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5:36:57

落叶松

落叶松范文篇1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天水地处北纬34°05′~35°1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1.50℃,年平均降水量574mm,年均日照2100h,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适宜于落叶松的生长。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是家居、建筑等优良用材,树皮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型美观,具有抗烟尘能力,又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近几年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适宜于大力营造。

1育苗地的选择和整理

1.1土壤要求

落叶松是喜光的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叶松在深厚而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过酸过碱的土壤均不适于生长。土壤团粒结构好,通透能力强,pH值最好在6.50~7之间,含盐量控制在0.10%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壤土均可作为育苗土壤,选苗圃前土壤耕作物应尽量避开十字花科植物,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1.2水源要求

苗圃应选择在河流、水库等天然水源较好的地方以供灌溉。水质应柔和,污染少,尽量避免使用水温与天然水相差较大的深层地下水。

1.3苗地整理

在春播前应对苗地进行整理,整地工作在冬季进行,每667m2施有机肥650~850kg,深翻30~4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高床,床高15~20cm,宽l00cm,床间距25cm。

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应选择本地区优质的种子为佳,选择外地区种子时应选择与育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的优质种子。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将种子用0.40%~0.6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5h,用清水洗净后再倒入40~50℃的温水中浸泡24h,捞出稍稍晾干后与3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1次,待有30%~4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3播种

落叶松播种多采用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当气温达到12℃左右,土壤5cm深温度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落叶松的播种方式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具有播种简单、产量高、土地利用充分、苗木营养空间分布均匀的优点,但由于出苗不成垄、成行,对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带来不便,小苗长高后影响通风透光,对苗木后期生长不利。条播节省种子,便于管理,通风通光,但土地利用率低。条播行距一般为10cm,播幅宽为10cm左右,也可自行确定,但播幅不宜过宽。播种行的方向以有利于幼苗通风透光抵抗日灼为佳。播种前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浇足底水,每667m2播种7~10kg。把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轻轻覆上过筛的混合土即可。覆土厚度,一般为0.30~0.50cm。覆土必须均匀一致,覆土后应立即浇水,浇水不宜过多,以接上底墒即可。

4苗期管理

4.1出苗期

播种大约15d左右,幼苗基本出齐,这一时期幼苗主要吸收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此时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浇水量以保持床面湿润为准,过多会造成种子腐烂。

4.2生长初期

这一时期幼苗地下根系生长开始加快,可以自己提供营养物质,地上部分抽出新梢,出现第二轮真叶。但此时幼苗抵抗力差,对温度要求高,不能出现过高、过低温度,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可适量追氮肥,此时应注意防治幼苗猝倒病。

4.3速生期

6~8月份是苗木生长最快时期,需肥水量增多,应多施氮素肥料,加速苗木生长。到8月下旬应停止追氮肥,可追施一些磷钾肥。浇水要足量少次,以满足苗木需要。为防止病虫害发生,每隔15d喷洒1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4生长后期

这时苗木生长逐渐下降,根系进入休眠。地上径生长加速,并逐渐木质化,冬芽形成。苗木抗逆性较强。此时应停止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增加抗寒能力。浇水相应控制,减少苗木对水份的吸收,防止苗木贪青徒长。

落叶松范文篇2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公务员之家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落叶松范文篇3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五、病虫害防治

从我国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落叶松范文篇4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落叶松范文篇5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落叶松范文篇6

论文摘要:通过兴安落叶松容器苗的生长状况,对8种不同的培养基质配方之优劣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以纯泥炭为基拙性基质因总孔隙度低,含水量过大而不利干苗木生长;而以6,4的泥炭与蛙石体积比加入蛆石的组合较理想。树皮碎屑也有改善基质物理性状的效果,可做为蛙石的代用品。

养基质泥炭固体基质是容器苗培育的基础。国内外经多年的研冤认为,容器苗基质应具备:弱酸性,pHS.5一6·只之间;低肥性,以利通过营养调节控制苗术规格;适当的容重和大小孔隙的平衡,有形成稳定根团的性能;重量轻,便于各项操作处理和进行两次试验。供试树种为兴安落运输。而在大兴安岭林区容器育苗叶松,育苗容器为蜂窝状纸杯生产买践中,长期采用林下表土做(中4.scm,h12.scm)(以每个育苗育苗基质。这种基质透气性差,重量盘为单位(内有88个单杯),随机区大而不便于运输。为改善这一现状,组试验设计,四次重复。不同基质配我们借鉴有关容器育苗基质研究的方见表1、其理化性状见表2。

成果,选用当地贮量丰富的泥炭醉2结果与讨论做为基础性基质,并配以不同的添将不同基质配方培育的苗木、加物,开展了本项试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列入表3。

1材料和方法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基质于1994年及1995年生长季内组合对兴安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从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表4)看出,苗木高和地径生长明显受培养基质中N、P元素有效含量多少的影响。如在N、P含量较高的e、。号基质中生长的苗木苗高、地径长势最佳或次之,f号处十中庸,三种大量元素含量均较低的g号生长最差。苗木根系生长受N、P有效含量的影响不如地上部分明显,而主要是受基质组成成分的影响。本次试验使用的基础性基质为苔辞泥炭,其干重的90%为有机物,除含有大量的N、P、K元素外,还含有较高的腐殖酸(3O%)。腐殖酸为一种胶体物质,表面积大,粘度高,吸附能力强,本身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能吸附大量的无机养分,但单纯使用泥炭做育苗基质,总孔隙度低于混有蛙石的基质,且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b号),浇水后的一段时间内,降低基质内部的氧气供应,影响苗木根部呼吸及生长,混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肥后有所改善(e号)。f号基质中含有38%的蛙石。

蛙石的层状孔隙以及颗粒间的间隙可贮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本身还含有镁、锰等微量元素。f号基质虽本身容重仅为0.119/cm,,但混合后的f号基质容重上升为0.129/cm3,增加了对植株根系的固持力。适当的容重和大小孔隙的平衡(总孔隙度92.12%,在各组合中最高),为苗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墓质条件,兼有保水透气的双重特性,故f号内生长的苗木侧根数量多,根系体积最大,是一种理想的墓质配方,今后应适量增加N、P含景.以改善营养条件。另一含有蛙石成份的d号配方,苗木根系生长表叹的位次较高,径生长也有所提高。。号、h号基质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树皮碎屑或锯末,与a号相比,减少了林下表土含量,物理性状有所改善。从对苗木生长影响上看,树皮碎屑又优于锯末,在蛙石非廉价可得的地区,可用树皮碎屑为代拭品。以林下表土为主的g号基质,除养分含量较低外,物理性状也最差,且比重较大,不便于运输。

3结论

1.以纯泥炭为墓础性蓦质.昨孔隙度降低,饱和含水量过大,一于不于苗术根系呼吸,影响苗木生长。

落叶松范文篇7

关键词:落叶松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巫山县林业局在梨子坪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二、适生区域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三、日本落叶松的繁育技术

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2、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

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

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四、日本落叶松的营林技术

1、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2、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落叶松范文篇8

1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造林地的整理不符合规范。由于兴安落叶松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在进行营林和抚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造林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个管理是很复杂的,它应当包括植树前的准备,植树期间的控制,以及树苗成活后的施肥除虫除草,还包括对于林业资源的应用。在这个管理进程中,造林地的整理是一个最初的准备工作。造林地的整理水平,对我们进行植树时的工作有着极大影响。如果造林地整理的好,没有杂草和害虫并且土壤中养分充足,那么我们抚育和营林工作量自然会减小很多,树木的成活率也会更高。反之,我们的营林工作不仅会面临着各种困难,而且成功栽培的树苗也会逐渐的死去。目前来看,我国对于造林地整理的重要性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总体来讲进行植树造林过程当中所采取的一些操作还是不够规范,导致了由于造林地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了育苗成活困难的现象。1.2施肥和防病虫害措施不够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林业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在培育兴安落叶林过程当中施肥和消除病虫害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的相关措施仍然不够完善。在很多林区,由于幼苗得不到充足的养料供应,很多都死在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中。还有一部分幼苗,由于染上病害或者是虫害而死。如果我们不能够对施肥和防病虫害的措施进行完善,那么这些问题还将继续的阻碍我国兴安落叶松的抚育和营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减小我们能够获得的环境效益。1.3缺少专业的营林生产管理人才。在解决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问题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专业人才。由于兴安落叶林生长环境的恶劣,育苗和营林工作的难度都是比较高的。缺少专业的人才,不仅会使得我们营林工作效率变得很低,还会造成林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们应当对专业林业人才进行培养和招募,从而提高兴安落叶松育林工作的水平。这类专业人才需要对营林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比较深的了解,并且需要有很强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这类人才的培育周期比较长,并且培育此类人才所需要的资源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我们需要对营林生产管理的人才培育工作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2加强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选取合适的造林地的整理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兴安落叶林抚育和营林当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具体的采用火烧法、化学法和割除法来对造林地进行整理。这几种整理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用。火烧法就是将预备造林地上的一切无用作物一下子烧掉,这样做既可以快速清除掉这些植被,又可以为有用乔木的生长提供必备的无机养分。但是这种方法对空气质量有比较严重的损害,目前在很多地区已经被禁用。化学法是采用一些化学药品来清除杂草,效果也比较明显。缺点是容易造成农药的残留污染环境。并且长时间使用,效果会逐年减弱。割除法就是用物理方法除掉杂草和采伐剩余物,这种方法最简单有效,但是需要较强的机械化水平。在实际的营林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所选林地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造林方法的选取,尽全力解决造林地的整理问题。2.2完善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在兴安落叶林生长的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害虫。并且,很多用于营林的土地,他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达不到树木所需求的水平。因此,我们为了进行高效的幼林和中龄林的抚育工作,需要及时的对树苗进行施肥和除虫。施肥并不是盲目的将肥料撒到林地上,而是需要根据土地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和树木的品种对肥料的配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使用肥料。在肥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肥料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在节约肥料、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的将肥料传递到树木上。除虫也是我们进行林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人工造林因为食物链关系的单一,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虫害,我们的兴安落叶林就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我们应当定期的对林中各种害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必要时采用各种化学或者生物学的手段,对害虫进行清除,以提高育苗营林的成活率。2.3培养专业的林业人才。专业人才是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当对专业的林业人才进行培养和招募。首先,国家应当扶持林业类的高校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过关的大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的生产当中。这样一来,专业人才的问题就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3结语

兴安落叶松营林生产管理问题是我国林业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那么不仅我国林业的发展会受限,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将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我们应当从造林地的整理、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焦学英.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9(5):85.

落叶松范文篇9

1)林地资源。清原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9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900%以上。商品林地占560%,公益林地占438%,其它占02%[2]。2)森林面积、蓄积。清原县的森林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和针叶林比重大,针阔混交林比重较小,其中:针叶林面积占全县林分总面积的434%;阔叶林面积占524%;针阔混交林面积仅占22%[2]。清原县的森林中幼龄林多,近成熟林少。幼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林分的407%和192%。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305%和372%。近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70%和231%。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18%和205%[2]。3)主要树种。清原县针叶树以落叶松为主,阔叶树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主。针叶树中落叶松(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面积占803%,红松(Pinuskoriensis)、云杉(Piceaspp)等其它针叶林面积占174%。阔叶林中蒙古栎面积占653%,其它阔叶林占347%[2]。4)林分起源。清原县森林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别占林分面积的478%和522%。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以中幼龄林为主,其中: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中幼龄林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744%和683%[2]。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依据清原县森林资源现状,总结集成清原县近年来森林经营工作的经验,系统集成复层异龄混交林、定向培育、林苗一体化、林下多种经营、防护林增效等5种森林可持续经营培育模式组[3]。共包括17个适合清原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1复层异龄混交林经营模式组

依据清原县成功营造红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混交林的经验,选择区域内部分更新演替能力不足的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进行复层异龄化培育,人工推动演替进程,培育生态主导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对象主要为立地条件较好、坡度15°以下的公益林和中龄林阶段的商品林。

2.1.1天然阔叶林冠下更新红松培育针阔混交林模式

天然阔叶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培育针阔混交复层林。1)对林龄3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4],保留林分密度900~105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3a生红松幼苗,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2)对林龄30~50a的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保留林分密度750~87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3a生红松幼苗,密度控制在750~870株/hm2。3)对林龄60a以上的成熟林,进行蓄积强度为300%~400%左右的择伐,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在采伐后的林隙和林冠下补造3a生红松幼苗[5],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红松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红松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促进红松幼苗生长。

2.1.2人工针叶林冠下更新阔叶树培育针阔混交林模式

将现有人工针叶林培育成人工针阔混交林。1)对林龄30a以上的人工落叶松近成熟林,可进行蓄积强度为300%~600%择伐,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同时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在采伐后的林隙和林冠下补造实生阔叶树幼苗,密度为2250~3000株/hm2。2)对林龄20~30a的人工落叶松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和Ⅳ和V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6],保留林分密度960~105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阔叶树,密度为225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人工落叶松林,可按照500%的蓄积强度进行块状皆伐或带状,形成6~10m带宽的采伐空地,补造水曲柳、白桦、蒙古栎等阔叶树,形成嵌套混交林,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改善幼树生境。3)对林龄2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人工落叶松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保留密度1050~2250株/hm2。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阔叶树,密度为225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林分,按照4m带宽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强度在300%~400%,采伐后补造白桦、水曲柳等阔叶树,形成带状混交林。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幼树后的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促进幼苗生长。

2.1.3天然阔叶林复层异龄混交林培育模式

通过间伐改造现有林分的树种结构、空间结构,诱导形成阔叶混交林。1)对林龄30~50a的天然柞树中龄林进行生长伐,遵循“密伐稀补”的原则,对过密林分进行透光伐,对稀疏林分进行补植补造。对于干型较差的林分,采取强度为350%左右的择伐措施[7]。2)对于林龄30a以下的天然柞树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保留郁闭度应不低于07,保留林分密度1080~234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落叶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等树种,株数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对于稀疏林进行割灌除草和卫生清理,改善林分生长条件,对局部密度过大的林团进行透光伐,降低密度。择伐后,在林冠下和林隙内补造水曲柳、蒙古栎、胡桃楸和紫椴等树种,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图1)。

2.1.4落叶松人工林冠下更新红松混交培育模式

通过抚育间伐、补植补造红松、云杉,将现有人工落叶松林培育成为复层针叶混交林。1)对林龄30a以上的近成熟林,可进行择伐(蓄积强度为300%~450%),对于Ⅳ和Ⅴ级木较多,没有取材价值的低效林,可同时进行卫生伐,清除Ⅳ和Ⅴ级木。采伐后在林隙林冠下补造实生红松和云杉幼苗[8],密度为2200~3000株/hm2。2)对林龄20~30a的人工落叶松中龄林进行生长伐,伐除干型较差和长势不良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9],保留林分密度750~105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和空地补造实生红松和云杉,株数密度控制在220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人工落叶松林,可按照50%的蓄积强度进行块状皆伐或带状,形成10m或4m带宽的采伐空地,在其中补造红松和云杉,形成嵌套混交林。3)对林龄20a以下,郁闭度超过08且分布均匀的人工落叶松幼龄林进行透光伐,伐除干型较差、长势不良、分布不合理的林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密度960~2200株/hm2,实施抚育间伐后,在采伐林隙补造实生红松、云杉,密度为2200~3000株/hm2。对于个别林分质量较差的林分进行择伐,强度为300%~400%,采伐后补造红松和云杉。上述3种经营类型,在林冠下更新幼树后的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清除妨碍幼苗生长的灌木杂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图3)。

2.2定向培育经营模式组

定向培育经营模式组的模式类型较多,培育对象主要为落叶松、红松、蒙古栎、胡桃楸用材林以及部分坡度低于10°且立地条件较好的公益林。

2.2.1落叶松人工林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等,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1)对林龄40a以上的近成熟林和林龄20~30a的中龄林进行带状采伐,形成10~15m采伐带,在采伐带内新造落叶松Ⅰ和Ⅱ级苗,造林密度为3000~3500株/hm2。2)对20a以下的幼龄林进行低强度透光伐,采伐强度控制在150%以内。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第10年、15年进行抚育采伐,立地条件较好的小班可在20年左右进行主伐(图4)。

2.2.2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培育中、小径落叶松用材林。1)对于林龄20a以下的林分,主要进行透光伐,采伐株数强度控制在250%左右,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林分进入中龄林阶段后,林分密度控制在500~1050株/hm2。采伐对象为采伐林分中的不健康、生长弱的林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条件,促进林分生长,林分郁闭前,每年进行1~2次割灌,清除妨碍林分生长的杂草灌木,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对于年龄11~20a的林分,主要采取生态疏伐措施,伐去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利用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200%,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960~2100株/hm2。在立地条件较好、生长较均的林分,可采用小面积块状皆伐,然后更新造林(图4)。

2.2.3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培育优质落叶松大径材。1)对于30a以上的近成熟林,进行单株抚育,采伐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左右[10],保留株数控制在450~870株/hm2;对于生长均匀,立地条件较好,且大多林木达到目标直径的林分进行小块状皆伐,更新造林(图5)。2)对于20~30a的中龄林,主要经营措施是确定培育目标树后进行单株抚育、透光抚育,每5年一次,伐除不健康和没有生长势的林木,择伐部分达到中径材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200%,密度控制在600~1050株/hm2,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3)对于11~20a的幼龄林,主要采取透光间伐措施,采伐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和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并可择伐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为200~350%,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750~1500株/hm2,林分郁闭度保持要在06以上。4)对于10a以下的幼龄林,在林分郁闭前每年进行1~2次割灌抚育,清除杂草,有条件可进行施肥;林分郁闭后伐除生长势弱的林木,林分密度控制在1200~2700株/hm2,郁闭度保持在06以

2.2.4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速生丰产用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培育优质红松大径材。1)对于40a以上的中龄林,进行单株抚育,择伐利用达到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采伐与培育目标树竞争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左右;对于生长均匀,立地条件较好,且大多林木达到方向直径的林分进行主伐择伐或小块状皆伐,并及时进行更新造林,在林分内局部郁闭度低于04的区域补造水曲柳、紫椴等阔叶树[11],形成以红松、云杉为主的红松阔叶林(图6)。2)对于30~40a的幼龄林,主要经营措施是确定培育目标树后进行单株抚育、透光抚育,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伐除不健康和没有生长势的林木,择伐利用部分达到中径材的林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0%~200%,密度控制在900株/hm2左右,郁闭度保持06以上[12]。3)对于11~20a的幼龄林,主要采取透光伐,确定培育目标树,采伐不健康、没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和与目标树存在竞争关系的林木,并可择伐利用达到小径材培育方向直径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林分密度,采伐株数强度200%左右,林分密度最终控制在1500株/hm2左右,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13]

2.2.5红松人工林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模式

培育红松人工林果材兼用林。1)依据林分现状特点,首先伐除林分中不健康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降低林分密度,每5年进行一次密度调整,采伐强度为株数强度的150%~250%,选择干型通直、生长旺盛的红松作为培育目标树,35a以下林龄保留培育目标树600~2100株/hm2。在采伐空隙和透光性较好的林隙内栽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如水曲柳、核桃楸、黄波萝等;林龄50a左右时,保留360~700株/hm2;在采伐空隙栽植乡土珍贵树种,最终培育成红松与珍贵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果材兼用林[13]。2)在丰年采收后的冬季,截去主干以下3层轮枝,12,13,14地位指数的截干林龄分别为35~40a,30~35a,25~30a、截干高度保持在8m或12m以上,并在截干时调整密度(以600株/hm2为宜)[14]。226柞树用材林定向培育模式通过间伐、补植补造等措施,培育以柞树为主的用材林。1)对60a以上的成熟林进行主伐择伐,采伐利用达到目标要求的林木,采伐强度在350%左右,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5[15]。采伐后在林隙和空地内混交营造蒙古栎、红松(云杉)、水曲柳,造林树种比例为6柞3红(云)1水(胡),造林密度为2800~3000株/hm2。2)对30~40a的中龄林,密度低于1000株/hm2的,应以低强度生长伐为主,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林分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6。同时在林下补造蒙古栎、红松(云杉)、水曲柳,树种比例为6柞3红(云)1水(胡),造林密度为1800~2200株/hm2,造林后3年至少进行5次割灌除草,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密度在1500株/hm2以上的林分,采用生长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和Ⅳ和Ⅴ级木,同时在林隙混交补造以蒙古栎为主,包括红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树种的混交林,并适时进行割灌除草。3)柞树中、小径材林株数密度应较一般柞树林提高200%左右,以确保干型通直,林分采伐期在30年以下,材径方向胸径为10~20cm。对于林分平胸径径阶8~16cm的林分,密度控制在780~2340株/hm2,平均胸径18~22cm的中径阶林分,密度控制在1000株/hm2左右。227胡桃楸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模式培育胸径在30cm的胡桃楸大径材,产果量大于3000kg/hm2的胡桃楸果材兼用林。1)对林龄50a以上成熟林进行低强度择伐,伐除生长不良、干型弯曲的单木,以及Ⅳ和Ⅴ级木,按照150%蓄积强度采伐一定数量成熟林木,保留结实能力强,生产力大的单木和林下更新木[16]。同时,按照8胡桃楸、1水(柞)、1红(落)的比例林冠下混交造林,密度为1500株/hm2。2)对30~50a的近熟林和中龄林,采取生长伐和卫生伐,伐除林分中不健康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每5年调整一次密度,采伐强度为株数强度的150%~250%。选择干型通直、生长旺盛的胡桃楸作为培育目标树,在采伐空隙栽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核桃楸、水曲柳、黄波萝等,混交比例为8胡1水(柞)1黄,最终方向是形成以胡桃楸为主的果材兼用林。

2.3林苗一体化复合经营模式组

结合当前苗木市场对中、大苗木不断增大的需求,开展林苗一体化复合经营模式建设。经营对象为坡度小于10°的人工针叶林公益林或需要改造的商品林。在现有林中套种红松、云杉幼树,培育造林绿化用苗。1)对于郁闭度07以上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应采取透光伐措施,降低林分郁闭度,伐后保留株数控制960~2700株/hm2,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2)对于郁闭度已经在06左右的幼龄林,可采取割灌和人工修枝措施,改善林分卫生条件。3)对于郁闭度07以上的中龄林,进行生长伐或生态疏伐,伐除生长不良木和部分达到培育目标直径的林木,施工后全林保留郁闭度应不低于06。4)对于郁闭度06以下的中龄林,可采取割灌除草和人工修枝措施,清林林地卫生,为林下造林创造良好环境。抚育后,在林冠下栽植红松和云杉幼苗(初值密度为2200~2500株/hm2),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割灌除草,确保幼苗生长环境。

2.4林下多种经营模式组

林下多种经营模式组对象为经营强度不高的公益林、防护林以及抚育经营后处于间隔期的林分。241林下中草药培育模式结合现有林抚育,林下种植中草药,形成森林保护与林下中草药种植相结合的经营模式。1)对于郁闭度在07,林分密度1000株/hm2左右的林分,应采取低强度间伐并清理林分卫生,提高林内光照度,为点播参种创造适宜场地环境。2)对于郁闭度在08以上,林分密度2500株以上的林分,应采取透光伐或生长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确保林分均匀分布,进行参种点播。点播密度约为45万株/hm2,正常出苗率750%~850%。第2年出苗后对林分进行封禁保护,每年秋冬季进行人工修枝和低强度单株割灌,保持林内透光通气,人参起获期15年内不宜进行任何其它人为活动。242林下山野菜培育模式通过间伐、割灌除草等措施,林下栽植山野菜(刺龙芽为主),形成林菜复合经营模式。1)对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进行抚育间伐,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同时调整林分水平布局,提高林木分布的均匀度。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林分透光通气,调整后林分郁闭度应在06左右。2)对部分林分内刺龙芽植株较少,密度过大的幼龄林(林龄15a左右),可先进行间伐、人工修枝和割灌等清林措施,改造林内环境,使之适宜刺龙芽生长。然后在人工在林下栽植刺龙芽,春季栽植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选择高度为50~100cm的苗木,随挖随栽,为促进根蘖苗萌生,最好采用大穴整地,株距离1~15m,行距15~20m,一般定植当年要进行2~3次除草抚育,第2年抚育1~2次。

2.5防护林增效培育模式组

防护林增效培育模式组经营的主要对象为坡度在15°以下的人工水源涵养林。

2.5.1水源涵养型植被定向恢复培育模式

通过抚育间伐和补植造林措施,将现有针叶人工林诱导成针阔混交林,提高其生态防护功能。1)对于以乡土树种栽植形成的长白落叶松和红松林,主要经营措施是通过采伐小径级木和不健康林木,调整林分密度和林木的分布格局。对于此类近成熟林,应采取采伐强度在350%左右的择伐,伐除达到大中径材规格的林木,同时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5以上;对于中幼龄林,间伐蓄积强度应为150%左右,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7。采伐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顶极树种(蒙古栎、落叶松)、珍贵树种(水曲柳、胡桃楸)等[17],补植树种比例大致6柞(水)2胡1红1黄,补植密度应控制在1500~2250株/hm2,逐步诱导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发展。2)对于以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其经营措施主要是密度控制。对于近成熟林应大强度采伐林分中的大中径木,降低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格局,一般采伐蓄积强度在350%左右,采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5;对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间伐(采伐蓄积强度25%),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时注意保护原有林下植被。在采伐空地补植水曲柳、柞树、胡桃楸、红松、云杉等乡土针叶树和阔叶树种,补造比例约为7阔3针,密度控制在1500~2250株/hm2,诱导林分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

2.5.2低功能水源涵养林结构定向调控培育模式

针对现有林水平分布不均匀、林分垂直结构不明显;林分树种结构过于单一,防护林效益较低;由于防护林的商品林经营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采取抚育改造措施,全面优化林分空间、树种、龄组结构,将现有人工防护林培育成防护效能高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18-19]。1)对于近成熟林,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的要求进行择伐(蓄积强度为350%),采伐达到主伐年龄或方向直径的优势木,同时伐除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伐后保留郁闭度不低于05,密度控制在450株/hm2左右。郁闭度和株数密度条件达不到主伐择伐条件的林分,可进行卫生伐、割灌除草、人工修枝,改善林分透光透气性和卫生条件。采伐后可在林隙空地补造红松、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等树种,可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针叶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补造密度控制在2250~3000株/hm2,造林3年内每年进行1~2次定株抚育,提高更新成活率。2)对于中龄林,郁闭度高于07的林分应进行生态疏伐,伐除生长不良木、被压木等,达到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分布均匀的目的,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郁闭度达不到抚育间伐条件的,可对林分中呈群团状分布的林木进行抚育,蓄积强度不超过150%,达到疏开过密林目的即可,同时清理林分卫生,为补造新树种开拓空间。调整后,在林隙补造红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等树种,补造密度控制在1500~2500株/hm2,冠下造林3年内每年进行割灌除草1~2次。3)对于幼龄林,应以降低郁闭度和株数密度为方向,伐除主干弯曲、生长不良木,以及Ⅳ和Ⅴ级木,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对于红松林可混交补造云杉、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等树种,补造密度为2000株/hm2左右,可选择2~3个树种同时混交,形成复层混交林。

3结语

落叶松范文篇10

关键词:落叶松叶蜂防治;发生规律;防治

一、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为落叶松叶蜂2-3龄幼虫及成虫。

二、防治方法

2.1防治用药。苦参碱杀虫烟剂:系黑龙江省平山林药厂生产;3%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系郑州沙隆达伟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吉林省通化市农药厂生产;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河南省安阳市全丰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2施药时间及防治方法。根据落叶松叶蜂的发生规律,烟剂防治幼虫的最佳时间,应该在卵全部孵化后,幼虫在树冠上危害,虫龄在2-3龄,即在8月8日-18日;喷雾防治其幼虫的最佳时间,应该在卵基本孵化完,虫龄大多为2龄即在8月3日前后;喷粉防治则羽化出来的成虫最佳时间应该在成虫羽化盛期前进行,即在7月15日前。

2.3防治效果检查方法。烟剂防治效果调查采用样株、样枝、套笼三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样树法即在防治地选50株标准木,在防治前铺上塑料布,防治后1-15h将树上的幼虫全部振落下来,放在虫笼内套在防治区,观察72h后幼虫死亡情况。样枝法与此类似,只是调查时以样枝为单位。套笼法即在防治前将幼虫放入虫笼内,套在防治区落叶松树冠上、中、下三个部位防治72h后观察幼虫死亡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3.1苦参碱烟剂防治落叶松叶峰幼虫效果统计。2006年8月8日-18日,在鸡西市林业局柳毛林场3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内,应用苦参碱烟剂防治落叶松叶蜂幼虫,亩用药量为0.75kg,防治面积1000ha,防治当天,天气晴好,平均温度22℃,风向西南风,林内风速成1.0m/s。放烟后20min树冠全部浸烟,烟雾在林内滞留时间超过1.0h,72h后统计出幼虫存活数量及死亡数量,并计算出幼虫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

3.2喷洒25%灭幼脲胶悬剂防治落叶松叶蜂幼虫效果统计。2006年8月8日到18日在鸡西市柳毛林场和鸡东县平房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内,平均林龄19年,平均树高8米,郁闭度0.7,用6HWF-2SD型背负式烟雾机常量喷洒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防治落叶松叶蜂2龄幼虫,药剂浓度为2500倍,有效成份用量为150g/ha,防治面积30ha,经观察防治区幼虫从第3天开始陆陆续续死亡,一直持续到第15天,现统计出防治后15天内幼虫累积存活数及死亡数,并计算出幼虫死亡率及校正后死亡率。

3.3喷洒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成虫效果统计2008年7月20日,在鸡西市林业局前进林场3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在林地上用6HWF-20型背负式喷粉机喷洒森得保粉剂防治刚羽化出来的成虫,亩用药量0.04kg,防治面积30ha,在羽化高峰期观察羽化出来的成虫存活数量计算成虫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

3.43%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落叶松叶蜂幼虫效果统计。2008年8月2日到10日在鸡西市柳毛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内,用6HWF-2SD型背负式烟雾机常量喷洒3%苦参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落叶松叶蜂2龄幼虫,药剂浓度为4000倍,防治面积20ha,经观察防治区幼虫从第3天开始陆陆续续死亡,一直持续到第15天,现统计出防治后15天内幼虫累积存活数及死亡数,并计算出幼虫死亡率及校正后死亡率。

四、小结与讨论

4.1烟剂防治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要求防治当日天气晴朗,林内风速不超过15m/s,如果防治当日上午阴,下午晴,一般可以进行烟剂防治,如果防治当日上午阴,下午也阴,一般不适合烟剂防治,烟剂防治的最佳适宜气象条件为防治当日天气晴朗,林内风速为0.3-1.5m/s,本次防治符合上述要求。

4.2烟点在布置前,应将周围的枯枝落叶、杂草清理干净,将烟剂置于其中,在放烟过程中,要设防火安全员,放烟时要设指挥,统一施放。

4.3本次烟剂防治在8月8日-18日进行,此时有部分幼虫进入4龄,由于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治效果,若提前5余天防治,幼虫处在2-3龄,防治效果会更好,烟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最佳时间为叶蜂卵全部孵化完,幼虫在树冠上危害,虫龄在2-3龄,时间在8月5日-10日。公务员之家:

4.4落叶松叶蜂大面积发生在平均3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内,平均树高10cm以上,用弥雾喷粉机进行防治难以防治到树冠中、上部幼虫,因此不能大面积推广,但为灭幼脲进行飞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4.5应用弥雾喷粉机喷洒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成虫,应在成虫羽化盛期前进行,防治效果可达91.2%,是高效、环保、省钱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成虫羽化总数量低,因此,此法只能起到降低虫口密度的作用,适合于受害严重,发生面积较小,不适合其它方法防治的林分。

参考文献:

[1]于素英,李玉英.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02(16):40-41.

[2]孙普,王双贵,李希惠.落叶松叶蜂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J].宁夏家林科技,2002(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