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1:12:48

聋生范文篇1

学生都有向师性,向师性就是学生有模仿、接近、学习老师的自然倾向。而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因为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向师性”更强烈一些:在他们眼里,每一位老师都是他们模仿的榜样,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自己老师,模仿老师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等等。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从”,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每一位教师都以“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为主旨,全身心的投入,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

二、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聋哑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的班级文化理念就是“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设计了“学习园地”,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字帖、手抄报等展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规划了“荣誉墙”,让学生把他们每一阶段获得的荣誉张贴出来,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力争向上的士气;在教室一角开辟了“图书角”,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还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窗台附近建立了“生物角”,养几盆小花,几尾小鱼,让每个同学轮流照顾,浇水、喂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强化、细化、深化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对于学生的管理,必须要做到强化、细化和深化。在我校,每天都有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值日学生和生活教师组成的德育管理小组,他们全天候的对全校学生进行常规检查和督促指导,如早操情况,宿舍和教室卫生情况,一日三餐的管理以及晚自习的督导,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员到岗,每一个细节都时刻关注,每一点变化都刨根问底。在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中,每位教师都会关注、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他们健康、安全、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由此,我们的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学科为载体,让思想教育回归生活

学科渗透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课堂是聋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家鲁洁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语文和品社时,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正确观念、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聋校语文《我会煮饭了》的时候,就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你会煮饭吗?会煮什么饭?周末回家请你做一顿简单的饭菜,体验父母的艰辛,也向父母表达你的感恩之情;又如:教师节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手工制作贺卡,写上表达自己心意的句子,送给老师;还如我们班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就会带他们去市场采购一番:蛋糕、饮料、小食品以及送给小寿星的小礼物,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浓浓爱意。

五、及时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

每到周末和月休,总会有家长来接孩子,每到此时,我会主动走进教室,与家长交流孩子这一阶段的表现,并告知家长,回到家里需要他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指导;假期里,我也会打电话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和学习情况,思想上有何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而学校和学生处也经常开家长会和家委会,与家长及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家校联合,共同做好聋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聋生视野,提高聋生素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聋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广饶孙子文化园,参观动物园、游览植物园,逛园博园,游览黄河入海口,参观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瞻仰垦利革命烈士纪念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聋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聋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养成了讲公德、守秩序的好习惯。在助残日前后,我校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助残日公益活动,来到社区、广场参加文艺汇演,展现她们的风采,发挥自身特长,体现了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年的3月份,我们的学生都会走上街头清理卫生,走进敬老院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回报社会带来的喜悦。因为毗邻几所大中专院校,我校几乎每周都有大学生来我校开展与聋生的活动。通过做游戏、做手工、放风筝、举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了展示自我,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培养了聋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素质。

总之,聋校的德育工作,要以常规管理和丰富活动为中心,着力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加强班集体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提高素养,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金霞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聋生范文篇2

在训练聋生写作时,首先要训练他们写的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随便地写。告诉聋生写作文就是把我们平时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写的内容要由少到多,增强其写的意识习惯。教师对他们写的东西一般不作语法上的修改,不评论写得对不对,只修改其中单词的正确与否。不这样做,聋童会感到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会打消写作的兴趣。老师在刚开始鼓励他们写的做法,正是要让他们培养写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凡是想要表达的都可以通过写表达出来。在写作课上,当聋生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后会感到津津有味,就会产生只要想说就想写的念头。到了一定时候,再教给他们语法,教给他们怎样把自己的思想落实到书面语上面来。

二、制定好作文指导计划是训练聋生写作的必要条件

聋生写作也要按照具体的计划进行,制定计划要依据作文的教学要求,掌握好各年级的内容,还要结合课后练习和本校聋生的实际能力,安排好教学进度,拟定好题目范围,确立指导形式。首先在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针对聋生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有计划地使聋生提高对现代汉语组词造句、运用各种语法手段的技能,如何使他们逐步做到善于围绕主题选材料,重点突出,进行有条理的叙述,并写好开头和结尾。其次在促进聋生思维、丰富聋生思想方面,要考虑如何根据聋生的不同年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循序渐进地通过各种活动、练习、指导形式来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推理能力等。最后在各类作文的安排方面,要考虑各年级手语、口语、书面语的分配,各种形式如何穿插,各种题材如何选定,评讲指导如何有步骤地确定中心来进行。一个好的作文指导计划是训练聋生写作的必要条件。

三、浅析训练聋生写作的策略方法

聋生写作和正常健听儿童的写作有很大的不同,在解决了他们的写作障碍之后还要有具体的、适合他们的一些方法,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写作工程中要做到读写结合

“读”是为了给“写”提供知识;“写”是对“读”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聋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巩固和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教给聋生的知识与技能。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聋童口述和笔述的典范,在语言表达方面提供了许多范例。教师就要在每次叙述、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指导如何学习范文的写法。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写作的双重任务,既抓文章的内容,又抓文章的形式。在作文指导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篇佳作,给聋生范读,指导他们研究佳作的结构、修辞方法、写作特点,让他们科学地模仿,灵活地运用。如讲完鲁迅的《三味书屋》以后,可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明白写作的手法,以《三味书屋》作为参照物,模拟写相同类型的习作,如我们的教室、教师的办公室等等。教师有时允许他们机械地运用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及文章结构等,有时还可以让聋生在听完范文后进行回忆情景的练习。

2.在写作工程中要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

在聋生作文教学过程中,书面语言必须以手势和口语为基础,很多聋生不知道自己打的手语和健听人书面语有不同的地方,不知道手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那应该怎样帮助聋生从说过渡到写呢?首先就是鼓励聋生把想表达的东西用手语或口语表达出来,之后就尽可能地让他们写下来;然后教师对照他们的文字,要求再用手语、口语复述,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他们写的东西进行指导,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按照手语思维,把语言组织好,做到通顺、完整,意思表达的清楚;之后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聋生的语言转换,指导聋生落实到书面语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健听人交流时,使用规范的语序;最后教师要强调无论是聋生的口述还是笔述一定要在句式上下功夫,要训练聋生按格式组词造句,按格式思考问题。比如练习写雨景,先让他们去搜集写雨的好句好段,然后通过实地观察思考该用什么样的语句来描写。只有指导聋生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3.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感而发

作文是观察、感悟的结果。教师和家长要引导聋生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聋生参加实践活动,以便他们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只要教师让学生观察,指导他们观察,他们也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要创造时机让学生写,比如一日一句,一日几句,写日记等方法。其实在学校生活中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什么事要通知全体学生,请学生一个通知;某某学生捡到了一件东西,让他去写一个招领启示;某某学生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写一个表扬信,将这个同学怎样做好事的情况写清楚,号召全体学生向他学习……这样长期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还会不提高吗?海伦•凯勒,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其学习就是从感悟、体验中开始的。她的老师安妮教她摸花,让她闻闻,并在她手上写上“花”字。摸到树,在她手上划一个“树”字。海伦的家里人也这样教她,使她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感悟。由此可见,观察、体验、感悟教学法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观察和体验进行感悟,还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按照教学要求,做到点拨得当。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聋生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指导聋生作手语、口述、笔述的练习,有目的地来培养他们写作技能,纠正写作中不符合汉语语序的地方,教师在指导作文教学时要培养聋生的观察、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十分注重聋生好奇心的培养,让聋生和家长、社会多交流。要尊重聋生的多样性和个性,注意挖掘每个聋生的潜能。要放下教师的眼光,以孩子的心理来评判每一篇作文,树立聋生写作的自信心。

聋生范文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聋生;语言能力

在生物新课标中,也增加了“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我们聋校的生物教学中更应该对此方面加以重视,因此,对聋生进行适当的训练,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聋生语言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

一、促进聋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语言

1.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大屏幕文字投影就是用计算机、计算机投影仪,把教学文字、内容按照教学实施过程投射到大屏幕上,形式上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CAI)[2]。利用CAI能够呈现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意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生物有不少内容都是比较微观的,或者是不可见的,通过计算机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资料(如flash动画、视频短片等)展现学习内容,可以提高聋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理解教师讲授的相关知识点。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部分知识时,利用计算机展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解释,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学习细胞的结构,知道细胞的奥秘。2.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也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移动终端具有趣味性、新奇性,且呈现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更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聋生听力损失的一种较有效的补偿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经常利用移动终端。以《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为例,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漂亮的花的图片并制作成短视频,推送到学生的ipad上让其观看,另外还截取了一段关于植物开花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些内容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另外,我还准备了PPT的学生版以及学案等,也在课前就导入到了学生的ipad中,这样学生有不清楚的部分可以在自己的ipad上很清晰地看到,这对聋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3.规范上课板书。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不不可忽视,上课的板书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漂亮、规范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聋校,尤其要注意板书的规范性。聋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我们上课的板书语言不规范的话,聋生学到的语言也将是不规范的。

二、促进聋生形成规范的生物学语言

1.鼓励聋生勤说。聋生由于其听力的残疾,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常常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上,应鼓励聋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能说话的孩子要说出来,不能说话的孩子,其手语的表达要规范到位。并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纠正孩子错误的表达方式。当遇到一些重要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朗读(打手势),如酶的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等,在一起朗读(打手势)的过程中,帮助聋生学习和理解概念,也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如概念性的问题、概念之间比较的问题等,例如相对性状的概念、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并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不要死记硬背。这对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2.形成格式化语言。生物学语言是属于生物学的自己的语言,它是用于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它包括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的代号。它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它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明确性和单义性的特点。[3]但在聋校的生物学习过程中,聋生却常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写遗传分析图解的时候,聋生常常会乱写,将配子和子代的位置标错,而且还会将箭头乱画。如下两图所示:我们可以将其固定成为一个格式,告诉聋生遇到像这样的问题,就按照这个格式来写。这样一来,遇到这种问题,聋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促进与聋生沟通有效性的提高

1.研究自然手语,规范聋生的手语。手语是用手势、姿势等动作来向听力障碍学生传达观点、传授语言、词汇的。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在聋人的交流与沟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但是目前看来,听障学生的手语大多为其自然手语,即聋人群体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经常使用的手势语,且各个地方的聋人其自然手语还不相同,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就更少了。此外,自然手语有着自己的表意特点、构词特点和造句特点,有自己的句法、语法和语言符号。[4]虽说并不影响聋人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但是,落实到书面上,句子却是支离破碎或者颠三倒四的。如:应该是“我吃饭了”,聋人常常表达为“我饭吃了”。所以,在聋校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规范聋生一些生物学科常用的手语,如:生物、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染色体、基因等等。其次,还应注重引导聋生使用文法手语,即按照汉语的构词法以及句法来表达句子。这样可以促进与聋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且可以使其语言更加的规范化,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合理利用纸笔交流,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除了手语以外,纸笔交流也是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生物学科中的很多词语,聋生之前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如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等,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将其写下来,然后再与其约定一种手语表示法,久而久之聋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纸笔交流更适用于个别辅导,个别聋生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有时也会遇到手语表达不清的情况,这个时候利用书面语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语言能力决定了你的世界有多大。”对聋生来说,语言理解能力则更为重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每个特教人应尽的职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丰富聋生的知识,开拓其视野,引导其认真分析思考,发展其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树辉:网络环境下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www.chinaqking.com/yc/2013/379881.html。

[2]刘爱琴:一种新的聋校课堂教学用语———大屏幕语言,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5期。

[3]程富兵: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化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初探,www.pep.com.cn/gzsw/xszx/shtyj/shtfx/201009/t20100929_921157.htm。

聋生范文篇4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打下看、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他们与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社会生存,融于社会。

语言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聋生在学龄前只会用简单的自然手势或形体示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孩子要去厕所,他就做一个蹲下的动作,因他们未入学前思维几乎是空白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聋生多数在幼儿时期就失聪,所以,语言的障碍导致了思维障碍。入学后,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用手指语、手势语(全国通用)对他们进行发音说话的教学,训练他们的思维,启蒙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充实他们的词汇,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融入社会架起桥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

第一、初步的说话教学工作,是培养聋生的听力和注意力。即培养他们注意观察别人的口形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助听设备(耳背式助听器、教学用助听器),培养聋生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变化,包括舌、齿、唇的位置变化,以及鼻、喉振动于否,来帮助学生发好aoe……;还可以借助小镜子或蜡烛等教学用具,帮助学生获得词语、句子、字母发音的起码概念,进一步训练学生辨别单词、单句的能力。

训练方法最好是结合实际,例如,教师说:“这是王老师、那是讲桌”“老师教大家学说话”等,让学生重复这些句子,训练学生的口语,在辨别句子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句子中的词语,比如:“他/叫/张小毛。小明/摔倒/了,小华/把他/扶起来,小红/拿起/板擦/擦黑板”,借助实物和图片理解词语,借助演示动作来理解动词或词组等,让学生说出有几个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读准词语的字音,理解词语的词义,辨别音节。

特别是聋生羞于在人前说话,教师就要在公共场合,课外时间,以及课内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和他们大声交谈,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对个别胆怯和不敢说的学生,教师更要多和他们说话,看到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说什么,就象幼儿学说话一样,给予更多的帮助。

第二、教师在倾听他们说话的过程中,纠正他们使用词语所犯的错误(最多的是词语颠倒现象),在进行说话教学中要纠正,例如:“扫地完了”“吃饭有”“玩去要”等,教师要选择一些美丽的图片、插图来启发儿童说出符合逻辑的话,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思考、想象的能力。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句型的熟记和背诵,比如:“谁在哪里做什么;在什么地方,谁正在做什么;谁把谁怎么样了;什么时间,谁还在干什么”等等,以增强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讲过的课文要大部分背诵,个别文章也要求会复述下来,只有在聋生的头脑里留下语言的深刻印象,他们才能正确思维。在课堂上,除了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或复述课文内容,还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每一个词都要求学生达到正确运用造句,最好利用所学的生词能说一段短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大自然的任何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触、听等感官,教师在抓住这些信息引导启发学生去联想、去说、去观察、去体会,以丰富和增强聋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融于正常人群体打下基础。

二、读写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了一些词汇、句式之后,借助拼音读课文,口述造句和笔述简单的句子已有了初步的基础,这时教师应培养他们使用文字的表达能力。

1、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但要大声读,词句间隔要分明,还要有感情,分角色去读。同时还要带着问题去读,读完课文能正确回答问题,以便正确理解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可一句一句读,一段一段读,边读边想,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认识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里有几个单句。学习几种简单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句型,这样为笔述造句、作文打下基础。

2、利用图片、插图中的看图说话,能把每句话连起来说一遍,练习作文。比如,看图时,教师先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做什么,怎么做;谁先做什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了。”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并把答案连起来,就是一篇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的小短文了。教师出题目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生活。如:“太平山”“大境门”等,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围绕“野外”的蓝天、白云、山川、大地,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并进行写作,利用“野外”存在的花、草、树、木、鸡、狗、牛、羊等一些信息点,充分扩展与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与现实相符,美于现实,使它们活起来动起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整体观察、从远处看、近看、上看、下看等不同角度欣赏,如:写某种花,可写它的颜色、样子、大小、花瓣、花托、花蕊、叶子。可运用比喻、拟人形象说明你的感受,你的听、看、嗅、触的所有感觉等。写鸟的习性,可写它的样子(眼、嘴、毛等)、颜色、神态、动态、静态。对不会写的词语可鼓励学生去查字典。我们的聋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有他独特的一面,使人读完耳目一新。讲评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对作品扬长避短的重要手段之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聋生范文篇5

聋生学校的教育与职业高中和技校不同。学校教育不仅要增长他们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精神,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但是,聋校教育的内容难以选择,国家没有课程标准,地方没有指导科目。配备的专业教师有限,设置的课程缺乏针对性。由于生理残疾的局限性,一部分聋生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高,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交往范围小,就业困难。在犯罪分子的诱骗和胁迫下,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损害了聋生人的声誉,给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损害,给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一)聋教育研究的缺失

作为特殊群体,有关聋生人群体的研究材料很少,研究聋生青少年个性的材料更少。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我们要增加研究机构,加大教育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聋生群体个性特点的研究,改善目前的教育条件,并及时恰当开展聋生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像常人一样发展。

(二)没有专门的聋生教材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过程,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学校传播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媒体,其整体结构、教材之间的迁移关系以及教材在实践运用中的变化规律,都驾驭着学校的“教”与“学”,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我们在编制教材时,没有考虑生的接受能力,使教材的很多内容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师生不能充分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不能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不能真正融合到学校的教育之中。

二、对聋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现在已由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到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结

构模式,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聋教育是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元素之一,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如何提升聋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聋生生素质教育应如何进行?

(一)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模式

国际残疾人高等教育有三种模式:“隔离式”特教学院、普通大学附设特教学院和普通大学中随班就读。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以下特殊教育模式:依托普通高校,由国家承办主要高等特殊教育,在发展残疾人初、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高等特殊教育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借鉴别国在己建立的特教学校招收一定比例的普通生的做法,方便残疾人融入社会。二是普通高校尽可能创办特教班、特教学院或系,集中招收聋、哑生,实施特殊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二)注重聋生的素质教育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如何加强德育呢?

1.知行统一,把德育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使聋生接受、形成文明行为习惯。

2.用模范人物引导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3.因人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其能力、悟性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讲解内容。依据聋生在心理发展差异,教师要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4.以情感人,情感式教学是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情感有巨大育人功能,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取得学生的信任。对青春期聋生学生的情感教育,聋生进入青春期后和正常的学生一样,都有着对异性的好奇、对身体变化的惶恐。处理这些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结合聋生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教师、家庭都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爱”始终贯穿在聋生的情感教育中,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前途,看到未来的美好,帮助聋生学生平稳渡过青春期。加强聋生学生的审美教育,对聋生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帮助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聋生由于听力残疾,他们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能够保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做每一件事情,他们更容易在工艺、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获得成功。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可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创作美。

(三)推进聋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课程的多样化,首先要保证参与课程设置的人员构成,现代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宽泛的领域,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的参与,应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反映21世纪社会发展对特教教师的新要求。以课程理论指导,以社会生活为依据,设置多层次、多规格、多样性的因地制宜课程,保证结构合理,层次明晰,面向未来,兼顾综合性与一体化,构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四)减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压力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职业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职业倦怠、抑郁、沮丧、旷工和教师队伍的流失。目前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的职业压力研究极少,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学校的教师。然而由于教育对象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特教教师比的职业压力更大。国外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实证研究很少,国内有关特教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则更少。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调查研究表明,61.3%的特教教师体验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源自于学生管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合理安排人员和课程,缓解特殊教育教师压力,使教师把心思花在如何搞好专业教育上。

(五)加强对特殊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第一位聋人校长金•乔丹说的一句名言“聋人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做到!”要从小听不到声音的学生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它他们靠双眼来了解身边的世界,了解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有力的工具。

1.强师资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特教经费投入有限,特教教师收入水平不高、职称晋级困难,一些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十分短缺。(2)特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问题。特教教师缺乏培训和交流机会,专业能力不够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少,特教需要懂得残疾人教育的特点的专业人才,有专业知识,能因材施教,还要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拓渠道

聋生范文篇6

一、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虽然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图形图像有一定的运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图形图像没有被尽善尽美地运用至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认清当前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才能够使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和完善发展。

1.教学能力的局限在当今社会,对于聋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政府采取了各种优惠及便利措施来给予聋生相应的帮助,社会公众也给予他们同情和关心,虽然他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关注,但是在聋生教学中却出现了一定的纰漏和不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聋生艺术设计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要想成为一名聋生的老师,是需要足够的信心、耐心和勇气的。首先要明确的是作为一名聋生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些与常人不一样的学生,他们可能没有常规学生那么聪明或者反应快,有时候,甚至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才会换来他们少许的进步,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其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部分老师更多地追求工资的高低或者待遇的优劣,另外加上学校和政府对聋生的重视力度不够,让老师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因此,极少有老师自愿到聋生学校工作。最后,聋生艺术设计教学缺乏专业的授课老师。由于聋生的能力有限,艺术设计能力不受重视,专业老师的配备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教学的课件内容不够合理,教学能力有限,没有将课件中图形图像的运用与艺术设计有效地结合,只是简单地传授图形图像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长此以往,聋生的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聋生先天条件的制约聋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中绝大部分是有耳听不到或者听力弱势,与正常的社会缺乏足够的有效的交流,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由于听觉的丧失或者基本丧失,他们只能通过视觉或者其他的感知方式来感知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而引发的认知缺陷和学习障碍,给聋生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虽然图形图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聋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直观为主,为自身的特殊身体情况所致,只能通过图形图像获得形象思维的发展空间,逻辑思维却比较滞后,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同步的形象逻辑思维,导致图形图像不能够完善地快速地进入聋生的艺术设计中去,图形图像不能与艺术设计更好地结合。另外,聋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或许有些自卑情结,所以不敢或者不愿主动和老师进行各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出现,学生们不仅会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也同样不能得到提高,就更别提和老师交流图形图像在艺术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的话题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阐述图形图像的理论或者简单地呈现图片,没有将图形图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升到实践操作和演示中,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不可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3.技术设备的匮乏在一个学校当中,不仅要注重软件设备,同样也要看重硬件设备,只有将这两种资源加以综合考虑,学校的各种教学才能够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在聋生教学中同样如此,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类的教学中。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聋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聋生的特殊情况,各项支出就会相应增加,因此购买硬件设备的资金严重不足,另外,加上聋生的艺术设计教学本就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硬件的匮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最终导致聋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除了设备的不齐全外,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的技术也同样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发展。虽然现在在聋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导入了多媒体技术,使图形图像的传达更加形象,体现了画面的整体感和真实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多媒体的多面性和易操作性,出现了教学中多媒体滥用的现象,这就需要技术的更新来合理地调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有一定程度的运用,但是却仍然有着教学能力不够、聋生先天条件制约、技术设备匮乏等不同问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并加强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如何加强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迈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同的审美特性呈现在大众眼前,而图形图像作为直观的视觉画面,对于聋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也越来越重要。选择图形图像运用到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是聋生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要求。

1.努力提高教学能力针对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各方相关人士应该积极培养聋生艺术设计这一方面的专业教师。首先,可以在各个师范院校进行关于聋生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的宣传,从而促使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有这方面打算的学生下定决心从事该职业,也可使他们在从业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同样,也可以通过宣传,在各大报纸、杂志或者广播电台投放广告,呼吁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这项光荣的事业中去。另外,聋生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立相应的奖项,对于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老师进行奖励。教育部有关部门可以专门设立此类的专业教师,对聋生艺术设计的教师进行专业配备,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对聋生教学的重视和爱护,又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缓解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另一方面,教学课件的运用,不仅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同样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课件内容安排,将图形图像合理地与艺术设计联系起来,让聋生对图形图像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2.积极培养聋生后天条件为了全方位提升聋生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老师们可以带学生外出进行实地考察感知,真真切切地融入大自然中,用各种感觉去观看去触摸去品尝等,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进行图形图像的艺术设计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愉悦学生,让他们真实地感知现实的社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同样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演示进行完美结合。另外,针对聋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启发,以达到训练逻辑思维的效果。例如,可以进行数学中的几何课题的教学,同样是图形的变换和运动,不仅可以让他们巩固形象思维的维度,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相信聋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为了更有效地将图形图像运用至聋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加速这一期望的实现。教师深入了解聋人的语言,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们的感情,让老师们更有亲和力,让学生们更有积极性。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聋人的不同,那么老师们就应该结合聋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图形图像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在实际的演习中随时给予学生点拨和帮助。以上方式将会为聋生们培养更多的后天条件,以此来促进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完美运用。

3.弥补技术设备的缺失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有听力障碍的学生们的教育同样需要同新的现代教育设备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那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设备的问题,设备是否充足,是否有效合理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部分。校方可以针对设备缺失的问题向上级进行反映并表明事态的严重性,引起上级的重视,或者校方合理安排学校的各项开支,就一些可缓的项目进行延迟,以此慢慢达到设备的完善。从实践来看,多媒体确实拥有其出色的优异的变现和功能,并以此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能安于现状,而应对此技术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有关的技术开发人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设计出适合聋生信息教学的特殊多媒体,实现双语多媒体教学。必要的时候同样可以引进外来技术和设备,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完善图形图像在聋生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另外,在聋生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图形图像不仅要追求时代技术的更新,同样也要结合传统的、优良的、值得学习的部分进行学习,做到在此基础上的图形图像在艺术设计中的独特创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形图像以各种方式进入聋生艺术设计教学的课堂中,并且,在信息技术高速运行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真实生活元素,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死气沉沉而生动活泼起来,而且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深化聋生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聋生范文篇7

舞蹈艺术教育在于昭示人类对美的自然需求和审美理想,传播人类情感信息,增进人们的交往和交流,陶冶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操,提高个体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听力残疾学生(以下简称聋生)的舞蹈艺术教育,是根据他们的特点,以舞蹈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以提炼、组织、韵律化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姿态、表情、动作流程等来构成画面,创作形象,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从而让他们获得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聋生的舞蹈艺术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舞蹈艺术教育注重残疾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缺陷的补偿,能有效培养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也坚定了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自觉体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内容

1.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2.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内容、策略研究。

3.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评价研究。

(二)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三、主要成果及学术价值

(一)武汉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1.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教学现状,2011年4月,《武汉市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分别对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通过走访武汉市各级残疾人机构的相关专家、特殊教育学校一线的舞蹈教师以及常年参与残疾人教育的相关学者,收集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材,听取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课题组还实地观摩了聋生的舞蹈教学及训练课,对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环节、课堂管理、活动密度、强度、学生参与过程、舞蹈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套软件建设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武汉市特殊教育(聋教育)学校现有一聋校、二聋校、新洲区特校、黄陂区特校和江夏区特校5所,总共有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879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律动课教师8人(含兼职)。现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市级十大名师、十大魅力教师和市级学科带人十余人。武汉市教育局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每两年都要举办一届残疾学生的文艺调演和展演活动。此项活动坚持了二十多年,为我市提供了展示残疾学生艺术教育水平的精彩舞台,使许多特殊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武汉市各聋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特殊教育的教育计划,不断创新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学校教师以仁爱之心、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学术素养培育着一代又一代聋生,在舞蹈艺术教育方面积淀了厚实的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武汉市第一、二聋校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培养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优秀舞蹈艺术教师资源相对不足。调查显示,在5所聋校中,优秀的舞蹈教师主要集中于武汉市第一、第二聋校,一聋校有两位教师,二聋校从小学到初中只有一位教师,其它三所特教学校舞蹈教师都是非舞蹈专业的,个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出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舞蹈教师数量不足,校际间的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也不平衡。(2)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经实地调查,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配有舞蹈教室(至少一间),教室内有壁镜、把杆、地胶、地柜以及电脑、等离子电视、音响等设备。舞蹈教师上课通过电视、音响等媒介的震动,让聋生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舞蹈节奏。但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教室面积不达标,且大多数设备比较陈旧,致使很多示范无法直观地给学生演示。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教室都未配备现代化的电子白板,这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3)聋生舞蹈教学领域存在先天不足。舞蹈教材非常陈旧,舞蹈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聋生的认知能力后选择教材,使得学校的舞蹈教学各自为阵,内容各不相同,缺乏规范,这种现状无疑会制约舞蹈教学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改革、舞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目标”的研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特教教研员文洁组织了校际律动教学交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律动课堂教学评比、录像课的点评以及观摩示范课、优秀教师送教下乡、舞蹈艺术竞赛和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强化了教师培训,推动了全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课题组成员杨小玲带领其他学校的律动教师一起主编了《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训练校本教程》,补充了律动教学中的不足,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二)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初步提炼出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支持策略。

1.挖掘聋人知觉潜能,突破舞蹈教学的瓶颈。节奏是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舞蹈作品的关键因素。聋生由于听觉受损,在表演时,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常常不能吻合。因此要突破舞蹈教学的瓶颈,首要的就是要挖掘聋生知觉潜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和舞蹈的“节奏”。(1)用眼观察,“模仿”舞蹈基础节奏。音乐节奏是听觉节奏,舞蹈节奏是视觉节奏。听觉节奏符合健听人学习舞蹈的特点,视觉节奏符合聋生学习舞蹈的特点。在律动教学中,我们发挥聋生视觉敏锐的生理优势,积极引导聋生用眼观察并且模仿出舞蹈的节奏。让聋生用眼“看”老师打节拍,用嘴“读”节拍,用肢体“学”舞蹈节奏,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就能使聋生有效地学习基础节奏。(2)用耳聆听,“辨析”舞蹈节奏快慢。聋生因不同原因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但完全丧失听力者较少,大多数聋生仍具有某种程度的听力,即具有一定残余听力。因此,可在聋校律动教室配备大鼓,教师通过击鼓,让其极强烈的鼓声刺激聋生的残余听力,帮助聋生找到音乐节奏的快慢。(3)用体感知,“领悟”舞蹈节奏律动。“振动感觉”是由接触某种跳动或快速振动的物体刺激皮肤上的躯体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聋人感知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律动教室里,一般都会装上了木质地板,让易传导振动的地板给聋生节奏的反馈,帮助聋生领悟节奏的律动。(4)用心计数,“默记”舞蹈节奏韵律。节奏是简单有规律的重复,它是韵律的基础,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它更能使节奏的形式产生出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聋生以数代乐,数八拍,打节奏。把“数节拍”落实到每一个舞蹈动作上,这样就会增强聋生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更好地把握流动过程中动作之间的韵律。有了节奏,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神韵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展示。(5)调整呼吸,“展现”舞蹈节奏风格。呼吸节奏的交替变换是舞蹈生命不停搏动的源泉。它存在于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不论是造型还是流动,呼吸都无处不在,它决定着动作的性质,体现出聋生演员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会帮助聋生通过气息的巧妙控制与运用形成节奏的韵律美,让聋生所展示的舞蹈散发出无穷魅力。

2.强化形体美感训练,提高舞蹈姿态的美感。舞姿是经过美化和夸张了的形体艺术,是对美的规律与舞蹈表现规律自觉的把握和认识。而对于内耳病变造成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的聋生而言,听力和言语能力缺陷直接带来了感知觉、思维等对外界认识活动的障碍,也造成了其动作不协调、不灵活、缺乏节奏感以及空间定向能力弱和平衡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在舞蹈教学中要强化他们形体美感训练,提高舞蹈姿态的美感。通常我们运用芭蕾形体课程进行形体训练,利用芭蕾形体讲究的开、绷、直等训练要求来美化聋生的形体,提高聋生舞蹈姿态的美感。(1)开———肩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打开,舒展人体线条。肩关节外开不仅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而且能增强人的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及挺拔的气质。(2)绷———绷脚可以延长腿的长度,拉长腿部肌肉,让姿态有延伸感,使动作更加优美。绷脚训练还能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增强脚踝关节到脚趾关节的灵活性。(3)直———身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凸臀,头正、挺胸、收腹、立腰、提臀、直背、直膝。

3.催生舞蹈情感表达,提升舞蹈表情达意效果。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动作的内在源起,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舞蹈时不仅要讲究形体动作美、节奏准,还要讲究内在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否则其动作便会空洞无物,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如何使聋生舞蹈艺术达到较高境界,我们实施了以下三项具体策略。(1)引导聋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要求舞蹈教师对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认真分析和讲解,让聋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产生感性冲动,刺激聋生产生舞蹈动作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带着感情来塑造艺术形象,做到为情感而舞,动则带情。(2)强化聋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带着聋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引导聋生带着情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以情观察、以心体验,使舞蹈的情感和动作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黄土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的压轴节目。为了让聋人演员感受黄土地,对它产生深深的眷念之情,艺术团专门把聋人带到黄土高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收效非常大。演出中,聋人领舞赵立纲演绎的那份感情真真切切、细腻感人,把“有一把黄土,就能养一家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3)注重聋生对基础文化的学习。舞蹈艺术不是单一艺术,而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实践研究中,我们突破了舞蹈的学科局限,加强了聋生对文化知识、舞蹈常识以及与舞蹈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聋生的知识面。邰丽华在刚开始表演《千手观音》时,抓不住观音的表情。张继刚导演便找来大量的观音图片和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她观摩和学习。经过一年的知识积累和打磨,她有了很大的感悟,将观音的美丽、宁静、慈祥表达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

(三)舞蹈艺术教学的管理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武汉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舞蹈艺术教学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以师资建设为抓手,全面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针对武汉市聋校专业舞蹈教师配置太少的现状,一是向上争取师资配额,二是向内自培师资,三是跨校聘请师资。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学校舞蹈艺术教学的难题,实现了全市聋人学校全部都配有科班出生的舞蹈教师的目标。

2.以提升为目的,构建学习型组织。我们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组建方式:可以是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由各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采取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新手结合;或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进行优化组合;或分门别类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或进行批判式对话(即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

3.以计划为蓝本,促进舞蹈艺术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室的指导下,每年武汉市都会制定出台《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学工作计划》,各校根据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使聋人舞蹈艺术教育步入了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4.以分享为核心,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活动。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技能和专长的分享。教师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能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教师们通过观摩教学活动,能促进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彼此的成长。同事间的分享与支持,不但增强了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以送教下乡为契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几年来,武汉市教科院特教研究室每学期都会组织市名师、市魅力教师、特级教师、市优质课获奖教师赴新洲区、黄陂区和江夏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送教。送教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武汉市特教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而且有效促进了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成果转化推广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益

本课题研究历时四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则;坚持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题组教师探索与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三结合的研究原则,帮助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促进了聋生的发展

我们的舞蹈教学不仅培养出了蜚声中外的聋人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还先后向中残联艺术团输送了宋咏、王志刚、陈岑、杨冬兵、骆丽君、韩婷、张鹏等一大批优秀舞蹈艺术人才。他们出访世界各地,活跃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舞台。他们震撼人们心灵的演出展示了中国聋人舞蹈的高超技艺,也宣传了中国聋人良好的国际形象,他们受到多国政要的接见和各界人士的尊重与爱戴。在人民大会堂、远南残运会、残奥会、亚运会、春节联欢晚会,在国内各级各类艺术节的舞台上都有武汉聋校学生的身影。在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武汉市聋校先后荣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多年来,武汉市每年都要组织残疾儿童文艺展演和调演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创新型成品舞蹈,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2010年武汉一聋校创作的舞蹈《楚风乐韵》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金奖;2012年武汉市第二聋校创作的舞蹈《生命的力量》获湖北省“黄鹤楼”美育节金奖。2014年登上了央视《出彩中国人》舞台的聋人舞蹈《妙手生花》,其中有一半的演员是武汉一、二聋校毕业的学生。实践证明,舞蹈艺术教育为聋生的健康发展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展示生命的舞台。聋生在校外的表演展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让健听人通过舞蹈艺术逐渐了解他们。他们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了自信心,逐步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水平,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抓手,坚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使教师们通过律动课堂教学观摩、律动教学艺术讲座、律动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律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们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律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在全国律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共获得6项教学大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文洁老师主编了画册《舞动梦想———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育成果集》和论文集《全国律动教师的教案集》;武汉一聋校教师杨小玲主编了《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训练校本教程》,她不仅被评为特级教师,还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十佳教书楷模”的殊荣;武汉二聋校李桢老师在全国聋校艺术教育研讨会上的展示课反响强烈,在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三项大奖。

(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舞蹈艺术教育搭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特教学校不是封闭办学,它是“扶残助残”的教育基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爱和广泛支持,聋人舞蹈教学的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特教学校的办学水平。武汉市第一聋校、武汉市第二聋校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聋人“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被湖北省、武汉市残联誉为“特艺人才培训基地”。新城区、黄陂区、江夏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本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每一届的武汉市残疾儿童文艺调演和展演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现在,邰丽华等聋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舞蹈,而是中国聋人舞蹈事业在国际政治、文化交流舞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牌。聋人的舞蹈展示充分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聋生范文篇8

关键词:美术教育;深入思考;策略方法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和绘画热情,是美术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聋生美术学习特点

(1)观察力敏锐,热爱学习。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关于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创作和评论,都需要个体立足于视觉感受去进行。聋生虽然听力不好,但正是由于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他们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观察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好。故在美术学习中,聋生对线条、色彩的观察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通常要超过其他正常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情感也更加强烈。(2)内心与美术更接近。聋生由于听力方面存在障碍,所以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因为听不见,在许多问题上,他们只能通过手势、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长此以往,许多人在情感方面都非常自卑、压抑。美术学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的窗口,因此,他们也更喜欢通过绘画使内心回归自然和平静。(3)认识不够深入,意志薄弱。由于不能有效接收外界的信息,聋生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自己的理解,或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这难免会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非常笼统。如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由于接收不到有声信息,导致聋生对作品的理解都非常肤浅、片面和孤立,他们很难理解事物在时间、空间上构建的相对复杂的关系,这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再则,聋生由于交流障碍,经常会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欺负,导致他们大都自尊心较强,性格上比较孤僻,还经常会出现焦虑不安、盲目冲动的心理,甚至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还会因为盲目模仿、没有进步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聋生美术教学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1)聋生美术教学目标。美术是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聋生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以培养聋生初步的美术感受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查创造能力为目的,它在教学方面是沿着审美感知教学—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美术创造能力培养的顺序前进的。其中,聋生美术教育以审美感知为起点,聋生需要通过感官感受外部自然形式、艺术形式,培养自身的美术知觉。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能激发聋生的审美愉悦感,丰富其审美体验,最终促使其人格朝着更加完善的方面发展。审美创造是聋生美术教学的更高层次,它是在聋生具有了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且能促使聋生的审美情趣更加多样。(2)聋生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聋生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缺少专业教材,缺乏理论指导。以中职聋生美术教育来讲,之前,许多中职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美术课程,后来,随着中职教学体系的完善,一些中职学校才逐步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教材,各中职学校使用的美术教材不尽相同,许多院校采用的都是自编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缺乏理论基础。其次,教学方法有待优化。许多中职美术教师在聋生美术教学上,采用的仍旧是以知识关注、作品欣赏、模仿创作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根本不受重视。对于那些学习进度慢、认识肤浅的学生,教师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导致聋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聋生美术教学环境非常封闭,教学设施陈旧。许多学校在美术教学中,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学校都要求教师在教室内来教学,学生接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聋生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1)更新教材,引入更多新的学习材料。根据美术教学现状,学校要加强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材建设,将更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内容融入美术教材中去,拉近美术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具体到中职聋生美术教学中,中职学校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更换美术教材,或实施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整合美术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将先进的教学题材融入教学中,并以能力为本位,突出中职美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聋生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中心,增加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工具,将绘画、木刻、刺绣、工艺等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针对聋生设立专门的多媒体美术教室,完善美术教学设备,争取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聋生美术教育的多样化。(2)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优化授课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要加强美术教学队伍建设,以提高聋生美术教学水平。以中职学校为例,学校要认识到美术及美术教师在聋生人格健全、健康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引进具有特殊教育经历、专业教学能力强的美术教师,同时抓好教师培训和管理工作,以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然后,给予美术教学更大的自由,鼓励美术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精神去研究聋生美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授课方式去引导聋生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聋生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然后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可以进行德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画家的故事如齐白石画虾等来教育学生,教导他们以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学习。在美术写生教学中,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拥抱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感受四季的变化和家乡秀丽的风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同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山水画等来进行民族绘画教学,通过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线条、墨色方面的对比,使聋生认识民族绘画的优秀之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健全他们的人格。如有条件,教师还要积极带领聋生去参加各种绘画展览、绘画表演赛,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形成自信、开朗的性格。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聋生美术教学则是提高聋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聋生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学校及美术教师在聋生美术教学中,明确美术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去吸引、教育学生,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对想象能力的感悟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作者:练明义 单位: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聋生范文篇9

舞蹈教育可以丰富聋生的想象力,启发聋生的心智。舞蹈的表现形式、主题以及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聋生的舞蹈教育,可以让聋生通过观察舞蹈的动作来感知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让聋生练习舞蹈的动作来感受舞蹈的优美和魅力,促进了他们的肢体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让聋生来表演舞蹈动作,享受舞蹈带给自己的认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聋生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培养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勤鼓励,多肯定,培养聋生自信心。聋生的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对于聋生的舞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老师多给予鼓励,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尤其是一些本身对舞蹈就有抵触的小男孩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慢慢的从老师的鼓励中走出自身的阴影,最终爱上舞蹈。2.自我展示,享受自信心。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劳动或者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没有品尝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那么这个孩子是非常不幸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孩子感受过这件事成功后的喜悦,那么他才能够爱上这件事,愿意去做这件事。聋生学习舞蹈同样有这个道理。聋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理解与感悟能力欠缺,老师只有一步步的去教授舞蹈动作,他们一步步的去学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动作,但就是这小步的成功,就能够带给他们喜悦,成为他们舞蹈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二)实施多样化的舞蹈教学,增强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舞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聋生的舞蹈教学大致分为这几个部分:基本功练习、组合舞蹈、儿童舞蹈、集体舞蹈以及民族舞蹈,这几种舞蹈虽然各有特色,但是要是真正学习起来,对于本来就性格内敛、有听力缺陷的聋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聋生自身听力的制约,他们没有办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学习,只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动作学习的困难让他们感觉舞蹈课越来越枯燥,慢慢对舞蹈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经常性的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作入手,将他们喜欢的动作融入到要学习的舞蹈课程之中。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男孩子一般对舞蹈的兴趣较小,由于男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女孩相比较差,所以在舞蹈课堂上,男孩子总是提不起兴趣,也不积极配合。但是男孩子大多比较喜欢侧手翻,经常会在操场里翻来翻去,因此老师就把这个动作融入到了《我是小小兵》这个课程中,老师还临时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带上小军帽先来了几个侧手翻,孩子们一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想上来展示,老师找了几个平时不太积极地男孩子展示动作,没想到他们动作做得特别棒!在孩子们的愉快情绪中,老师适时地提出要学习的内容,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舞蹈动作,让孩子们真正的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舞蹈教学思维方式要多样化。在舞蹈的学习中,尽量多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蒙古舞的教学中,我们先展示给聋生几个蒙古舞蹈动作,然后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有关蒙古人生活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点联想到一些蒙古舞的动作,如:老鹰飞、挤牛奶等等。这样的教学,我们既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聋生范文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生;助听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佩戴的助听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适配的助听器

(一)助听器验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选配适合的助听器是保证听力损失者可以进行有效听力补偿的首要条件。但是如何能够使每个听力损失者都佩戴到适合的助听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助听器验配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听力障碍者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会因为其“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助听器佩戴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问题制约听力障碍儿童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即使我们有了专业人员可以满足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验配服务上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上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听力障碍儿童并没有选配到合适的助听器。

二、助听器佩戴后的早期干预问题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听力障碍儿童听力损伤程度、性质、补偿效果、干预时间、训练效果、家庭经济能力、家长意愿及家长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都对儿童的干预产生重要影响。东北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听器验配质量、家长经济能力和康复意识及地区康复训练质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儿童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但是其没有经过良好的听力及语言训练,也造成了听力障碍儿童在助听器佩戴上的问题。

三、学校及家庭支持问题

(一)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专业服务资源比较集中的机构,有责任承担起听力障碍儿童在校或在家庭中助听设备有效使用的义务。但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储备等方面的制约,缺乏有效管理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法和手段。1.管理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者很少认识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管理是学校的责任,也很少关注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有效的使用问题。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方法和设施。助听器有效使用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协调,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关设备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手段、方法、人员、设备的缺失,即使有管理条例,也是流于形式,不具备实质意义。(二)家长家长本应在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上起主导作用,但因为缺乏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加之家长在专业知识及专业意识上的缺失,使他们在儿童自己使用助听器方面缺乏有效帮助,这也是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面的重要问题。

四、专业维护问题

助听器是精密电子仪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要求严格遵守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维护方面的问题,导致助听器故障率较高,从而影响到儿童助听器使用的效果和积极性。我在调查特殊教育学校(聋校)学生助听器使用情况时也发现,助听器的佩戴使学生感到不舒服、不满意,常会影响到助听器的使用,学生甚至会拒绝使用。台湾杨雅惠先生(2007)根据中国台湾和国外文献,将助听器影响使用者使用的影响因素整理如下:1.功能不良:如,电池没电、耳模不够密合、连接管有水汽等。2.选配人员配置不当:如,助听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未能依照其数字设定,进一步地检验助听器的适当性。3.背景噪音的干扰:助听器放大了语音,也放大了环境噪音,造成听障者使用的困扰,也影响语音辨识能力;反馈音的干扰。4.助听器的费用:如,电池寿命太短,汰换费用高、耳模不合时需重做的费用、维修费用高等。5.听障者对助听器缺乏知能与敏锐度,以至于无法适时的维护与修理。6.听障者未具有正向的态度,以致受到外观与标记所困扰。因为虽也受这些因素所困扰,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家长、学生对助听器的相关知识匮乏,信息多来自助听器销售上的宣传,普遍认为只要佩戴上助听器孩子就能听到,缺失听觉康复过程。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有效使用是关乎听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聋校)学生绝大多数都配有助听器,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助听器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助益。

作者:刘非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