清楚了。李氏还补充了野豌豆和野绿豆的材料,凡此皆说明李氏对栽培作物的野生种也注意其利用价值,这是一般农书所做不到的。

二、纠正前人文献的谬误

《本草纲目》的体例按“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次序排列。将“释名”和“集解”放在最前面,是表示该植物作为药物的基础知识和根据。如果药物本身所指的对象都混淆不清、张冠李戴,以之治病,岂非贻患无穷,所以正名是根本。李氏本人一贯坚持实践,亲自调查观察记载,因而他对于鉴别前人文献的正谬,有特殊的权威性。单就作物的名称而言,历来就有很多紊乱,只知读书的文士一般都不谙植物的形态习性,未见过实物,辗转相传,遂增误解。加以各地方言称呼不一,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所在皆有。李氏对此在“释名”和“集解”两部分中,一一加以澄清,这是他的很大贡献。

例如脂麻,前人文献中就有方茎、狗、青蘘、藤弘、乌麻等异名。脂麻的茎是方形的,但陶弘景把脂麻的茎分为方、圆两种,此后即被划成两类,造成紊乱。脂麻的叶片是多型的,从茎基部到中、上部,变异很大,没有固定的叶形,前人不明者,按叶形加以分类,遂愈分愈乱。脂麻的蒴果有四棱、六棱、八棱的不同,乃是品种的遗传特性。前人便拿棱数多少作分类,以四棱为胡麻,八棱为巨胜等,使人无所适从。李氏对此一一加以纠正:“巨胜一名胡麻,其说甚明。至陶弘景始分茎之方圆,雷斅又以赤麻为巨胜,谓乌麻非胡麻……故承误启疑如此……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收胡麻法,即今种收脂麻之法,则其为一物尤为可贵。今市肆间因茎分方圆之说,遂以茺蔚子伪为巨胜,以黄麻子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茺蔚子长一分许,有三棱,黄麻子黑如细韭子,味苦;大藜子状如壁虱及酸枣核仁,味辛甘,并无脂油,不可不辨。”

其他如稆豆,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将其误为《尔雅》所说的戎菽,又等同于驴豆及*[“莹”字的上部下加“豆”字]豆。李氏指出:“戎菽乃胡豆,*豆乃鹿豆(即野绿豆)”。黎豆,陈氏误为《尔雅》所载之虎櫐、山櫐。李氏指出:“《尔雅》山櫐、虎櫐原是二种,陈氏合二为一,谓诸虑一名虎涉,又以为千岁櫐,并误矣。”诸如此类辩正甚多,不一一列举。李时珍这种辩正工作是对千余年来文献流传中的谬误,作一次大的清理,是为中国医药本草正名的一个大贡献。

三、植物形态描述的贡献

中国历史农书从西汉《氾胜之书》起,便一贯重视生产实际操作,而很少涉及栽培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像《齐民要术》这样的巨著也不例外。所讲的都是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留种等等,偶或涉及,也都是为操作提供一个标准,如说粟的除草时间是“苗高一尺,锋之。”是以苗高一尺作为中耕除草的标准,而不涉及对苗本身有什么描述。这一传统一直沿续到明清的农书。个别农书间或提及一些生育特性,也都是一鳞半爪,如马一龙《农说》,提到水稻的开花:“稻花必在日色中始放,雨久则闭其窍而不花,风裂则损其花而不实。”这是唯一的对水稻花器的描述了,《天工开物》也类似。这不能不认为是中国农书的最大缺陷。因为生物学的知识是农业操作赖以发展提高的基础,不注意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观察积累,使中国农业操作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而难以上升到普遍规律的归纳和应用,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不到弥补这缺点的却是作为医药专书的《本草纲目》谷部的某些叙述。以下试举几例:

1.荞麦。“时珍曰: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苗高一二尺,赤茎绿叶,如乌桕树叶。开小白花,繁出粲粲然,结实累累如羊蹄。实有三棱,老则乌黑色”。这一段描写把荞麦的特性如生育期短,畏霜以及植株各部特点茎赤、叶绿、花白、子黑都讲清楚了。在历代农书中很少有这样的叙述。又如苦荞麦:“时珍曰:苦荞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茎青,多枝,叶似荞麦而尖,开花带绿色,结荚亦似荞麦,稍尖而棱角不峭,其味苦恶。农家捣为粉蒸使气馏,滴去黄汁,乃可作为糕饵食之。”苦荞麦一般农书不收录,其实在西南各地栽种甚多,李氏这一段荞麦和苦荞麦的形态区别描述,很像现代的分类检索,且对于如何加工,以去掉苦味,乃可食用,也说得清楚明白。

2.高粱。“时珍曰:蜀黍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如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黏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黏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茎可织箔席,编篱,供爨”。这一段描述不仅把高粱的形态特征、子粒的糯与非糯讲得很全面,就连穗、茎的用途也不遗漏,很是难得。

3.玉蜀黍。玉蜀黍是明朝初传入的新作物,这是谷类中少有的雌雄异花同株植物。玉蜀黍的形态特征较为复杂,但李时珍的描述却很成功:“时珍曰: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梭鱼形,苞上出白丝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芡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说“种出西土”是表明玉米传入的方向;说“种者亦稀”是反映初传入时推广尚未普及,所以还停留在“炸炒食之”的阶段。说玉米的株形像高粱和薏苡也很确切,通常在抽穗前,不是农家,也很难区别的。李氏把玉米雄蕊形容为“秕麦状”,以及对果穗抽穗后吐丝和结实的描述等都甚生动。这是在不知道雌雄异花同株的情况下所作的描写,是很不容易的。明代文献中如田艺衡《留青日札》(1578),慎懋官《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1581)及王象晋《群芳谱》(1621)等,也都有玉米植物形态的描述,但都不及李氏这样详细生动,直至清·汪灏的《广群芳谱》(1708)有关玉米的描述干脆照抄李时珍的原文而无补充。

此外,如李氏对豌豆和蚕豆的长期相互混淆作了辩正,并对二者的形态作了精辟的叙述,就不一一例举了。

以上是就《本草纲目》谷部的生物学特性和农学特色所作的扼要分析,借以窥见一斑。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历史上的科学家是完人,他们的一言一语都正确无误。这里本着不为贤者讳的探讨精神,就谷部记述中一些不够正确的地方提出讨论,初步涉及的有以下几点:

1.大麦条。本条提到“大麦亦有黏者,名糯麦,可以酿酒。”按现代农学知识,谷物中的稻、玉米、高粱、粟、黍等的胚乳组织有糯与非糯之分,麦粪的胚乳则没有糯与非糯之分。糯质胚乳的支链淀粉占98%~100%,直链淀粉不足2%甚至完全不含直链淀粉。非糯的谷物如籼稻,其直链淀粉高达25%,粳稻为18%,所以表现为非糯性。至于大小麦的胚乳其支链淀粉通常含量约75%左右,远不到98%以上的水平,就不存在糯性麦的问题。历代农书中也没有提糯大麦的名称,但地方志中却有“红粘糯麦”其注云“堪酿酒”(万历《绍兴府志》物产部)。又,浙江《诸暨县志》(1910)物产部转引宋《嘉泰志》中也有“红黏糯麦,堪作酒,故名糯”。可见糯麦之名自宋、明、清一直都有,不是李时珍的独创。推想糯麦称呼之起因当与酿酒有关,古人是把糯稻、糯粟、糯黍等可以酿酒的事实,类推到酿酒的大麦身上,也称之为糯麦。那时还没有淀粉的化学结构知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适宜于酿酒的大麦,因其是蛋白质含量极低之故,如蛋白质含量高,则不能酿出好酒来。

2.胡麻条。本条对胡麻即芝麻蒴果的分类说:“有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这是把七棱也作为一种类型则不妥,因为芝麻蒴果的棱数应该都是偶数的,原因是芝麻的子房有二心皮、三心皮、四心皮之分,每心皮为一室,每室中间有假隔膜,分隔成二假室,每假室外结一排种子,二心皮共四假室,得四排种子,从外表上看便是四棱。同样,三心皮、四心皮就分别结六棱,八棱的蒴果,出现七棱的现象,是因四心皮的子房中有一个心皮未形成假隔膜,三个心皮有假隔膜,从而在外观上出现七棱的变态,这种变态是不遗传的,所以不能视为一种类型。

3.狼尾草条。李氏在该条释名下引有“稂”、“*[艹头下为竟]蓈”“狼茅”等别名,在集解下云:“时珍曰:狼尾,茎、叶、穗、粒并如粟,而穗色紫黄,有毛……其莠而不实者,名狗尾草。”说狼尾草即狗尾草,形状象粟是对的,但把稂和*[艹头下为竟]蓈也当作狼尾草的别名,则混淆了稂和狗尾草的不同。李氏在集解中又另引《广志》的一句话:“子可作黍食。”则自相矛盾,因为《广志》说的稂是是指它像黍的杂草,所以子可以黍食,不是作粟食。而狗尾草即莠,是粟的伴生杂草,而稂则是黍的伴生杂草。《诗·小雅》有:“不稂不莠”,《国语·鲁语》有“马饩不过稂莠”,都是分指两种作物的两种伴生杂草。稂,又称蓈,《说文》:“蓈,黍属也。”段注:“蓈之于黍,尤稗之于禾也。”程瑶田《九谷考》也说:“余目验,穗与谷皆如黍。”程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内蒙古一带种黍多的地方,还有野生的蓈(Panicumspontaneum)。

4.籼条。本条在释名下说:“籼亦粳属之先熟而鲜明者,故谓之籼。种自占城国,故谓之占。”把籼只看作早稻,是错的;把占稻、早稻作为籼的同义词,也是不对的。籼稻中有早稻是对的,但籼稻中晚稻也不少,籼稻和粳稻都有早、中、晚之分,并非只有粳分早、中、晚。占城稻只是个品种名,不宜等同于籼的类型名。

荞麦范文篇6

我旗第三产业发展现呈现出商贸物流业拉动,餐饮娱乐补充,专为市场促进,旅游观光引导,交通金融支持,社会事业完善的发展新格局。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着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商贸流通,提高和完善农村销售网络体系,促进农村市场发展,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提升奈曼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年我旗共完成生产资料市场主体基础建设项目、生产资料市场铁路专用线项目、农机销售市场、建材市场项目、钢材市场项目、老哈河粮油出口项目、旭源粮贸生猪出口项目、沙日浩来镇商贸小区项目、黄花塔拉苏木商贸小区项目、义隆永商贸街项目、白音他拉商贸街项目、新镇荞麦专业市场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天平超市项目、荞麦系列产品出口项目、东明西瓜交易市场项目、明仁红干椒市场项目、八仙筒镇红干椒交易市场项目等18个商贸物流项目,营业额达到2.8亿元。

二是积极推进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着力营造成以行业发展为主体,以物流服务支撑,完善、规范,壮大物流体系建设,营造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加快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企业招商转变。现蒙东物流园区和华明物流国区已正式投入运营,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

荞麦范文篇7

我旗第三产业发展现呈现出商贸物流业拉动,餐饮娱乐补充,专为市场促进,旅游观光引导,交通金融支持,社会事业完善的发展新格局。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着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商贸流通,提高和完善农村销售网络体系,促进农村市场发展,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提升奈曼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年我旗共完成生产资料市场主体基础建设项目、生产资料市场铁路专用线项目、农机销售市场、建材市场项目、钢材市场项目、老哈河粮油出口项目、旭源粮贸生猪出口项目、沙日浩来镇商贸小区项目、黄花塔拉苏木商贸小区项目、义隆永商贸街项目、白音他拉商贸街项目、新镇荞麦专业市场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天平超市项目、荞麦系列产品出口项目、东明西瓜交易市场项目、明仁红干椒市场项目、八仙筒镇红干椒交易市场项目等18个商贸物流项目,营业额达到2.8亿元。

二是积极推进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着力营造成以行业发展为主体,以物流服务支撑,完善、规范,壮大物流体系建设,营造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加快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企业招商转变。现蒙东物流园区和华明物流国区已正式投入运营,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

荞麦范文篇8

本文作者:余世学工作单位:四川省凉山州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制约因素

资源要素约束一是气候资源。凉山州光热充沛,降水一般都在1000mm,雨热同季,但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明显,冬半年降水量不到全年10%,夏半年集中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大多数地区降水量都在800~1100mm,雅砻江西部、金沙江河谷降水在700~800m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加剧,极端性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冰雹、洪涝、低温冷害、冻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二是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锐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稳定耕地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质量提高的趋势也并不明显。2010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8万hm2,仅占全州耕地的21%。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单产水平只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主要分布二半山和高山坡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三是劳动资源。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就业,农村缺乏有思想、有技能、敢创新的示范带动人才,影响了新技术、新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劳动密集型技术被闲置,不少地方已出现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只有靠增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由“十五”末10.6564万t提高到13.8122万t,增加近30%。2.2基础设施约束一是投入总量依然偏低。财政收入增长而支农资金比重却下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每年在提高,但主要体现在惠农政策补贴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投入所占比例不增反减。二是多头管理造成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如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商品粮基地、优粮工程、农田水利等分属不同部门。三是小型农机设施滞后,导致机械化使用、维护和管理都存在问题。科技支撑约束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进步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力量。依靠科技支撑粮食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缺少稳定的资金项目支持,产前、产中、产后的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不够;二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不够,“为论文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经费而科研”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果评价考核办法体现农业科研特点不够;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基层推广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知识陈旧,推广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机制不活。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发展粮食生产缺乏科学的思路和科学的办法。比较效益约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对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稳定粮食价格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补贴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明显,刺激粮食生产的作用相对不够。二是目前粮食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三是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稳定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不牢。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按市场劳动力价格,绝大多数粮食作物是亏本生产,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其他约束一是粮食生产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较低,区域优势、规模效应不明显;二是市场发育不够,特色农业起步低,包装简陋,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供、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强。四是粮食产业组织模式是一种不稳定、不成熟的组织模式。粮食产业化水平低,粮农和粮食流通加工“两张皮”,由于规模实力的差距,粮食产销利润分配不公。

提升粮食产能潜力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土地资源潜力一是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单产水平仅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通过培肥地力提升粮食产量的空间还非常大;二是可开发耕地潜力大。凉山州2010年统计,年末实有耕地35.13万hm2,土地二调面积59.2万hm2,据调查,近期可开发的宜农荒地达5万hm2,潜力较大。三是秋冬闲田潜力大。全州近期可开发利用晚秋和冬闲地面积达8万hm2以上。气候资源潜力“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地形地貌,造就了凉山州光温资源充足、水能资源充沛、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著以及冬暖夏凉、年气温差较小、日差较大等资源稟赋。“北方的阳光、南方的温度、印度洋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独特的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以西昌市为中心、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具备发展粮食生产的“温、光、水、热”自然优势;有“不是海南,胜似海南”的美誉,在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模式下,仍可以满足“一年熟、两年足”的初级目标。具备了发展“增、间、套、围”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的气候保障。粮食单产潜力凉山州有小面积水稻单产超900kg/667m2、玉米超1000kg/667m2、马铃薯超4500kg/667m2,小麦超700kg/667m2,荞麦超250kg/667m2的高产典型,但就全州而言,基础设施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2010年粮食平均单产仅291kg/667m2,比全省平均水平342kg/667m2低56kg/667m2,较全国平均水平331.5kg/667m2低46kg/667m2。在栽培技术、科技减灾、更换良种等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科技增产潜力目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潜力基本消耗殆尽,粮食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成果和增产技术在生产中及时运用,取决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高低。全州17个县市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现有大学本科院校1所、农业中等学校两所,州属农业科研机构6所。在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通过增加科技投资,努力改良农业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资本,既是推动凉山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大潜力。实现途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基于粮食生产与发展的特性、增产的优势与潜力、影响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不仅要明确指导思想,加大财政投入,重要的是必须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构建特色效益粮食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凉山州优质特色效益粮食产业化作为一项带全局性、方向性的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安宁河谷和高山寒温带特色资源,瞄准马铃薯、荞麦、优质稻、食用玉米、燕麦等地方特色粮食产业,认真分析研究各个支柱产业的特点,制定完善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路径、战略措施和办法,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不断完善凉山州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特色文章,作响绿色品牌,推进绿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创建“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带动全州品牌经济发展。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二是强化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进程。制定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加强农民培训。力争做到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有一批致富带头人,每个特色产业有一批技术能人。四是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围绕优质马铃薯、苦荞麦、优质粳稻、燕麦等主导产业组建完善一批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普及应用轻简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加强农科所和示范场等科研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示范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体系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面4.09万hm2,改善有效灌面1.73万hm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产粮区硬件设施建设,使沟、渠、路、电、仓储以及信息网络相配套,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提高抗灾避灾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围绕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力争2015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341万kW,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在金沙江河谷积极研究和示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提灌站。每年新建3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在二半山和高寒山区不适宜建沼气池的地区推广生物质炉3000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工作。健全粮食市场营销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大力扶持农产品经纪人、专业营销队伍、加工营销企业,扩大销售网络,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强农业品牌宣传,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精心组织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扩大对接品种范围,拓宽销售市场。新建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力争把凉山州建设成为川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健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和依托,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租赁、承包、联营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完善农村服务机制,支持发展农业保险,逐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州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中低产田比重达70%以上。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凉山州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对非重点粮食产能县进行扶持凉山州会理、会东、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布拖、喜德、德昌9个已列入国家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和四川省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布局县,会理县被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有一定资金支持,但其他县开展产能建设资金少难度大,希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突出粮食生产、支持优势特色”的原则,合理确定优势区域和关键支持环节,突出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荞麦4个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各类农业资金,重点支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对高产高效创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范围,配套一定资金和物资,按照主导作物高产创建目标和“百、千、万”示范推广模式,深入实施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建、推广力度,“农、科、教”三结合,确保“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加大对良种补贴的扶持力度把凉山苦荞麦、燕麦等优势作物均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给予扶持,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0凉山州水稻、玉米、小麦、青稞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国家实施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工作,凉山州2010年实施了5333hm2的原种生产补贴面积,有效调动了凉山州群众种粮积极性。但作为地方特色效益粮食的荞麦、燕麦等作物却一直没有纳入良种补贴,马铃薯良种补贴实施面积小、受益农户少,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农户对优良种薯的需求。这些作物的主产区都是贫困彝族聚居区,更需要重点扶持。将马铃薯主产县纳入产粮大县补贴范围将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县纳入产粮大县补贴,资金额度按产粮大县规定补助,以便又好又快地发展马铃薯产业。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积极落实国家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基层部分农技人员技术落后,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应加强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能适应新时期农技工作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队伍。另外,近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指导工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大力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行业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二是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改变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营建高标准的粮食生产基地,走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三是深化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和大户流转,实现粮食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荞麦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营养学;杂粮;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粮油品质和营养研究已经进入全面普及与深入提高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营养与健康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增强,营养功能研究及其相关的风险评估将成为粮油及其制品品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粮油产品加工和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粮油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是《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1我国杂粮产业现状

1.1杂粮种类。杂粮通常是指除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类作物,又被称作小杂粮,其特点是小、少、杂[1]。杂粮包括禾谷类杂粮,如大麦、燕麦(莜麦)、小米、荞麦、高粱、黍子(大黄米、糜子)、藜麦等;杂豆类杂粮,如蚕豆、豌豆、小豆、绿豆、芸豆、小扁豆、豇豆、鹰嘴豆等[2]。1.2杂粮生产。中国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杂粮生产和出口大国,如我国谷子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第1位,蚕豆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绿豆、小豆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杂粮具有生长期短、相对种植面积少、产量较低、种植地区偏远特殊等特点。目前,我国的杂粮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大小兴安岭等边远地区,种植面积近几年保持在1000多万ha,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8%左右。其中有11个省区种植面积超35万ha,内蒙、山西、云南3个省区种植面积超70万ha。禾谷类和杂豆类的种植比例为2∶1左右。杂粮产量在2000万t左右,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禾谷类和杂豆类产量比为3∶1左右。杂粮年出口量为90万t左右,约占粮食总出口量的10%,创汇4亿美元,占粮食创汇总额的25%左右。因此,杂粮虽然总产量低,但其出口创汇份额却显著高于其他大宗粮食,是我国粮食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1-4]。1.3杂粮的健康功效。杂粮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杂粮制品不仅提供营养,还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内分泌、免疫等作用,这其实也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4-5]。研究发现小米具有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等功效[6];燕麦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治大肠癌等功能[7];荞麦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等[8];大麦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等[9];在我国绿豆许久以来被人们用来清热解暑、润喉止渴、降压、止泻等;黑豆具有活血、解毒、利尿、明目等作用;豌豆利小便、解疮毒、通乳、消肿等[10]。在普遍营养过剩的时期,来源于杂粮的多种健康功能,正是现代粮油制品加工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领域。1.4杂粮的加工。目前,我国的杂粮加工主要包括:(1)用于煮粥的简单或初级加工品;(2)传统风味小吃;(3)以杂粮为原料的酿造食品等[4,11]。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与杂粮相关的一些深加工产品,如杂粮饮品、活性物质提取物、烘焙食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品等,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上[12]。但作为著名的杂粮王国,我国还缺少杂粮资源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杂粮的功能性主要依据药理性能定性描述,对影响杂粮口感和消化吸收的机理缺乏深入认识,杂粮及其产品的品质评价体系和标准难以建立,这极大限制了杂粮产品的深加工利用和开发。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杂粮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和质量不稳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研发创新不足等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2现代营养学在粮油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

现代营养学是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与技术在营养学领域应用产生的交叉学科,它从更深水平上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作用,如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蛋白修饰等,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营养的需要量和食物的营养价值[13]。利用分子技术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导我们进入新的领域,此领域超越了以往研究营养缺乏临床征兆特征的传统营养学领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相关慢性疾病的作用机理。2.1调节血糖领域。传统营养学已经发现,杂粮膳食纤维等可通过增加食物的黏滞性,限制营养物质向胃肠道黏膜表面弥散,延缓或阻碍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止血糖升高的作用[14]。现代营养学则进一步证明燕麦和荞麦营养能使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显著降低4%,与之对应的是,葡萄糖和胰岛素则均降低了27%左右[15]。饲喂燕麦后的老鼠,在血糖浓度降低的同时,与之相关的HbA1c相关基因表达也显著降低[16]。2.2调节血脂领域。传统营养学认为杂粮营养成分可通过减少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等途径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水平,或通过减缓或降低脂肪的吸收等途径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17]。现代营养学进一步证明高黏度β-葡聚糖提取物能够下调FAS、ACC、SREBP-1等多个调节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表达,同时显著下调胆固醇合成基因SREBP-2的表达[18]。杂粮多酚提取物可上调老鼠脂肪PPARγ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细胞内脂肪连接蛋白和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活性来抑制高脂饮食所导致的脂肪积累[19]。2.3调节血压领域。传统营养学对杂粮与血压之间关系的结论大多通过流行病学、病理学等传统医学研究方法得到。现代营养学发现杂粮宏量营养素和微量功能活性物质可以通过调控与氧化应激、炎症、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血管生物学相关的一些分子机制,来防治、控制甚至治疗高血压。如全燕麦饮食可以改善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并不同程度地抵消高脂饮食对血管造成的不利影响。许多杂粮抗氧化剂还可通过抑制脂蛋白氧化和血管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从而改善血压状况[20-22]。2.4防抗肿瘤领域。传统营养学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营养成分与癌症发生、发展高度相关,这一结论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杂粮的防癌、抗癌机理一直是现代营养学和医学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与之相关的研究众多。如荞麦多糖被发现能够通过诱导细胞产生分化因子抑制人白血病细胞THP-1的增殖活性[23];苦荞蛋白TBWSP31能够显著降低人乳腺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最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24];燕麦麸及β-葡聚糖在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被认为是保护机体抵抗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燕麦β-葡聚糖还可以直接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25]。2.5抗氧化领域。传统营养学发现许多杂粮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如酚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甾醇、植酸、VE等。现代营养学利用小鼠模型进一步发现,燕麦皂苷对于卵磷脂脂质过氧化、肝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26]。荞麦75%乙醇提取物中的芦丁和槲皮素能够提高饲喂富含果糖膳食的小鼠的肝细胞抗氧化酶(如CAT、GR、GPX、SOD)活性,从而缓解胰岛素的耐受性[27]。这些实例说明现代营养学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因此,其理论和技术很快被营养学家应用于粮油食品相关的各类研究[28]。这一时期,粮油及其制品的营养因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谷物及其制品中营养功能因子对人体健康的调节机理,特种植物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机理等研究。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加工过程营养因子的保护和粮油食品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参考依据[29],同时使得国际食品安全和加工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研究从传统毒理学向现代生物信息学转变,食品加工研究从传统单元化操作技术到多元化技术转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掺假鉴定、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粮油食品的营养、安全、卫生、方便和风味,而且还可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3我国杂粮产业发展建议

要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就要坚持市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动力,不断优化小杂粮产业结构,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产品需求,增强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1推广良种种植,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品种的退化是杂粮产品品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要建立系统的我国杂粮品质资源基础参数数据库和相关标准,筛选优质优势品种,从政策上保证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并形成具有一定声誉的优质品种种植生产基地,从根本上稳定优质杂粮产品的质量。3.2加强杂粮功能活性物质研究杂粮的营养健康功效,源于其丰富的植物活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对于这些植物活性物质,通过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已陆续解决了种类、含量与分布测定,理化性质鉴定和有效提取等问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即这些活性物质的体内降解和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相关慢性疾病的影响机理问题、建立在功效机制基础上的剂效关系确定和创新产品开发问题等,这标志着把杂粮功能活性物质作为类药物研究的医学营养学阶段的开始,也是杂粮深加工利用的尖端领域。3.3开展杂粮产品多元化研究杂粮的品种、类型、含有的功能活性成分、具有的健康功效等多种多样,与之相对应的产品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喜好、不同消费习惯的需求,从而扩大杂粮产品的市场和竞争力,推动杂粮产业的纵深发展。

4结论

荞麦范文篇10

一、特色农业规模开发,农村新能源建设顺利推进

(一)农业生产势头良好

1、农作物播种基本实现种满种足

截至目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粮作约19.2万亩,经作约3.8万亩。粮作中玉米11.5万亩,谷子和糜黍2.5万亩,马铃薯3万亩,豆类1.5万亩,莜麦0.5万亩(详实情况有待粮食直补统计后敲定);经作中蔬菜2.5万亩,油料1万亩,中药材育苗0.3万亩。另外还有3万余亩荞麦正在播种之中,2.7万亩中药材到初秋进行移栽,预计全县今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达到28.7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增长10.4%。

全县农业生产资料总用量1.26万吨,其中化肥1.2万吨(包括碳铵8000吨、磷肥3000吨,复合肥1000吨),地膜320吨,种子270吨,农药10吨。农业总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100多万元。

全县地膜覆盖总面积14.5万亩,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玉米9.5万亩,谷子1.5万亩,马铃薯1.8万亩,蔬菜和中药材1.7万亩。

2、“二增四大”凸显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从今年农业生产形势看,呈现出“二增四大”发展势头:“二增”是高产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长。据下乡访问农户和初步调查,今年全县玉米种植比去年的10.5万亩增加1万亩,达到11.5万亩,增长9.5%;高效经济作物如中药材、精细蔬菜等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比去年翻了一番。义兴镇紫罗区去年万亩茴子白受市场制抑农民收入较前年下降幅度较大,今年菜农总结前两年经验,并通过市场调研,在选用优质、耐贮茴子白品种,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做优、做强茴子白生产的同时,规划种植了黄瓜、西红柿及菜豆、萝卜等精细蔬菜0.5万亩,使紫罗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比去年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0.2万亩,增长20%。“四大”是玉米专一化生产规模、蔬菜设施栽培生产规模、中药材区域布局规模和优势杂粮“一乡一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玉米基本形成东部以粮饲兼用品种为主,中、西部以饲用品种为主的生产格局,面积达8万亩,占全县玉米总面积的69.6%;李阳镇采取镇政府补助和协调贷款一部分、村里补助一部分、农民自己筹集一部分的投资方式,在温泊坪规划100多亩耕地建设30座高标准节能温室,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培育农民地面绿色致富产业;横岭镇在横岭、广务等村区域布局了1700亩中药材订单育苗基地,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对接;马坊乡今年荞麦、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荞麦1.15万亩,覆盖马铃薯0.35万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乡一业”开发局面。

“二增四大”的强劲发展势头,集中反映了我县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在组织生产上进一步深化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形成了围绕产业开发进行组织化生产的良好局面;二是在规划布局上进一步发挥了区位优势、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形成了具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规模生产格局;三是在生产技术上进一步推广了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四是在经营形式上进一步密切了基地、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推进了公司+基地+农户和产品、产业、市场的直接联系,形成了具有较大商品化输出功能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产品和产业。五是在生产管理上充分利用了各乡镇、村的气候、耕地、农村劳动力和资金、人才等资源,形成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的局面。

3、落实政策,科技创新,奠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实基础

入春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方针,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核实地块登记上报,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

根据晋财建字[2007]77号文件精神,2007年国家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我县补贴的品种是玉米、谷子、豆类、荞麦等除马铃薯以外的所有粮食作物,标准为5元/亩,预计面积约19万亩,补贴资金100万元左右。这项工作全县从7月15日开始登记上报,保证按省、市规定在9月30日前全部把直补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⑵广泛开展科技试验、示范,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根据县委、政府“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展特色农业”的指示精神,全县引进农作物优、特、新品种37个,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13个,进行76项次试验、示范种植,从目前长势长相上看,效果较为显著。如引进的精量播种玉米和免间苗谷子,不仅节约资源,而且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技术培训,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一是采取送科技下乡、集中传授、现场示范和广播、电视、板报、资料等形式培训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县共举办各种培训350多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二是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按国家、省、市教学安排,在培训基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全县围绕万名妇女搞刺绣,共举办培训班12个,培训560人,并全部上岗就业。

(二)农村新能源建设顺利推进

1、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6月19日全县完成建设任务1615个,占4—6月序时进度任务总数3146个的51.34%,占全年任务总数7000个的23.1%。从各乡镇完成县下达的序时进度任务情况看,横岭镇建成218个,超额30个完成任务,即完成序时进度任务的116%,其次为马坊乡完成82.1%,义兴镇完成69.13%,最差的乡(镇)仅完成13.21%。从6月1日到6月19日即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督查会后建设情况看,义兴镇力度大、速度快,共完成421个,比6月份任务350个超额完成71个,该镇预计到6月底可完成前半年序时进度任务。总的来说,到6月底,有1/3的乡镇可完成前半年序时进度任务,一半乡镇可完成序时进度任务的70%左右,有些乡镇只能完成序时进度任务的30%左右。

2、“二高六统”做保障,“四多三成”见效果

⑴“二高”为户用沼气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为了搞好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把沼气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各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户用沼气建设领导组,并与各乡(镇)签订2007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沼气建设领导组,并与项目村签订建设责任书。县农业局领导和技术员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形成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工程建设高度集中。半年来各乡镇选择农户积极性高、地质条件好、养殖和投料物质多的村做为首批示范建设基地,通过党员干部带、技术骨干带和养殖大户带,使广大农户发展沼气的认识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

⑵“六统”为农户建池提供了物质保障

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购料、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施工安装、统一组织验收、统一档案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建池原料购买难、聘用技工难等问题,确保了科学规划、标准施工。

⑶“四多”掀起了农村沼气建设高潮

一是筹资渠道多。在国家补助、县级配套的基础上,多数乡、村还对农户建沼气进行补贴,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建池形式多。全县沼气池建造结构有底层出料水压式、旋流布料式户用型和150m3中、小型及100m3小型联户沼气池四种类型,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三是施工方法多。各地采取了组织施工队伍专业化建设、户户合作互帮互建、签订合同承包建设等方法,创新机制,加快进度,建设农村沼气。四是投料原料多。根据建池农户不同情况,我们把牛粪、猪粪、羊粪和玉米秸秆等各种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指导农户投料使用。

⑷“三成”实现生态家园沼气富民工程目标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以“二高、六统”为保障,以“四多”为抓手,实现了成功建设一处,成功使用一个,成功受益一户的目标。全县建成的1615个沼气户,有687个已正常运行,621个准备投料,其余正在试水、试气。特别是各乡镇按“一池三改”的标准,基本建成了以沼气为纽带,上联养殖业,下带种植业典型示范村,促进种、养业节本增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3、农村沼气建设压力很大,不容乐观

虽然在今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上,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乡、村干部思路清晰,采取多种具体措施,规划建设卓有成效,但目前建设压力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建设进度不容乐观

从4—6月19日我县户用沼气建设情况看,前半年只完成161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23.1%,完成该时段序时进度任务的51.34%。从省、市指令性、硬性任务要求必须在6月底前确保做到四个完成即:2005年国债沼气项目完成800户,2006年国债沼气项目完成700户,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成500户,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完成100户,共计2100户任务看,我县还差485户,也就是只完成76.9%,还有23.1%未完成,因此建设进度不容乐观。

⑵建设标准不高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并改厨、改圈、改厕,从目前全县建设情况看,没有一个村按“一池三改”进行标准化建设。达不到“一池三改”标准,一方面不能使国家、省、市顺利验收我县沼气建设工程,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农户使用效果,容易造成较大或巨大的负面作用,成为农村沼气建设的阻力。另外仅从沼气池建设上说,有些乡、村也存在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

⑶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

首先从全县总体情况看,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建设进度相对较快,完成任务较好;其次从有实力的乡(镇)来看,建设任务总量悬殊很大,但完成情况的差距也很大;第三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户用沼气建设走向两个极端,也就是有些乡(镇)建设情况实实在在地走在全县前面,而有些乡(镇)却较为落后。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强管理,夺取今年农业大丰收

1、抓住机遇,搞好夏播工作

6月18—22日我县普降小到中雨,从根本上缓解了近两个多月的干旱状况,同时也为荞麦、萝卜等作物播种奠定良好基础。各乡镇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夏播,特别是优势荞麦产区,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种子、肥料、农药、机具等方面存在困难,保证种满种足。

2、强化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发育

要加强中耕、施肥,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要加强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损失。要加大生物技术和增产、增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全县农业获得丰产丰收。

(二)加快进度,不折不扣地完成沼气建设任务

1、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农村沼气建设既增加农民收入,又提高生活质量,既改善村容、村貌,又遏制环境污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今后工作、服务重点,全盘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建设。公务员之家:

2、建设精品工程,突出亮点

在今年沼气建设上突出实施“3212”工程,即全县建设30个“一池三改”标准化户用沼气建设示范村,也就是每个乡(镇)建设一个2005年国债沼气项目、一个(或两个)2006年国债沼气项目、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示范村;全县有20个行政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也就是有10个100户以下的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有10个150户以上的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50—80%;在义兴镇紫罗村建设一个150m3的中小型沼气池,在松烟镇水滩村和李阳镇羊圈移民新村各建设一个100m3小型联户沼气池。

3、组建队伍,加快进度

目前沼气施工队伍不足,也是造成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要把近年来通过培训取得资格的沼气生产工,尤其是从事建筑工程的泥瓦工很好地组织起来,并通过他们的技术传授,组建一支强大施工队伍,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同时各乡(镇)也要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的建设经验,取长补短,合力并进,争取到年底不折不扣按序时进度完成和超额完成沼气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